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散文

请欣赏路上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路上的散文1:在巴中,聆听一棵树

文/顾晓蕊

车在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穿行,翻越丛林滴翠的巴山峻岭,驶入通江县沙溪镇镜内,在一片密林深处停下。我们一行人下了车,踏着布满青苔的石板路缓步而上。松林中树影绰绰,间或有一丛丛翠竹,秀逸间透着坚韧。树下有蘑菇、木耳等菌类植物,几只松鼠在枝头蹿蹦跳跃,偶尔有松果“啪嗒”掉落在地,发出极细微的脆响。

行走在丛林中,如入静穆大美之境,清幽,沉寂,而又透着些许神秘。同行的人低头走路,默而少语,踏上这片红色的朝圣地,是体验,亦是洗心之旅。我有意将脚步放慢,放轻,去赴一场红色记忆的约定,又恐惊扰了那份宁静。

在大巴山上,每一棵树,都是一个站着的灵魂,有着一段不老的传说。或许在某棵古树下,还遗留着红军战士的足迹。或许某片树林中,有过一场硝烟纷起的激战。那一座座掩映在茂林中青瓦白墙的川北民居,极有可能是旧时的红军铁工厂、木工厂、篾索厂、被服厂、食盐厂、造船厂等。

沿阶走上不久,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两万五千余名英烈,将自己化为红色的种子,永远深深地扎根这片热土上。高高长长的英烈纪念墙上,镌刻着7823个硬铮铮的名字,更多的人连名字都不曾留下。在圣洁的白色墓碑间绕行,一排又一排,灿灿雪白,闪闪红星,我被晃得泪水难禁。

他们当中,有夫妻一起参军,也有父子同上战场,却双双牺牲。还听说,有位80余岁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经过多方探听,历经山水重重,来到烈士陵园,颤巍巍地扑跪在墓碑前,双手轻抚着梦里回荡了千万遍的名字,唤出平生第一声“爹爹”……一批批红军后代、战争亲历者来这里,缅怀方式是朴素的,他们在巍巍巴山,在墓地边上,种上一棵常青树。

总有些人会站在树下,一遍遍地聆听树的呼吸,触摸树的筋骨,怀思、垂泪,抑或感伤。而树,是不会在意这些的。它只管舒枝展叶,枝桠向上高高地伸展着,迎向天空。那秀拔的身姿,一如将士当年的模样,淳厚而坚毅。

人活不过一棵树,大巴山的树有的已挺立百年千年,是红军历史的见证者,当地人称其为“红军松”“将军树”“神仙树”。在毛浴古镇我见到一棵皂角树,曾是红四方面军将领的拴马树,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盛夏,遭受雷击,树干焦枯而死,劈开的两半树皮,却以近半个世纪的傲骨,撑起一片浓郁的绿阴。

树喜欢将心事说给风听,说与云听。夜马渡红军、空山坝战役、奇袭平梁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巴蜀大地上经久传颂。

如果你信不过长了翅膀的风,信不过四处游荡的云,那么不妨留心观望,隐现在树林中的红军石刻标语,是一部部刻在石头上的史诗。“赤化全川”“平分土地”“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那些血染的石刻,那些呐喊的石头,像冲锋的号角,像泛光的利剑,震得树叶扑簌响,惊得敌人心胆战。

在市郊的南龛山上,我遇到了位能让石头“开花”的奇人,他是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创建者,已过古稀之年的张崇鱼。一个人,20余年,行程百万公里,只为一件事——给红四方面军将士嵌刻纪念碑4000余块,让英雄的名字,成为绽放在石头上的花朵。

也曾被人误解、嘲笑,却从未想过放弃。一颗心要有多宽阔,才能如此从容坚定,执着,且不悔。临别时,有人说,张老,愿您好福运,活成一棵长寿松。他笑着回道,那我就做碑林的守护神!

巴中的山,与水相依,因而这里有如珍珠般散落的,大大小小的已建或正建的水电站、变电站。我见到了许多电网人,他们是弹拨银线的人,是点灯的人,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

正是这样一群人,甘愿承受艰难、孤寂,将美丽的“火树银花”,送到了人间。我问一位刚从输电铁塔上下来的工人:“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要留下来?”他抬头,诧异地望了我一眼,缓缓地说:“这里是革命老区,当年死了那么多人,总要有人做些啥子噻!”

这里的冬与夏,如冰火两重天。对电网的建设和维护者来说,一旦遇上雨雪冰冻灾害,跋山涉水,沐雨踏雪,日夜抢修已是常事。也因此,见到他们时你会觉得,男人有历经岁月磨练的沉稳,女人有时光沉淀出来的优雅。

一条条银线延伸到的地方,离不开电力党员服务队的身影。他们以小善聚大爱,叩响封闭幽暗之门,传递温暖与光亮。一个人的高贵,与身份地位无关,只取决于灵魂的高度,是骨子里透出的贵气。让爱生爱,世间将变得美好,更美好。

有位党员服务队的队员跟我讲起一件事,有一回他们接到报修电话,连夜赶往山区,到村民家中检修电路。送上电后,发生了让他难忘的一幕:一位卧床多年的老红军,在老伴的搀扶下,从床上坐起来,侧身,抬手,向他们敬了一个军礼。

