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黄河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黄河散文1:黄河漂流
文/章妍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循着李白的足迹,在两天的跋涉之后,我终于亲眼看到了梦里的黄河。
曾几何时,在“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的古诗词里,我想象着黄河那无与伦比的雄浑和壮美。
但当我站在黄河边上时,我竟然听到了自己“嘭嘭”的心跳声。我的心和那黄色的波涛一起汹涌,从没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近我们的母亲河。宽阔的河床,惊涛卷着泥沙奔涌着向前,阳光里就象一条闪着金光巨龙,以闪电般的速度向前飞逝,忽有跃上龙背驰骋万里,享万里风情,看万里风光的冲动。
站在横跨黄河的大桥中间,我张开双臂,打开心胸,任长发飘飘,衣袂飘飘,看着脚底下飞逝着向前的黄河水,我似乎感觉自己飞起来了,轻轻地闭上眼睛,我就是一只飞翔着的美丽精灵,时而亲吻着无数个盛开着的黄色浪花,时而和那河中间历经千年的石马蜜语,时面和那厚重的黄色一起澎湃,一起舞蹈。我飞翔在黄河之水的湿气里,飞翔在黄河的汹涌着的波涛里,飞翔在黄河母亲温暖的怀抱里。
有穿着淡青色长衫的诗人御风而至,手里握着把折扇,眼睛象黑夜里的星辰,又带着些许的忧伤,吟唱着“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摇着扇子从我眼前走过……
一头戴红暖兜,身穿红斗蓬眉目间透着英气的美丽女子,弹着琵琶,骑着白马,气宇轩昂地向我走来,“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已成昭君遥远的回忆。
“我们也漂一下吧!”同伴的声音把我从遥远的古代拉回来。再看穿着桔红色救生衣的游客们围成一圈座在羊皮筏子上,在黄河怒吼的波涛里颠簸着,象一片桔红色树叶随水漂流,似乎此刻他们把一切烦恼和忧伤都交给了黄河水,有一种“我自端坐,任他风浪”的释然。
胆小的我被黄河的浪花牵引着也座上了羊皮筏子。四个人背靠背紧紧地座在一起,年青的艄公撑一只长长的竹槁,我们四个的身家性命可全拜托他了。我的心缩在一起,紧紧地拉着同伴的手。羊皮筏子是一种由古代沿传至今的摆渡工具,是把羊宰杀后掏空内脏充上气,13个捆扎在一起做成的,没有防护栏之类的东西,一伸手就可以触到黄河水,身子稍一斜就会滑下去,落入奔涌着怒吼着的黄色洪流里,那我将万劫不复……
一只手缓缓地打开相机,我想永久地留住这一刻。“座好了,前面有旋涡。”艄公的头稍转向我们,看架式是做好了迎大浪的准备。我赶紧收了相机,两只手紧紧地拉着同伴,身体也往同伴跟前靠了靠,这样更有安全感。我们的筏子驶向河心位置,此刻,羊皮筏子开始上下颠簸着摇晃着,激起的水花溅到我脸上,打湿了我的脚和裤角,我感觉快要失去平衡了,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还好,我们的筏子渐渐平稳了,激动心也渐趋平息。快到码头了,真的有些不舍,再来一次惊心动魄也好啊!看到一个长长的镜头对准了我们,我微笑着朝他挥了挥手。上岸后,那位朋友给了我照片,专业级水准,灿烂的笑容,汹涌着的黄河都是我想要的,感谢了朋友!
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作别那汹涌着的波涛,作别漂泊着的羊皮筏子,我还会回来的!
黄河散文2:中华情
文/浮生半日凉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千百年来沉淀岀中华的品格,千百年来浸润出中华的情愫,千百年来,奔流不息,铸就了中华魂!
于是,在塞北逡裂的土地上,在华北广袤的原野上,在江南旖旎的水乡上,歌声响起,琴声响起,笛声响起,便交织出唯美的乐谱,便编织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梦,便浅吟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情!
之后便是沉寂,酣睡。当拂晓临近,当黎明临近,当旭日临近,随着一声清脆的鸡鸣,短暂的寂静终于被打碎,于是中华的四野开始长鸣,压抑了千年的神话开始谱写。于是中华的大地震颤了,滚滚的长江开始怒吼了,滔滔的黄河开始咆哮了!中华,惊醒了!
苍穹大漠,朔风征蓬,瀚海阑干,断壁残垣,塞北啊,血染的风采!
这里曾经有过金戈铁马,曾经有过吹角连营;这里曾经流有思人泪,曾经淌下征人血。这里,萧瑟了多少慌冢,沉寂了多少孤魂;这里,倾吐了多少哀怨,哭诉了多少忧伤。风飞沙,吹断了多少西部杨柳,黯淡了多少刀光剑影,割断了多少爱恨情愁,掩埋了多少苦楚辛酸。呼啸过了,呜咽过了,落日的昏黄就此凝固住了,喷薄的晚霞也染出了天边的凄美。大漠开始了哭泣。寒风猎猎,黄沙漫漫,压抑了千年的愁绪开始汹涌,呜咽起来,便昏了天,便暗了地,便吞噬了一切,只留下了你,千年孤独。
塞北啊,塞北。你究竟拥有怎样的胸怀,容纳了这一切,在这古老沧桑的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几千年。在这连绵不断的沙丘上,在这亘古不变的荒漠里,我突然读懂了你。洒泪千行,只为了你,塞北!
( 梦回江南)江南,小桥人家,莺语呢喃,淙淙流水,叮咚清泉。
纵横阡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青板小巷,爬满了惹人怜惜的青苔;清明雾雨,氤氲出旖旎的朦胧意境。喜欢你西子湖畔飘起的依依杨柳,喜欢你断桥边荡起的层层涟漪,喜欢你烟雾缭绕的峡谷传出的幽幽笛音,喜欢你忧郁多才的文人骚客的浅吟低唱;喜欢你的山间小涧,喜欢你的清流激湍,喜欢你的草长莺飞,喜欢你的烟雨迷蒙,喜欢你,江南!
江南啊,江南。是你,把西湖的梦惊醒了;是你,把扬州的烟花弄碎了;是你,把钱塘的浪潮掀翻了;是你把洞庭的银镜跌破了。
江南啊,你穿着这一身烟雨,妩媚了近千年!
(我的故乡)华北,中华的魂!
你,铺了沃野千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你,诵了诗词歌赋,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源头;你,指点了江山;你,熔铸了华夏魂!
白骨横于野,千里无鸡鸣。多少军人为了你,马革裹尸还?贺兰山阙,戎马一生。多少志士为了你,视死乎如归?
唱响了一曲离歌,镌刻了满腹经纶,谱写了高山流水,奏响了中华忠魂!华北,你载了五千年的血和泪,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巍然长存!
塞北的情,江南的梦,华北的魂,沉淀了五千年,铸就了中华的魂!
