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散文

请欣赏荷香散文(精选1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荷香散文1:荷香家园

文/廖武荣

三月末,水乡的孩子们都来了一场心事。

幸好殷勤的风带来了讯息,但如此的隐约,孩子们的眼睛都变得晶亮:百顷湖面上,荷已露角?

一路急走,恬静的湖面上,新荷疏立。叶面未伸展开,尖尖的,卷着一腹的心事,不想打开,静静的含着羞意,低着头。

风微笑着,轻轻地扑打着孩子们光洁的小脸,笑我们一路上急碎的脚步。

每一年暮春,我们总是觉得等待的时光太慢,柳条儿绿了,桐花儿开了,新荷还躲在湖底下懒得起身。那种等待的心情,甜蜜里合着焦虑,欣喜里合着忐忑,就像初长成那年的第一次约会,等真的看到要等的人儿就在眼前时,我们却又傻傻地愣住了。任风吹皱湖面,层层叠叠的波纹,就是岸上的孩子心头上的喜悦,一浪接一浪的荡开,荡开!

用不了多少日子,荷叶长得挤挤挨挨的,连天的荷叶,让家园浸在荷香里,风起时,浓了,风停时,淡了。它们长得越来越茂盛,一柄柄荷叶像儿时亲密的玩伴,揽着肩,贴着颊,伏在彼此耳边没完没了的悄悄话。风不时儿赶过来,问:“都讲了些什么?”绿荷摇动着,不语,像极了我们当年突然大笑时前俯后仰的身影。

荷花开了,天气也变得像孩子们的喜乐,一霎儿爽朗的晴,一霎儿急骤的雨。

我们都到湖边的柳林里捕蝉、捉知了、打仗,一个个地下湖,摘柄荷叶,举在头上是伞,扣在头上是帽子,中间挖空套在脖子上,就成了件墨绿的坎肩,反挂到腰间就成了件锵锵的战袍。于是把自己想成一个威猛的将军,或者把自己想成一个少年的英雄,手中挥舞的柳条儿也成了一柄仪义的软剑。

突然间天上乌云四合,雨水来得仓促,伙伴们嘻笑着在湖边的草地上奔跑。雨点嗖嗖的落在荷叶上,不一会儿,银色的水珠一串串从荷叶上泻下。一场雨让孩子们在天地间欢喜雀跃,雨和着我们的笑声,满世界的痛快淋漓。

雨点稀了,太阳从乌云里挣扎着逃出来。荷叶上残留着雨水,浑圆的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每一粒就是一颗水润的珍珠,风掀动着荷叶,雨珠乍然落下,无滞无障,像少年时的一颗心,没有一丝忧愁渗得进去,滴落在已宁静的湖面上,起了一圈圈涟漪。

雨过天晴,彩虹在天上,孩子们的快乐到了极致,“看呵!看呵!”虔诚仰望天空,如此眩目的色彩,让孩子们震撼,自然和美的力量摄人魂魄。

荷花落尽,采莲的船下水了,形如菱角,两头尖尖,孩子们却安静了,在荷叶林里穿梭。太阳落山了,颤悠悠的从小船上站起身,四处张望,伙伴们都淹没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喊一声:“唉!回家了!”声音也变得颤悠悠的,四下应和声,南北西东。

莲蓬采尽,秋天来了,家园的荷香尽了,只是这些水乡的孩子们又怀了一场心事!

荷香散文2:一湖荷香醉瓜圻

文/余凤兰

一座盘旋如龙的湖泊镶嵌在碧绿的田野中,秀气、纯朴而安静,像一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家碧玉。这里没有纷至沓来的脚步,没有各种探询的目光,多少年来在浩渺的苍穹下,它将一湖清澈的碧水滋养着周边的万物,静若处子而又飘然灵动,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以原生态的姿势沉睡在“畈上”。它没有九寨沟的山青水秀,没有千岛湖的纯净高雅,没有天山天池的仙意十足,但它一湖碧水荡漾着的灵性和神性、圣洁和自然,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它就是蒲团乡的瓜圻塘。

绿色的画轴里,瓜圻塘是迷人的。在赞春、赏夏、悲秋、吟冬的四时里,瓜圻塘最美的季节莫过于夏天。一湖碧荷仿佛铺开的一幅绿帏,盛开的荷花、含苞的荷花点缀其间,清澈的水中,游动的鱼群、时而潜入水中的水鸟、凫水的野鸭、形影不离的鸳鸯,久久驻足的云彩、周边散落的村庄,这些都构成一幅美丽的油画。是的,在荷花绽放的季节,一寸寸光阴被荷香浸透,一寸寸土地被荷香浸透、一座座村庄被荷香浸透,这一湖荷香随来往的岁月,淡定从容地弥漫着自己的花事,飘逸浩渺地漫漶无边无际的心语。这一湖荷香,它见证了历史的兴衰、熏染着田野水乡风光、醉了世代在此劳作的人们。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荷香湖色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了清凉与宁静。与荷香相依流年,看历史岁月携一缕荷香于辗转的岁月从容走过。当年孙权称帝吴都,在这荷香四溢的土地上,广种瓜类。西瓜、南瓜、香瓜、黄瓜、菜瓜等,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土质肥沃,或许是因为这湖碧水的滋润,瓜类成熟后水分足,口感好,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瓜乡。《武昌县志》记载:瓜圻在武昌县西南十里。何颉诗序云:吴王种瓜于此。有送瓜沟,今名宋家沟。多少年来,荷香与瓜香一起氤氲着农耕文化,丰富了吴都的历史。

