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的散文

请欣赏白菜的散文(精选1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白菜的散文1:鱿鱼衣架白菜裙

文/曹淑风

客厅里,先生看着电视吃饭,我坐在他旁边,在朋友散文集的页面空白处画插画。

我正给一棵树画叶子,他突然笑着叫:快看,这像不像衣架?

我抬头一看,也笑起来。

他正吃的菜有两盘,一盘是肉炒白菜,一盘是辣椒炒鱿鱼圈。他让我看的是一个鱿鱼圈,因为是尾部,圈洞只有筷子头那么大,向两边伸出长长的弧形翼,确实太像衣架了!

我们都停止正在做的事,他一手托碗,一手举着筷子,一根筷子头上挑着鱿鱼衣架走到光线好的白墙边,调整各种角度配合我拍照。我们这样摆弄着,相互取笑不务正业,然而世间果真只有正业可务?期间,鱿鱼衣架歪斜几次,滑落几次,但终于拍好了。

我低头翻看拍好的照片,嘀咕着有衣架就得有衣服,我们给它配件衣服吧。他说太迟了,已经嚼碎了。说完翻看菜盘子,居然又找出一个来,虽然模样不如之前那个周正,却也是衣架的样子。就像真正的衣架,有的造型好看有的造型不好看,功能是相同的。

我把这个“衣架”洗干净,放在速写本的空白页。去厨房撕了一片白菜叶子,用剪刀裁剪。白菜是新鲜的,脆生生不好成型,裁出的连衣裙跟上了浆一样僵硬呆板,不肯妥协地支棱着,像是它的主人要去参加什么重要社交活动,必须保持齐整规矩。我好歹把它摆得像挂在鱿鱼衣架上,又勉强摆出随风飘的样儿,拿黑笔在裙子左上方画出冒火的太阳,再给这《晒太阳的裙子》拍了照,去雕塑那个黑泥巴的吹风女子。此时,先生已出门去忙他的事。

大概过了一两个时辰,我经过茶几,目光被那条白菜裙子拽住,即刻停下来,弯腰与她对视。她变温润了,色调也柔和起来,褶皱间的缝隙不再对峙,而是亲密地合在一起,拉拉裙角就能飞扬,像是经了多次水洗阳光晒的旧衣,能够贴合身体随形就势。又像经了岁月磨合的情感,摒弃了毛刺杂碎,只留下柔情蜜意。

我的目光一下子变得柔软,心也变得柔软,想起张晓风《衣履篇》中的《睡袍》,说她认识的一个杰出女子,穿上不同衣服就能成为不同场合里受人瞩目与尊敬的人,但这杰出女子的小女儿却在一个夜晚抱着妈妈说,最喜欢妈妈正穿着的旧睡袍,因为这样一来,就说明妈妈不会出门,母女可以共享一个晚上了。她觉得这个故事又心酸又美丽,晚上,她也换上旧睡袍,总想起这个故事,就好像穿上一袭故事。她还说:不管明晨有多长远的路要走,不管明天别人尊我们为英雄为诗人,今夜且让我们夫妻儿女共守一盏灯,做个凡人。

此时,我看着变旧的白菜裙,就好像看着一个故事。

一个凡人的故事。

白菜的散文2:平民白菜

文/苏美玲

寒露过后,卖白菜的吆喝声多了起来。

那年月,每到大雪封门的冬日,谁家如能备下一大堆白菜,心里就踏实许多。靠白菜过活的日子,人们琢磨出了数不清的烹调白菜的法子。若凉拌,就选取嫩黄嫩白的菜心,切成细丝,再配点黄瓜丝和干红椒丝,用香油、盐、醋一调,清凉爽口。最外面的老菜帮子,也有绝妙的吃法:先码在盆里用开水浇,加葱姜盐腌上两天,捞出来洗净切碎,再用干辣椒末蒜末大火爆炒,酸辣开胃,是下饭的佳肴。要是遇到肉,尤其是羊肉,共同沸腾于一锅汤水中,境况就更妙了。白菜烩羊肉,肉变得含蓄,白菜也温软起来,入口即化,清香无比。

古人言蔬菜美味,推崇“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菘”就是白菜。白菜谐音百财,是琢玉翡翠的首选题材,白菜又有清白之意,也是国画家们写意的宠儿。齐白石先生就极爱画白菜。每幅画中的白菜,或一株两株,随意倾倒,肥硕喜人,让人回到“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的闲散意境。他有一幅写意大白菜图很出名,他在画上题句道:“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蔬菜之王,何也?”他还有一则与白菜有关的趣事:一个初冬早晨,齐白石在街上遛弯,看见一马车青翠欲滴的大白菜,很是喜欢,愿画一个册页换人家一车白菜,结果反遭老农一顿讥讽。梁实秋也对白菜情有独钟,据说他的家藏印章很多,其中有一方白文的“春韭秋菘”印,视为珍宝。苏东坡有诗云:“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民间也常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可见白菜受喜爱程度了。

汪曾祺先生回忆老舍先生请客,说在秋冬季节赏菊或过生日时,席间虽备有火腿、腊鸭、小肚等,而老舍先生并不满意,等到熬白菜一端上桌,便高兴地招呼客人:“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这般平淡拙朴让人顿生亲切满足。人间有味是清欢,该是我们品尝了许多年的白菜之后,萌发的这等悠然温暖的风味吧?

