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文章

请欣赏大山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大山的文章1:遥远的河

这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

村子依山而建。青石块垒砌的墙,黄石板做成的瓦,简单陈旧却牢固的村庄像一段静止的往事,村前一条大沙河流淌着山村平静的岁月。这是一个冬末的午后,暖暖的太阳在天上挂着,孩子们在街上跑来跑去,老人们蹲在墙根晒太阳。一支队伍走进石板房村,在墙角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们一下子睁大眼睛,扶着墙站了起来。看着草绿色的军装,鲜艳的红旗,青灰色的布鞋,紧裹的绑腿,背后的背包,肩上的长枪……几十年前的记忆拉直了他们的腰杆,眼睛也变得格外明亮。

这支队伍走进村子,让老人们记起当年这里是根据地时的忙碌和热闹。听说村里来了这样一群人,村长慌忙从村部里出来迎了上去,身后跟着一群报信后嬉闹着的孩子。队伍里走出一个人对前来的村长说: “我是导演,我们来拍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导演抬手指着周围,“这里的老旧石板房和村前的大沙河,很适合做电影里的一个场景。”

“欢迎欢迎!”村长热情地握住导演的手。之后,安排人烧水做饭又和村里人一起帮他们做着各种安置。各种长枪短炮似的东西安顿好后,导演又叫来村长。

导演说:“电影里有一场戏是咱们这个村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我们的部队要过河和敌人作战。”导演边说边抬手指着坐在河边休息的队伍,“河上的桥被敌人的飞机炸坏了, 可村里的男人都支前去了,只剩下妇女们,于是,这些女人带着自家的门板跑来,跳进水里肩扛门板架起了浮桥……”导演说着,掏出一根烟递给村长,“我们要找几个群众演员,当然是妇女,每人给一百元劳务费。”村长把烟夹在耳朵上:“好的,你跟我来吧。”

村部的大喇叭传出村长的声音: “导演同志说了,要找几个妇女跳到水里架浮桥,让咱队伍过河打敌人。那什么,导演还说每人给一百块钱,这可能买好多斤肉呢,娃娃们可以过个肥肥的年了!”

村长和导演走出村部时,门外已聚集了不少妇女,叽叽喳喳地争着去。一个抱孩子的大嫂,把孩子往村长怀里一放,说:“村长,你给俺抱一会儿,俺也要去!”一群妇女跟着导演呼呼啦啦来到河边。

这是后来电影播出时的镜头:

河边上一处处战火燃烧着已风干的灌木丛,硝烟四处弥漫。宽阔河面上,敌机一次次俯冲。炮弹炸起一排排水柱,冰碴子四溅。穿着棉衣的妇女们扛着门板纷纷跳进河里,河水很快浸透她们的棉衣,炸起的冰凌子砸在她们脸上,血在脸上流淌。她们的手紧紧地抓住肩上的门板,一双双大脚在门板上跑过……

妇女们在河边的帐篷里换下水淋淋的棉衣走出来,还冻得瑟瑟发抖,身上的热气全被河里的冰凌子抽走了。

导演和村长正等她们。

“太好了,你们的戏演得太逼真了!”导演很激动, “这是劳务费,每人一百元。”大嫂看了一眼导演手里的钱没接,伸手抱过村长怀里的孩子。

导演一愣,忙说:“每人再加二十元!”

“给我们一杯热茶吧。”大嫂紧紧地抱着孩子, “我们不要钱,要了钱对不住当年跳下河的那些奶奶们。”

导演一愣,眼睛一热,转身大喊:“快,热茶!”

大山的文章2:大山的孩子有个梦

文/唐伟

曾经有人问我,长大了最想干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对他说,我想给家乡修一条宽宽的柏油路。

——题记

我曾经是一个农村的留守儿童,如今我已经长大,走出大山。今年是我一个人过的第十个暑假,于是我想回家走走。十年来我始终提醒自己:我是大山的孩子,从小有着山外的梦想。纵然山外的街景多么繁华、多么美丽,但是我都不会忘记沾满泥泞的双脚是永远属于大山母亲的。

我忘记不了家乡的凉水井,泉水清澈而冰凉。小时候它是我们村共有的“冰箱”,冻藏着天然的矿泉水,它是我们孩子天然的“游泳场”,流淌着几辈人的欢乐和梦想;

我忘记不了家乡那充满泥泞和草木的山路,因为它承载着我的记忆和脚印,它连接着我的梦想和思念;

我忘不了家乡的粗茶淡饭,因为是它们给予我强壮的体魄;

我忘不了家乡的亲人和美景,因为他们给我了精神的支撑和创作的灵感。

因为我有太多忘不了,所以前些日子我抽空回了趟家,家乡变化很大。路重修了,柏油大道终于进入了山里的世界。我曾无数次梦想自己能够坐车行驶在柏油路上沿路观赏回家的风景,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

回家路

我很少回家,因此每次回去就像一次旅行。我会透过玻璃看着飘过的树影和山峦。翠绿的山色和淙淙的溪水顿然唤醒了我早已疲倦的心。那窗外的每一处风景都闯入我的眼帘,穿透着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和血管。总喜欢在他乡寻找与家乡有关的文字,以至于有些疯癫。看到车牌上是“渝”时,我会像捡了宝贝似地欣喜若狂。每次和朋友一起去游玩时,总喜欢向他们提起我们家乡的样子,每到一处都会仔细比较和思考,所到之处都会烙在我的心里,然后慢慢酝酿,最后写进我的文字里。

眺望着逶迤的山势随意弯曲,感觉像一个成熟的女性一样娇媚而风骚。安静地靠在玻璃上,将自己的形体交给窗外的风景。

山路越来越陡,气温似乎也降了许多。窗外的寒风让我打了个寒颤,我从梦中被惊醒。车依旧在山里行驶,我揉了揉有些迷糊的眼睛。此时山顶萦绕了一层朦胧的雾,翠绿的树林在若明若暗的光线下格外迷人。

奔波了几个小时,终于回到了我日夜思念的家乡。下了车走在柏油路上,我正在思索那新修的公路会通往何方时,突然一幅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前。

弯曲的公路在河的对面画了一条好大的括弧,而咚咚的流水在山地欢快地流淌。路在不远处断了,前面还是那条草木丛生的泥泞小路。我不知是否应该为自己选择今天回家感到庆幸,因为以往回家都会遇到下雨,所以裤腿和鞋子都会被那可恶的泥土“占领”。

我有些不舍地走下了柏油路,当左脚从柏油大路跨向泥土小路时,我隐约感觉到自己仿佛跨越了两个时代。我回头看看那渐渐远了的路口,眼角渗下了咸咸的泪水。我不知道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弦,是时代的变迁,还是久违的心情。

村里人的“冰箱”

我买了些祭品祭拜了爷爷奶奶、二伯。在回去的路上突然想到了我们村里人共有的“冰箱”——凉水井(地名)。它是一股山泉,泉水从山上一直渗透到了山底。凉水井一年四季都冰凉清澈,所以村里人会在赶集回家口渴时喝上几口凉爽凉爽自己那滚热的躯体。小时候,听长辈们说这里有一颗夜明珠,所以无论天晴下雨,凉水井的水都会满满的。至于最后为什么水会不满,长辈们也各执己见。有人说:“夜明珠被偷走了。”也有人说:“是龙王拿走了夜明珠。”总之他们各说各有理,至于夜明珠的下落,我想没有过多着墨的必要。

我走到了凉水井,跳到沟里。匍匐着用手支撑着身子,然后用嘴去啜饮一口那凉水井的水,顿然一股刺骨的凉进入了我的嘴里,滑到了我的身体里,“啊!太凉了。只记得小时候农忙时奶奶家请人干活,我和哥哥姐姐们经常会到这里来取水给大人们解渴,没想到如今凉水井的水依旧清凉。”我向同行的人感慨道。我仰着头哈一小口气,瞬间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雾。我觉得自己被冻僵了,唯有思想和心跳属于自己的。

