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文章

请欣赏小孩子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小孩子文章1:我在这里等你

文/欣心玉洁

与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的时候,总是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满足很多平时不能及的愿望。渐渐的,长大了,却感觉那种热切的盼望却在慢慢降温,随之成为一种无奈,因为,这个好日子的到来也预示着另一种别离,或同学,或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对我们来说早已经不再重要,却是劳碌、无聊的惩罚与煎熬。于是,越发觉得年的无味。尽管如此,每每年关临近,却总有种声音悄悄提醒自己:快了吗?许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心理,思量许久,终于得出答案:原来,那是内心对春的盼望。

喜欢春,所以总是隐隐的盼着春的到来。

春天,是香甜的季节。小的时候,每到春天总会跟小伙伴一起外出挖野菜,我们每人一个篮子,各自拿着一把小镰刀,沿着窄窄的土路飞奔向田里。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认识了什是蒲公英,灰灰菜、苦菜、田穗谷……还有很多我们认识但到现在都叫不出来的野菜。我们一边谈乱着今天在课堂上发生的事情,谈论着老师,谈论着同学,眼睛四下找寻,手里不得停闲,放学到天黑的两个小时时间,我们总会挖到满满一篮子的各种野菜。直到远远看见村里袅袅生起炊烟,直到听到谁的妈妈在村口大声喊着回家吃饭,我们才会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说笑着满载而归。很多时候,人还没进村就已经远远闻到那种香香的玉米粥的味道,或者是谁家又新焖了咸菜,肚子开始咕噜咕噜闹起意见。只是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满地都是的青稞原本是一种多好的食材!

春天,多彩的季节。老家的院子很大,母亲在院子里开了两个小畦,冬前播种的菠菜和小葱,在年后春暖之后飞快地成长,尤其是一窗春雨过后,那绿色真是诱人,让小院一下子有了生机。菜畦的南头有一棵杏树,北头是一棵梧桐。杏树的花苞早已变得肥硕,那花苞越来越大,越来越肥,直到一夜醒来,我背着书包出门,走到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树上增添了粉嫩的色彩,那花半吐半含,只伸展出一个或者两个花瓣,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这时候,我总会第一个跑回屋子兴奋地喊着:妈,杏花开了!母亲听后并未曾停下手中的活,只是笑着对我说,去吧,上学去,等你放学回家,一定开了一片了。放学后,我顾不得肚子的饥饿飞奔向那,如母亲所说,那一两片粉嫩早已成了片。不经意一抬头,她对面的梧桐树也已经挂了一串串紫色的风铃。她们相互映衬,相伴而来,不争不抢,一起迎接着春的到来。

春天,是多缘的季节。那一年早春踏青,就在市区东部一个小公园草坪上,我见到了一种树,那树还没来得及长叶子就开得满树百合样的花。不知是因为她的片片花瓣像我由来就喜爱的荷,还是因为她花开的样子像一只只白色的和平鸽,振翅欲飞,我知道,从那一刻,从我见到她的那一刻起,她就钻进我的心里,从此,不再离开。后来,我又在某处看到了那种树,却开着紫色的花,呈现出另一种美,顿时也是油生喜爱。回家后,我查阅相关的资料,推断那是玉兰树,并很快与人取得证实。前年的一个偶然,我去了南方,在那里玉兰树竟普通似我们北方的杨柳,街边、路旁、公园、小区到处都是。初秋时节,桂花的幽香遍布城区街头,小巷庭院,沁人心脾,不想玉兰却也将满树的翠绿点缀得蛮好,另一种美恰巧又被我撞到,我确信,我深深爱上了她。本是赏桂花,但饱览玉兰却成就了我那次出行最大的梦想。而这些,都缘于那个春天。

转眼又是一个春来,有朋去南方发回了照片,才知道那里早已是一片葱茏,一片姹紫嫣红。那满树的玉兰也开得正好,不免对春的渴望瞬间变得热切起来。转念,时节有迟早,那里的春到了,这边还会远吗?昨晚散步看到运河边的垂柳不也是一片鹅黄?墙角的野菜、草芽不也已经翘头出来了?

春已经来了,很多的故事也会发生在这个春天,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化为万千美好。

春天,我在这里等你!

