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稻谷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稻谷文章1:谷香悠悠
文/何龙飞
在我的家乡,管水稻、稻谷叫谷子,通俗易懂,很接地气。只要想到谷子,就会有淡淡的清香袭来,惬意耳朵,洒脱双眸和嗅觉,陶醉心灵。
父亲对谷子钟爱有加,不单缘于谷子滋养先辈、传播农耕文明、成为粮食的主打、余谷可卖钱、有谷心不慌,还与谷香悠悠有关。父亲以为:谷香,是特有的芬芳,虽远不及槐花、金银花等花的浓香,但与梨子、李子、西瓜、丝瓜等瓜果蔬一样清香,而且从七千年的水稻种植史来看,谷香可谓悠远,沿着历史的脚步一路飘来,醉倒了农二哥们,功不可没。所以,这谷香值得享用、珍惜、热爱、传承。
父亲这样说,也这样做。我清楚地记得,儿时的田土承包到户后,父亲种谷子的积极性高涨。先是种四黄、贵朝等品种,后种良种谷子。不管哪种谷子,父亲在母亲的协助下,都很认真、执着、辛苦。转眼间,到了夏秋之交,谷子次第抽穗、扬花、散籽。父亲每天都会去田坎上转悠,看望那些嫩绿的谷子。
微风拂来,谷草摇曳,嫩谷子颤动,散发出缕缕清芬,不经意间,便沁人心脾。父亲深呼吸着,欲把谷香嗅个够。哎呀,经不住谷香的诱惑,父亲竟然慨叹起来。
“我要把这谷香的事告诉家人,让大家都来享用,该多好啊!”很快,父亲有了新的想法。
不出所料,经过父亲绘声绘色的描述和煽情,我和母亲坐不住了,跟随父亲一道到田坎上嗅谷香。真的清香,我和母亲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叹服。
夕阳西下,父亲带领我们回家,挑水、弄柴、烧火、煮饭、炒菜、吃饭、回味谷香,井然有序,配合默契,幸福而温馨。
或许是有了兴趣的缘故,我们一家人有事无事都爱去田坎上,不为别的,只为目睹谷子、祝福谷子、分享那诱人的谷香,或自言自语,或异口同声,或你方说罢,我方登场,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正是在我们的祝福下,嫩谷子渐渐从瘪变鼓甚至饱满起来,颜色也由草绿变金黄,谷香也就越来越清新、动人。那时,谷子就可收割了。
父亲谙得“谷黄一杆烟”“只准滚子出浆,不准田里生秧”的理,喊上母亲,拿起镰刀,走向田里,拉开割谷的帷幕。
其实,走进田里,早已嗅到了阳光作用下淡淡的谷香,父母快陶醉了。再拿起镰刀割断谷草而成的草把,使劲一嗅,谷香又令嗅觉潇洒起来,真是痛快!回望身后睡在谷桩上的草把,嗅着那些金灿灿的谷子散发出的清香,父母已然心醉。其实,父母发现,不仅自己醉了,连田坎上的小草、不远处的小鸟、水田里的小动物等也醉了,要不然,它们怎么会如此动情地翩翩起舞、鸣唱、游弋、嬉戏!
实在是累了,父母才停一会,但一嗅到风中的谷香,立马来了精神,又奏响割谷交响曲。
下午晚些时候,收草把了。这草把经过阳光的炙烤,变得干燥、轻巧,那谷香就更为清爽了,夹杂着些许阳光的味道,令父母兴奋极了,干起活来生龙活虎,俨然是“好把式”。
晚上降温,但得解开草头,分散草把,用刮耙掏匀,牵牛儿拉石磙打场,碾压出新谷子。再翻杈,重新打场,绝大多数谷子就碾压脱落了。出场后,谷草与谷子泾渭分明,当天的活才算告一段落。原本瞌睡虫早已来袭,可父母嗅到了谷草及谷子揉和着发出的清香,就清醒、开心了许多,把牛儿、我安顿好后,才去忙他们的事,以便尽早入睡。可以说,父母及我是带着谷香进入梦乡的,否则,梦不会那么香、甜。
第二天,趁着好天气,要晒谷、割谷。父母就运用统筹方法,分工负责、协调配合,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我呢,尽管年幼,但会尽可能帮助父母背草把、分散草把、翻晒谷子,赢得了父母的赞扬。然而,父母会叮嘱我“莫用力过猛”、“不得行的话,千万别勉强硬撑”、“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谷香人更香”等等,可谓用心良苦。我谨遵嘱咐,照办不误。结果最大的收获是:我与父母一样,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特别是谷香悠悠,已让我们的身心倍感舒畅、倍受鼓舞,不感激谷香都难以做到。
随着秋收的结束,晒干的谷子被我们运到了柜子里或谷仓里,或加工出新米让自家及亲朋“尝新”。而那谷香一路相随,醉倒了越来越多的人。待到新谷子变成了陈谷子,打开仓或柜,那谷香就越来越陈、浓,就像酒香那样,越陈越香。于是,不论新谷子,还是陈谷子,都谷香悠悠,令我们陶醉,即使在外作游子多年,也分外想念饱含乡愁的谷香。尤其是我有了妻女后,总会在谷子散籽、成熟、秋收、翻晒、储存、售卖、加工等时节,带她们回老家去看望父母、细嗅谷香,信誓旦旦地做谷香一样有品位的人,以至于谷香悠悠人更香。
稻谷文章2:扬花
文/青鸟ldy
你们见过稻谷扬花吗?我想,如果不是农业科学家要对他的课题潜心研究而去观察稻谷扬花,哪怕全国几亿农民,也不会花上一二个钟头去看它们的单性交配的。我成了农民中独一无二的呆子,却花上了两个钟头看稻谷扬花。
稻谷扬花没有桃李下自成蹊的美丽,也没有柳絮漫天的情意绵绵。为了那颗晶莹剔透的大米,它很会抓机遇,默默地工作,静静地创作,直到完成米粒的稚形。
稻谷扬花它有天气和时间的选择。满田稻谷绿豆色的时候,这段时间里最需要轻风和阳光,乡里有个民谣:谷现绿豆色,大风大雨来不得;来了天收谷,田里尽草割。民谣也许夸张,但减产是一定的。因此,每到稻谷扬花的日子,作田人望晴天,就等于男人望归屋的婆娘,哑急急呢。
天也遂人愿,在这段时间里很少大风大雨,把一个牵风走的太阳派给农家帮忙。
稻谷也乐开了花。她开花和收花仅两个钟头不到,时间选择性十分强,她不选精气神最好的早晨,也不选温馨如梦的傍晚,她选着烈日暴晒的十一点半至一点半。
我们农村就把稻谷开花和收花这个过程谓之为稻谷的扬花。那时我才十九岁,我就选了一个烈日暴晒的中午观察稻谷扬花的秘密。
那时没有手表,劳力出工收工全凭大队的广播叫。广播叫了,社员们都回去了,我就蹲在田径上看稻谷扬花。
稻谷扬花了。藏在剑叶下的谷子,有如抿嘴低头羞答答的少女,这时,我在想,肯定是风吹来花粉,或者蜜蜂会成群结队地给她们传递爱的结晶。她们抿嘴不语,肯定是在等待那个幸福的时刻。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一颗,看她们如何做爱。我开始看到她微唇轻启,慢慢地如一个醒梦的姑娘打哈欠,嘴慢慢地张开张开,完整的谷壳,也慢慢地撕裂,象种子出土的芽胚。芽胚里有一点芝麻大小的白色,那白色见到光明,犹如久囚黑暗的幽灵,一个个地伸直?腰杆儿,我惊诧不已,她们不是一小点,而是数根如细丝的花蕊。她们钻出谷壳,如婴站立在父亲的手掌上在阳光下,微风中亭亭玉立。这时,我扫视一下田野,天那,浓绿的母色和浅黄的父本都被细小而浓密的白色的谷花所掩盖,她们似乎是奔着太阳来,用这份卑微的美丽来酿造最高贵的生命价值。我情不自禁地夸奖自己:这就是我们农民的本色。
