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月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八月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八月的文章1:八月暗桂花

早早起床,洗脸刮须,梳发整容,穿一件长袖白衬衣,戴一顶黑色的油毡帽,再照照镜子,还有哪一点不妥贴?趁儿子媳妇孙子还没来得及起床,轻手轻脚,轻扣大门,到小区公园晨练去了。这是张伯近来一段时间的必修课。

等到张伯晨练回来,他们儿孙才渐渐起床洗漱。她的儿媳妇挺孝顺的:“爸,那么早起床干嘛,多睡一会儿哩”。“人老了,睡不了那么长时间啦”。连续几天下来,他们都没有发觉什么异常,只是偶然一次张伯晨练回来,来不及换衣服,给媳妇瞧见了,媳妇发觉公公变了,晨练也讲究穿着,且早早起来,莫非……?媳妇贴着老公耳边咬着舌根说:你爸有相好啦?老公正色道:莫乱说。

张伯前几年老伴过世,现跟大儿子住在一起,小辈们都挺孝顺,钱啊物啊,吃啊用的啊,都给满满的,还买了一条电子宠物狗给他相伴。唯恐照顾不周,间或有空,他们几兄弟又轮流接去小住,或去游玩一下,可张伯始终不甚快乐。

一天早晨,张伯出门不久,媳妇也因单位急事提前上班,不窍忘了带钥匙,于是匆匆赶回,路过小区花园,始才发觉,原来公公哪里是晨练?他来到小区花园,和一个五十开外也是小区住的妇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看样子挺开心的。媳妇日后忙打听,这妇人也是早几年离婚,教师岗位上退休,跟着女儿生活的。

到了晚上,张伯匆匆吃过晚餐,等孙子放下碗筷,又去小区公园跳老年舞了。间歇,他们又坐在桂花树旁的长板凳上。沐浴在月色里,披银的月光裹满了他们全色,伴有桂花发出的淡淡清香。

他们子女发觉后,都觉不妥。爸爸已有六十五岁了,孙子也快读大学了,闹出这事毕竟不好。于是,做子女的坐在一起相互检讨,哪点做得对不起父亲的事儿?尔后,一一向父亲请安,劝说。父亲也没责怪儿媳。一天,父亲把子媳叫在一起:你们都不用自责了,是爸做得不好。明晚我就跟她说清楚。私下里,张伯跟熟悉的人说,儿媳们给我那么多钱那么多物,可我用得着多少呢?

又一个晚上,月已朔,月色已经暗淡许多,天空还时不时飘点毛毛雨,他们依旧坐在小区花园的长板凳上,默默无语。突然,他告诉她,明天我就要回老家了。俩老相视良久,她也不问为什么,彼此握手,几乎同时发出一声:保重!

尔后,张伯在桂花树影下,披着暗淡月色慢慢走回家,唯有桂花飘逸着忧郁的淡淡芬芳。

关于八月的文章2:八月,就此走过

文/春风夏梦

今天是31日了,八月,就此走过。

回首八月,曾经暑热难挨,可眼前,却是秋风爽爽。

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轻巧地……看着窗外,念着红尘,心中百感,不知如何排遣。

人们各自忙着,班上班下,室内室外。晨光暮雨,清风热浪,行走着,经历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着记忆,交织着情感,摆渡着方向……

一个月,在时间的长河里不算是很长,在季度的时长里,竟是三分之一了。可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过去了,令我感到措手不及,顿时生出一种莫名的惆怅。

盘点八月,一半在家,一半在外。没有什么特殊,也没有什么收获,或许这就是生活吧,平平淡淡,以至于今晨起床,竟不知道昨天干了什么。

自然,上网,读博,写字,还是有的,可是外出了,就不那么便利了,更多的是和亲友一起顺着老旧的城墙,慢慢行走。一同散步,牵着手,品味着小区里的花儿,草儿,看着小区的人们一招一式地打着太极拳,舞着剑,看着小区里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唱着儿歌,看着林立的摩天大楼,谈论着上至国家,下至市民的一些事情,一会和风细雨,一会言之凿凿,各持己见。

行走着,偶尔一阵风过来,吹下树叶,心里还会有些酸,是啊也许是敏感吧,自己总是喜欢和谐,喜欢光明,喜欢青翠永恒,以至于不敢看街头打架,不想走夜路,不愿看叶黄叶落。但是季节不饶人,自然有规律,又岂能按我们这些常人的意愿?

红尘如水,我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即使那情那景依旧,可每时每刻人的心情却不同。八月在家里忽然想看神话片,于是找了一个91集的电视剧《天天有喜》,有时间就坐在电脑跟前看,很喜欢那轻喜剧的形式,很喜欢那特技镜头,白九妹的聪慧善良,金不换的诡计多端,刘枫的勇敢,尽管是说的魔妖人神之间的故事,却也似这红尘中事,所以有时候来了兴致会看到午夜1--2点,有时自己也问自己,你都半辈子了还看着东西,是不是太过幼稚,可是没办法,就像那《西游记》,每每翻到此台,总要看一会。或许这也是我逃避现实的一种现象吧,走进虚幻就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尽管时间不是很长,总还是可以使身心得到片刻的愉悦。

31日了,我还没有回家,依旧在这个人流如织的大城市,拿的药已经吃完,没了药顶着,身体又有些不适,不过总是无大碍了,有些事情还没有办完,还需再待些时日,家里一个朋友的儿子结婚,看来我也赶不回去了,打个电话叫好友先垫上吧。

对于大城市,我并没有多少感情,我不喜欢哪里的空气,还好,我在这的这段时间,这个城市还算是不错,除了雨天,每日都蓝天白云,配上五颜六色的高层建筑和美丽的城市绿化,觉得很温馨和惬意。这个城市都有很厚的文化底蕴,若有时间倒是不想错过,至少看一两个景点。

风,轻轻地,从我的面前滑过,不远的地方还有着几许期待,我暂时丢下心事,放任自己的心情。

站在窗前,看窗外的景色,哦,又是一个艳阳天,楼前的绿树摇曳着,斑驳着,显得那么小。远处,鳞次栉比高高矮矮的建筑,模糊了着我的视线……

缱绻烟尘,清寂而幽婉,这个八月,我的笔下挥洒出的是凌乱,些许事,些许片段,不知道该怎样捡拾。

这个八月,走的无声无息。摊开手掌,什么也没有抓住。那些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记忆,都零星的落入了我的文字,并随着岁月在一点点地退色。

在这个八月的最后一天,我沏一杯茶,与之对坐,看着风儿为我停留,带着淡淡的花香。

关于八月的文章3:故乡的棉花

文/向卫华

“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清初诗人马苏臣赞美棉花的诗句,诗中朴素自然的语言向人们传达了棉花关系天下暖寒的现实情愫。每次吟读此诗,掩卷沉思,我就会想起故乡的棉花。

说来你也许绝对不会相信,就连村里的人现在有的都已经忘记了,在我的故乡——树栖柯,曾经一度种过棉花,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儿时的时候。

棉花就种在黑草坪,在村小学的下坎,是一个面积有100多亩的大坪,以前是个河滩,大跃进的时候开成了田,后来为了缓解国家棉花困难,就种上了棉花。种棉花是个很辛苦的活儿,从种下,到收获,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记忆里,从春天到秋天,乡亲们忙完田里、山里的农活后,还要给棉花地锄地拔草,给棉花喷药驱虫。好不容易,看着那一棵棵棉花长得像小树苗一样,直到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棉桃,乡亲们的心还是没有悬下来,盼望着有个好收成。秋天的时候,棉花开得正好,盛开的棉花被秋风染得象雪花一样洁白耀眼,纤尘不染,一眼望去,好比天上的白云不小心走失,一下子掉在黑草坪。那洁白的棉花里蕴含着乡亲们的祈愿,那轻盈的棉花里满怀着对乡亲们的爱意和温暖。这棉花地里哟,是乡亲们一春一夏辛劳的成果啊!

