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散文

请欣赏艺术的散文(精选1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艺术的散文1:乡野鼓荡艺术风

文/陶余来

与其说是艺术家们的猎奇,不如说无意中展现了高雅艺术与质朴生活的血浓于水……

我认识一位画家,既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又是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他的中学母校就是长丰县岗集中学。岗集中学的西北,紧邻滁河干渠。每年春天槐花盛开的时节,是滁河最美的时光。我曾联络他,让他回老家看看滁河槐花,画家乡的风景。他说忙,要我拍出来,寄他作画。

怎么也没想到,2013年11月2日,就在岗集以西的滁河边,三十岗乡崔岗艺术家村举行了开村仪式,一时间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变成合肥艺术界的焦点话题。艺术家村,听着就完爆所有滋生于乡村的农场和农家乐。开村不久的那场“生生不息”展览上,村民们在咖啡机前排着队等着喝咖啡,咖啡和田野混搭,让人浮想联翩。

寂静的小村庄里,有艺术家工作室、书店、咖啡馆、画廊,还有中外知名艺术家们穿梭其间。

走进一家艺术坊,工人们正在地面上施工,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围墙被新刷上一层灰漆,“麦田”两字镶嵌在围墙的砖壁上,立马就有了艺术气息。我开玩笑说“艺术家就是会捯饬”,施工的工人听了大笑:“就是,好好的一面墙非要我们砸掉。”他们哪里懂得艺术家的匠心,也就是附和着我的话善意地说笑罢了。

石磨、石碾,是这里最常见的题材,散见于村内各处。有一间屋后的道路,竟是用大大小小的旧石磨蜿蜒铺就,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让人叫绝。每一个磨盘来自一个家庭,世世代代,磨盘下流淌过多少琼浆,哺育过多少后人啊。我感叹着拍下这条石磨路,随行的朋友立马道:“磨后的故事”。又是一个让人叫绝的摄影作品标题。

两树刺槐正奄奄地开着花。花不是太盛,走近一看,显然是移栽不久的。一树正着,另一树侧歪,俯仰生姿的造型一定也是出自艺术家的构思。

草在村里的屋顶被大量使用。明明是砖瓦结构的二层楼房,却用茅草苫顶。只有艺术家才有权力这样折腾。论想象力,他们确实顽皮硬性,像乡下的孩子。

一处四合院内,地面有长着君子兰般绿色叶子、开着蓝花的植物,我们叫不出名。艺术家气质的中年女主人介绍,这是梵高作品《鸢尾花》中出现过的鸢尾花。围墙上是大朵盛开着的蔷薇,我说这其实就是野玫瑰,合肥俗称“荞麦苔”(音),就如合肥乡下野地里到处生长着的“珀珀”(音),枝条带刺,结酸甜的小红果,其实就是野草莓。女主人显然不满我对艺术花卉的不恭,纠正我对院墙上“野玫瑰”的说辞:“那是月季,蔷薇科。”

其实,自古以来,艺术总是伴着劳动一起成长。只是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才拨出一部分人来,专门从事艺术创作。崔岗艺术村各户院子里,渔船中种着薄荷,墙上挂着簸箕,甚至连猪槽也成了藏品。与其说是艺术家们的猎奇,不如说无意中展现了高雅艺术与质朴生活的血浓于水。

许多院子的门紧锁着,只能推开门缝,但往往一眼就能窥见其中艺术的元素。“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里的艺术家们,每天有许多人云中漫步,往来于世界各地。不同的是,出生于岗集的那位画家得了滁河岸边生活的滋养而飞出去,而众多艺术家如今又来此栖息觅食。崔岗艺术家村像极了一处硕大的“喜鹊窝”。

南边不远,同样掩映于浓荫之中的是合肥“科学岛”,那里的自然科学家也是这样,全世界飞来飞去。只不过他们从事的是自然科学,崔岗人研究的是艺术。如果把崔岗艺术家村形象地称为“艺术岛”,则“科学岛”、“艺术岛”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人类正凭此翱翔天宇之中。