黄河散文3:黄河岸边古村落
文/赵克红
秋阳中,我们去上梭罗沟村。途经黄鹿山生态园。同行的朋友是个孟津通,他告诉我,黄鹿山东依小浪底大坝,西扼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峡谷,南接小浪底专线直通洛阳空港,北临千顷黄河水面而望王屋和太行。这时,忽见路旁有一“观河”字样的石碑,不用多想,这一定是观看黄河景致的绝佳之地。登高远望,但见神龟探海、千岛叠翠、平湖落日、长桥卧波,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北方千岛湖”。
看着浩淼辽阔、与天相连的黄河,我思绪翻滚如波涛。秀丽的湖光山色,波光粼粼的水面,呈现出水天一色的胜景,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黄河正卷着浪花,不停地翻腾跳跃,奔流到海不复回。如今,随着小浪底大坝的调控,万里黄河孟津蓝,已成为一句响亮而自豪的壮语。历经沧桑的母亲河,从此波澜不惊地从邙山北麓的孟津河谷温柔地流过,守护着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不远处,树木掩映下,一间间朴素的房屋隐约可见,这就是上梭罗沟村了。据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亲率马步军三十万,就是循梭罗沟翻越了邙山,梭罗沟中的摩崖石刻、谢庄石窟就是北魏孝文帝迁都途中的遗迹,谢庄石窟比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造像还要早数十年。梭罗沟的地质年代与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形成,沟两侧坡地土质岩石有赤橙黄绿青紫等,诸色纷呈,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
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户农家,屋里古旧的八仙桌,似曾相识的太师椅,院中的石磨盘,让我恍若回到了从前。当我抬脚迈出门槛,门槛两边是被岁月磨去了棱角的青石门墩。大门口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秋阳下一边闲聊,一边用略带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们,脸上带着和蔼的微笑。
闲适、散淡而宁静,置身于此,一种幸福萦绕心间。
在一棵巨伞般的大树下,一群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着古朴的建筑在写生。他们有的坐在折叠的小凳上,有的坐到青石上,还有的靠着大树,很专注地在画着。而那一间间的房屋,在向他们述说着一个个远去的故事。
耳边传来一阵阵悦耳的鸽哨声,一群白得耀眼的鸽子扇动着翅膀在空中飞翔。我抬头仰望,比鸽子更加洁白的,是湛蓝的天空上几朵不同形状的云。我猜测,这白云,一定因迷恋这里的风景,才停下了脚步。
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这里的百姓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过去这里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通向外面的世界,年轻人从这里外出打工,有的在城里安了家,村里只余下老年人留守。如今,一条5公里长的水泥路,将上梭罗沟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了起来。
这里,成了留住乡愁的地方,成了当地群众增收的“聚宝盆”,成了城里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黄河散文4:黄河之滨的村庄
文/曹含清.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河之滨的一座村庄,她有两个哥哥与一个姐姐,可惜除了姥姥,他们都没有长大成人就染上瘟疫或得病夭亡了。
那一年黄河泛滥成灾,淹没河南、山东、江苏的很多地方。那时姥姥大约十六七岁,与她的家人仓皇走散。她随着浩浩荡荡的灾民向南逃荒,流落到尉氏境内认识我姥爷,便在那里安家落户。
洪水消退后,逃荒的人们纷纷返回故土,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土地与生命是灾难难以毁灭的,它们从不向灾难屈服,它们孕育希望与奇迹。
姥姥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太姥爷和太姥姥也回到黄河之滨的村庄。他们希望生于斯死于斯,最终与脚踏一辈子的土地化为一体。
经过浩劫,村庄同一家族的人或死亡或失散,仅剩下他们一户。不久太姥爷病亡。太姥姥是个盲人,而且年迈体衰,无人照顾。姥姥远嫁他乡,本想把太姥姥接到家中赡养,但太姥姥坚决不同意,因为当时姥姥要养育五个子女,口粮匮乏,经常揭不开锅,太姥姥不想成为女儿的负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年迈的盲人孤苦伶仃,在一间破茅屋草中生活。她的饮食起居是何等艰难!
出乎意料的是父老乡亲对太姥姥并没有不管不顾,而是把她当作亲人。张家给她送去几个刚出锅的窝窝头,王家给她端来一碗玉米糊糊,李家为她挑一桶井水,赵家为她洗几件脏衣服……农闲时,人们时常聚集在她的小院子里扭秧歌、练武术、打纸牌,让那个狭小而孤凄的小院热闹鼎沸。
十多年后太姥姥去世了。她弥留之际姥姥不在身边。一个年轻人日夜兼程,徒步一百多里将消息告诉姥姥。姥姥赶回时太姥姥已经断气。姥姥每当说起这件事时就泪眼婆娑,哽噎不止。
姥姥经常说她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是父老乡亲赡养了她的老母亲。每年清明节时,姥姥总要到黄河之滨扫墓,看望那些街坊邻居。她八十多岁时患了肺癌,卧病在床,仍然老泪纵横地念叨着那些往年旧事。
姥姥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的母亲和舅舅商量说姥姥生前整日惦念黄河之滨的老家。他们决定到那里给太姥爷和太姥姥扫墓,这也算是了结姥姥的一桩心愿。他们对那里的人几乎不认识,扫墓那天却受到热情款待。
每当我路过黄河时,总会留意黄河之滨的那些村庄。在我的内心,黄河之滨永远有一座村庄。那里的人们淳朴勤劳、热情友善。我衷心地祝愿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黄河散文5:黄河石
文/朱鸿
我有一块黄河石,把之握之,怎么欣赏怎么喜欢,真是爱不释手。
它一头大,一头小,状如瓷瓶;一端粗,一端细,形如木杵;或像一个圆锥似的电棒。细的一端可以柄持,大的一头可以敲击。长17公分,细端细不过秤杆,大头大不过拳。质地精密,光而不滑,涩而不糙。几乎尽黑,唯在锤部有一处褐色,大小若铜币,若胡桃,显出一种远古性和神秘感。
一再刷洗,遂干干净净。我置其于枕边的书籍之中,摸之,抚之,又惬意,又促我思索,又愉悦,又给我启示,深感黄河石之妙。
那年秋天,我随几个朋友考察黄河。有歌谣唱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美不过乾坤湾。确实如此,遂在乾坤湾流连。
黄土高原在白云下高低起伏,望不到边际。草稀树苍,偶有村子。黄河之水雪山而来,其千里激荡,万里徘徊,创造了秦晋峡谷。黄河总的走势是东西向,不过流至峡谷便变成了南北向,从而西岸为秦,东岸为晋。然而峡谷并不整齐,其时而秦有岸出,时而晋有岸出。一旦黄河遇岛,水便曲而成环,顿为黄河之湾。
乾坤湾之美在于它足有320度,显示了易之视野里的天地、阴阳和雌雄。其处陕西延川与山西永和之间,不过乾坤湾只有站在延川一边的黄河岸上才看得准,因为永和一边是伸向黄河之岛,此岛越向前越趋平,遂有庄稼和果木种植。悬崖之下,水缓几停,以展露宇宙之道,不亦神奇吗?
