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散文

请欣赏印象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印象散文1:印象残篇

多洁白的雪啊!如棉被覆盖大地,我真不忍心踏上,怕弄脏它洁白的身子,柔柔的,细嫩如刚出锅的豆腐,又如春风拂面,那响声,如清泉流淌,如肖邦的钢琴曲那样清爽柔和,又如克莱德曼的乡愁那样轻缓细柔。雪,把世间的一切污垢都洗得干干净净,有了雪,全世界就一片光明,岑参的“纷纷暮雪”,而此时却是“纷纷晨雪”,把整个天空点缀得无穷美丽,虽没有“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壮美,却又朦胧之妙境,更有幻想的情趣。看远山,都被飞雪点缀得一派迷离。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除了雪景外,还有独到的情趣。而此时,鸟儿声嘶力竭地啼叫,是没了事物的恐慌?还是没了家园的惊惶,我的心里不正有此恐慌吗?

我站在阳台上,看一只小鸟,在大雪纷飞中没命地飞奔,带着仓皇之态,同时伴着哀鸣,落下飞起,如此往返数次,我的心流泪了。我把食物放在阳台上,躲在暗处,等它来啄吃,可它只在远处飞跑,随后,又来了几只,都在树枝上跳跃,恐惧不敢近前,忽而想人与鸟的隔膜。小时,扫开雪地,撒些秕谷,用短棒支起竹筛,专等鸟儿来啄食,鸟儿早知是阴谋,很久都不来,才知鸟的灵性,跟人比起来,已有过了的感觉。

每每看到雪,我都兴奋不已,小时,在树林里堆雪人,伙伴们说有点像我,我压根就没想到要给自己塑偶像,小伙伴们自然是取笑我,太阳一出来,雪人便融化了,那时没多大伤感,现在想起,雪人的融化就如同我的消失。

记得小时,雪掣天扯地的下了好几天,田野白茫茫的,我背着书包,走在茫无边际的田地里,路已被雪覆盖,只得摸索着前进,有时踩进沟里,鞋都湿透了;有时整个人陷入坑里,挣扎了很久才爬出来;有时绊到石头,一跤跌倒。到学校,已成雪人。

还是大雪天,小麦被雪覆盖,雪停了,小麦稍微露出点头,惊异地望着洁白的世界,冷风嗖嗖地刮着,雪米粒不停地打着旋旋。我跟着父亲给小麦施肥,我们踩着嗞嗞作响的雪,把化肥洒向小麦,我的手冻僵了,清鼻涕不住的流,回家疼得哭了。

雪下个不停,地上,屋顶上全白了,伙伴们把我抱上屋顶,叫我捉猫,我上了屋顶,厚厚的雪,淹没了我的鞋子,我努力爬行,爬到房梁,从小口里抓猫,可哪有猫,手被冻僵,房主人出来大骂,小伙伴们一溜烟跑了,独留我在房顶伴雪哭泣,回家后,被母亲骂“傻包子”,哭得更伤心。

美丽的雪伴随我走过这么多年,儿时的记忆也在飘飞的雪花中慢慢地凝结,似乎要演化出雪中的我来。

印象散文2:百合印象

文/田荩

那天,同事接了一个电话,是有关一个网友的,我记住了那个名字,因为简洁明了,特好记。不料,第二天中午,当我正百无聊赖,在聊天室里瞎胡闹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了我的眼帘,是她,就是她,一个简洁明了的名字。我收敛起自己习惯性的放肆,打点起精神,这可是个娇娇的女孩儿,别让我给吓坏了,少有的温柔从我的指下通过键盘传递到了屏上。这就是我与百合的当初,说实话,装温柔的活儿可真够累人的。

后来自然交谈多起来,我又讶异起来,这个娇娇的女孩,性格却有豪爽的一面,而且说话干脆真诚,却又是不多见的。我也是个不惯说假话的人,但又不忿旁人的虚伪,有时也免不了邯郸学步,扯点小谎,不过到最后总是前言不搭后语,明眼人自然一目了然。自从有了百合这个谈话的对手,我便摆脱了编话的圈子,想什么说什么,省了不少心。

再后来,不知怎么我的手机里就有了一个让人心动的声音,甜甜的,脆脆的,我记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

一个声音走近了我,于是朦胧的感觉便有了几份真切,脑海里不知不觉在用声音勾画着、填充着,模糊的轮廓日渐清晰,就这样,我知道了声音的魅力。

秋夜听雨,由雨引发的思绪弥漫心中的世界,那个声音就轻漾在这个世界,成为这夜雨中奇异的风景。我突然想到了湖中的莲藕,就是那样,轻轻一掰,断了,脆生生,是这个声音,脆脆的。

“为什么你的声音没有一丝湘音?”我对那个声音发问,因为我知道,湘音最重。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你的声音好甜润”,可是怕被误会为俗套的奉承,心思细密的我只得转言其他……

我最终没有将这篇文章贴出,还是那个原因,怕落了俗套的酬唱之语的窠臼。

不过,后来我写《声音的魅力》,不能说跟这没一点关系,是一个声音,一种浸透江南水乡的温婉、轻快的声音,在我心头荡漾,直至流泻在我的笔下。

印象散文3:读懂父爱

文/陈俞伶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又十分严厉的人。他是一座威严耸立的大山,也是一本永远参不透,读不懂的书。

小时候,当我蹒跚学步之时,却总是跌到。而父亲只是在一旁看着,并不作声,也不许任何人搀我起来。摔得鼻青脸肿的我只能在一次次的哭喊与疼痛中爬起来,继续跌跌撞撞地向前走……

长大后,当遇到一道道难题时,我急得抓耳挠腮,想要求助于父亲,得到的也只有拒绝与批评。无奈之下,我只能自己绞尽脑汁,拼命思索。每当我参加一次次比赛,请求他与我一同前往,为我加油助阵时,他总是冷冷地说:“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我没时间。”

对比其他女孩,看到她们在父亲的怀抱里撒娇,我的心中总会泛起一阵苦涩。我曾一度怀疑:“我是他的亲生女儿吗?为什么他对我如此冷漠?”

终于,一切的不满,一切的委屈在我与父亲的争吵中爆发出来,我不顾一切地朝他大吼道:“从小到大,您帮过我吗?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您又付出过什么吗?别的孩子都是父亲心中的宝,而我呢?”父亲没说什么,而是转身走开了。我和他之间拉开了冷战,持久的沉默使昔日温暖的家变得格外冰冷。

终于有一天,父亲打破了沉默,与我进行了长谈。原来父亲不是不爱我,而是希望我更勇敢、更坚强。父亲的爱是一种更深沉、更隐秘的爱。“孩子,爸爸不是不爱你。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你知道:所有人都只能帮你一时,没有人可以帮你一世!”细细咀嚼父亲的话,回顾成长中的种种自己克服的困难,我的不满已一点点烟消云散。

现在,父亲的背渐渐驼了,岁月在他脸上也留下了痕迹。我也渐渐读懂了父爱:父亲的爱不是行动上的付出,而是对我内心品质的馈赠!