在莽莽巴山,穿行在浩荡的松林中,我不时放慢脚步,静静聆听,仿佛他们,是万顷松涛中的一个个音符。我俯身捡起一枚松果,想把它带回去,送给年少的女儿,给她讲讲那段红色历史,讲讲大巴山上的故事。愿坚韧的种子,在她心里萌发,长成一棵青葱笼罩的树,在阳光洒落的诗行里,泛动着生命的光芒。

路上的散文2:讲道理

文/风举

一伙人围在路上,正津津有味地议论着某事,有指手画脚高谈阔论的,有抄着手一脸不屑的,有摇头叹息的,有点头打哈哈的……听他们的言语,再看地上散落的碎片,就知道不久前这里出过一场车祸。的确,这里发生过车祸,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就在刚才。

一辆飞驰的电动车想要从盲道串上人行道。为什么走盲道呢?是因为这段人行道比车道高出一个台阶的高度,只有盲道是一个斜坡。这时,恰好有一位行人刚上了斜坡,出于礼貌或是规则,又或者只是想叫前面那位让路,车主疯狂地按着喇叭。不知是没有听见,还是没想到车子会上人行道,抑或是被喇叭叫恼了,总之,行人没有做出任何避让动作。电动车在喇叭的吆喝开道下,加速冲了上去。好在车主反应快,没有直接撞上行人,只是将其挂倒了。

“嘎——”一个急刹车。车主气愤极了,转身怒吼道:“你菩萨啊?”

突然,车主眼睛睁得滴溜圆:他看到地上有一块碎了的后视镜。检查后发现果然是自己的,车主瞬间火冒三丈,翻身下车,顺手将车靠向路边的树,然后转身凶狠狠地走向行人。不想车子没有倚稳,顺着树干滑倒了下来,后轮恰好撞上车主的脚踝,把他推了个仰八叉。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一阵哈哈大笑。羞怒汇成一股,车主脸涨红得如同气球,青筋暴涨得就像一条条大虫。他将火气都发向了行人,爬起来像公牛一样冲了过去。

行人本还坐在地上,见势,嗖地站了起来,迎上去吼道:“你想干啥!撞了人还有理了!”车主被骇了一跳,往后退了两步,但是,老练的家伙,定定神,倏地收起了脸上的惊恐,冷笑着说:“嘿,我秀才今天遇到了个不讲理的兵!我按喇叭没有,嗯?我把喇叭都快按烂了——如果是喊,嗓子也该哑了嘛——就是横着具死尸,也该动一下了吧!”

听了他这一通话,行人气得浑身颤抖,嘴角抽搐,却还要故作镇定,打了个哈哈,说:“原来是个没家教,不懂规矩的东西!你爸妈没有教你人行道是给人走的吗?”

车主有些困惑,像个丈二的和尚,一会又觉得好笑,噗呲一口喷了行人一脸,说:“你这个蛮不讲理的野东西,还真是搞笑!我在哪里骑车,那是我的自由,就是天王老子也没资格管!再说,你以为我想走这道啊——这地砖路一点儿不平整,我还嫌它不好走呢——我现在是逆行,车道上那么多车,难道要和他们开碰碰车吗?再说,你不知道车道上不允许逆行啊?这是法律规定的!”

行人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了,将一双充血的眼睛瞪得圆鼓鼓的,攥紧拳头想要动手,可又犹犹豫豫的:好几次将手微微地抬起,但很快又放了下去。车主吃定对方并不是个敢轻易动手的人,便咆哮道:“你别做出一副‘打人牛’的样子,没人会怕你!俗话说得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你没理的难道还敢动手不成?”说完,对着围观的人群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说:“我活了这么大,还头一次见到这么不讲理的人!”

车主看行人并不说话,只是不停地出大气,大概觉得不好再和他计较了,就说:“自古都是不讲理的把讲理的气死,我今天还要反过来呢。”说完,把手一挥,“算了算了,不就是一个后视镜吗,我还没有穷到那个地步,就自认倒霉吧。万一把你气死了,我还要负法律责任呢!”说完,走去扶起车子,骂骂咧咧地扬长而去。

看车主走远了,行人拍拍屁股,竟像个没事人一样,也一瘸一拐地离开了事发地点。

围观的人群似乎还意犹未尽,议论纷纷地不肯离开。

路上的散文3:走在路上-----似水流年

流年似水,还不及察觉,时光便已悄然流转到了岁末年初。只一晃,林花已谢,年华又在我们茫茫然间添了一轮沧桑。时光微凉,沉淀下所有微熏的往事,光影交错间,淡了些人影,又添了新颜。

从来,我们都是人间匆匆过客,既然注定只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交错而过,匆匆回首,一些故事还没来得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一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一场,就成了过客。

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会忍心责怪。缘深缘浅早已注定,春去春会回,花谢花会开,而人一旦把缘份了却,就再不相欠了。也或者说,人生本就没有什么相欠,别人对你付出,是因为喜欢,而你对别人付出,只因为自己甘愿。待岁末,独自一个人剪下一段时光,雕琢雕琢,就很好了。莫名地喜欢两个字“惜缘”。这世间大多情爱,都有因果,是缘,就好好爱一回。

人,只有在寂寞时才会思绪泛滥,任自己沉寂在往日的悲欢交错间,将那些泛黄的往事读了又读。新年的钟声,总会敲落许多布满尘埃的往事。有时候,怀旧是一种孤芳自赏的高雅,将自己低到尘埃也未必是对生活的妥协。

