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朝阳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朝阳的文章1:七月半,千层粿
文/王清铭
诗人纪朝阳在电话里说,快农历七月半了,想写一篇有关千层粿的散文。千层粿?我搜索脑中的乡村记忆,没有这个词汇。他大概听出了我的惊讶,就解释说:千层粿,就是我们小时候吃的一种粿,一层揭一层地吃,特别“Q”。
Q,是莆仙方言中用以描述食物柔韧度的一个特有词汇,在普通话中找不到相应的词,莆仙人很聪明地用上英文字母的谐音。大概也只有故乡人,才会对故乡美食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觉体验。我对诗人说,这种特别“Q”的粿我们叫“早季粿”或“早米粿”。农历七月半时,早稻米已经收成,这种粿用早季的大米做的,乡人就有了这种形象的说法。千层粿的叫法着眼于它的形状,早季粿则偏重于食材。
莆仙的地方美食有一个特点,就是简约。这简约主要制约于当时的经济条件,直白点说,就是穷,无钱购买更多的食材和配料。但乡人在有限的食材中迸射出无限的智慧,简约,却阴差阳错地抵达了美食的本质。就说千层粿,拿早稻米磨成米浆,加一点碱水(或小苏打或绷砂),还有一点盐巴,这就是全部的用料了。后来,有点革新,也就是加一点花生磨成的粉,那又是另一种风味的千层粿了。再说那碱水,也是自己制作的。稻禾和油茶籽壳一道烧成草木灰,冷却后,把草灰装在细竹篮中,加入自己上山捡来的中草药车前草等,用热水一淋,过滤澄清之后,就是碱水了。不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草木灰还有这样的无用之用的妙用。
七月半的千层粿主要用以祭祀天地神只和祖宗,反而成就了我们的口福。祭祀祖先,隆重的要摆出猪牛羊三牲,最不济也要割一点肉。但那时大家都穷,没钱买肉,但祖先一定要敬。千层粿颜色有点黄,像肉皮,贫穷的乡人就以它代替肉了。乡人对天地神明有极强的敬畏之心,这样做是无奈之下的“爱的谎言”。
美食总与慢时光连在一起的,千层粿也不例外。母亲要早起,浸泡早稻米,
泡几个小时后稻米变软膨大了,再拿到石磨中磨成浆。一个推磨,一人往磨眼里不断加稻米。这种事一般是母亲和大姐一起做的,我们有时无事添忙地帮着推磨,因此到现在印象还特别深。
蒸千层粿要用蒸笼,不是现在的铝制品和不锈钢炊具,而是用木片和竹篾卷成的。蒸笼放在柴火灶上后,铺上豆腐巾布,锅里的水烧热后,加第一层米浆,盖上蒸笼盖,大约五分钟后,在铺第二层米浆,最上面的一层要加入月红,这样蒸出的千层粿是红彤彤的,很喜庆,色彩搭配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蒸粿时,炊具里一般要放一种像利剑的草,这样它就有了草木最本色的香味。千层粿,千层只是泛指,强调层数多。要做几层,那是有讲究的,我得去问问老母亲才知道。我猜测十层,乡人强调吉祥,十层包含十全十美的祝愿。我又猜是九层,九是“久”的谐音,意为长久,我问过民俗专家,他说千层粿粿面平整,层层相平,象征着代代平安。这样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只顾饕餮的我们没想到的。
怎么判断千层粿蒸熟了?母亲有自己的办法,她说,看蒸笼上的烟气直了,粿就熟了。我看了很多次,除了看到蒸汽往自己鼻孔里扑外,什么都看不到。我们虽然在乡村生活过多年,但没有掌握这种生活的全部。
一上午的时光就这样慢慢地踱步过去了,母亲在门前摆上切成菱形的千层粿和其他祭品后,焚香,念念有词地祷告之后,退席。祖先“吃”过后,我们就可以吃上垂涎很久的千层粿了。千层粿的吃法有原生态的,就是一层层揭开吃,不受污染的稻米味道妙不可言,各层粿因为蒸的时间不同,味道也有些微的差异。还可以沾着白砂糖吃,这时千层粿就成了特殊的甜点了。我最喜欢的吃法是第二天时,拿到锅里去油煎,又香又脆,嘴巴上冒油,舌尖上回味,一直到现在。
现在会做千层粿的人越来越少了,街上偶尔有人卖,但这土里土气的粿鲜少有人问津。千层粿升级了,进城来到饭店里,改名为“蒸粿”。花哨了点,但我吃不出儿时的那种原味。
回到文章开头,我觉得还是用“千层粿”这个名称比较好些,它让人联想到以前母亲们纳的千层底鞋子,心头自然就荡漾起一种久违的温情。
朝阳的文章2:稷山
