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大学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大学的文章1:二十几岁,没有十年

文/孙晴悦

大学毕业的那个六月,睡在我上铺的姑娘说,大学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男生骑着单车在宿舍楼下等她。曾经以为大学四年很长,长到可以被各式各样的男生在楼下等,长到那些小情小爱足够走到地老天荒。然而,一恍惚,大学四年就过去了,竟都未曾实现。

我做驻外记者以后,回来休假的某一年,和大学生做交流。有一个大四的男生和我说,他也想去国外工作,可是大学四年的时间都已经浪费了,什么准备也没做,本专业没学懂,英文说不好,现在还来得及吗,该怎么办?

而等到我驻外回来,我27岁的这一年,和一个90后的师妹吃饭。她说,师姐,我发现研究生读完竟然二十几岁都过了一半了,还要找工作,还要结婚,还要生二胎……

我们都曾经以为二十几岁是很长很长的,长到好像永远都不会过去一样。或者说,至少二十几岁,和我们生命中任何一个十年一样,它至少有整整十年。而十年,在年轻的我们看来,是一段特别长的日子。

但残酷的现实却并不和我们想的一样。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二十几岁就好像只有三年。一年在大学里无所事事,睡着懒觉逃着课;第二年在茫然惊醒中海投简历,租房子赶地铁;第三年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待在不喜欢的城市,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下发现都该成家了呢,然后浑浑噩噩,竟然就要三十岁了。

当我第一次意识到二十几岁并没有十年的时候,我24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一年,我有一个机会去拉丁美洲驻外。很多人说,你这么做代价太大,等你回来,就没有时间了,三年回来你都二十七八了,三十岁之前结婚生子可算是要完不成了。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对于一个24岁的姑娘来说,要去远方,已经没有时间了。二十几岁,要工作、要赚钱、要贷款买房、要结婚生子,这些都需要时间,并且排得满满当当的。二十几岁的时光竟然是如此紧张,好像分毫之间,一个不注意就要溜走了,好像它根本就没有十年。

敢不敢出发,敢不敢放弃国内“听上去很好”的安稳,敢不敢去那么遥远的大陆,敢不敢冒着失恋的风险,敢不敢拿女生最美的三年去换一个未知的未来。我在各种权衡以及焦虑中,发现这个世界以及时间,对女生来说都太残酷了。

后来,我坐着防弹车去贫民窟,独自住在亚马孙雨林深处的木屋里,在一场盛大的狂欢节里痛哭,在牙买加混着酒精和荷尔蒙的雷鬼乐里对自己说生日快乐。那些美妙的时刻,如同里约热内卢升腾而起的烟火一样,照亮了我的二十几岁。

在这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人,也遇到了很多二十几岁的姑娘,听到了很多故事。关于远方、自由、爱情、工作、旅行还有世界。三年,巴西、阿根廷、秘鲁、厄瓜多尔、牙买加、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古巴、智利、巴拿马甚至是苏里南,我走过了一张拉丁美洲的地图,渐渐觉得二十几岁好像真真实实地过了这么几年。

有时候,我们面对机会,如果没有意识到二十几岁的珍贵,没有算过关于时间、关于年龄的数学题,那么面对结婚大军、稳定大军的袭来,你很有可能不那么选,很有可能和上大学时候觉得四年很长一样,选择睡懒觉,选择逃课,到大四才恍然大悟,开始用“早知道……”这个句式。

在圣保罗,我认识一个86年的姐姐,南方女生,清秀美丽。一次饭局,我讲起一些拉丁美洲路途上的故事,她充满羡慕地看着我说,我只比你大两岁,但我都想不起来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在干什么。这个姐姐大学毕业就结婚了,她只记得她毕业以后就一直过着全职主妇的生活,但是张口要描述,却想不起来这些日子都是怎样飞速流走的。

而我驻外以后,清楚地记得每一个月是怎么过的,去了哪里出差,见过什么人,拍了什么样的故事,可以从一月数到十二月。而不是在写年终总结的时候,发现今年和去年的差别就是又过了一年。我才知道,如果你选择和时间较劲,那么二十几岁就会有十年;如果浑浑噩噩,那么二十几岁可能真的连五年都不到。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而我丝毫没有排斥全职主妇。我在巴西最好的闺蜜,也是个全职主妇。Aline是圣保罗大学主修国际关系的研究生,也是本科毕业,就跟随做生意的老公来了巴西。不同的是,来到巴西以后,她苦读语言,很快学会了葡萄牙语,通过各种争取和朋友介绍,开始在圣保罗的孔子学院教中文,后来申请了圣保罗大学的研究生。

作为本科学了四年葡萄牙语的女生,觉得在巴西读研尚且会有困难,而Aline一个学了不到一年葡语的姑娘,却成功进入了需要看大量葡语书籍的国际关系专业,并且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她经常比我这个常年东奔西跑的人还要忙,在圣保罗约她吃饭,听到的回答总有惊喜。“那我们约晚上吧,我下午钢琴课完事了去找你。”

Aline的二十几岁,虽然也是全职主妇,但她过得光芒四射,她想得起来这二十几岁的每一天。

生活只在于我们如何选择,既然我们都会做数学题,加加减减一定会发现,时间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愿我们的二十几岁都真真实实地,过足了十年。

关于大学的文章2:致伟大的爱情

文/用户5657660631

他家贫穷,大学是靠自己打零工和卖血的钱念完的。

她家富有,是城市姑娘,父母是高干,家里有保姆。第一次去乡下时,她认不清麦苗和韭菜。

他和她初次相见是在操场上。她忽然来了例假,染红了白裙子,却浑然不觉,还在和同学有说有笑。他看见后脸红了,脱下自己的上衣让她围在腰间。

那一刻,是她一辈子所难忘的时刻。之后是缠缠绵绵的四年恋爱,她试图帮他,而他不肯。男人哪会用女孩子帮忙?

毕业时,他们本来免不了天各一方,但她死心塌地地跟着他走。家里人反对,几乎与她反目,她却认定这男人是她想要的。

她有一只珍贵的玉镯,是母亲送给她的。到他家后,看见家徒四壁的生活状况,她默默地摘下了玉镯。是的,在这样的地方哪里用得着戴玉镯啊!

不久,她怀孕了。见她反应厉害,他跑到附近的山上为她摘山杏,不料一脚踩空,从山上摔了下去。

这一摔,几乎摔掉了她和他的未来。她常常这样想:如果他不去摘山杏呢?可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如果。他瘫了,家里的一切都靠她。父母来接她,毕竟在小城市里的一生可以预见。

是的,谁都能想像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这最后的机会,她仍然拒绝了。

为了给他治病,她卖掉了那只镯子,接受父母给的钱。到底是父母啊,看见固执的女儿这么苦,心疼了。她挺着个大肚子挑起家里的重担。在田里摘菜不慎摔倒了,她流产了,躺在冰冷的病床上她流泪了……

他们依然在小城过着贫苦的日子,她当中学教师,他在家翻译一些书。她早已没有了大城市姑娘的骄傲,低下头来做一切,和小菜贩讨价还价,买廉价的衣服……与当地的女人并无区别。

大夫说她丈夫不可能再站起来了,可她还是坚持给他按摩,十几年如一日,并不指望奇迹发生,只希望他的疼痛减轻一点儿。

35岁那年,她听说有位大夫针灸功夫好,但要翻过一座山才能找到那位大夫。她找来一辆平板车,每两天就拉着他翻山去扎针。

风雪中,她弓着背,艰难的往前走。他看着她的背影,眼泪就控制不住了:“下一辈子,我再也不要遇到你,再也不爱你。因为,你太苦了。”所有人都希望来生再爱,可他却说“来生,再也不爱你”。