小孩子文章2:像孩子一样歌唱

文/牛学军

小孩子都是喜欢唱歌的,咿咿呀呀,不论唱得如何,一唱就是半天;也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反正自己开心得不得了。我很羡慕他们,羡慕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唱歌。

少年时代的我是很爱唱歌的。现在我还会唱当年极流行的《黄土高坡》。那首歌的曲调非常粗犷:“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放学后写作业,傍晚时分,我往往要把这首歌“嚎”上半天。说是嚎,一点都不为过,当时嗓子正值变声期,往往闹得四邻不安,直到父母呵斥,才讪讪地停下来。父母当时是不让我大声唱歌的,怕变声期弄哑了嗓子。不过我不怎么听话,偷偷地几乎把当时的流行歌曲全学会了。

离家求学时,校园歌曲很流行,有一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虽然歌词这样说,但校园里学生唱歌其实是毫无顾忌的,因为没有哪个老师会因为你唱歌而批评你。教室里,走廊里,宿舍里,处处都可以听到歌声。几乎每个宿舍都有“歌手”,学习之余,同学们还自发组织一些歌唱比赛,出色的“歌手”颇受女同学欢迎。但我个性羞怯,并未因唱歌露过脸。

后来参加了工作,虽然流行歌曲日益增多,但也许是工作忙碌压力太大了吧,唱歌的次数越来越少,仔细想想,都不记得上次开口唱歌是什么时候了。

那天下班闲逛的时候,看见了一些刚放学的小朋友排着队边走边唱。小小的人儿天真烂漫,短短的队伍不怎么整齐,唱歌也不那么专心,可是个个声音响亮,甚是开心。

我看着看着,心里一动,不由得哼起了当年的老歌。

小孩子文章3:过年,请和小孩子一起洗碗

文/小冉zi

如果你家或去亲戚家,记得帮小孩子洗洗碗。过年气息,让那些小孩子期盼着,享受着。年,简直就是小孩子的味道、气息和专属场。

昨天我在幺姨家吃饭,吃了幺姨就喊我坐下耍,等她家那两个小学的孩子去洗碗。但是我想到了我曾经苦逼的感受,于是就说我和她们一起洗,反正我也没有什么事,坐着也是坐着。于是我走进厨房,就打天然气烧水洗碗,那两个小孩开心得不得了了,对我又是抱的,又是亲热的喊“姐”的,又是在我身上搓来错去的撒娇。我就觉得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影子。这样一个小的动作都能俘获她们的心,不需要太多,就能奠定权威。小孩子的认知领域里,很单纯,很童真,有时候看到都觉得好笑又好幸福。

那时候,我是一大家人当中年纪最大的孩子,每次吃完饭,我都要被喊去洗碗,当然我很不情愿,因为大人都坐在客厅里哈哈大笑,非常愉快的聊天,而我却要一个人把两桌的碗都洗了,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每次,无论是在自家,还是在大姨家幺姨家,还是外婆家,都是这样。没得办法,我是孩子中的老大,那些孩子都比我小很多岁,我也不可能鸭子赶上架式的让他们洗碗。所以说每次洗碗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一群大人坐着边磕着瓜子边聊天,这心情简直不能忍!!!!不过现在我大了,小的也长大了,所以她们不得不接我的班,晋级为“家庭洗碗工”,而我就变成了大人嗑瓜子聊天的一员。

虽然我现在不用被一大家人自在的叫去洗碗了,但是有时候我还是要去厨房看一眼,然后动手。

小孩子最希望的是有一个人陪她们一起洗碗,这样她们才不会感觉孤独,才有兴趣去洗。我害怕她们洗不干净,我就洗头道,她们就清碗,一起其乐融融的把碗洗了。

一般来说,只要走比较亲的亲戚家去吃饭,我都会去厨房帮忙,不是我勤劳,也不是我喜欢。

因为做饭大人肯定是主力,小孩子就是打杂的,可是做好饭,吃完饭就不样了,大人往往把这交代给小孩子做,如果是一个小孩子洗碗,我都不知道要洗好久,特别是大家都在边嗑瓜子边聊天,这场景简直想想都不能忍。除了心疼洗碗的人要洗很久,还因为大过年的,一起把碗洗完,好一起耍,过年嘛!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吹龙门阵的时机。

小孩子文章4:苦乐童年

文/吕纯

小孩子的肚子是永远填不饱的,何况我们家并不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的家庭。所以,对吕庄日常生活中的吃,仍有不少至今记忆深刻。

吕庄人的主食是高粱面。这种面在北方最便宜。高粱面粗难以成形,所以食用时一定要掺榆皮面。将榆树皮最外边的一层去掉,里边的一层剥下来晒干细磨,即成榆皮面,榆皮面甜丝丝的,而且能起到黏和的作用。家里条件好一点的有玉米面吃,更经饱一些。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乡亲们往往会往面里加野菜之类的食物,比较常见的是榆树叶子和榆钱。

北方的穷人一年到头吃不上炒菜,只有每餐饼子就着咸菜吃。有余钱时买上一二两小磨麻油装瓶子里,为了节省,食用的方式十分特别。先找来一枚铜钱,在铜钱中间插上一根竹棍,再将它们放进瓶子里,取出来后,铜钱上带上几滴油,这几滴油便是一顿咸菜所需。可别小看这几小滴油的妙处,对当时的吕庄人来说可算是人间美味。

