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文章

请欣赏婆婆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婆婆文章1:婆婆的幸福账单

文/殷海平

朋友圈全在晒年度账单,我捧着手机一边看一边乐。正在厨房忙碌的婆婆忍不住问我:“啥事让你这么开心?”我答道:“看帐单呢。”婆婆说道:“我也有记账呢。”

我突然来了兴致,缠着要看看婆婆的账单。看我一脸的好奇,婆婆随手翻开三月八日的账单给我看。“今天我收到了孙子给的一根棒棒糖,还有儿媳给我买的一套春装。”这有什么好记的呢?“我疑惑地问道。婆婆说这账单很重要。”孙子才6岁就懂得在过节的时候,把自己最喜欢的棒棒糖分享给我,而你更是为我买了新装,说明你们孝敬我这个老人呀!“

婆婆又翻开五月十三日的账单,上面写道:今天全家去旅行。婆婆告诉我:”我没事去跳跳广场舞,很多老年朋友都抱怨说,孩子们出去旅行总不带上我们这帮老家伙。你们却不一样,还特地请假陪我去旅行,我心里感到很幸福。“

再看另一页,上面写着:”六月初七,媳妇给我买了生日蛋糕。“婆婆笑着说:”我六十多岁的人了,本来生日没什么期待,那天你下班时很晚,我没想到你还能记得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蛋糕,那一刻,我真是太激动了,所以我要记下来。“

没想到我举手之劳的事,会让婆婆高兴成这样。接下来,我抢过婆婆的账本细细看:七月五日,儿子带我去饭店,特地为我点了不辣的菜;八月二十八日,儿子怨我中午一个人不做点菜,怕我营养跟不上;八月三十日小孙子给我画了一幅画,说是送给我的礼物;十月二十二日媳妇从新疆旅行回来,给我带了最甜的红枣给我……诸如此类,婆婆居然写了厚厚的一本,并且每一页都会写上”我感到很幸福“。

我看着看着鼻子一酸,有种想哭的冲动。我从未想过婆婆的”幸福“是这样的简单,又是如此郑重地记在账本上。这一年,婆婆辛劳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都没什么时间好好地陪陪她,怎会想到婆婆要的是这样的少,会记下这么多的幸福账单。

婆婆文章2:追梦的婆婆

文/刘希

两年前,老公为了出行方便,买了一辆私家车。车子买回来后,他怂恿我学开车,可我胆小,又担心考不过,花冤枉钱,婆婆在一旁为我打气:“你看满大街都是开车的,学车很容易的,你去考一个,以后他出去喝酒,你开,这样安全。”婆婆说得一套一套的,可她“站着说话不腰疼”,哪知道现在驾考有多难,她不知道我周围的朋友,都在说补考了好几次,都没过,正郁闷着呢。

尽管老公三番五次地劝,婆婆五次三番地为我打气,我还是没有勇气去考驾照。婆婆见了,叹气:“我都说了,你去考驾照,家务活儿我全包了,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你不去,要是有人支持我去考,我准去了。”我开玩笑地对她说:“妈,您不是说考驾照简单吗?您去,我支持你!”婆婆不可置信地望着我,然后呵呵地笑起来。

她对我说:“我还真有个汽车梦呢。”婆婆还有汽车梦?这可是第一回听说,我有些好奇地追问。婆婆告诉我,在她十八岁那年,去城里走亲戚,看到一本关于汽车的小册子,上面那些汽车的图片和介绍,她一下子就爱上了,萌发了汽车梦。可过去的那些年月里,家里穷,私人买汽车只能做做白日梦。直到这几年家里经济条件好多了,她好像又看到希望,很想圆圆年轻时的开车梦。最近,看到她儿子买车后,开车梦就更加强烈了,可是,却不好意思跟大家说,怕人说她老了,考驾照会让人笑话。听婆婆说完,我打算全力支持婆婆学开车。

婆婆要去考驾照,全家像炸开了锅,这当然是因为年龄原因。虽然婆婆看上去很精干,但她毕竟是近60岁的人了,去考驾照,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家里反对的声音占了多数。我反复劝说他们,说婆婆一定能过,并且给他们讲了婆婆那个美丽的驾车梦。最终,大家被感动了,婆婆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风风光光地去驾校报了名。

为了让婆婆顺利通过科目一,我把电脑腾出来让她做模拟题,婆婆每天上午看书,下午做习题,像个认真的小学生。科目一考了两次就通过了,但科目二就难了,倒车入库,定点停车,坡道起步,侧方位停车,婆婆每一项都学得极其艰难,好几次差点出了状况,连她自己都想放弃了。老公趁休息时,手把手地教她,教练也特别照顾这位“高龄学员”,给她免费加课,考了四次终于通过。科目三,婆婆考了三次,就这样,历经两年半,婆婆终于毕业了。

拿到梦寐以求的驾照的那一天,婆婆说她终于圆了少女时代的梦,喜极而泣,拥我入怀。她说,她要感谢我的鼓励和支持,她说若不是我,她没有勇气去实现这个梦想。而我呢,更要感谢婆婆,是她让我知道,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追,只要走在追梦的路上,总有一天,梦想会实现。而婆婆的驾车梦圆了,家里的笑声也更多了。

婆婆文章3:陪婆婆过年

文/马亚伟

前几天跟老公回老家,我对婆婆说:“妈,今年咱去城里过年吧!城里有花会进城,还要唱大戏呢,可热闹了!”婆婆听了,面露难色。老公说:“我看还是回老家过吧,妈离不开老家。”婆婆说:“是啊,过年的时候,还得接你爷爷奶奶和你爸爸回家过年呢,他们只认得这个家。”

老家有个习俗,每年大年三十晚上都要“接家亲”,就是把去世的亲人接回家过年。婆婆舍不得离开家,怕亲人们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明白了婆婆的想法,决定回老家陪她过年。不过,婆婆年纪大了,赶集买年货不方便了。我要求婆婆在城里住一段时间,告诉我需要买哪些年货,然后我去买。在婆婆的指挥下,我利用周末时间,一趟趟往超市和菜市场跑,买回来各种各样的年货。零零碎碎的东西,吃的用的,样样不能丢。这些事往年都是婆婆在做,今年我来做,才体会到婆婆的不易。

