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文章

请欣赏上午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上午的文章1:帮助残疾人

文/樊慈

星期天的上午,我走在马路上,路上的车很多。不远处,有一位残疾叔叔在艰难地走着,他好像要过马路。我急忙跑上去说:“叔叔,我帮你吧。”我扶着叔叔走着,叔叔笑了,不一会儿就穿过了马路。叔叔高兴地说:“好孩子,你真懂事啊!”和叔叔再见后,我就回家了。一路上,我很开心。

帮助残疾人,是一种美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上午的文章2:旅行

文/李慧丽

10月5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上午九时许,我坐在平顺县阳高乡车当村佛头寺大殿外山墙根的青石台阶上,尽情地享受着温暖又安祥的阳光。

穿过金色的光线,远处群山绵绵,近处炊烟袅袅。山脚下的田地里仍可见在辛勤耕耘的农人,炊烟升起的农家屋顶上是堆放整齐的金黄色的玉米穗。村外一条蜿蜒而过的公路仿佛把整个村庄搁到了山的这边,不远处漳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三面环山的地形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阻隔了外界的喧嚣和尘埃,整个村庄静谧而整洁。秋收已过高潮,村中央几位妇女正围在一起看小孩聊家常,谈天说地;毫无顾忌的儿童打闹嬉戏声淹没了偶而进进出出的外地车辆的汽笛声响;老人坐在上午暖暖的阳光下安祥地晒着太阳……此时,整个村庄是如此的安静温暖,让坐在村庄地势较高处的我仿佛都能听到对面不远处漳河水哗啦啦的流动声。一个很文艺的词语瞬间跃然脑海“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青山、绿水、阳光、静谧,中国好多农村都具有的特征,此时在我的眼里却又是如此的美好。一刹那间,我又在心里偷偷地笑着自己,“一个农村人从自己的故土来到别人的村庄,辗转几十公里来为另一幅农村画面而激动,傻不傻啊!”可眼前这幅既熟悉又陌生的安逸祥和的农家画卷,确实让生长于农村的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致,甚至于打动内心。

车当村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山下的房屋依势而建,循着山坡层层缓缓地排列下来,竟有了层次分明的美。你看青山含黛、屋顶金黄,层层叠叠,自然天成。村民说再过几天这里会更美,因为那时山上一部分植物的叶子将变成红色。想想都觉得美,山上红的叶子,绿的树,还有山脚下屋顶上金色的玉米,红、绿、黄三色相间,你说美不美?再者车当村是总人口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却文化历史悠久,保存下来的古迹甚多,全村现存有一所国宝级单位——佛头寺,还有全神庙、药王庙、观音庙、痘疮庙等文物古迹,更有近年来开发出来的月亮山风景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人间美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存留于文物中饕餮后人,这一切让我心生敬畏。

在这秋日的上午,阳光洒满了整洁的寺院,一位名叫张素文的师傅为我们讲解佛头寺的历史、现状及构造。佛头寺因背依的山峦状似一尊慈祥的大佛而得名。佛头寺建于宋代,琉璃彩瓦,飞檐斗拱,线条流畅,精致美观。张师傅给我们讲了很多的古建知识,但他说的“古人通过屋顶沿途的弧线和脊的流线改变了古建生硬呆板的形象,赋予了建筑物动感,使其有了飘逸的美……”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当我伸着手指在殿内墙壁上抚摸壁画时,他立即制止了我,并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大家都要爱护。在这山村乡野,静陌时光里,竟有着这样的精通古建与致力于文物保护的“土专家”,心中忽生敬佩。

正在殿内忙着拍摄墙上壁画的摄友们此时正匆匆走出庙门去拿他的设备。彼时他们的“长枪短炮”已在寺院内的石凳上摊了一堆,见我悠闲地坐在那里晒太阳,他不无遗憾地说,“怎不拍?”“相机没电了!”“唉,看你……”一副叹其不争的表情。极其不理解的样子正如我不能深切地理解他们一样。寺内墙壁上的“二十四诸天”壁画,我看起来也新鲜、稀奇,也知道是极其珍贵的,可我也只是草草地用手机留了影像,记录下我曾经来过,然后走出了庙门安然享受阳光,他们在里面尽情地拍啊,拍了全景拍特写,一个神像挨着一个神像拍。我相机也确实没电了,可即便有电我想结局也和现在差不多。首次与他们外出旅行的我不知道他们的出行即意味着寻找捕捉镜头里最美的瞬间。更不知道他们的寻找其实很繁琐也很艰辛。

历经二个多小时,他们终于心满意足地从殿内走了出来,我也被太阳晒得快化了。看他们一个个肩上背着相机,背后驮着相机,怀里抱着固定在三角架上的相机,额头、 鬓角已渗出了汗珠,我立即上前替他们拿些器材,走向他们要拍摄的另一个目的地。

在药王庙内,“大师们”(我心中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对盘柱石,青石长阶都充满了浓厚兴趣,始终带着如孩童般的新奇,一阵阵地狂拍。阳光透过大殿前高大的柏树枝叶洒向地面,树影婆娑,一地斑驳。光影流动,青石温润,一并带着暖暖的阳光走入了他们的镜头内;在全神庙内,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木制戏楼更引发了他们新一轮的拍摄高潮,一块压窗石、一扇铆钉门都是他们变换着各种姿势用镜头记录的对象。

中午近一点时,我们才坐在路边小店的桌子等待开饭,许是因了有我这样的人存在,他们要了米饭和三个菜。可听他们说,他们出来拍摄一般是自带干粮的,倒不是为了节约经费,而是他们常常去的地方是人烟稀少之地,想买也是没卖的。他们常常是背着一堆器材,外加干粮、水,带着几十斤重的重量跋涉于山水间。有时为了一只飞来的小鸟儿,为了一朵飞溅的浪花,他们也许会在山坳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

聊天中,一摄友说他“国庆”当天去板山,大半夜地起来天不明就得赶到山顶。我竟幼稚地插嘴问,“那么早,不怕深山老林里有野生动物吗?”“还野生动物?等你一路马不停蹄赶到板山顶时,也许这时连个理想的位置都找不到,山头上一溜人,已摆好各种姿势,随时准备迎接第一缕晨光!动物早被人类给吓跑了!”

