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年货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年货文章1:最美的年货
文/青衫
时光飞逝,又是一年归家时。感觉今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早,还没等我进入状态,单位就开始订票了。
这些天同事之间说得最多的就是:你订回家的票了吗?哪天的?急切切的语气里,透着兴奋,还有期待。我本是个内向之人,不喜欢表露心迹,用时髦的词形容就是:淡定。可是这会儿还无动于衷就显得不合时宜,况且我也被大家的兴奋劲儿感染着,急于归家的心愈加强烈。
不同的是单位同事小周,因为春节不打算回家,人家才是真正的淡定。小周说家太远了,回家就呆三天,来回折腾不划算。我理解小周,挣钱不多,还要养家糊口,回趟老家至少要花费几千元,而且旅途的颠簸也让人难以承受。小周说:不如寄些钱给父母。
是啊,我也曾经和小周有一样的想法,不是我们不想家,实在是有太多的无奈。自从2010年奶奶离开我们后,我改变了思绪。曾经以为在我的生命里,亲人会永远陪伴我,永远不缺席。可是无常的世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命运就会伸出魔爪,拿走我们最珍爱的宝物。当我第一时间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时,内心无比懊悔,最后见奶奶那一面,是2008年的事情了,奶奶不知道有多挂念我!虽然人终有离去的那一天,可残忍的离别又那么猝不及防的到来时,我还是难以承受,难过从此以后回家,再也看不到奶奶翘首以盼的身影。
还好,父母身体还算健康,现在只想好好爱他们,在还能拥有他们时,尽可能地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有春节一次机会。别吝啬时间和精力,哪怕车票再难买,旅途再艰辛,哪怕回家只能呆一天,也要把我对他们的爱带回家,让父母感受到来自儿女的慰藉,也了却他们的思念之情。
今天早晨一上班,小周就张罗着订票,只是有些晚了,小周不得不转车回家。订了票,小周也有些兴奋,和我聊了几句:“还是回家吧,不然心里空落落的。再说了,父母一定更想让我回去,虽然他们没说,哪一个父母不为孩子着想啊。”
听着小周的话,看着小周和同事讨论买些什么礼物带给父母好,我心里好温暖。春节归家,也是一种孝敬啊!离家在外的儿女,急切切地回到家,脸上带着疲惫与兴奋,其实这才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更是最美的“年货”。
年货文章2:特殊的年货
文/田浩
九岁那年,我刚上一年级,原因是我身子骨弱,动不动就感冒咳嗽,父母常常为这个揪着心。当年的乡村学校没有暖气,教室里冷得冻手指头,土坯砌的炉子时不时地熄火。一进一九,我就冻感冒了,几天后开始咳嗽,后来发展到白天晚上都咳嗽,白天上不好课,晚上睡不好觉。爹看我实在熬不住了,就拿出钱来找村里的医生给我买药打针。我妈特意让我睡在暖和的炕头,每天晚上临睡觉前特意用蒲团把灶门堵上,防止热量白白地跑掉。
往常的时候,我打针吃药半个月感冒咳嗽就好了,可是这回却没有好利索,还是咳嗽不断。我爹说是药三分毒,不能再打针吃药了,要不然的话身板就更扛不住了。我爹到亲戚那里讨得了一个偏方“罗汉雪梨汤”:罗汉果一个、雪梨两个放进砂锅中,加水,先用大火,开锅后,改小火,煮二三十分钟,晾凉后饮用。我爹欢天喜地回到家里,马上让我妈按照偏方给我熬汤喝。我妈一看偏方就为难了,罗汉果、雪梨在乡下集市上买不到,我爹一咬牙让我妈从箱子底拿出钱来,骑上自行车跑到三十多里外的县城供销社去买罗汉果和雪梨。
下午,我爹推着自行车一瘸一拐地回来了,脸上冒着热汗,把网兜交给我妈后,躺到炕上就睡着了,看来他是累坏了。我喝了不到半个月的罗汉雪梨汤,就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眼看就要过年了。我的咳嗽明显减轻了,我爹我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嘴上老说这钱没白花呀。
我爹我妈一商量,买年货的时候少买肉买鱼买糖买烟,为了我的咳嗽早点好利索,决定多买罗汉果和雪梨。我爹怕手里的钱不够,还让我妈逮了一只大公鸡、三只母鸡拿到集市上卖掉。
过年的时候,我的外甥军军想吃雪梨,我爹硬着心肠不给他吃,最后只是让军军喝了一点儿罗汉雪梨汤。我有点于心不忍,偷偷地给军军半个雪梨,我的鬼点子被我妈看到了,我妈把雪梨锁进了板柜里。过年的时候,我妈让我少吃肉,尤其不能吃肥肉,馋得我只想掉眼泪。我妈一看我的可怜相,一狠心就杀了一只大公鸡,炖好的鸡肉都给我一个人吃了,我爹我妈都没有舍得尝一小块儿。
一出正月,我的咳嗽就止住了,我爹我妈高兴得逢人就说买罗汉果雪梨的钱真没有白花!