奇迹是在一年后出现的,他的腿居然有了知觉,慢慢能走了。好事成双,他写的论文在国际上获了奖。有许多人来找他,他也四处讲学,同时讲这十几年自己在轮椅上的生活,讲自己背后的那个女人。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一天,谁也没想到柳暗花明了。

法国请他去讲学三年,他犹豫了。她说:“去,一定要去,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时,36岁的她已初露沧桑端倪,黑发里有了白发,眼角堆起了皱纹,衣服永远是过时的,身体有些发胖,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样子;

而他正是最好的时候。法国,多么浪漫的国度啊!有人当心他会一去不回,问她:“你不怕吗?”她摇摇头说:“我和他的爱情经历了这么多如果还那么脆弱,那就一定不是爱情”。三年后,他回来了,留在了北京。

他叫人稍来了口信,说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小城接她,但没有告诉她准确的到达时间,只是说这几天回来,想给她一个惊喜。

从听到他回来的那一天起,她每天都在车站等他,凡是从北京来的车,她一辆也没放过。

早出晚归,可她始终没有等到他,她除了等他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他就像从人间蒸发了,毫无音讯……

而她,无论刮风下雨都没有停止过去车站等他。62岁那年,在她生命灯枯油尽时,她穿着曾经围在腰上的那件上衣,说:“来生,我再也不爱你了,你的爱好苦。”她离开了,带着遗憾。

在她出殡的那一天,天空阴霾像在诉说着无数的悲哀……天上飘下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落在她的棺上,上面刊登着一则新闻:X年X月X日,从北京来的一辆客车发生意外滚落山涯,乘客无一生还……

但是报纸左边却刊登着他在法国发表的论文:来生,我再也不会让你爱,因为你的爱让我心疼,你的爱实在太苦。一阵风吹来,报纸慢慢的随风而逝……

关于大学的文章3:图书馆的爱情

进入大学,已经是大四了,却第二次来图书馆,还是静静的玩电脑。

我可以说我不是好好学习的好学生,但仅指翻书吧!

我听着音乐,看着周围静到可以听到我敲打键盘的声音这样的环境中,桌子安置有序,书本满天散花,屋内灯光明亮。

看到男女一起谈声笑语的身影和表情,埋头苦学的单独人,音乐很美妙,我想到了关于图书馆的爱情故事。

女孩和男孩相约一起,在女孩来之前,男孩布置好桌面摆设,泡起一杯热奶茶或者咖啡。

女孩轻轻走到身边,吓倒了男孩,女孩看到热饮笑了,男孩也笑了。

女孩认真看书,男孩偶尔一个小调皮,女孩哭笑不得,一起收拾电脑和书本走出图书馆,相约明天几点老地方见。

这样的大学爱情,也许到处可见,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关于图书馆,也是爱情的发源地和回忆所。

关于大学的文章4:为党员老公喝彩

文/王纯

老公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入了党,参加工作后,更是事事争先,严格要求自己。他24岁那年成为当地最年轻的乡镇副乡长,被派往山区工作。

山区的乡镇工作不好做,老公经常是一个月不回家。那时候,女儿还小,我一个人带孩子,工作紧张,老公却一点忙也帮不上。孩子病了,都没有人帮一把。家里的水管坏了,我都是接一个脸盆,等老公回来再修。

那次,老公打电话说要回城里一趟,到县水务局联系村民打井灌溉的事。中午打电话,说抽空回家吃饭。可是,我做好了饭菜,等了半天也没见他回来。一打电话,说又回了乡里,正在忙着处理一起村民纠纷。我气呼呼地在电话里说:“你从家门口过都不回家,难道村里的人离了你就不过了?我告诉你,不愿回来,永远别回来了,我们娘俩没有你照样过得好好的!”说完,我把电话挂断了。

一会儿工夫,老公打回电话,压低声音说:“你别生气啊,刚才好多村民在场,不好意思给你解释。现在很多乡干部、村干部都在忙呢。我们都是党员嘛,事事都要做在前头。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你要理解……”我没等他说完,就挂断了电话,心想:“就你是党员,就你积极!”

几天后,我利用周末,带着女儿去看老公。没想到老公周末也下乡了,他的同事说:“我们干乡镇工作,哪有什么周末,老百姓又不休礼拜天。”后来,老公的同事开车带我们到村里找他。那天天很热,我看到老公在热火朝天地指挥着打井工作。烈日下,老公满头大汗,衣服上都是土,裤腿还卷起来,看上去和当地的村民没两样。我当时心里一酸,没想到从小养尊处优的老公,干起工作来就完全忘了自己,我不由对老公心生敬意!

女儿跑过去,冲着她爸爸喊道:“爸爸!我帮你干活吧!”在场的人都笑了。

8年过去了,老公始终坚持在乡镇工作,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如今当地的老百姓说起老公,都会竖大拇指。老公还是那句话:“我是党员嘛!”

因为老公的影响,我在工作上也兢兢业业,取得了些小成绩。最重要的是女儿,受老公的影响,她养成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每每说起自己的经历,老公总是说:“能够为老百姓做点事,觉得没有辜负党员的称号,人生非常充实!”我看着老公一脸的幸福感,不由暗暗为他喝彩!

关于大学的文章5:一张被子的重量

文/温三郎

在大学里的我很是安逸,每天玩的很晚,每天起得更晚。安逸是堕落的温床,我在暖被下蜷缩着,丝毫感觉不到外界的残酷竞争。其实我就是不够勇气的接受现实,每天都活在梦里,在游戏世界里厮杀,在小说里沉沦,在现实中抱怨。我也不知道我究竟在惧怕着什么,在担心着什么,也许是自己太过于无知,对迷蒙的一切不敢有所尝试吧。我总觉得被子很好,给予了我温暖。今日细加思索,方才知被子虽好,可它的重量却可能是我一辈子都承受不来的。

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我就去了外婆家住,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我外婆家里也不富裕,只是有表妹和表弟可以陪我做伴,我也就在那里住的很习惯了。每个冬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和表弟表妹们争抢外婆手里的小火盆了,嘻嘻哈哈的,别提有多开心了;冬天的晚上和表弟表妹们一起泡脚,一起用小脚丫在水盆里打打架;睡觉时,也不安稳,我和表弟们在窝里也要闹腾,也就搞得晚上大家都盖不好被子,容易受凉。可我记得,依稀记得那每晚的推门声,记得那柔和的灯光下外婆佝偻的身影。她总是在自己一夜的熟睡中起来好几次来为我盖被,大爱无声却很深沉。自己渐渐地长大了,渐渐地远离了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我去城里上学的时候,我外婆嘱咐我一定要好好的念书,以后赚了钱给她花。她还经常说她自己很不幸,没有过过好日子,希望我有出息了可以孝敬孝敬她。我上重点高中时,外婆家里传来外婆病危的噩耗。我家里也是举家回乡下探望,由于自己也是很久没见外婆了,就决定呆在外婆家睡一晚。外婆虽然病着,可那晚她还是来过我房间几次,不为何,就是盖盖被子。在那不久之后,也是岁月不饶人啊,带走了我敬爱的外婆。

哎,如今再想想,发现外婆的期待蛮高的,愿望也未能如愿,可自己就是不争气,睡着也就想永远的这样睡着,不顾世上的一切责任。可我也是扪心自问也就是这样给予了很多温暖的被子,给予了很多期待的被子,我是否有资格盖着,我是否有能力承受它的厚重。