摘棉花的任务大都由妇女们去完成,这是因为她们手巧手快的缘故。在深秋和初冬季节里大概需要反复采摘四次才能将棉花彻底采摘干净。

摘棉花的时候,说是为了抢天气,不如说是为了大人争工分,多争得一个工分,年底就可以多分一份红利,尽管一个工分不过5分钱。因此,村里像我一样大的孩子,都要跟大人下地帮着摘棉花。印象里,那时的棉花总是比现在要开得白,朵也大,也许是那时人小的缘故。不过,那种轻盈柔软的触感,真的比现在的棉花来得深刻。那时的黑草坪也仿佛比现在要大得多,而棉花总是开得那么旺,小小的我提着布袋跟在娘的后面,个子还没有棉花杆搞,掩在棉花里看不见头,小手不停地在棉花与棉花间舞动。开始的时候,觉得好玩,只须轻轻地一抽,它们便整团整团地出来了,活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白娃娃,令我爱不释手。后来,我厌恶了,好几次都是娘把我从被窝里抱起来的,一路哭着被背到棉花地里的。在摘的时候,小布袋越来越沉,而终于拖不动了,就去倒在大包里。一垄棉花拾下来,我的手背已被棉枝扎得一道道血痕,指甲周围也戗起了小刺。娘见了十分心痛,不时用嘴巴添我的手背。那时候摘棉花,中午也不回家吃饭的,尽管黑草坪离家很近,于是就在地边的大柳树下,随意吃一点饭。所谓饭其实就是红苕,早晨在家里就已经蒸好的,用帕子包着,包来的还有苞谷酸辣子,红苕就着苞谷酸辣子吃,记忆里那味道蛮香的,但是现在我是不吃红苕,原因就在于小时候吃得太多了,俗话说“食饱伤人”。

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世界上的花千千万万,然而棉花却是这个世上唯一可以让我们“穿在身上、盖在身上”的花,尽管她没有艳丽的颜色,也没有迷人的芳香。到了冬天,娘从生产队里分得了棉花,于是,每天忙完生产队里的农活,到了晚上,娘就在火坑里烧一堆大火,然后坐在火坑旁,在昏暗的枞膏油灯下纺棉花,先纺成线,然后再用这些线织成布。娘是个能干的人,我睡在火坑边的床上,每次醒来,看见娘在纺线的时候,左手拿着搓好的棉花棒,在纺车上往后拉。纺线是个技术活,只有用力均匀,纺出来的线才会粗细均匀;要是用力不均的话,不仅纺出来的线粗细不一,而且还很容易断线;纺好了线,最后就该用这些线织布了。娘在木制的织布机上将经线安好,先是左脚蹬一下,右手穿一下用来织布的梭子,把织布机的机头往后用力拉一下;然后右脚再蹬一下,左手穿一下梭子,再往后拉一下机头。就这样左右交替,布就一丝一缕地织出来了。用棉花织出来的布俗称家织布,虽然有些凸凹不平,显得粗糙了一些,但是很暖和。那时,故乡家家户户都用棉花做棉衣,用家织布做衣服、做棉被的里子。当严寒降临,大地冰封雪飘的时候,乡亲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棉花的恩惠,是它,以自己柔软的身体维护着乡亲们不受寒冬之苦;夜里,又把人们带进温馨甜蜜的梦乡。因此,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能安度严寒,少不了棉花的功劳,因此在故乡,棉花的外号叫“太阳的孩子”。

有次,我翻阅古诗词,无意中读到了宋人艾可叔写的《木棉诗》诗中这样写道:“车裘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没有到过农村的人,不知劳动艰辛的人,以为这是诗人给读者展现的是一幅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弹花纺织图。可是我读过后,却认为它是一幅辛苦图,因为我想起当年娘的艰辛,爹的不幸,不禁留下了热泪。所谓“田园牧歌”,不过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乌托邦”。于是,我又想起最近读过的一篇报道,说的是山东淄博农民杜深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都说农民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对这个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办法,无奈……花十分代价以后得不到三分收入。”……也许有人会质疑和批驳这个农民,但是我理解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些“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的所谓的社会精英们,又怎么会知道农民的艰辛与痛苦呢?

当年,棉花给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却差点给我家带来了灾难。记得儿时,爹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欧洲大约在二千多年前才见到棉花,此前,欧洲曾有个关于“羊树”的传说,说的是东方有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上结一种果子,很像绵羊,有四条腿一个尾巴,它身上还覆盖着一种白色的绒毛,这种植物狼最爱吃;直到亚历山大东征印度时,才留下这样的记载,“印度有树生羊毛,柔白而佳美,土人用以织布缝衣”。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有个心肠很黑的老师,为了争教导主任这个位置,千方百计排挤爹,找不到理由,于是就借题发挥,揭发爹里通外国。开始,爹还与他进行辩论,可是那个老师说,你没有里通外国,又是怎样知道此事的?是谁告诉你的?我有个远房伯伯是土匪,被镇压了;还有个远房伯伯是国民党兵,当时在台湾,这些都被那个老师知道了,捏到了我爹的痛处和软处,于是,说得爹有口难言。刚好,这个老师有个叔叔在县革委会当副主任,是个靠造反起家的当权派。这样,学校天天开批斗会,爹只好一次又一次在批斗会上作检讨。最后处理时,有关领导问爹,是保留公职,还是保留党籍?二者选一,意识很明显,保留公职就要开除党籍,保留党籍就要开除公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每次批斗会结束后,爹都要步行20多公里路赶回家里,和娘商量了又商量,最后爹选择了保留公职,这样,我爹才留在教师队伍里。后来事实证明,爹的选择完全是正确的,因为不久之后,娘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与棉花为伴去了。现在想想,当时爹如果不选择保留公职,在农村能养活我们吗?能盘我读书吗?能有今天的我吗?我常常这样不停地追问自己。当然,这不是棉花的错!

