媳妇文章

请欣赏媳妇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媳妇文章1:媳妇,爱你的感觉

文/飞鸟

爱是多么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哭,让我们笑,让我们欢乐,让我们哀愁,让我们喜悦,让我们忧愁。爱情是多么美好,爱你感觉好美,好幸福,时时刻刻感觉你暖暖的爱,时时刻刻小心翼翼,感受你心里的火热温暖。

以前总是傻傻的以为爱情是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电视上爱情故事那么夸张,那么细腻,那么死去活来,以为都是小说夸张的手法,可是落到自己头上感觉爱情一点不夸张。相爱,是那么牵肠挂肚,那么浪漫情怀,感觉那么美好,说不出的美妙滋味。心里头想,脑子里面都是你的模样。

媳妇为啥,那么好,那么聪明,那么漂亮,那么知书达理。总是想你的全部,爱你的所有。想你的样子,心里总是痒痒的,就像毛毛虫在爬,总是抓耳挠腮的,不知所措,感觉那么真实,那么美好,那么奇妙,又那么让人无可奈何。

感谢媳妇给予的爱情,和你相爱感觉着一生没有白过,以前想为什么世界是美好的,现在发现我的世界是美好的,是因为有你的存在。想一想老天让你一开始就默默等我,突然发现你,发现了世界的美丽,感觉好美,世界好美,你好美,相爱的感觉好美。

相爱的感觉像溪水,那么涓涓细流,那么清澈,那么自然,又那么舒服。爱你就像雨后的空气,夹杂泥土的湿润空气,想大口大口的呼吸,永远都没有感觉够的时候。而你就像我生命中的空气一样,我感觉我离不开你了,离开你我无法呼吸。

爱你感觉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是不能不爱你。爱情是那么好的东西,无法形容的美好。

爱情是永恒的,无论将来生病还是贫穷,爱情都不改变。我深爱媳妇,爱她年轻时的样子,也爱她年老后的皱纹。---爱媳妇誓言

我爱你,爱你的一切,所有,爱总是说不完,道不尽。爱你,想你,说出来了,更加爱你,更加想你。爱你想你,爱你想你。

相爱是我们最自然的吸引,最用心的温暖,最慢慢的珍惜,我们注定互相离不开,永远相爱,直到头发发白,牙齿掉光。

只要有你陪伴,我相信我是幸福的,我们彼此记忆着我们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一路的哭哭笑笑,等我们老了在一起慢慢回忆这些我们曾经的美好。

老天对我太好,让我最终等来了相爱一生的你。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正确的你,我无可救药的爱上你了。媳妇,你是我一生的财富。

媳妇,我爱你,永远爱你,我给不了你惊天动地的誓言,金钱名牌的奢侈,风花雪月的浪漫,但是未来的岁月里,不管荆棘几重重,风雨多无常,道路多坎坷,我都愿意陪着你慢慢变老,即使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牙齿脱落,眼睛昏花,耳朵发沉也不分开。我虽然没有能力给你带来大富大贵,但是我有为你奋斗一生的心。经过我的努力,我能给你带来的或许是一汤一饭的简单和冷暖相随的心,但我要永远把我有的最好的留给你。爱你,想你。

媳妇,生命不息,爱情不止。

媳妇文章2:王以民和傣家媳妇

文/李国庆

十多年前,有一部叫《孽债》的电视连续剧曾经风靡一时。那里面写了5个上海知青,或男或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回城以后都把自己的原配给蹬了。不仅如此,他们还特别狠心,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愿相认,因而欠下了所谓的“孽债”。这一来,连我们这些无任何不轨行为的上海知青都被带害了。在一些公开聚会的场合,总有人冷不防发问:“你有没有孽债?”当得到否定的回答后,这些人要么冷笑,要么大摇其头,一副打死我也不相信的架势。

其实,上海知青中有孽债的总归是极少数。那天,我们几个“插兄”一时兴起,掰着指头数了数我们这批上海知青中与少数民族通婚的,乖乖,总共300多人就有20多个成了傣族、哈尼族、白族、彝族的姑爷或媳妇,而且98%以上夫唱妇随,相亲相爱。我最好的朋友王以民夫妇就是一个突出而典型的例子。

1969年春天,16岁的王以民从黄浦江畔的故乡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傣族村寨插队。一年以后,颇有几分艺术细胞的王以民幸运地跳离“农门”,被上调到县文艺宣传队当了一名队员。一晃几年过去了,20出头的王以民开始考虑个人问题。王以民人长得“子弟”,家庭条件也不错,宣传队的一些美女频频向他“送电”,可他最后偏偏看上了队里很不起眼的傣族小姑娘依坎。据他对我讲,他之所以选中依坎,是因为她淳朴善良、勤劳能干,拿来当媳妇比较放心。

结婚以后,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甜甜蜜蜜。转眼到了1979年春天,迅猛的“回城风”不期而至,知青们争先恐后卷铺盖回老家。看着丈夫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的样子,依坎知道他也要飞走了。经过几天痛苦的思想斗争,她眼里含着泪向丈夫吐露心曲:我知道,看着同学们都走了,你也想回去。这很正常,我完全能够理解。再说了你的爸爸、妈妈也需要你。只要你愿意走,我一定放你走。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们明天就去离婚。

听了妻子的一席话,王以民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仿佛触摸到了一颗金子般纯洁珍贵的心。就是从这一刻起,他彻底打消了回上海的念头。直到1985年,因为父母年迈体弱,夫妇两人才一起离开勐腊,被安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工作。

依坎真不赖,在单位是个好把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领导、群众都喜欢;在家里是个好妻子、好母亲,相夫教女尽心尽责,邻居和同事们都说:王以民真是好福气,这样优秀的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

过了几年爽心的日子,王以民遇到了麻烦。单位效益不好,每况愈下,迫于无奈,他只好买断工龄,另谋出路。这十多年来,王以民一直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大不如前,只能闲在家里。

依坎义不容辞地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肩上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可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而且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仿佛根本就不知道忧愁和烦恼是怎么回事儿。其实,她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会没有忧愁和烦恼呢?我们傣家有句谚语:‘人世间不会有永远充满阳光的草地,温暖的日子也不会是终年长存。’既然痛苦和不幸已经降临到你的头上,只有往宽里想,做自己该做的,其他的交给‘叭英’(傣语:上帝)。”

命运似乎真的是要考验依坎的意志和承受力、忍耐力。老公公中风瘫痪十余年以后驾鹤西去,没多久,老婆婆又因糖尿病并发症瘫痪在床。依坎退休以后,主动和丈夫两人承担起照料、看护重任。他们每时每刻守候在老人身边,给她喂食喂药、梳头洗脸、擦澡翻身、换洗尿布……老人清醒的时候,常常流着热泪对她说:“依坎啊,有你这么一个好儿媳,是我一辈子的福分啊!”

