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月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十月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十月的散文1:过客

文/刘庆邦

北京十月文学院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建立了一个中国作家居住地,我是受邀去居住地体验和写作的首位作家。时间是2017年的5月下旬到6月上旬,前后不过十五六天。最后一周,我被尼泊尔的朋友安排住在山上一家叫尼瓦尼瓦的小型宾馆。宾馆的名字若翻译成中文,应为太阳花园。太阳花园的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得风得水,腾云驾雾,宛如仙境。我凭栏站在房间二楼的阳台上,近观层峦叠嶂的满目青山,远眺直插云天的喜马拉雅雪山,恍然生出一种出世之感。在此居住期间,我看不到电视,听不懂尼人语言,每天所做的,不是看书写作,就是尽享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空气,以养眼养心。同时,我还收获了一份新的感悟,真正知道了什么叫过客。

宾馆里每天都会迎来一些旅游观光的客人,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他们有的来自欧洲,有的来自澳洲,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中国的游客,北自哈尔滨,南自三亚,东自江苏、浙江,西自宁夏、陕西等,出发地遍及国内的四面八方。从年龄上看,游客多是一些身手矫健的年轻人,也有一些年过七旬的白发老人。他们兴致勃勃,都是满怀期望的样子。傍晚时分,他们刚从旅游车上下来,来不及把行李放进房间,就纷纷涌到观景台上用手机拍照。他们照白云,照群山,照花朵,也照自己。他们还摆出各种姿势,互相拍照。拍完之后,他们就到宾馆的大堂里找“外飞”,急着通过网络把照片传至微信的朋友圈。上山时他们被导游告知,到这个景点,主要是看日落和日出。这让我想到,对于人类世界来说,不仅所有热量都是太阳提供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太阳,而从欣赏角度讲,无论走到哪里,太阳还是最壮美、最恒久的东西。然而,由于山上往往是云雾缭绕,他们既看不到日落,也看不到日出,未免有些失望。游客就是这样容易被引导,引导仿佛为他们规定了方向和目标,引导者让他们看什么,他们就顺从地看什么。我想告诉他们,如果看不到日落和日出,其实山上的云雾也非常值得欣赏。云雾是动态的,在不断变化,有时浓,有时淡;有时薄,有时厚;有时平铺直叙,有时丝丝缕缕;有时翻滚奔涌,有时凝然寂静。它们的变化塑造着每一座山,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朵花,万事万物,无不以云雾的变化而变化。山上的现实为实,云雾为虚,一切实的东西因虚的不同而不同。我意识到我的想法可能有些抽象,就是说给他们,他们也不一定爱听,就没说。

不管他们对这个景点的观感、收获如何,第二天吃过早饭,他们像完成了某项任务一样,便背起行囊,拉上拉杆箱,登车下山去了,奔赴行程计划中的下一个景点。他们一走,熙熙攘攘的宾馆顿时冷清下来,日复一日,每天都是这样。我与每一拨游客都是不期而遇,同样的,也是在不期然之间,他们就扬长而去。他们这一去,这一辈子我也许再也见不到他们了。这时我脑子突然跳出一个词,过客,他们都是过客,而且是匆匆的过客。

过客这个词我以前听说过,但词本身也像一位过客一样,一听就过去了,并没往心里去,更没有深究过。这次我有机会目睹一拨又一拨过客,有了事实的支持和提示,我才牢牢记住了这个词,并加深了对过客含义的理解。如果我像他们的其中一员一样,也是一位匆匆的过客,“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至今仍不知道过客为何物。就是因为我慢下来了,停下来了,以静观动,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过客。一时我稍稍有些得意,他们都是走马观花的过客,而我总算没成为跟他们一样的过客。

不过得意很快就过去了,我虽说在宾馆多住了几天,但不管是对太阳花园而言,还是对尼泊尔而言,我何尝不是一位过客呢!如一只鸟飞过蓝天,鸟不会在天空留下任何痕迹,尼泊尔也不会记得我这么一个中国人去过那里。

再往远一点儿想,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生一世,相对于时间、历史和地球来说,每个人都是过客,短暂的过客。李白诗云:“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也是说过客是每个生命的必然命运。可在潜意识里,人们总有些不大甘心,不知不觉间会对过客命运进行一些抗争。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与过客命运抗争的过程。抗争的办法有千种万种,或慷慨悲歌,或低吟浅唱;或波澜壮阔,或曲径流觞;或万众瞩目,或琐碎日常等等。不论使用什么办法,都是想通过抗争,使宝贵的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我上面所说的那些游客的到处旅游,也是为了增加游历,增长见识,也是抵抗过客命运的办法之一种。只不过他们的抵抗太匆忙了,过于过客化,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相反,他们的行为像是进一步印证了过客的说法。

毫无疑问,我们的写作也是对过客命运的一种抗争。“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写作者的写作动力,大都源于一种想象,源于在想象中能够抓住自己的心,建立心和世界的联系,并再造一个心灵世界,以期收到“万古传”的效果。不管能否收到这样的效果,都要求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生命意识,起码能够慢下来,停下来,静下来,全神贯注,竭尽全力,写好每一篇作品。人可以成为过客,所创作的作品最好不要成为“过客”。

关于十月的散文2:难忘的运动会

文/阚梓扬

十月的阳光在绿叶上舞蹈,十月的风儿轻抚着我们的笑脸。在这果实累累的金秋季节,我校又迎来了第11届运动会。

首先进行的是精彩纷呈的入场仪式。瞧,国旗方阵、会徽方阵、鼓号队方阵、鲜花方阵、彩旗方阵要多神气有多神气!接着,全校24个班级喊着口号,迈着矫健的步伐,精神饱满地来到司令台前表演,同学们有的手拿彩带,有的手拿气球,有的手拿小伞……

运动会中,各项比赛竞争激烈。其中男子800米长跑尤其扣人心弦。“各就各位,预备——跑!”“砰!”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去,大家你追我赶,不分上下。“加油,加油!”操场上回荡着同学们的加油声。到了第三圈时,运动员们不约而同地慢下了脚步,看样子都跑累了。我班的小秦同学和小袁同学也在跑步队伍之中,因为人小,他们渐渐地落后了。“加油,秦浩然!加油,袁梓铭!”我们班同学都在为他们呐喊,他们听了勇气倍增,浑身又增添了力量,脚步又加快了……是啊!运动重在参与,无论成绩如何,只要你尽力了,你就是勇者。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拼搏。真是令人难忘的运动会!