家乡的味道

回家,我看到了依旧不变的泥瓦房,墙上都还保留着我们小时候一位位“画家”的梦想;我看到了黄橙橙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高挂在门前,那是丰收的象征,那是喜悦的展示;我看到了那装满欢笑和故事的稻田已经“乔装”成为一块块种满药材的土地。

我一个人走在一块块庄稼地里,深吸着那只有大山里才有的气息。闭上眼睛,我看到了昨天的一切。

天很快就黑了,夜幕有些羞涩的不敢遮住阳光。夕阳透过云层照在庄稼地里,金灿灿的庄稼照得人睁不开眼。地里的人们都打算结束了忙作。男人们坐在田埂上吸起了旱烟,女人和小孩们拿着锄头和簸箕往回家的路上赶去。他们唱着,闹着,笑着,让我想到自己小时候跟在妈妈后面捡地里漏下的土豆的情景。

夜很快就来了,从远方一家灯亮结束了白天的酷热和喧嚣,开始了宁静迷人的夜晚。知了停止了叫嚷,乌鸦也跌入了梦乡。我还不愿回去,于是打算坐在地里重温儿时美好的记忆。

今晚没有皎洁的月光,只有几颗孤寂的星星镶在空中。看着远处村子里一家家的灯亮起来了,我翘着手指默默地数着:“1,2,3……”渐渐地一点,一条线,一大片,全亮起来了!远远望去,村子像一座绚烂的宫殿。

青蛙和蟾蜍在尽情地欢唱,蛐蛐儿毫不示弱地打着节拍。狗在“汪汪”地吠叫,像一个疯狂的粉丝痴迷着自己的偶像。萤火虫不知何时打开了自己的身体,微弱的光亮在夜空地呵护下显得格外美丽。他们尽情的舒展开自己的身体,自由的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飞翔。我悄悄抓一只萤火虫放在手里,妄想“偷取”它的秘密。我看到它们努力地摆动着的身体,光亮旋律似地释放。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黑夜里迷人的风景点缀。我想既然家乡给了我生命,给了我青春,给了我勇敢和美好,给了我自信,给了我……那么我也要像萤火虫一样为家乡修一条宽宽的柏油路,为家乡永远留住那口凉水井。

夜有些深了,我带着萤火虫回到了家里。一个人躺在床上想了好多好多……那晚我梦见了柏油路进入了大山。

大山的文章3:大山,我爱你

文/李钰青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最让我离不开的就是大山。在大山的怀抱中,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惬意,对我而言大山是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它的存在是一种精神的可贵,因为它从来不畏惧风雨。

在农村里最常见的就是山环水绕,满眼尽是绿。小小的我总会和朋友成群结伴到山上玩耍,站在远处我们放眼望去,山顶和山腰被洁白的雾气围绕着。我兴奋地对着伙伴大叫:“看!那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小伙伴们如同长颈鹿般伸长脖子向山上望去。

刚上山,我用鼻子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哇!山上的空气真好!有一股甜甜的味道!”小伙伴们也使劲地呼吸着,好像要把整座山的空气吸进肚子里。小伙伴门气喘吁吁地说:“好累好累,休息一下吧。”可我想快点登上山顶。要想个办法才行。对了,“望梅止渴”。我对大家喊道:“前面有一片苹果树,我们到那里休息!”小伙伴们听到苹果,口水都流了出来,立刻变得精神抖擞继续向山顶进攻。

终于来到了半山腰,果然有一大片果树,我们也来到了云住的地方。小伙伴们忙着采摘又红又大苹果,我去跟云玩。我第一次摸云,心里还有些胆怯,但我还是摸了。我的手轻轻地碰到云,云就害羞的飘散了。我左抓一把云右抓一把云,云儿一缕一缕的四散升腾。我更加放肆了,在云中地奔跑了起来,兴奋的大叫:“看我腾云驾雾,我成神仙啦!”我的惊叫引来了小伙伴的兴趣,我们一同在云中奔跑着,打闹着……累了,我们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听着风吟;听着虫鸣;听着叶落;听着内心的呼喊:大山,我爱你!

近几年,当我再想去山上玩,爸爸妈妈总会拦住我。不让我去,总说山上危险,到处都是洞,不小心就会掉进洞里。看我一脸疑惑,爸爸决定带我上山。

来到山上,我欢呼雀跃的扑向大山。爸爸一把拉住我疾呼:“小心脚下。”我低下头,一个大大的洞。我吓的一头冷汗,要不是爸爸及时拉住我,我早就踏进洞里了。我和爸爸小心翼翼的往山林走去,一棵棵大树东倒西歪,有的四脚朝天枯死了。一个个巨洞、大坑,像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仿佛要把我们一口吞下去。来到一片开阔地,眼前的景象更是惨不忍睹,植被全被破坏了,红泥裸露着,红得刺眼。这哪是泥,分明就是大树的血、大山的眼泪。“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喃喃自语。“唉,这几年,村民们为了一己私利,私自上山采矿。没有节制,没有合理开发。让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大山变得千穿百孔。”爸爸痛心地说。原来是这样,村民们的“富裕”就是以大山的代价换来的。愚昧的村民。

我和爸爸一言不发回到公路边。“儿子,想不想为我们的大山做点事。”“想啊!怎么做?”爸爸神秘一笑,从后备箱中拿出了一捆树苗。“走,我们植树去,让大山再披上绿袍。”我和爸爸把一棵棵小树苗细心的栽下,浇上水。“小树苗啊,你可要争气啊!你是大山的孩子,不要让大山妈妈再伤心了。”要走了,我对小树苗千叮万嘱。

我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我坚信,村民会醒悟的,会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和我一起来植树。大山,会快乐!大山,我爱你!

大山的文章4:大山深处的怀想

文/灵秀

从小就想,生活在大山多好,出门便是山,就能攀爬就能登高就能了望。

多少年过去也游历过一些名山大川,都是匆匆的去,掠一点美景在眼底。那年卫生支农就有幸生活在大山深处,有机会亲近它拥抱它抚摸它。虽然那是一些貌不惊人并非陡峭雄伟的小山,但它依然很美,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怀想。

路儿沟,那是一处荗密的山林,山下有清清的河水,经古战、术布乡,穿过术布洮河桥,继续往前到达路儿沟。一路清澈的河水欢快地流淌,蓝蓝的天空云朵飘逸,绿茵茵的山峦散落珍珠似的羊群,各色鲜花争相绽放,白色的小花密布枝头,紫色的花花香四溢,黄色的花娇妖典雅。一路的风景引人入胜,山下一块块粮田或嫩绿或深绿或金黄,在阳光下变幻莫测,如一幅巧夺天工的巨幅画卷。田间劳作的农民,在烈日下在绿摇黄笑的禾苗间躬身耕耘,大地在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下五彩缤纷,充溢希望。

无论走到那,你都总是在大山的怀抱。仰望四周,是高高的山,阴面的山被密密的松林覆盖,阳面的山树木不是很茂密,但你走进山林依然是在密林中穿行,一些地方你只能匍匐着前行。山羊和牛在山林里吃草,它们竟然如履平地般敏捷地行走,速度很快。山上有蕨菜,是一种很有名的野菜,听当地人说还有一种名叫狼毒的菌,形如宝塔,很名贵。我们攀登着寻找着,快到山顶了,还没有发现蕨菜,有一丝失望。就在这时我眼前一亮,蕨菜,我兴奋地叫了起来,说明我们攀爬的这座山确有蕨菜。但蕨菜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多,一根二根分散生长着,好久才采了一点点。狼毒在这个季节很难遇到,终没有见着能一睹芳容。有太多的不知名的野花,姹紫嫣红刹时鲜艳好看。