除了婆婆吩咐的那些年货,我还买了不少东西。婆婆家的茶具用了好几年了,我买了一套新茶具,很精致很漂亮。过年的时候,婆婆用新茶具招待亲朋,一定非常满意。还有,婆婆自己在老家生活,不愿意搬到城里来,她的家里也该添置些东西了。我买了一台豆浆机,婆婆喜欢喝豆浆,这样就可以自己磨豆浆喝了。

我还把婆婆从头到脚“包装”一番。过年了,要有个新面貌。我带她去理发店里做了头发,婆婆的白头发很多了,把头发焗黑了,看上去年轻了许多。婆婆对着镜子,满意得很。我带婆婆去逛服装店,要给她买新衣服。她推辞说:“家里还有新衣服呢,你新给我买的那件还没怎么穿呢,不买了。”我很认真地说:“不行,那件穿过了,就不是新衣服了。过年人人都得穿新衣服,这是规矩!”婆婆被我逗笑了。为老人买衣服,舒适最重要,另外款式最好新潮一点。婆婆虽然是个农村老太太,但平时也很讲究,自己的穿戴从来不马虎。我们逛了小半天,婆婆选中了一款上衣。还别说,婆婆穿上这件衣服,很精神,俨然是个城里的老太太。衣服买好了,还有鞋子。婆婆早就想买一双穿起来舒适的棉鞋,这次也买到了。

我还买了春联和年画,还给七大姑八大姨买了礼物。一切都准备好了,婆婆要提早回老家,说要把老家的房子好好收拾收拾,准备过年。我开车把大包小包的年货装好,送婆婆回家。

我离开的时候说:“妈,过些天我们就都回家过年了!”婆婆笑眯眯地说:“好!好!”快点过年吧,一家人陪在婆婆身边,欢欢喜喜过大年!

婆婆文章4:观音豆腐

文/筱静

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正在清洗鲜嫩碧绿的“观音叶子”,说是准备做“观音豆腐”。

观音豆腐又叫草豆腐,它的原料来自于我们家乡大别山区特有的一种野生木本植物的茎叶,俗称“观音草”,是一种绿叶灌木,春天发芽长叶,到了夏天枝繁叶茂,正是采摘制作的好时节。

它的制作也比大豆豆腐的制作简单,将山间采来新鲜的嫩叶洗净,倒入装有清水的瓷盆里,用双手反复揉搓,直到盆中的水变成深绿色的糊状液体,再用干净纱布将叶渣过滤掉。最后再抓一把适量的草木灰,用水调和均匀,反复过滤杂质后,倒入叶汁中不停地搅拌,等到叶汁渐渐变稠凝固,再将锅盖盖住盆口,约摸十几分钟后,新鲜的观音豆腐就出炉了,其色泽幽深墨绿似翡翠,口感细嫩滑口、清香甘醇像果冻。

婆婆告诉我,制作观音豆腐并不复杂,其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加入草木灰,没有它就像做豆腐没有石膏一样,不能凝固,而草木灰的多少也有讲究,放多了不好吃,放少了不能凝固,全凭个人的感觉与经验来处理。

观音豆腐的吃法很多,可凉拌、烹炒或烧汤,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口味。我最喜欢糖拌观音豆腐,将刚做成的观音豆腐沿纵横方向打成一块块正方体,再切成小丁,加入红糖或白糖拌之。盛在碗中,那般的青绿,看着就觉凉意漫溢,舀一块送入嘴里,顿时一股清香缠绕舌尖,那份清凉滑腻的味道简直妙不可言。

关于“观音豆腐”,还有一个颇为神奇的传说。传说在古时经常发生饥荒,民不聊生,人们时常挨饿,被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知道后,便亲自教人们采摘一种野树叶,做成豆腐充饥,挨过了饥荒,观音豆腐因此而得名。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观音豆腐确实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馈赠。婆婆说,过去在乡下生活艰苦,没有现在这么多名目繁多的瓜果饮品,大人们就去山中采来观音叶子做豆腐消渴解馋,而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便很少有人做观音豆腐了,偶尔食之,也多半是为了换换口味,尝尝新鲜罢了。可是婆婆总是忘不了那味道,每年夏初时节,她总会亲自回乡下采回新鲜的观音叶子,做成豆腐给我们解渴消暑。我们有时候也劝她,年纪大了,别那么劳神费力了,现在想吃什么,去街上买现成的,应有尽有。每当此时,婆婆总会感叹,这来自山野里的东西才是最美味解渴的,最天然的绿色食品啊!

炎炎夏日,细细品一碗婆婆亲手做的“观音豆腐”,一切暑热喧嚣皆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有袅袅醇香中那一脉清幽幽的母爱温情。

婆婆文章5:那个叫母亲的客人

文/汤小小

正上班时,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客人,问我能不能回家吃午饭。手头正忙着呢,实在走不开,但是,中饭不能不陪客人啊,要不然太失礼了,于是吩咐婆婆,到餐馆点好菜吧,我一下班就赶过去。结果,电话刚挂,婆婆又打过来,说,客人说了,就在家随便做点吃,你要是忙,就不用回来了。这怎么能行呢?这太不像话了!但是,婆婆一报出客人的身份,我就坦然了。客人是我的母亲,既然是母亲,那也就不必讲究繁文缛节了,怎么着都行。于是,那天的午饭,是婆婆和母亲一起吃的,两菜一汤,极其简单,而我,则约着同事们一起用餐。

晚上下班回家,母亲已经离去,客厅里留着一大堆她带来的东西,吃的穿的用的,都有。我看着那些东西,想着母亲在我家吃的那顿简单的饭菜,心里忽然就难过起来。

和朋友谈起这件事,没想到,一下子勾起了朋友潮水一般的回忆。朋友说,她是个不喜欢做家务的人,平时在家里,连茶杯都懒得拿,但是,家里一旦来了客人,她就脱胎换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她会给客人沏一杯茶,即使别人说不喝,她也坚持要沏上。那些水果零食,她也鼓励客人随便扔,不用客气。她觉得,人家到自己家做客,就必须让人家感觉舒服,不然,下次谁还来呀。每次客人一离开,她就要忙乎半天,拖地,洗茶杯,收拾茶几,虽然这些事她不爱做,但为了客人开心,她忍了。

那次,母亲来看她,一进门,她就要求母亲换拖鞋,给母亲拿出水果,却又生怕弄脏了客厅,就不停地嚷嚷:“妈,小心点,别把水果汁儿弄到地板上。”吃饭时,也不停地说,别把饭粒弄到地上,别把汤洒到桌子上。她的要求无止境,弄得母亲手足无措。为了保持地面干净,不让女儿费力清扫,母亲索性早早地离开。母亲离开后,看着一尘不染的家,她忽然自责起来。