我六岁那年,村里闹过一次蝗灾。每到黄昏时,蝗虫漫天飞舞,遮天蔽日,像一片乌云,呼啦啦飞到田地里,一个晚上就能吃光农作物的叶子。乡亲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着急。等到早上起了露水,蝗虫翅膀被打湿飞不动时,大家一人拿个袋子去田野里抓。顺着农作物的秆子向上,一抓就是一大把,抓满一袋,便在田边挖个坑埋掉,指望以人工的办法挽回一点收成。回去的时候往往还会带上一大袋,将铁锅烧热,蝗虫倒到里头,盖上盖子,听到锅里头噼里啪啦地响,不一会,蝗虫的翅膀就烧没了,肉也熟了,把头扯掉,可以当肉吃,口感还不错,我们免不了大快朵颐,于是大人们眼中的灾难,在我们孩子眼里意外地成了节日。

想是因为与父亲聚少离多的缘故,母亲只生育过三个孩子。老大是男孩,比我大四岁或五岁;我七岁的时候,母亲又生了小妹,可小妹不满一岁就夭折了。我清楚地记得小妹夭亡是在1936年,只因那是一个太过不祥的年份,小妹夭亡后不久,在北京当学徒的哥哥也因病死了,母亲抵受不住接踵而至的丧子之痛,身体垮掉,竟也跟着去了。她的病状很怪,身体逐渐地发红,那红蔓延到胸口时,整个人就不行了,躺在炕上一动不能动。母亲去世当天,亲戚们过来看望她,年少的我却还一个人待在院子里懵懂地玩耍。直到奶奶说母亲不行了,我才跟着进了房子,看着一群人围着母亲,想办法救治,可她已经喘不上来气,眼睛也睁不开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人们都极悲伤,没空搭理我,我便又一个人走到院子里。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

那一年真是不祥,我家走了三个亲人,大伯和三叔家也未能幸免,大伯家走了二嫂子和侄儿,三叔家肚里怀着孩子的三婶也死了。

生老病死本是寻常事,但一年间突然面对如此多的亲人亡故,毕竟罕有。丧礼用的麻衣租了还,还了租,八岁的我一遍又一遍地穿麻衣,到后来都变得机械和麻木了,麻衣租回来,我一眼就找到了自己曾多次穿过的那件,主动穿上去土地庙报到。

母亲去世的时候,按照当地的习俗,要在堂屋里停灵几天,我一个人在堂屋里守灵,亲友来祭奠时,我要抽咽哭泣表示自己的哀伤,但我连象征性的干嚎都不会,我既不悲伤也不害怕,就只静静地跪在母亲遗体旁边。到了出殡时,按照习俗要摔瓦,老怪大爹拉着我走到大门口,反复交代,拿着瓦片一定要用力朝门口的大石头上摔,以求吉利。当时我身后跟着一群人,我一只手又打着幡,感觉十分紧张,结果瓦片没扔到石头上,也没碎,而是滚开了,老怪大爹见状,一个箭步上前,赶紧捡起来摔碎了。

痛苦和悲伤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从我的血液里沁出来,有时甚至汹涌而至。一天晚上,我突然在睡梦中哭喊妈妈,我喊得那么急切大声,甚至吵醒了隔好几间房的大伯娘,大伯娘大声斥责我:“你喊什么!***妈耧树叶去了!”

母亲在世时,每当半夜三更刮风,都会起来去耧风吹落的树叶,用于烧水做饭。吕家庄地处平原,柴火十分珍贵。记得有一天夜里刮大风,吹得树叶子沙沙地往下落,母亲听见声音,半夜就爬了起来,将我留在家里,独自一人摸黑去捡树叶作柴火。

在众多的孙辈当中,奶奶最疼爱我,特别是母亲去世后,父亲又长年在外,家中只剩下我们两人,祖孙俩相依为命。那时她已经80多岁了,身体不好,一到冬天就犯哮喘病,我小小年纪便成了当家的,担起了简单的家务活。我只会做最简单的食物,每顿都是将小米和绿豆混在一起放到锅里蒸熟,就着奶奶做好的腌萝卜丝吃。还经常要去地里捡庄稼秆子、铲地下长的枯草、耧树叶当柴火烧。

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我是太早和太多经历了生离死别,没有享受到多少家庭的温暖。然而,即使这种有缺憾的生活也并没有维持太久,我的少年时代更是经历着另外的不幸,因为日本人来了。

小孩子文章5:师爱的力量

文/何琴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我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后进生,每个班都有。对于这些同学的教育不能用简单的打骂,我认为应该用老师的爱去努力转化他们。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该生不管是上课还是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做小动作,就要和周围同学讲话,既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周围的其他同学,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单元练习测试只得了一个合格。他拿到试卷后,一个人默默地看着试卷……据二年级教过他的老师介绍,他以前是个成绩很好的孩子。于是,我主动地去找他谈话,和他共同分析他失误的原因,并和他说明这次的表现也与他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关,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太爱讲话,自己管不住自己,还说,虽然***妈在他的每一本书上都贴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了: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好好学习。但自己还是老样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的坦言,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我不仅在学习生活上对他倍加呵护,还经常找他交流,告诉他:“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你每天只要多坚持一会,每天所坚持的时间增加一点点,那么一学期下来,你进步的就不止一点点了。”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现在他每节课都能静下心来听讲了,做作业的速度变快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过这件事,现在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我讲。看着他的改变我感到很欣慰,再一次证实了爱的伟大,师爱的力量更是无穷的。