山里的村民普遍显得苍老,在半山腰遇一采野菜的村妇,交谈间知道她还不到五十,却有了一些老态,但她爬山轻松自如,在大山自有大山非同一般的攀登本领和如履平地的技巧。从她的脸上你能读出勤劳、朴实和憨厚,她们在这片自然的天地间自由地徜徉,真实感触了一种最为简单的幸福。

我们在空旷处架锅煮肉,野餐摇曳着独有的浪漫情调,有一份敞开胸怀拥抱自然澎湃的心潮。人们情绪高涨,忙着拾柴,烧火,取就地的河水,享受纯天然最为绿色的餐饮。围绕锅人们翩翩起舞跳起锅庄,在热闹的音乐声中放飞心情。喝酒聊天,心情象天空一样晴朗,象白云一样自由,象松林一样豪爽,更象小草野花一样沐浴阳光,在大山的怀抱里尽情奔放。

一些牧民奔歌声而来,站在不远处张望,那带笑的容顔和炯亮的双眸,充满了欣喜,仿佛在看一场尚且不错的演出。他们在看我们,我也在认真地欣赏他们,想透视这大山深处最为真切的魂灵。从他们渴望的眼神里,我猜想这是一片久已沉寂的山谷,太需要有声音的回响,有一点热闹和奔腾,腾涌出最古老的歌谣,混合现代的元素繁衍生息。

太阳西下,凉风漫延过来,四周的宁静被游人的喧闹搅乱。牛羊走下了山,该回家了,意犹未尽的牧人也该回家了。

一切都在太阳的余辉下静默,留恋忘返的牧童和我们,但我们却有全然不同的心境。看到我们他们遥想远在大山外面的世界,而我们是在留恋这片山的秀美和静谧。真想在这过上一夜,听山的声音,听河水永不停息的吟唱,再遇一位会唱藏歌的青年,听他最为原始高亢的咏叹,或遇一位老人讲他当年最为心动的故事,还有就是听当地会唱卷的老艺人来上一段如泣如诉传统经典的卷曲,这份畅想虽不能如愿却像繁茂的野花开在心田。

现在的节气是大暑,而这里却气温如春,夏花璀璨,真是避暑的好地方。说真的生活在大山总有丝丝的孤寂,即使不喜欢太吵太闹的我,也被这过于安静沉寂的气氛浸染,发自肺腑地渴望一点沸腾,那怕如平静的河流里一块石头激起的浪花一样奔涌出一点欢快的声浪,也不至于象这般没有生气,宛若一滩死水,生生的令人窒息。只有那些开在山里的野花芬芳飘摇,娇柔着一季最为温暖的情怀。而在这四面环山的小城,却突兀的一筹莫展。在院落大大的水泥沏成的花坛里栽了两棵刺梅花,正自娇艳芳菲,这是县城独有的风景,可被它的娇媚吸引眼球的人们,肆意地采摘,仿佛这花也如野花一样,是可以随意侵占的,遍山的野花繁茂兴盛,采几朵装饰一下生活,是一种情调,而刻意种植在庭院里的花,就是为着小城也有花一样的容貌。我走上前,看着采花人,笑盈盈的说:“别采,好吗?”他看看我,略带疑惑地停留片刻,羞愧地走了,手上的那枝花艳艳地红了夏日。其实,他不知道这花是别在城市的鬓角,是小城夏日独有的风韵,大家欣赏远比独自一人享有而快乐,他采走了今天的花,也折断了明年的娇艳。也许,他久居小城也感寂寥,被这一点亮丽激越了心扉,折一枝花色驱散孤苦,爱花而心芳香融融。兴许是怕花孤芳自赏无人怜,即使花茎带刺刺痛手指也心甘,他的羞涩、纯朴和憨态正是大山宽阔的写照。我突然觉得我这个异乡客太过矫情的阻止刺伤了他的心,花儿究竟在为谁笑为谁哭为谁风情万种娇媚百态。为蝶为蜂为山为已为人,为着爱它的万物。

在我就要离开那个小城时,那个小城拥有了第一个KTV娱乐厅,那种场景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就是那次在那个欢腾的海洋里,我平生第一次感悟了翩翩起舞时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真的是灵魂在笑,每一个细胞都放松和沉醉。想起那次舞蹈那份随意那份悠然自得那种全身心的舒展,真让人今生难忘。没有任何情感夹杂其中,有的只是一种心灵最深刻的体验,一份陶醉,一份舞蹈的魅力。它给我的启迪是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有它的情趣,你只要身心投入。小城是寂寞的闲散的闭塞的,但它也有一份独特的值得回味的过往,小城缓慢的变迁诉说着它不为人知的沧桑和辛劳,孤寂和兴盛,如老妪提篮里鲜味十足的碾榛(当地用刚成熟的青棵炒熟碾成的食物),有它独具的况味。

突然想念某一个远去的日子,老去的岁月,老去的年华,我们找不回,但我们可以在记忆里存留曾经的美好,回味起来心就有了一份略微的年轻和活力。

那段大山里的时光,一直绚烂着它的古朴和典雅,安静和纯香,在记忆里悠悠香飘,甜醉了一段最为真挚馥郁的生活。

大山的文章5:母亲,我们永远的大山

文/林中红花

从小到现在,一直都觉得:母亲,是我们永远的大山!

人到中年的我,常常看到同事们请假,听到同事说她们的父母身体怎么怎么不好,这个在家需要人伺候,那个又要马上联系医生住院治疗;或者有的闲聊时说他们的父母的笑话,随后淡淡一句老小老小,老了老了就成了小孩。也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我愿意母亲是我的女儿,父亲是我的儿子,我多么想像照顾我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

很幸运,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的父母,我那一辈子在黄土地上劳作的父母,尤其是我的母亲,身体一直很健朗,他们的神智一直很清醒!

小时候,总觉得母亲很能干,她先是是村里的村干部,从妇女队长到会计保管,后来是大队的妇联主任,最后发展为公社的妇女干部,只因了当时干部队伍实行年轻化,母亲才从公社回到了我们村,带领着父亲和我们兄妹几个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劳作起来。

长大后,我们兄妹几个相继结婚成家,不论谁家有了难处,总少不了母亲的身影……

先是小妹结婚后一年,她的婆婆检查出是乳腺癌,她的公公陪着婆婆到省城看病,妹妹这时又要生孩子,刚持家的妹夫一方面要为他的母亲筹钱看病,一方面要照顾我的小妹,肯定忙不过来。我的母亲那时候便主动到妹妹家伺候小妹坐月子,小妹出月后,母亲将小妹接到我们家,里里外外的照顾起来。又一年后,小妹因误食了老鼠吃过的食品,得了出血热,刚开始发着烧,村里医生以为是感冒,在他们村里看了几天不见好,母亲动员妹夫带着小妹到乡上医院检查才知道结果,最后在临近的镇上医院住了成十天的院,得以康复。

后来,是我因为那年工作不顺利,我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又无处申辩,羞愧难当,几乎想到了***。在家里的母亲没有得到到我的消息,忐忑不安了一个礼拜还没有见到我,母亲便跑到我原来的单位,向同事打听到我的去处,急急忙忙奔向我的新住处安慰着我:人活一辈子,都不容易啊!那里黄土不埋人,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换个环境也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能一辈子都大红大紫,但谁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喝凉水绊牙!你要好好活着,只有活着,你才会有改变的希望!现在想来,当时多亏了母亲,让我重新找寻着自己的价值。

再后来是我姐姐家的事,姐夫那年不知什么原因,好端端一个人竟全身发黄,到了乡医院两个礼拜不见好转,没有经过多少事的姐姐见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泪流满面,生怕姐夫出了什么问题。母亲又来到了姐姐家,帮助姐姐干这个做那个,并一个劲的安慰姐姐说:不要慌张,现在的医学这么发达,我们要配合医生,钱是个什么,该检查什么就检查什么,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乡上医院不行,我们到县上!第三周姐夫转到了县医院,检查结果是氨气中毒,又住了两个礼拜的医院,好了!

