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文章

请欣赏寒气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寒气文章1:追忆

文/婧莹

追忆

寒气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次退去,风里涌动着越来越明显温暖的气息,人们在追逐和寻找工作的路上,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乐此不彼。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常常趴在窗台上遐思,翻开同学录,募然回首,发现自己和朋友分离已有一年多了,于是不尽的思念之情便涌上心头。

曾经,我们携手共同奋斗,在滴水穿石战高考的日子里,彼此诉说未来的梦,留下了最美的回忆。每天都看见枯叶从枫树上翻转飘落在教室门前,我是总是为之而颠,不是惧怕高考,而是害怕别离。我们习惯用本子记录着在学校点点滴滴的回忆,愉悦也好感伤也罢,对于我而言总是瑰宝,却有太多的不舍。在这本本子上的第一页,我贴了一张黄色的枫叶,每次打开看到它,总会勾起不尽的思友之情,尤其在静静的夜里。夜冷清,独言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友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也许唯有明月寄托我对朋友们的深深情意。

在别离之际,朋友们留给我这世上最珍贵的礼物,简单的话语,厚厚的感情深深的回忆都珍藏在这本本子里。我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笑声,朋友们常说,有我的地方总有笑声相随。翻开本子看,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总找到对我笑声的描述“纯真的笑,坦荡的笑不带任何拘束”。不禁有总伤感莫名的涌起,此时此刻,是否有笑声与你们相伴,是否也在明月之下想起曾经的我。

时光匆匆,轻风系不住流云,也许唯有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我们才会更加珍惜丝丝情意。缘起缘去,脚步匆匆,曾经我们共度美好时光,曾今我们一起嬉闹,曾今我们一起拼搏,岁月磨不掉这些曾今……岁月也带不走那一段段友情,甘霖永远浇灌着那棵友谊的常青树。即便有一天,友谊之花落下的那一刻,我仍愿意保留花开时的那份感动。汪国真曾今说过:“只是相思情太浓,仅用相识意太淡,友情是相知,味甘境又远”。诚然友情的芳香永远与我们相伴左右,走过了每个春夏秋冬,却不曾停下脚步。

双手轻轻地合上本子,我总在想,叶若是有知,是感伤的,人若有情,亦是恋恋不舍的。叶与树的相依是匆匆的,那么在翻转飘落下的那一刻是感伤的别离,在感伤的那一刻还蕴藏着再一次相聚的希望。

寒气文章2:雪落村庄

文/谢俊俊

寒气灰蒙蒙地酿着浓酣的雪意,阴冷一寸一寸地在地表加深。脚跟脚,那些雪片簌簌地就从天空撒下来了。

先是白梅点点的小雪,如工笔,认真、稚拙,甚至有那么一点害羞、胆怯。及到大雪,就恣肆疏狂起来,像大写意,酣畅,淋漓,完全放开了的样子,奔放、潇洒。

嚯,雪一夜之间就有了厚度。天地上下一白,村子就那么不真实,像是水墨喂养出来的一样。鸟喜欢凑热闹,一粒一粒地入画。或攀着枝条吊嗓子,或在雪地上用喙扒拉着寻找食物,左一下,右一下,笨拙而可爱。狗被童话般的雪景惊到了,一出门,就疯狂奔突。回头再一瞧,呀,还是混沌一片,于是一翘尾巴再逃,诚惶诚恐,模样逗人。

人也一粒一粒入画。农人喜欢用铁锹撬开皎白,以雪的厚度来估摸与麦子丰收的距离。老太太喜欢凿冰取水,咔嚓咔嚓,冰面出现一个圆孔,丝丝儿冒着白烟。水桶沉下去,哗啦一声,汲上来一桶清寒。上学的孩子,臃肿得像个菜包子,棉衣、棉帽、棉鞋,偎着身体。寒气干着急,就是不让它在肌肤上掐一指甲。大雪封路,一路摸索着,不免要栽跟头。雪地软软的,孩子们摔了不疼,也一点不恼。

雪一来,许多人耽误了行程,但不急,这个节气,猫在家里也好。老太太熬粥,主妇做做针线。男人织一些草苫子,披挂在门脑上,让冷气辟易数里。小孩们,被呵斥着坐在被筒里,仰头数椽子嘛,数着数着就睡着了。

在清冷双绝的况味中,乡人没有白乐天和刘十九的雅兴,不会宴饮作诗,却也不甘寂寞,这时候,去叩邻家的门,邻居心有灵犀,正坐在灶台的一边上等待,不用招呼,一抬脚就坐到了另一边。一边一人,拢起手来,中间是热气汹涌的火膛子。捏一些腌黄豆,灶窝里掏个烧芋头,咀嚼着,胡侃八侃,一晌就过去了。

满室雪光,季节清寒。农人的感觉里,仍是融心的温暖。把生活过得如同雪一样纯粹,这也许是他们在平庸里,却感到幸福的缘由。

寒气文章3:野菊花

文/马科

秋意渐浓,寒气降临。在空旷的原野,在苍茫的山坡,在蜿蜒的河岸,在峭壁悬崖,在村头地角,野菊花翩然而至,簇拥、喧嚣,金黄的花朵,密密麻麻,观之好看,闻之馨香,清凉的秋天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远远望去,那一簇簇、一片片盛开的灿烂小花,重重叠叠,精神饱满,在冷冷的秋风中,洒下一地暖暖的金色,送来一阵淡淡的清香。

