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文章

请欣赏写意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写意文章1:冬的絮语,是一幅写意的水墨画

岁月,是一首无言泪流的歌。岁月无情也有情,更多的让人难以诉说,难于回味,难以搁置;岁月无声也有声,更多的让人几度感慨,几度忧伤,几度徘徊;岁月无心也有心,更多的让你让我让他些许珍惜,些许感动,些许执着。不需说,是没人懂得;不想说,是一直沉默;不愿说,是心绪难释。岁月,是一首灵魂里的歌!

冬雨,悄然而至,潮湿了夜晚,潮湿了思绪,潮湿了心扉。雨落枯叶,几许琵琶声,凄切寒噤;风过流年,几多翰墨香,难言酸楚;崖下栖心,几孑独行客,凌然徘徊。这雨,是冰冷的,也是温馨的,因为有心;是纷杂的,也是沉默的,因为有情;是单调的,也是缤纷的,因为有美。

伸开双手,敞开胸怀,感受这大自然的洗礼!

冬季,是一幅写意的水墨画。风,是一截画笔,轻描淡写,却让水瘦山寒,彻心彻骨;雪,是一场洗礼,飘飘洒洒,却让世界静默,一切寂然;心,是一轮残月,简单清冷,却让人感叹感怀感伤。给我一种心情,让我温暖;给我一种期待,让我不再飘零;给我一杯水,让我不再有记忆。

爱,是否在冬季,是否在眼里,是否一直在你的心里!

静坐海边,品味一个人的沉默。沉默是冬日,暖暖的,把心事轻抚,捻碎成身边的风,让人苦苦的笑;沉默是浪花,静静的,把曾经倾诉,跌宕成天边的雁,让人轻轻的叹;沉默是大海,缓缓的,把情怀揉碎,澎湃成心中的歌,让人淡淡的痛。海的风景,天懂;海的思念,水懂;海的胸怀,心懂。

沉默,是等待的美丽!

遥望天边渐渐隐去的霞光,心里万分的惆怅。曾经的美丽,是否只是岁月中的过往,已成为一片苍茫;曾经的感动,是否是生命中的恐慌,总会是一缕心伤;曾经的期待,是否最后是华丽的泡沫,终究成为一场破碎的梦。一转身,也许就是一辈子;一覆水,也许终生难收;一放弃,也许永不再来。

心碎无声,泪落成花!

感恩这自然,感恩这世界,感恩这缘分。风的浪漫,为寂静的世界渲染了斑斓的色彩;雨的飘洒,为寂静的岁月送来了纯美的清凉;心的感动,为寂静的生命平添了诸多的情愫。无需言语,感受温暖;无需阐释,感受亲情;无需寻觅,感受幸福。那时光那微笑,是美丽;那遥望那呼唤,是感伤;那叮咛那背影,是唯美是永恒!

这个世界,其实很美丽。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可以惯看风花雪月,可以微笑,可以流泪;有一双坚实的脚步,可以穿越大漠大海,可以驰骋,可以丈量;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可以采撷时光岁月,可以紧握幸福,可以浅释烦忧。

爱到深处,已经无语;等到深处,已经无心;痛到深处,已经无泪!忙碌着,奔波着渐渐是生活;思考着,温暖着渐渐是习惯;坚持着,淡然着渐渐是胸怀。曾经的,遗忘的,拥有的,在这个冬季,在这个雨里,在这个有雪的雨里。世界,美丽在心!

——巴山夜雨

写意文章2:写意冬天

文/梁惠娣

好像只一个转身,就立冬了。南方的冬天不太冷,冷得温婉、潮润,像温柔的女子,安静端庄。冬天像一幅水墨画,一笔一划勾勒的都是诗情画意。

天空苍茫,田野辽远,山寒水瘦,北风铆了劲地游走,像调皮的孩童“呼”地从山村的这头奔到那边,欢蹦乱跳的。野草枯赭,深沉内敛。在春天夏日,它们是那样的青春勃发,到了秋冬,姿态低下来,谦逊安静地说着悄悄话,把新的希望埋在泥土里。溪水清濯,收住了叮咚的脚步,化身为镜,观照自我。水面上气雾缭绕,那是冬之晨雾正在婀娜舞蹈。在苍灰的田野上,一棵古老的乌桕树长满红叶,像是撑着一把红伞,充满喜庆。又像擎着燃烧的火把,烧红了半边天,烧得人心里暖烘烘的。芦苇花白茫茫,随风曼妙舞蹈,这是南方的雪。青葙举着紫色的伞盛装出行。荒寂的农田上,干枯的稻秸歪倒在泥土上,晚稻归仓,土地酝酿着春耕的希望。一棵棵鲜嫩的艾草不畏严寒,探头探脑地从荒田的泥土里钻出来,人们纷纷挎着篮子到田里采艾草,来年做艾草春饼。

菜园里一片喜人的绿意。香葱、小蒜、小青菜新鲜青翠。青椒像小灯笼挂满枝头。扁豆满架,像绿翡翠。红萝卜最害羞,羞红着脸埋在泥土里。茄子紫得发亮,肚子胀得像怀了孕的少妇。芥菜、大白菜比赛谁长得更粗壮。红薯最贪玩,使着劲从地里拱出来,红薯花穿上粉紫色的曳地长裙去参加风的舞会,在大地的舞台上旖旎舞动。

乡村人们喜晒冬。阳光像母亲温柔的手,轻轻地抚过大地儿子的脸颊,一切也变得温暖可亲。人们靠在墙根边沐着冬阳,抽着旱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农事家常,在人们的嘴里东拉西扯,像怎么也扯不断的线。小猫小狗慵懒地趴在地上,眯着眼睛晒太阳。老黄牛悠闲地待在牛棚里,像个思想者,思考着有关犁与耙的哲学,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出的笛声,遗落在墙角。山村上空,炊烟袅袅,飘散着米饭、葱花炒蛋、青椒炒肉片的香味。炊烟是离家的游子最魂牵梦萦的乡愁。

