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文学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文学的文章1:谈文学

文/胡令峥

从接受文学启蒙开始,一直有个疑问萦绕在侧。这一生,长短不一,我究竟要把文学当成事业来做,还是当成爱好,还是当成生活的全部,抑或其他。

一直以来,始终没有找寻到答案。或许对于这个问题来说,答案似乎本身就显得多余。越是看起来不解的困惑,越是活着所体现的最本真的状态。

对于文学,不敢妄言自己深刻的认知,只能浅谈这么多年在经历中感受到的一些理解。文学,执着越久愈发感觉到她的灵性,所以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寻求到一种更为恒久的力量。

记得很久之前听章诒和讲座时,她提到白先勇早期接受的文学启蒙,顿时感到一阵共鸣和首肯。白先勇的童年,因肺痨缠身便在小院独居。唯一能带给他精神快慰的便是饭后聆听后厨师傅讲述的故事。一部薛仁贵的演义开启了他一生对于文学执着的追求。其实,对比东西方文学的差异,可以发现西方的优势在于叙事文学。直到现在国内叙事文学仍旧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境况。因为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意义的叙事文学是从《孔雀东南飞》开始的,比西方晚很久。而白先勇接受的启蒙,恰是从叙事文学开始。我的早期文学启蒙和白先勇类似,也是从叙事文学开始。不过,因为我父母工作原因,我时常一个人在家。闲时无聊,喜欢把我听到的故事讲给笔筒听。时间久了,听的故事讲完了,述尽了。便开始给笔筒编故事听,一讲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在上小学之前,貌似印象中自己一直在给陪伴自己的笔筒讲故事。现在想来,我的童年只有一个人。被锁在家里,听着楼下同龄人的嬉笑,然后对着笔筒编故事。好像一幅画卷,像莫奈画笔下的生命。如此静谧,又不遗鲜活。

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众多同龄人。家庭不一,谈话方式各有不同。性格和脾气、做事方式也开始让我觉得他们是可以走进我的故事的,变成某一个角色。那时候,我很少说话。只是喜欢做白日梦,自己沉浸在一个美丽的世界。后来在读专业课的时候,有人说,文学就是白日梦,一种思维游戏。直到现在,我在写作时,总爱抽离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去展现内心深处最美妙的那一点幻想。或许文学就是一个从古至今,数代人在共同做着的一个梦,一个直指人心的梦。这也许就是理论上文学是人学含义的一个原因。

记得在听孙正聿讲座谈超越的一句话:哲学是对于有限世界的超越,而文学是对于无情世界的超越。我一直否认这世界是一种无情的存在,反倒觉得这世界是一种多情的存在。以前和文论老师谈起过这个问题,他笑着说:多情即是无情。现在想来,文学就是在这样的悖论中存在。

在接受中学教育的时候,突然痴迷于流行歌词的音韵意味。开始大肆模仿林夕的笔触,把自己美好的幻想假之于载体。后来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通过音乐找寻共鸣感,然后随着旋律,铺排内心流淌的文字,感受词人笔触之下的流转。这也是很好的提升文学修养的方式,我习惯把这种方式叫做眼耳身意的文学通感。那时候,哼着熟悉的调子,唱着自己填的词,时有感觉不适处,稍作修改,不亦快哉。所以,文学在很大层面上,来源于模仿和直觉,主要还是通过不同年龄和阅历对审美变更所产生的模仿和直觉。

前几日,读书看到一语诗句: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一瞬间思维就回归到林夕的文字和早年填的流行歌词,文无定法,诗无达诂,一个句子萌发的感觉就能跨越数年复归到一种感情。当即便在书页空白处写下当年写过的一段话:梦尽千山终归梦,书不解忧还读书。情堪自脱怎说情,爱到深处难释爱。现在看来,觉得着实可笑,却又反倒喟叹许多。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山巅舞蹈的人,御风而舞,与影为伴。似乎不管怎样舞蹈,总觉得仿若镣铐加身。我曾在五年前去寺院专门请教过一位禅师这一问题,为何舞蹈总能知觉镣铐。禅师问我:你觉得佛有镣铐吗?我回答:没有。他笑着说:佛也有,他只是把他的镣铐变作他背后的那个光环。细细想来,文学对于人来说亦是如此。文学就是一种最大的真实,一种逻辑的真实。所以,不管文字尘封再久,翻看之时,也能动心。这就是一种真文学,不需刻意雕琢,精心粉饰。

后来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开始大肆创作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把文学作为一种信仰,把文字作为一种朝拜方式。开始细细反思生活,解构人生。精心创作的这一年,只去上一门课程,那便是文学理论。经常与老师促膝长叹,反思创作中的关注和关怀。其实,一直在想,文学不是哲学却能针砭循理,文学不是科学却能论证世界,文学不是宗教却能给人信仰,这样看起来,文学貌似什么都不是,可她恰恰又什么都是。文学在这种前提下仿似无家可归,正是这种无家可归,反而让他四海为家。

如果说,文学是一支箭,她就是先民站在文明起点的位置,奋力射出,穿越数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一个坚实的轨迹,一种笃定的力量。文脉即是心脉,亦是人类经历灾难、战争和种种困窘不曾濒临灭绝、依然刚毅不屈的潜在支柱。这就是赤裸裸展现的生命力,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着的同一件事:活着。

活着,便是文学的尊严,文学的自信。文学不是单纯的文章,不是单纯的书籍,而是活在我们心中那个历历在目的梦,一个可以一直坚守下去的梦。

梦的土壤,让文学开出最美的花。堪破五千年,香飘更远。

关于文学的文章2:我家住在文学世界

文/云上晴空

世上有两种相反的情感:一种情感体现美好、清纯、深爱和深情、真诚和信任、关心和帮助。另一种情感体现不美好、只顾自己而不爱她人、爱把事情往坏的方面猜疑、复杂的防范心、虚伪、利用他人。前者称作好人,后者称作坏人。