年货文章3:回家是最喜庆的年货
文/杨进峰
记得我小时候,每年春节临近时,父亲也是最忙的时候。此时父亲会出门进城帮着一些卖年货的店里打下手,直到大年三十才回来,回来时,父亲还会大包小包带来好多年货,此时,我们家会热闹非凡。
在我八岁那年,大年三十这天,父亲却没有回来,母亲焦急不安,看看家家炒肉做菜,准备着年夜饭,我们姐弟个个在飘香的年饭中馋得不知所措。母亲却强装笑颜,一个劲安慰我们说:“孩子们,你爹一会儿就会回来,咱们也做年夜饭,你爹一回来咱们就欢欢乐乐地坐在一直吃年夜饭。”
夜幕降临了,家家户户的炮声响了起来,此时,我们姐弟四人心情非常失落,没有一丝欢快的感觉。母亲依然安慰我们:“你爹快回来啦,你们也去放炮去,等放完炮,你爹一回来,咱们就吃年夜饭。”
尽管炮声很大,因为父亲没有回来,我们姐弟四人却没有一丝欢快的感觉。放完炮,母亲摆上年夜饭,但全家人却沉默寡言,吃不出滋味来。
进入夜里十一点,我看到母亲的眼圈红了,不时地偷偷抹眼泪。我们姐弟四人知趣地睡了。
“孩子们,快起来,你爹回来了!你爹回来了!”我在母亲兴奋地欢叫声中从炕上坐了起来,看到父母满脸笑容站在炕头,伸出手给来递给我五毛钱的压岁钱。
顿时,我们家欢腾起来,哥说:“我再去放几个炮庆祝一下。”妈说:“咱们再吃顿年夜饭。”大姐说:“我去炒菜。”二姐说:“我去烧火。”
父亲说,今年雨水好,丰收了,年货也卖得特别好,他帮忙的这家店排了长长的队,店里一直卖到夜里才关了门,所以回来晚了。
很快一桌年夜饭端上了桌,全家人个个脸上喜笑颜开,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年夜饭。
如今我在城里工作二十多年了,每年春节,我都会携妻儿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老家和母亲团聚。每次回家,母亲都会说:“这么远的路,你能回来我就高兴,不要再带这么多的年货了,太辛苦了。”
我工作所在的地域盛产大米,那年我带了十斤装的四袋大米,想让母亲也尝尝我工作地域的米香。然而,我一路汗流浃背费尽力气带回老家的大米,哥哥看了包装上的说明说:“这是咱们家乡产的大米,你还却从那么远的地方带了回来。”我仔细一看包装袋上的说明,产地原来真的是家乡,只是打着我工作地域的名称。再看看我带回老家的枸杞和黑木耳,家乡当地百货店里均有销售,家里准备的年货中,连同包装产地和我带回老家的都统统相同。
如今,我每回老家过年,不再大包小包地带那么多当地特产了,必定物流发达了,各地特产全国都能买到。但我始终忘不了,过年时全家人聚在一起的种种亲情故事,历久弥新!我想,春节时能够回老家与亲人团圆,那种浓浓的亲情才是最真最好最喜庆的年货。
年货文章4:母亲最想要的“年货”
文/李燕翔
春节放假,单位安排值班人员,由于值班待遇优厚,我也报了名。隔天,我备齐了一大堆高档年货托人给乡下的母亲捎了回去。
晚饭后,大哥从老家给我打来了电话,拐弯抹角说了一大堆闲话,末了才吞吞吐吐地说母亲对捎来的年货不满意……大哥深切地说:“放心吧,咱村超市里什么都有,咱娘在家吃啥有啥,物质生活不受屈,以后你们千万别再乱花钱了……”
放下电话,我和妻一夜难眠。过年不回老家已经理亏,如果给母亲捎去的年货不如意,当儿子的怎能心安。可买什么年货才能碰对她的心思呢?对了!大哥在电话里明确说了母亲的吃喝穿戴方面不受屈,可没提精神生活呀。这两年,村里的老年人也像城里人一样迷上了广场舞,母亲更是村里跳广场舞的积极分子。记得夏天她来城里,晚上看城里老年人跳广场舞时,她非常羡慕人家用的音响。对!买套跳广场舞的音响设备肯定是母亲最想要的“年货”。立刻,我到家电商城买回一套高级音响和伴奏碟,托往返城里和老家的班车给母亲捎了回去。
隔天,我怯怯地打电话问大哥,给母亲捎去的音响是否满意?大哥说:“咱娘看到那套音响设备后落泪了……”我拿着手机呆呆地发愣。
第二天,我告假和妻子回了老家。母亲见到我们回家兴奋得满脸通红,忙着张罗一桌好饭。返城前我问母亲:“过年还需要什么年货?”母亲老泪横流地说:“……傻孩子!你们回来了俺就什么都有了,你们就是俺心里想要的‘年货’呀……”
年货文章5:打年货
文/张亦弛
春节将至,我和父母一起去超市打年货。
打年货对于我来说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我一听说要打年货,就二话不说地跑下了楼,还对爸爸说:“快走吧,我等不及了!”