王以民和傣家媳妇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上海知青正了名,感谢他们。

媳妇文章3:致亲爱的媳妇

宝贝媳妇:

原谅我的慢半拍,浑浑浊浊好多年,真的有些累了,怎么敢那么轻易的交出自己的真心。我喜欢一个人只要一瞬间,但是爱上一个人却要一个月,也许这样的速度在常人看来是很快的。也许一开始大家的记录都不好,怎么能共同拥有细水长流的感情,你也不信自己能坚持多久去对待一个人。

我们有一个共通点,能感受到对方的爱,才能完完全全交出自己的。这一次一开始,我承认我冲动了,没有来得及沉淀所有就去招惹你。这一个月也一次次的触碰到了你的底线。每次感情失败的时候,我都提醒自己,如果还能爱,决口不提从前,可某些时候从前的故事,从前的人总会偶尔的出现来刺激某根神经。能刺激到,那证明我还不够爱你,如果全心全意的为你了,除了你,谁能轻易的拨动我的一切。还好我有一个好媳妇,一次次的原谅我,理解我,那我还有什么理由去徘徊从前呢?

每段感情注定失去,也注定下一段感情的到来。既然我选择了和你开始,那我的心,我的人,都是你的专属。我的每段用心的感情都是异地恋,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我的命中注定,因为爱了,所以我欣然的接受。故事情节或许多有重复,但我不再是从前那个任性幼稚的小孩。没有必要拿女人的眼泪来证明她有多在乎我,不是说爱她就别人让她流泪吗?我的宝贝,从现在起,我会小心翼翼的去呵护你敏感的内心,让那习惯性的抽风见鬼去。不想再因为自己这该死的毛病,让媳妇觉得很累,让媳妇再原谅我的不经意后又重拾对我的信心,那样过不了多少时光,你就会走了,留给我一世的忏悔。

所以拥有你的时候,就好好的去珍惜,好好的去感受你的一切。两个人有一样的心,还能一样的敞开心扉,这是多么难得的恩惠,就让我们就这样好好的爱下去,不管有多久,爱了就爱了……

媳妇文章4:那天,清晨

文/杨儒龙

“儿子结婚上了坡,媳妇生孩交给婆。奶奶带孙一窝坨,爷爷送娃去上学。”这是在江汉平原农村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说的是儿子媳妇结婚生下孩子,抚育孩子的责任由爷爷奶奶全权代理。

柳大妈也不例外,她的大儿子和大媳妇在广州服装厂做缝纫工,二儿子和二媳妇在泉州开卤菜店。娃们生意越来越好,老头子只得“奉调”去增援,这样一来,柳大妈一个人在家要照管三个孙子,大孙子上小学,二孙子上幼儿园,三孙子只有一岁半在家玩耍。柳大妈戏言,她就是个抱鸡母,引领着一群小鸡娃。

每天早晨起来,马马虎虎刷一下牙,洗一把脸,柳大妈便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依次把三个孙子的衣服穿戴妥当,收拾好两个孙子的书包,大孙子的书包里安放牛奶和点心;二孙子除牛奶和点心外还要存放预防尿湿轮换的衣裤,到自家门口等候接送的校车;把二个孙子打发走后,接下来就要到市场买菜,回家做饭,陪小孙子玩耍。小孙子异常顽皮,爬高损物,样样精通,只有等到小孙子睡午觉时间,她才抽空洗衣拖地,整理衣物。

下午,二个孙子随车回家,柳大妈耐心地招待他们吃饭监督做作业,服待他们洗澡穿衣,然后看电视,他们轮抢摇控器,不知什么时候战争就爆发了,哭喊声呐喊声兴叫声此起彼伏,柳大妈成了司法调解员;按下葫芦浮起瓢,战事不断调解不休,等到他们闹够了,疲倦了,一个个钻进被窝睡着了,她才松口气。

半夜里,她还要例行把三个孙子抱起来拉屎拉尿,免得床上变成汪洋大海。

那天清晨,柳大妈虽然有点头昏脑胀,依然照常上岗。她把大孙子送上小学校车;又去送二孙子上幼儿园的校车;此时,原本在堂屋玩耍的小孙子蹦蹦出家门,跌倒在台阶上,随着惯性冲下台阶钻进了停在门口的校车底盘下;柳大妈只顾叮嘱二孙子听话,全然不知小孙子的遭遇……

校车开走后,柳大妈发现满身是血的小孙子:“我的个天啦!这那门得了哟!”她嚎啕大哭,昏倒在地。

孩子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夭折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柳大妈苏醒后,想到儿子媳妇回来不会有好脸色看,索性找来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媳妇文章5:媳妇的四字诀

文/杨玉龙

忍。忍一时,但也不可全忍。母亲口重,每次做的菜都咸得要命,起初妻子没有言语,然而平时却有意无意地向母亲渗透过量食盐的危害性,只要是妻子下厨做饭,她总是做得淡些。现在,母亲的口味也渐渐淡了下来,血压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夸。好媳妇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婆婆也是夸出来的。母亲从来不在人前说媳妇的坏话,总是在外人面前夸儿媳如何的能干、孝顺、懂事;反过来,妻子如是,母亲好打麻将,有人说三道四,妻子总是会和他们理论,让母亲开开心心地去玩。

疼。有一年,母亲脚部受伤,妻子尽心伺候,擦药水、洗衣服;妻子因病住到娘家,第二日一大早,母亲就骑自行车专门看望,须知两家相距20多里地呀。正因为有了彼此的疼爱,婆媳相处才如同母女。

勤。做媳妇的“妈”字不离口,没有哪一个婆婆不喜欢。不过,光嘴勤还不行,重要的是还要勤沟通,只练嘴、不干活,没人会喜欢。母亲把财权早已交给了妻子,但每逢遇上什么大事,她总是先和母亲商量一番。

媳妇文章6:马家媳妇

文/简尚高

端午节放假,朋友相约去看钟祥的黄仙洞。因为动身较迟,来到景区已是下午两点多钟。

这可是大洪山脉中最具盛名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号称湖北中部第一洞。此洞又名黄金洞,全长2500米,是以玉皇大帝派遣黄仙来此捉拿黄龙的传说而得名。洞中有河、河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最大的厅三万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数万人,落差高达130多米。其景观被中科院的地质专家评为世界级的地质景观。