山村的夜晚,像个寂静的黑洞,窗外月色晦暗,朔风渐紧,人们享受岁晚难得的余闲,于是烫一壶酒,煨一锅汤,围炉热热闹闹地说半席话。

冬天,山村水廓,像是一幅彩墨画,裱在时光画框里,静默写意。

写意文章3:黎明,写意缤纷愿

文/谢艳君

六点,我来到这郊外。秋日的黎明,我想尽情拥抱。

一切都是静止的。除了远方天幕的云,如正铺泼的灰釉,还在厚薄不定拘于无形中悄悄游走,伏笔的是阳光菲薄还是轻雨婆娑,我并不需要猜想。这是异域,没有天气预报的报备,但一点关系也没有。如岁月将微笑留了伏笔,只待一颗初心勾兑澄澈目光,千重锦绣,我笑望。

向前踱步,曲径通幽。一片原野以花为名,向我招手,向我道出黎明的味道。是秋吗?是的,风很凉,我的牛仔服很严实。真是秋吗?不是,丹枫如火呢?杏叶金黄呢?残荷漏雨呢?一瞬的犹疑,脑子里闪过潇湘濯漪,芙蓉千朵。而这里,是苏兹达里。

夜的轻翼已悄然飞离,翔起的黎明,清晰,生动,温馨。

漠漠平林,碧色如织。广阔的土地,只交由野花野草去规划,去自由发展,去散漫张弛,真正的奢侈啊。芳草茵茵,任清风徐徐,任朝露点点,任花开无数。我贪心,如梦入江南烟水路,每一株,每一枝,每一朵,我都想细看,都想描摹,我要借这些细致的草木之灵魂,装点我心中的万里河山。

花朵在草色间微微颤动,似在向我报出各自的芳名。可我都不认得,且当它们是紫苑,波斯菊,蝴蝶兰,含羞草,薰衣草,迷迭香吧!金子一样的澄黄,糖果一样的柔粉,缎带一样的浅紫,星辰一样的幽蓝。季节向冷,风透萧瑟,花,却不在残章。新抽的杆茎,雅致纤细,新妍的花瓣,娇羞柔软。

比我幸福的要属在花间翩然的蝶了,每一瓣的忧欢,它都要去探询,每一蕊的芳菲,它都可以去亲吻。无需言语,对望一眼,扇舞留连,就谱写了最正宗的一阙蝶恋花。

浏览,远眺,近赏,我深深地呼吸。天地浩荡彰显的宁静,巧夺天工呈现的灵韵,草木生香编织的温暖,我总是特别敏感。这样的时刻,七色丝绦开始绾成珑珑的记忆心结,待若干光阴后的某个黄昏,再一点点折开,任一脉感怀飘向暮色云天外。

眼前,谦卑茂盛的花之原,有夏季的热烈更多的还是秋天的清浅,我的心之原却被感动灌溉着,落英如雨。我看过三月绚烂如满天艳霞的桃花,错落在五月的水面,落英缤纷。不同的景致,一样的繁华与寂寥,一样的明媚与忧伤。

何似在异乡?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此刻,清香弥漫,秋虫低唱,钟楼与苍穹间升起的黎明一分一秒渐亮堂,我不由得张开双臂将心头的欢欣举过头顶。鸟雀们不贪恋一花一草,只在远方的树林和房顶上空偶尔掠过。那里,应该有一隅湖泊,如缎的水面泛着宝石般的光泽,优雅的天鹅如缓缓游动的小白帆。岸边的圆形屋顶的房子,一定有所歌剧院,昨夜上演的应该是《睡美人》吧。所以,今晨的湖边,如果一位少女正在顾影自怜,肤如雪,眸如星,发如瀑,那她是不是睡美人奥芙罗拉?

我听见《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的音乐自水草丰美风剪黛树间传来,世界,在褪变中更趋平和与感恩,在魔法中守护初衷与童心。

美,是缓慢而持续的,是时光的回溯,也是心间的向往,辽远无疆。鸟儿开始引吭伴奏,黄色、红色、蓝色的屋顶,都是它们歌唱黎明的舞台。

我,在苏兹达里,在黎明的曙光中尽情拥抱过了黎明。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展开画布,拿起笔,画这片宁静多姿的郊外,容我一直画下去,画到黄昏,一轮明月柳梢头。

与美好相约,就在苏兹达里之秋。故乡,异乡,只需一支画笔,万里共婵娟,写意缤纷愿。

写意文章4:写意对门山

文/刘凤

遥望平畴数里烟,群山环抱翠无边。

小溪似带稻粱肥,平路如砥车马喧。

场舞黄昏乐奏欢,田园处处秀景观。

楼房错落如新市,续谱康庄致富篇。

——题记

从祥云间流下的一缕阳光,惊艳了古朴美丽的布依村寨,村寨一如风韵十足的女子,在岁月的流逝中蜕变,尽显她动人的风情。黄昏,高亢辽远的铜鼓声拉长了村寨的丽影。

贞丰县龙场镇有一个古朴的布依族村寨——对门山。对门山四周青山环抱,环境宜人,村民保留着浓厚的布依族文化。该村至今保存有两面唐末灵山型雌雄铜鼓,是布依族最为珍贵的打击乐器,“布依铜鼓十二则”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对门山,村寨建设让人眼前一亮,崭新宏伟的寨门巍然矗立在眼前,穿过寨门,广场上围绕四周的是别具一格的“铜鼓”、浮雕墙、文化墙、长廊凉亭、球场。村寨间串寨路连着家家户户,也连结着村民们的情感,青瓦白墙式的布依族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美轮美奂,只需一眼便是万年。

穿行村寨间,村寨或村民房屋的围墙上画了独具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图,还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谢共产党”“幸福村寨”等内容的字画,好一派乡村美景!

