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的散文

请欣赏凤凰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凤凰的散文1:凤凰阁赋

文/刘勇

山名凤凰,上溯洪荒,佳木深秀,展翅欲翔。去岁以降,梁山县委、县政府扩建凤凰公园,打造市民休闲广场,小城疏朗生色,陡增万千气象。癸巳仲秋,山巅新筑凤凰阁,妙笔挥来日月光。箫韶九回,有感而兴,当此良辰,率尔成章。

神州皆丽日,随处有物华。青山立阁,凤凰来仪,登高仰止,夺目生情。东鲁梁山,兴于桃聚寿丘,商封微地,周属须句,春秋设良邑,秦为张县,两汉改寿良寿张,典出往圣先贤,文明其来久矣。邹鲁遗风,于斯为盛,民多敦庞,俗尚质朴,承泽圣贤教化,宝地多好汉,全球享美名。登斯楼阁,泛槎星汉,浮梦蓬瀛,叹天外白云苍狗,变幻无穷。

凤凰者,五彩具,数美并,雄鸣即即,雌鸣足足,和鸣锵锵。凤揽九德,戴德负仁,挟义抱忠。凤通天祉,往即文始,来乃嘉成。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凤凰涅盘,本乎冥一,集香木而自焚兮,浴火重生。吹箫乘鸾,筑巢引凤,招贤才于八方兮,百业可兴。望兹城乡,龙骧凤翥,是任是负,看尘寰云蒸霞蔚,浩气如虹。

天地逆旅,万物皆为过客;江山胜迹,古今几多登临。桃花得气,韶华已是盛极。夏木葳蕤,耻其苟苟营营。南华秋水,君子和而不同。漫天飞雪,大象隐于无形。躬逢盛世,健步登临,披襟邀月,愿凤凰之祥瑞再现,普天下生灵共享太平!

凤凰的散文2:玉兰花开

文/李瑞华

早晨,早起去凤凰公园广场锻炼,路过一所学校,远远就看见办公楼前那一簇绿了,蓬蓬勃勃的,与二楼的窗台齐了呢,看那向上的长势,远有超过窗台的趋势。这是什么植物呢?一团养眼的绿,走近细看,还有花开的惊喜,几朵初开的粉色的花儿,掩藏在浓密的绿叶里,粉红翠绿相映之下,有缕浓淡相宜的香气。

是玉兰花!

我总有诧异,在这五黄六月间,正是花事清冷的季节,这来自南方的树种,缘何在这生硬的北方,花开了一树的惊讶和诧异呢?还有,这玉兰花何时开的,怎么没有人注意呢?

对于玉兰花的喜爱,缘于这种偶然发现的惊喜,随后的日子,我又专门上网查阅了关于玉兰花的资料:玉兰属木兰科落叶乔木,别名白玉兰、望春、玉兰花。上海市市花。玉兰花外形极像莲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美化庭院之理想花型。

既然资料上提到的玉兰花是白色的,那么这株玉兰花树,怎么开了粉红色的花呢?一瓣一瓣展向四方,仔细看,真的像极了盛开的莲花呢!因为莲花的颜色也是这般粉红的艳,像十八岁的少女。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玉兰总是醒得比一般花儿早,当报春的梅花还在霜雪中吐着幽香时,这早春的精灵已从空气中感知了春的气息,绽出小小的苞蕾,蕴蓄着美丽,等待春神的降临。既然是春天盛开的花,缘何在这炎热的夏季才吐露粉蕊?是要为这夏天带来一丝清新还是要彻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向?

这玉兰花,花瓣凝重,花枝临风摇曳,一瓣瓣,无一点微瑕。白的,如羊脂美玉,紫的,如晶莹水晶,缕缕清香,沁人心脾。那含蕾着的花骨朵儿,包着一层薄薄的青外皮,露出一点点小小的白,没有恣意的张狂,似乎还有点含蓄的羞怯,却有奇香,在宽大绿叶的映衬下,呈现出最本质的天然素净。

从未见过这样和气近人的花。月季花是深红的最美,但那一身的荆棘令人望而生畏;梅花是寒冬时最艳,但那一身的傲骨令人既寒又栗;即便同是纯洁天使的莲花,也只能教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然而玉兰就默默亭亭玉立于路旁,为你送一份新绿和几缕清香。你可以站在她下面仰望着她,也可以走近她去抚摸那略有涩意的肌肤。她不会因你的远离而落泪,更不会因你的亲近而迷醉。她始终立在那儿——做她自己——一个高雅净洁的天仙形象。正赏着花,心中泛起一丝歉意,我为何今天才发现她?

忽有一阵微风吹来,把我回忆的思绪打断。定睛一看,天已大亮。太阳将要升起了恐怕要错过了锻炼的大好时机,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迟来的惊喜,朝着广场的方向跑去。是谁不解风情,吹落花瓣飘满地?蓦然间,树下已然是粉粉白白的一地,香瓣满地,铺就了一片花事……

我认为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多愁善感的。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发现你?每天都从你身边经过,却从未留意你的美,那么其他人呢?他们在意过你吗?然而今早我毕竟是知晓了你的美,这还能给我一丝慰藉。

今早,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闲散的早晨,但又有几个人有一个闲散的心情来欣赏这身边的美丽呢?谨以此文,追忆那些熟悉却又陌生的美丽。

凤凰的散文3:想念凤凰水蜜桃

文/沈旸

时值隆冬,水果店里桔色唱主调:橘子、橙子、柚子……虽然暖洋洋、亮堂堂的,但我还是时常想念八月里的凤凰水蜜桃,吃的时候一股清甜之味霎时溢满口腔,美味在舌尖涌动。

凤凰水蜜桃是张家港的特产,个大、味甜。轻轻剥开果皮,果肉宛如婴孩的肌肤,嫩嫩的,水水的。迫不及待地尝一口,软软的果肉,入口即化,但那特别的香甜则完好无缺地保留在口腔内,让人回味无穷。水蜜桃饱含果糖、葡萄糖、蛋白质等成分,而且含铁量较高,在水果中几乎居首位,所以吃桃子可以防治贫血。

我是个小馋猫,见到美味就会口水直流。记得有一次,正要吃晚饭,见妈妈买了一箱水蜜桃回家,我欣喜若狂。拒绝了丰盛的晚餐,我把水蜜桃洗净后就“啊呜”一口咬了下去,汁水全都流了出来,脸上、手臂上、衣服上都是,可我毫不在乎,一口气连着吃了四个,结果晚上胃里很难受。可到了第二天,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我,又背着爷爷偷吃了一个,味道真是好啊!

水蜜桃不只限于普通的吃法,还可以做许多新奇的美味。比如:水蜜桃奶昔、冰糖水晶水蜜桃、水蜜桃果粒酸奶……想想都令人垂涎欲滴!

我盼呀盼,真希望时间走快点,到暑假就又可以吃到我的最爱——凤凰水蜜桃了!

