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文章

请欣赏冬夜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冬夜的文章1:被窝之恋

文/梅玉荣

相依为命。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突然对这个词有了深切的体会。

时序是三九,呵手成冰的日子。听窗外狂风飒飒,冷雨萧萧。躺在被窝里,暗自庆幸普天之下尚有我的一处房子,尚有房子里的一床暖意,不必瑟缩街头墙角如乞人,不必身居漏雨之室如贫民。北风愈骤,这份安全感与满足感愈浓。而身边与我共枕的这个人,到底是什么因缘际会让我们共有一个被窝?漫漫红尘,渺小如芥,两粒浮尘飘到一起,从此生根发芽,构成一个小小的家,此刻我们不需考虑太多,只放心地拥有着彼此,这,难道不是相依为命的感觉么?任外面天寒地冻,任世间风霜雨雪,任明日物价飞涨,此刻,就在此刻,我们通过每一点体温的融合,传递着温暖舒畅的感受,是天地间一对最平凡而幸福的夫妻。

冬夜寒气袭人,此时黄金无可恋,权势无所依,唯有被窝是最可意的伙伴,它给你一方休憩的港湾,给你一个安适的睡眠,当你酣然睡去,该不会拒绝梦的香甜吧?

想起小时候对被窝的迷恋,冬天放假时节,不到日上三竿,是不肯与被窝惜别的。母亲一遍一遍地催着,我们却赖皮地躲在被窝里坚决不出来。能让我们迅速脱离被窝的只有一样东西:雪。母亲惊喜地叫:“快起来,下雪了!”这话只需一遍,听来如同圣旨,立刻穿衣起床,毫无恋意,欣喜地奔向那白茫茫的天地。雪是冬日的童话,是孩子心中的天使。迎接那纯洁的天使,怎能有丝毫的怠慢?

成年之后,被窝依然是心中至爱。因为有夜读习惯,晨起便不容易了,因此每至早晨八九点,我依然与被窝缠绵难舍,有如热恋。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早起早睡的习惯,不是每个时刻都必须磨练自己的意志的。只要时间允许,我还是尽量让自己满足这点小小的俗世欲望。我想,生命之难得,生命之易碎,提醒我们要有颗慧心,多珍惜眼前,即使有万千磨难在前方等待,也可以容忍现时的享受吧。如那个寒夜卖火柴的小女孩,明知火柴终会带走虚幻的梦境,她却依然让它执着燃烧,感受片刻的温暖。如那个悬崖边的旅行者,上有老虎张着大嘴,手中抓着的小树也快被小鼠啃断了根,也还是要摘下崖上的那串草莓,品味最后的甘甜。

最舒适,最惬意,最放松人心灵的地方,恐怕就是被窝了。它能容纳所有的快乐与得意,它能释放所有的悲凉与压抑。着名作家鲍尔吉原野有篇散文《被窝赞美诗》写道:“在所有的老朋友中,被窝是最忠实的老朋友。虽然它足不出户,也没见过世面,却勤恳有加,如老仆人。”此言甚是。被窝俨然是万丈红尘中一道护身符,它用棉花的质感,太阳的味道,温暖着这些在冷漠与困惑中行走的世间小民。

可是,还有很多悲苦的人,如民工,如流浪汉,如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们,在寒冷冬夜,找不到一个安适的被窝,他们的辛酸无奈,又该向何人去诉说?想到这里,我也会生出些杜甫之叹,希望文字能成为一支魔杖,为这些普通却同样珍贵的生命建一所栖身的房子,哪怕它很小,却有一个绝对温暖的被窝。

冬夜的文章2:故乡的冬夜

文/九满

冬天,午后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暖暖的阳光,转眼就日落西山了,瓦蓝瓦蓝的天空渐渐的暗淡成灰白色。

一切都变得温顺起来,大地整个成了一只温顺的绵羊,静卧在那里。繁乱的星星缀满了天空,不急不慢地等着夜的浓;月光拉长了多情的树影,宛若一个冷艳的绝代少女,伫立在冬夜的寒冷中,美得逼人;袅袅的炊烟隐了身影,只有淡淡的烟味还悠闲地弥漫在村庄的上空;藕池河水,仿如凝固的音乐,停止了流动,枕头一样静静地躺在村后,等待丛林的影子或村庄靠上疲倦的头,美美地沉睡过一个漫长的冬夜。此刻,小鸟是安静的,芦花鸡是安静的,连道路也都像初生的婴儿,绻曲着身子乖乖地睡去了。

多么安谧宁静的冬夜啊,冰一样晶莹,雪一样洁白。

农家的窗户透出橘黄色的亮光,好像一双半睁半闭的眼睛,迷醉着。有狗简短地吠两声,马上不作声了。随着吱呀一声响,一个夜归人抖落身上的风尘走进屋内。寒风徒劳地摇晃着树枝,又像一个调皮的孩童从门边一闪而过。

不管我放学多晚,也不管我什么时候回到家。大花猫定是懒在暖暖的灶台上不肯睁眼,大黄狗定是在家门口静候我的脚步;母亲定是边做针线活边侧耳倾听,等着那木门被我轻轻地推开……

吃过晚饭,天就黑透了。吃饱了的猪躺在圈里厚厚的干草上养腰,时不时的发出一两声舒坦的哼哼声。大黄狗安静地趴在窝里,那是一条很懂事的狗,一有动静,就警觉地支着前腿坐起,四处张望,确定没有异常情况,再趴下,一侧的耳朵贴着地面,随时保持着警惕的状态,不忘自己的职责。最喜欢热闹的青蛙,此时也成熟起来,耐得住寂寞,默不做声,追随着喜欢夜游的蛇,静默地缱绻在地母的怀抱,享受着从地底涌上的温热,回味着曾经拥有的美好岁月,静静地期待着那一个并不遥远的春天,再生机勃勃。

