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散文

请欣赏县城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县城的散文1:快递哥的慢生活

文/黄森林

我所在的县城东边有一个植物园,一年四季树木葱郁,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每天中午下班后,我都会到那里走走,鲜花绿叶让人精神松弛,身心愉悦。

这段时间,我总能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在植物园的池塘里垂钓。小伙二十多岁的样子,中等个头,皮肤黝黑。他垂钓的设备很简陋,一把鱼竿、一个鱼网、一盒蚯蚓,连一个坐的马扎都没有,只能蹲在那里垂钓,但是他看上去很享受的样子。

从旁边停放着的三轮车的标识上,我猜测他是一名快递员。我很好奇,送快递应该很忙碌,他怎么在这里悠然自得地垂钓呢?我终于忍不住问小伙怎么有空到这里来垂钓,他说:“这里的人们中午有午休的习惯,如果我中午去送快递势必会影响大家休息。所以这段时间我尽量不去打搅他们。”

我还是有些疑问:“快递快递,你不及时送达,怎么叫快递呢?”

他淡然一笑,说:“再快的快递也有一个过程。我每天送快递,东奔西跑,忙忙碌碌的,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很疲惫。正好利用中午这两个小时的时间让自己慢下来,休息休息。”

让自己慢下来。他的这句话让我若有所思。

现在的社会一切都讲究高速、高效,时间的脚步太急,生活的节奏快,人们追求的东西也很多,我们常常会感到忙碌不堪,力不从心。其实,我们可以像快递哥一样,在谋生之外,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如散步、打球、钓鱼、看书,忘记打拼的紧张、压力、烦恼,让自己慢下来,在静谧的时光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县城的散文2:村前的小池塘

文/火山

目前居住在小县城,离老家朱山下并不远。这种生活状态曾一度让我觉得张狂,逐渐平静下来,竟然发现是另类的幸福。那些鼓吹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也委顿了下来;好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是懒惰,实际上思考观察研究太久,几乎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怀,都陷进去了。趁着有时间停顿一段,我的思绪不免延伸回老家村前的那小池塘。

池塘现在算是够现代的了,水泥结着的大石头齐整地壁立千仞,站在傍边的人一不小心就掉下去咯。是的,看起来你很严整的,接触水面的有个别的层层梯级。不过怎么还是觉得缺少点东西。缺少啥呢,这种挑剔和批判的毛病又出来了。恍惚的想起,原来是缺少一块泥地直通池塘。小池塘和村口接壤处,原来是有一泥地直淌过去的。村口向南,这块地相对池塘来说,应该向北了吧。每年的涝水漫村口时,池塘水沿着泥地和附近的沟渠倒灌,有时用捞鱼网会捞上几条土鲫鱼。这时也是池塘承包者的痛苦,倒也成为我们童年的乐趣。那些鱼的鲜味至今难寻,关键是自己有份参与抓的。

春夏之交,离泥地不远的池塘边,靠近岸边的木棍上有些滑滑的丝带,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青蛙或蟾蜍的卵带。我们常拿着小枝条把那些滑丝带卷起来,再将就地旋转小枝条,将滑丝带卷成小团,抛向塘中央;有些人好奇的,就把这些滑丝带晾在岸边,仔细观察。我嫌弃它恶心,一般是走避不及的。后来,这些卵变成蝌蚪之后,我们就经常兜来玩,甚至装在瓶里。家里的猫不知咋回事,好几次扑倒瓶子,蝌蚪又从四角的围屋沟渠里,通回小池塘中。有些就直接被鸡啄,蝌蚪样子很难形容,还是觉得恶心,不忍看最终还是另外的玩耍代替了。这不算啥,特别它们快成蛙的时候,我们这些顽皮鬼经常在泥地附近巡逻,手里拿着软竹子——坚韧、抽打的时候会让人很疼的;我们之间就拿过这东西互相打架,打得手脚都是伤痕。如果看到两个青蛙或蟾蜍匍匐在一起,我们就觉得它们有伤风范,对它们猛抽;后来池塘泥地边一片都是死蛙死蟾蜍,读书上学后才知道它们是益虫。年龄太小,很快就忘记这些,不过现在倒是觉得越来越沉重,只能默念不断忏悔。哪怕现在是生物科学老师,只不过这层皮也得扒下来了。毕竟罪孽深重,有时想如果不是奶奶天天念持佛号保佑我们,估计我都不知去哪里了。

童年的一些玩伴,有人在山塘赶牛上岸牛上来了人却被淹死,有人长大了去作奸犯科被抓,有人终日赌博喝酒混沌过日;当然,也有人成功做起了小生意,有人做了公职人员,而我相对喜欢持续看书、多愁善感的缘故做了一名生物科学老师,面对的都是少年为主。看到他们的渴望眼光,有时我反而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无限的希望和动力。

池塘北面是泥地,南面是一条黄土堆的公路,经常沙尘滚滚;东面是一些长满青苔的麻石混沙的防水堤,其中一半是缺的,黄土硬底延伸到靠近晒谷场;西面相对好一些,防水堤较长,不过也千疮百孔,有次不小心踩空,左脚背被划伤,可见白白的骨头。秋冬干塘时,池塘南面的那个水闸出口处,就是我们的乐园。某次不知因何原因,忽然对抽水照明的灯头感兴趣,直接伸手去摸,谁知给一电,几乎晕厥;幸亏灯头是悬挂的,手一被电,在地球重力的指引下,手自动和灯头的接触处分离。也许是那次经历,初二一学到物理,涉及关于电的,特别来劲,还一路参加过物理竞赛。有时,可能是天作之合。

干塘后,全村小孩一起去拾漏网之鱼是必有节目,因为那时谁捡到,就是谁的啦。冒着被玻璃渣子刺伤的危险都去拾鱼,现在想来真傻,可谁会想到傻劲有时会辅助一个人成长滴。不知道现在的小孩,还有这些傻节目吗?如果某人老家有小池塘,那里肯定会是儿时的一大乐事。