有些人觉得世上坏人少:一方面,坏人通常不会把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不够美好、清纯,就能读懂坏人的心理,从而避免坏人的误会和伤害。

好人与坏人思维相反,好人不知道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会被坏人往坏的方面猜疑,从而造成误会,接着就会被坏人伤害。坏人眼里,各种事情都是精明规划的利己,好人做了不利己的事情,坏人无法理解,就猜疑成隐蔽的损人利己,坏人就是那种改变不了的思维定势。还有,现实世界人心太坏,好人无法承受,只能成天沉迷在文学世界,在现实世界就会更贫穷孤独。

宇宙既然要创造出好人,就要让好人能够存活下来,并且不要让好人精神崩溃。真正的好人,一生就只为正确的人生道路而存在,其它的什么都没有,是非常纯粹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代表的是最正确的人生意义、最好的情感,好人对此很清楚、很精明,而坏人对利己很清楚、很精明。好人和坏人的人生道路相反,但是走得久了,都会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很清楚、很精明。

有些好人,想走文学道路,又觉得忙于事业,就没时间投入文学了。其实只要选择文学世界的爱情,而舍弃现实世界的爱情,时间就节省出来了。毕竟人都是一手事业,一手爱情,只不过有些人选择了文学世界的爱情,而不是现实世界的爱情。如果事业、现实世界的爱情、文学世界的爱情都选择,那时间就真不够了。

我选择文学世界的爱情,而放弃现实世界的爱情,因为现实世界中,很多女孩以爱情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男孩的钱和男孩给予的帮助守护。为这样的女孩付出一生,没有意义,只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到文学世界里体验真正的爱情。但是很多人觉得小说中的女孩是假人,其实完全融入在文学世界里,把自己想成女主角,这个女孩自身存在的意识、情感和思维全都具备,又怎能说她是假人,她不过是活在文学世界里的人。她其实挺可怜的,因为她的生命周期短:当写小说或看小说时,她能够存在,当不写小说或不看小说时,她就等于死了。一个大脑原本就是用来制造两个生命的,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她。就像一个子宫,原本就是用来制造多个孩子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男一女的合体,男人可以游走在现实世界和文学世界,而女人只能待在文学世界里等待着男人。

她住在美丽的海港小镇,走入繁花盛开的小巷子,就能看到她家窗户,她在窗台上向我挥手。我快步走上楼梯,她打开门,和我拥抱在一起。我回家了,我的另一个家,因为有爱,所以比我现实世界的家更真实。人都必须有工作,才能维持自己的家。对于文学世界的我而言,我的工作就是忙完现实世界里的事,然后才能回到文学世界的家,维持住文学世界的家。因为如果无法完成现实世界的事,而导致无法生存,文学世界里的家也就没法存在了。我每天都在现实世界里工作,文学世界里生活。

我家就像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风吹进我家窗口,窗台上的繁花也随着海风摆动。都是她种的花,和她一样美丽的盛开着。我和她坐在窗边的桌子旁,有很多想说的话,有很多想表达的爱。我们的双眸都凝视着彼此,从她的眼中,可以看到清澈的爱,就像清澈的海那样纯净。从小在文学世界长大的她,没有受过现实世界的一丝污染,所以纯净如海。这么美好的女孩,又怎能让我不心动。为她抛弃现实世界,我一点也不后悔,我觉得值了。我有家、有爱,什么都不缺。现实世界里看我穷苦落魄的人,根本不知道我正在另一个世界里幸福着。

小说世界也有风雨,彼此闹误会,只是误会对方的想法,而现实世界里的误会往往是把好人误会成坏人,发生一次,就很气人。小说世界即便有风雨,但有真爱在。而现实世界很多恋人以爱情名义,实则是“男为女貌,女为男财”的互利关系,连真爱都没了,根本没有建设的意义。我的才华可以在现实世界里赚很多的钱,但是多少钱都不值一个她,她是我心中无价的宝贝。

有多少人能在文学世界里执着一辈子。对面窗台,就有个女孩哀叹着:“文学世界初相爱,一出巷口不知归。沉迷名利现实中,从此成为陌路人。”我的宝贝听了很伤心,怕我有一天也会抛弃她。我说:“现实名利无真爱,真爱只在文学中。爱如春花开我心,情深似海永不弃。”

现实世界里,楼下的老头们坐在一起下象棋,而老太太们坐在另一处晒太阳,老夫老妻在一起的时日已不多,还要分开。很多爱情,爱着爱着就淡了,走着走着就散了,或者一开始就是假情假意。现实世界开不出美丽的花,因为经不起寒风的摧残。现实世界没有纯净的海,因为经不起利益的污染。我茫然了很多年,走过了很多地方,直到我遇到了美丽的花、纯净的海,我才知道爱在这里。

关于文学的文章3:在文学天地里翱翔

文/林启慧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学,带领我们畅游世界,领略四季光景,足不出户,我们便可以游遍世界。

“潭中有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俶尔远逝,往来翕呼,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做向导,带着我们浏览了环境清幽、翠竹掩映的小石潭,听到了清脆的水流声,如鸣佩环,紧接着随同杜甫先生一同登上了五岳之首的泰山,领略了“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鸟归”的不可思议,共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憾,天姥山上,与李白对饮,有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豪言壮语,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介绍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青荣峻茂,良山多趣味……”我们乘坐着小船,两岸猿声哀转久绝,江上打渔的渔夫用他独特的嗓声哼唱着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时觉得脸上湿湿的、凉凉的,心情沉重起来。