文/张成刚
秋日明媚的朝阳洒在空旷而又清凉的自行车道上,骑行在凉爽的山风中,马莲台的早晨寂静而又清爽,怡人的舒爽让本来颇有些费力的山路仿佛也变得轻松了许多,我很快地骑上了一段坡路,并没有以往的气喘吁吁,“齐王陵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图”大幅匾牌已在眼前,抬眼望去,旁边的稷山一片郁郁葱葱,初秋的最后一波山花,仿佛使出了浑身的气力将自己打扮得艳丽婀娜,随着微微的秋风,翩翩起舞,也像给稷山画上了一个令人心仪的彩妆,心里陡然弥漫起弃车登山的念头,于是将自行车锁在停车场内,缓步踏上了上山的小路,看来并没有很多的人上山,所以草长莺飞的季节,更使得两旁浓密的灌木草丛,将本来就依稀可见的蜿蜒小路,竟遮掩的几乎没有了踪迹,只能踏着草丛,小心翼翼地缓步前行,阵阵松香沁人心脾。
稷山是临淄与青州的界山,山阴为临淄,山阳为青州。据《齐乘》引《齐记补》言,因春秋时山上有后稷祠,故名稷山。后稷是周族的始祖,神话中的后稷由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之脚印怀孕而生,因没有父亲曾经被抛弃,故又名弃。他善种五谷,在尧舜时代做过农官,教农民耕种,被认为是最早种植稷的人,而奉为“五谷之神”。齐国古称稷下,稷下缘于稷门,稷门缘于稷山。名闻遐迩几千年的“稷下学宫”,就在齐古城内“稷门”外,这些皆由此山而起。后稷祠在战国中期坍塌,齐宣王时代曾经在此建立孔子庙,故稷山又称“孔父山”或“夫子山”。如今,往昔的一切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山顶的古庙遗址,也就是被人们俗称的夫子庙,仍在纪念着孔子曾经到过此处。
上的山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株高大沧桑的松柏,虽已没有如盖的枝繁叶茂,但遒劲粗壮的树干,给人厚重的历史感,古老松柏护卫下的夫子庙虽不甚高大宏伟,但依然让人敬畏驻足,站在夫子庙前,孔老夫子的音容笑貌跃然脑海。同时,三十几年前初中时历史课上,被我们善意的戏称为“猿人”的可敬可爱的历史老师,微闭双眼摇头晃脑地诵念着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让我忍俊不禁。 夫子庙东面,就是极负盛名的稷山汉墓。稷山汉墓呈现了典型的汉墓特点,在地面挖出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室,称土坑墓。稷山汉墓是1983年附近村民在稷山采石爆破时发现的,当时墓中出土了包括铜器、石磬、微型鎏金编钟、海卵石及器物饰品等大宗文物。后来又在山上发现石墓二座。三墓沿东、中、西分布。中间的一座墓较大,古墓成竖穴井状,井口方形。站在墓口向墓底观望,墓底深约十几米,在井内石砌立壁上,凿有三个小龛,西壁上一龛,北壁上二龛。西侧龛内刻有一男子盘足而坐,龛外刻两侍者执笏鞠立;东侧龛内刻有一女子盘足而立,左立一侍男,右立一执扇侍女。两龛之间,有榜题刻“孔大夫”三个字。西壁刻有尚未完工的人面两个。望着这些年代久远的浮雕,心里暗暗揣测,这些或许与早期佛、道并祀有关吧。古老的传说与古墓神奇之魁力,给这里蒙上一层神秘而又诱人的面纱。
稷山墓葬,与对面的井山墓葬构成“稷山汉墓群”,并认定是汉朝墓葬。鉴于稷山洞穴墓群属国内罕见,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山顶,放目四望,西北方向就是传承了几千年辉煌齐文明的临淄城。相传与此山有关的、闻名于世的稷下学宫虽已踪迹皆无,但古老灿烂的齐文化却是齐鲁大地世世代代的魅力瑰宝,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西北坡茂密的松林,在初秋的晨风中,松涛阵阵,使得稷山更加苍翠葱茏,可谓“满目松涛香”。漫山遍野怒放的荆条花,引来蜜蜂流连忘返,彩蝶翻飞,蜜蜂的轻嗡,鸟儿的欢唱,真的是鸟语花香一片。
较之于西北面的繁盛葱茏,东南面青州界内的山体却已是一片狼藉,本来也像稷山一样传承着古老文明的井山,已在人们的利欲熏心下,开山挖石,挖掘殆尽,残败的山体如同满目的疤痕裸露,让人满心悲凉,不禁唏嘘感叹:上苍成千上万年的铸就,最终抵不过贪婪人几年的掳掠,我们该如何面对祖先,又将如何交代于后人?