看他们的装备,齐全且还算精良,确实资深;看他们的行事与作风,如此朴素,确实低调。我不知道他们常年的辛苦及投入是否会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因为他们说他们常年的奔波只是为了自己的爱好。但是他们那种对梦想的执着与认真,我是心生敬仰的。

迎着逐渐暗淡的秋光,我们走上了返程的道路。我是个农村人,见惯了农村的人和事,可从我熟悉的农村来到陌生的他乡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见到了不一样的人,经历了不一样的事,也许此行我没有摄友们的“盆满钵满”,但我的心房也是满满的!

上午的文章3:红蜻蜓

文/刘蓉宝

上午的雨,洗净月湖的暑气和尘埃。太阳一出,有了中秋的透亮和明朗。

满月桥畔,与一群错落有致地飞来飞去的红蜻蜓不期而遇。

我站住,痴迷地望着这群轻盈飞舞的小精灵。

它们来往翩跹,时高时低,时快时慢,飞得沉着而欢快。俯冲,盘旋,掉头上升。各自绕着自己的航线,安然飞翔。或自顾单飞,牵一条红线飘然而来,忽然停顿,蓦地又另起一行翩然飞去。或两两相对而飞,眼看要相撞了,各自调整角度,迅疾擦翅而过,有惊无险。

一只红蜻蜓在我身边的木头桥栏上方迟疑绕圈,好像飞倦了,要停下歇息。

我情不自禁地轻声向它呼唤:下来吧,小宝贝,歇一会。来吧,到这儿来……

红蜻蜓好像听懂了我的话,几番犹疑,终于栖息于我身边的桥栏上。

我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欣喜得甚至感到一丝颤栗的疼痛。

这只栖息于我眼前的红蜻蜓,除了透明的翅膀,全身都是鲜艳的红色——石榴花一样、彩霞一般、火焰似的红色,那么美,那么精致,那么明亮。我盯着它,觉得周围一片虚静,因了这绚烂的美变得缥缈起来。

这是童年小河边那只美丽的红蜻蜓吗?

流经家门前的小河,不涨水的时候,连浅滩在内也不到十米宽。水深的地方河床还要窄一些。平日里举目望去,河水在阳光下清澈见底。成群成群的小鱼小虾,贴着河底的小石子寻觅吃食、玩耍嬉戏。

中午的太阳明晃晃的,山村沉寂静谧,大人们在歇晌。我带着妹妹来到小河边,躲在老山柳的一片树荫下乘凉。

和夏天一起到来的蜻蜓,在河面上飞舞,从小河这边飞到那边,又从那边飞到这边,偶尔擦着水面掠过,好像是在清洗它们薄薄的透明的翅膀。飞累了,徐徐降落,纤细得纱线一般的六条长腿轻轻落在河边的石头上。它们扑闪扑闪翅膀,在清亮亮的河水中照照镜子,然后静静打会盹。

我屏住呼吸,猫腰向前,悄悄靠近,生怕弄出声响,惊醒了正在做白日梦的小精灵。可在我的手指眼看要捏住它尾巴的时候,警醒的蜻蜓扇动翅膀,一下就飞走了。过一会,同一块石头上又会有蜻蜓降落,有时是同一只,有时是另一只,有时会同时降落好几只。

好不容易逮着一只,我们就兴高采烈回家,从妈妈的针线盒里找一根长长的纱线,轻轻套在蜻蜓的尾巴根部,妹妹扯着线儿让蜻蜓飞。我们仰着头,跟着蜻蜓奔跑,洒下一路欢笑。

现在,我眼前的红蜻蜓,安然泰然地栖息在月湖边的桥栏上,给我留下足够的时间凝视它并拍下它的倩影。它鲜活灵动的美仍如当初一样让我震撼。

歇息好了,红蜻蜓双翅一扇,纤巧的六条长腿同时一蹬,飞离桥栏,回归红蜻蜓群中。我抬头目送它,像当初目送亲手放飞的那只红蜻蜓,心里默默地说着再见。

我感到自己走进了一幅画中,画面上,有清亮亮流淌的小河,有沉静的山村,有碧蓝的天空,有轻盈飞舞的红蜻蜓,还有痴迷地望着红蜻蜓渴望美好向往飞翔的女孩。

上午的文章4:这个冬天特别暖

文/张聪蓉

冬日的一个上午,我挤上了一趟公交车,在十分拥挤的车厢,一个小“老乡”十分热情地给我让了座,并且像看护亲人一样站在我身边,生怕我摔倒。知道我要下车了,尽管他带了一个很大的提包,并不方便,可他仍然扶着我下了车,嘱咐我走路小心。这位年轻人助人为乐的行为和话语,让我心里十分温暖。

过了几天,我冒着冷风细雨去一个机关办公室办事。接待我的女同志,立马扶我坐在凳子上,并给我泡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两手很有礼貌地送到我手上。她笑着对我说:“外面下着雨,天冷,您先喝杯热茶,暖暖身体。”我端着热茶,还没进口,就全身热呼呼的。我刚喝完茶,她就把我的事办好了并亲切地把我送到电梯门口,一再嘱咐要我路上注意安全。

我从办公大楼出来,忽然想起家里的牛奶喝完了,便来到一家小商店。我挑选好付款时,老板主动提出要把牛奶送到我家里去。我说,牛奶并不是很重,我提得动,就不麻烦他了。他不肯,说:“天刚下了雨,路上很滑,到你家里要上一个很长的坡,万一滑倒了怎么办?”他交待爱人看好店门,提着牛奶把我送到了家门口。

