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散文

请欣赏自然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自然散文1: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文/王兆惠

有一首诗歌形象地描述了现代孩子的生活状况:现代的孩子天天听机械的声音,听人类放声叫卖的声音,听不到鸟儿的啼叫,林子的籁响;现代的孩子可以得到各种电动玩具,但无处可以捉到一只星斑天牛或金龟子;现代的孩子注意看大人的脸色,却注意不到变幻不定的天空的颜色……现在的很多孩子就连双休日都被家长领着,疲惫地从一个课堂赶赴另一个课堂,这是种看似充实、实则压抑的生活。着名作家冰心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即要让孩子在自然的阳光与空气中自由生长,针对当下孩子的成长环境,这句话应该引起社会注意。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首先就要让儿童真正成为儿童,让每个孩子在游戏精神的关照下成长。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游戏,玩是孩子们一致的爱好,有的父母常常限制孩子玩,也有的父母允许孩子玩,但把玩的意义建构在学习的基础上:当他们认为某种“玩”对学习有益的时候,就允许孩子玩,而当他们认为某种活动对学习没有好处的时候,就以“影响学习”为理由,限制孩子。殊不知,玩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剥夺儿童玩的权利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求家长需因材施教。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不少家长往往忽略孩子的实际情况,走上了一条“千军万马”都在走的路:追求智力开发,追求最优成绩,培养琴棋书画等方面的特长。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图谱”,不可简单复制。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智能优势,并且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孩子就一定会取得惊人的发展和成就。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家长还需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索。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家长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殊不知,家长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只有当家长把两只紧紧束缚着孩子的双手松开一只,让他们能够尽情地感受和探索大自然中无穷的奥妙,开阔他们的视野,孩子才能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里发挥出他们活泼好动、天真好奇的天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像“野花”般茁壮成长,争奇斗艳。

自然散文2:与自然为友

文/张瑞姚

嫩绿的小草爬满了山坡,花儿在阳光下绽放美丽的笑容,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鱼儿在水中自由地翻腾……

神奇的造物主创造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一棵棵高大苍劲的树木挺拔地站立在巍峨的高山上,一株株五彩缤纷的花儿在风中摇曳着,一块块葱绿的农田随意地装点着原野,一道道小溪欢唱着流向远方。

有时,宁静的天空中也会出现阴霾,伴随着闪电,顷刻间,豆粒大的雨珠滚滚而落。千万别恼,这不是恼人的雨丝,而是滋润大地,唤醒一切生灵的源泉。大地苏醒了,生命的又一个征程开始了。

森林里,小动物们自由自在地玩耍,小松鼠、小兔子、小蚱蜢、小老虎在玩捉迷藏,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照耀着它们,微风轻抚它们的面颊,一串串笑声惊醒了熊宝宝,它们揉揉惺忪的睡眼,也开心地加入了游戏。

美丽的自然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来自大自然,没有自然的恩赐,人类就丧失了生存的可能,而没有了人类的呵护,自然也会变得毫无生机。所以,人与自然应该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然而,由于人们无限制地开采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导致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深深的矛盾,那一片片裸露的荒山、那一棵棵被拦腰砍断的大树,都见证了人类的贪婪。自然在呻吟、在呐喊、在反抗,它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对抗人类对它们所犯下的罪恶。地震、火山、海啸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抗争。

森林逐步消失,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正日渐狰狞,它不时地报复着人类对它的伤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极大的危害,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为什么不能像以前一样和谐相处?人类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然。

痛过方知什么叫珍惜。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重新焕发光彩。

自然散文3:我的自然之旅

文/汪梓瑶

当春的脚步越来越近,生长在艳阳下的蒲公英绽开美丽的笑脸,迎接着春的到来。看!那一群蒲公英中,最美丽的就是我。我站在这片土地上,想起在妈妈怀中的小宝宝又变成了一位妈妈,我心里就特别高兴。

当我还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时,我就有个远大的梦想:能飞到太阳公公身边,一直陪伴着他。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种子。但是,兄弟姐妹们都嘲笑我,说我是痴人说梦。但我并没有放弃我的梦想。

忽然,一阵春风吹来,把我们都吹散了。但我却被吹到了妈妈旁边。我请求风哥哥将我吹到太阳公公的身旁,风哥哥“嗖”地一声答应了。于是,我朝着太阳的方向,进行着快乐而漫长的旅行。

途中我遇到了花儿姑娘,但我不认识路。无奈,我默默地告别了花儿姑娘。

我飞到了沙漠,那里荒无人烟。我又迷了路,但我遇到了仙人掌叔叔。他告诉我一直向前就可以到达。突然,来了一只小鸟一口把我吞了,风哥哥连忙卷起一股龙卷风把我救了出来。我挥挥手告别了仙人掌叔叔,又到了一条透明的带子前,但我却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风哥哥说:“这是一条瀑布。”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跋山涉水我终于来到了太阳公公身边。

我和太阳公公聊了我的经历……我也有了充足的营养。后来,陆续也有许多兄弟姐妹来陪伴我。

啊!我多想告诉妈妈说:“我成功了!”