印象散文4:印象江南

文/张程晔

印象中的江南,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人家,醉里吴音相媚好,到处透着一股秀气。早春,草色遥看近却无,烟雨茫茫,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的霡霂中,一切都是朦胧的,一切都是带着浅笑的。再晚些,姹紫嫣红都开遍,万紫千红总是春,乱红飞过秋千去。

到了立夏时节,天气似乎变得喜怒无常,有时是灿烂的艳阳天,天空仿佛是倾倒了的蓝墨水,晕开了千丝万缕的蓝;有时又雨横风狂,水从天泻,冲刷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冲走一片浮躁,冲来一丝凉爽和平静。伴着蝉声和蛙鸣的二重奏,凤凰花、栀子花彼岸竞相开放,仿佛成了一个花朵燃烧的国度。大片大片的暖色调充斥在整个世界,给人以无限的活力和激情,让人不由地在夏天也如花般绽放。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桐叶飘黄,当大雁的最后一声鸣叫消失在天际,秋天已经很深了。秋天是个凄凉的季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万红落尽,暮霭沉沉楚天阔。秋天是个离别的季节,多情自古伤离别啊,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秋天也同样是个豪迈的季节,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爽,有“天高云淡,望断江南雁”的气概。

江南,冬也是有的,只是草木凋零得慢些,偶尔飘一两片薄雪,倒是为江南添了几分秀气。几株腊梅,为冬日添了些颜色,添了些生机。江南的万物都在冬天安静下来,休养生息,一切都很祥和,而当第一声爆竹声响起时,春天就要来了。

印象散文5:印象故乡

文/单叶草

每次回家,总习惯在村里到处走走看看。村头是必须去的。这里此刻很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静得让我有些出乎意料。诗人牛汉说得一点没有错:世界上没有水的地方是沙漠,没有声音的地方是寂寞。

眼前不远处依然是那方熟悉的小小的庙宇。小时候,我曾问父亲小庙里供奉的是谁。父亲告诉我是土地菩萨,是专门保佑寨子平安、富贵的。是的,我身后这一栋栋漂亮的楼房的前身都是茅草屋和瓦房。可想,这位菩萨是非常尽职尽责的了。然而,小庙的屋顶由于常年栉风沐雨无人整修早已绿苔遍布看不到瓦的踪影,有一角甚至已经垮塌了。

小庙身后的那棵古树,依然枝繁叶茂,挺拔参天。可是上边一只鸟也没有,就连虫子的叫声都听不到。十多年过去了,它的树干似乎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增长。唯一变化的是它那裸露在外的根,那些根曾是多少人的天然座椅,被多少人的屁股磨得光滑、发亮。而今这些树根早已不再似当年那样光滑,变得粗糙不已。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被野草淹没了,和着这裸露的树根一并被淹没的还有那数不清的村里人的足迹和他们的欢声笑语,更有那老人们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的龙门阵。

远处忽然传来一声呼喊声。不知是哪位妇人在呼喊自己的儿子,也或许是呼喊自己的丈夫吃饭。这呼喊让人那么熟悉,那么温馨。就在这小庙和古树的旁边,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呼喊声有多少次,至今恐怕没有人记得起和数得清了。

闲暇的日子里。这里曾是乡里人避暑的天然凉亭和聊天休闲的最佳场所。

吃过午饭后的人们三三两两,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随便找个地方坐下。人越来越多,一会儿工夫小庙和古树周围便已经座无虚席了。后来的人没有了座位只好遗憾的站在旁边。他们有的开始聊天,有的开始打牌,有的开始下棋,什么也不做的也在尽情享受那阵阵难得的凉风。

小庙前的那张石桌,石桌周围的那四根石凳,石凳上从未改变的四个老人也开始了他们从未改变过的活动和习惯。他们每人先燃起一斗叶子烟,紧接着开始打字牌。不管输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出孩童般的笑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仿佛他们本来就和那四根石凳是连在一起的。

那份闲情雅致,那份安逸,那份乐趣,想来就连端坐在庙里的菩萨也定然羡慕不已的了!

太阳渐渐偏西,天色渐渐暗下来。黄昏的时候,开始响起孩子呼喊自己的父母亲、丈夫呼喊自己的妻子、妻子呼喊自己的丈夫、母亲呼喊自己的儿女回去吃饭的声音。被喊的人都一样,先意犹未尽地慢慢站起来,然后伸个懒腰之后恋恋不舍的跟着呼喊的人一起回去。

吃过晚饭,这里便有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真实写照。本寨和外寨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说着属于他们彼此的情话,唱着属于他们的情歌。

忽然,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从我身旁走过。他就是那四位老人中的一位。我们叫他四公,按时间推算现在他应当有90来岁了。我想他定然早已不认识我了。曾听父亲说起,当初打牌的另外三位老人都已经相继离世,现在只剩下他了。只见他慢慢的朝着庙前的石桌走去。走到靠前的那根石凳前,慢慢的弯下腰去。用手轻轻扫去石凳上的枯枝败叶,然后再艰难地坐了下去。我依稀记得,那个位子就是他以前一直坐的那个位子。刚坐下的他却又忽然慢慢的站了起来,叹了口气,离开了。

我依旧茫然地站在那里。

回到家里,我问父亲:“村头何以如此清静?”父亲叹了口气告诉我,有劳力的、年轻的、懂事点的都出去打工去了,就剩下一些老人、孩子和妇女在家。家里都靠他们撑起,早出晚归,累得不得了,哪里还有时间去闲聊。

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电视屏幕时间显示九点的时候,我推开门,整个村子已入梦乡。

我想在遥远的南国都市,那些怀揣着各样理想和梦乡的打工人定然不会发现人潮涌动,华灯如昼的背后是家乡的守望和冷清。他们左手搭建着他乡的繁华和热闹,右手堆砌起家乡的孤独和寂寞。

印象散文6:塔里木印象

文/邓文诚

烈日

阳光如此灿烂,如此热烈。毫无保留地洒向城市、农村,洒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洒向塔里木河……使人感觉在炼钢炉旁,在火盆里,在扑火现场……

花儿耷拉着脑袋,柳枝低垂,人们的脸上、身上汗滴成串。酷暑里的生物、植物均显得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何为“赤日炎炎似火烧”?也许只有到了塔里木盆地,才会有真正的感触,真正的体验!