细细近瞧,那一朵朵野菊花,密密匝匝,花团锦簇,碧绿的叶子和枝蔓蜿蜒伸展,散发出诱人的味道。

历代文人墨客吟唱赞赏菊花的诗篇不胜枚举。有寓意理想和生活的,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抒情言志的,如王绩的“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杨显之的“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有赞美菊花品质的,如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还有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把菊花独傲寒霜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野菊花在春天里钻出泥土,丛丛嫩绿的芽叶匍匐在河边、地头,健壮茂盛。鲜亮娇嫩的绿,吸引眼球,却散发出臭烘烘的味道。此时的野菊花,唤作臭蒿蒿。夏日里葱茏蓬勃,扩散蔓延,肥厚浓密的叶片,让蝴蝶躲闪,牛羊却步,野菊花就像蜕变前丑陋的毛毛虫。

冷雨潇潇,凉意阵阵,当生命的绿色渐渐隐退时,野菊花盛开了,宛如微型向日葵的纤弱花朵,有的黄得耀眼,有的浅紫可爱,有的洁白如玉,从容不迫,执着淡定,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极致绽放的华丽转身。朵朵花儿,像霞光,像火苗,靓丽了秋天,灿烂了秋天。

野菊的花语是——隐藏在心中的爱。安静沉稳的历程里,野菊花选择生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让寂寞找到了新的命题,让清秋多出亮丽的风景,让坚持成长为动人的笑靥。

在天地之间,在风霜雪雨之后,领略经历岁月沧桑和磨砺的野菊花,它的神韵、魅力和精气神令人欣赏,它通透、灿烂、蓬勃的生命本质,让人心灵震颤和深受感动。

寒气文章4:醉在冬季的一隅

夜,不约而至。

一月的寒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浸洗莹泪欲滴的眸子。

喝尽西风,我在冬的一隅醉着。

于无声处,端一坛红泥小火炉,静静地坐下去,任思绪游离南北东西。

我不是因为冷才靠近火炉,而是为了寻找一种温暖的感觉和逸致,以及裹雪苏寒身的禅意。

寒气文章5:静听松针落

文/水晶石

深秋,寒气已浓,周六的骑行便穿了较多的衣服。天上多云,阳光只是偶尔,空气中有了些凄冷的味道,是秋天特有的味道。

因为这么一股寒气,血液便有些凝固,情绪也凝固,怎么也不能够激昂起来,即使登上西山的长坡,也只不过是身上出了些汗,而情绪依旧是那么的凝静,或者本就应该不逾时而动的吧,这样的季节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心情,算好在骑车了,否则会不会有“寂寞梧桐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呢?

上猫猫箐的小路蜿蜒于茂密的松林中,极陡,蹬上去煞是吃力,换作激越的时候,一定是全力蹬上去的,而眼前却不愿意让凝静的血液太过于沸腾,便下车慢慢推行,与周围的松林融合起来,才发现下来推行的值得。

松树本来是常绿的,而到了秋季,还是有一些黄了的松针夹杂在绿色中,虽然不多,但是非常的醒目,几根根,或者一簇簇的,明黄色的松针。在抬眼望时,便看到了奇妙的景象,这些松针在悄悄的落下,东一根,西一根,如果没有细心看的话,你根本就觉察不出这种悄然的飘落,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生似的;然而当你仔细的看时,便感觉到了那细细而轻巧的黄色的松针正在不经意的落下,而小路上,山坡上,斑斑驳驳的铺着一层如水粉画般明艳的黄色。如果此时有流浪的歌手,是不是可以谱写一首凄清悠扬的歌曲,让歌声回荡在淡淡的冷气中;如果此时有妙手丹青,是不是可以画出一幅秋松如诗的画儿,让画意深藏在幽幽的心绪里。

便庆幸没有将注意力拿去奋力蹬车了,错过了这样如诗歌样的景色不是很遗憾呢?

很多时候,很在意自己的生命状态,血液会传递着一些强烈的信息,兴奋而积极的,宁静而淡然的;疯狂而痴迷的,感伤而颓废的……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血液流动,我都很遵循生命的状态,顺其自然的发生,然后消失,有的时候不为人所解,这不重要,因为我自己都不了解的——淡紫色的忧郁美吧?骨子里的!

静听那松针落定,无声无息,那些黄色的悄悄落下的身影,已经被编辑成了永恒的动画,在心里循环的演绎,深秋的晌午,静谧的松林,陆陆续续的骑手与行人,我心凝静。忽而望见一棵全黄的树儿,褐黄色的,后面是苍茫的绿色。

“这样的黄透的树儿,春来还能发枝否?”这样想着时候,已经看见车队的友人在不远处等候。

寒气文章6:人生有茶,心灵有家

文/路璐

秋风萧瑟,寒气袭人。静夜独坐,沏一壶热茶,看热气袅袅升起,心事也随着渐渐氤氲。纷繁的思绪,纠结的情怀,在茶的浸透下,慢慢湿润,慢慢舒展,飘飘荡荡的浮在温暖里,踌躇的心终于又一次在茶香中渐渐释然……

热茶一杯,暖着我的手,也温暖了我的心。

对于我,茶是灵魂的家。孤单的时候喝茶,茶是心灵的依靠;苦闷的时候喝茶,茶是温暖的安慰;茫然的时候喝茶,茶是精神的家园;失落的时候喝茶,茶是泪浸的辛酸……

品茶,品着世间的阴晴冷暖;品茶,品的是人生的苦辣酸甜。初饮茶,是浓浓的苦,难以下咽。日复一日的喝茶,才慢慢悟出悠然的味道,才品出满口余香。

爱茶的人,与红尘无关。

醉心于权贵的人,不会懂茶。谄媚钻营的人,是要喝酒的;小资矫情的人,是要喝咖啡的;甜腻娇气的人,是要喝果汁的;浅薄媚外的人,是要喝可乐的。这个世界看起来就像雨夜里的霓虹,朦胧而诱惑;听起来又像舞台上的摇滚,嘈杂得精疲力竭。而茶,好似心灵的瑜伽,带我远离浮华的闹市,去那清新的桃源。