“此情可待成追忆”?如今故乡早已成了茶叶专业村,棉花连影子都不见了,爹娘也早已长眠于地下,和棉花一样成了一道记忆。但是故乡的棉花里,留存着我的记忆;故乡的棉花里,记录着我的童年。如此,我记住了那惊人之语:“真正能温暖我们一生的,不是爱情,而是棉花。”当然,除了棉花,温暖我们一生的,还有亲情。

哦,故乡的棉花,温暖我一生的棉花。

关于八月的文章4:秋夜听雨

文/樊树岗

夜雨淅沥,润湿八月。

夜雨淅沥,夜雨淅沥。是八月稳健的步履,敲击湿漉漉的情绪!

是在诉说欲断的思念,还是憧憬未来浓郁的回忆?夜晚,只管淅淅沥沥地走来,一行行脚印匆匆而行,就像走进我的童年,没有主题。

今夜,你的窗外是否也是细雨淅沥?没有寄情云月,也没有雁行遥寄,如果你的夜空晴朗,那我就化作晶莹的雨滴,借助今夜淅沥之雨,拜托黎明霞光把它穿起,给你披一件思念的外衣!

八月细雨,是大地母亲的泪滴!曾经的期盼,伴随着种籽孕育在土地里,把盼望倾注成一汪浓绿。每一丝细雨,都是母亲柔柔的思念,消瘦成一支笔!写出精彩的章节,农家丰收,是最靓丽的主题!

寂静的夜里,只有细雨,纤纤之手掰开夜色孤寂。我在想象田野里,撒下的晶莹的种籽,默默地冒出一行行新绿!

夜雨淅沥,夜雨淅沥!我感受着葱郁的气息!

关于八月的文章5:八月如戏

文/胡容尔

这个八月,夏与秋邂逅,凉暖交锋,分外眼红。天气变得稀里糊涂。空气擦着湿漉漉的眼眸,时不时地哭泣。接二连三的雨水,压迫着静默的城池。季节的转换,向来离不开战争,胜负其实早有定论。我们只需站在窗前,静静地观望,用清亮的目光,看秋天上演一场攻城掠寨的好戏。

夏招架不住,败下阵来。天空终于放晴,弥漫的硝烟已尘埃落定。蝉鸣渐稀,花红日疏,都患上了懒散人的习气。其实山还是那重山,只是憔悴了一些;水还是那道水,不过消瘦了一点,换了个主人而已。夏虽败犹荣,她深知命册的深奥玄机。想来她是归心似箭,无意恋战了。莫如乘一叶温暖的扁舟归去,载着世间眷恋的情意,告别这一季的荣耀。

夏天从尘世间剥落。她带着滚烫的气息,从我的屋里撤出。我注视着她离去的背影,实际是在注视着我离去而不回的年华。耳畔听到历史辗过的沉重巨响。心里忽然没着没落,有了空荡荡的秋意。开始想念威廉·富克纳,那个害怕时光流逝、担忧女孩变成女人的美国作家。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与时光,是一种亦悲亦喜的纠结关系:明知人被时光的洪流冲走,却无法向时光报复的悲剧性;人虽被时光的洪流冲走,却可以尽情享用时光的喜剧性。

悲剧或喜剧,只是人的心境使然,但我固执地以为喜剧更高明。那着实需要征服时光的勇气和力量。人生太短,岁月太长。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臣服于岁月,看岁月忽喜忽忧的脸色,俯首听命。若说生命如戏,那么戏中的人生,与时光耳鬓厮磨,不停地纠缠在一起。我们照例幼稚、率真、光彩和年轻过,也按律生长着皱纹、白发、谎言和圆滑。我们逃不出时光的掌心,她从容地掌控着世间所有生命的生死与悲欢。

我宠爱的一条鱼儿,在八月的一个深夜里走了。来不及跟我打招呼。我发现的时候,它已翻着白色的肚皮,轻飘飘地浮在水面上,像一片安静的落叶,或像一朵疲惫的月色花。它多么乖巧,曾带给我那么多的欢喜。当我给它喂食时,它会像海豚一样站立起来,摇头摆尾,旋转着跳舞,以讨得我的欢心。如今,它尘缘已了,与我的情分已尽。我把它与一朵落花,一同葬在冬青树下。我用佛语超度了它,让它回归泥土,入土为安。今生,它已演完了作为鱼儿的角色,来生它会诠释什么身份呢?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抑或投胎为人?无从知晓。当我们再次重逢的时候,是否还会认得彼此的容颜?它可会记得,我曾是前生呵护它的主人?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么,在生命这出大戏中,你来我往,聚散无常,都是前世因果注定的。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会不会有一些未知的灵魂,悄悄地徘徊在我的窗前,痴痴地注视着我,只是久久不忍惊醒我悠长的尘世梦?心中似乎有个低低的声音在询问:你是谁前世明亮的烛光?谁又是你今世温暖的灯火?

这个月份,日光底下,还有着许多新鲜事儿。

前几日,小区里一条猝死的宠物犬,引发了几户居民的连环纠葛,原因便在于捕风捉影的猜疑。为给离世的狗一个交代,活着的人们,从唇枪舌剑,升级至动手动脚。物业只得报了警。最后的结论却是:这条趁主人不备私自出逃的狗,误食了垃圾箱里中毒的老鼠,因而小命不保。与人无关。

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变得这么凉这么薄?凉薄得仿佛一张米纸,一吹即破。人们已习惯用一双狐疑的眼神,打量着日月星辰下所有的发生。何不以一颗善解宽容的心,给自己也给别人一线生机?说到底,这世界不过是一个大戏台,总有人在上面卖力地表演。他们姑且演着,我们姑且瞧着。或许,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不动声色地划定生、旦、净、末、丑。就像现在,我姑且说着,你姑且听着。至于对与错,抱歉,我说了不算。

八月蜷缩在墙上的钟表里,不紧不慢地走着,很快便会吐净最后一口气。秋风踮起脚尖从树梢上扑过来,准备摧毁所有绚烂的盛开。那些我热爱的花朵呀,即将凋零颓败。它们美艳盛大的演出,不久便会谢幕。

一滴藏了很久的泪珠,终究从我细密的睫毛间,跌入手心。如同骨碌碌滚过荷叶的露珠,溅落池中,发出“吧嗒”的声响。

关于八月的文章6:八月将至,浅浅行

文/雨夜如歌

清晨的校园,是婉约静美的。走近校园,满眼葱绿,道路旁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散发着香气,将芬芳婉约在季节的眸里,清净,祥和。

每天重复的走在季节的边缘,把光阴中的每一天都书写成平淡,很久没有感受这种闲适和安宁了,心无波澜,把七月缓缓梳理成一本丰盈的日志,没有开始,只有结尾……

一直以来,很喜欢写一些称不上作品的文字,笔下的字,也总是跌宕起伏,写心情,总是多愁善感;写生活,也写成冷暖相交;写人生,人生又过于平淡……笔墨划写过的每一处都留与轻描淡写罢了。过去的记忆在时光机下慢慢淡出淡入,总有些记忆却始终挥不掉、抹不去。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颗心经过岁月的打磨和沉淀,开始喜欢一些素雅的东西,或旅游,或听歌,或看书,或练字……

将岁月的醇香,安放在质朴的心上,用柔和的眼睛,看流云朵朵,看青山绵绵,看溪水潺潺,用宁静的心,感受夜的静谧,花的芬芳,月的沉醉。八月将至,七月的余温还迟迟不肯离去,清风送月欲归途,浅笑,安暖。行于尘世,终有悲欢离合。倘若能用一颗禅心,沿着来时的路,在溢满阳光的窗下,写一些禅意的诗句,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入夜,寂静。入眠,清醒。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心情,若你懂得,便是人生最美的季节!