侧耳细听,远处传来阵阵机器的轰鸣,这是政府正在投入巨大资金和精力实施的荒山复绿工程,好在人们的觉醒正在挽救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建设成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养生休闲胜地,让古老的文明与现代的发达共同在这里谱写一首千古绝唱。
朝阳的文章3:明早一块看朝阳
今天太阳落山的时候,我看到了夕阳,自然随口吟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没想到被一个同学听到,他感叹不已。如此正值青春年华的天之骄子,怎会有如此的概叹。
确实,这是我第一次看夕阳。我从来没注意过她,尽管她每天东升西落,生活的匆忙,学习的紧张,就业的压力,是我自顾匆匆前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没想到在这个冬日的傍晚,我突然欣赏到了久违了的夕阳。
夕阳是那么的美好,你看她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的时候,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给了大地。大地一下子美丽多了,那山峦,那河流,那平原全都是那么的美丽,一切也都沐浴在这阳光之中,都变成了金色。
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啊!
曾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故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来到黄河边上,望着那滔滔江水感慨万千,关羽情不自禁的咏道:“多好的河山啊!多美的图画啊!”,张飞也兴致勃发,可“啊!啊! ”了半天,也没有“啊”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刘备看着张飞那狼狈的样子,三人都哈哈大笑。
看完这个故事,我忍不住大笑。但在那个时候,真正是很难体会出个中道理的。时隔多年,我常常想起这个故事,便对夕阳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昨天,在你的空间中,再谈你的网名中,我隐约地察觉到你的一丝伤感,一些无奈。一些埋在心底不愿向人倾诉的秘密。
今天早上,我打开了空间。看到你与网友留下的话语。我知道,你现在已经走出了情感的低谷,已经以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这是你的老爸最希望看到的,也是你的亲人最希望看到的。以前我给你提过建议,让你修改空间,你说你不会,其实那是骗我的,我现在明白了,那是一种怀念,一种悲伤,一种深情。
逝者已矣,生者奋发。日出就有日落的时候,日落虽然令人伤感,但日出何尝不是美丽的。
走好当下,做好该做之事。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上路,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明天的太阳依旧升起,明天大家一块看朝阳。
朝阳的文章4:又见远山
文/高社学
清早,一轮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鲜艳的太阳光透过晨曦使从沉睡中苏醒来的大地一片清新,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白云,挂在天空中没有睡觉的星星还在忽闪着眼睛俯瞰着大地,窥测着人世间发生的变迁兴衰,好一个明朗的天啊!我站在楼房宽阔的阳台上眺望,一座蜿蜒起伏巍峨雄壮的大山由远而近清晰地映入眼帘。
是的,我与你的相识是在孩童时代。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出生在太行山东麓大平原一个名不见经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乡村。从记事起,长辈们每逢带我到地里玩耍都要指着西方,让我观赏你的尊容。特别是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你像是一条活跃的长龙盘卧在西部的半空中,在夕阳的辉映下自北向南或自南向北似江河赛日月奔腾不息,给人一种无畏无惧的感觉;你又像一只威武雄壮的猛虎静卧在西方,虎视眈眈地观察着人类社会的公正与不平,随时准备为战胜邪恶而挺身;你更像是一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美的令人陶醉,随着太阳的黯然下落而悄悄隐身。那时候你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高大,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可爱可亲,我曾幻想着有一天能亲眼目睹你的真实尊容。
待我从童年长到少年时,父母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专门去看山,目光中近在咫尺的你却让我们走了很长很长的路。由于夜幕降临,我们只得徒手而归,无缘与你相会。真正见到你,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事儿。当那一刻我们直面相对时,那时我才真切地体会到,近在眼前的你却是那么的遥远……
我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仍然站在家乡辽阔的平原大地上翘首西望,映入眼帘的却是污浊的空气遮盖了你美丽俊俏的面容。特别是近几年,邢台的大地空气污浊,雾霾遮日,“满目青山夕照明”的美好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好在邢台的决策者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重新为邢台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环境优美的历史新画卷。
不久的将来,人们仍能透过清新的空气看到那久违的婀娜多姿的群山。
朝阳的文章5:梦绕鹭洲
文/游水方