夜晚,是农家最安详的时刻,忙碌了一天的大人终于可以坐在旺膛的火炉边,砌一杯热茶,尽情地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种温暖与舒适。昏暗的灯光,映照着一张张红朴朴的脸堂,尽管时时能感觉到窗外的冷风,听得见北风像狼一样的吼叫着,从房前屋后呼啸而过。但寒风已经吹彻成了古老的诗意,炉火的热力像融融的阳光,溢满屋宇,暖暖的热浪漫过周身,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炉火的温暖熏染得带着些许醉意。就连那顽皮的孩子也安静下来了,趴在大人的腿上听故事。年少的我,经常沉迷在这样的气氛里,独自站在窗前看着满天的雪花,思索着雪的前世今生。想着自己的前途未来,想着无限的心事,想着无限心事之外的广阔的世界。有时候,我会走出屋子,站在那些空旷的处所,与飘飘洒洒飞舞着的雪花进行一场零距离的对话。

更多的时候,我会就着那豆灯火复习功课。吟咏屈原的《离骚》,懵懂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沉醉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透过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企盼英国物理学家的《丁达尔现象》,发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旷世感言!母亲微笑着陪在我的身边,眼里满是希望。她不时用针将灯芯挑上几挑,努力让火苗再旺一点,那灯火,便带着母爱,带着温暖,扑在我身上,让温柔和幸福之光在我心里滋长漫延……

近邻也有吃过晚饭出来窜门的。不见外,进了屋,自家人一般,脱了鞋,冰凉的脚往火箱上放去,就跟着说开了。如果来人会抽烟,四哥便会递上一支烟,不是红桔牌、沅水牌,就是经济牌子的,在炭火上戳一下,便神仙般地喷云吐雾去了。偶有笑声荡起,又被凝冻的冬夜撞回,铿然有声,落在燃烧的火炉里。

这种时光是多么的温暖啊!

最难忘的是1970年的那个冬天。父亲领着我去伯父家给奶奶过八十五岁生日,客人都走了,但他们母子仍有聊不完的家事,叙不尽的母子情怀。在我的再三催促下,奶奶才不舍地地对父亲说:“庆年,回去吧!还有二十多里夜路要走呢!”父亲叹了一口气,站起身,奶奶仍握着父亲的手充满了不舍。那天,我看到父亲像孩童似的结结巴巴,想对奶奶说什么又没说,奶奶却泪眼朦胧地望着父亲和我,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吻了吻我的小脸,泪水滴落在我的手上、脸上,暖暖的……

回家的路的确像奶奶说的难行。由于有一段路雪还没有融化,厚厚的积雪成了我们最大的拦路虎。我们左拧右拐着,像陷入泥潭的老牛似的,挣扎着身子,缓慢的费力地向前挪动。“唉,多想跟你奶奶再聊一会!”父亲喘着粗气,停下来,带着遗憾地说。尔后他爱怜地用手轻轻拂去我头上已结冰的汗水,心疼地说:“渴了吧,坚持一下,前面有一户亲戚,到那给你要点喝的,我们也可以休息一会。”顺着父亲指的方向,果然有一点微弱的灯光,透过薄薄的夜雾传了过来,给这冰冷的寒夜平添一丝温暖,也为我带来了莫大的希望。我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脚步也不由得轻快起来,寒冷和口渴也被渐渐抛于脑后。

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到了那点灯光的跟前,发现已到家门口了。父亲长出一口气,转身望着我,伸出大拇指赞道:好样的!我问灯光的事,母亲搂着我说:“傻孩子,夜晚灯光能传的很远很远,你看似乎很近,其实远着呢!”噢!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他原来是在给我树立信心呀!路上根本没有亮灯的人家。

如今,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在他乡工作三十多年后,从自己对母亲那份刻骨铭心、牵肠挂肚的牵挂中,从母亲宁肯忍饥挨饿而不愿让我委屈半分的深情中,我懂得了奶奶从前对父亲的那份眷眷深情,也明白了当年父亲与奶奶告别时的不舍。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坐在窗前,望着远处那些星星点点的灯光,父亲那笑呵呵的脸庞,就会浮现在我眼前。泪眼汪汪中父亲的笑脸慢慢融化在那一束束温暖的灯光里,闪闪烁烁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溅起许多温暖温馨的回忆…… 

冬夜的文章3:冬夜

文/祁和山

那年初冬,工厂说不行就不行了,先是有一天没一天地上着班,后来干脆放了长假。

上下班途中有一家面包房,生意一直不错。每次路过,我总忍不住看了又看,尤其厂子不行后更关心了。当彻底闲在家里,我便果断地买了烤箱。

12月初,提货通知单终于来了,当时小城还没有通火车,烤箱被发到邻市一个偏僻的小火车站。我兴冲冲地赶到那里已是下午,寄存室的人指着一个包装箱说,快拿走,我们要下班了。我的心不禁往下一沉,把外包装打开一看,露出的烤箱跟人家面包房的差太远,实在不知道能不能开店。

寄存室在大桥下面。要么爬几十级很陡的台阶;要么往西走200米,才能上公路乘车,而此时周围一个蹬三轮车送货的都没有。我只能爬桥,这个家伙看上去不起眼,一个人却很难搬。试来试去,最后把它斜放在大腿上,用胯骨紧紧抵住才勉强抱住,然后仰着身子一步一步走到台阶下。

等了半天,才看到一对青年男女从桥上下来,我赶紧请他们帮帮忙。他们看看又高又陡的台阶又看看烤箱,一声不响地绕开我,走了。又等了一会儿,一个穿得比较整齐的中年人要上桥,听清楚我的意思后他手一伸,拿十块钱来。

