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文章

请欣赏年底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年底文章1:跨越流年底的美好

文/爱你很温暖

春去春又回,季节又滑向新的起点,写一段文字,不管前程,不关往事。

人生,就像一片落叶,经历了春夏秋冬,经历了严寒酷暑,最终选择埋葬在泥土里。

看,落叶片片轻飞,那些春发夏梦的记忆,在无声的沉寂中慢慢回眸。

看,风卷起萧瑟轻扬,那些无聊的情愫跟随风,零乱的飞舞。

看,尘世几多磨合,演尽悲欢,那些落叶旋飞的记忆里,无意间,已把心惹上了沧桑。

岁月,如漂泊的尘埃,无声的把尘世染上灰色,当天空里洒下飘飞的细雨,一粒接着一粒,一丝连着一丝,也不能洗净累累印痕,也冲刷了满身疲惫。

春季的到来,总想寻一处幽静,看春暖花开,看鸟语花香,很多时候,总幻想着,在淡蓝色的天空下,跟随白云一起漂浮,跟随云彩一起遨游时空,让心情自由飞翔,让心不在忧心和恍惚。

一路走来,看尽了人世沧桑,历经了喜怒哀乐,总无法释放沉寂在内心的心愁,那些从身边溜过的风景,那些逐渐消褪的年华,在时间的过滤下,已把尘世抹上了灰白。

逝水年华,从无须刻意追求,该走的就走,该留的就留,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人生旅途,走走停停,

停停走走,累了,就歇歇,让心情缓解,痛了,就不在触摸伤口,让疤痕自愈疗合,疲倦了,却依然对自己说:也许下一个转角的路口,就会有一束明媚的风景在向我们招手。

或许,生命的旅程,就是一道无法超越的防线,即使我们在怎么努力,都跟不上时光的步伐。

每一次遥望岁月的河岸,都想放任自己的灵魂,在河流里任意的畅游,让心情像一叶小舟在河床上自由穿梭,让心湖荡起一丝丝涟漪,把生活幻想成玫瑰色的花园,满载着美好的希望飘向岁月深处。

时光如水,任由我匆忙的脚步忙碌的奔波,从未曾经停歇。

回首走过的路,每一段路程都印满艰辛,每一个足迹都烙上深浅的印记。

看,时光匆匆又匆匆,弹指间,如烟花散尽,繁华盛世,美好年华,一切都过往烟云。时常总感叹光阴的短暂,叹息人生许多的无奈,那些曾经将我们的青春远离,那些美丽终将成为记忆里一副精美的画卷。

生命的轮转,在一季季枯萎的脉络里,留下岁月滑过的痕迹,当时光不再重复,当一切青葱演变成枯黄,那些原有的模样,都被时光刻上了苍老。

青色年华早已消褪,而岁月,却已把经年更改,无须刻意遗忘,无须再忆往昔,当春天的气息再度重现,只想静坐于幽静之处,轻挥墨笔,写一纸素语,与岁月相守终老!

喜欢文字的加皓轩qq:2584840009……

年底文章2:岁末是来春的底色

文/何永康

每到年底,总会真切地领受到时光老人的提醒与催促。爬了一年的山,要到山顶了,到山顶后是走下坡路退到谷底,还是去爬更高的山,需要抉择;搭乘的小舟即将靠岸,上岸后的路走向如何,也还未知——年底真是颇费考量的时日。

在我看来,今年的年底其实是明年的底色。这个底色虽是在当下预设,却决定着明年的成色或者起色。“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时光荏苒山河依旧,恰如每一个年底都显得有些陈旧有些凝重,但春天却总是新鲜而轻盈的,陈旧与凝重是画面厚实深邃的背景,以反衬出春天的明丽,不至于让即将到来的第一季失之于轻浅。

因而在冰天雪地的眼下,也仍有尚未凝冻的春意在生成,在萌动,在期待开花……

古代诗人多喜看山,看山其实是在观云。观云的心境和情态各有不同,眼中的云也不尽相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上定然有微云,陶渊明方得悠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也应有微云,李白才不会厌倦。而辛弃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其“妩媚”的一定是云并且是淡抹的云,那“青山看我亦如是”呢?青山看我是以云为眼,不多,小小一两朵恰好。当然,诗人也有心潮逐浪的时候。譬如李白,就有“长吁望青云”的喟叹,有“摇笔望白云”的洒脱,也有“直上青天挥浮云”的豪放。这时的云,就不是云朵而是云海云流云瀑了。

云淡风轻,云蒸霞蔚,有啥不好呢?

一生的成败圆缺,都留在自己走过的路上,留在或深或浅的脚印里,而不是存放在遥不可及的“理想平台”上的一个画饼。不必计较雁过是否留声,人过是否留名,重要的是你还在不断赶路。把一个个路过的“点”,用思想和历练的经纬串联起来,或许就形成了生命的版图。

路过的所有地方都不可能是目的地。农舍客栈可以小憩,田园山水可以流连,但不能乐不思蜀,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去路过。当然不一定要路过全世界,但一定要路过远方那精神的家园。

剧烈运动之后总是需要安静的休息,沸点过后,适度冷却很有好处。如同打铁,铁匠把铁坯在炉子里烧得通红了,夹子钳出来锻打成型,最后还要在冷水中淬火,如此铁器才有硬度和韧性。沉静其实也是冷却,寡言少语,更有利于静心观察、独立思考。一个叫张文宏的医生说了一句话:“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张医生除了医术高明,还深谙动静之道,是一个哲学家。

哲学认为,运动和静止,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属于对立统一的关系。绝对的运动体现发展与变化,相对的静止体现定力与平衡。运动使人充满感性,静止使人保持理性。都是必不可少的生命基调和原色。