白菜的散文3:白菜闲话

文/杜法好

突然对白菜产生了兴趣。

这儿所说的白菜,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到的大白菜。

白菜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蔬菜,属十字花科叶用菜类,据考,在我国已有6000多年种植历史。白菜古时候称“菘”,元朝时期方称之为“白菜”。在咱老家,多叫它名“大白菜”,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甚至把它尊为“胶菜”,皆因胶州出产的大白菜性平味甘带脆,营养丰富,实为菜中之上品。但其价格在多数市场,却是蔬菜中的最低者。

早些年,中国的北方对大白菜情有独钟,因当时冬季无冬暖大棚种植技术,因而,耐储存的大白菜和青白萝卜几乎成了冬季的当家菜。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对萝卜并不喜爱,无论煎炒炖煮,萝卜的口感气味都不能够引起人的食欲,小孩子更是避而远之。后来有了反季节蔬菜,一段时间白菜曾受冷落,原先家家大量必备的家常菜,竟不再引人注意,菜农甚至出现销售难题。想不到这几年,喜欢它的人又开始多起来,人们对它的喜爱,大概多喜欢它的口感脆甜。而且为满足人们的喜好,已经可以一年种出两季。

曾跟同事论起,大白菜到底有多少种吃法呢?包括腌制泡菜等等,屈指一数,大概十几种是有吧?是故,它完全是蔬菜中的佼佼者。试想,哪一种蔬菜会有如此之多的吃法呢?其食用方法在此仅举数例,或生切丝凉拌,若有油条猪下货加入,便为待客佳菜。或将菜叶用开水淖了加辣椒油和盐醋凉拌,佐酒风味别具。或将白菜头切成丝加入鸡蛋咸咸鱼蒸熟,又是一道待客品酒佳肴。再譬如东北大菜白菜猪肉炖粉条,里面放几颗野生蘑菇,又是冬季一道滋补佳品了。再热炒醋溜数种,不一而举。至于用做炖菜,则又无所限制,无论依靠肉食还是海鲜,它居然都能跟人家合得来,颇有“老好人”之缘。

哦!“老好人”?大概写这篇小文的起因,就是因为它的“老好人”之品格吧?它跟牛羊肉搭配炖煮,肉味便多了一份甘甜。跟海鲜类的蛤蜊、八带、乌鱼炖煮,滋味更加鲜美。而跟豆腐结合成姻,则是素菜中的一道美食。更有甚者,那些看上去肥腻无比的大肠或者猪头肉,倘直接装盘上桌,现代人餐桌丰富,几乎无有胃口,一旦加入白菜一起炖煮,则往往能一扫而空。

由此看起来,它倒有一副能够将就的性格,无论跟谁,它都合得来。这种品格,真是需要我们赞美一番了。

且慢,其实它的更加惹人喜爱之品质并不在这儿,而是它甘于幕后只甘于做配角,从不与他人抢风头的品格吧?

正如上述的炖菜,无论与牛羊肉同煮,还是与海鲜豆腐大肠同炖,它只是默默地奉献自己的本质甘甜,从不夺他人之味。不妨可以一试,要是换上萝卜、芹菜或者其它蔬菜与上述的菜品同煮,那些炖菜大概就完全变味了吧?

一想到这儿,忽然之间,我竟对它肃然起敬了。倘若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够学它的品格,甘做一个配角,做一个谦谦君子,待人以诚,助人以乐,应该是大多数人所欢迎的吧?

白菜的散文4:白菜白

文/董全云

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蔬菜摊上的大白菜就多了起来。一棵棵硕大的白菜,根儿朝下,头朝上,挨挨挤挤,围在一起。白生生的菜帮舒展着,绿色的菜叶镶边,青翠鲜嫩,精神饱满,甚是可爱。

从下种到收获,白菜要经历8个节气的孕育。这段日子里,小小的白菜娉婷地长在农家的地头、院落,成为一首小令、一首长调。别看青菜还小,从初生到长出几片肥硕、鲜嫩的绿叶,充盈着农家饭碗的清香。《诗经·谷风》中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描写,“葑”便包含蔓青、芥菜、菘菜之类,而菘菜就是白菜一类的蔬菜。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也有两首写白菜的诗,其中一首写道:“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能与蜜藕滋味相媲美,范成大对白菜的喜欢程度可见一二。美食家苏轼更是用“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之句来赞美,认为白菜的味美不减乳猪和熊掌之类,真乃美味也。

霜降后,一棵棵硕大的白菜被整齐地堆放在院子或屋里的墙角。晴天,拿出来摆在地上晒太阳,傍晚再收起来。冬天最爱吃的就是猪肉白菜炖粉条了。白菜里有肉香,会更有滋味。母亲在厨下忙碌,增添了一些红烧肉片和柔润嫩滑的粉条,香气扑鼻。母亲总是将肉片夹起放进父亲和我们的碗里,再苦再累,母亲的眼神中始终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豫东年夜的饺子也常常是白菜馅儿。叮叮当当的剁馅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齐动手包饺子的温暖,曾经勾起我们多少美丽的回忆。结了婚,婆家的风俗是吃萝卜馅儿,所以农历大年初二回娘家串亲戚,母亲常会问我们想吃什么,我和姐姐总是异口同声地说:白菜馅儿饺子!