小孩子文章6:过年,请和小孩子一起洗碗

文/小冉zi

如果你家或去亲戚家,记得帮小孩子洗洗碗。过年气息,让那些小孩子期盼着,享受着。年,简直就是小孩子的味道、气息和专属场。

昨天我在幺姨家吃饭,吃了幺姨就喊我坐下耍,等她家那两个小学的孩子去洗碗。但是我想到了我曾经苦逼的感受,于是就说我和她们一起洗,反正我也没有什么事,坐着也是坐着。于是我走进厨房,就打天然气烧水洗碗,那两个小孩开心得不得了了,对我又是抱的,又是亲热的喊“姐”的,又是在我身上搓来错去的撒娇。我就觉得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影子。这样一个小的动作都能俘获她们的心,不需要太多,就能奠定权威。小孩子的认知领域里,很单纯,很童真,有时候看到都觉得好笑又好幸福。

那时候,我是一大家人当中年纪最大的孩子,每次吃完饭,我都要被喊去洗碗,当然我很不情愿,因为大人都坐在客厅里哈哈大笑,非常愉快的聊天,而我却要一个人把两桌的碗都洗了,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每次,无论是在自家,还是在大姨家幺姨家,还是外婆家,都是这样。没得办法,我是孩子中的老大,那些孩子都比我小很多岁,我也不可能鸭子赶上架式的让他们洗碗。所以说每次洗碗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一群大人坐着边磕着瓜子边聊天,这心情简直不能忍!!!!不过现在我大了,小的也长大了,所以她们不得不接我的班,晋级为“家庭洗碗工”,而我就变成了大人嗑瓜子聊天的一员。

虽然我现在不用被一大家人自在的叫去洗碗了,但是有时候我还是要去厨房看一眼,然后动手。

小孩子最希望的是有一个人陪她们一起洗碗,这样她们才不会感觉孤独,才有兴趣去洗。我害怕她们洗不干净,我就洗头道,她们就清碗,一起其乐融融的把碗洗了。

一般来说,只要走比较亲的亲戚家去吃饭,我都会去厨房帮忙,不是我勤劳,也不是我喜欢。

因为做饭大人肯定是主力,小孩子就是打杂的,可是做好饭,吃完饭就不样了,大人往往把这交代给小孩子做,如果是一个小孩子洗碗,我都不知道要洗好久,特别是大家都在边嗑瓜子边聊天,这场景简直想想都不能忍。除了心疼洗碗的人要洗很久,还因为大过年的,一起把碗洗完,好一起耍,过年嘛!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吹龙门阵的时机。

小孩子文章7:关于自大

文/拙朴

常发现一些小孩子自不量力的说一些大话,听者都觉得很好玩或是好笑。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往往会对成年人说,让开,别挡住我,不然我把你推到。小孩子说大话,其本身是认不清自己,真实地认为自己的力量很大。为什么会这样,也是成年人常故意表现岀没有力量,以此逗孩子开心,造成了孩子的妄念和妄为。其实,成年人之间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然怎么会有自不量力这个词呢?

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自不量力的时侯时常有过。

我十岁左右时,和一个小我二岁的男孩去河沟抓鱼,当时有一个大人对我们说,你们也带我去好吗?我可不会抓呢!我说没有关系,我教你抓。到了河沟,我们二个孩子,只抓了几条鱼,大人却抓了好多,还教了我们一个好方法,就是把小河沟上游筑一拦水坝,把溪水引向别处,鱼是随水向上的,等已拦住的沟水干涸了,我们只需从沟中浅水中捡鱼,那次我们捡了好多鱼。事后,我意识到大人说自己不行时,真的是不可信的。

我上初一时,初三班也到我们教室一起上音乐课,老师在黑板上抄歌词时,坐我身边的一初三学生说,我来帮你抄歌词吧,他并说自己的字写得不好,我心想他的字一定不好看,起码没有我的字好,所以我回答说,字不好没有关系,能看清楚就行。他抄完歌词给我时,原来字那么漂亮。让自大的我当时很尴尬。以后我知道了,说自己不行的人,往往却很厉害。