我迎着海风,沐着朝阳,坐在南三岛东海岸的银沙上。一群白鹭飞舞在波翻浪涌的海面上,时而低旋,时而跃起,时而与浪花亲吻。我陶醉不已,尽情喝彩。
我在喝彩中醒了。我做了一个梦。其实,我不止做过一次这样的梦。与其说是梦,不如说是小时候的情景烙在头脑的屏幕上。
小时候,我常到海边看渔民拉网,便常看到这醉人的景象。我觉得太美了,就像一幅灵动飘逸的画。
后来,我读了郭沫若的《白鹭》,情感有了新的升华。啊,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杜牧轻吟:“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杜甫留下千古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的诗意融在白色的羽毛里,闪在潇洒的身姿中,飘在翻滚的碧波上,映在蓝天白云间,荡在翠绿树梢头。
我为白鹭喝彩之时,父亲说,以前的白鹭比现在热闹多了,在这海滩上,一群群,一队队,翻飞着一片白色。我们这个岛原来不叫南三岛,而叫鹭洲岛,它是白鹭栖息的地方。
啊,鹭洲,白鹭之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改名?鹭洲多美,海岛多美。
我想起李白的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我灵机一动,将诗句改为:“一山坐落长湾外,四水萦环白鹭洲。”远望东海岛有一座山,因形似瓜勺,我们称它瓜勺岭,这鹭洲四面环海,不同彼鹭洲。
我常以家乡为鹭洲而自豪。我常向外人夸耀我家乡的白鹭。
然而,不知何时起,有人把长长的猎枪对准了白鹭,有人将大大的网张在红树林边等待着白鹭。白鹭便惨遭厄运,成了那些人餐桌上的炖肉。
有一次,我见到一位猎者扛着猎枪,长长的枪管上挂着数只白鹭,得意地从我村边走过。啊,这诗意就毁在了这枪管之下。我痛心,我愤然,我诅咒这捕猎。
涛声依旧,清风依旧,蓝天依旧,而白鹭少了,渐渐地难觅了它的踪影。白鹭只出现在我梦中,让我获得一时的快意。
前些日子,几个外地朋友约我和在南三岛工作的阿明一起到南三旅游区游玩。当车子经过太平围与光明围之间的公路时,朋友高呼起来,白鹤,白鹤!阿明说,有白鹤,也有白鹭,远处那一群是白鹭。闻言,我激动不已,放眼望去,一道道优美的白色弧线,一只只飘逸的白色精灵。再细看,那一群的确是白鹭。啊,白鹭回来了。
阿明说,两面的太平围和光明围准备建成大型的候鸟湿地保护区,到时,就不止是白鹤白鹭了。朋友说,太好了,这两片湿地起码数千亩。我说,现在没人捕获了吗?阿明说,经过这些年的宣传教育,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提高了,东海岛的渔民不是自发筹建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了?政府也强化监管,发现捕猎者从重处理,使那些想捕获的也不敢了。
是啊,现在不但自然环境好,蓝天碧水,空气质量指数最佳,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上了全省十大最美湿地排行榜,而且人文环境也好,不信白鹭不回来。
这天夜晚,我做了一个梦,见到一群群的白鹭飞翔在南三岛的碧海绿林间,飞翔在洁净如洗的蓝天白云间,飞翔在如锦如缎的美丽港湾里,飞翔在弥漫绿韵的红树林湿地上,飞翔在郁郁葱葱的广阔田野上……
啊,我梦中的鹭洲,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大鹭洲。
朝阳的文章6:迎着母校的朝阳
文/但远军
孩子参加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我开车送她到我母校西南大学去参考。她本在四川大学学历史,因为爱好文学和影视,临近毕业,她毅然放弃就业,决定到我的母校继续深造。
我是1980年夏天考入母校历史系的,那时候母校还不叫西南大学,叫西南师范学院,后升格为西南师范大学,至于叫西南大学,那又是10年前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之后的事情。
我有十个同学留校,他们现在要么做了博导、硕导,要么走上领导岗位,成为部门和行业主管。大学毕业后,我常回母校,但都不住在校园里,这一次,我和孩子在干训中心住下了。我对孩子说:“别紧张,能考上努力考上,不能考上也没啥大不了的。你文凭不低,找个饭碗已经不难。条条道路通罗马,真的爱好文学和影视,能考上研究生,多学点专业知识,固然好,不能考上,相信也未必是坏事。你老爸和你一样,大学学的历史,如今不是文学的路走得上好吗?”
闺女的男朋友是她中学同学,考上重庆大学,明年也毕业了,上周落实了工作单位,没就业压力了,于是来陪闺女参考。孩子长大了,我把她交到了另一个男人手中,我希望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彼此呵护与照顾,因此,他俩参考的参考,陪考的陪考,我只管出门在校园里蹓达、闲逛,四处看看不曾遗忘的校园景色!
我特地到了桃园三舍。3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满17岁的孩子。穿着一双旧布鞋、扛着一个打着补丁的帆布包,从长寿偏远的穷山村,赶车到县城,然后再乘长途客车到重庆牛角沱车站,转车至北碚。那一来,举目无亲,在校园里度过了4年寒窗苦读的时光。真是寒窗苦读呀!当时国家刚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百废待新,学校条件极其艰苦。像教室和宿舍吧,夏天没有风扇,空调就更不用说,热得受不了;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又冷得受不了!
站在桃园三舍楼下,向当年住过的501房间眺望,往事依稀,泪眼迷蒙!
教学楼还在,只是经过维修和装饰,跟记忆中的模样有了一些出入。从教学楼到食堂和图书馆,要经过文学院的雨僧楼,一代文人吴宓的塑像立在那里。我默默地在塑像前站了很久,并用手机拍了两张照片。
大校门是我读书时常去的地方,那儿的山茶花和黄葛兰是我的最爱。大学4年,只要天不下雨,吃过晚饭,没有一天我不去那儿散步。山茶花还在,但没以前多了,好像移除了不少!那棵黄葛兰树越发高大粗壮了,仔细端详,应有脸盆般粗壮。深秋时节已经过去,花朵儿谢过了,馥郁的馨香没有了,但凝视着它,依然情深深、意蒙蒙,百般感慨。几年前写《风雨人生》三部曲,在那里面,我好几次写到夏小雪在那棵树下流连的情景。书中人物,幻化罢了,但那情景在我记忆里确曾是有过的!