凤凰的散文4:母亲泉

文/刘长波

在曹范镇寨山后村南凤凰岭北坡,有一泓清泉,人们称母亲泉又称南泉。因泉窝隐于山体,形似石瓮也叫瓮泉。

凤凰岭从岭南上望,岭峰耸翠,巍峨挺拔林木葱笼,沿通幽曲径而上,树下灌木丛生,花繁草茂,野花争妍,林间散发阵阵清香,小鸟在树上呢喃吱啁。登上凤凰岭,站在岭巅极乐四门塔远眺,众峰起伏环拱,满目皆绿,虽没有千沟万壑的气概,没有重峦叠嶂的磅礴,但与寨山相连,逶迤腾浪,蜿蜓龙蛇,白云古寺,馨香氤氲。而岭北虽木疏不成林,水少不成渊,但坡上山花烂漫,野草葱茏,犹如碧波翠浪,浓郁飘香,泉水长流。无论多旱泉水滢滢,澄澈空灵,碧波无染,清澈甘甜的泉水冬暖夏凉。夏日炎炎,喝下去,清冽的泉水沁人心脾,清爽安适,恬淡宁馨,十分惬意,荡涤着你身上的暑热。冬天,水面上的袅袅雾气,饮用泉水没有寒冷刺骨的感觉,而回味甘甜。

每有贵客到来,热情好客的寨山后人。用南泉水烧开水,泡上香茗,香气四溢,水香、茶香回味悠长。品香茗、观山景,令人陶然。

南泉在寨山后人心中是神水、圣水,以前全村人的吃水用水都是拜她所赐。她象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寨山后人成长。

凤凰的散文5:凤凰湖畔有我家

文/蔡正雄

年8月,我作为张家港引进人才的受益人来到了这个“海头江尾”的新兴城市,扎根于港城的南大门——凤凰镇。当初的凤凰是个什么模样?我弟弟从上海来看我后几乎都要掉眼泪,他一脸震惊地问:“你就打算在这穷乡僻壤安家了?”

是的,我就在这凤凰山下、桃花故里安家了。我在这里娶妻、生子,满怀幸福地在其乐融融的邻里氛围中生活了许多个年头,今年,我禁不住得意地邀请了一些亲友来凤凰游玩,体验一下我诗意般的生活。

我的家在金谷小区,坐落在金凤凰温泉旁、湖光山色间,出门都是桂花香,入户即得田园乐,散步途中有绿树、金桂相伴。席间,旧友们一起把酒叙旧欢,悠然见南山。觥筹之间,大家不约而同地羡慕起了我的生活环境,“想不到当年的你这么有眼光,选对了张家港凤凰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的确,我一直为自己能成为张家港人、在张家港生活而骄傲。我在上海读研期间,和同学交流起收入,我从来不是最高的那个,但是我总是自豪地告诉他们:“我们张家港曾获得过‘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闪光点,即便你们上海工资再高,我也不会动心。”就说我们凤凰吧,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它的发展和变化。在张家港市发展规划的激励下,在凤凰镇创建“三力”新凤凰,建设“三镇五区”的战略规划和全力打造“文化大镇、经济重镇、旅游名镇”的总体目标指引下,凤凰山下这座昔日“面黄肌瘦”的小镇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江南古镇、水乡名镇”了。她呈现出一个妩媚、优雅、知性的少妇模样,就像一只孕育着希望的凤凰,正在带着发展的硕果展翅飞翔。

再登凤凰山顶,俯瞰凤凰新城的英姿:西凤路、凤恬路犹如两条飞舞的轻纱交错环绕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乌青的柏油马路、宽阔的绿化景观带、漂亮的人行道……凤凰山西北侧的河阳山歌馆四周,河景连成一片,犹如少妇的裙摆,飘逸着成熟的媚态。

山顶极目,春天可见千亩桃园的醉人花海;秋季可闻农家丹桂飘香,远近处皆郁郁葱葱,风物怡人。走进恬庄古镇,沿街俱是青砖黛瓦,建筑皆是古色古香,错杂其中的车水马龙和往来行人,将其衬托得愈发典雅时尚。

最值得“炫耀”的是凤凰湖。它从原先的“纸上谈兵”到目前的“华丽展现”,令无数来到湖边的“驴友”、“拍客”流连忘返。湖边小驻,但见那一汪湖水铺陈在眼前,碧波荡漾。而依湖而立的几只“金凤凰”,仿佛刚刚在湖水中沐浴完毕,正欲展翅高飞。夜晚,湖水映衬着凤凰山上的文昌阁,连同湖边的景观灯,连成一线串珠,令人惊艳不已。清晨,湖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朦胧诱人;傍晚,一群群白鹭在湖边盘旋,安详静谧。

我身在其中,满怀幸福,因为,凤凰湖畔有我家!

凤凰的散文6:那时,花开

文/陆思璇

凤凰花开,艳若赤玉。

那一团团诗意的绯红,如同妙龄少女羞红的脸颊,快乐地怒放。她的美,你看到了吗?广阔的天空解释着蔚蓝,飘逸的云朵定义着洁白。阳光倾泻下来,瞬间时空交错,回到那花开的季节——

荷花争妍喷珠泉

走在校园的石板路上,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中散发着古朴的味道,雨水洗涤后的石块,显得光亮剔透。看那墙角斑驳的锈迹,记载了89年风雨的历程,89年历史的变迁。我加快步伐,古朴庄重的企鹤楼呈现在眼前。四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蓝白的墙面,盛开的紫藤萝,多美啊!

再前面,一方池塘。荷叶挨挨挤挤,硕大肥厚的叶盖上仿佛凝了一层薄薄的膜。一朵朵荷花,依偎在荷叶身边,在雨丝的轻抚中,显得更清秀、妩媚。水里不时有咕噜咕噜的水泡冒出,好似一群嬉戏的孩子,我不禁为之鼓掌。霎时,喷珠越来越多,故有诗曰:“谁穿花径,为有喷泉喜客来。”我想在这里静心阅读,定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啊!都怪我出门匆忙,都忘了带本书。

书香盈满准提阁

我站在校门口,柔和的阳光洒在身上,一瞬间置身于华丽的光影之中。轻风抚面,飘来丝丝缕缕的花香。呼吸着熟悉的空气,轻轻上扬自己的嘴角。一声“老师好!”带给值班的老师,一句“谢谢你!”温暖了值日同学的心。

高耸的树木环绕着心字池,鱼儿戏水莲叶间。有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时而追逐嬉戏,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时而静心小憩,仿佛在聆听教学区内琅琅的读书声。左边——崭新的现代教学楼,右边——古朴的准提阁,我置身于中西合璧之中,嗅到晨雾中弥漫的书香。

太阳逐渐升高,新教学楼上的标语映入眼帘:“永不言败、全力以赴”。我瞬间被注入一股巨大的力量……

教室里,哗哗的翻书声,传递着我们对知识的渴望。窗外,树叶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我也要学习!我也要品味书香!”