透过茶,我看到杨柳堆烟的江南,看到春雨潇潇的古巷,看到线装的唐诗宋词,看到那撑着油纸伞的女子。那是谁呢?着一身素色的旗袍,边饮茶边吟着四月的人间?那又是谁呢?挥着婉约的羊毫,边品茗边写下月满西楼的轻叹?浓浓的茶香里,我的心忍不住在五千年的文化中醉意朦胧、徜徉忘返……

爱茶,爱的是民族的文化;爱茶,爱的就是传统中这一份善良、平和、典雅与淡泊。

今生别无所求,只愿可以永远在茶中浸润,任心灵幸福的舒展……

寒气文章7:带着雪花回故乡

文/金惠

冬,真的来了,寒气在冬日的晨雾中蔓延,虽然冷,但却欢喜着,因为南方终于下雪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能在异乡感受到了。我用思念做一根长长的丝线穿起片片雪花,装进我心的花篮里,在春节回家的时候,可以

曾经是那么期盼异乡能够飘雪,让我感受到北方的冬日魅力。因为小时候的家乡冬日总是飘雪,而雪让冬天有了唯美的色彩,有了圣洁的情怀,更让人有了一份冬日里最诗意的等待。当满天的雪花飞舞,天地万物都蒙上一层厚厚的白雪时,寂寥的冬季在雪的装扮下便化成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就是童话世界里那个美丽的白雪公主,梦想着心中的青蛙王子。家乡的冬日让我的梦随着雪花而飞舞着、飘散着。

今日,踏过斑驳的青石板,看着漫天飞雪,一片、一片,旋转、飞舞进自己的梦、自己的心。每一朵雪花都会凝聚对家乡的思念,每年冬天都会把思念化成雪花不停地飞舞。爱上飘雪的日子,盈一怀心语,给心境寻一份安暖走过寒凉,回眸处,笑容暖暖。江南的雪是婉约的,也清简自然。我站在雕花的窗棂下,透过古朴的空隙看雪花飞舞,于是江南的柔情和恬淡便在雪花里蔓延,直渗透到心底。看看身边家的和谐、温馨,想想小时候的梦幻,仿若一切还在梦中。所以我一定要带着雪花回家,和着家乡的雪和少年梦一起狂欢。

我期待这个冬日一直飘雪,因为飘雪的世界里,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离家很近、很近。纵然雪落无声,却能洒落一地的心事。那飞舞的雪花会带着我的思念一路向北,循家而去。家乡如有雪花一往情深的飘落,一定要张开双臂将她拥抱。那时雪花为我把思念书写、把心意凝结。梅,会为雪嫣然,把暗香绽放。我,会为家乡钟情,化雪飞舞一生。

此刻的夜空在雪的映照下格外明亮,我把对家乡的思念都蕴藏在笔尖,写下我对家乡如雪花般的心语。我愿纷飞的每一片雪花,把我的祝福带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让你们此刻能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思念。把每一朵雪花织成一缕缕的幸福,送给家乡的你们,然后把你们的笑容都装进我的心里。

新的一年,新的愿望,而我就是希望春节回家,等到下一个飘雪的时刻,我能够带着雪花回故乡,与你们一起共雪而舞、踏雪而歌。

寒气文章8:我想

文/百草园

十月的古都西安寒气袭人。凛冽的朔风霜雪染黄了绿叶,把秋的多彩缤纷送入到冬的怀抱。散落的枯叶诉说季节变换的无奈和归根的欢悦。

寒潮突袭,具有千年厚重历史文化、雄浑人文底蕴、铿锵恢弘气质、西北最大的交通枢纽、大地原点、旅游胜地、国之重器的西北重镇,不幸被外来新冠病毒感染。零星的感染在初步控制后却肆无忌惮,在街区蔓延,在城区扩散,甚至向临近伸展。为了斩断魔爪,切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车水马龙、蓬勃发展的国际都市,人头攒动的大街小巷,一夜间按下暂停键。

寒冬虽来怎能把我们恫吓。

我想穿上防护服,和我的同行一起在危险重重的病房把病毒消杀;在寒风雪雨和凄冷的灯光里,冻僵的双手把核酸筛查;甘愿忍受干渴咽峡;迎着危险,坚守一份执著的爱、奉献的情,坚守一颗炽烈的心,敬业的魂,让救死扶伤、无畏艰难的神圣使命在战场上盛放青春的光华。

我想成为街道、社区工作者,24小时值守在小区的门口,宣讲疫情防控常识、法律法规,音哑换用喇叭;提供生活所需,解除多方的牵挂。

我想成为默默无名的志愿者,汗流浃背,不怕苦累、非议和责骂;努力把生活物资搬运、分发和送达;在检测场地围线牵拉;隔离、采集区域细心规划;仪器设备转运、安装和电线接挂;桌椅摆放、雨棚搭建、拆卸和收纳。

我想成为一名警察,在威严的警服外把防护服披挂;在重点封控区、交通枢纽、车站、高速出入口值守,为了健康福祉把人车拦下;为和平、安宁昼夜巡查;联防联动把物价、货物、检测监察;在奋战的寒风里把意志捶打,任凭帽檐结满霜花;战斗值守,半月没进家;在运转、接送、川流不息的车队里闪耀警灯、警服、警徽的火样年华。

我想是全副武装等待随时召唤的百辆应急车驾驶员,在战斗一线运转病患。也想是应征出租车的一员,穿行在群众需要的一线。更想是一名记者,报道疫情防控的战略和进展;采写迎着风险、不舍昼夜、不惧风寒、顶风冒雪坚守一线的动人事件;把群众的心声、刚毅的精神向媒体播散;让温暖、关怀、信念、必胜的信心向国人播撒。