而今,日子富裕了,但人们对大白菜还是那么青睐。居家过日子,大白菜还是人们饭桌上的主要蔬菜之一。虾仁炖白菜、醋熘白菜、凉拌白菜等,都是一道道地道的家常菜。尤其是豆腐炖白菜、粉条炖白菜、猪肉炖白菜、酸辣白菜等更是营养丰富,百吃不厌。据说,吃白菜对血糖偏高、血脂偏高有益处,一日三餐,餐前一碗“翡翠白玉汤”——水煮白菜,一清二白,微甜绵软,清爽营养。

卷得结结实实的大白菜,如同庄稼人的言谈举止一般实在。能变换出多种花样做成一日三餐。蒸、熘、炒,不变的是白菜,丰盈的是日子。白菜的宽厚大度,让冬日的主妇有了施展厨艺的余地。

白菜,好吃;细嚼,意味深长;多吃,自有它不可尽言的妙处。年年白菜,岁岁陪伴,久而久之,对白菜的感情一点点地发酵着,在我们心里蓄积出一段又一段难忘的情感。

白菜的散文5:母亲的腌白菜

文/吴晓波

人至中年,久居都市,运动的少,味口也和自己的年轮一样,有些衰老,吃什么都不香,总是想起母亲的腌白菜,馋得满嘴流出了酸水。

母亲的白菜和母亲一样,朴实无华,生命力顽强,随随便便找上一块荒地种下来,给它一点阳光,给它一点雨水,它就会茁壮地生长。先是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菜秧,寒酸地缩着脖子蹲在地上,经过母亲的双手打理,这些白菜一天一个样,很快长成肥头大耳的样子,厚墩墩的身子,迎着秋风绽着绿油油的笑意向母亲问好。母亲说,现在的白菜水气大,汁还未长足,要等入冬打过霜后才好吃。

入冬后,薄薄洁白的霜给白菜披上一层冬的外衣,寒风用凛冽和冰冻给白菜体内加糖。打过霜的白菜肉汁鲜嫩,入口绵软甘甜,该到腌白菜的时候了。

挑上一个有阳光的日子,母亲挑上筐子上地头收白菜了。母亲像爱惜她的孩子们一样,把一棵棵沉甸甸的白菜摘下来,掸净身上的泥土,轻轻地放入筐中。

白菜摘回来后要晒上几日,等身上的水分脱得五六分了,洗净后才能腌。早些农村里家家都有一口大缸,专门用来冬天腌白菜的。腌白菜前,母亲先是用温水把脚洗干净,把白菜在缸里铺上一层,然后用双脚站在上面用力地踩。母亲说,腌白菜踩得越狠,越有味道。这些白菜挺通人性的,通过母亲的大脚,连通母亲的经脉,把生活的美好与祝愿一脚一脚地踩进去。忙活了大半夜,一大缸白菜腌好了,最后上面圧上几块大石头。

十天半个月后,等缸上冒出一层白花花的水泡泡,腌白菜差不多就能吃了。那些农村没有大棚,冬天全靠腌白菜当家了。随便捞上几棵洗净切成丝,在锅里用大火炒上七八分钟,加上姜、盐、葱、辣椒等调料,盛起来放在炉子上用炭火炖上二十来分钟,再切入豆腐或加入一些粉条,酸酸的,辣辣的,滑滑的,吃得人满头冒汗,胃口大开。家里来客人了,上街买上一条鲢鱼或称上一块猪肉,烩上一锅腌白菜,肉的鲜美和汁气全跑到白菜里了,这时的腌白菜最好吃,油腻鲜滑,老远就能闻到香味了。肉和白菜吃完了,剩下的汤汁可是宝贝,盛上一碗灶上的锅巴,浇上汁,可是一道难得的人间美味。

城里定居后,每到冬季,也总是在市场上买上几棵腌白菜回家烧,却总是吃不出童年腌白菜的味道来。后一沉思,恍然大悟,是的,少了母亲的大脚,我已不是原先的我,白菜也不是原先的白菜了。

白菜的散文6:仁慈的白菜

文/魏振强

到江南的一座寺庙。麻石条铺成的路逶迤而上,一旁是雨水冲刷而成的沟,露出黄土和碎石,沟里除了零星的寸把长的杂草,居然还有些小白菜,虽有些营养不良的样子,但白里透亮的细细的茎擎着几片碧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令人怜爱而又欣喜。心下不禁好奇:这样的地方怎会有小白菜?