沙尘暴

狂风肆虐,沙尘漫天。灰黄色的天空将视野遮挡的严严实实,使你看不到行人,看不到树木,也看不到沙丘。

狂风是粗狂的,是豪爽的。似《水浒传》的绿林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得惊天地,泣鬼神!沙尘暴如三岁小孩的脸,说哭就哭,说来就来!它是那样的雷霆万钧,那样的摧枯拉朽,那样的一泄千里!

胡杨

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灵气的塔里木河,使你浮想联翩。尤其河岸的胡杨,让你惊叹,让你思绪万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岂不是生命的壮歌么!岂不是生命之魂的写照么!

烈日熏烤的季节,狂风摧残的日子,天空难得一见的雨滴,这种在千里大漠,恶劣环境中倔强生长的植物,笑傲火州,巍然挺立在苍穹之下、沙海之中!

干涸的环境,紧抠地床,植根于十几米之下的地层,汲取营养;一棵紧挨一棵,成片集中,群聚成长;如团队,似群体,团结一致,战天斗地,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高奏生命的壮歌!

夏日绿叶遮天,铸就片片荫凉;秋日叶片金黄、褐红,组成缤纷的画卷;冬季倔强的躯干在沙漠、戈壁矗立着,迎接着每天的太阳、时发的沙尘!

美哉,胡杨!

壮载,胡杨!

印象散文7:靛坪印象

文/余超

靛坪没有坪,却是一方美地。靛坪是地名,也泛指一条河或一座山,是陕南巴山腹地的一个小村落。

靛坪生在平利南端的八仙镇,地处巴山第二主峰——华龙山脚下,曾是传说中“八仙”炼丹修道的地方。这里山峦层叠,云雾缭绕,得山水之灵气,聚秀美之神韵,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天书峡、龙洞河、龙门、韩河、八仙河等有趣的地名多与美丽传说相连,为这片山水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平利是中国最美丽乡村,有平安吉利之意。山川因绵延而俊秀,沟壑因纵深而清幽,坪坝因宽敞而舒适。而在靛坪,你见到的却是另外一种美。我第一次亲近靛坪正值夏末秋初,从八仙街出发,沿岚镇路西行十余里,入鸭河口,顺九曲十八弯的水泥路行进,一路上凉风不断沁入肌肤,感觉神清气爽。在快要抵达山脚时,靛坪才像一位深闺中的少女羞羞答答地露出她的明眸皓齿来。靛坪果真少有平地,两旁雄健的山体从空中压下来,要么粗犷硬朗,要么奇峰突兀,哪里有一块像样的“坪”地啊!受地势所限,人们的房屋或依山而建,或浓缩于山脚下的小砭子,掩映在树丛和竹林里,露出灰色的瓦屋顶和白色的墙壁,倒是呈现出十足的静谧与和谐。

靛坪没有坪,却有着源源不断的清洌“活水”。白哗哗的山泉水从山涧中,从树林中,从悬崖上冒出来,永远那样奢侈地流淌,汇聚在两山之间,形成一条洁白无瑕的玉带,清晰地倒映出蔚蓝的天空,棉絮般的云朵,倒映出山间的红花、绿树,组成一幅乡间独有的山水画卷。而被当地人称作“翘脚水”的自然奇观,更是山水合奏的一处交响乐。只见在一深潭上方,有一绺白练似的瀑布从空而降,不偏不奇正好落在潭边山体的圆形“窠臼”中,又回弹起一丈来高,形成一个烟斗般的水帘,被击散的水花像万斛珍珠撒落玉盘,晶莹剔透,蔚为壮观。

平利是西北名茶大县,平利产茶,好茶出在靛坪。靛坪海拔高,最高的山峰海拔1700余米,一般海拔800米左右,水汽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日夜温差大,加之光照适度,土壤松透,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良乡沃壤。人们抓住了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山上大肆种茶。现在的靛坪,俨然成了茶的天堂,极目所至,四野尽是绵延的群山,碧绿的茶园或镶嵌在山顶,或点缀在山腰,明晃晃的绿,几百里连成一片,组成一个浩瀚的茶海。一畦一畦清雅飘逸的绿茶,以其叶片厚嫩,色泽翠亮,形似雀舌,香气馥郁而享誉八方。有诗为证:“雾锁千树茶,云开八仙峰。香飘千里外,味在一杯中。”

天造地设,凸显出靛坪的山光水色,而崇山峻岭,密林溪涧,则赋予了靛坪丰厚的自然资源。据旧《平利县志》记述:“将军擂鼓入云峰,百步仙梯尚有踪,大小师凸环太极,象鼻门牙锁双龙”,便是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靛坪山势交错,地形封闭的高山天地。靛坪也是古人眼中的世外桃源,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入住。遥想当年,这里也许就是一个人迹罕至的荒芜山沟,草丰林密,河阔水清。有一天,先民逃难途经这里,突然发现这样一处风光秀丽、山水相宜的宝地,就在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他们在这片山地上拓荒,种蓝靛,开染坊,制茶叶,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美好日子。难怪今天还有小地名叫做“江西街”呢。现在,站在这片土地上,抚今追昔,尽管见不到鼓了,可那一阵阵鼓声仍然回响在靛坪人心中;虽然看不到梯子,可是那通往外界的水泥路,正载着靛坪人通向幸福的生活。

从靛坪出来,身后的村庄和炊烟已逐渐模糊,但总觉得似有一股汩汩的泉在脑际里流淌,唤醒了封尘的记忆。或许岁月有时就是这样,总是让人在不经意的时候,顿然发现她的美,一如靛坪这一方山水,久久地让我迷恋,让我沉醉。

印象散文8:印象崖柏

文/师红儒

余暇喜欢吟风咏月,早已习惯了一种简单平静的生活。每当放下手中厚重的典籍,心头还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笼上一层淡淡的感伤,散尽铅华,所有的事物都露出原来冷峻的面貌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日子不会改变什么,花开花落,云舒云卷,终在风中消散,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很难留住漂泊的目光。

一日,朋友带来一挂崖柏手串,质朴的色地、细密的纹理、醇郁的香气立刻温润着我的眼睛。

对于崖柏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经常在一些旅游景点见到摆设着出售,几十元到几千元价格不等,上面布满深色的疤痕,就如被岁月灼伤一样,依稀影射出沧桑悠深的痕迹。也曾把目光停驻一会,可始终没有购买的欲望,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去年在锡崖沟村中小摊上,也见到有崖柏手串出售。同行的本地人悄悄告诉我,柏木倒是柏木,可是已经很难辨认了,买的人太多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崖柏可供采伐呢,崖柏生长在几百米高的半崖岩石中,现在基本没有多少了。