对门山村无处不是美景,一山一水、一瓦一房、一草一木、一字一画流动着逼人的灵气,那悠扬而辽远的铜鼓声是村民质朴美好的心灵之音,是幸福生活的清音。正因为对门山村的秀容如此深邃,仅此一眼便让人一见倾心、难以忘怀,所以你无法想象她昔日的容颜。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余雁伟介绍:村寨以前的房屋是破旧的老房子,有的房子如遭暴风雨狂袭,瓦片被卷落,雨水便渗进屋里,鞋子就像汪洋里漂浮不定的小船。而且村里的路都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县有关部门和镇党委的帮助指导下,村里结合村情民情,以抓环境美化、文明提升、文化引领为切入点,走“整治”与“建设”相结合之路,群策群力,携手让村寨蜕变——换新颜、露笑脸,实现村庄美、村风和、村民乐的目标。

对门山今非昔比,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精神风貌也大为改观,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余天伦家是对门山村平安家庭示范户,新颖别致的农家庭院让人眼前一亮,房前有水、屋后有山、檐下有亭,高山流水、丝竹悦耳,静心怡情,好一派田园风光!人民生活富裕了,居住条件极大改善,旧貌换新颜。“高速油路穿村过,汽车开进村子来,田间地头机耕道,出门走路不湿鞋,房改项目造新居,农家庭院靓起来。”这首歌谣道出了对门山村村民的心声。这一切正是对门山村“四在农家”创建、新农村发展的真实缩影和写照,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

对门山,这个布依族聚居的寨子,铜鼓被布依族人敬若神灵,年年施祭,岁岁礼拜。它是布依家族的传家宝,是权力、财富、氏族团结的象征,拥有崇高、神圣的地位,也是布依族人世代相传的特殊乐器。铜鼓始终与布依族的生活、文化联系在一起。对门山村曾出土一面铜鼓,经考证,是贵州少数民族中唯一的一面属两广类型的灵山型铜鼓。铜鼓分雌雄,对门山村余氏家族至今仍在使用的雄鼓是唐末年间传下来的,通高35.5厘米,面径55厘米,重达23公斤,鼓面上的花纹已经模糊。雌鼓28公斤,有600多年历史。据余雁平介绍,铜鼓上的花纹有着特殊的含义,中间十二角星形图案代表十二地支,鼓面边沿有四个小突起,代表年月日时四柱,这是余氏铜鼓不为外人所知的特有密码。

每逢寨子里的喜庆节日、婚丧嫁娶等,铜鼓都会一次又一次奏起,远至数公里外的地方都能听到它清脆的鼓声。每当铜鼓奏起时,男的一排,女的一排,歌词则随心而唱,打击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奏出不同的调子,用节奏来表现喜怒哀乐。只要铜鼓一奏起,不仅是布依族,附近的各族乡亲都会前来凑热闹。农闲时节,村民们还自发围坐的广场上,唱着山歌、弹奏起乐器。新农村、新风貌,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对门山村的容颜秀美,村风和美,村民们互敬互助、相处融洽,但凡村寨哪家办事,全村村民鼎力帮助、不留余力,至始至终。每逢哪家杀年猪时,全村村民便欢聚一堂,共享幸福。对门山村庄美、民族文化美、村民更美,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用勤劳的双手耕耘岁月,描绘美丽的图画。牵着亲情的双手,拽着生活的丝线,挽着好客的胳膊,拉着幸福的衣袖,扯出温馨而醉人的风景。若你走进村寨,你会发现空中的袅袅炊烟也别具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的村民会宰杀家里圈养的鸡、鸭,生起柴火,用一颗滚烫炽热的心为客人烹制人间美味。那一缕缕炊烟是热情、喜悦、温馨的情感传达,它们如同沁水一般,从窗户缝里、门缝里、烟筒里汩汩冒出,不可阻挡、激情四射,淳朴的民风如灶里燃烧的柴火生生不息。

对门山村的傍晚是一幅最温馨、动人的“暮晚图”,每天傍晚,村前的文化广场,都会聚集或多或少的村民,老人们围坐一起闲话家常,推开心轩面广场,一杯小酒续万事。尽管岁月之犁在他们的脸上犁下深深的沟壑,但那些沟壑却是最分明、最美丽的线条;年轻人排练以“铜鼓十二则”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舞蹈,以此传承民族文化,男的击鼓,女的舞蹈,铜鼓声的高亢与女子的柔美和谐相融,相得益彰;而村里的中老年妇女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舞动生命;小孩儿们也乐在其中,有的在广场上玩陀螺,有的丢沙包,有的牵着小狗、小猫在一旁观看,谈笑声、铜鼓声、音乐声、陀螺的转悠声,声声入耳、声声入心,声振林木,小狗、小猫竟不惧怕,它们按捺不住自己,也融进了自己的动人之声,人与动物的和声是怎样的和声啊?完美、和谐,是流动在心中的天籁。

走进对门山,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新风扑面而来,柔柔地拂在脸上,吹开了幸福的花。岁月惊艳了古朴美丽的布依村寨,铜鼓响起幸福的清音,一颗劳顿的心,凝神谛听村寨的幽静,静而净。

听,铜鼓声从遥远的村寨响起,辽远而高亢,一个淳朴坚毅的民族将铜鼓奏响,历经风雨的铜鼓见证了村寨的蜕变,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折射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奋进、乐观、团结。鼓声从遥远的村寨响起,在灵魂深处跌宕,在心灵深处回荡,声声不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龙场人,我为对门山村的秀容、丰富的精神、和美的村风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而倍感骄傲,她是我心中最美的村寨,是龙场镇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写不出深情的文字和像样的诗句去咏叹她,惟愿她乘着社会主义的翅膀,借着新农村建设的新风,飞得更高、更远。

村寨遍地皆为诗,乡间花木绽新枝。朝飞暮卷云霞舞,人文盛境令我痴。

写意文章5:春天写意

文/邓仲祥

我们在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盼望春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春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春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望春的春色满园,落红如雨。

转眼一瞬,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历代文坛大家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诗句来赞美春天,吟诗春天。春天,带给人希望,带给人激情,带给人梦幻。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像潮水一样涌来时,那些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深情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人们开始在春天漫步,踩着松软的泥土,方知生命的滋生与存在。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草芽,还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无论是慢慢舒展的绿叶,还是缓缓流淌的河流;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森林,还是莺莺絮语的飞鸟,只要把春的帷幕缓缓拉开,我们就会感悟到春的盛情邀请。