我不快,皱着眉头像撵苍蝇一样冲他挥挥手。气中生力,我一咬牙抱起烤箱,直到大胯骨被磨得火烧般疼,腿软到几乎抬不起来,只好爬一级歇一下。

眼看天渐渐发黑,我急得竟然一鼓作气爬完最后几个台阶,赶上最后一趟班车。一小时后,我和烤箱被丢在漆黑的路边。因为火车站没有直达回家的客车,我必须在这个小镇凑合一夜。

北风呼呼地吹着,像刀子似的一下一下刮在脸上,湿透了的内衣冰凉冰凉,紧紧地裹在身上。我抱起烤箱往西走,准确地说应该是挪——每挪一下胯骨处都疼得我龇牙咧嘴,不停地倒吸冷气……

感觉过去了一个世纪,仍然看不到一家旅社,我又冷又饿更着急,身上一两力气都没有了,烤箱却变得越来越重。

正不知如何是好,迎面匆匆走过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我连忙上前打听,他面无表情脚下不停地说:“对不起啊,我不是本地人。”

我绝望得要哭。

他走了几步突然又转身回来,说:“前面好像有家旅社,我带你去吧。”他边说边抓起烤箱的把手,我喜出望外,结结巴巴地说着谢谢,赶紧抓起另一边的把手。

他说:“我还有事呢,只能送你到大门口啊。”

我已心满意足,忙说:“好好好,大门口就大门口。”

走了一会儿,他盯着烤箱问:“小老板啦?”

我苦笑,说:“单位已经不行了,我们不能也坐在家里等死啊。你呢,到这里出差?”

“出差?”他也苦笑了一下,说:“两年前就下岗了。”

我一阵难过,好长时间没吱声。走走歇歇,5分钟后他停了下来,说:“到了,这里离车站最近。”我一看,虽然门口的水泥柱子上挂着招牌,可是周围没有光源很难发现。

我不想再麻烦他,就说:“感谢感谢,你去忙你的吧。”

他没有松手,拽着我继续往里走,一直帮我抬到屋里安顿好。

他看着我,认真地说:“人都是逼出来的,你看我风里来雨里去不是也过来了吗?看着害怕,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不停地点头,心想,生活总不会太亏待努力生活的人们。

冬夜的文章4:冬夜雨雾中的未名湖

文/王元

冬夜凄冷,又下起了小雨,四处飘浮着雨雾。这样的鬼天气,许多人都会选择缩在家里,或者干脆钻进了热乎乎的被窝里。

近来,我因为琐事缠身,诸事不顺,心情烦闷,正想趁着天寒地冻、行人稀少的夜晚,出去透透气,冰冷一下一整天发胀的头脑。

来到离我家不远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只见湖面已被雨雾笼罩,沿湖四周景物被打碎似地倒映在湖面上,使整个湖面更显阴森。紧密的雨点打在湖面上,使落入湖面的灯光鬼眨眼似的,更令人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其实,平日里我经常沿着未名湖边散步,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以及四季不同的景色。

春夏之交的季节,是未名湖景色最好的时候。四周的草木茂盛,葱茏翠绿,繁花似锦,很远就能闻到玉兰花独特的扑鼻香味。夏虫也不甘寂寞,鸣叫声此起彼伏,蛙声如潮,鸣蝉声响如雷,时长时短,各种响声汇聚在一起,仿佛演奏一出交响乐,悦耳动听。

因为临近毕业季,校园里弥漫着悲喜气氛。夜幕下,湖边长椅上坐满了对对情侣,卿卿我我,有的由于即将天各一方不得不挥泪吻别,有的难分难舍,泣不成声。不远处不时传来悠长的笛声、琴声、歌声和动感十足的舞蹈声,那是毕业生们正在排练为毕业晚会演出准备的节目。

像今晚这样寒冷的冬夜,想来未名湖也不会有什么好景色,我确实也不是为看湖景而来。

由于寒冷又下雨,湖边的行人比往日更冷清了,何况学校又已放了寒假。于我来说正合心意。避免了与行人的碰碰撞撞,否则少不了陪笑脸。遇见熟人的几率几乎为零,不必为掩饰内心的不快而烦恼。

因为静,仿佛听到了湖底鱼儿的低语,雨点打在树叶上瑟瑟的声音,以及随雨点脱落的树叶掉在地上的声音,清脆响亮,这些在平日里是听不到的。

雨渐小了。雨雾中的湖面神秘莫测。湖边上的一切景物在湖面上形成斑驳的倒影,影影绰绰、朦朦胧胧,有如海市蜃楼的幻景。湖面中不断升腾起来的雨雾,缥缥缈缈,时隐时现,仿佛进入无人仙境,使人浮想联翩。

雨停之后的湖面景色另有一番滋味。湖周围的空气格外清新,湖面平静如镜,微风过处波光粼粼。湖上小桥,湖边高楼、树木的倒影清晰可见,在觉得美丽多彩的同时又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水中的高楼、小桥和树木都呈现成双成对,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幅迷人的水彩画,令人流连忘返。

出乎我意料的是,冬夜的未名湖竟会如此斑斓,不枉我冒雨走一回,出来时的压抑情绪多半已被抛进了湖底。

冬夜的文章5:冬夜思

文/黎武静

冬天的夜晚,沉沉的静。捧着一杯热水,慢慢地饮,非茶非酒,只是一杯纯澈的水,带着略热一点的温度,却又并不烫,喝起来暖暖的,是一份属于冬夜里的温润。

这样的夜晚,做什么都好。在网页上漫不经心地浏览,或者打开看了半截的书,文字缓缓流淌,去那个看了一半的故事里再往前追个三五十页,熟悉的氛围,陌生的前路,文字里的世界,时光更迭,足迹蜿蜒。