大学毕业我分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进厂之初,我在车间实习,车间主任是位近五十岁的厚道的男人。他对我说,你大学毕业,有知识,有文化,你把某种工序上的夹具改进一下。我在大学学机械设计和工艺课程时,在班上的成绩是名列前茅的,心想这么简单的夹具设计,应该没有任何问题,我没有多了解多思考,马上动手将夹具重新设计了,加工岀来后,却无法使用,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主任看了我设计的夹具后说,你把夹具的壁厚加大一倍,然后送热处理车间淬火。我按主任意见办了,夹具就非常好用。后来我才知道夹具夹不紧是因为刚性不够,夹具受力就变形了,淬火不仅提高夹具的刚性,也增加夹位的耐磨性。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学校课本上的知识非常单薄,不弄清楚设计的夹具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就不可能满足使用要求。才岀校门的大学生,其实是没有一点实际工作经验的,本人却常常意识不到。

走到今天,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像以上的例子还很多,不胜枚举。也让我真正懂得了,人的进步和成长,是在自大被戳破,自尊被摧毁,从一次次失利中走过来的。

小孩子文章8:随记

文/南雪北阳

很少有人不喜欢小孩子吧?小孩子简单、单纯,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你对他凶,他会很直白地表现出对你的讨厌,在他们的世界,没有成年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没有复杂的利益牵扯,只有凭感觉的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跟他们交流可以随心所欲,轻松自在,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听得懂你的话。他们望向你的目光,干净、纯洁、天真,让你忍不住想呵护,想触摸他们美好的心灵。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小孩子更无邪、更纯粹的眼睛,再没有像小孩子一样一眼便能感受到的心灵。

我心里一直有个教师梦,但我不敢轻易表现出来,因为我知道,教师是一份很光荣很神圣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我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炫耀”自己的教师梦,我只能将它深埋心底,默默努力,悄悄蛰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鸣惊人。终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份家教的兼职,对象是小学生,我很开心,很激动,我知道我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上帝果然是公平的,我的努力终于有了一点收获,但我知道,永远还有更努力的人在奔跑,我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见面之前,我想了很多有趣的跟可爱的孩子们打招呼的方式,期待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现在想来是我痴心妄想。一进门,我就被一位老师领到几个孩子面前,简单介绍了下,我甚至都没说一句“你们好”之类的客套话,就开始辅导作业。虽然我自己还是一名学生,不过在这些可爱的小孩子面前,我是一名传道授业的光荣的教师,我应该是他们学习的典范。我们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形成双赢的局面——我需要从他们身上试错,总结经验,为我的教师梦助力,而他们则需要利用我的知识解开心中疑惑,给学习增分。

相对于成绩而言,我更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不赞成大家通常说的不懂就问,如果学生一遇到不会的题就问老师,相当于是强行把老师的思维灌输给学生,而学生自己的思维便无法得到锻炼,所以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作业要自己做,不许抄袭,思考了还不会,可以先从书里找思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行再问,学问学问,就要边学边问,这才是好的学习方式。因为我的学生都是小学生,所以我也很看重学生的基础功,比如字写得是否清晰工整,做数学作业有没有把草稿纸和作图工具放在一边,等等,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监督他们注意细节,时间久了,他们养成了习惯,这不也是在他们面前是教师的我的一种成就感吗?

我与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亦师亦友,在他们面前,我更像大姐姐,他们偶尔也会向我分享他们的小秘密,这让我很有成就感,至少证明我被他们信任,被他们喜爱,任何一名老师,最大的期望不就是被自己的学生敬仰爱戴吗?一直很感谢给我这份兼职的胡老师,通过这份兼职,与一群天真的小朋友的亲密接触,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教师梦,但我依旧知道,我的教师梦,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不努力,则一定没有回报,奔跑吧,我亲爱教师梦!

现在,我至少可以毫不畏惧甚至可以自豪地说出我的梦想:我有一个伟大的教师梦

小孩子文章9:夏天的雨

文/杨婷雁

夏雨像调皮的小孩子匆匆忙忙地来,又匆匆忙忙的去了。

雨前,天气闷热得像一个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把太阳公公给赶跑了。都看不到太阳公公的一丝痕迹,但是大地还是闷热。人们恨不得跳到泳池里痛痛快快地游个泳。突然,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给万物罩上了一层银光,紧接着“轰隆”,一个惊雷,把我吓了一大跳。巨雷一个接着一个,大地都被震得发抖。

这时,如注的大雨落了下来。路上的人们打着伞,一把把伞就像大地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儿,风姿绰约在雨中移动,真的别有一番风景。而那些没打伞的人都变成了落汤鸡,大滴大滴的雨落在那些没有打伞的人身上,就像被别人狠狠打了几巴掌一样。一会儿,倾盆大雨变成了毛毛细雨。