我立时回想起刚才看到的嶙峋陡峭的太行山岩来,孤高耸立,崚嶒嵯峨,连绵不绝。而多少年前崖柏就艰难地在上面生根成长,顶风沥雨,日晒雷殛,雪压霜侵。几百年终于歪歪扭扭长成几米,虬枝百节,瘢痕累累,凌厉的风经年扭转着它的身躯,冰霜试图冻僵它的意志,可是它始终在寻找着太阳的轨迹,不息不止,扁扁的根牢牢地探入崖壁,和岩石长成一体,从山岩中吸取着稀薄的水分。又经过数百年,它们中的大部分没有抵抗住风雷的催逼,叶子落了,枝干枯了,雨露星霜依旧在侵蚀渗透着它们的肌理,最后凝固成山崖上倔强永恒的一部分,沉积着数千年的日月精华,埋藏起当初苍翠的梦想,展现出曾经的顽强,颜色是山崖的颜色,生命是山崖的生命,形状是山崖的形状,永不背离。

任何存在着的东西都是有情感的,山石有山石的钟灵,花草有花草的秀美,鱼鸟有鱼鸟的自在,会伴随我们的喜而喜,悲而悲。唯独崖柏,它是静穆的,厮守保留着我们灵魂深处无法企及的高度。

我们总是渴望能够达到一种高度,感情的高度、生活的高度、存在的高度,并为能坚持这种热望而求索不已,激情长在,反而失去了停顿下来审视自己的能力,从而一次又一次错过了路上的风景。当我回过头来,回忆总是沉郁而深情的,就如崖柏,泛着数千年岁月柔和智慧的光芒,静静躺在书案一角等待着我的目光顾及。

朋友说,崖柏是有灵魂的,因为它懂得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在恒河沙数的红尘大千中,我们注定只会是匆匆过客,经常在碌碌奔波中迷茫。那么,怎若坦现出生命原有的本真,以从容的状态,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以花以石以水以山的态度融入自然,或如面前的这挂崖柏,在与不在,勃发或静止,始终把最真实的形态留下,淡泊而凝重,初衷不改,一年又一年。

友人的这句话,我深信不疑。

印象散文9:昆明之春

文/吴佳霖

春天,给人们的印象总是百鸟争鸣,百花盛开,而昆明之春正是如此。只要是风吹过的地方,阳光照射到的地方,都能发现春天的影子。

人们常常用“春城”来形容昆明,因为它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但我觉得,与其叫“春城”,还不如叫“樱花城”,尤其是在春季的时候。

在昆明有这样一处影子,就像是春天的家,总能够让人们知道春的到来。它就是——圆通山动物园。

春天一到,动物园就变得生机勃勃,动物们离开窝,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樱花也绽放出最美的笑容,迎接春的到来。

这里的樱花可以说是最美的,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驻足欣赏、拍照;这里的樱花也是最特别的,因为它颜色之艳、数量之多。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全是樱花的海洋,一团团的樱花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棉花田;一片片的樱花就像是一张柔软的、粉色的羽绒被。这些樱花个个咧嘴大笑,无一不欢庆春天的降临。

走在樱花树下,就更显得壮观了。抬头仰望,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天堂——天是粉色的、空气是幽香的……在这梦幻般的世界里漫步,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回到现实,这里的一切仍是那么的美丽,樱花树一棵挨着一棵,樱花又从树枝开到树梢,每个人看后都会感叹原来春是如此的迷人。

樱花的花期是短暂的,但它带给人们的烂漫却是永久的。春天也是如此,即使它转瞬即逝,但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美好也会是永久的。

这就是昆明之春的魅力,它可以让花儿绽放得美丽多娇,也可以让人们沉醉其中,更可以成为一张昆明的名片,享誉世界!

印象散文10:长安印象

文/曾星原

近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与长安区近距离接触多了一些,因而便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

长安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2公里,和许多神奇的地方一样,这里有独特的世态风情、生活习尚,民间流俗、方言俚语。这里依山傍水、钟灵神秀,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无论日照、雨量、水体、大气、土壤、植被等要素都符合国家一级环境标准,八水绕长安中的沣、浐、滈、潏四大河流皆源于此,素有“资甚美,膏腴之地”之美誉。长安大道、子午大道、航天大道、西万路、地铁二号线,由上到下成为贯通市区到长安的南北中轴线。从沣峪口沿210国道前行,可登上秦岭最高峰,也是西安的最南端。休闲观光的环山公路绵延43.3公里,使秦岭北麓的美景串成了晶莹剔透的珠链,开车、骑行、徒步穿行其中,你会赞叹大自然的美,你会被崇山峻岭吸引,你可尽情陶醉西安后花园建设的立体视觉感受。

千百年来,厚重的历史沉淀孕育了长安山水独特的灵气。秦岭山麓、关中古道充满了王者之风,包罗万象,大气磅礴。长安境内的二十四个大小峪口,峪峪不同,移步即景,景景相连,绝妙之处有如鬼斧神工不可再得。独特的地质地貌,成就了西北地区首个世界级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穿过秦岭腹地,蜿蜒曲折的小路,把人带进了浓密的丛林和层峦叠嶂的山峰,无论走进哪个峪口,还是登上翠华山、南五台等十大自然景观,秀丽的景色,石砌峡谷,曲径通幽,圣地的香火让人流连忘返。瀑布就像白色的丝带系在山腰,鸟儿在欢快的歌唱,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潭里自由嬉戏,投身大自然昔日工作的疲倦和生活的烦恼早已抛至九霄云外。站在陡峭的山峰上,清风带来阵阵凉爽,物我两忘,其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真是感山之浩浩,悟人生之谛。远远望去,长安的美景尽收眼底,绿的树木,白的河流,蓝的房屋,黑的公路,滚滚麦浪,千亩荷塘,稻田水影,乡间春色,相映成趣,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煞是好看。当年大唐的诗人和王孙贵族们对长安山水有着众多的赞美之词,如今美景倍添,使人们更对这里有了留恋。每到周末节假日,万千市民齐聚长安,登高山、戏河水、泡温泉,品农家饭菜,悠闲自由,乐哉悠哉,体会中国式乡愁。