我还没有观察完,哪怕浑身火烧火撩,哪怕汗水淋漓,我还在看下去。谷壳里面至少有六根花蕊,先林林总总散开,接着两根一对两根一对,象夫妻一样吻嘴、抱腰、慢慢地慢慢地,如两蛇相交一样绞在一起。这个过程大约三四十分钟。集体婚礼过后,挤兑成团,再慢慢地慢慢地进入洞房,最后,谷壳关门大吉。
大队的广播又叫了,那是催工的号令,可我还没有回去吃午饭。我站起,两腿酸麻得不能梛步,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稻谷的扬花让我看到了群体的能量;稻谷的扬花让我学得了认真,她们那卑微而脆弱的生命,却能完成人所不及的事业,除了天时,关键还是她们无所顾忌的认真态度;稻谷的扬花,同时也催我成熟,让我懂得了爱情。她让我学会了怎样扬弃,弃去生命中的枯萎,弘扬生命的壮丽。
稻谷文章3:四季小麦
文/惠鹏
割罢稻谷,收完玉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种麦季节。
我之所以这样关注小麦,并不全是因了偏爱小麦面食,更多的是,它是活得最长、唯一跨过四季的农作物,是大地上最富诗意最具灵性的庄稼。
从第一年的深秋种下,小麦经历了寒露到第二年芒种十七个节令,占去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四分之三,其中小满、芒种的来历,还多少与麦子成熟有点关系,“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有芒的麦子赶快收”。从一畦畦一垄垄刚出土的翠绿色,碎小而明丽,麦色“遥看近却无”;到冬春长成墨绿色的青苗,茁壮而健旺,再到由深绿色变成蛋白色,流金溅玉,一片熟黄,小麦跨过了秋霜冬雪春露夏雨,走过了四季更替,萌发、分蘖、拔节、灌浆,秋种、冬蕴、春长、夏熟,每个过程都是对生命的咀嚼和体悟,每种自然物候都在加重它生命的分量,参与生命缔造和孕育的过程,神圣而庄严。从秋种一粒麦,夏收万颗子,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再到“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作为这一生命的缔造师和灵性孕育的催产婆,人们为此付出了常年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可谓是“粒粒皆辛苦”,餐餐汗水换哪。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乡亲用自己的辛劳催熟了麦子,孕育了生命,而同样有着灵性的小麦,更是知恩必报,它把他们的每一份劳作每一滴汗水精准地记录下来、沉淀下来,将单调青涩置换成饱满成熟,用源源不断的产出和丰收的果实,充实着他们的肠胃、饱满着他们的生活,把农家的日子酿成金黄色酿出醇香快乐年的味道,成为农人们果腹三餐的指靠和繁衍生息的希望。特别是到了遭年馑的年月、瓜菜代的时代、春荒月的时节,跨年过季日现成熟的小麦,比黄金还要稀缺,还要贵重,让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们、面有菜色的人们、青黄不接的人们,有了活下去的勇气,看到了填饱肚子不受饿馁的曙光。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收获地里的小麦,迎接果实成熟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因为有了麦子,就有了鲜活的生命,有了麦子,就有了温馨的家。
乡亲们眼巴巴地瞅着小麦一天天由绿变黄,哀怨着鼓胀的麦豆儿,“外黄里不黄”,渴盼着能早日下镰,早一天收割。
“麦黄一晌,麦黄一晌!”在乡亲的千呼万唤中,热干风姗姗来了,干瘪了杆叶,干熟了麦粒,他们才恋恋不舍地挥起一把把镰刀,收割掉他们朝思暮想要收获却又不忍割去的保命粮。
小麦走过四季,与人类相伴共生,不离不弃,轮回四季,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敬重。
稻谷文章4:大地丰收稻谷香
文/糜建国
大地上,流淌着稻谷的芬芳!
驶出县城,国道318像一条大带子,向前延伸出去,没有尽头……
大带子两边,一片金色的谷海!
谷海恣肆汪洋,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一台台收割机,“突突突”在谷海里来回穿梭,远远望去,像一艘艘帆船,正欲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绵延几十里的唐家沟,今年稻谷丰收了!
各家小院里,随处可见忙碌的人们。
有的在收割,有的在晾晒,有的在装车,满目金色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唐家大院子外面的公路上,大卡车排起了长龙。
传送带的马达“哒哒哒”响着,十几米长的传输带在电机带动下,将金灿灿的稻谷源源不断传送到大卡车上。堆积如山的稻谷旁,几个工人打着光膀子、戴着口罩,正热火朝天忙碌着。
四十出头的唐庆丰显得瘦削。他戴着一顶草帽,弯腰抓起谷子,丢进嘴里,一咬,咯嘣、咯嘣直响,脆生生的白米!
这是入秋以来,唐庆丰从网上叫来的第二批货车。第一批来了八辆,一车装三十吨,拉走了二百四十多吨。这些车都是从县城货运部叫来的,装满稻谷后,又将运往三百多公里外的成都、重庆。
唐家沟作为地处川东的一个僻远小村,因了网络的发达、公路的畅通,祖祖辈辈靠背、挑、扛、抬去粮站卖粮的历史已被彻底改写。谁也没有想到,当年小屁孩的唐庆丰,竟成了方圆几十里的收粮大户。
收割了稻谷,到哪里卖?
农民手中草帽一舞,顺着大路走!唐家沟唐家大院子的唐老板!
晒干了稻谷,农民们开着电动三轮车,啪嗒啪嗒拉过来。
为了过磅方便,唐庆丰在院子旁边嵌了一个地磅。
载满稻谷的三轮车一开上去,电子屏显示的重量出掉皮重,刚好和出门前称的重量吻合,简单、准确,收购价格又满意,农民们脸上的笑容就绽开了。然后乐呵呵地去旁边窗口领了钱,抹了汗水,哗啦啦开心地数起来……
对于几十上百亩的的大户,唐庆丰则带上现金,开着他那辆翻斗福田车,走村串户,上门去收,连搬运工都带上。这不,正忙着的唐庆丰,电话又来了。
电话是胡家坝胡道生打来的。
和周围团转的农民一样,今年胡道生的稻谷也丰收了!