雨停了,只见一条长长的彩虹像丝绸一样挂在天空,看上去好像一座五彩缤纷的桥,色彩非常艳丽。此时只剩下了清新的空气和一个刚洗过澡的城市。

啊!现在我明白了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我爱夏天的雨,更爱雨过天晴的碧蓝天空。

小孩子文章10:将爱进行到底

文/何琴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我把爱学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后进生,每个班都有。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不能用简单的打骂,应该用老师的爱去转化他们。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不管是上课还是做作业,他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和周围同学讲话。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单元练习测试只得了一个合格。拿到试卷后,他一个人默默地看着试卷不说话。于是,我找他谈话,和他一起分析没考好的原因。他承认自己太爱讲话,管不住自己,常常三心二意。他的坦言,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之后,我不仅在学习生活上对他倍加呵护,还经常找他交流,告诉他“每天只要多坚持一会儿,即使坚持的时间只有一点点,那么一学期下来,你的进步就不止一点点了。”

渐渐地,他每节课都能静下心来听讲了,做作业的速度变快了,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看着他的改变,我感到很欣慰。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地付出我的爱,将爱进行到底。

小孩子文章11:美学思考

文/梅墟雪居

小孩子玩耍很是不知疲倦的,因为无局无束,没有很多压抑,而且求知欲望很广泛;另一方面来看,小孩子又是很没有耐心的,玩什么都没个正经呢。

老爷爷手里的核桃磨得很光亮了,还是饶有趣味的盘着,或者什么时候,还会告诉别人些养生的道理,但是说歪了时,人家不赞赏,他也不在乎!

感觉上的接受在人们头脑里生成的信息,毫无疑问地会受到本人素质的影响和干扰,有益的、无益的、甚至有害的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是相互作用形成的。那么,疲劳了的,也是某种相互作用的疲劳。

看了好几位大师级的很多唯美画作,比如,威廉姆-阿道尔夫·布格霍,多表现出人们不经意见发现的,性灵式的美,善良的美,当然,内容很多方面,体系也很充分,所有的画若是连起来,就如同那个时代,在一处恬静安祥的地方,不知为什么,来了乞丐,又有人被抓去吊打。象后来美国的西部片,只是没有英雄。

布格霍的思想里有他想不通的,弄不懂的,但他画了出来。如果他会长命百岁,也许会一直画下去,但是,有一天,当他听到别人说他的画摆造型的样子有些过了,他也不以为然,只是知道画出来就很快乐。总之,让人觉得,他有时象个小孩子,有时象个老爷爷,更多的时候,他爱画那些丰腴可爱的妇人。

有人说唯美主义有很是传统的精英者的意趣,就象是往佛相脸上贴金呢。他们永远不会说疲劳,而是说渴了、饿了、冷了、亮了、暗了,等等,很善于绕弯呢,但就是不轻意告诉你那个地方的青壮男人们在作什么。

一种有所回避的美吧,这种美学在我国五四时期曾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一直延续至今,他与批判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无声的对抗也由来以久,被称作为了艺术而艺术是有些不公正的,大多时候也是代表了中小有产者的观念。

艺术作品的审美疲劳有很典型的时代特徵,那么有没有艺术家的作品在社会学意义上有超前意识呢?或者说,能让人们从各方面和整体看到以后和希望呢?能够传承有续地,因此而摆脱审美疲劳,也许是这样的吧!

小孩子文章12:“别动”和“不许”

文/高洪波

小孩子的天性是好动,成人的天性是喜静;小孩子活泼,成年人稳重;小孩子对世界是好奇的探究,成年人对世界大多是习惯性的冷漠;小孩子天真,成年人世故……凡此种种,造成了家庭里许许多多无端禁忌。

爸爸有爸爸的工作环境,于是“别动抽屉”“别动钢笔”“别动稿纸和书”“别动台灯”,“别动”成天挂在嘴上,让小孩子手足无措。

妈妈有妈妈的生活环境,于是“不许摸窗台”“不许玩剪刀”“不许扭水龙头”“不许进厨房”,一连串的“不许”,把小孩子隔离起来。

爷爷和奶奶由于“隔辈亲”的古俗,可能会稍许宽容、放纵些,但一旦小孩子干扰了他们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威胁着他们的心爱物件,也是绝不会客气的。“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教,母之过。”爷爷奶奶甚至因此迁怒于儿子和媳妇。小孩子的确面临着种种无端禁忌。

我想起儿时遇到的另一种禁忌:在乡下的姥姥家,春天时母鸡们开始下蛋,“咯咯”地表达着对生命和春天的热爱。当我跑向鸡窝捡鸡蛋时,姥姥很郑重地嘱咐我:“你捡起鸡蛋千万别换手!”问她为什么。老太太说:“一换手鸡就容易下飞蛋,跑别人家去下蛋。”

当时我很紧张,也极相信,握着鸡蛋的手好像直出汗。

姥姥的禁忌现在想来十分可笑。可是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向小孩子发出一声声“别动”和“不许”的指令时,思考过对儿童行为心理的挫伤吗?