冬天的很多时候,我都在一间小屋里窝着。在文人眼里,但凡小屋都是颇有诗意的,比如林中小屋、草原小屋、湖畔小屋……还有诗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也应该是小屋。小屋是故事的产床,如白雪公主童话般的浪漫小屋。也还有很现实、很晦暗的小屋,如装满苦难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如捷克作家伏契克“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的监狱小屋……

我的小屋存在于浪漫与现实之间。浪漫的是,我可以在里面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精骛八极,与古人对话,与贤者神交;现实的是,屋外不远处的市声会隐隐传来,引车卖浆者的叫卖常常把我拉回到日常凡俗的生活场景。还有附近广场舞的乐音,其节奏往往与我的键盘敲击声合拍,给“浪漫”文字注入“现实”的人间烟火。

晨起,拉开书房的窗帘,感觉天比往日亮堂了许多,原来是窗外那棵高大的银杏树金黄透亮的叶子把光反射给我。除了光以外,还有一团团的暖意。

前人命名为银杏是有道理的,不在颜色上做表面文章,更看重树的果实——白果,银色的果。这果子味苦,但却有实实在在的药用价值。

眼下已经到了一岁中的“残年”了。余下的时日里,当凛冽的西风挥动无形的巨笔,狂草出气势恢宏的岁月残卷,残叶就是它笔下或星星点点或酣畅淋漓的生动墨色。残叶写残卷,残卷其实不残。如黄公望所绘《富春山居图》,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亦如维纳斯之残臂……

对普通百姓来说,用一年之余力,把年底的日子填满,也是攒了劲儿在来春喷涌遍地的花海。

年底文章3:乡村酒宴

文/江初昕

年底,老家三哥的大女儿出嫁,请我吃酒。到了楼房前,门前的院子里已是热闹非凡。村里一家置办酒席,全村的人都会前来帮忙,院落里,一群妇女在忙活,拣菜、洗菜、切菜分工有序。那边,大厨已经搭起了灶台,支起了锅灶,一时间刀光火影,香味扑鼻。切菜、炒菜,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小孩子们的欢乐声,汇集起来,成了喧闹而欢快的交响乐曲。

乡下酒席与城市婚宴比较,更有亲近感,它透露的是浓浓的人情味与淳淳的乡土气息,这个也体现在喝酒上。冷盘过后,热气腾腾的菜就陆续上桌了,乡下的宴席不像城里的那样,一股脑儿把所点的菜品全给上齐。乡下的酒席是慢慢上,厨师瞧准时机,及时把刚出锅的热菜端上餐桌。头几道热菜上桌,同席的乡亲们就开始轮番敬酒,只见敬酒的人腾身站起,手中的酒杯一端,一声“先干为敬”之后,酒杯已是底朝天。要是碰到同席两个都是海量的,那又是一番热闹场面,你敬我一杯,我回你两杯。

乡下酒宴爱热闹,酒至七八分的时候,按照风俗,还要行酒令。由席间首位开始轮番划拳,叫打通关。划拳开始,首先双手抱拳,双方旋即划起拳来。划拳的语言多为喜庆吉言:宝一对、一点高升、哥俩好、三星高照等诸如此类。划拳最好玩,有的人挥舞着手划,有的人手举在半空中岿然不动,只见手指千变万化。

都说棋逢对手,划拳同样如此,遇到对手,那才过瘾。开先是坐着划,随着气氛的浓烈和升华,嗓门也越来越大。手中的指头却变化多端,眼睛彼此瞪着对方,似乎要揣透对方的心思,只有用余光看划出的手指,两人像斗红眼的水牛一般,谁也不服谁。有时一招就猜中,有时要十来个回合才能猜着,双方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也算是乡下酒席中的一道风景。如果不会划拳,也可以请同席的人代替划拳,代替之前要请一杯师傅酒,方才行使酒令。通关下来以后,倘若方兴未艾,余兴不减,也可以再找对手,继续行使酒令,主人家也很高兴,图的就是这份热闹。未了,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要知道,乡下的米酒喝起来顺口,但后劲也足,酒力上来,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醉倒在桌椅下。大家相互搀扶,撞撞跌跌蹒跚离去,正如晚唐诗人王驾《社日》中所写的那样: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乡村的宴席也成了各家孩子的开心场所,大家都端着饭碗,在院子里来回穿梭,看看这桌的酒水,夹夹那桌的剩菜,毫不顾忌。地上的狗儿在桌子底下抢食着骨头,嗷嗷大叫;鸡们也跑过来凑热闹,争抢着地上的饭粒及菜食。

酒席散了,人也渐渐走了,满桌的残羹剩菜,歪盘倒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主人家的盛情和优裕,那酡红而喜庆的脸上写满了淳朴和敦厚。

年底文章4:细水长流过大年

文/指点江山

年底来临之际,看到南来北去的车辆承载着匆匆回家过年的人们,我的心也痒痒的。

父母年轻的时候,总是希望我们能像蒲公英的种子,飞得越远,越能说明我们有出息;可当他们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之时,他们又多么渴望我们能够像小鸟般,依偎在他们的身边。因为这种时候,他们也需要得到我们的照顾。

我呢,也如父母年轻时所愿,远远地离开了那偏远而又贫穷的小山村,走进了严厉的军营,后来又迈进了繁华的大都市,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城里人。这一转眼,已二十多年了,按理说应该早已将他乡当成自己的故乡了吧。可越是临近年关,我对老家的思念便越强烈;越是临近年关,老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越是频频出现于我深夜的梦里,频频涌现于我脑海的深处;越是临近年关,我越是感觉到大海虽深,可远不如我对家乡的思念那般深。

很多人不明白,说父母离世了,我们便是没了根的浮萍,飘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然而,也许我的骨骼里,支撑着的仍旧是农民的骨骼;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的仍旧农村的山泉泥水吧。我的躯体游走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可我的灵魂,似乎永远离不开我的乡村。父母虽已离世,可不知家乡的亲人是否安好;我的亲兄弟虽已离乡,可我不知当年的近邻是否安康;城市的霓虹很美,可我不知当年我常去看牛打柴的山坡上,是否仍旧翻滚着绿色的波浪?