村外四野,是春日里正忙碌着的农人,他们以锄锹作笔,在大地上作画。与“科学岛”、“艺术岛”上的人们一样,都在辛勤耕耘,创造着生活的美。

艺术的散文2:艺术之路

文/吴睿轩

何为艺术?是转瞬即逝之美?还是永恒之美?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艺术形成。花展、画展、烟火鞭炮的爆炸,永垂不朽的标本……

一次,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和我的小伙伴正在放鞭炮。当某一个双响炮炸响时,猛然,我便发现了一种转瞬即逝的艺术——爆炸。我发现当鞭炮里的火花炸响时,鞭炮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华丽的赞歌,随后几下“啪、啪”的声音回荡在我的耳边。我忽然就爱上了“爆炸”这种转瞬即逝的艺术。这是多美的艺术啊!真难想象,这种艺术在生活中,竟随处可见。

自打哪天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种艺术。我热爱着它,并沉浸于艺术的海洋不愿自拔。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艺术,这使我没有理由的热爱上了生活的艺术。我也爱收集大自然的艺术。那是一个深秋时节,我和我的朋友相约到河塘采集一些树叶,因为在深秋,塘中的荷花早已凋谢。走近池塘边当看到每一片片的荷叶,我们都争先恐后。收集自己心中最艺术的荷叶、还有树叶……站在远处看着河塘中秋水荡漾,泛动的微波中闪着晶亮的点,我发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当然了,艺术也不是谁都有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隐藏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活中人人都是艺术家,我为自己有着对艺术的热爱而快乐。

回到家里,妈妈教我做荷叶的插花艺术品,我感受到了一股融在艺术里的浓浓母爱。我爱艺术,艺术爱我。艺术充盈着我的生活。我第一次把“艺术”与爱联系在一起。

生命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命。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艺术。我们对艺术的寻找,对艺术的渴望,永无止境。

我们,走在一条艺术之路上。

艺术的散文3:美丽的剪纸

文/黄琪

瞧!一幅幅艺术的瑰宝——剪纸映入眼帘。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大开眼界。

看着一幅剪纸,我的思绪慢慢地飞向想象的王国。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一个小女孩渴望地看着远处的学堂,她是多么想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呀!可家中实在太穷了。她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干活,盼望着有一天跨入学堂之门。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会给她家附近的花草浇水。别人让她去帮忙,她不管手中有多大的事,都会马上过去帮忙。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有人想帮助她实现梦想,但她都拒绝了。她不但美丽而且有着正直、高尚的品质。

有一天,她的父母对她说:“孩子,我们对不住你呀,今年收成不好,我们只有……”“只有什么呀?”她其实明白,心房湿润了。父母最终没有开口。从此以后,她更努力地帮父母干活,这一切“天神”都看在眼里,“天神”为她而感动,决定帮助她。于是在这个收获的秋季,她们的稻田一片金黄,高粱地一片火红,这些颜色染在她那笑眯眯的脸上。父母让她步入学堂,当一本本崭新的课本捧在手中,她已经抵挡不住心中的喜悦,一下子高兴得流下了快乐的泪水。她天天放学后在稻田中,继续求索着……

瞧!多么漂亮的剪纸啊!

艺术的散文4:艺术是灵魂的独舞

文/王海侠

美国有个名叫亨利·达戈的人,生前是医院看门人,终生与垃圾、穷苦、疾病、孤独为伴,卑微得像一棵杂草。达戈死后,房东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了300多幅画和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达戈用他的一生创造了一个拙稚沉重的传奇,如今,他的画作每幅价值超过8万美元,而他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最著名的界外艺术家。

达戈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后来父亲因贫穷将他送到一家儿童收容所。他在那里长大,由于性格怪异,常被人认为是弱智或不正常。16岁时,达戈离开收容所,在一家天主教医院做看门打杂的工作,从此,他白天看门或捡垃圾,夜晚就在灯下写写画画,这样过了60年,直到去世。

