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天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冬天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冬天的散文1:餐桌上的一怀柔绪

文/薰予

虽然冬天已经过去,但初春微寒,突然想在这个冷意未去的天气里,来份开水白菜、拌个时蔬沙拉、炖盅奶油蘑菇汤,配一锅排骨煲仔饭,再佐以一杯温润的普洱,和料峭春风对饮可有另一番意趣?

一锅完美的煲仔饭,首先要有完美的食材。米,要用丝苗香米,取其坚实细密晶莹,容易吸油吸汁;肉,要羊肋排或猪肋排;菜,要碧绿的油菜,再搭上冬菇耗油。材料准备齐全,在慢条斯理的操作过程中,香气逐渐浓郁。在厨房氤氲了一层白雾。我的心情也蕴满温情。

民以食为天,谁都离不开吃。信息时代,各种美食文化活动、各种美食推荐,朋友圈晒得最多也是各种美食。尽管如此,我还是对自家的饭菜情有独钟。如果不是非不得已,我一般不会点外卖。

周一到周五家长上班、孩子上学,独有周末在烟火缭绕的厨房里,一顿亲手做的饭菜可以让人在疲懈的生活里小小振奋一下,在餐桌更迭里鼓舞起对活着这件事的持续热情。

每次做饭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是从小到大母亲为家人忙碌饭菜的身影。那了然于心的刀工手法,灵巧的双手筛洗切烧,油盐酱醋、荤素果点,在记忆中镀着光泽。我常常在一片温润的蒸汽水雾之前,自动自发地放弃了青春期的抵抗。一份疏离的亲情消融在暖暖的爱意中,满足一份轻柔的舒畅。

母亲传统,常对我和姐姐说,当一个好女人最基本一条:会做饭。从上初中,母亲就教我们择菜做饭。那时我和姐姐心不在焉地应付着,偷偷对望一眼:这都啥年代了,心里笑着母亲的老土。

母亲固执,每次都是父亲啥时回来啥时吃饭。父亲生意很忙经常回来很晚,母亲从来都是让我们先吃,我们让母亲一起吃,母亲总说,一个人吃饭没意思,我等你爸!

以前不懂,现在想来,生意应酬一天,回家见一桌温热的饭菜,那饱含着的一份细腻、温存的心意,在碗碟前升温。这一刻铠甲可卸下,疲惫可卸下,焦虑可卸下。做饭、吃饭的意义也就远远不止果腹这么简单了。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做饭的人。刚结婚时不会做饭,在部队食堂吃了好几年,还很庆幸自己不用动手做。一次母亲来,看到灶具崭新锃亮,拒绝在外面吃饭。坚决让我们带她去超市,大袋小袋买回来,一样样地挑拣洗净,细密的汗珠在额头渗出,整个过程却非常快乐,毫无倦意。一会蒸汽升腾,香气满屋,一屋子的烟火温馨弥漫着,女儿的小脚勤快的跑厨房,腮帮鼓鼓。原来,一位母亲做饭的时候,才更能体会家的味道。

那次母亲走,郑重的交代,学做饭吧,家里没有烟火气,哪像个家?

于是开始学着做饭。女儿现在也进入青春期了,课业繁忙,饮食也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只要周末有时间,上街买菜、下厨做饭就是主要内容。莲藕切片、秋葵弄段、西红柿大小均匀……花椒在花生油里溢开了几朵小花,火苗呼呼舔着锅底,一把青翠的葱花点缀着热浪的温度,所有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在烟火缭绕中肆意绽放,五颜六色的一大堆食材,煎炒烹炸后原汁原味的优雅转身,心里幸福莫名。突然明白,做饭有种给予温情告白般的喜悦。

碗中的米粒粒分开,而且带着排骨的味道,香气怡人。排骨也融合了米的温柔,香而不腻。奶油蘑菇汤鲜美润滑,中西合璧的味道妥帖安抚着味蕾。煮茶器里“咕嘟,咕嘟”冒出细密的水雾,普洱茶香袅袅、氤氲翻腾。眼光扫向家人,惬意而满足。

一家人其乐融融用餐,卸去一周的繁累,精神抖擞的开始下一周的新生活,心向着同一个方向眺望,多好哇!

关于冬天的散文2:冬天的炉火

文/梅雪茅舍

在我的记忆里,冬天的炉火特别亲切,特别温暖。

那天朋友们在一起聊天,有人说喜欢春天,有人说喜欢秋天,当然也有人喜欢夏天,唯独我说是喜欢冬天。朋友说,啊?太可怕了!你怎么会喜欢冬天呢?

为什么?我似乎也说不太清楚。在苍茫日月轮回中,我好象总是期盼着冬天。

我喜欢冬天的雪,喜欢冬天的冰,喜欢冬天的纯净,喜欢冬天的风景。而特别令我迷恋的,是那冬天里的炉火。

我想,这可能和儿时的某些记忆有关。我的童年时光,是在乡村姥姥家长大的。乡村的冬天,实在是个美好而迷人的季节。

记得那时的冬天,仿佛格外寒冷,下雪的日子也特别多。村边高高的井台上,总是结着亮晶晶的冰,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小冰山,我们一群小孩子,最喜欢在井台四周溜冰玩。小村的院落里,房顶上,常常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偶尔,一群觅食的麻雀,叽叽喳喳落在院子里的小树杈上,蓬松的雪花飘落成一股白毛小旋风,清爽诱人,充满童趣。这真切而灵动的冬日风景,一直镌刻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我总觉得,这样冰天雪地的冬天,才有魅力,才更像是冬天。