我想疫情在人们不懈的奋斗中尽快消散,重现开放、发达、生龙活虎的壮美西安。

寒气文章9:冬日煮茶

文/王瑶

裹挟着寒气,进入温暖的室内,听了一路的咳嗽和喷嚏,于是感叹:北方的冬天,总是来得这样生猛。

人一到了房间,就不能由着一屋子的家具继续冷清。拿出窦唯的《箫乐冬炉》,灰蓝色的封面,专辑的名字也应景。箫声一起,冬天的室内就有了动静。烧水,煮茶,动静多了起来,冬日也就热闹了起来。冬日煮茶,和夏天喝冰镇啤酒一样,气候到了,人的身体有所感知,就要配合着做些默契的事儿。

天气一冷,什么都想草草了事,喝茶却不能。冲泡必须得是热水,从烧水、泡茶到喝茶,全套程序一应俱全,即便再寒冷,经过这番折腾,也会使你温暖起来。

从前的人工夫花得更多,古人煮茶,要备炉,烧炭。看着釜中的水微微沸出声音,再投入茶末。按照陆羽在《茶经》里的说法,要等候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细致入微到这样的程度,不免就被人诟病为劳形了,所以现在的茶叶冲泡是始于明清的一种去繁就简的做法。无论什么事情总是要对人让步,仪式的沉重会被人慢慢地减轻,虽然仪式起初也是人发明的。

在书籍和电影里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雪在外面的世界里飘着,屋内的炭火忽明忽暗,热烈和冷却全仰仗着煮茶人的一把小扇,一把壶搁在寒天的炭火里沸腾——那是一壶主人待客或独饮的茶。人和茶的体温一起加热的过程,不是厅堂里那个只等着饮一杯茶的人所能体会的。

煮,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动作。小时候见得多的是煮牛奶,早晨打开炉灶,火焰升腾,家里的孩子不用大人差遣,就积极地凑到那口黑色小锅跟前,盯着那火——其实是不会灭的,可就是心情兴奋,一脸负责地仔细看着。沸腾是个信号和节点,煮开的声音一响,就赶紧呼唤大人前来。冬天里,身体和心情都被“煮”这件事搅得热了起来。

冬天喝茶,我求的只有一点——味酽。不管是颜色还是滋味,总归是愈浓重愈好,能够压下身体的寒冷,补充更多的热量。冬日的茶事,开始了,就不会急着停下来。煮茶,红泥小火炉亦可,光凭心情炙热亦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气文章10:早春,荠菜飘香

文/鞠雪敏

三月的寒气还未褪尽,荠菜便代表野菜出场了,虽贵为代表,但她仍保持着低调的本色:匍匐在地,努力伸展着锯齿状的灰绿色的叶子,在周围那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中,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她的身影。可就是因了她,田间地头便多了些欢声笑语,那些挖荠菜的小媳妇们三三两两地结伴来了,人人带把小铲子,仔细地搜寻着荠菜的身影,一旦发现便毫不留情地连根挖出。我也曾跟随母亲去挖过荠菜,怎奈眼太拙,总把它与一种模样相近的混淆,挖出的大多数被筛除了。挖回的荠菜回家细细地择去黄叶、须根,掸去泥土,用清水一遍遍地淘洗。看起来灰头土脸的荠菜经水一洗,叶子和根支愣着,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用开水焯后便可做成鲜嫩的荠菜汤或包成可口的饺子、包子或沾上甜酱生吃或蒸成荠菜团等等。一时吃不了的,焯水后过凉,握成团,用保鲜袋装好,冷冻起来,待日后取出来解馋,这样即便是过了野菜季节,照样能尝到春天的滋味。

荠菜不但好吃,还是一味良药。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明目降压的作用。民间有“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名医别录》中也有记载:“荠菜,甘温无毒,和脾利水,止血明目。”可见人们采集和食用荠菜的历史源远流长。

荠菜的登场,也让勤劳的老人们有了额外的小收入。集市上,随处可见几位老人,人守一小堆,5元左右一斤,也总有识货人士及时将荠菜买走。经历了一冬的野生荠菜,吸收了冬日精华,与大棚的相比,尽管色相不是太好但味道绝对正宗。挖荠菜一定得瞅准时机,太早了,难以分辨,晚了荠菜就会长出一根颀长的茎,茎上会分很多的岔,上面开满星星点点的小白花,那时候荠菜就老了,无法食用。荠菜开花时春天算是真正的到来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诗人辛弃疾描写荠菜的这首小诗,把荠菜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完美地展现了出来。待荠菜满足了人们的野味需求后,陆续的就有苦菜、蒲公英、山芹菜、海菜等野菜出场,让你在享受田野乐趣的同时再次在舌尖和味蕾上享受着春天的味道。

荠菜飘香,春天正迈着款款的步子向我们走来。

寒气文章11:瓦上草

文/杨蕊

近些日子来寒气越来越重,早晨出门都可以看见草叶上的露珠变白了,好多不能越冬的草木在这个时节里格外疼痛,通常它们在经历了霜水的一番折磨后就悄悄地枯萎了。

我总感觉今年的冬天来得早,也冷得早。我打电话回家嘱咐母亲多注意保暖,母亲说家那里也冷了,早晨有清霜,屋顶上瓦片夹缝里的杂草都快枯萎了,看来冬天真的到了。在我生活地方每天早上都会有大雾,人们穿得厚厚的行走在雾气里,柴火炊烟的香味在浓浓的雾里忽远忽近,我猜想这大概是从我家屋顶上飘出来的吧。