自然散文4:拥抱自然聆听花开

文/苦乐年华

岁月无声,却在季节的变化中留痕,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轼所描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那般。每一个时节的更替,都会给世间万物带来微妙的变化,或是百花争艳满园黄,亦或是“萧萧落叶闭疏窗”。五月的时光,风含情水含笑,明媚而多娇,而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丛林里,并未有多少季节变化所带来的感受,如果说有些许较为明显的季节痕迹可寻的话,就只有小区花坛里怒放的月季了,这正是:

也若玫瑰留余香

月月娇艳附南墙

落花流水春光尽

岁月无痕季季芳。

恰逢一次难得的五一长假,“天时”已占,都是孩子从幼儿园一起到初中的同学家长,又兼是本单位同事,“人和”已有,接下来就看“地利”的了。妻向来比较热衷于组织家庭活动,遂联系了一处幽静之所“碧青蔓无公害杨梅基地”。具称此地无人来车往之喧嚣,无“现代文明”之困扰,最重要的是更兼顾避免了疫情防控期的聚众之嫌。因为之前来过一次,这对于妻来说算是故地重游吧,也正契合了我不喜凑热闹的本意。人许多时候其实都更趋于安静的环境。一行三辆车四户人家,出贵阳市约二十六公里左右车程,一路上风轻云淡,天气晴好,蔚蓝色的天空纤尘不染,仿佛一面倒扣的明镜。

高速公路两旁,白色的洋槐正当花期。出城长长的车流,仿佛逃离都市的甲壳虫,坚硬的柏油路上不紧不慢地蠕动着。好容易捱到郊区下了高速,在手机导航的指引下,盘山小道一路延伸至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庄人家。下得车来,清风送爽,泥土与山花混合着的馨香气息湿漉漉地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使人精神为之振奋,深深吸入一口这久违的气息,身心仿佛得到了某种圣洁的洗礼。一场病毒的浩劫,让全世界为之震颤,生命在灾难的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和脆弱不堪。隔离在家的这些日子里,孩子们都失去了成长的快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玩手机上网课而外,生活成了一种固有的桎梏模式,即便用尽各种方式,却依然替代不了自然所赋予生命的这份感悟和体会。

主家客气地端来茶水解渴,稍事休息,孩子们早已自由活动开了,另几位家长见有麻将桌,便摩拳擦掌码起了长城。山庄地处一座小山的半腰之上,周围被绿色植被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公鸡打鸣之声与画眉鸟仿佛两位实力相当的歌手一般,卖力地把清脆悦耳的歌声传遍了山谷。庄园外围种了一人多高的茶树,碧绿透亮的茶叶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五月的阳光,明媚而有些许灼热之感,可这丝毫也没影响到我与妻的游兴。

此地处于黔中腹地的云雾山麓地带,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山川河谷间,植被异常地丰茂。信步于林间小道,满眼鸟语花香的翠绿色,天地间仿若一幅巨大的丹青水墨画。三、四米高的杨梅树,正值挂果期,纽扣般大小的杨梅如同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翡翠,煞是喜人。杨梅树下,鸡群迈着优雅的脚步呼朋唤友,咯咯的鸣叫声将我的思绪带回到童年时光。这是一个生态农业产业园,园区集果品种植产销及特色养殖为一体的乡村企业,也兼顾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做出贡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盘山小道边低矮的草丛里,折耳根悄悄探出头来;“鸭脚板”特殊的三片叶子让人一眼就看到了,翠绿的枝头上,玛瑙般黑红色的樱桃还挂着昨夜的晓露,娇艳欲滴;柴胡娇嫩的叶片,让人垂涎于涮火锅的味道;鲜嫩的蕨菜仿若一支支倒挂的金钩。许是为了让采摘的人免受荆棘之苦吧,园区管理者早早就将一众杂草割掉。金丝梅含蕾待时,何首乌纤细的藤蔓仿若爱人的手指,无论风雨,始终保持着与杨梅树不变的初心,一切都是自然本来的模样。

妻像个不小心闯入了自家菜园子里的农人,各种应接不暇的野菜让她孩子般欢呼雀跃。未亲近于自然,人性何曾可以如此这般放任与静谧?天大地大,唯我最大。这世界太嘈杂,各种压力和诱惑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让生命之树失去了多姿的色彩。这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个唯利是图的时代,各种肮脏的利益关系,玷污了人性,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走近自然,聆听花开,心灵才会感悟于生命应有的色彩。鲜红的映山红喻示着这是一个自由的世界,生机勃勃中透着安静、祥和,岁月也许一直都是这样静好的吧!只是,人性的贪婪改变了世界本来的模样……

自然散文5:怀念那时的自然空调

文/游水方

“天气越来越热啦。”身处三十五六度的热辣辣的气流中,人们纷纷焦灼地感慨。

是的,今年的暑热天来得特别早特别猛。昨天来个橙色天气预警,今天又来个红色天气预警,还预计未来几天持续高温。啊,天空烈日,地上烤炉,热气腾腾,坐着也直冒汗,只好呆在房里叹空调。一天晚上,我的喉咙莫名地痛起来,咽口水更甚,也没发烧,也没流涕,没有感冒的迹象,咦,是不是喉咙长什么疮来着?我慌了,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是空调病。害得我虚惊一场。