我随朋友由延川一边的悬崖抵达峡谷,乘船渡黄河,步入宽阔的黄河滩。黄河石累累遍布,大者如车,小者如卵,多是褐色的,没有棱角。也无人要专拣黄河石,我也是在几个朋友坐卧草丛树下休息之际,四处溜达,悠然得到的。
即使黄河石再简单,它也丰富极了。我不知道它来自何地,更不知道它经过何等炼历才化为如此品相而面世的。我只听见峡谷的涛声,黄土高原的风声。我也疑惑地看见有人在悬崖上操作着挖掘机,毅然改变自然力量在亿万岁月所塑的参差扭结之巉岩。然而星辰有隐,碧空邃密,非人可测。我捧着黄河石,难免想起河出昆仑之赞和河不出图之叹,感到一种敬畏,像我29岁的时候在壶口瀑布感到的敬畏一样。
黄河散文6: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文/艾克拜尔·米吉提
我沿着黄河走过多次,也在黄河岸边生活过几年。但是,第一次踏上齐河这块土地,依然感到黄河的无限神奇,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在这里竟然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奔向远方。
齐河位于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与有泉城美名的济南隔河相望。这里属黄河下游冲击平原,境内地势在海拔19~35米之间,低平展缓,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齐河县,因城临济水,济水又名齐水故名齐河。
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不仅哺育了黄河文明,也以它的桀骜不驯,历史上多次改道,洪水泛滥,给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带来过无数次的灾难。
为了抵御洪灾,下游的人民不断地筑堤修堤,试图与黄河抗衡。在我们足下这条悬于村顶绵延的公路,其实就是黄河护堤。在护堤的臂弯里,那条虽经上游无数的水库过滤澄清的黄河,依然不改自己黄色的面孔,裹挟着泥沙向下游湍急流去,试图闯过千拦万截,也要百折不挠、毅然决然地汇入黄海。
我曾经在鄂尔多斯听说,山东省一位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带队来到这里,与他们商量是否能把分配给鄂尔多斯的黄河水量放流让给他们,山东负责提供鄂尔多斯所需的所有粮食。鄂尔多斯婉拒了这位山东副省长,因为,现在水贵如油,他们自己发展的瓶颈就是水。黄河水曾经从门前深峡流过,只能望河兴叹、无能为力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各种引灌、提灌、扬灌措施让人随心所欲。奔腾咆哮的黄河,一改历史面孔,在农忙季节不被断流,能够流淌到入海口,都需要以人间智慧来协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齐河丰腴的土地滋养着这方百姓。齐河是全国产粮大县之一,全县耕地125万亩,吨粮田就有80万亩(人口70万)。又新进全国百强县之列,开发区和一座座高楼就在黄河岸边拔地而起,似乎致力于提升这里的海拔高度。
不过,齐河人自有他们的精神高度,掏粪工人时传祥便是齐河人。他的名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镌刻在纪念馆壁上,在寂静无声中振聋发聩。这样灵魂高贵的人,或许会在拜金主义时代被一时忽略,但是永远不会被历史忘却。齐河人民则引以为豪。那天晚上,我们亲临的“大义齐河·第二届十佳美少年颁奖典礼”,便是一个实证,新一代正在继承前辈的美德品行。
黑陶艺术是齐河的标志之一,我们参观了几家制陶作坊。将黄河岸边沉淀的泥土幻化为艺术品,这就是齐河人的智慧。在黑陶艺术馆里,出自那些黑陶艺术大师之手的黑陶艺术品琳琅满目。盛世出珍品,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品,蕴涵着大师们的艺术心智,释放着独特的文化品格,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同时,默不做声地诉说着各自的齐河家世。
在黄河岸边防护堤上,一群老人,用二胡伴奏,自得其乐地唱着在延安时代唱红的《南泥湾》。观众有的跨着摩托,有的坐在三轮拖斗车的驾驶座上,双手不离车把,双耳却忘情地被这歌声吸引,双目沉醉,痴迷得不肯离去。人有时会被这样的场景吸引,而忘却一时的疲劳与困顿。艺术的力量就在于此,它会抒发你的心志,激发你的感觉,让你对生命和阳光充满爱。
不远处,便是黄河护堤“红星一号诞生记”纪念碑,正在默守着从身侧流经的黄河。
黄河散文7:洛阳古韵
文/叶剑秀
黄河之南,洛水之阳,谓之洛阳。十三朝古都,一百零四位帝王,在这片丰饶的沃土上叱咤、博弈,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人类的千年典籍,交付洛阳永恒收藏。洛阳厚重而灿烂的文化符号,便成为华夏民族衍生的摇篮。
去洛阳,当然要去看洛阳古城。从丽景门自西往东,直到钟鼓楼,这是有讲究的。一曰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二曰西为木,东为土,土生黄金,华夏民族信奉五行运势。
初秋的午后,阳光依然热情,极具洛阳人淳朴好客的性情。丽景门就在眼前,举首仰望,壮丽高耸的城门上空,拂来一缕远古岁月的清风,蓝天上飘浮几朵飞龙形状的祥云,不知是哪朝哪代早已挂在上面了。
丽景门最早始建于隋代,为洛阳古城的西大门,是老城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城垣高厚,气势宏阔,享有“中原第一楼,古都第一门”之美誉,现为洛阳市新八大景之一。
丽景门外西北侧不足百米的地方,是著名的九龙鼎。九龙鼎的存在与展示,见证着洛阳历史的悠久。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司母戊鼎则是青铜时代权利的象征。
拥有权力,便拥有天下。争霸的威猛萧杀,远去的鼓角争鸣,消散在历史的尘埃里。曾经一言九鼎的帝王们,谁也不会想到,权力真正的拥有者永远属于华夏苍生、天下民众。
穿越魏晋的沧桑古道,牵着隋唐粗粝的老手,踏着宋元的风尘走来,到处跳动着洛阳古城历史文化的音符,随手可以抓一把岁月的书笺,阅尽千年帝都的兴衰枯荣。
丽景门城楼上,是百官及万民祭祀神灵的地方,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望是心中的祈祷,未必就天随人愿,政治与经济乃至精神的坍塌与颓败,终归成为不断更替的轮回,把繁华与落寞变为泛黄的历史。