长安古迹遍地,随处可见历史的印痕。走进关中民俗博物院,形态各异的艺术品,竞相媲美,尽显精工,令人目不暇接。这里陈列着数量众多的栓马石、明清物品和历史名人字画。每一件艺术品都在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这里承载了历史赋予它的神圣使命,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得以延续,也成就了长安博大的胸襟和厚重的文化。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西周文王、武王在这里建立丰京和镐京。秦、西汉、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在千余年悠久的历史中,长安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仓颉造字台、客省庄新石器遗址、丰镐西周车马坑遗址、秦阿房宫、汉杜陵等大量的历史遗迹,见证着华夏文明的发源和崛起。境内人文资源丰富,兴教寺、华严寺、香积寺、净业寺四大佛教祖庭长期吸引着国内外宗教人士顶礼膜拜,这里是国内最大的民间宗教活动基地。杜甫、王维等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也是历代帝王游猎消遣的地方。这里是“寿比南山”、“南山捷径”等成语的发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人们耳熟能详的有牛郎织女、崔护借水赠钗和翠花姑娘三大爱情故事。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戏曲、书法、绘画,还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穿越历史,现代长安的人文魅力同样精彩,这里容纳着32所高校,31万佼佼学子,作家柳青《创业史》里的生活场景,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足迹,长安画派山水画作品的雏形,也感受到了当代长安在文化、艺术、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深奥与博大。

长安城区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共有61条,约110公里。漫步城区大街,高耸的楼房,繁华的商铺,宽阔的大街,路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图文并茂的广告牌和创意奇特的雕塑矗立在大道两旁。公园里垂柳依依,绿草如茵,鲜花盛开,鸟语花香。长安广场、樱花广场、柳青广场等十大广场以其不同的风格和优雅的环境,吸引着健身娱乐的市民,欢声笑语,兴趣盎然。百万余人在这里投资兴业、安居乐业,其乐融融。2012年2月,随着乡建制退出长安区历史舞台后,这片丰沃的土地便迸发出了强劲的青春活力,驶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中心城区从26.4平方公里拓展到74平方公里,城市规模扩大了5倍。各项殊荣倍临,以三星电子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西安效率、陕西速度”已成为长安新时代写照。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凭栏眺望,南山上万家灯火宛如点点繁星,一溜儿骑行者急速穿过,仿佛告诉人们快点儿回家,明天将为幸福之梦继续忙碌!

印象散文11:印象野三坡

文/张梅英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对于省内的景点去得并不算太多,大多也只是因工作或访友,顺便一游而已。究其因,终还是认为那些景点是河北的,如野三坡一样,都属于近距离之内,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只要找到些许闲暇时间,转身就能去的。

因此,逝去的韶光里,在全国各地的旅行者熙熙攘攘地涌向野三坡的时候,我反倒去了峨嵋、九寨、泰山,饱揽他乡的名胜之后,再回到喧嚣的都市,回归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年两年,以致于多年以来,野三坡只是坐落在河北地图上的一个坐标,对于我来说依旧是个概念,一直没有亲近的机会。于是乎,在别人眉飞色舞地谈论野三坡的时候,我只有静静聆听的份儿。

机会终于来了。我接到河北省小小说艺委会的通知,说我的小小说《我是一张床》获奖,颁奖地点就在野三坡。听到这个消息,我异常兴奋,获奖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友们相聚在一起,亲近野三坡,以文会友,想想便已让我无比开心。

“野三坡杯”小小说颁奖会一结束,早已坐立不安的作家朋友们便兴冲冲地奔赴百里峡景区。

我们热情似火,太阳也不甘下风,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高达36度左右的气温,挑战着人们抗高温的底线。一时间,伞、防晒衣、防晒霜,纷纷上阵,作家们可算是亲身体验了什么叫汗如雨下。途中,有人打起了退堂鼓,说这么热的天容易中暑,不宜爬山,应呆在空调室里避暑。

主办方动员大家说,作家们应该到火热的一线体验生活。野三坡百里峡是个天然大空调,到了那儿保准让大家感觉舒适。在盛情邀约之下,大家打消了回转的念头,直奔赴野三坡百里峡。

一进峡谷,凉风便扑面而来。峡谷外骄阳似火,峡谷内凉爽怡人。闲来读书,曾读过古人“山中无日月,寒暑不知年”诗句,拿来这里倒应该是“山中无寒暑,日月不知年”了。片刻的功夫,燥热尽失,温度适宜,作家们连连惊呼神奇!

整个百里峡迂回曲折,清幽宁静。峡谷两壁如刀劈斧砍,山高崖耸,仿佛直通九霄。这种恍若隔世的美景及凸凹的质朴,使人无端生出一种熟稔和亲近感,心情也随之清朗起来。

仅仅有山还远远不够的,野三坡的水也很多,似乎随处可见,真应了山随水动,水润山形。依山蜿蜒的小溪潺潺,甚至连石壁上也渗透着点点滴滴,那水清透纯净,让人不自觉地想去掬一捧喝上一口,水入口,甘洌清香,想那市场上售卖的瓶装水、矿泉水、纯净水,绝对无法与之相比。

野三坡的植被同样很丰富,苦于我匮乏的生物知识,不能详尽细数。但有一种植物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株两片叶子的植物——没有杆、茎,只有孤零零的两片叶子突兀地生长在山石之上,绝对的无土栽培,天然生长。大自然显现出的神奇,我想象不出这么柔弱的植株是如何让生命蓬勃的。

缘于好奇,返回省会后,我用百度查了一下这种植物的相关资料,原来它叫独根草。百度资料显示,独根草属于木兰纲蔷薇目虎耳草科独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厘米,具粗壮的根状茎,分布于河北、山西等省,生长在山谷或悬崖石缝处,为中国特有属。它不仅花叶孤单,而且结构独特而原始。它的叶脉是典型开放的二分叉脉序,这是一种很原始的脉序。

这不由得让我对野三坡更加刮目相看了,看来百里峡一游还是大有收获,至少绝世而独立的独根草,与我有缘一面,让我平生一份感慨。独根草显示出生命的蓬勃,柔弱的力量。它鲜活而不疯长,内敛而不自卑,刚强而柔美。不由得让我想到很多人,他们本衣食不愁,却不知足,不珍惜,于现世之中极力攀援,越索求越痛苦。

记得一首歌中唱道:真真假假怨人生,不如平平淡淡活到老。如这独根草一样,只要有可能,就漂亮地活出自己。放下虚无,珍惜身边人,珍惜拥有的幸福。譬如这盛夏时节山外的热与山中的凉,虽冷暖自知,却热有热的状态,冷有冷的思想,活在当下,适应远比抱怨更重要。

美丽的风景总会让人忘记时间,不知不觉,我们一行竟然在百里峡流连了几个小时,到了离开之时,那位原打算折回的作家直呼好险错过,对于意犹未尽的风景,大家均面露不舍之色。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许今天的分手是为了明天更好地相聚。

野三坡,一个隐于峡谷的美丽传说!