良言一句三冬暖。如果大家都有一颗火热的心,都有一双热情的手,互爱、互助,再长的冬天也会在温暖中度过。

上午的文章5:拔河比赛

文/武锦

今天上午,我们班级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大家都很兴奋也很紧张。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等待着比赛的开始。只见老师拿了一根粗麻绳,而且中间系了条红领巾。老师根据我们的身高和胖瘦,把我们班同学分成两组。接着宣布比赛规则:绳子中间的红领巾拉到自己那边才算获胜方。

“嘘嘘嘘”口哨声刚落,就看到双方队员的双手像一只只铁钳子,死死地抓住那根又长又粗的麻绳,眼睛瞪得大大的,腿伸得直直的,身体向后倾,卯足了劲往反方向拉,各不相让。双方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个个面红耳赤。此时,同学们的欢呼声、跺脚声融成一片。只见绳子一会儿被我们拉过来,一会儿被他们拉过去,就这样持续了十几分钟,最后,我们队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喊声,红领巾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欢呼雀跃,相互拥抱着:“啊!我们赢了,我们赢了……”我们为自己的胜利而高呼,这种声音,是胜利的声音,也是团结的声音。它,在天空中久久回荡着。

上午的文章6:父亲给我送药茶

文/白阳法会

上午第四节马上就要上课了,我发现手机上有两个未接电话。翻了一下,是老父亲打来的。我赶紧回电话,父亲说:“上着课没?”我说:“马上就上课,有事吗?”“那你先上课吧,我就在街上,有点事,一会儿你下课后我再进去吧。”

我一听没急事,就先去上课了。学校在较繁闹的集镇上,父亲也可以趁机转转。一下课,我赶紧出校门去找父亲。教学楼到大门还有一百多米距离,远远就看见了父亲熟悉的身影。他似乎正在跟保安说他儿子已经要过来了。保安往这边看着,我挥了挥手,保安放了行,父亲就往校园里迎着我来了,手里好像还拿着个袋子。

我赶紧走上去,父亲把手中的袋子就递给了我,说:“刚刚在凤凰岗刨得金银花,你拿回去晒干后,可以泡水喝。”哦,我一堂课一直盼着快下课,怕父亲有啥为难事。原来不是,我首先心中轻松了一点。我说:“咱先吃饭吧。”父亲说:“刚吃过,我在街上吃了点,也没啥事,我走吧。”我看真的没啥其他事,也就没有强留父亲。父亲开着自己的小电动三轮,打着火儿,就回家了。

我提着那小半袋金银花,隔着袋子都能闻到浓浓的香气来。父亲知道我讲课费嗓子,专门给我来送“药茶”来了,我心中一阵温馨,又感觉很是惭愧。

我们学校在镇政府所在地,我老家在镇政府北约三公里的一个小村子里。但自从我三年多以前搬入市区居住后,就很少回老家了。因为学校到市区路特别顺,新修的双向六车道大路宽阔通畅,20分钟就能到我现在居住的小区。我每天在学校里忙忙碌碌,中午想在校午休会儿,下午放学后,或留在学校继续辅导晚自习,或匆匆回到城市的家中。有时竟然两个月不能回去看一次父亲,实在觉得自己不孝顺。

这不,自从清明小长假回家给母亲上坟见过父亲后,又是一个半月没回过老家了。说实话,人有时忙忙碌碌的,就能忘掉自己是干嘛的。我有时就忘了自己还是人子,还有老父亲呢。双休日,我也总是给自己借口,说需要休整,忙了一周好好休息一下,便又有了不回家看父亲的理由。

好在老父亲将近70岁了,身子骨还算可以,农业活儿虽然不干了,却又闲不住,平常就好挖点草药换个零花钱。这不,刚刚在我学校附近的一个高岗上挖了点金银花,却首先想到了儿子。

我打开那袋子,一股浓郁的药香味扑鼻而来,便让我深深陶醉在了父爱的温暖中……

上午的文章7:光盘行动

文/袁佳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我的肚子就饿了,好不容易熬到第三节课下课,从科学教室回到教室门口,我看了看今天的饭菜,哦,好丰盛啊:香肠、红烧萝卜和肉末炒西葫芦,全都是我喜欢吃的。我赶紧走进教室,在位置上坐得端端正正。我一看,邓老师比我们先进教室,今天由她来看我们打饭。

我们正在那里打饭时,邓老师突然冒出来一句:“今天开始实行光盘行动,打的饭菜都要吃得一点不剩。”“啊?”“天哪!”……同学们都在大叫着,我也愁眉苦脸的,轮到我打饭打菜时,我就对吴世钰和贺文雯说:“少点少点,就一点点。”

我端着饭菜回到位子上,狼吞虎咽把所有的饭菜都吃了个精光。正想出去放盆子,突然看到邓老师正瞧着锅里的饭菜,眉头一皱,突然她嘴角浮出一丝微笑:“现在每个同学都轮流上来将剩的饭菜分干净。”啊?我愣住了。师命难违啊!有的同学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一个个乖乖地上去了。还有一两个缩在下面不肯行动,邓老师出招了:“还有谁没有上来打的,今天家庭作业加倍。”结果,那些想蒙混过关的同学只好乖乖上去加了。瞧,朱秦宇苦着脸,上去又加了一小勺红烧萝卜,回到位子上,用筷子夹着一小片一小片往嘴里送。

大家跟盘子里的饭菜奋战着,大部分同学最后都吃得光光的,只有几个同学的盘子里还剩一点菜和菜汤,想偷偷倒掉时,也被邓老师给“逮住”,后来监督着他们吃干净了。我打着饱嗝,端着干干净净的盆子出去时,情不自禁地想:“今天我吃得好饱啊!这可是我第一次吃得这么干净哦!”