愈静谧的时分,愈容易想起旧时光。惜今日,思往事。忽然想起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书店门口原来有一座三人塑像的,某个路口有一座卧牛塑像,什么时候消失的,已记不清楚,但将身影留在了日常对话中。“去哪儿?”“三人塑像啊。”“这个地方在哪?”“卧牛那儿啊。”

其实卧牛已经消失了,但它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路标,清晰、明确、精准。

冬夜里,藏在心底的回忆默默地涌来,已经消失的部分,重新生长。跑步上学的时光里,长长的缓缓的黄土坡,坡边藤上开着黄瓜花,跑过一座小桥,绕过桑树林,顺着后门一路跑进教室。

土坡没有了,黄瓜藤没有了,小桥不见了,桑树林不见了,这一座校园还在。它是我读过的学校,又不再是我栖身过的那个校园。似是而非的今时与往昔,缠绕在一起。无意间漫步走过时,依然温暖亲切。这就是那个地方,无论变化有多少,它立在那里,指代我的青春时光。

日月为易,新旧交替。今昔变换里,有一些永远不变的某些片断,停在记忆里,停在旧时光的门口。忘不了的从前,在冬天的某个夜晚,轻轻想起,淡淡的暖。

冬夜的文章6:冬夜有约

文/静水流深

冬日里,一天中最惬意的时间,莫过于晚饭后,将睡前。

着一身宽松的家居棉衣,穿一双舒适、温暖的棉拖鞋,让一天紧张的肌肉放松,再放松。此时,外面也许刮着风,也许下着雨,还或许飘着雪,那有什么关系,就在家里,待在屋里,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从卧室走到客厅,再从客厅走到厨房,让身体运动起来。或打开音乐,边听边干家务,拖拖地,擦擦玻璃,整理整理房间,即运动又把家里收拾收拾的干干净净,伴着邓丽君的歌声,心情竟是如此舒畅。

夜里,茶水是不能饮用的,切几片柠檬投入杯子,袅袅的热气升腾起柠檬的清香,嗅之,品之,香香甜甜。清茶旁,洁手,临一页经书字帖,是《心经》或是《金刚经》,再或是《兰亭集序》,很感念这套字帖的商家,让我抄写经书的同时,即练习了毛笔字又学习了经书经典。一页抄完,将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心安定而自在。

女儿还未下晚自习,锅里给她煲的冰糖雪梨粥咕咚咕咚,小火煮,慢慢炖。那就安坐于古筝前,边弹琴边等她。轻轻的缠上义甲,弹奏一曲萦绕于怀的《茉莉花》,再将未练熟的曲目反复练习几遍,聆听着自己一点点的进步。练习时间的长短都依着自己的心。

伴着琴声迎接归家的女儿,端上雪梨粥,聊聊学校里的趣事,娘俩一起泡泡脚,洗洗脸,各自钻进母亲亲手做的棉花被窝里,轻轻地,暖暖地。伴着感念的心开始睡前的阅读时光。

窗外,夜色愈加浓烈。枕边书,一本本的看,今天看哪一本或是哪几本,全依着心情。沈复的《浮生六记》,最喜欢里面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他的文字率真,清新温情,独抒性灵,他与芸娘的爱情是平常生活里的诗情画意,芸娘也是聪慧之人,连林语堂也极力地赞美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海桑的诗,仍是喜欢细细地品读,品味他对世事的忧伤和感怀。

新买的一本宁远的《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也是感怀颇多,年岁渐长,早已没有浮华的梦想,最安妥,最朴实的日子便是平淡如水的日子,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顺从本心,才是最美好的生活。

冬夜的文章7:煤油灯照亮的冬夜

文/刘早生

收割完晚稻,谷子还没晒干入仓,父亲就草草收拾了几件衣服,背着个蛇皮袋,一道和村里的男人们下广东打工去了。家里剩下母亲,既要打理田里地头的活计,又要管顾我们三个孩子。

冬天夜长昼短,吃过晚饭,母亲收拾好碗筷,又安顿了弟弟他们早早上床睡觉。我伏在饭桌上的煤油灯下写作业。那时村里还没电灯,家家户户都点煤油灯或菜油灯。我家的煤油灯是用一个废旧的墨水瓶改装的,灯芯就是屋后采的灯盏草做的。如豆的煤油灯,照亮的地方只有一小块。母亲搬了椅子借着我写作业的余光糊鞋底。每年冬里,母亲都要给一家大小每人做双新布鞋。糊鞋底的糨糊做晚饭的时候,母亲就蒸上了,是用红薯粉和水蒸的,蒸出的糨糊又白又黏。鞋底的料子多数用的是实在无法穿了的破旧的衣裤、被面,也有一些是平时做衣裤、被面剩下的边边角角,但有的人家边边角角也舍不得用,因为还可用来打补丁。那时,农村人过的日子虽然苦焦,但都很惜物,很少浪费,这样的日子比现在感觉要扎实。母亲每糊上一层底子,都要用热的烙铁烫平。热的烙铁按在布料上,散发出微微的热气,有一种红薯蒸熟起锅时的味道。烙铁是放在母亲膝下火笼里加热的。在我们那里,每户人家都有几个大大小小的火笼,用来御寒取暖,也可用来烘干衣服。冬天时,灶膛里烧尽的木柴剩下的火屎,红彤彤地散着热。把火屎铲几铲到火笼里,盖上一层冷灰,就可暖上一晚上。