在家族里,我叔叔最有出息了,我爸和他就没得比了。所以我奶奶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我叔叔接过去享清福了。高考结束的暑假,我只身一人来到了郑州,来到了我叔叔家,探望我的奶奶。发现自己叔叔的家是在郑州的中央城市群的旁边,心里也就明白了我叔叔的不凡。他总以身说教,说自己小时候在家多干农活,然后来这边念大学,然后再是怎样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混的风生水起的。我奶奶也说,我叔的确懂事,也很争气,在家里很穷的时候还能靠自己的能力强出头。我奶奶,我爸,我的几个伯伯都是很看好我叔,也经常告诫我要向他好好学习。在郑州时,我叔的小舅舅刚巧也在,所以搞得我叔的卧室就不够了。我叔开始打算让我睡酒店,可奶奶由于担心我死活都不答应,最后我也就是和奶奶一起睡了。在奶奶的卧室,我发现她盖的被子很是陈旧,而且还有异味,我就说我奶奶了,叔那么有钱,会差那个钱吗。她也就和我说起了那床被子的历史。被子是爷爷和奶奶结婚时买的,一直用到今日,30多年前,爷爷当兵,家里穷,没被子,爷爷就把这床被子带去从军了。后来爷爷退役后,大伯要上大学,家里穷,没被子,大伯就把这床被子拿去了。再后来,叔叔上大学,也是大伯结婚娶妻的时候,家里穷啊,还是没被子,于是叔叔也是拿着这被子去了念大学。最后,这被子回来了,奶奶也就不舍得扔了。

关于大学的文章6:父亲送我上大学

文/倪红艳

父亲背着包括两床铺盖在内的行李在人流中挤来挤去,汗水早就打湿了他那旧得像抹布一样的衬衫。我只背着一个布包,被人流挤得晕晕乎乎。

好不容易挤上了火车,可火车上也是人满为患,我们只能在两节车厢相接的地方栖身。父亲把行李放在车厢的地板上,喘了口气,用手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然后就紧紧地按着行李。从老家出发到坐上火车,第一次出远门的我们已经折腾了两个半天:先一天徒步下塬到公路边坐汽车,再到街上的亲戚家住宿,第二天一早坐汽车到宝鸡赶火车去西安。

火车哐当哐当地在铁轨上奔跑。第一次坐火车的父亲像个孩子一样好奇地看着从车窗一晃而过的景物。父亲与同路的另一个家长兴奋地谈论着,说这火车的奇特,说窗外景物的美好。不久,疲惫的父亲就靠着他紧紧按着的行李打起了盹。

火车到站了,父亲一下又精神起来,匆匆忙忙地背起行李下车。在陌生的城市如潮的人流中,父亲多了几分慌忙,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丢了什么似的。他一边随着人流往前挤,一边回头招呼我跟上,走几步就把肩上的行李往上推一下。

出了火车站,没走几步就看到了西北大学接待处的牌子,紧张的父亲似乎松了一口气,一边高兴地跟我说“到了到了”,一边急急地往接待处赶。因为报到的人多,挤校车的人也很多,自然又是一番拥挤。一路上,父亲始终牢牢地背着行李,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到了学校,父亲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东瞅西睢,话又多了起来,啧啧地赞叹着这美丽的校园,我能感觉到他的兴奋与激动。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第一次看到这么现代化又美丽的地方。那一刻,也许是他感觉最自豪的时候。

办完各种手续父亲准备回家时,他的情绪突然低落下来。平时对孩子们没有过多语言的父亲向我唠叨了起来,要我注意这注意那,惹得我鼻子酸酸的。当父亲说要走的时候,他居然忍不住哭出了声,我的泪水也跟着哗哗地流了下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父亲哭。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为供我上学,父亲什么活都做过,采草药、打酸枣、摘野桃、做灯笼、建房子……凡是能挣钱的活儿几乎都做过。记忆最深的一次是进深山老林帮别人伐木,几个月没有音讯!但不管多苦多累,父亲从来没有流过泪。

抹了抹眼泪,父亲挎上那个装有干粮的布口袋走了。我送他到校门口,他一步三回头地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知道他还在担心第一次离家孤身在外的我。看着他微躬的身子,灰旧的抹布一样的衬衫在人流中消失,我的眼泪再次模糊了视线。

二十几年过去了,父亲送我上大学的记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每每想起,我的眼睛就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关于大学的文章7:成功就在转弯处

文/张宏宇

大学毕业后,我去一家大型网络公司应聘。这家公司选人很严格,经过面试、笔试后,我顺利地进入了最后的考核环节。考试那天,应聘者们被带到了该公司的郊外培训基地,主考官说:“最后的考试其实很简单,大家听到发令声后,从这里出发,沿路都有方向指示标志,前五名到达终点的胜出,将会成为我们录用的员工。”

听考官说完,我额头便不断地出汗,长跑比赛我实在是不行,应聘者中很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这次我是输定了。同时,我的心里也很困惑:网络与长跑有什么关系?这家公司竟然通过长跑来选人才?

一声发令,大家蜂拥着向前奔跑,一路上,我不断被其它人超过。跑到第一个路口时,我发现我已经是最后一名了。路口标志很清楚:请前行。但右边有一个转弯处,上面也有很明显的标志:“此路崎岖,能够节省时间。”能够节省时间,说明转弯的路是条捷径,我已经是最后,于是我选择了转弯,一路上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困难,山路虽然狭窄,但很快我便冲出了弯路,又进入了大道。回头时,我发现身后很远的地方有不少的应聘者,我竟然超越了他们。没跑多远,前方又出现了一个转弯处,牌上的标志很清晰:“快速通道,但会迷路。”很多人依旧直行,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转弯,哪怕迷路了,我都要试试,成功是要接受考验的。

很快,我便从转弯处,再次进入了大道,我发现,我身后的人越来越多。没想到,经过两个转弯,我竟然遥遥领先了。又到达了一个路口,依然有个转弯的路口,牌上的标志:“此路快捷,会有山石落下,请慎行。”为了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我决定要冒一次险。我依然选择了转弯处,山路有些坎坷,我小心翼翼的,很快便冲了出来,上了大道,我跑了两步,竟然发现已是终点,主考官早已在前方冲着我微笑,到达了终点,主考官握着我的手,向我表示祝贺:“你非常成功,你被录取了。”

考试中,我只是转了三个弯,便从最后一名获得了成功,后来我才知道,这家网络公司之所以通过这次考试来选拨人才,是因为这次考试不仅需要体力,耐力,更需要智力。做网络技术,很多时候需要“转转弯”的智慧。

其实人生也会有很多这样的转弯处,如果你只知道前行,便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在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学会换个思路,很多的成功其实就在转弯处。

关于大学的文章8:苦难是人生的大学

文/郁熙莹

最近,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它让我感触颇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苦难是人生的大学,面对挫折,只有不屈不挠,永不言败,才能在逆境中成才。

文中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个坚忍不拔的人,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她家境是那样窘困,以至于年幼的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家庭重担,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学习,孜孜不倦地写作,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然而,命运似乎并不垂怜她,文学的道路对她来说是何其的陡峭和狭窄!当她满怀希望将自认为当时写得最好的诗寄给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期望得到这位前辈的指点提携时,苦苦等来的却是一封令她无比羞惭和痛苦的信。“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如此傲慢的、冷冰冰的训诫,充满了陈腐的偏见,我读到这里,心中充满了愤恨。但这并没有使夏洛蒂放弃文学追求,反而更加激起了她的斗志和决心——她发誓偏要在“不是妇女的事业”中闯出一条路来!出版的失败再次令我为她感到忧心和遗憾,然而,她经过反复权衡,改写小说,终于在荆棘丛中开拓出了一条新路!她顽强不屈、夜以继日地发奋努力,写出了当时震惊世界文坛的长篇小说《简·爱》。回想她一路走来的艰辛,我真为她的成功感到高兴!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夏洛蒂·勃朗特那顽强不屈、永不言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对夏洛蒂·勃朗特来说,苦难并不可怕,反而成了人生最好的大学。夏洛蒂·勃朗特的确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我也要学习她这种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无论面对怎样的苦难,都毫不气馁,持之以恒,让坚持成为我的座右铭,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生命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关于大学的文章9:到武汉大学看樱花去