当唐庆丰将车开进胡道生的院坝时,胡道生和他老婆正往口袋里装晒干的谷子。耥板、圆锹丢满一地,一台黑色大风扇,正呼啦啦吹着。
阶沿上,已经码好几百袋子。唐庆丰目测,至少好几万斤。
胡道生五十多岁,背略驼。一件蓝色衬衣,已被汗水浸透,弯曲的脊柱,轮廓分明。老婆戴着太阳帽,穿一件薄如蝉翼的防晒衣,很像电影里的村姑。
“老胡啊,你两口子今年能干哟!”唐庆丰把烟递了过去。
“明年把豹岩村的一百亩也承包过来,就可以种上三百亩!”胡道生大手一挥,抹了汗水,接过烟,豪气十足地说道。
“到时还请唐老板帮忙销哟!”胡道生老婆笑嘻嘻地端来了茶水。
一百亩,就是从钻井塔到豹子岩脚下的那一片田。看上去虽有些坡坡坎坎,但挨着胡家大水库,土质好,肥沃。唐庆丰明白,胡道生有那个干劲儿。
“要得!你老胡种好多,我包收好多!”唐庆丰拍了拍胡道生厚实的肩膀。
蘸了茶水,胡道生开始数唐庆丰扔过来的现金。到哪里收粮,唐庆丰都是先付款,后装车。
今年,胡道生种了整整两百亩稻谷。
一亩一千斤,两百亩就是二十多万斤。
前几年,胡道生带上老婆去广东打工,挣了几个钱,得知村里土地可以承包,就和老婆撵了回来。去年种了八十多亩,收割了八万多斤。尝到甜头的胡道生今年牙一咬,把村里文孝颜的一百二十亩接了过来。
年初,在承包文孝颜的稻田时,文孝颜还打死不同意。
七十好几的文孝颜认为自己还能种,但岁月不饶人。
胡道生跟在文孝颜屁股后面,好说歹说,才让文孝颜松口。签订协议时,文孝颜提出一个条件:承包过去后,每一垄田,必须种!
胡道生知道,文孝颜种地几十年,对那片土地有了深沉的感情。
整个胡家坝,文孝颜是出了名的种植大户。他种的稻谷不仅亩产高,面积在整个坝头,也没人能赶。
“没问题!不但不会荒,还要种得更好!我胡道生绝不给大家丢脸!”看见文孝颜噙着泪水,满眼舍不得,胡道生当着村主任和村民的面,把胸膛拍得咚咚响,斩钉截铁,下了决心。
两百亩不是一个小数目,闪失不得。
村主任老王找到胡道生,种田除了靠机械化外,还靠科学。
在老王帮助下,胡道生进行了选种、购肥,还给稻谷买了保险。
从除草、耕田、播种到栽秧、撒肥、灌溉,胡道生胜过当年培养他的孩子。
靠近崖下的磨搭杆田,有五担谷子,但坡陡路窄,机器上不去,无法耕种。
“荒起还是荒起,种下去,总有几百斤谷子!”胡道生的倔强劲儿上来了。
胡道生举起锄头,硬是一锄一锄挖了出来;缺水,秧子插不下去,怎么办?胡道生就挑。荒了多年的一块板结田,硬是丰收了。
立秋以来,开始收割,胡道生天天凌晨三点起床。
人手不够,胡道生额外请了三名工人,还叫上了老丈人、老丈母来帮忙打杂。
今年的夏虽来得有点晚,但秋老虎却很毒。
太阳大,好晒谷!
当太阳像一颗鸭蛋黄从对面垭口升上来的时候,胡道生已将谷子铺晒成一张张金黄色的毡子;午后,金毡子像一面面镜子,将阳光反射在胡道生脸上,把山沟一样的皱纹映衬得逶迤、纵横;弯曲的身躯,像大山一样巍峨……
有些记忆,刻骨铭心。
那是一九九二年九月。
胡道生使出全身力气,挑起一担两百多斤重的毛谷子,刚跨上田埂,脚下一滑,咔嚓一声,扁担折断,哐当一下,人跟着摔倒在稻田里,谷子撒满一地。
一阵疼痛袭来。腰闪了!
握住半截扁担的胡道生心生悲哀,如果下辈子还变人,再也不背太阳过山。
当农民,太难!
小秧、大秧,一株一株地栽;收获时,一窝一窝地割,一把一把地挞。劳累不说,遇上旱灾、虫灾、冰雹等,种下去的是希望,收获的却是绝望。
几百亩田地,按照那时的种法,胡道生想也不敢想。
如今,一入秋,很多载着收割机,挂着河南、江苏等地牌照的拖车在国道上排开了。胡道生翻出电话本,拨打出去,收割机就轰隆隆地开进村来。
今年的两百亩稻谷,收割机从外到内,在田里旋着圈,剃头一样,咔嚓咔嚓,不到五天,就收割得干干净净……
乡村的傍晚,大地一片沉寂。
晚饭后,风,幽幽地从田间吹上来。
望着稻田里犹如千军万马的谷桩,想起上午老王说新政策“小田改大田”来了,躺在竹椅上的胡道生,内心无法平静。
上午,胡道生和老婆正蹲在田里割谷桩,村主任老王风风火火来到村口,大声地喊,胡道生,胡道生!过来领奖!原来,老王手中拿着一块用红布裹住的匾,揭开红布,一看,上面写着“种植大户胡道生”七个烫金大字!激动不已的胡道生接过匾,正要擦手摸烟,老王喊道,慢点,还要签字领钱。什么钱?政府的补贴款!
看见堂屋里悬挂着的匾,胡道生突然想到,小田改成大田之后,如果小春种油菜,大春种稻谷,收入翻番不说,曾经的高低不平、茅草丛生的大地,岂不是变成了真正的万顷良田?
一个计划在胡道生心里悄悄升起……
稻谷文章5:风吹稻谷香满院
文/赵广利
总算熬过了酷热难当的夏天,终于迎来了秋高气爽的金秋,走在和煦的阳光下,感觉特别惬意。走着走着,就走到了铁路大院的大门口,与往年同期一样,我又看到了大门外宽阔平坦的水泥地面上均匀地铺上了一层稻谷。噢,原来是农民们晾晒刚收割的稻谷呀!春花秋实,稻谷成熟了。走在去单位的路上,须穿过一座村落,一路上触目可及农户门前地面上晒满了新谷。秋风送爽,淡淡谷味扑面而来,真香!
虽说我们也是“城里人”,但是却与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闹市无缘。由于单位和家都地处郊区,单位、家所在的大院外就是一望无垠的田野。一出院子就会与禾苗蔬菜“撞”个满怀。金秋时节,自然风吹稻谷香满院了。
“远亲不如近邻”,与村子毗邻而居、与村民朝夕相处、与庄稼亲密接触,自然见惯了农作物从播种、灌溉、施肥、生长、除草、成熟、收割、晾晒、归仓的一整套流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播种的禾苗在炎热的夏天里吸收日月之精华、汲取天地之灵气疯长,到了秋风送爽的金秋时节已谷粒压满枝了。看着农民们在收割机旁欢快地装袋,在房前屋后一切向阳的场地上晒稻谷,甚至晒到了我们铁路大院的门外。丰收的景象也感染了大院的居民,许多人干脆向农民学习,把单位大片荒芜的闲地开垦成块块良田。他们插稻苗、栽棉花、种油菜、播小麦,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很多人成了种田的行家里手。尤其是那些退休的老工人更成了种田的“主力军”。一片片疯长的草地经过他们辛勤地耕耘变成了稻田、菜园、麦地,单位环境大为改观。
“湖广熟天下足”,做为鱼米之乡的荆州,每到金秋时节,片片稻田里沉甸甸地稻谷压弯了枝头、块块乡间平坦的场地上晒满了稻谷,脱壳后香气诱人的大米,做为城乡居民主食的大米不仅养育了荆州人,还远销全国。江汉平原本来就是全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国以18亿亩的耕地养活了近14亿人口,做为农业大市的荆州功不可没。“居安思危”,虽说如今丰衣足食,但是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且仍不断增多而耕地不断减少的国家,更应该珍惜粮食。毕竟“民以食为天”,大米不就是这个“天”吗?
春赏百花、夏看禾苗、秋闻稻香、冬沐白雪,生活在荆州,春最美、秋最香。“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谷香弥漫了整座铁路大院,真是沁人心脾!