在这样苦热的日子里,我不由得想起过去的自然空调来了。

我先想到的是少年时我家旁边的那片竹树林。那时,村里还穷,我们住的都是泥砖茅草房。我家的旁边是一片竹树林,竹子与树杂长着。本来树与竹是分开来的,由于竹子生长快,年年发笋,不断向外扩张,便长到树的领地去了。树大多是人种的,却有一些是鸟种的,有些便长在竹子边。天长日久,竹与树连在一起,它们生长的空间变窄了,大家都争相往高处长,枝攀着枝,叶挨着叶,便织成了一片浓密的绿阴。不管太阳多猛,光线都很难透下。不管天气多热,一踏进这片竹树林,便立即感到清润的凉气迎面扑来,并迅速透入肺腑,仿佛喝了一杯凉水,身心便松弛开来。大暑天,大家一般是天还没亮便下田干活了,上午九点多钟便收工回家了,下午五点多钟才又出工,中午这长段时间我们就在这片竹树林里度过。人们在树阴下或讲大话,天南地北,神奇怪异,无所不说;或三三两两在地上玩“走城”、“走月”、“走橄榄”的游戏;或就着长凳睡午觉,尽管周围有吵闹声,那些睡者还是睡得很甜,不时有均匀的鼾声响起。那片竹树林,在暑热天曾带给我们多少凉快啊。

我再想到的是家乡海边的那大片木麻黄林带。家乡东面的大海边原是一大片光秃秃的沙丘,大风一来,沙尘漫天。解放后,政府号召植树造林,短短的数年时间,人们在海边的沙丘上种上了二十多公里长三公里多宽的木麻黄林带。木麻黄十分适合海边的沙滩上种植,它生长很快,数年时间便长成十几二十米高的大树。此树树干笔直,下段四五米的枝条被修剪掉,上面的枝条相依相偎,叶子丝丝缕缕,织成层层叠叠的绿阴。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海,绿波随风涌动,翻腾摇荡。走进林海,仿佛被天籁之音包围,只要高声一呼,由近及远有无数的声音在呼叫;只要高声歌唱,整个林海有无数回响,绵延悠长。无论多炎热的夏日,你一踏进林海,就顿感清新凉爽,舒心醉人。小时候,我们常到这片林海去打柴,把木麻黄树的落叶扒回去当柴火,这柴却是那时农家最好的燃料。打完了一担柴,我们还不想就走,因为我们还舍不得林中的那个凉爽。林中总有一股清风在荡漾,在拂着你的身体,透入你的心田,脚下的白沙也很清凉,赤着脚在上面走,凉气又由下往上蹿,真是舒服极了。我们小朋友便在林中玩起游戏来了,抑或爬上高树掏鸟巢,嘻嘻哈哈的笑声在林中回荡。在林中玩耍是爽快的,但又怕玩时间长了,外面更晒了,挑柴回家更辛苦了,因而也不敢久留。离开林海时,我是多么羡慕那些在林中卖弄歌喉的鸟啊。

后来,我有幸走进城市的行列,便被钢筋混凝土包围起来了,看到竹木少了。开始时,办公室和家里都是用电扇,后来办公条件改善了,渐渐用上了空调,便赖上了空调。在空调房里是凉了,但无快可言,空气沉闷得很,房内与房外温度反差很大,往往容易感冒,而这空调却把小空间的热量转到大空间里,还耗费了大量的电能,徒增了许多热量,外面岂不是热的叠加,能不更热?这其实并不算空调。此时,我就想,家乡那些树林是多么好的自然空调啊。树木那浓密的叶子把强烈的太阳光挡住了,也把一部份吸收转化为其生长的能量,还源源不断地呼出清新的凉气,自然而然地把空气调节好,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空调。

我十分怀念那时的自然空调。然而,过了若干年后,那自然空调却被破坏了,村里那片竹树林被砍掉建房了,家乡东海岸那大片林带也因天灾人祸被损坏了,我觉得很可惜。

还是种树吧!树才是空调,种上空调,让我们不再受苦热的煎熬。

自然散文6:自然苍老芳华,风雨流亡宿命

文/風☆ㄔ主丠吹

华灯初上,夜解霓裳,轻风拂面,意倚阑珊,心潮弄晚,梦已风干。

_记。

局促的夜里有风雨的更替,有星月的变换;也不乏有花草流萤的点缀,正因为有太多这些过于抽象的景象辉映下,竟在不知不觉间为落红这主角一席涂上了一层浓浓的装束,且均匀的粉饰了一副只被我载入记忆的画面。

夜的阴森笼罩着整个城市,这朵的娇艳的红花将要承受一场没有季节的雨,失却在尘世中的最后一晚或许会诗意一些,至少会有我描述它曾经不屈不挠的面对过。

没有诗情的描述,没有画笔的描绘,它却能在我的记忆中芳香如旧,韵意悠长。

这是一出独角戏,故事里有花有叶却没有只言片语的倾吐;在花中有叶的戏份里诠释着一场没有尽头的滂沱大雨,而它就在这夜晚的漆黑里邂逅一场没有季节的雨,在风雨的飘零里演绎一出没有对白的戏。