还有位朋友,是个热心肠,只要有客人来,哪怕只是泛泛之交,她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心全意地相陪,把当地的小吃吃遍,把名胜古迹游遍,生怕客人不能尽兴。这样的热情,自然让她人缘超好,找她当向导的人,越来越多,她从来不拒绝。

那次,母亲从老家来看她,不巧,那几天她正为工作焦头烂额,母亲就不停地说:“别请假,工作要紧,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不想出去走,你每天晚上回家陪我说说话就好了。”整整一周,她没有陪母亲逛过一次街,没有陪母亲去看风景。她以为母亲真的不需要,直到母亲回家后,她打电话回去,弟弟问:“有没有陪妈出去转转啊,妈说了,这次出去,要好好地看看风景!”她忽然悲从中来,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来。

每个母亲最喜欢去的地方,恐怕就是孩子的家吧,因为那里有她最温暖的牵挂。我们总是尽一切努力,让客人开心快乐,让客人感到舒适,感到被重视,可是,当母亲来做客时,我们却忽略了这些……

婆婆文章6:我向婆婆要红包

文/程俊霞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四个孩子照例先给爷爷奶奶拜年,从大到小,音阶一样站着准备跪拜。三岁的小侄子豆豆怕弄脏了新衣服,拉着***妈要找个垫子才肯跪,大家趁机逗小家伙玩。

垫子铺好后,女儿和她哥哥姐姐都一本正经跪下磕头,有模有样地说着祝福的话。小豆豆跟在后面,鹦鹉学舌一般,把哥哥姐姐的话东一句西一句串联创新出祝福词,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豆豆磕完头,拿了红包,转身拉过他爸爸也来磕头,不磕不行,婆婆怕小家伙闹,进屋给他取玩具。大哥说:豆豆不依不饶,孙子们都磕头了,咱儿子们也磕吧!

婆婆取玩具回来,见四个儿子从地上站起身,喊道:啊,你们眼里只有老爸啊,不给你老妈磕头呀!

大嫂赶紧打趣:来,他们当儿子的给老爸磕头,咱做媳妇的给老妈磕头。我边跪边笑着说:恭喜妈发财,红包要拿来!

婆婆一听乐了:好好好,先别跪,等我拿红包去。呵呵,儿子们没份,只给媳妇。

婆婆取来四个红包,笑呵呵坐在沙发上。四个儿媳嘻嘻哈哈跪在婆婆面前磕了头,又嘻嘻哈哈从婆婆手里接过红包。七十多岁的公婆日子并不宽裕,儿女虽多,但也都是紧巴巴地过日子,好在公婆身体健康,公公的退休工资也够老两口生活,儿女们落得省心又省钱。

笑过乐过之后,我们不约而同要把红包还给婆婆,让她留着备用。婆婆满脸皱纹笑成了菊花:给你们就拿着,钱不多图个吉利。儿孙满堂,十几口人团聚一起,我心里高兴。谁家有这么热闹的除夕?人家儿女有的忙花钱,有的忙挣钱,都不大在乎过年。我这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一个不缺,全回来了,这有多少钱都买不到啊!改天晨练说起这话题,你老妈准保又是老头老太们羡慕的对象!

我心中感叹:老人高兴和自豪的理由如此简单!看着婆婆脸上写满幸福,开心得像个孩子,我终于明白了“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于是和嫂子弟媳约好,明年还向婆婆讨要红包,回头打扑克故意多输给婆婆一些就是了。

婆婆文章7:婆婆教我“过日子”

文/晓瑜

刚结婚那阵,我着实是不会过日子的。

不懂得节俭,不懂得持家。

常常的,我会和三五好友出门逛街。商场和繁华的大街,总会留下我们的足迹。这还不够过瘾,心血来潮时,还会飞往上海、广州等地,一定要买到自己喜欢的衣物。

或许,多数女人会是这样的吧。那时候,面对婆婆的担忧和不安,我常常如此安慰自己。

随着年龄的渐长,也会觉得,其实,那样的不懂节俭、不会持家,真是不应该呀。

好在婆婆和老公都很包容豁达,并未因了我的不懂节俭、不会持家而和我闹出这样那样的家庭矛盾。

婆婆总是细心的,一些凡俗的日子,也皆会在她的手中,开成朵朵芬香、情趣的花儿。

比如,婆婆于饮食,就是极有情趣的。很普通的蔬菜,也总会在她的细心和巧手中,成为一盘盘令人垂涎欲滴、色泽美好的花来。

一个周日,我懒懒地起床。婆婆说,一起出去买菜吧。一小时后,采买回来的各样蔬菜,婆婆很快就让它们进入了各自唯美的状态。而我,则只配在一旁给她打下手。然而,我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婆婆是个极好的厨娘。而我,也真是该和她学几手了!

一些旧且过时的衣服,本是要扔掉的。然而,婆婆却坚持留下了它们。

有年暑假,婆婆和几岁的女儿一起做手工。而她们做手工的材料,竟然就是我想要扔掉的那些旧衣服。一把剪刀、几根针线、几件旧且过时的衣服,竟然很快就在她的手下变成了十分可爱诱人的物件。于是,家中的墙壁上,会挂上几幅极具艺术气息的布贴画。甚或连厨房的电饭煲、豆浆机,也都会穿上一件分外俏丽合身的衣裳。婆婆见我怔怔地细看,便笑着说:“给它们穿上件合体的花衣裳,省得做菜时被油烟熏染……”

婆婆有一个记账本。上面写着买菜花了多少钱,买米买油买面花了多少钱……最初,我看到婆婆每天都非常认真地记录着她每一天的开销,只觉得好笑。然而后来,我竟然在她的熏染下,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时光如流水般淌过。而我,却也渐渐变得成熟懂事。至少,我在婆婆的熏染下,终于学会了“过日子”。

每天下班,我会为家人做上几个拿手的好菜,并且,那几道菜总会不断地翻着花样。每每看到家人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心里,怎一个美字了得!

一些旧且过时的衣服,我也会合理地利用。洗衣机、电风扇甚或空调的罩子,我都用它们做成。姐妹们来家中做客,看到时,总要夸赞一番。而彼时,我的心里,则蓄满了感激。——如果不是婆婆,我哪能做出这样实用又好看的罩子呢?