关于十月的散文3:晚晴盛世红透天

文/仲和

北方十月,正是野果飘香的时节。这个时候,尽管各种水果琳琅满目,比比呈鲜;然而,在我们东北,山里红,却一直是人们喜爱倍加的时令野果。每当秋色正浓的时候,人们会选择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结伴到城外的山里去游玩、采摘;对于在都市中生活忙碌的人来讲,那真可说是一种享不尽的乐趣。

十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我骑着单车来到郊外的石洞沟景区。远远望去,那满山遍坡的山楂、山里红树,给景区的秋色增添了许多红彤彤的暖色调,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秋风带来的凉意;走进树林,那挂满枝头的山里红,个个扬着红扑扑的笑脸,成串结对地迎接前来观赏的客人,让你无法抑制上前品尝的美意—— 摘一个,放嘴里,酸甜爽口,整个人儿精神抖擞;真正的绿色果品,那才叫个"纯"呐。你看,游客们随心所欲地采摘,满怀欣喜地玩赏;欢乐的人们,谁不脸颊带红,兴致正浓哪!

我正端着相机,兴致勃勃地采拍林中美景,忽听一串优扬的歌声飘了过来。我循音暇顾,身旁不远处,几个穿着入时、眉清目秀的女子在一棵被满树山里红压弯了枝干的树下,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欢快地歌唱《好日子》,那柔美的歌声在丛林中飘扬,在山谷中回荡。看到我在这里取景拍照,她们竟主动地摆出姿态来配合,并邀请我专门为他们拍上一组镜头,告诉我可发在博客上,以便她们观赏和下载;我欣然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掀动快门,为几位大姐姐们拍下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以下即发上几张,供大家分享)。

她们告诉我,她们刚刚退休,日常较清闲,趁着秋高气爽来到大山里游玩锻炼,感觉很充实。看着她们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想,他们正代表这社会上一个充满着活力的群体,是改革开放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新意,是和谐社会给大家的幸福感提供了保障。我为他们而高兴,我为美好生活而祝福,我为崭新时代而自豪!我祝愿:中国人的生活,像这遍山红透的山里红一样,年年光润年年红;伟大祖国,处处兴旺处处新。你看,几位大姐姐那喜悦的笑脸、粉红的衣,在山里红的映衬下是那么光艳、那么的娇美。

这正是:盛世秋光美,谁人不妖娆啊!

关于十月的散文4:十月抒怀

文/曹丽芹

十月的天空,明亮澄澈,一群群自由的白鸽在十月的天空飞过。十月的田野,到处是累累的硕果,对着大地母亲深情的诉说。十月的微风,轻轻拂过,染亮了祖国迷人的秋色。十月的鲜花,分外火红,装扮着年轻美丽的祖国。祖国啊!伟大的母亲,您又迎来了64的生日,在这个伟大而又庄严的日子里,献上我们深情的赞歌。

十月的历史,波澜壮阔,六十四载的岁月是一条不息的河。十月的道路,坎坷曲折,勇敢的民族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十月的旗帜,火红炽烈,五星的光芒像太阳一样金光四射。十月的歌声,铿锵激昂,飞处华夏儿女滚烫的心窝。祖国啊!伟大的母亲,您又迎来了64的生日,在这个伟大而又庄严的日子里,献上我们深情的赞歌。

十月的锣鼓敲出了喜庆,十月的灯笼摇缀着欢乐,十月的江河奔腾着气势磅礴,十月的号角奏响了奋进的壮歌。十月的祖国,有过痛苦,有过波折,祖国十月曾被践踏,曾被分割。十月的祖国几多奋斗几多磅礴,祖国十月收获富强收获祥和。六十四载斗转星移,六十四载的花开花落,六十四载的风雨兼程,六十四载的奋勇开拓。祖国啊!祖国,在改革的春风里,你不再忍辱负重积贫积弱。祖国啊!祖国,在开放的进程中,您更加繁荣昌盛,美丽和谐。在党的十八大光辉指引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我爱您!亲爱的祖国!您是一篇写不尽的美文,您是我心中唱不完的恋歌。我愿化作一片树叶,为您装点动人的春色,我愿化作一粒种子,为您捧出金灿灿的硕果。放心吧,我亲爱的祖国,全国人民在以习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您的儿女牢牢的记住您的嘱托,不管前进的路上,多少艰辛、多少磨难、多少坎坷、征途上不会停止脚步的求索,一路豪情、一路奋进、一路凯歌。

祝福您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把满腔的赤诚先给您,祝您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永远坚强,永远蓬勃。祖国啊!伟大的母亲,您又迎来了64的生日,在这个伟大而又庄严的日子里,献上我们深情的赞歌。