文/江白涛

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周末,一大早,女儿邀我到武大去看樱花,我们欣然前往。

经三小时长途客车的颠簸,出站,打的,来到武大校门口。因是周末,看樱花的人已是人山人海,宽阔的校门被堵得水泄不通。

樱花树的枝头,几乎没有樱花!樱花飘落后的蒂痕昭示着曾经的辉煌,许多细小的花蕾将成为明天的新生。地上铺了一层雪白的樱花,是前天那场暴风骤雨作的孽。自然界常常是无情的,它对美好事物的摧残令人扼腕叹息,对人类的破坏常常残酷得使人悲痛欲绝!奈何?人类生于自然,便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于自然中收获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我从地上捡起一朵樱花,细细观察,倒也有趣。嫩嫩的花蕊,雪白的花瓣,不失枝头的俏丽。试想:她那摇曳的风姿,扮靓了樱花大道,花枝招展,那是多么瑰丽生动的景致啊。难怪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来一睹繁花似景的美丽。更何况,它是盛开在百年名校的校园里。倘在别处,能否吸引这么多的游客,未必。

间或,我问身边的游客“你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中,有来自湖南,来自江西,来自重庆,来自河南,还有来自安徽和四川等省份的。我又问:“没有看到樱花不扫兴吗?”回答基本一致:遗憾是有一点,但不扫兴。他们更多的是慕武大之名而来,即便没有樱花,也是要来看看的。武大是全国校园风景最美的大学,今日一游,名不虚传。带着孩子来的,更是兴致盎然。他们要让子女与名校零距离接触,从而培养兴趣,激发斗志,以考取武大为荣,虽然没有看到盛开的樱花,但有一份更可宝贵的收获。

运动场上,学生们踢足球的踢足球,打篮球的打篮球,打羽毛球的打羽毛球,还有跑步的,跳高的,掷铅球的……无不生龙活虎,朝气勃勃。图书馆坐满了学生,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全身心地潜入知识的海洋之中。实验室里,教授们正带领他们的学术团队攻坚克难,为共和国的科学事业创造辉煌。

正在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读博士研究生的儿子告诉我:他们都很忙,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做课题研究,还有社会实践活动。在武大求学的七年里,还真没有认真地去欣赏过一次樱花。我说“忙点好!充实,长学问。”儿子还告诉我:学校出台了一个“跨学科人才培养计划”。我问是什么内容?他说:“学生可以自主地跨学科学习。比如说,我以前是学数学的,现在改读计算机专业。”我说:“好!知识本来就具有普遍的内在联系,未来的精英人才应是全能型的、复合型的多面手。你就是这个计划的受益者。加油哇!”

回家途中,女儿说:“爸,没看到樱花遗憾呗?”我说:“虽然没看到樱花盛开时的美景,但我分明看到另一番樱花盛开的壮丽。”

关于大学的文章10:寻找大学

文/李晓会

相信每个人的生平都有几庄憾事,或仕途不达,或财运不济,或婚非所爱,或儿女不能双全――而我最大的憾事是未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在课堂上聆听大师的训诫,在校园里吮吸文化的气息,享受知识对于人格和灵魂的重塑。所以平生最爱做的梦是:面对考卷我无从下手,经常是被交卷的铃声惊醒而冷汗森森,睡意再无。

试回想,年幼的我成绩还算不错,经常被选拔参加各种竞赛。等稍大一些,就被一些无谓的事情所惑,不能专心学习了。自认为对我学习力冲击最大的是我们全家随父亲农转非后,那种从农门跃入商品粮队伍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充斥着我虚荣的心,“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而对我这一变化首先觉察的是原本很欣赏我的老师们,可那时候的我根本听不进老师的忠告,一味地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飘飘欲仙。在我随父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之后,父亲告诉我,我的启蒙老师向他打问我是否上了大学,当得知我没有考上大学之后,老师非常惋惜。

高中毕业之后,我同大部分待业青年一样,招工进厂,从业成家。在之后的若干年里,我以为自己找到了幸福,在生活里自足自乐,在生命里行尸走肉。不知道人生还有另一种形式是:以书为伴。

而真正觉醒,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有一日,和别人网聊时,对方提及一个简单的文学常识我却无言以对。当时这个自诩为喜欢读书的我坐在网络的这头,尴尬得脸红到脖子根上,此番对我的心灵触动也极大。我一直在追问自己:我的青春都干了什么?尽管自己经常安慰自己:文凭不等于水平,但缺少了那段经历就缺失了与他们平等交流的平台。

后来,我在看书学习的同时迷上了《百家讲坛》,更直观的感受大师的风范。在那里,我认识的第一位老师是金正昆,讲《社交礼仪》,当时我们行业在收费窗口刚开始提倡文明服务,我就买光碟组织全站员工一起学习。阎崇年老师讲清史,钱文忠老师讲唐宋八大家,于丹老师讲国学等等,曾仕强老师讲《易经》、《胡雪岩的启示》,后来我以“《胡雪岩的启示》听后有感”为交流主题在高速集团第一届“倡导全员读书,共建书香企业”读书会上与大家分享,获得十大读书状元称号,自此,我与《百家讲坛》结下不解之缘。可我却总是心有遗憾,尽管都是大师级老师讲座,但自己缺少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幸圆梦是自“西宝大讲堂”开班,我聆听了陕西文化名人商子秦老师《浅谈西宝高速沿线文化积淀》,方始自己将略知的人文史料及自然景致融入地域文化;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隽教授《新媒体背景下舆论格局和企业新闻报道创新》一讲,使自己这个学识浅陋的文字爱好者初步了解到,新的媒体背景下,什么样的文字与稿件对企业的宣传与发展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水利书协杨稳新副会长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用传统文化注解做人做事之:知行合一。

课堂上的我虔诚得如同一个未涉世事的孩子,有时竟感动得泪水盈眶,其中滋味很难尽述。大学,离我何其远,我寻觅了几十年方得;大学,离我何其近,不经意间我身临其中。

我把《西宝大讲堂》视为我的大学,如果条件容许,我会每期都来,圆了我的大学梦。

关于大学的文章11:乡村女教师

文/汤玉莉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回到家乡,在当地的中学当了一名教师,更确切地说,一名思想品德教师。然而执教不久,我就失望地发现学生在我的课上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也不集中,尤其是期中考试的表现,更是一塌糊涂。我既难过又困惑——明明已经把知识点都讲到了啊!而且,还加以梳理总结,学生只要记下来,背一背就可以拿到高分的。

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同教研组的杨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从此我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起妙趣横生的教学游戏和活动,不时还举行辩论赛和小品表演等。他们的自我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再强制性布置作业,一般每节课结束后,会留下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供大家思考讨论。下次课上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这种主动学习的氛围下,孩子们体会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成就感。我更是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上我的课时变得快乐、积极。教学相长,我也在享受这一过程中,更努力地钻研教学,一改思品老师古板说教的刻板形象。