洞内游览花了3个多小时,同伴都说太壮观了,深感不虚此行,出洞时仍恋恋不舍。这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大家有些饥肠辘辘,有人建议就在洞旁找家旅馆住下,一来解决肚皮问题,二来继续免费观景。“妙哉!”大家齐声叫好。

“马老幺餐馆”成为我们的首选。进屋一看,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空调热水、电视棋牌,一应俱全。住已不存在问题,那么吃呢?这可是关键环节啊,辛苦一天,不整点好酒好菜,怎么对得起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进厨房瞧瞧去,“哇塞!”有人开始尖叫,引得大家齐奔厨房,一个个眼睛都看直了:吊在架子上的熏肉还在慢慢滴油,养在水池子的鱼还在不停地游来游去,刚退毛的农家土鸡挂在墙上张着嘴巴好像还在打鸣,已剥皮的野兔还鼓着一对大大的蓝眼睛看着我们,山中的蘑菇木耳竹笋以及家种的时令蔬菜要有尽有……

眼前的一切,大伙看得嘴发酸,腿发软,一脸笑容!

不知是谁冒出一句话,“厨师在哪?赶快动手!”“好的,我来了!”大家抬头一看:马家幺媳妇,老板娘是也。短发,瓜子脸,中等个,衣着整洁,一双温柔明亮的大眼睛回应着大家,同伴们审视一下,基本认可并充满着期待。

于是,马家热闹起来。公爹杀鸡,丈夫杀鱼,公婆外出陪孙女读书不在家,其它的厨事由老板娘一手承担。只见她洗菜切菜,灶前灶后,添柴掌勺,忙个不停,而且手脚麻利,动作娴熟,似乎成竹在胸。

不知是饥饿的缘故,还是老板娘的魅力所致,大家都跑到厨房看热闹。老板娘也是个性情中人,有人观看,她更来劲。切菜时,菜刀在手中飞舞,不用比划,不用眼看,手起刀落,各种想要的菜型便像从机器里吐出,齐刷刷地摆在砧板上,有模有样。炒菜时,锅铲在她手中挥来舞去,像音乐演奏指挥家手中的棒子,处处点到为止,但却恰到好处,不时一道“作品”呼之已出。

约一小时,马家媳妇的厨艺开始“丑媳妇见公婆”了。第一道菜老母鸡炖香菇,端上桌来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饕餮起来,先喝汤,香而醇,再吃肉,细而嫩,后品菇,绵而柔。大伙对老板娘的厨艺由开始的怀疑逐渐转变为敬佩,初步认为她的厨艺水平较高。第二道菜干煎腊肉,又黄又亮,又香又薄,吃肉不见肉,肉被一层薄薄的面糊裹住,吃在嘴里焦焦的、滑滑的,嫩嫩的,一点都不腻人。同伴认为老板娘能把传统菜做到了这个份上,的确有两把刷子。第三道菜红烧野兔,吃在口中麻辣有度,野味十足。

不一会,各位食客碟中残骨成堆,汗流满面,见老板娘又上一菜,大家齐口称赞,夸她能干、贤惠、厨艺高超。其中一位男同胞腼腆地说:“老板娘,你太能干了,我不想走了!”说得老板娘心里美滋滋的,站在那里一愣一愣的。还有红烧刁子鱼,干煸泥鳅,韭菜炒鸡蛋,凉拌橡子粉,茄子炒豆角,自制豆瓣酱等,样样盘大量多、纯正味长。大伙喝的是老板娘家自制的高粱酒,号称“马家茅台”,度高,劲大,几杯下肚便脸冒红光,浑身出汗。

经过近一个多小时杯盏大战,桌面上的盘子基本上是空空如也。大家打着饱嗝,吐着酒气,壮着酒胆,开始吹牛。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家事国事,各抒己见;荤的素的,生的熟的,男的女的,好听就行。这时,老板娘忙完厨事也来凑热闹,大家说有你这样的好老婆,不愁家里不发财,她谦虚地说:“谢谢大家的夸奖,我们这里原来是个鬼不生蛋的地方,穷的时候,大过年的连衣服都买不起一件,如今,是党的富民政策才使我们好起来,我开旅馆一靠政策二靠诚信。”话说的还蛮有水平呢,一打听,原来还是个高中生。又有人问她,你这么能干,家里谁说了算?她风趣地说:“带把儿的说了算撒!”大家哄堂大笑,她一本正经地说:“我说的是实话,如今开旅馆不容易,各种税费多,竞争又激烈,安全要搞好,这些都得靠男人去打理,我们女人家就是专心把屋里事做好,其它事管得越少越好。”说最后一句话时还故意露出诡秘地一笑。有一个同事喝高了,听了这话,倏地站起来,“老板娘,跟我走,到荆州开餐馆,保证你发大财!”大家又一次开怀大笑,乐不思蜀。

一夜呼呼大睡,甚是惬意。清晨早起,空气清新,凉飕飕的风吹来还有些寒意,难怪当地人早起都穿着夹衣,这可是夏天啊,深山的气候真好!老板娘还是那么的客气,我们洗漱完毕,早点已端上餐桌,天然的葛根粉、鸡蛋煎饼、小米稀饭、当水果吃的小黄瓜等堆满餐桌,大伙又是胃口大开,美滋滋地品尝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该打道回府了,有人仍舍不得离开,只想多待一会儿,害怕不再有机会造访此地。离别时,老板娘挥手告别,秀美的身影久久地停留在大家的记忆中。

媳妇文章7:爱情“智斗”

文/春夏

周末,表弟李强和弟媳妇王丽,带着孩子来家里玩。我们说着、笑着,看着他们一家三口的温馨和亲昵劲儿,那“斗智斗勇”的爱情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那一年,李强经人介绍认识了王丽,他们很快进入了热恋。对王丽说出的话,李强言听计从。有时,王丽未说透的意思,李强往往也心领神会,王丽感到非常满意。

这天下班后,李强和王丽在街头散步。忽然她惊奇地问:“这里什么时候新开了一家餐馆?”李强马上请王丽进去饱餐了一顿。饭后,经过一家水果店,她又说:“这进口的水果真漂亮。”李强马上买了一堆,她欢喜得眉飞色舞。

走着走着,路过超市的停车场,王丽对一辆法拉利跑车赞不绝口:“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车。”见李强没有反应,她将这话又说了一次。这时李强开口了:“如果你喜欢,走,咱回去,把这车再看一遍。”王丽顿时撅着小嘴不出声了。

伴随爱情的甜蜜,没过多久,李强和王丽结婚了。谁知,刚结婚不久,他们就时常吵架,为此王丽郁闷不已,经常来家中找我妻子倾诉。

我妻子非常纳闷:“李强不是对你百依百顺吗?”王丽说:“是呀,结婚前他对我可好了。那时,‘吃什么有什么’,我只要想吃,他就变着法子做,实在不会,就带我到饭店去吃。而现在,他都懒得理我,直言‘有什么吃什么’,变化太大了!”