春,是一拱彰显神奇的画廊。春风飞过大地,大地顿时变成一幅清新的画卷:被人们收割过的草坡上,又倔强地冒出了新芽。在春风的吹拂下开始生长。大地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馥郁扑鼻。

有时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霞光留下春的回味,大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绿了,树木都显得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蜜蜂在花丛采蜜,那些在阳光下最快乐的孩子们,他们追逐跳跃,有的唱歌跳舞,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图画。

早晨,一片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我们感到舒心;中午,一斜阳光直射入我们的眼帘,让我们抛开早晨的寒冷,全身充满活力;傍晚,一抹夕阳泻下霞光,我们就会感到景色的壮美。傍晚,一阵轻轻的风吹过窗前,我们就会有“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的感觉。这就是春天的诗情画意!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地穿梭着忙碌的身影,乡村的田地里,农民们在耕耘希望的种子。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春天真的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写意文章6:南丹山写意(三章)

文/蔡宗周

玻璃栈桥

两座高高的山峰间,横跨一道醒目的玻璃栈桥。

不为山谷绿树而架,让人们俯瞰紫云谷林木生长;不为山间鸟雀而设,拨响南丹山绿色琴弦。

只为空间的高度而建,只为目光的远眺而筑,只为心跳的喜欢而设,只为双腿的颤抖而铺。

当阳光穿透玻璃栈桥,可瞧见桥的全方位景色,没有人间常见的阴暗、遮蔽、伪装;当山风摇动栈桥,能见证动荡中的胆量,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抵达彼岸。

大地上的桥很多很多:铁索桥、石拱桥、风雨桥……唯玻璃栈桥仅仅供人们游乐休闲。

人生的桥也很多很多:名利桥、友谊桥、连心桥……唯玻璃栈桥上见情侣们紧紧把手相牵。

玻璃与栈桥的结合,是现代思维与千年古道的结合,是现代游乐激活沉默大山的发现。

南丹山的玻璃栈桥,吸引了广佛同城的人们,架起了一座城乡往来之桥,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之桥。

桥的功能,在这里被巅覆与改写,有了新的含义!

桥的意义,在这里上升到一个新的命题,新的空间!

山间飞索

我是一位白发溜索者,挤进一群年轻飞索的朋友之间。

我来寻觅童年时的快乐,张开臂膀且当翅膀飞翔;我来体会青年时的速度,耳旁风声且作匆匆岁月;我来回顾中年的冲刺,远眺的目标就在眨动的眼前。

穿好防护衣,扎紧裤管,握稳手中绳,只待松扣的一声命令。

老夫聊发少年狂。在短短几分钟,重温漫长而复杂的人生。

飞流直下,似嗖嗖离弦箭,脚下的树在飞,草在飞,大地在飞,短短几分钟,我随溜索穿越在岁月间,仿佛回到了童年。

脚底生风,如嘶嘶脱缰之马,身后山变小,溪变小,房屋变小,短短几百米,我握缰绳飞驰在苦乐人间,纯朴生活又回到原点。

飞索,给人们新的体验和发现:只有脚踏实地,心方安然。

玻璃滑梯

一条长长的淡蓝色玻璃滑梯,静卧在大山绿色的怀抱里。

人们挤进儿童式的滑梯前,像忘却年龄的孩子,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管理人员反复叮嘱:将裤腿扎紧,将屁垫垫好。我看,只是滑梯更长一些、角度更陡一些,人们却像回到了童年。

管理人员像托管老师,边检查装束边示范:莫将手脚伸出梯外,双手扶紧梯沿,我看,只是速度快一些、冲力大一些,人们却像听从老师一样听从着调遣。

隔着时空七十年,再坐一次滑滑梯,让我在溜滑的瞬间醒悟到:人,本就是大山的儿子!大自然,永远是人类的摇篮!人的一切言行,都应受约束、守规矩,尤其在大自然的面前。

写意文章7:写意九龙峡

文/吴东林

邢台的九龙峡是名声在外的。去年秋天就有朋友相邀去九龙峡看红叶,因为时间安排不巧,没能去成。今年春天,又有朋友约定去九龙峡看桃花,又因临时有事,还是没能去成。到了夏天,这次九龙峡的笔会,我无论如何不能再次错过,一定要一睹九龙峡的风采,来安慰我久已向往的心情。

我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往往都有一些神话和传说,我想九龙峡也不会例外,也许我们的游客在观光之余想听一些与景观有关的故事。不过,这也就难为了那些神仙们,绕着我们的国土天南地北地奔跑,无论是天涯还是海角,都被动地留下了他们的仙踪。其实,大凡有些名气的景观,都会蕴含着历史文化的气息,因为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是不会甘于寂寞荒疏他们的笔墨。不过,游客中像余秋雨先生那样去跋涉文化苦旅的毕竟是少数,譬如我,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中,就不愿意背负过多的历史包袱,去思辨景观与文化的渊源。我只是想把在街市中沾染的浮躁的灰尘,不断地用大自然的清新冲洗一下,焕然一个新我。这就是我向往九龙峡的原因。

曾经有朋友告诉我说,九龙峡天多阴雨,我还不太相信,因为在如今气候干旱雨雪奇缺的中原,自然之水真的成了弥足珍贵的“甘霖”,我想九龙峡也概莫能外。然而,朋友的话在这一天却得到了印证。当我们的车子快要接近九龙峡的时候,天就阴了下来,随之雨点就噼里啪啦地打在了车窗上。有人遗憾地说,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还赶上了雨天。而我,在暗自庆幸,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雨中的九龙峡也许会别有一番情趣。

雨中的九龙峡,像是刚刚刷新了一样。在红砂岩的铺陈下,张扬着无边的绿色。我不惊叹九龙峡的峰峦叠翠雄奇俊秀,惊奇的是那红色山体千仞壁立的垂直断裂,神奇造就了峡沟纵横峡岭相间的独特景观。看海看得是辽阔,看山看得是险峻。山的险峻就像是雄性豪迈的个性张扬。像过了虬龙峡的一段弧形峡谷,两侧崖壁直插云霄,再加上雨中雾蒙蒙的缭绕,增添了几许仙境的味道。我们无法想象远古板块碰撞的电光石火,但是在山峰壁立中蜿蜒曲折的龙宫沟,让我们领略了自然成就的幽谷奇峡、险峰兀立、廊岩曼妙、岩洞奇幻,由此而向两侧延伸的深峡支沟,承载了峰、峦、峡、洞的壮丽,润色了瀑、潭、泉、溪的唯美,从而固化了九龙峡的美名。