闲暇时,也会去翻看自己的那个记账本。呃,这个月,花了多少钱,一目了然。花得多了,那么,下个月,就省着点。

“过日子,得细水长流、未雨绸缪呀!”这是婆婆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我牢记这句话,并且将它付诸以行动。用心地把日子过成一朵花,一首歌,一道景,一种愉悦灿烂的心境。

家里有位勤俭持家的好婆婆,这日子多是安好祥和的。我家正如此。今天,婆婆虽然已年迈,而我要永远感谢她,是她,在过去的岁月中,一点点,一点点地教会了我——过好每一天的日子。

婆婆文章8:婆婆和媳妇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最大的问题,作为老公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成为了三夹板,其实只要老公对媳妇好,这样媳妇才会对婆婆好,如果把重心放错了,媳妇心里会不平衡,会吃婆婆的醋,看起来,老公对婆婆好,是一种孝顺,可是对老婆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环境,都说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能好好地处理婆媳关系,也要看作为老公的情商,把老婆和老妈搞定,让家庭环境变得和谐,不光是媳妇的责任,也是作为丈夫的担当。

现在的人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会去退让,这样未必是好事,夫妻之间需要经营,双方都要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了孩子的家庭,更是媳妇成了主要的角色,除了养育小朋友,还要负担家务,所以全职妈妈是最辛苦的。老公在外面赚钱固然是辛苦的,可是到家了也不要做甩手爸爸,把一切都交给了妈妈,这样岂不是是一种丧偶式育儿了嘛!爸爸也有他的责任,所以做为婆婆也要多劝劝儿子,帮帮老婆,带孩子也是经营家庭的一部分。

不是有一句话,老妈只有一个,可是老婆可以再找!所以现在离婚太多了,婆婆比老婆来的重要,有时婆婆为了一些事情,也是在包庇儿子的,不管儿子做对还是做对,都是帮儿子说话的。感觉媳妇成了外人。就像女婿一样,看关键的时侯,到底是外人还是自己人。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可以像母女一样,也可以像敌人一样,有的看似紧张,有的就亲如姐妹,只要大家站在同一站线,关系就和谐了。

都说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婆婆也是媳妇转变的,每个家庭的风气不同,所以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好的婆婆成就一个好的媳妇。媳妇和婆婆没有血缘关系,却是家庭中的一员,搞好他们关系,儿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家庭关系,婆婆把媳妇当成女儿,就像女婿就是半个儿子,都是亲人。

现在的婚姻家庭,女儿和老公因为住房的缘故,和父母是住在一起的,对女婿来说有点寄人篱,内心有的就有些自卑了。可是大人总会生病的时侯,作为儿女去陪伴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如果女方的父母生病了,也不是需要女儿自己去陪护了呀!所以有时把心放大点,不要去计较太多的得失,夫妻老了,才是真的老伴了。

婆婆和媳妇,从古到今一直是很难处理的关系,不过只要有家庭和谐了,都学会了经营自己的家庭,这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再说了,都成家了,已经是大人了,有的还当父母了,是适合学会成为一个家庭的主人了!不能因为小孩子的脾气,来一个一哭二闹三上吊了,现在是行不通了。

学会成长,学会改变,这样的婆媳的关系,才是最终的目的!

婆婆文章9:相聚就是缘

文/刘乙苏

在婆婆和媳妇的生活里,不会全是和风细雨,有时也会夹杂一些闪电雷鸣。如朋友,似母女般的婆媳之情当然会让人倍感幸福,但有时也真的会像俗话说的那样“蔓菁当不了秋白梨,媳妇成不了亲闺女”。然而,无论如何,那种浓浓的亲情却是永恒不变的。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实。

俺就两个儿,这心里有个啥话儿,就想给媳妇们念叨念叨——

我们都是女人,有着酷似雷同的经历。要生儿育女,要为自己的爹娘、公婆养老送终,还要为自己孩子的孩子倾心倾情。我们是这个家族的几个外来户,也是这个家族的核心成员,所以,过多的耳鬓厮磨,每天的锅碗瓢盆儿,让我们成为天底下最为亲密的联合者,这种幸运今生才有,相聚就是缘。

想想我们婆媳携手并肩,风风雨雨走过的路,像是无意中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全混到一块儿去了。

我们有过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曾经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在无数次车流人海中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媳妇歪歪扭扭一路穿过,上班路上丢下我们一串串开心的笑声;我们有过母女般的纯真和依恋,曾经甩掉多少不眠之夜,促膝长谈,将那么多悄悄私语轻轻压在枕边;我们也有过婆媳间的小疙瘩,解不开时就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由此我曾写下未敢露面的半篇文章,题为《朋友、闺女和媳妇》。说真的,在我心里你们就是我的闺女。无论你们将多么尖刻的话递给我,我都毫不在意,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性儿,一个麦子一道缝儿,没有哪个母亲会记恨自己的孩子。

在婆婆眼里,媳妇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她记录着阴晴圆缺,也播报着喜怒哀乐,婆婆的心常随着媳妇的节拍而跳动,这难道真的是一种共鸣?说实话,这婆婆是最好糊弄的一个人,只要给一点点好就会满足,那怕几句暖心的话也会让她心花怒放,高兴得找不着北。我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媳妇们给买的,每次她们买了衣服我都会高兴好几天。外出有事总爱穿媳妇给买的衣服,穿在身上那是一种心情,想想心里都暖和。有时她们也“淘”我,这时我就想着媳妇几百元给买的蛋白粉,自己有病住院媳妇一趟趟往医院送饭,又是买吃又是买穿的,心里一件一件记着她们的好,所以从不生气,无论付出多少都乐意。

交流和沟通是婆媳处好关系的良师益友。婆婆心里想的啥,盼的啥,怕的又是啥,我这里索性傻婆婆倒布袋,连底儿也端了。

其实这婆婆呀心里装的全是家庭和孩子。想着一家人能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盼着孩子们都过得好,长出息,有个好前程;盼望家丁兴旺,后代聪慧,齐心协力经营一个红红火火的家。为这做老人的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婆婆也有怕的事儿:怕家庭闹矛盾,怕孩子们不能和睦相处;怕妯娌不和,将婆婆夹在中间唱起了“墙头记”;原本不是问题也就成了大问题,还没觉出有什么错却成了大错误;遇到了知情达理的好媳妇,那是婆婆前世修来的福;遇到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公婆也好,媳妇们反倒听话又孝顺;如遇到一个手里有几个臭钱,自己却成天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一切为了孩子们。这样的婆婆可就倒了霉了,偏了这个,向了那个,你就是把心掏出来,媳妇也会说婆婆没什么可信度,全家人跟着怨声载道,渐渐地心中产生隔膜,还会“三人成虎”。

