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章

请欣赏电影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电影文章1:到古村,看一场黑白电影

文/王太生

看一场黑白电影,要去古村,坐在时间为横轴,空间为纵轴的木座椅上,时光倒流,黑白交织,光影漫漶。

天幕上,有几颗眨着眼睛的启明星,晨光熹微,炊烟袅袅,我们就这样,踩着唐诗宋词的韵脚,鱼肚白、天青色里走进古村。

在皖南,一个名叫塔川的村落,四周群山围合,走累了,我坐在一只大南瓜上,此时村子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女人坐在门口奶孩子,一个农夫,开始寂寂下地,扛着的锄头上滴着露水。一簇野矢菊,做他走远的背影。

山里清幽,视野寥廓。一个人在长镜头里走着,倾斜的坡上,冒出一个脑袋,就像庄稼从土里刚刚钻出,再冒出两条移动腿。这时候,山下村子里,雄鸡啼鸣,坡上轮廓线上,是一个奔跑的小黑点。

纪录片里怀念清叙。清叙,清茶一杯,寂寂而坐。在宏村,遇到乐叙堂,想当年,一个朋友到另一个朋友家中拜访,地面没有羊毛地毯,大理石、实木地板,铺的是小块方砖,两个人晤谈,不去茶吧、酒楼。坐在客厅里,一边品茶,一边清叙,耳闻户外一泓潺潺流泉,抬头看门外依依杨柳,远处一溜青山,真是有人生难得的大安静、大满足。在城市,人们像鸟一样,挤在大酒店的包房里,叽里呱啦,谈天说地谈职场人际关系,谈微信上的段子,谈某个明星的八卦,谈车谈房,谈绯闻艳遇,官位升迁。谈笑之间,俯仰起合,酒肉飘香。在古村清叙,是件快乐的事情。

故事片里怀念围炉取暖。红泥小炉,炉上水壸热气袅袅,嚁嚁有声,一小屋里暖意盈身。烤火,在城市里杳无踪影,顶多在烤肉、烤鸡翅、烤牛排时才会偶尔想起。天冷时,人们躲在空调房里。燃木取暖,这一古老方式,在古村里延续,收藏。

历史片里怀念冷动力。古村里没有车来车往、堵车、拥挤,也没有噪音、尾气。在古村里转悠,适宜步行,顶多租一匹瘦马,学唐朝诗人那样,边走边望。

两个人,在巷口相遇,寒暄作揖:你吃了吗?谈吐客气。

在村口,我遇到一棵大树,高盈数丈,拔地而立。从前,我住的地方也有一棵几百年的大树,秋天时结满密密的银杏果,我爬到大树上用竹竿敲果子烤着吃,吃得中毒,脸都肿了。盖楼房时,那棵大树不见了,大树跑到哪儿去了?大树跑到古村里吗?在古村,我看到酷似我们从前那棵大树的银杏树,我想对古树说,你好吗?原来你一直在这儿,我找得你好辛苦啊。

风光片里,有舞动的棒槌和浣衣的村姑。风光片里怀念浣衣。从前,我生活的小城河水真清亮啊。人们在河里淘米、汰衣,晾干的衣上,有植物的清香,现在城市里的河流被污染了,连小鱼小虾也难见踪影。在古村,我看到有人在清亮的溪流中洗菜、浣衣,有舞动的棒槌,像遇到一小段水汽氤氲的唐诗宋词。

古村里,没有大老板和拎包秘书,有的是清一色的种地人。走路时,看不到气宇轩昂,有的只是寂寂而行。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交谈,他会很客气地告诉对方,村东头的雕花楼怎么走,从什么地方可以登上后山。在皖南柯村,一个朴实的村小校长,热情地给游人带路,去半山腰上的几处山崖,指点看山脚下,云雾缭绕,鸡犬相闻的村落。临了,一个人下车,沿着弯弯山路步行回家。

旧宅子,已有时日无人居住。古宅的后人,不留恋祖宗旧巢的安逸精致,搬到县城去住了。推开厚厚的木门,桌椅虽落下灰尘,但花木茂盛。头顶的屋宇缝隙,筛落下雨水和光线,老宅仍然以另一种方式,隔世存活着。

选一处安静的古村终老,是电影里两个谈情男女,嘴上说说的事情。古村是一种情愫,在村里小住几日,古村适合怀念,不适合定居。一个人可以需要安静,但不需要无边无际的安静。怀念之后,仍需要前行,这是古村存在的意义。

黑白光影里的文化标本,保存在大山里,它是城市昨天停顿的钟摆,是一段模糊的影像。有些古村,被开发成一处景点,村子里商贾云集,人头攒动,它已变成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古村。或者说,它是昨天的古村,现在只用来回忆,成为纷至沓来脚步的集体回忆。

镜头俯仰,左右游移,大片植物、庄稼、藤蔓、瓜叶、杂树……迎面而来,我大口大口呼吸着的新鲜空气中有青草和牛粪的混合气息,浸润着肺叶。

在古村,我还想骑一头牛,寻一支竹笛,一路慢慢走着,悠悠吹着,做放牛的王小二,跟在一群牛的屁股后面,款款走进水墨浸濡,线条交织迷离的黑白光影深处。

电影文章2:心魔这东西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电影《万万没想到》提到了人的心魔,就是自私,贪婪,还有懦弱。可见这三种人性已经在社会上根深蒂固了,因为现在的人自私的太多了,而人的欲望让贪婪越来越多,而懦弱就像蛔虫一样,让人们不再勇敢。