县城的散文3:逛逛老县城

文/白忠德

秦岭山里有一座遗弃的县城,原是佛坪县城,民国时期县长不堪土匪骚扰,把县衙搬到袁家庄,新中国成立后被划归周至。人随官走,人口是越来越少,现在只剩几十户。地荒了,路没了,地里和路上就长起茂密的树林、竹子,熊猫、羚牛、野 猪、黑熊、香獐重新回来安家落户。

老县城人没动物多,动物们就胆壮不怕人,胆大的还到城里来游逛。熊猫最是温柔,也最聪明,知道自己的身份尊贵,成了这儿的常客。话说有一天,一只兴致高涨的熊猫,摇头晃脑地走进老县城,就像一锅沸腾的水烫化黎明前的宁静。

天蒙蒙亮,保护站站长蔡安刚起床,听到街道上传来惊喊:“熊猫,熊猫进城了——”他想都没想,抓起相机狂奔过去。

闻讯而来的人们,把目光聚拢到一个方向——东城墙。那只熊猫在城墙上由北向南走着,散漫地迈着碎步,一边走一边好奇地东看看西瞧瞧。蔡安跑到城墙根,想挨近些看看,它却淘气地扭动着笨拙的身子,爬到城门楼上,居高临下地扫视,就像前来视察的领导,板着满不在乎的面孔。

老县城路远闭塞,平时没啥新闻,日子过得像是吃着没盐的饭。突然来了一只“花熊”,便觉得新奇,以为发生了轰动性大事。人们都往这里跑,连狗也兴冲冲跟来,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平素独来独往,哪里见过这么多人,熊猫成了“人来疯”,竟然即兴表演起来。先是在城门楼上来回打了两个转转,选好位置,朝着外城门口的方向,纵身一跃跳到地上,引得人们一片惊呼。它却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轻松地抖抖身上的尘土,炫耀似的回头望了望,转身穿过城门洞,朝城里走去。

人都围拢过来,熊猫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耍二杆子对自己没好处,便钻过路边的篱笆跑进玉米地。蔡安虔诚地跟在身后,距离不断缩短,最后他是一伸手就能摸到熊猫毛茸茸的屁股。熊猫没有惊慌失措,淡定地回过头嗔怒地看着他。身边的同事大声喊:“快拍照——”他才想起手里拿着相机,慌忙对着熊猫“咔咔咔”按下快门。

熊猫却不理会他的狂拍,加快脚步,一刻也不消停,穿过玉米地,越过南城墙,消失在城墙外的山林。他痴痴地看着熊猫的背影,开始生出一些懊恼:“熊猫表演的时候,咋就没给它留下一张剧照……”这都怪熊猫表演太精彩,让他犯了傻,错过这么个好机会。猛然想起同事李祥丰也拿着相机,便把希望寄托他身上,就在人群中搜寻。人是找见了,却见李祥丰也大张着嘴,朝着熊猫消失的方向痴痴地望着,手里拿着相机,镜头盖还没打开呢。

熊猫走了,围观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熊猫经常逛到老县城,唯独这一次最精彩,最叫人难忘。蔡安很是欣慰——这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呵护生命所取得的成果。老县城的熊猫活动范围在扩大,种群数量在增加,人与动物的感情在拉近。他又想起最近两次看到熊猫的事——

巡护人员发现一只受伤熊猫,精神萎靡,左后肢下垂,伤口滴着血,全身发抖,处于昏迷状态。他们立即对它进行包扎,将其运到楼观台抢救中心。这个叫城城的熊猫仅一岁多,体重24公斤,右上眼眶、右后肢多处外伤,股骨骨折。抢救中心马上制订治疗方案,与森工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给它做股骨复位手术,打钢板固定缝合。城城痊愈后,被送到岭南的熊猫野化培训基地。

一只熊猫心无旁骛地吃着竹笋,与吃竹子时不太一样,它站着,上身前倾,两前 肢灵活地拨动地上的竹笋,低头嗅嗅,再拨两下,仿佛在寻找最鲜嫩的地方。然后屁股一扭,斜斜地坐在一段朽木上,捧起竹笋,捋掉笋壳,咔嚓咔嚓大嚼起来。它吃得很高兴,很投入,全然无视不远处站着的巡护人员。足足有三个小时,它才钻出竹林,爬上一棵脸盆粗的桦树睡起觉来。他们走进那片竹林,捡起一坨纺锤形、冒着热气的粪便,凑近鼻子,嗅出缕缕竹叶的清香。又把竹壳和吃剩的竹笋拢成一堆,装进蛇皮口袋,扛回保护站称重量。“十九公斤呢,真是大胃王!”大家开心地笑了……

“熊猫是来串门子的,它是把老县城人当朋友啦,我们要感谢熊猫对我们的信任,好好保护它们……”蔡安一边想着,一边快步走回保护站,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县城的散文4:柳絮池塘淡淡风

文/陈树庆

居住的县城,树木繁多,然而最常见的要数柳树了。池塘边,小河旁,湖泊周围,公园里面,随处可见柳树妩媚婀娜的舞姿,朴素而亲切。每当春风抚过柳枝,几缕暗黄,若雾般飘逸,渐渐染绿枯瘦的春天,让风沙弥漫的春日显得生动起来,充满活力。

柳色是最动人的一抹绿色。二月春风起处,柳条变得柔软起来,悄然间,你会蓦然发现有一抹浅浅淡淡、似有似无的绿色轻轻盈盈地涂抹在了柳枝上。柳色新新,还未成碧玉翡翠色,远远望去,只是一片浅浅的柳烟。柔梢披风,不仅让柳叶变色,更能让柳枝起舞。丝丝柳条袅袅垂落,柔若无骨,在风中摇摆,其迷人的样子风情万种,惹人爱怜。

