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人到中年的散文(精选7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人到中年的散文1:人生远行
文/徐宝天
人到中年,方才警觉,年龄增长过度之快,让人难以相信。既然生命的时间不由人来控制,那么,人能控制的只有生命的内容和质量了,宋代陆游作诗曰:“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这种惬意境界的收获,全在于自身的开掘和创造,而首要的是将全副的精神状态侵润于青春活力的氛围中。老相只是外形,内心则不断发生着活力。
对于处于人生的成熟时段,虽无少年的热烈与浪漫,却具有一种特殊的的厚重与平实。他们有过苦难有过失落,但他们更有意志和毅力;他们把曾经有过的嬉笑化作深长的思索,把曾经有过的天真变成稳重的步履;他们回首往事,咀嚼生活,懂得了微笑,懂得了理解,坦然地步入成熟而丰饶的人生。
人生是一部书,中年是书的“书胆”,而结尾部分才是最感动人的,最能难忘的。老年也像戏剧的最后一幕,不管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还是悄无声息,你都可以安然走下舞台,顺其自然,心无所累,这不正是一种人生境界么?
青年好似百灵鸟,有它的尾曲。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人生如远行,老年那一段旅程,就如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人到中年的散文2:且敬旧事一杯茶
文/吴孔文
人到中年,我渐次明白:袅袅升腾的一杯茶,是对旧事的最好缅怀。
旧事,首先让我想起旧时屋檐下的伙伴。春天的桃花林里鹧鸪声声、落英片片,我们瞒着大人们,捻土为香,对天盟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后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升迁调动,世事面前各自飞、天南海北不相见。
我经历的旧事中,有许多细碎的章节:田螺开靥前行,蝉声如丧考妣,大雁结伴南飞,高人踏雪寻梅。路过大山深处的村子,骤雨初歇,斜阳半山,炊烟缭绕。农家的院墙有半人高,屋内,荸荠色的桌腿有点潮,老旧的收音机里,刘兰芳正在演播评书《杨家将》。晚归的主人放下农具,捧一碗凉茶牛饮罢,满脸幸福表情。
人这一生,最好能制一次茶。摘叶、翻炒、烘焙、贮藏、冲泡、品鉴……跟季节有接触,跟农事有缠绵,跟心灵有交流。龙井、瓜片、铁观音……剔除包装和寓意,渐渐露出本相,还原成一片树叶,光风霁月,风雨雷电,最终完成一场生命的旅行,回归大地。这,与人多么相像。
年轻的时候,意兴浓稠,向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偶尔有大秤分金的奢望,及至年长,慢慢接受生命的招抚,心事收窄,心态平和。明白琴棋书画诗酒花,终抵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真实。晨起一杯茶,为自己壮行;晚归一杯茶,犒劳一天的疲惫。看沸水入壶,茶叶在跌宕起伏后归于平静,感到杯水微澜之中,依然有着大乾坤。
每年春季,就不由想起随母亲卖茶的日子。鸡叫三遍,村庄安静,窗口有昏黄的灯光传出,寂寂的几个人,默默地开了院门去赶集。临河的“露水集”上,收茶的小贩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提着小秤,来来往往吆喝着,嬉笑怒骂之声鼓荡着清凉的空气。早起的狗们无所事事,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卖完茶,母亲会去油条店,买根油条让我充饥,而她自己就在店里舀瓢凉水,咕咕咚咚喝完,招呼我往回走。
如今,母亲仍然坚守在山村里,喂猪、养鸡、种茶,过缓慢的日子。每次电话中,她都要叮嘱我少喝酒,而我则劝她多喝茶。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捧茶在手,回味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旧时友、旧时事:有人高官显爵,有人身陷囹圄,有人移居海外,有人命丧黄泉……人生浮浮沉沉,像茶;世事纷扰开合,像茶。这个冬天,西风从北来,古梅向雪开,我站在树下饮茶,饮下人生百味。