这就是人性,本来的真善美越来越少了,人和人之间缺乏了信任,除了利益就是利益。以前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成绩决定天下的,人的道德素质变得不可一世。好多的培训班补习班,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大人们除了手机还是手机,人生变得无聊,而微信这东西,不知道拆散多少的家庭。人们被不同的诱惑所迷恋,喜欢游戏人间的人多了,能真正过日子的少了。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希望身边的人都围着他们转,认为对他们好是天经地仪的。一点感恩的心也没有。有的人特别喜欢保护自己,生怕自己受一点点的伤害,即使这样,虽然他们一而再的保护自己,伤害的却是别人。现在没有雷锋精神了,做义工有的时候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有些东西却在无形中变质。现在的人为了赚钱,往往不折手段,赚钱成了骗钱。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潜规则,中国人的走关系还有开后门等等,让这个社会变得不公平。现在的渣男和渣女越来越多,剩下来的要不就是条件不好,就有其他原因。找对像和找工作一样,越发越来越难,真的僧多粥少。赚钱也越来越难了。在这个通货膨胀的时代,消费越来越高。实体店自然比不上网店,连生了孩子,从怀孕到出生,出生到长大成人,也是一笔大的消费。

在这个花花世界 ,很少有鸳鸯蝴蝶了。不说了社会在进步,人类也在进步。在这个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去哪里了。人和人的真感情难道也被空气污染了吗?心魔这个东西真的很可怕,让世界变得冷漠。单纯的人不多了,人和人之间多只是利用关系,男人和女人没几个只是单纯友谊关系了!

结婚就像过家家一样,想结婚了就急得不得了,要离婚了,就急最好马上离婚。现在的女人有的就像超人一样,又要赚钱,还要带孩子。别以为作为家庭主妇是个轻松的工作,那男人们太小女人了。结婚的理由只有一个,可是离婚的理由却很奇葩,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有的母亲为了孩子,宁可自己忍辱负重也要让孩子幸福,所以 母亲都是伟大的!

现在的社会直男和直女也多,他们往往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喜欢我型我素,也不会去尊重身边的人。认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心魔这个东西,在心理学上叫人格障碍,的确不好治愈。

人类的素质越来越肤浅,道德品质越来越低下。总以为钱可以买到一切,可是买不到真情。

真正的英雄越来越少了,人们渴望回到以前,那个纯真的年代。

心魔这东西,好可怕呀!

电影文章3:考验

文/黄建如

晚上九点,电影散场了,小丽挽着云飞的手臂,甜蜜地走出电影院。

来到楼下,小丽找到自己的电瓶车,准备启动电瓶车回家,可电瓶车却纹丝不动。借着路灯光,云飞一检查,原来电瓶车的电瓶被人偷了。

“这可怎么办呀?”小丽嘟着嘴。云飞忙安慰她:“别急,我想想办法。”

“要不这样吧!”小丽附在云飞的耳边说:“你看旁边有这么多电瓶车,你去帮我卸一个电瓶来。”

云飞为难地说:“这……不太好吧?”小丽见云飞不愿意,生气了,压低声音说:“瞧你平时说得多好,为了我什么都愿意做,原来全是花言巧语。连这点小事都不愿意为我做。”说完,扭头就要走。

要是过去,云飞早就答应了,卸一个电瓶对他来说就是易如反掌。云飞是个苦孩子,父亲去世的早,是他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初中还没毕业他就辍学在家,由于平时疏于管教,他整天和一群小混混在一起,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还蹲过一年大牢。出狱后,在街道的帮助下,云飞到一家工厂上了班,正好和小丽在一个车间。云飞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干活很卖力,还经常照顾小丽。两个年轻人日久生情,但是小丽心中有顾虑,就怕云飞再犯老毛病,所以一直没有和云飞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云飞明白小丽的心思,他向小丽再三保证,以后决不会再干这种丢人现眼的事。看云飞十分诚恳的样子,小丽最终答应了他。可是现在,小丽却又让他去“重操旧业”,这可如何是好?云飞想了一会,对小丽说:“好吧,小丽,我答应你。不过这里停车场人多,不好下手。这样吧,我去周边转转,一定给你一个电瓶,你在这里等我,行吧?”

小丽说:“好,我就知道你行,快去快回。”

过了十来分钟,云飞回来了,手里果真拎着一只电瓶。云飞把电瓶往小丽面前一晃,得意地说:“看,搞到啦!赶紧给你装上回家吧!”

不料,小丽立刻沉下脸,指着云飞的鼻子骂道:“云飞啊云飞,你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呀!今天我丢了电瓶,临时想出了个主意想考验考验你。没想到我让你去偷,你还真去偷。原来你的一切保证都是假的。我不想再见到你,你赶紧给我滚!”

云飞等小丽骂完了,嬉皮笑脸地说:“小丽你别生气,先看看这是什么?”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小丽。

小丽接过纸条一看,原来是张发票,嗔怪他:“哼,你竟敢骗我,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还傻站着干什么,还不赶紧给我装上,咱们回家……”

电影文章4:我崇拜的人——爸爸

文/段思佳

有人崇拜电影明星,有人崇拜历史人物,有人崇拜自己的老师、同学。但是,我崇拜的却是他——我平凡的爸爸。我的爸爸并不是电影明星,他也从未当过教师,可他却是我最崇拜的人!