年关了,我居住的城里,有岳父母日趁缓慢而蹒跚的脚步,有妻子一贯平静的呼吸和忙碌的身影,女儿也从学校回到了家里。这港湾的确温馨而又甜蜜,我应该是知足的。可生于斯长于斯的女儿,似乎也能体察到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孤寂和怅惘。那天下班回家,女儿看到我忙碌的身影,疲惫的脚步,竟借着帮我按摩的机会,悄声对我说:老爸,是不是想老家了?如果真的想老家了,那我们就陪你回老家过年吧。

听完孩子的耳语,我顿时精神焕发,欣喜地反问她:你真的愿意跟老爸回老家去过年么?

孩子高兴地点点头。这时,我有如久在监狱里的囚犯突然得到特敕令般,抚着她的小脸,哈哈大笑着说:知我者,莫若我的宝贝女儿也。

“啪”的一声,女儿伸出手与我击掌,说“一言为定”。

老婆听了女儿的提议,也欣然点头。说是有好几年没陪我回乡下老家了,这次也该趁着过年,回去看看那儿的父老乡亲了。尽管决定得很匆忙,是过年的前几天,可我们三个紧锣密鼓地一阵忙碌后,准备停当,便在过年的前一天早早出发了,心想要给家乡的亲友们一个惊喜。

回老家的那天,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同时也飘洒着白色的雪花,我们的车子放着欢快的音乐,在雨雪中稳稳地穿行着。经过几个小时的行驶,村庄近在眼前了。我们下了车,向自己曾经生活过近二十年的老家走去。

尽管我们低调回乡,但儿时的伙伴们,疼爱我的乡亲们,一个个都得到了消息。我们喘息未定,东家请西家接,早就将我们这短短几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且不说我的乡亲们,给我们准备了哪些可口的食物;也不说我的乡亲们,对我们是如何一如既往的亲昵。单说那些争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的,就没有停止过。常常是东家还刚落座,西家就有人来接了。当然,我们本也是家家都不遗漏地去拜访。特别是那些长辈们,不仅仅得去拜访,还要尽量挤点时间来跟他们聊聊天,陪他们喝喝茶。有时,连已成习惯的午睡都取消了,还是感觉到时间的不够。

以前在城里过年,似乎也并不怎么繁琐,简单且快乐着;如今回到老家过年,虽算不得繁琐,但不能简单应付。不过,因为多年不曾感受这种热情与热闹,虽累却也快乐着。当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我毕竟不能如同走过路过般淡然,更不能吃完抹一下嘴巴走人,漠然置之。每到一处,我必定会同当家人聊聊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听听他们有没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只要我力所能及的,我甚至会当即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

临回城前,他们一个个来到村口为我送行。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只见黑压压的一大片,他们中不少还手里提着,肩上挑着,满萝满筐的土产叫我带回城里。我们的心里暖暖的,但嘴里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似的,我哽咽着对他们说:他们的心意我领了,他们的情意我也记住了。但东西太多,我们的车太小,那就像过日子般细水长流,留待以后年年回家过大年,慢慢地吃吧。

几个老人听了,竟也异口同声地我劝那些送东西的乡亲:正是正是,过年也要细水长流,细水长流啊……

年底文章5:故乡的寒假

文/张琦

小时候,年底到了,当爸爸砍回翠绿的松柏枝,妈妈炸好喷香的咸麻花,村里的临时酿酒作坊弥漫着酒香;当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我们把用旧翻烂的课本装进书包,禁不住欢呼起来:啊,快过年了,放寒假了。

在故乡,寒假里,我们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做一把火柴枪。一段粗铁丝,几个自行车链条,一个粗橡皮筋,一根铁钉做撞针,三弄两弄,鼓捣一番,一把火柴枪做好了。试想一下,在农村,一个小男孩,过年的时候,手持一把火柴枪,装上火柴,扣动扳机,啪的一声,多么神气,多么威武,多么有派。尤其是冬天的晚上,走在漆黑的巷子,火柴枪发出闪光,硝烟的味道钻进鼻子,又好闻,又神秘,又壮胆。

我们玩“打宝”。用旧日历、旧报纸等,叠得四四方方,大者如手掌,小者如邮票,谓之“宝”。伙伴们聚集一起,一个将自己的“宝”放在地上,另一个用“宝”空中掷下,使劲拍击,下面的“宝”翻了个,拍击者取胜,“宝”归其所有。反之,则继续战斗,轮流拍击。“打宝”有技巧,或者上方强攻,或者拍击对方“宝”的一角或一侧,或者掷于旁边,用气流吹翻。伙伴们你来我往,缠斗不休,乐在其中。