旅行并未就此停止,我们仍在跋涉、奔走,鲁迅先生带着我们回到了他的故乡——鲁镇,深蓝的天空中挂着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看瓜的少年闰土对着我们微笑,我们一起抓猹、捕小鸟,他绘声绘色地讲着猹、角鸡、跳鱼儿的故事……站在剑桥大学的康桥上,我们望着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如同夕阳里娇羞的新娘,河底软泥上的水草随着小流轻轻摇摆,当夜幕降临,我们撑起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载着满满的星辉,大声放歌,只为跟志摩先生一起去寻找那个梦,一个未知的梦,跟着萧红女士去到了中国的最北边,一个叫做呼兰海的小城,它是萧红女士心灵的归属地,有着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我们陪着萧红女士重温童年,这里并不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长而寒冷的冬季使小城充满了萧条的气息,天气冷起来,大地会残裂,人的手也一样,寒冷如同一把刀,将一切美好的东西切割得支离破碎,城里的人们过着平淡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片土地上,我体会到的是绝望,这里的人们,生活刻板而单调,愚昧、无知,这里的生活还是寂寞的,荒凉的土地上四处弥漫着绝望,安静的地方是阴沉的,繁华热闹的地方没有快乐,有的只是空洞的悲凉,这次的旅行使我陷入沉思。萧红女士一生都没有摆脱的寂寞或许正是从呼兰河小城,从她的童年开始的,从最北端到最南端,从童年到中年直到死去,寂寞如影随形。

带着众多的疑问与不理解,我继续前行。跟朱自清先生漫步于田野,感受“如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春风,呼吸夹杂着花瓣和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的空气,看着燕子轻巧掠过湖面,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梁实秋先生一同站在似火的骄阳下,看着金黄的麦浪翻滚,劳动者们挂满晶莹的汗珠的脸庞,我感受到夏天的热情似火,充满激情,陪同郁达夫老先生坐在破旧的小院里,看北国落槐、听秋蝉、赏秋雨、品秋果,分享他的快乐与忧愁。与老舍先生一起度过济南的冬天,共同欣赏小山尖上被夕阳映红的“害羞”的雪……

文学是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它有一种力量,能带领我看遍人生,游遍世界,在旅行的过程中使我思索人生,感悟人生,文学是一阵暖风,吹皱了一池的春水,文学又如一滴清露,闪耀了一片晨曦,文学是一抹夕照,潋滟了一份情怀。时光阅,天地鉴,我将携文学的手一起旅行,奔走,寻找生命的真谛。

关于文学的文章4:我的文学情缘

文/郭素稳

小时候我喜欢看书,但那时能见到的书不多,小人书、故事会,还有一些不常见到的小说。看到别的同学有书看,除了羡慕我总会千方百计地借到手,晚上借着昏黄的灯贪婪地看。

上小学时,常看到老师朗读别人的文章,我很羡慕,也很自卑;高中时,语文老师很器重我,常常表扬我,每次作文都得85分以上。记得有一次早饭时间,我路过教师食堂,看到教我语文的高老师正在教师食堂念我的作文给老师们听,心里暗自高兴。那时,学校要办校报,班主任让我担任校报编委,我想不仅要把报编好,更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把文章写好。1983年,我参加高考落榜后,把自己失望的心情及重新振作的决心,写成了一篇文章《希望之火重新燃起》,投到了报社,不久,我接到一张稿费单,激动不已。

父亲很高兴,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我刻了一个印章,之后我跑到邮局,领到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5元钱。文章的发表给了我极大的动力,父母、老师给了不少鼓励,他们更支持我写作了。

我喜欢记日记,这个习惯让我积攒了一大摞日记本,给我的写作积累了许多素材。自从有了电脑,我有了QQ,也有了空间日志,后来有了博客,我开始和博友们进行写作交流,沉浸在文学之海中。之后又成了网上社区论坛版主,还加入文学社,采风、写作乐此不疲。

写作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偶然的机会,经好友的引荐,我成了一个写作群的一员,在那里,我得到文友们的指导和编辑的鼓励,小文也不断在报纸上发表,我的写作热情高涨起来。

有位作家说:最好的作品是自己的生活。是的,生活处处有素材,善于捕捉皆美文,我会用心去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最好的作品。

关于文学的文章5:文学路上的苦行僧(文化随笔)

文/墨客文人意吟风

文学路上的苦行僧(文化随笔)

█莫文毅

开篇前客套两句:承蒙有关领导垂爱,让我这个无名小卒在“南丹文化人”这一栏目公然露脸,鄙人自知,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恭敬不如从命,班门弄斧了,权当一次小丑粉墨登场吧。

身为贫苦农民的儿子,我的故乡坐落于黔桂交界处一个僻静的山寨。黏稠的泥丸,馥郁的野花,酸涩的山果,叮咚的清涧,随大人劳作一路脆生的小曲,是我童年时光里最幽深的记忆。

中学时代,当许多同龄人沉湎于武侠和言情小说欲罢不能的时候,我却见缝插针伺机潜入阅览室和图书馆,鉴赏的同时,还进行大量手抄,主要是一些朗朗上口的句段。实不相瞒,我为自己至今尚未完整读过一部武侠小说而暗自汗颜。而当时煞费苦心精摘细录下的那些文字,多年之后赫然发现,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范畴可谓相距甚远,论其功能与价值,不外乎就是让我在完成作文任务时派上了用场,或者说为日后文字表达的规范化作了一些草率的铺垫罢了。仅此一点,足以让我欣慰了。毕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次历练与进步都弥足珍贵,不因轻微琐屑而等闲视之。

