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校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母校的文章(精选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母校的文章1:悠悠母校情

文/杨小葳

月亮弹奏出一首悠悠的乐曲,深蓝色的夜空被星星点缀成一条银河,静静地流淌,风儿将它吹响远方。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月夜,我却怎么也睡不着……

思绪慢慢地回到以前,桃花盛开,花儿含苞欲放,树是那样的绿……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奔跑,是那样的快乐。操场上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教室里传来的是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转眼间,五年小学生活悄悄过去了,我在这里度过了五个春夏秋冬。草儿绿了又黄了,花儿开了又败了,桃花红了又枯了,杨树绿了又黄了,叶子长了又落了。我们经历了多少就有多少快乐,相处了多长时间,就有多少友谊,我们长大了五岁,就学了五年的知识……虽说雁过无痕,但那里却永恒地记录下了它们花瓣轻轻飘过,那里就是我的母校。

五年来,我们的快乐时间从今天起消失了,我们不能在一起奔跑,不能在一起学习了,但我会永远记住我们之间的快乐。虽然不能都分到一个班,但我会记住班里的每一个同学,记住我们之间宝贵的友谊和这么多年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们相处的那样亲密。感情那样醇厚。大人们说忘记了小学同学,只记得高中、大学的同学,但我不相信,我们五年的友谊我不会忘记,我要永远记住这段美丽的时光!

天色越来越晚,可我却一直睡不着,越想睡,那一张张我熟悉的脸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在对我微笑,仿佛在对我讲这五年来发生的快乐与悲伤。快开学了,我们还能都分在一个班吗?虽然这不现实,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在一间教室里学习,在操场上玩耍打闹……

想着想着,我便渐渐睡着了,我梦见我们好在一间教室,还是原来的老师,好在原来的学校里。那些快乐,那些悲伤,那些回忆,那些友谊,都在这梦里……

关于母校的文章2:感谢您—母校

文/张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美好的小学时光将要结束,迎来了中学的生活。在这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在母校度过的幸福时光。我们曾在这里学习做人、增长知识、锻炼身体……这些点点滴滴都勾起了我们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母校,虽然你的身躯很小,只有四幢房子、篮球场和游乐场,但是您身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一砖一瓦,将让我终身难忘,铭记在心。

在游乐场的一面墙上,那里曾经是你最美丽的地方。墙上面缠绕着许多绿油油的藤条,上面长满了许许多多豆大般的刺。我们把刺扳下来,贴在手上、脸上,互相看着对方做怪模样,会乐不可支,笑声琅琅。再进入游乐场内畅玩一番,翘翘板、荡秋千、滑滑梯,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同大海的层层波浪。每当秋天来临,藤条上就会开出数不胜数的粉红的花朵,洋洋洒洒,开得烂漫。这一朵朵馥郁的花朵将母校装扮得焕然一新、美丽无比。

每当重要节日来临,学校就会举行节日的典礼。操场上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此时的校园仿佛像一个鸟岛,歌声、笑语像鸟儿们在倾心地鸣唱……

然而,最值得母校骄傲的地方,还要数教学楼。那里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那些教室,像一个个大蜂巢,里面排列的桌椅,是一格一格的蜂房,井然有序。在这里,母校把我们引进了知识的海洋。老师不辞辛苦,像园丁一样培育着我们这一朵朵鲜花;像树根一样把汲取的营养传给我们这些桃花李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献出了全部的光和热,像一泓不绝的喷泉,浇灌着我们。我们无法回报您——母校,我们只能像金色的小蜜蜂一样,忙碌地采集花粉,储存蜂蜜,用将来丰硕的果实来报答您。

美丽的母校啊,您就像一棵葱郁的大树,而我们像快乐的小鸟在您的怀抱里栖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可是,雏鹰总要离开大树的怀抱,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展翅飞翔。如今,我们将和母校您永别了。啊!母校,您给予我们欢乐,给予我们知识。我深深地感谢您,深深地感谢您。