禅师说:此生念念不忘,来世必有回响。若真有来世,我愿活成一树茶:春天一片鲜叶、冬天一朵素花,淡泊以明志,知交满天涯。
人到中年的散文3:一袭旗袍烟雨里
文/梁惠娣
人到中年,爱上了旗袍。
一下子网购了三件旗袍。我给每一件旗袍都取了个有意思的名字。有一件青绿的底色上有片片草黄色的叶子,叶间开着一朵朵或一簇簇鲜红的和暗红的蔷薇花,像是走进了一个偌大的蔷薇园中。这件旗袍透着成熟内敛的韵味,它有个好听而特别的名字,叫“沉香”。有一件的图案是印着又大又圆的绿色荷叶,荷叶间开着几朵粉红色的荷花。穿着它,仿佛走在盛夏的荷塘畔,荷叶田田,荷花朵朵,荷风阵阵,荷香袅袅,我给它取名“荷香”。还有一件洁白的丝绸料上印的是黄的菊花和红的海棠花,还点缀着清清淡淡的绿叶,清新淡雅的色调,散发着秋天的味道,我叫它“记秋”。
岁月仓皇,当我磕磕碰碰地走过了三十岁,我终于扔掉了蕾丝的、薄纱的公主裙,来个华丽的转身,穿起了旗袍。遇见旗袍,像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一见倾心,从此认定是知己,要相伴着走一程人生的路。
对旗袍的情结,缘于少女时代看到的一部传记《宋氏三姐妹》,扉页上宋氏姐妹身着旗袍,从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端庄华丽高雅的气质,令人艳羡。宋氏三姐妹中,宋庆龄身着一袭素雅旗袍的形象尤为深入民心。翻看宋庆龄过去的影像,会发现无论是出席活动还是休闲在家,她常常是旗袍不离身,身着旗袍的她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从容端庄、高雅脱俗。我曾看过一幅资料图,图片中她穿着一件素淡的旗袍,坐在圆桌旁,正低眉专注地看着书。她那样的温婉娴静,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任凭时光悠悠,书卷幽幽,像无声溪流一样流淌在纤纤指尖。
一袭旗袍上,总是沾染了些许爱情的气味。《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把旗袍穿出了生命。她迷离的眼神,妩媚的笑容,一袭又一袭绚丽的旗袍紧裹着她玲珑曼妙的躯体,浑身散发着隐忍的寂寞。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就像一袭旗袍一样,如此婉转,如此魅惑。而《胭脂扣》里,梅艳芳更是穿出了旗袍的灵魂。她那烟水凄迷的眼神,骨子里沉淀的冷傲高贵的气质,一袭旗袍下细细密密的心事,无声地诉说着烟雨红尘中缠绵的故事。
在这个迷蒙的雨季,穿一袭旗袍,娉娉婷婷地走在朦胧的烟雨里,就像走在一幅江南的水墨画中。而穿旗袍的我,就这样成了画中的人,再从画中款款地走来。
遇见旗袍,就是遇见最美的自己。
人到中年的散文4:回到那片山里
文/邓涛
人到中年,在速生的城市里,钢铁、水泥、砖……堆砌着我们的生活,总有一些惦念在内心不断滋生,容纳着昆虫碎语,小鸟轻鸣……那是月下的笛声,是我们朴拙面孔的特写。
曾经一次次登向高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在回望中清晰地开放,复生。它像是城市的背面,失意时想起,欢愉时想起,苦恼时想起,它是我们出生的村庄,是我们成长的家园。
其实,它是所有城市人群的出生地,只有投向它的深处,才散发出我们留存下来的孩子气,我们原来和草木同类,泥土的气息是我们最初的体味,良心如蔬,本是天然的鲜嫩。
我决定以简单的理由带着女儿去一片收养过我童年的山林,像是走在懵懂的年华,离山久了,似乎已汲取不到山的力量,这种力量曾经一次次鼓励过我们的脚腱。
那时活在山林的云彩间,日子就是一株株的树,茂盛,翠绿,我们任性地跑过去,山就会动。
我有足够的时间向女儿谈论这片山林的细节,比如婆婆,一位很严肃的老太太,她尽可能让别人忘记自己是我父亲的继母,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拎着尿桶去菜园子淋菜。她皮肤粗糙的手总能弄出干薯片、毛栗子、冻米糖等一大堆好吃的。那时,山里的男人围捕到村里偷食的野猪算是大事件,家家户户也因此可以分到一块野猪肉。