印象散文12:童年印象……

文/向东

三十多年前的回忆如火烧的土豆泛着清香,三十多年前的夕阳红如红橙的橘子泛着金光。霞光穿透云层将照在草海上,像湖面升起的光柱支撑着深色的云朵。那时的房屋没有观景阳台,有的只是木格的窗栏将窗外的境色分得一块、一块。临近湖边所有的草、木、人、畜都成了勾绘着金边的剪影,近处有炊烟缭绕,间或有荞麦玉米的香味。这是草海落日的影像,而在那个时代,镶嵌更多的是经济贫乏却金光灿烂的童年。乌蒙山的天黑得很晚,乌蒙山高原的孩子因为有草海的映衬而越加兴趣无穷。

那时学校打扫卫生的工具都是学生自带的。下午四点我们放学打扫完卫生以后,几个同学拿着脸盆和竹编的撮箕、扫把去了草海。草海边上有许多小沟,一边连着湖泊,另一边延伸到湖边的田地里。我们用扫把从靠湖边的水面上拍打着水,将小鱼儿赶往水沟的尽头,最后用撮箕档住,从下往上一挖,百十条小鱼便滤水进了撮箕,大的有两三寸长,小的只有半根火柴那么长,洗洗就放到盆里。之后又用抓了几个蚂蚱用“牛筋草”(捆棕子用的那种)捆了,带回了家。回家还兴奋着,到了晚上一做作业,才发现书包不见了,一顿好打之后,父亲打着手电筒和我一起去草海边找了很久,不见,全当是捐献。但以前和现在不一样,书只有新学期开学时才能订到,中途是买不到的。好在以前每家都有几个兄弟姐妹,用用他们读过的也一样,有的课文,他们还在边上批注了“中心思想”,咱还省着偷懒了。

好玩的且止是捉鱼,到了下雨天也有很多好玩的。那时每家房子都有屋檐,屋檐下通常都有小水沟,下雨时在水沟上用泥巴筑个坝,等雨停了用纸叠只小船放水上,看它任水飘荡。雨后有趣的事还有挖井。找个低点的地方随便往下一挖,水便源源不断的往上喷出,真是神奇!用自挖的小井拌上边上的黄泥巴,半干时在石砖上拍拍,再用小竹片雕刻,要手枪还是要小汽车全随自己意思。还有就是用核桃掏空串成葫芦状做拉响的风笛、用麦杆加纸片做小机……所有的玩具都出自自己手里。

那时的冬雪可大了,最深时能超过小孩的膝盖。通常的玩法有打雪仗、堆雪人。到了结冰时我们就在准备好的木板上钉上几个抓钉(现在很少见了),倒过做滑冰车,从坡上往下滑,那感觉肯定超过现在公园里的过山车。

现在夏天的彩云没有以前的迷人了,冬天雪也不深了,草海也被围住收费了,而在我心灵里一次又一次漫溢出的,是童年时那回荡着幸福的笑声。再见,我的故乡!

印象散文13:新江南小镇

文/杜宏娟

在人们的印象里,江南小镇是温婉的代名词,但随着时光流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情形只能在少数几个小镇上见到,大多数小镇则像喜欢穿同款服饰的孪生姐妹,不愿让人轻易区分开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终于意识到,唤醒沉睡中的小镇是件多么迫切的事。因此,一些小镇开始尝试特色改建。

乐余镇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她在寻找自己的特色并努力改变。如果你此时去的话,会发现整条大街正被脚手架和防护网所包围,一派忙碌景象。可以想像,待改造完毕,将会呈现出青岩黛瓦、白壁翘檐的江南庭院风格。

要说建筑风格,实在不甚枚举,哥特式,巴洛克,木条式,园林式。特色便是标志,高耸的塔尖是哥特式,华丽到繁复是巴洛克,木架构自然是木条式,而园林式非江南园林莫属。一方水养一方人,一方人建一方土,想来大家都会认同拥有地方特色的好处。

说到乐余镇,一些了解的人必会想起她曾经的辉煌。譬如双桥,很多年前,那里是个闹市,张家港最好的初级中学之一双桥初级中学便坐落在那里。虽然如今的双桥已在时光中渐渐被人淡忘,但温婉的痕迹依然不改,宽大的老屋漆黑的横梁,屋中还是那个杂货铺,女主人正与乡邻闲聊,仿佛还是几十年前的光景。

在乐余镇繁华处,沿着正在改建的街道一直走,便能看到“乐余老街”,她和“乐余新街”在同一轴线上,中间隔着一条宽宽的河。若是站在桥上,既能看到“老街”,也能望见“新街”。时光在这里交汇,新旧却并不交替,而是并存。

“老街”虽老,倒是不乏悠闲,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古色古香,路两边是一间一间的老式店铺,店铺旁的木柱因雨水冲刷而泛灰。乍一走进“老街”,仿佛时光倒流,回到木唱机咿咿呀呀不停的三十年代。去过江南名镇周庄的人都知道,老街之所以叫人流连忘返,在于岁月沉积的厚度,保持了自身特质,便算是赢了。在“乐余老街”徜徉时,会见到一些传统什物的制作在这里复原,譬如杆秤以及铁皮制器。这么说吧,时光在这里打着瞌睡,就连灰瓦上的草也泛着紫色的光。

“新街”则与“老街”截然不同,布局设置大气,充满现代意识,房屋色彩艳丽,一恍惚,会觉得走在西班牙的某个小镇上。若不是亲临,断不能相信这是普通江南小镇上的建筑。只是此时宽大的街道上略显寂静,除了偶尔有汽车经过,还不曾吸引到观光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店铺陆续进驻后,便会成为一处人声鼎沸之所。

印象散文14:焦作印象

文/张云鹏

焦作印象

焦作我来了就不想在走了,我常常这样想。

焦作,位于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南邻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它处在我国南北的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

焦作山多,大西北的山莽莽苍苍,雄壮粗野,居高临下雄视四方,高山仰止,看山仰的脖颈生疼,来到山脚下光看那气势就让人望而生畏,及至登山,看到悬崖峭壁莫不心惊胆寒,那是个野汉子,虽雄浑壮观毕竟太野了。南方的山像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扭扭捏捏,拿腔作势,羞羞答答,好似一个惹人爱怜的病西施,要是小山太俊美了,登山的人都要拿一把汗,万一不小心踩疼了它,或是蹭破了点皮那可要把登山者心疼死!