爸爸长得不是特别帅气,他的头发被时间给漂白了,眼角已经长满鱼尾纹。脸上失去了年轻时的光彩。爸爸的个子并不高,但是却用两只大手撑起了一个平凡的家。

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回来几次,但薪水却不多。每次,我们一说要钱,爸爸却立马就会赶紧把钱打到我们的卡上。虽然并不多,但我们却能感受到那一点钱中带着的爱与辛苦,我特别想知道爸爸在温州的时候穿什么、吃什么。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的爸爸就是这样,有什么事都是自己扛着,从不告诉我们。有一次,爸爸从温州回来看望我们,在吃饭时,我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右手的大拇指甲盖儿竟被什么东西给撬折了一半,我心里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问爸爸:“你的手指甲盖儿怎么会折了呢?”正在吃饭的妈妈与弟弟连忙抬起头来,而爸爸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儿,没事儿!”这时,我心里一阵酸楚……

爸爸,虽然您很平凡,没有伟大的成就,但您在我的心里永远都是最伟大的!

爸爸,我爱您。

电影文章5:儿时的电影情结

文/王伟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看电影便成了当时人们主要的精神享受,而对孩子们来说,这更是快乐和幸福的事情。

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得了个绰号叫“电影迷”。因为我非常爱看电影,凡是方圆七八里村子有放映电影的,我总是每片必看。那时的电影也很有限,《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可我都百看不厌,甚至电影里的人物对话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来。

每天下午,我们小孩子相互打听哪个村子要放电影,然后放学以后,早早地吃了晚饭,呼朋唤友地出发。尽管离电影放映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早到的孩子们已经把幕布围住,嬉闹着,欢笑着,好像过节一般热闹。

记得有一年夏天,听说有个村子要放映《大闹天宫》,我们小孩子都非常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又听说是彩色动画电影,所以这个影片对我们诱惑太大了。那天,我和小伙伴们晚饭也顾不上吃,每人拿了个干馍,跑了七八里地到那个村庄。到那儿一看,已经来了不少人,宽大的白色幕布高高挂起来了。电影场地上的板凳,椅子摆了好多,有人没带坐的东西,就随手捡一块大坷垃放在那儿先占个位置。老头老太太在那里拉家常,婶子大娘们在那里纳鞋底,人群中不时地爆发出惬意的笑声。

那时的新电影都是轮流放映,所以等到片子转到该村时,已经将近午夜,当时同去的小伙伴们,有的困得躺在地上都睡着了,只有我还坐在那儿强打起精神,焦急地等待。

电影结束时,已是下半夜了,月朗星稀,惠风和畅。四通八达的原野里人声鼎沸,心满意足的人们向各自家的方向散去。人们一边谈论今天的电影,一边又打听下一次的电影,尽管下一次电影什么时候还是个未知数,但期待也是一种幸福。

那时,谁家娶媳妇;生孩子;考上大学;有时甚至牲口产个牛犊都会放映一场电影,让大家共同庆贺分享他们的快乐。那是一种淳朴的民风,也算是一种朴素的集体“盛宴”。

岁月无痕,往事有情,时光的流水可以带走许多记忆,但儿时看电影的生动场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电影文章6:重温露天电影

文/缘聚清海

今晚周西门诊电影队来我家门口的如海超市旁边放映了一场电影。为了凑热闹我和我徒弟也跟着去看了一会儿。两根钢管撑起一块雪白的幕布,有的坐着椅子,有的坐在车子上,三三两两的,这边一堆,那边一群。看着这既熟悉又久违的情景,心理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慨。露天电影,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熟悉的场景!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一些尘封已久的往事,记得上一次看电影还是和女朋友在上海大剧院看的,一晃一年过去了,现在都已经和她分手了快半年了,哎!可怜啊 …看着银幕的画面想起了我小时候常常看露天下的电影情景。翻腾的思绪带着我穿越时光隧道,又回到了那个精神文明匮乏的年代之中。

也许,90后,特别是00后的孩子们已经无法体会到,在那个精神文明匮乏年的代了,露天电影成为人们主要文化娱乐的年代。露天电影曾经给那个时代的我们带来了多少欢乐。是露天电影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去看电影,一路上都是父亲把我扛在肩头上的。那时候电影一般都是在公社里放映的,我家距离公社有一里地,父亲每次都把我扛在肩头,手里拿着手电筒,跟着村里的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间泥泞的小路上去看电影。因为那时候人们白天都忙着干活,早出晚归,晚饭过后已经是8点多了,再走一里地,到了放电影的场地,电影早就已经放映了,我们总是赶不上电影的开头。

有时候,生产队也请电影队来村子里放电影。下午,队长早早就派几个年轻人到公社电影队里,把电影放映机以及有关设备抬回村里来。听说要放电影,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顽童,太阳还没有下山,我们就已经吃了晚饭,老早就到村里宽阔的场地去等候了。傍晚时分,一块白色的幕布被两根竹竿撑起来了,接着是放映员试机。灯一亮,投影光一投到幕布上,我们这群淘气鬼个个就都争着举起双手,做着各种各样的手势,银幕上顿时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手影,有人,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可爱逗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精神文明也越来越丰富了。电视、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娱乐也越来越多元化,玩的东西也多了,娱乐场所也多了。露天电影的放映也越来越少了,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我是清海。

寻找爱文字的你。

如果你也同感身受。

请加Qq1123632372也许我们的缘分就从QQ开始。

上千日志等你来看。

觉得此日志不错、那么别忘记分享、转载给你好朋友。

后来,露天电影与我们渐行渐远了,慢慢地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可是今晚的这一场露天电影,却撩拨了我的思绪,勾起了我残存在记忆深处的回忆。上一次的电影看的我兴高采烈,难以忘怀,现在想想只不过是一个残缺的梦而已。还是儿时的电影怀旧啊!故乡依旧。忘不了那天晚上的月亮,忘不了那天晚上一起看电影的伙伴,更忘不了陪伴我一起成长的露天电影。