屋外,北风呼啸,雪花飘飞。室内,炉火通红,温暖如春。大人们坐在热炕上,飞针走线,随口闲聊着一些琐碎的家常话。而小孩子们,在屋里就喜欢围着炉子转,因为那上面常常烧烤着一些好吃的东西。

我最感兴趣的,是在炉子上炒苞米花吃。看着那金灿灿的苞米粒在小铁锅里上下滚动,我们跃跃欲试,垂涎欲滴。忽听膨的一声炸响,一颗松脆的白色小团花腾空而起,紧接着,铁锅里噼噼啪啪连珠炮似地响了起来,一朵朵香甜的小白花争先恐后从滚烫的沙土里弹跳出来,蹦的漫天都是。我们这帮小孩子欣喜若狂,一哄而上,争着抢着满地捡蹦出来的苞米花吃。

文革中,爷爷下乡到一个叫驿马图的地方。在一个狂风肆虐的冬季,父母要我代替他们去看望爷爷奶奶过春节。当时,一支解放军医疗队也驻扎在村里,队长正跟爷爷学功夫,有几个爱凑热闹的小护士,硬把我拉进她们办的乡村医生培训班,下课后就理所当然地和我一起回家,顺便在爷爷家混饭吃。

她们只所以爱往爷爷家跑,是因为家里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爷爷作为当地很有名望的一位老中医资深老院长,救死扶伤治疗疾病是他的本分,可在农村却受到特别的欢迎和尊重,生活方面也得到了特殊的优待和照顾。过小年那天,社里送来了一个大号铝锅子,里面盛满了麻油,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油。乡邻们送的年糕和腊肉,多得都用小缸盛。盛。

那几个小女兵,最喜欢在炉子上烤冻年糕,我们把切成片的年糕,放在炉子的铁罩子上,烤到上面鼓起了白泡,再翻过来,这样烤出来的年糕外焦里嫩,又热又粘又脆又香。

我们最爱吃的菜,就是沙锅炖酸菜。用腊肉炒酸菜,再加上粉条和冻豆腐,是一种独特的美味。守在炉旁,看着沙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浓浓的香味从锅盖的缝隙间透出来,旋转着,飘荡着,热气扑面,香气扑鼻,温暖得让人沉醉。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我爱上了冬天的炉火。有了炉火,家里就有了生机,有了炉火,人生就燃烧着希望。炉火融融中,我们走过了一个个寂寞的冬日,炉火融融中,我们走过了人世间最冷酷的三九严寒。

在冬天,我总喜欢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炉边,尽情享受炉火的温暖。记得家里的炉子上,经常放有一把冒着热气的水壶,有意无意间静听着壶水嗤嗤的哨音,从低吟浅唱到婉转攸扬,直到水花翻滚热浪沸腾。白色的水蒸气在屋子里婷婷袅袅,缭绕弥漫,将布满冰花的窗玻璃,蒸腾得水雾蒙蒙,氤氲迷离。那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

我还喜欢在炉火最旺时,打开炉盖,看炉堂里那熊熊燃烧的火焰。那火光带着金红色的特质和幽蓝色的神韵,热烈地舞动着,不停地升腾着,清泉般纯净,丝绸般滑爽,光影交错,婀娜多姿,神奇美妙而浪漫,勾引出多少梦幻般的思绪……

炉火红红的,心里暖暖的,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说着笑着,吃着喝着,充满温馨和亲情,这是一种质朴的恬淡的幸福感觉,特别清新美好,特别富有诗意。

雪花飘零的冬夜,那炉火正红,壶水正沸的感觉,我似乎还没有充分享受够,七十年代中叶,我自己成家后还没太学会生炉子,市区就开始集中供热,火炉就被暖气所取代。但那美丽的炉火,时常从我记忆深处燃起,带着热烈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在我脑海里翻飞闪烁。

关于冬天的散文3:简约之冬

文/马亚伟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冬天,没有什么比“简约”更合适的了。寒冷是冬天的表象,沉寂是冬天的性格,只有简约才是冬天的神韵。

简约是一种卓尔不凡的风格,内敛,含蓄,铅华洗尽,却有万种风情,是一种修炼到极致的境界。其他季节是繁复和张扬的,春的豪华,夏的铺张,秋的丰硕,都在极力用万紫千红作装饰。而冬天一到,就如同一个人经历了一场变故突然彻悟一般,转眼间抖落了一身芜杂,蜕变出简约之风。少年弟子江湖老,人生沧桑终归尘,简约,是最终归宿。

我喜欢简约的冬天。简约之冬,会荡涤人心中的浮华之气,会解放人身上的凡尘束缚。你敢在酷寒的冬季在旷野里去吹一场风吗?北风呼啸而来,把天地吹得一清二白。视野里干净,清朗,只有长长的线条勾勒着冬之神韵。地平线那么远又那么近,天边似乎近在咫尺,再遥远的距离,也逃不过眼睛的渴望,只要你去追寻,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冬天的山瘦了下来,褪去了臃肿的装束才显出风骨。冬天的树散落着,书写着顽强不屈的诗篇。人也应该像树一样,承受住严寒的考验,牢记心中的希望。冬日里,少了喧嚣,多了沉静。

一场雪,会让冬天的简约之风呈现得淋漓尽致。白雪覆盖了一切,冰冻了一切,世界仿佛静止一般。落雪无声,岁月安宁,人心也变得洁净如雪。

简约之冬,沉淀着岁月精华。只有这时,大自然才真正袒露出博大而宽厚的情怀,冷静地与人做倾心的交流。冬天的大自然是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他为我们传达生命的奥秘,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温暖而诗意地活着。德国诗人海涅说:“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认清,在火炉背后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诗篇。”冬季里,适合遥想往事,适合盘点岁月,适合憧憬明天。