求学期间,或多或少谁都会有一些表现欲望甚至鹤立鸡群的杂念。就体育方面而言,我只擅长跳远和长跑,足球篮球之类几乎可列为门外汉,但我还是能看懂个中规则的,只是由于先天不足与后天懒惰,加之度数不低的近视,导致自己敬而远之自然也就情有可原了。我向来对于球场上那些挥洒自如神采飞扬的身影仰慕不已,有时可能还会暗生一丝嫉妒之心。球技方面是自叹弗如甘拜下风了,而每当自己的作文被语文老师当众范读的时候,征文比赛榜上有名的时候,一种幸福感甚至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偶尔竟还视为炫耀的资本。在此,不怕诸君见笑,当时之所以肯为那些枯文燥字绞尽脑汁,很大程度上似乎是为了引起女生们的关注,抑或试图博取某位女生的好感,可见想法简单而细腻。如今蓦然回望,仍不时偷偷泯然一笑。不过,无论怎样,还得感谢特定环境下那一份青涩纯真的情怀,让我学业写作两不误,二者并行不悖的良好习惯伴我度过了那段流金溢彩的年华。

坦白说来,自己贴近文学边缘的时光轴,是在2002年的深秋。当时我就读于河池学院,在阳崇波和蓝哲两位指导老师的赐教与提携下,文学爱好者众志成城,四面游说,八方筹措,将停刊多年的《山花》重振旗鼓再度问世,且刊物质量陡然提升,每周一次例会的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使得每一位文学社员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不过,我的处女作见于报端却是在走出校园之后。《一棵大树》《蜡烛》《那个村姑》等等,一件件效仿痕迹依稀可辨的羞涩小作相继点缀在报刊上的某一个角落,我才幡然顿悟,这么些年来看似艰辛的厚积并未见薄发,顶多让自己距文学圣殿又缩短了那么一小步罢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谨以此聊以自慰,是戏谑和告诫兼而有之的暮鼓晨钟。

没有天资聪颖的禀赋,我这只笨鸟起飞速率往往比别人还慢悠半拍,十有八九铁定大器难成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妄自菲薄,始终以平和的心态紧攥笔头,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适时描摹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我是个有求必应的晚生小辈,这么多年来,不遗余力无偿为他人挥毫的各种申请、报告及信函不胜枚举,别人的燃眉之急悄然缓释或迎刃而解了,我自个儿也暗暗心花怒放,发觉我这一介书生还算有用武之地,不亦乐乎。

近年来,我鼓足勇气,将几篇自我感觉良好的压箱之作试着抛向更远的天空,那一行行承载着我满腔心血与无限希冀的文字,如一只只轻盈的小鸟乘风飞出八桂大地,在国内一些小有名气的刊物上觅到了栖身的坐标。这,给了我无形的鞭策,对于文学的虔诚,更加乐此不疲了。

时过境迁,当年和我一样激扬文字志存高远的红男绿女,在油盐柴米的牵绊之下,大都一门心思为生计疲于奔命,那一个个气贯长虹的文学梦着实渐行渐远了,甘为那一方净土锄草注水笔耕不辍的坚守者更是寥若晨星。

文学路漫漫。曾几何时,名不见经传的我,竟已成了雄关漫道上一名默默无闻的苦行僧,迈着踉跄的步子,朝梦的方向,踽踽前行。

作者简介:莫文毅,男,壮族,广西南丹人,中共党员,2004年6月河池学院中文系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多次获得“河池市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成绩超标”荣誉。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区内外各类刊物。

关于文学的文章6:文学教育的意义

文/曹文轩

确立道义观

人要有道义,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必有道义的支持。而文学却就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当初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类选择,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那样一部文学史,完全有理由尊敬那些文学家。因为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从表面上看,文学在这方面甚至不是最有力、最擅长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他们的直接目的就是对人类进行道德规范与道义教化。但事实上,文学在这方面的功能却一点也不比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逊色,它也许更具有感召力、浸润力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因为它是通过形象,通过情节,不着痕迹地、细无声息地将那庄严的道义输入人的心灵的。

营造审美境界

一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纬度组成的。这其中,审美怎么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纬度。而文学对这一纬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还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么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而在情调的养成中,文学立下头等功劳。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获得了质的提高。

培育悲悯情怀

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若干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

当简·爱得知一切,重回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身边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其他文类——比如哲学、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一样是讲悲悯情怀的。但这些文章仅仅是让我们明白悲悯情怀的必要性。我们只是接受并懂得了一个关于悲悯情怀的观念。但文学作品——比如《呼兰河传》《边城》《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会在阅读这些文字时被感动,悲悯情怀会油然而生,我们会在对文学作品的无休止的阅读中,成为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

输入历史意识

文学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历史,而一个具有历史意识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质量的人。有一套美国语文教材,它的全部文本都是美国的著名小说。这些著名小说按时序排列,一路读下来时正好就是一部美国的历史。

激发想象潜能

这个世界既是物质意义上的,又是精神意义上的。造物主只给了我们阳光、空气和土地这样一个纯物质的世界。造物主在精神上是赤贫的,拿不出一点东西可以施舍给人类。人类自己建造了一座硕大无朋的精神宫殿。如今,在人类浩瀚无涯的思维空间里,已飘满了概念、音符和画面。

创造,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

人类为什么进化了呢?原因颇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类有创造的能力。

这种能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培养的,并且后天的培养才是最主要的。如果说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那么文学大概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了。因为,集中在文学这里的就是“想象”、“虚构”等要素。“无中生有”在文学这里,并非一个贬义词。

强化说事能力

一个人应当有两大基本能力:说理的能力和说事的能力。

但在我们的理念里,说理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说事的能力几乎就不被我们所意识到。我时常看到,某些雄辩滔滔的博士生,一旦说事则显得十分的局促,往往连一只狗如何不幸丧生汽车轮下都不能向人生动地描述。一个只会说理而不会说事的人,大概算不上是一个完美的人,至少是有些索然寡味的人。