母亲糊着鞋底,不时问问我脚冷不冷,冷的话就用烙铁把我脚下的火笼拱一拱,拱开灰后,露出红亮的火屎,散发出更大的热,脚一会就不冷了。

收到父亲从外面寄回信的日子,母亲和我们三个孩子都会高兴一整天。到了晚上,母亲早早收拾好,抱了三弟,旁边二弟伏在她腿上,听我在煤油灯下读父亲的来信。在我念到父亲说他在外有了活干,也不很累,干一天能挣到三十来块钱,吃住也不错,勿用挂念时。我们脸上都是笑着。有时,父亲写的字我不认识,母亲就教我怎么念。写回信时,是母亲用我的口吻口述,我写。母亲说的,无非是家里大小都好,三个孩子也很听话,田里的活没有多少,花生、豆子都收回来了,栏里的那头猪,到年底出栏的话会长到二百多斤……最后一句总是,在外面要保重身体,不用操心家里。

墙上的那本日历越撕越薄,冬天也越来越冷了。母亲把鞋底都糊好了,又开始纳鞋底。我在煤油灯下看书,耳边响着母亲拉线时发出嗤嗤的细微声音。鞋底很厚,一般的针是无法穿过的,得借用锥子钻眼。母亲每用锥子钻眼前,都要在头发上擦一下,然后一手拿鞋,一手使劲用力把锥子穿透鞋底,再把针穿过,由于线比较长,母亲用牙齿咬住穿过的一头线,一边用手把线呼呼地拉过来。打鞋底的线是苎麻线,苎麻线是用一种叫苎麻的茎皮做的。许多人家都会种一小块地的苎麻,六七月份的时候收割了剥皮,用两片竹夹把外面一层青色的表皮夹尽,剩下的筋漂洗干净,晒干后就可根据需要搓成各种用途的线或绳。纳鞋用的麻线很坚韧,十分耐磨,常常是鞋底烂了,麻线还没断。

日子就在母亲的一针一线里过去。弟弟和我的鞋都做好,母亲让我们一一试脚,无一不合脚,看着我们穿上鞋,蹦蹦跳跳的,母亲很幸福地微笑着。接着又继续做父亲的,等到父亲带着一身风尘从外面回来,母亲的鞋也做好了,年也开始了,只是母亲常常忘了给自己做双鞋。

冬夜的文章8:冬夜有约

文/静水流深

冬日里,一天中最惬意的时间,莫过于晚饭后,将睡前。

着一身宽松的家居棉衣,穿一双舒适、温暖的棉拖鞋,让一天紧张的肌肉放松,再放松。此时,外面也许刮着风,也许下着雨,还或许飘着雪,那有什么关系,就在家里,待在屋里,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从卧室走到客厅,再从客厅走到厨房,让身体运动起来。或打开音乐,边听边干家务,拖拖地,擦擦玻璃,整理整理房间,即运动又把家里收拾收拾的干干净净,伴着邓丽君的歌声,心情竟是如此舒畅。

夜里,茶水是不能饮用的,切几片柠檬投入杯子,袅袅的热气升腾起柠檬的清香,嗅之,品之,香香甜甜。清茶旁,洁手,临一页经书字帖,是《心经》或是《金刚经》,再或是《兰亭集序》,很感念这套字帖的商家,让我抄写经书的同时,即练习了毛笔字又学习了经书经典。一页抄完,将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心安定而自在。

女儿还未下晚自习,锅里给她煲的冰糖雪梨粥咕咚咕咚,小火煮,慢慢炖。那就安坐于古筝前,边弹琴边等她。轻轻的缠上义甲,弹奏一曲萦绕于怀的《茉莉花》,再将未练熟的曲目反复练习几遍,聆听着自己一点点的进步。练习时间的长短都依着自己的心。

伴着琴声迎接归家的女儿,端上雪梨粥,聊聊学校里的趣事,娘俩一起泡泡脚,洗洗脸,各自钻进母亲亲手做的棉花被窝里,轻轻地,暖暖地。伴着感念的心开始睡前的阅读时光。

窗外,夜色愈加浓烈。枕边书,一本本的看,今天看哪一本或是哪几本,全依着心情。沈复的《浮生六记》,最喜欢里面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他的文字率真,清新温情,独抒性灵,他与芸娘的爱情是平常生活里的诗情画意,芸娘也是聪慧之人,连林语堂也极力地赞美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海桑的诗,仍是喜欢细细地品读,品味他对世事的忧伤和感怀。

新买的一本宁远的《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也是感怀颇多,年岁渐长,早已没有浮华的梦想,最安妥,最朴实的日子便是平淡如水的日子,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顺从本心,才是最美好的生活。

冬夜的文章9:相约在梦中

文/飞云流沙

今夜,冷静的冬夜,我轻轻合上了眼眸若隐若现的一卷诗。

关闭台灯,从醒着的梦中走出,拉着你的手,与我一起看花开。

夜色下的花儿朦胧又魅惑,飘溢的梅香混合我思恋的夜曲,弥漫温馨的陶醉。

寒凉的月色柔柔地流泻,撒下相思的光芒。深邃的夜啊,如此幽静,幽静得能感觉到思念的脚丫踩着漫长的心路,一步一步走向相约的记忆断崖。一首婉转缠绵的歌谣从你的睫毛飘过来,月亮在薄薄的云层后面露出笑脸,惊扰了我许多窃窃私语。我紧紧拥吻着梦中的情人,同声相呼的灵魂重叠在一起,胶缠成一尊文字的塑像。爱恋的清香遥遥伸向我,给我一抹浓郁的情调。

仔细梳理心灵的情库,发芽的情思爬满了心墙。如果说,岁月因沧桑而更加神秘,那么,梦中眷恋的你呀,我该如何在洁白的雪花上刻下诺言?

千百年没有老去的传说,被我精心布置一道不事张扬。梦中的情人哟,我等待过你,你也等待过我,如今是否等待又一次相约,在十指相扣的凝视中互诉衷肠?

