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文章

请欣赏搬家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搬家文章1:舍不得

前几天搬家,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累”。累的原因全是因为曾经的舍不得。昨天的舍不得全变成了今天的负担。

时间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以前贪恋颇深的很多东西今天全变成了垃圾。曾经爱得有多深,此时恨得就有多切。

有了这样的感悟后,便把很多如鸡肋般,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东西统统抛弃。连一些相对贵重,适用价值不大的东西也统统扔掉。在清理完这些要扔的东西之后,看着这一堆堆的庞然大物,心中悠然升起一丝感伤。就是它们花去了我多少财力与精力啊!

突然想到前不久一个朋友的纠结。她的困扰来自于她不幸的婚姻。她们在一起有十年之久了。用她的话说,“她的婚姻就是一部血泪史。她们结合的基础是爱情,但没有面包跟牛奶的爱情早晚都得饿死。”她们在饿死爱情的几年中,不仅挣来了面包跟牛奶,还拥有了车子房子孩子。

那天朋友告诉我说,她想离婚。

她悲愤的向我诉说:“他霸道,他找小三,他酒后家暴,他……”所有罪状都足以成为她们离婚的理由。但是,她只是想离婚,而至今都没有离婚。她的理由是,她舍不得她们从无到有的孩子房子车子。

一句舍不得,成了她所有痛苦的根源。想到她那憔悴的面容,心痛不已。拿起电话拨了出去,电话那头的声音沙哑不语。我急切地说:搬出来住吧,我搬了新家,有你住的了,带上你认为最必须的,其它的舍去吧!她沉默片刻后很无奈的说:“我舍不得孩子,他不可能会让给我的。”便挂了电话。

悲凉中,我思绪万千。我是理解她的痛苦的,因为曾经我也一度陷入这种决策两难的处境,或许眼前还有许多事正在进退维谷之中。不过我的至理名言是:“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最坏的打算便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其它的更是浮云。最好的准备便是:“尽人事,听天命。”

人生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只因心目为咎,之后的每一次拥有都将成为离开时所带不走的痛苦牵绊。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这样豁达的智慧去看待生命,是不是,眼前的世界就会少去很多痛苦呢?人生如梦,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次次的不舍让我们的生命历程负重不堪。

我们的家需要清理,让它变得清爽;我们的人际关系需要清理,让我们的时间不被各种无聊应酬所占满;我们的思想需要清理,让各种负能量远离;我们的手机、电脑需要清理,只因为不让垃圾占满我们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人生更需要不断清理,我们这样且行且清理中,在我们挥手与世界作别时,是否会洒脱一些呢?

舍得的智慧在于有所舍,才有所得。而舍不得的智慧在于有所舍,而不求所得。

搬家文章2:初为人师

文/吴建

搬家时,又一次触及那一摞初为人师时的教案。掸拂净积落已久的浮尘,不经意地展开,一页页翻动,竟又恍惚看到了那些暌违已久的学生们。于是,在新村小学初为人师的种种记忆,一点一点地浮现于脑际。

背着简单的行囊,第一次来到新村小学,是在一个秋天的开学之际。踏进校门,年过半百的老校长笑呵呵地迎了过来,一种暖意,便打心里滋生。午餐的时候,学校里的九个教师围坐在一张枣木做的闪着红光的圆桌上吃饭。三盅老酒下肚,老校长脸庞酡红,话匣子也打开了:“咱这九大员全是民办的,土老货,日后咱这村小就指望你挑大梁了!”老校长的话让我顿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了学校。走上讲台,面对着台下几十个天真稚气的孩子,望着他们那一双双渴盼求知的眼睛,听着“老师好”这清脆整齐的童声,我的内心激动万分。

村小的孩子那一朵朵绽开的笑容,一颗颗闪亮的眼睛,一声声甜甜的问候,常常激起我为人师的灵感——有时把他们领到水杉林里,看阳光洒在林叶间斑斓陆离的剪影;有时把他们集中到花圃里,与他们一起采撷花蕊;有时把他们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摇摇摆摆、大喊大叫……

白天和学生们泡在一块儿,嘻嘻哈哈,晚上学校里就剩下我一人。夏天的傍晚,我常在河边走走,看一池的荷花亭亭玉立,清香浮动。转一圈儿后便回到宿舍,拧开台灯,那橘黄的光照得满室温馨。我斜靠在床边,抽出书架上的书,思绪像氤氲朦胧的灯光轻漫飞扬。

村小的教师工作艰苦、繁杂、忙碌,但我自从登上讲台,就爱上了村小,爱上了村小的孩子。

日子在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中飞快地奔跑。转眼一学年结束了,镇里决定调我到镇中任教。老校长想挽留,又怕耽误我的前途。临别,握着老校长那张榆树皮似的大手,看着孩子们那依依不舍的眼神,热泪盈满了我的眼眶。

几十年了,许多事情早已忘却,唯独初为人师的那段生活永不褪色。我庆幸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从此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驿站,耳边总是回荡着孩子们清脆、真诚的问候:“老——师——好!”