稻谷文章6:弯弯的稻穗
文/禾源
那是一片稻谷,一片金黄的稻谷。它们一串串弯腰俯首,一式背负的姿势把沉甸甸的成熟扛起,稻谷的一生在谢幕前用虔诚膜拜定格。我的双脚踩过田埂,让草儿贴地,让自己情怀贴地,仰视着一串串稻穗。悬在稻穗末梢的谷粒,特别地饱满,以身相许,回报稻田,仿佛是最盈实的愿望;稻秆上还有许多谷粒昴首向天,让太阳晒去成长中欲望的水份,感恩原来只需是一粒粒晒干的大米。
阳光照在金黄稻谷上的场景,本是一幅自然的秋意画面,可今天我怎么把她看作是一个肃穆的朝圣仪式,是不是生命的轮回观在我脑子里作祟,自己也琢磨不透,但我确实想到此中的稻谷就要从稻秆脱离,就要进入另一种的存在方式,朝圣该是生命转折的最好准备。这么说我的想法也许有合理的地方。
一阵风,所有的稻谷向一个方向朝拜,一拜、二拜、三拜,随着风向的改变,稻谷拜过四面八方。站在稻田中的我该不能闲成一个异类,或成为影响这盛大仪式的痴呆,我一定要做点什么。击掌当作木鱼,不行!朝圣不是诵经,不必击拍敲点;合十祝福,好像也不适当,一辈子养我的稻谷,我的祝福是为她还是为自己呢?也像别的采风者一样,照下一张张片片,这个虽然可以,但毕竟把自己与稻谷拉开距离,不尽我意。风,田野的风,她一阵一善举,一缕一情怀,不但引领着稻谷参天拜地,还借来蒲公英当使者,轻轻把稻谷头顶上的季节信息吹落到他们中间。我也吹起了蒲公英,嘟着嘴聚气吹上,接着便托咐给风把它吹远,我一直注目相送,第一朵看不见了,再吹第二朵,第三朵,第五朵,我的心就如蒲公英一样,落到稻谷间。
心留守在稻谷间,脚却随田埂牵引走过田野,我来到了穿过田间的溪流边。溪岸的芦苇,花尽秆枯,折的横斜,竖着孑立。败草、溪边树再添这些苇秆,把我投进溪中的目光滤得斑斑驳驳,看浅水轻流,见水落石出。我收拾起零碎的目光,举目搜寻溪流的来龙去脉。溪流弯弯曲曲,我喜欢着,这是活着的姿态,溪流活着不仅要有水,还要有曲折的流线。活着的溪流让我睡过的遐思又一次被漾醒过来,漂浮在溪水上,感受溪水流来的是日子,流走了是时光,且这些日子就长在水田里,历经春夏,在秋日结成串串稻穗。春天的日子稻禾长的是种田人一家的梦,夏日稻禾嗅着这家人的汗味,秋日稻穗和种田的人一样向天地弯腰参拜,这就是溪水流进水田的日子。种地人一家的梦在孩子的身上,孩子的梦则是能像大人一样地生活。插秧种地,娶媳妇生儿育女。小时候我们常常会在稻田边,采来掰爿草,两个伙伴各执一端掰开,口中念念有词:“村里的‘小芳’能成为我老婆吗?结婚后是生男还是生女,掰爿草,请告诉我”。对掰后,若是一丝相牵,便说是生男,若是丝牵棱形,便断为生女,若无丝相连,就说明与这姑娘没有姻缘。这些做梦的日子,稻田里的水明镜着,稻田里的稻谷见证着。明镜的水流到溪里,随时光流走,把这梦流到更远的地方,也许是替这梦寻找归宿;见证的稻谷则结满谷粒,让日子不饿,让我们吃饱长大,去圆种田人的梦。
我在溪边坐下,稻穗就在身后,溪水就在面前,一根根苇秆像是我下的钓杆。我要钓回什么?是溪里的鱼,还是流走在远方的梦?或者是刚刚还在回味的新梦呢?梦与溪里的鱼一样可爱,但被钓起的鱼活下的能有几条?被晒在太阳下的梦还是我的吗?我轻轻用脚拨动苇秆,惊走想要上钩的鱼和梦,让鱼儿快乐地游在溪水中,让我的梦依然长在稻田里。
触动苇秆,仿佛是我做了一件得意的事,在几分满足中,瞧过自己的双脚便拾起脚步走向那座清乾隆年间修建的石拱廊桥——劝农桥。廊桥的青瓦把秋天的阳光遮挡,桥里的风少了阳气,桥中的色泽更见古朴,就连神龛上的神偶也和耕夫一般,满面尘灰,土里土气。歇在其中的我,左顾右盼自己的影子,才知我的身影借古色点灯,随风而行,为寻觅那段历史而去,怪不得我找不到自己的身影。影子能邂逅影子,我的影子遇到了当年知县的影子,知县在吟咏《春日东郊劝农》的诗句:“载酒春山自劝耕,官亭杂沓共欢迎。溪回树绕青旗转,风定花随翠盖轻。已荷恩纶蠲宿赋,史占丰穰报秋成。太平乐事原多众,野老休夸长吏清。”呵呵!又苦又累的农活,活出诗意,虽说这不是农事的本意,但农事不仅仅能产出稻谷,也能育出诗心,这个不足为怪,劳动创造一切。但我有些不解,稻谷农家人早就奉为至宝,同时民以食为天,这种粮之活是产宝之活,是关天大事,还得知县来劝吗?诗经中“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该不是指这些耕种者吧。知县劝农,劝的是什么?知县吧:知民,知事,知己、知君。劝的该就是诗中的最后两句:“太平乐事原多众,野老休夸长吏清。”原来为官之道也要借物阜年丰来当盘缠。
稻谷啊!你弯下腰,原来不仅仅只是在参天拜地,还得感谢浩荡皇恩,清明长吏;稻谷啊!在田时你是农家人的日子,离开了水田,脱离了稻秆,农夫不敢说他是你唯一的主人,稻秆再也认不出哪些谷粒是从它身上掉下。农家人只能在春来时,再一次次弯腰朝拜,恭请着新一年自己的日子。
稻谷文章7:九潭十瀑稻谷飘香----水泉坪游记
文/文俊
水泉坪,一个带有南国水乡味道的地名,却是三秦大地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
听说水泉坪水稻熟了,色彩灿目,稻谷飘香,丰登景象,跃然敞坪。于是,随从雪豹户外前往水泉坪,赏景观光,分享村民丰收的喜悦。
车在包茂高速上飞驰,几个小时后,转入102省道,沿着一溪绿水在谷底穿行,省道修的平整紧巴,遇有大一点的车辆,需要停车避让,有时还需要后退几步,让道通行。
时间不长,我们到达了距离水泉坪几公里远、一个叫崩云峡谷的景区门前,下车循着一条峡谷拾级而上,山崖陡峭,青石嶙峋,草木葱郁,翠竹绰约,特别是那串串瀑布,层层叠叠,水流湍急,飞沫四溅,千姿百态,景象万千。据说在短短的两公里的峡谷,竟有九潭十瀑,寓意“九五至尊,十全十美”。当地的村民讲,前几日连阴雨,河水飞涨,瀑布更加壮观。
沿着景区的石径前行,转过最后一个弯,迈上最后一个台阶,豁然开朗,景风骤转,一派田园风光映入眼帘,那种跳跃式的感受,犹如陶渊明闯进了世外桃源,令人惊讶,豁达,爽心,悦目。
群山之中,一块近千亩的“平原”赫然入目,远远望去,黄绿色的水稻一望无际,禾山相连,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几处白色民居星星点缀,几个艳丽美女漫步田埂,真似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水泉坪有山、有水、有泉、有坪,称呼“水泉坪”名副其实。水泉坪村的人是幸运的,崇山峻岭深处,上苍眷顾,淤积了近千亩的良田,老天爱惜,给予了“小江南”似的气候,政府关照,打通了通往外界的道路,列为了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市级重点旅游村。相信这里的村民生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稻谷文章8:秋来稻谷香