美丽的情感总会滋生许多美丽的梦幻。雪花一样轻盈浪漫的相思,涌动如水一样的牵依和眷恋。长长的寒夜哟,陪伴着长长的思绪,书写有你也有我的故事。含泪带笑的故事只有开篇,没有结局,生命的年轮在天籁之音的伴奏下不停运转。又一个时光轮回,轻柔翻开冰封的岁月。

谁说时光会老去?高高的山顶上,那颗情石从来没有改变容颜。谁说相恋的篝火会熄灭?汪洋中那座望海岛沉静凝视的姿势始终不变。

涨潮了,淹没了我的思念。潮退了,沙滩上留下爱意满满的贝壳,等着你来,拾捡浪花荡洗后的珍藏。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知道,好男儿肩负重托,好男儿的情意呀胜过不朽的篇章!

叫一声我的可人,不要担心和牵挂我。生活中总会有苦也有乐,行进的日子里充满火热。敞开胸膛,让你在我的心上刺绣细密的诗行。每一个字符都是期盼的嘱咐,每一次含蓄都有深情珍藏。只要有一次约会,光芒就会在梦境中开花,寒意也会在冰河上写意晶莹的诗行。

在半是睡梦半是清醒的边沿,点亮心灯,明媚了你的睫毛,唤醒了我的醉意。你的红唇象优美的字符,留在我的脑海。我虽不是诗人,也能吟诵妙悟的诗情;我虽没有丹青,也能铺陈美丽的画廊。

清澈如水的思意陶醉在月光曲里,曲折激荡。一段佳话象花苞初开,娇艳欲滴的悸动在琴弦上演奏轻快悠扬的情调。一个故事象春风拂面,绿意初染的柔柳摇曳在潺潺流动的河面,升华夺魂的精彩。魂牵梦萦的思念呀,就这样,这样在冬天的洁白里,映照阳光的温情。

相约在梦中,坚毅的信念攀枝苍松,眺望远方,讴歌今生今世不变的衷情。

冬夜的文章10:冬夜思

文/黎武静

冬天的夜晚,沉沉的静。捧着一杯热水,慢慢地饮,非茶非酒,只是一杯纯澈的水,带着略热一点的温度,却又并不烫,喝起来暖暖的,是一份属于冬夜里的温润。

这样的夜晚,做什么都好。在网页上漫不经心地浏览,或者打开看了半截的书,文字缓缓流淌,去那个看了一半的故事里再往前追个三五十页,熟悉的氛围,陌生的前路,文字里的世界,时光更迭,足迹蜿蜒。

愈静谧的时分,愈容易想起旧时光。惜今日,思往事。忽然想起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书店门口原来有一座三人塑像的,某个路口有一座卧牛塑像,什么时候消失的,已记不清楚,但将身影留在了日常对话中。“去哪儿?”“三人塑像啊。”“这个地方在哪?”“卧牛那儿啊。”

其实卧牛已经消失了,但它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路标,清晰、明确、精准。

冬夜里,藏在心底的回忆默默地涌来,已经消失的部分,重新生长。跑步上学的时光里,长长的缓缓的黄土坡,坡边藤上开着黄瓜花,跑过一座小桥,绕过桑树林,顺着后门一路跑进教室。

土坡没有了,黄瓜藤没有了,小桥不见了,桑树林不见了,这一座校园还在。它是我读过的学校,又不再是我栖身过的那个校园。似是而非的今时与往昔,缠绕在一起。无意间漫步走过时,依然温暖亲切。这就是那个地方,无论变化有多少,它立在那里,指代我的青春时光。

日月为易,新旧交替。今昔变换里,有一些永远不变的某些片断,停在记忆里,停在旧时光的门口。忘不了的从前,在冬天的某个夜晚,轻轻想起,淡淡的暖。

冬夜的文章11:素昧平生的温暖

文/张欣瑞

19岁那年的冬夜,滴水成冰,出奇的冷。独自在省城求学的我,终于盼来了第一个寒假。我早早地赶到火车站,握在手中的车票是我唯一的方向。

省城距家乡有2000公里之遥,这将是我第一次独自坐火车,也第一次有了游子归家的感觉。在寒气逼人的候车大厅候车,时间是如此漫长。我知道,更漫长的还有即将到来的一天两夜。

上了车,我找到座位坐好。对面已经坐了一位大妈,脸上满是沟壑纵横的皱纹,仿佛被岁月的刀在脸上刻过一样。

也许是等车累了,我开始还正襟危坐,后来不知不觉歪着头睡着了。等醒来时,已是深夜。只觉得车厢里很凉,自己脸上很烫,浑身发冷。我心想,糟糕,估计是等车时着凉了。可是,没带感冒药,只能硬扛了。

迷迷糊糊之间,我的嗓子像着火了一般难受。伸手掏书包侧兜的矿泉水瓶,却发现它已不知去向。我咽了咽口水,实在太悲摧。

对面的大妈一直在盯着我看,似乎发现了我的窘态。正当我郁闷的时候,大妈突然递过来一杯水:“孩子,看你嘴唇都干了,赶紧喝点水吧!”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来,喝了一大口,轻轻说了一声“谢谢” !

大妈还在端详我,她问:“是不是不舒服?”我点点头。她伸手摸摸我的脑门:“咦,这么烫!”她赶紧起身,从行李架上取下旅行包,找出药,递给我。

我吃了药,虽然仍觉天旋地转,但心里却已温暖无比。大妈又把她的大衣脱下来,给我盖上。在素不相识的车厢里,竟然感受到亲人般的体贴。我强作镇定,心里却早已淅淅沥沥。

晃晃悠悠的一夜,我伴着“哐当哐当”声又睡着了。第二天早上一睁眼,身上不觉得冷了,好像恢复了常态。大妈看着我,慈祥地问:“孩子,你好些了吧?”我报之粲然一笑:“没事了。大妈,您真好!”