记忆中季节深处的苍穹里,雨滴不会如此的决绝,不会随着交替的春夏秋冬而蹂躏这新生的花叶;只会滋养它们快速的成长为枝繁叶茂轻绕着深沉的虚空。

风雨飘零的夜晚里,它孤独上演着红艳而又衰败凋谢,泥泞中被践踏的无奈滋生这整个夜晚的凄冷;蔓延着浓郁的离怀之苦,它是一场不被认知的反常戏,而主角就是这朵凋残败谢的红花。

或许风雨的节奏变幻过于匆促,这朵红花来不及跟上摇曳的旋律就已衰败在无尽的滂沱里;只能将遗留的生姿付于黑夜的漩涡,饱受无穷的煎熬。

风雨无情无定,将过往布上一层尘埃;在红花封为历史的记忆里留下星月的璀璨,一抹泛黄的伤怀里掩饰不了那些枝叶的分离,风雨的肆虐下不再有那些同气连枝的回忆。

我喜欢风雨洗礼着夜的罪恶,却又不忍这些被殃及的弱小生命无奈的吞忍着这无情的侵蚀,或许只有那雨后的清新能带给幸存的生命些许抚慰,以此来告慰它们逝去的同枝连理。

自然苍老芳华,风雨流亡宿命。

万物灵性皆存于取舍之间,生命的河床里栖息着那些流逝的灵魂,落红的渗入打乱了它们安宁的规律,夜也因此变得彷徨而显露着黎明的曙光,或许只有生命的流失才能唤醒大自然的灵性,才能打破潜规则的流亡游戏。

没有人能看得清画面上上演的是哪一出戏,只是还是有很多有所共鸣却无法切身演绎的人为之倾心,它能唱响内心的孤独,它能演绎灵魂的救赎。

夜萦风雨雾笼城,红花凋谢裕荒村。芳华散尽香乡径,一缕伤怀一缕情。

自然散文7:沉醉五月间

文/柳湖荷香

自然景色是美丽的,沉醉进去,也能美了你的情感。

清晨,城市的喧嚣还没有开始,静谧的湖边,柳拂曲栏,草露,花香,蝶舞,鸟鸣。

五月的柳枝,青葱、婀娜,湖水的波纹荡漾开来,和着水柳的倩影,一圈圈舞蹈。荷池里不时有鱼儿穿梭,荷也舒展开了叶子,安静地依在水面上,小蜻蜓在空中来回飞舞,忽儿踩水,忽儿追逐,悠悠然地嬉戏。

人们善着眼于名山大川的巍峨壮丽,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当你被枯橾的工作麻木了神精;当你被繁琐的家事磨灭了心志;当你被复杂的人际关系烦扰,你就走到大自然里,去呼吸一下空气的清新;去吻一下花的芬芳;去看一下叶的碧茂;去体会一下自然界生息更迭的意义。

人的快乐与不快乐,满足与不满足,取决于情绪,而情绪是善变的。所以,当你认为生活变得不那么安定时,你就走进大自然里,去看日出,赏落霞;去听风,听雨。当你贴进自然,倾听自然时,心底会流动出歌的旋律。这时,你的情绪就会开朗起来,明快起来,快乐自然就来到了你的身边。

太阳升起来了,清晨的阳光是温和的,云也变得亮丽起来,天空也更蓝一些,像是多抺了一把艳彩,小草上露珠也晶莹起来。想想,我真的是幸福,可以每天看日出,听鸟鸣,可以随时走进身边的风景。

大概每个人,都会选择一种适合自已的生活方式,把一天天的时间打发掉,上班,下班,上网,打牌,会友,吃饭,睡觉。也有不少人,为了有足够的财富能去云游世界,能去逐沙滩,听海风,拼命工作,挣钱,却忘了抬头看看身边的风景。累了,就停下歇歇,也许,这样缺乏一种朝气,但总有一些细碎的快乐让你回味。用心的生活,真诚的付出,不抱怨不索求,这样,生活也就安稳了,浮躁也少了。

看着郁郁葱葱的五月景致,让人心旷神怡。田间的麦子黄了,似一片片金浪翻滚在青翠环绕的天地间,望着丰收在即的麦田,已开始暇想下一个希望的田野。

花儿的芳香引来了一群小蜜蜂,是幼蜂,远看像一群小飞虫,近看很是惹人怜爱,金黄色的小身躯及乎是半透明的,薄薄短短的翅,奋力而快速的煽动着,在花蕊上点缀、起落,那么弱小,却已能完强的生存。

深深地沉醉在五月茂盛的生命里,飘渺的思绪,灰色的心情,在清新的大自然里,慢慢着色,渐渐斑澜。

自然散文8:自然天水

文/易易

天水一游,记忆难丢。去的时候乘高铁相当地顺利,1小时40分钟正点到达;回来的时候,就慢成老牛拉车的速度了:8月20日午饭后13点进站上车,K420次没有在19分正点发车,也是连续跑了两天的缘故,躺在卧铺上一会就迷糊了。午睡醒来,已经是15点40分了,感觉车就没有动,果然是因为前方大雨封锁了区间列车还在天水站停着呢,真是偶遇了“天河注水”这美丽传说,大概快到16点时,列车终于启动出发离开了站台。虽是线路空闲一路畅通,但列车速度实在慢的急人,一直就是三四十公里的时速在运行,窗外连绵的山头、树木和间或看见的民房,慢腾腾、晃悠悠朝后退着,退着。车到宝鸡的时间快19点了,早过了到西安的点,西宝区段,虽然线路质量好了速度提升了,但晚点列车先后在虢镇、咸阳站待避了多趟快车,到西安已经接近22点,本来4小时50分钟的旅程,实际用了8个多小时。