澡堂子就在我投宿的干训中心不远处,除了风吹雨打显得陈旧外,跟以前没啥差别。看样子,应是母校刻意保留的,不翻新,不拆除,留那么一个去处,留下岁月一段时光的剪影!
我在校园里闲游了很久。择铺,夜里睡不好,大清早提前醒来了。漫步在校园林荫道上,迎着初升的朝阳,重温年轻时求学的旧梦,心海里不时涌起波澜,翻卷起浪花。如果荏苒的时光可以回流,我在想,我还会不会像当年那样理头苦读、无怨无悔;我还会不会那么傻傻的,省下吃饭吃肉的钱,大老远地跑北碚街上书店里去买两本文学书?
从大校门处返回干训中心途中,路过游泳馆,又是一番感慨。那儿曾经是学校的电影院,入校那阵,正迎来中国电影佳片叠出的好时光,像《戴手铐的旅客》、《甜蜜的事业》、《少林寺》、《基督山伯爵》、《简爱》都是在学校电影院里观看的。那些影像,留给了年轻的我们澎湃的激情和萌动的青春!
离开母校整整31年了。31年,母校康健,而我已渐老!
朝阳的文章7:那一场初雪,那一抹朝阳
文/赵晨曦
如往日,我还是习惯于懒睡,早起的母亲又像儿时一样,轻拍我的屁股,叫我起床,我像一只慵懒的猫儿,蹭着母亲撒娇。母亲无可奈何的笑,眼角唇边尽是宠溺地笑。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我笑着拿起电话,这是属于我的生物钟,每天清晨友人的一声温馨的问候,便是我一天充沛的粮食给养。
“懒猪,还没起床啊?”电话那端是友人悦耳的声音。
我浅笑,不语。把身子更加的缩进被窝里。似乎窝进更温暖的怀抱。我是个爱幻想的人,尤其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早晨。
“起来吧,外面有你热爱的雪。”
雪?怎么可能?怎么一夜之隔,竟然会有雪?骗我呢?不对啊,友人一向不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啊,不行,起来看个究竟!
麻利地穿上衣服,跳下床,打开门。天!金色的朝阳辉映着白雪的光芒,一下子令我无法张开眼睛。我微闭上眼,呼吸了一口白雪的气息,好个心旷神怡。适应了一会儿这耀眼的光亮,我再度睁开眼,展现在我眼前的是白色的世界。
喜欢雪,没有任何的理由,爱它的轻盈不张扬,爱它的典雅不做作,它纯纯的颜色,洁白如晶,像天使,似鹅毛,飘飘洒洒,漫天飞舞。它没有华丽的外套,白色却是它最好的衣冠;它称不上雍容华贵,素雅却是它最好的装扮,带着它的雅致,迈着绝美的舞姿,随着冬的到来而翩翩起舞,洋洋洒洒,一泻千里。是圣物就不会轻易染上尘垢,即使要落,也要落得倾国倾城。这就是我对雪的诠释和热爱!
简单地吃了一口早饭,我就拎着包包上班了,踏上由雪砌成的马路,独自漫步,踩上去听那咯吱咯吱的乐声,似天籁般的醉人。我身后的朝阳燃烧着地上的白雪,一片金光,路边的公园里那经霜耐寒的松树闪耀着春天一样焕发的生命,其实飘落的雪和晨起的朝阳是人间一次最美丽的邂逅,它们赐予人类雪的浪漫和光的生机与活力。而黄龙府这座古城在这样一片银装素裹之中,就更显得悠远和温情……
到了单位,打开电脑,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忽然QQ闪烁了,我打开窗口,一个陌生的网友发过来一条消息:今天是我的生日,又是第一场雪,我心情好极了。
又是一个热爱雪的人,我似乎能感受到他(她)此时的洋溢。
“生日快乐,雪中的美丽。”我回给他(她)。
是啊,我们都要快乐地生活着、幸福着,无论生命赋予我们怎样的命运,我们都要珍惜生活,就如现在的我,很快乐、很幸福,因为我身边有宠溺我的亲人、有呵护我的友人、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热爱雪和朝阳的人……
朝阳的文章8:那一天
文/雨轩
初春的朝阳总是被雾霾淹没在其中,任凭你望眼欲穿,任凭你光芒万丈。却始终冲不出昏暗的牢笼,只能任凭切割锋芒,揉碎眼神,只剩下混沌一片。如梦如幻笼罩在人间大地。令万物了无生机,令生灵渺茫无趣。
今天是个难得的休假日。常常为自己碌碌无为的忙碌而感到羞愧惶恐。生命就在这日渐忙碌的日子里,只剩下一具机器人般的皮囊,在机械的努力着。这富余的一天,想想是有很多事要去做的。可近来实在疲惫的很,决定为自己放假一天。暗自偷乐,今生又偷的半日闲。难得啊,难得。世事多苍桑,日子总蹉跎。走的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想得最多的也是那些难忘的故事。念念不忘的是那些近在咫尺的遥远,挥之不去的是那些阴阳相隔的思念。总是这些世事俗事,把心填满,让呼吸有了窘迫的沉重感。看桌上那尊笑口常开的弥罗佛,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是何等的气度,是何等的洒脱。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的心灵也膨胀到了极点。可笑之人总是做着可笑之事,我是俗人也被佛祖笑到今天。
我喜欢安静简单的生活,曾把这种生活比作野花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切顺其自然,只向往蓝天白云,只享受风霜雨露。春天破土而生,夏天野花绽放,秋天让伞花带着理想飞翔,冬日虽然严寒,却可以蜗居土壤,为自己保暖。不用为名利而龌龊,不用为生活而奔忙。
很是敬佩六世达赖苍央嘉措。有人说世上最美的情诗是出自一个喇嘛之手。我有同感。身为佛家子弟,敢爱敢恨,敢说敢言,敢写敢做。为人率直,坦荡无私。