没有水的陪伴,再好的山也是干涩的。没有流瀑的律动,再奇的峡也是孤独的。九龙峡的水,贯穿于盘桓屈曲的峡谷之中,这绵绵不息的流动,给了大山以灵性,给了自然以生命。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老龙潭,在一百五十米绝壁高崖之上,一股银流自崖顶飞流直下,恰如金龙探海,注入潭中,真正是难得的峡谷奇观。在龙凤桥之上,有二三百米长的火红石岩,清水在一派火红之中流动,蜿蜒层叠的岩坎构成串状的九瀑十八潭,恰如一条高山白链,串起一串绿色的宝石,悬挂在大山的胸前。我问当地的朋友,九龙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水?他笑着说,我们来的时候,天气预报没说有雨,为什么到了这里却下起雨来了?他的这句话也正是我至今没有解开的疑团。他告诉我,九龙峡群山环抱,谷口东开,有利于暖湿气团的侵入,故多阴雨。由于常年有雨,使泉水得到有效的补给,再加上这种特殊的地貌,成就了贯穿四季的多级瀑布和水潭。明朝诗人李京曾经这样描述老龙潭:百丈悬崖万岭围,半天瀑布雨霏霏。日光水影碧空落,疑是春山上下飞。

漫山遍野的绿,是九龙峡的主色调。我们漫步九龙峡,就徜徉在绿的温暖中。除了我们走过的石阶,似乎这里的每一寸土石都有绿的铺陈,就是那耸立的崖壁,在崖隙间也都缀满了绿的镶边。还有那原始次生林的神秘,万亩油松千亩草场的辽阔,把九龙峡的画卷描绘到了极致。九龙峡是有生命的,她的呼吸,吹动着绿的波涛,弹奏着瀑的轰鸣,溪的流响。当然,真正的生命律动,还在于生灵的歌唱,比如这里林间啁啾的鸟儿,就和着这大山传递的声音,灵动着自然的和谐。

夏天的九龙峡是被绿色淹没的,但阻挡不住我对这里四季丰富的联想。春天来了,桃花谷百花竞放,山花烂漫,如诗如画。秋天到了,红叶岭那黄栌,那五角枫,那山桃和柿树,一片火红。冬雪的崖壁银装素裹,万千枝头瑞雪缠绕,百丈悬崖冰挂如帘,俯瞰群山江山多娇。巍巍太行不知蕴藏着多少宝藏,九龙峡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这宝藏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写意文章8:写意秋天

文/董国宾

好像只一个转身,就立秋了。春和夏只是来到你的面前,和你点点头,又匆匆地别了。

秋就这样来了,秋一来,就有了别样的韵致。

秋是一个欢喜的小孩,人们护着她,爱恋她,总想和她说话和打交道。她走着,笑着,心思暖暖的,又快乐着,在喜悦的田庄里总想得深远而入神。

春天探着头,心思却隐藏了,满肚子放不下的愿望和想法没有说出来。夏日头也不回地一路跑过来,总有说不完的话和做不完的事。到了秋天,秋空就朗朗地高远了。秋月投下成熟的梦,秋阳金黄得逼你的眼。园子里和田野上野草香的气息也浓起来,充实的大地丰盈而盛大。所有的话好像在这里一下子说开了,无尽的愿望和思想没有遮拦地都呈现出来,日子也随之明亮和美好。

天像洗过一样,让人不费心思就能看个透。苍鹰浮在天宇中,很是自在。被驱赶的鸭群格外听话,做农活的老牛也来到堤坝上悠踏地唱秋歌。瞧去,田野上、村子里、茫茫草原上,到处是安适的秋声和秋色了。秋,打着滚儿在大地上走着,乐着,所到之处,无边的金色带有几分逼人的霸气呢!

蝴蝶恰当地飞走了,牛背上的短笛也没了,嘤嘤嗡嗡的蜜蜂到别的季节去闹了,共长天一色的秋水沉静地想着生命里最该想和最该做的事。扁豆花满架满架地开在秋色里,野酸枣也好像有个约定,说红都红了。滚圆的柿子黄橙橙的很是诱人,它们都是这个模样,质朴地点着头,又总是在这个时候长大和成熟。蟹正肥,野茴香弥散着芬芳。泥土里莲藕胖胖的,沉甸甸的谷穗总是一言不发。远望去,大地染尽了金黄,土地像个金色的沙丘,一直拥到天际,又从天际拥过来。秋日里,秋兰又来开花了,山菊花也照得满山坡一片光灿。黄色的淡雅,白色的高洁,紫红色的热烈而深沉。好个秋,天清气爽,云敛日丽。秋的背篓里盛满了天底下最美的事,万事万物都能生出暖意来。

秋做着自己的一份事,总是默默地低着头,不知道喧闹和张扬。高粱害羞地红着脸,头也不抬地向肥沃的土地说着真心话,袒露着真诚和真实,揣摩着世间的道理和真谛。远山含黛,秋波不兴,秋之性格温和,空气那样的和暖纯净。她不喜欢小溪水那般轻率,也不羡慕油油的春,绿的逼你的眼。她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和变老,在自己的庄园里给人丰硕和充盈、厚重和沉实。

芦花开得正旺,蟋蟀把大地叫得空阔辽远。秋的泥土苍茫浑黄,大气恢弘。包容万千,深邃悠远。秋之意象,沉静而博大,令人眼前一亮。

小河里没了晚烟,紫荆树的叶子落了一地,秋即将到别的地方去了。日子在季节里轮回了,遥望着秋,道不尽的言语里都是端庄。

写意文章9:晨曦写意

文/胡金霞

无意间听到贾鹏芳的二胡曲《晨曦》,我爱不释“耳”,着实听了好几遍,闭上眼睛,细细品味。晨曦中的那份空灵幽静,那份温润如玉,使你在感慨岁月沧桑的同时,又不免生出浅浅的希冀。