我家那里的房屋大部分是瓦房,一般的建筑模式为一间正房两侧再各建一间厢房,院子外面筑上高高的围墙,这样一个紧凑温暖的家就构成了。在院子里有的人家种点花草、有的人家留出一块晒场,等收割庄稼后便在那里摊开来晒。我们在建造房屋时喜欢用本地人自己烧制的瓦片和砖,听说青灰色的砖瓦很结实牢固也很美观。大概在这段时间瓦窑的师傅们将要开工了,一个个正冒着热气的窑子在冬天宽阔的田野上格外温暖。很早之前龙陵就被人们誉为“滇西雨屏”,那些似乎永远下不完的雨水在青灰色的瓦片上滴落了一年又一年。为了适应多雨的气候,我们房屋的建造是很特别的。我们把瓦片分成一仰一俯,仰着的那部分瓦片负责让雨水顺流通过,俯着的主要是拦截雨水漏进屋里。这样屋顶上的每两根椽子之间就会形成一条小沟,便于雨水流淌和滴落,每到雨天屋顶上就有很多条欢快奔流的小河,像不断线的珍珠从房檐上倾泻而来。我很喜欢在宁静的夜晚听雨水唰唰的流淌声,有时会想离家去流浪的人、有时会想正在途中归家的人,心里的情感是复杂的,会带有一丝丝的忧伤,它与屋顶上溅起的水花连为一片。

也许是风、也许是鸟儿带来的种子,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地在屋顶上生长起来了。每个雨水季节你都可以看见那几丛杂草乘着风在屋顶上摇曳,有“飞机草”、“兔子草”还有叫不出名字的野草,它们生长得快也枯萎得快,通常是不用我们自己去铲除的。它们结些草籽供玩耍的鸟儿啄食,我经常听见那些欢快的鸟叫声随鸟儿飞飞落落。如果真要清除这些杂草那是在快要过年的时候,人们一边张罗着买年货一边进行大扫除,不仅是屋子里面的清扫,就连院子外面的小路要不放过。大部分人家修整房屋是避免不了的事情,我们俗称“拾漏”。就是爬上屋顶把杂草、树叶、泥土等清除后再把房子修修补补,要么换一下破损的瓦片、要么重新摆放一下那些被打斗的猫翻乱的瓦,这样简单的活我们姊妹几个还是能做的,要是有很严重的修补问题我们就必须请别人了。

阳光把瓦片烤得暖烘烘的,我们光脚踏上去很舒服。瓦片上的棱角被阳光雨水磨平了、圆了,青灰色的瓦片记载了多少光阴流转的故事,或幸福的或伤痛的。瓦房也成了链接几代人情感的纽带,我家的房子是母亲还是小孩子时候就有的了,在那个年代算是很好的房子,但和村里现在建的那些比起来已经旧了、老了。我知道在这间瓦房上老去的不仅是时光,还有我们牵挂的人。我们姊妹几个小心的摆放着瓦片,母亲在院子里焦急的望着,还不时的说要如何弄、别站起来蹲着些……温暖的阳光洒满冬日里的小院。我们还疏通了烟囱,一缕缕青烟扶摇直上,在远离家的时候想起轻柔的炊烟仿佛离家近了,又闻到了孩提时代饭团的香味。

瓦缝中的草木一岁一枯荣,岁月也随着它们的生死而消瘦;青灰色的瓦片远看如落了月光的地毯,还晃动着树木斑驳的倩影。

寒气文章12:品味冬雨

文/张辉祥

入夜,冬雨裹挟着寒气袭来。静坐书房,聆听窗外的潇潇夜雨声,想起陆游的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那是北方的冬雨。家乡的冬雨是温柔的,温柔中带着一丝暖意。喜欢冬雨,喜欢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寻找温暖的感觉。

古往今来,喜雨的人无数,写雨的文章也浩瀚如星空。不同季节的雨确实能给人以不同的心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春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夏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秋雨。唯独冬雨,从它身上所能体验到的只有寒冷。

冬天的雨,不顾世人的感受,总是不紧不慢地下着,没有夏雨的畅酣淋漓,也没有春雨的柔情纷飞。一阵冷风吹过,细细的雨丝扭曲着身子斜斜地飘落在地上,下得满街泥泞,下得阴冷湿重。在冬雨的笼罩下,往日里一切的喧嚣都归于沉寂。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楼宇,路边的草木都默默地接受着冬雨的洗礼。

清晨,冷冷的冬雨,在阴冷的寒风吹送下,直逼人的心灵深处。走上凄风冷雨的街头,天色是灰蒙蒙的,心情格外的凝重,但上班的人群依旧行色匆匆,上学的孩子仍然欢欢笑笑。我看到了一种步伐,豪迈中略带艰履;我看到了一种表情,冷峻中又显刚毅。冬雨中的人们,勇敢地行进在严寒里,与风雨共舞,绘出人生的春景,让我不得不由衷地生出敬意来。深深地吸进清凉的雨雾,浇灭心中因烦恼而焦躁的火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温暖。

让我们在寒风冷雨中走走吧,冬雨飘飞,涤荡的何止是心灵?冬雨是一剂温暖的催化剂,因为冬雨,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嘘寒问暖;因为冬雨,人们会少出门,尽情享受家庭的温馨;因为冬雨,人们更渴望接受和付出热乎乎的感情。冬雨让人们相互靠得近些,更近些,更温暖些……

寒气文章13:秋殇

文/落下唯伤

秋风淡了,寒气浓了,初秋清晨晶莹的甘露如今变成了刺人霜碴,曾经最珍惜的美景如今也萧瑟了满地的冷清。随手捡起一片枯黄枫叶,发现上面雕刻着的全是这一季的留念,莫名感慨万千。俯身把它放进岁月长河里,整理好衣衫再回首,猛然间发现-秋已经深了。

记得初秋的时候,清晨总喜欢早早的起床,揉着惺忪的睡眼,爬上平房顶,眺望远方的红日从那云霞深处慢慢的升至云端,绕着天空划下一道刺眼的弧线,一晚上慵懒的疲倦都随日光消散云外了,偶尔几只飞鸟掠过,像是梦中的仙境。那双翱翔的翅膀变成幻想的身影,熟悉又陌生,亲近又模糊,若即若离的感觉似乎是疲倦的源头,但这种心情又如同那自由的飞鸟一样,一个眨眼,就掠过你的上方,仿佛转瞬即逝,丝毫不影响对清晨大好空气的吸收。如此,情绪也就从那迷离的梦境中被拉了回来,继续欣赏这日出云端,秋高气爽美丽晨景了。