登临丽景门城楼,俯瞰老街城郭,商铺林立,一家家酒楼茶馆的旗幌弹奏着古老的清音,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小四合院相互勾连,铺展开一幅恍若隔世的画卷,油然想起欧阳修“洛阳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的诗句,让人浸染在东方神韵里宿醒。
最具魅力和内涵的去处,要数城楼上的“河洛文化长廊”和“帝王史馆”了。河洛文化是中化民族的文化母体,走入长廊,如同掉进了浩繁的书海里,目不暇接。这里记载着众多的河洛历史名人的卓著功勋,要么为民族复兴披肝沥胆,要么为社会进步竭才尽智,个个功德千秋。帝王史馆陈列了在洛阳建都的历代皇帝史料,过多展示了诸多帝王的雄才大略、宏图霸业,而忽略了他们暴征横敛、奢华无度。历史的烟云早已被塞外的烈风和黄河的巨浪淹没,能在洛阳古城的一隅,寻到他们的身影,已经是完美的历史再现,亦是洛阳的尊重与包容了。
气势恢宏的瓮城,是一座与城墙连为一体的建筑,呈瓮形状,好进难出的构造,瞬间就找到“请君入瓮”这个成语的源地。独具匠心,攻防兼备,这便是古人的谋略和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古道长亭外,寥廓旷野的清风拂来,微微掀动着沉睡的竹简,慢条斯理地吹开历史的页脚。
洛阳古代称为“天中”,十三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称王称帝者达百人余,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是真正意义上的九州腹地。洛阳周边河流交织,水域丰沛,因而这片土地丰腴富饶,充满灵性和诗意。古代诸多王朝选择在此定都,想来也是富有安居乐业眼光的。
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老城从古至今,有街无路,所有通道都冠以街、巷、胡同之称,始终不见“道”与“路”的标识。据史料载,老城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古代的“九”为最,这里的“九”泛指城中繁华的车马大街,老城的街巷和胡同,确实不少。
步入最具洛阳文化符号之一的“西门口井胡同”探访古民居,古朴质感的记忆迎面而来,洇染在时光深处,撷一束人文风情,家长里短的絮叨萦绕耳际,锅里碗里飘溢的味道,凝结成老胡同的文化元素。
在巷子深处,仿佛看到文人雅士的身影,那是在日思夜读,奋笔疾书,于是洋洋洒洒的历史文献,便从烛光灯影下収笔,装订成册,留下丰富的史学记载,供后人研修。
撩开岁月的轻纱,看见了隐藏的日常光景,有纷繁多彩的日子,莺歌燕舞的时光,同时也夹杂着平民怨气声声的叹息,流布老街胡同,洒满街头巷尾,时光并不在意,转眼间已经被这些日常琐碎敲击的支离破碎,迎来的依然是一轮蓬勃的朝阳和一个又一个鲜活沸腾的日子。
古街上的民居院落,传统店铺,古树古木,文物古迹,遗存遗址,河道桥梁,无不在讲述着一个个遥远而古老的传奇故事。
自周武王稳固江山后,洛阳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汉魏以后,逐渐成为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历经战火的毁灭和重生,一次次推进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洛阳老城十字街,是最具人气的千年老街,更有人间烟火气。
十字街在古代就是商家汇聚地。它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所有记忆,见证了每个瞬间的荣耀与落寞。从清晨到日暮,这里总是人流涌动,不断升腾的烟火、沿街叫卖的小贩、错落林立的商铺和各种美食味道,如一个个独特的音节,组成老街独有的动感节奏,你来与不来它就在那儿,一直轻吟浅唱,一唱就是千年。
伫立在古城老街,晨钟暮鼓的悠悠余音,依然在老街的每个角落回旋环绕。
华夏先祖,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代一代地彷徨、抗争,勤劳善良,智慧勇敢,祈望生活的安然祥和,家国的康乐太平。抚今追昔,正是那秦砖汉瓦上的汗渍和黄河翻浪上的呐喊,才夯实了江山社稷的稳固,历朝历代工商科技的前行步伐,奠定了大国宏业的基石。历史如船,行过暗礁险滩,终于走成如今的矫健方阵,屹立于世界之林。
老城是当代洛阳城的根,一城巷陌一城人,一城往事如烟云。往事远逝,锦华遍地。
黄河散文8:黄河谣
文/尹燕忠
每当听到“一条大河多宽广,我家就在岸上住……”那首优美的歌曲,我就激动的泪花花的流,我就想起了爷爷,想起了黄河上再也听不到的纤夫号子。
记得我小时候,爷爷是个舵公,每天驾着船儿往返于黄河两岸,接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乘客到达彼岸,或者为码头运送货物。
再大些的时候我就帮爷爷摇橹,摇累了,顺势往甲板上一躺,看看天空的云彩。渴了,就到船仓里舀水喝。
船上喝的水都是直接取自河里,撒上白矾,不一会儿浑浊的黄河水就变得清澈见底,喝起来甜丝丝的,带着泥土的芬芳。
初冬的时候,上游冰凌冲击而下,爷爷紫红色脸膛上可没了一丝笑容。他掌着舵把,船忽高忽低,从冲击而来的冰凌中穿行而过……
我曾经跟在爷爷的船上,目睹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
我曾多次横渡黄河,从这岸游过去,被激流冲击,游到对岸时往往被冲出好几里地远。所以往回游之前还要往上游跑一段。返回之后正好到达出发点。身上沾满河泥,我沐浴着黄河之水,真感到畅乐无比,又磨砺了意志。休息的时候我趴在软软的、细细的、白而耀眼的沙滩上观看爷爷和船工们逆水拉纤的壮景。他们将汗渍油滑的窄枣木板套上肩,一股劲地逆流拉纤,激流之中不进则退,非卖死力气不可。窄板勒进那紫红的肉疙瘩里,赤脚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窝,那些脚印就烙在黄河岸边……
等到修船时,爷爷他们要把船“展” (船夫忌讳“翻”字)过去,用桐油、腻子、麻道漆船、补船,修毕,需把船再“展”过去来,那情景十分壮观。
爷爷站在船底上,赤脚、躬腰、叉步,倾全力跳起,前移,双手挥动若交响乐指挥,爷爷一声吼,船工齐响应“咳依咳哟,万众一心喊大风哟,齐心协力船顺流喽!”
真如大河雄风,我想那奔腾激越的鼓子大秧歌,莫不是起源于这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么!
随之,穿红戴绿的姑娘媳妇送来枣儿、花生,那些黄河后生搬来酒坛,“哗哗”倒上十几碗酒,爷爷他们一仰脖“咕咚咕咚”喝下去,再满上一碗倒在地上,默祷着什么。
之后,他们麻利地上船,打一声号子,打开帆,船便箭似地飞走。
后来爷爷老了,也没了木帆船,他有时叹息,怀念河上搏击风浪的日子。
他有时抚摸我那宽厚地肩膀,欣慰地抖动白胡子,笑了。
我怀念那昔日黄河,渴慕爷爷那粗犷豪迈的性格,更想那高亢、激越的纤夫号子,他们给我性格揉进一些刚的特性。
黄河,我热爱的黄河,你一泻千里地奔腾起来吧!