八月,你我浅浅行……

关于八月的文章7:八月高粱红

文/李百合

高粱,看似简单而又普通,却为我儿时提供了一种现在并不多见的美食——乌米;让我们每天都要光着小身子在它的上面躺着睡觉,早晨起来后背和屁股蛋上印满了炕席花儿;让我们在几乎快被饿死的时候,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让我们在品尝粘豆包的时候,想起了当年的席织篓,想起了当年的粮食帘子、凉帽、酱缸帽子……

进入八月高粱刚抽穗时,我们常到高粱地找寻高粱“乌米”。乌米是一种生长在农作物顶部的真菌,颜色多为灰黑色。幼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一般生于高粱、玉米、谷糜等黍类农作物上。采摘下来的乌米,把外面破皮剥开,生着即可食用。高粱穗又称高粱头,有的在没放倒杆棵之前,先把高粱头用镰刀削去,有的是放倒之后削。高粱梢部分有大约两尺长的一段茎杆,粉笔粗细,截下保存好,用来扎家家使用的盖帘、干粮筐或笤帚。

高粱秆,我们都称其为“秫秆”。秫秆作用很大,一是可把其洇湿用来捆割下来的苞米秆棵,秋天的时候捆剩下的白菜帮子,很规矩地码在碱土房顶,晒干冻透,冬天的时候用热水烫一下,用来蘸大酱吃,也是一道很下饭的蘸酱菜。秫秆的第二个作用是用来编炕席、帘子、席织篓、人戴的凉帽、酱缸帽子等日常生活用品。把秫杆用水洇湿几天,把上面的叶子剥去,用“秫秆破子”(一种木制的三棱刀具)把秫杆破成三瓣,用挎刀把上面的瓤儿挎去,剩下的部分称“席糜儿”,可以用它编织炕席等一些生活用具。秫秆的第三大作用是用来做棚盖房子。用秫杆做棚的房顶,如果房盖不漏雨,里屋秫秆棚还能多挺个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长了黑黝黝地发着亮光,像是刷上了一层黑油漆一般。但做饭的外屋,因为烟燎气熏的,秫秆就易烂,尽管如此,挺个十年八年也都不成问题。

那个年代家家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是小米饭、苞米碴粥、苞米面大饼子,还有就是高粱米饭。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在最艰苦的困难时期,能吃上高粱米饭或喝上一碗高粱米粥,那都是一种享受了。

高粱是生产白酒的主要原料。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展现了东北酒文化的深厚底蕴。高粱烧之辣、香、纯、甘、冽原味,由舌尖入喉,真实原味、清香恣意散发,豪情的纯饮将能品酌出东北高粱酒的道地风味。

“高粱叶子窄哟,苞米叶子宽。看不尽那羊肠小道能有几道弯;苣卖菜儿苦哟,野葡萄酸(那),看不完(那)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一杯辛辣而又甘醇的高粱烧,酡红了东北汉子的豪爽、大气,点燃了东北娘们的野辣和风骚,使得文明在广袤的高粱地里得到了代代传承。一杯高粱老烧淋漓地滴洒在岁月的祭坛上,让我们想起了逝者躺在高粱秫秆之上,安详进入天国的情形;想起了故人坟头三根秫秆上那微风吹拂的三枚铜钱,那种亲密而厚重的留恋、古朴,那种辛辣而沉着的张扬、大气,油然而生,久久不能释怀。

关于八月的文章8:八月,写给我自己的话

最讨厌我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我已不想把再多的生活点滴写在Qing里面,怕就怕在总有人明明是漠不关心,偏偏还要指指点点。他会说别人太无聊。其实他能指出别人无聊,也是因为自己无聊。我想我不需要心里带把刀,但空手是很难防御两面三刀的。

一个总看不惯别人的人,却跟我说,看不惯别人是因为你修养不够。显然,若我修养够的话,对此也应该一笑而过。但可惜事与愿违。看不看得惯,其实与涵养无关,与利益有关。这就好比,相处一室,别人怎么闹腾,你是无所谓的,表现得很大度。但若有天,那人明知你发烧得厉害,依然把空调开到最低温度,也许你还是会对其有看法的吧。本来很安静的房间,你需要紧急想一个工作方案,而他偏偏在吱吱喳喳打电话、唱歌,你会不会抓狂?原谅我,修养不够,其实好多时候,也不需要这种修养。所以,我说,修养也好,涵养也罢,起点都必须建立在正义、客观与正确的基础上,否则一味的包容、忍让,往往是在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我是很反感别人随意贴标签的。例如“世故”这标签,要是一个我尊重的、见解颇深的人说我世故,我一定会认真接受,好好反思。要是一个思想都还没成熟的人这样说我,我想我的内心一定会狗急跳墙的。就算要去贴标签,最好先要完全理解这个标签的内涵和外延。我大学一个好朋友,也很讨厌别人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在她头上。对于那种七步就能判定别人的人,她是从来不会多交流半句。这就是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在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识人,而往往,由于个人素质不高,就容易戴上有色眼镜。

每晚就只看肥皂剧、上网聊天、刷微博的人,有资格去质疑另一个人坚持着的意义吗?即使这个坚持本来很荒唐,但也轮不上这个人去说三道四。有人给别人贴上了“无聊”的标签,要是得到同样的一个标签回贴,定会说别人是说没修养的。这多可笑。

究竟怎么样度过工作以外的时间,才算有意义。也许就按自己心里想的那样过,不去闲话别人,也不怕别人闲话,就是最大的意义吧。

每天下班回来,能做的事情也不多,一个晚上时间,听几首歌,随便发发呆,也就过去了。思想放空时,我总会在想,一个人要怎么样,才能过得快乐,且是有意义的。太忙碌的打工生涯,我并不喜欢,那就是在奴役自己的生命,献给企业主。而按部就班,今天能看到十年后生活的工作,依然在老骥伏枥般,缓缓前行,壮心却慢慢磨灭。

最新一期的《南方人物周刊》上有一篇《燃烧生命》,令我蛮感动的。一个是最前沿的极限运动狂人,一个是禅意十足的摄影师,面对生活时,几乎都给了一样的答案:人的一辈子很短,总要为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去燃烧生命。

好久之前,看到的一个微博:当你不去支教,不去旅游,不去谈一场恋爱,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毛线用。

--写这些文字,给我的八月,谨以自勉。

关于八月的文章9:九月碎絮

文/飘如尘烟

酷夏在八月尽头被一场秋雨的侵袭渐渐稀释,那些零零碎碎如飘飞的落叶,片片重叠成一帘清秋的容颜。八月被焚烧的疼痛,注定要九月用忧伤来将之掩埋。

天高云远,月明风清,在九月里稍纵即逝。当镰刀割倒一片陇上的金黄,不知不觉草尖上的晨露一夜成霜,无休止的秋雨缠缠绵绵的飘着,淅淅沥沥合成宋词的音符,敲打着谁人心上的离愁。