在瓜圻塘的东北角,有一座寺庙,原名南瓜寺,后更名为瓜圻寺。该寺建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但是它承载着一方民众的佛教信仰,规范着信众的定力和戒律。与一湖荷香相依,与一寺清净相随,素心冰清、淡香出尘,薪火相传的经音传递着祥和安宁。站在寺前,看瓜圻塘莲叶田田、莲花朵朵,听佛堂钟磬梵音,诵经声阵阵,让人不禁心声感念:人生要努力前行,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如眼前的这一湖碧莲。

如果说瓜圻塘是一条盘旋的水龙,那么瓜圻这块陆地就像是一条旱龙,两条龙匍匐在几大湖间相嬉,而晏公庙呢?多少年来就伫立水边,目睹两条龙迎风沐雨。晏公庙在瓜圻塘的西南角,建于何时以及何人所建都没有文字记载。相传水神宴公为江西临江府清江人,面目漆黑,平生嫉恶如仇,曾入宫做官,后告病回乡,不想刚登舟就突然逝去,一月后到家开棺不见尸体,人们认为他已升仙。一次,明太祖乘船遇到风浪,紧急中忙求神保佑,却见一艘船来渡他,艄公说他是宴公。之后,明太祖封宴公为平浪侯,此后,宴公便是平定风浪、保障江海行船的水神。瓜圻是典型的水乡,敬奉水神宴公,以求行船捕鱼平安是情理之中,何况流传着有关宴公灵异的故事,更让人们笃信无疑。

“其民朴勤,半以耕渔为业,或荷锄瓜圻,或趁墟夷市……”,《乾隆武昌县志》邵遐龄序中记录了水乡人民的勤劳质朴。他们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种地、围湖造田,瓜圻成为了繁衍生息的一块生命乐土。碧绿的原野,葱茏的树木,金黄的稻田,满湖的荷香,散落的村庄……这些都让瓜圻成为历史画卷中的一页,瓜圻的传说或历史故事又是这幅画的画外音,响在历史的纵深处,弥漫着淡淡的荷香。

荷香散文3:幽幽荷香漫小桥

文/刘晓平

漂泊在异乡,有许多的事会触动那一根乡情的弦。如乡友的一封信,父老的一个电话,报刊电视上故乡的消息,总让我难眠,滋生出许多的联想。因此,在我的心海,故乡便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名词。脑子里的意象便有:远远地便望见了一棵高大的古树,古树上有一个鸟窝,筑在树顶三个枝丫的中间,像一颗美人痣,点缀着风景似的,让小山村多了几份魅力和神秘。当然,这是我从小生长的自然小村。

我的故乡,是辰水河边号称“小香港”的荷香桥。那是一个充满传奇且乡情极浓的繁华乡村小镇,人们憨实而淳朴,人与人之间充满真情。这一点,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即使走到天涯海角,那一种乡亲的真爱纯情,也有如冬天的阳光般温暖着我,以至成为我坎坷漂泊的人生力量。

“荷香桥”这个名字,因一座小桥而得名。小桥原是小木桥,小得只有四丈余长,一丈余宽,凌空架于一条清澈透亮如玻璃般的小河之上。新中国成立后,故乡交通发达了,将它改建成了一座公路桥,把故乡和外面的世界连通,起到了它应有的交通作用。而小河并无幽幽的荷香,甚至不见一朵荷叶的影子,荷香的氛围只能是想象的意境,有如仙境梦幻般诱惑着人。我的许多文友听说我故乡的名字,无不说它很美。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常把在桥下洗浴当作一大乐事,以至我后来工作了,周末回家也要去桥下洗浴一回,洗浴后常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后来离开了故乡,在我的感觉里似乎再难找到一股这么清纯亲切而温馨的水。

荷香桥原名叫和尚桥,只是乡村后人嫌原名不好听,才改为荷香桥的。关于和尚桥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说过,也极喜欢听。长大工作了回故乡时,也要找一个长辈老人,听他讲和尚桥的故事,而每听一回,似乎都能从中听出一层新意和哲理……

很早以前,在故乡河的旁边,曾住着一户苦难的人家。男主人在接连送葬了父母后,已是家贫如洗,为了身怀有孕的妻子生活过得好一点,他只得白天给财主家帮工,晚上到河边去替别人守排。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山洪暴发,过度劳累的男主人在梦里葬送了生命,留下身怀有孕的妻子,苦度着生生死死的时光。善良的妻子,为了给丈夫留下后代,在一无田土二无余粮和没有亲戚接济的情况下,决定每天上屋后的雷鸣山寺庙,靠吃斋膳过活。寺庙里唯一的和尚,年轻而经历坎坷,看破红尘却心地至善,他以有限的斋膳接济着苦命的寡妇。十月怀胎,分娩于一时,寡妇终于生产了。和尚主动承担了照顾寡妇母子的义务。经月经年,和尚不分寒暑,每天下山,趟过小河,给寡妇母子送来衣食温暖,使他们得以生息下来。