我和大妈聊了起来。原来,我们的目的地是同一个站,我们的家也在同一个小镇,真的太巧了!大妈不仅心善,而且健谈,她给我讲了很多家乡的轶事,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有了大妈的陪伴,原本难挨的时光也变得温馨美妙。

下了火车,我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看着大妈的身影消失在人群里,我的心头涌起无限感激,一种淡淡的母爱弥漫在心间……

十多年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和蔼可亲的大妈,以及素昧平生的关爱。每每想起,心,瞬间温暖如春。

冬夜的文章12:火屋冬夜

文/郑菊芳

在我们老家,房子分正屋、杂屋和灶屋。所谓正屋,就是居住的房子,杂屋,也称“用屋”,是用来搁置农具等杂物,灶屋,就是生柴火做饭煮猪食的房子。正屋,又分“行屋”和“火屋”,“行屋”其实就是主人的卧室,也称“里屋”,“火屋”就相当于客厅加餐厅。

火屋的摆设很特别,进门是一个有挡板的凳子,有靠有座,座位下面还有抽屉,我们当地叫“墙屏”。先祖发明这墙屏,足见其智慧:从使用角度,既挡住门外的寒风,又是一条板凳,座位底下的抽屉,收纳女人们做女红的针线盒等物件。从风水方面讲,进屋一目了然,财气外露,总归不妥,墙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风水上的难题。

外婆家墙屏的对面,是一个简易床铺。冬天的夜里,我们坐在墙屏上,就会站起来,凝视着墙屏上方的格子雕花,忍不住用手抚摸那些跃跃欲飞的小鸟,学鸟的叫声;一会儿又会从墙屏上踩到窗子下面的小长条板凳上。外婆家的窗子,每到冬天,都会贴上一种写满文字的透明薄纸。我们不认得那些文字,只感觉那些字看着漂亮舒服。长大以后,才知道那些透明的写满文字的薄纸,是宣纸,那些文字可能就是族谱。趁外公外婆不注意的时候,我们喜欢用手指沾点口水,偷偷地在那些薄纸上戳一下,一戳,就是一个小洞,然后对着小洞哈气。等到被发现的时候,外婆最多只是在我们的头上轻轻拍一下,而外公却会眉毛蹙着胡子翘起,瞪我们一眼,接着又“吭……吭”一阵咳嗽。外公的病已经很长时间了,外公不苟言笑,但很奇怪,我们虽然怕他,却总是喜欢往他家里跑。外公家比较富足,当年他用尽各种方法接济他的唯一的宝贝女儿——我的妈妈,包括经常接我们去他家玩,其实是让他的外孙们吃饱吃好一点。

在那样的冬夜,外公靠在床头,看他的外孙打闹,外婆用那个精致的木盒子,装有板栗和红薯干,放在火炉上的方桌上,我们有闹有吃,有说有笑。外婆有时还会用开水兑着红薯浸着的醪糟,给我们当饮料喝。寒夜里喝上这热乎乎的醪糟,酥温了全身。

那时候,总觉得在外婆家的冬夜特别短。还没有玩得尽兴,被外婆赶到床上的我们,又会在被子里你蹬我踢,扯着被子,互不相让,赢了的,“咯咯”地笑起来。昏暗的灯光下,笑声四溢,温暖满屋。

外婆,是我妈妈的继母,她不仅是慈母,更是笑意盈盈的好外婆。在外婆的火屋里,盛满了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包括温暖、甜蜜、愉悦、欢欣,还有那份难得的无忧无虑。

而我家的火屋相对于外公家的,就显得简陋一些。

早先,我们家没有墙屏,后来才做了一个新墙屏。初冬的夜晚,虽然寒风并不刺骨,嗖嗖的风会从窗子上塑料破口和门缝里钻出来,吹在身上,凉凉的。这个时候开始,火炉里就会添上了木炭开始烤火了。火炉上罩着一张方桌,弟弟与妹妹们在床铺上嬉闹。妈妈、姐姐还有我,围坐在方桌周围,搓麻绳。

搓麻绳,是为了纳鞋底所用。有计划的家庭,一定会在初冬就开始搓麻绳。那时候,我应该还是刚刚启蒙上学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妈妈、姐姐搓麻绳。搓好的麻绳悬挂在火炉上方的铁链子上,让其慢慢风干。

夜已深,家里的大黄狗乖乖地蜷缩在火炉旁边,微闭着眼睛,似睡非睡。弟弟妹妹们打闹辛苦了,也东倒西歪在床上,慢慢入睡。火炉里的木炭也快燃尽,妈妈说:“搓完手上的这一根,就睡吧!”我与姐姐早在等待母亲发出睡觉的命令。

待到麻绳完全干燥以后,时令已经进入深冬。我,姐姐,妈妈又要开始做布鞋了。

那时候,冬天经常下雪。室外寒风呼呼,室内人声唧唧。偶尔的,我做着做着,头不由自主往下沉,往下沉,支撑不住了,头猛一震,清醒片刻,又继续干活。

爸爸在城里上班,一个月回家休假一次。如果爸爸休假回来,妈妈、姐姐与我,照样在煤油灯下做女红。弟弟妹妹照样在床铺上打闹。这个时候,爸爸会用他那神奇的手指,做出什么兔子,小狗,老鹰,各种动物在墙壁上飞跑着。爸爸的孩儿们跑得累了,跑得一身暖和了,爸爸一声命令:“好啦,该睡觉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冬夜,我们如“小妇人”一般在做女红。很多时候,在吃完晚饭以后,我们围坐在火屋里的火炉边,听妈妈讲三国,讲隋唐演义,讲牛郎织女和田螺姑娘的故事。昏暗的煤油灯光,又给了我们一份神奇的想象。

印象中,家里总有做不完的家务。冬夜躺在床上的时候,望着墙壁上斑驳的影子,幻想天亮之后,真的有善良的田螺姑娘躲在某个不让人知晓的角落里,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帮你扫地挑水洗衣做饭。

岁月已老,外公外婆早已作古,父亲也在五年前走了,母亲年事已高,但长辈给予的那些温馨的片断,温暖我的一生。心灵深处贮藏这样一份带着爱的温暖,即使寒冬以后听不到布谷鸟的第一串歌声,又有什么关系呢?