静坐在九月寂静的窗前,夜黑如墨,难觅半星人影,只有萧瑟的秋风走过素帘的身边,拂过满怀心事。是了,岁月在指缝间悄然溜走,九月过半,今年过半了,回头一望,空空如也。叶落秋深,渐渐老去的季节里,只怕再难见花好叶绿,唯有一丝忧郁游离在秋风中伴我红尘苦渡。

其实,写过许多关于这个季节的文字,字里行间全是霜凝的忧伤。漂泊半生的心苦,有谁在九月的风里聆听,怜惜我颠簸流离的一路独行,给我穿过树荫的一缕阳光?无根的浮萍满载着生活的沉重不知所往的飘荡,遭遇九月的湿重,仿佛就轻易陷入了沼泥无法自拔。肯定是这撩人的秋雨,无意间触痛了心灵某个地方,寄语一纸素笺,铺就成离殇在陌上静寂。只是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终将无法躲避,崎岖或是平坦怎由得心意所想?只能选择面对,就好像要面对四季的变迁,大自然给予的风霜雪雨雷鸣电闪。

一片落叶飘出一声叹息,叹息远方的爹娘在殷殷盼儿归期,叹息游子飘零的无奈,叹息这残忍的江湖,容不得游子长伴亲旁。满是枯叶的街头,见那一对在步行街摆夜市的老人,相搀着往家走去,不知是怎样的缘故,垂垂暮年还在为生计所累,暗叹这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却又不由的为这两个佝偻的背影眼含热泪。如若可以,我愿意在心里设置一座高坛,供奉这些相濡以沫的风景,这些和我爹娘一样定格在岁月深处的苍老容颜。

所幸,人到中年,碌碌无为的平淡岁月中四处漂泊,故乡双亲健在,身边有妻作陪,虽无锦衣玉食,却也常慰家人安好,如此足矣,夫所何求?

九月的苍凉,卷走了那时的容颜。好像已经很远了,远到再也想不起你曾熟悉的笑脸,只依稀记得在这样一个秋风咋起的夜晚,说过陪你在窗前细数落叶。落叶在你走后年年如期而飘,你却音讯全无。而今,我在九月过半时与妻相拥着静听秋风,你呢?你在九月哪里?想必你决定离去的那刻,就决意不再赴这个约定。如此也好,就让风把一切过往吹乱,把曾经的温软搅碎,各自,红尘安好。

七月的流火似乎要将大地烧焦,我们的婚姻一路红灯頻亮。原以为走上婚姻的路此去经世,谁又能想到刚刚迈步便已沉重。是干柴太干还是烈火太烈,烧毁了我们曾经各自拥有的宁静?还是我们三年绵延的情感揉不进飘渺的种种诱惑?当我们站在七月的尽头,无奈何举起疲惫的双手,向爱情故事缓缓作别的瞬间,眼里的泪和汗水一样滚烫。原是不舍的,原是不能轻言便可放下的,原是要搀扶着走完一生的。七月过了,我们一起在八月夜末央千思万虑,忐忑着走进九月。也许,或者,若如,放是放不下了像秋雨一样的牵挂,松是松是松不开了再一次紧握的双手,那就让我们在丰韵的月光下,默默等待虔诚祈盼,属于你我的金秋来临,等待你我懵懂的婚姻生活,风雨之后终于瓜熟蒂落。

风过菊满地,那是秋雨划伤的残痕。九月之前,一位良师英年早逝,孤鸿远去,留下哀鸣在苍穹声声凄啼,寒星悄无声息划过天际,万般皆空,从此与良师天上人间,只徒留先师曾经弹奏的琴音在空灵的夜里飘飘渺渺着呜咽,哭断了思念人的愁肠,哭断了清秋的蒙蒙烟雨。

岁月不懂人事年复年日复日,刻在流年薄上,一如这九月的雨,泅湿了秋的记忆。关于九月,关于九月的人事,过往,散落成一些被秋风吹零的细碎,有些清晰又有些模糊,堆积在笔墨中,该留的留在心里,该忘的还随风去。

关于八月的文章10:八月的相思,在季节交尾处缝合

文/持之以恒

一弯黛眉拨动了水韵,朦胧了世间的痕迹——沧桑尘缘;一曲琵琶弹落了风尘,落花声声慢,弥漫了八月的天空——满眼烟尘。纸上的墨香,映瘦了所有的诗句。丹青轻描梅映雪,红妆挽绾舞霓裳,把梦的斑斓藏于枕畔,任幽幽韵香在指尖随意随心的肆意铺展,延伸……

-—题记

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天,还是如一往的蓝,秋悄然而至,摇落了夏花,风清云淡的日子里,变了的只是自己的心境而已。偶尔,心思如云,盘云若锦;偶尔,风触云端,化雨绵落。心成云,云随风,天蓝海静影其中;念纷飞,泪几行,万般忧思种心房!

一曲古筝,听盈盈轻弹,手指碰触的何止是律动的弦;和着轻柔的月色,舞动一脉馨香,流散在静溢的夜晚;宛如一丝细墨,舒展宣纸于案,大气泼墨就,挥毫织锦帛;梦入红尘花如许,馨香一瓣沁心怀。

一同在流年看过的风景,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沧海桑田,那些真心私语的呢喃,在物换星移的流年轮转里,永不改变;在暗夜里肆意的流淌,诉说着千般依恋、万般眷念。午夜的静谧里,文字的呤唱,是那一纸墨香,在心中悄悄地荡漾……

月华如水,轻拢一缕薄纱,朦胧着星夜孤寂的身影。一曲琴音拨动屋檐的念珠,摇落窗外一点残红。哀怨的月光,透过记忆的帘帷,沿着泪的芬芳,掠过那些曾经的美丽与哀伤,洒满黑夜的角落。临窗静立,窗外一季繁花清香,轻品一口清香的花茶,缓缓闭上忧郁的眼睛,枕着一湾思念的潮水,让迷醉的灵魂游离出神经,化作闲愁缕缕,于黑夜中,寻找一份宁静,细细将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旧梦找寻。无眠的心事,染满了墨绿色的忧伤。昨日的悲欢离合,于心底浅浅停驻,指尖流逝的氤氲,轻柔地撩起了一世的缱绻,在流转的时光中,折叠成如风的过往。细碎的记忆重逢在我们每一个相遇的站点,重重叠叠的思念,从此,丰润了我的流年。茫茫人海,我步入了你的红尘,你嵌进了我的生命,在无数个聆听花开花落的夜晚,那些缘来缘去的轮回,落叶纷飞里那个与年华擦肩的背影,是我记忆里反复轮回的心事。回首往日,曾经的桃花路,艳艳的开过几许?又流连了多少来来往往的过客?落叶凋零,飞花乱逝的季节,一个梦怅然落下。掬一捧流觞月,采一杯思古情,任凭那如烟似梦的过往画面,定格在我的似水流年。

八月的颤动,点缀多少灵动的精灵,在繁华和孤静中上演着一幕幕悲喜。一句冷暖,一句问候,悲痛和感动同样的无边无际。我却用一张宣纸素描,一边用素手画素心遮掩喧嚣纷杂,一边欢笑,在且歌且吟中翩舞。在我的世界里,快乐和我一样没心没肺,一个城池称一个天下,一枝纤笔画一个童话!