有人为达戈不值,没有享受到现世的幸福与尊严,身后的名利又有多少价值?这与曹雪芹多少有些类似:生前穷困潦倒,名不见经传,死后却为世界留下了巨额的艺术遗产。他们的艺术和荣耀像一道光,照亮了无数个身份卑微但心怀梦想的创作者。

在幽暗的灯下,在无边的孤寂的长夜里,达戈在用粗糙、布满风霜的手握住画笔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他会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墓碑上写着“艺术家”三个字吗?在长达60年的光阴里,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一天天、一年年坚持去?毫无疑问,一定不是功利,如若不然,他早该把这些画作公布于世。那么,只有一个答案,他只是在享受画画和写作的过程。

在仿佛被世界遗弃的角落里,他像一只蚂蚁一样存活着,几乎与世隔绝,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有的只是最基本的生存,最令人愉快的,大概就是能够按照内心的指引,铺开画布,随意挥洒,把自己的心里所思所感,把对这个世界的印象与看法,一并倾注笔端,在纸上留下痕迹。这是一个与现实全然不同的世界,在那里,生命是自由的,灵魂是平等的,那一刻的达戈也一定是充满尊严和光彩的,在这里,人性与价值得到了完美升华。灵魂摆脱了肉体与现实的束缚,飞升、盘旋,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翩翩起舞,忘了时间和空间,忘了所有,甚至忘了自己,那一刻,只剩下画,只剩下小说里的故事。

也许正是因为夜晚这些不被任何人打扰的美妙时刻,才让达戈超越了穷苦、疾病、孤独,日复一日地画下去,写下去。他不需要掌声与赞美,也不需要荣誉与金钱,他只需要在那样一个时刻,灵魂得到飞升,生命获得自由,那一刻,艺术开始诞生。

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无意于艺术的人,却往往能创造最纯粹的艺术。每一种艺术,都是一个灵魂在暗处的独舞。

艺术的散文5:美丽的姑娘

文/夏璟琪

剪纸是中国的古典艺术。虽然剪纸是静止的,但每一幅剪纸都风格迥异,色彩斑斓。今天,我就看到了一幅剪纸: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这位姑娘名叫梅儿,意思就是像梅花一般坚韧不拔。此时的她正在表演她最擅长的“顶碗舞”。她身穿漂亮的蒙古长裙,头顶着碗,舞姿时而柔情似水,时而热情似火,长裙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可是,谁能想到从前的她是个连一个舞蹈动作都不会的女孩。

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富饶的小村庄里。梅儿虽然不会跳舞,但精通医术,为村庄里的人们治好了各种疑难杂症。村里的人都和蔼可亲,对梅儿也很好。有一天,梅儿上山采药,正当她哼着小曲寻找着药时,只听“轰”的一声,梅儿先是一惊,然后迅速回到村庄,连药筐都忘拿了。梅儿呆呆地看着化为废墟的村庄,村庄全都变成了废土。梅儿伤心地哭了起来。原来山妖贪图梅儿的美貌,便趁着梅儿上山采药的时候毁掉村庄,绑架村民来逼梅儿呆在自己身边。

得知是山妖把大家绑走了,她便只身来到了山妖的洞穴。山妖见是梅儿来了,哈哈大笑:“你还是来了,我要你每天都给我跳舞,你跳得好我就放一个人,不然我就全杀了!”山妖的语气狠毒起来,为了村民,梅儿含泪答应了。梅儿对舞蹈一点即通,只要教一遍,梅儿就都会了,加上她刻苦练习,就更把“顶碗舞”跳得出神入化了。山妖坐在宝座上,梅儿身穿蒙古大摆裙,身姿就像流水一般柔软,头顶上的碗就像天生长在梅儿的头顶上一般,怎么也掉不下来。梅儿心中想的全是与村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又想到山妖已经杀死了三个村民,不禁难过起来,舞姿也悲伤了许多。“呜呜呜……”山妖被那伤心的舞姿感动得哭了。“啊,我……”山妖突然一阵呻吟,软在宝座上,没了气息。原来,山妖的泪对自己来说就是致命的毒药。看到山妖化为了一团污水,梅儿兴奋极了,救出了村民们。