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设置邽(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制。现辖内两区五县,老火车站和高铁站均在麦积区。麦积山风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个景区和街亭古镇,其中麦积山石窟是整个景区最着名的景点,唯一的5A级别,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火车站坐车很方便,34路公交起点到终点。景区内松竹丛生,山峦迭翠,游人接踵。一秀独立的麦积山,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山高142米,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真如麦垛。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时期,其后历代都有开凿和修缮,石窟全部开凿在宽度两百多米的垂直崖面上,低的距山基二三十米,高的有七八十米,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壁画1000余平方米,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最小的只有0.3米,形体各异、栩栩如生。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到此惊心动魄,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后写下了:“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的感叹,有的游客信誓旦旦、发誓目不下看,在空旷的云梯上走了几步,不得不哆哆嗦嗦的转身回头顿时泯灭了攀登的念想与奢望。恐高的妻子算是厉害,在我的鼓励和诱导下,紧攥着我的手、紧靠着内侧扶梯,谨小慎微地一步一步登了上去,又战战兢兢地坚持走了下来,只是没有欣赏多少洞窟里精美的造型。

秦州区是市政府所在地,在麦积区西面十多公里的位置,明显地比麦积区繁华和紧凑。伏羲是古史传说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创画了先天八卦,肇启了中华文明,城西关的伏羲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首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庙宇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的1483至1484年,经历九次重修形成现存的建筑群。庙宇临街而建,广场恢宏宽阔,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递进,庄严雄伟,极具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先天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身着树叶端然而坐,袒胸露肩赤裸双脚,双手托着先天八卦盘,其粗犷朴实而平易耿直的性格昭然于世;藻井顶棚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院内游人络绎不绝,古柏错落遍布,最老的树龄已过千年。

我们住在老火车站对面商埠路步行街一家宾馆,向南不到百米过了成纪大道就是渭河公园,两个晚上的饭后都去散步,公园修建的相当讲究:河堤的顶部、腰间、底部形成三条宽阔平坦的休闲大道,高树低草相间其中,花卉工艺相映成趣,尤其是底部的休闲大道,拦水坝使水面十分接近路面,一簇簇小船时刻等候游人划桨戏水,间隔一段距离还有伸进去水面几十米远的红色木条铺成的观景台。微风徐徐,涟漪纹纹,间或有游船生成的波浪迎来,在水泥柱上掀起激荡的声响,超然地悦耳;西下的太阳,一会儿钻进云里,一会儿露出笑脸,在水面和木条铺成的小道上,或明或暗地洒下一道金色的光芒,美妙极了。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小吃不够地道,饮食口味稍嫌单一。其他渭水流域的城市,真该借鉴这里的做法,给老百姓营造一个安乐祥和的休闲氛围。

自然天水,天赋靓丽,依北方之伟岸,衔南国之灵气,雄踞秦岭山系西端,得益于源自渭源县鸟鼠山的渭水,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市区,丰润了土地,滋养了人民。

自然散文9:那一抹难得的自然清凉

文/巴山大地

盛夏,本是该热的季节,可是却热得让人受不了。特别是在这个被人们称为城里(其实也就是个小县城)的地方,简直象在蒸笼里一样闷热难耐。

我认为这不应该全怪罪于全球气温变暖,人口的相对集中、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建设、体现着现代气息的水泥地板、越来越多的车辆尾气的排放等等,可能都是造热因素。

他们说心静自然凉,那就打开空调,什么也不想就静静地吹吧,沉闷的凉气,又吹得头脑昏昏沉沉的。在那里能寻得一块清凉之地,避开这滚滚热浪的袭击呢?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驱车回到乡下老家。啊!这才是理想的避暑天地,闷热难耐的感觉完全消失得无踪无影。

乡下老家,处在一个四面被大山环抱着的平坝上。顺山而下的三条溪河汇聚于此,形成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终年流水潺潺。省道公路顺蜿蜒的河流向两头伸展,是这个地方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这个季节一眼环望,到处葱葱茏茏,青翠欲滴。

进入屋内,顿感阴凉舒适。打开前后的房门,一股微风吹进来,是那样醒脑爽身。端起桌上泡好的凉茶,那是母亲在清明时节采摘揉搓的茶叶,猛饮一口是那样舒心透肠。

走到院坝,虽然太阳一样照射在身上,却没有那样灼热。因为房前银杏树、桂花树、玉兰花树繁茂的枝叶,屋旁芭蕉树撑起的硕大叶扇,这些都可能分解吸收了阳光的热能。绕房一圈行至房后,看见后院坝坎上那一块密集的荆竹,竹叶在微风中婆娑摆舞,更感阵阵心旷凉爽神怡。