如今,过去那陈旧的往事让我从恨变换成了感谢,因为这些繁华和苍凉的经历让我瞬间成长;我很感谢这些年一直陪伴着我的人儿,特别是Echo,寥寥几句就可以让我开怀---即便可能是暂时的开怀,不管我开心或是难过你都未曾离开过;我也很感谢亲爱的及时的出现在我的身边,现在这样淡淡的平凡小日子就像午后的阳光一样照耀得让我温暖舒适,我甚至希望我可以一直安逸的活在有你陪伴的日子里。

还希望你们可以包容我的烦人、黏人,偶尔的闹腾,偶尔的…这不过都是些不安全感在作祟。你们都知道的,我很缺乏安全感,好怕孤单。

岁末已了,新年已至,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简约的追求,或期待一场湿润春雨,一季灿烂花开;或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浪漫邂逅;亦或是,在某个时光的角落,记起某人,被某人记起。

往昔不再,岁月流长。活在当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一道动人心弦的风景;珍惜每一个身边的人。

路上的散文4:今天爸爸做饭

文/樊奕可

放学路上,我问妈妈:“今天奶奶不在家,谁来做饭啊?”“没事。”妈妈笑眯眯地说,“不是还有爸爸在家吗?顺便尝尝他的手艺。”

刚到家,我就去找爸爸,好奇地问:“爸爸,妈妈说您是个大厨师呢,今天,你得给我们露一手啊!”爸爸一听这话,便得意起来,拍拍胸,胸有成竹地说:“好啊,今天就让你开开眼界,尝尝本大厨的手艺。”

还真不是吹牛,爸爸切起土豆丝来,速度真快。只看见他手拿菜刀不停地上下切动,一阵“得得得得”的声音,一根根粗细均匀、润滑可爱的土豆丝就躺在案板上了。接着他拎起一条鱼,刷刷几下,鱼身上的鱼鳞就刮了下来,给鱼开肚去内脏,一气呵成,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我在边上看得直鼓掌,爸爸转头对我挑起了眉毛,说:“见识到了吧,我这功夫牛吧。”

“嗯嗯嗯。”我一个劲地点头。

开始做菜了,锅里飘出了油的香味,爸爸把土豆丝倒进锅里,挥动起铲子,铲子在锅里上下翻飞,看得我眼花缭乱。等放上调料,爸爸一手拿起菜锅,狠狠颠了一下,土豆丝被抛到空中翻了一个身,又掉落到锅里。“哇塞,爸爸,你这手太帅了!”爸爸被夸得眯起了眼睛,还哼起了歌。接着爸爸做了红烧鱼,我在边上闻着锅里不时飘出的香味,口水都要掉下来了。我把准备工作做完,饭桌上摆上了白玉般的土豆丝,油光发亮的红烧鱼,还有冒着热气的番茄蛋汤,我一下子食欲大开,迫不及待地每样尝上一口,“太好吃了,真没想到,我爸爸真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厨啊!”爸爸和妈妈一听都笑了,爸爸说:“鬼丫头,我要被你这马屁精拍上天了,以后肯定多多做给你们吃。”一顿饭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路上的散文5:成长路上有盏灯

文/阮一珂

在漫漫的成长路上,我们赏过春秋,我们阅过冬夏,而陪伴着我走过这一切的灯火,就是躺书柜中默默发光的书。

初品书香,流光溢彩。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接触过一些书籍。虽说不是什么大家名篇,却也给我稚嫩的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那时,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文字是有颜色的。”《格列夫游记》是奇幻的彩色,《西游记》是勇敢的红色,《海底两万里》是神秘的蓝色;《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沉重的灰色……我所读过的书,在我的脑海中都拥有了自己的颜色,仿佛一个以书为居民的社会,向我倾诉着它们内心的世界。这时,书就像一盏霓虹灯,为我幼小的世界赋予了色彩。

渐明书性,沉醉其中。

在书敲开了我对知识探求的大门之后,我对书的渴求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那时我对于书,通通来者不拒,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口味。科幻类、童话类、叙事类、历史类……总是一有时间就扎身书海,寻找着阅读的乐趣。因为有很多空闲时间,所以我看的书也就多。这些书教给了我很多知识,我从中懂得了很多上学时才教授的道理。书也让我的内心变得多愁善感,开始会为了贫困人民的遭遇心痛;为了敢于挑战的人的成功而喜悦;开始会为了世间琐碎的小事牵肠挂肚。这时,书像一盏小油灯,为在黑暗中塑造人格的我照亮前方。

熟解书格,畅游书海。

现在的我已不再拘泥于只读书,而是习得了分析书。一本书不再仅仅只是语段,而是一个个的问题。逐渐的,我会开始思考:“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人物接下来会迎来什么?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有时候,会感到自己能够融入作者的心境,与书中的人物经历那些精彩的事件,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也许阅读这门学问,追求的就是人书合一吧!这时,书像一座海上灯塔,用灿烂的光芒照亮我的成长之路。

我走过变迁的光阴,行过不同的四季,尝过多彩的世界。经历了种种之后,兜兜转转,虽然书换了无数本,但它那不变的柔和光束,依然在黑暗中为我倔强地点亮。

路上的散文6:前行路上,我终于战胜了“慢动作”

文/幻缘

“快,快,快,又过了十分钟了;快,快,快,又过了五分钟了……”