春天来了,我们头顶会多出一顶野花扎的箍子,像顶着整个春天。短小的鱼、野生的果蔬、灰兔、蘑菇、竹笋……山林大方地为村庄准备着丰盛的菜肴和悠长的诗意。当然,至今都能让我们满嘴生津的是土产的香米,白如初雪,一大碗米饭无需佐菜便可咽个干干净净。过路的道士、和尚、货郎常引起村里人的围观,问诊、采购和打听山林之外的事。
夏季,凉爽的溪流就是活水的泳池,玩玩打蛇粘蝉的游戏,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山林风土最浓,我们的人生曾因山林的妖娆而妖娆,因山林的多彩而多彩。最终,我们却背叛山林而去,蜗居于城市里。
有一种美好叫过去,也可有一种期待叫能否回到过去。我们想再次放逐于山林,却像一群身份不明者。
山林是很低的起点,但绝对是很高的归宿。我们都是从山林里来,越走越远。在古人山水图景中体会细腻的情感,或许能洞察到他们的态度。
山林是隐喻,是我们精神的掩体,灵魂飞翔的曲线。在这个繁华的背景里,生活的根与花木的根系缠绕一起,我们开始自由、奔放地盛开起愉悦的脸。
在乡下有一片片茂密的山林在等我们,那里是我们以前的家,是我们快乐的乐园,它一直在等一群外出了大半辈子的孩儿。
人到中年的散文5:墙上的“年景”
文/李群学
人到中年,对于年来岁往这件事儿,除了慨叹时光匆匆生活琐碎,怕是难于有别的情绪了。提起“年景”这个词语,酸甜苦辣诸般滋味“呼啦啦”涌上心头的同时,倒是会想起儿时一些“新年的景致”。
记忆中最好的“年景”,是糊在墙上的。那时候,乡村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那时涂料还是奢侈品,人们都用报纸糊墙。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找来新报纸,把土墙重新糊一次。
进入腊月,人们就张罗着找糊墙的报纸。有亲戚在单位、学校工作的人家,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早早就把糊墙的报纸准备好了。没找到报纸的人家,心总是悬着。等到哪天把糊墙的报纸抱在怀里,一颗心才能踏实下来。父亲在城里做老师,我们从来不用为找报纸的事情劳心费神。
过了腊月二十三,送走了灶王爷,母亲就张罗着糊墙了。挑一个晴好的日子,母亲早早把我们赶出热被窝,让我们把屋里的家具、被褥都搬到院子里。平时整洁的家,没一会儿功夫就乱糟糟的了。眼前的杂乱无章让我们姊妹几个兴奋不已,我们屋里屋外嬉笑着打闹,总会招来母亲一阵呵斥声。
吃完早饭,母亲就开始为我们分工:弟弟负责把墙上的旧报纸扯下来,父亲负责扫屋子里的灰尘,姐姐负责在报纸上均匀地抹上浆糊,我负责把抹上浆糊的报纸递给母亲,母亲要把报纸糊在墙上……
把抹上浆糊的报纸糊在墙上,需要特别用心:报纸在墙上要贴得平整,报纸上的图案、字迹的方向要统一,报纸和报纸的接茬处理好……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糊出来的墙平整耐看。过年来我们家走亲戚的客人,总对母亲糊墙的手艺赞不绝口。
屋里所有的墙上都糊上了报纸,等报纸上的浆糊稍微晾干些,母亲就让我们把擦洗好的家具再搬回来。低矮简陋的家,瞬间就崭新亮堂起来。后来我长大读书,每次读到“满屋书香”的词语,总会情不自禁想起刚用报纸糊好墙的乡下老屋。
离过年还有些日子,新衣服、好吃的都还不能享用,读糊在墙上的新报纸,成了我最大的兴趣:静静地蹲在墙角,一字一句读报纸上那些让人一知半解的文章,若是家具遮住了文章的一部分,我就会惆怅不已;躺在床上读天花板上的报纸,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趣味盎然的游戏……
过不了几天,糊墙的报纸我囫囵吞枣就看得差不多了,让人期待的新年也终于来了。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吃了好吃的拿了压岁钱,我就趴在墙上看他们家糊墙的报纸。看腻了家里的报纸,亲戚家的报纸总会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时光流转,儿时的新年成了岁月深处最温馨的记忆。那些用报纸糊在墙上的“年景”,更是让我难于忘怀!