一年的树苗十年的娃。遗腹子终于长大了,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知道了苦难的母亲和和尚的因缘。于是他决定在屋后的小河上修一座小桥,使和尚夏免趟水之湿,冬免溅水之寒,以感谢和尚的救命养育之恩。村里人并没责怪和尚和寡妇的意思,反而深表赞许和敬意,都不约而同地叫小桥为和尚桥,久而久之,故乡的原名被人遗忘,和尚桥反而叫出了名。后来,村里出了秀才,因嫌原名露丑,便取谐音,改名为“荷香桥”。

荷香桥,一个美丽浪漫的名字,却掩匿不住一个没有浪漫并且充满了苦难的故事。而桥的诞生及其名字的变迁,又演绎了一段苦难而美丽的人生,一种至善至美的人生。

每当回故里探亲,我便来到荷香桥上。追昔抚今,因荷香桥之名,我脑海里也会浮现一幅幽幽荷香漫小桥的景致:月光下,远足的故人伫立小桥,蛙声阵阵,荷香幽幽,游子远足的思乡情怀得以阐释……

人世万事艰难,一切应以善为美!故乡,作为一道人生中神圣的风景线,永远鲜亮在游子的心中。

荷香散文4:一湖荷香醉瓜圻

文/余凤兰

一座盘旋如龙的湖泊镶嵌在碧绿的田野中,秀气、纯朴而安静,像一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家碧玉。这里没有纷至沓来的脚步,没有各种探询的目光,多少年来在浩渺的苍穹下,它将一湖清澈的碧水滋养着周边的万物,静若处子而又飘然灵动,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以原生态的姿势沉睡在“畈上”。它没有九寨沟的山青水秀,没有千岛湖的纯净高雅,没有天山天池的仙意十足,但它一湖碧水荡漾着的灵性和神性、圣洁和自然,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它就是蒲团乡的瓜圻塘。

绿色的画轴里,瓜圻塘是迷人的。在赞春、赏夏、悲秋、吟冬的四时里,瓜圻塘最美的季节莫过于夏天。一湖碧荷仿佛铺开的一幅绿帏,盛开的荷花、含苞的荷花点缀其间,清澈的水中,游动的鱼群、时而潜入水中的水鸟、凫水的野鸭、形影不离的鸳鸯,久久驻足的云彩、周边散落的村庄,这些都构成一幅美丽的油画。是的,在荷花绽放的季节,一寸寸光阴被荷香浸透,一寸寸土地被荷香浸透、一座座村庄被荷香浸透,这一湖荷香随来往的岁月,淡定从容地弥漫着自己的花事,飘逸浩渺地漫漶无边无际的心语。这一湖荷香,它见证了历史的兴衰、熏染着田野水乡风光、醉了世代在此劳作的人们。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荷香湖色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了清凉与宁静。与荷香相依流年,看历史岁月携一缕荷香于辗转的岁月从容走过。当年孙权称帝吴都,在这荷香四溢的土地上,广种瓜类。西瓜、南瓜、香瓜、黄瓜、菜瓜等,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土质肥沃,或许是因为这湖碧水的滋润,瓜类成熟后水分足,口感好,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瓜乡。《武昌县志》记载:瓜圻在武昌县西南十里。何颉诗序云:吴王种瓜于此。有送瓜沟,今名宋家沟。多少年来,荷香与瓜香一起氤氲着农耕文化,丰富了吴都的历史。

在瓜圻塘的东北角,有一座寺庙,原名南瓜寺,后更名为瓜圻寺。该寺建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但是它承载着一方民众的佛教信仰,规范着信众的定力和戒律。与一湖荷香相依,与一寺清净相随,素心冰清、淡香出尘,薪火相传的经音传递着祥和安宁。站在寺前,看瓜圻塘莲叶田田、莲花朵朵,听佛堂钟磬梵音,诵经声阵阵,让人不禁心声感念:人生要努力前行,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如眼前的这一湖碧莲。

如果说瓜圻塘是一条盘旋的水龙,那么瓜圻这块陆地就像是一条旱龙,两条龙匍匐在几大湖间相嬉,而晏公庙呢?多少年来就伫立水边,目睹两条龙迎风沐雨。晏公庙在瓜圻塘的西南角,建于何时以及何人所建都没有文字记载。相传水神宴公为江西临江府清江人,面目漆黑,平生嫉恶如仇,曾入宫做官,后告病回乡,不想刚登舟就突然逝去,一月后到家开棺不见尸体,人们认为他已升仙。一次,明太祖乘船遇到风浪,紧急中忙求神保佑,却见一艘船来渡他,艄公说他是宴公。之后,明太祖封宴公为平浪侯,此后,宴公便是平定风浪、保障江海行船的水神。瓜圻是典型的水乡,敬奉水神宴公,以求行船捕鱼平安是情理之中,何况流传着有关宴公灵异的故事,更让人们笃信无疑。

“其民朴勤,半以耕渔为业,或荷锄瓜圻,或趁墟夷市……”,《乾隆武昌县志》邵遐龄序中记录了水乡人民的勤劳质朴。他们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种地、围湖造田,瓜圻成为了繁衍生息的一块生命乐土。碧绿的原野,葱茏的树木,金黄的稻田,满湖的荷香,散落的村庄……这些都让瓜圻成为历史画卷中的一页,瓜圻的传说或历史故事又是这幅画的画外音,响在历史的纵深处,弥漫着淡淡的荷香。