一年一年,父亲母亲明显的老了。八十岁的已过的父亲终于在我们劝说下不去田间了,但他在家了也闲不住;而小父亲七八岁的母亲虽然也七十多了,但一辈子操劳的她始终歇息不下来,这不由又让我们担心了……

两年前暑假,母亲为村里人帮忙,不小心用木棒撞了眼睛,顿时眼里流出了血,吓得村里人立马叫上我嫂子赶快送母亲到了医院。我知道后回老家,在家里停留了七天,平生可以说是最多时间的伺候了母亲。每天,我陪着母亲到乡医院换药打吊瓶,一方面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一方面我不停的劝说着母亲不能任性给村里人帮忙了,你也一把年纪了,不要以为你自己还是以前。住院那几天,每天都遇到一个老妇人,被她的老头陪着也来打吊瓶,他们说她是心脏怎么不好;每每看到老妇人,让自己老头买什么水果递一下要喝的水,或提着吊牌上厕所,甚或说着一些娇气的话。我很感动着老头对待老妇人的好,我也很为着老妇人对老头的矫情而默默祝福他们。但每每这时,我想自己有时候在在丈夫跟前撒娇,又想到自己的母亲,一辈子都没有个宽大的肩膀可以依靠,一辈子都是直挺挺的大山一座,不容易啊,因为母亲也是女人啊!

那一年,大侄二侄相继结婚,婚后添了孩子的他们又因为生计要上班要打工。他们将孩子放到家里,本来是嫂子看管,可嫂子又要忙碌着田间的庄稼,所以,照管孩子的事又落在母亲身上。每每看到母亲为了孩子劳碌的样子,我好几次和嫂子和侄儿媳妇商量,他们的确也有他们的难处呀!我劝说着母亲能干多少干多少,母亲看我絮叨着不耐烦了,最后母亲说:你们都放心的去吧,只要你们过好自己的日子,我和你大(我父亲)每天什么也不做,现在不用到田地里去,只照顾个孩子,我们会照顾好的,我们也会照顾好我们自己的!

如今,侄儿们的孩子快上幼儿园了,母亲和父亲可以安享晚年了。一次,我劝说着母亲:,受了一辈子的苦,现在就好好地享几年福吧!母亲笑着说:你们几个日子过好了,我和你大也放心了,看你大身子骨那么硬朗,我更要好好活着呢!我要有个什么闪失,你大怎么办呢?

好我的一个母亲啊,一辈子为了我们,操不尽着心!

母亲,真的是我们永远的大山!

大山的文章6:阳台上的绿

文/一心

小时候,住在大山深处的我,做梦都想有一天走出大山能住上高楼大厦,过上令人羡慕的城市人生活。如今,通过多年的努力,梦想真的实现了,真正成了所谓的城里人。

父母亲都是农民,一年四季吃的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从小我对农活比较熟悉,对种菜一直很有兴趣。今年是我第二年在阳台上种菜了,去年春天搬进新房子后,就和妻子商量,能不能利用阳台的空间来种点菜和养花,增加点绿意,美化点环境,体验丰收的喜悦,妻子正有此意。我找来六只泡沫箱,整齐摆放着,到郊区挖来一些泥土,背上住在五层楼的阳台,倒进泡沫箱中平整好,简易的小菜园做成了。

原来,在阳台上种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四季豆苗没出几天就无精打采,叶子泛黄,最后还是枯了。小青菜刚开始长得不错,随着天气热起来,被虫子吃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很是苦恼。唯有两株苦瓜长得不错,自从它开出第一朵黄色的小花,不久就结出了“瓜宝宝”,随后陆续长成十几只苦瓜,最后都成了盘中美食,我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它的成长历程。平心而论,第一年的收成很不理想。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刚一过清明节,我重新整理了小菜园,也有跟自己较劲的心思,心想今年一定要取得好收成。利用赶集日子,上街买了丝瓜、苦瓜、小青菜等种子,分别种到不同的泡沫箱中。几天后泡沫箱中就冒出了绿,先是一丝丝,接着是一点点,然后是一丛丛,十余天以后,就一团团地晃眼睛了。随着瓜秧的一天天长大,我准备用竹子做几个架子,使瓜藤顺着架子往爬上,好让它们开花结果。妻子认为做架子太麻烦,她常在网上淘宝,看看有没有此类物品,很快就从网上买到了几只金属架,组装后,我发现设计得很人性化。丝瓜、苦瓜柔嫩盘虬的须枝沿着插在土里的架子使劲向上攀爬,每天高度都不一样,真有股不登到顶端誓不罢休的劲头。

有一天,我专门到郊区向菜农请教种菜的经验,浇水、施肥、除虫子……一样也不偷工减料。现在回想起来,去年收成不好的原因,应该是当时精力花得不够,水浇得不勤,松土、施肥不及时,除虫子不力,按老办法去种,结果可想而知。总结去年种菜的经验后,通过精心的照料,我想今年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成。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耕耘才有收获,世间之事不外如此。

阳台上有了这些不会说话的伙伴,让我的生活悄然发生了改变。早晨上班前,有时给它们松松土,施点肥,浇些水……虽然忙忙碌碌一阵子,心灵犹似得到净化。一回家换上鞋,就直奔阳台,看看它们长大了点没有,开了花没有,结了果没有。望着阳台上那摇曳生姿的绿色,顿觉心旷神怡。品上一杯老家带来的茗香,悠闲自在,真有“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的陶然之感。夕阳下小菜园的颜色是苍翠欲滴的绿,里面的几棵杂草也在竞相生长,不得不赞叹它们生命之坚强。

休息的时候,站在客厅里,抬头从窗户里望去,通透阳光里的枝繁叶茂,心情很是放松。茶余饭后去看一看这棵上打了花苞,那棵上又新结了果子,看着六只整齐的泡沫箱中的高低不同的绿色蔬菜,还有妻子种的几盆兰花、文竹和紫藤,显得生机勃勃,很有点沙场点兵的意味。在闲暇的时候,养点花,种点菜,它们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欣喜,看到它们,即使在冬日里也能让你领略到久违的绿色,花草无言,却能像一位无言的朋友和你用心交流,让你心生暖意。

阳台上的那一片绿叶婆娑,给我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在这水泥和砖块堆砌的都市里,狭小的空间,拥挤的车流,摩肩接踵的人群,喧嚣的一切……身居城里的人们,想拥有那小小的一片绿是多大的一种奢望。

在阳台上,我种的不仅是菜和花,而是种下生命的色彩,种下的是闲适的心情,还种下了对土地的深深眷恋。我似乎一下子又多了对仍住在大山深处不愿住进城里年迈父母亲的理解。

大山的文章7:大山深处大山村

文/支贤

(一)

你可以不认识池州,但你不可以不认识大山村。

大山村藏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山崇山峻岭的白云深处,这里属于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余脉,东面与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西面与仙寓山著名生态旅游区相连。森林覆盖率高达九成以上,水土含硒量、负氧离子平均值分别高于普通地方的二三十倍,被称为中国第一富硒村,也被外界传为长寿村和瘦子村。村民聚族而居,世代厮守大山种茶种稻为生,至今生活习惯仍保持着原始的古朴,日常生活用品大多就地取材,穿蓑衣戴斗笠,使用木桶木盆铁锄铁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传说对我总有一种无形的吸引。我也深知,传统农业一向看重原料的水土,所谓地道,正是以产地作为无可替代的昭彰标签。大山富硒米、大山富硒茶、仙寓毛峰、雾里青茶都是大山村赫赫有名的特产。这大山村到底有什么不同?