焦作的山则不同,你看云台山、万仙山、太行山、王屋山既没有大西北的野性十足,也没有南方的柔弱不堪。焦作的山待见人,你来了,他不会居高临下让你心中不堪,也不会金贵的像个公主等你来服侍它。喜欢它就登上去吧,那里有亚洲第一大瀑布,那里是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子房湖、万善寺、红石峡、百家岩、仙苑、圣顶、真是览一山而晓天下。

有水就有了灵气,焦作水美。凭想象,谁也想不到焦作会有灵动的水,在它不远处可是缺水的山西呵!

焦作距黄河仅仅一百多里,太行山上的雪水、雨水全都流到了焦作,你要是不信,拿个铁锹刨两锹准能看见水,要知道,青天河赛江南,后寨的鱼虾逮不完。要是有兴趣,青天河里划划船,后寨农家解解馋,也是人间少有的享受!

焦作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男女老少都会几招几势。清晨听着鸟鸣,问着花香,伴着刚刚起床的太阳,老太太、老爷爷们穿着白色太极服,公园里、马路边上,把一套陈氏太极拳打的行云流水,远到而来的外乡人看到这一切还以为自己到了个尚武的地方“我可要悠着点呢!”。

其实焦作人热情好客,看看吃的你就明白了,焦作不大,闹腾驴汤、羊杂汤、酱黄鸡翅,剃尖面、辣子鸡、酸丁鱼、蚂蚁上树等等都是一绝。另外焦作可是盛产怀山药,这几年生产的怀山药除了行销全国之外,在国外也赢得了一致好评。

焦作本地人都说,焦作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这是实情,焦作在太行山脚下所以一年四季山风呼啸,这也是焦作男人的一方面,不过不管风多大总会有游客来焦作,不为别的就为免费看上一眼心目中的偶像。

对了,焦作影视城可是全国有名,像《三国》、《西施秘史》、《传奇》、《大秦帝国》等等都是在焦作拍的,大腕明星比如:成龙、李连杰、金喜善、孙红雷等等都来过。那些外地来的游客不知道内情,看见身穿古装衣服手拿佩剑的就以为是大明星,兴奋的拍照呀,合影哈,我在那里当群众演员的时候还有游客递给我一瓶绿茶呢!

远看焦作像个像个头上带着羊皮帽,腰里扎着羊皮袄的陕北汉子,一年四季刮得风大不大,大,真的大,那是焦作在学着陕北人唱信天游呢,男女老少扎着马步打太极拳,威武不威武,当然威武,那是焦作在向你展示腰肢呐!

我常常想,哪一天自己老了,也在焦作生活,学学打太极,当当群众演员,看看焦作的好山好水,那该多幸福!

焦作,我来了就不想在走了。

QQ1576694495

印象散文15:无尽的思念

文/素依清颜

[一]

印象中,每年的清明时节,总是细雨纷纷。而这样的雨,仿佛下到了人的心里去,有微微的凉,更容易让人陷进无边无际的思忆里。于是,心底涌过一阵复杂的情绪,有感恩、有内疚、有伤感,更有那张我永远也无法触摸得到的慈颜。

大家都说,清明是思念的季节,祭奠先人,寄托哀思。而对于母亲和我而言,思念天堂的父亲,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修的一个环节。而清明的到来,只不过让心底的思念更加浓郁深沉罢了。

[二]

每天早上,母亲都会沏上一壶父亲喜欢的普洱茶,然后小心翼翼地端上一杯,放在父亲的遗像前,而父亲遗像前的那一束鲜花,便是母亲思念父亲的见证。

我的印象中,那束鲜花从来没有凋零过,只因母亲的心中极其重视,哪怕患病在身,行动不便,她也固执地要求我带她到外面买鲜花,她说要让父亲的世界,遍布芬芳,开满鲜花;她说,害怕父亲在天堂会觉得孤独,那么时时刻刻被花香萦绕,起码他的心情也是芬芳的;她说,那一束鲜花,会牵着父亲,引领着他回家,与我们相见梦魂中。

对于母亲的做法和说辞,我曾经很不以为然。茶,天天供奉,倒也罢了。可是隔天、或是隔两天就得换掉鲜花,还不让我代劳,那不是“劳民伤财”吗?可是后来,我在她的执着和坚持里,日渐品味到母亲对父亲的深切思念。那种思念,是不同于我对父亲的思念,她比我虔诚,比我刻骨铭心。而那浓烈的思念就是来源于刻骨铭心的爱呀。

原来深爱一个人,就算那人与自己隔着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份爱、那份思念,永不会消失,只会更强烈。一如母亲!即使父亲生前辜负了她,伤害了她,可是在她心中,他永远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他。他给她的伤,是那样深、那样痛,可是相比他的离去,那种痛又算什么呢?

我想,在母亲的心里,最痛的莫过于是不得不松开他的手,从此,天人永隔。当时,她的痛,一定比我们的、更强烈、更震撼。因为世上,再也没有一种苦楚,比得上和深爱的人永别呀,这种痛,绝望而悲恸,那才真真是深入骨髓、无处诉说啊!而她能为他做的,不过是端上一盏他爱喝的茶,放上一束幽香漫溢的鲜花,而那一盏茶、那一束鲜花,便是她心中无处释放的爱和思念!

想到这里,我便不再反对母亲的做法。因为于母亲而言,父亲永远是她心里唯一的他,就算他不在了,可是她依然把他刻在回忆里,刻在心深处,并且要让他的每一天,都遍布春天的味道。

[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父亲离去也有一段时日了,可是我却时常念起这诗句,亦是在父亲离去后,我才深深体会到什么才是生死两茫茫。

父亲的离去,于我而言,同样是彻骨的痛啊!原以为,用表面的冷漠来掩饰对父亲的爱和在乎,就是对父亲最大的报复。原来我错了,原来爱从来不会等待,要是不珍惜,就会遗憾终身。就像我,一直犯着孩子气的错误,直到如梦方醒时,斯人已去,我却永远无法亲口告诉父亲,说我爱他,说我早已原谅了他。于是,剪不断的亲情,割不掉的思念,报不了的恩,就成了我心头永远的痛、一生的遗憾。

其实也就是在父亲离世以后,我才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对他的爱。原来,在苍凉的时光中,我始终记得,小时候他牵着我的小手,目光中,尽是宠腻的爱。儿时,他一直对我千依百顺,给我讲故事,给我买好吃的糖果,给我满是人间烟火味的天伦之乐。哪怕是后来,我痛恨他情感的出轨,给母亲和我带来说不出的伤痛,故意冷眼相对,而他总还是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说我是他最爱的女儿。

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回想起来,才知道当时我的心里,也曾漫过满足和感动。可是那时的我,早就习惯了与父亲针锋相对,所以,在我的眼中,是再也看不见他一丁点儿的好,我心心念念的,就是做尽所有的事情,好让他知道我恨他。而我当时终究未曾醒悟,这样彻骨的痛恨,就是因为在乎啊!