中午应该是最热的时候,去房后的地里采摘新鲜的蔬菜准备做午饭。映入眼帘的是稻苗在水田里郁郁葱葱,蜻蜓在上面盘旋飞舞。玉米块块成林,一个个整整齐齐地背着“娃娃”。母亲种的豇豆、茄子、黄瓜、辣椒等各种各样的蔬菜,已果实累累挂满茎藤。置身这满目的绿色世界,再大的太阳和炎热也被忽略淡忘了。

这个炎热季节,在乡下老家最舒适莫过于傍晚、夜晚和早晨。当太阳慢慢落山,知了停止了恐热刺耳的嘶鸣,坝子上就迎来了一片阴凉。傍晚,漫步在河边的公路上,闻听河里汩汩的流水声,感受山风送来的爽新凉意,简直让人忘却了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季。入夜,尽管偶有蚊虫骚扰,一盘蚊香一缕燃熏,完全可以安然入眠。睡在松软的床上,呼吸着蚊香的清悠味,听着窗外风弄竹叶的呲呲声,草虫的吱吱声,偶尔的几声蛙鸣,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就一觉睡到了天亮。清晨起来,看着树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吸入心底的清新空气好象全是氧气,让我感到赏心悦目。

伫立于院坝的空旷处,悠然自得的我觉得幼稚可笑。这与时下那么多人都要拥挤到城市去,甚至把在省城都市拥有百个平米左右的楼房作为一种炫耀的观念,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也许是因为我囊中羞涩没有这个能力挤身于都市;或许是记住了几年前一个教授所讲的,今后住在城市里的人是时代列车甩下来的穷人,有钱的人都住在乡下;或许生来就是草根一族,不热衷于都市的繁华和喧嚣,才一直没有放弃乡下这处回味悠长的老屋。

我绝对不算是有钱之人,只是解决温饱没有问题。不过在这炎热夏季,能有这样一处躲避酷暑,享受清凉,又属于自己永远的乡下老家,还是倍感欣慰的。我深深感谢我的父母,不但生我养我,还给我营造了这样一处乡间“别墅”。

东边的天际已经染红,一轮新的旭日又要跳出来了。日出日落,年年岁岁,无论季节如此往复炎热,我都能享受这一抹难得的自然清凉。

自然散文10:自然

文/宋茜超

许久没有对人生进行思考,没有对灵魂进行叩问,任凭日子如水一般在时光的河流上缓缓流淌,任凭容颜在岁月的雕刻下日渐沧桑,任凭心事如淡淡的白云一般亦舒亦卷,平淡而简约地生活着。在一抹阳光的朗照中感受明媚,在一朵花开的瞬间感受空灵,在一溪山泉的叮咚里感受澄澈,在一缕清风的轻拂中感受清爽。

晨起,观朝阳静静地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霞光映天;看露珠颗颗晶莹剔透地轻吻小草,默默私语;听小鸟枝头鸣啾叫醒沉睡的大地,灵动可人。中午,火红的太阳朗照乾坤,金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上飘过白云朵朵,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风儿轻拂人间,树儿迎风招展,花儿绽放娇颜,蝶儿花中翩跹。自然如此灵动光鲜,醉了我的笑颜,美就这样流溢在心间,一切是那么悠然。傍晚,看晚霞漫天为西山镶上了金边,观垂柳摇摆着少女般的身姿婀娜在湖畔,看夕阳如何在落山前醉红了半边蓝天,看一群倦鸟投林叽喳在树枝间,看余晖中远航于大海的白帆归来靠岸,看那暮色中苍茫肃立的隐隐约约的远山是那么静然。一切是那么恬淡,存在于似水流年的每一天。夜晚,月光如水银一般把清辉洒遍人间,繁星挂满天际如锦缎般璀璨,荷塘里的蛙鸣给夜色增添了几番浪漫,田野里的小路上有成双入对的恋人漫步缠绵,花儿在庭前月下难以入眠,与蝶儿共缱绻。我的心儿仿佛被如水的月色洗涤了一遍,是那么明澈澄然。多么美好的自然,让我无限眷恋。让我于皎洁的月色中凭窗依栏,高歌一曲,把酒言欢,赋诗一首,抒人生苦短,发岁月慨叹,把那心语诉遍。好一个天心月圆,尘梦如烟!

也许,自然凝集了万物的灵性,身处自然之中的我心灵也会变得空灵而纤尘不染,若水一样纯净,若天空般湛蓝,若白云般飘逸,若清风般自由,甚至多了一点“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俗世的纷扰似乎与自己无关,凡尘的烦恼也于云天外飘散,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也许是自然给了我一颗简单无尘的心,也许是自然让我多了一份对人生的领悟,也许是自然让我融入其中,浑然忘机,与天和谐,与地统一,到达忘我无我的境界。

也许自然就是灵魂诗意栖居的地方,让所有浪迹天涯的灵魂有了自己的归宿,让所有四方漂泊的灵魂有了自己的港湾。自然是灵魂的家园,是所有思想者最后的皈依。它给了智者以哲思,给了文人以灵感,给了艺术以源泉,给了孩子以乐园,给了凡人以悠闲。