荷香散文5:荷香满夏

文/郭华悦

夏日的黄昏,归家的母亲,手上常拿着几片荷叶。

看到母亲手中的荷叶,孩子们顿时雀跃起来。这表示,第二天就能吃到美味的荷叶饼。在三餐以粥为主的年代,荷叶饼已经算是饭桌上的宠儿了。

可这荷叶饼,是孩子们的盼头,却是母亲们的折磨。

做荷叶饼,看着简单,却不容易。天没亮,就听到母亲的屋里传来了悉索声。母亲赶个大早,剥些新鲜的包谷米,加水磨成包谷浆。再加点面粉,搅成糊状,最后将瓜果切丝,加点腊肉,调好味,就可以开始做荷叶饼了。

这过程,没啥复杂的。但繁琐的,在于磨浆。农家人,不至于为了几片荷叶饼,就耽误了田里的活儿。所以,这饼得忙里抽闲地做。而包谷浆,无疑是费时的活儿。所以要做荷叶饼,往往就得天还没亮,人就得起来开工。

做好了面糊,将一片荷叶垫在下头,用勺子将面糊放在荷叶上,摊平后,用另一片荷叶盖上。两片荷叶的边缘,捏平压紧,放在柴火灶的余火上。等到中午回来,将荷叶饼拿出,配着绿豆粥,就是夏日里美味的一顿。

荷叶饼和绿豆粥,都是夏日里的消暑美食。味道清淡,且消暑降火。品尝荷叶饼的同时,若再配上点榨菜,更是相得益彰。一顿饭下来,夏日的酷暑在荷香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满口噙香的孩子们,心中意犹未尽。

可这顿令孩子们雀跃的午饭,代价却是母亲们的辛劳。再后来,无数次返家的日子里,曾试着学母亲,亲手做荷叶饼。可每每做完荷叶饼,整个人身心俱疲,看着眼前的美食,却无心下咽。于是,这才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不容易!

夏日里的荷香,那是故乡的记忆,也是游子的牵挂。

荷香散文6:往事·荷香

文/花小美

家乡荷花并不多见,以致我在26岁的时候才见到真的荷花——在一片小小的鱼塘,几支残莲兀自立在碧绿的荷叶之间。与少年时学过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的场景简直是天壤之别,从那时起,我失去了看荷的兴趣。直到去了白洋淀之后,我才知道诗里描写的荷花有多美。

那时候我和丈夫刚恋爱,正是两人忙碌于创业的时期,有人说,再笨拙的人恋爱时也是多情浪漫的,而我们俩每天从早晨忙到深夜,能见面一起吃顿饭都是奢侈。那段时期我的创业之路走得艰难坎坷,每天除了繁忙的工作还要面对许多的压力,就在我萌生退意的时候,他带我去了白洋淀散心。

或许是记忆里的那几株残荷过于可怜,当万千朵粉的白的红的荷花入眼,当游船行走在碧波荡漾的荷田水上,我的心也沉醉在这美景中瞬间变得柔软。摇橹的大叔带着浓浓的保定乡音给我讲解着行走过的每一处景致,一开心,他竟然放开嗓音唱了起来。歌声在水面上划开一道道碧波,荡漾,把摇橹大叔欢乐的心情荡去荷田深处。

下了船,行走在荷花畔,两旁荷风送香。小路两旁是垂柳依依还是野花丛生我已经记不清,因为有他,我忘了风景。

我忘记我说了什么,坐在那儿,看着那么美的荷花,向他倾倒着心里压抑了很久的情绪。

他说:我懂。

他说:有我呢。

风起碧波间,爱意生无限。没有牵过手,心却已经伴着身边的荷花轻轻绽放。

那是我们第一次出去旅游,也是我们唯一的一次旅行。婚后的日子平淡无奇,值得庆幸的是,我的一切心思,他一直都懂,一直都爱,就像在那个阳光灿烂的荷田路上他承诺的那样。

荷香散文7:小池荷香

文/吴建

水塘原先是没有的,那一年,我家建造两层小楼,需要泥土填高屋基,于是请来挖掘机在房子基地左前方约100米处连续掘土,这儿便成了又大又深的坑。夏天几场大雨之后,大坑四周塌陷,后来父亲请人来把它裁削呈椭圆形,并继续加宽加深,渐渐地就形成了这小小的水塘。

小小池塘,水清冽冽的,像明亮亮的眼睛,塘圆溜溜的,像只小小的圆镜。这小小的水塘,盛过蓝天白云,盛过明月星斗,盛过鸟鸣蝶影……

这方小池一直赋闲着,有一年春天父亲买回藕种栽进池里,春夏之交,这片水面竟被碧绿的荷叶所覆盖,宛如一面翠色的圆镜。数百茎荷花,或亭亭玉立,如翘首的伊人,风姿绰约;或枕波而卧,似慵懒的女子,温婉可人。

荷塘是我儿时常去的地方。每逢周日,我便独自一人,痴痴地趴在塘边,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变为一个个小小的圆,直看到“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田田荷叶、亭亭荷花,成了我最要好的小伙伴,成了我心头一幅隽永的风情画卷。偶尔下雨,仍不肯离去。雨丝纷纷扬扬,荷塘渐渐迷蒙起来,菡萏含露,香远益清,沁人心脾。无雨时,用手撩起水滴轻轻撒上花叶,水珠在圆盘上调皮地滚动,那时,想象的翅膀就在自由地翱翔。直到天黑,听见母亲深情唤儿的声音,我才依依不舍地跟它告别。