文/鲍海英
晚上我刚吃过晚饭,家里的电话响了。我赶快拿起话筒,一听,话筒里传来的是父亲的声音。父亲说,家里的稻儿黄了,要准备开始收割稻子了。
听父亲说老家要割稻子了,我的鼻尖仿佛闻到了稻谷的香味。想到父母已经日渐年老,我连忙问,要不要我回家帮忙?这时,父亲把电话给了母亲,我听见母亲在电话里一个劲地说:“不用,不用,你好好上班,等收割完稻子,你再回来。”
我知道,母亲说等收割完稻子,我再回家,那是体谅、包容我这个不会干农活的女儿。自从我到城里上班后,每逢农忙,父母从不愿打扰我,而我知道父母才是真正的“稻田里的守望者”,在这金秋的收割时节,他们不仅等待着收获,更是在守候着收获的希望。
我的父母,今年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们一辈子与农田打交道,不辞辛劳,善良勤恳为本,宽厚坚韧,他们爱土地、爱子女,他们从来不游手好闲,只有亲自在土地里的播种、耕耘、收获,他们才会喜上眉梢。
如今,秋天到了,农田里又是一片稻谷金黄,丰收在望,我的父母,又该是喜上眉梢,开始忙碌了。记得小时候,常常在凌晨,天还没亮,我还睡在床上,就听见母亲在屋外“嚓嚓”地磨镰刀,父亲早就准备好了扁担和挑绳,趁着天色未亮,父母就喜滋滋地出发,准备去割稻了。
割稻子的记忆,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很深。那时,没有拖拉机,更没有收割机,收割用的只有镰刀,父亲把稻子用扁担挑上稻谷场后,再牵来家里的老牛,拖着打谷子的石碾,在稻谷场上一圈又一圈地来回碾压,人和老牛常常都累得精疲力竭。后来,我到外地上学,进城工作,回老家次数少了,但陆续看到有收割机开进了稻田……我想,没有收割机前,在这秋天的稻田里,父母曾经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辛劳,才把我们兄妹一个一个抚养长大?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我敬重我的父母,他们用粗黑的手,抚摸耕耘着自己脚下的热土,那不辍劳作的背影,那顶着烈日一往无前的精神,那忍辱负重的情怀,那样执著,那样纯朴。他们把深沉的情感,默默地诉说给稻田里的日出月落,那样绵长,那样博大。他们用山一样的屹立和坚韧,迎对着稻田里的各种疾风苦雨,用海一样的辽阔无私,爱护着自己的儿女。父母给了我生命,更给了我品格和力量。
我的父母,他们一生固守家园,固守土地,在这秋来稻谷香的丰收时节,虽然我回不了家乡,就让我站在城市的家里,默默地向着家乡的方向,祝福父母和家乡的乡亲们,祝福他们年年稻谷丰收兴旺,人人幸福安康。
稻谷文章9:村戏
文/汤文俭
秋天稻谷收割后,村人开始别样忙碌。为了感谢“天神”佑护,祈求风调雨顺,村庄举办一年一度的秋后村戏。从筹备到结束,村人在比戏台更广阔的村庄大舞台上,淋漓尽致地演出自己。一番宣泄释放之后,村人再度积蓄力量、生发激情。
村里热烈讨论,万众一心。村庄发挥人口众多的优势,集聚力量,全力以赴。戏班寻找功底深厚的专业团体,演出地点设置宽敞明亮的场所。村人心中涌动神圣信仰,脸上荡漾无上荣光。村庄要出彩乡间,也让“祖宗”看见繁荣昌盛。
村庄像是筹备过年般,家家户户不停忙碌。老人们一面托人通知外村的亲朋好友前来观看,一面备足食物。小伙子学着打扮自己,极力展现东道主风采。小孩子每天走上戏场几遭,探究戏班是否来临。
村戏拉开序幕,大道上张贴“热烈欢迎”等字样的大红纸。外村的亲朋好友来了,老人们和他们聊叙家常,四方方言混杂一起。彼此温暖着先天的血缘关系或后天的友情。小伙子酝酿虏获姑娘芳心的计划。埋藏多年的表白要说出,含蓄许久的行动要实施。小孩子先将长凳搬至戏场占领位子后,再几次三番地向家人讨要看戏所需零花钱。
戏班车子姗姗来临。等候多时的村人领回摊派自家的演员。他们笑脸相迎,热情招待,虽然平时省吃俭用,这回却慷慨大方。“四海为家”的演员心中热乎起来,将这里当成家乡。他们打探村庄,村人问询他们故里。彼此相聊甚欢,戏台上下的心灵贴近。
村戏就要开演。村里大道拥堵变窄。有人徒步,有人坐车,像奔赴久违约会般从四面八方赶到。戏场内人潮涌动,熙来攘往。一阵鞭炮响起,台上“八仙”送福。悠扬鼓乐中,演员徐徐亮相、缓缓踱步,向村人献出美好祝福,祈祷人寿年丰。“八仙”过后,三声神铳响起,正戏上演。生旦净末齐亮相,喜怒哀乐说人间。演员演绎传统的闽剧故事,“人间正道是沧桑”——贫贱夫妻的坚贞爱情,寒门学子的高中状元……传承千年的文化精华潜移默化地融入村人血液,浸透他们骨髓。
台上演员倾情演出,台下观众各自精彩。老人们经过岁月磨洗,越来越喜欢这般节奏缓慢、朴实深刻的民间艺术。他们沉浸其中,随着剧情发展笑笑傻傻,悲欢起落。年轻男女相携出入戏场却无心看戏,在拥挤人群中捕捉对方身体的温热,男人的阳刚冲撞女人的阴柔。几幕村戏过后,小伙子护送姑娘回外村,他们在对抗夜之黑暗的时候却点亮彼此潜藏的爱火。小孩子见到台上舞刀弄枪、翻滚腾跃便欢呼雀跃,痴迷其中。而听到悠悠唱曲,就钻出人群寻找地摊买上食物,四处走动。
一场村戏结束,演员又被村人领回各家,住上干净舒适的床铺。演员欣慰真情演出不负村人期待,心里种植下一处挥之不去的美丽记忆。老人们赞扬演员的唱念做打,对主演更为褒奖、崇拜,宛如追星一族。小伙子看见漂亮旦角,也想为心爱姑娘买上脂粉,将她装扮成人人爱慕的“村花”。小孩子看见卸妆演员,迷惑粉墨前后的判若两人,心中生出几许憧憬。
在白天村戏不上演的时段里,村人在秋日阳光下各自以“村戏”名义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集,高声说道戏中的“天道酬勤”、“善有善报”……年轻男女择选一处安静之隅,调侃村戏,轻轻拉手,不说爱情却情定一生。小孩子摹仿戏台动作,不时挂念戏场,心底渴望快快长大。
几日来,整个村庄沐浴热烈气氛中,盛大演出。演员激情迸发地戏中演出,村人酣畅淋漓地如戏中人般生活。戏中戏外水乳交融,交相辉映。这场戏风渲染过后,村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看过村戏,你便知道村庄为什么生机盎然,活力永恒!