关于十月的散文5:孤独的稻草

文/杨小霜

从十月的秧歌里零落出的孤独,在仲秋以后,全部拥抱着故乡冰凉的田野。

秋风横扫,稻草的孤独,随处可见。

在田埂上,列成队的;在田埂半干的泥土上,堆成堆的;还有在小河边上的树旁,码成垛的。

田野之中的枯荷,耷拉着黑黢黢的脑袋,向田野俯首。一望无际的枯荷,成了稻田最后的守望者。在十月的天空下再也寻不到一片金黄,被捆绑成群的稻草,失去了它原有的柔软。它仍然站立在田野里,有些在田野的肋骨边上,有些在田野的怀抱里,还有一些,在旁边的萝卜菜地里。

稻草的孤独,只有田野和秋风知道。尽管农夫用双手把它们的头颅衔接得如此紧密,可风总会从它们的心脏里穿过。秋阳和秋风总会让它们的水份散去,最后变得和沙漠里风干的植物一样。

用躯体俯卧着这方冰凉的泥土,或是用骨折了的残肢拥抱这秋风之中的萧瑟,稻草的孤独最终都会被码成垛,像一个卫兵一般,守望着荒芜的田野。

故乡的孤单,总会从稻草里面缓缓溢出,思念成灾,稻草要为故乡取暖。当所有的孤独都积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不那么孤独了。像是寒冷拥抱着寒冷,便不知道何为寒冷了一般。

我总会回想起故乡,有时候感觉像是在眼前,可有时候又感觉像是在我抵达不了的远方。它让我琢磨不定,却又无法将它拽在手心里。和我有着同样情感的便是这田野之中的稻草了。可我不能说,稻草的孤独是田野或者季节赋予的,就像故乡的孤独,并不单单是我一个人赋予的一般。

寂静的田野里,还有被农夫开垦过的泥土,停留在青春尾巴上的萝卜,选择疯长。也许萝卜的颜色却是这青春之中的最后一抹颜色。我未曾想过,这些被丢弃在田野里的稻草,有多么孤独。

也许稻草的孤独是我的惆怅赋予的,不然故乡怎么会因为几根稻草而彷徨忧伤呢?它在秋风里学会了安静,像是世间所有从这里过往的人或者事物,都与它无关。它们正借助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挨得如此紧密,也只为在冬雪来临之时,拥抱孤独,相互取暖。

稻草的孤独是一个异乡人的惆怅,更是一座村庄的孤独。

关于十月的散文6:十月静想

文/采桑子

十月的风吹了又停,停了又吹,就像人剪不断理还乱的闲绪。

又是一年秋风乍起,今秋,没有火红灿烂的枫叶,也没有金黄饱满的谷穗,更没有浓烈淳厚的思念。今年的秋天,在蠢蠢欲动的平淡的安抚之下,波澜不惊地朝我们走来。

没有动人的开场,更没有惊天的蜇伏,我的平淡的人生如秋天的到来这般静寂地呈现,没有太多言语的诉说和流光溢彩的记叙,我的青春就这样平铺开来,在这个明媚亮丽的午后。

这是个安静的午后,我的心也随之变得安静从容,没有任何人事的喧扰,我可以静静地凝视自己,剖开自己的内心,重新审视这个色彩纷呈的世界。人有时候是需要冥想的,借以看清自己,懂得这个世界,明白生活的忧乐与喜悲。

青春似花开花落,一般的寂静无声。窗外阳光正好,似诉说着无限的情意,树影的婆娑之间,摇曳出亲切的乐音,这是大自然最质朴的呢喃。我爱自然,于是兴起,趁着这明媚的秋色,出门做一次短行,却不想这秋阳无限好,只是意阑珊,明媚的光亮背后却包裹着冬日的肃杀,这肃杀终于让我望而却步,乖乖地缩回宿舍。此刻,宿舍也是静寂的,只有我一个人,整个的空间都属于我一个人,我可以随意地畅想,不用再听到舍友那电脑里所播放的那泡沫般的肥皂剧情,也不用担心成为舍友眼中的另类。

时光静静地流淌,在日升月落,在春去秋来,在花开花落,在潮涨潮退,在云卷云舒,在你浅笑盈腮的瞬间,在我不经意的回眸,在杨柳依依的惜别,在雨雪霏霏的相遇,在恋人深情的注视,在河流,在心上,在流云的弹指一挥间。即使我不挥衣袖,依旧也带不走什么。

偌大的世界,人这个生物实在是太过渺小,小到就如同我们看一朵花的开落。没有人会去铭记一朵平凡的小花,就像对这个世界而言,我也只是过客之一,亦如那些伟大的人物,留给世界的亦不过一个背影而已,以及后人们模糊虚构的想像。那么我又有什么好感叹的呢?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岁月变迁,历史更迭,沧海桑田亦改不掉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那么就做河岸边一朵平凡的小花吧,哪怕只有一季光阴,也要开得灿烂。

窗外,阳光依旧明媚地笑着,树木正摇得欢快。生活的篇章仍在继续诉说着,路上的行人依旧行走,每一天的日落月升、日升月落,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变化,除了日历一页页无情地翻过。现在的我常常惊觉时间竟是过得如此之快,快到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当生活的压力逐渐像我淌来,我将拿什么去祭奠和缅怀那逝去的青春,去迎接以及建造我的未来。未来是个忽远忽近的东西,看似遥不可及,有时又伸手可触。抓不住、握不牢,却要为之奋斗终生。

在我的印象里,秋天应是属于蓝色的,而且是那种明亮澄澈的蓝色,经过了春的蓄积、夏的绽放,秋是到了沉淀的时候了,将所有的蓄积与等待聚集到一起,然后绽放出新的光彩。再过不久,我也将迎来我的秋天。我从不觉得秋天是一个萧瑟寂寥的季节,相反,我觉得秋天代表着收获与自信,代表着自由与幸福。人生有很多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主题与情绪,而每个季节都是说不尽的故事。我们活在故事里,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同时编译着自己的人生。