到了山顶上的寺庙,见到一位衣服上打满补丁的干瘦的僧人正在扫地,朝他打听,他微微一笑,道:“我种的,下山的时候,随手在沟里扔些种子,一二十天就长成小菜秧,从山下回来时,顺手拔一些,就是很好的菜。”

这样的“种菜”方式真是让人开眼界。大概也只有内心清净、讲究随缘的出家人才想得出。也只有白菜的种子才会在如此贫瘠的土壤里发芽、生长,不负人家的一番信任。

白菜曾有个雅致的名字:菘。草与松的叠加,有草般的贱,也有松般的蓬勃、旺盛。白菜的耐活是出了名的,无论北国抑或南疆,滴水成冰也好,烈日似火也罢,只要有点寄身之土,有些生命之水,一粒粒种子就可以从泥土里拱出来,擎着几片嫩嫩的芽,再不疾不徐地长,长。数九寒冬,冰雹、暴雪驾临中原大地,驾临长江沿岸,一向泼皮的茄子、辣椒、西红柿也抵挡不住了,纷纷厕身于温暖的大棚里,但白菜兀自在户外,以肉身,与寒气,与冰雪、冷雨相博,叶子冻得支离破碎,茎上千孔百疮,可层层叠叠包裹着的依然是葱绿的心,似一朵貌不惊人的花。

所有的菜蔬中,最晓得心疼庄稼人的是白菜,最随和的也是它。嫩嫩的小白菜可以做汤,大大咧咧的大白菜可以清炒,可以腌制、存储。乡下人清苦,很多日子里不见荤腥,但白菜是有的,饭头上蒸上一碗咸白菜、辣白菜,两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就可以呼呼地吃下去,抹去额头上冒出的汗,身上的力气又有了。白菜的仁慈和忠厚,真是没的说。

白菜的恩惠,草民和贵人都领受过。只是一样菜也会养出不一样的人,有的有颗软软的、清亮的心,有的却是一副铁石心肠,锈了、烂了,连自己也不知道。那一天,我们在山顶的寺庙转了一遍之后,那位当家师父执意要留我们吃饭,他在逼仄的厨房里找来找去,找出了一块豆腐和两个马铃薯,又从菜地里拔来几根萝卜,我帮着他洗,另一朋友帮着在灶膛里添火,师父在灶台上炒菜,额上冒着汗,脸上挂着笑。末了,他又做了一道汤,用的就是下山时摘下的小白菜。那汤清亮亮的,小白菜翠绿绿的,喝下去,肚子安稳了,满嘴都是清香。“香客们都喜欢吃这小白菜,”师父说,“纯天然的,没有一丝儿污染,当然好看也好吃。”

白菜的散文7:冬吃白菜

文/九月菊

家里有大白菜,放在阳台阴凉处,外面一层风干成了“记忆中的往事”,而里面依然是水水嫩嫩的鲜活模样,切菜前总忍不住欣赏一番,舍不得下手呢。

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一个人在外过日子,自己做饭自己吃,就像无人喝彩的一场演出,演得再好,也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很佩服自己在孤寂中没有倦怠的情绪,把胃喂得好好的。那时候钱挣得少,想想上馆子里打牙祭就心疼,所以大白菜便宜又好吃,被我做得花样百出。

大部分做法都是跟奶奶和妈妈学的,老式做法,简单美味。清炒、醋熘、凉拌、炖煮,朴实无华的大白菜,真是百搭,和豆腐搭配,清爽可口;和鲜虾结合,白菜当中蕴含极鲜美的味道,无疑上了个层次。没有鲜虾用小虾米也好吃,往往吃得风卷残云。

长久地爱着一样食物,往往和年少的时光有关。母亲和奶奶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靠着一双巧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一颗大白菜,是老百姓过日子的看家菜,可朴素,可唯美,兼具大众与小资的情怀。白菜梗不太讨喜,奶奶将梗竖着切成细丝,配上山楂丝或者红辣椒丝,让人眼前不由得一亮,真是一道好看又味道极美的开胃菜。

《红楼梦》中有美食无数,其中的一道火肉白菜汤,是林黛玉最喜欢吃的。原料简单易寻,做法也不是很复杂,相比那道著名的 “茄鲞”,简直是素雅至极的。曹公真是会讲故事啊,茄鲞这样的富贵繁缛的菜品,配的是贾母、王熙凤,而林黛玉,清高孤傲,火肉白菜汤才是标配啊!