——题记

记得上小学时的我几乎每天都是这样被老妈急促的声音唤醒的,我的动作根本就跟不上能干的老妈的动作。她总是催促我快一点,再快一点,可是我“慢动作”的毛病却一点儿也没有得到改善。直到小学六年级,我才下定决心去改变这“慢动作”的命运。

仍记得那个温暖的午后,我放学回家。在我的书包里,装着一张满是红叉叉的语文卷。我仍装作像平时一般的做作业和吃晚饭,妄想可以瞒天过海。老妈竟然没有发现我的故作正常,她一直在电脑前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我站在书房门外,悄悄地向书房内望去,老妈仍在电脑前忙个不停。她的十指不停地敲击着键盘,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不时的传来清脆的声响,一下又一下地敲在我的心上。我的眼角湿润了,自己真是有愧于老妈的辛苦工作。都是“慢动作”惹的祸!要不是我的“慢动作”,我就可以复习得更快更多;要不是我的“慢动作”,我就不会连题都没来得及答完就交卷;要不是我的“慢动作”,我也就不会考得这么差!我一定要改掉“慢动作”这个坏习惯!

改掉“慢动作”,我从起床开始做起。从前七点才匆匆起床洗漱,而现在,六点二十我的小闹钟就开始打起鼓来了。我迅速起床,打开窗户,清晨的一线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深呼吸,又是新的的一天啦!我将迎接新的挑战!我鼓起勇气去面对每一天,通过每一天的努力去战胜“慢动作”。日复一日,我渐渐养成了习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战胜了“慢动作”!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生活越来越繁忙,需要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要“高质量,高效率”。也就是这六个字,让我有了做每一件事的那种严谨的态度,这也使得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每天都会迎接新的挑战。渐渐地我开始明白,未来的社会竞争会更激烈,而胜利将掌握在那些做事“高质量,高效率”的人的手里。

路上的散文7:梦回故乡

文/曹阜金

有好多年,我在一条路上行走,有时走得从容,有时走得小心,有时走得匆忙,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脚印,却什么也没留下,我就觉得,在这大千世界,一个人是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一个人到底能有多大作为,看个人的能量看个人的造化看个人的积累,于是,回忆就成了一种消遣,一种百无聊赖的寄托。当那些无聊的日子从手边溜走的时候,小时候的往事就浮上心头,我就回到了我的故乡,看山上的树数山上的草,听旁边的河水流过想老人们摆起的故事,醒来却是个梦。

为什么人所做的梦与故乡总是勾连在一起呢,为什么童年的欢笑与痛苦常伴我左右呢。我找不到答案,但故乡的梦依然从我的脑子里挥散不去,我醒来才知道,这不是梦,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无非是故乡成了这些梦的外衣,故乡成了一种梦的氛围。

就象山中的雾气,我不需要去理解雾如何云起云飞,雾同样存在着,而且给山中人一中依赖,没有了这些雾,山中人就觉得缺少了什么,这一年的生活就没有什么滋味。故乡的事就如同那故乡的包谷酿出来的酒,你不去喝它,它也会醉到你的心里来。我听惯了故乡润物细无声的溪流声,我习惯了故乡夏天说来就来的暴雨,我不用问也知道是有些故事只有是故乡人才摆得出来的掌故,我看得见故乡的绿色正向我招手,我的心里就跟故乡的小溪一样的滋润,尽管当梦一醒,就不知道这梦是真是幻,反正就像家门前的小河流进故乡的山肚子里去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故乡阴河遍地,河在地底下是贯通的,就像我现在做的梦,梦里出现的是今天的人今天的事,但实际上与我故乡的人和故乡的事是分不开的,有好多的心境就被故乡的人故乡的境占据了。于是,我就想,故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的思绪的闸门也就是在此时被打开了,故乡的事故乡的人就这样一件一件的跳入我的眼帘进入我的脑海,让我不由自主地随着故乡的山水人物一起鲜活地跳动。

梦里回到故乡,最熟悉的还是故乡的人。我最熟悉的是我的父亲,父亲就像是故乡的写照,那么勤劳那么不屈那么忠厚那么善良那么可爱那么让人想念。有时候,我就觉得父亲的存在就使故乡鲜活多了,故乡就有了激动就有了生命,故乡就在前进。有时候,又觉得故乡是不是因为父亲的存在而延误了故乡的成长,因为父亲的存在使故乡就满足于父亲一样的现状,虽然有所追求却又走不得太远。但我觉得故乡就像父亲一样到现在依然长青,故乡本来一片穷困的土地在父亲一样的人们的呵护下变得郁郁葱葱,就连我这个在这片儿玩戏耍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异乡人,回去后已经有点认不出故乡了。本来故乡是平淡的,也没有什么值得记下来的理由,但我居然就被父亲的热情与父亲平淡无奇的故事所感化了,就写下了后来的文字。

其实,故乡的氤氲不仅在于父亲,还因为故乡有着许许多多活灵活现的人和物,故乡的人就是一本书,故乡的物就是一个出版社,有很多生生不息的大戏和小戏就在这个舞台上演出,有的生命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有的故事就是这个时代的绝唱,哑巴公然就与活生的姑娘联姻,而且发生得非常自然,就连我这个与之相濡以沫的生灵都不怀疑它的合理性,生产队长为什么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乌嘘呐喊呢,那就是那个时代存在的理由。