我妻子又问:“结婚前,李强在朋友面前一直说‘你是我心中的女菩萨,要好好供着、养着’,现在怎么说?”王丽叹了口气:“如今他理直气壮地回答‘结婚后,我就不信神了’。听了这话,我差点晕过去。”话音刚落,逗得满屋人哈哈大笑。

时间没过多久,他们有了爱的结晶。喜得贵子,李强整日心里美滋滋的。这两天,他发现王丽在教儿子说话,叫“爸爸,爸爸”,李强更是乐开了花儿。他遇到我们高兴地说:“别人都是先教会孩子喊妈妈,而王丽先教着喊爸爸。还是媳妇对自己好。”

几天后,再见到李强却完全没了精神。问他,李强才说:“这两天,每次到半夜,儿子都会哭闹,嘴里喊着‘爸爸,爸爸’。王丽推醒我说‘亲爱的,儿子叫你呢,你好好哄哄他’,她则转过身去继续大睡。”李强郁闷不已:“这回我捞不着睡觉了,整天困死啦!”

李强和王丽的“智斗”,流淌着浓浓的爱,充盈着生活的味道。在一天天的“斗智斗勇”中,他们的爱情更接地气、愈加成熟,脚步迈得稳健而踏实。

媳妇文章8:相聚就是缘

文/刘乙苏

在婆婆和媳妇的生活里,不会全是和风细雨,有时也会夹杂一些闪电雷鸣。如朋友,似母女般的婆媳之情当然会让人倍感幸福,但有时也真的会像俗话说的那样“蔓菁当不了秋白梨,媳妇成不了亲闺女”。然而,无论如何,那种浓浓的亲情却是永恒不变的。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实。

俺就两个儿,这心里有个啥话儿,就想给媳妇们念叨念叨——

我们都是女人,有着酷似雷同的经历。要生儿育女,要为自己的爹娘、公婆养老送终,还要为自己孩子的孩子倾心倾情。我们是这个家族的几个外来户,也是这个家族的核心成员,所以,过多的耳鬓厮磨,每天的锅碗瓢盆儿,让我们成为天底下最为亲密的联合者,这种幸运今生才有,相聚就是缘。

想想我们婆媳携手并肩,风风雨雨走过的路,像是无意中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全混到一块儿去了。

我们有过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曾经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在无数次车流人海中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媳妇歪歪扭扭一路穿过,上班路上丢下我们一串串开心的笑声;我们有过母女般的纯真和依恋,曾经甩掉多少不眠之夜,促膝长谈,将那么多悄悄私语轻轻压在枕边;我们也有过婆媳间的小疙瘩,解不开时就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由此我曾写下未敢露面的半篇文章,题为《朋友、闺女和媳妇》。说真的,在我心里你们就是我的闺女。无论你们将多么尖刻的话递给我,我都毫不在意,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性儿,一个麦子一道缝儿,没有哪个母亲会记恨自己的孩子。

在婆婆眼里,媳妇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她记录着阴晴圆缺,也播报着喜怒哀乐,婆婆的心常随着媳妇的节拍而跳动,这难道真的是一种共鸣?说实话,这婆婆是最好糊弄的一个人,只要给一点点好就会满足,那怕几句暖心的话也会让她心花怒放,高兴得找不着北。我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媳妇们给买的,每次她们买了衣服我都会高兴好几天。外出有事总爱穿媳妇给买的衣服,穿在身上那是一种心情,想想心里都暖和。有时她们也“淘”我,这时我就想着媳妇几百元给买的蛋白粉,自己有病住院媳妇一趟趟往医院送饭,又是买吃又是买穿的,心里一件一件记着她们的好,所以从不生气,无论付出多少都乐意。

交流和沟通是婆媳处好关系的良师益友。婆婆心里想的啥,盼的啥,怕的又是啥,我这里索性傻婆婆倒布袋,连底儿也端了。

其实这婆婆呀心里装的全是家庭和孩子。想着一家人能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盼着孩子们都过得好,长出息,有个好前程;盼望家丁兴旺,后代聪慧,齐心协力经营一个红红火火的家。为这做老人的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婆婆也有怕的事儿:怕家庭闹矛盾,怕孩子们不能和睦相处;怕妯娌不和,将婆婆夹在中间唱起了“墙头记”;原本不是问题也就成了大问题,还没觉出有什么错却成了大错误;遇到了知情达理的好媳妇,那是婆婆前世修来的福;遇到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公婆也好,媳妇们反倒听话又孝顺;如遇到一个手里有几个臭钱,自己却成天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一切为了孩子们。这样的婆婆可就倒了霉了,偏了这个,向了那个,你就是把心掏出来,媳妇也会说婆婆没什么可信度,全家人跟着怨声载道,渐渐地心中产生隔膜,还会“三人成虎”。

婆婆有时也会犯错,不该说的话说了,伤着了媳妇;本来有些事不该那么做的却做了,惹得媳妇心里不高兴,还容易产生误会;遇着我这样心直口快的人,说话更是无遮无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婆婆绝不是有意的,是无意中办了错事,媳妇得谅解。

婆媳应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因为她们在一块儿时间长,交道多,容易相碰,也容易亲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时间会让我们不断握手言和,也会让我们不断修正自己。

细想想有啥呢?人这一辈子区区几十年,能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就好。要高兴就得无私,就得大度,无私是人生快乐的法宝,大度是让人左右逢源的财富,所以我们都要做无私大度之人。对他人这样,对家人更是如此。一个连家人都不爱的人能去无私大度地对待他人吗?我坚信,我聪明又善良的媳妇们一定会与婆婆一起,共同经营好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

我还想谈谈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特别是母亲。母爱是这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骨肉亲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一定会传导给孩子。一般而言,没有阳光的父母就不会有阳光的孩子。为了孩子,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他们的童年教育,因为只要错过就无可挽回。

媳妇们能把孩子交给我去管,非常感谢,这是你们对我的最大信任。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朝夕有两颗童心陪伴,顿觉自己年轻了许多。紧张之余却充满了欢乐,租住的小屋里到处都是关不住的童趣。

