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文章

请欣赏知了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知了文章1:伤心知了情

文/蓝莓

初秋夜晚。独步荷塘。凉风吹拂。

昨日树上热烈的蝉声这时候一下子销声匿迹了。她的心被这样的寂静打乱,一团糟糕的疼痛占据全身。知了本来喜欢热烈的季节,也许,正是如此的喜欢才葬送了它暂短的一生。在暗夜里,婆娑的树叶知道,知了在它根下的泥土里,蛰伏了经年累月。也是在这样寂静的夜里,知了用尽了全身力气,破土而出。

曾经看到这样的画面:几束灯光在树林里闪耀,那是等待知了出世瞬间来捕获它们的“猎枪”,惨白的光,刺痛树的眼睛。树是无奈的,树只能焦急等待知了在自己身上完成脱变,然后供给它汁液营养,让它爬得更高。树对蝉的爱是这样悄无声息,人对蝉的残害却是明晃晃看得见摸得着。餐桌上,蝉被炸得焦黄,成为贪婪人的口福。想来人是多么残酷和丑陋。她从来不喜欢吃这样类似的“口福”。吃了,会心疼,会罪恶深重。可时下人特别流行吃这样的“口福”。多少蝉还没等到脱变,就葬身人之恶口。想来,人,在这世上最善良,也最狠毒!

白天,还偶尔听到知了的叫。立秋以后,知了叫声渐渐弱了,不那么热烈如潮,那么有一点点闹人的味道了。季节的更迭,让所有事物和人都瞬息万变。天真的知了,刚刚从蛰伏了一个轮回的泥土里露出头,没等到质的脱变,就被戕害。伤心的知了,来不及思考,就被捉于人的囚笼,端上餐桌。那一束束人造的惨白的光就是贪婪之徒的罪证。

一个人独自走在荷塘边,听远远近近的蛙声连成一片。脚下,草丛里,一对此起彼伏一唱一和的欢叫淹没了无尽的寂寥。她突然想哭,不知道是为这样夜色中的蛙鸣而感动,还是对被戕害了的知了的想念。她偷偷抹去一滴滴清泪,自己拿纸巾为自己擦拭流水般的伤心。在这样退却热烈的秋夜,一个人独自行走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咀嚼无尽的伤感和深深的无奈。在漫长的静夜中,她努力学会隐藏自己。其实有很多时候,真诚而善良的人,不自主地不伤及了他人,反而是对自身更残忍的伤害,那利刃看似朝向他人,其实莫不如说是朝向自己。她感到,一种深深的罪责感浸透骨髓,穿透心灵,犹如这样寂静的夜里,知了集体缄口,一轮生命季节就这样结束了一样,结束得令人淬不及防,结束得令人无尽心伤。

她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人善思,多情,这是无可厚非的。清高孤傲的文人,大都深爱荷塘里亭亭玉立的莲花,蜻蜓点水,莲儿妖妖,这样的境界也许白天少有,但夜里就很难说了。人心总是像婆娑的树叶一样,变幻无常,口里说的和真实做的往往很不一致,所以人间常有婆娑的遗憾,常有婆娑的苦痛,所以记得,即使在纯净如水的月光之下,也不要轻易动情。男人说爱她,爱得恰到好处却是太难,不是爱得过分热烈,就是爱得冷冷清清,或者爱得自私霸道。男人若深爱上一个女人,那个女人俨然就是他的归属品,连思想也要被牢牢禁锢,不得有丝毫放松。她先前就曾到过孔府,“三从四德”的规矩,“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教早就如雷贯耳。只是,轮到她自己身上,才感悟到如此真切的痛苦和无奈。她的很多女友比她感受更深重。想来,雷峰塔早就倒掉了,但那封建思想深处的遗存,还是这样的根深蒂固。做女人难,一辈子能够像知了一样鸣叫几声,就惹得男人浑身不自在。女人或者干脆忍住不出丝毫声响,寂寥一世最好。这是多么真实和悲惨的现实!

寂静的荷塘,寂静的夜色。刚刚下过一场淋淋漓漓的秋雨,拂过荷花的秋风包裹着凉意吹打在她心里。墨蓝的天穹上,清冽的月亮隐藏了面孔。没有月光的夜,头顶只有一层浮动的云。思想总是开小差,为这一季被戕害的知了伤心不已,愤愤不平。隐隐的疼痛就像这月亮躲藏起来的漫无边际的夜,沿着心脏最柔软的地方向边缘一点点铺开,婆娑成夜的寂寞。爱是那么短,遗忘是这么长。这一季轮回,这一夜惆怅,独步荷塘的内心独语,又有谁能够真正懂得。到了白天,人又装得没事的样子,给身边人展示开心的一面。否则,又能怎样呢?