路有很多条,生活有很多种。白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可我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就坚定自己脚下的这条路吧,别再问它通向何方,即使布满荆棘,亦是生命最真实的感触。穷山恶水,未必就没有美丽的风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总会过去,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关于十月的散文7: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文/胡杨

金秋十月,是游览桂林的好时光。市内四处飘溢着桂花的沁香,老同事陪我登上了市中心的独秀峰;该峰不高,却四面削壁悬空,形似擎天一柱;远山近水,全城街市,尽收眼底。我惊呼韩愈所作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诗句,写得是何等的确切,脍制人口。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站在山上,遥望漓江,她似一条青罗带,自北向南蜿蜒而来。陪同一起登山的同事说,乘船游漓江直达阳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沿途玉篸并立,罗带萦回,白云浮水,翠壁垂河,是很好的艺术享受。

第二天,我们即乘船沿漓江向阳朔进发。我们在象鼻山处上船。说象鼻山,真是天工造物!活生生的一头白色大象,伸长鼻子在江边吸水,象背上则绿叶葱笼,还驮着一座玲珑宝塔。象鼻山则成了桂林市的象征。

船缓缓地离岸向前驶去。前面穿山山峰上有一个通透的园孔,似一轮高挂无际的满月,名曰“穿山奇洞”。漓江两岸的山,平地崛起,弧峰如塔,发地峭坚,林立四墅,显得气势不凡。桂林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我们望着这些山,显得特别翠,既陡峭,又妩媚。漓江的水,因为流经石灰岩地区,绝少泥沙,所以江水特别清澈。

游船沿着漓江,静静地向阳朔驶去。我们望着这山,形状奇特,有的似滩边背着娃娃的妇女,叫“望夫石”,有的似“观音静坐”、有的似“猛虎下山”、有的似“仙人磨米”;江边右岸的石壁上,则有一条色彩绚丽的红鲤鱼,正逆流而上……

阳朔的山渐渐在望。阳朔的山与桂林的山比较起来,这儿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静得多。阳朔的山,不像桂林的山那样,祼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的丛林,像穿上了绿色的天鹅绒裙子,裙子上又绣满了鲜艳的花朵。河畔的山,在江里的倒影,又是一番仙境,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由于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我坐在船边,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卵石,河底的茂密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方向,向前飘动。

“画山”在望了。陡峭的石壁,矗立在岸边,由于千百万年的风雨侵蚀,岩石照射下色彩的变化,使人们想像成为九匹骏马,在石壁上或立、或卧、或仰、或奔腾跳跃粼粼波动的倒影,自然存在的山,人们想象的山,竞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我惊呼,这里水清山更秀,峰影移动,一片诗情画意。相传画家徐悲鸿乘船到此,惊呼这儿是人间仙景,朝哪个方向望去,都是一幅绝佳的风景画;他不愿意离开这块地方了,要长期住下,这儿有他画不完的画。

我静静地看见,江中狭长的竹筏上,一位渔翁在撑篙泛舟。竹筏上端坐着鱼雁,鱼雁看见江中游动的鱼,飞也似地扑向前去,叼着鲜鱼,让渔翁把鱼放入篓中……这平静、优悠的生活谁不羡慕!不由我也想起了陶渊明的“倚杖柴门外,悠然见南山”,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光荣的。

导游小姐为助游客的兴,信口唱起了电影“这三姐”的插曲,歌声甜美、婉转、悠扬,博得游客们阵阵掌声;歌唱了一个又一个,在人间仙境,又听到了自来仙女优美的歌声,那是绝妙的享受。

“百里江流千幅画,漓江山水甲天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我周游了100多个名城,没有一个比得上桂林的美丽,没有一个名称的山水,比得上阳朔的山水”。是啊!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要慎保护呵!

关于十月的散文8:童年伙伴

文/王凤山

十月一日,回老家给已故亲人烧纸,刚一到家,母亲就说,小时候和你一起玩的小三去世了。得的是肝癌,好几天没有吃东西,咽气的时候,瘦的都没有人样了,母亲说这些话时,心情特别沉重,我当时心里更是一颤,有说不出的惆怅和凄凉。

小三兄弟三个,他最小,所以我们都叫他小三,他和我同岁,生月比我大,按辈份,我应该叫他哥,小时候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在瓜棚看瓜、一起到田野去挖野菜、就连吃饭也要端着碗互相串门儿,那时,十里八乡如果有露天电影,即使北风呼啸的冬夜,只要一听到这个消息,不管路途有多遥远,我们都会邀一些小伙伴兴致盎然结伴前往,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还互相吓唬对方,后面有鬼,我们都争先恐后地撒腿就跑,看谁跑的快,现在想起童年那些趣事,感到无比兴奋。

小三人比较实在,干事认真,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村里孩子在吃完晚饭后,在村里玩捉迷藏,当时小三当眼,我们几个小伙伴藏起来,小三开始找我们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已经躺在自家的被窝里睡觉呢,这都是我们事先商量好的,而他把我们村东头的玉米秸翻了个底朝天,找到大半夜也没有找到一个人影,委屈地哭了起来,家里大人找孩子时,才把小三领回家,因为这事他和我们几个小伙伴闹了好几天别扭。

小三会煎“呱嗒子”在我们村东头是出了名的,他把面和葱花还有盐放在水里拌均,放少量的油就能把“呱嗒子”煎的两面焦黄,每次大伙分的时候,都渴望多分到一点,在那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他煎“呱嗒子”是比较幸福的事情,就像过年一样。