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里,我得到了读书的动力。

师恩荡漾我心中

繁花与岁月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开落更迭,老师们却一直陪伴着我。时光老人微笑着,荡漾起我心中的涟漪。

还记得,教室里飞舞的粉笔灰是你最忠心的陪伴,仿若飞舞精灵:还记得,运动场上你给我的那个微笑,为我加油,给我鼓励;还记得,紫藤萝花架下我们交心的长谈,让我在迷途中找到方向;还记得,风雨中你送我回家,飞扬的雨水差点浸湿你的肩……

你们已将爱的种子播入了我的心田,并无私执着地呵护着花朵的成长。

漫步在九月的校园,鸟儿依旧无忧无虑、洒洒脱脱。忽然,空气中多了些淡淡的菊花香——那是感恩的味道。

我们在彩色的纸条上,悄悄写下自己的心声,将对你的感恩和祝福装在那个小小的许愿瓶里。当我将饱藏祝福的瓶子递到你手中时,你回赠了我一个醉人的微笑,心扉在爱的海洋里徜徉,回过头,满满的都是感动。

李商隐说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这里,我收获了那份感动。

这个夏天,我将与你依依惜别。那时,盛夏的喷珠泉正拥有满池的清香,美丽的凤凰花点染着我们青春的底色。

花开,是最美的季节。于是,在这个夏天,六月,七月,花香满径。

凤凰的散文7:客居凤凰,等你

文/牧羊少女

曾经想过邂逅凤凰的种种际遇,也曾经有各种机会让我去走进她,终究一直无法圆缘。最中意在漫雪飘翩的冬天去采撷她的浪漫,在清爽阳朗的夏天去触摸她的风情。而终选择时空的闲隅的人间四月初清明未到时私奔来到这里,空明气清,天气不冷不热方好,客流未洪峰,心晴亦刚好,一个简约的背包,足以上路。

初踏凤凰,心里欣喜着这座城亭亭玉立在沱江边等了我好久。眼眸里是一幅幅唯美未完的画卷,一宅宅尘封许久的老屋,一方方写满历史的城墙,一首首读不卷的诗词。耳边呢喃的是一曲曲动人不完的歌,一段段美丽感动的故事。

下午信步沱江边,行船脉漫开的水纹,捣衣洗浣嬉笑的女子,打鱼捕虾的渔人,柱柱升腾的水雾或炊烟,摆摆风姿的过桥人,款款入耳的音乐,古砖砌筑的城墙和风情楼,一切都那么雍容素静。向晚穿梭于古城青石板街,别样的客栈,独钟的服饰店,特色的小吃斋,风情的酒吧清吧。虹桥风雨楼,东门城墙,万寿宫,古城博物馆,陈斗南故居,从文、希龄故居等。每一处的设计都那么别致,每一地方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每一方隅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或故事,怎奈客不醉。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如果说白天的凤凰是害羞的少女,让人安静和疼惜;那么晚上的凤凰就是脱绳的兔子,充满着生命力和青春活力。华灯初上,小城轮廓渐明,霓虹灯闪,烁让小城别具风情,如画。最有味的莫过于在沱江边的清吧亭闲坐,呷一杯桃花酒,在一小酌花酒的温柔里,看华灯楼影,沱江倒影荡漾,花灯点点思,观远山含黛,一任酒吧的摇滚音乐吻沱江清水或柔音葫芦、古埙陶笛安然氤氲古城。客居岁月,于时光深处,抛撒纷扰,细数光阴的淡定,心自清欢。虹桥下,两个少年,一只吉他,一个话筒,倾情的乐唱,生命力和故事徜徉在一隅时空里,游人舍不得离开。那一晚的光景,好喜欢,差点让我忘记了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的念头。

心慕一个人,所以来,来凤凰最想去从文先生的安息之所。沐浴着晨光,寻寻觅觅,登上木舟,怀着急切又不安的心情在热情的阿哥的带领下到了沱江畔的听涛山下。远远地就看到了碑文:"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墓地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有一块6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他和她夫人的骨灰同嵌在石头上面。石正面镌刻他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石背面是从文先生的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句尾四字:"从文让人".要有怎样的笔调才能写出美丽的《边城》,要有怎样的胸怀才能心忧家国。我小心翼翼的读着这一切,这个安静悠谧的地方,不正是您所钟爱的地方吗?小心翼翼地来,安静地离开,生怕自己这一身的风尘打扰了您安睡的梦。

缘是你来。在凤凰,总有一盏缘是属打天涯而来的你。总有一些人,也许你们一辈子就只见一面,但你们就是相遇相识还可以亲信的交谈,彼此涂抹了不一样的烟火。缘分就是可以遇见另外心情一样的背包客;缘分就是在时光的清晨在城内刚好遇见仆仆而来的土豆和小土豆;缘分就是因为乡音遇见了热情又趣味相投的老乡……生命的书页里,漂染着这些因缘的际遇和相逢。

离开前一晚邂逅了一场篝火晚会。桃花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篝火点燃,风情自起。苗家舞蹈,对歌,食火,上刀山,下火海,苗家特色婚嫁,楚巫绝技,赶尸等。犹如一盘火,让人兴奋,惊悚;又恰如棋,意犹未尽。

背包想要到达的地方,总是很美。如果你的背包还没有到凤凰来流浪,那么你要加油一定要来,因为故事和美丽就等你,在凤凰处涅磐。怕这一方清欢在忙碌纷扰的浪花中被淘掉,所以败笔涂鸦,以此为念,纪念这段旅程。

凤凰的散文8:山歌里的凤凰女子

文/顾丽红

凤凰女子,是听着山歌长大的,是唱着山歌生活的,是品着山歌欢笑的。

“莳秧要唱莳秧歌,两膀弯弯泥里拖,背朝青天面朝水,十指尖尖莳六棵。”

这就是河阳山歌。这山歌,绵绵的,醇醇的,如一坛芬香四溢的酒。这酒,是用五千年缓缓流淌的岁月之水酿造的;是用紫云英、油菜花、麦苗和稻浪的田野气息调制的;是用桃园里一只只白里透红的水蜜桃汁勾兑的。

年少时,为了生计,凤凰山下的女子们总是围在一起做花边以补贴家用。妈妈们给女儿唱山歌:“杭铃杭铃马来哉,隔壁大姐转来哉,吃点啥,茭白炒大虾。”或者用山歌让女儿猜谜:“大哥山上坐,二哥河里捉田螺,三哥买鸡勿带秤,四哥氽米勿带箩。”女儿们还是在田野间撒欢的年龄,母亲们的山歌,让雀跃的童年安安静静地坚守在雪白的花边旁,虽然辛苦,却在山歌声中得到了这一方水土民俗风情的滋润。

时光,剪碎了一茬茬年少的记忆,家乡的春天来了。撒落在乡野的山歌,在春雨的滋润下,更加蓬勃恣意地盛开。它开在云蒸霞蔚的万亩桃林中,开在青幽含翠的满坡茶园中,开在千年古刹的悠悠钟声里,开在古街小巷的深深庭院里。甚至,它开在央视华丽的舞台上,开在世博会蓝眼睛的惊喜里。