沿秋浦河溯源而上,贪婪地深呼吸那一路的清新。秀水依恋着青山迂回,碧绿得晃我的眼。山路坡陡弯急,车子绕着窄窄的山路爬行,经过几个小时的“蜗行”,才来到皖南山区这座神奇的仙寓山。

仙寓山平均海拔1300多米,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有民谣“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环连环,大岔套小岔”,其自然景色之奇,由此可想见。我们一行准备步行穿过生态旅游区,探寻白云深处大山村的秘密。

云雾缭绕,造就了仙境的背景,更何况“仙寓山”三个字,这些都让我相信,这山上一定住着神仙。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吧,我们携白云沿溪水走,真如走在画中。山阜相属,含溪怀谷;千峰竞秀,触石吐云;峰回路转,好鸟呼鸣。

云散绿聚,神龙谷溪水温润如玉,掬一把凝脂的碧翠,不忍放下。这多像梅雨潭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当阳光从叶子、藤蔓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影子,光影在溪中跳跃,折射着溪滩的鹅卵石,溪水宠辱不惊地斑斓着。

几公里长的峡谷两旁全被原始森林覆盖,奇石、幽谷、碧潭无数。百丈崖百米瀑布敲击着十万架黄钟大吕的交响乐章,雷霆万钧、摧枯拉朽,那是自然的指法,那是大生命的合奏,天地间的共鸣,让人内心沸腾,也让人骨子里安宁。

转过山腰,瀑布穿危石的刚柔表现得更加明白。山泉从岩顶飞流而下,天然的“一帘幽梦”垂挂岩溶洞口。前面水柱直冲岩石,轰然有声,多年的滴水穿石,在岩面上形成了一个方形凹槽,这就是神龙谷的“仙女浴池”。水花飞溅,急坠。别处的水花是溅到身上,这里的水花能溅在心上。触目所及是碧波清潭,成群的鱼儿穿梭嬉戏;一条黑色的娃娃鱼俶尔游动,正鼓动着细细的涟漪。

除了水,这里的山色也能清我心。在新鲜空气的滋润下,每个人脸上的微笑都含着仙气。一种澄清,一下子把我由头到脚贯注,来自自然深处的某种召唤使我的脚步如仙人般轻快。

转过几道山弯,来到被称为“龙脉”的来龙山山脊。山上古木葱笼、挺拔,紫楠、枫杨、甜槠等遍布山峦;林中名贵药材、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无数。远处群峰逶迤,雾霭茫茫;俯瞰山下,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在群山的怀抱中,慵慵懒懒,笼着一层轻纱的梦。哦,那就是如梦如画的大山村了。

大山和村庄都是有感情的,必须彼此善待。从远古起,村民就懂这个道理,恪守着一条古训,不准在来龙山上动土,更不能在来龙山上伐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里的山林。仙寓山又是何等的气魄,祁门、东至、石台三县都在它的脚下,站在顶峰,你就是“一脚踏三县”的大脚仙人了。极目远眺,是云海,是佛光,是宇宙,是古往今来;观照内心,是心之恋,是梦之思,是人生际遇,是家国情怀。仰俯之间,有一种解读早就写在这山水之中,写在大山深处的大山村了。

(二)

你可以不认识池州,但你不可以不认识大山村。

沿着沧溪河,翻过来龙山,忽见一座古朴的木廊桥,如自然长在山中一般。上刻“沧溪廊桥”四字,迎面的亭柱上豁然有一副绿色大字:“凭栏观山色,近涧听泉声”。山色黛绿,古松苍翠,流泉飞瀑,涛声阵阵,山风裹挟着湿润的水雾扑面而来。我们终于来到大山村的北口了!这一瞬间竟有些忐忑。

这里已是仙寓山的深处。仙寓山上遍布古徽道、古城墙、崇德堂戏台、延庆禅林等人文景观。古称“徽饶通衢”的古徽道,是徽州通往江西饶州的一条省际大道,亦即古时的“国道”。自唐以来,徽道一直是中国南方商旅往来、文武张弛的咽喉要地。古徽道上还遗留着石长城,据《江南通志》《池州府志》记载:“咸丰间,曾文正公(即曾国藩)相度形势,建置石堑于此,以御粤匪”。古长城中的关隘“榉根关”,全用青石板砌成,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古徽道中咽喉所在,也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尤以清代为最,仅《清史稿》就有两处记述了榉根关之战。

这大山村会是怎样的气质,才能驾驭这么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源于北口的沧溪,环绕着大山村昼夜不息地奔腾,翻山涧,穿峡谷,入秋浦河。原来秋浦河的上游在这里,池州的生命原点就在这里了。踏上廊桥饱经风霜的木板,一路寻村而来看到的绵延群山、纵横谷涧以及流泉飞瀑还在脑海里刷屏,眼前便呈现出另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秉承了中国农耕文化最深邃的美学精神。雄浑的大自然、厚重的历史把这里的一切沉淀得更加淡雅。山腰上茶园翠绿,梯田层层,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民居掩映其中,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最原始的用具、农具就摆在屋前,满眼绿的背景把白墙黛瓦衬托得更加安静,茶牙、稻秧丝缕的清香给了我最温柔的拥抱。时间在这里仿佛慢了下来,慢了下来。

原来,这沧溪廊桥,一头连着仙景,一头接着人间。

这人间是我们久违了的人间,是心灵追寻的栖息地。阳光从村东头层层叠叠的“富硒田园”上照射过来,并不炎热。连绵起伏的山脉将稻田紧紧地簇拥在山脚下低矮起伏的开阔山地上,还有山腰的梯田、散落在谷底地势平缓处不规则的一畦畦,全都种着富硒生态稻谷,偶见一两村民弯腰劳作的身影。四季不断的泉水,沿着山坡潺潺而下,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些作物。

日高谷底始微喧,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山谷田园的幽静。当我把自己交于这田园、这大山、这绿色中,是怎样的神清气爽、飘飘欲仙!大山村村民幸福呀,住在这名不虚传的“仙人寓所”,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他们不就是神仙吗?

小路向前逶迤,向天延伸,云起云飞处的远山都是山顶茶园、谷底稻田的栅栏。汲取着大山这一片富硒天地精华,喝着纯天然富硒泉水,慢悠悠地生长的茶树、水稻,产出的富硒茶米绝对是最好的。

原生态种植,不急不躁,天生天养,当然产量低;要从深山盘山小路运出大山,成本更高,所以原来所有的作物主要是自给自足。自从建设生态“富硒田园”以来,村民种茶种粮的热情很高,收入每年都在增长。

今天见到的中稻齐膝高,种下已个把月,稻禾葱绿,长势喜人。它们的营养来自阳光、山风、富硒水土,来自村民传统的耕种和期待的目光,来自种粮人远离喧嚣的自觉。这些稻谷,喜欢慢生活,一年一造,生长期也比其他稻谷长。时间的沉淀,赋予它别样的风味,富硒稻米长得比较细长,以自然之势呈现自然之香,素面朝天,需要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弯弯曲曲的小道,把一畦畦的生态稻田圈绕着,把现代文明的稻种连接、回归到原生态的劳作方式;群山在更远处把它们轻轻地合拢着。天地之间呈现八卦的意象,“道法自然”是大山告诉我的最淳朴的语言。站在高处看,在大山合抱中的一块块稻田,又如一块块翡翠,风轻鸟鸣中混和着稻谷的香气……

太阳升得很高了,从“富硒田园”的安静中出来,穿过新村场返回停车场。热闹喧嚣顿时蔓延开来,处处新楼林立,家家高朋满座,展现一派“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景象。

南来北往的人们,热衷于喝这里的水,吃这里的茶、米,有多少人真正理解种茶种粮人对茶对稻的一种呵护和坚守呢?真正理解大山村与这片山水的秘密呢?我愿时时在沧溪廊桥的仙景和人间烟火两头不断地来回切换,不断地参禅观想。

(三)

来到安徽,谁人不识池州呢!