女诗人柯岩曾写过许多情趣盎然的儿童诗,大多从儿童行为入手,生发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有一首《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的诗,讲的就是小孩子偷戴爸爸的眼镜引起的故事。柯岩注意到一点:小孩子羡慕大人们的学问,但认为这一切秘密全在眼镜里!于是偷走了眼镜,才有了这首小诗。

儿童的身心是开放型的,他们像小苗一样渴望智慧的水,因此让他们无拘无束地生活,心灵有一种由衷的舒展,而不是动辄得咎,成为谨小慎微的“小大人”。

假如无端禁忌太多,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孩子的性格注定是要萎缩的,因此我认为:家长们,请民主些,开放些。

我本人就是一个把“别动”挂在嘴边的人,那么,从我做起。

小孩子文章13:美好……

很喜欢小孩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论什么时候,小孩子都深深打动着我……每次看到他们,都好想去逗逗他,摸摸他……看着他们那天真的样子,他们会因为抢不到自己喜欢吃的糖或是自己喜欢的玩具而放声大哭,或者妈妈给了自己一个好玩的东西而高兴的合不拢嘴……是的,他们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做懵懂的,最真实的,也是最快乐的……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可爱。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我。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很单纯的喜欢他们,还是因为看到他们,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或者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已经成长,而感到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更多,觉得承受不了……从而去感叹呢……

答案……我也不知道,或许对这些,我都不曾否定

很想自己以后可以做个幼师,然后跟小朋友们一起享受那种天然的快乐……跟他们一起笑,教育他们……爱他们,但想想,却又觉得自己的想法似乎很天真……我真的可以跟那么多孩子相处好吗?我可以吗?但我相信……我会!因为我在努力,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每次走在大街上,会遇到好多小孩子……他们个个都是那么可爱,个个都让我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当然,我就一定会停下来逗逗他们,摸摸他们,很多次都差点被那些宝宝的妈妈们误认为我是有什么企图的,现在想想好搞笑哦……甚至有一次都被人家误认为我是小偷了……呵呵……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朋友中也有不喜欢小孩子的,她们觉得小孩儿太麻烦,而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真的喜欢某种东西的话,那么他会觉得所有的麻烦都不再是麻烦了……

写到这。突然好怀念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而现在,一切竟然变得那么的难……

我想,当我们都变老的时候,忆起童年的时光应该会更幸福吧……

小孩子文章14:童年·故乡

文/漠上烟

小孩子的悲伤,就像一阵风儿吹过小河水,因为河水的浅淡,只微微泛了一点浅浅细细的波纹,你甚至都来不及看到,这点细波纹就不留痕迹地散去了。

{一}

我出生的村庄,在附近十里八疃也算大村,而我的家族,在村里属于大户, 子孙后代, 枝繁叶茂。

父亲在家里兄弟姐妹六个,排行老大,而我又是父母的长女,自然是爷爷这一族的长孙女。然而,即使“位尊显贵”,除了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疼爱,我家里其他诸如三个姑姑,两个和我年龄相差不远的叔叔,还有那望而生畏的爷爷,甚至我的奶奶,从他们那里,我没有分得一丝一毫的关注,至少让我有感觉,他们心里面是有我的存在的,记忆里,从来没有。

记忆里,有的是我带着小我三岁的弟弟,满大街小巷地玩,漫山遍野地跑,玩到饿了,偶尔存着一点侥幸,偷偷地在奶奶家门口,听了半天动静儿:爷爷不在家!于是,姐弟两怯怯地进了院子。

奶奶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棵葫芦梨树,我必定是进去后,眼睛就无法从那棵树上挪开了!

奶奶也必定是说:还没熟呢!你看看,看看,不熟!没法吃!

尽管我不开口,她还是知道我想什么。每回这么说了,我依然执着地贪婪地盯着梨树:明明是可以吃啊!好几个梨子个头那么大了,绿油油地闪着耀眼的光,看样子都想象的到,一口咬下去该有多么的酸甜可口!

每回如此,奶奶就顺手从地上捡个干吧梨子,试图让我尝尝青涩梨子的味道,以此证明果然是没法吃的。我知道不能吃,可是年幼的弟弟却会不由自主接过来,啃了一口:呸呸——紧接着吐出来。

这样,奶奶终于让我们姐弟两对梨树死了心。有一次她还说,等熟了再吃吧!这句话给了我们无尽的希望,从那天开始,每天盼着日落和日出,就这样等啊,等啊,等着等着夏天就过去了,等着等着就长大了……

既然葫芦梨不能吃,可是我们俩还饿着呢!奶奶见我们没有离开的样子,会问:你们不家去吗?快晌午了。

我说:奶奶,俺饿了,给俺俩块干粮吧。

奶奶一听这话,着急了:家里哪有干粮啊?没有啊!

我不甘心,往屋里锅台看过去。奶奶赶紧进屋拿开锅盖,果然!锅里空空如也。只有铁篦梁孤单单地架在锅里,上面还零散着几个蒸透了的苞米皮。

我还是不甘心,往半空中插在门框上的笊篱望上去。

奶奶嘴里说着:真没有,然后毫不犹豫地拔下空中的笊篱:看看吧!真没有干粮了。

我踮起脚尖,往旧旧的笊篱里看进去,多希望有块干粮!哪怕苞米饼子也行啊!