黄河散文9:九龙湾的绿
文/史延勇
在黄河岸边长大的我,对于水,自然存在“曾经沧海难为之”的感觉,确实拥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自信。但当伫立在九龙湾大桥上之时,我的感觉骤然被颠覆,我的自信顷刻被击溃,——我惊艳于九龙湾的绿,我简直沉浸其中了……
灿烂的天气弥漫灿烂的心情,丰收的季节洋溢丰收的冲动。九月五日,金风涤暑、玉露横秋,我与众文友来到了文祖,来到了九龙湾畔。
一下车,映入我眼帘的是水上那九尊喷泉巨龙:蓝蓝的底座上“漂浮”着朵朵白云,金黄的龙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晶莹的水雾从九个硕大的龙口里依次涌射而出。
俗话有云:人有九命、龙有九子。哈哈,原来龙王爷的九位龙子也羡慕文祖的美景,全降到九龙湾里来,乐不思归了!人都说龙:春分升天,秋分潜渊。可亲可敬的龙帅哥们,诸位可是春秋不弃、寒暑不离、风吹不走、雷打不动地翘首于九龙湾之上,送迎文祖来往的乡亲、恭敬远方游玩的宾客。静的九龙、动的喷射、实的情景、虚的传说,营造了九龙湾一种独特浓郁、魅力无穷的氛围。
踏上九龙湾大桥,我赞叹白理石桥栏的莹洁别致,我欣赏太阳板灯的时尚华贵,我更惊奇于九龙湾的绿——我无法模仿朱自清的深邃,我也无意追随李广田的高雅,那都是散文大家,那都是描写“绿”的高手,小小的我只会坦承我的心扉、只会抒发我的真情……
惊叹于九龙湾的“绿”,是我站在桥上凭栏俯首注视的那一瞬间——满满泛着亮光的绿,掠过我的双眼,直逼我的脑海,旋而又穿嗓过喉,渗透我的腑脏,我顿觉彻体通泰、神清气爽,似聆听了一曲天籁之音心旌飘舞;似读懂了一篇秦晋赋文豁然开朗;似饮尽了一杯陈封古酿激情澎湃;似品闻了一树奇芳腊梅唇齿留香……我不由得揉了揉我的眼睛再瞧,这曼柔的绿向四周平铺延伸着,恰如春天绿油油的麦苗那般生动,又好象细腻的绿绸缎那样鲜活。静静的绿面,与四围巍巍的青山相守,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尘世的纷杂,没有丝毫的波浪,只有轻轻微微的水纹,而这无数的水纹正是麦苗那无数嫩嫩的尖儿、绸缎那无数绒绒的线纹。见过厦门鼓浪屿海湾的绿,她比九龙湾多了几分狂野、多了几分浮躁;览过淮阴洪泽湖的绿,她比九龙湾多了些许傲霸、多了些许世俗……呵,九龙湾,你的这份从容淡定,你的这份优雅祥和,洗涤了多少人的胸怀、净化了多少人的心灵!我张大嘴,深吸了一口,虽然我知道属于色彩的绿,归视觉的范畴,与嗅觉、味觉及其他无关,但我却想要这九龙湾的绿蓬勃我的心田、充盈我的脑海——因为我忆起了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他老人家也把“绿”的词性置换了。
曾记得先知先圣默罕默德说过:水、绿叶、美丽的面孔,是三样好的事物。而九龙湾绿水正如一枚飘落在群山之中的永不退色的绿叶;更象一位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少年的美丽面孔——三样好的事物,在九龙湾的绿中融为一体了。
下的桥来,走近水边,方体验到九龙湾绿的极致——如此的清澈、如此的洁净,以至于我不敢把手伸入水里,生怕弄脏了她。九龙湾这位天生丽质的绝代佳人,在桥上只能看清她匀称秀美的五官、婀娜多姿的身段,到了眼前,才能端详她明澈的双眸、如脂的肌肤,才能领略她玲珑剔透的风韵。有人说,明水群泉的喷薄,得益于南部山上的水源。我不禁一震:啊,九龙湾,小城的百脉泉、梅花泉、墨泉、眼明泉的飞珠溅玉,可有你兄弟姐妹绿绿的倩影?可有你一脉相承的圣洁和灵气?
正面眺望水上的九龙桥,高高的华灯、白白的桥栏、灰灰的桥身,尤其是那与水下倒影成圆形的九个拱桥孔突兀了绿的深意,升华了绿的亮点。
漫步绿边,思绪潮涌:尽管红的热烈、白的纯洁、蓝的深沉、黄的雍容、黑的肃穆、橙的光鲜,但任何一种颜色都难独当一面,唯有“绿”能!世上只要有绿色,便会生机无限、便会活力四射、便会希望在前!在绿的面前,其他它之色,都显得那么苍然无力、不堪一击。
“这么多的小蜻蜓。”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围拢过去,只见一些出甬壳不久的小蜻蜓伏在水边。宁老师捡了一只较大的蜻蜓,托在手掌上,让它吸收太阳的能量,一会儿,小蜻蜓振翅腾飞,竟在绿色的水面上盘旋了起来,好长时间,方才恋恋不舍地飞向远方。是的,它不会忘记飞翔的翅膀是在这里孕育的,它不会忘记诞生梦想希望的地方,它不会忘记这一片绿色的生命之源!
——尽管它只是一只柔弱的蜻蜓!
黄河散文10:美丽“草原”黄河岛
文/杜秀峰
在我的印象里,黄河岛同其他岛屿一样,岛上遍布石头礁岩,被蓝泱泱或黄澄澄的海水簇拥着,在海鸟翩跹的舞姿与欢快的歌唱里守候着岁月沧桑。直到有一天,我从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城市走出,驱车前往黄河岛后,方才改变了我对她的印象。
那是在一个仲夏美丽的时节,我登上了黄河岛,空气里满是海水的味道。目之所及的黄河岛,是一望无垠的原野,黄蓿菜和蒹葭在岛上肆意地生长,有一种置身大草原的感觉。
黄河岛是一个放飞心情、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且不说秀美的临海风光、空阔辽远的大河风情,但说野菜情趣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玩味十足。岛上的野菜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的主打菜系,比如初春的荠菜、婆婆丁、青青菜、杨树苗、阳沟菜、曲曲菜,初夏时节的扫帚菜、黄蓿菜,秋季的马笕菜。
但是到了海岛就得吃海鲜。黄河岛上第一鲜莫过沙蚕(俗称海虫、海蜈蚣、海蚂蝗),当地人亦叫做“海蚰蜒”,长得像蜈蚣模样。你可不要害怕,尽管放开胆子吃,那可真是宝贝哇,含有极高的养分。另外,黄河岛的四大名吃不可不尝,有民谣说:梭鱼头、海蜇脚、“大姑娘的辫子”(有种鱼形似大姑娘的辫子)、鲤鱼腰;家有万贯,吃不起虾皮拌蒜。这两个民谣都是讲海鲜美味的。
仲夏的黄河岛也是最美的,岛上到处都是脆生生的绿,如仙女翩翩起舞的绿纱裙。穿过茂密的香花槐树林,迎面而来的是馨香四溢的桃园,在桃园的尽头又是黄金柳、竹柳和黄金槐林场。林间你会看到肥大的野鸡慢悠悠地踱着脚步,不知名的鸟儿自由飞翔。自然生态的柽柳林大写意般渲染着蓬蓬勃勃的绿,一直流向遥远的天际。
少年时代曾读到苏轼的一阙词,词是这样写的: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梳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据说,这阙词苏轼写于元丰7年11月24日,并有“从泗洲刘倩叔游南山”的落款。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区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我突发奇想,若苏轼也到黄河岛一览,同样会引发这样的诗句,好像这首词是专为黄河岛而吟唱的。
当岛上的夜色来临,最好是搬一竹椅置于会馆前平坦的广场上,泡一壶香茗,在微风里,看天上的星星闪烁,四周弥漫着果园淡雅清香的味道,西港工业园璀璨的灯火犹如童话世界,盐田工人劳作的灯盏,迷迷离离,闪闪烁烁……在绿色的竹椅上,怎不会做一个绿色的海岛梦呀?