我们到田野上“打仗”。冬天的田野上光秃秃的,我们找到一堵残垣断壁,一方躲在墙壁后面作防御,一方在对面进攻,相互掷土坷垃土疙瘩。防御的一方依据“工事”,听着土块打在墙壁上,或者从头上嗖嗖飞过。间或透过墙壁的缝隙侦察对方,抽冷子用土块还击。乡下,田野上风很大,也很冷,但大家的小脸红扑扑的,头上冒着热气,越打越起劲。这时候,同班的小女生结伴来了,她们对男孩们如此粗鲁野蛮的行为很不屑,在一旁指点着,讥笑着,我们很是不愤,于是暂停战斗,齐声喊道:“小丫头们,坐门墩儿,梳个小辫,要嫁人咧。”女生们生气了,冲过来向我们啐唾沫,好男不和女斗,我们立即作战略撤退,落荒而逃。

我们吃“炕馍片”。那时候,家里的炉子用黄泥砌成,旁边必定挖了一个深深的洞。晚上睡觉前,我们拿出一个馍,乡下的蒸馍,足有现在城里的四个馒头大,我们将大馍切成片,放进炉洞里,将盖子盖上,谓之“炕馍片”。第二天早上起来,掏出馍片,金黄脆干,香味诱人。我们剥好一头青蒜,在馍片的平面上使劲来回地擦摩,很快,馍片上起了一层金黄的蒜茸,蒜汁也浸入了馍里,我们在馍片的面上撒上细细的盐粒,张嘴一咬,喔,真好吃,那真是一种幸福快活的味道。

“咚咚锵”,“咚咚锵”,村里要唱戏了。晚上,全村男女老少坐在戏台前,据说这戏台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直透着一种古朴的味气。我们小伙伴们自然挤在最前头,锣鼓的声响震耳欲聋,我们看到平时常见的伯伯叔叔、姑姑婶婶,穿上了蟒袍硬靠,戴上了凤冠帅盔,蹬上了厚底官靴,脸上涂着油彩,在台上咿咿呀呀,有趣得很。咦,邻居大伯扮演的老包公,竟然抖起了官帽翅,而且是那么老练,我们大为惊异,跑到幕后一看,嗐,原来官帽翅的两边各拉着一根细绳,“包公”用手在后边一拽一松,原来如此,我们哄笑起来。“包公”察觉了,双眼一瞪,好像在说“看我下来怎么收拾你们”,我们赶紧跑开。戏快演完了,村民们从台下递上几个小方盘,有麻花、核桃和红枣,有猪头肉、豆芽拌粉条、炒花生米和凉拌白肉,当然还有香烟和烫得热热的老汾酒,这是犒劳演员们的,我们在旁边看着,闻着,直咽唾沫。

终于过年了。我们点燃松柏枝,穿上新衣服,吃肉馅的疙瘩饺子,就着麻花,吃用松枝烧热的火锅。我们最高兴的是收压岁钱,一般都是一两角钱,五角钱都很少见。过了正月十五,寒假结束了,我们穿着新衣服,背上妈妈缝制的或旧或新的布书包,上学去了。

啊,故乡寒假的日子,是多么快活,多么令人怀恋呀!

年底文章6:难忘那次运冬装

文/陈宪林

一九四六年底,我和我们邢台吴村的陈西林、郭生魁、陈平等四人一齐报考了晋冀鲁豫军区财经学校。一九四七年六月因形势好转,学校从涉县的马布搬到武安梦玉村。这年六月结业后,我被分配到38军供给部。

我和同学房玉林、苗砚芳等五位同志到供给部报到后,王鸣山部长接待了我们,他亲自写信介绍我们到前线。在路上我们碰见了38军一位生产科长,他把我们领到阴城留守处。

在留守处待了半月左右,留守处领导通知我们跟随冬装上前线。带队的同志是军区司令部参谋王正财。临走那天晚上,我们和支前民工在留守处村南的河滩上集合。晋冀鲁豫军区一位处长在讲话中告诉大家这次任务光荣又艰巨。全程300余里,关系到前方战士过冬的问题,大家一定要保证完成任务。运输队由38军的一个参谋带队,民工是稷山县人,共2480余人,由大队长、政委协助指挥。每人肩挑80斤担,一路上都是山间小路,还要过黄河。黄河两岸都是新解放区,所以,每个支前民工一定要服从领导,加强组织纪律性,安全完成任务。领导讲完话,王参谋宣布由曲县大队长和政委带队出发。我们几个前中后分布。因为走的是小路,队伍只能一个人跟着一个人一字前行,弯弯曲曲有三里地,十分壮观。第三天晚上到了垣曲县蔳掌镇。晚饭后,王参谋对我们说,前边山区有土匪,常下山抢东西。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我们决定给军分区写信,要求派部队护送。发信后第十二天,我们收到军分区回信。军分区给当地民兵连写了信,要求他们护送我们,并写明了民兵连住址。王参谋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我和崔医生,地点在蔳掌镇正南80里处。我们俩一早动身,中午在饭店吃点饭,天快黑时到达民兵连住地。进村后发现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偌大的村里看不到一个人,情况十分紧张。我俩判断现在民兵连肯定不在这里,我们从村里出来后,来到了村西的一座大庙,决定晚上住在这里,进去后把庙门关住,加强戒备。晚饭已放在脑后。在院子里打铺。崔医生对我说,我只有两枚手榴弹,万一有了敌情,就用手榴弹应付他们。我们采取一人睡觉一人值班。第二天一早来不及吃饭,我们就上西山,眼前不平的小路西行继续找民兵连。大约在六点半钟左右时,看见一支民兵武装大约有30余人,从北往南走。我高兴地大喊了声,“喂。”民兵们停住了脚步。我们俩人快步走下了山,将信交给了民兵连领导。

为了完成军分区交给我们护送冬装上前线的任务,急行军跑步两个小时,占据了主要通道。掩护我们运输队安全通过了危险区,第二天下午在茅津渡过了黄河。晚上到达了陕县38军供给部,顺利完成了棉衣运送任务。