想做一位优秀老师,了解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必须的,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状况,非团体或重大事件,我很少公开喊学生到办公室聊天,一般采用私下个别聊天、书信或纸条交流;多数时候会在作业本和试卷上留言,及时和学生沟通。师生间的信任、尊重和感动就这么悄然地建立起来。“亦师亦友”,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我们在工作中,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亦是必不可少。幽默永远是我们的法宝,会影响和感染一个又一个、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因为师生间的梦是紧密相连的。

总之,我的思想品德课与我的思想一直在与时俱进。悠悠十年,有苦有乐,有惑有解!我会继续努力,把快乐带给更多的孩子。

关于大学的文章12:不读大学,只是换一种活着的方式

文/流水

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既然我曾经那个的努力,没有换来我想要的结果,那么我就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二三流的大学,放弃复读,而选择做一名打工仔,这只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仅是选择了一种新的活着的方式。

有人五岁上学,有人七岁读书,十三年的求学之路,从不懂事的学前班开始,到如今的高三,我们大多已经成年。一路上我们欢笑过,也曾今躲在某个角落偷偷地哭过人生的五分之一,就在这充满欢笑和泪水的地方悄悄地溜走。但走过的路,我没有必要后悔,因为校园教会了我坦然地成长。再见了,我的校园,这个世界上唯一还比较圣洁的地方。我将要离开,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其中也有很多的不舍和留恋,但我仍要这样去做。在彷徨和犹豫面前,我选择了放弃,但我没有放弃选择,只是以另一种姿态,换一种活着的方式。

在我做这个决定之前,也查过不少资料和做过许多思考。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是为中华而崛起吗?想必大多数仅仅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罢了。而找一份好工作的前提是什么?学历+能力+口才=[好工作]其它的甚至还有身世和像貌,这可以说都是找到一份工作的充要条件。在我的身边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农村孩子父母辛辛苦苦供他读书,零几年研究生毕业后,能说会道的他却被一个个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只是因为他的个子有点矮,现在神经失常在家需要年迈的父母亲照顾。还有多少大学生因为没有好的口才而做和农民工一样的工作。最气人的是一些用人单位仅要211和985毕业的大学生,同样的本科毕业,却不一样的命运。我不知道在本科生俯首皆是的今天,一名大专生的前途会怎么样?有些同学或许会想二本走不了,读三本学费又太贵,而去考虑上专科。今天已不是九十年代,大学生是活宝的时代了。面对二三流的大学我真的不清楚毕业后他们的命运会如何。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而物尽其用的职位又有几个。有许许多多的人活了一辈子,也还了一辈子的房债和车债,有时候真的不如还一种姿态,一另一种方式去活。

求学的路上有许许多多个叉路口,这叉路口就好比分流器,把我们分向四面八方。如果说高考是过独木桥,那么中招则是得到了一张过桥的门票。从买票到如今,一路上我已疲倦。我心甘情愿为强者让路,因为河这边的风景也是如此的迷人在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有每人的活着的方式,只要快乐这就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无论吃山珍海味还是青菜萝卜,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开宝马奔驰还是挤公交车,仅是一种带步工具而已。鸡鸭鱼肉,小葱豆腐,各有所爱,各有所好。这个世界不仅是白领经理的世界,还有无数打工仔的蓝天。

我选择了放弃,但我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只是要以另一种姿态去活着。人生的终极幸福,不是“象牙塔”里的悠闲,也不是开着豪车的风光,更不是住大宅的享受,而是每天当我挣开眼,爸爸妈妈,老婆孩子,都还健健慷慷。这就是我想要的,时间不等人,不在不该浪费生命的地方挥霍

关于大学的文章13:说电影

文/残缺的诗意

说电影

大学这两年里,我到底看了多少电影,我从没有去计数过,反正是多得超乎你甚至我自己的想象!

我当初是怎么阴差阳错地迷上了电影,可能闲来无事找了一部,看着觉得动作精彩,情节吸引人,然后就接二连三地找来看,然后的然后,就着迷了。

“哈,你又在看美国大片了!!!”就像室友说的那样,我那时看的多半是好莱坞的影片。中学时上网,或在电影频道看过一些电影,谈不上对其有怎样的认识。进了大学,电影看得多了,对那些演员才算有深入的了解。像尼古拉斯凯奇,丹泽尔华盛顿,威尔史密斯,阿尔帕西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杰克吉伦哈尔,约翰库萨克,摩根弗里曼,汤姆汉克斯,基努里维斯等等,这些影星的名字我随口就能列出一箩筐。看了这么久这么多的电影,我还是回到了刚接触电影的起始点,就是钟情于动作科幻悬疑类型的片子。而且我不管影片多么的血腥暴力,多么的惊悚可怖,也不理场面是多么的宏伟壮大,特技用得是多么的炫丽,剧情一定要引人入胜跌宕起伏,有可圈可点之处。不然,这电影在我眼里就是废的。电影是否深刻揭露了现实,反映社会的阴暗,混乱,是否反映人性的绝望等等,这就要看影片导演的手法及其艺术水准。这些都不太关乎我的事,就算真的有,我也不可能在两三个小时的观影时间里,边陶醉于这电影本身的情节扑朔迷离边心怀苍生揣摩出这么多人生大道理。我只是个普通的看客,电影也不是哲学,它只要在两三个小时里满足我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了。

下面我就简要谈谈带引我进入电影世界的一些演员和导演吧。

首先是尼古拉斯凯奇。现在有印象且是他早期的动作片就是《石破天惊》、《变脸》了。可以说这两部是他动作片的巅峰之作,早年的《逃离拉斯维加斯》助他登上了奥斯卡影帝的宝座,后面的动作类影片不但让他演技大放光芒,也赚足了票房(说来我顿觉惭愧,他早期的作品如《我心狂野》、《逃离拉斯维加斯》、《倾城佳话》等我并没有仔细去研究观看)。凯奇早些年的戏路都走狂野路线,记得较清楚的就是《我心狂野》,他表现的另类,边缘,狂野不羁,就连影帝的桂冠也是扮演酒鬼一角而夺得。但《石破天惊》中他扮演一个化学武器专家,对书呆子气的史丹利他把握的还挺准确,记忆犹新的是他实验室在解除炸弹和与肖恩康纳利一起被关在狱中时的对话,稍稍展现了他的演技。动作片留给演员展示演技的机会本来就不多,演员必须准确把握,所以我对这些场景很有印象。肖恩康纳利开创了“詹姆斯邦德”时代,直到《剑侠风流史》他出演亚瑟王,大家才真正认识到了他的沉稳睿智,他的王者气质。《变脸》中在机场凯奇风中扬起的风衣下摆,俯下身去为弟弟系鞋带,在教堂怒目圆睁的大声歌唱“哈利路亚”,调戏着修女,都彰显了他的不可一世和嚣张跋扈。凯奇饰演的这个角色真叫一个有范啊!

《空中监狱》也是一部风风火火干脆利索的动作片,我只记得结局凯奇送小白兔给女儿时的那个温馨感人的场面。《火柴人》凯奇饰演一个职业骗子,他把那个神经质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随后接拍的《改编剧本》和《坏中尉》饰演的角色都有相似的本性,要么是性格内向神经兮兮的改编剧作家,要么是一个被生活整垮嗑药成瘾的警官。09年凯奇主演的翻拍《坏中尉》,其中他嗑药后出现蜥蜴的幻觉,加上配乐,真是美妙绝伦。好莱坞评论,“当你觉得尼古拉斯·凯奇已经不会演戏的时候,这部电影会告诉你,他还是那位影帝!”《战争之王》是媒体大众都推崇的凯奇的优秀作品,他穿梭于世界上各个战争集中地,兜售武器,表面上看淡战争及给世人带来的残忍伤害,但内心却流露出躁动的血液,表现在对弟弟和妻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影片的台词如,

“第一次卖枪跟第一次做爱一样,你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很刺激,一下子就结束了。”

“我的一生都想远离暴力,但其实我更该接近它才对,这是人类的天性,人类最早遗骸的胸腔中,就有矛头。 ”

“卖车的会告诉你车有危险?卖香烟的会告诉你吸烟会死?每年他们的商品比我的害死更多人,起码我的商品还有保险栓呢!”