到了超市,这里真是热闹。超市里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到处都是打年货的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开始采购了,数我最积极,老爸在买烟酒,老妈在津津有味地选购着水果和蔬菜,我则盯上了糖果。看到别人都在抢购年货,我就着急了,拿着许多购物袋,也挤到糖果堆前,望着堆得高高的五颜六色的糖果,我的口水早就流出来了。“一包、两包……”我一边数着,一边贪婪地往购物袋里装糖果。接着我们又买了年糕、春卷等年货。突然间,我问爸爸:“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年货呀?”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买年货是为了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在一起过年,这样才有年味呀!”我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我打年货也更加起劲了……
年货文章6:儿子的年货
文/李洪彬
日子在思念中一天天过去,一大盘柿子,像金色的太阳,像笑容灿烂的儿子。柿子的金黄令人温馨,只是它们坚持不软,很是骄傲,似有一缕淡淡的清香,用劲一闻,又没了。我和老婆每天看它、谈它、谈儿子。终于有一天,老婆说:“会不会是儿子让人给骗了?花钱买了一堆只能看不能吃的大家伙。”
其实我也拿不准。
这天,来了个朋友,他一进门,两眼放光,惊呼,啊呀,看到了家乡!他说,他父亲就是种柿子的,种的就是这种柿子,它叫“金顺”,不红,永远金黄。
金顺——多好的名字。老婆说:“是我儿子捎来的,他在北方上大学。”我说是啊,我们的儿子。朋友说:“那你们为什么不吃它呢?”老婆笑说,因为闻不到太多的香味,怕不熟吧。朋友是个北方汉子,说话豪爽:“哪里哪里,咬一口下去,满屋生香,久久不散。”朋友感慨,这就是北方、北方人、北方文化,说不尽的广远与厚重。朋友对我老婆说:“大姐,你应该吃呀,它是北方人的生活和心思,也是你们儿子的一片孝心。”
“是吗?那我试试。”老婆双手捧起一个大柿子,激动得像个小女孩,很小心地咬一口,两行泪水流下来。老婆说:“甜,真香,脆脆的。”
果然是香,真香。
为了给父母减轻压力,上学的儿子打工挣钱。只身一人在外过年,却不忘给爸妈捎来年货。他也是个独生子女,在我们眼里他还小呀,还可以撒娇。如今,不知他能否洗净自己的鞋袜,他喜欢运动,总是汗脚。帮不了儿子,只有思念!