小三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而我还继续着我的学业,在我上中学时,每次周末回家,都去找小三聊一会儿,议论一些家长里短,或者聊一些村里鸡毛蒜皮的琐事,那感觉却是那么温暖亲切,聊到高兴时,我们会开怀大笑,一些烦恼、一些忧愁,不知不觉就烟消云散。

小三在家务农多年,一直是一个比较勤快、比较能吃苦的人,因为操劳过度,前几年得过一场大病,看好后,在家闲了几年。他看到别人都外出挣钱,实在是闲不下去,就和同村人一起到东营去打工,没干几天就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已经是肝癌后期。

发丧那天,他的家人嚎啕大哭,所有在场的人都掉了眼泪,相濡以沫的妻子抱着才上高中的女儿更是哭出得死去活来。在给小三穿衣服时,发现他枕头下有几张存折,每个存折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写着存折密码,还写着,钱不好挣,不要外借,好好供孩子上学。

他是多么希望能看到以全乡第一名考上高中的女儿考上大学,和家人共同来分享这喜悦的一刻,可生命转瞬即逝、生命如此短暂,今年他才四十三岁。

谨以此拙文来悼念刚刚去世的儿时伙伴,祝愿他一路走好!

关于十月的散文9:深秋的大自然

文/大漠雄鹰

十月秋高风怒浩!

深秋的季节格外凉爽,还带着点阴冷,深秋没有春天生机盎然的绿意,更没有夏天蔚蓝的天空酷热的气候,也没有冬天洁白的雪花,但,秋天却充满着丰收的喜悦。不少诗人、作家曾把秋季称之为-----金色的季节。这是因为秋季有其独特的景色,田野里的庄稼却争先恐后的发育成熟,小草树叶枯黄了,树叶黄绿相间形成一道迷人的风景。

秋天的早晨,一般是不能缺少雾的点缀,罩住原野,锁住河流,封住沟壑,不多功夫,树叶上庄稼上,就留下了小小的水滴,吧嗒吧嗒地坠向地面,这是雾化身。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雾就渐渐消失了,它很快就变成了云朵,在天空中遨游,

秋天的正午,大地被太阳晒得直冒气,虽说是秋天,中午的太阳还放着炽热的光芒。田地里忙着收秋的人们还不住的拭着汗水,行路的人们也要在林荫道下乘凉。秋天昼夜温差大。

秋天的傍晚,太阳渐渐西斜,气温随之凉了,西北风悠悠的吹来,给人带来了无限的凉意,树木、庄稼随风摇摆,天边晚霞染红了苍穹,将大地映得赤红赤红,万家升起了缕缕炊烟,镰刀似的月牙,已挂在天上,暮色降临了,牧童们扬着长长地哨鞭,赶着一天的收获喜气洋洋的回家,随后人间就静静地。秋天的夜里很少有人在外面散步。

月亮是诗人的眼睛,它出现在寂静的夜里,为夜行人指明了道路。

关于十月的散文10:梧桐树下

文/张蔚

十月,带着榕树对岭南的眷恋,来到黄浦江畔,任往昔的沉重延伸在梧桐树守卫的沪上弄里,流泻在历史的纵横阡陌中。

记得,五年前,在一个秋日的黄昏,我独自沿着静默的黄浦江,听着晚风中吹送的故事,眼里满是上海古城的风风雨雨,还有江面上轮回的太阳和月亮。那时的上海,唤起的,是一个年少者的奋斗情怀和满腔的文化情思。

转瞬,曾经的我,容颜依旧,但面对相同的江水,眼目所及的,总会泛出莫名的感伤和淡淡的忧愁。

看,那飞跃两岸的杨浦大桥,掩映在历史的辙痕中,穿越的、沉淀的,都洋溢在孩子们稚嫩和好奇的明眸里,还有各种肤色搭接的文明之野上。

哪里是人类的起源?哪里是文明的象征?哪里是生命的力量?哪里是历史的沉沦?哪里是智慧的大门?哪里是世界的未来?……

世博的伟岸,汇集于一树树的沉默,迂回在静谧的街巷。

当一架架古老的时钟戛然而止,谁能说是一个时代的永远消隐?谁又能说是另一个时代的蓬勃而现?

一个地域的渊源,始终牵系着情感的纸鸢。一切文明的进步,始终离不开人文的本源。在历史向前的进程中,一个源自大地的声音,属于蜿蜒的人性之河。

听,那名人故居檐角上垂落的雨声,一种永不凋谢的春天,就静静地绽放在永恒的精神之宇。在那里,没有栅栏,没有篱笆,没有藩篱,没有藤蔓。门窗之外,是阳光,是绿荫,是草坪,是鸽巢。房檐之上,是香樟,是梧桐,是蓝天,是白云。院墙之下,是乡土,是地泉,是草根,是厚重。

是这样的季节,让我们如此深深怀念。

是这样的季节,让我们在生命的原野,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四季。

是这样的季节,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实的人生和真正的幸福。

真实的人生,就是尽全力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并在此基础上,与朋友、同事、邻里尽可能融洽地相处,以我们的大方、纯净、正义、仁慈、博爱、能干、开明、坚强、美丽,丰富我们的自身和美化生存的环境,以共同实现一个较为理想的国度。

当自然和精神得到绿色的环保,当群体感到真实的幸福之时,个体的我们也就能体味到最真的幸福。

或许,平地上,我们只有一次的守候,那么,让我们站立成树,如这一棵棵挺拔的梧桐,用心聆听每一个春天在大地的轰鸣,每一个夏天在草原的放歌,每一个秋天在山前的哗响,每一个冬天在雪原的呼唤。待满地落叶缤纷,前人与后人的足迹,便融合在天然的金黄里,而所有皱褶的一切,就在宽阔的河岸边荡然无存。