无柳就无春,柳丝染绿了春。柳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叶形儿甚美,像极古戏中花旦脸上的一道蛾眉。眨眼间,柳叶竟魔术似地变得丰盈起来,浅黄鲜嫩的叶苞里露出点点毛茸茸,浅绿色的新叶来,这时节的柳叶,已脱去嫩黄,但还未及青绿,像一片片纤巧透明的翡翠,润泽而玲珑剔透。走近了看,能看到隐隐的绿意。清新嫩绿的柳树一棵挨着一棵,有一种水墨画的韵味,给人的视野带来无限的开阔,带来无限的遐想。风越来越软了,不久柳叶长得茂盛起来,成片望去似笼烟雾,故而得名“柳烟”或“烟柳”,唐宋诗人常以此描绘春光之盛,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加袅娜迷人。

柳又是情的象征,是一棵深情树。尤其在早春时节嫩绿的柳叶,就是跳动的音符或是诗句,诗人每每见景生情,寓情于柳。柳成了缱绻情感的负载体、离情别意的寄托物。刘禹锡:“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周邦彦:“长亭路,年去年来,应折柔条过千尺”,李白的《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柔情的思绪,不舍的牵绊和无尽的思念跃然而出。

当暮春时节,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在你不经意间,柳树已将粒粒嫩叶抽成缕缕烟丝,在春天的宣纸上,饱蘸春风,潇洒淋漓地涂抹起来,便洇出了一团团似烟若雾、迷迷蒙蒙的新绿来。正可谓烟蒙蒙,雨蒙蒙,思绪与柳絮一道飘扬,飘成一种幽雅,飘成一种安详,心却醉在无边的春风绿柳里。月朗星稀之夜,低垂的柳条恍若少女正在浣洗的秀发,悠长地垂下来,在这个春天轻抚你的脸,一点点新绿渐渐铺展开来,演变成浓荫一片。

折一段柳枝,一股青涩苦苦的气息扑鼻而来,用手轻轻拧动,新鲜的树皮很快脱离树枝,做成一个“柳笛”,放入嘴里吹响,从此,一棵柳,和一份飞扬在春光里的心情,总在春风吹起时,年年等候。

县城的散文5:忆奶奶

文/朱洌

记得从乡下刚到团风县城读书的时候,父母因为都要上班没有跟着过来陪读,只有我和奶奶在这个比原来生活的黄湖农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城市独自生活。开学前在出租屋里的第一晚,父母也没有陪我,只留下一张图书馆的借书卡和一串钥匙。就这样我和奶奶开始了在这陌生城市的全新生活。

奶奶不是城里人,是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让她感到自豪的便是生了一个跳出农门的儿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孙子——从小县城中学后来考到黄高来。她早已习惯劳作的双手在习惯简单的电器使用后也开始了忙碌,即便那种忙碌是那样的让我诟病——捡废品。她趁我上学的时候如同在土地上耕耘一样,在我们校园里和附近捡起那些被遗弃的瓶子、纸碗――渐渐的我也从同学的口述里听到这样一个人:驼着背,穿着一件洗的发白衬衫,在校园的垃圾桶里翻着可以卖废品的婆婆。初次听到同学们谈论时我不知道是自己的奶奶,还笑着附和“好恶心啊!”。直到亲眼看见那种恶心,便想当然的认为是一种“羞耻”,并故意躲避!没错,我躲开了,没有再去看她,也许这便是当时我认为的最好的办法吧!

等到放学回家,我问她为什么要去做那种事,难道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够吗?她只是笑,笑的满脸都是沟壑。我也没有再问,实在是讨厌这样无意义的询问,只得作罢。每天躲在教室里不去遇见她,这样也就免了尴尬。

后来交到了几个损友将我带进网吧,我就如同那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了。每天快速的“填”完作业,便找借口和同学一起出去玩,一玩便是九、十点钟。但每次都能在转弯处,看到一束昏暗的灯光里投射的一个黑影,瘦瘦的或坐或站。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奶奶在大门口的廊灯下等我。但那时的我像一个做了坏事被人看见的孩子一样,心里并没有任何触动,反而是一种怒气,一种“为什么要在门口等我,我又不是不回”的荒谬愤怒。尽管后来我多次对奶奶说不用等我,她还是在我每次犯错之后像迎接“浪子”回家一样等我,无论是愈来愈冷的寒秋,还是年老身体的不适!我很讨厌这种固执至少当时是。

直到高二,父母已来到我身边,而奶奶也可以回家,自己也没了网瘾。

冬日的一天,几乎不来学校的妈妈,突然出现在教室外把我带回老家。我又一次与奶奶共处一室,只是这时的她已经不能用她那饱经沧桑的笑容迎接我,不会因孙子回来而在厨房忙碌,也不会对我说那时那么厌烦的“回来了”。有的是几乎难以听闻的呼吸和那萎缩得如婴儿般孱弱的身躯。呼唤,没有丝毫回应。回想过去自己的懵懂,唯有惭愧!

您如那一盏灯,照亮了我孤立黑暗的心!

您如那一抹影,默默支持我的前行!

但这些年都被年幼无知的我无视,那用来偷偷上网的钱不是您翻遍一个垃圾桶一个垃圾桶换来的吗?而我却报以白眼。那漆黑巷口的等待,在深秋的寒夜您难道不冷吗?而我只是不耐烦。所有的愧疚在那一刻都化做泪水,滴到您的被褥上。不知您有没有感受到?您那不懂事的孙子迟来的歉意!

又到冬日,期望奶奶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病痛,平安喜乐!