有的日子当时是很激动的,而后来其实是很平淡的,就像那个电影,电影就是大山里的一张邮票,因为它的存在就沟通了山里和外面,就缩短了城市和乡间的距离。而有的生活确实是外人想象不到的,那些煤匠就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生活,但他们却生活得很富有,比旧社会时代的暗无天日的生活得好多了,除了瓦斯爆炸的日子,他们的妻儿苦女哭丧的激情得到释放,但他们却体会不到,因为他们走得那样从容,生活原来却是这样的简单,这些也是耐人寻味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些梦流水一般的纷至沓来,其实答案是唯一的,这是一种选择,一种无法拒绝的选择,因为长时间在乡间里耳濡目染,生活也成了一日三餐,当你又与另一个地方接轨的时候,原来的生活就像一张网一样罩着你。所以,当豆沙关的悬崖像张薄纸一样捅开了中原与云南文化的关系,当五尺道上的蹄声叩开了亘古不变的永恒,你就知道,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乡的人都逃不开对故乡的眷念。也就是这个原因,这块没有五尺道的蹄印像印章一样抚摸过的土地却会活得那么从容,居然就成了僰人藏踪的地方,就成了中原赤子流落异乡最后的领地,居然就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就像那所有的家乡人一样,也许,你可以记住许多地方,也可以忘记许多地方,但有一个地方你是永远忘不了的,那就是生你养育你的土地,因为,你的根就在那里。

路上的散文8: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文/张子宣

书是写作之路上的长生果,通过阅读,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对于读书,我的感悟最深,自从认字开始,我就喜欢各种各样的图书。无论到哪里去我都会带上我心爱的宝书,坐车的时候读、睡觉前读、去超市坐在手推车里也在读。只要是空闲的时间,我都会如饥似渴地去阅读,读书开阔了眼界,同时副作用就是早早带上了眼镜,一看书就忘记了保护眼睛,经常遭到妈妈的批评。但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却是无比珍贵的,许多知识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例如从贝尔的《荒野求生》中,我学到了在恶劣环境中脱离险境的自救方法。《地理奥秘》让我认识了地球上繁衍生息的种种生命。我还从《山海经》了解了“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一些远古的神话故事和动人传说。

阅读不仅补给了我知识的不足,同时还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撒哈拉的故事》里三毛的心灵手巧,热心助人,乐观勇敢,积极向上,真诚都让我折服,也让我学会如何做一个乐观的人。《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奸诈,董卓的残暴,使我看到了人性的不同和多彩。从书中,我获得的知识和道理是道不尽说不完的。正如狄金森《神奇的书》中说: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最近,我读了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和《人生》,都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人生》中的高加林命运的变化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明白了,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人都要经历过风雨,才能成长。

冰心奶奶也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让我受益匪浅,它给了我知识,给了我乐趣,更给了我力量,弥足珍贵的是它给了我最丰富的知识。他充实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阅读。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路上的散文9:阳光路上,走过一年又一年

文/袁宝艳

春之恋夏,秋之拥冬,四季轮回,周而复始。

仿佛就在昨天,我们身披霞光,挥舞红旗,站在蓝天下,高唱着“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那一刻,我们热血沸腾,欢呼雀跃,沉浸在浓厚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中。背负起初心和使命,怀揣着梦想和期盼,阳光路上,我们一同走了很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日历悄然掀开新的一页,岁月的年轮又滑向新的轨道,“刚起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还想在春和景明的日子里,携三五好友用脚步丈量雄伟贺兰山,踏遍美美宁夏川。看山看水看日落,听风听雨听蛙鸣。继续捡拾起丢弃在角落里的垃圾,继续为叫不出名字的小树修枝剪杈,继续为远道而来的游人提供暖心服务。还蓝天白云下岩羊成群,飞鸟云集,还广袤大地间溪流蜿蜒,松涛阵阵。让视野间繁花共密草的雅致与绿意穿过千重山,越过万条河,让梦境无法抵达的遥远架起云朵和想象的翅膀,我们山一程,水一程。

对,在夏天,在每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楼门前的大槐树下,还能看见父亲和他的老伙计们一起回忆艰苦的创业故事,听他们讲述煤城石嘴山六十年的沧桑巨变,感受他们作为建设者的自豪与荣光,分享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这个时候,耳畔响起对面楼里那个俊俏的小姑娘在琴键上跳跃的音符,响起对门家里小帅哥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朗朗读书声。天边,如云锦绣,眼前,美好如初。

雁过长空,橙红橘绿的秋日,依然收到你们“山高水长,师恩难忘”的声声祝福,收到“我在部队挺好的”的平安喜报,收到“研究生毕业后子承父业,我来到宁煤,做起第三代矿工”的消息……我做教师的幸福和满足如大河奔涌,滔滔不绝。愿你们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寒夜里的一场大雪后,我仍能在早市上看到多彩的果蔬,新鲜的蛋禽,仍能听到“大饼、油条、脆麻花”的声声叫卖;能看见大手牵着小手在雪地上留下的纯净诗行,还能看见花房里四季海棠绽放的绯红,能闻到近了又远,远了又近的最美最暖的人间烟火。

奋进的集结号已经吹响,阳光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明天,朝着下一个路口,我们携手并进,开创未来。