然而,我的压力又非常之大,不怕累,就怕管不好。我没有管理孩子的经验,又是隔代教养,免不了会有代沟。

年轻时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也为了图心静,我把儿子扔给婆婆和丈夫,那时根本没有想到孩子该多么重要。结果儿子们养成许多坏毛病,延误孩子一生。孩子的童年缺乏母爱是不幸的,我不想媳妇们重犯我当年的错误。

当然,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细节入手,从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方面下大工夫。这就需要我们婆媳之间多沟通,要表里如一,因为每个礼拜孙子要与父母住两日,我们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要教育孩子勤奋简朴,不能讲享受,讲名牌儿,要牢牢记住一句话:能吃苦方能立业。现在的孩子又少,我们没有实验的机会。

已是风烛残年,却有童心相伴。如能胜任培养和教育孙子们的任务,也不枉活一世。因为女人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孩子,果真如此,我将不胜感激我的孩子们,不仅给了我弥补过失的机会,也给了我人生的圆满。

语重心长谈了这么多,我觉得婆媳之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有的只是沟通和理解,是相互的关心和体谅。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才能贴得更紧,关系更融洽,更亲密,生活更幸福。

我还是那句话:

平安就是福,相聚就是缘。

媳妇文章9:婆母

文/李李

像许多年轻的媳妇一样,我发觉我和婆母之间很难找到可以深入畅谈的话题,欣慰的是在我们平平淡淡的日子中我从未和婆母红过脸。尽管我已经不是那个刚刚嫁入婆家的新儿媳,但我的意愿和婆母的意愿总是存在一些冲突,这让我很烦恼。

很多次我想让我那善良的婆母跃进我的文字中,可是准备动笔时总是言不过意。今天,当我在文档中敲下“我的婆母”时,我的内心和我的思想早已经脱胎换骨了。

我是一名教师,我们学校迁入新校区以后,单位离家远了,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可是每次回家总能吃上婆婆亲手做的可口饭菜,我的小家已经被婆婆打扫得干干净净,摸着柔软还散发着阳光味道的被子,我不知道婆母又费了多大的周折才把所有的被褥全晒了。看着婆母忙前忙后的身影,我想说的话哽在心里,无法吐出,也不知道怎么说。

那次我生了一场大病,确诊后需要做手术。因老公在外地进修学习,照顾我的任务就落到了婆母的肩上。她每天给女儿做好饭后,又赶紧赶到医院,等我吃完饭后又从医院跑回家里,一天来来回回的往返医院好多趟。看着她额头沁出的汗珠,我很愧疚。可她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一见我就问:“你想吃点啥,跟妈说,我给你做”。手术的那天,是她一个人楼上楼下的办手续,间隙间还不忘记来鼓励我,安慰我,要我胆子大点,别怕,有她在……

那一段住院的日子,让我和婆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比平日多了许多,说的话也就自然的多了许多。也许是我们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静心交谈的原因,她好象是突然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把埋藏在内心很久的事情都向我倾吐出来。而她说的那些话让我久久徘徊其中,不能自拔。

婆母幼年丧母,在家排行老大,自然就过早的承担起责任,在贫穷与饥饿中成长。后来婆母当了民办教师,可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穷乡僻壤的山沟,残垣断壁的破庙,都是她暂时安歇的“家”,而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陪伴她的就是那些蛇狼虫蚁,她说起有天半夜被悉悉索索的声音惊醒,点亮灯,发现桌上有一条蛇,没有伙伴,她操起床边的一根棍,轻轻击打,把蛇赶出了窗户。她说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胆子就是特别大,也不知道怕了。

婆母坐下来说话的时候,总是会架着二郎腿,这和平时非常注意生活细节的她很不相符。这件事在她的故事里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她的右脚前掌骨已经畸形,平日走不了长路的,一走路脚就疼得穿不下鞋子。婆母平淡的说,那是一个残阳如血的傍晚,生产队里一伙人手持锄头棍棒,凶神恶煞的冲进家里,不由分说的就把正给孩子喂奶的婆母架到了村头,在那儿她莫名其妙的被戴上了高高的帽子,并被一些人拳打脚踢、撕扯、谩骂。就是那样的经历,给婆母的身体上留下了永远恢复不了的伤疤,也在心里留下了永远忘不掉的伤痛。

婆母很久都没再说话。婆母告诉我,在我嫁入这个家之前,她的大儿子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说着,婆母泪流如雨,我无言,只能默默流泪,不知道这时什么样的语言能够安慰一个老人失子之痛。她说:“老天夺走了我的一个儿子,却又给我送来了一个乖女儿,你就是我的女儿!”

就在那一刻我终于懂了她,懂了一个母亲。我明白她为什么常常因她的孩子们而心神不宁,明白在她的眼中为何她的孩子是“最”美丽。我甚至明白了她常常特别在意我的举止行为和衣着打扮的那种心情。

我怎么能够对这样一个忍受了多少磨难和苦难,却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对他人充满了爱心的老人不多份敬重?我再也不会在吃饭的时候听着她教育她的孙女如何爱惜粮食而觉得她过于的唠叨;再也不会听她说起年轻时如何教育孩子的时候,而在心里觉得她那些教育观念早已过时……

现在,当我看到她总是认为她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很不错的时候,我会钦佩她的自信。当我看见她为别人的不幸而潸然落泪的时候,我更明白我的婆母有着一颗怎样善良的心。

花开花落,草黄草青。在和婆母相处中,我已经读懂了她是怎样的一位老人,以后我们还会有许多的共处时光,我用心用情去品这份亲情。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世事变迁,这份至深的爱,这份至深的情,都永让我感动,永驻我心中。

媳妇文章10:媳妇那年才十三

文/李义福

也不知怎么啦!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老是有一种怀旧的情结,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翻一翻厚厚地大影集,尤其喜欢看看那些曾经的老照片,唤起悠悠往事和美好回忆,每每总有一种幸福感萦绕在心头。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媳妇侄子结婚,我跟她一块回到老家德州夏津,在老岳母一直还住着的土坯老房子堂屋的墙上,我摘下那个早已装满了彩色照片的老像框,找出了这张早已被新的彩色照片所覆盖、已经“退居二线”多年的老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拍照的时间是1980年9月。

照片上坐在右边的小姑娘是我的媳妇张桂青,算了算那年她才十三岁,左边的是俺岳父的老朋友蔡庄刘志山叔家的姑娘香菊姐姐。香菊姐姐比俺媳妇大四岁。因为两家大人走的近,香菊姐姐又住在离我岳父家不远的邻村,所以,小的时候她俩经常在一块玩儿,有时候玩的太晚了就在对方家里住上一宿。