暑假里,我一个人划着一只大木盆,向池塘深处驶去。此时塘里的荷叶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啊。我在荷林里左冲右突,几乎找不到出路。阳光在荷叶上跳跃,偶尔从缝隙里漏下一点来,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像金子一样。观赏着硕大清香的荷叶,我情不自禁地摘下几片放在木盆里。傍晚,我抱着一大捧荷花回家。母亲看到我手中的荷花,虽觉得可惜,但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说别把荷花浪费了,做菜吃吧。当时我童真的想:荷花能做菜吗?能吃吗?母亲拿了荷花洗净切碎放入大瓷盘中,又舀了一瓢面粉倒进盘中,加水搅拌,我趴在灶台上,眼巴巴地望着锅。母亲把调好的荷花刚倒入滚热的油锅,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瞬时溢满了小小的厨房,馋得我口水乱飞。待荷花烧饼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撕起一块往嘴里塞,咀嚼了两下,就满口醇香,然后整个人就好像包围在这种清香里,犹如身在开满荷花的池塘。

我喜欢荷花,喜欢它纯洁、情真、质朴,喜欢它清静而又优雅,羞涩而不忸怩。那一朵朵清雅的花儿,每一朵花瓣都是优美曼妙的舞蹈,每一朵花苞都是婉约抒情的小诗。我为“清水出芙蓉”而感叹,为自己内心得到的清幽而感叹,更为人生能有淡泊与宁静的境界而感叹。

而今父亲年纪大了,再也无力种荷了,长大后的我迫于生计常年在外奔波,也很少光顾小池了,原先生机勃勃的池塘逐渐萧条凄冷。今年夏天,我回老家小住,在这荷塘边伫立良久,想到季羡林先生种荷,种出了一片《清塘荷韵》,滚滚红尘中有多少人像我这样为追求物质而荒芜了精神啊。我暗忖,明年春天,我要在这方小池里种下一片荷,种下一片心灵的绿荷,让这绿荷的清香之气去温润芸芸众生……

荷香散文8:等待荷香

文/阿木湖

日子在临近。上金贝的荷田,就成了思念的症结。不以悲伤的名义,透过时光的窗棂,我在记忆的梦中静静地等待荷香。

上金贝的荷花,此时应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吧。不妨事的,只要有爱,一切美好都会在心田开放。

两山之间,荷田沿着山坳一层层地向天边叠去,一片碧绿把整个天际和心情叠成了迷蒙的翠绿世界。淡淡的青草味夹杂着荷的清香,味道陈得就象蟠桃会刚开了坛的仙酒,不消许多就有了迷醉的感觉。荷花热热闹闹地开满了荷田的各个角落,象绿的街道、花的集市,着裳或艳或素的少男少女从一望无际的街道那头接踵而来。白的如玉雕般温润而娴雅;粉红的如幼儿那涂了胭脂的腮儿。近看象群舞刚演过高潮后的定格画面,远看又似碧空中璀璨的繁星。而一切喧闹都只在瞬间。最是彻入你心骨的美是一切复归于宁静和淡泊的美。象朱老先生笔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父亲显然已经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中。时而掬起身旁的莲花朵儿,细细端详;时而远远眺望着连天的碧波,默默凝望。许久父亲就这样伫立在荷田的埂头上。也许他是在细数那花?或是因着荷的品质点检他一生如荷花般洁净的品格与修为?我清晰地看见父亲掏出纸巾,轻轻地在眼角拭过。

知道父亲爱莲,缘于小时候当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父亲的存书时,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爱莲说》那段着名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及书页上留下的旧旧的折痕和句子下父亲用心划下的标记。

从记事伊始,这句名言就象一把尺子,丈量着父亲的人生。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正当我寻思着再接父母来宁小住,然后一家人一起再去上金贝看荷,却不幸传来父亲小脑出血的噩耗。

正如荷的贞守,父亲为人善良、为官清正;在顺势时不娇不贪,在冤曲和逆境之中坚强笃实。他勤勤恳恳一辈子,从没有让人麻烦过,让儿孙们伺候过,既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选择平静、安详却又那样匆忙地走了。走了的那一天起,一连五天,天就开始下着连绵的雨,而出殡的那天豁然就晴了。雨后的阳光温润而明亮地铺陈在灵车缓缓走过的街道上,温柔地轻敷在绵延半条街道的送别队伍中,仿佛要抚去人们眼角的泪痕。街坊们说,这些都是父亲修来的。想到这些,我总会想到父亲伫立荷田边的情景。想着想着,父亲就化作了那缕阳光照在最高处的那朵荷花上,洁白的花瓣辉映着仿佛来自天国的光芒,渐渐地、渐渐地,父亲就明亮而圣洁地与荷融为了一体。

于是,无论何时何季,上金贝的荷田总是承载着无尽的思念。在每一次播放这段时光的录影时我难免让眼泪不争气溢出眼帘。父亲便会用他的坚强告诫我,无论怎样的世事炎凉,想荷念荷,切莫以悲伤的名义,淡泊心态,只在时光的窗里静静地等待荷香。

爸,上金贝的荷花盛开的时候,我替您再去看它。

荷香散文9:风吹荷香来

文/烟雨迷濛

那一天相约去荷园看荷,人还未到达荷园,那淡淡荷的清香就先一股脑儿沁入我们的心脾,然后大片挤挤挨挨的荷叶夹着亭亭玉立白的、粉的荷花毫无夸张取宠之意地映入眼帘。我们坐上只容三五人的小舟,水路弯弯曲曲,小舟在荷花荡里缓缓向前。摇橹女子一袭青花衣裙典雅大气,和着水的气息湿润着那时年轻的我们。