稻谷文章10:稻香里的乡愁
文/若水
黄灿灿的稻谷在秋天的骄阳下,在女人们一天又一天弯着腰快速挥动镰刀之后,在男人们肩身微微后仰,高举一把又一把的稻穗向下用力击打在谷斗上,将金黄的谷粒收获之后,在男人和女人们滴落一地的汗水之后,在落日余晖的欢声笑语中,一天天一丘丘的减少了,田里剩下一堆堆发白的干枯稻草和稻茬。现在整片的稻田之中,赫然只剩下这丘稻田还未被收打,在夕阳中是那样的金黄,金黄得刺眼,金黄得孤零,似无人疼无人爱,可是它的谷穗是那样大而饱满,明显是被人精心照料着的。记得它可是黄得最早的一丘田啊,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来收获它呢?
我想是不是这丘田的主人家中只有留守的老人了,他们平时可以做些除草施肥这样的轻活计,但是收打稻谷这样的重活是却已无力劳作,他们守着稻谷望穿了秋水,年轻力壮的孩子们却不见踪影,他们时时站在家门口遥望,就和这丘稻田一样孤零零。现在就要到家人团聚的中秋节了,家家户户获得了丰收之后,已经忙着准备过节,他们心里肯定更加期盼远出的孩子早归,谷子都还没有收呢!如果有孙子孙女的话,那就更是早就想看看、摸摸、亲亲了,心肝宝贝啊!
孩子们呢?他们在异乡心里肯定惦记着这丘自己播种下的稻田,毕竟这丘田有自己和父母的心血,当然收成也够三四个人一年的口粮了。他们肯定也日日夜夜的思念牵挂着家中那年老体弱,满头华发的老父老母,心里还会隐隐作痛,自责自己的不孝顺。中秋节就要到了,他们肯定能感受到“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们一定在加紧的努力工作,完了工好快快回家,把谷子收了,在家里团团圆圆、温温馨馨的看那圆圆的月亮。
不自觉我想到了自己。在这儿我是外乡人,因为工作,今年又不能回家过中秋。面对着这丘在夕阳下金灿灿的稻谷,眯着眼望向那青山之外红红的夕阳,竟有一南飞的“一”字雁阵,瞬间,在微微秋风之中我感到了阵阵凉意。我走近稻田,在田埂下蹲下来,好躲避阵阵秋风。在稻田下,在稻香中,我回忆起我青少年时代在家帮父母种田和收打稻谷的情形。
我家在怒江之畔的横断山脉高黎贡山之上,山脉高大而陡峻,村子里的几百上千丘的田随着山势一丘一丘而上,弯弯曲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梯田,和红河元阳梯田是一样的感觉。这些梯田作为风景是绝佳,可是种田的人是颇为幸苦的。
春天,为种禾苗做准备时铲那高高的田埂子上的杂草,一天下来能让一个习惯于劳作的农人的双臂酸痛得无法抬起,那时我铲好一丘田埂得要休息好几回;用牛犁田耙田之时,抱着着犁和耙,催着牛儿上上下下的赶,能把强壮的父亲累得腰酸背痛,晚上一碗水酒下去之后,趴在床上就起不来。我的力量则根本扶不动犁,在耙田的时候因为体重不够,也不能帮忙,看着父亲吆喝着黄牛在田中飞快的来回,觉得那身影很潇洒,很男子汉,很高大,简直就和那大山一样。犁田、耙田之时大人很累,我们小孩子却会很高兴,因为时不时的有泥鳅和黄鳝被犁、耙出来,我们跟在后面可以轻而易举的捉到它们,一天下来凑几盘大人的下酒菜和我们的下饭菜不是问题。
夏天,趁稻谷出穗之前要拔除田里的杂草,使稻谷茁壮成长。稻谷出穗了,要割净田埂上长茂盛了的杂草,一是防止老鼠在这些杂草里安家,它们会为食水稻而将水稻咬断,当然田埂上的杂草也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这两个活计不累却要有得耐心,一天到晚的蹲着或弯着腰,被杂草割,被稻子戳,全身痒痒得难受,双手也被草浆染得黑黢黢的,不过到了傍晚太阳落下之后,我们男孩子和男人就会到宽大而深的水塘里游泳洗澡,又凉快又舒服,可以驱赶一天的疲劳。
到了秋天,要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把稻谷收打了,如果等雨季到了,只要等上一天两天的谷粒就会发芽或腐烂,因此动作必须快。于是人们就喊拢了亲戚去帮工,人很多,非常热闹。女人们割稻子,男人们打谷子,“男女搭档,干活不累”的真理在这时就充分体现了出来,男人和女人互相打骂着,一整天梯田的上空都是嘻嘻哈哈的吵闹声。小孩子们则在稻茬中捉各种各样的蚱蜢,有的用绳子将一个个蚱蜢的从其颈部穿起来,一串串的提着;有的将蚱蜢的腿脚掐断,放到口袋里,瓶瓶中,到了晚上油炸出来又是一盘盘大人的下酒菜和小孩的下饭菜。稻谷收打好了,背谷子可就是一个累活了,我们的村寨在山头,人们基本都要背两三公里的山路。女人和稍大点的男孩子用化肥袋背,满满一口袋大约有七、八十斤重,男人则用大麻袋,大约有一百四、五十斤重,由于山势陡,埂子高,小路窄,人们背着谷子非常吃力。背几个来回,都会累得腿脚酸软,谷子多的人家到最后可以把人整得下坡时感觉膝关节就像软得没了刹车一样,会自己下弯,使人失去平衡。收完谷子,帮工的亲戚们劳累了一天,自己家中就不做饭了,老老小小的一家人到主人家中吃饭喝酒,大人们喝高兴了就唱起丰收歌儿跳起舞,小孩子们就玩捉迷藏,爬到树上,躲到墙角,爬在路坑中,大人小孩都不亦乐乎。
往事一幕幕而过,暮色变得苍茫,西边的天空挂上了一轮半圆的月,我开始思念起我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跟着就是无尽的牵挂。父母亲还是像以前那样辛苦劳作吗?还是仍然天黑了才回家做饭吃吗?兄弟姐妹能说服他们清闲下来吗?他们还吵吵闹闹的一个不让一个吗?体弱多病的妈妈,胃还痛吗?鼻炎还发作吗?爱喝酒的爸爸,去年已经轻微脂肪肝,现在他还会大量饮酒,加重了他的脂肪肝吗?兄弟姐妹们日子过得好吗?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又有什么伤心的事情呢?要过中秋节了,他们肯定也在想我吧?他们一定也很希望我和他们在一起吧?