我以男人特有的坚韧拒绝泪光,潇洒地一笑,说:“是啊,儿子大了,长成了形状,也长出了味道。”
儿子上师大,在很远的一座北方城市。儿子很懂事,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上大学的第一年,寒假坚持不回家,一个人做了三份家教。儿子说,寒假的家教比较好找,在东家吃饭油水大,让我们放心。这还不算,儿子让同学捎来了当地特产:大柿子。我们两口子好感动,幸福得想哭。
由于地域的差异,南北方柿子各具特征,南方的柿子高而棉软,红红的,灵秀;北方的柿子扁而阔大,沉得很,像石头蛋子,压手。
老婆说:“你不懂,这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儿子是怕买得太熟,坏在了路上,这种硬柿子放几天就软。我儿子做事会走眼吗?等着吧。”谈到儿子,老婆总是眉飞色舞,好像我是局外人。
年货文章7:去国际商都购年货
文/陈毅恒
今天,我和妈妈到国际商都购年货。
“怎么这么多人!”一进门我不禁大声说道。我从家里带来两个大购物袋,准备大买一场。
国际商都入口处挂着两只大红灯笼,两只灯笼之间还悬挂有一个漂亮的横幅,上写着“万事如意”。我们接着往里走,看到一个家长带着孩子迎面走来。孩子奇怪地问家长:“我们买这么多东西干吗呀?”家长笑着回答:“快过年了,这是我们准备的年货呀。”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又看到两位中年妇女,她们结伴走向卖鸡毛掸子的地方,大声商量着如何用鸡毛掸子打扫家里墙壁上的灰尘和蜘蛛网。一个老爷爷拿着一大根山药,自言自语地说:“我一家人最爱吃山药了,多买点,过年时孩子们都回来一起吃个够。”我和妈妈来到了卖肉的地方,这里也挤满了人,人们抢着说“我要十斤羊排”“我要十五斤猪腿肉”“我要八斤牛腱子”……卖肉的人可真是忙不过来了。
看着我们大包小包买的东西,我心想:马上要过年了,我又长了一岁。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年货文章8:采购年货
文/王诗雨
今天,阴沉多日的天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吃过早饭,我随爸爸、妈妈去国际商都买年货。
到了国际商都,那里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我们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卖零食的地方。那里各种各样的零食琳琅满目,有各种口味的牛肉干,有笑开了口的开心果……我迫不及待地挑选了许多爱吃的零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零食区。
随后,我们又来到卖春联和“福”字的地方,我和爸爸挑选了几张漂亮的“福”字和一副对联。我发现一个带有两只吉祥猴的挂饰,上面的小猴好像在对我说:“小朋友,新年快乐!”它们非常可爱,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这个小猴挂饰,我要把它挂在我的房间里。”
最后,我们来到服装区,妈妈还给我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这时,我们已购置了很多物品,再看看别人,也买了很多东西,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笑容,盼望春节快点到来!
年货文章9:春节年俗之三:置办年货
文/巨世亨
如果说腊八是新年春节的预热,那么置办年货则是真正的加温。
从腊八这天开始,农村好多集市的腊八会就开始了。
所谓腊八会就是从腊八这天开始,乡间集镇上以前逢单日或双日或星期天一次的农贸集市,都改为每天都是年货交流会,而且一直到大年三十。
从腊八会这天开始,过年必须的吃穿用品都全部上了市。卖肉的架子由以前的两三家变为一排排,卖衣服的、卖鞋帽的、卖洗涤用品的、卖小孩玩具的等等大小摊点一家挨一家,卖菜的摊子更是见缝插针,白菜萝卜大葱蒜苗堆的有半人高,羊肉泡、面皮、扯面等吃食摊子上围满了人。以前汽车还能开过去的集镇街道,现在过架子车都有困难。
一大早,村人们一吃过早饭,就有的骑着自行车、摩托车,有的拉着架子车,带着媳妇,拉着老人;很多人则是步行,去集镇上赶腊八会置办年货。到下午回去的时候,人们的车子上就实实在在架(放)满了萝卜、白菜、大葱、蒜苗等新鲜蔬菜,新鞋新帽新衣服,新年画新对联,还有新碗新碟子新筷子新笊篱,小孩子们则手里拿着风咧咧(风车)或吹着小喇叭或用手摩着心爱的小汽车,跟在父母后面蹦蹦跳跳,村路上一幅幅民富物丰、年气氤氲的喜庆画面。
腊八会上小贩们的叫卖声吵成一片。有的说大减价,有的说买一送一,有的更是用电喇叭反复喊叫。卖肉的用刀子在白白的猪肉上拍的“啪啪”响,一边喊叫着“牙(公)猪肉”“黑猪肉”“土猪肉”;卖菜的则叫着“透心红萝卜”“蔡家坡蒜苗”“河家道白菜”;卖服装鞋帽的则说“过新年、穿新鞋、戴新帽、穿上新衣媳妇俏”……把个寒冬腊月的年集烘的热火朝天。
热闹的腊八会也有清静的摊点,这就是请神像的地方。摊主把土地、灶神、财神、仓神、天神、门神等诸仙神像整整齐齐地摆在摊布上,坐在一边悠闲淡定地抽烟。来这儿光顾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村人。他们在耐心地看着这些凤翔手工版画印制的“爷爷”(神像),然后不大言声地挑选好各路神仙,让摊主卷好,也不讨价还价;有的只问一下一张“爷爷”多钱,选择好后一边交钱摊主一边找零后,小心翼翼地拿起用旧报纸卷好的神像走人。街上碰见熟人后也只是互相问候一声:“把‘神’请下啦?”“请下啦!”“好,我也去请!”