大家回到村庄,重建了一个更美的村庄。中秋节到了,大家一起跳起了舞。

很久很久,我才从想象中醒来,回味着这个女孩。

艺术的散文6:过年三题

文/韩海文

学艺术说起来也真是的,过了那么多年,却从来未曾仔细想想,什么是年?年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即“年成”。古时候所谓的“年成”指的就是这个。因此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岁一熟,所以“年”与岁在日期数量上有相同周期了。上古的中原地区和藏族都是过年,后来变成了过岁(说法还是讲“过年”)。

年在古代汉民族传说中是消灭了凶猛怪兽夕的神仙。夕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来伤害人,神仙年与人们齐心协力,通过放鞭炮赶走了“夕”。人们为了纪念年的功绩,把三十那天叫“除夕”,即除掉了猛兽夕,为了纪念“年”,把初一称为过年。

如此看来,年是我们的老祖宗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由语言到文字,由传说到约定俗成,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重大节日,概莫能外。

过年既然由来已久,代代相传,以至于国人乃至全球华人如此重视,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人们常把人生比作旅途。那么人在旅途,焉有不累之理?当疲劳困顿袭来之时,自然是必须稍做休整的。过年,是不是正是为此而设呢?人生不过百年,每过十二个月,在冬季农闲之季,设定这么个节日,让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有一 个休养生息的长假,是多么科学的安排啊!

由此看来,过年又好象驿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在经过平坦也好,坎坷也好的一段人生道路后,都会人卸甲,马下鞍,在此洗尘以恢复体力,团聚以互相交流,娱乐以调整心理。无怪乎南来的、北往的,四处打工乱闯的;攻书的、上学的,盼望题名金榜的;公务员、办厂的、不见天日挖矿的;做生意、摆摊的,还有经营商场的;开店的、照相的,拍摄电影卖唱的,统统汇集驿站,从除夕到元宵,如痴如醉地上演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合家欢乐的喜庆,元宵观灯的喜乐。

不过,到了驿站,请看清楚“凡人驿站”的门牌,别走错了门!

每当我们感慨光阴如箭,曰月穿棱时,便自不而然地想起下面这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如果说时光如水,象江水一样奔流不息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把年比作钱塘江大潮呢?

听吧,一到年末,那所有车站里千军万马踏上归途的游子的脚步声和嘈杂声、那风驰电挚般飞驰而过的列车声、那振耳欲聋的划破长空的飞机的呼啸声、那高速路上多得象甲虫一样的汽车疾驰喇叭声,对了,还有各大都市和小城里商家促销的音响声,多么象由远及近、排山倒海般的奔腾而至的钱塘江大潮之声啊!

好了,现在已至腊八,让我们吃过粥,占好位置,去领略这须臾即至的大潮的壮丽景观吧!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别饮酒过度,别酒后驾车,别通宵熬夜。

艺术的散文7:吃的艺术

文/朱江南

中国美食,名扬天下,让人垂涎三尺,但美食也要有美的“吃”法,美食配上美的吃法,那真是美极了。我吃饭虽不太讲究,但对“吃”也有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

首先,要吃得健康。鸡鸭鱼肉,五谷杂粮,每日每顿都要按照均衡营养食物金字塔上的比例摄取,生活才会平衡正常。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每一个种过田地的农民都知道:庄稼若只施氮肥,叶大而根小、茎细,会支撑不住杆枝生长,最终会倒下;若只施磷肥,则根壮而叶小,仿佛不倒翁;若只施钾肥,茎粗但叶和根又脆弱,也长不好。所以,应“三管齐下”,按庄稼的需要程度施以均衡的肥料,这样庄稼才能茁壮成长。人也是一样,人若想健康成长,也得科学、营养、均衡的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为了生存得好,当然要吃得健康些。