后来,邓老师表扬我们今天吃得特别干净,鼓励我们以后天天实行“光盘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是一种美德,“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上午的文章8:高山仰止,师魂永恒

文/见闻

12月19日上午,一个来自宁波的陌生电话让我陷入无尽的哀伤。打来电话的是恩师张绪政老师的女儿张琼,她告诉我张老师已经于16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一时间,无尽的哀伤与愧疚一起涌上心头。

12月22日,冬至日,也是恩师的头七。我一大早开车赶往恩师的老家——镇海的汶溪村。

熟悉的村庄,熟悉的老街,只是这次老街上没有了恩师高大的身影。

叩开恩师的家门,师母一看到我的出现,顿时泪流满面,她的眼睛已经很肿、很红,我的眼中也顿时噙满泪水。师母把我引到堂前,恩师的遗像摆在八仙桌上。那张遗像是他退休时照的,微笑着,是那么地亲切、那么地和蔼……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恩师走得很安详。

我有些埋怨张琼没能早些告知我们,以至没能送恩师最后一程。

张琼说老师生前最不愿打搅别人,对家人有时也是这样。这次身体感觉不适时,他连儿女也没有告知,与师母一道去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小医院。当儿女们在医院找到他,提出希望能够转到宁波的大医院治疗时,他说这家医院的医生很好,就别再去麻烦其他人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的依然是少给他人添麻烦。

张琼还告诉我,老师生前一直很挂念学生们。在医院的最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将一本记录着学生的名单和成绩的旧记事本放在胸前的上衣口袋里。在他离去的时候,他身上的唯一的遗物就是那本旧记事本了。

我捧着恩师留下的记事本,这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记事本页面已经泛黄,翻得也已经脱了线,破损不堪。也许,他心中最不舍的就是这些学生了,他是把我们这捂在了胸口,放在了心的最深处。

我再次陷入悲伤的深渊,往事清晰地在脑海中浮现。

池淮中学——一座位于开化山区的普普通通的乡村初级中学,它坐落在山脚下,教室大多是低矮的平房,四周没有围墙。从1984年入校,在那里我度过了三年充实的初中生活。我入校那年,张老师已经51岁了,他身材高大,头有些谢顶,稀疏微卷的头发也已经花白了。张老师是教化学的,还担任教导主任。

那时的池淮中学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级,整个学校不到10个老师,教化学的只有张老师。尽管要到初中三年级才上化学课,才能聆听他的化学课,但是每到学校集会或是年级集会时,还是有机会聆听他的训示。会上他总是很严肃,但他那带有浓重的宁波口音的普通话,有时也会引发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那时,张老师是刚从一个更偏远的开化山区中学调到池淮中学,因为老家在宁波的缘故,他与师母一直住在学校里。暑假时,为了给一些同学补习化学功课,他经常放弃回宁波探亲,只有在过年的时侯,才会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

还在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与张老师就有许多交往,因为那时我的成绩很突出,经常在年级名列前茅,还多次参加县里、市里以及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为学校赢得了一些荣誉。张老师经常在各种会上表扬我取得的成绩,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而私下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这里的天地很小,在这里你也许是优秀的,但是天外有天,外面的天地很大,你绝对不是最优秀的。正是他的时刻提醒和期待,让我在初中三年中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戒骄戒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张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那时候,我们都是住校的,大多数同学的家庭生活比较艰难,同学们经常是从家里带一些霉干菜或者酱菜就饭,而且往往几个礼拜一成不变。于是,张老师与师母在学校旁边开垦了很大一块菜地,种起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他经常将烧好的菜肴给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或者生病的同学送去。如果赶上他刚从镇海老家探亲回来,或是有亲属从宁波来看望他,同学们还能吃上难得一见的海鲜,那时的海鲜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奢望。因为家里生活很苦,我也多次享受了张老师的美味佳肴。看到张老师把热气腾腾的菜肴端到面前,很多同学都感动得泪流满面。有时候,我们也会极力地谢绝,让他不要再给同学们烧菜了,我们知道他的工资微薄,师母的收入也很低,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可他总是很固执,不曾听从同学们的劝告。

周日或者暑假时,他经常骑着他那辆很破旧的自行车去一些学生家进行家访。有时是为了某个因家庭贫困辍学的学生去劝说家长,有时是为了学生成绩的下降去了解是否有家庭原因,有时甚至是为了学生能安心学习去看望学生生病的父母……而这些家访,据说也花去了他不少工资。

到了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终于可以聆听他的化学课了。他的课很生动,他总是尽可能地调动课堂气氛,深入浅出地给学生们讲一个个原理、一个个现象、一个个方程式,手把手地教大家做实验。看似枯燥的化学课变得让人很向往,大家都盼着上化学课。

因为是毕业班,他几乎每天到教室来查看四五次,即使没有化学课。他关心学生的穿衣、吃饭,关心学生每门课业是否有进步。出差去衢州时,他还经常自己出钱买回一些复习资料,这些资料不光是化学课资料,其他学科的资料都一应俱全。资料买回来以后,他的工作便是亲自动手用蜡纸刻资料,然后油印好发给大家。为了刻印资料,他经常工作得很晚。也因为这样,在加上经常做化学实验时受到各种气体的刺激,他患上了眼疾,有时会不停地流泪。也因为愈来愈严重的眼疾,他在59岁时实在不能再给学生上课了,万般无奈之下提前一年离开了开化、离开了他热爱的校园、离开了奉献了毕生心血的三尺讲台。

他关心优秀的学生,更关心后进的学生。不论什么样的差生,只要放到他的手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总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老师在我身上也花了很大的心血。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通过了层层的选拔赛,准备参加省里的化学竞赛。这在池淮中学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张老师在竞赛前的一个月内,几乎每天晚上给我辅导化学竞赛方面的知识,鼓励我涉猎更广泛的化学知识。尽管那次竞赛我只取得了二等奖,但是在当时对于县里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突破了。这次取得的成果与张老师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但是他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不曾提起他的作用。