搬家文章3:小熊搬家

文/朱春淼

一天中午,熊爸爸跟熊宝宝在睡午觉,突然,外面电闪雷鸣,“哗哗哗……”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涌进了洞里,不一会儿就淹到了小腿上。爸爸说:“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呢。”小熊担心地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家里都是水,没法住了。”爸爸无奈地抚摸着小熊的头说:“我们只好搬家了。”

然后他们就开始四处寻找新住处!可是小熊多舍不得他们的家啊,想着自己要离开森林里的那些好朋友,小熊好伤心啊!熊爸爸安慰他说:“没关系的,找到了新家,我们可以邀请他们来我们的新家做客。”小熊这才破涕为笑。

所幸的是,大雨下了一会就停了。他们发现前面有一个土洞,就高兴地跑了进去。可没几秒钟就逃出来了。原来这里是臭鼬家,小熊捂着鼻子说:“爸爸,这个洞里臭气熏天的,我好不情愿住在这儿。”爸爸也很赞同:“那好吧!我们再去别的地方找找吧。”

之后他们来到了一棵大树下,看见猴子挂在树上睡大觉,父子俩也爬了上去学着猴子的样子双手双脚吊在树枝上。可是,没过一会他们就从树上摔了下来,原来是他们的手吃不消了呀,于是他们又开始寻找新家。

接着他们来到了草原上看见了兔子的窝。爸爸说:“宝贝,我们就住在这里好吗?”“嗯,好。”累了一天的小熊满口答应了。哎,但这会又刮起了大风,“爸爸我好冷,我们走吧。”

转眼间到了傍晚,父子俩看见了一群斑马,爸爸说:“我们和斑马住在一起好吗?”小熊皱着眉头想,我可不好站着睡觉,于是他对爸爸说:“不好。”

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座小山,这座小山很美丽,又没有臭味,小熊很喜欢,爸爸说:“我们在这里建一个新家好吗?”“好。”于是他们就用手挖了一个洞,舒舒服服地住了进去。

搬家文章4:搬家有感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哎!又要搬家了!这是我记忆中第二次搬家,真的有点不舍得。

听爸爸和妈妈说,我的第一个家在半露亭。因为当年爸爸没有房,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当时的我太小了跟本没有印象,所以也不知道当年的半露亭是什么模样。

后来爸爸的厂里有房分,于是就从奶奶家搬到了蓬莱新村的一间小屋,当时和我的大舅舅住在一起,不过舅舅家在三楼,我家在一楼。我还是太小了,连舅舅是什麽样都没有记住。何况那房子不是像现在是一家人住的,而是几户人家一起住,就像上海人的“72家房客”,有点挤,有点小。所以还是有必要搬家的。

就这样,我们又从蓬莱路搬到了盛家塘,这回我也渐渐长大了,也就有了对那的美好记忆:那个家是个小平房,有一个小房间是厨房和吃饭的地方,不过有个卫生间总是湿漉漉的,也没有阳光的普照,一年四季都是湿的。不过有一个好大好大房间,里面有一张床,一张写字台,一个橱,总之好大哟!比爸爸妈妈的睡房还要大!我小舅说这个家像个碉堡,原因就在于没太阳可以晒。它的祥址就在现在的定海五中,原来还有一家面包店,我就记得重有名的手掌面包,我可喜欢吃了!就这样我也住了三四年,转眼又要搬了。

这次可不是一样了,是50多平方的房子。那年我刚好7岁。这个家有二间房,一个大房,就是我爸妈的睡房,隔壁一间就是我的睡房连着阳台。外面是间客厅只能吃饭,可惜不能会客,隔着墙就是厨房了,还有一间的小的卫生间,不过不会再湿了,因为不会漏水了。我的房间虽然小了点,不过靠着阳台,太阳照过来,我的房间亮堂堂的,采光可好了。只不过我的房间是长方形的,不能把床放得竖竖得,只能横的放,所以看起来,房间就有点小了。还好阳台还是大大的,还可以放个缝纫机。

当我上了小学的时候,因为交了朋友,而她们的家也离我家不久,所以上学和放学常有来往,日子一长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到现在还在交往,现在的人把我们这种关系叫作死档,就是到死了也要在一起,可别当成同志哟!但有时想想,如果我是个男生的话,可能早就和我的好朋友,走进结婚的礼堂了,哈哈,这是很有可能的呀!还有我第一个邻居,他和我同一个姓,名叫朱桦。他和我外婆家的朋友一样,都在一小上学。所以我们很合的来。可是没过几年,他的家搬了。我们就没有在联络了。有点可惜呀!不过还有很多的朋友,也离我家不远,所以我的朋友也有很多。而且我们的感情很好,很少吵架。何况我家搬过的来的时候,我也上学了。

刚搬过来的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房子,而是有很多的田,田里种着很多的蔬菜,有茄子,有冬瓜,有豆荚,还有很多。到现在可是再也找不到了,全都变成了有四五层高的的商品房。那时的我还小,只会拿着狗尾草玩,真是好留恋当时的情影呀!

刚搬过来,有个大大的好处,就是可是天天去爷爷和奶奶这两位老人家了。另外还有个好处,每当放学先不回家,我也怕过马路,所以还要奶奶到路口来接我,这样真的一举两得。同时到了晚上,除了散步以外,去看看老人渐渐成了我们必作的事。记得以前在盛家塘时,因为路远了,只能一星期去一上一两回,可是现在不同了,只要奶奶或爷爷一个电话,我们就会随叫随到的。(不过刚搬过来的时候,爷爷家是没有电话的,到后来才有)总之在我的眼里我爸爸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儿子!于是现在就养成了三天两头去看老人的习惯,到现在还保存着个好习惯!