齐白石也喜欢吃白菜,曾经用一幅画换老农一车的大白菜,成为千古佳话。白石老人的果蔬画,清淡雅致,就像宋人的词,清瘦。那副《白菜与辣椒》,提款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颇有些为大白菜鸣不平的意思呢。

白菜其实没什么味道,却贵在久吃不厌,就像日子,凡俗中好像少了些许的浪漫和激情,可是能拥有一份大白菜式的爱情,平淡无奇却温暖舒心。

白菜的散文8:不完美的美食

文/杨启彦

青菜、白菜们被母亲抛根剁脚,一篮一篮地背回家里。母亲要用它们来晒干板菜。

它们被一叶一叶地分开,洗净焯水后,挂在了我家的晾衣竿上、柴垛上、梨树上,甚至躺在田埂上,瓦屋顶上。白天晒在太阳下,晚上浸在黑夜中,黑绿黑绿的,惨白惨白的。我去上厕所,不小心就撞上了它们。看着它们垂头丧气、心怀不甘的样子,我幸灾乐祸地讥笑道,谁让你们长那么壮那么肥呢?吃也吃不完,晒干是活该。其实,它们早已在母亲的“阴谋”里了,即使鸡们和猪们来吃,也是吃不完的。这是它们的宿命。身躯里的汁液晒干,就是干板菜了。它们被母亲装进麻袋,蛇皮口袋,塑料袋或是篾篮子里,阵容强大地陈列在楼板上。

之后的日子,母亲用生蚕豆泡发,剥成豆米,煮了干板菜,端上了饭桌。那干板菜芳华尽失,精魂全无,自然颜值不高。嚼着又坚韧又寡淡,还塞牙。母亲却吃得稀里哗啦,啧啧有声,仿佛那是天下第一美味。她用筷子敲打着菜盆,夸张地说:“吃嘛吃嘛!瞧瞧,菜耙耙的,豆面面的,汤香香的。”我气鼓鼓地反击说:“难吃死了。”母亲喝斥道:“爱吃吃,不吃滚。”我当然不滚,也不吃。母亲发狠说:“有饿死你的一天。”我大言不惭地回嘴说:“我长大了去城里工作,你就等着吃香喝辣吧。”母亲不屑地白了我一眼:“贼儿子,老娘怕没那个命。”

一次,母亲用黄腻腻的腊肉煎了油渣做佐料,煮出来干板菜,汤上便浮着腻腻的黄猪油。我说:“妈,这样煮好吃。”母亲说:“那当然了。”母亲用大铁勺子往我碗里舀。我夹了块油渣放在母亲碗里说:“妈,你也吃一块。”她又夹回我碗里说:“我看看就心慌了。”那顿我吃撑了,好几天没缓过劲来。

多少年过去。如今,每当看到菜市场光鲜鲜闪亮亮碧绿绿的各种蔬菜,觉得特别幸福。我理解了青黄不接。旧米吃完了,新米还在田里,冬季的菜要开花了,但春季的菜还没有种下。母亲们剥夺了那些菜开花的权利,提前结束了它们的生命,来延续人的生命。

干板菜毫无征兆地来到了餐馆的桌子上,盛它的器皿由当年的土大碗变成了紫沙锅,佐料不但有豆米,更有大块大块的宣威火腿,价格自然不菲。一次,朋友热情地给我盛干板菜。我婉拒道:“盐重,我血压高。”又不识时务地补上一句:“这干板菜的叶绿素和维生素严重丢失,营养不好了。”可朋友却吃得津津有味:“这菜好呀,又好吃,又不长肉。”看着那墨绿如碧玉,肥白似羊脂的干板菜,我终于开了悟:不完美的也可以是一种美食。

白菜的散文9:卖白菜的史哥

文/王绍忠

“小雪萝卜大雪菜”,这先祖传承下来的庄户农谚真是“准时钟”。大雪节气刚过两天,住宅小区楼下便开来了卖白菜的农用车。大字号靠招牌,小生意凭吆喝。窗外依稀朗朗地飘洒着雪花瓣儿,胡搅蛮缠的西北风把“来买白菜哟----天津绿、包头白”的一声声呼喊裁成了两三截儿。

“趁着双休日有空闲,咱也得准备点过冬菜了,”家属边在客厅里拖地边对我叮嘱,“好吧。”我从阳台上拿了两个编织袋便走出房门。在五号楼前的空地上,农用车正“趴”在那里休息。我刚走近车斗,菜农便抢先和我打起了招呼:“王主任,来买菜啊?刚才我还跟他娘还在念叨着你呢……”

菜农史哥是去年认识的老朋友,他在围裙上擦了擦泥土,便迎上来和我握手。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来买菜,史哥夫妇正在车尾向阳背风处吃着早饭,地上的饭盒里搁着两个干巴馒头和几块咸豆腐。史哥为避风寒,围脖把头包的严严实实,脸上只露出三个窟窿----嘴巴、鼻孔和眼睛。我伸手捏了捏白菜,不空心、不暄包、硬邦邦的挺瓷实。我问:“这菜啥行市?”拙嘴笨舌的菜哥寻思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你给出个价吧!”