那一日和摄友们相约来到天鹅湖边,欲将这里的晨曦定格在光和影的瞬间。

放眼晨曦中的湖面显得异常干净,薄雾下有一种朦胧的柔美。摄友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摆出架势准备进入艺术创作阶段,可眼前的这份静谧似乎更让我沉醉,静静地享受着它带给我那沁人心脾的气息,从而贪婪地吸纳着这里的每一份清新。此岸,彼岸,浅滩上芦苇芊芊,草丛中偶尔飞出的水鸟,水雾中飘着的几点水墨,可谓是淡如诗,清如画。连路边原本五彩艳丽的花也没有了炫目的感觉。也许是清晨的这份宁静渲染了万物的平和吧,我披着晨曦,心与薄雾袅袅的湖水融为一体,于是深深地恋上了这一刻的静谧。

不经意间,湖水在人们行色匆匆的脚步声中逐渐醒来。湖边的人行道上,一幅温暖的画面映入眼帘:一位老人正牵着小孙女的手,小姑娘稚嫩的声音如同湖边林间的鸟声那般清脆动人:“爷爷,看啊,天空的云彩多美啊,是五颜六色的呢!”是啊,晨曦如同水彩颜料透明而清丽,我被眼前的画面感动了。

路,还在脚下延伸,金黄的落英,火红的落英,正在演绎着秋天的悲壮,而晨曦却在闪烁着一种潜在的力量。我看见了,湖面已呈现出五彩的颜色,那是秋日里最美的颜色,覆盖了我的视线,弥漫了我的身姿。多希望自己就是那湖面的晨曦,掠过尘世浮华,抛开烟雨红尘,在深邃高远的天空中飞翔,在山重水复的岁月里遨游……将一切不如意沉入湖水中吧,腾出心灵的空间,来接受晨曦的沐浴,接受秋水的洗礼,重新写意自己的人生。

希望在晨,收获看秋。秋日里天鹅湖的晨曦,一幅美轮美奂的写意画,一如莫奈的《日出印象》,每种颜色单独看都是那么柔和、平淡,但整体对视觉的冲击又是如此的强烈,充满激情。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

写意文章10:榆树乡写意

文/杨艳辉

山,是榆树乡的大写意。

高高低低的山,相携相拥,相望相守,一脉相承,又浩荡、肆意,看不到头,望不到边。山中有梁、有沟、有水,像和睦的大家族,一派兴旺之气。

山上长着以松、栗、红豆杉为主的各种北方树木,群英荟萃一般,汇成大片大片的林海。四季更替,林海色彩纷呈,村庄如诗似画。

站在树梢的百鸟,藏于林子深处的百兽,各有各的活法,与山中的人和土地互不侵犯,又水乳交融。

在这个季节,榆树的山,主旋律自然是绿。深深浅浅的绿,着落在不同姿态的山身上,山一下子有了灵气。没有长树的田地、溪谷、平滩,必然是长了庄稼、灌木、野草的。在榆树乡,没有偷懒的土地,石头缝隙间,都会有树、有草生出。

山上的所有,为了山下的村庄和人而生。村庄,都躺在大山怀里,乡址也择在一处山间的盆地上。以它为中心的街道上下展开,不长,从头走到尾,一支烟的工夫。两溜儿铺面,面对面站着,雕花的木格子门、木格子窗,最原始的土地黄,古朴而温暖。一侧,一棵三千多年的银杏古树神一样站立。恍惚间,“哒哒哒”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清幽的茶香从风中飘过。几百年前,这里是茶马古道。现在,它沿袭着集市的习俗。逢集,各村的人来赶集,做买卖,互通有无。时至今日,集上挤满了各种机动车辆,交易的物产种类繁多,外面有的,这里几乎都有。

我站在银杏古树下,于静默中品味生命的强大,再沿水泥大道走向更远的村庄。一路上,庄稼地里种满了小树苗,翠翠的绿,看在眼里,是“小苗木,大产业”的欢喜。几十里的大路两边,都新植了樱花树,已挑着稀零的花朵。成片的竹林,扎根村旁、山间,正奋力拔节生长,好似憋足干劲的庄稼人。绵绵樱花雨,瑟瑟竹林声!那种盛大,定是一地福祉。

四面八方的新老事物一时间尽收眼底。深厚的历史只能穿越时空,用心去体味。现实的榆树,宁静、闲散,原生态面容完好;又有许多现代化元素侵入:新农村房舍、苗木产业、通讯网络、文化广场与健身器材。新旧的融合,仿佛人生,拥有亲情时又收获爱情,未来一定是好上加好的。

城市的四季,跟着墙上日历走,很快就撕掉了。乡村却不一样,季节留给土地的物产,如家中的鸡儿、狗儿一样让人惦念。榆树似乎又格外受自然界的宠爱,季节走到它这里,仿佛生出一双多情的手,在山梁沟壑间肆意地撒播,然后长出各种舌尖上的美味。

一场雨过后,泥土开出朴素的花朵——地软,这是大自然送给人间的第一道野菜。接着,山间泛绿,苜蓿、蒲公英、鱼腥草、荠菜、香椿、槐芽、竹笋、蕨菜、乌龙头,许许多多野菜赶集似的,扯足力气一茬一茬地从土里蹦出来。因为纯天然,它们早已是餐桌上的绿色食品,深得城市人青睐。这可忙坏了留守在家的年轻媳妇们,每天赶早进山摘上一竹笼,坐村里的公交车进城,一会儿工夫卖完,再随车返回,不耽误家务,还能贴补家用。

杏熟麦黄,榆树又成为瓢子的天下了。珍珠一样的瓢子看似娇贵,生它的苗儿却一点儿都不挑剔,四野为家,有泥土,便能生存,并修成正果。到了成熟期,满山遍野的瓢子,粉的粉,白的白,犹如众多美丽的女子浩大出行。饥荒年代,瓢子担当过粮食的使命。在草莓纵横四季的今天,被称为“野草莓”的瓢子还是备受人爱,就连远在他乡的徽县人,到了季节都念想着能吃上一口。瓢子好吃果难摘,但榆树人不怕苦,既能如他人愿,又能遂自家心,何乐而不为呢!