县城的散文6:小城年味

文/曹矞

去年11月份,我搬进小县城的新居,羊年春节自然就在小城新居过年。在我们陕南当地谓之曰“暖家”,这让我好好品味了一番小城新鲜独特的年味。

新居过新年,肯定有别于往年乡下过年,这让我们全家人很激动,很向往。一放寒假,我就回了一趟故乡的老家,而后匆忙返回小城,准备过城里的首个新年。

腊月年根的县城,到处充盈着浓浓的年味。南新街,北大街,环城路,丰阳大道,不仅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而且大街小巷都在沿街的路灯电杆或树上悬挂着红灯笼,一串串,一排排,或大或小,鲜艳夺目。许多街上,还挂着大大的红红的中国结。有的街道,摆满了一幅幅各种各样的鲜红春联,还有门神,或是年画;有的大楼偌大电子屏幕,不停地播放着年味十足的广告。不时传来一阵阵鞭炮声或燃放烟花的响声,空气里散发着年的气息……放眼望去,处处皆是美丽的风景。

车多,人多,喜事多。各种小车,一辆接一辆,鱼贯而行。街市上,黑压压的人群像蚂蚁一样慢慢蠕动。如果碰上婚嫁迎娶的车队,街道更是拥挤不堪,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不过,仔细观察街道行人,个个脸上流露出笑容,喜上眉梢,乐在心头。

就在这样辞旧迎新喜气盈盈的节日氛围里,我和妻子,还有两个大学毕业生——我的孩子,一起去办年货。我们先逛几家大型超市,然后再去蔬菜集市。今天去买一些,明天去选购几样。计划着,盘算着,吃的,穿的,用的,包括迎年的春联、年画和福字,过年的饮食,祭祀的用品,压岁的红包,拜年的礼物,都得仔细想着,考虑周全。有时不免会有所疏漏,于是便查缺补漏,想起一点,赶紧去买一点。好在城里购物很近很方便,出门便是,不必买得太多,超市天天都开门。

选购得差不多了,就在家里搞起特色食品,作为自产年货。往往就地取材,特产加工。比如做黄酒,炒苞谷花,炸红薯圆子,炸麻叶子。虽说是忙点累点,但心里乐滋滋。就这样忙碌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大年三十。

除夕这天,吃罢早饭,就分了工。妻子负责炒菜做饭,我负责房间环境卫生,女儿负责用洗衣机洗衣服,儿子负责贴春联、贴福字和布置年画。我们有分有合,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和谐愉悦。于是,张灯结彩辞旧岁,环境优雅迎新年,厨房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新居内外弥漫着浓郁喜庆的年味。

随着傍晚的临近,年夜饭做好了。在一阵清脆响亮的爆竹声中,在十四层高楼之上,将十四道菜先后端上餐桌,酒和饮料斟满了杯子,一家人欢欢喜喜围坐在餐桌四周,高高举起杯子,不约而同地大声说道:“新年快乐!”儿子眼疾手快,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他竟用手机拍下了这年夜饭开始的一幕,并迅速发了个微博。年夜饭吃了两个多小时,在欢声笑语中享用各种美食,品尝浓香的年味,品味甜蜜的幸福。

吃罢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客厅外的阳台,观看小县城的除夕夜景。外面的除夕夜景真是太美了!只见山上山下繁星闪烁,仿佛万家灯火一般。南新街、环城路、丰阳大道,一排排路灯,一串串红灯被点亮,像是粒粒明珠,成了一道道绝美的风景线。宽阔的街道和马路上的车灯,就像是灯光交织的河流,或是天上灿烂的银河。那些高楼大厦更好看了,每一层楼房都被点亮,仿佛整座高楼全由灯光砌成。既美丽壮观,又透着神秘。

随后,妻子他们打麻将,我泡了一杯龙井茶,一边嗑瓜子,一边观赏羊年央视春晚。在欣赏精彩春晚节目和欢乐喜庆的祝福声中,新年的脚步临近了,我仿佛聆听到了她那矫健有力的脚步声,看到了她姗姗走来时春风满面的笑容。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春晚达到高潮,窗外的世界也沸腾起来了!在繁星闪烁、灯火辉煌的夜色之上,又增添了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漆黑夜空骤然绽放一大朵又一大朵璀璨的烟花。这是人们喜迎新年的心声啊,爆竹在大地燃放,烟花在夜空盛开,心花在心底怒放。

红灯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夜色如画,万缕诗情涌心头。面对阳台窗外夜景,居高临远,诗兴突然来袭,于是口占小诗一首,诗曰:

除夕夜色最美丽,灯火辉煌不夜城。

烟花璀璨一岁除,小城年味分外浓。

县城的散文7:会走的人行天桥

文/刘泽安

小县城有一座人行天桥,会走。

这座人行天桥,不大、不长、不宽、不高。

小县城其实不算小,车辆和行人争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人们强烈要求县长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天桥。车辆就像人一样,在城里的道路上跳来跳去,人一多了,人与人相处的矛盾就显现出来,很多人、车辆都希望县长修一座天桥来解决这个矛盾,可县城也还不小,修一座天桥怎么能够解决呢?

县长也有苦恼的事,虽说想多修几座人行天桥,可县长所在的城市,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修天桥的事毕竟在城市里是一件小事,要做的大事太多。就是修一座天桥,也要不少的钱,如果能有一座会走起来的天桥,人们什么时候需要走这座天桥,天桥就到什么地方去,哪样的话,只修一座天桥就可以解决人们行走不方便的问题,既节约了资金,又解决了问题,那不是很好的事吗?为此事,县长的头疼了一次又一次,手向空中舞了一次又一次,脚踏土地一次又一次,始终没有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县长呆在办公室看着窗外,希望有一只鸟儿飞过来,告诉他一个好办法,可那飞来飞去的鸟儿就是不停下来,翅膀张着,嘴巴里叽叽喳喳,一只鸟儿是这样,二只鸟儿是这样,三只四只鸟儿还是这样,一群群的鸟儿也是这样。

县长的头摇了摇,刚坐下来,一只蚯蚓爬到窗台,那只蚯蚓扭着弯弯曲曲的身子在窗台上有意识地爬了一阵子,留下了一些痕迹,这些带有湿渍的痕迹组成了二个字:儿童。

字不算很正楷,但仔细看也能辨认出来。爬完的蚯蚓抬头看了看那郁闷的县长,本来是想提醒县长的,可它那头实在是太小,昂着头县长也没能看见,怎么办呢?蚯蚓想了又想,怎么能够吸引那个县长呢?正在这时,院子里飘来了雨,雨一滴一滴地滴在芭蕉叶上,“吧嗒、吧嗒”的声音飘在窗外。县长站起来走向窗棂,正准备抬手关上窗户,忽然看见了窗台上的二个模糊却又可辩的字,那是“儿童”,渍迹非常清晰,是冥冥之中谁留下的呢?蚯蚓已经躲在了窗台的下面,不能让县长看见。县长的脑袋向外伸出去,看了看一眼院子,看了看院子里的树,看了看树枝上跳来跳去的小鸟儿,究竟是谁呢?