行走在春天的凤凰,山歌声声,绕梁不绝。

听呐,桃园里的女子在唱:“结识私情隔条河,手扳桃技望情哥,娘问囡女望点啥,对过桃花映白鹅。”女子说,因为在桃王比赛中得了桃王的荣誉,她种的桃子啊,真是供不应求。此刻,她像一个画家,握着画笔,站在粉红的桃花丛中,为每朵桃花授粉,也为自己的桃园描绘美好的未来。春天的阳光,落在她的肩头,羽毛一样轻;鸟儿的歌唱,依着她的指尖,溪水一样亮;她的欢笑,飘在树的枝头,蜜桃一样甜。

听呐,豆腐坊的女子在唱:“豆腐花,像雪花,吃到嘴里酥麻麻,勿油勿辣鲜又香,老人小干笑开怀。”她说,她家作坊的高庄豆腐,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了,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七道工序,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她家的豆腐,已走进了中央台的《远方的家》、《每日农经》,从此香飘全国,鲜满生活。

听呐,茶园里的女子在唱:“春风春水满池春,春时春花春茶生。春天春人饮春酒,春虫春鸟鸣春声。”她说,她本是一个下岗女工,是春天的茶园,葱绿了她的信心。烈日的汗水,滋润着百亩茶园,黝黑的脸庞,却漾满笑意。一年又一年,茶树长高长大,她的生活,也如茶园中的碧螺春一样,鲜嫩、醇香。

听呐,听呐,凤凰女子唱着山歌,品尝着生活的甜美。山歌里的凤凰女子,是勤劳的女子,是聪慧的女子,是幸福的女子。

凤凰的散文9:月夜忆凤凰

文/罗治台

皓月当空。我来到市东湖公园一隅,择一处幽静,选一块临湖峭石,坐下了,微闭着双目,放下身心,静静地听,听湖,听秋。

夜已深了,湖对岸喧嚣的广场舞曲,已然入眠。夜空下的东湖公园静谧了。静谧间,忽然忆起十多年前游览古城凤凰的情景,那情那景,仿佛如昨,一个个细节都争相奔我而来。

那是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我们一帮好摄男女在湖南省电力新闻中心的牵手下,去闻名遐迩的凤凰古城采风。较起真来,我们这帮人不仅好摄,而且还好舞文弄墨,结伴去游览凤凰,不单是想瞻仰古城的芳容,还想了却一个心愿,拜谒一下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想从中沾点大师的灵气,好为自己的秃笔长点儿灵性,写出佳作。

那天是农历九月十二,时令已入深秋,可天色晴和,气候宜人。

上午,我们观瞻了沈先生的故居之后,又步行到沱江畔的听涛山谒拜了先生的墓地,出于虔诚,我们还在路边采摘了许多野菊花,敬献在写有“沈从文先生墓地”的跟前。在那儿,我们看到了一块竖长的石碑,上刻着“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的碑文。据说是沈先生的表侄,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写的。可以说这副碑刻,是对沈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沈先生青年时在旧军队里当过差,他的足迹遍布了沅江流域,正因为他有了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才使他后来浪迹天涯时,写下了许多有关神秘湘西的不朽篇章,如小说《边城》、《丈夫》等,以及诸多湘行散文。

谒拜之后,时间尚早,我们便约定了晚餐相聚时间、地点,就各自挎着相机,去寻觅各自心目中的“翠翠”或吊脚楼了。好在,傍河而筑的吊脚楼依然可见,而美丽可爱单纯的苗家小妹翠翠呢?却不知所踪了,自然是踏平皮鞋无觅处。

午后,我们慵懒地迈步在古色古香的青石小巷里,虽然随处可闻叫卖芝麻姜糖的市井噪音,但是也改变不了我们的踏阶访古的初衷,更骚扰不了我们寻幽探秘的好心情。透过世俗对古城的侵淫,我们还是能动中取静,美中撷胜地各自斩获了惊喜,譬如,有的抓拍到了戴着银饰的进城苗家少女,有的抓拍到了悠长悠长的恬静小巷,小巷深处某一门框旁或卧一只慵懒的小狗,或小猫,还有的拍到了夕阳斜照的旧时阁楼,阁楼上有一妇人正在晾晒一床印着青花素色的被面。

我们下榻的是紧靠沱江边的新开的小旅舍。

晚餐后,热情的老板告诉我们说,江边的夜景很美哟,你们大老远的赶来,来一次不容易,不妨去江边瞧瞧来,也许能找到你们所想要的风景。其实,不用老板督促,我们也会去逛逛的。不然,真亏了这次出游。再说,如果少了古城的夜景做为陪衬,哪怕你将白昼的古城拍得再美,无疑也是一种残缺的美,那么也是对这古老城池的大不敬了。

出了旅舍,抬头望天,乍圆还扁的月亮早已悄悄地升腾在东山了,悄悄地将那银白白的光辉洒向古城,洒向汩汩而去的沱江……

也不知怎么了,我们这一帮好摄之徒,摄着摄着就顺着巷道,走出了古城的东门,来到了沱江边,一眼望去,便有了另一番景象。此时,天上的月光星光,江边的灯光火光,交相辉映,将一江沱水,泼染成了波光粼粼,婉如一条闪烁的银链。

江边,隐隐约约地泊着一排木船。船不大,似鲁迅先生笔下的乌篷船,却无有篾席围成的遮掩,似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花船,却又无有高悬的红灯笼。它,简简陋陋的披一袭塑料布顶盖,硬硬梆梆的固数排塑质靠椅,满载也只能容纳八位游客。月光下,有几位艄公守侯在船边,他们的眼线好像被粘连在城门的出口,只要一出现游客他们便蜂拥而上。

“坐船不?”

“不坐。”长沙籍领队回道。

“听口音你们是长沙人,来一趟不容易啊,坐吧坐吧。晚上便宜点,好不?”一位不显年轻的艄公向我们靠了过来。

“能便宜多少?”我们有点动心了,有人问道。

“一人十块好不好?白天每人收三十哩!”

“贵了贵了,我们不坐。”我们一边回答,一边收拾着器具准备回城。

片刻的沉默,增添了夜的凝重。艄公是不是在想?今夜儿遇上“抠鬼”了。难怪,此次湘西采风,没想到旅行社收费超过了预算,之前,我们去了矮寨,去了德夯,还去了一脚踏三省的边城,凤凰是我们整个旅程的最后一站。由于大伙准备不足,昨晚把回程车票费一缴,加上白天又多少购了些土特产和纪念品之类的实物,口袋里的硬货也就所剩无几了,那时又没有手机支付。

果然,艄公见我们要走,忙道:“哎,你们几人做一船,出五十块好不好。”

“藕好,五十太贵了,二十。”邵阳籍邓女士抢先回道,她可是个砍价的高手,凡购物大伙都愿跟她走。

“四十元。”艄公又让了让步。

“三十元。”不知是谁还的价,艄公没有吭声。此时,有同道觉得火候已到,便说:“可以了。大哥,你歇也是歇着,就算是为我们做一点贡献吧,你说是不?”