搬家文章5:贺卡的温暖记忆

文/孙丽丽

这些年,搬家多次,可我仍然保留着一些旧物,如旧信札、旧照、贺卡等。它们是岁月特有的印记,也是一份深切的情意。

一直记得在北方读大学时,一个男孩从远处跑来,睫毛上沾满了雪花。他急切地从羽绒服里掏出一个装着贺卡的信封,还带着身体的温度,说让我回去后再看。男孩在我面前沉默许久,低下头,才从嘴里蹦出一句:“我可以照顾你一生吗?”然后深深地望着我。我只记得当时视线里有雪自松树上簌簌地滑落。

青葱岁月里的朦胧情感大多无疾而终,而那张贺卡一直放置于抽屉底部,那是不染世俗尘埃,拉拉手就以为可以相守永远的爱情。贺卡记录着成长,比记忆更真实,虽然很少拿出来看,但却永不会丢弃。

多年过去了,翻开依然火红如初的贺卡,这是朋友自远方寄来的。贺卡是特制的,印有朋友的漫画像,清秀潇洒的字体,淡淡的祝福里藏着深深的牵挂。朋友说,期望我一个人的旅途能走好,生命里有好多东西要去学……而那段日子,我的心情消沉得想变成一枚茧。而贺卡的到来,似大把大把的月光,照亮我的心境。

如今人生定格成忙碌,琐务俗事缠身,同学朋友都疏于联系,岁月的积淀让我们学会深藏情感,也很少向别人袒露心扉。但是我依然留恋收到贺卡时激动的心情,熟悉的字体温暖了漫长的冬天,一张卡,几行字,在心里却是厚重的。

如今,又是一年岁尾,还未曾回味些什么,生命仿佛被时间俘虏,喘息未定,便已到站。生活快节奏的今天,人们习惯将祝福缩短成几个手机按键,或用鼠标轻点一下,连祝福里那些意味深长的句子,也显得轻飘飘了。

岁月使情感淡化为一枚剪纸,而贺卡却把一份牵挂、一份祝福,远远邮来,像流云凝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简单纯朴的贺卡,因牵挂让温暖在记忆里绵延。

搬家文章6:搬家

文/孙建萍

刘若英写过一篇文章叫《永远不搬家》,说的是与祖父母居住了五六十年的房子在面临搬家时,八十多岁的祖母说什么也不愿离去,就是刘若英自己也是满心不舍。因为家里的每一件家什都是亲情友情的具象,每一只碗碟都记录了小若英的成长。那所老房子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写满了各种留恋和难舍。

其实,家有很多形式。有与家人一起居住的家庭,有和同事工友在一起为之奋斗的单位。我的单位也会搬家,但每一次都欢欣鼓舞,与刘若英的搬家自是不同。

1994年,我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博山区电机行业的一家拳头企业做了一名绕线操作工。记得进厂那天,19岁的我充满了好奇。厂区里茂密的法桐高可参天;车间大理石地面干净整洁,隐隐泛着光。我一下就喜欢上了我的单位。

2009年,响应政府安排,我们单位举家迁至域城镇开发区。单位虽然经过改组,但仍是电机行业中的排头兵和龙头企业。一走进公司大门,笔直的柏油路,繁茂的绿植,竞相开放的花儿,像仰着笑脸喜迎八方来客。我们微电机车间崭新的厂房更是气魄,钢塑的门窗再也不用担心冬天透风;大功率空调冷暖风宜人;集成吊顶的天花板上装着LED吊灯;淡蓝色PVC地板品质环保;防静电工作台、有靠背有扶手的软座椅高端舒适。

一般家庭搬新家不仅会装修一新,更会添置各种新潮家具,公司也为我们添置了各种新设备新机器。我们绕嵌线电工段所使用的机器设备、检验仪表也焕然一新,“神模”数显绕线机、智能伺服压装机、可调温控烙铁、线圈圈数测量仪、电枢综合测试仪、数显卡尺、电感表、数显绝缘表、数显耐压仪等一系列配给,让我们更有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地进行各种测量和查验。

2018年,公司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精控微电机”新设立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建设制造项目。也就是说,2020年我们又将面临一次新的搬家。听公司领导说,迁入新厂房后,我们的精控微电机可以生产过程智能管控,电机制造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会进一步深度融合,还会引进国际一流先进设备。听了这番描述后,我们对新厂房充满期待和憧憬,每天从在建新厂房路过时,都会情不自禁多看两眼。

众所周知“孟母三迁”至学宫之旁,小孟子“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而后“学六艺,卒成大儒”。

我们单位每搬一次家,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开始不等于忘记过去,先进的设备更提醒我们珍惜现在,好好工作。尤其我们好的工作传统、优良的工作作风、学习型的工作态度将会更加发扬光大。

其实,不管是家庭的搬家还是单位的搬迁,都诠释了社会的变革,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和繁荣昌盛。

搬家文章7:搬家

文/尚崇霞

他和她是一对平淡的夫妻,他在屋里看电视,她出门时忘记了带钥匙,拍门让他开,他开了房门,嘴里嘟哝着,干吗呢?出门连钥匙也不带,惊扰了我的好电视。

他在家里做饭时,由于电磁炉火力太大,稀饭溢到了锅台上,她很生气,说他没有一心一意,做饭的时候还惦念着电视里的篮球赛。她一句接一句地唠叨,他一生气,连做好的饭也不吃了,摔门而去。