幽深的水被我们惊扰,一圈圈在眼前躲闪着荡漾开去,偶有白色的鸥鹭无声无息地拂过水面,眨眼之间没入浓密的荷叶丛中。雨后看荷,是那个扎着羊角辫不听大人话丫头的最爱。清凉的雨后,趁着大人午睡,一个人赤了脚,傻傻地拎着凉鞋,悄悄溜出家门。门外树上的知了好像告发似的拼命地叫着:知了……知了……我真的很讨厌它,却不得不放慢脚步,怕惊扰了它引起大人们的注意,秘密行动就会落空。

邻居家的池塘里长满了茂密碧绿的荷叶,荷叶上新鲜的雨珠,犹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水晶球,这样的小水晶球被雨后的阳光照着发出迷人的五色光彩。清丽耀眼的粉白色荷花站在不远处不动声色地望着我,荷花旁还偎着饱满又骄傲的莲蓬。那个时候的莲子又苦又涩,我是一点都不喜欢的,我只想来看看美丽的大荷花,狠狠地闻闻它的清香。那硕大的荷叶下,还藏着几枝羞羞答答未全开的粉红色的花苞,真想揪下一朵带回家插在花瓶里。旁边还有一枝顶着唯一的一片花瓣,浅浅的风一过便跌跌撞撞飘落到河面,不知道何时就成了护荷的淤泥。满塘的风景叫人欣喜若狂的同时又让人心生爱怜,闻着微风送来的阵阵清爽荷香,就这样痴痴地看着荷塘中随风摇摆的荷花,不知不觉就靠近了池塘,更不知怎么就扑通掉进了河里,后来是怎么被路人救起的我至今无从知晓。

风轻轻吹来荷香,如烟的往事在心中飘游,绿水荡漾的地方常常有荷花入到梦中与时光一起渐渐老去,只是荷塘边青砖黛瓦的人家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样。

荷香散文10:留得荷香飘满屋

文/李凤仙

雨中的荷塘甚是有趣,雨点滴落在荷叶上“扑扑”有声,颗颗晶亮的水珠挤在荷叶脐部,水晶球样滚来滚去,真个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荷叶不沾水,多大的雨都没有湿淋淋的模样,原来荷叶表面有层膜,可防水呢。有资料显示,科学家仿荷叶结构研究出的纳米防水材料,已实用于很多领域,不曾想,田田莲叶不仅奉献美色清香,还把绣球抛到了高科技的实验室。

六、七月份,粉红纯白的荷花颦婷于碧荷之上,鲜妍盛开的、含羞待苞的,远观悦目一片。靠近的许多双眼睛,让高洁自爱的莲赧红了粉面,却又忍不住探探脖子,躲躲猫儿,各种风姿吸引着“沉醉不知归路”的人。荷香从窗棂里,门缝里游进去,沁香着满屋。

太阳翻掀着日历飞速地更新,不知不觉中,“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了。于是,情感丰富的文人笔端沉重了许多,惆怅也慢慢滋生眼底眉尖,面对日渐香消玉殒的花,枯破败残的叶,忆往昔的风流妖娆,百媚千娇,不觉伤“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悲“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我却不然,尽管荷昔日风采不在,但是我却以另外一种方式留存了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大美——荷香。

留存荷香,首选在荷叶色衰之前制作干荷。制作干荷,我家是祖传了,奶奶传给妈妈,妈妈又把制作方法教给了我,所以,荷香对我来说,是时时涤心荡肺的。

留得荷香,要如水煮爱情,倾心倾意。采摘荷叶,犹如寻觅知音,八月的荷并非全部合意,得在色泽老嫩上恰如其分,经验丰富的相中的清荷很难走眼,有一见钟情之妙。切不可机器采摘,得人工精挑细选,才会无杂质纯正。清洗不可偷懒,要细致一片片在流水下洗净,然后剪成小片,蒸笼里略蒸,太阳下晒干,翡翠样的干荷出炉啦!制干荷的季节,醇香四溢。

干荷置于小布袋,悬于室内通风口处,幽幽的荷香就满屋满房了,暮色里归来,沁人心脾的荷香里,疲惫荡然无存,如品香茗,如沐春风,好心情也渐渐从心底弥漫开来。

适时收摘的干荷,大部分卖给药店,留足自己需要的装入密封较好的容器内贮存,不会霉变毁坏,此乃存香也。

养荷的过程是拾情储性,而常有荷香相伴,就是怡情怡性,眼里有荷,心中留香,就不会喟叹岁月打磨出的荷只有“残败”的遗憾啦。

荷香散文11:蝉

文/隆如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想象着千年前的那个夏日的夜晚,初月的微光澄净而又薄凉,池上的荷花蘸着露水,悠悠然地盛开了,摇曳的柳荫里传来了新蝉的第一声歌唱。

千年后的这个夏天,一个被清露淋湿的早晨,太阳就要爬上门前那棵老槐树的梢头。这时,那个久违的声音,越过青翠的枝叶,划破夏日的长空,就这样不期然地撞进了我的心中。

夏天,整个世界都属于蝉。它们是隐逸在千枝万柯里的禅者,在树荫里唱着信仰的歌。从朝至暮,从暮至朝,生命不息,歌唱不止,仿佛它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以歌唱为使命、为事业一般。