那一天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如今感动这个词语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心中。也看过几次关于感动的报道。但那些感动是用屈膝磕头换来的。那只是一种交易,不能叫感动。发自内心,融入心灵,深入骨髓那才是感动。一种来自心灵的温暖,历经岁月的侵蚀,永驻心中的一种记忆。铭心刻骨。说在嘴上,溢于言表的未必就是真心的感动。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演技,一种看似精彩的东西。苍央嘉措之所以传世,就是他的身上有着令人感动的地方,深入人心,真挚感人。如夜空中的星斗,你见或者不见我,你永远在我心里。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 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朝阳的文章9:校园的一天
文/杨涵茗
清晨,朝阳把校园装扮得漂亮极了。同学们的到来让宁静的校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我们背着书包,沿着地上的黄线整齐有序地走进各自的教室里,开始了一天的校园生活。
早读还未开始,教室里就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班里顿时鸦雀无声。精彩的课堂开始了,老师认真地讲着,同学们专心地听着,时不时记着笔记。不知不觉,一节课就结束了。
下课了,同学们像刚出笼的小鸟一般飞快地奔出教室,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赛跑,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大家叫着喊着,整个校园都沸腾着。
就这样,上课铃和下课铃交替响了几轮后,我们一天的学习也就结束了。夕阳在校园里投下静静的光影,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背着唐诗儿歌,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儿,校园里就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生活:时而热闹,时而安静。这儿是我们每个孩子成长的乐园。
朝阳的文章10: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
从朝阳升起,到夕阳落幕,一梦完毕。
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每个人又都不是这样。
相看两不厌,近在眼前心不烦,有多恋,心手相眷。
落叶翻,风吹乱,多少心事在雨天,停滞在路边,窗外雨依旧成帘。
走过许多寂寞的往日,聆听往日里的寂寞,寂寞并非像转说中演绎的那样的可怕,想无孔不入的魔鬼,更不像那些百无聊赖的人描摹的心情与梦都无处停放,孤寂的没有心魂和自己,荒芜到了颓废的顶端,简直无法比喻和形容那种无法慰藉的疯端。
也许这是我幽静的习惯,寂寞的感觉不到寂寞的存在,冷清的几乎冷清的到了极限,所以更无法感受和拿捏那样的心情,只能停留在自己说给自己听的混沌的世界里。
有一种感觉会在寂寞和孤独的世界乱飞,那些美妙的季节里,那些季节里漂浮的美妙的声音,那些美妙的声音里影幻出来的玄妙,飘逸在深山老林里,流淌着甜润润的滋味,弥漫在山野花丛之中,牵连在指尖滑过的脸上,掀起的一丝丝梦寐以求的波澜,烂漫与温婉之间缠绕不可以解说的细润,在天地之间像雨中的风铃,含着文怡的声响,甜滋滋的声响,只能萦绕在耳边。
每一次雨天,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降临,无限制地迷漫。
回忆,就像潮水里的浪花拍打着礁石一样,急切而焦虑。
雨会不会成了雪花,来追赶我的行踪,多么希望雪花就是雨的化身,来追忆我的世界,唤醒我从前的潇洒和浪漫之中的情趣,挽着我的手和臂膀,将我悄悄地挽入风天雪碧之中,再度荡漾起那一缕缕已经熄灭的心扉和奇幻。
会的,你有那样的激情和掀起那样的风韵。
雪花像云天一样密集成群,急匆匆地扑了下来。
一瞬间之中,满天满地地扑来,霎时间,已经厚厚地铺了一层,看不到大地和天空原来的色彩,一切建筑物和花草都成了冰雕,都成了冰雕一样的无可挑剔的雕像,而我大概是真正的心里镂空的那种雕像,心目里空荡荡的,一种传说中的滋味蔓延开来,多么想有一只手从雪花的缝隙里伸过来,哪怕是一只冰凉的手伸过来,我的心就会清泉一样流淌,流淌着甜美的蜜意,那种蜜意的醉感,就像第一眼的相见。
初见如梦,初约如梦梦里梦……
在雪花的世界里,依旧思念着那些疯狂的雨的世界里的温醉,你给的迷迷蒙蒙的温醉,这样的雪花的世界里一样可以感受到你的存在,就像雨夜里的滴呢一样上演。
朝阳的文章11:乳燕初离巢
文/何秦江
“警训归来朝阳升,意气焕发迎国庆。别人放假我不休,热血甘为祖国献。”读着女儿的新诗,我也想写一首诗来点赞她。
女儿属牛。这只牛,自从高考后,一下子失去了缰绳的束缚,变得“放纵”起来。睡懒觉,看肥皂剧,玩手机,吃垃圾食品……
想想她高考经受的“炼狱”之苦,又怎忍心数落?