结果,是有一块儿,风干了的好小的一块儿黑饼子,那个模样明明就是遭人嫌弃的扔在里面,没人知道究竟有多久了!

最后,我们姐弟两悲伤地离开了。

从此以后,那也是最后一次有记忆了,我再没有带着弟弟去要饭吃,因为奶奶家没有干粮,有葫芦梨每回去却又不熟。

{二}

小孩子的悲伤,就像一阵风儿吹过小河水,因为河水的浅淡,只微微泛了一点浅浅细细的波纹,你甚至都来不及看到,这点细波纹就不留痕迹地散去了。

所以,我依然天天的带着弟弟疯玩,穿大街,过小巷,总感觉我们村那么大,那么大!怎么走也走不完,就像一个好大好大的迷宫,总也有我们姐弟两没去过的胡同,没走过的石阶,没见过的院落和各种没见过的人。

那时候,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我们村就是全世界,全世界就是我们村。

然而,对那样的我们不熟悉的胡同,以及我们不熟悉的路,还有陌生的大门和陌生的面孔,小孩子会有莫名的恐惧。

在去姥姥家的路上,经过带有后院的一户人家,平时基本看不到他家开门,也极少看到这户人家住的什么人,长成什么样子。几乎我们每次路过都是大门紧闭,悄无声息。神秘的气息笼罩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一片瓦块儿,都仿佛有眼睛一样,趴在那里看着你,走过来,走过去,一旦你走远,它立刻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或者拄着拐杖的老太婆。房子后面有长满梧桐树的院子,遮天避日的,梧桐树的脚下杂草丛生。夏季的时候,疯长的杂草能有半个人的高度,总感觉里面藏了无数的我们看不到的精灵。

每回走到这户人家门口,我都会领着弟弟在门口停一会儿。有时偷偷走近了,看看后院的树和草,希望能有神奇发现:吃草的兔子?会唱歌的小鸟?美丽的仙女?或许突然被我搜寻到!直到现在,在那家后院里寻寻觅觅,还会偶尔在梦里重现。

当然,傍晚回家,天若黑了,我们是必须绕道不走那户人家的。你无法想象,风刮地整个小树林子哗哗啦啦地巨响,影影绰绰,奇形怪状,惊天动地的左摇右晃,仿佛那梧桐树在夜间就变成了身形巨大的怪物,呼呼啦啦地随时会向你扑过来!那白天看起来还是草的东西,跟着风起伏呼啸起来,也在黑暗里瞬间变得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仅有一次,我是带着小跑,紧紧攥着弟弟的手,故意地不看不听跑了过去,回家了。

童年的这些恐惧和不解,以后不断出现梦里,甚至还是当年的那些树,我还是当年那么小……

小孩子文章15:己所不欲?人所不欲!

文/谢十

小孩子顽皮,人家不想跟他玩,可他高兴,逼着别人跟他玩。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干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他这倒是“欲”,“强施于人”.

后来我教他“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今,社会矛盾愈来愈复杂,不断的出现意想不到的纠纷,有时候甚至升级为事故。纠纷是因为矛盾,而矛盾的产生则是由于“人所不欲”.

老话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根据自己好或恶的事情,“施”或“不施”于人,就是说要看自己的心情。

我们都很叛逆,都喜欢追求个性和独立,为什么要看别人的脸色呢?所以不对自己“胃口”的时候就掐架、搞矛盾,为了挣脱对方强施予的束缚,争取某种自由,“非暴力不合作”.静下来的时候说:“老子那样对你,你愿意吗?”

“人所不欲,勿施于人”,首先考虑的是对方。别人不愿意看到的、听到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施”与“不施”,考虑了个人喜好还有考虑对方的感受。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可能你说的、做的不好、不对,但是对方不讨厌,那你便也可以做。因为,结果双方都不会很在意,最起码不会产生矛盾。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应该多学东西,学好多东西,长大本事,赚大钱……,反正就是告诉自己要优秀--为了将来,说白了是为了找对象。自认为混的也不是那么差,结果还在“裸奔”.后来就明白了,喜欢一个东西是不需要它有多好的,只用俩字--愿意。

小孩再调皮的时候,我就问他,“你跟不跟不喜欢的人玩?”他说看见不喜欢的人就会躲开,我告诉他人家已经烦了,不想跟他玩了,他会不情愿的离开。当然,我是不讨厌他的,所以每次都会找我撒气。

遇到不那么顺心解气的“气”,换个角度想一下,给自己解解气,再有类似的事情自己不要做“给气”的人。人与人交往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都有能动性,但做事的时候先考虑一下对方是否“欲”,我想矛盾势必会少很多。

“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大家都会用这句话,“文明活泼”的和谐人际会不会更广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