腊八年集一般腊月二十以后特别是腊月二十五六最红火。这时离年不远了,干部职工也大多放假了,在外打工的也都回来了,上集市买菜买肉买调料买衣帽和一切过年用品。除夕是最后的冲刺,以前除夕这天集市只开半天,到下午就集散人空了。所以这天集市也叫“跑集”,意思是跑着赶集。以前凡是赶“跑集”的大都是家庭比较困难,直到最后一天才有钱置办年货的。所以一般人尽量不赶“跑集”,怕被别人笑话没有钱过年,也有年集赶的越早年货置办越早来年生活越宽裕的兆头。当然,现在没有这讲究了,反倒是除夕这天年集最热闹,许多服务单位直到年三十下午才放假,这些有钱工薪族一到集市上不论东西好坏大包大揽,直到除夕下午年集还散不了。
年货文章10:记忆里的年货
文/张宏宇
办年货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腊八节一过,咸鱼、酱肉、香肠开始挂上了家家户户的阳台,年味也渐渐浓了起来。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穷,记得有一年腊月二十八,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再过一天就要过年了,但家里却没钱购买年货。母亲念叨,再穷也要过个好年啊。于是父亲便在母亲的嘱咐中,冒着鹅毛大雪,赶往几十里外的叔叔家借钱买年货。父亲回家时,外面已黑得看不见人,他用向叔叔借到的钱,买了二斤瓜子、二斤猪肉、三挂鞭炮、二斤酒,还有一些糕点,这就是我家那年的年货,虽然是借来的钱,但有了年货,便有了年的味道。
渐渐大了些,爸妈置办年货,除了一些吃的,还会为我们兄妹做件新衣服。但那个年代买啥都得凭票,过年也不例外。有一年父亲带我买年货,年三十排了大半天的队,买回家一个大猪头,足足有十几斤,够我们全家吃好几天的,父亲喜出望外,一脸兴奋。又一年春节,父亲提前买了几斤猪肉,怕放在室内不好保存,就挂在屋外房檐下,但当天夜里就被人拎走了。眼看春节就到了,父亲急坏了,邻居们知道后,东一家西一家,凑了几张肉票,有了肉票,父亲又重新买来几斤肉,那年的年味很浓,弥漫着深深的邻里情。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好了起来,物质也丰富了。记得1984年春节,我们家最大的年货就是抢购了一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我们住的单位大院,三层楼几十户人家,我们家是第一个添置彩色电视的。过年,全家人便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邻居们也都跑到我们家看电视,整个春节,大院里热闹非凡。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读高中了,感觉年味没有小时候那么浓,但过年的喜庆仍然不减。有一年,我们家安装了空调,有了摩托车,还装上了电话,家人可以通过电话拜年了,我们家的年夜饭也第一次搬到了酒店里,那几年家里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年货”也变得大不一样了。
现如今,年货种类越来越多,每到过年,我家的厨房就成了一个大仓库,米、面、油、蔬菜、肉类、海鲜,应有尽有。人们不愁吃不愁穿,过年回家,也不会再大包小包地带年货回去了。但能够回家团圆,那种浓浓的亲情才是最好的年货。
年货文章11:网购快乐
文/连忠照
春节,当我们讨论起怎么购年货时,还是决定网购。
我们夫妻都是残疾人。每次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跟商家无休止的纠纷让我们心有余悸。一次,我们在电器行买了一台洗衣机,不料刚拉回家,从车上卸下,洗衣机的底座就整个掉了下来。我们求人帮忙拉去退换,商家死活不退,说是我们自己弄掉的。
自从有了网购,妻子只需在家里一点鼠标,不几天,快递员便送货上门了。起初,每次她在网上买东西,我还担心,怕被骗钱,或者发给假货。妻子说没事,只要按照流程网购,货到验收没有问题后再确认付款,一般是不会被骗的。
那天,家里的缝纫机坏了,妻子打算在网上买一台电动缝纫机,价格近一千元,这对我们可算昂贵的大件了,再说这么大的东西托运能保证安全吗?看着妻子跟网店客服谈好价格,拍下缝纫机,把钱打入对方的账户,我有些担心。但是很快我们就看到了网店上传的发货快递单号,这让我稍微安心了些。
其后,每天我们都从网上跟踪货物运转的进度,四天后缝纫机就被送到家里。我们拆开检查,看到机器包装得很好,但安装试用后才发现,我们选货时看错了型号。买的这个型号没有锁边功能,需要换一个型号。我心里忐忑不安,这可是自己选择不当,人家会给退换吗?怎么好意思向人家说出这个换货理由呢?