其实今天的电影我看了有两遍了电脑电视上我都看过。不过我觉得电影看过多少遍都没有关系,因为,喜欢就好,而且,好的电影值得回味。电影还没有完全结束,我转身,拖着已经有些酸账的双腿往回走,身后留下片尾曲在久久回荡。

电影文章7:那些年,你看懂了吗

很小的电影,算不上励志,谈不上宏大,却会在某一个画面闪烁的瞬间让人感觉温暖,却会在每一次嬉笑打闹中触动你的心弦,要是念念不忘的话还可以借此发挥一下,想想年少的自己,说说过往的事儿。

幸福、感动、遗憾、或者悲伤,或者醒悟,冷暖自知,就像一位朋友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而另一位朋友则说,全力鼓励妹妹早恋,不然又会有人和自己一样有了不舒展的青春回忆。

青春

青春是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你会有理想,会有叛逆,会有对远方最干净最美好的追求,只是那时你不一定知道,那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当大人们当年一再说当日如何如何美好时,你却在想着什么时候不用再读书,什么时候可以远走高飞,不受管制,什么时候可以自己挣money.现在想想,绝对的孩子气。

爱情

景腾说,同龄的女孩子往往要比男孩子成熟,所以两个人心里成熟度并不平等,或许有点道理的。

萌动期,人人拥有最纯真的感情和最真挚的付出,遇见的是最美丽的人,撞见最美好的事。那些年追忆的是一个人的故事,却讲述了N多人的心情,正如当年让无数70后们热血沸腾的广播剧《让青春继续》一样。

人的青春都不一样,这并不妨碍不同年代青春岁月中人们有共同语言。继续中,在古城西安的邮电学院,百脑想尽脑汁和冰山走在了一起,却因为面子、家庭原因、以及自我聪明带来的年少轻狂,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多少年后,百脑在车站看到了不如当年利索的、甚至体态臃肿的冰山,终没勇气开口。

百脑比同龄人大胆,敢想敢干,敢说敢做。多少人因为学业的压力或者所谓道德所谓好学生坏学生的分界线压抑年轻飞扬的个性。后来想想,哦,原来我一直都是做了规矩定下的好孩子,想有机会坏一回却怎么也回不去了。

那些被称为暗恋、自恋、明恋、相恋的词语经历着不断变化的排列组合。

男孩--你喜欢的或许是一个美女,或许不是,总之那人在你心里就是女神,没有人可以代替。你想方设法接近她,她理科很差而你成绩很好正好是个合适的机会,借着讲解题目的由头,中间夹杂着比较酷的思考姿势,提升一下自我被认可指数,你想象着人家不小心崇拜你了然后欣赏你了最后就喜欢你了。结果只有两种,成了或者没成。

高中不成大学接着来,电话、短信、或者不远万里的生日礼物,那时候女孩或许都名花有主了,很多情况下对方恰好还是你哥们,你还是不改初衷,穷追不舍,想着山穷水复处的新路。你可能不知道,那个女孩会羞羞答答,也会来者不拒。

女孩--你千方百计去打听那个人的消息,这次考试人家排名多少,后来人家考进哪个学校了,电话号码多少。你装作不经意间获取到信息,然后侃大山,说起以前那不着边际的事情,看聊天的人群中谁能给你提供最具价值的线索。旁敲侧击中得知人家找到下家,猛的感觉自己沉了下去,不知道结果会好奇,知道结果会绝望。你和姐妹们在宿舍卧谈,她们以局外人的身份说着那谁谁配不上你,不过你不觉得,你依然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你喜欢他,不是因为他多有钱,只是因为他穿了一件我喜欢的衬衫,只是因为他转过头对你笑,只是因为篮球场上他驰骋的脚步,或者漂亮的字体,只是因为你迷恋上了他。你有所不知,那个男孩会邋遢不已,也会胡作非为。

男孩女孩--如果你是暗恋了,或者是心里明恋但你们没在一起,这个矛盾吗?终究,你是活在自我塑造的世界里,你一直在和自己想象的人打心理战,你一直在和“假想人”作战。想想,有劲还是没劲?

些在一起后来又分开的人,大部分往往喜欢先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先说对方如何不对,然后找理由一条一条积累起来,论证自己的假设。越是客观的人越容易摆脱这种假设,越是主观的人越会有这样的假设。

会与不会--有些人一开始不懂也不会,不是人人先天就能掌握恋爱这个本领,胆怯、不自信、火候等等都会成为早期的阻碍因素,如果这个时候没有理性的老师出现,绝大多数的人就会逃避,或者像刺猬一样蜷缩起来,谁来扎着谁,刺着水,谁来谁倒霉,不懂的人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没办法,那只能就此别过。

开窍了明白了,物是人非,空悲叹。

会的人也会先把心租给别人,虽然心房空着也不会给其他租户。

时间

如果你暂时改变不了自己,那就交给时间去完成,时间可以淡化一切。在青春岁月后来的几年来,你会遇到很多人,你会被人爱,也会去爱人,不一定会是一个人。你被人伤害了,你也伤害过别人,一报还一报,公平了吗?随着成长,随着现实,随着朋友的劝告,随着父母的唠叨,你会回归理性,追逐实际的生活。