这些台词值得人回味,也值得某些人好好去反思。

还有他的作品如《天气预报员》、《国家宝藏》系列、《恶灵骑士》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你喜欢电影,又还特别钟情于动作片的话,你就一定要看一下凯奇精湛的演技,虽然他没有漂亮的打拳动作。有人评论说,“看凯奇的电影一看就知道他在‘演戏’!”我也大概知道这些人的意思。他们认为凯奇在戏中演技精彩绝伦之余表现得过于做作,感觉就是在秀演技。我觉得这批评大可不必,如果你观看阿尔帕西诺主演的影片就知道他是完全引领并且撑起整个电影,而你也只会完全沉迷在他的精彩表演中。难道你还想批评他这种“教父”级的演员吗?

当然,最近凯奇为了偿还巨额账务还主演了一些不太好的影片,如《3D狂暴飞车》、《女巫季节》,但谁又能否定是他自己钟情于骑士,漫画改编一类的影片呢?也可能是他的生活过于奢靡无度而欠债,但就像星爷说的,你可以不喜欢我的为人,喜欢我的电影就行了。

关于丹泽尔华盛顿,好莱坞报道丹泽尔华盛顿因为“帅得不像话”而涉足大荧幕。跟他在《塘鹅报告》一起合作的朱丽娅罗伯茨在他拿到奥斯卡影帝小金人后说,华盛顿早就该得影帝了,是的,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所以有人评论说,他不是一个伟大的黑人,而是一个有着黑色皮肤的伟大的人。

我觉得丹哥就是那种一生正气的人。我对他早期的电视剧不甚了解,虽然89年的《光荣》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但我却是看了《冲锋陷阵》和传记性质的《飓风》才开始真正认识他的。巧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是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背景都是说的当时美国种族矛盾引发的一些问题。《冲锋陷阵》是一部励志电影,描述在种族矛盾相当严重的美国,人们的身上背负的是历史遗留下的包袱。人们时常上演着落后愚昧的种族纷争。最后丹泽尔饰演的教练排除各队分歧,最后夺得比赛的胜利。这部电影丹哥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雷厉风行的魄力以及眼神中流露出的对胜利的志在必得。《飓风》改编自一个美国拳击手的真实经历,故事中的丹泽尔将这位拳击手的一生,刻画得入木三分!因为不满现实社会,他选择用拳头回馈社会!在他的自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以为仇恨可以使我强大,于是我用拳头抗争。然后上帝给予我的,是30年的不公。记忆最深刻的是,狱房中的他幻想出三个自己,然后三种不同性格的自己在对话,那演技简直叫人叹为观止!虽然他凭借这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但是有人说,要不是美国当时种族歧视严重,他早就登上影帝宝座了。接下来的《训练日》,他终于是名至实归获得了影帝称号。这部影片完全由他主宰,他饰演的洛城警官游走在法律边缘,丹泽尔将人物亦正亦邪的心理发挥的酣畅淋漓,举手投足间充溢着智慧和霸气。

动作类型片里对丹哥印象最深的非《怒火救援》不可了,他也算是获得了影评和票房的双丰收。“宽恕是他们与上帝的事。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见面!”影片中他为找回爱对于敌人的那种决绝和种种愤怒以及对女孩的浓浓的爱很好的展示了出来。随后自导自演的《伟大辩手》也有不俗表现。丹泽尔华盛顿拍过不少传记性质的电影,如《冲锋陷阵》《飓风》《冲出逆境》等。可以说,作为艺人,他相当程度反映了美国种族歧视的残酷现实,为黑人争取人权做了一部分贡献。他电影事业也是一路坎坷,算是大器晚成,但绝不是早期表现不出色,而是作为黑人的他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努力而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这方面摩根弗里曼就是一个最出色的代表。在《七宗罪》中,摩根将扮演的老警官的沉着冷静,老道,对现实的绝望等等复杂的表情糅合在一起,堪称他演技展现的巅峰。众所周知的还有他的《肖申克的救赎》等等。摩根最终还是没有捧得影帝奖杯,成了一桩憾事。

其他的演员很多我也喜欢,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最初接触他的作品必定是《泰坦尼克号》,奥斯卡或者金球奖绝对不会给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奖项,但是后来的《飞行家》、《血钻》、《革命之路》依然不为他们所接受,不知道是出于对他票房口碑名利双收的嫉妒还是另有他因,就不得而知了。另外,莱昂纳多06年主演的的由港版《无间道》改编而成的《无间道风云》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等等奥斯卡奖,但是由梁朝伟等主演的《无间道》我倒觉得演技更纯熟精湛,伟仔的眼神更有杀伤力。可见。奥斯卡也是有水分的,这其中《拆弹部队》就是一个真正“杰出”的代表。

威尔史密斯也是喜欢的影星之一,《机器人》、《国家公敌》、《我是传奇》等动作类影片真是大饱眼福,《拳王阿里》《当幸福来敲门》《七磅》也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演技,有人说,在好莱坞的黑人影星中,能与威尔史密斯分庭抗礼的就只有丹泽尔华盛顿了,当初威尔凭借《拳王阿里》获得奥斯卡提名但还是输给了丹泽尔在《训练日》的精湛表现,但是现在丹泽尔已廉颇老矣,而威尔史密斯的电影事业可谓正当壮年蒸蒸日上,最终胜出的必定是威尔。

好莱坞动作影星有很多,像早些年的尚格云顿,阿诺施瓦辛格,还有布鲁斯威利斯,正当红的杰森斯坦森等等,他们都有很多经典的影片。布鲁斯的代表作有《虎胆龙威》系列,《第五元素》、《第六感》等等,其中《第六感》算是悬疑片中的经典之作,但个人觉得他在其中的表现平平,可能是他的动作片带给了我更深的印象。

在《空中监狱》与尼古拉斯凯奇搭档的约翰库萨克娴熟的演技在好莱坞也是有口皆碑,但由于他有意识的排斥大制作的好莱坞商业影片,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像类似的演员有伊万·麦格雷戈等。这使我在看了伊万·麦格雷戈主演电影《猜火车》里看到里面的配角艾文·布莱纳至今发展不甚好后深有感触。演的好没出名的在娱乐圈那是一堆一堆的,出了名却演得烂的那是“二堆二堆”的,这个一点也不假。

大家开始认识杰森斯坦森应该要从盖里奇的处女作《两杆大烟枪》开始。那充斥了无哩头的英式对白和匪夷所思的巧合,酷炫镜头、快速剪接和英式摇滚等手法的《两杆大烟枪》也使盖里奇一炮而红。当时观看影片的时候从一开始就被杰森的英式口音及幽默深深地吸引了。杰森在盖里奇的片中是表现非常好的,这也是盖里奇一直挑选杰森的原因。《转轮手枪》中也可以看出杰森的非凡演技,特别是片尾杰森在电梯里,他人格分裂扮演多个角色的对其性格的诠释,两人歇斯底里的愤怒及其展开的斗争,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不像现在大多数人评论的,杰森空有一身肌肉却作品平平。那是他最近参演的如《急速秒杀》、《闪电》本来就没有一个好的剧本,这完全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