鸟儿叫了几声:叽,叽叽,喳喳。

是您吗?

鸟儿又叫了几声:叽叽,叽,喳喳。

光晓得叫,又不说话。

不管怎么说,县长受到了启发,那“儿童”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子里。

几天以后,县城的大街小巷贴上了招贤榜,招纳九岁左右的儿童到县府议事,商量建造可以行走的人行天桥的事。

这样的事在县城是第一次,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样的事是真的。别的人不相信也罢,只要县长相信就行。

几个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县政府的议事厅,关起门来与县长商量了很久,至于有多久?时间上还不好计算,只晓得议事厅里,白天亮晃晃,晚上晃晃亮,他们要讨论那一座会走的人行天桥,不是件简单的事。

究竟商议了几天?没有人去关心,只有这几个儿童最清楚。

想不到的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多一点,那座会走的人行天桥开始动工了。动工的时候,四周围上了密不透风的墙,人们想伸头探脑去看一看,但什么也看不了。只有那几个儿童能够进施工现场去看,儿童成了人行天桥建造的现场指挥官,每天放学后,他们什么地方也不去,直接到施工现场去检查进展情况,看是否顺利?是不是按照他们的技术要求来施工的,他们肩上的担子太重,担负着大家的希望和梦想。

他们的技术是秘密,是不能让大人知道的秘密,知道了就不灵了,连县长都不能告诉,告诉了同样不灵。人行天桥的修建倒还顺利,尽管城里的大人好多都想去看,看不到也没有怪孩子们,都想尽快看到一座会走的人行天桥。

人行天桥没有脚,究竟怎么走是个迷?

两个月的时间,一座崭新的人行天桥在县城的主干道上建了起来,晃眼一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唯一给人视觉效果上的不同是:儿童们指挥修建的这座人行天桥像是由桥蹾、桥面、引桥三个大积朩组合在一起的,好像随时可以分别走动。

县长本来对他的这个决定也是有顾虑的,但第一眼看见这座人行天桥的时候,他真的有信心,相信他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庆功仪式,县长和孩子们最先踏上人行天桥,看着桥下快速通过的汽车,白颜色、黑颜色、红颜色、灰颜色的汽车像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儿一样游动,游得那样欢快,没有了行人的阻隔,更是如鱼得水。

可人们走过人行天桥时,心中有一个疑虑,真的会走吗?

白天,人们在人行天桥上行走,总是感觉到天桥架在天上一样,走过时有点晃悠晃悠、一颤一颤的,就像手机调到振动一样,走一步晃一眼,还有点怕人行天桥踏下去。夜晚,灯光出来与星星一起守着天桥,行走的人们感觉桥随车在走,车向前走,人往后走,车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个时候的人行天桥在走吗?

真的是这样子吗?夜晚的人行天桥在走,白天的人行天桥没走?

几天过后,这一座人行天桥果然改变了位置,来到了小县城里最需要的地方,人们原来过公路的麻烦就不算麻烦,走上晃悠晃悠的天桥是一种幸福。

又是几天以后,这一座人行天桥又改变了位置,走到了小县城里又一个恰当的地点,原来怕过公路的老太婆、老大爷都不怕了,慢悠悠地走过去。

一段时间,这座人行天桥究竟走了好多地方,它自己心里倒有数,人们却记不清楚它究竟走了那些地方?反正知道它是一座真正的会走的人行天桥,人们什么地方需要它,它就会走到什么地方去,在小县城里寻找自己的位置。

人行天桥是靠什么行走的?已经没有人关心它。会走的人行天桥的秘密,只有县长和那几个儿童知道。

我要为我的小县城保守这个秘密,我要为我的人行天桥保守这个秘密,因为这是我的家乡——南的重庆綦江。

县城的散文8:几株向日葵

文/孔伟建

县城北关转盘路附近,有个小店,卖衣服的。店里常见母女二人,女孩也就四五岁左右。这店存在有几年了,我每天都从店前经过,步行、骑车或者坐公交。

让我对这店感兴趣的是,每年,店前空地上总有几株向日葵。春天一到,该播种时播种。夏天来了,向日葵慢慢长高、长大,开花。到了秋天,就结了果实,几个圆圆的葵花头,弯着腰,向大地致敬。

我在想,或许,这对母女喜欢这种植物,喜欢大大的毛茸茸的叶子,喜欢看葵花向着太阳转。抑或,女儿喜欢吃瓜子,喜欢吃自己种的葵花结的籽粒。

转盘路,作为交通要道,店铺林立,人流涌动。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几株向日葵,在满目尘嚣之中,是非常扎眼的。尤其是开花之时,金黄色的大大的一瓣瓣的花束,风儿吹过,就连周围空气中似乎都飘着一种特殊的味道。

开花之际,我路过,也会停下来,看看,闻闻。我看见漂亮的小女孩,拿着只小水壶在慢慢地浇水,宁静里有微微的喜悦。那喜悦,是不动声色的喜悦,是一个人的喜悦,是落在花瓣里的简单的喜悦。几朵花,站在车来车往的大天地里,那么小,却又那么放肆地开着,风经过时,花语闪烁。那细小的不为人知的喜悦,处处闪烁着民间草木的顽强。

月亮升起来,也会有露水打湿花朵,打湿叶子。

夏天,一片云飞过来,也许会落几颗雨点,将向日葵打湿。

太阳从东边升起来,照在金灿灿的向日葵身上,照在小姑娘身上,我觉得这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温暖。