繁星点点,散落如花,那些遗忘在岁月里的欢喜忧伤,被我一一挽起,串连成行,用酒杯斟满过往,闻其香,品沧桑。一抹柔柔的惦念,一段淡淡的愁肠,心绪柔弱无力的飘荡,如水的夜色翩然成伤,过去未遗忘,未来怎向往?

一脉幽幽的月光,漫洒轻柔的朦胧,飘逸淡雅的音乐,舒缓曼妙的旋律,宛然一盏香茗散发的芬芳。闭上眼睛,思绪似水缓缓流淌,光阴荏苒,冷暖变换,我依然坐在静夜的一角听风走过的声音,绵软柔长。

采摘一瓣心香,轻轻的,揉碎在纤纤指间,幽幽的,散发出醉人的芬芳;淡淡的,如夏荷般清香怡人。脉脉温情,随着心事点点蔓延,让香飘泗溢铺满整个心房。点点滴滴,碎语星星,丝丝缕缕,在古韵悠扬的音乐中怀远,从苍白薄凉的月色里珍藏……

独倚窗棂,闭合双眸,静静地遐想。在夜静更深的清幽伤怀中,携一抹月色听风,一缕清愁,一脉凝香,这种安逸宁静的氛围,灌醉了白天喧嚣浮躁,携一曲清幽天籁,手持半盏香茗,思绪和着这氛围缭绕的淡淡雾气,蜿蜒悠远,只觉身也飘然,意也飘然。

轻倚烛影,摇摇曳曳,飘零、辗转,触碎一水镜花,忧看一颗纤心落进了谁的尘埃?淡淡忧伤,隔着花海,笑靥、隐约,凌波涉水而来,不经意间飘落在谁的眉间发梢?

似水凝烟的水袖轻扬,飘散了一路迤逦的柔情纤纤,却未知霓裳如烟处又凝结了几番西楼月色。翩若惊鸿般衣袂飘飞,婉约簇成眉心上的眷念千千,却不知白衣胜雪里又沾染了几许风霜露痕。

轻撷一缕温柔,淡而无心,袖边的花香,却暖成了掌心永不凋谢的眷念……

想你,是枝头轻盈的绽放,花影袅娜;想你,是临窗花落砚堆香,清风凝伫;想你,是冰心深处的那抹幽蓝,不染尘忧。想你,在清风入梦的午夜,许我醉意朦胧的心,为你凝成一生的星光;想你,在朝露沾衣的清晨,许我倾城的笑容,为你绽放一世的芬芳;想你,在朗月清风的紫藤架下,许我以灿灿寒星,装饰凝望你的双眸,任清风悠悠,吹皱梦里一泓平静,颠簸着一纸的心乱,以花语呢喃,婉转为你切切的情话,溢满我记忆的城。任浅夏细雨淋漓,潮湿一季思念的忧伤,缠绵一首长卷辗转流年。烟雨红尘,朝朝暮暮,等你于堤红柳绿的阡陌,守你在漠漠轻寒的灞桥柳畔,只为那千回百转后的执手。

从此,你收集我所有的泪水与欢笑,任繁花开遍,我在文字中低吟浅唱,任时光流转,红尘之内,烟雨之外,匆匆又匆匆……

风轻轻,云漫漫,雨绵绵,情切切!八月的相思,在季节交尾处缝合……

关于八月的文章11:残署说心思

文/马崖狼

八月五日,还是一个炎热的夏季,太阳,无情的烘烤着大地,似乎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火热中享受着所谓温暖的诗情画意,惟有我,如一根寂寞的大木头,内心在伤痛中枯朽!泪水一忍再忍,怎么也安慰不了我这一介武夫……抵御不住向往中温婉的浸透,我不禁面向苍天大喊,谁能为我拂去心头的飕飕凉意?谁能为我揭去压在心头的千斤忧愁?

回想,曾经的悲欢离合,忧愁苦恼,拼搏奋斗,心里有缕缕的满足。曾经,我看破红尘,去当和尚,是你把我等候,把一颗无为的心、空洞的心、伤心的心守望;曾经,是我一时不慎,住进牢房,是你牵着女儿的手,泪滴涟涟,把我探望……我铜胆铁心,也就在那一刻的感动中,熔化成柔柔春水……

就在那一刻起,我摇身一变,成为你家的一只哈巴狗,守侯在你左右,为你欢心为你忧。同时,身兼数职,又是你挣钱、泄欲的工具。从此,我失去了自由,保存起一点可怜的自尊;从此,我的心开始痛、开始抽搐……我!根本不如一只富人家养的狗!

你说,你还要我怎样?曾经,是你伤害了我的父亲,回家过年,你嫌我父亲没有把你摆在最前面,你骂我父亲白活六十六,白在人间走!我仍然一声不吭的跟在你身后。有一次,我的母亲来看望儿子,你一进门就没有好脸,直至我母亲拿出一点血汗钱,你才旧貌换新颜。我只有强咽泪水在心头流。妈妈呀!是儿窝囊,是儿不孝!我没有说你一句不是,一句不够!花枝招展的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怎么不拍一拍自己的良心,身为人母,身为儿媳。哪有一点温柔、孝顺之心?你的女儿,长得象我,你捶胸跺脚,后悔加遗憾的说:“我怎么生出来这样一个令人失望的怂”……我们善良的女儿,没有给你犟一声嘴,只是悄悄的去用菜刀割破自己的手!幸亏我发现的早……事后,我对你温言相劝,你怎么这样狠心对待自己的孩子,一颗幼小的心灵?你强词夺理,说我们不如某某某,不是你心中希望的优秀。原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只因为伤心才退到了中流,在没有你的时间里,我们父女俩才敢报头痛哭……你什么时候想到过我们的感受?

不管我内心的微小,表面看,我还是一个大写的“人”啊!在上学的时候,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在社会上,是一帮混混们尊敬的“大哥”。我实在禁不住内心的愁,开始以酒解忧,这样在晕沉沉中麻醉了自己十几年,说实话,我已很厌倦在所谓江湖行走的日子,还害怕再有哪一日不小心被公安搂走……如今,我也进入人生的不惑之年,不再是年轻的顽童,父亲也去逝多年了,母亲也有了依靠,再不想作一只看人脸色、靠人施舍与怜恤才能活下去的狗!我们的女儿也不小了,我再不想伤心江湖,让别人在背后指手画脚……我下决心戒了陪我多年的酒。是我先斩后奏买了电脑,我是想,我该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了,就算当狗,也当一只象中国藏獒、德国牧羊犬一样有一点思想的狗。所以,除了工作,我把所有的心思投入到曾经喜爱的写作中去,只是不想让我的心灵再挂单借宿,我不求成功或荣耀,只是想把我这多年对生活的感悟写出来,这是我二十年前的夙愿啊!人生毕竟不是一个空虚的梦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工作中,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下班了去市场买菜、做饭,我还得操心你的一日三餐……我的写作,没有打扰到我们的生活,可你为什么还要骂我?侮辱我的人格?在家无休止的吵闹,仅为在虚拟的因特网上写几篇有关爱恋的文章吗?要赶我出门!让我去作一只流浪的猫或狗,还要让我去当和尚吗?你为什么如此心狠!还规定我上网的时间,撕毁我的文稿……难道这就是你的人权?现时代的男女平等?