婆婆有时也会犯错,不该说的话说了,伤着了媳妇;本来有些事不该那么做的却做了,惹得媳妇心里不高兴,还容易产生误会;遇着我这样心直口快的人,说话更是无遮无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婆婆绝不是有意的,是无意中办了错事,媳妇得谅解。

婆媳应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因为她们在一块儿时间长,交道多,容易相碰,也容易亲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时间会让我们不断握手言和,也会让我们不断修正自己。

细想想有啥呢?人这一辈子区区几十年,能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就好。要高兴就得无私,就得大度,无私是人生快乐的法宝,大度是让人左右逢源的财富,所以我们都要做无私大度之人。对他人这样,对家人更是如此。一个连家人都不爱的人能去无私大度地对待他人吗?我坚信,我聪明又善良的媳妇们一定会与婆婆一起,共同经营好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

我还想谈谈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特别是母亲。母爱是这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骨肉亲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一定会传导给孩子。一般而言,没有阳光的父母就不会有阳光的孩子。为了孩子,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他们的童年教育,因为只要错过就无可挽回。

媳妇们能把孩子交给我去管,非常感谢,这是你们对我的最大信任。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朝夕有两颗童心陪伴,顿觉自己年轻了许多。紧张之余却充满了欢乐,租住的小屋里到处都是关不住的童趣。

然而,我的压力又非常之大,不怕累,就怕管不好。我没有管理孩子的经验,又是隔代教养,免不了会有代沟。

年轻时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也为了图心静,我把儿子扔给婆婆和丈夫,那时根本没有想到孩子该多么重要。结果儿子们养成许多坏毛病,延误孩子一生。孩子的童年缺乏母爱是不幸的,我不想媳妇们重犯我当年的错误。

当然,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细节入手,从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方面下大工夫。这就需要我们婆媳之间多沟通,要表里如一,因为每个礼拜孙子要与父母住两日,我们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要教育孩子勤奋简朴,不能讲享受,讲名牌儿,要牢牢记住一句话:能吃苦方能立业。现在的孩子又少,我们没有实验的机会。

已是风烛残年,却有童心相伴。如能胜任培养和教育孙子们的任务,也不枉活一世。因为女人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孩子,果真如此,我将不胜感激我的孩子们,不仅给了我弥补过失的机会,也给了我人生的圆满。

语重心长谈了这么多,我觉得婆媳之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有的只是沟通和理解,是相互的关心和体谅。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才能贴得更紧,关系更融洽,更亲密,生活更幸福。

我还是那句话:

平安就是福,相聚就是缘。

婆婆文章10:婆婆豆腐心

文/何雪萍

我婆婆是个厉害人物。乡下日子浮浅,哪家软弱了些,旁人看在眼里,逮到机会,便来欺负。公公忠厚老实,一生阿弥陀佛。和左邻右舍争一寸土,论一棵树的怄气事,都是婆婆出面处理。婆婆凶起来,嗓门尖细,怒目圆睁。这使得别人知道,我们家,也不好招惹。

我的婆婆,披了一层刺猬的铠甲,只是为了守护我们这个家。其实,婆婆的心善着呢。

我与夫是媒人介绍认识的。妈妈为了我的终身幸福,悄悄去夫的村子打探夫家的底细。问了好几个人,都说我的婆婆脾气不好。我妈心情沉重,迈步往回走。不巧,竟和婆婆迎面遇上了。我妈一眼就认出了她。

那一回,我妈在街上卖菜,眼看要做成一笔生意,却因为找不开零钱,不能成交。当时,婆婆也在卖菜。卖的也是水灵灵的小白菜。买菜的那人,作势往婆婆的菜担走去,我妈失望极了。不料,婆婆热心地对我妈说:“我换零钱给你。”说着,递过一把零钱。

我妈记住了这个好人的模样,一眼便认出来了。她高兴地上前打招呼,报出夫的名字,向她打探夫家的情况。不料这个人笑眯眯地说:“你打听的,就是我家啊。走,去家里坐坐。”我的妈妈又欢喜又尴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嫁到夫家以后,婆婆对我视如己出,总说我工作忙,不让我做家务。她忙里忙外,把家拾掇得清清爽爽。每天下班回家,饭菜就热腾腾地摆在了餐桌上。

不久,我怀孕了,害喜,吃什么都没胃口。寒冬腊月,婆婆用沉甸甸一担白萝卜,换了一小串提子,洗得干干净净,端来给我吃。我的儿子呱呱坠地,婆婆只让我带着睡了一个月。等到满月了,晚上便把孙子抱到自己床上睡,怕我这年轻的媳妇劳累。

婆婆不只对家里人好,看到旁人落难,常不顾自己艰难,慷慨解囊。一次,我工作的学校里,一个孩子生了重病。全校师生为她捐款。回家,我说给婆婆听,婆婆拿出卖玉米的两百元,托我带到学校捐掉。

还有一次,我和婆婆一起去黄梅五祖寺上香。路上遇到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哭诉投亲不着,请求帮助。婆婆把身上带的钱全掏出来给了那女人。我对婆婆说,那女人八成是骗子,这样行骗的方式,早就不稀奇了,说不定孩子也不是她自己的。婆婆笑着劝我:“不能这样想。这样想,受难的人,都没有人救了。做好事,不要想太多。做了,心便是好的。想太多,什么好事都做不了。”

做了,心便是好的。这是婆婆简单的好人信念。我的婆婆,真是一本封面粗糙的书,用心读了,才知道,她的好,如豆腐,朴实无华,营养丰富。

婆婆文章11:一别一辈子

文/荣荣

今年已经是婆婆离开的第九年了。她的相貌仍然清晰,声音却早已模糊了。思绪常会回到九年前她弥留之际,大人们把我推到她的跟前,她嘴里含糊地叫着,荣荣,荣荣……她那时还挂念我。

她最终还是离开我们了。她信了一辈子的佛,受了大半辈子的苦,甚至死的时候都不是舒舒坦坦地离开,我没能问她,苦不苦?我似乎知道她的答案,甚至她回答时菩萨般慈祥的微笑:“不苦。”