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写下这几株向日葵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态度呢?如果生活可以概括的话,我觉得是两个字:顺从。顺从自然,顺从天地。到了季节,总会有草长出来;到了时候,总会有雨从天空落下来。

当我站在这几株向日葵旁边,抑或从它们身边经过时,对这对母女似乎多了一份贴己的体会。

车辆,依然川流不息。人群,依然来了又走。

没有人肯停下来,关注这样几株草花。

县城的散文9:墨镜

文/顿悟

县城北段,一条不算太宽的街道,却车流不断、人来人往。

每天傍晚时分,街道的东南角就会准时出现一位拉二胡的中年男子。一副宽大的墨镜遮住了他清瘦、苍白的面孔,只在镜片下方,露出一个尖尖的下巴。是盲人?大家都这么认为。一件已经发黄的白衬衣规规矩矩地束在腰里,头发一缕一缕的,留下明显的梳理痕迹,后脑勺却直立着一撮,孤傲不群。面前放着一个碗,碗里时不时有一些1角、5角的硬币。

他自顾自地低头拉着二胡,一首首优美的旋律,随着指尖缓缓流淌而出。《二泉映月》的如泣如诉,《化蝶》的委婉缠绵,都被他演绎得恰到好处。他从不抬头打量行人,甚至不去感知碗中的钱是多是少。他从容地来,亦如他静静地离开,只留下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的背影。

又是一天傍晚,他照例低头拉着二胡。根本没有感觉到面前多了一家三口。

小女孩五六岁的模样,显然被音乐所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拉二胡的人,好像在疑问:他使用了什么魔法,让这个不知名的乐器发出如此优美的声音。

因为神情太过专注,小女孩的脚不小心踢倒了摆放在拉二胡人面前的碗,碗转了几圈后,又稳稳地停在原地,小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

妈妈,我也要往碗里投钱。小女孩摇晃着妈妈的手。

乖,不要被他骗了,他就是利用自身的缺陷故意扮可怜,引起大家的同情,不劳而获,现在这样的人太多了。妈妈愤愤不平,拖着小女孩想尽快离开。

小女孩却哭闹着不肯走,妈妈只好掏出1角钱硬币敷衍着孩子。

孩子立马破涕为笑,就在她准备把钱投到碗里的一瞬间,出现了惊人的一幕。

拉二胡的人摘掉了从未取下过的墨镜,笑盈盈地对孩子说:叔叔不是盲人,更不是骗子,我不能要你的钱,你留着买玩具吧!说完,不慌不忙地收拾好东西,从容地离去,腰板挺得笔直笔直的。

县城的散文10:童年琐忆

文/乔厚民

我的老家是离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庄,名叫掉铃桥。相传唐朝时,韩愈骑毛驴访友路过此地,把毛驴的铃铛掉在村口的桥上,就有了这么个村名。

村子的旁边有一条河,叫谭峪河。我常和小伙伴在河里玩耍。夏天因为要灌溉庄稼,村北的水坝会关闸蓄水,河水更深。我和伙伴光着身子跳进河里打扑腾,在水里玩一阵子,再上岸晒太阳,偶然有女孩子路过,害羞的我们便会迅速跳进水里藏起来。

最开心的是,有时候上游的化工厂会排放生产炸药的污水,河里的鱼便会浮在水面呼吸。伙伴们把网兜绑在竹竿上,伸进河里捞鱼,运气好的,捞一盆子是不成问题的,这意味着可以好好吃一顿鱼了。

那年九月初的一天,我正和几个伙伴在村子的庙门前玩弹球,二哥走过来拉住我,说要送我去上学。因为正玩得美,我不愿意跟二哥走,抱住身边的柏树不放。二哥硬掰开我的手,拉着我往学校走。我一边走,一边哭,心里还是不愿意去上学。就这样,我被二哥硬拉到了学校。

进了校门,到了一个女老师面前。二哥对那个女老师说:“崔老师,我带我弟来报名。”

“你弟几岁了?”崔老师问道。

二哥回答:“我弟七岁了。”

我一听,马上喊道:“我不是七岁,我才六岁。”

二哥急了,对那个女老师说:“崔老师,别听他的,他已经七岁了。”

那个女老师半信半疑地看了看我,然后对二哥说:“那好吧。”

说完,就开始给我办报名手续。

我就这样开始了上学生涯,结束了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

那天给我报名的崔老师,后来教我们语文,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崔老师上课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文静,可实际上特别严厉。上课时如果看到有捣乱的学生,她手里的教鞭会毫不犹豫地敲过去。我虽然成绩好,可上课老爱做小动作,为此,没少挨老师的训。不过,因为学习好,老师的教鞭总是在我头上晃一下就拿开。

说来也怪,那么调皮的我,对学习却一点也不马虎。放学回家后,就会自觉地趴在家里的窗台上写作业,从不用别人督促。这一点,也让母亲省了不少心。

到了暑假,我又和小伙伴疯玩开了。除了下河玩水、门口玩弹球,有时也会去村南的竹园里玩。那竹园有几十亩,望不到边的竹子长得密密麻麻,外面再热,里面也是阴凉的,自然是孩子们夏天的又一个乐园。那时的竹园,不只是村子的一道风景,而且是村里的一份收入。生产队用的筐、牛笼嘴,都是用竹园的竹子编的。各家各户的担笼、盖房搭的架子,都要从村上买竹子来做。竹园里除了爱唱歌的鸟儿,还有老鼠和黄鼠狼出没,偶尔也会有野鸡。有时,我们在竹园里无聊了,就会用盆从河里端水,往竹园地上的窟窿里灌,老鼠和黄鼠狼都被灌出来过,可怕的是,有时也会跑出一条蛇来,吓得我们四处乱跑。