我媳妇回忆说,我记得挺清楚,有一天香菊姐姐到我家里来玩,我爹说,看你俩跟亲姊妹是的,我把照像的师傅叫来给你俩留个影。我俩长这么大还没照过像呢,听大人这么一说都觉得挺新鲜,我还叫俺娘找出来过年才舍得穿的花格上衣穿上,在院里的大门口等着照像的来。一会儿功夫,俺爹就把邻村走街串巷照像的师傅给叫来了。在哪个地方照呢?这位有经验的老师傅到俺北房屋里溜达了一圈说,俩个小妮子在大桌子前这个角两边坐着照就行。我俩坐下后,俺爹特意把家里那个时候村里很少见到的“黄山”牌收音机从炕头上拿过来,放在我跟香菊姐姐中间那个最显眼的位置,以显摆稀奇珍贵。

那个时候,香菊姐姐留着现在极少见到的半米多长的大辫子,站起来都能顺到屁股以下了,俺媳妇的辫子刚剪过也就短多了。他俩坐下后,照像的师傅就立马当起了“导演”:他先是跟香菊姐姐说,你把那两根长辫子前面放一根,后面放一根。然后又对我媳妇说,你这两根辫子短都放在前头顺眼。这时,照像的师傅往后退了两步,都快到了屋门口啦。他把相机先是拿起来弯下腰朝他俩一瞄,便又开始“发号施令”:你俩都往里侧侧身子,别紧张,别眨眼,笑着点,往我这里看,好,别动……“咔嚓”一声,行啦。临走时,照像的师傅说,三天以后我把照片给你们送过来。

俺媳妇回忆说,我跟香菊姐姐天天盼着能早点看到自己的照片,总觉得这三天的时间过得咋那么慢呢。终于等到了第三天,香菊姐姐早早就来到我们家里,一直等着来送照片的师傅。当拿到这张照片的时候,看到自己都照的挺自然,俺俩就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想起来,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当时那种兴奋劲。

我仔细看了看她俩这张照片背后墙壁上的“自然”画面:左边贴着的是当时正红极一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十七世纪中叶东北少数民族女英雄,抗击倭寇侵略的电影《奥蕾一兰》女主角“奥蕾一兰”的形象画面,右边则是反映东汉末年着名诗人蔡文姬,坎坷曲折一生的豫剧古装戏《蔡文姬》形象而生动的剧照,而最醒目的则是正中间那个年代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全国人民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宣传年画《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我感慨不已,这是一幅多么真实客观又具体生动的时代画卷啊!

媳妇文章11:邻家媳妇巧理财

文/汤文星

老朱是学校的门卫,我们戏称他朱科长。朱科长的儿子朱伟长年在上海打工,儿媳李琴领着两个女儿就住在我家的隔壁,她讲话的内容常让我听得一清二楚。

朱伟刚走一个月,我听见李琴在接听电话:“啥?又想小孩了?真没出息!你连我娘几个都养不活,还有脸回家吗?你在那到底咋样?要是工资低,你回来领小孩,我出去。我姐说她那厂里需要女工,月工资三千多呢。啥?你不回来,那可以,你寄两千块钱过来给二楠买奶粉,最近,二楠吃便宜奶粉尽好吐。好好好。”我听了,一笑了之。

两个月后,我听见李琴在打电话:“小伟,大楠的英语、数学、物理都差得很,学校有老师办补习班,你看让大楠去补习行吗?行?好好好,那你抓紧时间寄两千块钱过来吧。”我听了,感到纳闷:没有人敢在学校办补习班啊?

三个月后,我又听见在李琴打电话:“这一阵子,我吃不下饭,还吐了好几回血呢。叫医生检查了啊,医生说是慢性胃炎,挺难治的,治好要几千块。缺钱,咋治啊?你寄?那太谢谢你了!”我感到好笑,李琴天天能吃能喝的,有啥胃病呀?

中秋节的头几天,李琴过来跟我解释:“汤老师,我想请你帮个忙。”我笑着说:“可以,可以!你尽管说吧。”李琴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急得直挠头:“嗯……嗯……嗯,朱伟等两天就回家过节了,他要是问起补习班的事,你就说有那回事,千万别跟他透漏了底细!唉,他年年挣不到钱,我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就编了一些瞎话,想哄着他下劲干。”“行行行,我一定帮你演好这出戏。”我拍着胸脯答应她。

过年时,朱伟来我家坐,我问他:“今年该比往年强多了吧?”“唉,还是不行呀!挣两三万都花完了,家里花销太大。”我赶紧开导他:“老侄子,你老婆可是个尊老爱幼的好人,待你爸***百依百顺的,两个闺女叫她养得好。你再不好好挣钱,确实对不起人家呀!”“对对对,我得下劲干!一定多挣些钱!”朱伟攥着拳头向我承诺。“你小子,是条硬汉子,叔实在佩服。来来来,为你今年能大发财源,加油!”“啪啪啪”我笑着跟他击掌。

“李琴,你真有头脑!居然用智慧转化了朱伟。”朱伟走后,我路遇李琴,随口夸赞她。“哈哈哈,那都是逼出来的馊点子。以前吵呀闹呀不顶用,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得想法子给他施加一些压力,省得他去喝酒赌牌。多亏汤老师的帮助!”“往后,还要多动脑筋,想出更奇妙的办法让朱伟多挣钱呀?”“谢谢汤老师的提醒!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哈哈哈!”看到李琴脸上灿烂的笑容,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媳妇文章12:买苹果

文/程继武

小谭的媳妇生病了,重感冒,一连几天也没有吃好饭。媳妇就对丈夫小谭说:“你去水果超市给我买几个苹果。”小谭愉快地答应了。他起身就去了水果超市,只见这儿的苹果有三个档次,最贵的价格是每斤十二元,最便宜的是每斤五元。小谭平日买东西总喜欢挑挑拣拣,心里也是愿意少花钱买好的。