回老家烧纸,去往坟地的时候走了一段未铺好的泥泞的路,弄了一脚的泥,可是我觉得,就该这样,保留故乡最原始的一段路,踏过泥泞翻山越岭为亲人烧纸祭拜,才算是对亡者最深的缅怀。

还是不善于在坟头给婆婆说话。妈妈说:“你在心里说吧,你婆听得到。”我只是久久地望着墓碑发呆。记住了婆婆的名字,记住了她的生卒年。我是个多么后知后觉的人,当我明白她对我的重要性,明白我对她的想念多深刻的时候,已经过去好些个年头了。每当想起她时,脑子就像过电影般,是无声的,黑白的。

她烟瘾大,却很少抽香烟,成天拿着烟袋锅子嘬啊嘬,我喜欢帮她装烟草丝,看她抽烟时逍遥满足的样子。她银白色的头发总是一丝不苟地盘着,大家都不清楚她的头发究竟有多长。她教我剪纸,小时候我坐不住,随便剪一两下就出去玩了,回来看她剪了那么多好看的,有双喜、有花等等。每逢中秋她就会做那种传统的月饼,我不吃,她就会一直哄我,直到我吃为止。她是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她做的饼都很好吃,尤其是那种硬硬的。

每听到说老人重男轻女喜欢孙子多过孙女,我就会十分得意。不管是爸妈叔婶和那些哥哥们,谁稍稍欺负我,我便会跑到她跟前去告状,她就会训斥他们。如果爸爸把我说哭了,她更是急得和爸爸翻脸。他们都说,你婆最疼你。我也视作是理所当然了。

她去世的那天下起了雨,把那个闷热的午后弄得更加狼狈。农村有个习俗是确定人死了之后会摔一个碗,叫让路,然后才可以哭。大人们哭得伤心,哥哥们哭得伤心。除了我。我茫然地去屋子里给他们取纸,然后怔怔地看着躺在那儿的婆婆。那时少年的我明白死亡是怎么回事,却没有本该有的伤心。时隔这么多年,我还是搞不清自己当时的状况,可我明白不流泪,不意味着不想念不在乎。那之后三年,我每年都生一场大病,不想说这只是巧合,我更愿相信这是她选择让我守孝三年。

我很想她,想时光倒流听她嘬着烟,给我讲讲人的一生究竟怎样才能知足,才能善良,才能简单,才能拥有信仰,无怨无悔。像她一样。我想静静地坐在她身边,从清晨到日落。而她若能托梦告诉我,她在那个世界过得很好,她亦深深地挂念我,我便足矣。

婆婆文章12:婆婆妈

文/顾少伟

婆婆个子高高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笑咪咪的,棱角分明的脸配上端正的五官,加上那张会说话的嘴,给我的感觉是那么可亲……

结婚至今,与婆婆生活在一起,不免会有锅碗瓢盆交响曲,可是,那些不规律的乐章,都会在演绎过程中,优雅转身,完美落幕。外人说我与婆婆都是精细之人,所以才会相处融洽,他们哪里知道这份亲情都是用一点一滴的爱构筑成的。

我平时上班,生活都是婆婆料理,别小看柴米油盐的简单,过成井然有序、有滋有味、相处融洽,并不容易,何况我们还是一个大家庭。

怀女儿的时候,妊娠反应厉害,一直不想吃喝,呕吐难受,唯一想吃的就是杏。四月哪里来的杏子?树上只有刚结出的酸杏,绿绿的,自家没有,又没有卖的。婆婆中午就去人家地里偷偷摘了十几个,然后放在兜里悄悄拿回来。其实婆婆是一个很安分守己的人,别人的东西再好都不会乱动。如果不是为了我,那次断然是不会去摘别人家的酸杏的。事后我才知道,婆婆跟人家园主道了歉,并且非要给人家钱,人家不要。

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生了小女有20天,小小的她肠炎住院。在医院输了一天液,到晚上大便还是红色的,所有的心疼、委屈在凌晨一并涌来,当时就像是有一种无助感,感觉像要崩溃,不由得流下了泪。谁知道,越哭越伤心,不自觉地抽泣起来,把整个病房的人都哭醒了,别人越劝越伤心。天刚亮,婆婆来到了医院,见我哭红的双眼,再加上别人的说辞,瞬间明白了。她默默地坐在我旁边,给我盖好被子,抚摸着我的手,眼睛有些湿润:我知道委屈你了,可是坐月子是不能哭的,别哭坏了眼睛,这可是一辈子的事。不要怕,还有医生呢,放心吧,今天输一天液就好了,有我在,没事的。

这些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我安静下来。她在医院陪伴着,照顾孩子。许是上天怜惜,这一天小女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住了一个星期小女肠炎好了,婆婆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的生日是腊月初九,每年的这一天,不管多冷多忙,生日吃长寿面必不可少,都是婆婆亲手擀的。那种味道就是世人倍感亲切的妈妈的味道,无可取代。无论是生日还是平时做了鱼,鱼头都是婆婆吃,鱼肉留给我们吃,她一直说自己喜好品尝那种味道。

如今婆婆已是七十岁,身体很是硬朗,只是她的腿骨质增生,走起路来有些蹒跚,看得我很是心酸。

正是婆婆的付出,让我对这个大家庭特别依赖珍惜。我对婆婆有种亲妈的感觉,这种情感仿佛融入血液,亲切而又踏实。

婆婆文章13:椅子,怪扎

文/夕阳何处寻

对于婆婆,我的心中终有一丝内疚感。

去秋来,婆婆依靠着一把椅子和一根拐杖艰难地走过了十个春秋。

时光带着记忆悄悄地从脑海里溜走,只依稀记得那是在我读小学发生的。婆婆不小心在台阶上摔了一跤,当我们发现婆婆坐在地上不起来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由于经济的原因,家人并没有将婆婆送到医院接受治疗,而是按照土方法草草的治疗。也因如此,年迈的婆婆留下了后遗症。总之,这一摔,使得婆婆再也“站”不起来了。