跟随季节再往前走,五味子、羊奶子、刺莓子、野木瓜,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儿的野果子,已高高地挂在枝头,等人光顾了。不过,最先尝鲜的一定是榆树的蜜蜂,它们在花枝头饱过口福,顺带着会沾沾果实的香甜。采果人也不介意,小东西在山中汲取多少营养,最终都产成为城市人喜爱的土蜂蜜。别看那些蜂儿白天一团和气,晚上都是认主的。在榆树,养蜂似乎是农家人的一种习惯,各家屋后几乎都设了蜂箱,大规模养殖的也很多。吃过榆树土蜂蜜的人,会沉醉于它醇厚的品质而再不离弃。

季节转角,榆树在绚丽的黄色中,美得令时间都不舍离去,山上的毛栗成熟了。药王孙思邈曾誉毛栗为“肾之果”,苏辙又有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足见毛栗的营养价值。毛栗和松类,是榆树山上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树,后来经过改良嫁接,产量提高,果实变大,又叫成了板栗。无论是毛栗还是板栗,多少年来,都是榆树人的绿色银行。它们也争气,抵风霜、抗病虫,岁岁年年都会给予人喜悦。

核桃、木耳,还有许多丰盈了日子的物产,不必细说,早已和长在地里的庄稼、树苗一样,把根扎进榆树人的心里了。

各种天然物产与阳光、山水、草木一起在榆树乡天荒地老。守护在村庄的人,看到它们会欢喜。外出闯荡的人,想起它们始终在原地相候,便觉得更有奔头,一心想着要把日子过成草木般旺盛。

写意文章11:夜色之美

文/幽居唯馨

天空用夜色写意,线条被月光晕染。

民居错错落落、重重叠叠;俯仰顾盼,如梦如幻。

街道高高矮矮、曲曲直直;远近互衬,情境各异。

华灯点点闪闪、频频烁烁;倒影顾盼,熠熠生辉。

云淡淡,秋凉凉,鸟鸣虫唱,附和着一寸一寸的爱意。

月柔柔,风轻轻,落叶缤纷,纠结着一点一点的牵挂。

一层罩染的清辉,需要表白,刻骨铭心却看不清楚的样子便是夜色写意的妙处。一番柔情将世界变的精致,如同情人,孩子似的活泼、清丽、明净。空气中也流动着窃窃私语,低声浅笑。

多少窗外,茶楼酒楼楼外楼,谁在夜色阑珊处,人猿相揖别,骗了无涯过客。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几家屋内,柴米油盐酱醋茶,写下几许夜相思?一个个跳跃的字符,一种不顾一切的冲动,穿越咫尺天涯的距离,与夜色靠近,又与月光分离?

月牙躺在树梢上睡了,鸣唱的鸟虫不愿意搅扰他,也在大地上安静下来亲吻夜色里的童年。夜最喜欢捉迷藏,等别人藏好,他便一觉睡到天亮。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周遭的一切都改变了,他却依然回到黑夜,什么都没有改变。

可爱的阳光,与黑夜是一对夫妻,黑夜需要阳光的激情,需要阳光的荷尔蒙。阳光不惜一切困苦和劳累为黑夜奋斗,只为了追随黑夜里的梦唤。阳光酣然入睡,美梦会陪它腾云驾雾,周游四方。他们彼此包容对方、容忍对方的坏脾气。阳光消失在黑夜的梦中,黑夜活在阳光的心里。相约晨昏,不见不散,携手经年,不离不弃。

亘古未变的夜,洞悉了 “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的过往。几千年?亦或几万年?曾经的回忆,曾经的甜蜜,似乎不分前生今世。想不起了,太久。忘却,只记住一个夜,恰如那云天里落下的一笔浓墨。

你在这里,原来你也在这里。你如一面镜子,照出白天的面孔,似一块芯片存储白天的记忆,又如一件神奇、华美的长袍,给世界所有的生命统一着装,显出华贵。

写意文章12:浮华岁月、写意人生

文/纵横三少

纵横三少/文

人们总是充满幻想与感慨,希望生命中能发生些许的惊喜和感动。身为肉体凡胎的我也从未放弃过此种想法,可是终究到头来谁又能躲不过厄运的纠缠。2013对我来说是不如意的一年,是曲折的一年。一些事,不愿对人提起,习惯了这种生活。告诉自己没关系,但发生就是发生,任谁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事实。唯一可以做的: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今后的生活。

风雨一路,太多伤感,太多遗憾。可是走过的路,又如何回头,这就是人生,不管欣喜还是悲伤,你都得记得。即然这样,那就记得吧,毕竟它们都是我生命中的一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有时候失去也是一种拥有:失去的是一种机遇,而拥有的却是领悟!人们并无能力去左右自己的命运,何不学着如何去迎合命运,寻求一种更适合自己安生立命的活法。有空听听音乐,闲时、陪陪家人。从别人的故事里感悟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享受命运!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忙碌的身影太过匆匆,慌乱的心绪,总是感慨万千。凡事牵肠挂肚,重复着忙碌。得与失又何必如此执着。是拼搏奋斗还是与世无争,是在理想里漂泊流浪还是屈从于现实安稳度日。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与其在失望与埋怨中煎熬,何不去快乐的面对生活?浮华岁月、写意人生!