艄公一声叹息:“唉,上船吧。”

我们一共上了七人。

开船时,艄公还是不满地嘟噜了几句。可是当船行走到江心时,他好象想明白了,突然兴致大发,放喉哼起了船(山)歌。开始,他的声音不怎么大,我们也听不清他唱的是什么词。然而,在这明媚的月夜,在这古老的边城,凉爽的晚风轻拂着脸颊,悠闲的船儿荡漾在河面,我们一面聆听着咿呀的橹声,一面品赏着粗犷的山歌,感觉比晚餐喝米酒还过瘾,全都醉了,醉了身,醉了心。仿佛间,一天的疲劳尽被洗涤干净,尘世间的不如意也随着一江秋水逐波而去。

咿咿呀呀的橹声渐渐地轻缓了,艄公的歌声渐渐地清晰了,又宏亮了,我们也渐渐地听出了门道:

山歌好唱(哪个)口难开,口难开;

鳜鱼好呷(哪个)网难撒,网难撒……

船至河中,当艄公又一次哼唱起来的时候,我们被感染了,不约而同地齐声为他扳起了腔调。

因了我们的参与,因了我们的即兴发挥,那艄公更加来神了。他将嗓门调到了极至。我们将后缀的“口难开”“网难撒”等附和声更是吼得如雷贯耳,喧哗了月夜的沱江,也摇醒了沱江两岸渐渐沉静下来的夜色。

透过月色和沿江马路边的灯光,我隐约地瞧见了,许多路人驻足不前了。他们站在河的两岸,好象在眺望河中的我们,又好象在猜测——这扁舟,这艄公,这群游客,今夜怎么啦?河道中,更有那偶尔与我们擦舷而过的舟中客,也一个个睁着好奇的瞳孔,像窥视,像探问——你们怎么啦?是不是喝高了!不过,应答是来不及了。只那么一闪,人与船便成了随波而逝的背影。

忽地,我猜想,许多许多年前,沈先生是否也是坐着这样的小船,从这儿出发,又顺流而下,出沅江,过洞庭,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各地呢?但我又马上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不会的,他坐的船不会是这样简陋的旅游小舟,而一定是他在《边城》一文中所描述的“大佬”所坐的那种新油船吧。

不知什么时候,船儿早已荡到了约定的地点万名塔下,可艄公意犹未尽,又将我们载了回去。要不是转到虹桥下时有人摄瘾大发,及时提醒着我们一舟游客,喊叫着该上岸啦。恐怕艄公又要将我们载回到东门口原处。

喊叫声也惊醒了稍公,他忙调转船头,将船舶在虹桥下的码头旁,目送我们一个个上了岸,又和我们互祝了“再见”,才摇橹归去。

上得岸来,我们各自选了角度,拍摄了几幅古城的夜景,再抬头仰望时,月儿已划过中天,夜很浓了,城内的灯火也渐渐地淡了,稀了,古城更显得如梦似幻,再放眼望去,唯有江边“流浪者”茶馆的灯光真真切切的,依然在闪烁着诱人的媚眼……

有人突然发一声吼,我们去那茶馆喝茶呷夜宵去吧!

好嘞,好嘞,呷夜宵去喽……

“咚”地一声,月下,不远处一尾鱼儿忽地跃出湖面,落下一个涟渏,碎了平静的湖,碎了水中的月,碎了夜的静谧,也碎了我的旧忆,将我拉回到现实之中,该回去啰。

月移树影,虫唤花魂。夜深了。我站立起来,起身往家的方向走去,便有了一种念想,什么时候再重游梦幻般的凤凰呢?

凤凰的散文10:繁华似水染凤凰

文/晓月初妆

依稀记得,那条,蔓着青苔的石板路,一块一块斜斜的搭着,像一张布满皱纹但是泛着明亮光泽的脸,矛盾的美丽。路上散发着湿湿的霉味,路旁的木柱子也在透着气,吐出来的也是涩涩的木头的味道,原来是青苔爬上了木柱子,塞满了木头上苍老的细缝,远看近看都是一根饱满的木头,仔细一看原来是饱经沧桑的顶梁柱。说他饱经沧桑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顶着老南宁的特色建筑——骑楼。

说道骑楼南宁人都会心的笑了,那是南宁人的骄傲。从正面观看骑楼,你可能难以理解南宁的人骄傲为什么那么普通,从侧面看你就能瞅出精华之所在了。骑楼和普通的楼不同,不像别的楼像一个死板的长方体积木直直插在地面上。骑楼具有十分协调的几何美,更具实用美。骑楼的地基打得很深,可能比一般相同高度的普通楼层要深些,这是建筑必要,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向街道凸出,下用柱子支撑,看上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这大概就是“骑楼”名称的由来。这样形式的建筑,在夏天炎热多雨南宁十分吃香,既能遮阳都能挡雨,还可扩大楼房的面积,一楼面对街道可以当做店铺做生意,二楼可以作为起居室。现在的骑楼已经没有当年的英雄气概了,在现代高楼群立下,它们显得有些老态龙钟了,破败的气味一直弥漫着老南宁的街市。可是像老人般的骑楼眼中泛得是智慧的精光,有着别具一格的历史韵味。奈何,这位智慧的老人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就要告别南宁的历史了,现代化建设的推土车已经驶近了骑楼,想到可能再也没有那条木头涩味的老街一股忧愁就涌上心头。

或许,白天的骑楼街市给人感觉是落寞,那么夜晚的她就是一个揭下头盖露出脸庞的新娘,她放下伪装,卸下负担和夜晚的精灵一起狂欢。夜晚,星光和灯光交错相映,星光是雪白雪白的,纯洁的看地上的人在笑;灯光是妖娆妩媚的,诱惑街上来往的市民,中山街市两旁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牌匾,五光十色的灯光争先恐后的向路人献笑,以博关注。浓浓的白烟徐徐升起,美食中的迷人香气将人团团包裹,像透明的细丝根根从皮肤表面的毛孔刺入细胞深处,刺激着唾液的分泌,大脑的齿轮突然被细丝缠绕,动作变的迟钝起来,脚步不由自主的向眼前的美食前进,举起白旗向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投降,同时内心还有一丝微弱的辩解声响起:“民以食为天!。”

白天的雨水流淌过的青板石不再散发着幽香,而是滑腻腻的油香,老板伙计汗涔涔的热情的笑脸,夹着南宁白话的口音的普通话亲切的再耳旁响起:“老板,几位啊?进来坐坐喂。”街市上的人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红火的店面早就排起了长长的人龙,沿着街道向外展延,地上正方或长方形的青板石站着起起伏伏的曲线“人峰”,组成了美妙柔和的几何图形。街市上很多都是本地的市民,茶余饭后必来中山街市欣赏日不落的繁华。