时至今日,婆婆也没有去医院接受一次治疗,依旧依靠一把椅子和一根一米多长的拐杖艰难的行走着,我暗暗猜测,那一摔使得婆婆右腿骨头被摔伤了。

记得小时候,我跟婆婆一起住了三年,因此使得我和婆婆的感情很深。那时候的婆婆身体还很硬朗。小时候,我总是拉着婆婆要婆婆给个我将抗战时期和“十年文革”的故事,即使听了很多遍,我也会不厌其烦的听着,我听得也很入迷。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读书的需要,渐渐地我和婆婆的距离远了。从初中到现在的大学,我一直都是住校。原本在初高中就很少去看望年迈的婆婆了。现在,我已进入大学学习,看望婆婆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国庆放假,我回家了,看到婆婆的时候我的内心阵阵刺痛,婆婆依旧还是那一副老样子,一把椅子,一根拐杖,而婆婆就孤独的坐在那一把椅子上。婆婆每次看到我都会拉着我的手不放,我知道这是婆婆对我的关爱。我忘不了婆婆对我的关爱,而我,作为子孙,回报婆婆的爱真的太少太少了。我跟婆婆住在一起的三年,婆婆给予了我无微不至如母爱般的关爱以及在我成长时的关爱至今都历历在目,可我呢,望着婆婆那孤寂的背影却不能陪婆婆聊天,哪怕一会儿。如果我做到了,我猜婆婆肯定会很高兴的。望着年迈的婆婆孤独的坐在门边,我的心里真的好难受好难受。如果下次有机会,婆婆,我一定不会让你再这样孤独了,虽然不能长久,但我会尽我最大的可能去陪伴婆婆。

呆呆的、傻傻的想着,那把椅子已经不知道被修了多少次了,那跟拐杖的下脚原本有一个八边形的螺丝帽的,现在已经不知道去哪了。十年的磨损使得原本色泽光亮的拐杖和椅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轻轻抚摸那经历了十年风雨的拐杖和椅子,深深的被它震撼了。椅子的四个脚硬硬的被磨平了一层,椅把在婆婆那饱经沧桑的手中被磨的圆滑了。我清楚的记得,婆婆摔伤之后再也没有走过远距离的路了,我也没有见过婆婆走过远距离的路。一天内婆婆所走的路不会超过百米,十年依旧,不曾变更。百米的距离对于我们来说是分分秒秒的事,但对于婆婆来说却非常吃力。几十米的路婆婆要走上一刻钟,并且中途还得休息几次。婆婆每走一步都是先把右手中的椅子先向前挪动一小步,紧接着右脚向椅子挪动的距离迈去,再是左脚,最后是拐杖。婆婆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一个动作。春去秋来,婆婆右手拿的椅子,左手拿着拐杖一直未曾换过。

十年来,婆婆为曾“欣赏”过任何景色。但四季更替的景色婆婆却看在眼里。秋高气爽,虽有骄阳高挂,庆幸的是,不是烈日炙烤;虽有风吹,庆幸的是,不是狂风大作。秋风中,婆婆坐在那把椅子上感受着又是一年季节的变更。

婆婆的孤独,我相信那把被时光变更的椅子和拐杖是最清楚不过的。

婆婆,你的拐杖,你的椅子,默默的陪你度过了漫长的十年,也默默的见证了四季来回的变更,而婆婆依旧是那样的年迈,只不过脸上的皱纹更加深了,那是“无情”的岁月又在婆婆原本苍老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岁月的痕迹,而椅子、拐杖愈加苍老。

岁月,希望你能够慢些溜走,让婆婆的椅子、拐杖陪伴婆婆更久。让我能够在以后的岁月中陪伴已孤独的婆婆。

婆婆文章14:婆婆的亲情纸条

文/王子华

昨天晚上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一推开门,便发现鞋柜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厨房里的砂锅里有汤。”走进厨房,灶上果然放着一口小砂锅。打开盖,里面是一锅鸡汤,上面的油已经撇清了,澄黄色的汤底中有切成小块的香菇,还有艳红的枸杞子,养血润燥,补虚益气,最适合经常加班熬夜的我。

喝完鸡汤,我心底暖暖的,忍不住走到书房,那里有一个木盒,里面放的全是婆婆给我的小纸条,有“我今天要回趟老家,你三餐都得好好吃”的关切,也有“晚上下班买包茶树菇回来”的琐事,甚至还有“你这段时间太忽略家庭了”的告诫。我和老公结婚十年,这些纸条也存了近十年。

当初结婚的时候,婆婆不放心我们小夫妻过日子,执意要来和我们一块儿住。然后像天下所有的婆婆一样,对我是诸多的不满,几乎每天都会唠叨我,让我烦得每天都要找些工作来加班,只为了晚一点回家。矛盾的爆发在我怀孕之后,婆婆说现在的单位电脑太多,辐射大,让我要么跳槽要么辞职。

我觉得婆婆真的是不可思议,槽是那么好跳的吗?我又不是那种精英类的人才,而且现在哪家公司没有电脑?辞职我更是不愿意,还没结婚的时候,我就跟老公说好了,以后宁愿用自己的工资请保姆,也不会自己窝在家里带孩子的。最后看在我是孕妇的份上,婆婆没再坚持,但却每天坚持给我一日三餐做营养餐,并且中午那顿还送到单位看着我喝完。

许多同事见了,都说我运气好,居然有这样一个好婆婆,我却哭笑不得,指着肚子说:“哪里是对我好,其实是对这位好。”同事刘姐表示不赞同:“你不能总把别人的好心往坏了想,不管你婆婆是为了谁,至少这东西是你婆婆做的,也是你吃的。”刘姐的话让我深思,觉得自己真的不够宽容,其实如果是我亲妈,我会这么想吗?很明显,我不会,只会感恩,但为什么对婆婆就不行?

晚上回家后,我和婆婆长聊了一通,都认识到自己定位的偏差。其实婆婆和媳妇之间虽然称呼上和亲生母女没区别,却因为生活差异强行融合在一起便会有矛盾。虽然认识到了,可是我和婆婆却也明白,想要解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婆婆说:“要不,我给你写纸条吧,有什么事情我都写下来。”我也觉得这个办法极好,举双手赞成。

自那以后,我和婆婆便开始用纸条来进行沟通,将矛盾都在纸条中化解,家里的氛围也因此越来越和谐。不知不觉间竟然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些纸条也从当初的沟通工具,变成了现在满满都是亲情和暖意。

撕下一张便笺,我写下一句发自内心深处的话:妈,谢谢您,您辛苦了!