黄河散文11:黄河边儿的“赛诗会”
文/韩泽薇
放暑假了,闺蜜邀请我一起去黄河边玩耍,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们要去黄河边,得先穿过党校。在去黄河边的途中,闺蜜拿出了一个咸鸭蛋,我们分着吃掉了。这时,闺蜜提议来作诗,我们想了一会儿,就把题目定为了《咸鸭蛋题词》。于是我俩一人作一句,很快作出了这首诗。我们俩十分高兴,还把这首诗拿照相机录了下来,不过我以前还不知道照相机还有录音功能,这也算一个重大发现吧!我们在向黄河边走的途中,又作出了《走向黄河》这首诗,是我们最满意的一首诗:“天空半晴又半阴,黄河两岸绿如荫。岸边游人多似海,虽是炎夏却似春。”
到了黄河边,我们玩什么呢?这里泥很少,石头却很多。我提议说:我们来搭石头坝吧!于是我们俩搭起了石头坝。我们俩的石头坝相邻,中间有一道窄窄的通道,出口在她那边。我们好不容易搭好了石坝,水却又涨了上来,我们只好继续搭。我还发现了一个“无底洞”,起码有半米深,就在我的石头坝里。我们搭完石头坝,又开始玩开巧克力店的游戏。有巧克力蛋糕、巧克力慕斯、巧克力奶茶……反正只要是巧克力做的都有。想必你已经猜到了,这都是黄河边的泥呀!
玩耍过后,我们根据玩耍的内容,又作出了《搭石坝》和《黄河边的“巧克力”》这两首诗;但这两首诗大部分都是闺蜜创作,我不服气,又独自作出了《作诗随笔》;继而我俩作出了《两人作诗》与《二人行》;最终这场黄河边儿的赛诗会以《通知单》一诗结尾。
此次我们共创作了八首诗,虽然多为打油诗,但还是为我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在美丽如画的黄河边,伴着诗韵而行,真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散文12:黄河土,长江水
文/杨培
黄河的土,长江的水,在这里拧成一条新河,虽然没有从前,却流向久远。
何其有幸,我竟能在这里,见证着一道水,从无到有,从南到北,奔流成河。
坐在因路面坑洼而摇晃的车上,沿着河堤驶过,看着车窗外这一道浩然贯穿看不到尽头的河道,在被黄河、海河冲积成的河北平原,棕褐色的土壤干涸而飞扬,全然不似南国水乡的柔腻,却独有一份豪爽快意之气。然而就在这里,不久以后,由黄河沉积下来的土和远道而来的长江水,穿南越北,浩浩荡荡地滋润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不知在多年以后,从长江来的水,会不会把燕赵大地的慷慨悲歌也濡染上一层南曲小调的婉转悠扬。
从南到北,曲曲折折。宛如一条奔涌的巨龙,衔着滚滚江水穿城而过。南北山脉多,道路多,却不曾有这样豪情的一脉江水。古有秦修长城,从东到西,万里绵延,一砖一石,在脸颊和背上的汗水中与指缝间的血水中,堆砌的是钢铁般的防护,保卫着一方安宁。而这一脉跨越南北的河道,调南水补北水,蜿蜒千里,一泥一沙,在挖掘机轰隆声与工程车的机械声中,建造的是惠万代的便利,给予着一方充足。
我的城曾叫“百泉”之城,百眼清泉赋予了她水的美丽和灵性,而这已是多年前的名字。在后辈人向养育自己的土地已经索取了太多之后,现在的“百泉”或许就只剩下那《邢台县志》字里行间的只言片语,还有老辈人那一鳞半爪记忆中的翻涌回想。终于,又有一道水流过这里,千里跋涉并没有消磨她沸腾般的活力,南北穿城,激荡而过。随着城市供水由抽取地下水置换为江水,来自长江的水开始滋养这片古老的土地,近百公里的流域给邢襄大地铺上了一条“清水长廊”。
中午阳光明晃晃的刺眼,路两边树上知了不停的叫着。我不觉闭上眼睛,想着这河堤上以后定是绵延的垂柳,风帘翠幕;阳光透过密密层叶洒下,顺着河水漾出点点鳞波,如梦如幻;清风徐来,萦着天边吹散一片晚霞,似雾似烟;横亘河上的桥梁,或刚劲挺拔、磅礴大气,或纤秀高拱、俊秀玲珑,如条条“玉带”,牵系两岸。桥影倒映水中,在绸缎般的河面上轻飘飘的浮动。这里,既有同源之水,必不输东南形胜。
我沿着河堤走着,踩在前面那人的脚印上,后面的人踩着我的脚印。逝者如斯,沧海桑田,这里现在是河,但无数交叠的脚印之下,却是祖辈们在这里耕种的足迹。
这足迹像一部史诗,一座丰碑,一篇铭文,烙印着历史,讲述着文明。自古以来,这里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祖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着这片土地。若是一切没有改变,这里会如此往复循环下去,无论何时,生生不息,生命不竭。可是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生态不断恶化,我们眼睁睁看着身边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陌生,曾经肥沃的土地逐渐贫瘠,曾经丰富的地下水逐渐稀薄。于是我们开始希冀变化,甚至主动寻求。
如同河水一样,即使在同一片天空下,也会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人们珍惜祖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却不肯守着它慢慢腐朽。于是这河来了,人们却不得不离开,离开祖辈们留下的足迹,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地,一如潮流涌起,不可逆转。人们离开了这里,北去的河水也终将洗涤掉过去的足迹。这是条没有历史的新河,载着时光缓缓流淌,便成了这里的历史。淹没了过去的尘埃,播下了希望的新种。
一座城的生态因一条河而新生。我相信,就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看到青山绿水,生机盎然。
在这个激情昂扬的时代,我见证了一条河流穿越南北,见证了一个如此伟大工程的诞生。只是旁观,已经让我有些飘飘然情难自禁,若是亲历其中,又是怎样一番心绪?