8月20日一大早,驱车一个多小时,我们把女儿送到了浙江警察学院。
“让孩子自己进校报到,请家长在校门口留步。”警院是不允许家长陪送孩子进校的,我们在校门外张望了一会,只得悻悻地回家了。
“从早到晚都是枯燥的警训,没有休息天。”刚到警校的几天,女儿叫苦连天,说一有空就想家,一想家就禁不住落泪。
虽近在咫尺,但能有什么办法呢?此后,早上、中午、晚上,我守着QQ,***妈守着微信,随时准备着和女儿聊天,排解她内心的苦楚,给她加油、鼓劲。
夜训归来,已是晚上11点,“今天内务没搞好,被罚蹲半小时……”不习惯严格警训生活的女儿,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诉苦。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女儿喜欢龙应台,我就借用龙应台的话安慰她。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女儿喜欢读三毛的文章,我借用三毛《我的青春谁作主》中的语句鼓励她。
……
“今天被子折得好,被教官表扬了。”约摸20多天后,女儿发来了一张折得很方正的被子给我看。
看着折得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的被子,我翘起了大拇指回复,“就凭这条被子,你这些天的累没白受啊!”
“寒假回来,我教你折被子呵!”看着女儿自信的回话,一幕幕往事浮现在心头:都读高三了,上下学还由父母接送;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没洗过衣服,也没收拾过房间……想不到,短短的警训生活,就让女儿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女儿能把被子折成“豆腐干”了,我心中的担忧减了一大半。而让我彻底放下心来的,则是她的越野拉练。
“上午举行25公里越野拉练,我们的头发、衣服都被汗水浸得湿透了。”女儿自豪地说,“有几个男生都快吃不消了,我挺住了!”
“警训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50天,但它苛刻的要求、超负荷的训练,让我的生活过得紧张而充实。”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的女儿,反思自己暑假里睡懒觉玩手机看垃圾电视的日子,是“虚度年华”,是“猪的生活”。
“乳燕初离巢,孤独又寂寥。只为圆梦想,不怕苦和劳。”看了女儿的新诗,我作了如是打油诗,勉励女儿不忘初心。
朝阳的文章12:忆当初,雨点如心醉
文/听月小轩
从朝阳升起,到夕阳落幕,一梦完毕。
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每个人又都不是这样。
相看两不厌,近在眼前心不烦,有多恋,心手相眷。
落叶翻,风吹乱,多少心事在雨天,停滞在路边,窗外雨依旧成帘。
走过许多寂寞的往日,聆听往日里的寂寞,寂寞并非像转说中演绎的那样的可怕,想无孔不入的魔鬼,更不像那些百无聊赖的人描摹的心情与梦都无处停放,孤寂的没有心魂和自己,荒芜到了颓废的顶端,简直无法比喻和形容那种无法慰藉的疯端。
也许这是我幽静的习惯,寂寞的感觉不到寂寞的存在,冷清的几乎冷清的到了极限,所以更无法感受和拿捏那样的心情,只能停留在自己说给自己听的混沌的世界里。
有一种感觉会在寂寞和孤独的世界乱飞,那些美妙的季节里,那些季节里漂浮的美妙的声音,那些美妙的声音里影幻出来的玄妙,飘逸在深山老林里,流淌着甜润润的滋味,弥漫在山野花丛之中,牵连在指尖滑过的脸上,掀起的一丝丝梦寐以求的波澜,烂漫与温婉之间缠绕不可以解说的细润,在天地之间像雨中的风铃,含着文怡的声响,甜滋滋的声响,只能萦绕在耳边。
每一次雨天,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降临,无限制地迷漫。
回忆,就像潮水里的浪花拍打着礁石一样,急切而焦虑。
雨会不会成了雪花,来追赶我的行踪,多么希望雪花就是雨的化身,来追忆我的世界,唤醒我从前的潇洒和浪漫之中的情趣,挽着我的手和臂膀,将我悄悄地挽入风天雪碧之中,再度荡漾起那一缕缕已经熄灭的心扉和奇幻。
会的,你有那样的激情和掀起那样的风韵。
雪花像云天一样密集成群,急匆匆地扑了下来。