岁月静好,活在当下,当此珍惜。

生活

会有人告诉你,走不出过去,就走不进未来。

不要在错过月亮时,因哭泣而错过星星。珍惜身边人,感恩身边事。踏踏实实的生活,比什么都来得真实。

不抱怨,不遗憾,残缺也是别样美。

电影文章8:年华自述·日记篇

文/~Tell me~

我们在电影里看着别人替我们过着梦里的人生,看着他们替我们爱,替我们死,动容之时流下眼泪——擦干之后,那不过是灰飞烟灭的幻象,生活仍然一无所有。

闪光的日子渐渐漫涨成一片深色的画布,描绘出怀念中的肖像。 在过去那些浅薄无知的伤春悲秋之中,我写不下归期。

那年我初三,我在一张遗失的稿纸上写下了:只有这一年,没有什么不可忍耐。

但是真正离开这一年之后,我们需要忍耐的东西变得更多。阳光与热土一样荒凉的高中,以及我无法实现着自己的心中的一丝丝的梦想,于是它们都逐渐与我交错而行,渐行渐远,我能做的只有用浅薄的文字,竭尽所能的去刻画那些沿途被称的上“风景”的人或是事。

日记如同时光轴一般,在时间与空间的装换中,将所有难以回忆的东西全部尘封在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也许若干年后,那个人以一种落寞的姿态数落着这些老旧的故事也会潸然泪下,然而,过去的永远不在回来,而我却在这个似乎如轮回的悲剧般的现实里,依旧纪念着三年前的那个自己。

如果说纪念,我一直认为是三年前的这个时候,用文字描绘生活的开始。

当我在那本《少年文学》深深折痕,以及上边描绘中秋的细节,我才知道,这是我开始记录生活的开端,带着一种莫名的忧伤写着:是个清凉的月圆之夜。月光皎洁,树影婆娑。失群的孤雁低低悲鸣,如同古老而恍惚的歌声,拍着山寨入睡。暮色深处升起袅袅炊烟,忧郁地舔着低垂的苍穹。静静停泊的木船,微微摆荡在蒿草丰盛的湖岸,如同是最后一片不由主宰的卑微命运。空气湿润清凉。很快,暗蓝的夜空就升起些许破碎的星辰。山风细细地吻着涛声,穿过湖岸人家院子里一道道如同岁月般伤饬的木栏杆,将隐约的鸡鸣狗吠之声传得很远。

因为现实太过于惨淡,我从来不认为现实里有着令我快乐的东西,麻木的眼神与虚假的笑容一直长存在这个悲欢的现实里,而用文字去向现实申述自己的桀骜,也许这是一个最深刻的方式,无论如何,每个人都会以类似与抗争的方式,义无反顾的前行。

然而,顺着文档里60多万字的历程,当它们从一个一个的字符里拼凑,以及顺着“Enter"的敲击,而分散在网络里时,我一直希望那些被称为“人海”的网络里,有人能够读懂我,因为隔着屏幕的距离,我永远无法刻意的揣测读者的心里,于是,对于写作,进而演变成一种利益化的事物,然后满脑子盘算着,一字多少钱,点击率多高·····之类的问题,其实当自己也本末倒置的去回顾这一切,总会认为,人生就是这样,从单纯的文字到优美的文字,再到唯美的文字,最后到虚假的文字,记录的东西也就不是处于内心的想法。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故事是应该伴随着自己,在一个人生的驿站里停放,然后舍弃。而我却,在我的驿站里,将它撒在风里,将身边人的经历与内心的明媚,都毫无保留的放在这个明亮的世界里,日光衍射,时空刻画,逐渐抽象成一种类似于雾的东西,浮在路人的目光里。

作家们都异口同声的承认自己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而我却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善于说谎的人,将所有的谎言编织成故事,然后将自己塑造成集聚所有缺点的异类,因为这个剧本本是一个残缺的故事,何必那么完美呢?

而我总相信:这个冷暖不均的世界之上,天空总是寂静的湛蓝,冬季白亮惨淡的日光照耀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贫穷和富裕之间并无偏倚。只有时光又无情地走过了一年一岁的聚和散。然后跨过这三载的岁月,来数落我不该干涉的过错,然后命途的那个我在我耳边反复告诉我:我错了,我错了······

其实,很多时间,我都质疑着这些,他们总告诉我写作的路前景黯淡,遥远大学才是梦之所向;也许吧,我总是不确切的回答他们。可是,如果没人给我这些与文字相关的思想,我的手指怎么会随着键盘而不自觉的跳动,如果没有给我那些现实里的惨淡情景,我的心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怨言与苦恼,如果不是那些故事呼唤着我,我又怎么会在那个寂静的夜晚里,用字符去解读人生·······如果········

人生说: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赏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这也就足够了。而我,没有太多的奢求,然而在这空气如同光线一样稀薄的环境里,我们总是无言以对着所谓的现实,然后喘息的前进,不是不想后退,只是无路可退。

三载光阴,恍如一瞬间,132篇小说的长度,474篇日记的厚度,60万字的历程,以及千疮百孔的回忆········我用指尖的摩擦描摹着那个年华的气息,带着一种极度的无奈。

书上写着:一个作家需要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有着与众不同的情志,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华········这都是扯什么蛋呢?每个都在白净的现实里,演绎着生活的主角,不管甲抑或是乙,我都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音乐播放在断点的瞬间,情感有些许的停滞,而笔调在继续勾勒,我总觉得回到这个让我熟悉的日子,作为一个起点,应该说是“一个”起点,我应该写些什么,应该说些什么,然而,当我在看着那个萧条冷落的街道,以及广场稀稀落落的人群,还有未散场的电影,其实节日的氛围也就如此,只是一个被“历史”所铭记的“盛大”日子,我可以当它毫无意义,但是我却想到了另一个人。如果用泛陈可谈的几个诗句来言语,其实那些内心的情意无法深深的表达,如果天亮的时候,我会想着晚安,这就是这一天的终结。