有几回小谭的确是少花钱占了便宜。今儿个买苹果,小谭就在苹果柜前转了两圈,他在思考着究竟买哪种价格的苹果。他一摸兜,兜里好像就带了五元钱,如果买最贵的可能只买一个苹果,如果买最贱的也只能买两个。买两个也太少了,这么大一个人,在超市只买两个苹果,太没面子了。小谭就想走掉不买了。这时,从旁边过来一个年轻漂亮的服务员,走到小谭身边,说:“师傅,我见你考虑半天了,我家的苹果不算贵,如果你嫌贵,我正好挑出一袋苹果,有七八个,保证没有一个烂的。五元钱你拿走吧。”小谭心里一阵紧张,这女孩太漂亮了,自己的媳妇简直就没法和人家比。小谭的眼睛都集中在女孩的脸上了,他看了半天才说:“这么贱,肯定不好。”女服务员一脸笑容,说:“师傅,你也太多虑了,你摸摸,没有一个烂的,五元钱能买什么?”小谭用手一摸,果然那七八个苹果都硬挺挺的,外面也是红彤彤的。小谭心里猛然觉得这女孩一定对自己有好感,不然这么好的苹果为什么非要推荐给自己呢?想到这儿,他拎起那兜苹果就去付钱了,走到收银台交款时还回一下头,只见那漂亮的女孩正向他微笑呢,小谭看见这微笑觉得今天又占了一把便宜,花五元钱买一兜子苹果。

媳妇见小谭买回这么多苹果心里很激动,用力咬了一口苹果,不错,果肉是脆嫩的,果汁也很甜,再咬第二口时,里面竟是一个虫窟窿。小谭很不好意思,重新给媳妇削了一个,结果比上一个还严重。媳妇就让小谭把苹果都拿来看,结果发现苹果的尾部都有一个小眼儿,不用说,里面已经有虫子了。用刀一连又切开两个,情况还是一样。小谭气得拿着剩下的四个苹果就到超市去了,可他一见到那漂亮的女孩,一肚子的气竟消失得一干二净了。他本想再看那女孩几眼,可人家早已把脸转了过去,好像根本就不认识他。小谭像泄了气的皮球,拎着那四个苹果回家了。

媳妇文章13:妈妈,对不起!我们回家吧……

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怎么样?”母亲一见儿子回来,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咀里送。她怒瞪他一眼。他试了一口,马上吐出来,儿子说:“我不是说过了吗,妈有病不能吃太咸!”

“那好!妈是 你的,以后由你来煮!”媳妇怒气冲冲地回房。儿子无奈地轻叹一声,然后对母亲说:“妈,别吃了,我去煮个面给你。”“仔,你是不是有话想跟妈说是就说好了,别憋在心里!”

“妈,公司下个月升我职,我会很忙,至于老婆,她说很想出来工作,所以……”母亲马上意识到儿子的意思:“仔,不要送妈去老人院。”声音似乎在哀求。儿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寻找更好的理由。

“妈,其实老人院并没有甚么不好,你知道老婆一但工作,一定没有时间好好服侍你。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看顾,不是比在家里好得多吗?”“可是阿财叔他……”

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方便面,儿子便到书房去。他茫然地伫立于窗前,有些犹豫不决。母亲年轻便守寡,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供他出国读书。但她从不用年轻时的牺牲当作要挟他孝顺的筹码,反而是妻子以婚姻要挟他!真的让母亲住老人院吗?他问自己,他有些不忍。

“可以陪你下半世的人是你老婆,难道是***吗?”阿财叔的儿子总是这样提醒他。

“***都这么老了,好命的话可以活多几年,为何不趁这几年好好孝顺她呢?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亲戚总是这样劝他。

儿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会改变初衷。晚,太阳收敛起灼热的金光,躲在山 后憩息。一间建在郊外山岗的一座贵族老人院。

是的,钱用得越多,儿子才心安理得。当儿子领着母亲步入大厅时,崭新的电视机,42寸的荧幕正播放着一部喜剧,但观众一点笑声也没有。

几个衣着一样,发型一样的老妪歪歪斜斜地坐在发沙上,神情呆滞而落寞。有个老人在自言自语,有个正缓缓弯下腰,想去捡起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

儿子知道母亲喜欢光亮,所以为她选了一间阳光充足的房间。从窗口望出去,树荫下,一片芳草如茵。几名护士推着坐在轮椅的老者在夕阳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静得令人心酸。纵有夕阳无限好,毕竟已到了黄昏,他心中低低叹息。

“妈,我… 我要走了!”母亲只能点头。他走时,母亲频频挥手,她张着没有牙的嘴,苍白干燥的咀唇在嗫嚅着,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儿子这才注意到母亲银灰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以及打着细褶的皱脸。母亲,真的老了!

他霍然记起一则儿时旧事。那年他才6岁,母亲有事回乡,不便携他同行,于是把他寄住在阿财叔家几天。母亲临走时,他惊恐地抱着母亲的腿不肯放,伤心大声号哭道:“妈妈不要丢下我!妈妈不要走!”

最后母亲没有丢下他。他连忙离开房间,顺手把门关上,不敢回头,深恐那记忆像鬼 魅似地追缠而来。

他回到家,妻子与岳母正疯狂的把母亲房里的一切扔个不亦乐乎。身高3尺的奖杯——那是他小学作文比赛“我的母亲”第一名的胜利品!华英字典 ——那是母亲整个月省吃省用所买给他的第一份生日礼物!还有母亲临睡前要擦的风湿油,没有他为她擦,带去老人院又有甚么意义呢?

“够了,别再扔了!”儿子怒吼道。

“这么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么放得下我的东西。”岳母没好气地说。

“就是嘛!你赶快把***那张烂床给抬出去,我明天要为我妈添张新的!”

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现在儿子眼前,那是母亲带他到动物园和游乐园拍的照片。“它们是我妈的财产,一件也不能丢!”

“你这算甚态度?对我妈这么大声,我要你向我妈道歉!”

“我娶你就要爱你的母亲,为甚么你嫁给我就不能爱我的母亲?”

雨后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萧瑟,行人车辆格外稀少。一辆宝马在路上飞驰,频频闯红灯,陷黄格,呼一声又飞驰而过。那辆轿车一路奔往山岗上的那间老人院,停车直奔上楼,推开母亲卧房的门。他幽灵似地站着,母亲正抚摸着风湿痛的双腿低泣。

她见到儿子手中正拿着那瓶风湿油,显然感到安慰的说:“妈忘了带,幸好你拿来!”他走到母亲身边,跪了下来。

“很晚了,妈自己擦可以了,你明天还要上班,回去吧!”

他嗫嚅片刻,终于忍不住啜泣道:“妈,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们回家去吧!