这几日,打算在似乎美好的人间受凌辱、受限制、受压迫的活着,还不如撒手人寰……此时,可怎么也忘却不了曾经经历的无数点点滴滴,还有些许春光灿烂的空间,那些善良、真诚的朋友,还有年老的母亲,未成年的女儿……在此,感谢我的好友丽君,是她发来一条消息救了我,给了我无数生活下去的力量与勇气,她在消息中写到:“男子汉应顶起一片蓝天,面对困难,大喊一声,看看有什么过不去的……”是啊!多有力,震撼人心的鼓励与劝慰。此时,我不禁又想起了数年前经历的一件事情,那一次,在城郊一个朋友家里作客,由于贪杯,回家已是凌晨两点多钟,有三个拦路抢劫之人,拿着明晃晃的匕首挡在了我的面前,起初,我还有点害怕……在我好言相劝他们回去无望之时,我突然大喊一声,没几分钟就制服了持刀欲行凶之顽劣,至今回想,那份豪气犹在……

此刻,在深沉的心灵震撼中,我意识到,是我错了!我不能那样自私、不负责任、没有良心的割舍下那么多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还有没写完的《萌思集》……是的,身边还有很多牵挂我的亲人、朋友……

愿我的朋友,在我心中是一部永远完美的书!……

今日,彻夜难眠,诗兴未尽,再作一曲“说人情”:

貂裘换酒*说人情

留恋人生路。

伤心透、一身武功,独步江湖。

为何神州灾难流,我心泪水如注?

聚千家万户孤独!

三尺龙泉向天笑,寻华夏乾坤光明谱!

愁今朝,道德无。

恩恩怨怨催人老。

暗银河,淡月星疏,难述径曲。

一片痴心向谁诉?回首柔情蜜语。

喜何处,谁心关注?

忆伤痛青山绿树,唯我儿慈母牵挂吾!

举夜光,悟离愁。

写于二00八年八月六日

关于八月的文章12:雨,让琼岛的八月如此柔情

文/风之细语

不知不觉间,时光将七月的灼热送走,迎来了八月的温柔。是的,八月是温柔的,八月在我的人生印记里,是很美的一个季节。这个季节,是雨水充沛的季节,这个季节,隐隐约约地,开始听见了远远传过来的,秋天的脚步声。

这段日子,几乎每天都会下一场雨,晚风开始凉爽了,走在雨后的街道上,专门挑选有一点积水的地方走,踩着那雨水,脑海里出现童年和小伙伴在积水中调皮地嬉戏的镜头,当然,那些无数的童年经历的画面,有一些已经模糊了,但是,感觉还是那么亲切。

雨,似乎喜欢在我上班前光临,今天也不例外。到了单位后,雨下得更大了。这场雨,来的让人措手不及(最近用的最多的形容下雨时感觉的成语),雨夹着风,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地猛下,电闪雷鸣,雨帘密密的,白茫茫地遮盖住了远处的山峰。这场雨,下了足足两个小时。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那年的干旱也是着实难倒了琼岛人。?真是年年光阴相似,年年风景不同。

风雨中,我的眼光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望向窗外铁路居民楼边上那棵椰子树。那树细细高高的,每一次的风雨中,它都在飘摇,仿佛要被拦腰折断,但是,每一次都顽强地挺拔着。人的意志,许多时候也应像这树一样,才能历经人生的艰难与挫败。

下面这段文字,是前些日子写的,一直作为草稿保存在草稿箱里。前几日女儿还在说,妈妈你好久都不写东西了。我在微博里说了,是不是我的文字创作进入了更年期?不然怎会对文字如此淡漠。?

喜欢雨,也心血来潮写过不少关于雨的文字。雨的心情,似乎是占据我生活心情最多的主题了。

琼岛的阳光总是那么热烈,将人的心情暴晒得燥热。一段时间没下雨了,而这些天,天天下雨,雨多是在午后,或者傍晚的时候光临。?

一日,我们母女和朋友母女一起,去了霸王岭那个叫做“热带雨林老屋”的山中酒店过周末。去霸王岭那么多次,我还是第一次在那里的度假酒店下榻。

那天的午后开始,雨就一直不停地下,以至于我要外出的心情定不下来,在去或不去之间纠结着。还好。雨在黄昏时分很知趣地小了下来,天空中只有一丝丝很细很小的雨在飘飞着。车行驶在下过雨的路上,碾过雨水发出的声音,此时听来也那么好听。?

可是山中无雨。这是让人惊异的。山的那边,晚霞在天边缠绵着,缱绻着,仿佛不愿意那么快消失。山路上是干的,落日余晖中,两旁的竹林、灌木、草丛显得如此青绿,高一些的树枝朝各自朝两边延伸过去,形成一条浓密的树荫,路在树荫中向前延伸。?

雨林老屋和它的名字一样,乡村味道十分浓郁。石板小径,弯弯曲曲,大堂的顶是茅草盖的,几张石板桌椅,让人的心情出奇地好。我们住的是一楼的108,完全就是一个农村的小院落,院子里的一道木门,木栓栓着的,和乡村农家的门没啥两样。房间的前后门也是木门,颜色暗沉,隐约还能闻见木头的味道。院子里有一张石板桌,四张小石凳围着。院子里种着山芋,还有一些花草。后院有一个温泉小池,池是用大小差不多的小石子垒起来的,十分原始。池里没有温泉,据说是温泉输送的环节尚未完成。一张休闲的躺椅,安静地靠在依然是用石头垒砌的墙边。

坐在躺椅上,目光穿过并不高的墙,可以望见天边惨淡的夕阳,还有几丝云彩。院子里的围墙是未经水泥涂抹过的,一些大小差不多的石砖垒起来的。真像我海边故乡的院落,墙也是这样用石头垒砌而成,晨曦和夕阳会从石头缝里钻进院子,悄然洒下一点点的灿烂和余晖。海边就在不远处,可以听见风传送过来的海潮声,咸涩的海风吹来,吹在脸上,海边人的脸色都是红里透着黝黑,那是极其健康的肤色。

这样的时候,总是能想起大海,想起海边的树林,海上的礁石来,海滩上小小的脚丫,仿佛并没有让潮起潮落的岁月抹掉,永远都那么清晰地留在了记忆中。

这时,依稀能听见隔壁的院子里人语声,有点邻居人家的味道。?