在百泉大道景观桥的施工现场,看着基本建成的新桥,宽敞平整的桥面,高耸宏伟的桥梁,工人们在做着最后的完善收尾工作。我紧走了几步,追上前面带着工程帽的两人,攀谈了起来。
李立硕看上去30多岁的样子,是这河上百泉大道桥的负责人。既有工科男人的严谨也不乏一些文艺的气质,说起工地上的生活总是绘声绘色。大学毕业5年以来,从别人口中的小李变成了李工,他已经在许多的工程中累积了丰富经验,而这次百泉大道景观桥工程,却是他所有负责项目中的最大一个工程。说到上心,他比谁都有资格。从工程开始到结束,他吃住在工地,说到办公条件他手一指不远处那一排简易搭建的工棚,其中一间就是他的办公室。一年多的工期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视察现场,安排调度,安全防护,样样都要加倍操心。这样一忙就是一天,到了夜里11点多才休息。日复一日,历过严寒,挨过酷暑,其中的枯燥和艰辛,我只是旁听,就已经觉得不易,他只是说,早已习惯。“这桥工期短,资金有限,工程量大,我们都是这样不分昼夜……”李立硕说到从建设这座桥开始到现在基本完工,脸上的自豪显而易见。在团结大街景观桥的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双东同样是简单讲述着这些早已习惯的事情。也许在他们心中,一个工程就像一场战役,只要投入其中,唯一想的便只有胜利。所以他们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因为或许就是一个螺丝没有拧紧,他们就可能输的丢盔弃甲。认真、严谨、执着、坚韧,加上如同军人般的自律混在一起,让人分不清哪种是精神,哪种是情怀。
当一座座象征着城市新地标符号的景观桥竣工之后,他们的名字不会刻在这座宏伟的桥上,但却早已随着他们所付出的汗水渗入到大桥的每一根钢筋、每一颗螺丝钉之中。虽然他们收获不了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却收获了如擎天巨擘这般高大的成就感。一别多年,当他们走过这从无到有、从最初只是图纸到初建的雏形再到最后的宏伟大桥时,还会自豪地指着它对身边的人说:“看,那桥是和那河一起有的,我修的……”
所谓河,是流过比历史还久远的水,飞溅的浪花席卷了断断续续的时光,涌动着文明的血脉,讲述古今;
所谓河,是滋养了一方土地的水,轻轻漾荡的水面倒映了青山白云的浮影,描绘着自然的美景,壮丽秀美;
所谓河,是冲破了传统束缚的水,前进的水流蕴含了波澜壮阔的力量,激励着改变的步伐,铿锵豪迈;
所谓河,是承载了精神情怀的水,崭新的河水传承了开拓进取的感动,变成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流向久远……
黄河散文13:黄河西滩岛
文/葛道吉
在万里黄河的曲折行进中,百折不回造就了黄河独特的秉性。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曲磨难后,以气吞山河之势冲出最后一道峡谷小浪底,像脱缰的野马席卷千里大平原。由于黄河的愤怒,裹挟了大量黄土高坡的泥沙,在距离小浪底十公里的宽阔河面上形成一个岛屿,经过时间和水的无尽的打磨和淤积,这个岛屿越发高亢而坚挺起来,就成了今天的西滩岛。
最初的荒岛有水草、芦苇、黄河柳、黄荆等近水植物相继生长。有水鸟、野鸭、兔子、水蛇等动物择地而居。很快便有农人涉水登岛,用锄头刨开肥沃的良田。当大豆、高粱长出丰收的景象,便有更多的农人划着小舟,一边捕鱼,一边播种。周围是东去的河水,与大陆相望而隔离着,倒也安静,春华秋实,人欢马叫、丰衣足食。就有民房建起,很快形成村落,是谓西滩村。
西滩村是万里黄河第一村,黄河形成的岛屿不足为奇,而岛上形成村落的惟有济源西滩村。尽管该村只有几十户人家,但这里独具特色,风情万种。我最初上岛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春季,乘坐三次小划船涉过三条河岔登的岛。岛上花香袭人。一头毛驴蒙了双眼在自觉地拉磨式提水,那已是西滩岛上很先进的汲水办法了。清凌的地下水涌管道而出,顺水渠流向菜园。村中一所小学,房顶上飘着面红旗。大片的油菜花成了海洋,色彩斑斓的蝴蝶和着蜜蜂的嗡嗡声,让人有无尽的遐想和陶醉。
西滩岛土质奇特,全是从百里以外被河水运输来的。特殊的土壤就滋养出不同品味的果实来,西滩岛的西瓜、花生、水果独具风味,在市场上价格不菲还十分抢手。那种清冽的甘甜和悠长的醇香让你回味无穷。我曾在粗壮的梨树和杏树前默立,看锦团花簇,赏蝶舞蜂飞。,想象着秋的殷实。
西滩人豪爽秉直,家家相连互不设防,家什农具随处置放。黄河的秉性赋予了这里太多的刚性,凡事干中求,物质汗中收。他们的所需所求全凭自己的辛勤劳作,不劳而获的小偷小摸在西滩岛绝迹,岛外的不良风气也根本进不来。水的天然屏障把这里净化得风清气正。
每年的汛期是这里收获鱼的季节。这里称为“流鱼”,是一种自然现象,有“鲤鱼犯荆花”之说。意即每年的汛期到来,沿黄两岸的荆棘满山,正是花开引蝶的时节,荆花有一种特殊的醇香飘散,落到水中便让鱼们神魂颠倒,如醉云里雾里,就无奈着漂出水面。这时居住在河中心的西滩人,早已准备好了小船、葫芦舟和各种网具,偌大的黄河鲤成就了丰收的景象。“流鱼”是一年一度的事实,而荆花的奇特功效是真是假,仅是传说无须在意。形成这种现象的其实是黄河水的作用,上游有暴雨袭来,必定挟大量泥沙,水的浓度到一定程度,鱼岂有不“翻河”的道理?可惜,这一黄河上的盛景,今天已没有了。
后来又到西滩岛来过很多次,那种原始的自然状态逐渐被文明掉,已和身边的景致完全相同。唯能吸引人的是满河滩的奇石。黄河奇石是这里的一大景观,石头的纹路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自然的山水,有象形的动植物,更有日月星辰和动画人物。每次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必定拣到自己心爱的宝物。有时和同伴争夺一块奇石,追打、撕拽着嬉闹,把一种审美和智慧全融入了光滑的石头,那种心情的愉悦这时才真正释放。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全成了美丽的回忆。原有的绿树、瓦房、田畴、大河,以及田地里劳作的农人,全部无影无终,一夜间便成了烟波浩淼的绿水蓝天。西滩人为了国家的重大工程:小浪底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蓄水发电,在指定的时间整体搬迁。故土情深,难舍难分。尽管西滩人一步三回头地张望,还是毅然离开了家乡。如今的西滩岛已尘封在了绿水中,水面上漂起的仅剩200亩的绿洲,那是西霞院水库对西滩岛的恩赐。
黄河散文14:晚秋,黄河静止了
文/欣雨文萃
黄河在展望过去,黄河在思考未来,黄河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现在。
河水似乎静止了,就要盖上时间织就的素面被。河床边摆满了无言的梦,缜密的心被割断了朝圣的希冀。风儿,躺在了河深深的深深的底部,一起回忆那过去的失眠。
那是曾经的一路奔波,那是曾经的分崩离析;那是,那是曾经的伟岸传说,那是,那是一腔本分的悄无声息。河老了,但是不想毁灭自己。
岸边的水车,一次一次地展示着气节,红豆树一颗一颗地将血红的豆子撒向你的腹地。太阳曾经朝三暮四,在河的身上无情地打上激进的胎记。无水的季节,让草儿也失却了命运的延续。
好久好久,河边总长不出春天,很长很长,河边的陌生人也哀叹却不敢出一丝丝气息。天上的星辰离你而去,地上的溪流离你而去,沉默也离你而去,思念无法驻留只能一起离你而去。
忘掉大山你就不是大河,忘掉大河你就不是你。平步河边望乡,过了一个世纪。望着夜空的银河,滴漏着点点野菜充饥。河,如果天不养你,河,如果地不养你,你的嘴唇如何能够合闭?岁月的惊魂,常年的旋风,即使奔跑在河边,在你杂草丛生的双唇上,古老的大地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养育你。
怀念过去,已经成了一些鱼儿的虚拟,历史不会再次回到原地。今天流过的水,已经集结在大海的深处,静静的河面下,还会荡起新的涟漪。听凭所有,干枯不是短命的运气。明智醒目,目光衔接上了昨天和今天的断裂。
无法追逐传统,是可怜的单纯,是钻入河底,将梦流放在风浪下的记忆。当孤独变成苍凉的伟大,旗帜会不会变成象征的意义?