简约之冬,是大自然的精彩篇章。人生到了某个阶段,也应该学会删繁就简,袒露出生命的风骨,抵达生命的境界。

关于冬天的散文4:题画诗里的冬天

文/李笙清

寒冬时节,叶落树秃,稼穑暂歇,堰塘枯荷,老树寒鸦,呈现出一派朔风凛冽的萧瑟景象。相对于百花齐放、美景如画的春天,碧荷万顷、五彩缤纷的夏天,金黄璀璨、硕果累累的秋天,“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的冬天,仿佛少了一些鲜活的情节。其实,冬天亦有冬天的独特韵味,那天地间纷飞的雪花精灵,檐下晶莹剔透的冰凌,千里冰封的雪景;还有那“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的腊梅,“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的青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劲竹,无不诠释着冬季的内涵,生动着岁时的风景。在一些古代画家以冬季为主题创作的传世名画上,冬季的美丽景色、岁寒三友的动人风情被画笔精心描绘的同时,那宛若画中一景的题画诗,亦给冬天增添了不一般的意境。

宋代画家徐禹功绘有一幅《雪中梅竹图》,借霜风雪韵,描绘出劲竹不畏雪压、梅花傲雪怒放的精神风范。画右空白处有六百余年后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一首御笔诗,及梁诗正、汪由敦、嵇璜、董邦达等群臣的步韵和诗,结合画意进行了吟咏。其中梁诗正的一首极具特色:“只应六出让天工,姑射仙姿许略同。窗影分明怜玉瘦,不须更借月光笼。”前两句说明画家难画雪只好让位于大自然造化神秘的“天工”,赞美雪中梅花可媲美姑射山肌肤若雪的仙子,后两句以“窗影”雪光来映衬梅的风姿神韵,全诗尽管没有“冬”“雪”等字眼出现,却巧妙地勾勒出了雪中梅景的神奇魅力。

元代画家王冕善画梅,创繁梅之格、红梅之制、雪梅之体,均别开生面,美不胜收。在他的一幅《寒梅图》上,有一首自题七绝这样写道:“一树寒梅白玉条,暖风吹乱雪飘飘。孤山处士情如故,谁载笙歌过断桥。”诗意婉曲,既吟咏了画中寒梅被狂风吹落花瓣如雪花纷扬的情景,同时又借有“梅妻鹤子”之称的孤山处士林和靖爱梅成痴的典故,来称赞作者画梅技艺的高超。“和靖门前雪作堆,多年积得满身苔。疏华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这是王冕的另一幅《南枝春早图》上的自题诗,直观地刻画了林和靖在家门前所植的一棵满身苔藓的老梅树立于积雪中的情景,后两句则歌颂了“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永不凋谢的可贵的“岁寒心”,画意与诗意融合,赋予冬天不凡的寓意。

明代吴中代表性画家沈周画过一幅以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骑驴于灞桥风雪中寻梅有感而吟诗为素材的《灞桥风雪图》。画面上群山素裹,积雪盈途,掉光叶子的冻树兀立,一戴笠老者骑驴过桥,一派萧瑟荒寒的冬日风光跃然纸上。画家在画左上留白处特意题诗一首:“灞上驮归驴背雪,桥边拾得醉时诗。销金帐里膏粱客,此味从来不得知。”诗句刻画了醉中的孟浩然骑驴行走在灞桥的大风雪中,忽有所感而拾得佳句,口吟成诗。虽然对冬日景物没有精心的描述,但以那些豪门富家的膏粱子弟根本体会不到置身于风雪中的那种快意,来反衬出冬季大自然皑皑雪原的神奇美丽,以及风雪中吟诗的独特意趣,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心生出踏雪寻梅的美好向往。

“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擅长画花卉、山水,他在自己的一幅《双清图》上题诗一首:“雪晴何处觅春光,才见南枝破晓霜。未许春风到桃李,先教铁干试寒香。”古人一般以梅竹、竹鹤或梧竹合称“双清”并入画,恽寿平的这幅画却是以梅和水仙合成双清,结合题画诗,描绘出雪晴后的梅树“先教铁干试寒香”的凛然风骨,让人对雪后不惧严寒“破晓霜”的梅花多了一份由衷的敬意。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的一幅《梅石图》上,以行书自题一诗云:“风条吹出雪皑皑,珍重东皇着意栽。纵使也从春色见,肯同桃李一起开?”吟咏了风吹雪飘、白雪皑皑的美丽风光,由描写雪景切入,突出了梅花迎雪开放的意境与傲霜雪的特性,以物比德,凸显出梅花傲霜雪的品格,可谓景、物互鉴,升华了冬季的主题。

传世古画以冬季为主题的作品很多,在精心描绘冬季风景、冬季风物的同时,以题画诗加以点缀和诠释,除了对松竹梅“岁寒三友”傲雪风骨的赞美,亦有雪中访友之情、书斋忘我读书、草堂高卧闲适之态的刻画。如明代画家王谦题画诗中的“山路雪盈尺,梅华独领春。冰魂琼作佩,冷玉蕊为神”、清代画家李方膺题画诗中的“雪意风情逸韵增,淡于秋水洁于冰”等,既展示了画家不俗的书法功力,又增添了冬季岁时的生动意蕴。

关于冬天的散文5:那年拾粪换粮

文/佟才录

1971年的冬天,我刚满10岁。那时,我们家还是个大家庭,人口众多,上有太奶奶、爷爷、奶奶,下有哥哥、我和两个年幼的妹妹。全家9口人,只有父亲和母亲两个劳动力在生产队里挣工分,而母亲因为是妇女,只记半个工。每年的秋天,我们家都因挣的工分少,在生产队里“涨肚”(欠生产队的饥荒),而领不到足够全家人吃一年的粮食。