吵归吵,气归气,他俩还是要在一个锅里吃饭,还是要在一个床上睡觉。本来嘛,夫妻之间过日子,哪能不磕不碰的。他俩就这样匆匆地打发着日子。

日子却有意料之外的事情,他俩因有了孩子,且孩子正在茁壮地成长,他俩就有必要买套大房子了。

搬家那天,本来他俩都想着要叫搬家公司来解决,可因买了房子,实在是应该一角一分地节约的,考虑再三,他俩决定自己来搬家。

他们的新房在七楼,而七楼是没有电梯的。其实这也不打紧,因为,他们都年轻,也能吃苦,就一趟趟地上楼搬吧,反正时间有的是。

他没想到的是他在上了第二次楼时,他的脚崴了,眼瞅着肿了起来,到后来竟肿得像面包似的,他却还要再试一试,看看到底能否坚持下来。他咬着牙站了起来,脚一落地,便痛得他啊一声,两只眼睛金光四射,他只好痛苦地坐了下来。

她让他歇着,对他说,还有她呢,搬家的事儿由她来完成。

她一趟趟地上下楼,挥汗如雨,她却不喊一声累,他让她歇会儿,她笑笑说,没关系的,不累,等再上两趟把要紧的东西拿完再歇。

他看着她,一次一次地吃力爬楼,忽然间,在他的眼里,她变得高大起来,与平时的那个她判若两人。搬家这苦累的活计,本应是男人的事情,她却完成了。他想到平日里与她斤斤计较着过日子,却没有料到,在关键的时候,这个与自己凡事都计较的人是那么大度,且不同寻常。以后的生活,他该时刻让自己想起这次搬家,是她,全是她一趟趟不辞劳苦地付出了本应是他的劳动。

他暗暗发誓,以后的日子决不和她计较,要处处让着她,让她幸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搬家文章8:蚂蚁搬家

文/陶铠

记得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天气特别闷热,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做游戏。在玩“捉迷藏”的时候,我躲在单元门的旁边,无意中发现一群蚂蚁结对往一个方向移动,它们走得很吃力,仔细一看,它们都背着“粮食”,有些动作快的蚂蚁已经返回来背第二趟了,真有意思!

我被它们完全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连我的小伙伴们都被吸引过来了。我们蹲在周围,观看着这壮观的场面,看它们忙而不乱地运“粮食”,我在努力地寻找蚂蚁的指挥官,因为我实在弄不明白,既然没有指挥官,它们为何这么有序、自觉地担负责任呢?带着种种疑问,我们一直跟踪它们,直到路上蚂蚁很少……这时,一滴清凉的小水滴打在了我的脸上,我激动地说:“啊!下雨啦?”我下意识地低头一看,蚂蚁们都以最快的速度躲进另一个安全的“家”了。

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一样。一个古老的谚语回荡在我的脑海:蚂蚁搬家要下雨。是的,如果要下大雨了,蚂蚁们会赶在暴雨来临之前搬到一个更安全的“家”的,小蚂蚁们真是“气象学家”啊!

搬家文章9:温暖的手写稿

文/贺有德

进城多年,搬家多次;搬家一次,清理一次,七七八八的,总要扔掉不少……但有三篇手写稿,却一直保存至今,成了珍藏的“文物”。

手写稿还是20年前的三个短篇:《满满》、《烦躁》和《一个“收藏家”和他的五个“收藏”故事》。夜深人静,静坐书房,或斜躺床头,一页一页小心地翻阅有些发黄的手写稿,多年不曾有过的温暖,久久不散;眼前,浮现消逝的温暖的岁月。

那时候,我刚调入湘中腹地的七星街中学,那里是已故着名作家、原湖南省作协主席萧育轩的故乡,朱镕基早年也曾随长沙一中迁来七星街求学八年之久。我曾采访、撰写了《朱镕基与七星街的患难情缘》,七千余字,五易其稿,在《文史春秋》杂志发表,被《南方日报》、《北方晨报》转载——可惜的是:手写稿在一次搬家时不慎丢失,至今引以为憾!当时还没用电脑,是用工整的隶书写的,边写边改,边改边写,前后五次啊……

因为爱好文学,也发过些“豆腐干”。那时文学很吃香,写作是很神圣的事情。后来,萧育轩主席回乡体验生活,就住在离中学不远的镇政府旁边一户阳姓人家。我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机会,常去萧老住处看望、请教。萧老生性随和,又是家乡人,我们无所不谈。一次,我拿出用隶书手写的短篇小说《满满》,请萧老指点。萧老接过手写稿,边抽烟边看起来,不时皱一皱眉,又舒展开来。我的心也跟着一紧,放松。看完以后,萧老实打实地评点,从人物的语言到小说的情节,到人物形象的特征,随时评点随时翻阅。最后,萧老认真地看着我说:语言功底不错,但情节把握不太准,人物刻画不到位;从叙事来看,更适合于写散文……后来,又把另外两篇小说《一个“收藏家”和他的五个“收藏”故事》和《烦躁》拿来请萧老指点,还是同样的评价。从此,我放弃了写小说,一心一意写散文。但三个短篇的手写稿一直珍藏了下来。