说实在的,去年白菜种植过剩,供大于求,菜农在楼下等了半天,也无人问津。我表兄弟在乡下侍弄大棚,对白菜的栽培我略知一二,掐指粗算了一下说:“四毛钱一斤,行吧?”他愣怔了一下,疑惑不解的问:“你说多少?”“四毛钱一斤”。我干脆利索的回答。是激动?还是感动?菜哥眼圈霎时红了,忙调过脸擦拭眼角的湿润,再瞧大嫂她面颊上早已是泪水哗哗的了。“兄弟,你真是菩萨心肠积善人啊!”菜哥从心窝里捧给我一句感谢话:“白菜从犁地、下种到施化肥、农药、灌田,再运进县城,三毛五刚保本,三毛八便盈利了。你要多少?”“装两袋吧。”我笑着说。过秤一看,净重120斤。我递给大嫂50元钱,顺便又搭上一句:“余钱,不用找了。”我好说歹劝才把零票塞回她掌心里。

我正作难咋把白菜搬到楼上去时,“你住几楼?”菜哥问道。“四楼东户”。我随意答道。我还未定下神来,他夫妻俩先一人一袋背起来前头走了。待我撵到楼上,他俩正返身出门。家属对我说:“两位撂下白菜就走,水也不喝一口。”我进屋一瞧,茶几上放着四块八的零钱,地板上还留下两行黑糊糊的泥巴脚印。我蓦然间想起了一桩事,赶忙又撵到楼下,双方互报了家门,记下了联系电话。次日上班,我便和单位总务处商量,派卡车去菜农那里拉回来一车还竖在地里的冻白菜……

今日楼下重逢,史哥对我是千恩万谢,好话说了一大堆。最后又补充说今年我全家吃白菜,他都“包圆”了。我说:“买菜付钱,是理所当然。”末了,我又将了他一军:“你要是不收钱,白菜我不要了。”我话一出口,史哥脑门上急出了汗珠子,忙陪笑脸说:“按抬头称,收个优惠价,行吧!”

我照例又要了两袋,他夫妇一人扛起一袋就上楼去了,每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塑料袋。我随后上楼,只见史嫂在门口正从袋子里取出两双新买的棉鞋换上,然后进屋,才在阳台上撂下白菜。

我家属把刚沏好的“铁观音”给二位斟上,客气地说:“喝口水暖暖身子吧。”二位刚坐定,史哥又从塑料袋中倒出五六个萝卜,笑眯眯地说“乡下走亲戚看朋友,兴带见面礼,这是俺镇上让试种的‘太空水果萝卜’,带来几个请您尝尝鲜……”我推心置腹的对史哥说:“去年,白菜价格下滑,今年你咋还种呢?”“赔赚是市场上的常事,亏本是一家人的小事,不种菜,空了城里人的菜篮子,那可是桩天大的事儿,哪头重、哪头轻我还掂量的出来!“史哥不假思索的撂下一席话就告辞走了。

送走客人,我心里不住的敲鼓。史哥夫妇俩老实巴交、仁义善良,是一对倒了碾砣砸了磨----实打实的人。宁可赔钱,仍坚持年年种菜,决不亏待买菜人。他们吃苦耐劳、知足常乐,买菜还管送菜。帮忙帮到底、善事做到家。他们知恩图报、别无奢求。古人云:“诗书继世、忠厚传家“,他们这种憨实、淳朴、厚道的传统品德,不仅带动了种菜的街坊乡邻,也在感动着城镇居民。来到阳台上,家属正在墙角码放白菜,我心怀虔诚地说:“要轻拿轻放,这每颗用辛苦养大的良心菜,都值得咱去敬重。”

白菜的散文10:文人墨客赞白菜

文/张光茫

冬天是一个吃白菜最好的季节。白菜水份多,脆嫩爽口,味道清鲜,无论生拌、熟食,还是做泡菜,都令人久吃不厌。民间有“百菜不如白菜”之说,历代文人墨客不仅喜欢吃白菜,而且大加赞颂。

文人雅士自诩高洁,认为吃盘油闷笋,喝碗白菜汤,不但胃肠舒适,味道也不错。白菜古时称“菘”,韩愈有诗曰:“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有一年冬天,大雪飘飘,孟郊、卢仝来访,韩愈把储藏的白菜细细切丝慢炖,加汤慢炖,满满一碗好像烩银丝,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笋。众人品菘尝笋,煮酒论诗,韩愈赞白菜赛过牛肚,冬笋胜过嫩马蹄的味道,众人也有诗唱和,成了一段千秋佳话。刘禹锡也曾说:“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他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当作一种遗憾。

白菜虽其貌不扬,却用它的洁白无瑕,熨帖着人们的辘辘饥肠。文人常是惜墨如金的,苏轼赞美白菜却是毫不吝惜词语,不惮使用力气,他居然形容“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直译出来是说,白菜的味道堪与羔羊肉和小猪肉相比,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熊掌。白菜也曾叫“黄芽菜”,李渔说:“菜类甚多,其杰出者则数黄芽……每株大者可数斤,食之可忘肉味。”白菜之美可忘肉味,李渔所见显然与苏轼略同。李渔注重本味、淡味、鲜味,不主张肥厚甘浓,这是从他重视素食引申出来的。