七月下旬,包谷锄过二茬以后,队里基本没什么农活了,母亲就去城里看望父亲,只留下我们兄弟几个和爷爷在家。母亲不在的时候,早饭和晚饭还好办,爷爷会给我们熬米汤热馍吃。可午饭就惨了,因为爷爷不会擀面,只能给我们打搅团。爷爷用擀面杖在锅里搅的时候,我就在下面烧火。爷爷在灶上搅个不停,我在下面风箱拉得更欢。知道我不喜欢吃搅团,爷爷就把舀完搅团后留下的锅巴,用清油一焙,稍微烧几下火,然后铲下来给我吃。那东西倒也挺香,吃得我美滋滋的。当然,这待遇几个哥哥是享受不到的。

八月,母亲从西安回来了,家里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家门口闲坐的大娘大婶又和原来一样多了。

县城的散文11:土山庙会

文/丁明烨

在梁山县城北郊二三公里处,丁庄与关庄村之间,有座高二三十米的小山包,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山土,草木繁茂,山石嶙峋,当地人称作土山。早些年,一提起土山,方圆几十里地界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土山名气之大,既不是因为那里曾经发现的史前古文化遗址,也不是因为山南麓发掘的大量汉墓群及出土的黑陶,而跟它的庙会有关。

土山庙会始于明末,盛于清代,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为县域内规模较大的庙会之一。传说,泰山奶奶姊妹仨人,老大为泰山的碧霞元君,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能保佑农耕、经商,特别庇佑妇女儿童,有求必应。老二为眼光娘娘,能医治各种疾病,特别是眼疾,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老三为送子娘娘,掌管生儿育女之事。土山,是老二眼光娘娘修道成真的道场,也是三位泰山奶奶的一处“行宫”,据说每年的阴历三月二十八,泰山奶奶都会莅临土山,显灵显圣,济贫救苦,特别灵验。听当地村民讲,每年的三月二十七夜间,土山周围都要下一场小雨,那是为泰山奶奶洗路清尘。

据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讲,原先的土山庙院落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飞檐斗拱,是设计精美的古建筑群。建筑结构仿造泰山碧霞祠,有二十多层台阶的开阔山门,正对山门的是穿心殿,后面五间宽敞的大殿里,供奉着并排而坐的三尊泰山奶奶神像,威严端祥。大殿的东西两侧还建有廊房,廊房内有壁画、碑刻,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东西廊房的前面,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钟楼里面用铁链悬挂着一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钟,每到大年初一或庙会节日,乡亲们撞响大钟祈福消灾,清越的钟声在山村间悠扬回响。庙门的东侧,还建有戏楼,供戏团及说唱、卖艺者演出。庙会期间,山上山下,人山人海,人们比肩接踵,熙熙攘攘,呈现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抗战胜利后,当地民兵游击队禁止迷信活动,拆毁了庙宇,砸烂了塑像,把东廊房改造成小学教室,后来房舍也逐渐在风雨中颓废。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庙舍建筑随着时代更迭已完全堙没了踪影,只有斑驳的夯土地基和散落的砖瓦残碑,见证着昔日曾经的繁华。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当地村民自发集资,在土山庙原址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但庙舍结构已非常简单,与古庙院落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山上有庙舍十余间,供奉着泰山奶奶、送子娘娘、玉皇大帝、南海观音、关帝等十几位神仙。随着庙舍建成,庙会也随之恢复,并逐渐重现了当年的火爆场景,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六日,土山庙开始起会,香火鼎盛,客商云集,北至台前、阳谷,南到嘉祥、郓城,东到汶上、东平的善男信女、小商小贩,各阶层人士都远道而来,烧香祈福,许愿还愿,祷告神灵庇护人寿年丰、合家平安。

庙会期间,信众们除了焚香燃泊,向各位神仙奉上“金银”供品,更有男女信众敲锣打鼓、举旗扬藩、向神祗献娇献帘,庙门前表演的“挑花经”,更是吸引了众人的惊奇的目光。挑花经的人一般都是农村中老年妇女,她们衣着镶花的盛装,每人担着一副经挑,经挑的两端挂着花枝招展的花篮,花篮精巧别致,有龙、狮子、荷花、宝瓶等式样。她们伴随着经曲的伴奏,依照八卦图中阴阳鱼的线条,来回地舞蹈。据说,在“挑花经”表演到高潮时,挑经者会产生一种灵异的力量与神灵对接。有病的人,跟随挑花经的人一起表演,过一段时间之后,病就会不治而愈。求子的妇女走到表演者中间感受其中的灵异氛围,甚至撑着花伞从舞者中间走上一遭,不多长时间,便可如愿得子。因此,“挑花经”会吸引大批人的围观“互动”,场面热烈。

庙会也是当地村民一年一度的大事,届时山周围的村子会请剧团唱大戏,一连多天,精彩纷呈。各农户也要提前备足酒食,招待前来看戏赶会的亲朋。庙会的鼎盛也带来了贸易及文化的繁荣,庙会期间,各种商贩齐聚土山周围,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古玩器具、干鲜水果等应有尽有,煎包、油条,胡辣汤各色小吃摊,更受庄稼人的青睐。卖艺献技的,看相算命的,充斥其中,嘈杂热闹;据说,每年的土山庙会都会“发一户”,即有一家买卖人会“爆发”,收入的钱是卖出货物的好多倍,钱多的数都数不过来,简直不可思议。不过,有的商户发了“横财”喜欢说出来,有的商家发了大财,也绝不开口对外讲,只是烧香还愿,感恩泰山奶奶庇佑。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年一度的庙会,是一种风俗,一种节日,传承了传统,繁荣了经济;更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为古朴沉闷的村落,增添了些许的灵性和神秘。

县城的散文12:黄桑看林

文/刘绍雄

清晨从绥宁县城出发,沿着巫水河驱车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黄桑坪。

下车步行,沿着草径往山上攀登,走不多久,便开始进入莽莽苍苍的针阔叶混交林。只见山上的树如兄弟般手挽着手比肩而立。缠缠绕绕的藤萝上,缀满黄色的花朵。线条很美的小叶椴,浅绿色大齿叶的花楷槭,以及树态婀娜秀气的灰柳和绢柳,挤挤搡搡的杂生在丛林之中,悄迎来人。