下面我简略说一些自己喜欢的导演的作品。

自《两杆大烟枪》开始我就慢慢地关注黑色幽默类型的影片了,盖里奇的作品也一贯被称有后现代主义风格,具体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其实我也不清楚,只是感觉这种类型的片子好看好玩又新鲜罢了。

说到《两杆大烟枪》就必须提及大卫芬奇和他的神作《搏击俱乐部》,有人如此评论说:“对待《两杆大烟枪》和《搏击俱乐部》这种神作,我向来是顶礼膜拜的。‘评论’用在它们上面是显得那么的苍白可笑,感觉自己就像导演手中的实验小白鼠,盖里奇是用奶酪撒上一圈,然后端着肩膀远远地望着,看着小白鼠低头吃着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而大卫芬奇则是用线吊着奶酪把小白鼠勾出好远,等到小白鼠仰着头跟了一路,终于吃到奶酪傻乎乎的笑的时候,再用手远远一指,让其看看原点那个一低头就能看到的奶酪……”盖里奇作品中也一贯动用英国演员这些老班底,像杰森斯坦森就主演了他的《两杆大烟枪》、《偷蒙拐骗》和《转轮手枪》,前面两部基本奠定了他在影坛的独树一帜的地位。

但是他的《转轮手枪》却不被观众买账,和《偷蒙拐骗》不同,这次他抛弃了自己一贯的熟悉手法,抛弃了结构,晚起了悬疑;抛弃了英伦摇滚,晚起了歌剧;抛弃了口音蹩脚的爱尔兰人,俄罗斯人和吉普赛人,用起了美国纯种黑人抛弃了英超铁血大个子的维尼·琼斯,用起了秃顶“杀手莱昂”,所以就有了这部不伦不类的《转轮手枪》。我在想,盖里奇当初拍《转轮手枪》时,脑袋里肯定满是大卫芬奇的喋喋不休,心中怀揣着《搏击俱乐部》的。然而盖里奇就不如大卫芬奇在悬念上设置得好,影片所有暗示铺成都没有,影片到最后把悬念一股脑儿倒给观众,但是这样观众是消化不了,是不会买你账的。

应该和盖里奇、大卫芬奇并论的就是昆汀·塔伦蒂诺了。他应该算是电影暴力美学的开创者,《低俗小说》、《落水狗》是他的代表作。他算是把美国影片暴力美学黑色幽默的风格发扬光大了。神人,值得去膜拜。但是他的影片《杀死比尔》系列就不敢苟同了,当然导演也有个人的喜好,谁又能说他不是出于对中国功夫、日本武士电影及动漫的喜爱而去导演呢?就像星爷早期的创作无厘头喜剧,独树一帜,成为后现代主义大师。但等到自己成名创立星辉公司之后却逐渐向功夫片发展,大众评论他《少林足球》、《功夫》是功夫喜剧片,其实从很多关于星爷的访谈你都能获悉,星爷是非常喜欢功夫的,也可以从中看出他对李小龙深深的敬意。

在国内,我最崇敬的演员当然属周星驰了,用星爷自己的台词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对于星爷的崇敬,有机会我以后起文再表。

电影看得多了,自己也会积累一点观影的经验。其实大多数悬疑惊悚片剧情简单得很白痴,至于片内惊悚部分,如何暴力血腥鲜血四溅,看得多了就感觉麻木习惯了,所以看《电锯惊魂》系列等等甚至更血腥的影片我也就没有太大恐惧感了。至于悬疑惊悚片最后的质量如何,那就得看导演的水准了,所以有些悬疑片虽剧情简单,但是导演布局很好,层层铺垫,迂回路转,看起来很紧凑。比如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机械师》,电影看完后我就感觉被忽悠了。影片就是想告诉小朋友们:做了坏事一定要主动承认,要不然会一年睡不着觉,而且还会有幻觉。但是影片在用光,构图,音乐,气氛营造,情节和人物设计方面是很工于心计的,而且结局揭露的真相在前面都有铺垫,让人不觉得唐突。看完这部影片还知道了贝尔是个会玩命的演员,真的是为了人物角色瘦身得瘦骨嶙峋。他凭借《斗士》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也是实至名归。但是有些不入流的导演拍出的悬疑片简直就是故弄玄虚装神弄鬼,观众看后不知所云。这方面国产很多的电影就是如此。

我看电影有自己明确的原则,一是尽量少看日本片,二是基本不看韩国片(当初看崔岷植主演的《老男孩》,那狗血的情节我现在仍是记忆犹新,虽然大家都说这是好片),三是少看全世界人民都推崇的非常深奥,非凡人能懂得影片(多半这些电影叙事不按常理出牌,剧情也是比较晦涩的,第一次观看肯定毫无生趣可言,而且第一次看完肯定还是不知所云的,所以想看懂就要反复观看,而自己不感兴趣的电影我一般是不会反复观看的。)四是避开那些小资调调情感泛滥成灾的电影。所以你跟我谈某部爱情血泪史电影如何如何地让你痛哭流涕,并且几年为之精神不振,我是不大懂的。这里面有自己的强烈偏执的电影爱好,也包括自己偏激的欣赏水准。至于我为何不谈好莱坞那些性感光鲜亮丽的女演员,倒不是说她们的演技如何的不好,只是其中的原因我也道不清楚,该如何解释呢?

当然,我也不是盲目地崇洋媚外,看了很多的电影,我慢慢也知道了欧美影片也多半是鱼龙混杂,有启人深思的佳作,也有玷污眼球的劣品。欧美有很多优秀的影片,也确实有演技精湛的演员。一个较明显的例子,国产电影都不曾也不敢涉及政治题材的影片,像欧美谈论刺杀政府要员,谈论政治,甚至和当前政府观点相左的影片也大有存在,这是什么原因也就无从得知了。上面我多次提到奥斯卡奖项,并不是所有影片都要向奥斯卡看齐的。它只是一项欧美电影的最高荣誉奖项,如果演员获得了,说明他或她不但演技好,而且也获得了影视协会机构的认可。当然奥斯卡评奖项也是有偏袒的,所以很多优秀演员一生苦苦耕耘却无荣耀加身,但他们依然活跃在影坛为大众带来更好的影片而无怨无悔,这些人是值得我们用心去敬佩的。这方面国内情况也是一样,有些优秀的演员、导演就一直被压抑,而每天上映的所谓大手笔大制作的“所谓影片”简直就是垃圾货色,剧本、台词、场面、表演,没有一样是看得下去的。这些占据着主要位置主要话语权的有权有势的导演演员们忽悠着大众,然后被大众唾骂,难道他们就没有一点点羞耻之心吗?东西方有些电影个人觉得应该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因为其中掺杂着浓厚的宗教信仰、语言和地域色彩、迥异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所以就不再拿东西方电影一一比对了。

我不是影评人,所以对电影也只能提及皮毛,一是我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去研看一部我不感兴趣的电影,纵使它有多么深刻的披露社会现实,如何揭露出人性的最深层本质;二是我看过很多影片,然后找到一些影评,这些影评人大多知识渊博,观影经验丰富得惊人,他能旁征博引,联系其他影片、现实生活、人类上下几千年,写得精辟深邃,所以我也就自叹不如了;三是个人觉得有些影评也有无中生有之感。毕竟导演也只是个人,不是神,不可能将各个方面反映出来。相反有无数的影评人,就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你对电影某方面的解说是连导演当初创作的时候都没有想到的。但是既然你提出来了,无疑只会让媒体认为:啊,原来导演如此高明,竟会涉及如此宽广的范畴。这样一来,导演既增添了荣誉又怎么会对此矢口否认呢?当然对一些大师级别的导演而言,可能导演想到的要比任何影评人都宽广,所以我在此也只是班门弄斧罢了。