关于母校的文章3:篆刻之缘

文/赵天安

我的篆刻之缘和母校长沙市一中有关。

2018年,孩子顺利考上长沙市一中国际部读高中,我负责接送小孩上学。高中晚上有自习课,要9点半放学。晚上等待孩子放学这一段时间有些漫长,家长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校门口聊天,我闲得无聊便在街道两头来回晃悠打发时间。

一中大门口南北走向的街道叫清水塘街,街道南端有为数不多的商铺,店内文房四宝俱全,橱窗中还摆有不少精美的石印章料,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店里的印章石品种繁多,有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和内蒙古巴林石。

寿山石色彩斑斓,以寿山芙蓉石、田黄石为精品。青田石花纹奇特,是中国篆刻最早采用的石种。昌化石具有油脂光泽,上品为“昌化鸡血石”。巴林石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巴林福黄石、巴林鸡血石与寿山田黄石、寿山鸡血石不分仲伯,被称为“姊妹石”。

我被这些印章石深深吸引,一到学校接小孩,就会抽空光顾这些商店,和店主聊一聊篆刻,也会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印章石料。这样一来家里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印章石料。

以前我总觉得篆刻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偶然遇见篆刻作品也是怀着敬畏之情。

随着家里收藏的印章石头越来越多,自己买了一些篆刻工具尝试着刻一些印章。最初刻印时,有个头痛的事儿,就是直线刻不直,刻出来的线条,歪得不像样子,要不就是毛糙豁丫得不成形, 其主要原因还是石头硬度太高,一般刻刀难刻动。后来一位叫周昆的同事送了我一套电动雕刻笔,终于解决了石头硬度高刻不动这个大难题。

篆刻首先要根据印章石的大小设计文字内容,篆刻用字要准确无误,第二步就是印稿就反写上石,这也是艺术的再创作过程。前面两步工作完毕最后就是刻印了。

刻制过程是 一种忘我的状态,有一种正大之气鼓动着。表面看似用刀草草,实质在细节处是十分小心收拾的。刻制时,一定要投入情感,用心篆刻。大胆落刀,小心修饰,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情感,方可感人。

第一枚印章刻的是一位同事的人名章,是一枚青田石精致小方章。当她拿到印章时非常惊喜,不停地在书本上盖起来,周围的同事也围过来观看,露出羡慕的眼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事的鼓励也大大提高了我搞篆刻的兴趣,从此我走入了篆刻之门。

中国的文字随着时间的延绵、空间上的拓展,蕴含了动人的多样风貌。不同的字体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魅力。

我特别着迷于汉印的雕刻手法,文字方方正正很有韵味。汉印是以缪篆入印,既要做到不违背篆法,又要将体势改为方整,并根据章法的需要增省笔画,挪让结构,增减粗细,来产生和谐一体的美感。汉印之美不是一个人所创造的,是四百多年中多少代 人的心血智慧所成。汉印不光是古代印章的典范,其美学价值更是有着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往往比较浮躁,一切都向“钱”看,都在大谈商业模式,搞副业、赚外快,很难静下心来。感恩篆刻,给了我一个沉静的理由,磨砺了我的心性。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我有幸帮外地来长沙的几位80岁左右的朋友刻了几枚人名印章。

第一枚是给来长沙参加60年毕业聚会的长沙一中老校友,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卢萍(电影《小小得月楼》的导演)刻的,她非常珍惜,把这枚印章叫“宝贝”。

第二枚印章是给从北京回长沙探亲的张来光夫妇光刻了一对章,他们是我家的世交。他看到精美的印章,喜出望外,未料到你还有这等手艺,他不禁感叹到:“天安,要是你爸爸能看到那该多好啊!”

第三枚印章是为86岁的作家王蒙而刻,王蒙先生十月份刚被习近平主席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这次来长沙是参加《生死恋》的新书发布会。

篆刻之美不仅在于它独具匠心的结构,流畅的笔画,朱白的相宜,悠久的文化,更在于小小方寸之间深藏的缘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