白菜便宜的身价,代表着平民的生活,而白菜碑的故事则代表了官员的清廉。明嘉靖四年,徐九思任江苏省句容知县时,为官清廉,自奉节俭,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深受百姓爱戴。他在县衙前竖立一座石碑,碑上是他自己画的一棵大白菜,两侧题写了一幅楹联:“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徐九思逝世后,句容百姓为了怀念这位清官,捐资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这个故事说明,白菜久经风雨严寒,用瓷实饱满的身姿,守护着内心的一尘不染,在平淡中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白菜一入画,便有了风骨韵致。齐白石笔下的白菜特别鲜活,处处都透露出旺盛的生命力。他的一则假白菜换真白菜的故事,广为称道。一天,北平大风扬沙,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呦喝卖大白菜的。齐白石拿了一张白菜图,对卖白菜的说:“我用这幅白菜图,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么?”没想到,卖白菜的一听,勃然大怒:“我不看你一大把岁数,非得踹死你。大冷天的,有这么消遣人的吗?到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白菜!”一顿咆哮,弄得齐白石摸不着北,只好挟着白菜画,灰溜溜的走了。

白菜像文人一样,甘于清贫寂寞。任是怎样贫寒的厨房,都有它的身影,随意就能撑起一盘子甚至一整张饭桌。白菜不仅仅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更在于它自身所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平凡、朴素、清心寡欲,而这正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

白菜的散文11:素雅白菜

文/张春波

但凡见过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猪肉”与“白菜”,你会从心底惊叹造物主的神奇。如果说那块好似猪肉的“肉形石”还有些许人工痕迹的话,那么“翠玉白菜”则完全出自天然,新鲜滋润,仿佛是菜农刚从田里收割起来的。一块璞石,经过工匠的精雕细琢,绿色部位是菜叶,灰白部分是菜帮,整棵白菜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既素又雅。

我想,如果台北故宫博物院把“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同台展出,那么大陆的游客特别是东北客定会联想起“猪肉白菜炖粉条”这道北方常见的菜肴。“翠玉白菜”乃稀世珍品,只可雅赏;现实中的白菜,却是过冬素菜,且“食之可忘肉味”。其实,一棵白菜就是一段温暖的冬日记忆,暖心暖胃,熨帖舒服。

白菜,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白菜和其他的蔬菜不尽相同,没有选择春的生机,也不钟爱夏的繁茂。过了白露,细细地整出一块田来,再均匀地施上些土杂肥,就成了白菜生长的温床。它们就这样静静地守候着寒冷北风,傻傻地等待着漫天飞雪,在各种蔬菜退隐时粉墨登场成了主角。生在江南的鲁迅先生曾说过白菜是“物以稀为贵”,因为那时“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然而,在北方,白菜可没有那么金贵。记得半个世纪前,每到冬天就有菜农推着板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叫卖大白菜。有一次,菜车经过齐白石先生的家门。先生不仅擅画白菜,也是白菜的忠实“粉丝”,于是向菜农“吹嘘”自己的画作能值大钱,之后表示愿意给卖菜人画幅白菜图,以换他的一车大白菜。不料,卖菜人生气地说:“你这老头好没道理,想要拿你的假白菜来换我的真白菜。”或许我们会嘲笑菜农“不解风雅”,甚至“鼠目寸光”。但退一步讲,如果菜农慧眼识宝,珍藏齐白石先生的“白菜图”,那他还会觉得地里的白菜鲜嫩养人吗?

我在农村生活过,知道在农人眼里,一棵现实的白菜要比一张字画实在得多。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年都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上几分地白菜。收获后,母亲把一些白菜腌制成酸菜。酸菜猪肉炖粉条算是家乡菜炖品里的代表作了,把爆炒过的五花肉放入煮过肉和骨头的老汤中,然后再用文火慢慢炖制,待汤汁变白,加入粉条和酸菜,炖上几分钟便可起锅。香喷喷的一锅炖菜,粉条丝丝透亮,经嚼耐咬,猪肉伴着酸菜的味道,鲜而不腻,如果再喝上一口浓浓的汤汁,酸菜那浓郁悠远的香味沁人心脾。家常菜,家常话,全家人就在冬季里享用这样的御寒美食,品味朴素的百姓生活。

朴素的,也许就是高雅的。素雅的白菜,靠着它淡淡的味道、朴素的外表、平实的品质,让人们在冬天里感受到一种温暖。

白菜的散文12:腌菜

文/董改正

小雪时节好腌菜。腌白菜、腌萝卜在冬日是盛事。粗豪的做法是扫一片净地,白菜芥菜雪里蕻萝卜胡乱撒在尚有余烈的阳光里,没事翻翻,一日左右就可以收起,扔大缸里,盐水腌制——别忘了压一块大石头。