后来,开始用电脑写作,用伊妹儿投稿,方便、快捷。但还是非常怀念“爬格子”的岁月。安静的时候,安静的地方,静静地“爬格子”,才有那份虔诚、那份敬重,也才有那种心灵上的感觉。用心写完,用心修改,用心誊写——似乎手写稿上留着自己的体温,就像嗜酒的萧老手写稿上留着酒香。如今,不少时候,我仍然喜欢手写;只是,已人过中年,怕思路中断,很少用隶书了,改为行楷,以求一气呵成。每次写完,仿佛母亲生下婴儿,心里仍然还是那么温暖。

其实,尽管电脑写作已经流行多时,但仍有名家坚持手写。“鬼才”贾平凹不用电脑、也不上网,底稿都是手写:“只有握着笔才有灵感。”王安忆、梁晓声、叶辛也坚持手写,作品都是“手写文章”。迟子建在参加中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虽然电脑创作极其方便,但依然迷恋手写……

手写稿似乎已经“不合时宜”,甚至难免落伍之嫌,但那种感觉、那种温暖,却是敲打冷冰冰的电脑所没有的。手写稿无疑是一种时代记录和追忆,如今有人收藏名家的手写稿,其实是对文化的怀恋与敬重。

我想,我将一直珍藏那三份手写稿,也不放弃手写,因为,我怀念那个手写的时代,怀念那份难得的温暖。

搬家文章10:心到自然成

文/清风

搬家时,朋友送来几盆花卉,枝叶繁茂,绿意浓浓。我将其放置客厅显着位置以供观赏,放眼望去俨然一道亮丽风景。然好景不长,因疏于管理,数日后枝叶渐黄,进而整株枯萎,整理房间时将其丢弃,当时无意间随手留下一株吊兰的细根,将其栽植于纸杯之中。或许是想试探其生命力之故,或许是好奇心使然,之后精心浇灌、关心冷暖、时常松土施肥。不久,从枯死吊兰尖细的根部萌发出几个鲜嫩的绿芽,数月后已枝叶满盆,藤蔓错落,绿意盎然。先生看后,不无感叹地说:“是你的精心照料,让枯根得以逢春。”

前不久,因工作原因调整到新的办公室上班。事前,很多同事关心地告诉我说:“坐你对面的阿姨是个‘难缠户’,以后你要多留个心眼。”或许是我历来粗心所致,一度忘记了同事的善意提醒,到新办公室后,工作、生活依旧。每天按时上班,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将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与她见面时都真心地微笑问候;平时适时地为她递上一杯热茶;工作中及时送去善意的帮助……半年来,我们相处得十分愉悦,彼此从未有过“难缠”和不快,而更多的是温馨、愉悦和平和。现在,同事见面都感慨地说:“一定是你平时做得太好了,让她无话可说。”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做任何事情并无秘诀可言,只要心到,就会自然成。无论是对待世间万物,还是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和事,只要你将其放在心中,时刻用心、真心、诚心地对待他们,纵使是枯根也会发芽、难缠也会愉悦。

搬家文章11:蚂蚁搬家

文/和佳豪

人们都说“蚂蚁搬家要下雨,”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大家就和我一起看看吧。

今天中午我做完作业,就在草坪上玩,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蚂蚁,我就跟着它找到了它们的洞穴。我发现洞穴里有几只蚂蚁在往外搬东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他们的食物,我静静地看着他们一点一点的把食物搬出去。跟着蚂蚁队伍我找到了他们的新家,看他们像接力赛一样地搬运食物,他们头上的那个可爱的触角还不停地在动,好像在跟自己的朋友打招呼,我觉得有趣极了。就在他们要搬完的时候,天空中下起了小雨,看到蚂蚁安全地到达新家,我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考察,我发现了蚂蚁搬家果真会下雨。我觉得蚂蚁虽小,但它好聪明哟,我们也应该像小蚂蚁一样做聪明的小孩。

搬家文章12:母亲的眼泪!

文/咸宁桂花

搬家了,搬家啦!

这次搬的,是新居,崭新的三层小洋楼!有漂亮的外墙瓷砖,有漂亮的室外造型,再也不比村里任何人家的房子落伍了。

搬家了,搬家啦!

叔叔们笑着,姊妹们乐着,侄子女们疯着,甚至乡亲们也高兴地前来凑着热闹。无人不欢欣鼓舞,无人不由衷喜悦。毕竟,那幢民国时期的百年老屋,终于被眼前这漂亮的小洋楼取代了!