因为粮食不够吃,在春天里我们兄妹放学后就挎着竹篮满山遍野地去挖野菜,然后妈妈和上少量的玉米面包菜团子吃,有时也做菜粥喝。由于粮食的极度匮乏,太奶奶、爷爷、奶奶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本就年老体弱的身体都浮肿了起来,用手指肚一按一个小坑,我们兄妹也被饿得面黄肌瘦,特别是两个年幼的妹妹,整天因吃不饱肚子而嗷嗷哭叫。

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看到一家老小有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心如刀割。万般无奈,父亲狠下心来,开始实施他心中谋划已久的“拾粪换粮食”计划——父亲叫我和哥哥同他一起,在冬天里起早给生产队拾粪挣工分,再用工分向生产队换取粮食。事先,父亲召集我和哥哥开了一个小会,父亲问我和哥哥:“你们爱太奶奶、爷爷、奶奶和妹妹们吗?”我和哥哥点着头说:“当然爱了。”父亲说:“你们忍心看到他们挨饿吗?”我和哥哥使劲地晃着脑袋说:“不忍心。”父亲又说:“那我们家里的三个男人是不是该想办法让我们所爱的家人吃饱饭呢?”我和哥哥点头说:“嗯哪。”父亲说:“那我们从明天早晨起就起来去拾粪,用粪换粮食……”

那时候,北方的冬天嘎嘎冷,滴水成冰。早晨的气温是一天里最低的,平均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我和哥哥天不亮就被父亲“赶”起来,穿上棉袄棉裤,戴上狗皮帽子和棉手闷子,脚上穿着胶皮靰勒鞋,挎着粪筐,手握铁锹,走街串巷到处拾牛、马、猪、狗等动物的粪便,拾满一筐,就挎回家倒在院子的角落里。父亲给我和哥哥定下了拾粪指标,每天早晨在上学之前,每个人必须要拾满3 筐粪,否则就不让吃饭。

那时,我长得瘦小枯干,一满筐粪压在我的胯骨肘子上很是疼痛,但为了太奶奶、爷爷、奶奶和妹妹们能吃饱饭,我依然咬紧牙关完成任务。而且父亲也有规定,我和哥哥只有完成拾粪指标,才可以去学校上学。后来,父亲看到我挎着粪筐走路趔趔趄趄的样子,很是心疼,便给我和哥哥做了一个小爬犁,让我和哥哥团结合作,我拉爬犁,哥哥拿着铁锹往粪筐里拾粪。有了小爬犁,我和哥哥轻松了许多。

那个冬天,我们父子三人拾得的粪在院子里堆成了一座小山。开春的时候,生产队长派一些社员和生产队的会计到我们家收粪,一过秤,足足3 万斤粪。我和哥哥在旁边四只眼睛盯着生产队的会计在账簿上记下了60个工分。我和哥哥得意地看着父亲,父亲眯着眼睛笑了,如果按去年的生产队分红计算,60个工分能分红60块钱或分得粮食200斤小米或400斤苞谷碴子呢。有了这些额外分得的粮食,我们家再也不用为揭不开锅而发愁了。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转过年的春天遭了大旱,庄稼收成不好,田里没打出多少粮食来,到秋后一核算,生产队每个工分只够一分钱。我们父子三人拾一个冬天的粪所挣得的60个工分,只得到生产队的分红6毛钱或2 斤小米。

父亲的拾粪换粮食计划,彻底宣告失败了。但那一段艰难岁月却永远沉淀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一生也挥之不去。

关于冬天的散文6:古人冬趣

文/王晓宇

北方的冬天干冷干冷,凛冽彻骨,幸好回到家里,还有一室温暖如春,穿着单薄的居家服,犹不觉冷,悠闲地翻着画册,刷着手机,喝点三红茶,隔三岔五也会和家人一起吃顿火锅,身体里有了点热食儿,知足不冷,酒足饭满后想起古人,不由得操起闲心来,我们的先民是怎样渡过这样寒冷的冬天的呢?

大冬天里,最有雅兴的要属明人张岱,大雪天,“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寒冬腊月,一连下了三天大雪,西湖游人绝迹,飞鸟罕至,云雾弥漫,云水苍茫,陶庵先生穿着皮毳大衣,抱着小火炉,去湖心亭看雪,他自己谓之傻气,我却觉得悠闲,不负我心,亭中偶遇两人,一起围炉饮酒,当真是诗情画意,给个神仙都不换。

最温情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对小炉似乎特别钟情:“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意境慵懒,画面唯美,闲适的居家生活跃然纸上,虽有叹息感悟之意,但不影响大的基调。除此,他还曾写过“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的妙句,下雪天,炉火通红,三两知己围炉团坐,喝一杯小酒,聊点闲话,人生乐事莫非如此。

最奇葩的是唐宋时期,纸被盛行,苏轼、陆游、徐夤等大诗人都对纸被有过记述,很难想象数九寒天盖着纸被是什么感受,宋人刘子翚曾在《吕居仁惠建昌纸被》里记述纸被制作过程和工艺,苏轼在《物志相感类》中记述如何修被破损的被子,诗人徐夤在《纸被》一诗中写过“一床明月盖归梦,数尺白云笼冷眠。披对劲风温胜酒,拥听寒雨暖于绵”,称扬纸被胜过丝绵,不知道纸被的软和暖究竟如何,只能隔空遥望。