池州是“京剧鼻祖”青阳腔、“戏曲活化石”傩戏、坐唱的发祥地之一,是目连戏、徽剧、黄梅戏、山歌、民歌的盛行地,是佛、道教的圣地。自唐以来,池州文风浓郁,可谓东南邹鲁。千百年来,源头李、竹溪王、剡溪陈、高田吴等望族人才辈出,为池州府志、江南通志等增添了厚重的一笔。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杜牧与杏花村、萧统苦修《昭明文选》,包括大山村的气质,都是池州的地理标签。

水滋养着仙寓山,仙寓山滋养着大山村淳朴的乡风和丰厚的文化血脉;秋浦河把这一切源源不断地传递,繁衍了生生不息的池州。大山村是池州源头的一朵奇葩,我敬畏这古老的大山村,她用这片山水给予她的笃定,从容面对着过去和现在。越是藏在云山深处,越是沉淀到底,越是简单安静,越是力量无穷却大象无形。正是池州的山水敲着生命与文化的梆曲,从古老沧桑中来,一声声传扬,大山村的秘密慢慢从云深处漏出一点。今天,大山村走进了我的心,池州也走进了我的心。

大山的文章8:小水滴的旅行

文/杨云皓

大山深处,小水滴正津津有味地听爸爸讲从前的故事。爸爸说,爷爷是从大山飘到大海那边的,他见到的世界非常美丽,有蜿蜒起伏的山脉,曲折幽长的河流,还有像玻璃棋盘一样的水田。

爸爸长大了也学着爷爷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他的旅行就不那么开心了。爸爸说,在他的旅行中,随处可见光秃秃的山头、干涸的河道、卷着尘土和黑烟的公路、铁路。原本绿色的城市,像被一个灰色的大盖子盖住了,透过灰蒙蒙的雾气看到的是冒着黑烟的烟囱、干裂的土地。天上的白云不见了,爸爸在黑雾中穿行,晶莹透亮的身体变成了一个泥点子。

听了爸爸的讲述,小水滴脑子里打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我也要来一次奇妙的旅行,我将遇到什么样的景象呢?”

小水滴乘上了风的列车,从大山深处一直开到天空中,向着南方的大海出发了。

蓝蓝的天空中,小水滴飘啊飘,他试着拿下爸爸给他带的口罩,深深吸了一口气,哇,凉爽的空气好像带着一丝香甜,感觉和大山深处的一样清新。小水滴一会儿钻进白白的云朵和小鸟捉迷藏,一会儿拉着小雨滴的手跳舞。他向下望去,到处都是青翠的绿地、高大的树木、干净的街道。爸爸讲的穿行在农田树林间冒着黑烟的铁钢怪物不见了,只看到高速环保的高铁在城市间飞驰!污浊的水塘、冒黑烟的工厂也不见了,眼前是干净整洁的城市、成片的绿地公园、更环保的电力交通工具……

小水滴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他从风的列车上一跃而下,和许许多多小伙伴一起扑向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大山的文章9:凋落的金桔

文/刘 涓

十年前,深居大山的父母已是花甲之年,家里偌大的院子只住着父亲和母亲。家距最近的邻居有两里地,买个油米酱醋要上坡下岭步行四五公里,有个三病两痛那就要走更远的路。哥哥姐姐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们百般的劝说下父母勉强同意移居县城。而家里那些在城里人看来所谓的“破铜烂铁”“砖头瓦块”“陈芝烂谷”都是父母的心血和汗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变卖、送人、整理、收拾完毕定下搬家的日子已是深秋季节。

深秋,漫山遍野纷纷飘落的树叶像是父亲离乡的愁绪密密麻麻散落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临走那天,父亲静静地站在院子里那棵小金桔树前。深秋,火红光洁圆润的小金橘挂满了枝头,父亲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那满树圆溜溜的小金橘,一遍又一遍,像是在抚摸家乡的每一道山梁、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沟沟坎坎。最后小心翼翼摘下三颗又大又红的小金橘包好揣在贴身的口袋里,转身、回头、又转身、再回头,才恋恋不舍地锁上院门默默的离去。

在小城安顿之后,父亲急忙上街买了一陶瓷花盆,又爬上小城后山去找了一些腐殖土,一切准备妥当便从贴身的裤袋里掏出小金橘小心翼翼地埋进土里。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忙碌了一天的父亲脸上有了舒心的笑容。秋去冬来,东去春又来,在父亲精心的照顾下,种子终于发了好多的小芽,父亲的眼睛仿佛一下子亮了起来。接下来父亲总是准时给小苗浇水,松土,施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夏天已来临,小苗也长成了小树,细细的枝叶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不经意间一个个绿色的小金橘挂满枝头。深秋漫山的树叶随风飘落,而小金橘像一个个小灯笼红满了枝头。寒冷的冬日,这盆充满活力的小金桔树是家里最亮丽的风景。父亲更是爱不释手,每日清晨起床总是先去看小金橘再洗脸吃饭,晚上睡觉前也从不忘记看看,年复一年,这个习惯一晃就过了十几年。花儿开了又谢了,金桔青了又红,金桔树更高更茂盛了,我的父亲却越来越老了。

在四季轮回的更替中又迎来了一个秋天。金桔又红满了枝头。一向硬朗的父亲却因难忍的胃痛深更半夜住进了医院,三日后报告单犹如晴天一声雷判了父亲的死刑。抱病的父亲更加惦念那盆金桔树。一天父亲交代我回家给金桔树浇水,一进家门只见金桔花盆周围满地都是皱皱巴巴的红金桔和落叶,树枝上只剩下零零碎碎的几片叶子和几个干瘪的金桔子,此情此景,我仿佛是看见了瘦柴如骨痛苦不堪的父亲,心酸的泪水夺眶而出。

金桔树干枯了,金桔掉落了。对于父亲来说看到金桔树就像是看到老家,而老家就是根;而对于我每每看到金桔树就像是看到父亲,而父亲就是山。金桔树枯了,父亲的根没了;金桔掉落了,我心中的山倒了。

大山的文章10:山村的夜晚

文/柳芽儿

夕阳拉着晚霞的手,躲到大山的后面去说悄悄话了。夜风踏着轻盈的脚步,在田野山岗悠然地踱步闲逛。经过了一天的喧哗,这大山深处的小村庄终于安静了下来。

山村的夜晚,周遭是那么宁静,为少有灯光的村庄,带来了几份神秘的色彩。小河边的草丛中,偶而会传来几声欢娱的蛙鸣,间或几声虫儿的窃窃私语,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演奏的小夜曲儿,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夜色融融,黝黑的天幕上缀满了繁星点点,他们调皮地眨着眼睛,偷窥着人世间的秘密。偶尔有流星划过夜空,为那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活力。

夜已经很深了,街上少有人迹,只有贪玩的人们在兴奋地打了八圈儿麻将后,踏着月色返回时,才为那寂静的小路,带来了些许轻轻的脚步声。农家豢养的狗儿,此时也躲到舒适的窝里去休憩。只等有可疑的声音出现时,才突然从黑暗中一跃而出,用昂奋的犬吠将主人唤醒。