其次,要吃得雅致。雅致即典雅致趣之意。雅致有两方面,一是食物,二是环境。所谓食物的雅致,看上去恬静淡美,入口滑而不腻,下肚清新恬然,畅达而不梗塞,让人神清气爽,感到生活另有一番滋味。环境也十分重要,古人好在山岭之中,江河之上品尝美食,豪饮美酒,尤其是雨后天晴,洗过一般的空气沁人心脾,将世俗烦恼一扫而空。一道小菜开胃,二杯淡酒过嘴,三筷鲜蔬入肠,迎风舀一瓢碧绿江水,清清肠!于寰宇之中寻一美景佳肴,尽享人生快乐。

最后,要吃得愉悦。吃饭为一人生大事,怎能不快乐品味,把酒言欢?吃饭时心情是很重要的,如果吃饭时不开心,那就没什么胃口了。人天天要吃饭,如果一直苦着个脸,那不是一辈子都吃不上一顿好饭了吗?活在天地间,不如潇洒走一回。开心地吃,即使清淡简单也甘之如饴;皱着眉头吃,虽是美味佳肴也如咀嚼黄连。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更不要和自己的肠胃过不去,它们舒服了,也许一些问题就自然地解决了。吃愉悦之食,赏灿烂之景,是人生之一大乐事啊!

顺祝大家身心健康、开开心心每一天,也不枉来人世走一圈嘛。

艺术的散文8:生活的极致是艺术

文/丁明烨

文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看起来枯涩单调的文字,在诗人的笔下就变成一串串光彩灵动的珠玑,带给人许多生命的哲思。我们听起来繁琐冗长的故事,在小说家的笔下,就变得蜿蜒跌宕、回肠荡气,激起人们情感的涟漪。经常听到人们抱怨,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东方文化大国,建国后怎么就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文学大家?私下认为,这与我们国家一贯奉行的文艺路线不无关系。文学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她包涵了文化、政治、社会、历史等等许多方面,可在“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方针口号下,把文学变成了政治的附庸,专制的工具,变成了伺候他人的奴婢,已经失去了她应有的独立人格,又怎么能靠她闪现思想的光辉,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呢?她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是可想而知的。

足球是一门艺术。最喜欢巴西等南美地区的“桑巴”足球,运动员把足球当作艺术来表演,带给人们无比震撼的视觉享受。当年,看到我们的“铿锵玫瑰”杀气腾腾的面孔时,我就预感到她们不可能在世界赛场上走的太远。因为,她们还太看重成败,在乎得失,还没有真正理解足球的艺术内涵,还没有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的层次。第一次带领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的洋教练米卢,并没有带给中国队多么新奇的战术打法,只是注重队员的心态调整,反复强调“快乐足球”的理念。站在战略的角度,米卢就是一个能够把足球当作艺术的人,也是一位真正理解足球的教练。

生活也是一门艺术。很多人往往抱怨自己出身卑微,命运不济,而不懂得怎样理解生活,把握命运。在对命运的理解上,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一个人的“命”是注定的,即你的出生地点、你的父母、你的智商、你的身材面貌是不可选择的,但“运”却靠自己后天的努力和争取。就像在打牌时,发到每个人手中的牌是难以改变的,但不同的出牌方法往往决定牌局的成败。会打牌的高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各种牌的优势,将一把并不好的牌打出特别出色的结果;也有的人不会审时度势,硬是将一把上等的好牌下得七零八落,这就是所谓的“臭手”。打牌是一种艺术,生活更是如此。一个深谙生活艺术的人,能够达观地品味人生的一切变故,能够智慧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荣辱毁誉,爱恨情仇,泥泞风雨。会把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块绊脚石变成向上登攀的阶梯,会把生活道路上的险阻化作挑战的动力,会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做成丰富的生命盛宴,会把漫天的云翳幻化作烂漫的彩霞朵朵。