冬天里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取暖,闲翻画册,看到很多古人取暖的神器,大为惊艳。像春秋时期的燎炉,粗笨简陋,据考,主要是通过木炭御寒;出土文物汉代的熏炉,造型怪异,主要用来熏香和取暖;唐代的香炉,精巧别致,除了暖手,也可以放进被中焐热被窝,相当于烫婆子一类;到了清代,手炉已经发展成为工艺品,做工细腻讲究,像“铜胎掐丝珐琅”款,雕花、镂空、镶嵌,做工细致,精美绝伦,从这些小巧的取暖物件上,足可以窥见古人对生活的态度。

想起《红楼梦》中,宝玉去上学,巴巴的不忘带一手炉,黛玉去串门,雪雁也是巴巴的跑去送一手炉,古人宽袍大袖,把个手炉藏在袖子里,倒真是“阳春腕底已生姿”。《红楼梦里》过冬,闺阁情趣蛮多,姐姐妹妹聚在一起,“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倒也过得逍遥快乐!

我不用手炉,我也不写诗,更不制灯迷,我有我的活法。冬日暖阳慢慢斜进窗棂,窗台上的白瓷盘里,一簇蒜苗郁郁葱葱,蓬勃茂盛,生机勃勃,一页一页翻着画册时,内心安宁清静,古人有古人的生活方式,冬天有冬天的大美!

关于冬天的散文7:冬天的童话

文/王明楠

“呼呼呼”瞧,北风哥哥正在用银白色的手摆动着吉他的琴弦,而他的妹妹雪花姑娘正随着吉他声,翩翩起舞。

入冬后,我们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我期待已久的北风哥哥和雪花妹妹终于开始“上台”表演了。表演开始了,北风哥哥一边拨动着吉他,一边用美妙的歌声为雪花妹妹伴奏。雪花姑娘优雅地飞舞着,为大树换上雪白的衣服,为大地铺上一层雪白的地毯。雪花姑娘看到地面上的小朋友玩儿得那么开心了,舞得越来越欢快了。“咔嚓”一声,树枝弟弟在穿雪衣服的时候,不小心把胳膊扭伤了,雪花姑娘满怀歉意地跟树枝弟弟说对不起,树枝弟弟大度地表示没什么大碍。天地之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天空放晴,表演结束了,北风哥哥和雪花姑娘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们微笑着,和人们说再见。

关于冬天的散文8:给冬天着色

文/疏泽民

冬天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草连天,冰霜遍地,一片死寂。但是,把心静下来,走进原野,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大自然的无影手,正在悄悄地给冬天着色。

通常,灰色是冬天的底色。灰色的是雾,雾是乡村的孩子,它轻盈、飘逸,有时浓如云团,有时薄如婚纱,有时在水面上漫步,有时在庄子里缠绵,有时萦绕在山腰间,将原野幻化成海市蜃楼。乡下的雾知性知礼,太阳刚爬上半空,雾就躲回家,不见了踪影,徒留下亮晶晶的雾凇,如玉树琼枝,在暖阳下眨着迷眼。

白色是冬天的主色调。白色的是雪,雪是冬天的精灵,是村庄的花朵。因为有了雪,冬天才显得生动而纯洁。皑皑白雪,覆盖了原野,淹没了村庄,大地一下子明亮起来,原野一下子干净起来。孩子们是喜欢下雪的,雪地里,穿红着绿的孩子和小姑娘,忙着堆雪人、打雪仗,快乐的笑声洒落一地。雪后初晴,太阳醉红了脸,村庄、大地被太阳泼下的这杯美酒染成淡红,一会儿工夫也醉了。

田野里的庄稼收获殆尽,光秃秃的田塍一下子裸露开来。在这些看似荒芜的田野里,很容易看到破土而出的麦苗,齐刷刷地亮起了两寸来长的宝剑,直指蓝天。单根麦芽毫不显眼,但是,成千上万棵麦芽一丛丛、一簇簇地排列成矩形方阵,织成绿油油的地毯,就有了磅礴的气势,看了让人眼热。田里有麦苗,还有青扑扑的红花草,绿油油的油菜、萝卜菜,以及农家菜园里青翠欲滴的大白菜、菠菜、蚕豆、蒜苗,如茵似毡。除了庄稼和蔬菜,那些野草野菜也不甘示弱。在水塘边、河滩里、小溪岸,贴着地面丛生了绿油油的青草和水灵灵的马兰、地心菜、水芹等野菜,一片青翠。在这冰碴遍地、蓑草连天的荒野,目光被萧杀冷寂硌得生痛,蓦然出现一大片笑傲冰霜、充满生机的绿色,心里早已是温暖如春。

冬天的农家小院,是无需添笔的,因为这里早已调好了温暖的色调。院中傲雪的红梅、怒放的红茶花,窗台上青葱的水仙、如瀑的吊兰,展示了蓬勃的生命;檐下流火的尖辣椒,黄橙橙的玉米棒,紫红的干豆角,浅黄流香的腊肉咸货,储满了丰收的喜悦;门前安睡的大黑狗,孵蛋的芦花鸡,屋内围坐火炉对酒言欢的一张张酡红色笑脸,写满了生活的闲适和满足,给冬天的色系增添了几分明艳的暖色调。