知了文章2:说蝉

文/郭震海

蝉,坊间称“知了”,在自然界,这个可爱的小生命,饮甘露,鸣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天地间,在短暂的岁月里,以执着的信念,悠远的歌声,高洁的存在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蝉入土可存活,出土又能羽化。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早在商代,青铜器上就已有蝉的幼虫形象。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其造型和寓意,很早就被国人所认同;古有说法,生以为佩,死以为含。所以,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习惯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名曰“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树叶上,名曰“金枝玉叶”;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等等。说到玉蝉,当数汉代,其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锋明晰,表面平滑光亮,边沿棱角锋利,翅尖几可刺手,素有“汉八刀”之称。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玉蝉出现。著名的商代殷墟妇好墓,曾有玉蝉出土,同时出土的玉坠、玉琮也有一些饰以蝉纹的。可见蝉的形象作为一种装饰,已经问世数千年。

蝉也有禅意。在禅家看来,以蝉说禅,表明古人天性中自具禅意。潜沉地下,隐身止语;出世发声,一鸣惊人;恰如君子,振聋发聩。蝉又名“知了”。在佛家眼里,知是智慧,了是觉悟。或者说,知乃明实相,了是无我或放下。回归本真,参透人生,是修禅的崇尚。修行、觉悟,心灵入“知”之境界,超然平淡,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心经》有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就是所谓的在修禅的过程中获得大智慧因而进入五蕴皆空的无我境界,这正是由“知”到“了”的过程。在佛家看来,心灵若是博大,便空灵无物,看破了念想,由“知”到“了”,和蝉一次次蜕皮一样,是生命的再生,是灵魂的涅槃。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孤独,只能自己去面对;有一种觉醒,只能自己去把握;有一种登高,只能靠自己去积累。当红尘世俗在自己的脚下一点点矮下去,灵魂就会离树干高处一点点靠近。这是一种厚积薄发式的攀登。这需要拥有一个无比强大的信念,更需要昂着头,一步一个脚印虔诚地向着心中的希望攀登。蝉深深将自己埋葬在黑暗中,在长久的孤独与寂寞中,经过数次蜕皮,一点点丰裕着自己,心中的信念永不变,等待涅槃,向往高鸣。

不知春秋又何妨,谁能比蝉更懂得夏的美好?漫长积淀,数次蜕皮,而后登临高枝,一鸣惊人。小小的蝉再次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功成名就,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

知了文章3:宁夏

文/翁钰婷

“知了!知了!”夏天一来临,知了就会在树上叫个没完。被吵醒后,我十分烦躁,再次倒下却又被格外响亮的门铃声叫醒。原来刘庆庆已经来了,她想和我到楼下玩。她说:“荷花开了,特别漂亮!”到了目的地,只见一朵朵荷花对我们嫣然而笑。微风习习,小荷池泛起微波,荷叶和花朵也轻轻地摇曳起来,引来几只蜻蜓在荷池上空飞舞着,小鱼在水底戏耍。

刘庆庆将水泼到荷叶上,水珠纷纷顺着落回池里。有些小水珠留在荷叶上,我将它们汇聚在一起,融合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轻轻捧着荷叶,小心翼翼地摇晃,水珠便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突然,刘庆庆往池子里倒了些水,荷池泛起一圈圈涟漪。小鱼游出来了,它们在泛起涟漪的位置转悠。一会儿,鱼儿们又扭动着尾巴,最后失望地回家了。

整个院子仿佛只有我们欢快的笑声,一切都是那么宁静。

知了文章4:守望岁月

文/angel_mei

流火的七月,知了、阳光、树立的五星红旗,没有一丝风的经过,连那小桥河流里也寂静无声,在这烈日下就连呼吸也变得艰难起来。山上纵使百花争艳,诧紫嫣红,竟不及一丝风的力量。

流火的七月,知了也不知昼夜的发出阵阵苦鸣;蛐蛐同样如此凄惨的哀哀凄凄,好不乐之!小院里的小蜜蜂也不知昼夜地启动它那微小的风扇,嗡嗡的扇个不停,但似乎并未减凉。炙热的七月里,田坎儿上的几株向日葵静静跟随着烈日的方向,就那样矗立着,在炎热的七月无怨无悔的开放那一时间的芳华。看着这些在炙夏里的生命如在初春时节一样宣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烦躁的心也跟着这一片片凉意慢慢的平静下来,如似乎心也在这颜色的季节里感到丝丝的清凉。

流火的七月,也是个有点矛盾的季节!在迷离变换的景色里给了望而却步的畏惧。踏过了绿意的和煦春季,离开了播种的季节,迎来细心经营的时节;亦如走过了年少时的风华,渐渐地走向成熟,回首时满目沧桑的年华里,生活给予的重力,都或多或少在灵魂深处生根发芽,影响着看问题的态度,也决定着所有的情绪,满日疲惫的日子里,平心静气的感受生命给予的美好时光,心静,自然凉,心静,把所有的烦恼理清所有的头绪,指引自己走向正确的方向,所有的困难也迎刃而解。更多的时候需学会在闹中取静,让心平静下来,守一份淡然于心,细细的经营这多彩多姿的年华,待金秋时节,待成熟之时,收获那一份守候,告诉自己,只要活得坦然,活着就是幸福!

流火的七月,我感受了阳光的热情,也感受了大地的激情与火热,每天未躲避阳光,需把潮湿的心来烘干,就如同母亲把冬天的衣服全部拿出来晒晒霉气一样!突然觉得,在不感到季节的枯燥与心情的烦躁。这七月,也是有无穷的魅力所在,走在街上,到处都是一片花的海洋,那或长或短或一色或彩色的裙带漫天飞舞,好一处美丽。

流火的七月,抱一份平静心态处理,带一缕凉爽入心,守一份淡然,觅一份平淡,收一份守候,慢慢成长,慢慢成熟,守着岁月慢慢的变老,直到生命的终结。

知了文章5:捉知了

文/吴利强

时值盛夏,树上又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这抑扬顿挫的蝉鸣声不仅给夏日带来了一份别样的情趣,也让我追忆起儿时捕蝉的情景。