哪知妻子跟客服一说,人家爽快地说:“没事,你可以延长付款期限,把机子寄回来,我给你换一个型号,运费由我们负担,到时你给我们一个好评哦,呵呵……”
当然,多天后,我们顺利收到退换的缝纫机,试用很满意,机子质量真是没说的。尤其是客服诚恳的态度,让我们心里暖洋洋的。缝纫机使用中不懂的地方,都能得到耐心的解答,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做“上帝”的快乐,我们痛快地给了网店一个好评。
现在,妻子成了网购迷,她觉得,网上购物,买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是一份快乐。
年货文章12:年货
文/刘椿山
五庄在床上睡了整整两天。到第三天早上的时候,五庄连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甚至觉得盖在身上的被子越来越重,都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那被子是五庄出狱时,镇政府的干部送来的,刚盖上的时候他还嫌这被子又薄又轻。
厨房里就剩二两面条了。这面条也是镇政府送来的。一起送来的还有一桶油和三十斤大米。如今,大米吃完了,面条也只剩这最后的二两,油虽然还剩下不少,但这个不能当饭吃。
五庄一边煮面,一边合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人,只要有口气在,就得想法活下去。再说,还有四天就要过年了,多多少少得搞点年货,不然这年还怎么过?可做什么才能弄到过年货呢?思来想去,唯一有办法还是偷。那就再干一次吧。最后一次。
二两面下肚,整个人好受多了。要干就得先踩点。这次他不想走远了,决定就在村子里下手。三天没出门,雪已经把门给堵住了,五庄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门推开。他刚把门推开,就看见社长裹着厚厚的棉衣,迎着风雪朝他这边走来。
“你要去哪儿?”社长见他准备出门便问道。“没事出去转转。”五庄面无表情。“幸亏我过来得及时,不然就错过了。”社长说。“有事吗?”五庄表情依然很冷漠。“要过年了,家里做了豆腐,想到你一个人,就给送了几块过来。”社长笑嘻嘻的说。
本来五庄是要去社长家踩点的,这下他改变主意了。那就去莫大爷家吧。哪想他刚要进莫大爷家的门,便听见莫客大爷在里面对他莫大婶说:“都三天没见五庄出门了,一会儿我过去看,你中午多做几个菜,我把他叫来一起吃顿饭,那孩子虽然坐过牢,可如今父母也不在了,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怪可怜的。”“行,待会儿去把他叫过来吧,小时候多乖的一个孩子,咱就走上斜路了呢!”莫大婶说。
莫大爷家也不能偷了。五庄折回身来,正要离去,却被莫大爷发现了:“五庄,我正和你婶说去叫你,这不你就来了,快快快进来,外面多冷。”
五庄在莫大爷家喝了点酒,有些晕乎,他决定先回家躺躺再说。从莫大爷家出来,五庄一边走边想:“就干最后一次吧,先把年过了,开年一定找份儿正经工作做。”他刚走到自家院坝边上,一抬头就看见了丁狗大哥提着一块腊肉站在他家门口,一见他回来便笑嘻嘻的和他打招呼:“你去哪儿啦?我等你老半天啦,你这才回来。”“去莫大爷家吃饭了,找我有事吗?丁狗哥。”“马上过年了,你嫂子让我给你送块肉来,今年猪杀得小,肉不多,别嫌弃。”五庄想请丁狗哥进去坐坐,可里面乱得跟狗窝似的,终究还是没有张开嘴。
晚上,五庄一个人躺在床了,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想无论如何都只干最后一次了。当他这样想的时候,才慢慢的有了一丝睡意。
第二天,雪已往停了,村子上空“噼噼啪啪”的响着鞭炮声,有些人家已经开始吃团年饭了。五庄锁上门,径直往村口的小商店走去,这是他的终极目标。可他刚到半路,便遇到村长带着一群人,提着东西把他给拦住了。那些东西是镇政府为他准备的过年货。对了,村长还自掏腰给他发了五百块钱的大红包。
最终,五庄终止了他的计划。大年三十那天上午,莫大爷去接五庄到他家里团年,却见五庄家院坝的雪地里写了大大的两个字:谢谢!再一抬头,却见五庄泪流满脸的站在家门口,冲着莫大爷笑了。
年货文章13:一包年货寄深情
文/柳香芹
春节前夕,又一次收到父亲寄来的年货包裹。面对琳琅满目的年货,儿女们欢呼雀跃,而我却心酸难过,禁不住潸然泪下。
自从母亲去世后,年近古稀的父亲,独自一人生活在山西老家。过年团聚,成为他的奢望。腊月小年一过,他就会翘首企盼儿女们的归来,乐此不疲地去车站观望,尽管清楚地知道归期;他会不辞辛劳地去集市,精挑细选各色各样的年货,盼着儿女们回来享用;他会把一年珍藏的“山货”,拿出来,慢慢地炖,细细地熬,等着儿女们回来品尝。母亲在世时,他从不过问的活,如今却要他来独揽。
过年是他最开心的时刻,只有这时,他的心里话,才得以和儿女们诉说;只有这时,他的步伐,才显得轻松,脸上笑开了花;只有这时,他才乐意拿出一个月的工资,当儿孙们的压岁钱。团圆桌上,少了谁,他都会感到美中不足!
