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的文章

请欣赏人品的文章(精选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人品的文章1:对待家人的态度,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文/十一

1

上周同学聚会,阿伟一开始获得了在场老同学的一致好评。

听说他毕业后当了小老板赚了钱,在一群老同学里显得格外热情又贴心。他张罗着给大家点餐,每个人的喜好和忌口都仔细询问,聊起近况来也是彬彬有礼,还能贴心地为我们几个女生挡酒,亲切又不失礼貌。

但是中间他接了一个电话,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一开始还好好的,但没说几句他便大吼起来:“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烦啊”、“什么时候我办事情还得通知你了”……那是他妻子打来的电话。

怒气冲冲地挂了电话后,阿伟又笑嘻嘻地转向我们敬酒寒暄,气氛一度很尴尬。

老同学告诉我:阿伟表面风光,但这几年生意不景气,他对家人的态度也是越来越差。平时他也没少联系老同学,但是每次大家看到他对待家人的这番态度后都避而远之。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对待外人和陌生人的彬彬有礼,有可能只是一种处世的圆滑与世故;而将好情绪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养。

对待家人的态度,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如果对待家人态度不好,不仅会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还会将这情绪反作用在自己身上,影响到事业和运气。

2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男孩总爱发脾气。父亲就跟他说,当他想发脾气的时候,就用铁锤在栅栏上钉一颗钉子。才第一天,小男孩就钉了三十几颗钉子。

后面几天,小男孩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开始逐渐减少了。看见儿子的转变,父亲说:“以后,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生气的话,就从栅栏里拔出一颗钉子。”

不久后,小男孩把钉子全部都拔掉了。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你看,虽然钉子已经拔出来了,但是这栅栏上留下了那么多小孔。当你向别人发脾气的时候,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在别人的心上留下疤痕。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疤痕永远都在。

我们或多或少也都会和这个小男孩犯同样的错误。对待家人,我们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他们发脾气,说一些伤人的话。事后我们又会后悔,不肯拉下脸道歉,以为事情就会慢慢过去。

我们之所以能肆意对家人发脾气,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定家人永远可以包容自己。可是,一旦造成了伤害,伤口永远留了下来,再多的弥补可能都无济于事。

人和人的关系出现裂缝,往往都是从坏情绪开始的。不要因为熟悉,而去放肆;不要因为亲近,而去伤害。

3

每个人都很辛苦,但不对爱你的人乱发脾气是最基本的责任。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会把自己在外面受到的劳累、辛苦、怨气带回家,但是我们都忘了,家人也在努力生活着,他们并没有比你轻松多少。况且,当我们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家人身上之后,我们所遭受的不顺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善。

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光怪陆离,家应该是那片可以治愈你的净土。

想起一位老友多年来无法放下的一桩心事:某年回家,因为一件小事和父亲拌嘴了几句,他赌气,没说一声再见就离开了家。一周后,父亲意外去世,他们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到了再也不会再见的时候,才在后悔和眼泪中明白:还能在一起时,所有的时间都不该用来生闷气、闹情绪,而应该用来好好相处。

这世上,只有家人能够不求回报、毫无保留地爱着我们。对待家人,多怀一份感恩之心,多怀一份体谅之情吧。能好好说话的时候就好好说话,能不计较的时候就不要耿耿于怀。

人这一辈子,很长,也很短。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离别遥遥无期,一转眼,可能就是永生不见。所以啊,趁一切都不晚,趁一切都来得及,好好去爱你的家人。

愿我们都能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家人。因为,他们最值得。

人品的文章2:读《青松》识人品

文/李斯雨

从古到今,古诗词数不胜数,赞美春、夏、秋、冬,歌颂友人、亲人的,诗人更是多如牛毛,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等。而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新中国开国元帅——陈毅爷爷。他一生写过许多诗,而我最喜欢他的一首诗是选入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首诗《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每当品读这首诗时,我仿佛看到了在寒冬中雪的暴虐,仿佛感受到了青松的抗争,承受重压,挺拔屹立的形象。每当我读这首诗时,总让我想起陈爷爷的形象,想起他在那严酷的社会环境中刚毅的面孔,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刚直不阿的品性,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激情,真是文如其人。

这首诗不但赞颂了松树顽强的生命力,更歌颂了陈毅爷爷那一代革命者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豪气勃发、遇挫弥坚的精神。

我喜欢这首诗,不但是因它的诗句通俗易懂,更因为我要像青松一样坚强挺直,做个不怕困难、勇于前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品的文章3:餐桌细节看人品

文/王文献

生活中的小细节,随处可见,如果你留心的话,会从小细节里,看出一些大端倪。餐桌上尤其如此。

如果你单纯以为饭局就是吃饭,是犒劳自己的好机会,那就错了。记得刚工作不久的一天,我们部门与客户有一个重要晚宴,女士们都忙着换衣、打理头发、化妆,我们的女经理却在吃饼干、喝咖啡,让我们非常诧异。难道她忘了晚上的大餐了?