儿时老家的房前屋后栽种了不少树,每到夏天,蝉的叫声便此起彼伏,大人们嫌蝉的叫声烦躁,而我们小孩子,却千方百计地想要逮住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

我们起先直截了当地爬树去捉,有好几次,眼看知了近在咫尺,正当我们伸手去捉之际,这家伙却“吱——”的一声逃之夭夭了,不仅如此,有时还会一阵骤雨似地“扫射”,喷洒我们一脸黏黏的尿液。

这样三番五次的失手之后,我们就想到了拿弹弓打。怎奈,看似瞄得很准,却屡屡打偏,即使侥幸得手,但知了受了致命的一击,早已残缺不全,若让它继续唱歌岂不是异想天开?为了捉到知了,又不至于伤害它,我们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用网粘知了。

我和小伙伴们从扫帚上抽出一根柔韧的细竹子,把细竹子弯折成直径约为二三十厘米长的圆圈,然后把它扎紧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端,再将屋檐下的蜘蛛网粘在圆圈上,一个完整的捕蝉网就大功告成了。

拿着做好的捕蝉网,大家分头行动,挨着在树上找知了。发现了知了的所在,就招呼拿捕蝉网的伙伴过来,悄悄地竖起竹竿,慢慢地向知了靠近,等到离知了一尺左右的时候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记忆中,我们用网粘住过好几次知了。

当捕捉到这个吱吱叫的家伙后,我们喜不自胜,大家你拿一会儿,他拿一会儿,左瞧瞧,右看看,要不轻轻地弹弹它的头,要不轻轻地摸摸它的腹部,总想弄个明白:它究竟是怎么发声歌唱的?

后来逮住的多了,观察的多了,大家逐渐明白:雌性知了不会发声,雄性知了才会放声歌唱,雄性知了的歌声是由于腹部震动发出的。那时候,我们并未看过《昆虫记》,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我们也会有所发现,这为天真烂漫的童年增添了无限乐趣。

我们不仅在炎热的午后可以捕捉到一些会飞会鸣的知了,而且在每个夏日的早晨,在大树的根部也可以寻找到一些即将蜕壳和刚刚出壳的知了。这些将要羽化的蝉蛹刚从附近圆圆的洞穴爬出,它们身披浅黄色的盔甲,就像一只慢慢爬行的甲虫。爬上树干的蝉蛹,先从背上的一条裂缝中探出头来,再缓缓地挣脱硬壳爬了出来。

此时的蝉儿还不能立刻起飞,因为它的蝉翼很柔软,并且布满了褶皱,稍稍停留片刻,待到身体的颜色由绿变黑了,翅膀也舒展了,变硬了,它便振翅一飞,窜上了高枝。有段时间,我们听说知了壳是稀缺的药材,可以卖钱,村上的医疗站收购它们,于是,我们没了心思去捕蝉,专门提个袋子房前屋后、树上树下寻起知了壳来。你听:“知了知了要棉袄,要下棉袄给谁呀,送给知了它舅呀……”村庄里,树林中,时而传来孩子们欢快的歌谣。

炎炎夏日,吱吱蝉鸣。这些小小的奇妙的“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隐迹于大树密叶之中,用它那轻快而舒畅的调子,不知疲倦地吟唱着一个浪漫火热而又浓情蜜意的夏季。

知了文章6:蝉鸣

文/杨会勤

“知了,知了……”炎炎夏日,我们总能听到一种不知疲倦的声音在鸣唱,这就是蝉鸣。蝉鸣是夏季的一道风景,蝉用灵性的身躯弹奏一曲千古绝唱,给酷暑的人们送去一世的悠扬。

蝉,我们又称为“知了猴”,潜伏在地下长达数年,然后在某一个夏日破土而出,却只有一个夏天的生命。蝉喜欢在夕阳西下,暮色沉沉的傍晚,静静的从泥土中爬出,爬到树上找一个安适的环境,开始它的一次艰难的蜕皮,长出明亮的翅膀,柔软的身体,这时的蝉是脆弱的,它在微风中静静趴着,等着翅膀变干,身体变硬,当清晨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它就可以展翅飞翔了,开始新的生活,可以在树枝上唱着美妙的歌曲。

蝉喜欢炎热的夏天。当红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人们都喜欢在树荫下、房间里躲避酷热时,蝉叫的声音更大,更加欢畅。而孩子们却是不畏酷暑,纷纷拿着自制的捕蝉工具,三五成群来到河堤上、大树下,“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顺着蝉的声音抬头探寻着方位,用长长的竹杆上套袋或者面筋扣住蝉,随着“知……”“扑楞楞”的声音响起,就知道成功抓住蝉了,孩子们七手八脚的相互配合着,小心翼翼的拿好捕到的成果。在蝉鸣声中、在嬉笑声中,傍晚回家就可以吃到母亲精心做成的油炸金蝉,一道世间的美味,一段久久徘徊在心底的童年记忆。

蝉的生命只有一个夏天,短短的90多天。歌唱是蝉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秋风吹过的时候,蝉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这短暂的蝉鸣成为文人墨客的喜爱,咏物抒情。唐朝大诗人虞世南写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希望人也和蝉一样,洁身自好,志向高远,才能声名远扬。

蝉鸣声声,不知疲倦,无怨无悔,诠释着夏的酷热,倾诉着心的情绪。

知了文章7:知了

文/陈叙言

初夏的傍晚,我藏在潮湿阴凉的泥土里,惬意地吮吸着根茎里可口的汁液,我的同伴相继钻出泥土。看着他们一个个奋力向上钻,我感到好笑,“不就为繁殖后代吗?何必这么拼命。”我比他们聪明,晚点离开这舒服的泥土,独自享受树根的美味。