是秋,我徜徉在沪上的梧桐树下,不知若干年后的秋日,在生命轮回的天际,是否还有这一排排的梧桐树在那里等我。

我想,一定会的,如我对梧桐的深情,也如这梧桐年年岁岁在江南的守护……

关于十月的散文11:村寨三题

文/潘银璋

顶趴村

十月,我们沿着顶趴的山道行走。

游离的目光,一直追溯到画马崖的源头。

这源头太痛苦。沧桑的崖石,经过亿万年的淘洗、打磨,赭红色便在岩石上有了永恒的力量。

这源头太神秘。那些状似游鱼、巨龙、奔马的图案。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杰作?在远古的时光中,太阳和月亮,折射出苗寨历史的底蕴,让原始在这里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顶趴村!高原大地挺起的胸膛!千百年来,守护着无人能懂的画马崖。河岸的风,恶狠狠地抽打着他们的脸庞,太阳无情地烤灸着他们的脊背。

画马崖!有谁知道?岩壁上形态各异的大圆点、小圆点、太阳、马……那些神秘的符号!那些千疮百孔的画像!是外星人走出飞碟留下的考古方案?还是盘古开天时古人类象形文字的演化?

顶趴!一部惊心动魄的崖画!一座无人能解的谜团!在清水江畔续写千年的传奇!

乡村旅游,在那里拉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光忠村

十月,秋叶卷缩在清水江边。

光忠村——一个“光宗耀祖”的村庄!

秋天以漫山遍野之势,毫无顾忌地向四面八方流淌。

蓝天、枫叶,在鸟雀阵阵的歌唱声中,慷慨淋漓地飘洒着绚丽的华章。我们在苗乡的石板路上轻轻走着,秋虫啾鸣,稻谷飘香······

这是一个收获忙碌的季节!

苗乡的山民肩披露珠,沐浴阳光,在地里忙碌地挥舞镰刀,收割庄稼。那一双双牵动日光的手指!那一个个紧握农谚的节气!苗家儿女在田野拔节生活,摄取幸福。

这是一个让人倾倒让人感叹的村庄!

洞里的老鼠,流淌着馋馋的口水,一年四季,在“高脚仓”的腿上爬啊爬。却总是无数次地跌倒了下来,摔伤的脸颊,流露出无奈的目光。

苗家姑娘哟!手握针线,刺花草、绣虫鱼。腰上的蜡染,装满了村庄烈烈的诗意。

高高竣工的斗牛场,横躺在村寨的臂弯之中,好像是世界上最华美的足球场地。大家仿佛看到:两对弯弯的锐角,两股奔腾的旋风,两个刚劲的对手……

下午,在苗乡行走。我看见:村庄张开了飞翔的翅膀,倏然之间便停到了对岸的山顶上!

马史村

一场夜雨过后。

马沐浴在晨曦中,发出淡淡的灵气。这是千年以前的情景了。

天空广阔,秋色无边。山峦,万马奔腾!

千年来,苗寨马屎堆积如山啊!它们在历史的时光中。马史村——马屎的味道,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沿着古寨行走,马圈记录着一场霜的自白,它们把村庄的房屋漂白。苗家姑娘哟,头戴刺绣,在荒坡弯道上赶啊赶。歌声吓跑了颤抖的麻雀,马蹄响彻了千年的云霄。

马史村!苗家男儿借你厚实的脊背,穿过山野,扛起天空。他们像鹰一样在苗乡翱翔,像野兔一样把忧伤留在了晃动的草根上。

马眨着善良的眼神,将生命筑在爱的巢穴上。据说苗家儿女犯了死刑,可以用多匹马崽进行生命交换。

十月,在苗乡行走,马的脚步不停。它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占据了大片的光芒。

马史村——一个盛世腾飞的村庄!

具有马史的生命!马屎的真实!马史的色彩!

关于十月的散文12:故乡的庙会

文/王玉华

故乡的庙会在十月初三。这时节,地里的庄稼收进了粮仓,新种的小麦钻出了土壤,锄钩挂起,农事停歇,庄稼人便有了难得的清闲。这一天,落寞和萧瑟的小村突然热闹起来了,南来北往的人流,东逛西瞧的男女,大呼小叫的商贩,汇聚成一年中的繁华。古老的小村庄身着盛装,焕然一新,笑吟吟迎接着八方宾朋。

庙会就是小村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全村人的期待。乡亲们老早就张罗着烟酒糖茶,半个月前就备好锅碗瓢盆,果蔬佳肴,提前好几天,就忙着洒扫庭堂,修桌备椅,炸丸子,蒸馒头,杀鸡宰羊。庙会的头几天,整条街都飘散着炖肉、炸丸子、蒸馒头的香。也难怪,周围4个村7千多口人共守着这一个庙会,该牵扯出多少亲朋好友?这一天,要赛过过年呢。

本村的、外村的、十里八乡的、游玩经商的,都在掐着手指算计着这个日子,期待着这一天。走亲戚的买一串油条,掂一瓶白酒,或者拎一箱方便面走动走动,相聚堂前,把酒言欢,嘘寒问暖,共话桑麻,友情亲情更醇厚,就算有点误会和隔阂,也就烟消云散了。再抽不开身,也要挤出时间过来,不是怕庙会上少一个人,是怕交往里缺一份情。