捞出电话,手指却停留在按键上犹豫不绝。打吧,内心好像有点不想,他们总说什么都好,叫我不要担忧,然后就是对我无尽的关切,问不出个真实情况来。不打吧,心里又堵得慌。最后还是决定听从内心的真实感受,今天在这里不打电话了!我要独自一个人蹲在这里,站在这里,静静的在这清清的稻香里,发酵我的乡愁,我的思念,我的牵挂,把它们酿得醇醇的,浓浓的,我要在这里不醉不归,醉得稀里哗啦,醉得一塌糊涂。
稻谷文章11:清花河畔稻谷香
文/刘先卫
四季轮回,岁月更替。酷热的夏天才刚刚过去,转眼又进入了金黄的秋天。田野上沉甸甸的稻穗正在等待收割,甚至果园里红透了的山果也在等待采摘。秋高气爽,熟透的果实在枝丫上荡着秋千,金灿灿的田野好似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随着秋风轻轻拂过,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丝丝凉意弥漫在轻柔的秋风中,好一阵秋风一阵凉的惬意天气。
周末骑着自行车一路转悠,慢行在322国道湘南民俗风情小镇——美丽的泉湖镇,很快进入乡道连接的清花河沿线,地处中下游的清花河畔一带土质肥沃,水源充沛,地势平坦,这里建有全省万亩高产油菜和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是衡阳有名的鱼米之乡。
秋天正是收割的季节,成熟的水稻已经开镰,沿岸的稻田上稻浪翻滚,伴随着“隆隆”机械声轰鸣,田野里一派繁忙。收割机像出征的大军在机耕道上一拨拨地开过来,收割机的声音单调而又铿锵,不时将株株壮实的稻禾吞进肚子又将黄澄澄的稻谷吐出。农民抹去脸上的汗水,个个露出开心的笑颜,不论粮食随行就市还是丰产歉收,家乡因了这些默默坚守乡村的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双手布满老茧脸上布满皱纹,总让人无比动容,又令人敬佩和感叹不已。
南方分早稻、中稻、晚稻,一般所谓的种双季稻是指早稻和晚稻,早稻收割时间在7月中下旬,晚稻为10月中下旬;中稻也就是所谓的一季稻,9月中旬收割。记得小时候,老人小孩全家齐出动,收割场面蔚为壮观:大人踩着打稻机,小孩子在旁边递禾,中午吃饭就着剩菜冷饭充饥。早上踩着露水出来杀禾、扮禾,晚上就着星光挑谷回家,往往精疲力竭累得腰酸背痛。眼下,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战役”要到寒露时节方才偃旗息鼓。收割季节一到,无论是夏收双抢还是秋收打粮,这场胜券在握战天斗地的激情大片年年上演,周而复始。
山高水长,从双板桥水库流泻下来的股股清泉注入小江,然后在双口大坝上蓄成一片丰盈开阔的水域。下游的清花河露出黝黑的河床,河水终于完成了沿岸绿色植物灌溉的使命,现在正隐藏锋芒收敛狂野,积蓄力量等待来年充沛的雨水,它又会使大地万物变得翠绿、葱茏,生机一片。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清花河大坝两旁的树影倒映在河面,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和丰收图景,你不由得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和艺术杰作。
天高云淡,感受无边秋色。一江春水向东流,弯曲的清花河自西向东蜿蜒,平坦的公路随着河堤延伸,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圆柏、稻田、庄稼、房舍犹如没有边幅的画布,不加修饰地展现大自然的纯朴本色。小江村樟树组还有双口大坝附近,那两株年代久远的古樟树,树冠高大浓密,似乎在深情地眺望着家乡的游子。山道上一丛丛开得正艳的紫薇花,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粉的红的白的把丘陵装扮得艳丽无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或许我来的不是时候,金秋时节很难见到稻田里有青蛙,倒是一群不知名的鸟像云层一样压过来栖落在刚刚收割的稻草上,放肆地在稻草堆里啄吃着稻飞虱等小虫子,还有燕子也赶来捕食害虫。田岸边的农户在屋场上村道上翻晒着饱满而潮湿的稻谷,老乡将打包的一袋袋干谷子挑回仓库或码放在公路旁,送上粮食收购贩子的车辆。这是农民一粒粒汗珠凝成的结晶,更是农村美丽未来的希望。
稻谷文章12:东乡的竹器
文/龚舒琴
东乡稻谷开镰收割后,从田野到场院,稻谷和稻草分离后,东乡竹器中的巨无霸就闪亮登场了,东乡人称它为“窝jù”,也叫“窝席”,这是一种用竹篾编织囤粮食的装备,柔软而绵长。寻常老屋一隅,从平地起,一圈一圈地,螺旋式地向上包裹着,卷着,稻谷有多少,“窝jù”就叠多高。
如同江南各处一样,东乡人家的家前屋后,总会有一些或森森或疏淡的竹林。一池水塘,几片竹林,青色掩映下,几处农舍,伴着鸡鸣狗吠,顿时有了几分诗意。东乡人的生活须臾离不开竹器。小到主妇们盛放针头线脑的针线笾、吃饭的竹筷、舀水的端子、捞面的抄子、洗涮的锅刷、蒸饭的饭搁、淘米的米箩、蒸包子的蒸笼,大到竹壳的水瓶、扫地的扫把、竹制的礼物提盒、摆放厨具的碗橱、关押鸡鸭的罩子、晾晒衣服的竹竿、登楼的梯子。坐着的,是竹凳、竹椅。垫着的,是竹枕、竹席。躺着的,是竹床、竹榻。
生产活动更是。东乡人的镰刀、锄头、钉耙、撬掀,或把手,或插销,或旋子,几乎每件农具都由竹竿或竹屑帮衬着。收割季节,东乡人会扛着扁担、笆斗、箩筐、簸箕,或抬,或挑,或搭,总有竹器的身影。晒谷的时候,更是竹器大会战,爪耙(读zào bè ),连枷(读 ɡài),筛子,箩筐,还有笾子。笾子有大有小,小的,一人端着,旋转。大的,得两人牵着,顺着风向,不停地颠簸着。渐渐地,随着乡人的手起手落,干净的稻谷、麦子、黄豆,进屋入囤。
有过东乡童年生活经历的孩子,都和竹篮有过亲密接触。放学了,家家猪圈羊圈牛圈里,嗷嗷待喂的牲畜们在眼巴巴等着。进门,扔了书包,掀锅,扒拉几口剩饭,出门。背着的,是草篮;挎着的,是菜篮。通常,主角是女孩。篮子的大,和女孩的年龄、个头极不相称。沟坎,山脚,路边,认真地寻着,剮割着,渐渐地,篮子里便有了分量。男孩们则调皮些,提篮,约约伙伙,直奔河边,隔河砸砖大战。等到夜幕降临,草没割到,篮子里用树棍搭个“qià子窠”,表面松松地搭上一层薄草,乘家长不注意,迅速地倒进猪槽交差。
竹器得有专人来做。做这行手艺的东乡人叫“篾匠”。小林曾是东乡很有名气的篾匠,他中等身材,长一双粗壮大手,整天忙个不停,剖竹子、剖篾片、编竹器,循环往复。通常,每到一村,小林就会在熟悉的乡人家停留几天。村上人会相跟着找来,有修旧的,有新做的。稍有空闲,小林会坐在竹椅上抽支便宜的烟。他手艺好,人也和气,不挑不捡,很受乡人喜欢。跟他做伴的,是一套祖传的竹器工具,锯子、凿子、刨子、剪子、钳子、刮刀、砂纸等。或粗、或细的竹子,伴着篾刀左右进退,篾片一条一缕地剖出,仿佛通了灵性似的,纵横交替,一只竹篮,一条席子,盎然地鲜活着。碰上他高兴,倘若主家有哭闹的孩子,他还会用下脚料随手编出一只蚂蚱,一只蝈蝈笼,逗得孩子们开心大笑。此时,小林粗粝的脸上也会漾出孩子般的笑,干净,清朗。