媳妇文章14:新媳妇过河

文/霞光万道

提起新媳妇过河的事,村里的很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虽然是四十年前的事,然而,当时的场面太热闹了,太神秘了。假如当年的新媳妇——如今已是老太婆。能看到此文的报道,不知她是哭,还是笑,还是哭笑不得呢?很难设想。

这是改革开放前的事,那时候,每到连雨天,围绕村庄的洳河,泛滥成灾,冲毁桥梁,淹没良田。由于当时经济困难,村里只能用木板,在河上搭一座一米多高的小桥。洪水超过一米五的深度,行人只能趟水或游泳过河了。

记得村里有一家娶媳妇,新媳妇走到了河对岸。面对的确是十多米宽,四,五米深的滔滔洪水,大惊失色。这可怎么过去呀?幸亏婆家早有了精神准备。新郎找了一只做豆腐用的笸箩(注:一米五见方,簸箕柳编织,浸泡后里边装水而不漏,今已是古懂),又找两个游泳能手。把水笸箩当做船,新娘子坐在笸萝里。两个水手一个推,一个拉,把水笸箩拉到对岸去。这新媳妇应该是个胆大的。因为这要冒极大的风险,万一一个大浪打来,把水笸箩打翻,或者两个水手推拉的不协调,笸箩漫进了水,新媳妇就有被冲走的危险,那可就惨了。

后来,为了避免这样的危险,大家把结婚的日期,定在洪水退去的季节。可哪里知道,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躲过了洪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记得有一年,大概是正月初三。说来也巧,又是一位新媳妇,她不是来结婚,而是新媳妇回娘家拜新年。

大约早晨九点钟,新媳妇骑着毛驴,驴背上驮着礼品。丈夫牵着毛驴,向我们村的木板桥走来。当毛驴前腿刚踏上木板桥,驴看见了桥下的河水,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尽管丈夫用力往前拉,驴却不肯向前迈一步,僵持了一会。突然,啪的一声,等着过桥的本村二黑子,照驴屁股打了一掌,本想促使毛驴马上过桥。可他那里预料,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驴受到了惊吓,愤怒地挣脱了缰绳,退到了桥下。连踢带蹦,把新媳妇和礼品,全部甩到了地上,自己光溜溜的跑向了回家的路上。只听得新媳妇嚎啕大哭,礼品里的核桃,苹果一个个往河里滚。看到这一片狼藉的场面,在场的人们,纷纷放下自己的工作,参加了救援的战斗。二黑子跑去追毛驴,岸边洗衣服的女士们,有的急忙打捞漂在河里的核桃,苹果,有的来看望新媳妇。幸亏她穿的是棉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再看看摔在地上的礼品,可就惨了。点心盒里的桃酥,全成了碎渣渣,一篮子柴鸡蛋,没有一个幸存者,变成了一堆鸡蛋汤。

大约一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才收拾好惨局。二黑也把毛驴找回来了。可他看看小两口垂头丧气的样子,不忍心离去。

于是,他又动员了几个小伙子,帮助小两口,制服小毛驴。

大家认为毛驴不敢走桥板,那就让它趟水过河吧!于是,两个人在桥上拉,驴在桥下走,后边的两个人用木棍,打驴的屁股,强迫驴过河。哪里知道,驴看到大河,宁可被打死,也不迈一步。大家都说“黔驴技穷,”北京的驴,也技穷了。它没有了办法,只能忍受着挨打了。

折腾了半天,二黑子他们,也是‘黔驴技穷’了。都没办法了,大家坐下来,抽起了闷烟。

正在这时候,村里走来一个老头,是个赶骡马大车的车把式。二黑看见老头走来,急忙大声喊道:“老爷子,帮帮忙吧,这头犟驴,气死我们了。”

老头笑了笑,走到毛驴的身边。只见他摸了摸驴的鼻子,嘴巴。然后,脱下自己棉袄上的外衣。用外衣把驴的眼睛蒙住,并把两只衣袖,系在驴的头上。这样,毛驴就成为睁眼瞎了。老头牵着这头睁眼瞎,在地上转圈圈。转了一圈又一圈,也不知转了多少圈,大概老头自己也迷糊了。只见他悄悄地牵着毛驴往桥上走,驴乖乖地跟随在后边。当驴走到桥的中间时,突然站住了,好像知道自己上了当,又想耍花招了。后边的人大声吆喝了几声,毛驴无奈的,吧嗒,吧嗒的走到了河的对岸。

这时候,大家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就听一个人高声喊道:“姜,还是老的辣呀!”

像这样的毛驴,不敢走木桥,不敢涉水的事例,并不新鲜。凡是山沟里成长起来的毛驴,许多都如此。它们未经过大风大浪,对新生事物总有畏惧感。

然而,几个小伙子,面对倔强的毛驴,却败下阵来。而这个老头,不打不骂,犟驴却乖乖地走过了木板桥,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还是留给大家去研究,去探索吧!

大家把毛驴牵过了桥,小两口感激不尽。又要送钱,又要送礼品。喜欢助人为乐的社员们,全都拒绝了。就听老头说:“这样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有困难大伙帮吗!”

这是在我们村桥头发生的故事,千万不要忘记呀!

这正是:

忆往昔:洪水泛滥,交通堵塞,“蜀道难于上青天。”

看今朝:四通八达,飞机,高铁,迅速可到海角天涯。

望未来:卫星神速,飞向月球,与吴刚同饮桂花酒。

媳妇文章15:给媳妇拜个年

文/方华

“正月十五大似年,婆婆给媳妇拜年。”在我生活的这个地方,有这样一句俗语。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可见做媳妇的艰难艰辛。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旧社会里婆婆公公端坐在八仙桌旁品茗嗑瓜子,媳妇在一旁低眉顺眼地侍候,或是忙前忙后。稍不小心,还要讨一顿责骂,甚至夫君的拳脚。

现如今,讲究男女平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妇女的地位大大提高。在家中,媳妇的地位同样是开花的芝麻节节高。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在我认为,当家的媳妇更辛苦。比如眼下,春节七天假一过,农村的青壮劳力都卷起铺盖出外打工,家中留下老的小的和一片农田,就让媳妇一个人去打理。这一年到头的忙里忙外,不知年里回家的丈夫们,可有几人会去安抚感谢?我想,那日夜相伴的婆婆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正月十五给媳妇问声辛苦,于情于理,不折辈分。

商品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城里的女人也备尝生活的苦累。就拿我的爱人来说,从单位下岗后,我的收入又不高,她便开始在外到处寻工作,当营业员、做编辑、开门面、注册公司……其中辛苦与艰难,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虽然最近两年她的收入是我的几倍,可又有几人知道她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我的母亲去世得早,爱人与我认识时就没有婆婆,不说享受不到现代社会一份婆婆给媳妇应有的关爱,这婆婆给媳妇拜年的礼遇哪里去寻?

这两年,娇小的爱人明显地苍老了,两条岁月之鱼已游到了她的眼角。有时看着她忙碌的纤弱身影,深深感觉自己的失败与歉疚。在这正月十五小年里,我要敬重地给她拜个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