初秋的美丽总是令人兴奋的,或许因为那是夏末吧!炎热消去,突如其来的清爽如同夏日的冰水,肯定是沁人心脾的。然而兴奋之后,接下来的似乎就是失落了。

晚秋的风没有初秋时那种清凉,反而带着些许寒意袭来,立于房顶也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意境了。略显单薄的身躯不禁缩了缩,等待着那一轮红日升起,自以为可以给整个身体带来些许温暖,却又不禁苦笑了,那凄寒的晨风似乎并不给这轮旭日一点情面,纵然是高升云端,普照大地,它却也丝毫不留情的带走了身边枫树的容颜,曾经火红的枫叶也变得枯黄无力,随晨风飘落,随命运摆弄,如同大海里随波逐流的孤船,虽不至翻船,但却要忍受死一般的孤寂。

这时我恐慌,莫非晚秋就是这样无情?只是初秋时我感受到的那只是夏末还残留的余热,未曾发现更多的是刺骨的风刀隐藏在那余热里,就像看小丑一样看我享受那看似清爽的晨风,却私下嘲笑这个人的愚昧,当然这只是我的胡乱猜测,她肯定不会是这样。因为我喜欢秋,相信她不会骗我,相信那种凉爽的感觉不会变,可现实的寒风总是想把我吹醒,让我看清此晚秋非彼初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若让我恋上初秋又何必让我经历晚秋,四季的轮回我是无法改变的,错过的人亦无法挽回,如此荒想也只能在心中悲叹几声。该来的始终会来,该走的谁也拦不住,转眼已是冬至,只有在心里默默深藏着思念,带着遗憾,等来年秋风起,再登高沐初秋。

寒气文章14:江上行

文/陈美者

入了冬,闽地也有了几丝寒气,江水望过去更是多了几分寂寥。马尾渡口边,石砌的老房子,散着斑驳的黄,青苔于房脚下肆意生长。栏杆和路多是大块条石所成,红艳的三角梅从墙角逶迤而出,狗三两只,或蹲或立,全都瘦而精神,不远处,一位妇人正在江边洗衣裳。这一切,让人恍惚坠入旧梦中。渡口依旧,墙皮上的几个大字早已被岁月带去清晰的样貌,像一位老人在诉说着昔年盛景。彼时,从马尾到福州,靠舟楫往来,许多人上班、买菜、念书、串门,皆从这里上下,人影绰绰,小小渡口与人们的谋生、婚恋、出游紧密勾连。而渡口边,自然成了商贸旺区,潮湿的空气中,各种叫卖声、讨价声、嬉笑声夹杂着鱼丸扁肉拌面的鲜味,一派人间烟火的香甜。至今,马尾渡口边还难得地留存着一片民国时期的老房子,青石洋房、老式的自行车、杂乱的电线,据说不少电影都取材于此。我很爱那红色三角梅映衬下的绿漆大门,坐在门槛上看一只猫爬树,小家伙滑下又爬上,爬上又滑下,乐此不疲,看的人也是意趣盎然。

更难得的是还有船坐。渡口边,泊着三两只小渔船。绿的、红的、黄的漆着,样子细细长长的,也许称得上是扁舟了。猫着腰进了船舱,见角落里放着一口锅一把菜,这该是船主的日常了。船主是个女人,常年风雨雕刻的脸庞看不出实际年纪。老一辈的渔民,大多上了岸,只几个人还留着,捕鱼早已是其次,留恋的是这种江湖漂泊生活。见她坐在船头,摇着橹怡然自得,我在舱里哪里坐得住,出了舱,坐在船的另一头。“白鹭,白鹭!”我指着江中绿色灯塔上的白点喊。听到淡淡的回应:“前面更多。”果然,小船越往江中驶去,我们离江中洲也越来越近了。水中有一片沙洲,沙洲头立着一棵树,细瘦,芦苇在风中摇曳飘荡,三五成群的白鹭在湿地上或栖息着,或拍打翅膀朝天空中飞去,它们羽毛洁白腿脚细长,看上去十分优雅自在。我不敢再让小渔船靠得更近,怕惊扰到美丽的生灵,只乖乖坐在船头,看这一片清静江面、绿意沙洲。回头朝岸边望去,高楼耸立,轮笛轰鸣,但岸上的喧嚣和人气都已淡去,渺渺江水相隔,不禁有几分逃离的窃喜。

此处是闽地三江汇合处。闽江东流,被南台岛分为乌龙江和白龙江,加上琴江,三江于此交汇,冲积出一片湿地,更是历史风流的际会。1912年的4月,江上缓缓驶来一艘“泰顺”轮,边上是船政局派出的“元凯”号护航。刚刚辞去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来考察闽江下流及马尾港地理形胜。此行显然给孙中山留下深刻印象,5年后他撰写《建国方略》,专题论述港口建设,对马尾港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划。

这该是一个风起潮涌的地方,或辉煌壮丽,或悲壮沉郁,都闪耀着独特的历史光芒。江水平静向前,如同翩翩白鹭,从不多言一句,但流淌着戚继光荡尽倭寇的英勇、林则徐抵御外夷的智谋、郑和下西洋的骄傲,流淌着无数英雄人物振国兴邦的豪情壮志。特别是“左沈共襄”的马尾船政和一场持续不过半小时却成为历史创伤的海战,成为一个民族深刻的记忆。那是晚清,彼时的混乱大局,捧出了几多精英,其一就是左宗棠。“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1866年,这位重量级人物官拜闽浙总督。事实证明,左公的确见识过人。他坐在总督府里披阅文书,一抬头看见了闽江口外的大海,上书奏请设局监造轮船。准。然西北战事忽起,朝廷又速将左宗棠调去,临行前,左宗棠向朝廷推举了一个人:沈葆桢。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择址、建房、聘人、筹措经费、购买机器……创办船政学堂、培育自己的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军官的宏图就在这些具体琐碎的事务中一点点实现了。船政学堂初名“求是堂艺局”,首届学员百余人。学堂先后派出了四届学生分赴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留学。这些学生几乎都成为水师骨干或海军将领,比如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詹天佑、魏瀚等,同时,船政厂也已经制造出战舰与商船20多艘。