艺术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把生命推向极致的高度。

艺术的散文9:读懂父爱

文/段玉蕤

上周四的艺术课上,老师为我们放了一部名为《父亲》的微电影。

这部片子里,父亲在得病后仍不忘记女儿的结婚之日,即使神志不清仍执固地牵起女儿的手,即使女儿所嫁之人不是他所以为的良配,依然将女儿的手交至那个人手中,只为女儿能真正幸福、快乐!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想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相处。不知从何时起,父亲不再是我的知己,不再是我倾诉的对象,当父亲问起我的生活近况时,我会不耐烦,甚至会抱怨父亲只关心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不曾理解父亲想寻求一个机会与我深入畅谈的心情。在无数次无视父亲的关心之后,我们的关系一坏再坏,甚至到了三句之内必争吵的局面。争吵之后,没心没肺的我很快就把怨气抛到脑后了,而父亲总是好几天闷闷不乐。

看完这部微电影,我理解了父亲的爱。现在的我,只想快快长大,让父亲欣慰,成为父亲的骄傲。

也许年少的还我不懂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终有一天,我会用行动证明,我也有能力去守护那些曾经守护过我的人。

艺术的散文10:沙画,秀艺术之美

文/周岭

以沙为墨,以手为笔,用流动“秀”艺术,这就是沙画。沙画是一门神奇的艺术,最早来自匈牙利,它是指在白色背景板上现场用沙子作画,然后用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通过控制沙子的厚薄,产生独特的光影效果。近两年,随着沙画艺术表演的兴起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我们也开始将这种新兴的方式引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沙画艺术活动。

那么在开展沙画艺术系列活动中,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沙画的美,并将自己美的感受表现出来呢?这是我们一直讨论的话题。首先,要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孩子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愿,我们就是要培养孩子欣赏沙画的兴趣,从而为他们学习沙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有效的引导,诱发孩子欣赏沙画的情趣。在沙画大师的完美演绎下,将普通的沙子瞬间变换成风景、人物、故事,勾画出许多绚丽多姿的奇妙画面。艺术家们这些随性的表演、高超的技艺、创造出的画面,让孩子发出了一次次的惊叹和欢呼,他们热烈地讨论着,甚至双手不自觉地学着艺术家的动作而挥舞着……欣赏情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最后,萌发孩子创作的欲望。通过欣赏,孩子的创作欲望早已按耐不住,一盘沙,一张台,个个都想要去试一试,人人都想要去创作,孩子们乐在其中。沙画的美,在他们的激情创作中尽情释放。

艺术的散文11:借钱的艺术

文/魏咏华

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我们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东拼西凑交了首付后,装修的钱一时没了着落。我和老婆商量怎么办,老婆数落我说:“平时你不是吹嘘自己朋友多吗,你怎么不向你那些狐朋狗友借钱呢?”

我一拍脑门,心说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呢?要知道我在一家有实权的单位上班,虽然只是个大头兵,但我那几个朋友平时有事没事总是向我献殷勤,这次借几个钱肯定没问题。

首先我想起了大周,大周是搞房地产的,记得上次聚会时,大周言之凿凿,对我说花钱尽管说话,多了没有,三万五万的小菜一碟。

于是,我拨通了大周的电话,说明缘由。电话里大周停顿片刻,嘿嘿一笑说:“兄弟,本来我不会驳你的面子,只是最近我丈母娘老是闹病,我有点囊中羞涩,要不别说两万,二十万也没问题……”见大周如此说,我也不好说些什么,就怏怏地挂了电话。

下面该向谁借钱呢?我脑海中猛然想起老何,老何开着一家超市,前不久我还给他办过事,这回我有了难,他说什么也得出手相助呀!