每当念起昔日的点滴,我的心中总是痛悔莫及。当日的我,为什么不听母亲的劝告呢?当日的我,为什么没有珍惜这一场短暂的父女缘分呢?父亲啊,如果我知道,你会用永别的方式,唤醒我心底对你的爱,那么,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固执至此,我一定一定会在你的有生之年,告诉你,我是那么、那么的爱你!

永远记得,父亲离去的夜晚,我从医院的太平间回到家里,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撕心裂肺地痛哭,哭到声嘶力竭,哭到天昏地暗。从前以为,此生不会再为父亲流一滴眼泪,却原来,血浓于水,到生离死别的一刻,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而父亲却不再给我机会,让我弥补。从此,我的生命里,永远打着一个心结,这辈子也无法解得开。

永远记得,那一夜,我泪如雨下,有说不出的伤痛,寄不完的话语,葬不掉的思念,祭不完的哀思,道不了的歉意,而所有这些复杂的情感,唯有托烛火、托纸钱传递。

父亲的遗像前,香火不停地闪烁着,飘渺间,像是流着泪,又像是滴着血,可那一点一点滴落的烛泪,却滴满在了我的心头,烫得我疼痛无比。

彼时彼刻,能为他做的,原来只是不停地烧着纸钱,而那一叠叠的纸钱,顷刻间,便在我的眼前化为灰烬,就像父亲,那鲜活的躯体,终究也化为了灰烬,让我再也无法触摸得到。

彼时彼刻,若掬一捧黄土,可以报答父亲的生养之恩,我愿用双手把黄土掬满他的坟头;若叩头可以减轻心底的内疚之情,我愿把头叩至血迹斑斑;若下跪可以让父亲安息,我愿长跪不起,让他了无牵挂。

可是无论我怎么不舍,怎样追悔,父亲,却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此后,思念他,便是我生命中永恒的主题。而我对于父亲的歉疚,便注定一生也得不到救赎。

[四]

四月,清明,细雨缠绵,分明就是思念的时节。母亲早就按照当地的习俗,准备好所有拜祭父亲的事宜,而我更喜欢躲在小小的房间里,不停地折叠着千纸鹤,一只、两只……无数只。

每逢清明和重阳,我喜欢捧一束鲜花,挑一个静寂人稀的早晨,独自一个人驱车前往墓园,把折好的千纸鹤挂在父亲的墓碑前,然后静静地和父亲说话。

我深信,我手中的鲜花,必定会抵达天堂,朵朵为父亲盛放。

我深信,那一只只的千纸鹤,必定会带着我浓浓的思念,飞往天堂,与父亲日夕相伴。

父亲呀,若可,请您今夜入我梦来,一诉离情,可以吗?

印象散文16:西塘印象

文/岳晓辉

周末有约,和朋友去了江南古镇西塘。

飞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降落于上海虹桥机场,又改乘火车,二十分钟后到达嘉善,再坐出租车约莫半个小时,抵达西塘古镇。

事先联系好了客栈,房东在古镇外的平桥接引我们。踩着青石铺就的蜿蜒小路,穿过一条街巷,沿阶跨过青石小桥,就到了我们下榻的临水客栈。房东是一个端正、憨厚的小伙子,看上去比想象中年轻许多,一路上话不多,没有那种旅游点上充斥着商业气息的虚假热情,倒让人心生踏实、信赖之感。老板娘素面清颜,如邻家女孩,同样的话语不多,只是微笑。

所住的客栈房子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式建筑,一楼是前台和茶馆,二楼是客房。房东小夫妻只收住宿费用,没有在市区住酒店时所谓的押金。上楼进入房间,一张雕花大床,被粉红纱帐簇拥着,看着就舒服。房间狭小了点,是因为没有改建,保留了古典民居的格局。南面阳台上一对竹椅隔着竹几相对摆放,古式的“美人靠”木栏外便是河道,岸边垂柳抚水。坐在竹椅上品一杯清茶,读一本闲书,或随意遐想,不失为休闲的最佳方位。站在阳台放眼望去,河道弯弯延伸开来,两岸粉墙黑瓦,形态各异的古代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有青石铺设的台阶通向河面,或作出行,或作打水。

放下行李,短暂的休息后,我们来到了镇上。这个原本宁静、安详的小镇,已被时代包装,各种风格的明清年代民居建筑集古老、现代、东方、异域于一体,茶楼、酒吧、书室、小吃、工艺品琳琅满目,但无论如何包装,都不破坏旧式民居的格局。小桥、流水、人家、古戏台、乌蓬船折射出当年水乡百姓的生活印迹,让人眼前浮现身姿袅婷、性情如水般温柔、婉约的江南女子,身着中式青花瓷棉布盘扣装,摇着乌蓬船缓缓游走于水面的情景。

古镇最美的时光莫过于傍晚时分了。夜幕降临,暮气如纱,粉墙、黛瓦、红灯笼倒映在水中。最夺眼目的是远处那座半圆的石拱桥,桥底别具匠心的点亮一盏明灯,与水面的倒影交相辉映,桥身与桥影形成一个圆形,远远望去就像一轮满月降落人间,美轮美奂到极点。夜晚的小镇虽灯火闪耀,但与城市霓虹交错的夜生活截然不同,人在其中,恍如隔世,又象是在梦中,邈远、飘渺、忽明忽暗。街巷各色小吃弥漫着的香气,唤醒人的食欲。

走进“西塘人家”,点上一味地道的梅干菜扣肉,品一盘清淡的油焖笋,盛一碗正宗的酒酿园子,饭菜中看不到一粒花椒、大料,纯正的原汁原味,绝不会借助调味作料欺骗你的味觉,像在自家餐桌上一般舒适的感觉。一饱眼福、口福后,回到客栈,洗去旅途的疲惫,置身于雕花大床上,仿佛躺在老家炕上那般踏实惬意,一夜连梦都没有。

几日世外桃源般的光景一晃而过。返程前一晚,我们购足物品,回到客栈准备给房东小夫妻告个别,可门开着却不见人影。拨通房东的电话,他告诉我们,因为第二天清晨要扫墓,所以提前回老家了,嘱咐我们夜里如何锁好房门,早上出发时将钥匙放在指定的地方,并为我们定好了一早出发的出租车。

望着满屋的陈设,心里涌起一缕暖意:这哪里是房东与房客,分明是远方的亲戚小聚后的别离,彼此心里满满的都是信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