气温随着夏天的脚步愈加燥热,原本阴凉的泥土都有了热度。呆在土里的我感到必须出去了,即便有点不舍,也得出去度过最后的时光。我慢慢蠕动,拱开柔软而沉重的泥土,从未有过的疲倦一阵阵袭来。我没有在意,不拱出泥土就只能待在黑暗里,对于最后的时光,我还是希望在太阳下度过。

缓慢向上蠕动,随着泥土渐渐干燥,我的心情也有了波澜。快了,快了,用力向上,长久无光的生活使我对太阳愈加渴望,虽然,没有把这份渴求如我的同类一样表现得不加掩饰,但当与太阳只有一层薄薄的泥土阻隔时,我再也无法抑止心头的激动。原来愈靠近愈明白自己的渴望,明白想要得到居然可以拼命。

最后一层泥土被冲破。刺眼,温暖,我感到被太阳照耀着,虽然临近黄昏,但光亮仍给在地下生活了很久的我带来震撼。回过神,我慢慢爬向离我最近的一棵树,爬到隐蔽的树枝上。对于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我,老天给了一对翅膀,飞,对我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我静静趴在树枝上,等待翅膀长出的那一刻。

太阳渐渐变得柔和,不再那么盛气凌人。我藏在树叶下,等待羽化完成。时而有风拂过,牵动树叶。我的同伴已然羽化,飞到面前,耀武扬威般鼓动翅膀,发出尖锐的声音,我却没有着急。不知树旁房屋里的人们在干啥,他们洒出清凉的水,水珠从顶端的树叶慢慢向下滴,最终落到我的身上。太阳已经西下,温度也降了下来,水滴在我身上,有点凉。

太阳隐去后,天空罩上一层黑幕,树旁的路灯被点亮,很快吸引了一群飞虫聚集,在空中围成一个不断变形的球体,发出嗡嗡声。两个路人迈着懒散的步子走到树下的椅子旁坐下,一个用手捂着嘴小声地说着什么,另一个侧耳倾听,不时笑着回两句。路上很安静,没有行人打扰她俩的谈话,殊不知等待羽化的我成了听众。经过一阵挣扎,我终于冲破旧躯壳,背上多了一双薄薄的翅膀。一生中,大半时光都在艰难爬行的我,终于在最后短短的时间里有了飞向天空的权利。

万籁俱静,我却没有归于沉寂,抚摸着翅膀,看着一抹红光出现在天际线。渐渐地,黑色的天幕被天边的红光染色了一般,四分之一成了美丽的红,随着散发热度的火球升起,红色的天空渐渐褪成淡蓝,原本笼在空中的黑布被慢慢扯下,太阳一如往日悬在空中。簌簌,一只半大的幼鸟醒来,跳到了离我很近的枝头,吓得我拍着不大熟练的翅膀一颠一颠地飞走。飞在半空中,看着渐渐恢复热闹的街道,顶着不算灼眼的晨光,过去几年地下的蛰伏果然值得。

临近夏末,天气依然炎热。我仍趴在那棵树上——只是树枝比上次低很多。没有力气了,我知道我的生命快到尽头。太阳仍如我才钻出泥土时一样炙热,闪闪发光,但我已无法再飞向它。我趴在树枝上,风一阵阵拂过,树叶也随之摆动。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树干上形成如水波般晃动的光影,一切都让我心情舒畅。我鼓鼓翅膀,想最后再高歌一曲,但所剩无几的体力不允许我任性,事实上我连趴在树枝上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的脚已抓不紧粗糙的树皮,掉到了地上,四脚朝天地躺在裸露在外的树根上,静静地看着这棵陪伴了我一个夏天的树随风摆动。我从它脚底破土而出,在它的树干上羽化,趴在它的枝头高唱,然后又在它脚底死去。有点羡慕,羡慕树不同于我,有着悠长的寿命,但可能就是因为我生为知了,才会这么喜欢太阳,愿意在炎热夏日高唱的,也只有我们这些疯傻的知了。

知了文章8:知了声声玉渊潭

文/孙长江

爱美,但不会臭美的我,做的傻事太多了!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会长时间地盯着路上匆匆走过的女孩,回想着自己做男孩的那个时代,有好几次差点掉到道牙子下面去;一丛一丛点缀在街边茸茸草坪中的凤尾兰,居然会在绿绿的叶芯里串出一根高高的梃来,围满圣洁的白花,在活得匆忙的北京,是没人看的,但我看,看得扫街的人几次放下手里的活计关切地问我在找什么……也爱静,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有风景没有风景的地方,望着叶缝间筛下来的诗意,想一会突然间从连自己也不知道是多还是不多的经历中挤出来的一个瞬间、一个片段、一个思绪、一个感悟。

于是就打车去了到京城如果只是一走一过的人绝对去不了的玉渊潭!因为据说那儿挺美,更静。

潭,就是一汪水,荡漾在高高低低的土丘间,曲曲折折的,又被围在了岁月侵蚀下已经很难再找到半点人工痕迹的堤岸内,脉脉地潋滟着粼粼的波光。几座桥,造型各异,虹霓般跨过潭面,一座比一座精神。站在这一座上,看着另一座,就老想到那边更精神的一座桥上站站。这桥不是人造的吧?谁造的,又不知道。想来想去,满脑子转悠着的都是,上天造好了它们,一松手,就摆在了这里,摆得时间太久了,生了根,和潭分不开了,如果搬走的话,留下的空白,怕是在现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是没有什么能够填补的!