然而,母亲,哭了。这是她一辈子第一次住新房。本来应该和她的金婚伴侣一起住进来的。然而,父亲却走了,仓促地走在新居落成之前。遗憾地走在他将新居所需的砖瓦亲手运来之后。父亲是那么迫切地希望住进他这一辈子唯一的一次新房子啊,然而……

太多的然而,太多的可惜,太多的遗憾啊!父亲,您能看见在老屋屋基上树起的这幢新房子吗?您也为母亲和小嫂子能够顺利住进这幢新房子而高兴吗?今天的母亲,自然是高兴的。但是,母亲念着您呀,父亲!虽然磕磕碰碰一辈子,但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到了晚年,您是最疼母亲的,儿女们都看在眼里,母亲更是记在心里。所以,在这个乔迁新居的喜庆日子,当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时候,母亲却想着您,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

看着新居堂屋香案上的族谱,我心也凄然。我知道,从此后,父亲也将和那些先祖一样,只成为族谱上一个供后人查阅和瞻仰的名字。只不过,父亲西去还不满百日,父亲的英灵一定还在故乡徘徊未散。就让我们请进父亲的英灵,让他伴着母亲,一起住进这向往已久的新居吧!于是,新居收拾妥当后,叔叔婶婶们,姑妈姑父们,孝女孝孙们,跟在母亲身后,将父亲的亡灵,从临时搭起的帐篷里,虔诚地请进了崭新的楼房里。

新屋的墙上,父亲含着笑,伴着含泪望着自己的母亲,一起迁进了新居。他们这辈子,唯一的一次新居。

搬家文章13:不想搬家

文/时琴

当年,我们全家第一次通过“橄揽门”步入“塞罗广场”时,就被园区里的景色震撼了,不到两岁的小孙子奶声奶气的一句:“真美呀!”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时光荏苒,转眼我们全家已在这个美丽的园区度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

春天,乍暖还寒,“阳光草坪”就让我们领略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而园区里的垂柳那柔轫的枝条早已缀满了鹅黄色的嫩芽,如串串珠帘随风飘摇,金灿灿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火一样红的红梅花、紫色的如高贵妇人一般亭亭玉立的玉兰花、如雪一般的樱花竟相开放,与婆娑的鹅黄色垂柳相互衬映,漫步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怎能不使人陶醉!

夏日,不知名的美丽小鸟叽叽喳喳的悦耳叫声把人们从沉睡中唤醒,“玫瑰花溪”的各色月季不畏炎热,仍在争奇斗艳,散发的阵阵香气沁人心田,环道两旁的法桐早已长成参天大树,阳光透过缝隙斑斓的洒在路面上,圈圈点点,甚是好看。坐在布满紫藤的亭廊中或花架下,听鸟鸣、听蝉叫或听“考伯泉”哗哗的水声,那如天籁一般的声音,是那么动听,似乎来自仙界,引起人们万般瑕想,或什么都不听,什么都不想,发一会儿呆,心中便有了那一刻的幸福和满足。

秋天,在满目黄绿色中,红艳似火的枫叶把园区又装扮成了另一种美丽,不由使人想起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随着阵阵秋风,法桐、银杏叶子如蝴蝶般纷纷落下,给行道上铺出一片金黄色的地毯,“南河林”早已成为一片茂密的树林,树下的落叶积了厚厚一层,使人联想到了那神秘的原始森林。傍晚,桂花那特有的清香味弥漫在整个园区,飘进千家万户,漫步在林间小道上的养生族们尽情呼吸,久久不愿离去。

冬日,万物凋零,但雪松、笔柏、棕榈、香柏像忠诚的卫士一样,不畏严寒,依旧傲然而立,始终如一的装扮着这个美丽的园区。如果能下一场大雪,你就仿佛置身于银色的古希腊世界,“考伯泉”四周站立的女神们褪去了她们高傲冷艳的外衣,披着雪姑娘赐予她们的洁白如羽毛般裙衫,随着漫天飞扬的雪花翩翩起舞。狩猎女神牵着她的牧羊犬从风雪中款款而来,“中央广场”戏耍的稚童们在欢声笑语中堆起了一个个长鼻子的雪人,让人分不清这是在现代的中国还是在古代的希腊?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都会听到“大角星”幼儿园里幼童们阵阵嬉戏声,都会听到“高新二小”小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都会看到环道上疾步如飞的锻炼一族,都会看到喜气洋洋跳着广场舞的大妈或是在春江花月夜的古曲声中舞剑打拳的大爷们,健身器械上、篮球场上、网球场上不同年龄的爱好者们显示着自己的身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是幸福满满啊!

我们家住在一套多层楼房的顶层,几年辛苦,我和老伴把楼顶平台打造成了一个美丽花园,种着葡萄、石榴、月季、牵牛花,每到春暖花开,空中花园也是姹紫嫣红,与园区美景相媲美。站在我们的楼顶花园中,环顾四周,周围已是高楼林立,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视野,我们的园区好像是一个美丽的小岛被围在其中。每日清晨面对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在悠扬的口令声中,练上一套“八段锦”,真是十分惬意。闲时,沏上一壶清茶,与老伴坐在葡萄架下,在袅袅轻雾中,谈古论今,或是独自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品味着书中的一字一句,多么富有诗意,这是任何一个古稀老人向往的生活,而给予我们这种生活的园区,就是高新区枫叶新都市。

枫叶新都市能给每一位业主创造这样的诗意生活缘于创建者们颇具匠心的创建理念。“新都市”的东侧为古代唐城墙遗址,盛唐是中国最具辉煌的年代,思想创新,无文化禁锢,以开放豁达的心态欢迎外来的文化与事物,园区的环境设计的主线定位于希腊神话,以西方古典文化为载体。“新都市”的创建者们就是以古代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相映衬的人文精神净化着每一位业主的心灵。

“新都市”的物业管理也颇具人性化,他们予人于礼、亲善和美,善待每一位业主,在社区里营造出了里仁为美的邻里情怀。

感谢建设者们为业主们打造了这样一个可以实现诗意栖居的家园,让我们在美好和谐的居住氛围里享受开发商“筑善筑美”这一品牌理念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十五年来,我们与这个美丽的小区朝夕相处,不到两岁的小孙子从高新三幼、高新二小一路成长,如今已是高新一中初三学生了,我和老伴在这儿度过了花甲,又迈过了古稀,人老先老腿,这话一点不假,我们的腿脚真是不再灵便了,孩子及朋友劝我们换一套带电梯的住宅,但我哪能舍得这儿一年四季的美景,哪能舍得我家的"空中花园",哪能舍得离开待我们如亲人的小区物业,哪能舍得与我切磋拳艺的老姐妹,因此我告诉孩子:不想搬家!