一九四七年十月份,我们搬到灵宝县马尾口村38军军部驻地,因为还剩些冬装,我被服装科杨科长安排夜晚一个人在村西庙里看冬装。庙离村领导驻地200米,夜里只能和棉衣为伴,一直住了56天。

我供给部在部长王鸣山带领下按照上级指令向后方转移。领导安排我一个人押着一辆牛车,配给我一只步枪,车上满载着军用物资。我连夜出发,我坐在车沿上,手端着枪,一夜未合眼,时刻警惕周围情况,一路上天黑黑的,未见一个人,心里十分紧张。第二天早饭前安全到达X县西关。圆满完成任务,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年底文章7:莫道岁如箭

文/枫林主人

往年到了年底,总要回头看一眼过去,就像爬上一个高处,对着远方有模有样地做一番感慨。今年有些不同,我非但没了这种心思,就连年底这样重要的日子摆在眼前,也还是无意间发现的。

记得有篇文字,是关于年份的,我在里面写,我喜欢2015这样的年份,因它一五一十,特别好记,并在那时带了几分激昂的语气说道,今年我一定要好好待它。转眼之间,2015年所剩无几,现在看看这个针扎不疼的我,再想想那时说过的话,我只有无语,只有羞愧。

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我也有些知道,但实在料不到它能来得这样快,并且发生在一个自命不凡的人身上。强自浮夸地说,我这人自来有些孩子气,也多多少少有些小灵性,曾经见到有了一定年龄的人,他们整日摆出的那一副沉闷,便在心里说,等我到了这天,绝不会同他们一样。

老实说,这几年我的确有过变化,自父母去后,甚有一两年完全在麻木中度过。后来,伤感淡去,新味渐生,再想起父母,反而大逆不道地觉得,或许没了他们,于我倒是一种解脱。再后来,身心两轻的日子没过多久,便慢慢发现往日的那个我,越来越不具体,独属于我的那些元素,正从身上一点点消失。有时看到镜中的我,会疑惑是不是自己,看到我的名字,也觉得奇怪,陌生。好像父母这一去,把从儿时延续过来的我也一同带走,让现在的我与原来的我,从此一刀两断,变得无从对接。

因我离家多年,故而活在异地的孤单是早就料到的,好在后来有了孩子,笑笑闹闹之间,也就不知不觉地打发了好多年月,况且每到逢年过节,还可以举身一往,看看家乡,看看亲人。现在父母不在了,上学的孩子寄宿在校,平时也很少回来,减减去去的这么一弄,搞得我真有孤家寡人之感。若说那时的孤单像船,好歹有水可渡,有岸可回,总还算得上风生水起,而现在呢,现在像什么,对此,我实在不忍再做比况了。

话说古代有位禅师,挑了一副担子走路,前后各挂着一只汤壶,因为不慎跌了一跤,后面的汤壶便摔碎了。他起了身,拍拍衣上的土,挑了担子继续走。田里干活的人见了,便大声对他说,回头看一眼,你的汤壶碎了。禅师说道,回头做什么,反正已经坏掉了。

这样的故事,写在书里,读着确有些意思,可真要我像这禅师一样,与过去截然一别,还是做不到。往事虽远,但究竟是自己的亲历,我正盼着这些遗落的碎片,都能一一找到,再小心地把它们粘起来,放到灯下去看。

是的,只有它们,才会认得我。

年底文章8:锅里见明年

文/杨忠明

转眼到了年底,唐人说: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腊中忆美食,锅里见明年。

今年冬天特别冷,但进了家门,空调油汀一开,不至于冻得缩手缩脚。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家,因为没有冰箱,很多美食夏天享受不到,只有利用冬天的寒冷做一番美食打算,同时迎新年。

那时过年外婆买条鱼来烧,不管是白鲢、花鲢、草青、乌青,甚至来自上海西边青浦淀山湖,或者太湖里的小杂鱼都是冬天里过年的美食,那年头连死白鱼都是很鲜很鲜的呀,因为全部是野生的。冬天里的红烧鱼汤汁经过一夜寒冷结成的鱼冻透明若水晶,好看又好吃。沪人烧小黄鱼时放点雪里蕻咸菜吊点鲜头,咸菜之鲜味深入鱼冻里,冻得柔软,入口就化,味道妙极了!

旧时过年,零下几摄氏度的结冰天气,是上海人做冰豆腐的好机会,现在有冰箱,吃点冰豆腐不稀奇,买来老豆腐放在小竹筐里挂在窗外,经过一整夜西北风的洗礼,早晨起床偷偷一看,呵呵,湿漉漉的豆腐变得晶莹可爱,还有许多冰花在上,外婆说,晚上烧三鲜汤吧,上海人家冬天喜欢吃三鲜汤,汤里有爆鱼、白斩鸡块、肉皮、冬笋、走油肉等都可以放进汤里,“三鲜”是多的意思,不局限于三种食料,各家做法不同,放入了像海绵一样柔软的冻豆腐煮到沸腾,那些食料中的鲜味直往冻豆腐的气孔里钻,吸足了三鲜汤汁的冻豆腐略有咬劲,一块入口,鲜汁马上涌出,一锅热气腾腾的冻豆腐三鲜汤,吃得你从头暖到脚底,连北窗上的冰花也热得融化了!