一瞬间之中,满天满地地扑来,霎时间,已经厚厚地铺了一层,看不到大地和天空原来的色彩,一切建筑物和花草都成了冰雕,都成了冰雕一样的无可挑剔的雕像,而我大概是真正的心里镂空的那种雕像,心目里空荡荡的,一种传说中的滋味蔓延开来,多么想有一只手从雪花的缝隙里伸过来,哪怕是一只冰凉的手伸过来,我的心就会清泉一样流淌,流淌着甜美的蜜意,那种蜜意的醉感,就像第一眼的相见。
初见如梦,初约如梦梦里梦……
在雪花的世界里,依旧思念着那些疯狂的雨的世界里的温醉,你给的迷迷蒙蒙的温醉,这样的雪花的世界里一样可以感受到你的存在,就像雨夜里的滴呢一样上演。
朝阳的文章13:朝阳斋
文/周晓华
三十年前,我的婚房不到十平方米,空间逼仄,只够放下床、橱、方桌和椅子,书房算是奢想。后来终于乔迁二室一厅新居,独立书房仍是愿景。考虑原置放于床下的几百本藏书需有归宿,于是装修时请木工师傅将内阳台东头打造了一个小写字台,阳台的南面和西面贴墙做成矮书柜。搬家后我的部分藏书勉强得到安置。
过去没有书房,并不影响我当“文青”。还住在十平方米的老屋时,除朝九晚五地上班,当夜幕降下,家人睡去,我就拧亮台灯,在小方桌上埋头“爬格子”。那时没有电脑,拟提纲,打草稿,一遍遍修改,再用方格纸誊清,桌子小就把抄清的纸页摊在地板上,经常弄到深更半夜,精疲力竭。终于有一天拙文在杂志上发表了,我会兴高采烈好几天,甚至做起当作家的梦。
光阴似箭。去年我退休了,有更多闲暇时间阅读书籍、写写小文,于是决心搞个属于自己的书房。
我将阳台靠东头缩小版写字台上的杂物收拾干净,安置笔记本电脑。化了几天时间整理书櫉,将藏书按工具、文学、社科、医疗、收藏等进行归类整理,腾出一个书柜放置未及阅读的书籍,方便取阅。清理抽屉杂物,备好笔记本和笔,用于随手记些所见所闻所感。
如今,阳台书房成了我的“新天地”。笔记本电脑是最好的帮手。每天上网流览时政要闻,足不出门可知天下事。重新做起“作家”梦,隔三差五用键盘“敲”出随想、游记或小小说,需要资料随时“百度”查找,文章写好后电子邮件直接发送给报社编辑,非常便捷。女儿还帮我建了博客、微博和QQ,每天关注和打理,大大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
结婚时妻子的陪嫁物樟木箱摆放在阳台上,占了不少面积,几次想丢弃,但总也不舍。妻子突发奇念,樟木箱外用棉软包裹,成了单人沙发。闲暇时我就斜靠在樟木箱沙发上,一边沐浴和煦阳光,一边阅读藏书、报纸和杂志,见欢喜好文章就剪下,贴进专辑,时常翻阅以提高写作能力。真是动脑养生两不误!
退休后我有了自己的“书房”,就叫“朝阳斋”。
朝阳的文章14:杨舍老街
文/周小钰
淡淡的朝阳投射进老街,照射在老街墙壁的爬山虎上,那青翠的枝叶愈发茂盛。朝阳中的老街,显得有些沧桑。因为沧桑,给人一种淡淡的从容和优雅。渐渐的,人多了起来,老街顿时充满了活力。人们的欢笑声、小贩的吆喝声、虫儿的鸣叫,合奏成一部美妙的交响乐。
“滴答、滴答”,下雨了。雨,连绵不断,密密地斜织着,奏响了一首动听的乐曲……老街的屋顶上笼罩着一层薄烟。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行走在街头,撑起了伞,红的、黄的、蓝的……这些色彩斑斓的伞,像一个个雨后的蘑菇,探出了头往外瞧,生怕错过了这热闹的场面,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红墙绿瓦、飞檐雕梁在路旁的松柏掩映下,蔚为壮观。然而整个老街却静默在雨中了。
黄昏,雨停了,夕阳西下,染红了半边天空。雨后的老街,干净而又清新,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泥土味儿,沁人心脾。雨洗尽了老街的尘埃,留下了一片整洁,一片华丽。粉红的晚霞与雨后的老街相映衬,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入夜了,老街的一串串大红灯笼亮起来了,红彤彤的灯光照亮了老街,远远望去,老街沉浸在一片火红之中。闪烁的霓虹灯倒映在地面的积水里,变幻莫测。一阵风吹来,积水泛起了涟漪,一圈一圈地散开去,积水中的光影也随着水波一圈圈散开,斑斑驳驳,分不清哪个是灯,哪个是影,一派光怪陆离的景象……
我爱老街,爱它的古朴与优雅;我爱老街,爱它的繁华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