我们姐弟三人,约定俗成,雷打不动,风雨无阻,每年回家过年,让孤独的老父亲,得到些许的安慰。重组家庭后,孩子多,事务忙,压力大,出行多有不便。我无奈地“违规”,弟妹们也表示理解。这样一来,可就苦了父亲。他既要忍受不能团聚的痛苦,更要想方设法地把父爱传递给我。
每年年底,我都会收到满载父爱、沉甸甸的年货包裹。南山的蘑菇,留有父亲的泪水;北山的野味,沾满父亲的汗水;自制的山楂糕,印有父亲的笑容;花生瓜子仁里,遍布父亲的指纹;张张压岁钱,寄托父亲的祝福……
殷殷父爱,让我自愧不如,无以为报。父亲说过,他不需要钱物,只在乎精神!记得去年,我挖空心思,给他送了一份特殊礼物——把我珍藏多年的、父母年轻时的老照片,拼接成一张“结婚照”,配以文字,发表在京城的一家知名报纸上。弥补了父母相爱一生,却没有结婚照的遗憾,也让不计其数的读者,见证了父母坚贞的爱情。收到报纸后,父亲老泪纵横,心满意足!
父亲的年货,让我倍感温暖。今年,虽然不能回家,但我的心,早已回到父亲身旁,陪他一起过年。
年货文章14:买年货
文/佟雨航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时候,吃过了腊八粥,父亲便开始张罗着要去镇上办年货了。父亲先在一张白纸上拉好要买的年货清单,有鱼、有肉,有对联、挂钱,还有我们过年穿的新衣服等。而父亲每次去镇上办年货,都会带上我,说是要我帮他看堆儿。
我家离镇上有15里路程,那时还没有通汽车,父亲去镇上买年货都是拉着一个小木爬犁步行。去镇上的路上,父亲让我坐在爬犁上,他在前面拉着我跑,一路欢声笑语。到了镇上,街道上人山人海,都是十里八乡来买年货的人。街道两边摆满了地摊儿,卖什么的都有。父亲怕把我挤丢了,叮嘱我紧紧牵着他的衣襟不能松开。
进了市场,父亲就领着我直奔鱼摊儿买鱼(当然是冻鱼,那时没有卖活鱼的,也吃不起),红烧鲤鱼可是我家每年除夕晚上的当家主菜,寓意——年年有余(鱼)。买过鲤鱼,父亲把装鱼的袋子交给我用手提着,还嘱咐我别弄丢了,然后又去别的摊儿买其他年货。有爷爷奶奶爱吃的酥麻花,有给妈妈买的花头巾,有给姐姐买的小花袄和发卡,还有门联、挂钱和福字等……我记忆最深的年货是一种叫“虾片”的食品,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形状就像现今时髦女孩夏天戴的太阳镜片,放在热油里一炸,迅速膨化变大,嚼在嘴里咔嚓咔嚓响,又脆又香,是我最喜欢的过年食品。每年办年货,父亲都不忘给我买上一些。
在镇上流连了一个上午,该买的年货就买的差不多了。父亲把冻鱼、冻梨、猪肉和鞭炮等年货统统装在一个蛇皮袋子里,扎紧袋口,又把满满的蛇皮袋子牢牢绑在小木爬犁上。父亲还会去烧饼店给我买一个热烧饼在路上吃,然后拉着爬犁往家返。
到了家,父亲把一样样年货取出来,酥麻花给了爷爷奶奶,花头巾给了妈妈,小花袄和红发卡给了姐姐,那两盒虾片给了吃货的我……爷爷奶奶、妈妈、姐姐和我,一个个手捧着自己喜欢的年货,喜笑颜开。可是到最后,我们却发现,父亲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新年礼物,唯独没给自己买。我和姐姐异口同声地问:“爸爸,你的新年礼物呢?”父亲呵呵笑着说:“你们高兴,就是我最好的新年礼物。”
年货文章15:互筹年货
文/刘卫
当年我们这七八个知青下放,在讨论放置点时,看了名单和家庭情况介绍,其他的大队长都觉得基本上是干部子弟,以后不好管,推三阻四。只有农科所老潘独具慧眼,一口应承了下来。管知青的公社副书记一再确认:“老潘,你真全包圆啦?”潘所长语气坚定地说:“对。以后保证不给你添麻烦。我负责调教好,个个出彩,当模范。”末了,潘所长还带着庆幸的口吻说:“我可是白捡了一堆‘宝贝’哦!有你们后悔的那一天。”
老潘眼光超前,先入为主。对比起其他安置点的知青,我们所得到的生活待遇和劳动条件是最好的。他动员所里当地职工回家住,腾出三大间平房做男女集体宿舍,还辟了一间文娱活动室,把村里最好的烧饭师傅“借”来,专司厨事。除平常参加繁重的农活外,老潘还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我们监管所里的鱼塘和划拨的山林,组织篮球队,筹办农民夜校,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考虑缺营养,老潘还教我们种菜,自力更生,间或集资,从村民手里买土鸡、山鸡蛋,或到镇里割猪肉,改善生活。