人到中年的散文6:中年的烟火
文/曹德莉
人到中年,生活变得很清静,读书、养花、游湖,几乎成了我快乐生活的全部。
我喜欢读书的时光。或是感受异域风情,或是欣赏春花秋月,我都仿佛身临其境。若能读到励志之作,便可从中汲取成为生活强者所具备的智慧与力量。读书之乐,如同打开了一扇窗,可见明镜如水、视野开阔的世界。
我喜欢侍弄花花草草,娇艳的玫瑰,谦卑的野菊,还有陪伴了我7年的山茶花、桂花、月季花、三角梅,甚至还有叫不出名字的无名花都是我的珍爱。最不好养的就是绿萝了,一不小心她们就生病了或是枯萎了,我很伤心难过。之后,我小心地把她们埋在院里的大树底下。迎春花开放的那一朵朵黄色的小花,五个瓣,吐露着花蕊,一串串,一簇簇绽放在青绿色的枝条,极显生命的顽强和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我特意把它摆放在书桌的案头,读书之余,多看几眼心里便美得没边没际。
我喜欢城中有湖,城中有绿,水和绿叶就如同美丽的少女顾盼生辉,她们会眼帘低垂余光袅袅,也会芳菲四溢沁脾三分。更多的时间,她们是平和安静甚至是悠然地陪伴她们所栖息的城市,与扎根在此的百姓一同成长。
我们郴州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一有时间,我喜欢去游湖。爱莲湖和苏仙湖是我常去的地方,在平静的湖里,我可以看到相亲相近的天鹅与野鸭,它们似乎很珍爱上苍赋予的美丽的湖水。这样的和谐美景,让我的心感觉也在翩翩飞翔。我想,读书、养花、游湖,人到中年,能拥有这样的烟火,足矣。
人到中年的散文7:人到中年
文/何庆良
人到中年,如四季的秋歌,蜿蜒、婉转地浅吟低唱。
不知不觉中,一脚踏进中年的门槛。蓦然回首,懵懂、纯真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已淹没在岁月的洪流里;珍贵的青春也已随风而逝,不复存在。走在时光的路上,仍旧带着对理想的憧憬,步入中年。
人到中年,如四季的秋歌,蜿蜒、婉转地浅吟低唱。动了心的景色,醉了情的洒脱,都已随时间逐渐消磨。中年不似青年那样一腔雄心壮志、豪情万丈,而更多的是踏实,人生的游刃有余。
人到中年,也许事业正在走向兴旺,走向峰顶;也许人生正在走向高潮,奔向理想。一路走来,心境变得宁静与恬淡。昨日的潮起潮落和起伏奔波正逐渐走向安定。
步入中年,已为人父母,懂得了换位思考,替父母着想;学会了彼此尊重,相互关怀。“家和万事兴”,对儿女的呵护,成了心中的一种寄托。也许不曾实现的理想,也会让子女背负重担前行。子女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会成为一种期待。
人到中年,伴侣间学会了包容,相互体谅。心里,期待的是一种稳定,一种实在,以及生活里的风平浪静。每当与爱人、儿女漫步和交流,才感觉平平淡淡的日子才是生活的本真。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草一木,那么惹人沉醉,令人心灵平静,幸福如流水般缓缓流淌。
人到中年,也有沧桑与无奈。为生活奔波时,也会身心疲惫,四顾茫茫,无所适从。在人生的旅途中,中年已经尝试了很多酸、甜、苦、辣,经历了无数风浪,也许还承受了多少次的失败。但是,中年是人生的成熟期,它点缀着人生,点亮生活的神韵。
人到中年,让生活从崭新的起点起航,必将成为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