很多道路在我思考如此刻的般的思考中分散,而我却得告诉你:秋天把旧叶子揉掉了,你要听新故事吗。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你乘船在陌生的黑暗中逃逸于远方,我却在夜色里,苦等一个轮回,但我想起那些非常空旷的夜晚,一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要把明天也碾成影子。你非要一个人走,认为只有一个人走的才是路,一个人看的才是风景。去海边看巨大的塔,它矗立在水面上,空洞不过如此,诗意不过如此,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小,而它被万世万物吞噬的过程才正因此显得何其美丽。 我在这个高三这个年段里,完成着一个使命,我担任着一名刺客,可是这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做自己的刺客。除非对这个世界有足够失望,或者他足够不成熟。或者两者兼有。而我却属于后者,在百转千回的哀歌里续写着自己个日记。

(我用45分钟去违背着自己在这一年段里所许下的承诺,然后,在月明的时候,向着那个角落,那个城市,那个岛屿告诉你今天的日期,希望你们都可以快快乐乐,我相信,自已一定会如你所说,那样,那样的前进。中秋快乐!)

作者QQ:1164501636

电影文章9:将错就错

文/王纯

很喜欢电影《非诚勿扰》中那句经典台词:“一辈子很短,我愿意和你将错就错。”恋爱容易,婚姻不易,进入婚姻的围城,我们经常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种想法让我们沮丧。这时,最重要的不是轻言放弃,而是不忘初心,努力修补。很多婚姻走到白头的人都会用行动证明:选择谁其实都是错的,最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就是努力去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就是调整自己、适应对方,让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如果总觉得自己嫁错了,事事拧巴着,婚姻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事业也是如此。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人迫于现实的无奈,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入错行,怎么办?我发现“入错行”,可以将错就错,慢慢融入工作中,尝试爱上自己的工作。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毕业时,我被分到学校教书,我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不过,我还是安下心来,投入地工作。渐渐地,我发现教书这个工作很有创造性,能锻炼人的各种能力。而且跟学生们相处,觉得自己永远充满了朝气。每项工作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时间长了你就会爱上它。给自己一点时间,爱上,有一个过程。

电影文章10:散场的电影

文/卡本西斯

青春,是散场的电影,而时间,却是一场烟花烂漫,生生不息。有时候看夏季走过的痕迹,当炎热弥漫我心,一转身,不见冷场的尘世间那一抹惦记。

繁忙的生活需要新鲜空气,枯燥乏味,已悄然隐蔽在我们周围,我开始疲惫,开始辗转反侧,究竟生活是什么?是透不过气的记忆?还是嘈杂中寻得宁静?

是的,我想我需要安静,至少,让我开始接受夏季。

蝉鸣啼了一夜,惊动了月色迷蒙,鸟鹊群舞,飞跃在树枝间,残花,却也不忘争相斗艳,仅剩的魅力依然耀武在烈日炎炎下。这时,渴望过大雨倾盆的傍晚,任雨水恣意击打窗檐,听着啪啦啪啦的声音,感受风过后的呼吸。

我的驿站,繁华休憩,只为路过的风景,日月如梭的光阴,证明我停留的痕迹。当有一天可以卸下包袱,我想那一刻欢畅而欣喜。夏天,可以盛开多久?才可以延续到秋的深思。

春,总是走得那样匆忙,夏,总是扑来的过于仓皇,我措手不及,我开始学着惦记。还记得昨日把青春唱成曲,等谁人来抚琴冷奏?漫步行云,走近静谧,走近深邃,走出萧条,走出彷徨。

十字路口,屈指可数的落魄,映照在月下,辗转成幽。看叶旋枝下,飘落土中,不禁感叹世事变幻,终究一场空。或许夏夜不应有如此的凄凉,也或许,不应有如此的孤独。

背负年华沧桑,藏匿人情世故,我不得不承认,岁月不饶人,不仅仅是躯壳,还有思想。善感多愁,不仅仅是青春的遗失。路,终究要往前走,没有退却的韶华,没有回望的时空。一条长河涓涌至尽头,也许,这就是我们要走的旅途。

染绿的回忆,一笔一墨,可以写下时间的留影。然而散场的青春,谁来挽留?我想……

电影文章11:那些年、、、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儿》的上映,让影迷们好好回忆了把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与爱情。

这是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故事也很是简单,但却是作者对自己中学时代的点点回忆的串联,虽说很是平述,却很是真实,而电影的上映将作者独自回忆变成了集体回忆。

作者以“九把刀”的笔名,将小说改编并拍摄,名如其人,拍摄与讲述手法很简单且幼稚,却以原生态的手法,将自己的学生时代展现于众人。故事无非就是作者与其高中时代女同学的恋爱故事,片中作者在高中时代的无厘头事件层出不穷,除了粗口不断,更惊人的是上课“打飞机”,而意淫的对象意是政治老师,这也让许多曾经想意淫却没有机会的男观众们很是意淫了一把。也正是这次事件让男女主角无意中走到了一起,也开始了其至难忘的爱情故事。

无心插柳柳成行的借书举动,使得女生渐渐对其产生好感,而帮助其努力学习,代价竟只是女生扎起“马尾”,这不仅仅是作者津津回味的映象,而众多男生也同样喜欢女生扎“马尾”,因为这样更显温柔与纯洁——强盗也需要温柔。

爱情中,大家都象在走迷宫,明明知道自己喜欢对方,却不敢说出口。当男生与女生将自己的爱与约定写于汽球并放飞时,女生同样是爱着男的,只是不曾说出口。

也正是男生将纯洁的女生看得太重,在上大学时为了讨好女生,显示自己阳刚的一面,邀请女生看自己打架,当他被暴揍后,女生伤心地哭了,她不想看到自己心爱的男生这样出现于众人面前。也正是这样弱智的示爱表现,让其失去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当然他也一直挂念着女生,当发生大地震时,男生首先想到并打电话问候的也是那位女生,两人实在无法割舍。而女生结婚时,也生也被邀请,这也就是友谊吧。