其实最上心的倒是各地来的大商小贩,提前一天就来看地方,洒上灰道、摆块砖头,就是自己的地盘儿。庙会这天的凌晨,便匆忙赶来,在不宽阔的街道挂上五颜六色的衣服、花花绿绿的布匹、还有各式各样的鞋祙。韵味悠长的吆喝声和着人们的喧哗声,在小村的上空久久回响。

庙前的空阔处早就搭起了戏台,悠扬的曲调伴随着敲打的锣鼓,越过密密匝匝的人群,飘荡在初冬的原野。看戏是大人们的事,他们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简直是陶醉其中。小孩子看不懂,只是在舞台周围疯跑,在戏场内外乱窜。有时他们也能安稳片刻,是因为那花花绿绿的脸谱,绣龙附凤的戏装,一板一眼的唱腔,还有台下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玩具,牵动着渴望而好奇的目光。

真正的庙会只有一天,庙前的大戏则要前后演上好几天,所以便有亲戚留宿,继续着聊不尽的话题,叙不完的亲情。直到戏散曲终,喧闹的小村才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关于十月的散文13:十月的季节,风一吹就枯萎

文/旧色信筏

静静躺在满是黄色果实的树上,世上的尘嚣便可褪去,就像漫天飞舞的秋叶,归的恬静,淡然,不留痕迹。

从前有无数的故事,是老人们道不完的家常,教育孩子的至理。还记得那年青春,被载在一座破旧的宅园,那里面窝脚的人家,升起的灰烟,永远没有尽头的出行。我们在这里苦苦追寻,就像一首唱不出的情歌,一种回绕的调调。

人生是没有尽头的归程,脚印留在青色的岁月里,泛着一个个淡色的涟漪。走过一生追寻的那些虚幻,好把凌乱的回忆晒干,夹在古老的信封里,寄给我们的远方。

在秋凉的早晨,乘着慵懒的晨风, 路过小林深处的沿途,打在脸上的露水,搅着朦胧的雾气,把印象里的世界隔离。宁静的晨曦,唯有不安的鸟鸣,一阵阵的路过耳朵,搅得感觉一阵阵涟漪。多想放声呐喊一声,给虚弱的生命一次震击,给不安的心灵一份安抚。

十月,过度在夏冬的季节,反复被初冬的寒霜冻结,被暖夏的热风吹醒,在行人肩上驻足,留下一记哈欠。裹着冬衣在未升的太阳下漫步,呼吸间已见淡淡的白气,脖子不由的缩的紧了。等到太阳跳出云外,一缕温暖落在脸上,痒痒的暖意驱散了淡淡的寒气,留下被眯着眼睛被晒得微红的脸庞。

院外作为景观来植的柿子树上,火红的柿子如灯笼似的挂在垂下的树枝上,静静的挂在哪里,一个柿子连着一片绿叶,遍布细串的枝干,远处略看,纤细的柿子树如一珠火红的花朵。

静谧如水的秋晨,雾水把满眼的绿意掩埋,遥远的天边翻滚着无尽的白雾,把世间的一切尽皆洗浊。零星的凉意飘进鼻腔,呼出一口寒气。

完美的心情,需要不完美的对比,就像矛盾的爱情,痛的快乐,伤的深刻,连泪水都能变成时间的雕刻。

关于十月的散文14:漫步揽月湾

文/严春风

今年十月,同窗一行十数人,分别从上海、苏州、常州、镇江前往生态农庄百香园,觥筹交错畅叙情怀,欢乐自不必说。翌日便分乘三辆车直奔西太湖,恐怕单这“西太湖”三个字就早已吸引了我们一众人的心思……

西太湖原名滆湖、沙子湖,意为水浅,并不是真有沙子,湖底平坦,岸边白草黄茅伏荡如波。南北长25公里,东西平均宽6.6公里,长茄形的湖岸东临太湖西接长荡湖,位于武进西南部与宜兴西北部之间,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

驱车大约20分钟,目的地便到了。跟想象中不一样的是,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浩浩荡荡碧波万顷的湖水,而是湖中间突兀而立的巨大雕塑,一柱擎天!柱的顶端是个银色一体的球形结构,远远高高地立于湖中靠近东岸的位置,有栈桥相连:与之相对应的是西岸边三座插天高楼,银亮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环湖堤岸迤逦,苍柳随风,银杏初黄,丽色横陈,在堤岸与湖水之间有宽阔的广场,坐北朝南一块巨石上赫然刻着“揽月湾”三个金色的大字。一湾秋水被高楼大厦怀抱着,在秋阳下静静地等待着我们……

我们到达的似乎比较早,行人不多。伸入湖中的木栈桥上,几个女同学尽情玩乐嬉戏,这时凭栏南望,秋风鼓荡起一湖碧波平展展直铺向天际,湖天一色碧蓝纯澈。目光的尽头水天相接处车辆川流不息,远远看去宛若金庸先生笔下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凌波微步,原来那是江苏沿江高速常州段。举目四望,蓝得透明的穹隆下飘着几丝疏淡的白云,仿佛某位大师级的画家,不经意的几笔却是绝妙的大写意的手法,缥缈幽远,沉浑蕴藉,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沉溺其中幻化而去……白纱般轻柔的云彩在不易察觉地变幻着姿势,移时再看却已然是另一幅气象万千的山水画卷。收回目光,蹲下身子掬起一捧清水,清泠泠的透明,不见一丝杂物。想起多年前的太湖蓝藻曾经噩梦般肆虐,而今的西太湖水,清且涟兮。秋阳下漫步湖边,同学们抬头看云低头看水,耳朵边是轻轻的树叶离开枝头归于尘土的簌簌声……