路上的散文10:这是一种美丽

文/蒋涵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关心我、帮助我、爱护我的人。他们都如一朵朵娇艳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花香,让我身心愉悦。其中有一朵花最迷人、最漂亮,她就是我以前的语文老师徐益萍。

徐老师是一朵盛开在金秋的桂花。虽然她不如牡丹高贵,也不如玫瑰娇艳,但是她有着迷人的花香,这幽幽的花香是发自内心最纯洁的爱。

记得有一次,徐老师感冒发热,上午去医院挂盐水,下午语文课时,我们都以为她不来上课了。但是,徐老师竟然踩着上课铃声出现在教室门口。同学们不由得从叽叽喳喳的吵闹声转为热烈的掌声。这节课,我们上得特别认真,没有一个人讲话,没有一个人开小差。这是一种美丽,一种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美丽。徐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为了我们更好地汲取知识,她可以坚持,她愿意坚持。

还记得那次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放学后,徐老师把我留了下来,温柔地对我说:“蒋涵,如果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你却因粗心丢失了一分,那你可能就和理想的初中失之交臂了。”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里。又是一次考试,我的成绩又下降了。看着越来越差的学习成绩,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时,我才知道谦虚是多么重要,老师的话语又在我的耳畔响起。徐老师,您是那么美丽,您用自己十几年的教书经验教育我,用心滋润我,可我却让您失望了。

又是一个金秋时节,我静静地扶着桂花树,金黄色的细碎小花布满枝头,风一吹,在绿叶间若隐若现,似满天的星星。

闻着淡淡的花香,我想起了您,我的徐老师!

路上的散文11:永远在路上

文/程磊磊

人生,就是一趟长途旅行。而我们,就在这漫长的长途旅行中慢慢成长。

一位哲人说道:“一趟长途旅行,意味着奇遇、巧合、不寻常的机缘、意外的收获,陌生而新鲜的人和景物。总之,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常规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谁不是怀着朦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动踏上旅程的?”

从记事起我们就已经身在这趟名为“人生”的列车上了。一开始,我们并不关心它开往何处。孩子们不需要为人生设定一个目的。我们扒在车窗边,小脸蛋紧贴玻璃,窗外掠过的田野、树木、房屋、人畜无不可观,无不使我们感到新奇。童年的时光已经开始了,我们奔跑在走向青年的旅途中。

不知从何时起,车窗外的景物不再那样令我们陶醉了。这是我们告别童年的一个标志,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开始对前途充满幻想,我们开始拥有理想和目标。我们相信列车将把我们带往一个美妙的地方。我们在心里悄悄给那地方冠以美好的名称,名之为“幸福”、“成功”、“善良”、“真理”等等。童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们已经走上了奔向中年的旅途中。

这时,我们不免感到,时光消逝得如此之快。美好的童年、美好的青春在这趟特快的“人生”列车上转瞬即逝。我们终于怅然发现,与时光一起消逝的不仅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而且还是由当年的人、树木、街道、房屋、天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们当年的爱和忧愁,感觉和心情,我们当年的整个心灵世界。

时光已逝,但列车还在前行,我们依然在路上。

年龄愈大,光阴流逝愈快,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剩余的时光。我们开始陪孩子读书,陪父母消遣。我们不舍昼夜,辛勤劳作,为了有生之年能够有所斩获。能够让后来人比我们幸福,让老年人能够安度天伦之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从未停止过。光阴何尝不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们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从我们身边流过的东西,不是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一步步走向暮年,走向整个人生旅途的终点。

回头望,早已不见了来时的路。但我们依然在路上,奔向已知的终点。

既然已知终点,我们何不放开怀抱去拥抱旅途的美丽风景,就像儿时一样,没有目的,只为旅程的美好。

人生是一趟没有目的的旅行,因为它的没有目的性,我们将永远在路上,享受旅程的美好。

路上的散文12:清明路上的生于死

文/秋尘恋

清晨,天微亮,还未睁开的双眼,四处一片模糊,只有那些响彻云霄的鞭炮的轰鸣,阵阵敲击着还未睡醒的心!揉了揉双眼,努力的看着窗外的天空,想起了埋在心里的祖辈,想起了这些年的生活,想不起的却还有那么多!不知道是不是我又在犯错,老天要让我仔细琢磨琢磨!

我独自醒来,听着那么多的鞭炮声响,享受着本应是死人该享受的东西,莫名的想嘲弄一下自己,嘲弄那颗半活着的心!清明,我们在回忆着家里的那些去世的祖辈,找一些关于他们的记忆,然而,我很失望与忐忑,我没有关于他们太多的记忆,我也无法去追寻那些生活在不同世纪的人的生活,我唯一有的,只是一颗心,迷惑的心!