高中时代每一位男生心中都有这样一位女生吧,或是暗恋或是初恋的对象。而此他们的爱情却是单纯而又美好的。当然男生也会将暗恋女生默默念于心头,无时不刻都在关注她,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甚至为了引起她的关注,而做些无厘头的举动,即使被人嘲笑弱智却也乐此不疲,甚至暗暗得意,只要能引起她的关注也就心满意足了。甚至若干年后,想起当年这些壮举还会一个人傻傻地笑,全然不在意周围人投以异样的目光,而过后就是默默的流泪。

男生若是与女生出街已是最大的满足,如果不小心摸到对方敏感部位,会悔恨得不得了,并向对方保证再也不犯,表现得无可无不可,真是纯洁到了极点。然而现在这些可爱的傻男生们回想此事时,会发现女生或许对对方无意间的抚摸自己敏感部位表现得很不在意,甚至享受其中,因为与其出街已是对其有充分的好感的认可。

回忆是美好的,不论是单相思还是初恋,每个人都会将此铭记于心,且永远是自己内心深处不可触摸的记忆。

当我看到此片最后一刻,男生与女生相见,彼此默默无语,只是深情地望着对方,我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

此片上映后,网上便出了这样的段子:我的沈佳仪在哪里?是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沈佳仪。而我的沈佳仪在哪里?她又在做什么呢?

电影文章12:偶然的情绪

文/言沁

一场雨,一场电影,一杯咖啡,一首老歌,一段回忆,呵,坐在这里忘记得总比想起的更多。时间帮我选择了忘却,拼了命地想,也记起不多。是岁月成熟了我们,还是我们踏着时间长大了,曾经重要的不能再重要的事,也慢慢地变得模糊起来!

今天看电影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原也是拥有美好爱情的人,从什么时间开始,生活中替代爱情的是现实中的柴米油盐,像大部分女人一样,上班时努力工作着,下班后奋力陪着孩子,见缝插针地偶尔做次爱,如此这般拼命地活着,拼命地忙着……

一句台词:“从牵手到上床,一蹴而就,爱都能做了,还用谈么?”速食时,你是否也索然无味??

充实的是时间,匆忙的也是时间,孤独的是内心,寂莫的是灵魂。我?不知何时安排自己适时的为自己活一下,只一下下,现在是自己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情绪么,还是根本因为还没长大,因还不够成熟,所以会有情绪?是不是忽然地领悟到活着得真谛?空荡荡的是躯体还是灵魂?

听自己想听的歌,见自己想见得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困苦中挣扎,想象中沉默,更多时候,匆忙掩盖了很多,隐藏在脑海,埋在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一面似乎也模糊地与现实分辩不出。

三十八岁的我,经历的人和事不算多,屈指可数,人生漫漫的路上,这些如尘埃微不足见,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难而贵而珍而仅有,而我们却又如水滴在大海中一般,微不足道。偶尔望向星空,那湛蓝的夜空用静谧告诉我们,恒久的终旧是时间,你我他的故事填满在其中,故事中有欢笑有悲伤,有爱,有恨,有厌,有……,而我又何必因为别人与自己不一样而烦恼呢??

听着别人的故事,好想执笔而书,好想写出N多的故事,而我只能写自己,写熟悉的你我他,写下点点滴滴,写下匆忙背后的无奈,写下生活中的悲伤,孤独,空荡荡,故事中有游荡在人间的精灵,有战斗中的勇士,有奋力抗争命运的平凡人,有幸福地微笑,有泣不成声的脸庞,有淡漠外表下热烫的心,有追求自己挚念的灵魂,也有更多惨极而绝望地呼唤。

好想慢慢地,慢慢地活着,喝杯咖啡,听一听雨中别人的故事,看场电影,回忆着爱情,好想独自呆着,写着,不用考虑别人,不用想复杂的人和事,只单纯中微笑地活着,真想捧本书,在午后阳光下发呆,呵呵,呆呆地傻笑着,坐在一角听听花开的声音,闻一闻茉莉的香气,想一想,写一写故事中的人都干些什么,是否也如我一般坐在这里独自整理情绪?

祝福这世上拼命生活着的人们!

电影文章13:电影《彼岸》观后感

文/王建鹏

看过《彼岸》,我总有一些说不出因由的感伤,大概是为有情人不能眷属而感到惋惜吧!但从《彼岸》中,我还是有些许感悟的,浓浓的友情,纯纯的爱情和深深的亲情,都如同刻在年轮里的印文,任岁月变迁,风吹不散。

什么是友情?友情是韩凯为筹措车南父亲的手术费而低价卖掉了自己刚买的新款手机,也是车南不惜受伤让艾米迷途知返,只为促成韩凯和艾米这对鸳鸯,还是天台上韩凯为车南莫名的出走而大声呵责。因为关心,所以在乎。车南和韩凯的友情没有奢华,却很高贵,没有光华,却很炽烈。其实,友情就是这样,不需要为朋友两肋插刀,只需要救友之急,解友之困,给予朋友雪中送炭的温暖。

什么是爱情?爱情是车南为熟睡的安雨欣披上自己的外衣,也是车南和安雨欣在校园里闲庭信步,随心漫谈,更是安雨欣在车南脸上浅浅的一个吻。车南和安雨欣的爱情是那么的单纯,没有修饰,也没有做作,有的只是两人彼此关心,相互促进,不给对方带来任何压力,这不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谓的新新人类一直苦苦追寻的吗?只不过,像这样单纯的爱情恐怕在现实中已微乎其微了。