鸣唱,是蝉的生命宣言。晨曦初露,一只新蝉飞上了高高的枝头,于乡野静谧之中高声放歌,它应该是领唱的。不一会儿,那边便传来了应答,而且是一只唱来万只答,想来就算对歌高手刘三姐,在这鸣蝉跟前,也是要甘拜下风的。那悲壮的歌声似万马奔腾,喧嚣中自有一种不卑不亢、不媚不谄的气质在其中。

是什么样的歌喉,什么样的毅力,支撑着一个歌者这样专注而又忘情地歌唱?渐渐地知道了,原来蝉并不是用嘴巴唱歌,而是通过腹腔的震动来发声;蝉蛹埋在地下也要经过数年才会孵化,最长的达到十八年之久,而且蝉的生命很短暂,也就七八天的光阴。对于一个等待了许久,生命又将转瞬即逝的歌者来说,有什么理由能阻止它们昼夜不停的歌唱呢?

十八年,不敢想象,也无从体会。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个十八年呢?每当我听到蝉的歌声,无端就会这样想象:在绿叶里歌唱的哪里是一只蝉呀,分明就是一位翩翩的少年,吹响了青春的竹笛,年复一年,在那些翠生生的夏天里。

我侧耳聆听它们的歌声,试图破译那些高亢而又激烈的音符密码。它们在歌唱什么呢?夏天、清风、生命,抑或是爱情?可我总是听不懂,在一声接一声的“知了、知了”声中,立在树下,仰头望天的我,在凄怆、悲烈的嘶鸣中,还是一个懵懂的“不知道者”。

在知了声里,我回望童年,回望老屋门前枣树下听蝉的小小的我们。我长他一岁,他小我一辈,我们是叔侄,也是朋友。夏天的夜晚,奶奶把家里的小方桌搬到栆树下,我们就头挨着头地躺在上面,数星星,听蝉唱,我说这边槐树上的最响亮,他说那边榆树里的最高亢,我们争辩着,却从不红脸。

还是一样的夏夜,知了声里长大的我们,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模样。可是我坚信,在这山高水长的日子里,总有一些记忆是抹不去,抛不开的。

我有一只竹节雕成的茶匙,匙柄上镌了一只栩栩的蝉,用漆点了两只黑溜溜的眼睛,很生动的样子。茶的醇厚和蝉的清冽,是一种多么诗意的相衬相合。

清冽,对,就是清冽,除此之外我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形容蝉的歌声。初听也许是聒噪刺耳,再听就会为之震颤,那些来自心底的呼唤,从林荫深处漫溢出来,有清风的柔和,明月的莹澈,更有山间溪流一般的清冽。

去山东,看到当地人热衷于食蝉,心为之寒噤不已。那些还没来得及蜕壳的蝉,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这是一件多么遗憾而又残忍的事情。我又想起那些在黑暗中等待了十八年的生命,那些本来应该破土而出振翅高歌的蝉。这到底是蝉的不幸,还是我们人类的悲哀呢?

荷香散文12:荷韵莲香秋色媚

文/俞慧军

秋水泱泱,荷香飘逸的午后,与几位文友来到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荷塘月色湿地公园采风。进入这片江南最大的荷花主题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千亩荷塘经过冬的历练、春的滋养、夏的烤灼后的秋艳浓妆:荷池脱去了春夏的嫩芽,穿上了秋天深蓝的盛装,片片荷叶活脱脱似一个个半老徐娘,展示着秋波荡漾下的绰约风姿。秋天的荷花星星点点,以红色、粉色、褐黄色为主,虽没有了初夏满池荷花映日红的执着与热烈,却多了几分秋海棠般粉里透红的俊俏与妩媚。那高高在上的莲蓬,碧绿的、深蓝的、浅褐的、嫣红的……

在一池秋色的荷塘之中,莲蓬的世界与人世间的差异又有几何?莲蓬的生命看似仅有一年,却因莲子在秋风中沉入淤泥而重获新生,犹如凤凰涅盘;而人的生命看似有漫漫一生,却因命运多舛而难继薪火。莲蓬真能胜比人寰,人又真能如莲蓬随意?莲蓬大多立于荷叶之上,顶着秋阳,迎着秋风。也有藏匿于荷叶之中,害羞恰似待字闺中的姑娘,等待冬季来临之前把自己嫁啦!那个嫣红的莲蓬姑娘第一个出嫁,接着,那些浅褐的、深蓝的、碧绿的莲蓬姑娘在冬天到来之时备足嫁妆,一个个把自己嫁了,秋风是她们幸福的伴娘。

我对莲蓬情有独钟,即兴赋诗:“碧叶红花母子贵,荷香抱月静听歌。伊人不知莲心事,欲借秋色作嫁衣。”在微凉的秋风中,静静聆听飞翔于夕照下千亩荷塘上空鸟儿的悦鸣,轻轻漫步于莲塘荷香四溢、沁人肺腑的栈道上,悄悄走近挺立于碧叶之中自由摇曳的荷花与莲蓬。此情此景,触发我联翩的浮想:南朝乐府《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卢照邻《曲池荷》中的“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孟郊《乐府三首》中的“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李白《采莲曲》中的“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王昌龄《采莲曲二首》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等优美诗句在我的脑海浮现。