中山街市近年来已经成为南宁的名片,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赶来这里见识她的的风情,街市上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各种南腔北调交错夹杂,偶尔还能听见几句“HELLO”、“BYEBYE”。我站在街市中央,仿佛映在一张明信片上,这张明信片上布满了各地的邮戳,我在一张明信片中周游了各地各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还能周游世界。

柔和的金色光芒如沙子般铺在微微圆拱的水泥板上,金色的沙子很快被来往的车辆碾压,却没有留下浅浅的凹痕。夕阳西下时,漫步在南宁一桥——邕江大桥上,让暖暖的阳光打在脸上,吹着有点阳光味道又夹着黏黏的鱼的味道的江风,发丝和裙角不由自主的微笑起来。静静的站在桥上,眼前是一片一片大气壮观的深红色,橘红色,浅红色,黄色的层层叠加,与下面的宁静的青色的江面有了鲜明的对比,一暖一冷得叠加不显矛盾反而有了别致的美感。虽没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豪迈,却也有着小桥细江的秀气。走在桥上的或是形色匆匆的上班族,或是手牵着手幸福微笑的情侣,或是看透人生百态,只愿眷恋夕阳美景的老人,时间定格在这一刻,世间百态就被记录在江水一色的画布上。飞驰的车辆在像素不高的相机拍摄出来的效果只有一条一条模糊的直线,静止的人物和动态的光线像一个时间的漩涡,卷进所有纷纷扰扰。和清风流水一起坐看世间繁华让我心动不已。

桥旁边的高楼灯光已经亮起,耀眼的奢华的灯光从低处往上照,直直打在那座黄灿灿的大楼上,远远看去也有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壮阔。跟风似的,“金字塔”周围的大楼也披上了各色的灯光,那条弯弯的邕江也不甘寂寞,发动指挥闪起绕江两旁的明灯,邕江不再是一条江了,而是天上的街市。

夜幕降临,狂欢响起。

凤凰的散文11:凤凰之旅---寻找那个翠翠

文/方舟

还在年轻时候,就多次读过沈从文大师的小说《边城》和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那恬然宁静的环境和自然纯朴的生活,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那个在茶峒城边小河渡口长大的姑娘翠翠,那么纯真,那么漂亮,又那么善良,时过几十年,依然栩栩如生地活在我的记忆中。多年来,游一游湘西,寻找当年翠翠姑娘的影子,成了隐藏在我心头的一个总也无法按捺的愿望。

再过一年,就是沈从文诞辰110周年了。我想在这个纪念日到来之前,进行一次“圆梦之旅”。于是,我们几位散文界的朋友,在金秋十月相约来到了沈从文的故乡凤凰古城。沈从文大师曾在这里生活了十六年,这里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许多作品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人物的原型应该在这里。

汽车到达凤凰城时已是夜晚。推开车门,一个灯火辉煌的街市兀然出现在面前。多年郁积在心头的圆梦欲望,瞬时冲开了闸门,我们顾不得到旅馆休息,迫不及待地寻找那“茶峒”小镇的种种影像。那穿城而过的沱江,应该就是当年的那条“大河”;那虹桥下面宽阔的水面,应该是当年赛龙舟的地方;那河边的小街,应该有小翠当年开的绒线铺;那古城中心最繁华的那条街道,应该有翠翠带着黄狗购买粉条、白糖、炮仗和红蜡烛的杂货铺……

“我们先走这条最繁华的街道吧!”带队的散文名家张先生说。他未等大家回应,就穿过竖立在街头写有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凤凰城”题词的牌坊,一头扎进喧闹的街市。我们知道,这是沈从文大师和他的小说主人公翠翠走过的路。我们都睁大眼睛,找寻着当年的遗迹。我首先发现的是脚下的石板路,由长条形的青石板铺成,光滑蹭亮,凸凹不平,显示着岁月的久远与深沉。我说:“注意脚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年轻的赵女士机敏地说:“啊!石板路。这光滑蹭亮中,应当有沈大师与翠翠的功劳吧!”老成持重的林女士感悟地说:“有的,一定有的。七十年的岁月沧桑,凝固在脚下,文物啊!”

街道是狭窄的,两边却是商铺林立,连绵不绝,显示出诱人的深远而悠长。那些店铺的招牌,有老式木制黑底红字的,也有现代声光电闪烁变幻的,什么“凤城老银号”啊,“十六坊”啊,“刘氏姜糖”啊,“苗家蜡染”啊,“苗阿哥鱼庄”啊,“边城客栈”啊等,虽五花八门,但都隐含着凤凰古城的一个“古”字。看来这里的人是很会做生意的,一个“古”字作招牌,推销的是土特产和传统技艺。地处湘西一隅的偏僻县城,商贸繁荣,购销两旺,靠的就是这些;如果硬要拼那些洋玩意儿、高档消费品,他们能拼得过内地的大城市吗!

而我的目光,在浏览这些五光十色商品的同时,更加注意的却是店铺中的一个个年轻漂亮的营业员。因为我心中一直装着翠翠,那个纯真美丽的湘西少女。我在寻求翠翠,当年的翠翠自然早已逝去,但她的影子应该还在,湘西这一方山水一定会孕育出新的翠翠来。我想,今天的翠翠,不会再在那个渡口摆渡了,那个小河上一定架起了桥梁。她离城这么近,一定会在城里寻求一个职业的,或当一个店铺里的营业员,或在哪一个名人故居当一个讲解员。我照《边城》中描写的“两个眼睛漆黑,身材苗条,发辫极大”形象,逐个对号入座,我发现她们除了“发辫极大”这一条外,个个都像。一个个热情待人的脸上,都闪动着一双明亮漆黑的大眼睛;一个个身着裙装的腰身,都显得恰当而灵动。

我以一个顾客身份,试着接近一个卖姜糖的姑娘。我说:“你这姜糖质量怎样,一袋多少钱?”姑娘拿起一块姜糖递到我手上说:“先尝后买。”接着,她讲起了姜糖的历史、制作工艺、品种,然后说:“我们的姜糖牌子不是最亮的,可是质量是可靠的,货比三家,你尝尝就知道了。而且我们的物美价廉,一袋才八块钱,比别的牌子要便宜四块钱呢!”姑娘讲的实事求是,入情入理,我说:“要五袋。”姑娘包装好,我给了他50元,提上就走了。前面是一个蜡染铺,我正欲进去看时,听到后面一个声音:“同志,找你钱。”我回头看,是卖姜糖的那位姑娘,这时我才想起,买姜糖时因走的急慌,忘记了让她找钱。我接过钱,对着那个姑娘的背影注视良久。我想起小说《边城》中的一个镜头:“船傍岸后,妇人从身上摸出一铜子,塞到翠翠手中,翻过小山走了。翠翠忙匆匆的追上去,在山头上把钱还给那妇人。”彼时情境,与今天何其相似!啊,昔日的翠翠,虽然由农村来到城市,原本寡言的性格也变得热情大方了,可她那诚实善良的天性依然流淌在当今翠翠的血液里。