秋之揽月湾是静谧的更是辽阔的,有着无限的美好,如果有幸能一睹她月色下的风姿,一定要有诗有酒。

关于十月的散文15:秋天

文/范晗悦

金秋十月,天朗气清。我和妈妈去农田里寻找秋天。

谁家的屋前有几棵桔子树和柿子树。桔子树上的桔子有的黄了,有的半黄半绿,有的全是绿色的。黄色的像一个个金球,绿色的像一个个小玉球,半黄半绿的我也不知道它像什么东西。桔子树的树叶是深绿的,充满了生命力,绿绿的桔子隐藏在深绿色的叶子背后,不仔细看还看不出呢。柿子笑红了脸,就像一只只红灯笼,高高挂在枝头。

看这儿,一地的棉花。它们大部分都结了棉桃,它们可真像一个个绿色的小桃子。小部分棉桃已经绽放了,它们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绒球,还真想伸手摸一摸,我忍不住都想采一朵。

农民们在田里忙着翻土,这是在为冬天作准备呢。

金秋十月,真是秋色宜人!

关于十月的散文16:上山

文/荷锄月下

进入十月,偏远一些的地方便开始降雪了。降了一场,就止不住了,大雪小雪纷纷扬扬,一场接一场,跟赶集似的。

只消几场雪,山便白了,那些河流、小溪也停止了往日的喧哗,敛成了一抹抹晶莹,山坳里一片茫然和静寂。

屋子里,炉火燃得正旺,女人抬头望了望窗外渐渐放晴的天,大声吆喝着赖在酒桌上的男人,赶快上山,砍些烧柴回来。男人慢慢扭过头来,横了一眼,干了最后一口酒,嘴里嘟哝着,开始翻找棉袄棉裤和鞋子,然后一件件披挂上身。男人前脚出了家门口,便扯开嗓子喊了,上山了!砍柴了!

喊了几嗓子,前后左右很快就有了应答。一个,二个,三个……十几分钟的功夫,胡同里便聚拢了一大群人,有的夹着弯把锯,有的提着斧头,有的拎着绳套儿,有的架着爬犁,浩浩荡荡向着山上进发。

上山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远远的便能望见一座隐隐约约的山头,但那里并不是男人们砍柴的地方,男人们要翻过两座这样的山,才能到达目的地。

男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大口喘着粗气。山里的空气无疑是新鲜的,犹如一个天然的痒吧,什么心呀、肝呀、肺呀,五脏六腑呀,这时全都撒了欢,一开一合,竞相雀跃在这洁白清新的空气里。

一路上走着,说着,笑着,几公里的山路不知不觉被抛到了身后。砍柴的地方到了,望着满眼的柞树榆树桦树椴树杨树,男人们顿时兴奋起来,一遍遍摩挲着粗壮的树干,像抚摸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之后,几个人围在一棵树的周围,半蹲半坐在雪地里,顺着山势和风向,你来我往地锯开了。锯到最后,所有人都要撤离开,只留下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手持一柄利斧,用力朝着树干还有些皮肉相连的一侧猛砍几斧,并大声喊着,顺山倒了!

那树先是咯吱咯吱地响着,然后轰隆一声,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带着一阵风啸,訇然倒下。这时四散而逃的人又围拢过来,先砍掉树的枝杈,再一锯锯地将溜光水滑的树干按照四五米的长度平均分成几段儿,一截截抬到山道上,放入中间的沟槽内,用力一推,木头便顺着山势轰轰隆隆一泻而下了。人只需尾随在后面,一路小跑儿跟下去就是了。如果遇到沟沟坎坎,木头则会像脱缰的野马一般,背离正常的轨迹,一头扎进旁边的雪壳里。这时,后面跟着的人随便喊一嗓子,便会有路过的砍柴人跑过来,合力将搁浅的木头拖出来,抬到山道中间,摆正方向后,再轻轻一推,木头于是又顺着山道逶迤而去了。而到了平地,绳套则要派上用场了,男人们先是将钢丝套儿的一端套在木头较细的一头儿,钢丝套儿的另一端则要连接上麻绳套,斜挎在肩上,人在前面松松垮垮地拉着,木头懒洋洋地在后面跟着。因大多是冰雪路面,木头拉起来也不那么费力,人一边在前面走,一边打着刺溜滑,一不小心摔了一个腚墩儿,男人即刻孩子一般咧着大嘴,哈哈地大笑起来。

而放爬犁则需要一定的技巧了,如果操纵不好,恐要受伤,甚至是更大的危险。放爬犁的时候,爬犁在后面,人在前面,身体尽量向后仰,两只脚刹车似的紧蹬地面,弯曲下来的背部几乎与地面平行。放爬犁的过程中,人不能和爬犁较劲儿,要随着爬犁的惯性,顺着山道,在前面左牵右引掌好舵。爬犁驾轻就熟了,人和爬犁俨然成为了一个整体,从山上九曲十八弯地蜿蜒而下,顿时雪花四溅,风声呼啸,那种感觉简直就跟高山滑雪一样,美妙极了。

等到炊烟再次升起的时候,男人们一个个大汗淋漓地满载而归了。女人乐颠颠地将酒菜端上桌来,坐在一旁抿着嘴看男人大吃二喝。男人吃饱喝足了,嘴巴一抹,又一屁股坐在院子里,沐着皎洁的月光,将木头锯成一截截五六十公分长的木墩,然后再一斧斧从中间劈开,劈成胳膊粗细的柈子,齐整整码成垛,堆放在房前屋后。

月色如银,男人鼾声乍起。望着窗外愈来愈高的柈子垛,女人的心里霎时溢满了温暖。女人一边站起身来,往炉子里丢了几块湿柈子,压住燃得正旺的炭火,一边自言自语道,明天,明天又是一个响晴的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