静夜无眠,坐在婆婆家的小炕上,我竟然丝毫没有倦意。索性轻轻打开窗帘儿,邀那瀑布般的银色月光进来做客,与我共享这山村夜晚的宁静,感受一份夏夜的安宁。

遥望窗外,柔和的月光把它特有的清辉轻盈地洒落下来,覆盖了广垠的田野和山村。远处的群山在夜色中愈加显得巍峨壮观,群山连绵浓淡相宜,宛如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抬头看着那轮圆圆的明月,我的心绪忽然也虚无缥缈起来。我仿佛看见月宫嫦娥正轻舒广袖,在云天之间翩翩起舞。那万里长空亦为之动容,撒下了阵阵流光异彩的流星雨。此时的我,真想斟一杯葡萄美酒,邀请吴刚老哥私下凡间,与我尽兴喝上一回,来他个一醉方休。

月光下的感觉,总是安静宁和令人心旷神怡。窗外的“夜来香”正在悄然绽放,微风徐徐,不时为我送来那花儿的阵阵幽香,更增添了我对这美好夜晚的遐想。那名不见经传的“夜来香”是我心中珍爱的花儿,它不与百花争艳,只是在这无人的暗夜,把鹅黄的花蕊悄然绽放,散发出沁人的幽香。我喜爱它的清高品质,不张扬不炫耀,静默如处子,只在无声处悄然为他人带来愉悦。

此时,脑海里忽然飘过《摇篮曲》的优美旋律“月儿明,风儿静,树叶映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似那琴弦声。琴弦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啊……”而我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孩童时的光景,静静地躺在轻悠的摇篮中,在母亲柔和的歌声中沉沉睡去。

无人打扰的夜晚,遥望着无边的天际,又勾起了我对慈母的回忆。每逢这样的时刻,我常常会傻傻地想,离我远去的娘亲啊!您现在在哪块云的上方?您可否知道这人世间还有个痴痴苦想您的女儿,她就是忘了自己和身边的一切,也不能忘了那给了自己生命、哺育自己成长的亲娘啊!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母亲慈祥的面容和银白色的发丝,闪现出母亲用轻柔的声音为自己讲格林童话时的情景。那母女之间心贴心的感应,凝结成了一幅永远篆刻在心田的雕塑。

我知道母亲就睡在不远处的那座小山岗上,她辛劳了一生,此刻累了,正在松林掩映的墓地中甜甜地沉睡。但愿夜莺的歌喉不要吵醒老人家的清梦、但愿野地的花儿在这静夜为母亲送去一段幽香、但愿清风明月带去女儿心中的祝愿、但愿母亲沉睡中能梦见您留在这人世间的女儿……

我的思绪在柔柔的夜色中悠悠走远,仿佛时光也已经静止。温暖的风儿透过纱窗轻轻吹进来,令我心中倍感恬静。山村的夜晚有了月光的陪伴,心绪也格外的宁静安然。望着缀满繁星的天空,真想让那时光停止流转,就在这样的宁静中,远远脱离喧嚣的城市与繁杂的生活琐事,独享这一份山村特有的宁静与安然。

大山的文章11:微笑

文/陈孝荣

走进鄂西大山,首先带动心灵的是那些山里人家。因为它们的微笑能立刻把人内心最温馨的情感,一把一把地扯出来,堆满周身,铺满峡谷,让人在瞬间感恩天地和世间的一切。刹那间,从内心涌动起的幸福感,也如海水般将人深深淹没,倾刻间让人忘记世间的一切烦忧,扑入大自然的怀抱和感念之中。这就是鄂西山里人家。

鄂西山里人家,显然就是经历了风霜雨雪的世纪老人,它们安坐在大山的深处,总是那样的慈眉善目。无论是阳光雨露,还是狂风暴雨,总是始终如一地微笑着。看着它们那扬起的眉毛,眯着的眼睛,抿着的嘴巴,就好像它们从来不知道痛苦为何物。总是那样阳光,那样幸福,那样温馨,如同把幸福揉成阳光似的,洒满了整个屋宇。因而整个屋宇和村庄就亮堂堂一片。而且,它们又是那样静静的,轻轻的,不急不躁的。因而,那些青砖、灰瓦就显得更加朴素。很显然,那是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微笑,是栽在鄂西深山不老的根。

山里人家,一般以土筑瓦盖的房屋居多。根据山的走势,依山而建,临水而居。而依山,则不是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就能安家的。做屋前,得先请风水先生,择了黄道吉日选址。根据当家的生辰八字和山的龙脉,认为天、地、人三者合一了,才能定下房屋的方向。之后,才能选择黄道吉日破土动工。而临水,则是与山涧的小溪比邻而居。溪水自山里发源而来,一路且歌且舞,招凤引蝶。溪的两岸就引来不了少的人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村寨。建筑风格也是小鸟依人的,与山协调,与天协调。一般是一字瓦屋,分为三正一拖一偏,或是明三暗五式,或是吊脚楼式。也有四合院的。富裕人家则设天井,雕梁画栋。房屋竣工之后,一般就在房前屋后置上一园竹。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山里人家的微笑就从大地深处生长了出来。

微笑其实是一轮不落的太阳,它不懂黑暗,不知苦难,不畏艰难,永远悬在高空。因而山里人家的微笑,就感染了群山,那些树木便赶紧郁郁葱葱起来,层层叠叠,碧波荡漾,组成了山的海洋。云贵高原看到了山里人家的微笑,也大老远奔赴而来,与巫山山脉在这里交汇,撒着欢,跳着舞,因而鄂西的山势就显得特别狂欢,走向雄狮狂舞,极不一致。这样就让鄂西山里形成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乡十五里,各有各乡风”的独特奇观。

受益更多的自然是生活在屋宇下的山民们了。老人们学着屋宇和自然的样子,那脸上的微笑就如大山般丰富,行动若屋宇般安静,处事似流水般流畅,为人则行云流水般超然。与整个屋宇和大山相得益彰。他们在岁月里其实已经活成了屋宇和大山了。小孩子则是挂在屋檐下的开心果,他们用最响亮的声音把屋场闹腾得像过年一样热闹,把大人们深藏在内心里的希望喊得升成了天上的太阳,天天悬挂在他们的心空里,照耀着他们眼前的一切。而当家的女人们则是山里的月亮,从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温馨,柔情,如月亮的清辉一样,普照大山里的一切。她们用勤劳,把家的温馨升腾成炊烟在山里缭绕。她们用热情和好客,把纯朴的民风架成不熄的火焰,在乡村熊熊燃烧。而当家的男人们则干脆是山神,他们自动地把山扛在肩上,风里来雨里去,用山的稳重为一家人带来平安,用幽默风趣为一家人送上快乐。

山里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长了一副山的骨头了。他们勤劳又坚强,简单又丰富,善良又快乐。他们其实就是山的精灵,山的化身了。因为勤劳的种子只能生出坚强的禾苗,简单的禾苗只能开出丰富的花朵,善良的花朵只能结出快乐的果实。这是不老的法则。难怪山里人家总是微笑着的。原来是山里人把微笑挂在门前,悬在山巅的呀。

大山的文章12:校门口的 侃大山

文/曹树高

太阳斜照在小学校门口,下午阳光已不太热烈,但照在身上还是暖暖的。新学期开学了,众多来接孙辈上下学的老头老太又见面了,感到格外亲切。一个假期没有见面,现在又相聚在一起,真是无话不谈。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老头老太总要聚集在校门口侃大山。

这些老头老太,其实并不在一个单位,也不是邻里,平日基本互不相识。不过,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来接孙子孙女回家。长此以往,相互间就熟悉了。早来的,晚来的,总会相互间打个招呼问候一声。