自然,教会了我从容生活。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皆能泰然处之。以一颗诗意的心来吟风赏月,陶然生活,竹林听风,月下赏菊,湖畔观雨,山中探幽,雪中寻梅,松下弈棋,围炉夜读,西窗剪烛;以一颗如月素心寻一种闲情雅趣,平凡而不庸俗地生活着。

自然散文11:阳光

文/幽居唯馨

我羡慕自然的阳光,与美好的天空相偎,与美好的景致相守,身无瑕疵,照亮万物,涵养生命,繁衍希望。它抚慰长城,照耀黄河,璀璨群山,温暖大地。明亮无比的光芒不改永恒的向往,不曾停歇分秒照耀黯淡的世界。

其实,这样的阳光不仅在天上,更在人的心灵里。它恰似一条适意而流动的河,涌动着生命的召唤。投身太平,衍化天道,融合百家,去昭示生生不息、神通天下般的美好。他追求的不多,只求永恒,只求焚烬九荒,暴晒黑暗,让天下再无阴谋。

一个人活在世上是离不开这两种阳光的。一种是自然的阳光,一种是心灵的阳光。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灵魂,静静地去和这两种阳光约会,它丰富,但不复杂;简单,但不肤浅;敏感,但不脆弱;唯美,但不苛刻。它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舒展自己的心事,释放自己的情怀,展示自己的笑脸,绽放自己的美丽。

洗却铅华,心灵的阳光是人体通风透气的窗户。心中有阳光,满眼看到的都是人间至爱。心灵封闭,少有阳光的人,块垒于心,淤积浊气,总是被鬼魅伎俩所累,自私、虚伪、欺骗、邪恶,骨子里一箪食,一瓢饮,也会战战兢兢流下惶恐。心灵如阳光般灿烂,人才会豁达,心灵拥有阳光,才会感受到阳光的伟大。它无处不在,却以奉献为本,从不收取任何费用,这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好的东西,在短暂的生命里一天比一天昂贵,一天比一天伟大。

心灵的阳光撒在大地,验证一缕光明不是为了黑暗,只是在黑暗中,依然磊落,依然有旗帜鲜明的亮度和温暖。没有怨恨,没有奢求。在心底暗暗地与君相伴下去……听风之絮语,雨之哭诉。人间没有这抹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谁的心都会冷。

不管是谁,知道了,醒悟了、明白了,哪管斗转星移,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步入阳光的后尘就不晚。只要心中有爱,何处无阳光?

自然散文12:无暇时,不寂寞

文/黎武静

一个读书人的生活里,自然离不开书,书的位置永远是名列前茅的。和书有关的动作都是这么愉悦:看书是幸福的,买书是快乐的,可如何在这斗室中囤书,却是一桩甜蜜的烦恼。

初时犹不经意,不过随手丢开,在这一室之内,枕畔、桌上、几上,几乎无处不有,闲庭信步,亦随手可得。这本就是读书的一项妙趣,散落中才有的得意,不须十分用心,也能寻到最心动的段落。日积月累,终于囤得多了,总要想办法来收纳,开始只管往箱中藏,各就各位,也算一安身立命处。及至天长日久,书愈来愈多,关于书的构想,少不得得陇望蜀地想不如多几张书架,待到后来,又觉得不若辟间书房。然环顾四周,检点荷包,终成奢望。

空间只有这么大,书却不减慢增加的脚步。爱书的日子里,依然囤书不断,书店、书摊在心中绘成了一个人的地图,每个落脚点都带着“哪一天再去淘一本”的典型想念,在地图里熠熠生辉。连幸运女神都眷顾,猜谜语也猜中,赠了书券,高高兴兴地挑两本心爱之书捧回家,一路上微笑在嘴角,哼着小调,连做梦都快乐。

也有时一念之间迟疑,结果再去寻,那书已经被人捷足先登,从此失散在茫茫人海,难觅踪影。得不到的,更加念念不忘,下次再去买书时,舍不得犹豫,愈发囤得厉害。

囤积居奇为的是一朝市价迭升,而囤书求的是一种错觉:“一朝拥有。”有时早已读过许多遍的书,买回来放在书架上,只是看看封面,便能想起书中种种细节,历历在目。只要它在那里,便仿佛一种实现:喜欢,且触手可及,随时可以重温书中的旅程,每一道风景都记忆犹新,每一个拐角都清晰可辨。时间愈久,愈加热爱。

那是我爱过的故事,在其中穿行而过的时间,每个细节刻骨铭心。所以留恋不去,难以舍弃,多年后想起依然想念。

这些书热热闹闹地囤在这间房子里,交错着各自的故事和历史,构成一个小小区域的地理。日子被塞得满满当当,无暇寂寞,无暇忧伤,剩下的便是实实在在的快乐了。看着它们,我似乎也成了一个有故事的人。

自然散文13:让心融进自然

文/邹群

在我的窗前,有几株藤蔓随风轻摇。

夜雨后的清晨,窗纱透进的清风携着花香,轻拂我的每一寸肌肤,阳光在窗外微笑着与我的目光久久地缠绵。

远处,天空有几朵白云悠悠地飘,并不时回头看我一眼。阳光柔柔地从远山的一抹黛色中穿出。烟雨中,竟有一些朦胧的银色。我静静地看着他们,因我忽然发现,我的眼光触到藤蔓的时候,不知怎么的,整个人就浸在了宁静中。那如水含露般水灵的触须随风轻轻地一动,我的心就被拂去了昨晚梦中的不快。心,仿如浸在泉水中,宁静、清澈如一泓清溪。