搬家文章14:四次搬家见证幸福变迁

文/王世虎

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这41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韩城也在蓬勃发展中旧貌换新颜,但若说起与老百姓关系最紧密、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居住条件的改变。回首过去,我家先后经历了四次搬家,不仅彰显着农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更见证了“三农”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迁。改革初期:一家三口,蜗居土房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出生于中国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那时,我家住的是一间破破烂烂的土瓦房,面积不到60平方米,父亲用木板把房子做了隔断,一进门是厨房,中间是客厅,最里面做卧室。常年的风吹雨淋,墙面的裂缝清晰可见,父亲就用一些废弃的布料和稻草堵塞着。因为房屋地势低,光线很暗,即使白天做饭,母亲也需要开灯。晚上,老鼠在地上跑来跑去,吵得人辗转难眠。遇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需要动用所有的水盆接水。印象最深的还是冬天上厕所和用水困难,厕所四面透风,蹲一会儿简直是受罪;每天提水不仅路远,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经常有邻里争吵、打架的现象。

在那个贫瘠的时代,“一穷二白,家徒四壁”是我家的真实写照,“脱掉贫困帽”,成为全家老小最大的期盼和愿望。上世纪八十年代:妹妹出生,借钱盖房

1988年,我上小学了,这一年妹妹出生了,人口的增加,让原本狭小的家显得更加拥挤不堪。看着襁褓中冻得脸色通红的妹妹,父亲一咬牙,倾其所有,并借遍了亲朋好友,把原有的土瓦房推倒,把地基垫高,在原址上扩盖了几间红砖房。这是父母结婚后,我们第一次搬家,全家人欢天喜地,激动不已。房子明亮温暖,墙壁洁白如雪,两个卧室虽然不大,但足够一家人居住了。父亲心疼生产不久的母亲,还特意在院子里盖了带门的厕所,给家里接了自来水管。从此,全家人再也不用为如厕和提水的事情发愁了,父亲也不用一到雷雨天气就冒着危险上房查漏补漏了,母亲白天做饭也不用开灯了,我再也不怕老鼠乱窜了。

我们家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一大堆“外债”也让父母愁白了头,想办法脱贫成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上世纪九十年代:白手起家,两层楼房

1998年,我上中学,妹妹也渐渐长大了,我们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生活、学习的空间,家里的两个卧室就显得“捉襟见肘”。幸好,有头脑的父亲抓住了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好时机,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承包了村后山的水库养鱼,而且率先在村子里开了第一家小商店,父亲负责鱼塘,母亲经营商店。因为勤劳踏实,悉心照料,水库的鱼第一年就丰收并大卖;而因为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乡亲们也都愿意来商店购买日用百货。短短几年的时间,家里不仅偿还了之前的外债,还攒了几万元钱,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父亲和母亲商量后,盖了村里的第一栋两层楼房。搬家那天,前来帮忙的亲戚乡邻们都啧啧称赞,言语中满是羡慕之情。新房有大大的客厅,定制的沙发,再也不愁来了客人没地方坐;房间安装了铝合金窗户,密闭性和隔音效果好多了;最让人惊喜的是,父亲还在卫生间安装了洗浴设备。

这次搬家是“质”的提升,我们在父母自力更生的努力下,不仅脱掉了头顶多年的“贫困帽”,更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先进典型”。本世纪初:父母扶持,立家买房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城里工作,一年后,我和相恋四年的大学女友佳佳领了结婚证。知道我刚工作没多少钱,佳佳没要求我买房,岳父岳母也没向我要一分钱彩礼。但父亲却坚决不同意:“将心比心,人家含辛茹苦地把闺女抚养大嫁到咱家,我们不能委屈了她。房,必须买!”说完,塞给我一叠钱。我赶紧拒绝:“爸,这是你和我妈的养老钱,我不能要!”父亲说:“我们还年轻,能挣钱,而且手头也攒了一些积蓄。这几年国家政策好,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还发放粮食直补,其实农村不比城里差。”在父亲的坚持下,我红着眼接过了钱。2008年,在家人的扶持下,我按揭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商品房。房子不大,但地理位置优越,公共交通纵横交错,上下班十分便利。

搬家那天,母亲送来一份特殊的贺礼——她亲自绣的“家和万事兴”十字绣,告诫我们:努力奋斗,立家立业,只有勤劳才能致富!一零年代:城里养老,幸福洋房

2018年8月,我家迎来了第四次搬家。因为双方父母的年龄大了,我和妻子想把他们接到城里来养老。其实这个想法前几年就有了,但时机还不成熟。近两年,随着我工作表现优秀,先后在单位升职加薪;妻子也如愿以偿,辞职开了自己的服装工作室,开始接单盈利。我们卖掉了之前的小户型,加上自己这些年的收入,重新买了一套四室两厅两卫160平方米的花园洋房。新房南北通透,宽敞舒适,装修时,我把门窗、地板、家具都用上了环保的新式材料;小区环境安静优雅,健身器材完善,方便父母们锻炼身体;周边幼儿园、小学、超市等配套齐全,孩子将来的教育也不用愁。

父亲和岳父激动地感慨道:“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临老了,不仅看病能报销,每月领取政府发放的农村养老金,而且也赶时髦做了一回城里人,这都要感谢党中央的惠农好政策啊!”