走在河边,踩痛了塌陷的肋骨,河水还会照旧流淌?横断河水,草儿叶焦根黄,子息又如何延续?过去的岁月,撞碎了静静的河面。沉重的遗憾,或许就是规律。
缕缕淡淡的世纪春秋烟云,俨如游丝转动着河水的钟摆。洋洋噩噩的世纪评说,回头发现终是无险无奇。探索者风骨淑华秀黛,诉说着西来的瑰奇幽深;怀旧者总总山情,呼喊着东方原有的寒涧九曲。历史应该是一部连续剧,河水连绵不断静静地等待涌起。还是唱一曲《霸王别姬》吧,否则,兴旺成败如何演下去?黄河,还在思绪沉默寡欲。
河流必将把我们带出晚秋和寒冬,河边流动着绿茸茸的原野,那怕过了这个世纪,还是要给子息留下纯真、温柔的大地,让月亮清明地的黄河上升起。
黄河散文15:黄河过客
文/郝随穗
一万里黄河两岸有多少村落古镇栖息安居,从古至今在漫长的沉静中化作点点浪花?有多少人南来北往擦肩而过,把一个个背影淹没在滚滚黄河中?又有多少春秋往事承载了多少生命消失于咆哮的黄河声中?
选择一个晚秋的日子,赴约黄河已久的邀请,在那个暮色霭霭的时分到达碛口古镇。躺在岸边的老窑洞,就如同躺在黄河母亲的怀抱,听一夜涛声入梦,就让我的心儿享尽母亲一次次的抚慰。
而我只不过是自古以来千千万万之中的一名黄河过客,留得再久,都无法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分割于黄河。我想留下,而留下的却是疲惫和失落,留下的是黄河母亲宽容的接纳和给予。
天上来的黄河之水远远地扬起一池土黄色的精气,从碛口眼前直直地甩过。豁然间这里的视线延宽了很多,平展展的黄河犹如一面莫大的镜子,镜子里泛黄的容颜就是母亲饱经沧桑的悠悠往事。那些往事中,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忧患记忆。
在你的岸上,无数过客摇着船橹赶来又散去,他们是你记忆的日子里一幕幕带着阳光般流淌过的一圈圈光晕,几番明亮几番黯淡。小船在黄河浪中起伏飘摇,盛载这个民族的五谷杂粮和血性气脉直达一个名叫壶口的岩石夹道,秦晋大峡谷里顿然间飞腾起你宣泄一路浩浩荡荡向前奔涌的气概。
沿着你的方向逆流而上,在梦里无数次地膜拜,此刻化作前行的力量,把目光栖落在每一寸河面,试图探寻你引领黄土昼夜不舍地穿过河道时的孤独。在你庞大的孤独中,所有的过客犹如这深秋的落叶,被你的大风吹散,被你无限的风光深深埋藏。
作为你一万里绵长的河岸上的古渡口,你用黄色之水哺育过的人和事,一草一木,都在你黄色的落日中赋予了黄河的灵气和深刻的记忆。
那条明清街在落日之后不再萧条冷落,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这里,在黄色的朦胧的淡淡的暖暖的灯光里把一扇扇闭着的门扉打开。打开的门里就走出来一块坚硬的黄河石和一盏带你去听黄河浪的马灯,还有一件羊皮袄给你披上,一块羊肚子手巾给你扎上,一壶黄米酒挂在腰带上,一把唢呐开始吹响。此刻黄河与你共舞,扭起黄河大秧歌。那扬起来的彩绸在黄河渔火中闪烁出绚丽的蓝、黄、红,那高亢的锣鼓声敲打出夜黄河的辽阔和苍茫。那是生命的色彩在此聚集的兴奋,那是匆匆过客巧遇在一起的集体涅盘。看满天星星点点,让每一颗流星都落入黄河,每一点热泪都流进黄河,每一次远行都交给黄河,每一次归来都是黄河的儿孙回到黄河的家中。
夜已深,我不敢走得太响,我怕惊扰黄河此刻的宁静,我轻轻地俯身于黄河,亲吻黄色之水。我在这辽阔的夜色中站在黄河的身旁,就让滚滚向前的黄河声全部灌入自己的耳内,激起我全身的热血,沸腾我的每一个细胞,就让我泪流满面地双手捧起黄河水喝下,就让我红色的血液里激荡起黄河的浪花,就让我的每一次心跳洗涤在黄色的河水之中。
一路前行,乘着秋风层染的两岸美景,我在黄河的蜿蜒中绕不出黄河母亲的召唤。两岸枣树挂满了红红的大枣,每一颗红枣都是黄河母亲的乳汁结晶。看那蓝天白云悬挂在黄河之上的一抹明亮,我的心儿随着黄河的方向走了很远。
作为你的过客,我纵然有太多的梦幻和追求,都会在你波涛汹涌的一泻千里之中化作前行的一丝力量,随着你的方向走向远方。
一路匆匆赶来,在千回百转中投入你的怀抱,为的就是目睹你雄浑奔腾的万丈豪情,为的就是聆听你万古不息的汹涌涛声,为的就是要依偎在你博大温暖的怀抱里入眠。我能不能化作一点黄色之水,随你一起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