最为难忘的是一个夏天的早晨。上过早自习后,我匆匆地赶往食堂吃早餐,一不小心,踩上了一个碎玻璃瓶,鞋底被扎穿,玻璃片深深扎进脚底,顿时鲜血直流。张老师这时正好路过,见状立即找来毛巾简单包扎后,立即背起我,飞也似地奔向一公里外的卫生所。一路上,我伏在他的背上疼痛难忍,但当我清晰地感觉到他已是气喘吁吁,看见他额头上不停地冒出豆大的汗珠,我的心更加难受。他已经是53岁的老人了,他的身体已经不能承受我的体重,但是他那拼命飞奔的样子和他那焦急的表情,让许多路人误以为是父亲背着孩子向医院飞奔。在那之后的十多天里,他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护,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后来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在高中时,我与张老师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信里他总是问寒问暖。三年后我又考上了大学,只身一人前往东北求学。在第一个冬天、在皑皑白雪降临的那一天,我收到了张老师寄自母校的藏青色的海军棉大衣,那件棉大衣是他儿子在大连上大学时穿过的。捧着厚厚的大衣,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不禁潸然泪下。亲爱的张老师啊,他依然牵挂着远行的我,他的心里装的都是他的学生。

……

而今,他静静地走了,没有打搅任何人。

张老师的一生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他是那么地平凡,默默无闻地为开化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在池淮中学的十多年里,在他的谆谆教诲下,百余位优秀的农家孩子走出了大山,进入各类大中专院校。现在这些同学有的留学美国、有的在北京、上海工作,在各自重要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作为他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藐予小子,没有资格对他的教学成就作出评价,但他的一言一行定会让我辈感怀终生。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是在用心传道、授业和解惑,他是令人尊重的“经师”,更是率先垂范的“人师”。师者之尊并不一定要见之于伟大,而在于日常琐事中折射出的平凡而崇高之美。正是他这种平凡的美才使他永远留在了学生们的心灵深处。

在张琼的陪同下,我来到位于一座山腰的恩师的墓地。这块墓地是今年8月,恩师瞒着家人亲自选定的。墓地旁有一棵高大的香樟树,那香樟树在冬日里依然枝繁叶茂,掩映着张老师的墓地,展露着勃勃生机!

黑色的花岗岩墓碑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地冰冷,我依然无法接受恩师的猝然离去……

不,张老师啊,您一定是化作香樟,把满树的绿色和悠悠的芳香永远留在了这个世界!

上午的文章9:雨天,遇见蜗牛散步

文/刘书良

初夏的上午,阴云布雨。微雨的校园,中央花坛的长廊下,我收起心爱的雨伞,信步观赏这满园的绿肥红瘦。

紫色的圆环形花坛,坛周分布着若干扇形的区域。区域内,高高低低的填满绿色,绿色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成排种植或零星点缀。成排种植的较高的树木,是香气已过的桂花树和小扇完全绽开的银杏树,低的是草坪和草坪中点缀的月季花,花儿朵朵正是盛开的张张美颜。零星点缀的几株高树,有正逢花期的广玉兰,有开花蜜甜但花期已过的洋槐树,有七八月间花期至时荣华富贵感满满的芙蓉树,它们全都精神抖擞地沐浴在微雨中。

难得能有这样的惬意,偷得浮生半点闲,徜徉在绿肥红瘦之间。抬头望向头顶,只见廊顶绿色的青藤叶间,美国凌霄花小喇叭似的滴滴答答地吹奏着初夏的舞曲。紧实的花朵,紫红夹金的厚重颜色,点亮了铅色的背景。雨水淋洗过的植被,颜色都更加鲜活。放眼这样的绿色,倒是很舒心,很能让整天面对电脑、手机的眼睛放松片刻。深呼一口气,满满的清新沁人心脾。闭上眼睛,当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株小草、一朵小花、一片树叶,甚至是一条土龙、一只蜗牛,在微雨中体会这淡淡的清凉、醉人的湿意……

“蜗牛!蜗牛!散步的蜗牛!”思绪翩飞间,我期待的蜗牛突然闯入我的视野,我兴奋得像个孩童般叫起来。

一只,两只,三只,半平方米不到的石板上居然有三只蜗牛!它们背着自己心爱的房子缓缓地爬行在廊柱间相连的座条石上,好可爱啊!蹲下身子,我亲切地和它们打个招呼——嗨!它们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忙活着自己事情,压根不理我。三只!我居然一睁眼就能看到三只正在散步的蜗牛!好有眼福哦!只见三只大小不一的蜗牛,东南西北的一字儿摆开。小的,颜色偏白;大的,颜色偏暗;最大的,颜色最暗,是黄褐色,也离我最近。它驮着那线条流畅的小屋,伸长那雷达般的触角,左伸伸,右探探,肉肉的滑滑的身子,慢慢地蠕动着。找什么呢?树叶?小草?回家的路?新的迁移目标?我不知道。

我继续观察,它继续找寻。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花草树叶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哪里才是食物的供给所?我猜,它是不是这样想呢?只见它把触角向前伸了伸,好像搜索着它所期待的物体的气息。或许气味不太对,它又将触角向下弯了弯,接着右拐,再向前爬动。显然,右边的气息更加湿润,更接近草坪,左边是廊下的地板和它身边的我,干燥的气息和人的气息让它回避。“嗨!我不是坏人!我不伤害你!”我对它说。它是个倔强的小聋子,继续朝着它既定的方向南行。咦?那两只呢?顺着它爬行的方向看去,我才发现,那两个小家伙不见了。