我家所经历的四次搬迁,看似普通,从实质上讲,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国力得到极大加强,“三农”问题得到根本改善、农民脱贫致富的最生动体现。诚如歌曲《国家》中唱的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每个“小家”的幸福,都离不开祖国这个“大家”的强大。

作为在新中国旗帜下成长的年轻一代和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好祖国这个“大家”多作贡献,助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搬家文章15:蚂蚁搬家

文/陈胜展

记得小时候,爱看蚂蚁搬家,没有理由,只有好奇。

夏天,几个光屁股孩子,从河里洗澡出来,奔向村边的那棵皂角树,追逐嬉戏时,不知谁叫一声:蚂蚁搬家喽!同伴们便会凑在一起,头碰着头看蚂蚁搬家。

一群群蚂蚁从一条大树根的“老窝”中涌出,奔向青石下的“新家”,距离不过几步,我以为它们在做游戏:排着整齐的队伍,全都一个模样,个个顶着东西,往返不停。我们看得手痒,用细小的树枝拨掉它们的东西,看它们急得团团转,我们真开心。这时,又过来几只蚂蚁和它们碰碰头,帮它们把东西托起。看这一招没有难住它们,我的一个同伴在它们“新家”旁刻了一道“小沟”,灌上水,就像古代的护城河。见蚂蚁找不到路着急的样子,我们便欢快地奔向大河,尽情戏水。

孩提时代,蚂蚁搬东西,我们夺东西,我们挖沟,它们填沟,我们和蚂蚁之间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这样的故事。不知不觉中,我们从光屁股到穿上了开裆裤,从穿开裆裤又到换上了学生服。

在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我就写了篇《蚂蚁搬家》,记得我用现在想起来很幼稚的语言写道:“蚂蚁真勇敢,也是‘大力士’;蚂蚁真勤劳,从早到晚都在做工……它的缺点:不够聪明,每次斗法,它们总失败;明明是直线,可走得弯弯曲曲,不够快捷。”清楚地记得老师的评语是:“生动有趣,要多看它的优点,做一个像蚂蚁一样勤劳朴实的人。”

老师的这句话,伴我走出家乡,又返回家乡。不同的是,脱去了学生服的我,由当年的那个光屁股孩子,变成了光屁股孩子的父亲。

一天下午,天阴阴的,我带着儿子,再次来到家乡的那棵皂角树下。想是不是还能再看到蚂蚁搬家,没有怀古的凝重,更没有那份赋闲之心,只是想满足孩子的好奇。

儿子伸手去捉蚂蚁的一刹那,我又重新注意它们:又一次搬家,肯定不是当年的那些蚂蚁,可为什么还是那种队形?还是弯弯曲曲的路线?忽的,我有了新的发现:它们仍然勤劳,而且聪明,它们能交替着把“巨物”搬走;仍然匆忙,却很懂得规则,各行其道,忙而不乱;还是那样坚强,却不失团结意识和友善之情,劳作中也不忘时不时用触角打个招呼。一个“巨物”的搬运,会有上百只蚂蚁参与,不管前后左右,都能往一个方向合力,全然没有阻隔视线的感觉。

我在静静地看着、想着,不幸发生了。儿子用小手捏起蚂蚁正在搬的大虫子,几十只蚂蚁紧抱着那只虫子,在空中也不肯撒手,落到地上后,很快又开始了它们艰难的搬运。

儿子一直在笑,我却笑不出来,陡生出一种对蚂蚁深深的愧疚。这愧疚,并不仅仅是因为孩子无知对它们的伤害,更有我对它们心存偏见的反思。

穿学生服的那段时光,看蚂蚁搬家,觉得蚂蚁笨:目光太短浅、择路多失误、计划太仓促。今天,再看看这些蚂蚁,豁然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它们来说,搬家是它们和自然抗争的方法,也许就像现代人雨天在屋、晴天晒太阳一样普通而必要。家是它们行路的最终目标,不管多周折,在风雨来临之时,都能胜利走向目标。

再看人生,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幼稚,到“朝暮烦恼上心头”的成熟,再到“世事沧桑,心如止水”的老成,奋斗历程、心路历程与蚁路行程一样,坎坎坷坷、行行止止。像是穿越在时空的坐标系中,先是找到自己定位的那一点,然后像蚂蚁一样去拼力移动那一点,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些点连成的线就叫人生轨迹,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如蚁路般弯弯曲曲。可喜的是,蚂蚁行路无论多么曲折,始终能够奔向自己定位的那一点。我们也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非至终点,永不停步。

路,在脚下;家,在前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