精致的人家,要将菜洗净了,放在竹编上晒蔫了再腌,腌绝不只是用盐的。水萝卜拿玻璃瓶,放盐,加冷开水,看着清爽;五香萝卜,先称好五香,磨碎了,这才腌在罐子里。五香萝卜是几乎看不到水的,经放,放到下一个秋天都可以吃;辣萝卜,辣椒粉、盐,一般放在吃过的罐头空瓶里,吃稀饭非常好。辣萝卜也是干爽的。白菜也是如此腌法,只是容器更大些。腌辣白菜时,要先把白菜洗净的,晒的时候也要注意别落了灰尘,要拍点蒜头、切点姜丝,吃的时候,锅里倒油,油烧熟了,倒进去炒几下,就可以了。

泡菜差不多的做法。只是水放得更多,有放醋加糖的,有放苹果丝的,有炒花椒八角等各种香料摆进去的,还有放鲜虾酱的,太能自由发挥了,所以泡菜更具国际范。着名的要算韩国泡菜,东北大娘不服气了:还不都是从俺那旮旯学的?——尽管新生代泡菜品质层出不穷,但有两点是不变的:蒜泥姜丝不可少,水是凉开水,生水不能放。

腌制是一种食物保存法,有备无患,可以抵御因为突发事故引起的食物短缺,还可以避免浪费。什么都可以腌,鸡鸭鱼,牛羊猪,白菜茄子韭菜,宁波人还腌冬瓜。腌制的方法多,鲊,鲞,泡,酿,生腌,熟腌等等,进而发现:腌制过的食物竟是别有一番风味!就像当初穿衣服是为了御寒蔽体,到后来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于是就有了文化和传承。

豆豉的“豉”我经常读错,它也是腌菜的一种。夏天把新鲜杏仁、花生米、黄豆煮熟晾干,加新鲜的绿色花椒,一起用两片野生的大青叶夹好,放在背阴处发酵,先长白毛,进而变成黄毛,晒干搓去毛毛,置坛中,加凉开水、盐密封,再自然发酵一月,美味无比,可以下饭。

据说不是所有人都能腌菜的。得看手,有的手腌菜,菜就烂。腊月出生的人腌菜,菜才脆,生味。这也是乡下旧闻了。且当作“文化”一种吧。

白菜的散文13:最是白菜暖人心

文/杨丽丽

大白菜,是北方普遍种植的一种蔬菜,叶白如脂,叶绿如玉,素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的称赞。一直喜欢大白菜,不仅因为她食用起来味觉甘甜,还因为她朴实的贴近生活,温暖人心。

大白菜耐储存,是中国的老百姓冬储菜里必不可少的菜品。一户人家往往需要储存数百斤白菜才能应付冬天里菜品的萧条。我的老家就是北方最寻常的农家,砖瓦红墙,篱笆小院,记忆里整个童年的冬天,大白菜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北方的冬天,寒冷,萧瑟,少有新鲜的蔬菜,即使商店里有卖的,也因为价格的昂贵而使大多数人家望而却步。但是大白菜就不一样了,因为亲民的价格而受到大多数人家的青睐。记忆里的冬天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白菜,还好母亲有一双巧手,可以变着花样给我们改善大白菜带来的朴实味道。白菜炖粉条,醋溜白菜,白菜丸子汤,白菜鸡蛋饺子……这些最日常的菜品,经过母亲巧手的调配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而大白菜那些清香味也慢慢深入了我们内心。

母亲常说: “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是农家的看家菜,入了冬,储下一窖白菜,心里就踏实了很多。”母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年的秋末冬初,母亲总会在自家的小院里储下大量的大白菜。大白菜都是自家种的,一个个经了秋霜,都瓷瓷实实的,白胖白胖的惹人喜爱,排在院子里,晒着太阳,那股大白菜朴实的清香就钻进人的肺腑,让人闻着踏实放心。

白菜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以及大量粗纤维,除了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母亲还会腌制酸菜,在北方用白菜腌制酸菜是每个家庭主妇的拿手戏,母亲腌制酸菜的方法总是与众不同,不用一滴水只用细盐。新收获的大白菜在院子里晾晒几天,母亲就开始腌制大白菜,选那些白白胖胖瓷瓷实实的大白菜用菜刀细细地切成细条,一层白菜撒一层细盐,紧紧压紧码进一个坛子里,一层一层压下去,压满了就用一层薄膜封好坛子口,再压上一块洗干净的石头,把坛子挪进通风阴凉的角落里,接下来就是慢慢地等它发酵变酸。一整个冬天酸白菜特有的气味就飘散在小院里,那种酸味儿没有陈醋的浓烈,却比陈醋多了一些日常,闻起来更加地贴近生活。

母亲最喜欢做白菜汤,不管是白菜豆腐汤,还是白菜虾米汤,还是酸菜粉条汤,母亲喜欢那种热腾腾的感觉,她觉得熬汤的岁月里那些水汽蒸腾的日子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一大家子人在冬日的寒冷里,围着火炉上热气腾腾的白菜汤,你吃白菜,我吃豆腐,香气袅袅,热热闹闹,那是何等的幸福圆满又是何等的日常朴实。

其实,最日常的日子都是平淡的,就像大白菜的味道,家常,普通却是温暖的有温度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