女经理说,赴宴之前不仅要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也要喝点咖啡提提神,到了晚宴开始的时候,才不会因为肚子饿而大吃大喝,有失体面;咖啡也可避免忙于吃,或吃太多而导致脑筋迟钝,错过与客户交流时的一些重要信息。她还补充,这可不是她首创,《飘》里的郝思嘉,赴宴之前也会吃点东西。

受她影响,此后,每次赴宴前,我也会先吃一点水果或点心,从不让自己饿着肚子赴宴。任何宴席,即使是山珍海味排山倒海而来,也绝不大吃大喝,因为那不仅仅是饭局,同时也是社交场合或商业活动。

在餐桌上,如果你稍稍留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大抵能看出一个人的基本性格。见到好菜就不放筷子,不停地往自己嘴里送的人,多半自私,不顾他人感受,你敢与他合作,勇气可嘉;能在自己品尝食物之前,先照顾好左邻右舍,或把好菜尽量给别人,自己吃或不吃都无所谓的人,有关爱他人的情怀,合作起来,比较容易;就算每次上菜,都在自己面前,也先把盘子转向他人,自己最后才举箸的人,眼里心里都有他人,与之合作,或可双赢……

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的饭局,有时也是社会的缩影,反映的是人性和品格。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公司,会独具匠心把面试安排在饭桌上。如果有人不够敏感,在这样的饭桌上还不忘据案大嚼,肯定会把工作机会给咀嚼掉。

人品的文章4:微小的善意

文/韩榕

善良往往是对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很多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总会用捐款来表现自身的品行,来博得好听的声誉。或者一些拥有号召力的名人,他们会号召、鼓舞各界人士来一起献爱心。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我们很难做到像他们一样,第一我们的财产有限,第二我们还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不会帮助别人了吗?当然不是!

即使不能倾尽全力,但一些微小的做法也可以帮助他人,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身边那些不幸的人,在大街上,总会见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衣衫破旧,而大多都是风烛残年的老人,甚至有些是腿脚不健全的残疾人。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现在不得不乞求路人来讨生活,也可能是因为社会的种种世俗而不得不拖着残破的身躯来求取路人们的施舍。他们都是可怜人,无论因为什么,需要他们上街乞讨,这都是表明这个社会所给予的关爱不够,而我们举手之劳的几元钱对于他们那就是一顿饭钱,何不去给予,也能得到良心上的一种安慰。

不只是人,对于其他的小动物或小植物我们更应该给予关爱。它们不同于人类,我们能拥有许多,情感、物质、名誉,但对于它们来说,唯一在乎的只有生命。对于流浪猫流浪狗的救助,往往是对一条生命的救赎,从小到大,不知道喂过多少只小猫小狗,一根火腿肠一小袋牛奶,这是能想到最简单的馈赠。我曾经救过一条流浪狗,当时见到它已经奄奄一息了,血染红了路边堆积的雪,有很多老人想要帮它,却在靠近伤口后被它的哀嚎声逼退。我至今都忘不了它那近乎于惨叫的悲鸣,我和妹妹最终将它送到了宠物医院,从刚开始的挣扎,到后来乖顺的依赖,以及在宠物医院它用湿漉漉的眼睛看我时的神情,我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也坚信我做了一件无比正确的事。

这些都只是一些小事,却也是一种善良的举动,无论多小的帮助,对于被帮助者来说,那是最好的东西,甚至是挽救生命,所以不要轻视那些微不足道的善意,如果我们拥有它,哪怕再渺小,那也是世间最美好的礼物与馈赠。

人品的文章5:思浅犹深,似淡犹浓

每天人品都很差,在图书馆占座儿不是坐在情侣的旁边就是坐在情侣的对面,今天白天很好,可晚上风云突变,晚节不保,我又华丽丽地悲剧了,一对情侣坐在了我的旁边不停地秀着恩爱,完全不把我这电灯泡放在眼里,让你不禁感叹:果然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

今天看到她两次,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然做好了准备,可当事情发生你的心中总是会不由自主地一凛,然后你无奈的发现所有的准备都只是表面的装饰,当有些人真的出现在你面前,所有的感觉又都涌上心头,思浅犹深,似淡犹浓。

拥有不同的心情时时我们对于一些话语,一些文章,一些音乐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今天看到许岑转的一句话:总有一个傻子和你们不一样。这句话让我觉得很伤感,是啊,总有一个傻子和你们不一样,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顺着这个思路我又想起了一民谣——《织毛衣》。也许你听着这首歌会哈哈大笑,你不知道那样的词语怎么会被堂而皇之地放在歌词当中,但如果你把自己完全地静下来,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首很忧伤的歌。有时候就是这样,幽默的背后是寂寞。

想起了《八月未央》中的一个句子:那一瞬间,你终于发现,那曾深爱过的人,早在告别的那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心中的爱和思念,都只是属于自己曾经拥有过的记念。 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其实,我只想满血重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