水是很深的吧,我想,不然,如何装得下高大的古柏和虽然大手大脚却也摇曳多姿的垂杨的倩影?站在岸边,随便找一个角度往下看去,水中浸满的都是葱笼的绿,浓郁的绿,只要那绿款摆摇漾起来,你就知道,正有一缕拂面的微风拂过了岸边低垂的丝绦。若不是园子外那山遮不住,树挡不严,举目可见想不看都不行的楼啊塔呀的,怪模怪样地矗立出来的被许多年纪很嫩的人称之为现代的繁华,无情地破坏了满园子的幽幽深情,我还以为我正在开怀啜饮着一杯醇醪,呷一口酒,嚼一块绿,不觉就醉了。忽然,我又想,我来的不是时候吧;有月的晚上,银辉朦胧了碍眼的楼宇,薄云淡化了穿空的巨塔,这里一定会更美!

池子里,一定有鱼?红颜色的,或者身上有着斑斓花纹的,即便是随处可见的一尾鲤鱼,或者一条稀松平常的鲫鱼,都好,静静地,就躲在水底下,嬉戏着,啄啄这儿,碰碰那儿,寂寞了,玩腻了,把小嘴拱出水面,制造一个惹人做梦的涟漪,在我的心中,也一定会永远绽开着一朵深藏在记忆中的花来。果真,有人在“禁止捕鱼”的牌子下偷偷地捕鱼。想来他们是很聪明的,是早已识破了这“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笨拙的。于是我便就地坐在了一块刚好容得下我屁股的石块,并不认真地看了起来。他们工具不仅携带方便,也很简单。一个笼子状的家什,上面开着一个孔,里面放几块似乎没啃净的骨头,往水里一扔,剩下的就是等候了。我是满以为等他们再拽起来的时候,里面一定欢蹦着红色,扑棱着斑斓,扭动着鲤鱼或鲫鱼呢。然而,没有,还是没有。但他们并不失望,照样扔下去,再拽上来,然后再……看着,想着,我禁不住笑了起来。他们不是在捞鱼吧,是在捞故事,捞童趣,捞丢失很久了的快乐!

花,怒放在园子里的树间空地上,没和谁打过任何招呼,静静地,开就开了,在该开的时候;落就落了,在该落的时候,夸也好,惜也罢,淡然了潮起潮落的它,就没说过一句这世间有一缕清气是它播洒的。蜂,穿梭在姹紫嫣红间,除了嗡嗡嗡的翅翼不停地扇动,别的声音,一点也没有,静静地,在蕊间翻检着,忙碌得差不多了,就飞走了,不久,又飞回来了,是不是刚才的那只,是没法辨认的。它们到底要忙碌到什么时候呢,我想,只有在雪花飘飘洒洒的时候才不会找不到它们的身影的吧?到那个时候,它们累了,倦了,也一定是已经走到了属于它们自己的黄昏时刻了吧?一如眼下的我,离去得那么从容,那么果决,俨然这世间已经没有什么留恋了,也不会有人留恋我一样;一下子就消失在了人们来不及发出的唏嘘与叹息声中。遗憾吗?有点;伤感吗?确实。

与嘈杂的市声相比已然堪称静寂了的园子里,我,如同失群的孤雁一样,偏又找了个接近僻静的角落,坐下来,看宫墙柳,看沧桑柏,看蝶恋花,看蜂酿蜜,看石上苔,看……不知道别处的静,是不是可以看的,只知道玉渊潭的静,就砌在斑驳石罅中,就润在苍劲叶脉里,就绘在缤纷蝶翅上,就铺在粼粼波光上,就……我为什么会看得这么入神呢?莫非我是要用散落在玉渊潭中这可以看到的静谧给今天的遗憾明天的笑谈找一个类似傲岸的慰藉,给无奈给伤感寻一个能够平抚的寄托?

只可惜在我还没有找到那慰藉和寄托时,已经半天不叫了的知了,却耐不住寂寞地叫了起来,让我带着深深的惆怅,连大名鼎鼎的玉渊亭的重檐都没能去成,就走出了我坐着比徜徉的时间更长的园子。

知了文章9:找知知猴

文/石德虎

知知猴,是一种比知了猴要小三分之二但外形体貌一致的昆虫。

前段时间,稍得空闲。决定到生态林中相约知了猴。经过简单筹备,出发!开始融入这夜色初现,光亮可见的生态林“狩猎”之行。

三三两两前来找寻的人不多,都是高度集中一门心思把眼睛全部聚焦在了树上树下,照面基本上都是无暇招呼或干脆视而不见。经过连续对十余棵青壮杨树的仔细搜索找寻,基本上打消了今晚能够邂逅到知了猴的初衷了。所到之处,尽是一些“知知”猴的蜕皮,竟没有发现一具知了猴的蜕皮;“知知”就“知知”吧,反正已经来了。心宽即安,希望今晚能有所收获。

还别说,找“知知”还真算得上是一项技术活,眼睛观察须精细独到。基本上要达到“火眼金睛”的程度。放眼望去,“知知”与“知知”的蜕皮是很难分辨的,以假乱真更是寻常。如斯,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心情跌宕起伏,悲喜参半;满怀希望去捡拾,结果却是一个皮,心情可想而知。有时候在一棵树上能遗留下十多个蜕皮,都是前爪较深地抓扎在树皮里,呈不规则状排列着。