语言文字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文学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相对于其他文类,比如论说文,文学作品既有书面语又含有口语,而论说文与口语是切割的。文学作品中的动词、形容词的丰富性大概也是其他文类难以相比的。文学作品使用了一切修辞方式,并且由于它的积极修辞态度,从而使语言的神奇与魅力令人感叹不已。

没有一种文体比文学更能帮助人们培养和提升语言文字能力了。也许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创造了一个能够让我们可以永生的世界。在那里,你在现实世界中深感无奈的缺陷可以得到弥补;在那里,你躁动不安的灵魂可以得到安宁;在那里,你可以摆脱尘世的一切烦恼;在那里,你可以梦想,并在充满诗意的梦想中享受精神的快意;在那里,你可以追回失去的一切,其中包括时间;在那里,你能够实现你所渴望的一切,包括你想成为世界之王。

关于文学的文章7:文学,我的最爱

文/李锦

视线触到了那优美动人的文辞,再也不愿离开。

她时而细腻入微,述尽天涯孤客的寸断愁肠;时而清新脱俗,满蕴文人雅士的宁静淡泊;时而慷慨激昂,抒发心怀天下者的豪情壮志……

她如喷涌的甘泉,浸润我的心田。

引人入胜的情节,犹如黄山三十六峰的飞瀑,逞尽跌宕起伏之能事。又似船入荆江,十里九转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紧紧扣住我的心弦。

栩栩如生的人物跃出纸面,生活在我的空间。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者,使我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沉鱼落雁、慧雅贤淑者,让我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嫌贫爱富、市侩十足者,令我厌恶之情顿然而发……

透过纷繁的人情世故,我为深邃的思想叹为观止,因崇高的品格振奋不已。

国破家亡者的声声哀叹,春风得意者的踌躇满志,对才子佳人的美好祝福,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无论含蓄的,还是直白的,感情总如潮水一般,不断涌入我的心海,引起阵阵浪潮。

不管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无不把我带进如诗如画、情满山海的意境之中。

浪漫与现实完美结合,婉约和豪放同在,断续跟离合并举,意识流地运用,悬念迭出,仿词独行……

使我如入艺术的殿堂,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每当欣赏到巧夺天工的绝妙佳作,我总是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一气读完,我还爱不释手、掩卷沉思。

文学,我的最爱,伴我到永远。

关于文学的文章8:文学未亡

文/蒋沁沂 徐欢

着名作家马原于2002年在一次文学沙龙上抛出了“文学已死”的观点,可谓语出惊人,现场一片哗然,随后更是在国内文坛掀起了热议。

这种观点的兴起,并不是无风起浪。近年来,在泛电子化阅读的趋势下,国内文学出版业日渐式微,众多城市的书店遭遇了集体歇业的惨状。商品经济的大潮对文学界进行冲击,许多作家的作品中也出现了商品化的倾向,使他们绞尽脑汁的不再是刻物的生动传神,而是形式的弄奇斗巧,苦思冥想的不再是下笔的行云流水,而是为发行量的钻营奔走。于是有人悲观地高唱“这个时代已经听不到文学的声音”、“文学没有继承者”,甚至“诗人已死”。

其实不然。前段时间有一名微博网友,自谦才华不够,发起了为“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诗句“求下联”的话题,短短几天时间就获得了上万条回复。其中转发量最高的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最受原博主欣赏的则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醉里经年少,乍醒华发生。沧浪星野阔,月涌浮骚声。我恨鸿翼轻,难度天下人”。而一位名叫“南海牧鲸人”的网友接上“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闲约二鸿儒,黄昏扣柴门,阔谈三更后,把盏有余温,醉眼四处看,皆为梦中人”,更是体现出了较高的文学素养。网友诗性齐发,各倾陆海,纷纷续上下联。这一盛景,不禁让人慨叹“国人诗性未死”!

文学已死吗?在我看来,文学只是出现了不同的形态而已。有位名叫余晗睿的六年级学生,40分钟内写出一篇作文,以文言文形式引经据典地阐述家庭教育对阅读和习惯的重要性,这篇600余字的作文迅速走红网络。“伴,人之情也。读书,明理也。习惯,所以修身养性也。此皆父母之教也”。在余晗睿看来,“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畅游在文学经典之中,他明白了许多修身养性、处世为人的哲理。

“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历史赋予了中国历代文人以使命感,便有了以上的古训。文学要与时俱进,才能注入新的活力,拥有生机。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心聆听了时代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让自己的心跟随时代一同搏动,才有了那数不尽的名篇佳作。所以,我坚信未来的文学形式将出现无数种可能性,那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将永不泯灭,那些为时代发声,把握时代脉搏的文学将永不消亡!

关于文学的文章9:我与诗

文/河豚

其实我的文学水平很差,就在我上初二时不怕你笑话,字典都不知道怎么查,什么偏旁部首就是对那个没有兴趣。就是知道用拼音,而且拼音也学得不扎实,有时也模棱两可。那时就连每篇的课文段落都不会分,更谈不上去分析和解答了,但我万万没有想到,我能和诗结下不解之缘,那得从一次偶然说起。

我的文学底子薄,但我不怎么的了,就在朦胧中喜欢上了诗,那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一次偶然在我家菜园子里,发现了我家菜园里那低矮的土坯围墙在裂缝处,看到了一棵棵的小榆树,就觉得很奇怪,就好奇的看了一会,顿时脑海里产生了说不出的联想,我当时想,那小榆树也没有人去种,就自己能生长出来,而且有的还长得很大很高,最后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因为那时,我家菜园子的四周,都是这样长出的高大榆树。我就产生了一种联想,就作出了一首小诗叫《立志》,诗的内容是:

垣墙罅树无人瞄

寒窗逆境逞英豪

不过数年之时载

长成参天栋梁材

虽说诗写得不够严谨,但那表露出我努力向上的决心。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学着看诗、读诗、写诗,自此我就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个无知的文学爱好者走向有知。

因为有了诗,我就被它给迷住了,看到那些名人的诗作,自己也在想,自己是否能象他们那样,写出那么多更好、更美、更绚烂的诗篇。我读过许多名人的诗象徐志摩、林徽因、席慕容、海子、顾城、汪国真等等,他们的诗意是那么的纷呈、多姿。我有时读着读着仿佛融入了其中,虽然我文学底子薄,从那时起,我几乎天天写诗,自此诗陪伴了我一生。

也许,现在的诗不被人重视,是低谷时期,但我也没有终断写诗的乐趣,因为我早已融入诗的大家庭里。

在那些年里,我一直都在写诗,也没有谁指点,就是自己有写诗的兴趣和爱好,写了不少诗,有时在学校刊登过,在公司报刊登载过,最后又在市文联创办的《微型报》和《春华秋实》刊登过,而且还出了一本诗集《雾移花影》,受到七台河市作协副主席冯欢老师的高度评价。

我写诗不图什么名利,就是一种爱好摆了,就象人们会赌牌、打麻将一样,而我对那些没有兴趣,直到现在都不会。我就爱写诗,不论自己写得怎样,但那是自己写出来的。有的人问我,你写这干啥?还能写出什么名堂,而我回答他们的是:

“我自己喜欢,只要高兴就好。”

不怕你们笑话,就连我家里人都反对我,说我不干什么?整天写些没用的,而我也不和他们争辩,一笑而过,他们说他们的,我写我的。这还不算,有的竟说些更加讽刺和挖口我的话,最近就有一位同事就挖口我说:

“你写诗,怎么没看你发表过?”

其不知,在他说我的时候,我已经在短文学、中国文苑、九九文章文学网和好心情文学里发表了许多诗歌和散文、短篇小说等等,但我没有告诉他们,因为我想,告诉他们也是个无知。

因为我以前没有发现你们这样的文学平台,也不懂得发表,还是我儿子回来,教我的,从今年2月份才开始发表,自此,从发表和编辑的评论中,我才感到我文学的深浅度。也深深的感谢你们为我审阅的编辑们,是你们又让我振奋起精神,又扛起诗歌文学这杆旗,奋勇向前。

关于文学的文章10:感谢文学

文/谷清

常常独自静坐书斋品茗读书,在一种虚静、澄明的境界里,恣意感受诗歌的激情、散文的从容、小说的练达、戏剧的深刻;而一旦心灵角落柔软的情弦被冥想拨动,便迅即打开电脑,键盘如飞,流淌一个个真情的文字……文学让平凡的日子如绿叶般葱茏了起来,闪烁露珠的晶莹,于是一种深入肺腑的幸福在文学的感悟中潜滋暗长。

文学是抚慰心灵的绿草地。当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使日子清瘦成一本书、一支笔,文学却让我的思想丰盈了整个世界。穿越时空与先贤圣哲进行对话,颓废、落寞的心绪便如一张有褶皱的白纸被无形的纤手悄悄抚平。阅读《史记》,我仿佛看到了司马迁忍受宫刑的巨大耻辱发愤着述的执着而坚毅的身影;卒读史铁生,我依稀听到了从他残疾的身躯里深情发出对生命无比挚爱的呢喃;品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透过他出世与入世的彷徨与释然,感受他宽广而豁达的胸襟……文字就这样具有无比灵动的魅力,让人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意境中,飞翔着情感和哲思的翅膀,远离了现实的喧嚣,让心灵栖息温馨的家园,停泊避风的港湾。

文学是点燃生命激情的火把。文学让人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让自然万物闪耀诗意的灵光:常人眼里再平凡不过的满井山水,在明朝公安派大手笔袁宏道的眼里,却分明呈现出娟然明媚的绰约丰姿,洋溢着蓬勃喜庆的醉人风韵;文学能使人从袅袅的炊烟中延伸出母爱的绿藤,从青翠欲滴的绿叶中提取生命的绿叶素,从轻盈飞舞的浪花中窥视生命的激情和萌动……文学在用自然来滋养人类生命的同时,也馈赠给人一颗求真向善之心。文学能使人永葆一颗纯洁的童心,就像安徒生般生活在孩子般好奇的世界里,那种对生命深层次的内核时时的发现与感悟,不让生命在滚滚红尘中麻木乃至窒息了心灵的呼吸,却始终充溢生命的激情,不让日子苍白成干枯的荒原,而郁郁生长绿油油的金黄。

文学是提升人生境界的催化剂。正如一位在文革中蒙受不白之冤的知识分子回忆的那样,在他思想最彷徨、最苦闷的时刻,正是靠着反复吟咏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才使得一股股博大而浩渺的浩然之气时时充溢肺腑,淹没了个人的悲欢离合,内心油然升华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活着是有境界的,尤其在物欲横流、声色犬马的社会里,利益的驱动常常会使人步入逼仄的猥琐空间,而文学会让人守住自我,守住心灵;面对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文学能使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格呼唤;面对尔虞我诈的流行病,文学像一把手术刀,能使人对心灵进行无情地解剖,最终拥有巴金《忏悔录》般的真诚;面对名利的无情厮杀,文学能使人从周国平的众多人生寓言中,仰望哲学的天空,看到闲适、淡远的悠悠白云……