喜欢电影是好事,有些影片可以激励振奋人心,引导你去审视自己,但是过分沉迷就不妙了。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继续着对电影的喜爱。生活还是得照样地过。人家说一个人有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那天开始,我忘记了很多事情。唯一能记住的,就是我喜欢电影。

关于大学的文章14:目送

文/刘昕

离开家来大学之前,我一直在看龙应台的《目送》,这是一本让我觉得把亲情写的很细腻的书,点滴情愫于细微处显真实。

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中有一段场景深深的打动我,爱丽丝和他爸隔着地铁道别,直到门关上前一秒才说出心里那句:“爸爸,我爱你。”这勾起我不敢回忆的道别,爸妈走时的场景,14号的返程火车,他们13号时候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我们等下走了,明天就不来找你了,我们俩还要出去玩玩呢。”我大喇喇的答应着,“行,那我送送你们吧!”我爸拿手臂挡着我说,“不用,不用,你快回去吧。”那手臂上的力道是我少见的坚韧。我有点疑惑,心情略微低落的回了宿舍。

那天下午,我抱着军训服往宿舍走,隔着远远的看到我妈那件亮粉色外套,我兴冲冲地向他们跑去,后来才发现跑丢了肩章,于是被教官当做反面教材说了整整半个月。

“爸妈,你们怎么在这?”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妈那一脸惊喜的表情,虽然是白天,却如繁星点缀了她的面庞,熠熠生光。我爸接过我胡乱裹在一起的军训用具,给我一一理好又递给我。

我们仨有说有笑地往宿舍走去,前一秒我妈的声音里还带着笑,下一秒我一转头,才发现她的脸早已变得通红,眼泪爬满她的脸。我像看到了神经病一样,拿手臂一揽她,“你干嘛?和个神经病一样,要吓死我啊!”我妈被我的话逗笑,但脸上的眼泪却越抹越多。我爸疾步走在前面,快速用衣袖滑过眼睛,重新带好眼镜,可我依旧捕捉到了他流露出来的所有不舍。

我妈嫌楼层太高拒绝了我的请求,我撇撇嘴心想:昨天你爬上爬下十多趟,不也没说什么吗?于是,我自己一个人没落地上了楼,在刚迈上第一格台阶的时候,泪如雨下。我没敢回头,怕直愣愣地撞见他们的目送。

朱自清的《背影》,龙应台的《目送》,我终于在我自己真正离别时,才慢慢体会到这两个简短题目背后隐藏了多少难以言表的道别、关怀与担忧。

我在路上,我会为了身后的目光,走好脚下的路。

关于大学的文章15:怀念大学里的日子

昨日下班途中,突然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迎面走来,正要走近仔细看,他已经朝我微笑起来。我满脸疑惑,他竟开口:“XXX,老同学你好呀,”我忙不迭得答应着,脑子里紧张的搜索着,这是哪里的同学,高中的,初中的,还是?迷惑间我便问道:”你是高中的同学?”他大笑起来“看来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呀,我们是大学的同学呀。”我顿时羞红了脸颊,不好意思的直对同学道歉,仔细再看终于想起来他原来是我在大学里的同学赵毅男,

大学时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斗转星移,几十年的光阴不仅摧残了我们的容颜,也蹂躏了我们的记忆。眼前的同学已经有点苍老,但身躯依然那样的挺拔。我们寒暄着,相互打听着彼此的情况,交流着这些年来同学的近况。真想不到他和大学里很多的同学还保持着联系。这真是太好啦。我们相互留下联系电话后就分手了。

我一路纠结着回到家里,为自己当时竟没认出他来而感到羞愧。迅速的拉开抽屉,拿出了尘封了20多年的相册,找出了那张大学毕业时的同学合影照片。

望着照片上同学们一张张曾经熟悉的面孔,我的思绪也被拉回到了27年前。

1982年我高中毕业参加全国高考因差几分而名落孙山,当时很气馁,心灰意冷,便放弃了继续攻读来年再考的想法直接参加了工作。可上大学始终是我的梦想。于是在1985年的夏天我报考了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被语文类新闻专业录取,在参加工作三年后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是那个年代被称为“五大”的学院之一,简称“电大”。虽然不是正规的大专院校,但国家承认大专学历。所谓“五大”毕业生是指1979年9月8日以后按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经省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委批准,由国家教委(原教育部)备案或审定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和夜大学的毕业生(参加自学考试毕业生也视同“五大”毕业生)。

学校的地址选在一个大院子里,有一个两层楼作为教学楼。刚入校门乍一看怎么也不像个学校,学生更是没有学生的样子。年龄参差不齐,着装五花八门,学生都是本市的,多来自于各个企事业单位,有的同学在单位还担负着很重要的领导职务。大家都是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走到一起,又大都有了一定的工作阅历,沟通起来反而更方便,相处的十分融洽。

那时的学制是半日制,即上午上课,下午上班。每到上课时间我们就会聚集在学校的大教室内听课,往往是两个班级在一起上大课,去的晚了会找不到座位,坐在走道上记笔记是常有的事情。老师比学生还年轻,但优雅的谈吐,渊博的知识常常能引人入胜,让我们忘记了下课的时间。大家如饥似渴,眼睛紧盯着黑板,聚精会神的做着记录,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字,认真学习的态度常常令老师感动。我写字快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下课了,我们会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交换学习笔记,探讨古文诗词,研究现代文学。我们还自发组成了学习小组。我和张斌、高宝刚、张小兰,岳保安等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经常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并结下了深厚的同学友谊。

1985年入学不久我就结婚了。一次流产手术让我本来赢弱的身体更加的弱不禁风,再加上因为当时不够生育年龄(规定女同志23岁另三个月才有生育指标),也不敢告诉单位,更不敢请假,每天坚持上课、上班,在手术后半个月我彻底病倒了,因患急性胸膜炎住进了医院。在长达3个月的住院治疗期间,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常来病房探望,把每天的课堂笔记给我带过来,帮我温习功课。病房内经常是我们讨论学习的课堂,连隔壁床上的阿姨也主动在打完点滴后离开医院以方便我们学习。因为同学们无私的帮助,我一天功课也没落下,期末考试还考了高分。

半日制的学习制度有时候让人很无奈,有的同学下午回到单位就会被很多的社会事物缠身,不能按时回到学校听课,有时只能靠自学来完成学业,因而我们在学校的日子总是聚少离多。

三年的学习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临近毕业了,毕业论文成为了最后一个学期的重中之重。记得当时安阳电视台台长亲自到我们学校来做毕业论文指导,挑选10名优秀学生,我有幸被选中。当时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采集了很多的素材,谈古论今,举经论典,很受台长的喜欢,经过各位评审老师的现场审核,被定为优秀论文。

学校很赏识我们这些优秀的学生,给我们颁发了记者证,台长还专门安排我和张小兰同学前往安阳市火柴厂进行实习采访。这是我这一生唯一的一次作为记者前去采访。当时火柴厂领导还专程派车来接我们俩。当初很少坐小轿车的我晕车,到厂子里一下车就晕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坚持着把采访进行完,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回去交稿后,还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在学校办的刊物上发表。

毕业后同学们各自回到原单位工作,同学间的联系也减少了。随着时光的慢慢推移,各自忙着各自的工作,养儿育女,渐渐的都融入在茫茫的人海中,消失的无影无踪,相互之间连彼此的模样都记不清楚了。

抚摸着照片上的一张张笑脸,仿佛同学们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面前,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吗?还记得当年的我吗?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大学时光吗?三年的时光在岁月的长河里很短暂,但留给我们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永远也放不下的深厚情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