写意文章13:写意清秋

文/木偶晴

纵观千万年情字落殇成河,跌落的芳菲一泻千里,而写意的人生却是屏风上张扬的图腾,雨幕中得意的川穹,还有峭壁上傲骨的雕雄。

几多时奈何凋零的梦想捆绑在混沌的旅途,斑斓的豪言壮语也会蹉跎无力,人生,又怎是三言两语可以推托的事不关己。不然,谁又能倾心容纳踉跄颠簸的履步。往事,解不开理还乱的千丝网,未来,终也难逃雀跃的架构想象。时空隧道,在前生来世穿越采撷,勾勒着一幅幅的浮尘沧桑,谁又能不违心的甘之如怡。世故凡俗不可置若罔闻,唾弃的谄媚有时还需供奉厅堂,有多少峥峥铁骨目送尊严流离失所,徒留满眼心酸停滞在苟且的心魂。生活,也难辞活生生的人模鬼样。

命运是被情感下的盅,人是多情的,一如我钟情着雪的干净利落,一尘不染,也同样挚爱着清秋的脱俗可耐。轻锁孤芳自赏的容颜,潜心摆渡自诩的傲然,秋色,一如既往的特立独行。白狐千年修炼成人,孤独的秋,是否也能与我化作枝与藤的相依相偎。万籁俱寂的三两杯淡酒,晚来风急的对影成酌,人生的惬意快事俨然磐若与秋绪的不谋而合。

徜徉在秋叶倩影中的悲欢离合,总会在萧瑟的季节上演真切的戏码。一段悠悠岁月,一曲葬花绝恋,一声亲情呼唤,一杯情谊交融,人生,经历着几多忧愁几多欢喜;杯弓烛影里的觥筹交措,晓月飞渡里的亦幻亦真,篱笆墙内挡不住的我见尤怜,人生,恩怨纠葛的缠绵萦绕;一路踏过格桑花的坚贞固守,抚平薰衣草刮伤后的泪水涟涟,怀抱向日葵收敛的星光明媚,倾听香山红叶低诉日落黄昏的眷恋回眸,人生,读不完的多情多种。

秋词秋意,秋韵秋殇,似蔓延迷离的眼眸,絮叨着喜怒哀乐的过往。一叶知秋的悄然入场,帘卷西风的悲情演绎,雁过留声的完美谢幕。多舛的清秋,怎能不成就当之无愧的酣畅淋漓。

写意文章14:恬庄写意

文/程向东

这些年,到恬庄的脚步变得密集了,为了寻觅那段深藏在村庄里的永不枯萎的童年记忆,为了梦里那幅封存在江南的经典水墨。我也跟着一群内心充满渴盼的人走进恬庄。

碧蓝的天空好像没有一丝杂尘,那样纯净,远远地就看见河阳山下的恬庄包裹在深冬阳光里,恬静、安谧,冬季的村庄赤裸着,田畴烟树、河畔沟壑呈现出无遮无掩的萧索,它把乡村隐隐的伤痛和盘托出,不过我知道,等到春回大地的三四月份,罹患暗伤的村庄便会大病初愈,而且会像孕妇般丰腴,那些向村庄之上漫涌而来的油菜花的金黄,便会晃得人目眩。

走过村头的石桥,粉墙黛瓦、廊棚街屋、青青石板,恬庄像黑白底片,一张张被时光冲洗出来了。久远的江南气息和古典韵味扑面而来,让我的整个下午都在回味青石板上那些先人留下的足迹,让我的整个晚上枕着恬庄曾经的橹声船歌入眠……

走在狭窄而悠长的恬庄古街,听着青石板上橐橐的脚步声,一丝古意便会油然而生。既使没有满腹经纶的人,似乎也会不由自主地吟出几句典雅之词。不由地就会想起几百年前,也是在这样的下午,出外赶考的青衫书生,背着青布包袱和油纸伞,怀揣几两纹银,用阴郁的眼神望望深巷之上那条灰色的天空,又望望远处倚在老屋门扉边的伊人,脚步犹犹豫豫,但还是登上了巷口河埠边的那条乌篷小船,踏上了和命运的赴约之路。

又仿佛听见巷口处炮仗炸响,夹杂着差役的高喊:“官人,高中了!”寂静的小巷忽然就被小孩的嬉笑和簇拥的人群填满了,某个久病卧床的书生目光里掠过一丝惊喜,病也不治而愈。也会莫名地想到某个窗棂下,守寡多年的女子伴着一点油灯,一边用寂寞的时光建筑自己的贞洁牌坊,一边紧握一串经文,给寒冷的人生取暖。古街人性的阳光给人温暖,也有人性的阴影让人觉得窒息般沉重冰冷,悲剧和喜剧在这里不断上演……,古街真是深不可测啊!

暗泾河穿行在街巷,仿佛从明清流来,静谧清澈,那些河埠头的笑声也已经老去,倒映在水面的景物只有黑色的檐瓦、灰色的门楼、高耸的马头墙和游人匆匆而过的身影。恬庄人因水而生而居而思而行,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平和,恪守着晴耕雨读的古训,保持着崇文重学的传统,恬庄于是人才辈出,文运昌盛,清顺治状元孙承恩、咸丰榜眼杨泗孙、嘉庆进士杨希铨、道光举人杨沂孙……,一个小小的村落,几百年间竟然走出了十多位名士,不能不让人称奇。暗泾河无语,古村的传奇是否还在延续?

到了恬庄,不能不到榜眼府,据说是咸丰时榜眼杨泗孙所建。府第几经修建改建,是恬庄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是省级保护文物。青砖的老墙和积尘的古宅像遗失在时光之外的册页,几百年后,又被现代人重拾而起,那书有“外言不入,内言不出”的模糊字迹的门额,那金粉剥落的牌匾和柱联,依稀可辩当年的辉煌。当年名满一方的主人早已不在了,子孙后嗣也不再守着老屋,对于祖先的那些荣耀和陈年旧帐,恬庄人习惯沉默。现在的恬庄人大多搬到现代化的小区里,和城市市民无异,留守的只有那些巷口的苍桑老人,他们捧着清茶,对着一盘楚河汉界,安享一份尘世之外的宁静与淡泊,阳光散落在他们身上,一切看似平平淡淡,却又像在无言地诉说恬庄的兴衰与起伏。

几点麻雀落在旧电线上,叽叽喳喳,也惊不醒古村沉睡的时光。我叩响了一扇黑漆木门上的青铜搭环,除了落在青石板上的悠悠回响,回应我的只有古村之上缓缓飘动的云彩和下水管流入河里的潺潺水响。我听着自己的心跳,倏然有了一种冲动,如果能在恬庄觅得一间陋室而居,最好是一间临河的书斋,把身心付予悠缓的恬庄时光,捧一本心仪的线装书,既便只字不读,只消看着窗外的景致便此生足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