第二天,我们就来到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一个典型的四合院,有天井、正房、厢房,陈列着大师的写真像和著作、墨宝。在一个极普通、极破旧的书桌旁,年轻的女讲解员说:一代文学大师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这个桌子,曾与大师相伴了十六年的岁月。应该说,他创作巨著《边城》的文学底子,是在这里打下的。讲解员感情深沉,表情凝重,显然对大师充满着钦敬。我此时,又想起了翠翠,恍惚间又把翠翠同眼前的讲解员联系了起来。如果让翠翠来做沈大师故居的讲解员,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啊!反过来又一想,说不定这个讲解员就是翠翠的后裔呢。我想挤过去,同她说说翠翠的事,可是参观的人太多,怎么也挤不进去,只好作罢。

出故居,走了大约20分钟光景,来到了沱江岸边。一个游艇载着我们七八个人,在清清的河水中荡漾,两岸连绵排开的古建筑尽收眼底。当然,最显眼的还是一半在陆、一半在水的吊脚楼。记得翠翠就曾经坐在这样的吊脚楼上,看二老傩送在波浪中潜泳捉鸭嬉戏。可惜这些当年演绎过一个又一个凄美、荒诞故事的吊脚楼,大多已经破败,门窗俱废,不能住人了。河边上偶尔还停靠着一两只清河捞草的小木船,还能让人回想起当年航运繁忙的景象。沈从文当年就是卷缩在这样的小木船上,周游于湘西的山水之间,过那颠簸流离生活的。

“你们看,那沿河的一条小街,该不是小翠的绒线铺所在地吧?”机敏的赵女士说。大家的眼光跟着她的手势,一起向右边看去,一排“接瓦连椽”的小房子沿河排开,和沈从文散文《老伴》中的描述颇为相似。“走,咱们看看去。”张带队发话了,我们立即弃舟登岸,踏上这条小街。可是,我们从东到西找了半天,也不见绒线铺的踪影。还是林女士眼尖,她指着西端第二家一个挂着花红柳绿衣服的门面说:“那个有点像。”

《老伴》中描述的那个“明慧温柔”的小翠,就是《边城》中翠翠的原型。我们跟着林女士来到这家小门店,可哪里有白绒线的影子,经营的全是各种颜色的披肩。老板是一位30多岁的女子,一口湘西口音。我问:“你知道小翠吗?”她笑着说:“我们这里叫小翠的人可多啦!你说的是沈从文作品里的那个小翠吧?这一年来,到这里打听小翠的人已经有好几拨了。”她一边整理刚进店的披肩,一面向我们介绍说:她听她爷爷说过,过去这里是有一个绒线铺,里面有一个女孩叫小翠,后来有一年一场匪灾过后就不知所向,店铺也毁了。我这铺子是十几年前重建的。接着,她笑着说:“我爷爷说,我长得挺像小翠的,你们看,像吗?”我们仔细打量,除了年龄大一些外,那眉眼、神情,真是有点象。

“你们看看披肩吧,质优价廉,道地土特产。”她说。于是,赵、林两位女士,开始忙着给我们挑选起披肩。也许为着对这位“小翠”的照顾吧,我们一口气买了17条,光我就买了6条。当我们离店时,我突然发现挂在高处的一条颜色极为鲜艳的披肩,提出要买。那个“小翠”立即站在一个小凳子上,去为我勾取。此时,我一眼瞥见她那“一双发光乌黑的眼珠,一条直直的鼻子,一张小口”和那柔美的身段,霎时震惊了。这不就是一个活着的“小翠”吗!“只有湘西的水土,才能养育出这样聪慧而柔美的女子啊!”我想。

第三天,旅行社的返程大巴一大早就停在旅馆的门前,导游催着我们上车。游兴未尽,我们无奈恋恋不舍地蹬车离去。大巴缓缓开动时,赵女士问我:“你的寻找翠翠之旅,是不是有了结果?”我说:“湘西之地,处处都有翠翠。虽然老的翠翠已逝,其魂魄,其姿容,已融进千千万万个新的翠翠之中了!只是由于时代的变化,新老翠翠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过去的翠翠生活清苦,命运坎坷;当今的翠翠则幸运多了,她们可以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大胆地寻求自己的幸福与爱情了。”

凤凰的散文12:凤凰花又开门外

文/杨润泽

南方连续多日的梅雨下得街如长河。终于等到雨停,太阳如毒辣地炙烤着大地,在屋外行走如同走到满是蒸气的桑拿里,脚下的水泥路更如被烧的滚烫的沙漠。于是,只能把自己封闭在空调的密室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清凉。

习惯于在室外奔走,在密室般的房间里坐立不定。端着水杯,站在窗前,眼前的一片绿草透过窗户坚强地向热天表示他们的抗议。与他们一起印入眼帘的,是并排的两棵凤凰花树。这两棵凤凰花树来到这里许久了,每年五月准时开花。但我起初没有见过凤凰花,也没有亲眼见过与凤凰亲密相接的梧桐树。曾几何时,我还傻傻地把凤凰花和梧桐树混为一谈。

过了晌午,绿草开始耷拉着叶子,他们似乎开始要屈服于太阳。凤凰花树下的绿草在这时看起来与他们变成了两个世界的。有了凤凰花的庇护,树萌下的绿草依旧挺立着身体。在窗户前,我默默以冷笑投之于树萌之外的绿草。冷笑之余,我突然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是多大的讽刺。我还我嘲笑的对象都不如,他们尚可以用脆弱的生命对抗毒辣的太阳,而我呢,只能躲在空调房里面着他们冷笑。

凤凰花在这时显得更加伟岸,他的叶子均称地舒展开,那绿色的叶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太阳光经过他映射在绿草上,斑驳的影子闪动着。我把我的敬佩此时全部敬献给了凤凰花。绿的叶子丛中在微风中开始跳动,一点又一点的红色在绿叶中格外的抢眼。那红色的便是传说“浴火涅盘”的凤凰花。火是他们在骄阳下的热情,他们以他们的方式面对太阳带给他们的残酷。

几日后,天气更加的酷热难当,人心更加浮燥。我依旧不敢出门,依旧站在窗户前盯着与我三十米光景的凤凰花。我想去嗅凤凰花散发出来的香气,那弥漫在炎热得让人发疯的空气里的夏天的味道。定眼望去,层层叠叠的绿叶,红如焰火的花朵,在这里相互衬托着镶成了绿边的火红色云锦,太阳似乎还嫌浓烈不够,便把七彩的光谱全调出来,炫成璀璨的光晕,又似给云锦嵌入了多彩的宝石,辉煌而华贵。远远地,我分明听到凤凰花努力地展开双翅,如破茧的蚕羽,他们似乎要挣脱于绿叶的紧紧拥抱,去冲上天,或去做一支后羿射出的利箭,刺向恶毒的太阳。在天空中,一凝眉,一抬眼,南方大街小巷的天空里,如同燃烧的云霞,红彤彤的氤氲开来。恍惚中,我分不清是纷飞的凤凰,还是跳跃的火焰。

这便是——凤凰浴火涅盘!