每一年我们都在纪念我们的祖辈,也同时在祈祷他们能保佑我们平安,我们总是在与去世的人对话,讲着自己的需求,然后一遍一遍的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同意!然而有多少能够得到回应?人能够好好的去世,在我看来是一种得道,他在人世已没有了奢求,故能走的那么坦然,虽然这世上也有好多人走的不那么心甘情愿,只是因为活着有太多变故,我们并未能逃离,自然而然的就摊上了磨难!有人说活着是一种艺术,我想死也应该是一种艺术吧!把人生的那场戏尽心的演完,不给自己留下遗憾,那得走过多少路途,流下多少汗水啊?我曾想,有机会我想和他们说说话,问一问他们在世时的人生,而当我真正面对时,却心里充满了恐惧。记得许多年前的一个梦境,从来都没有感觉到那么的特别,我死了,莫名奇妙的就这样的离开了人世,躲在排满座位的教堂里,整整齐齐的椅子,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四周静悄悄的,一直坐着走过了夜晚,看到了第一缕阳光从窗户照进教堂里,我突然觉得我应该是害怕阳光的,不然我就会灰飞烟灭的!于是我到处找地方躲藏,从第一排匆忙的跑到了最后的位子,可是阳光还是一直的跟着我,走到了我的眼前,我知道我是跑不了了,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很多在世时的记忆,还有那么多的事情没有完成,那么多的话还没有说完,以及那么多不舍的人,我还在留念,心里充满了不甘,特别的不想就这样过完了我的一生。终于是被吓醒了,额头渗了一层冷汗,醒来漆黑的房间,耳旁的空气不停的骚动,像杂乱无章的音符,笑话着我!我看了看外面的星空,稀疏的星星竟让我有了那么一点儿高兴,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以后每当我想起那个梦境,总感觉生和死是那么的微妙不可思议!我们都还活着,有的时候却像是死了一般,但又没有去世的人那种特有的看透世事!活的行尸走肉!有的人走了,然而活在了天堂,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那么的潇洒!那么的怡然!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说的是人的生死是件大事啊!的确,活的精彩,死的痛快!那么谁能说它不是一件大事呢?然而,活的精彩是多么的不易,死的痛快是多么的艰难!人生那么多的变故,动不动就成了磨难,动不动就让你发狂,于是我总是讨厌上天和我开玩笑,因为最后,笑的总是它,哭的总是我!要想活的精彩,必须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对待磨难的不屈;必须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向往未来的美好!那样的人生起点,走着走着就变成了精彩的电影,人生的长篇记事!面对死亡的恐惧,是多么的令人无所适从!回想一生走过的路途,点点滴滴,能记起的记忆里还有多少遗憾,不能记起的又有怎么的悲凉。走到路的尽头,才转头看一路的风景,我们好好的欣赏了么?踏出最后一步时,我们是否还有很多或者一个不舍?但再回首,无论你的不舍是多么的深,都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因此,死的痛快是相当的艰难,那必须要以精彩的人生作为基础,但生又怎么容易呢?

细数,人生也就两万多天,不长也不短,几十个清明节我们都会在纪念祖辈,后续的年代,轮到的也就会是我们,如何走过自己的一生,如何让自己在死后的天堂里骄傲的再续另一个轮回,那便需要一种生活的艺术,源自灵魂的艺术,精彩的生活着!

也许,清明的时候,我们不该总是祈祷平安富贵,学学祖辈的人生艺术,灵魂艺术,仔细想想自己的生和死,酝酿出自己的人生价值!那样的清明更让人舒心!就像现在,听着蛙的鸣叫,看着微风吹动的叶子,天空不算明亮,有些乌云,又要下雨了,一颗抱着遗憾的心终于还是得到了满足,清明怎么能没有雨呢?不然也太对不起那首优美的诗词,不是吗?细雨敲打,却依旧是那么的舒心

路上的散文13:引路人

文/杨蕊

当我行走在一条漆黑的道路上,一阵迷茫时,是您用灯光照亮了我前方的路,为我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您,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当您踏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时,我们笑得人仰马翻——地中海似的发型,小小的眼睛前面是一副黑框眼镜,一双老式凉鞋,以及腰间的复古式钱包。没有一点语文老师的样子,反倒像一个在菜市场买菜的大叔。在我们肆无忌惮地嘲笑下,你俨然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若无其事地开始做自我介绍,我猜是习以为常了吧。您有着满肚子的墨水,只要您一开始讲课,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您讲的故事里:孟姜女哭倒长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等。每一个故事您都讲得绘声绘色,滔滔不绝,以至于我们忘了自己还在上课,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簌簌地落泪。您也经常忘记了自己还在讲课,不知不觉就说到了下课。当下课铃声无情地响起时,您常常摇摇头,说道:“唉,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你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看看,我的课还什么都没讲呢。”每每这时我们总是在下面暗暗偷笑。

因为您讲的故事,我爱上了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爱上了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爱上了阅读,爱上了语文。是您,照亮了我的语文之路,指引我打开文学的大门!

虽然您平时和蔼可亲,但也绝不是一只纸老虎,一旦严肃起来,真是一点情面也不留。热爱语文的您怎么可能会容许有字写的不好的学生。但当时的我并未注意到这点,依然“临危不惧”地写着我不堪入目的字。后来,您让我们每个人抄一首李清照的《醉花阴》,抄好后,您突然起身从讲台上走下来,只听“唰!”一声,一位同学的纸张被撕了,我顿时冒了一身的冷汗。您一路过来,看到字丑的就将纸撕了,当您走到我这里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是看到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摁在了我的书上,随后,一张写满了龙飞凤舞的字的纸就从我的书上飘到了我的手中。我顿时觉得脸火辣辣的疼,迷茫地看着这张纸,眼泪不知何时溢满了眼眶,但天生要强的我怎么可能在这么多人面前落泪,只好将眼泪忍了回去。我并没有想到您会真的把我的书撕了,虽然我的字不堪入目,但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我想正因如此,过往的老师都没有说过我的书写问题。您拍了拍我的背便走开了,并没有说什么。放学后,您找到了我,对我说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您说:“学语文,字排第一,字不好,如何学语文?怎样学语文?不要只看重成绩,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学语文是为了增添自己的文学素养。一定要学真语文!”直到现在,我依然铭记您的话,如今我的书写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为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好的影响。