其实,想来“知知”的命运也是多舛的。在以前走马观花似的搜寻中没有仔细观察,现在有时间仔细寻找。似乎发现了一些端倪。当“知知”拼尽全力划破坚硬的地皮,蹒跚着、挣扎着找寻能够“破壳而出”的辅助物过程中,要经过多重的生死考验方能成功,以实现冲天一飞的地下梦想。

当然,目睹“知知”的蜕变过程也是非常美丽的。当“知知”终于摆脱和避开了各种堵截和险境,爬上了树;当它冲破生死险阻,排除种种磨难,在树上即将进行蜕变的时候,你看它的两只粗壮有力的前爪深深地扎进树皮,而后静下来,一动不动。慢慢地运用积攒了全身的力气,悄悄地、无声地开始先由背部使劲,从一开始微裂出的一道细小的竖纹中,在无声的拉伸,变宽。看似平静,实则是拼尽全力。继而背部开始逐步的凸起、隆显。慢慢地头部开始拉伸,由壳里挣脱,直至完全露出。随后,两边的翅膀开始慢慢地抽出。起初,两边的翅膀是呈浓缩形的,露出的翅膀也是呈卷缩状的。但很快,一经夏夜微风轻拂,两边薄如蝉翼的翅膀便舒展拉直,挺立开来了。与此同时,“知知”的四肢亦完成了最后的挣脱,完全分离了原有的躯壳。此时,只有最后的屁股尚还与躯壳粘连在一起;你看,这时的“知知”来了一个漂亮的后空翻,并且四肢也在漫无目的地挥舞着,似乎在增加下坠的重力,也似乎在同曾经的身体做最后的告别。可以说,“知知”最后的完全脱壳是靠自身的重力来完成的。

快看啊!此时的“知知”通体呈现出娇嫩的土黄色,水性而灵动;两边的翅膀呈浅绿色,只有两只眼睛是黑色。似乎一触碰便要出水,便要损毁,这可真是一件大自然的杰作!如同刚出生的婴儿般娇嫩、水灵。随后,便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变黑,变硬,直至成形、飞天。

想来这也是一条生命。所以大多邂逅此类情况时,我也是作视而不见状或研判周边“敌情”危险指数后,小心地将其安全转移。心存善念,助其成长!以怜悯和成全其成活的不易和蜕变的艰辛。

此行,收获颇丰。统算下来,收获总共二十有五。想来既可锻炼身体,又能欣赏蜕变的美丽,亦可品尝原汁野味;并感悟存活的艰辛和不易,的确是一举多得,不亦乐乎!

知了文章10:游江南农耕文化园

文/于文昊

“知了”,这是蝉儿在树上歌唱;“呱呱”,这是青蛙对自然的赞美;“嘿哟”,这是农民伯伯下田耕作的口号……在这炎热的夏季,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位于永联的江南农耕文化园。

刚刚迈进农耕园的大门,一个硕大的浑天仪便使我心跳加速。我曾经好几次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神秘的大家伙,一直想着它有多高、多大、多么神奇,今天我总算看到了庐山真面目。

顺着小路往前走,很快就走到了生肖区。生肖区里到处都是十二生肖的动物模型,有威风凛凛的老虎,憨厚可爱的小猪,勇往直前的骏马,聪明机灵的小猴……

我们又四处游玩了一番,最后又走过一道石桥,来到了最吸引人的一站——农村设备区。在一个朴素的农家小院里,摆放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农具,它们多得让我眼花缭乱。我突然发现,一片水稻田边,有一个类似于跑步机的东西。“莫非跑步机是古人发明的?”我很疑惑。爸爸告诉我,这是水车,说着,跳到了水车上,踏起转轮来。随着一阵“嘭嘭”乱响,我惊奇地发现河里的水竟然顺着水车上一个带子样的东西进了水渠中,很快滋润起稻苗。“古人耕作不仅会用手,还会用脑呀!”我怀着敬佩之情赞叹起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这一次农耕文化园之游,让我领略了迷人的田园风光,让我的心回归了一次自然,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知了文章11:尘封的记忆——捉知了

文/史太群

夏日的午后,正在休息的我,听到窗外传来几声蝉鸣,这熟悉蝉的鸣叫声,把我带到了几十年前,那个快乐的童年时代,勾起了我对童年那些快乐时光的美好回忆。

记忆的阀门一经打开,那尘封了几十年的记忆,就如洪水般一泻千里。记忆中,春天的早晨我们在金色的油菜花海里读书,傍晚在绿绿的麦田边散步,夏季我们在荷塘边看荷的清纯,闻花的馨香,听蛙与蝉的鸣叫,品尝自种瓜果的香甜,记忆里每逢回农村老家时,我们帮大人们摘拾那累累的硕果,收获那沉甸甸的稻子,冬日我和小伙伴们奔跑在那原野的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围坐在火盆旁,听老人们讲故事等等,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要算是夏日里和伙伴们一起捉知了了,(在家乡我们把蝉称之为知了),在我们小的时候,那时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比较匮乏,吃一顿肉,听一首歌比什么都难的年代里,能吃上一顿知了肉,听一听知了那抑扬顿挫,此起彼伏的叫声,在我们这样一群孩子眼里,那可真是一件最美妙的事了。