等拨通老何的电话,我把借钱的事跟他一说,老何吞吞吐吐地说:“老弟,不好意思,最近我资金周转不开,要不你等一等,到了年底,我再想想办法?”我心说等到了年底,黄花菜都凉了,我那房还装不装。于是我愤愤地挂了电话……

这时,在一旁玩电脑游戏的老婆乐呵呵地说:“怎么样?碰钉子了吧,这就是你的朋友!不过也不能全怪人家,现在谁想往外借钱啊,都留着鸡生蛋蛋生鸡呢……”老婆又说:“话说回来,借钱也是一门艺术,你说买房装修,谁还敢借给你呀!”我说那该怎么说,老婆附耳对我说如此如此……我听了将信将疑,心说这能成吗,只好试试看了。

想毕,我给做建材生意的大刘打通电话,说:“刘哥,最近我们局要调整干部,办公室主任的位子空下了,我想努力争取争取,可是手头差两万块钱,你看能否支援一下……”

大刘不等我说完,就痛快地说:“就这事儿啊,好说,你把银行卡号给我发过来,我马上给你打过去。另外,老弟你若是当上办公室主任,你们单位以后搞装潢千万别忘了兄弟呀……”

艺术的散文12:小说的残缺美

文/闫顺利

艺术有残缺美。有人想给维纳斯接上手,接上就感到很不舒服。小说也同样,写得规规整整,有始有终,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儿。书法与绘画,其艺术也在留白上。你整张纸都写黑不如去买张黑纸,那个还省事儿。

小说中的残美可以有头无尾。比如有个男的走出家门,发现墙角有堆撕碎的相片,他有兴趣把它拼起来看。如果是张整幅的相片,也许看一眼就过去了。小说就要留出让读者感兴趣的,乐意去拼的留白。

男的把相片拼着,发现是邻居家的漂亮姑娘,感到没意思,突然发现姑娘的肩上有只男人手,好像是楼着的姿式。男人想,据说这姑娘没谈男朋友啊,这男的是谁。他感兴趣了,又开始拼,结果,另外的那半相片找不齐了。

把同样两张相片,一张撕成几瓣扔到桌上,一张就摆在桌上,大家对那张撕碎的相片更感兴趣。其实在这里说的碎,是说留给读者加工的那部分,也可以说留出缺憾来。

小说不是影视剧,影视剧如果没有相对完美的结局,观众不太满意。小说还是需要留出让读者自己完成的那部分的。这种残缺美并不只是残在结尾,在行文中也可以残。

艺术的散文13:留白

文/陈志宏

留白,传统中国画的艺术技巧,以疏淡着墨见长,用空白营造空灵,空茫辽阔,意境悠远。今天要说的留白,与此逸趣大相径庭,只存字面义,本真得很。

喜欢看冯小刚的电影,爱影及人,哪怕他长相对不起观众,还是喜欢他这个人。最近一次在电视上见到他是江阴的百花奖颁奖盛典上,他脸上的白癜风,星星点点,竟也呈燎原之势。我就纳闷了,凭冯导的财力,看医生应该不会成问题呀,怎么会任其壮大、吓人呢?

没想到,类似我一样存疑,或者担心的,不在少数。很多“冯粉”都劝他去治疗,甚至还有人免费献出祖传秘方。一片好心,一份情,甚是感人。冯小刚特地在他微博上回应:“这病(白癜风)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识好歹,皆因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也让厌恶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恶气。”句句实在话,掷地有声。

冯氏留白,是在求缺。

依照冯小刚的说法,他的留白是功成名就后,在谋求一种心理平衡。其实不然,他是在消解十全十美,在美玉里找寻瑕疵。唯美之人,注定有一颗残缺的心。求缺之人,都能进入人生的完美之境。

谁都会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是,轮到自己,总巴不得好处占全,美事揽齐,功名利禄样样不少,权财酒色一样不缺。贪字当头,扫罗天下的好,归为己有。岂不知,贪心培育不出幸福感。倒是求缺,能提神振气养快乐。

求缺,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幸福。幸福感,从求缺肇始。

与缺点同行,便是和快乐作伴,跟幸福为伍,岁月静好,天地安稳,内心安妥。这是冯小刚的留白,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