灌木丛里,野山楂枝条上尽是尖刺,真是锋芒毕露。数米高的金银忍冬,头顶粉红色的花冠,在风里踮起脚尖,在探看着什么呢?匍匐在地上,将纤细的脚手伸得很长的百里香,斜横着剑状小叶,吐出紫红色的小花。地上的草丛中,点缀着数不清的野花。花色从浅蓝到深紫,姹紫嫣红,色彩绚丽。变化繁复的单花鸢尾、亭亭玉立的野兰、猩红色的草莓、灿烂的石竹花以及呈现红、黄、橙、白各色的野百合花,浮雕般层层叠叠地盛开着,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代佳丽,绽开杏眼樱唇,诉说寂寞。花骨朵下的驴蹄菜、马齿苋更是成片地生长着。林中筛动的阳光,如清亮的雨滴轻触着花蕊和草尖,颤动着诗一般的柔情。

森林越来越密,出现了枝叶如盖的云杉。穿过林中绿色穹廊,又翻过一座小山,进入旁边的河谷。一条清清浅浅的溪泉,软玻璃般亮在谷底。溪边簇生着石菖蒲、小叶蔷薇和开小白花的鼠李。

这时,我的头顶突响起一阵飞鸟的拍翅声和低低的咕嘎声。原来是一只山斑鸠,正惊慌地箭一般钻进树林。在灌木丛中,我发现了两只喙像猛禽一样锋利的小鸟。陪同我们游览的老唐说,这鸟叫伯劳鸟,生性胆怯。

在高高的长苞铁杉枝头上,那只只羽毛艳丽的黄鹂,大小同鸽子一样,啼啭声却像悠扬的短笛,每一个音符皆珠圆玉润,弹性好得如爆豆般跳开来。“两个黄鹂鸣翠柳”,此时我真切地体味到诗人杜甫这一浅白的文字中的令人欣喜的感动。

在松林中,我们还看到好几只啄木鸟,羽毛白、黑、红三色混杂,特别耀目。它们不停地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一面用它的长喙叮叮咚咚地敲击着树身,一面像是在认真倾听着什么,似乎在判断树身上有没有虫窟窿。

老唐津津有味地介绍:啄木鸟的记忆力惊人,它一个秋天可采集三万多粒松子,分别贮藏在六七千个地点,却能准确无误地记住每一个贮藏点,吃时立即啄出来,绝不会遗漏。老唐接着说,黄桑森林面积达23万亩,是湖南省保存最好的原始次森林,植物达100平方公里的无污染大绿洲。森林面积达23万亩,植物达100科700多种,陆栖兽类21科47种,水栖动物6科22种。其中有能产比黄金还要昂贵的药用麝香的林麝,有身披五彩缤纷羽毛的红腹锦鸡和双双恩爱的鸳鸯等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被科学家誉为“世界动植物基因库”。

哦,树木葱茏、百鸟翔集、花团锦簇的黄桑,鸟鸣如雨,如阵阵生命的赞歌,又如声声爱的呼唤,歌咏黄桑之大美。置身黄桑,犹如置身于一个精美的大自然宝库,穿行在一个绿色的童话宫殿里一样,被深深陶醉,我全然忘记了山外的世界。

县城的散文13:有对比才有销路

文/黄健生

表哥在县城开了家玩具店,虽然是小打小闹,但几年下来,不仅给表哥挣回来一个店面外加一套住房,同时还让表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顾客的心态也摸拿得八九不离十。

表哥那次到北方进货,无意中看到了一种电动仿不倒翁玩具,表哥玩了一会儿,觉得确实有玩头,且价格便宜,当即以每个2.3元的价格进了一大批,玩具中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比例相当。

表哥把玩具定价为每个5.8元,放在柜台内出售,但十多天过去,看的人不少,买的人却没几个。店员私下里说,如不降价,这批货肯定要积压,降价就得亏,表哥这么精明的一个人,这次无论如何亏定了。

表哥自己倒不急,他不但不降价,反而把价钱往上提,红的每个定为9.8元,黄的定为7.8元,蓝的不变,还是5.8元,这令店员们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事情却出乎意料,玩具销量迅速提高,并且三种颜色的玩具销量大致相当,这批货不但没亏,还比计划中赚得多。

我很不解,在酒后悄悄地问表哥,表哥神秘地说,有对比才有销路。我还是不解,表哥又说,我突然将价格提高,早先看到的人肯定认为我标错了价,心里还在后悔哩,这时不买就怕错过机会了;买红色高价玩具的人是手头有钱的人,他们认为,既然是同一厂家的产品,价格高肯定质量好;买蓝色低价玩具的人是居家过日子的实在人,他们认为,既然玩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价格低点当然可省几个钱;买黄色中价玩具的人,则存在从众心里,他们认为,买中价虽然不一定能得到什么实惠,但上当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听了表哥说的一席话,我不得不心服口服。

县城的散文14:我的家乡

文/王景怡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县城,这里山清水秀。有美丽的沿河公园,我特别喜欢那里,一放假就去那儿玩。

春天,公园里开满了美丽的花,香气沁人心脾,让你想大口大口的吸气。那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鸟儿从南方飞来,在公园里的树上筑巢,快乐的飞舞。很多人在那里散步、玩耍、嬉戏……

夏天,公园里绿树成荫,树木郁郁葱葱。人们在那里跳舞、休息、遮阳等。碧绿的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就像给人们搭起了凉棚。孩子们在那里玩的可开心了,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恨不能从早到晚都在那里玩。

秋天,树木落叶了。地上堆了一层厚厚的树叶,踩上去软软的。一阵风吹来,树叶随风飞舞非常美丽。鸟儿们飞往南方,明年春天再回来。

冬天,一场大雪悄然而至,大地被雪花覆盖了。公园穿上了白色的棉袄,寂静洁白。人们也穿上了厚而笨重棉袄,就算如此,孩子们也顾不上严寒,成群结队的玩雪去了。笑声打破了公园的寂静,在空中回荡,地上留下孩子们大大小小的脚印……

我爱家乡的沿河公园,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