从前冬天,许多小孩会生冻疮,老人说,吃点羊糕冻不会得冻疮的。我家做的是红烧羊糕冻,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食补食疗两相宜,制作羊糕选用带皮的羊肉,略肥也可以,切块,放萝卜同煮片刻后捞起焯水,再入锅大火烧滚,放葱姜佐料,煮到羊肉半酥,要特别仔细剔除大小骨头,沉底的骨渣扔掉,继续煮酥,但切勿煮得太烂糊,要恰到好处,等羊皮中的膏脂全部溶解到汤里,多留些汤汁,放些陈皮,放酱油,但不宜太咸,最后收膏放糖这是关键,盛起装入陶钵中放在北窗口过一夜,面上一层是宛若羊脂白玉的软油,切成长条形装盆,羊糕冻色若琥珀,瘦肉躲藏在冻里,咬上去有弹性,羊油滋润带点甜,冬天里的绝佳美食。

八宝饭是我先父从前过年的保留节目,他用料讲究,豆沙自炒,五颜六色蜜饯切成小块配色,糖猪油要用猪板油去膜撕成小块,先半个月就用糖腌制好,为什么盆里的八宝饭油光光晶晶亮呢?原来做时先要在小碗里壁涂上熟猪油,碗底放好各色蜜饯、核桃仁、瓜子仁、糖猪油铺上放了点糖的糯米饭,中间放豆沙,最后再填满糯米饭,还有一个窍门是豆沙要沿着碗壁故意露出红色豆沙的“冰山一角”这样蒸好后盆子合在碗上一翻身,拿去碗,糖猪油透明、金桔黄、青梅绿、红枣艳,一只光彩夺目的杨家老上海八宝饭问世啦!

年底文章9:年底的关键字

文/郭华悦

对我来说,年底的关键字,有两个。

一个字,是忙。

忙着丰收。每年的年底,各类总结都是免不了的。总结一年来的辛劳和汗水,当然也不免有失误。但不管是与否,一年来的付出,变成了总结报告上的点点滴滴,心中的满足是难以言喻的。

忙着团聚。到了年底,每个人的日程表上,必然会出现的两个字,便是“回家”。提起买票,种种和回家团聚有关的事,一一提上了日程表。看着日历上,那盼望了一年的日子,离着自己越来越近,心里头的激动也日甚一日。

忙着赴会。到了年底,各种聚会也多了起来。同事之间,为了庆祝一年来的合作,自然少不了聚会;同学之间,为了滋养暌违已久的友情,也得聚一聚。还有,客户,朋友们,一场场聚会,奏响了年的进行曲。

另一个字,是笑。

一到了年底,笑容,便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平日里,来匆匆,去匆匆,哪怕打招呼,也是带着仓促的味道。而到了年底,种种辛劳,都得到了回报,心中的喜悦怎么掩藏不住。见了面,一个简单的招呼,都让人忍不住溢出笑意。

这笑,是迎面而来的笑容,也是电话里头,亲人们开怀的笑声。

每次到了年底,打电话回去,听得最多的总是笑声。什么时候回去?这个问题,电话那头的亲人,已经在过去的一年中,问了无数遍。可到了每次,每次不厌其烦地回答,总能换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想到在外奔波了一年的儿女们,终于能回到家里,电话另一头的父母们,又怎么掩饰得住笑声里的快乐?

这笑的人,不仅是别人,还有自己。想到一年来的奔波,换成了沉甸甸的果实;想到一年来的四年,能在不久后一尝所愿;想到朋友们多时不见,友情穿透时光,依旧无比醇香。这一件件好事,又怎能不令人心生喜悦?

这又忙又笑的年底,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姗姗而至。

年底文章10:享受母亲安排的新年

文/管洪芬

因为是年底的关系,母亲最近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年”的。母亲打来电话问我,过年拜访亲戚的礼品都买好了吗?她说,终是要买的,不如早点买吧。我笑,答应她说好,今天就去买。其实感觉晚点买也来得及,但我愿意听从母亲。

其实我已经人到中年,可在母亲眼里,我还是个孩子,总担心我丢三落四,担心我不懂得安排然后遇事慌乱,所以她习惯了时常地给我打个电话提个醒。就是前一个月,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天气冷了,孩子喜欢吃腊肠,可以先做起来了,然后趁着阳光好,也便于晒干。听了母亲的话,趁着有空,便赶紧行动。也幸亏听了母亲的话,等到我把腊肠灌好然后晒干,天气居然急转而下。

母亲担心我没有时间,各种新年里需要储备的食物,只要想到,她都会买了送过来。我知道,在母亲的心里,女儿工作是劳苦的,女儿还要操持家务更是辛苦的,身为母亲,她有心为孩子分担。用母亲的话说,能分担一点就分担一点。于是便也不再阻拦,因为我知道我的欣然接受是给予母亲最好的安慰。

就是前几天,母亲给我打电话,问及新年的几天假期里我的时间安排。其实往年里,我对年假基本没有安排,有同学电话来说要同学聚会,我就去;有同事说要一起唱歌,我也奉陪……却是今年,母亲和我说,那些只是胡乱喝酒吹牛皮的聚会,如果可以不参加就不要参加了,留些时间陪她一起走亲戚吧。突然心酸,岁月流逝,不止我的父母,就连我的叔辈姨辈,他们也都渐已头发花白。今年秋天,舅舅的突然离世,更让我们明白,很多我们想一直牢牢抓住的东西,可能转瞬便面临失去,人生苦短,唯有珍惜。

其实每一年的流逝,我们都会获得一些成长,更会分外感知自己的失去,以及什么必须去珍惜。可能这也是我分外享受每天接母亲一个电话的理由。有一个同事曾经看我埋头理着资料,一手还在接着母亲的电话,打趣说,每天都要接个唠叨电话,你也不烦的。是啊,我不烦,我怎么会烦呢?想起早先看过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很戳人心:人近中年,进门能喊一声妈,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就像这个新年,该买新衣啦,该买年货啦,少出去海吃胡混,亲戚间要多走动……我是如此享受母亲的絮叨,享受每一个被母亲安排着的新年。