“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诗经》里说:“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在中国文人心里,凤凰与梧桐一起生长。庄子说,凤凰非梧桐不止。中国古代文人只听说过凤凰,却没有见过这种从非洲热带地区引进的如花的凤凰花。凤凰花即飞,是去寻找那棵属于他的梧桐么?厦门大学里的凤凰花亦开在五月,五月是毕业生离别的季节,他们把它称之为离别之花。我想,不同的地域会给花种不同的花语,有人说玫瑰的花语是爱情,而我却要说是热情。他们说凤凰花语是离别,而我却说是无畏的生命,一股青春的活力,坚定的抗挣下生存的力量。

厦门人对凤凰花有个动人的传说。霸占鹭岛的蛇王率领蛇妖兴风作浪,白鹭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与蛇妖展开殊死搏斗。领头的大鹭重创了蛇王,赶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之中。后来,在大鹭洒过鲜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长出一棵挺拔的大树,那树的叶子,象大鹭一样张开;那树开的花,象大鹭的鲜血一样火红。这种树木,人们称为凤凰木;这种花,人们称为凤凰花。这种可歌可泣的故事平添了我对凤凰花的敬意。听别人说,凤与凰本是观音坐下的并蒂莲,日久生意互生爱情,后被观音大士罚下界。然而,他们终日形影不离,相依相偎,他们柔情似水,他们沉醉在纯洁的爱情里终日歌唱。据说在夜里,来到凤凰花树下会听到凤凰花优美的歌声。

白天里害怕走出室外,到了傍晚才出了门。绿叶这时会高歌属于他们的胜利,毕竟太阳败西而去。或许,他们陶醉于喜悦之中,我的到来他们一点也没有察觉。在凤凰花下,淡淡的清香朴鼻而来,沁入心肺。在树下,聆听一对情侣的柔情细语。我想,绿草的胜利也是凤与凰的胜利,他们坚定着信念,把根深入到土壤里,从大自然获取力量。

时间属于他们,我悄悄地坐在树下,穹宇的繁星与远处的灯光相互映衬着,如白天里凤凰树叠翠的绿叶与红艳的花相互依偎一样。树间,一群仰脖高歌的白鹭,一对缠绵如漆的情侣……

我悄悄的离去,笑着。凤凰树上的绿叶比往昔的更绿,凤凰花也比往年开得更红艳多姿了。

凤凰的散文13:魅力凤凰 科技港城

文/潘峰

8月3日,作为张家港日报社驻校小记者,我有幸参加了游览港城的活动。

我们首先去了美丽的凤凰镇。走在湖滨路上,我远远地看见了硕大的凤凰湖犹如一面银镜,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从凤凰湖往西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凤凰山的模样,凤凰山和凤凰湖遥相呼应,美不胜收。在凤凰湖的西面还有一座展翅欲飞的凤凰雕塑。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沙洲湖科创园参观,据讲解员介绍,沙洲湖科创园2012年开始创建,到2014年竣工。这里的建筑很有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拿食堂来说吧,它的造型很奇特,有点像梯形;它的色彩也很别致,从上往下,墙体颜色依次是红、蓝、黑,我还真是头一回见到。往西面看,我们看到了美国经典的建筑方式,上下都是黑色,而中间两层却是红色的。

参观结束了,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港城实在是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

凤凰的散文14:那日听风

文/杨蔡缘

伴着细雨,我走回凤凰老家,潮湿的风轻晃着我的伞,引领我走向那熟悉的小村庄。伞,早已不是那把油纸伞,风却还是那阵和风,将我的心,吹回望着我成长的老屋,吹到已然年迈的爷爷奶奶身边。

“回来吃饭啦!”奶奶坐在屋檐下剥着毛豆,抬起头嘹亮地喊,风轻拂过眉头将其舒展,勾起奶奶的嘴角,“缘缘,要开饭了啊!”她端出大鱼大虾,招呼我坐下,随意将腌萝卜、黄瓜往爷爷那头推了推,并嗔怪道:“你也不等他们回来一起吃!”爷爷依旧嚼着碗边的萝卜干。

我猛地扒了几口饭吃,奶奶心满意足地笑了,我心中却满是歉意。我知道,不论我是否回家,他们总会为我准备几道好菜,他们藏着,不愿多吃,只为等我回家,随时吃到他们精心准备的“好菜”。

晚饭后,迟了一天的台风终于来临。狂风肆虐地扑打着窗户,暴雨如鼓点,猛烈地敲击大地。爷爷命令我在房内不许出来,我便不出门。窗外,台风中,他俩想要搬动那两棵看似饱经风霜的铁树:它的枝叶齐齐地倒向一侧,压得很低,然后打了个旋儿弹回来,几片脆弱的枝叶被生生折断了!爷爷奶奶将近1.5米高的铁树挪回屋中,脸上早已分不清是汗还是雨。

入夜,风依旧在吼,雨依旧在啸,今晚注定要听风雨而眠。我躺在床上静思,风告诉我,爷爷奶奶总是做好了饭等着孩子们回家,他们希望我们能住一夜与他们叨叨话,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很简单……

听风,风懂老人,风懂自然,风懂一切……

凤凰的散文15:枕着你的名字入眠

文/钱心妍

“凤凰湖里看凤凰,凤凰湖畔倚凤凰!”我的家乡处处流传着这句经典!来到凤凰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金色的凤凰雕塑,它展开双翼,振翅欲飞,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游人们纷纷与这美丽的“凤凰”合影。

环行凤凰湖,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微风撩起的水汽弥漫在游人的身际,似乎能够洗净所有的烦恼,令人心旷神怡。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儿成了名副其实的欢乐城。

轻快地踩着自行车,我们来到凤凰湖的南面,这里,有美丽的长廊,有精巧的亭台楼榭,它们倒映在水中,美丽的身姿随着荡漾的湖水婀娜摇曳。放眼望去,远处的凤凰山隔湖相望,驻足观望的我醉了,醉在这如画的仙境里。转首回眸,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穿梭着几条游船,

蓝色的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跳跃着无数的光斑,人们谈笑风生,欣赏着美妙的湖光山色,久久不愿离去。

夕阳渐渐西沉,到了回家的时候了。天空被晚霞所印染,正在归林的倦鸟对我吟唱着那耳熟能详的歌谣:“凤凰湖里看凤凰,凤凰湖畔倚凤凰!”要知道,凤凰湖可是一条人工湖啊!匠心独运的凤凰人巧妙地将凤凰山和凤凰湖建设得相得益彰,美丽的凤凰湖凝聚了凤凰人民无尽的智慧!

美丽的凤凰——我的家。女儿日后一定会在你美丽的蓝图上再添上一笔重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