原来,冬天并不都是冰冷萧瑟,冬季里也有鲜活而斑斓的色彩。给冬天着色,就是给自己的心灵着色,内心有了绿色和温色,再冷的冬天也会艳阳高照,灿烂如春。

关于冬天的散文9:这个冬天有雪

文/若何

时间一滑便落在了冬季,什么都因这气温而变得荒凉。落叶满地,草木尴尬地在寒风中摇摆,失了神气。将涸的湖面在风的吹拂下泛起波纹,似乎在展现最后的生机。置身于此,或许我也该惆怅一番,才不枉上帝精心赐予的这个冬。但我的心却不合时宜地冒着气泡,比任何时候都兴奋。或许有些冒犯,但对于一个来自南方的孩子来说,在冬天里满怀希冀也算不上罪过吧。

听到要下雪的消息,我的心似乎在咯咯笑,脸上也泛起了幸福的红晕。走在路上,我总是忍不住抬头望望天,看着那一片晴朗,心中不免焦灼,连那层薄薄的冬阳都恨不得一把抹去。可斗不过太阳的我,只能乖乖坐着,每天掰着手指,数着盼着,眼巴巴期待着那一场雪。睡梦中,我听见了寒风的呼啸,忍不住躲在被窝偷笑,又迷迷糊糊地沉沉睡去,满心安宁。

雪终是降下来了。不是一片片,而是一粒粒,或许是应了我的急切,雪迫不及待降落,以至忘了她们原本的模样。不敢嫌弃,我伸手接了零星几粒,正儿八经地放在眼前打量,想要将她的模样记在心里。伴着风,雪越落越起劲,她俏皮地在人前盘旋,画出满意的弧线后才肯落地,化作一地泥泞。雪默不作声地累积,草地上、屋顶上、自行车上……凡是能到达的地方,都铺上了一层雪白。这一世界的白让人诧异,究竟是怎样的执着才能令大地都动容,甘愿为她换上新衣?

环顾四周,我已陷在白的世界里,连呼吸都蒙上了一团白雾,挥散不去。忽然一阵心血来潮,我直直地向雪地跑去,留下一地凌乱的脚印,妄图搅乱这世界的冷清,却发现除了被惊扰的麻雀抱怨似地吱喳着躲开,竟再无其他。即使是花了脸的草地,也冷静得可怕。我的骄傲瞬间幻灭,窘迫无奈之下,我抓起一把雪小心地捏着,口中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请原谅我的冒失。看,多可爱的雪人,让她来守护你……”离开前,我回头望了望,小小的雪人蹲在那儿,微低着头,满心虔诚,那股认真劲儿,让我心安。我释然地笑笑,心满意足地离去,再无挂念。

夜幕降临,雪没有停,反而愈加开心地拥抱大地。橙黄的路灯下,像是有万千颗星星争相闪烁。我自私地想要把她抓回家,但看着手心渐渐消融的冰晶,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该不自量力地想要占有,她爱的仅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为了他,即使化作泥泞,毁了容颜也在所不惜。她一头撞向的是她的日思夜想,她的梦寐以求。我忽然醒悟,不愿再多看一眼那固执的美丽,不忍去见证这悲壮的仪式。雪落地时的呢喃依旧触探着我,搅乱了我的情绪。忽地一阵刺骨的冰凉,切肤而透彻。

时钟转过一个又一个刻度,太阳懒懒打着哈欠,发出淡淡的光。没过多久,雪便化了,一切回到最初的样子,仿佛从未因谁而改变。雪人守望的地方只剩下一小堆未化的冰块。她是完全属于这大地了,不过是换了种方式,却能流淌在他的血脉里。

我又听见了雪对大地的呢喃,不由地嘲笑起自己的自以为是,明明是那么炽烈的举动,哪里会有冰凉?

抬头望去,是万里无云的晴空,昨晚有一场美丽的葬礼,埋葬了所有却是为了今天的重生。这样想着,似乎连太阳也哼唱起不知名的小调,无比愉悦轻松,你听见了么?

关于冬天的散文10:冬天的韵味

文/高中梅

冬至到来,迎来了冬天最寒冷的天气。此时,万木凋零,满目萧条,厚重的衣服让人施展不开手脚。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份深沉,那份宁静,那份婉约,那份淡泊,令人回味无穷。

冬天的街道,是安谧的萧条,也是寂寥的活泼。路上静悄悄的,看不到多的行人,却时时可以看见黄叶飘零。风起时,树梢扫过,呜呜作响;落叶划过,哗啦啦如纸般鲜脆。冬天的西北风把街道吹得干干净净,阳光淡淡地挂在天际,人们则被包得严严的,只露出一张脸。

冬天给人以皑皑白雪的圣洁。雪花飘零,普盖万物,流风回雪,一片苍茫,天地为之默然。透过漫天飞舞的洁白,倾听那静谧世界万物的心语,那时,我的心被裁成无数条丝带,随着雪花四处飘荡,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白雪荡涤过滤的心灵,忽然就此变得纤尘不染、晶莹剔透。千峰万岭变成了银山,树木干枝开满了梨花,茫茫原野变成了雪原,真可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冬天给人以红梅傲雪的坚强。在壮美寥廓苍茫的世界里,红梅显得格外鲜艳,格外壮丽洁白。红梅在悬崖间、峭壁上跳跃着,她钢铁般的冰肌铁骨,在凛冽的朔风中俏丽开放。红梅迎风斗雪,独领风骚,压倒众芳,经受了生命的严峻考验,炼就了不畏艰险的意志,展示了逆境中奋起的风姿。我深情凝视着这严冬中的强者,热血流遍周身,心海涌起这样的一个意念:我们要像红梅那样身临逆境,不受淫威所屈,更加百折不挠,坚定刚强。