年底文章11:年底的村庄

文/鲍海英

到了腊月,年底就到了。这个时候,正是数九寒冬,寒风凛冽,冰河封冻,村庄也会变得疏朗起来。这时,你若留心,树木早已脱尽了它的枯叶,只剩下一些劲瘦的枝,硬硬地戳向天空。或许谁家的庭院里,一棵树上还挂着一些尚未脱粒的玉米,黄黄的缀在那儿,亮在那儿,这便使清寒中溢着一些温暖。

村庄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虽说到了腊月,但还没有回家,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没有年轻人的村庄,显得格外静,这种静,像冬天的阳光一样,安静地落在家家户户的庭院中。

腊月的年底,多数是天气晴好的日子。每天早饭后,午饭后,村里的老人会拿上脚凳,到村中的十字街口处晒太阳,人随着太阳转,太阳在东边,他们就面向东;太阳在西边,他们就面向西。他们是追逐太阳的人。这些老人,本就事不多。农忙的时候,会帮家里看看场院,守守门户,喂喂鸡,撵撵狗,哄哄小孩。在村庄里,到了年底的冬季,他们似乎就无事了,于是就聚在了村庄的街头,成了乡村一道温暖的风景。

但人们还有一点点事情要做。比如牵一头老牛在院子里晒太阳。进入年底的冬天,牛圈里寒,乡下人就会把牛牵到向阳处,让牛晒太阳。一条缰绳,一根铁钎,再放上一筐草料,牛就晒在太阳里了。晒在太阳下的牛,低着头在吃草,饱了,就懒洋洋地躺在那儿反刍,像那些世故的哲人,在咀嚼精神的美餐。这个时候,干草的味道,牛的气息,就在冬日的寒冷中流溢着。

年底里的村庄,也并不总是那样寂静。总有一些东西会把寂静打破,比如那些鸟儿。晨晓或者向晚,麻雀还是那样聒噪,它们总是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语,议论不完的事情,唯恐有人剥夺了它们的话语权。

你会看见喜鹊,总在村头,悄立枝端,嘎嘎地叫几声,然后愣愣地踞着,作沉思状。它们喜欢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即不离,是它们坚守的原则。这种原则也使人喜欢,远远地听到喜鹊叫了,人们心里就高兴,好像真的有喜事来临了。

还有斑鸠,先前是很少见的。有枪存在的时候,它是一种美食,人们在野外追着打。枪没有了,斑鸠多了,斑鸠飞进了村庄。它们总在傍晚靠近村庄,在地面上蹦蹦跳跳地啄食。天黑就飞走了。它们飞向哪儿?在哪儿宿住?没有人知道。

我一直以为,年底里的村庄,寂静中有一种闲远,好像是一个人,一阵忙碌过后,在做一段沉沉的思考。

而我,远远地看着村庄,也像不忍打断一个人的思考一样,端详着宁静的村庄,再过一些天,过年了,村庄就该喧闹了,外出的人们都回家了,就感觉幸福是如此美好。

年底文章12:真爱值得等待

每一年的年底,总有几件事让人感到焦虑。

比如还未完成的工作,比如回家的票,又比如父母对你还未成婚的碎碎念。

我有一个相熟的朋友,年近30岁,在一次失败的爱情结束后,她甚至连给自己难过的时间都没有,就马上投入到一轮一轮的相亲当中。

曾经问过她,是否真正忘记那些伤痛,是否真的准备好下一段感情的来临。

她说:“你看看我都多大了,我哪还有时间去想这个?我要是再不结婚,我妈在家里那些亲戚面前得多抬不起头?我不能让人在背后议论我妈,养的女儿都嫁不出去、没人要,哪怕我结了婚过得不好再离,我至少嫁出去了。”

听到这样回复,让我心里很难过。为她,也为像她这样想的女孩们。

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真的只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为了证明自己有人愿意娶、愿意嫁吗?真的和幸福无关吗?当然不是,婚姻和幸福有很重要的关联——我们希望通过婚姻的方式获得幸福。如果永不停步的相亲是不适当的,那么,要如何去达到?

1. 自己做自己的主宰。

很多人对自己主宰自己感到不能接受,似乎这就要与家庭完全分离和决裂。“那是生我养我的父母,难道我真的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吗?”

那怎么可能,正因为要顾他们的感受,你才要努力让自己过得好。你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也最有可能知道怎样的人,怎样的婚姻更适合自己。父母亲的想法和感受需要考量,他们的意见也是重要的参考,意思是说,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不是单一的以父母亲的想法作为唯一的执行标准,那样就忽略的重要的——自己。

这是重要第一步,自己做选择,才有可能获得自己真正的需要。

2. 结婚是达到幸福的一种方式,不是目的。

如果目的是为了吃饱,吃米饭可以,吃面条可以,吃牛排可以,吃龙虾也可以,有非常多的方式可供选择。父母亲碎碎念“怎么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你可能会说“我刚刚吃过了火锅,我很饱”。

你很了解父母的意思是担心自己挨饿,对身体不好,并不是非要你吃米饭;为什么在结婚这件事上,你偏偏要舍本逐末,执着结婚而忽略了幸福呢?绝大多数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孩子的幸福是世界上最紧要的事情,而达到幸福的方式,他们见过最多的就是结婚。因此他们会不停碎碎念这件事。但如果你真的因为前面那个女孩的理由去结婚,然后再离婚,父母亲的心会比你碎得更彻底。

亲爱的,一定要记住——结婚,是达到幸福的路径,那不是我们的目的。

3. 真爱值得等待。

有人会问,你这样说你是不是想劝我放弃婚姻呢?