冬夜的文章13:孤寂的冬夜

文/xx倪

孤独的夜,只有一颗孤独的星悬挂在遥不可及的天边,相伴着一个孤独的我。没有忧伤与喜悦,没有欢笑与泪水,但却并非平静。

可能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曾安谧过;又或许这个世界原本是安谧的,只是被人心的自以为是给打破了……至少现在的我是处在一种燥动同忧郁之中的,并且是那种莫可名状的,找不到感觉的那种。

像是我独自走在异乡夜晚陌生而空旷的街路上一般,尤其是那四面八方所隐隐折射出的灯火,我会误以为那便是暗暝之中的魅影琉璃,一再以他们那不入流的小伎俩在捉弄着我这颗不堪负荷,风雨飘摇的心。

于是在这种说不出感觉的感觉里,我寂寞,恐惧,又常常伴随着一种毫无理由的冲动情绪在里面,进而贯穿了我整个的躯体。诚然,我不想以此来扮演什么所谓的英雄主意,那样只会使自己的意志最终输给原本薄弱的思想。我只是想要挺起胸膛,迎着郊外肆虐的风走下去,走到属于我自己希望的彼岸。

更像是这个满是孤寂味道的夜晚,仿佛无从开始,便即将要结束了一样。

可,人生的段落是否也会如是这般?却是我不敢去想象的问题。而春夏秋冬,一年的时光匆匆在我空洞的眼底消逝,所能带给我的又是什么?在若有若无的思绪里,存在的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虚无缥缈;梦一般的绚烂,又梦一般的暗无天日。

当你无意中在街上看到一个落拓且憔悴的大孩子,低着头,抽着烟,又一付玩世不恭的样子时,那也许真的就是我。一个没心没肺,不知是被谁吸了魂魄,掏了肝肠的人。

难道生活就应当是这样?那曾经披着缤纷绚丽外衣的青春;那些个一幕幕美丽而奇幻的过往岁月,总是以其魔法般的表情在向我炫耀着其桀骜的本性。使原来质朴无华,老实本分的一个善良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难道是我已不在善良了吗?还是善良原本就不曾栖居于此?

原来一切只不过是一转身的刹那,一转眼的瞬息,便走到了眼前的地步。无从追悔,无从惋惜,唯有一步步的走下去,走下去,管他是天堂还是地狱,都与我毫不相干一般。我只知道我走在现实的路上,我走在尘世的悲欢离合之中。

是否这便已然足够?是否这便是人生?我清楚的明白,当我蓦然回首的时候,会有那么一个熟悉的身影,伫立在那不算很远彼岸,只是我却难以回头去顾盼些什么。原来现实的一切并不似这个夜晚,没有开始,即将结束;而是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那是谁!在我成长的过程里悄然的离开,没说一声再见。

那又是谁!让我欢喜让我痛楚,还带有种种莫名其妙的情绪纠结于心。

于是,我只想到了逃离,一天,两天……把自己遗失在岁月的印痕之间。

想来,真的是昨日之日不可留恋,因为会凭添今日之烦恼与忧伤;想来,我应该就那样独自的站在阳光的罅隙中,默默,然后仰天一笑泪光寒。

不说告别,不言失去,亦不谈再见。只在心底里默默的祷念,默默的祝福,却不知道究竟是为了谁!

其实谁都不为,只是想要铭记一段过往,再遗忘一段光阴的流转,然后把自己彻底的看清楚,不再追悔感伤,学会包容理解,同时学会接受现实,接受孤独的存在;只在为了更加勇敢的走向未来,走向明天!

冬夜的文章14:冬夜随想

文/李利雄

夜晚,大街上人来人往。

独自一人在路上,天上轻柔的月光若隐若现,仿佛和我捉起了迷藏。路边树上仅剩的片片黄叶在黯淡的路灯下不住地翻飞,繁华散尽,静谧而孤独,仿佛一位看透世俗的老者,沉稳不动声色地等候着路人与暗夜的到来。

脚下的青石板发出清脆的声响,耳边悠悠的纳西古乐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慰籍。远处繁华商城的璀璨灯光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一切是如此幽静。扬起脸,徜徉前行,那不时传来的风与我耳鬓厮磨,痒痒的,却满透着寒气与萧索,让人感到痛彻心扉的凉意。原来真的已进入深冬了,想起前几天打电话时妈妈深切地叮咛:“记着一定要穿厚点儿,进入深冬了……”裹紧外套,我想家了。

喜欢冬天,喜欢那萧瑟孤寂的季节,靠在窗前,独自回味过往经历,在清冷的风中总结曾经的点点滴滴,忧愁也好,欢乐也好。

冬天也许没有春天的绿意,夏天的炽热,秋天的成熟,但冬天却可总结过往,孕育希望,畅想未来。阵阵寒风吹来,给人寒意的同时也让人好好地静下心来,回味得失,把握未来。

冬天真的已经来了,那春天也应该近了吧!

曾经那一幕幕美好的画面,总在我脑海中浮现,然而这一切都在悲戚、遗憾之后。既然如此,何不珍惜现在拥有的,以免将来造成遗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