微雨几乎不再滴答了,风中的湿润渐渐在减弱。想来,廊内的干燥感更加明显,小家伙们应该奔向湿润的家园——绿草丛中或湿润的树干了吧?抬头,我突然看见廊柱高处,一只中等个头的蜗牛在缓缓爬向更高处,似乎去找寻廊顶被雨水滋润的绿叶,那里将是它心仪的美食和美居。

眼前的这只蜗牛,你想去哪里?再陪我玩一会好吗?于是,我用指腹轻轻点了一下它的一个触角顶端,它迅速地缩回,见我没有下一步动作,就缓缓再伸出来。我再触触它的另一个触角,同样的反应再次发生。哈哈哈哈,好有意思!我好像在跟一个好朋友逗趣。反复几次,它不怕我了,触角伸缩的速度在加快,是适应了吗?它的几乎透明的脑袋里,有血管一样的东西在规律地搏动,淡黑色的。它有时还要把脑袋抬起,好像看看前方的路;有时又把脑袋放下,触角也左右旋转,试探,两个触角不对等地时伸时缩,嘴巴还觅食似的咀嚼着。石板上,啥也没有啊!它在干嘛?突然,我发现它的小房子开口处,有黑黑的泥线条在慢慢加长。哦!我明白了!它在排便!原来,蜗牛是这样排便的!蜗牛的便是从这里排出来的!以前只看见过干干的蜗牛粪便,从没有亲眼目睹蜗牛排便的过程,今天总算长见识了!

我捡起一根草梗,轻轻的触动它的胸部,拦住它的去路,我想挽留它一会儿,再多和它玩一会儿。我左拦,它右走。我右拦,它左走。左右就是一个不配合!我再次拦它,它的嘴巴居然张开了,肉肉的,白嫩嫩的,肥嘟嘟的,没有牙齿,好像在跟我吵架似的。我是个世界和平的爱好者,才不想和它吵呢!不是喜欢,不是好奇,就不去招惹了,并没有要存心伤害的意思。当它把头和胸高高抬起的时候,俨然就是一个斗士,一个捍卫自由和尊严的斗士。我放下了草梗,我不再阻拦它,任由它迅速走向它自己的世界。看那“步伐”应该是恼了。当它离开原地时,我才突然发现,它刚刚战斗过的地方有一小滩粘液,湿漉漉的,滑润润的。或许是它想分泌更多的粘液,好走得更加顺畅,走得更加迅速吧?或许,是我伤到它了,那些粘液就是它与我搏斗而流的血和汗?若真的是这样,我的罪过就大了!幸好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阿弥陀佛!我的挽留,我的善意,只是我自作多情一厢情愿罢了!它根本不需要!

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生命,本就彼此不够了解,干嘛要强作挽留呢?我给它的挽留,于它而言或许只是无理纠缠。我想给的并不一定是它想要的,我所以为的并不一定是我所以为的。放手,才是最好的尊重。不纠缠,才是最好的自爱。不打扰,才是最好的爱护。生命平等,和谐万岁!

刘书良写于舜耕校园

2021年6月3日

上午的文章10:临窗看雪

文/艳子

上午,姐妹四人已经在风天雪地里疯玩儿了大半天,被寒冷追赶了回来。虽然前几天就看了天气预报,说有雪,可是在年后下这么大的雪还是极少见的,依然是欣喜若狂,依然是四个人疯玩儿了大半天。

雪,那么大,我还想去看看。

轰轰烈烈的一场雪,下得那么惊艳,那么隆重,让人欢喜,同时又给出行带来不便,多少让人有些担心。

气温太低,冷。外面也待不住,于是,就坐在车里看看雪吧。我们行驶在路上,洁白无瑕的雪,厚厚地铺在路上。树、村落、房屋都盖了厚厚一层,白茫茫的连成一片,分不清是哪里。

该是多喜欢这雪啊!你叫我如何能放得下?尘世的万般繁花似锦,怎抵得上这雪中瞬间的清欢?!雪,安静、晶莹、干净到只剩下洁白。纯洁的雪儿,仿佛此时,美丽的心情。

那么长那么远的的路,洁白的,看不到尽头,延伸着……漫无目的,这样的时刻本就不多,只是为了看这雪,就这么走着……

雪,如此浩荡、如此壮阔!如同满怀欣喜的情绪,以及这情绪背后无边的惆怅与懂得。雪,终究是要消融的,融化在春天大地的怀抱;雪,终究是要消失的,化为水、化为空气,化为心中永恒的晶莹。

任何一刻,一旦珍藏于心,唯一的解释是那一刻永不重现。不可重复、不可复制,只能铭记于心。

光阴如白驹过隙,世事如过眼云烟,此刻仍然是无常中的瞬间。无常本是常态,瞬间既是永恒。

上午的文章11:第一次洗红领巾

文/周正超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做完作业发现红领巾脏了,刚想叫妈妈帮我洗,忽然想起老师说过的话:“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来尝试洗红领巾。

说干就干,我先找来一个脸盆,放进水池里,拧开水龙头,打来一盆清水,把红领巾在清水里浸湿。过了一会儿,我取出湿湿的红领巾,展开后用肥皂均匀涂抹在每一个角落。然后,我左手拿着红领巾的一角,右手握住红领巾的另一角,来回揉搓。我发现有一处特别脏,就使劲地搓那个地方,不一会儿,我的手上全都是滑溜溜的肥皂泡泡,阳光下,五颜六色,特别好玩。搓完了,我又把红领巾放进清水里搓,一下子,清水变成了“墨水”。于是,我又重新换了盆清水,把红领巾放进水里搓了一会儿,看见水里还有许多的肥皂泡泡。我又换了盆清水,直到一点肥皂泡泡都没有了,我才把红领巾捞起来,拧干,晾在竹竿上。