由于知青身份被高度认同,虽然条件差,但我们心情愉快,劳动积极性高涨,工余各尽其责,把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与村民劳动和生活的互动中,彼此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作为回报,节假日返城探亲,我们通过在县城有门路的父母,带些柴煤油、烧煤、日用轻工产品等紧俏物质回来,缓解村民的一时之需。
转眼至岁末,到年终结算的时候。那天,作为知青组长,老潘诚邀我参与整个结算过程。虽然我们都出满勤,“工分”挣了不少,但老潘双手一摊,说所里就那么几亩薄田,打下的粮食保吃外,余下的卖出不了几个钱。幸亏他以农科实验的名义,偷偷地搞了几项副业,如种蓖麻、西瓜、黄花菜,搞苗圃、养鱼等,弄了些闲钱。不过,摊在每个人头上,分值仍很低,最多的只能拿到五六十元,差的甚至只有十二三元。辛苦一年,形同白干,过年钱寥寥无几。不过,老潘也早有预感,特地从所里微博收入里拨出些许专款,专门从村民手里买了花生油、土鸡,再留鱼塘里打起的十几条大鱼分给我们,算是给县城的父母带回的年货。
公布了年终分配方案,我还动情地讲了老潘资助我们过年的“义举”,大家的情绪由期盼、失望转为感动。我当时问老潘:“那你们的春节咋过呀?”老潘露出一口黄牙,不好意思地苦笑:“将就呗!虽然缺吃少穿穷忙年,但这只能叫做过个革命化的春节啰!”
我理解老潘的无奈,当时动了恻隐之心,带头表态:“老所长,提前放三天假,让我们各显神通。我找我爸,给所里和村民弄两头有指标的猪肉回来。”其他知青纷纷响应,有人承诺让管商品分配的父亲调剂一些新布、煤油、火柴、水瓶等,还有人也主动请缨,让掌有实权的亲戚批些春节里必需的紧俏物质。最后,没门路的阿梅和玲子决定留下来,参加公社文艺宣传队,届时到各大队“巡演”,给村民献上昂扬着政治激情和文艺范儿的“年货”。
那年,我们与老潘、所里的职工以及村民惺惺相惜,心灵交融,发挥所长,遗拾补缺,互办“年货”,过了一个千滋百味永生难忘的特殊春节。
年货文章16:派送年货
文/连忠照
朋友小徐的小超市,选在小城年前的大集日开业。
开张的前一天,小徐就开着车,用高音喇叭沿街宣传,还雇人四处散发传单,说开业当天,将向顾客派送年货。礼品包括高档电火锅、不锈钢面盆、优质酱油,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宣传很管用,开业那天,天还没有亮呢,小徐的小超市门口已经排起长队。大多数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老太太,他们一个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站在寒风里等待着店门的打开。不久,一些坐头班车进城赶集的农民见状,也加入了长长的队列里。
小徐并没有让人们久等,店门早早打开。最先进去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每人如意地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高档火锅,在旁人羡慕的目光里,到处夸耀着,引得更多的路人加入队伍。跟着有几个人得到了铮亮的不锈钢盆,也乐滋滋地拿着走出来。后边的几十个人,也拿到了二百毫升装的酱油。人们高高兴兴的,感觉没有白来,有些人就顺便进店看看,发现东西价格也合适,于是也大包小包地购买了不少年货。有些排队的人没有得到礼物,想退出来,却被后边的人推着挤着向前走去,干脆也进店转转,自然也买了不少东西。更多赶集的人们,看见这家超市人气这么旺,也挤进来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天,小徐一直忙到深夜才打烊,我和小徐清点完当天的营业款,一天的营业额竟然达到了五六万元,这可是一个小超市啊,看着小徐面露喜色,我问:这次赠送的东西,你也花了上千元吧?
小徐笑着摇头:那些不锈钢盆,是进货时批发商赠送的。酱油也就二百元……至于那高档电火锅,不瞒你说,是我父母领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