冬天的力量无处不在,她填补了人生三季的缺憾,使四季永葆迷人的魅力。没有寒冷的历练,万物也就无所谓有欣欣向荣的升华。在经历过春的盎然,夏的繁华,秋的成熟,冬天便迈着沉稳的脚步,从容地登上大自然的舞台。岁月四季,一如人生,有欢笑、有泪水、有幸福、有痛苦,除非让时空定格,岁月定影,否则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人生的春夏秋冬之中。

冬天又像一首深沉的歌,言尽而意不止,意在言外。当繁华落尽,雁阵空空灵灵地悄然飞去,只给我们面前留下庄严和肃穆,曾经的一切都在记忆中变得清晰。我在冬天里有了一份期待,期待绿意常存,期待温暖永驻。每个晴朗的冬日,推开窗户,任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荡进窗棂,迎身去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清纯,仿佛置身浪漫的天堂,到处弥漫着鲜亮的色彩,找不见一丝瑕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美得高贵,不但有外在独特的美,而且有其内在深沉的美。冬天虽然寒冷,可它却也是一种磨砺,一种锻炼。

冬韵如歌,慢慢地伸一个懒腰吧,来年的世界会更加美丽而精彩!

关于冬天的散文11:冬日印象

文/郁紫

冬天的到来,似乎从不需要约定,更不需要提起预约,相比较于伴随着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华丽转身,冬天就比较含蓄一点,也朴实许多。只是这裹着厚厚衣裳的行人,或许会很讨厌这个漫长的冬日吧。

灰与白,是冬天最简单的主色调,有点寂寞但是却实在。其实,从初秋的天到深秋的过度,细碎的脚步,浅薄的外衣,伴随着簌簌发抖,已经为冬日的到来拉开了华丽的帷幕,等待着北风的怒号和冬雨的洗礼。寒冷的北风让冬日快速地粉墨登场,浅吟一季繁华后的白色恋歌。

立冬已经过了,但是却没有感觉冬日的刺骨冰冷,原来冬日还没有隆重登场,只是在舞台上热热身,期待下一次的心跳。日子变得越来越短,夜幕的迫不及待的降临,让繁华的街市被驱赶地冷冷清清,漫长的冷夜,躁动的只有蛰伏良久的北风,期待着呼啸而来,喧嚣明日的潮汐。

我喜欢冬日的宁静,尤其是乡下的冬日,一切都是寂静的。对于我,这是一种享受,是百忙当中得一闲暇的休憩,只是这样的享受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了,有些怀念和惦记。那白色茫茫的雪,蕴藏了来年的丰收,这一季的荒芜和沉寂,也必定耗尽了这一季的蕴力,冬日的落寞和寂寥,正是蛰伏在灰白安静的世界里,为下一季的繁荣酝酿着。

已经到来的冬日对于我来说只是一抹淡淡地印象,但是对于走过沧桑的老人来说,是镌刻在年轮上的深深浅浅的烙痕,永远地停留在那个年华里。

关于冬天的散文12:我爱冬天

文/魏蓝

我爱冬天,它虽不如春天,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但也是景色优美;虽不如秋天,金光灿灿,果实累累,却也是风景如画,别有风情。

冬天来临,天降大雪,雪花飘飘洒洒的,不一会儿,大地便被铺上了一层白色棉被。房子的屋顶上也盖了一层层积雪,好似为房子戴上了一顶白绒帽,可爱极了;大树的枝头被压得弯弯的,像一个白胡子的驼背老公公。在冰天雪地的冬天里,孩子们是最快乐的。瞧!那儿一堆小朋友,他们正兴致勃勃地滚着雪球,然后有一场激烈的雪仗拉开了帷幕。一人机灵地抢了有利之地,那边早已“弹药”充足,装备完毕,在葱茏的树木旁,那就是他选择的一个绝佳之地;而另一个“四海”为家,摆了一副勇者无不胜的气势。雪仗便开始了,那热烈喧闹的场面让人震撼。

我爱那冬天的美景,爱那冬天里充满生机的孩子。

关于冬天的散文13:师范记忆

文/孙建平

1977年的冬天,我参加了“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高考。经过预考和统考两次考试,1978年2月初,我收到了镇江地区武进师范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是中文。2月中旬的一天,我就去学校报到。

镇江地区武进师范学校坐落于常州武进一个名叫南夏墅的小镇。那时的校舍很是寒酸,学校的“豪华建筑”是一座三层教学楼和一座吃饭兼开会的礼堂。其余,就都是作为生活用房的平房。但是,那儿,却是我们人生之船起航的港湾。

那时的师范是两年制,我们的上面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中文科每届有两个班,人数是最多的了。

去了不久,学校就在两个年级的四个中文班举行了两次学科知识竞赛,一次是作文,一次是汉语知识。两届学生一起参赛,考卷一样。作文题目是《为了明天》,这个题目带有很强烈的那个时代的印记。我写的是书信体,我以一个刚入学新生的身份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里引用了我来学校后写的几篇日记,日记记载了来学校后的一段学习生活,主题是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在奋力拼搏,都发誓要以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祖国的恩情,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

没过几天,作文竞赛成绩出来了,我获得了二等奖。汉语知识竞赛,我的成绩也是二等奖。学校将两次竞赛的获奖试卷贴在教室楼走廊上供大家观摩。我的内心,也有一些的喜悦。

竞赛能够获奖,不等于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够很好。入学半个学期,要期中考试,考试科目有现代文学。就在考试的时候,武进县在湖塘桥举行全县普通话比赛,学校派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去观摩,错过了考试时间。观摩结束后回到学校,我对现代文学作了补考。不久,考试成绩出来了,只有七十几分。那个傍晚,我站在教室北面的窗口,望着窗外,久久地默立着,内心十分难受。这个成绩,我真的不能接受。教室里,晚自习还没有开始,同学大多喜笑颜开,随意地聊天,我的心里,却是非常悲凉,这个情景,就是朱自清散文里说的:热闹是他们的,我却什么也没有。