在这些老头老太中,有些也是难得碰面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其实,他们自退休后,平时极少见面,然而现在,为了孙子孙女现在是天天见面且相互关照。见面时,自然会招呼一声说会儿话,时间一长也就熟悉了,侃起大山。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加入这些老头老太的侃大山行列了。我们侃的非常广泛,从生活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从个人到家庭,从社会到天气……还谈论小孙子调皮不调皮。每当天气不好时,就会骂这鬼天气尽折腾老的和小的。总之,什么都侃什么都讲,高兴的不高兴的都说。

在校门口有时也会碰见老熟人老朋友,我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学校门口碰见一位老战友。当我第一次在校门口见到他时,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接孙子。问我来这做什么?我说来接外孙女。这第三代,让我们又天天相聚在学校门口。有位老头问我们怎么认识的?我告诉他,我们是一起当兵在一个连队,我是文书他是通信员,都是连长指导员身边的兵。那人说,那是真正的战友啊。我说,天下的事就这么巧,原本很少见面,而今是天天相会。于是乎,我们从当兵开始,又进行了一段难忘的回忆。说过去,说部队,说战友,说首长,说到现在建立的微信群。四十多年间,往事一幕幕,当年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复员转业后,又一点点地重新回顾。

那次我说,我从第二代忙到第三代,看来这孙辈要一直忙下去了。说这话时,站在一旁的老太说了,儿女们都在上班各忙各的,我们这些老的帮帮他们也是应该的,接送孙子总比成天坐在麻将桌上要开心些。一位老头接着话题说,这话不错,关键是现在这第三代给我们的任务既艰巨又光荣,让我们不忙也得忙,这叫做“忙着的快乐”。我想想也是,如今忙习惯了,如果不让我去接送外孙女,一时间可能还真有点失落感。

放学了,老人们各自接着自己的孙子回家。每天如此,只要有一天那个熟悉的老头老太没来,过一天见面还要问问,你那天没来嘛。学校门口,就这样是老年人侃大山的幸福场所。就在这学校门口,是孙辈让我们老头老太相聚,让我们快乐地侃着大山。

大山的文章13:父亲有山的模样

文/刘志斌

起起伏伏的大山,就是父亲身上凹凸分明的肌肉。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似一只蚂蚁,顺着父亲的筋脉在爬行。我憧憬,有父亲一样的胸膛,有山一样的力量!

父亲是山!那一身逼眼的包谷绿,那一片火红的高粱花,扎根在父亲的肌肉、脉络、骨骼上。山是父亲!那根晃悠悠的扁担,压不垮父亲的脊梁。那张弯如月的犁,只能在父亲的额头犁出一片沧桑。

我,已被岁月的车床加工成一只候鸟。每一次的来来回回,总要劫走父亲全部的积蓄。而父亲,却默默叹惜,叹惜自己没有更多的给予!我啊,还要在每一次的离离去去时,赚足父亲的深情相望。而父亲,却在深深自责,责备自己没有更高的巅峰做为我的起飞点!

其实啊,父亲,我不曾对您说,您手中光溜溜的锄头,是敲我人生之鼓的槌!

其实啊,父亲,我多想对您说,您身上油晃晃的汗水,是我奋飞之路上的酒。

在山的怀抱中,我多想是一只永久永久的宿鸟!在父亲的臂弯里,我多想是一只永久永久的蚂蚁!可是大山,仍顶着烈日的炙烤,仍抗着霜雪的欺凌,仍忍着雷电的轰鸣的大山,把我托在肩膀上,让我一次次远望。可是父亲,仍穿着素朴的衣服,仍吃着清淡的食物,仍睡着暗旧的木板床的父亲,叫我睡在胸膛上,让我一回回放飞梦想。

也是父亲的梦想呵!也是山的远望!

那一天,父亲捋了一下白发,喝了一碗糯米酒。那一刻,父亲低下头,弯下腰,蹲下腿。那一瞬间,父亲血脉偾张,惊天动地一声喊!

父亲把我弹到了远方。

父亲笑了。因为,我也成了一座巍峨的山!

父亲靠着大山,笑得沧桑叠出,笑得醉意飞扬。

哦,我的父亲,我永恒的喜马拉雅山!

大山的文章14:清明有艾

文/张春波

走出大山,在这个城市已经居住许多年了。乡愁,对我来说不仅仅记得住,而且解得了,因为先人们的灵魂在家乡的山坡上等我去祭拜,漫山遍野的清明艾待我去采摘。故土人文的清明与节气的清明融合在一起,便是一个思绪万千的节日:有伤感,有欢乐;墓碑前是庄严缅怀的祭奠,不远处却是清新明丽的春日风景;端上色泽青翠的艾粑放在祭台或供桌上,任凭泪水飞,而祭祀完毕,闻着飘散的粑香,强把口水咽。

家乡贫瘠,地里有啥,人们就吃啥,因此每一个节气中的每一种食物都是我舌尖上难以忘却的味道。其实,童年最深的清明记忆,不是三柱清香中的跪拜,而是让我吃得忘乎所以的一个个软糯香甜的艾粑。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清明之艾,爱在清明。

清明时节,柳枝飘飘,艾草青青,万物生长正此时,大自然的一切皆清洁而明净,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记得儿时,一场清明夜雨过后,草木一个劲儿地猛长,一夜之间“艾草又绿野三坡”。清晨,母亲便带着我们去山坡地头、沟渠溪畔采摘清明艾。清明艾,就像是写在乡野上的青春诗行,充满活力。走近这些翠绿色的、纤小的、叶片肥厚而柔嫩的清明艾,一缕淡淡的、轻幽的暗香便在身边萦绕。这时,母亲如同一位采茶姑娘,弯着腰,两手上下翻飞把清明艾最嫩的部分掐下来,装进竹篮里。

回到家中,母亲将鲜嫩的清明艾洗净后用刀细细切碎,用白糖淹渍一会儿,和糯米粉搅拌均匀后,加少许清水使劲揉搓成面团。艾叶的绿,艾花的黄就在母亲的手里揉进洁白的糯米面里了:白里泛绿,绿中见黄,看到眼里都香。母亲加入馅料,分咸甜两味,一般咸馅为芽菜肉末,甜馅为红豆沙,做成糕团,蒸熟即为艾粑。锅里的热气慢慢冒出来,屋子里也开始飘起香味,撩拨得我直咽口水。

蒸好后,母亲揭开了锅,香气亦弥散开来,性急的我手捧着粗瓷碗,踮起脚尖,叫嚷着催促母亲赶紧盛一个艾粑。母亲伸了伸酸楚的腰,笑哈哈地说:“别急呀,清明粑要先敬献先人、祖宗。”随后母亲便拿起瓷盘盛上几个香气扑鼻的艾粑,带上香蜡钱纸、供果、烟酒等祭祀用品并叫上我们,去山上墓地献粑、焚香、叩拜,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之情。祭拜完毕,回家后母亲才让大家吃粑,并唱起自编的童谣:“清明儿,艾香,艾糍粑儿甜……”

不过,有一个细节那时我没有注意到,可能年纪太小,也可能是被艾粑软绵绵、糯滋滋的口感,香喷喷、甜丝丝的味道所吸引。母亲在祭祀先祖时,把艾粑说成“清明粑”,而让家人吃时又把艾粑说成“艾糍粑”。母亲劳累了大半天,忙昏了头?不!

懂事后,我才知道,朴素的艾在母亲的眼中就是一种朴素的爱。母亲的“清明粑”,诠释着人世间的亲情,让我们传承对逝去亲人的一种追忆与思念;母亲的“艾糍粑”,美味的“艾糍”就是一个母亲的“爱慈”!

今又清明,母亲墓前的艾草,一丛丛色泽翠绿,清香淡雅。清明有艾,爱在清明,我的母亲,你在那边还好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