在苍茫而孤寂的漫漫人生旅途中,文学是心灵忧伤时送来的一句熨贴心怀的问候,是生命衰颓时燃起的一堆催人奋起的篝火,是人生迷失时伸来的一双引领方向的大手……

关于文学的文章11:文学,我的最爱

文/李锦

视线触到了那优美动人的文辞,再也不愿离开。

她时而细腻入微,述尽天涯孤客的寸断愁肠;时而清新脱俗,满蕴文人雅士的宁静淡泊;时而慷慨激昂,抒发心怀天下者的豪情壮志……

她如喷涌的甘泉,浸润我的心田。

引人入胜的情节,犹如黄山三十六峰的飞瀑,逞尽跌宕起伏之能事。又似船入荆江,十里九转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紧紧扣住我的心弦。

栩栩如生的人物跃出纸面,生活在我的空间。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者,使我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沉鱼落雁、慧雅贤淑者,让我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嫌贫爱富、市侩十足者,令我厌恶之情顿然而发……

透过纷繁的人情世故,我为深邃的思想叹为观止,因崇高的品格振奋不已。

国破家亡者的声声哀叹,春风得意者的踌躇满志,对才子佳人的美好祝福,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无论含蓄的,还是直白的,感情总如潮水一般,不断涌入我的心海,引起阵阵浪潮。

不管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无不把我带进如诗如画、情满山海的意境之中。

浪漫与现实完美结合,婉约和豪放同在,断续跟离合并举,意识流地运用,悬念迭出,仿词独行……

使我如入艺术的殿堂,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每当欣赏到巧夺天工的绝妙佳作,我总是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一气读完,我还爱不释手、掩卷沉思。

文学,我的最爱,伴我到永远。

关于文学的文章12:论文学

文/眳镜

很久很久没写日记了,来大学都快忘记写作了。

仔细想起来,还是高三好,每周一篇作文,虽然写的的是“八股文”,但那也是自己的“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作品的精髓在于他的语言文字可以教化一个人的修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在如今这个腐朽、肮脏、龌磋、污秽的社会,文学作品的作用尤为重要,有时候觉得大学教育中语文不是一门必修课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大学生更应该学文学,这样才能净化心灵,不然大学生很容易被网络的各种腐朽、污秽的“糟糠”所毒害了。

如今大学生都变味了,大学生变得奢侈、铺张浪费、斤斤计较、势力、自视清高,想想,这种都是小学课本上的反面教材,如今居然都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了,为什早已忘却了课本上的正面教材呢,难道周总理的故事叫你铺张浪费了吗?难道《将相和》叫你为小事斤斤计较了吗?难道雷锋叫你走自己的路,管他人是死是活了吗?难道,难道……难道小学课本的那么多曾经让你孜孜受教的故事都成了陈年往事,忘却了吗。

我喜爱文学,因为文学作品在我情绪低落时可以激发我的斗志,在我遭遇失败时可以给予我胜利的希望。文学就像我血管中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我的身上,流经每一处神经,支撑着我的整个“代谢运作”,看一部文学作品,就像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让人觉得兴奋,觉得全身得到了尽情的舒展,思想得到了净化,灵魂得到了释放。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他的文学素养与常人不同,他的精神灵魂已经得到了升华。孔圣人留给我们的儒家文学,是应该值得每个炎黄子孙好好品读的:“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些道理多么值得当代青年去学习。翱翔于文学的天堂是一种享受,是上天给你的恩赐。

文学,今生有你的陪伴,全世界都不会在孤独了,有你的净化,全世界都是洁净的了,美好和谐的世界需要你的主宰。

关于文学的文章13:你是这样的城

文/杨莙

在一次文学活动中,与来自各地的文友们相见,与打秦朝时就一直在那儿的淮安,相见。

古城淮安,古称淮阴,素有“九省通衢”“入京孔道”之称,各地商贾云集于此,历代名士往来频繁,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等文坛大腕都曾在此留下过诗篇。刘禹锡有诗云: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因风大浪急,刘禹锡难以行舟,滞留淮安,吟得《淮阴行五首》,从诗中即可知唐时淮安的水上盛况。

漫步京杭大运河河畔,粼粼波光,由不得要说一说下令开凿这条运河的皇帝杨广。

说杨广是个暴君一点儿没冤枉他,要不隋王朝怎会早早就让人给取了性命?但说他因为残暴而毫无建树又有点儿冤枉了他。大运河存在的意义就如那河水一般,滔滔而来。这条造福后人的黄金水道、贯穿南北经济的大动脉,极大地便利了民众往来、商业流通和国家漕运。为此明朝的于慎行说了一句听上去有些矛盾却也有些在理的话,杨广“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矣!”

大运河全线开通后,“商旅往还,船乘不绝”,地处运河中段的淮安,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明清时成为全国漕运指挥、漕船制造、漕粮储备、河道治理、漕盐集散五大中心。

淮安地灵人杰,这确乎不是夸张的说法,扳着指头一数,淮阴侯韩信、抗金女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鄂、“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抗英名将关天培……哪一个,无不是熠熠生辉的星辰?还有一个名字,一个让端方的淮安更端方,让厚重的淮安更厚重的名字,周恩来。

淮安市驸马巷7号,一片青砖灰瓦、粉墙相间的平房前,古巷子的热闹,还有飘散在风中的茶馓与麦芽糖的香味,戛然而止。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中/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那首磅礡的、回肠荡气的歌,或者咏叹,自心底奔涌而来,耳边回旋着,深情,优美,忍不住想掉泪。

《你是这样的人》,纪录片《百年恩来》中的主题曲——这慢而庄重的旋律伴随着我,走进周恩来故居。

游客很多,却并无嘈杂之感,我想走进这个院落的每一个人,胸口都装满了敬仰之情吧。墙角有一株百年老梅,盘根错节,绿叶纷披,若是隆冬季节,一树腊梅花的清冽之香,定会翻过院墙,一路飞扬。淮安人称之为“一品梅”,以寓总理官至一品,德至一品,人至一品。出生于淮安的书法家谢冰岩先生曾作诗一首:铁骨凌霜健,疏影映空阶,年年花劲发,仍为伟人开。