什么是亲情?亲情是车南守候在父亲病床前的默默执着,也是车南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跪在马路上的失声痛哭。漆黑的夜,昏黄的路灯,寂寞的街道,仿佛都在倾诉着车南失去父亲的痛苦无助。车南对父亲的感情,是那么至深,那么强烈,虽不是日光倾城,但足以让人心生温暖。车南显然向我们诠释了到底什么才是亲情:亲情虽是以血缘为纽带,但也要付出真心,予以执着。

看完《彼岸》,我总忍不住思考,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大学里?上大学是为了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吗?当然这无可厚非,如果真正遇到彼此喜欢的另一半,那为什么说不呢?而如今,在大学谈恋爱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们好像是为了追求而追求,至于是否付出真心,无从得知。在这个感情泛滥的年代,纯洁的爱情恐怕只能出现在安徒生的童话里,韩国的电影里,亦或是个人无边的幻想里。

我当然希望获得像车南和韩凯之间浓浓的友情,也渴望拥有一段正如车南和安雨欣那温暖醉人的邂逅,但处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里,希望单单是希望,渴望也仅仅是渴望,不能耽于幻想,自我陶醉,要认清自己,洞烛现实。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这样,也许我们会慢慢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总会惋惜于恋人未满,可电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缺憾美,才让我们不驻足地反复回味《彼岸》中许多的为什么。

电影文章14:岁月油灯

文/徐仁河

是看了一部美国电影,才勾起我对油灯的往忆:一个风雪夜,美国的乡村小镇突然断电,爷孙俩搬出了尘封已久的老式油灯。火柴擦燃亮,点着油灯,昏黄的火苗映照出爷孙俩的笑脸,也温暖和触动了我身居异地孤独的心。朦胧、昏黄的油灯下的旧时记忆,就像老照片,顷刻浮出脑海。

在老家,那时的农村,电力匮乏,照明的只是灯油火,有钱的人家才点得起蜡烛。菜籽油是自家种的油菜籽油。灯盏是一种小个的铁盘,灯芯是一种叫做灯芯草的草茎。母亲在灯下缝衣,看到灯火稍微雀跃一点,便会拿针将灯芯回拨一截,为的是省油。我们小孩子就着暗夜捉迷藏正好,所以对灯火的需求不是很大。可是慢慢地自己上了学,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满满当当。母亲就时常把油灯凑到我的桌前,自己起身去灶炉边,借着炉膛的余烬剥豆筛米。小学高年级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破天荒地要求上晚自习,每个学生都要自备油灯。家中缺油,炒菜的大多时候多是“红锅”,把火烧得旺盛,将菜倒下去翻个身便起锅,不下一滴油。哪里还有多余的灯油。更为关键的是菜籽油只适合点灯芯草,而且那种灯盏一吹便熄,不得防风。供销社里倒是有专门供点灯用的煤油(我们老家叫它洋油)卖,可家里没钱。向父母要,我也不忍心,他们的钱都精打细算地花在买种子、化肥什么的,以及我兄妹三人的吃穿用度上,已是捉襟见肘。

现在想起来值得自豪的事情是,我的油灯是自己亲手制造的。油瓶就是空干的墨水瓶,灯芯是系鞋的棉鞋带,灯芯管是牙膏皮。最缺的是灯油,没办法,我只好瞄上了开粉干加工作坊的堂哥,他有台机器是专“吃”柴油的。经我软磨硬泡,堂哥终于答应从他的柴油机里挤二两给我。柴油灯火烟熏火燎,一晚上下来鼻子眼睛都是黑的,但我还是乐陶陶的,兴奋难抑。灯影憧憧的教室,到处黑漆漆一片,只有乡村小学毕业班教室里那四十余盏随风摇曳的油火,让贫瘠的乡村暗夜多了一抹明日的辉煌。

最壮观的场景,还是在晚自习放学的路上。我们的学校建在村庄外的一个小山岗上,下晚自习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九点。我们各举着塑料或玻璃罩着的油灯迤逦下山,那场景就像正月十五的龙灯游行,但驮龙灯远没有我们的绵延壮观和气势宏大。走进村子,各自到自家门口,道一声别,扑地吹灭手中灯盏。待最后一盏油灯熄灭,以及渐次相闻的犬吠复归沉寂,一个安详、宁静的乡村夜晚才真正来临。

后来到了初三,家里已经牵了照明用电。我学业上不太突出,听说勤能补拙,我就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那时农村用电不能超过十点,一到点,管电的电工会拉闸断电。我就取出多年不用的墨水瓶油灯继续熬夜看书、演算习题,直到鸡啼头遍,真个是“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老祖父就住我对面的厢房,他总是怕我熬夜弄坏了身板。过了十一点,就会来催我熄灯。我扑地吹灭,等他去睡了,我又用厚书罩住外泄的灯光,继续挑灯夜读。不知什么时候,板壁会再次被祖父敲响,原来他起夜的时候,还是发现了漏出的灯光。我和祖父这样“猫捉老鼠”的游戏,一直到自己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方止。那个毕业考的夏天,大家都在惴惴不安等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祖父却逢人便讲,我那孙子读书都成魔了,他一定能吃上公家饭的!遗憾的是我参加工作,支了第一月的薪水去孝敬他老人家的时候,他却撒手人寰。

油灯岁月一去再无复返,关于油灯的记忆也将深深沉淀于旧时记忆中。我想说的是,习惯于用电灯、看电视、玩电脑的人们,在偶尔断电的夜晚、在不经意的旧事重提中,请各自擦亮心中的那盏油灯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