南夏墅地处武进乡村,周末没有多少地方可去,去图书室看书看杂志,就是我们周末最大的快乐。那时年少,也有很多的文学情怀,也有一些懵懂的对于爱情的向往。在“文革”刚刚结束的那个时候,“爱情”这个词刚刚允许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但公开的讨论还没有被广泛接受。

记得那个周末,我早早就带了一本日记本来到图书室。打开当期的《人民文学》,看到一首现代诗,里面有“爱情”这个美丽的字眼,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将这首诗抄写在日记本上。但是,写到“爱情”两个字时,却颇费踌躇,怕同学看了笑话,于是,逢到“爱情”这两个字时,就用字母“AQ”来代替,抄写到高兴处,还暗自微笑,为自己这样的“聪明”,也为自己想到这个词时的甜蜜感觉。

1979年的元旦,我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为路远不能回家的学生安排了丰富的活动项目,我选择的是交响乐欣赏。我的音乐老师是一位来自上海的中年女性,好像姓李吧。李老师温婉而知性,深得学生喜欢。我那时五音不全,根本唱不好一首歌。音乐考试的时候,要考简谱练唱,我拿到简谱,默念多遍,却始终找不准感觉。李老师却也不急,用上海口音的普通话给我耐心的指导与提示。那个元旦,我们聚集在一间教室里,李老师用一台老式的录音机,给我们播放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又名《田园交响曲》。李老师一边播放,一边对交响乐的内容作解说。我清楚地记得,李老师说,贝多芬天生爱好自然,曾花了很多时间踏遍郊野,他的《田园交响曲》就满怀对大自然的热爱。李老师说,这是播种了,这是收获了,这是农民在大树下跳舞。说实在的,那时的我来自农村,听惯了现代京剧,对交响乐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听了李老师边播放边解说,我好像真的能够把那些音乐的旋律转换成文字,再转换成画面来感受了。

在师范读书,每周一次晚上的露天电影是我们主要的娱乐活动,也是我们一周紧张学习后的期待。记得是5月的一个晚上,我们聚集在操场上,看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南夏墅的那个春末的夜里,繁星点点,凉风习习。我们坐在长凳上,享受生活赐予的幸福与快乐。《乡村女教师》是苏联黑白片,讲述了一位平凡的乡村女教师经历了大半生的时间最终桃李满天下的故事。影片的开始写女教师年轻时在一所乡村学校教书的情景,使我想起我18岁时在本地一所乡村小学做代课教师的经历。而影片的结尾,女教师经历一生的坎坷,头发斑白的时候,收到学生们从祖国各地写来的信件。在学校举行的校友会上,学生们手捧鲜花,从各地赶来看望女教师,而女教师满是皱纹的脸上,是如花的笑靥。

我们的宿舍,是一排低矮的平房,宿舍前面是一条小河,河上,常常有一艘艘小船经过。夏日的傍晚,夕阳西下,暖风微微。有一艘小船过来了,船夫把住舵,船娘坐在矮凳上择菜,小煤炉里冒着袅袅的炊烟。不大宽阔的甲板上,有一只或是两只狗,也可能是猫。这样的船就在我们的面前悠悠地过去。

我站在河边,痴痴地望,目送着它消失在河道的拐弯处。

关于冬天的散文14:寒祭冬天里的碎片

文/- 旅途 丶

结局,是一个熟悉得陌生的代言词,挂着慢捻记忆的痕迹,苍白得美丽。

人,这一生有多少个结局,又有多少个开始。飘过流连往返的岁月、踏寻的脚步从未迷失过,直到惊慌到失足的无助,直到站在樱花正开,春蕾花落的一声哭泣。

傻傻地从落地的稚嫩,到如今的英直正气,期望的凄迷,带着一丝的冷漠。拾取遗留的碎片,冬天里,静静等待最后一片树叶。

抬起头,看到了幸福的暖阳,那么远、、寒流的现实蒙上了云雾。黎明前的一个梦。

长大的理由,用时间和所有,守着这个幸福的梦。冷风的凄厉,让晨曦的印迹那么的模糊!未来的追求成了一个个残忍的碎片!是我还没有力气去拥有?还是我更需要慢慢坚强地走下去!

我们就像一只匍匐在这一路的蜗牛,追寻那条条轨迹,背负着着一个重壳。生活在这一个充满追求的世界,太多的太多……这样的天,让我们无暇顾及那遗留逝去的片片,飘落的,残留的,梦的碎片!

生活就像巧克力,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味道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过去,过去堆积成了记忆的角落。每一个瞬间,漫漫季节的蠕动。到如今,一声心的眼泪。听着内心的呼喊·不是舍求的解脱,是挣脱的呐喊。没有彷徨,深深地懂得·蒲公英的舞动是美的姿态,不知道未来的归宿,却是一路追寻自己的归宿!

流星滑落一点痕迹也没有。美丽得凄惨、、二十年犹如一瞬间,我拥有的却是很多,我有幸福的家,有一个相思有泪的爸爸妈妈,有疼爱我的姐姐,有那么多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长大了,明事理了,心事多了。藏着的盒子也满了。打开来,给我的人,知道心里的牵念就是你!

窗外的寒风还在吹,南方这一个没有雪盖的皑皑山的地方,冬藏后的生机是属于谁,谁也不知道。踏着脚步,依傍着,努力着。

寒季的冬日里,祭葬背后遗留的碎片。踏寻自己的脚步,那梦,那追求,依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