因为您的谆谆教诲,我懂得了学习的意义,也明白了不能心高气傲,要不断追求,“更上一层楼”。是您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指引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感谢您的悉心教导;感谢您为我照亮前方的路,为我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路上的散文14:分享的魅力

文/熊帅智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能学会分享是至关重要的一课。分享,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把欢乐撒满人间;分享,是一种润滑剂,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

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跆拳道比赛中,我超常发挥,得了奖。那是我第一次得奖,特有成就感,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我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份成功,不只属于我,它属于那些支持我的老师、家长、鼓励我的同学们,我不能自己独享这份成功,我要让他们也感受到这份喜悦。”我义无反顾地将奖牌送到了学校,我也因此更快乐。

在元旦联欢会上,我和朋友们表演了精彩的小品,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每周,我都会和朋友们一起开一个知识讨论会,总是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有趣的课外知识、写得最得意的好文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各抒己见,争相发表自己的感受。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因为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快乐无比。

分享总显示着无穷的魅力,当你学会了分享,你就拥有了快乐!

路上的散文15:在路上,春的芬芳

文/余雪靓

大年初二。南京——扬州——镇江——巢湖。

高速公路上,一行18人的车队,携着江城湿润的空气,迎着刚从梦中醒来的晨曦,一路向东。

朋友的邀约,让我们有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别样春节。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梦想,叫作远方。似乎很远,地图上的短短距离,需要跨越千山万水才能抵达;又好像很近,只要一个召唤,即刻启程,就可朝发夕至,阅尽繁华。

风光旖旎的秦淮人家,画舫风情;竹林扶疏的扬州个园,典雅园林;唐宋风韵的西津古道,千年沧桑;质朴厚重的三河古镇,徽韵水乡……

还有洋溢中国特色的各色灯展,在南京秦淮河,在扬州东关街,在镇江西津古渡,精美绝伦,灯火璀璨,愈夜愈美。

更有别致精美的淮扬美食,让人大快朵颐;同行旅伴的拳拳情谊,让人暖意融融。

流连,不忍离去。

再长的旅程,有起点,就会有终点;再远的路途,有出发,就会有回归。

归期越近,某个地方,渐次清晰。莫愁湖边的垂柳,扬州个园的兰花,都让我依稀看到她的模样。思念像一枚深埋地下的种子,经过漫长的蛰伏,春风一度,蓬勃葱郁成一树繁花。

想必,遗爱湖边的梅花,也已迎风绽放了吧。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当我们回到温暖的家,抖一抖衣袖,鼓鼓的,那是风的馈赠;拍一拍行囊,满满的,那是春的情结。

这么近,那么远。作别金陵繁华,回眸扬州烟花,长江小城,遗爱湖畔,清风过处,满怀芬芳。

路上的散文16:修车的老刘

文/杨建勇

上班的路上,总会看到一个修车摊,它原来的主人就是修车的老刘。老刘具体名字叫什么无从考证,因为他以修车为生,大家都习惯了叫他修车老刘。

老刘没有妻儿,只有一个侄子在老家种地。因为他也是60多岁的人了,侄子多次打电话要接他回去颐养天年,可是老刘不愿意回家过那种被他称做是“吃饱等死”的晚年生活。

老刘每天很早就会出摊,我上班时都能看到他。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出摊这么早。他说,自己早点出摊,早晨上班时车子出问题的人就可以少几个迟到的。再说,年纪大了,早上睡不着,与其在家里待着,还不如早点出来。老刘修车技术娴熟,一般的小故障,他眼睛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里。小毛病不要钱,大修的费用也比别处便宜许多,老刘常说:“没啥,就图个有事可做,我挣的是大家的钱,不是靠你一个人养活的。”

老刘没活儿的时候喜欢看别人打牌,他准备了两张小桌子和很多小凳子,供玩的人和看的人坐。他的修车摊旁边总会有很多人打牌、聊天,我也时常在那里凑热闹。不管旁边有多吵,他都不烦,总是满面笑容地边干活儿边听。有很多人逐渐形成了每天有事没事都去修车摊边转转的习惯。

可是,后来的连续几天,大伙儿都没有见老刘出摊。再后来,修车摊又摆了出来,很多人都很关心地去那里看看。几天的工夫,老刘就消瘦了好多,情绪也很低落。原来,老刘住的院子招贼了,他的三轮车被小偷推走了,车上装的所有工具都没了,这次出摊的工具还是向一个生病的同行临时借的。每当有人问他有什么打算,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没了工具,车是修不成了,他也就不得不回家养老去了。

没过多久,修车摊的主人就换成了一个小伙子。他的修车手艺与老刘简直就没有可比性,让很多慕老刘之名过来修车的人都是失望而归。这个小伙子好像很喜欢清静,那些玩牌的人即使用自己带的家什儿来玩,他都不欢迎。渐渐地,去修车摊打牌的人也不去了,那个路口冷清了下来。

现在,每当我路过那个修车摊时,还会不自觉地看上几眼。不知道老刘过得怎么样了,是习惯了自己认为无聊的养老生活,还是又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