婆婆文章15:沈婆婆米粉

文/阳莉

常听儿子说,离我们小区大概20分钟路程,有一家“沈婆婆米粉”,已经开了十几年了,味道那才叫“霸道”。

“沈婆婆米粉”店面不大,里面摆了4张桌子,外面摆了3张桌子,都坐满了人。我点了一两,儿子点了二两,等了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臊子米粉端上来了。

我细细品尝,米粉劲道,伴着恰到好处五味俱全的味,刺激着味蕾,再喝一口泡着米粉的汤,人间“八珍玉食”也不过如此吧!儿子说:“这是我妈妈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外吃米粉早餐,而且还说好吃。”

儿子说,沈婆婆很实诚。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来吃米粉,当时送米粉的还没有到,她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地催促快送来。一会儿又问他们几个小伙子,饿了没,先吃点面条垫着。送米粉的一到,沈婆婆就责备地问怎么没按时送来呢,害得顾客都饿着等,然后急忙给他们烫米粉。他们都吃的二两,一大碗,与三两一样多,她还问他们吃饱没,需要再加点吗。

沈婆婆快70岁了,虽然头发花白,但两眼非常有神采,笑时还看得到两个小酒窝。岁月的风霜在她脸上记下了皱纹,但丝毫挡不住她曾经的漂亮。我说,“您年轻时一定是个美女。”沈婆婆大笑说,”没有的,没有的事。”

沈婆婆才参加工作就与饮食打起了交道,在职工食堂上班。在工作中,她特别对调味感兴趣。上世纪80年代时,她离开原单位自己开了一个火锅店,没去找师傅学手艺,自己试着熬制火锅底料。经过反复试熬,火锅底料色香味俱全,火锅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把火锅店关了,开了这家米粉早餐店。

沈婆婆每天凌晨4点钟就起床到店里准备,早起的顾客5点半就来吃早餐。下午3点关门,回到家准备第二天的佐料。十几年来只有春节休息7天,平时天天开店。去年她把掌门权交给女儿了,她现在是帮女儿“打工”。她女儿大概45岁,告诉我说自己从小帮妈妈开火锅店,耳濡目染,前段时间提前退休,就和妈妈一起干起了这个早餐店,一天忙忙碌碌生活也充实。

一个不起眼的米粉早餐店,能够在舌尖市场上十几年不衰,一定有生存的法则。她女儿说,她一直沿袭着妈妈的经营理念,货真价实诚实经营。臊子肉用的是放心肉,自己剁,就当给自己家人弄吃的来选好肉;选质量好的姜葱蒜花椒,选最新鲜的配菜配料。他们选的米粉很讲究,选的是赶水米粉,佐料用的高汤一定是大骨慢慢炖熬几个小时的原汤,顾客吃得放心。

前几天,有几个顾客来吃米粉,没有看到沈婆婆,知道沈婆婆腰扭伤了,有个顾客急忙回家拿来从新加坡买回的治疗扭伤药,送到沈婆婆家。

附近读书的学生,长期都是吃沈婆婆米粉早餐。有的学生毕业了在沙坪坝工作,有时周末约上几个朋友,开车50多分钟来吃沈婆婆米粉,说是来找学生时期的感觉,“还是那个味,好怀念。”

还有搬家到渝北区、九龙坡区去的老姐妹,有时也相约一起坐轻轨来吃沈婆婆米粉,说“回来满足一下忘不掉的早餐”。

有一次,我儿子的表姐从江北过来玩,本来家里准备了丰盛的中餐,她却提前给儿子打电话,说给她买一两沈婆婆米粉,她想解解馋,她吃着米粉感叹“好吃得哭,真过瘾呀!”

婆婆文章16:回忆我的婆婆

文/王晓红

去年七月,婆婆因病医治无效,离我们而去。一年来,时常回想起婆婆,多少回内心默默地和婆婆对话,把自己遇到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事情与她分享,还是愁人的事情与她诉说,感觉婆婆一直在我身边。

二十年婆媳相处,婆婆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一直影响着我。婆婆留给我的是:乐观、勤劳、大度、聪慧。二十年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有几件事情让我终身难忘。

经人介绍和爱人认识交往后,我第一次以未过门的儿媳妇身份去家里,婆婆给我做的是韩城过喜事招待客人的馄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敬事的人,是一个有规矩、明事理的人。

婆婆乐善好施,为人大度,到哪儿都有好人缘。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婆婆对谁都不吝啬,只要亲朋有困难,婆婆都会慷慨解囊。记得有一年家里栽了新品种大蒜,蒜苔长得又粗又长,婆婆送给左邻右舍,让大家都尝稀罕。有人提出要一些蒜头,来年也想栽种,婆婆满口答应,等到大蒜收获后,给需要新蒜的人送到家里去。

随着孙辈一个个长大,到了初中、高中需要陪读,不论是在韩城还是外地、条件好坏,婆婆都会全心全力做好陪伴。按时给孙儿们做好可口的饭菜,清洗脏衣服。只要家里有的、她能带上的,都不需要我们再花钱买。

婆婆只上了四年学,但令我钦佩的是她是一个好学习、对新事物时刻保持好奇、探索精神的人。婆婆在咸阳陪读孙子时,有时一个人回韩城,自己可以坐公交坐地铁坐火车,倒两三次车回到韩城。遇到不懂的事情,婆婆爱请教,直到搞懂弄清。婆婆性格开朗,善言健谈,在临潼、咸阳结交了一些谈得拢说得来的老姐妹,关系非常好,一起买菜、逛街,婆婆还是这些老姐妹中的“核心”人物。

婆婆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过来的,加之她早年丧母,家里子女多,成家后家境贫困,但婆婆总能把简单的食材做到极致。她打的搅团、摊的凉皮、煮的糊卜、做的麻食、炒的土豆丝,都是儿孙们的最爱。尤其是每年大年初一,婆婆做的团圆饭一定会有一盘大烩菜——“全家福”,儿孙们每年都期待这道压轴菜。看着儿孙们大快朵颐,婆婆那份喜悦和自豪全都写在脸上。婆婆年纪渐渐大了,家里的人口也日渐增多,团圆饭自然由我们这些儿媳妇去做,但每年准备全家福这道菜,婆婆还是要叮嘱再三,让提前买肉,炸丸子、炸酥肉。我们知道,婆婆是想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起分享团圆的快乐和幸福。

婆婆身上的优点和对生活的热爱,对子孙们的疼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学会了怎样去生活,怎样处理各种关系,怎样相夫教子。

20年的婆媳,永远的婆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