如此苦心经营了近20年,然而,1884年的一声炮响轰碎了福建海防的这场美梦。农历七月初三,法国侵略者突袭,“窝尔达”号舰射出惊天动地的第一炮,正在甲板上谈笑风生的福建水师官兵,刹那全都惊住了。随后,10艘法国军舰炮弹齐发,一排排水柱在江面上升腾。硝烟滚滚中,江上浮尸累累,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史载,水师官兵殊死抵抗,或在沉没前一刻仍拉开引绳射出最后一炮,或撞击法国军舰以求同归于尽,整个场面充满了酷烈和悲情。

历史至今依然有迹可循。江岸那边,外观形似一艘劈波斩浪的舰船的建筑,就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了。馆里,透过玻璃展柜里的文物、图片、模型,海战之殇仍令人有锥心之痛,只有参观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时,国之强盛与崛起的自豪充斥于心,方得安慰。福建船政为我国近代输送了大量海军军官将领,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成就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今日,马尾造船厂更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船舶生产基地。但看历史尘烟滚滚,一代又一代人杰,才有此处的一江平静。

这里的故事充满着铁血、壮烈与豪迈,似乎成了男人的世界,但奇妙的是,就在船政博物馆附近,一座巍巍罗星塔,记住了一个女人的婉转柔情。《闽都记》载:“七娘有色,里豪谋夺之,抵其夫于法,谪此闽南。”柳七郎不幸在福建死去,柳七娘变卖了家产到罗星山建木塔为夫祈冥福。后来有风水学家认为,江河下游建塔,可以培风水,振文运。罗星塔就地重建。我没有查证罗星塔重建后此地如何宏开科名,但近代几位声名赫赫的福州籍大家,总是被一再提起,比如严复和林纾。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海军元老严复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学贯中西,翻译的《天演论》等点燃中国思想界,影响了无数后人。林纾个性鲜明,其撰文怒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典故人人皆知,他一生不谙外文,却翻译了180多部小说。有趣的是,林纾正是在此江泛舟时开始了翻译。正值烦闷,江上散心,同船友人说起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林纾被触动,动了翻译之念,“林译小说”后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术语。从此,这里的江水除了一副刚强军人的坚毅表情之外,又多了几分文豪才子的浪漫心声。

时近黄昏,船该回了。不舍地辞别江中绿洲,以为要回到热闹尘世。谁知被带到了一片湿地前:芦苇荡里,白鹭三两只,野鸭一群,一丛丛菖蒲开着紫色的小花,又是一番景色。船主摸到一排渔网前,拾起鱼儿三两只。那是江水退潮时挂在网上的,属于大自然的恩赐。我瞥见她被风雨雕刻的脸庞,漾开了一朵笑意。旁边,一只大白鹭,像绅士一样漫步,然后振翅,起飞,很快飞向了遥远的江面。

寒气文章15:谢谢你,一直在

文/伊诺

亦如冬,寒气总是那么戳戳逼人,迎面扑来。想起了雪花飞舞的日子,只是这个季节,因为慈悲,而充满了希冀,隐藏了冷诺冰霜的眼神。冷风嗖嗖,霓虹灯依旧矗立在街头,炫耀着风度。这个冬季,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谁也不会苍白了谁的等待,执着的背后,是一直守候的信念,谢谢你,一直在。

阳光在这个冬季,是如此的暖和,这份温度在心田不增不减。从不奢求,士为知己者死,只是知道有那么一些朋友,始终会多一份挂念,在寒冷的冬季,想起那些年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里暖暖的微笑着,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幸福感。多少个时候,或许已是沧桑多年,可是当初那种在一起的快乐,始终在记忆里从未走远,那时的天真,那时的幼稚,那时的可爱,都成为了忘不掉的纪念。还会记得,放学的路上,高谈阔论的情景,还记得闹矛盾时的小脾气,还会记得,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不论是悲伤的,高兴的,一起走过,于是风风雨雨,有你陪,从未孤单。谢谢你,一直在,不远不近,不多不少,却始终保留了一份感动,一份温馨,让孤寂的心不再冰凉。有些话,因为距离,已不再说,只是那颗心,都懂得。

喜欢夜的朦胧,特别是冬季,夕阳在这个季节,已成为残日,于是夜幕降临的时候,已看不到天边绯红的晚霞。这种遗憾,是怎么也填补不了的。冬的夜,很冷,很黑。薄薄的雾气,轻轻地飘在这个城市的上空,喧闹的夜于是变得如此的静谧安详。走在灯红酒绿的大街上,冷冷清清,鬼魅的黑暗深入骨髓,想起了你温暖的怀抱,在这个夜,不再害怕,不再彷徨。还没有忘记是怎么遇到,就已面对分开的事实。只记得曾经拥有过,至于是否彼此伤害过,已经没有勇气提起,能记得都是那些遗失的美好,因为生命中的相遇,因为你的出现,教会了我什么是爱。谢谢你,一直在。不离不弃,不浓不淡,只是生不逢时,你要的我给不了,曾经执着过,挣扎过,最终没有逃离分开的结局。谢谢你,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至少青春没有遗憾,至少我们都曾年轻过。