早年,盛夏酷热,竹园成了乡人天然的空调。白天,竹园深处,主妇们或端着碗筷,或缝着旧衣衫,闲唠着家常。孩子们跳着皮筋,追逐着。在孩子的嬉闹声中,主妇们沉沉地睡去。竹园外围,男人们抽着烟,打着盹。突然,循着孩子的尖叫,一条“竹叶青蛇”正头昂着,身体软软地挂着,蛇信子伸着。纳凉人一哄而散。晚上,满天星斗,在竹园边的场院里,天井里,悠闲地躺在竹床上。孩子们枕着细竹枕,数满天星星。渴了,母亲会拿来竹壳水瓶续水,手上摇着竹扇。
很快,塑料制品的风起云涌,曾经很有市场的竹器行业在现代工业洪流的挟裹中,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东乡人对竹器的情结却挥之不去。东乡人喜欢竹器,亲近竹器,依赖竹器。从“锅刷”到“马桶刷”;从出生时候晾晒尿布衣衫的“万把钩”、孩童坐的“竹车”,到死亡时候,长子长孙扛的“竹幡”。 竹器陪伴了东乡人一生,不离不弃。如今,住进高楼里的东乡人已经没有地方摆放他们的竹器,但那些承载记忆的竹器小用具还是被精心地保留着。在我家老屋的阁楼上,爷爷工作时的竹器提包还在。奶奶盛放衣服的竹箱也在。直到今天,我耄耋父母包馄饨或饺子的时候,摆放的依旧是竹筛子,还有盛米的小簸箕,夏天的竹席,都在。我自家的阁楼上,坐过我们三兄妹,坐过我们家侄女辈,坐过哥姐家外孙辈的“竹车”,被我宝贝似的珍藏着。
竹器最精妙处,便是任你怎样编织,也不损自然之色,不添杂物掩其绿色。此去经年,当一件件带着主人余温的竹器老去,依然不失其清幽的本色。东乡的竹,如同东乡人一样,家前屋后,随处可见。材质粗鄙,但虚心空灵。生不择时,长不择地,但凡存活,便怀一颗欢喜心,泼辣辣地生长着。
稻谷文章13:扬花
文/青鸟ldy
你们见过稻谷扬花吗?我想,如果不是农业科学家要对他的课题潜心研究而去观察稻谷扬花,哪怕全国几亿农民,也不会花上一二个钟头去看它们的单性交配的。我成了农民中独一无二的呆子,却花上了两个钟头看稻谷扬花。
稻谷扬花没有桃李下自成蹊的美丽,也没有柳絮漫天的情意绵绵。为了那颗晶莹剔透的大米,它很会抓机遇,默默地工作,静静地创作,直到完成米粒的稚形。
稻谷扬花它有天气和时间的选择。满田稻谷绿豆色的时候,这段时间里最需要轻风和阳光,乡里有个民谣:谷现绿豆色,大风大雨来不得;来了天收谷,田里尽草割。民谣也许夸张,但减产是一定的。因此,每到稻谷扬花的日子,作田人望晴天,就等于男人望归屋的婆娘,哑急急呢。
天也遂人愿,在这段时间里很少大风大雨,把一个牵风走的太阳派给农家帮忙。
稻谷也乐开了花。她开花和收花仅两个钟头不到,时间选择性十分强,她不选精气神最好的早晨,也不选温馨如梦的傍晚,她选着烈日暴晒的十一点半至一点半。
我们农村就把稻谷开花和收花这个过程谓之为稻谷的扬花。那时我才十九岁,我就选了一个烈日暴晒的中午观察稻谷扬花的秘密。
那时没有手表,劳力出工收工全凭大队的广播叫。广播叫了,社员们都回去了,我就蹲在田径上看稻谷扬花。
稻谷扬花了。藏在剑叶下的谷子,有如抿嘴低头羞答答的少女,这时,我在想,肯定是风吹来花粉,或者蜜蜂会成群结队地给她们传递爱的结晶。她们抿嘴不语,肯定是在等待那个幸福的时刻。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一颗,看她们如何做爱。我开始看到她微唇轻启,慢慢地如一个醒梦的姑娘打哈欠,嘴慢慢地张开张开,完整的谷壳,也慢慢地撕裂,象种子出土的芽胚。芽胚里有一点芝麻大小的白色,那白色见到光明,犹如久囚黑暗的幽灵,一个个地伸直?腰杆儿,我惊诧不已,她们不是一小点,而是数根如细丝的花蕊。她们钻出谷壳,如婴站立在父亲的手掌上在阳光下,微风中亭亭玉立。这时,我扫视一下田野,天那,浓绿的母色和浅黄的父本都被细小而浓密的白色的谷花所掩盖,她们似乎是奔着太阳来,用这份卑微的美丽来酿造最高贵的生命价值。我情不自禁地夸奖自己:这就是我们农民的本色。
我还没有观察完,哪怕浑身火烧火撩,哪怕汗水淋漓,我还在看下去。谷壳里面至少有六根花蕊,先林林总总散开,接着两根一对两根一对,象夫妻一样吻嘴、抱腰、慢慢地慢慢地,如两蛇相交一样绞在一起。这个过程大约三四十分钟。集体婚礼过后,挤兑成团,再慢慢地慢慢地进入洞房,最后,谷壳关门大吉。
大队的广播又叫了,那是催工的号令,可我还没有回去吃午饭。我站起,两腿酸麻得不能梛步,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稻谷的扬花让我看到了群体的能量;稻谷的扬花让我学得了认真,她们那卑微而脆弱的生命,却能完成人所不及的事业,除了天时,关键还是她们无所顾忌的认真态度;稻谷的扬花,同时也催我成熟,让我懂得了爱情。她让我学会了怎样扬弃,弃去生命中的枯萎,弘扬生命的壮丽。
稻谷文章14:风吹稻谷香
文/鲍海英
秋天的傍晚,云淡风轻,我吃过晚饭没事就和老公一起出去散步,刚进入公园,父亲打来电话对我说,老家农田里的稻谷黄了,家乡要开始收稻子了。我连忙问,要不要我回家帮忙?这时,父亲把电话给了母亲,我听见母亲在电话里一个劲地说:“不用,不用,等收完稻子,你再回来吧。”
我知道,母亲说等收完稻子,我再回家,那是体谅、包容我这个不会干农活的女儿。自从我到城市里上班后,每逢农忙,父母从不愿打扰我,而我知道父母才是真正的“稻田里的守望者”,在这丰收时节,他们不仅等待着收获金黄的稻谷,更是在守候着收获的希望。
我的父母,今年已是六十多岁,他们一辈子与农田打交道,不辞劳作,以善良勤恳为本,宽厚坚韧,他们爱土地、爱子女,每次我回家悄悄给他们养老钱,他们总是一再拒绝,他们总是自己挣钱自己花,他们坚信只有亲自在土地里播种、耕耘、收获,那一份劳动所得,他们才会喜上眉梢。
如今,秋天的田野里,又是稻子飘香,丰收在望,我的父母,又该是喜上眉梢,开始忙碌了。记得小时候,那时还没有收割机,常常在凌晨,我还睡在床上,就听见母亲在屋外“嚓嚓”的磨镰刀的声音,父亲早就准备好了扁担和挑绳,天不亮他们就出发,喜滋滋地准备割稻子了。
后来,我到外地上学,进城工作,回老家少了,但陆续看到有收割机开进了农田……我想,没有收割机前,这庄稼地里,父母曾经流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辛劳,才把我们兄妹几个抚养长大?
虽然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我敬重我的父母,他们用粗黑的手,年年抚摸耕耘着自己脚下的热土,那不辍劳作的背影,那顶着烈日一往无前的精神,那忍辱负重的情怀,那样执著,那样纯朴。他们把深沉的情感,默默地诉说给田间的日出月落,那样绵久,那样博大。他们用山一样的屹立,坚韧迎对着各种疾风苦雨,用海一样的辽阔无私,爱护着自己的儿女。父母,他给了我生命,更给了我做人的品格、不屈的精神和力量。
我的父母,他们一生固守着家园,固守着土地,在这丰收时节,虽然我回不了家乡,那就让我站在城市的家里,默默地向着家乡的方向,祝福父母和家乡的乡亲们,年年收获兴旺,年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