我站在窗前,静静地、静静地读着藤蔓摇曳出的词句。我没有想到,自然界中的一株藤蔓竟会让我如此安静。窗前的藤蔓叫什么我不知道,是前年弟弟到西岭雪山时带下来种上的。种时我想让它爬满我屋顶的栏栅,给我的屋顶穿上绿衣裳。所以,我对它是百般呵护,看见藤蔓离开了栏栅,我就伸出手,把新藤拉上栏栅。一年下来,藤儿不但没有长好,反失去了它的绿色。到冬天,几根残藤缠绕在栏栅上抖抖嗦嗦,见了的人都说把它拔掉算了。我呢,也不想再管理它,就任由它去。今年春天来临时,它竟抽出了新芽,我估计它就是活过来,也不会长成我想象的模样,也就再不去管它能不能爬上栏栅。没想到,他不仅爬满了栏栅,而且沿壁而下,以一泻千里之势迅速爬满了墙壁,并把头探进了我的窗户。

原来,与人自由带给自己的是心灵的满足。

窗前的这株藤蔓,让我如此宁静,此时此刻,我的世界里没有了城市的喧闹,就是居住在这如火柴盒似的蜗居里,我也宛如在与自然对话,城市人的浮燥于这一刻远离了我,是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让我如此宁静,如此纯粹。

脑中浮现出一次黄昏后的细雨。黄昏的细雨柔软无骨,万千丝线在天地间飘浮,悄无声息地挂在树叶上,落进小沟里,远山在雨丝中朦胧,街道上,一把把花花绿绿的伞在流动。小雨,随微风一起把曾经的过去飘散,滑落,把美好和宁静留给了我,我的心与大自然轻轻地絮语,周遭安安静静,只有风儿走过的声音。

窗前的藤蔓仍如水草般拂着我的心,所有的宁静都来自于那一窗绿,一株小小的藤蔓和窗前的烟雨朦胧。现代人将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穿上一件外衣,让自己中规中距地走着自认为该走的路。其实,不如还自己一个空间,给自己一份自由。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有一种想法忽然而至,那就是把自然装进心里,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这大概也可以说是人们所说的山水之乐吧?

自然散文14:丽江印象

文/沈阳

古城的“风”分为两种,即自然之风与民俗之风。

大研镇海拔约2400米,位于一个小型的山间盆地,冬暖夏凉。雨霁初晴,自然之风从巷口吹来,沁人肺腑,撩人心怀。深呼吸,恍惚间你能从中嗅出来自高原草甸绚烂野花的芬芳,仿佛也裹挟着丽江人民对远方来客的诚挚问候,在你的鼻腔间久久回荡,挥之不去。民俗之风质朴古雅,使人心得以陶冶,灵魂获得净化。还记得阿厦丽么——那个待人诚恳、热情好客、温柔可爱的纳西族姑娘?

若在古城迷了方向,莫慌,走进任意一家纳西族店铺,热情的纳西人定会为你详细介绍走法,并会声情并茂地跟你讲一些古老的传说,让你在感激之余又不乏趣味。你瞧见古老的东巴文了吗?建筑物的外墙上,客栈的壁画上,乃至纳西民族的服装上,你都能发现形象生动、显示纳西文明顽强生命力的东巴文。

闭上双眼,你仿佛又到了《一米阳光》中的那个“阿厦丽驼铃店”,满屋的驼铃,挂坠上便是用东巴文刻的各种祝福语,清风徐来,铃声清脆,那淳朴的祝福便也在你的心头荡漾。对了,在大研镇确有这么个和剧中一模一样的驼铃店,只可惜,店主不是清纯可爱的阿厦丽……

丽江的水之清纯,是中国任何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蜿蜒而至的玉泉河,在古城的入口玉龙桥一分为三,形成支河、中河、西河三道清流;这三道清流又分成无数连接着潭泉的渠道,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贯通全城,滋润万家。有水才有灵性。提到水自然免不了说江南水乡。周庄、同里、甪直、木渎、西塘、绍兴、乌镇固然有其独到的魅力,然而平原地区,水流平缓,少了玉泉河的几分活泼与洒脱——清浅的山泉随着地势一路欢腾,透过明晃晃的河水,你可见河底的卵石也在有节奏地滚动,有如嬉戏的少女。探身向河边,顿觉清凉之气扑面而来,你定会忍不住捧起这清冽的山泉水盥洗自己睡意犹存的脸庞。“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有《春山夜月》;“掬水映我面,湿面沁我心”,我有《丽江印象》。河底也确有青荇,但不是如康河般生于软泥;它长于卵石间,随着欢快的溪水显得摇曳多姿。

有灵性的水不仅富有活力,而且清洁异常。长期以来居民们自动爱水护水,并形成了相关的守则:清晨汲取饮用水,上午十点过后方可在水中洗浣。千百年来,玉泉水滋养着古朴的大研镇和热情的纳西人,也滋养着丽江这方宝地。站在清泠泠的河水边,你难道不会情不自禁地咏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绝唱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