爱过恨过,平静了。一世沧桑,心经过创伤,早已伤痕累累。不知道何时,悄悄地走进了你的视线,怕是我的不经意招惹了你的青春萌动,害怕过,因为你的眼眸是那样的清澈,把我内心的不安看穿。我们可以有喜欢的感觉,可是却不能穿越爱的禁区,你的世界太过于纯净,而我已是沧桑。很感动,你的热情,你的思想,曾经点燃了我的黑暗。可是你懂得,爱不能勉强。谢谢你,一直在。不早不晚,不哭不笑,如果这个距离刚刚好,那就试着慢慢的放下,你的笑脸,始终是这个冬季里最温暖的问候。谢谢你,把你的那份喜欢储存心底,默默关怀的那种感觉,很幸福,只是对你不公平。这是我不想明白的事,所以我选择了糊涂面对你的那份执着。

落日时,天好冷,刺骨的痛。想起了,小时候,那是跟父母一起,在下雪的时候。记忆里,那些个冬天从来都不觉得寒冷,只是会把冻得通红的小手,塞在妈妈的手心里,那股温暖的母爱,始终铭记在心。不会忘得,寒冷的夜,母亲悄悄起床给我们压被角的场景,不会忘得,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快乐悲伤,无论曾经是多么的艰难,困苦。在一起始终是甜的。谢谢你,一直在。家和亲人是我们一辈子的依靠,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不管是委屈,还是幸福,它都一直在你身边,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关系。

原来,拥有的要比失去的多。何时已不会在抱怨,只是觉得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珍惜该珍惜的,不管是曾经爱过,伤过,恨过,都是一笔衡量的财富。谢谢你们,一直在,无论是否还记得彼此,是否还存在这个世界。

冬天已经来了,春还会远吗??至少春很近了,或许那是因为一份心于心之间的感恩吧……谢谢你,一直在,不早不晚,不多不少……

寒气文章16:半个月亮

文/花开花无意

1

夜,不约而至。

一月的寒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浸洗莹泪欲滴的眸子。

喝尽西风,我在冬的一隅醉着。

于无声处,端一坛红泥小火炉,静静地坐下去,任思绪游离南北东西。

我不是因为冷才靠近火炉,而是为了寻找一种温暖的感觉和逸致,以及裹雪苏寒身的禅意。

2

打开一沓一沓老去的记忆,风没有皱纹。被激情燃烧的风月,雪花缠绵。那一缕洁白的叹息,多么浑圆。

带着雪夜归家的心情,暖洋洋的美,蹒跚走来,泊于心岸。

银河是想象的载体。美生于此。涉过茫茫的银河,我看见半个月亮在风中摇曳,一缕缕淡蓝色的轻烟,弥漫其间。这弯月呵,她看我时很远,我看她时很近。瞥她一眼,心在闪电,她的脸绯红一片。

3

你又来了,顶着狂风暴雨,越过千山万水,一路风尘仆仆。你睁着明亮的眼睛,抖落俗世的尘埃,洒满地的光华,净澈琉璃。你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态,挂满凄艳的落霞。你沉香的脸颊,像一朵玉洁冰清的莲花,把晶莹的思念飘向海角天涯。你诗意的沉吟,漫过每一个晨晨昏昏,轻敲心窗的暮鼓晨钟,把我从蔚蓝的梦境中唤醒。你的内心,叠涌着翠绿,包蕴着粉红,绚烂成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风吹来,一段美丽的清愁,暗香盈袖。你的笑靥微绽成半个月亮,含情脉脉,千娇百媚。

4

你是沉寂的火焰,血脉里能奏响冬天里的春天。你奔放的泪零,不是悲痛,而是感动。

时光打磨着情感的经纬线,起伏的心灵是一片海的蔚蓝。你晴朗的嘴唇沾满沉甸甸的花瓣,朝着夜的对岸、海的世界飘飞,你跳跃的思念,梦香引蝶。沿着你的指尖,我看见,半个月亮从你的玉指中冉冉升起,浇灌着我灵魂的水声,那片海霎时变成了一颗颗透明的蓝葡萄。

圆润的诱惑,令我在你的销魂里安家。宁静的夜,像你的爱一样流泻。把幽梦栽在月宫里,把花香种在灵魂里,等生命的春天葱茏、茁壮。

5

我已经注意你很久很久了。

我久久地凝视,你是一道绝妙的奇异景观。

你的心中开满银杏,你的眼里盛满爱情。你一片一片的柔情,滴答个不停,那都是莹润的心声。

你的性情,皓婉幽静,柔妙可人。你如海的胸襟,澎湃汹涌。

海是你的原乡,那里有你的憧憬、你的寄托。每一朵浪花都盛开着你的心情,每一叶白帆都放飞着你的梦境。

在海里,你是一条淘气、生动的美人鱼,你的爱被悬挂在半个月亮上,流淌着舒伯特的小夜曲,你的幸福和快乐释放成一朵朵鲜嫩的浪花,永不凋谢。

6

你应该知道,为了寻你,我一直在跋涉、奔波,不舍昼夜。每一天,我都在出发。

岁月在我的追寻中苍老。心灵在我的憧憬中娇娆。

我无可救药地爱了上黑夜,爱上了弯月,爱上了疾驰而来的飞箭,爱上了三千年无悔的誓言。

这个冬夜,冷风蔓延。它冷酷的脸,被半个月亮的指尖,挑出一片明媚的春天。

天上,人间。长长复长长的距离,今夜却近在咫尺。谁说不是天意?

今夜,一双手从一对瞳仁探出,挽着一颗澄明的心飞向浩渺而神秘的天际。

今夜,月色正好,眼睛成为湖泊。

在这个冬夜里,我只想告诉你,由于你,我第一次恋上了夜的长度,而你,就是被我念珠般默默细数、拥着入梦的祝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