不!我只想告诉你——真爱值得等待。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不美好的感情经历,这会让很多人对爱、对婚姻不敢再抱美好的期待,他们会觉得需要向现实低头,美好的婚姻都不过是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不是事实!这世界真的有很多人的婚姻千疮百孔,也真的有很多人甜蜜地相守到老。只要你愿意相信它存在,并且愿意积极改变自己,预备好自己去迎接它,它总有一天会来,且永不离开。

祝愿前面提到那位朋友,以及很多和她一样受过伤,一样在努力取悦家人的朋友,希望你们在2013年里,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婚姻的全貌,有更多机会看到美好的婚姻,也希望所有人,都在2013年获得更多爱和幸福。

年底文章13:春节的味道

文/宇逸

春节的味道

每到年底,走亲访友是少不了的,拜个年,道个喜,携一点礼物敬长辈。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也就没有去哪位领导那里觍着脸行贿的必要,没有了繁文缛节的尴尬场面。

回家过年是千万客居他乡者的心愿,回家过年也是游子的大考——几多欢乐几多愁:发财者盘点着囊中的钱包,开着轿车到处招摇,脸上写满了自豪;打工者,手摸囊中的钞票,盘算着一年的开销,聚会的餐桌上,躲避亲友们的探讨。

如果说还在年少时,春节挨近,内心充满期待——蒸年糕、置年货、购糖果,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还有压岁钱等,这些令人兴奋。

如今人到中年,不再有小少时的激动,不再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内心分外的恬淡。我常年在家守着一个店面,体念不到游子归心似箭的心情,体会不到久别重逢时的激动!没有别离的伤痛,也就没有团聚的喜悦。过年于我如流星般从空中划过,并没有留下印痕;过年于一个游子,就好像人生的一个驿站,记下他(她)的足迹。

过年了,午夜,敲响了蛇年的钟声,整个夜空银蛇舞动,四面村庄鞭炮齐鸣。抖动的夜空摇醒了浅睡的我,飘荡的硝烟使我感受到新年的来临。躺在床上,无法熟睡,时稀时密时近时远的鞭炮声在夜空中爆响。

天亮了,起床开门,新的一天开始了。整个街道空空荡荡,这是一年中最为冷清的一天。充盈眼帘的是满街鞭炮碎屑,不时的嘭——啪——的炸响,嗅到的满是火药味,这就是新年的味道。我暗自遐思,假如过年没有鞭炮的燃放,是悲是喜?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国粹的丢失?

大年初一的小镇分外的冷清,如果你喜欢搓麻将或者打牌的,还可以找到几个赌友打发时光。可是我缺少这样的雅兴,唯爱看书,苦乐自知。假如说看书使我感到生活充实,那么网友的短信使我快乐,。新年了,放下手中的一切,我向网友送去新春的祝福!

年底文章14:迎春大扫除

文/黄卓贯

年底,同事见面互相问好换成了:你部门大扫除了吗?邻居见面也换了话题:你家大扫除了吗?

大扫除是迎新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表达了人们对新年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寄托新一年有更好的开始。

我小的时候,母亲对大扫除工作很讲究,一定要选在腊月廿四这一天进行,她说这是有民谚为据的: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她先把一些水壶、茶杯之类的放好,再往床铺、桌子盖上废旧报纸,然后戴着头巾,提着长长的竹扫帚从高往低处扫天花上的灰尘。扫屋尘的扫帚是有讲究的,先扎好一把带浓密竹叶的竹枝,再把它捆在一根长竹竿上作为专用扫尘把,绝不可以用扫地的扫帚来扫屋尘。扫屋尘之后,再清理地面的卫生,然后收拾屋里的杂物,洗桌子、洗凳子、洗茶几……直至把房子整理得井井有条。

成家后,大扫除的工作自然由妻子来完成。她对大扫除也很讲究,同样要选个好日子来进行此项工作。她选的却不是腊月廿四,而是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段时间的晚上,她总是要看天气预报,留意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如果是有阳光的晴天,她会提醒我:“明天能否休假,休假大扫除哟。”如果我工作比较忙不能休假,第二晚她又会重复着同样的问话,直至我休假跟她一起大扫除。

这天,阳光灿烂,妻子扫好屋尘后,我们便抬着家具在门前清洗,邻居们也都搬家具出来清洗。原来,大家都选“阳光灿烂”为好日子大扫除。邻居东婶感慨如今新社会都移风易俗了,从前都选在腊月廿四扫屋尘,现在是哪天好天气选在那天。她的媳妇边擦着茶几边说:“不仅要好天气,还要等我放假哩。”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不止我们一家这样,很多人也都没有再沿袭那些旧习俗了。

忙碌一天,终于完成了大扫除,足足有两大包的废弃旧物和垃圾,我提着垃圾到马路对面的市政垃圾桶去。那儿的一排垃圾桶堆积如山,有的居民为了方便还随手把自家的垃圾远远丢在路边,不知谁把一张缺了一边木板的旧沙发推在垃圾中间……垃圾堆像一座座小山,真是惨不忍睹。我不禁感慨,我们都只顾着对自己的家庭大扫除,却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的家庭越是卫生整洁,却把垃圾随意丢弃,城市便越邋遢。

如果我们都自觉把垃圾处理到指定的位置,把自家的烂沙发拆散再丢弃……这样的话,城市环境不也整洁卫生了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