看着鲜艳的红领巾,虽然有点累,但我心里却特别开心。

上午的文章12:鸡蛋可以“浮”起来

文/邓天宇

星期六上午,我和好朋友许一寒去图书馆买了本科学书,在书里面有一个实验让我非常的感兴趣,说鸡蛋可以在水中“浮”起来。这让我觉得非常诧异,特别想一探究竟,看看是不是真的。

星期天,我拿着科学实验的书,按照上面说的准备了盐、杯子等物品。书上说:跟鸡蛋体积一样多的水只要重量比鸡蛋重,鸡蛋就会浮起来。于是,我就开始做有趣的科学实验了!我拿了2个杯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把鸡蛋放入装满水的大杯子里,再往里放一点盐,搅拌搅拌。可是,鸡蛋没有任何反应,我想:这一点也不像书上说的。

正在这时,妈妈走了过来说:“儿子,你在干什么呢?”“我在做实验呢。”我对老妈说。“你做什么实验呢?”老妈不解地问我。“我觉得鸡蛋‘浮’起来很神奇,所以想一探究竟。”“哦,原来这样啊,那我来帮你吧?”“好呀!”我高兴的喊道。妈妈向杯子里又放了点儿盐,这时,鸡蛋已经浮在中间了。妈妈继续向里面倒盐,鸡蛋真的浮了起来。我很好奇地问老妈:“妈妈,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啊?”“因为盐的比重大于了鸡蛋,所以鸡蛋可以浮在水面上。就像你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死海》,那里的水盐分很高,就算是跳海,也不会被淹死。”“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

上午的文章13:再相见,奈若何?

上午,上完第三节课,因为中午要办事,就趁着课间悄悄溜了出教室,准备提前回去吃饭。想着时间还早,就随便找了个自习室,再看会书。

甫坐定,抬眼处,前面的人形惊了我一跳,那不正是她嘛——那个曾经骗过我的女孩!不会错的!花色书包,以及那对显眼的大耳朵。

再见到她,可谓百感交集。

我对她很有好感,上次,好几次发信息说想见她。那天晚上,真的是个好机会,我再次发信息,她说在听讲座,让我等会,等她听完讲座后见。时间慢慢地流走,我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估计讲座要结束了,再发信息问她,她却说过一会要跟几个同学一起去买东西,叫我不必等了,先回吧。我却并不死心,仍想等她“回心转意”,但又过了一段时间,仍不见讯息,无奈,收拾东西,回去。在某个楼梯口,人流涌动,我随意地加入其中,令我惊奇的是,眼前的,正是她与另一个女孩,她们正手挽着手往回走着。我想打招呼,但想到她刚才说是跟几个同学一起,不免有点狐疑,于是默不作声,静静地追随着她们,而她们也始终没有回头。到了那个决定性的路口——宿舍与超市的交叉口,我远远地站着观望,期待着她们会往超市走去,但闪闪的路灯下,她们俩人手挽手,径直走去了宿舍!那一刻,我的心沉下去,慢慢变凉……

那次受骗事件后,心中对她构筑的美好形象一下子烟消云散,此后再也不愿跟她联系她,而她也一直没有过消息。

不曾想到的是,此刻,命运竟再次不期地将我带到她的身边,我不明白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捐弃前嫌?重修旧好吗?未必。我想这是又一次测验吧,测试我对于宽容的理解程度。没错,那次事件,我的确很受伤,也很气愤,但后来想想,此前其实一直都是自己在一厢情愿,她“委婉”地拒绝,本无可厚非,只是“方式”欠妥当罢了。想到这里,“永远不再跟她联系”的决绝念头去除了,再见面,虽然已不会再去追爱,但基本的礼数还是要尽到的。

现在,她就在我的眼前,我也要打招呼了。突然,又一个念头阻止了我:既然心中留下了嫌隙,何必多此一事呢?刚要开出的口还是合上了。

我默默地坐在她的身后,翻动着书页。时间来到,该回去了,最后望了她一眼,做为对以往的祭奠,然后无声地走出了教室。整个过程,她都不会知道,因为她依旧如上次般,始终不曾回头。我也明白,以后,我们是不会再见面了……

上午的文章14:蚂蚁的力量

文/张煜

周末上午,我蹲在门口吃饭,几粒米饭掉在地上,引来了一只“侦察兵”蚂蚁。它急匆匆地走到米粒旁边,那样子好像是一个三个月滴水未进的饿汉看到了山一般大的面包。蚂蚁想将食物全搬走,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使出全力,却只搬得动一粒米。“唉,它太小了!”我自言自语道。

蚂蚁不肯死心,只见它抱紧米粒,一晃身子,将米粒背了起来,可怎么也走不动。蚂蚁见毫无希望,只好悻悻而去。

“唉,毕竟是只蚂蚁!”我替它惋惜。我刚要起身回家,突然发现刚才的蚂蚁“卷土重来”,身后还跟着大队人“蚂”。一阵瞠目后,我平静了,蚂蚁力量太小,多来十个也无用的!我讥讽着这些小生灵,觉得它们是“吃”心妄想。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神,紧“抱”米粒;有的两蚁连手,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搬米疾走……不多工夫,米粒便像是返乡归国似的“移”向蚁穴。

听了我的叙述,你觉得蚂蚁力量小吗?有时,人的力量会比蚂蚁小,有时,蚂蚁的力量可能比人的力量还大。为什么呢?因为:人心散,搬米难;人心齐,泰山移!