秋阳落入荷塘,晚霞映射在广袤的千亩荷塘上,陪同采风的相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老裔笑呵呵地告诉我们: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已先后举办了5届江南采莲节和第23届全国荷花展,300余种荷花水生植物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2013年的8月11日是荷花的生日,凡是8月11日出生的人到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可凭证免费游园。我边听介绍边从一位采莲人的手中接过一只水灵灵的莲蓬,随手剥开一粒莲子,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莲子肉糯软甜美,唇齿留香。莲全身是宝,藕、叶、叶柄、莲心、莲房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有清心火、强心降压功效;莲子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功效;莲藕可作蔬菜食用或制成藕粉。

采莲人告诉我,莲子虽好,采摘却不易。全靠人工站在齐腰深的泥水中用手采摘,扔在身后的筐子里,筐满了再背到岸上。采莲人穿着厚厚的水靴水裤,在太阳下曝晒数小时,个个都变成了黑人。我问采莲人为何不划船荡舟采莲?答:由于荷枝与荷枝之间的空隙很小,划船荡舟和机器操作都会伤害到荷花与莲子,因而千百年来在荷塘收获季节,人们都采用手工采莲。许多远方的客人来到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要货,一般莲蓬七八元一斤,剥好的莲子价格贵些。看着荷塘里一群辛辛苦苦忙碌的采莲人,我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们才是我们这次采风题材的主人公,是他们用智慧与汗水为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绘制出年年岁岁的璀璨画卷。

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举办的江南采莲节有“诗画荷塘”、“观荷采莲”、“乌蓬船绣娘”、“荷塘亲子”、“荷韵莲香”等游园活动,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夜幕下,荷塘畔,我们在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莲香品茗馆品尝着荷叶茶的清雅与馥郁,也品味着秋夜荷塘月色的温馨与绚丽。相城夜,荷塘月,莲子香,秋色媚。

荷香散文13:荷香

文/彼岸蒹葭

酷暑盛夏,日子与日子之间,如此胶着和闷热。不过,暑热里还是有一桩美事——赏荷。每年冒着酷热,顶着炎日,我也要开车几十公里去看她。为着那缕荷香,一入夏我便魂牵梦绕,心里念叨着,可别错过了花期呀。

今年来得早了些。方圆几十里的水塘,只有几朵荷花零星地开着,大半还是花骨朵,害羞地躲在荷叶下。那么多浓绿的叶片,密密匝匝,是一张又一张大圆盘,在阳光里起伏,水浪一样波动,幼童的梦一样干净无邪。它们挤挤挨挨,铺天盖地,那么密——夏天里还会寒冷吗?

不,不是冷,这一大片铺展的盛大的绿不过是烘托,出场的主角是她——你看,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粉红的,洁白的,高低错落,亭亭玉立,娇美,高洁,飘渺。风吹过,有清清淡淡的香气四下里流动,洗涤肺腑,让人顿觉“清风生两腋”,遍体清凉。

荷的美是一种安静之美。满塘的荷,香氛流淌,气场极大,却又无声无语。我不知道拿什么去形容它们的美。古人的诗词歌赋里太多荷花的身影。荷花的绰约风姿,都被我们的前人写尽了。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吟诵之间,便有荷的气息在字里行间流动。鱼儿在莲叶间嬉戏,仿若夏日情意萌动的男女,于是有了“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晨的微风中,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经勇敢地挺出了水面,十分清新可爱,娇俏如青春少女。

我尤其喜欢王昌龄的这首:“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每读这首诗,我都恍惚觉得那朵朵荷花分明就是身穿绿色罗裙的少女,自己想唱便唱,想舞便舞,至于歌声和舞姿吸引了谁,她自己浑然不知——好一个天真烂漫的荷香女子!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十分令人向往。我从未有过夏夜赏荷的体验。试想,月色皎洁,荷塘边垂柳依依,树影朦胧,荷塘里弥漫着一层淡绿的雾霭,夜风吹送来荷花的清香,这时,在荷花盛开的湖畔长久驻足,一呼一吸间,全是荷的气息,该是多么美好。

荷花之美,即使香消玉殒,萼残瓣落,亦是可以入诗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菡萏香消翠叶残”,连凋零萎谢也一样充满美感,能让人生出无限遐思,恐怕也只有荷这种植物了。难怪《红楼梦》里,黛玉只爱玉溪生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那份清绝确实令人倾倒。

周敦颐笔下,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是一种人格品质的象征。荷花虽出于淤泥,但清静无垢,朵朵沁出馨香,美得端庄、郑重自持,是多少士大夫追求的人生境界。

说到这里,便自然想到了佛。《四十二章经》中,佛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她身穿白衣,端坐在白莲花上——那盛开的白莲正是一颗纯洁的菩萨心,以一缕荷香引领我们脱离尘世之苦。

伫立荷塘,我思绪万千。还是回到荷自身。荷是无言自美的女子,我是一株沉默寡言的植物。长久的凝神与注视中,我内心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温暖又亲切。荷的清香,是平庸生活里吹过来的一阵抒情的凉风,让倦怠焦躁的身心顿时得以舒展。原来,荷香是可以安抚人心的。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对她牵肠挂肚了。

看了荷花,喝了荷叶粥,晚霞布满了西边的天空。于是,心满意足回去了,然后格外精神抖擞地把日子过下去。不过,心田里已然清香一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