知了那吱吱吱的叫声传遍整个乡村的树林,原野,很是优美,它的肉可以食用,味道很美,我们捉知了的目的,一是为了好玩有趣,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当时我们家那贫乏的餐桌上能有道味美可口的知了肉。知了出生前是生活在泥土里的,待它们在土里成熟后,就会扒到地面上,慢慢地脱去外壳,知了脱的壳是一种很好的中药呢。刚出壳的幼蝉是淡绿色,翅膀薄的几乎看不到,成年的知了是深黑色的,成蝉和蛹都是一道美味的好菜,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不过在当时我们只知道它是可以吃的。

捉知了的方法很多,白天和晚上各有捕捉它们的“武器” 白天我们把一根根铁丝圈成椭圆形的圈,铁圈固定在长长的竹竿或者木棒的顶端,然后把塑料袋套在铁圈上留个进口,或者到房前屋后的拐角旮旯去寻找蜘蛛网,用手轻轻转动竹竿或者木棒,蛛网就会牢牢地粘在铁圈上,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跑到有椿树、槐树、桑树、榆树等一些杂树聚集的树林里,顺着知了的叫声,机敏地穿梭着,当我们发现“猎物”后,轻轻地把粘着蛛网和捆着塑料袋的竹竿或木棒靠近它们,受了惊吓的知了会马上飞起来,这样它们就中了我们设计好的圈套,有的被粘住了翅膀,有的飞进了塑料袋中,乖乖地成了我们的俘虏。

最好玩,最有趣也是捕捉知了最多的当数晚上了,点起一堆篝火捕捉法了,每当夜幕降临,那时老家农村用电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晚上没有月亮的情况下,整个村庄已是一片漆黑,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为了能节省一点有限的煤油,都早早地休息了,只有我们这样一群顽皮的孩子们,如一群脱了僵的烈马,像一群快乐的小鱼一样,畅游在这片只属于我们的海洋世界里。我和小伙伴们找来麦草树枝之类可供燃烧的原料,把这些原料堆放在离杂树林较远的空地上,从家里偷偷拿上火柴,点燃燃烧的原料,而后,一起飞快地跑到树林里,使出我们最大力气摇晃着每一棵树,这时,那些白天无法捕捉到爬在较高树上的知了,在我们不停摇晃树的瞬间,纷纷飞向有火光的地方,拍、拍、拍知了落地声音,伴着它们的鸣叫声,又似一曲优美的知了合奏的小夜曲,在寂静乡村的夜晚奏起,捕捉战果是白天的好几倍之多,我们拾起落在地上的知了,放入袋中拿回家时,母亲听到了知了的叫声,会习惯地把知了一个个摘去翅膀,然后除去头尾,只留中间那块黑色的胸脯肉,洗干净放入少许盐腌制一下,待到第二天中午只需清炒一下,我们便可以吃到味美可口的知了肉了,虽然是少油无盐,也没有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配料,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我们能吃上一顿炒知了肉,那也是难得的了,吃得那个香,真比当今大酒店里的特级大厨烧出的菜还要美味,香甜。

知了文章12:油灯情

文/终南散人

树上的知了,鼓动着肚皮,已鸣叫了一后晌,到了黄昏时分,反而铆足了劲,叫得更欢,当太阳落下山头后,这才扯长声音,哀哀地又叫了一两声后,终于停歇下来,让乡村归于一片静寂。

夜幕很快笼罩住了乡村,那个黑呵,树木、房屋、道路、行人全都融入黑暗,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村巷中的行人,边走边咳嗽、吆喝着,变着法子发出声响,以免撞上迎面来的行人,或是冷不丁地碰头相互吓一跳。若是走在村外,路旁是一人多高的苞谷秆,风吹过来发出哗啦啦的叶片声,还有那坟堆中的柏树,影影绰绰的令人头皮发麻,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声吼着秦腔,既给自己壮胆,也可唤来远处的行人。这不,远远的似乎感到前面有人,于是扯着嗓子喊上一声:“前头走的那是谁,候一下,就个伴嘛!”前头的人一般也就回应了,且候着,这样就都心里踏实了。若是看花了眼,无人回应,霎时,后脊梁就一阵发瘆。

夜,黑沉沉,夜空反而泛着蓝悠悠的亮色,满天的繁星,一眨一眨的。若是月亮升起来,星星就少了,明月上的山川、河流十分清晰,嫦娥、玉兔似乎一会就现身了,难怪世间所有的鬼怪传说,都发生在乡村的夜里,《聊斋》这部集鬼狐之大成的小说,也只能在乡村的夜里问世,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城市里,断不会产生此类作品的。

黑的天,黑的地,黑的树木,黑的房屋,唯独房屋窗户里透出的橘红色的灯光,才叫人感到温馨、踏实,那光,是一盏盏油灯映射出来的。

每一户农家都有一两盏油灯,陶、木、瓷、铁,材质不一,里面盛满了清油,一根粗棉线盘曲在清油里,露出一小截来,这叫灯捻子,露出来的那截,用来点燃,当然后来又出现了带玻璃罩子、可悬挂、携带、防风的马灯、汽灯,烧的燃料也换成了煤油,亮是亮了,却熏人,时间稍长些,黑烟将鼻孔都熏成了黑色。