雨林老屋的住房由两个房间构成。一个睡房,一个客厅。倘若后院能有一片小空间做厨房,居住在这里,那么过的就该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整个酒店所有四通八达的小径,全都是圆滑的小石子铺就的。早晨醒来的时候,才看清楚,西面靠围墙的地方,有很多棵高大的龙眼树,树上结满了果子,在晨曦下沉甸甸的。据说酒店是在几栋搬迁了的居民住宅楼的基础上修建的,难怪有这么多的果树,根本无需像其他酒店一样,从别出移来花草树木,重新栽种。这也就是“老屋”的魅力所在吧,虽然它只是刚刚起步,但是相信日后会有不少游人因它的原始、淳朴、安静纷沓而来。?

山中气候多变,这或许是一种规律。午饭的时候,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瞬间,雨点噼里啪啦地打下来,让人措手不及。渐渐地,天空才变得乌云密布,从窗口望出去,远远的山间,雨雾腾升着,漂浮着,一丝丝地抽离着。我总是喜欢出神地凝望那雨雾,会想着为什么它会那么自然那么美。

雨,让连绵大山看上去青翠无比,让山中空气愈加清新。?

那年的你,来的时候,正是八月,你离开时那场大雨,让你领略了琼岛雨季的个性魅力,一转眼,相逢的日子过去了数年,那年八月的柔情让人回味,让人念想。

关于八月的文章13:老家

文/陈帮德

去年农历八月十五,我有幸陪同唐世文老先生回竹山村。竹山村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似其名,没有成片成片的竹子,土生土长着属于这里的植物,乡亲们质朴无华。

红色的乡土长着许多的苦楝树,一旦初春时节,小花挂满枝头,清清淡淡的微香乘风潜入寻常百姓家,那时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唐老先生是位和蔼可亲,非常乐观的人,尽管历尽沧桑,依旧可见军人气质。他1956年参军,当时只有18岁。回故乡的次数少之又少。这一次重踏故乡,竟已白发苍苍,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唐老先生说:梦中每走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唐老先生对故乡的思念一天比一天深,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老去,那种要回家的感情变得更加迫切。这一位身处异地的老者魂牵梦绕的故土,就在大海的那端,隔着海。

当唐老先生双脚站在这里时,已是感慨万千,千回百转。迟到的一声:我回来了,故乡,老家。在路边偶遇几个小孩,小孩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互相低语询问:那位老爷爷是谁?为什么来这里?来这里干什么呢?好奇的话语都被风吹进我们的耳朵里。我回头看着唐老先生,笑而不语。唐老先生和蔼地笑了笑,回应孩子们那稚嫩的询问,亲切地说道:这里也是我的村子,当然是回家啦。

这时,一位老妪拄着拐杖走了过来,眯着眼睛细细地看着唐老先生好一会,才微抬手指着唐老先生问:你是唐世文?是我们村18岁时就去参军的那个唐世文?唐老先生重重地点头:是,我就是。老妪用手轻轻捂嘴,有些哽咽:那么多年过去了,还以为你不再回来了。今日又回来,实在是太好了!两位老人侃侃而谈,互相问好,道一声彼此安好。这份最美好的情感,在心里酝酿了半个世纪,那些脱口而出的话语,抵不住内心的翻腾。唐老先生说:久别重逢,已是圆满,就如这八月十五的月亮。

在他的概念里,老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一个埋葬他亲人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他的故土。于是,他理解了为何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守着一片土地不肯离开的原因了,这是他的家,他的根。这里埋葬着他的亲人,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这块土地的土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颢一千多年前发出的那一声感叹,是每个身处异乡的人们内心的声音,镌刻在灵魂深处永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是一位久离故土之人,一生都解不开的情结。

故土,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灵魂扎根的地方,肉体可以消失,而灵魂是不能无根的啊!故土,与生俱有的根,植于热情质朴的红土乡,是一辈子也拔不出来根!故乡种植着游子的根,乡情是每个远走他乡的心灵最温暖的归宿,因为家乡养育并放飞了每个人生最美好时代的单纯的梦想,那时,那地,那人,是我们心底永不褪色的记忆。

关于八月的文章14:暖柿子

文/刘文波

“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烂赶集。”白露节过后,树上的柿子就熟了。一颗一颗点缀在还泛着绿意的叶子里,像灯盏,像宝石,更像是欲说还休的新娘子的眼睛,让你看不够,馋不够。寻常人家的小院里,一棵柿子树站在屋前,就像屋内屋外勤俭持家的农妇,踏踏实实过日子,充盈又饱满,让人有说不出的尘世里的安稳与祥和。

柿子不比寻常的苹果、梨,可以生着吃,柿子是要“暖”的。这是让孩子们既爱又急的地方。

还青里泛黄的柿子就可以摘下来,准备暖了,而这个活儿往往是奶奶的。在柿子采摘下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们姐弟俩总会发现枕边几个红柿子,将自己的梦染得甜甜的,我们知道奶奶已经将柿子暖好了。

然而,我们看不到暖柿子的辛苦。在一个个我们沉沉睡去的深夜里,奶奶却在窸窸窣窣地守着炉子,烧水,添水,像伺候新生的孩子一样暖柿子。灯影里,奶奶佝偻的身影晃动着,覆盖了整个空空荡荡熏黑了的天棚,就像一块甜蜜的饴糖,不停地擦拭着我们清苦的生活和单调的梦境。奶奶用皲裂干枯的手不停地调试着盆里的水温,一遍又一遍为冷去的柿子换着热水,打通着一条重返阳光和甜蜜的道路。

吃着不再发涩,清脆甘醇的柿子,懵懂的我们却没有读懂奶奶那红肿的眼睛里漾着满满笑意。

妈妈说,懒人吃不了柿子。而我们的童年却被香甜芳醇的柿子填充着,回味悠长。

后来,奶奶去世了,柿子树也朽枯了,那些曾经的甜蜜美好一下子随风而去。对于柿子树的干枯,我没有一点惋惜,我知道,那是冥冥之中,老天在眷顾着操劳一生的奶奶,让她的天国里也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柿子树,让她有吃不尽的好吃的柿子,福泽后生。

而那些留存在味蕾中的甜蜜苦涩的回忆,如同一棵树,一头是深扎地下的黑暗树根,连着苦涩;另一头则是阳光里的枝头,累累硕果。我们是枝头的果子,奶奶是盘曲的树根。

暖柿子的过程就像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当褪去青涩火气,才能拥有甘甜芳醇。

一颗柿子总是慢慢成熟的。

柿子是寓意吉祥的水果。年画里,总少不了“柿柿如意”柿子,种下一棵柿子树,就是让事事如意的美好祈愿如枝头的柿子一样甘美。在日本,柿子又叫“孝果”,因为即使柿子熟透了也一直挂在枝头不落下来,像孩子一样不离开母亲的怀抱。

深秋里,天气转凉,柿叶落尽了,还留在柿子枝头上的柿子就像暗夜里渐次点亮的灯笼,能够照亮这个温暖的秋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