上午的文章15:泮池观鱼

星期天上午,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校门口。我们的校园地处繁华的胜利街中段,一年四季风景优美,既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一进学校大门,泮月池就映入眼帘,池上横跨有泮月桥,这是一座石桥,旁边的石栏上雕刻着一道道精美的花纹,池水清澈见底,小鱼儿、乌龟在池中开心地玩耍呢!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池中,不一会,一群可爱的小鱼穿着华丽的衣裳游了过来,它们有的穿着橙红色的外套,有的穿着黑白相间的礼服、还有的穿着红白相间的长裙。它们排着列队,看起来虽然不怎么整齐有序,但真的好美。它们时而游入水中,时而又游出水面,露出小脑袋,嘴巴一张一合的,好像在跟我要吃的又好像在对我说:“欢迎你”。

我生怕惊扰到它们,轻轻地挪动着脚步,目光紧紧地注视着它们,突然不知谁丢了一块小石头在水池里,鱼儿们“哗”的一下散开了,慌忙的跑开了,于是,我连忙将手中拿的鱼饵撒向水池里,不一会功夫,鱼儿们又成群结对地游过来,争先恐后地抢夺食物,这时,队伍中还有两只可爱的小乌龟也加入了抢夺食物的队伍中,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趣极了!而池中大石头上的四只大乌龟,好像还在舒服地睡大觉,水中抢夺食物的大战丝毫没影响到它们,它们继续酣然大睡,而石头右边的一只乌龟独自朝一个安静的地方,摇着尾巴悠闲的散步呢!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催我回家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跟鱼儿们挥手告别了。

上午的文章16:红尘遗憾何时了

文/ZHAOMAN_O59

昨天上午,丈夫参加完同学孩子的婚礼回来以后,看见一些旧人,感慨甚多,自然而然的提一些当年和他非常合得来的几位同学。

提起这几位同学,我知道这都属于他的发小,丈夫没结婚前和他们经常的走动,在当时我还和他们的妻子走动的非常的勤,所以对当年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一些。

其中有一位夫妇两个人当时都是教师,男的虽然是独生子,但是由于非常爱这个女孩,结婚以后什么家庭琐事都能做。记得当时他们只住一间房子,冬季的时候屋里还要生炉子,但女方非常的小资,嫌屋里生炉子脏,后来男方自己在屋里安装暖气,我每次去他们的家,都能感到他们的家新潮、温馨、浪漫,男方没事的时候就装饰自己的小家,所以他们的小家总是很新颖,家的墙壁上不时的安装几个小隔板,上面摆上汽车小模型,有时摆上一些咖啡用具,有时摆上女方自己做的女红,生活总是翻花样,不枯燥。

后来女方非常喜欢钢琴,在当时我们的工资也就百十元左右,男方为了满足妻子的愿望,去亲戚朋友中借钱买了一架公主牌钢琴,我们在当时结婚的时候家里有四大件:洗衣机、电视机、冰箱、录音机,那在当时就已很了不起了,如果谁家要是有个钢琴那更是了不得了,听说他家买了新钢琴,我和我爱人还特意去看了看,那架黑色的钢琴摆在屋里,显得格外显眼,黑色的钢琴漆铮亮,上面被蒙上一层白色的帘子,我打开帘子,摸一摸铮亮的钢琴,心里很是羡慕,心想我这一辈也买不起,女主人为了我们不虚此行,还特意给我们弹了一首曲子,那首曲子什么名字我没有记住,只感觉弹的太一般了,用我爱人的话来说,只比弹棉花能好听些,就因为女人喜欢,所以男人不论什么代价就买回来了。

另一位朋友是大学老师,找了一位也是老师的妻子,这位妻子是农村来的,当初男方要娶这位女人,男方家里说什么也不同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城镇乡村还是分得很明确的,女方由于家里是农村的,所以男方家里认为女方家太贫穷了,不想找这样一位亲家,而男方没有顾家里的压力,毅然而然的和女方结婚了。

我还和这位男人谈过话,他带着很满意的语气来赞赏他的妻子,后来我听我爱人说,人家一约会,女方就给男方唱歌,在小树林,有时一唱能唱好几首,我记得当时我丈夫问我:“你能唱吗”?我当时一听这话就发毛了,我唱歌跑调,我要是唱了,当时都能把狼给招来,别说招男人了。

日子就这样如流水的过着,后来我们都先后生了孩子,平时更忙了,没有什么走动,只有男人们有时还联系联系,我自己要带孩子,既不会弹钢琴又不会唱歌,后来和她们几乎就断了联系。

再后来,我听说买钢琴的女人爱上了一位老外,嫌家里的一切都不如外面的好,可男人舍不得这段婚姻,双方开始内战,打得你死我活,不时就能听说男方的脸上身上被抓的鲜血淋漓,可是男方依然没有放弃,无论如何就不放手,后来女方追随老外到了外地,不回来了,男人只好自己带着孩子过日子,再后来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生活随笔)

能唱歌的女人后来也离开了这个男人,原来这个男人爱上了自己的一位女学生,我也曾经看到过这位女学生,这女学生比这个男人小十多岁,我和这个女学生谈话,她说:“我们的老师是那么有学问,怎么懂得那么多呢”,通过谈话我得知这为女学生自从毕业以后,没有工作,再看看外形,又矮又胖,我心里想:这也没有前妻好啊,为了什么呢,男方后来又有一个孩子,一个已经到了爷爷的年龄,又有了自己的孩子,由于妻子没工作,为了孩子的生活费用,还要上外面去忙碌挣钱,有时也和我们直报怨。

人都是在平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既然是平常的生活,那就缺不了生活琐事,但是我们要如何有一颗平常的心来度过这一生这是主要的,有时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一个人很有诱惑力,但是我们的内心定力是否能抵挡住外面的吸引力呢?作为女人,要自立、自强、有责任心,不要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自己的私立就抛家舍弃亲情欢乐而去,失去了做人的人格;男人也是如此,要懂得自己为人父、为人妻、为人师的责任,为了美色、需求、新奇而追求新潮,也失去做人的基本准则。

生活即是有法律准绳约束又是没有完全被道德完全定格的界限,当有法律限制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践踏法律,否则就要会受到法律惩罚;如果受道德约束而又是自由人所没有什么限制的时候,这就要靠每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家庭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人应该真正做一个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人,这样才不至于枉来这个世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