当天黑透时,家家的小油灯都被点亮,照着人们淘洗米菜,生火做饭,吃毕洗漱完,睡到炕上了,这才“噗”地吹熄灯,那灯芯立刻升腾起一股白烟,但人们已看不见了。

与此同时,另一间房里,却亮起了一盏油灯,那是女人要借着灯光纺线、织布哩,昏黄的灯光摇摇晃晃地将女人的影子巨大地投射到墙上。把棉花搓成筷子粗细的棉条,摇起木制的纺车,立时,就响起了“嗡——嗡”的纺线声,犹如催眠曲,不一会儿,炕上的孩子们就进入甜蜜的梦乡。唯独男人还在有一句没一句地与女人搭着话,那是不忍女人独个熬夜,但一整天田地里的辛劳,最终还是架不住那“嗡嗡”声,很快就打出了惊天动地的呼噜。只有正在读初中的孩子,借着母亲纺线的灯光,看了好半天书后,才在母亲的催促下,上炕去睡了。

正是月半时刻,圆圆的明月,耀醒了树上的鸦雀,发出一两声刺耳的鸣叫后,又悄悄没了动静。最后一根棉花捻子纺成了细线,女人这才全部搬到了土制织布机前,两把梭子,左右甩着,脚下踏着,“咵哒咵哒”地开始织起了布。从现在开始,一直要到入冬前,一家老少的穿戴,都要靠女人每晚纺织,才能织够所需布匹,这之后,还有浆洗、染色、裁剪、缝纫等一系列活要做呢。

油灯燃着燃着,火焰突然跳跃闪烁开了,女人知道,是灯油快耗尽了,于是,放下手中的梭子,紧忙搬出清油罐子,给灯盏里续满了油,又用剪刀剪掉了灯芯头,油灯这才又稳定地发出亮亮的光芒来。灯芯要定期修剪,不然烧得时间长了,就结成了黑炭疙瘩,吸油功能就减弱,灯光也就不是那么亮了。

刚刚学会打鸣的小公鸡,扯着五音不全的嗓子,积极地率先叫开了头遍鸣,女人这才吹熄灯,和衣爬上炕去,不敢睡得太死,只是稍微眯一会,还要起身为全家做早饭呢。

人人都渴望光明,恐惧黑暗,正像诗人说的那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那一盏盏小小的油灯,不就陪伴着无数农家,在那漫漫长夜里,虽然发出的光焰是那么昏黄,缺少诗意,但却是那般温暖、柔和,留在多少人的记忆中,终生不灭!

知了文章13:夕阳

文/朝朝

夏日的骄阳让人觉得灼热,知了在青绿色大树上有气无力的喊着,不时传来几声喜鹊的鸣叫,配合着下面不甘落后的蟋蟀,似乎成为了一首夏日独特的交响曲,虽然平平无奇,但是你若听到,会发现你会被带到一个属于夏日的时空,在树前面,小小的房子,一排排,显得整洁有序,在一个角落的房子里面,阳光似乎特别喜欢临幸这里,院子里有颗桃树和种的蔬菜,向日葵,让这院子里多了几分朝气蓬勃的气息。

取同画卷般,虽然没有特别特殊,但是这里的景象,总能让人感到惬意,不知不觉在沉醉在这景象中,太阳悄悄往前了几步,让人有些困意,在院子中,西上门口位置,有把躺椅,旁边就是那颗桃树,在的位置不多不少,刚刚好,阳光大的时候会遮住许多许多,阳光温和,也刚刚好,躺在上面,受阳光的按摩。

我总是喜欢躺在家里院子里那把躺椅,我会看好时间出来,在阳光温和,临近夕阳时,我会特意躺上去,一丝清风拂过,带来了许些清凉,更带走了几分忧愁,我眼睛微眯,静享受时光的美好,太阳慢慢的落下去,在这一瞬间,红霞挂满了天,如同一位女子的羞涩,天空中如同画布被红色的燃料染红,天边的云彩沾染了几分红尘,我有些犯困,但是我不想闭眼,因为这种让人欣赏的时光不多见,不知不觉在清风的抚摸下,我有些半醉半醒半浮生的感觉,夕阳的最后一点余辉红的耀眼,时光啊,慢点吧,别再那么快了……

知了文章14:夏日游月宫

文/高伟

“知了!知了!”在这清凉的夏夜,知了在鸣叫。夏夜在我心中永远是美妙的,夏日的酷热散去了,星星冒出来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光洒满了外婆家的小院子。我躺在躺椅上,对着满天的繁星,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轻轻地飘了起来,越飘越高,“啪嗒”一声,我落地了。环顾四周,全是桂花树,再一看,只见一个人拿着把巨斧,不停在砍树,哇!那就是吴刚呀!他砍树得砍了几千年了吧!他慢慢向我走来,说:“嫦娥想见你。”说着,便驾着云朵,带我飞到了广寒宫前。这广寒宫真美丽,居然全是用水晶打造的,真是金碧辉煌。突然,一只小兔子窜了出来,它有着红宝石般的眼睛,一身雪白的绒毛,估计它就是玉兔吧。我刚想扑上去捉住它,它就飞一般地跑了,我在后面穷追不舍。过了一会,它把我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见一个花容月貌的仙女在弹琴,她真美,估计是嫦娥吧。玉兔就趴在一旁睡着了,她弹的琴声是那么悠扬动听,仿佛在讲述一个凄美的故事。

一阵风吹来,我打了一个哆嗦,醒了过来,我又回到了家里。抬头一看,月亮上树影婆娑,好似一位女子在向我招手,我也向月亮挥挥手,大喊道:“再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