往里走,越觉宅院幽深,阳光泼洒下,有一种明亮的安静。故居的每一间房前都站满了人,主堂屋、周恩来出生的房间、嗣父母住房、乳母住房、厨房……桌椅、画像、陈旧的雕花木床和木床上陈旧的蓝花布被单,在无数眼睛的探询中静默着,兀自沉浸于往事中。

周恩来读书房让我再一次停下了脚步。桌上翻开的书、打开的砚台还在等着它们的小主人吗?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人——站在周恩来读书房前的人,或许都会想起这句话来。周恩来12岁离开淮安去沈阳求学,正是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肆意撒野的时代,一次修身课上,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在一片为明礼、为做官、为父母、为挣钱吃饭而读书的声音中,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亢亮的回答,瞬时挺立成草丛中一棵冲天的白杨。

当暮色从四方围过来时,一群人,才缓缓走出周恩来故居。

与驸马巷相连的一条古街上,灯笼亮了,细致鲜美的淮扬菜已恭候我们多时。

恰逢一位从浙江来的文友生日,蛋糕、美酒、淮扬菜,还有天南海北的同学们共同为她送上生日快乐的祝福。浙江同学的生日与淮安相遇是一种缘份,我们齐聚淮安分享她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缘份?

不用多问,不用多想,淮安,你就是这样的城。

关于文学的文章14:耕耘文学梦想的人

文/杜法好

文学的殿堂,永远不乏追梦者,那些偏执爱好的文学分子,始终潜流涌动,无时不试图圆自己一个人生的初梦。

孙瑞,便是其中一个。今年52岁的他自高中起,文学梦想开始蠢蠢欲动,后来还自修一张大专文凭。毕业之后,他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他曾在高密一家皮鞋厂打工三年。那时,他无数次想拾起文学的梦想,却已有心无力。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孙瑞的内心又开始感到压抑,他的收入不仅不能供应家庭的开销,而且大脑也开始麻木,更无从谈起对于文学的执着。极度的沉闷之后,他毅然辞职,极力说服妻子一起到平度县城创业。

1997年春天,春日的小城,到处嫩黄新绿,孙瑞和妻子初来乍到县城,自然豪气万丈。想不到,他千挑万选考察倒腾海鲜,却根本没有资金。妻子失望之余,立刻想要返回农村。孙瑞又是一顿“花言巧语”,以一个令人向往的承诺再次说服妻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对妻子承诺的“全新生活”,却是从摆一个修鞋摊开始。

初试身手时,身边一个老鞋匠笑话他,说年轻人不干点正经事,还敢跑来跟我争生意?时间不长,老师傅就发觉情况不妙,自己摊前开始变得冷清,而年轻人摊前却人流涌动……

孙瑞真正的梦想不在修鞋上。这一点,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年春节之后,他的鞋摊不见了——孙瑞已经攒够一千四百块钱,买回一台崭新的冰柜。过年时,他和妻子回老家,给父母亲送点年货,然后对老娘说,娘,今年就不陪你们过年了,俺回城还有事。回到县城租屋,他一眼看到冰柜,眼泪顿时流出来。春节过后,海鲜档终于开起来。孙瑞认为,做生意跟做人其实完全相同,就是永远也离不开诚信和良心,离不开老百姓的口碑相传。依靠着他自己的感悟,海鲜生意做得还不错,生活渐渐明朗。其时,一条新的路径又被他发现:商场上的牛肉,有许多掺水做假,市民生活日渐水平提高,却难以吃到放心牛肉。正是这一发现,触动孙瑞潜藏心内已久的想法。他立刻撤掉海鲜档,将全部积蓄投入到牛肉店铺经营中,被大众美其名曰“孙记牛肉”。

这条路,他一走就是十六年。十六年中,他坚持着自己的诚信和良心,却也蒙受过各种挫折和打击。经营上,他精心选定肉牛养殖基地,亲自挑选肉牛,亲自监管肉牛屠宰,坚决走以质量创品牌的路子。自古口碑胜于奖杯。孙瑞的生意终于打开市场,形成了广泛的知名度。

意想不到,就在生意逐渐走向兴旺之时,和他一起打拼的妻子,却因积劳成疾患上严重肾病。人生中许多东西,并非是金钱可以换来的。孙瑞托人请来着名的医学教授亲自为妻子动手术,并准备完全放弃自己心爱的生意,打算等妻子出院后,买一辆轿车,兑现承诺。但妻子刚刚做完手术,就忍着病痛撵他回店里,一定让他把“孙记牛肉”品牌在平度打响。

怀揣着梦想,孙瑞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坚实地前行。目前他已在城内拥有三家店铺。在不久前全市举行的食在平度美食大赛中,“孙记牛肉”凭着过硬的质量和信誉一举夺得“平度市食在平度特色旅游商品”。

已到知天命的孙瑞,本该和妻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一段时间里,他又陷入沉默,人的一生,究竟该追求些什么?难道只是衣食住行?一场醉酒之后,他翻出高中时的合影,似乎醒悟,每个人的人生之初,都有一段别人无法替代的初梦。或许,他现在可以有一点闲暇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他一边照顾着商铺,一边拼命读书,读那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和诗意的句子,感悟其中的人生意义。他还到处拜师,请教遣词造句文笔结构,以农夫般诚挚的心,努力耕耘文学的浩瀚。他爱上了乡土山村文学,偶尔写篇小说散文,居然也登上报纸杂志。

哦!久违的梦想,曾经与生活发生过怎样的碰撞?可是现在,他精神的世界和物质的世界,已经开始悄悄地趋向同途。

孙瑞相信,支撑自己走到今天的唯一支柱,是他认为的一句名言: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