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滋味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滋味的散文1:读书的滋味
文/朱文杰
夜晚,在书房的阳台上,抬头遥望明月。忽然想起清代读书人张潮那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读书如尘世变幻,点滴之间夺我心。
当我翻开那些十几年前在旧书店、地摊上得来,那些已经出版了近半个世纪的书时,总会生出一种别样的温情。夜灯下亲近这些书,过去的生命信息依然存留于书页之间,不忍舍弃。看着书页上的印记,努力去回味那一段段韶光,以及青春时期的冲动和梦想,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书中。
“书为何味?”——“百味”!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去读,不同时间去读,会品出不同的味道。就拿《红楼梦》说吧,我曾为“宝黛”之间既甜蜜凄美,又痛苦悲壮的爱情而流下同情之泪,也曾责怪那个弱不禁风的病小姐,怎么那么不争气呢?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顾影自怜,患得患失,气量狭小,怎么能赢得幸福?二十多年间,反复地阅读使我不断品味着“宝黛”之间甜蜜的爱、“风姐”刺鼻的辛辣、“树倒猢狲散”的凄苦、“外强中空”的贾府的辛酸……红楼上上下下几百号人,各有各的故事,每读一次,体会变一次,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书中的百味人生吧。
百样的书,百样的味。涵泳咀嚼,乐而忘返。
喜欢在书中品读那些小事、乐事、奇事,品味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使人感到温暖舒适;喜欢在书中品读唐诗、宋词、元曲,品味民族艺术瑰宝的篇章,总感到浓浓的书香之气;喜欢品读诗歌、散文、童话,品味行文的简洁明快、洒脱飘逸、乐观风趣。
在享受阅读之乐时,我也感受到了读书的艰辛。当我捧起书本,就意味着告别休闲娱乐,当别人已酣然入睡,我还在伴灯苦读。圈画、摘抄、咀嚼……在思维体操中,也常会有种无法名状的疲惫,想放弃又想坚持。不过,当我在阅读中与作者达成了某种契合时,就会有无法言说的愉悦。也许,这才是读书的真滋味!
读书的滋味,或浓或淡,或甜或酸,或喜或悲……品书如品茶,工序细而不繁,要细品慢品。品茶时:第一口为之“润喉”,第二口为之“留香”,第三口为之“随意”。品好书也一样。要反复诵读,每读一次都能得到一次升华,每一次的感觉也都不同。书与茶之别就在于,杯中的茶越品越淡,而手中的书则愈品愈浓。
滋味的散文2:追寻老家年糕的滋味
文/张保国
老乡从武穴捎来一包他自己家里做的年糕,让我们尝一下鲜。不过,对方的美意,剌激了我的味觉,包括舌尖上的记忆。
年糕,作为农村春节的一种标识性食品。进入腊月,老家的家家户户开始着手浸泡大米,多为粳米,掺杂一定比例的糯米。记得小时候,家里殷实的,做年糕时糯米自然会兑的多一些,蒸熟后的年糕糍性自然要好,入口就比较爽滑。也有一些家里用高粱,掺杂些糕米,年糕颜色暗红,比较喜庆。我们生活在湖区,高粱对于故乡来说是稀罕物,自然高粱做出来的年糕也比较珍惜。
村上蒸年糕那段时间,也是我们这群小孩子欢天喜地的时节。放学回家一做完作业,我们就守在村上蒸年糕的大灶边。等年糕一出笼,大人总会夹起一块先尝尝,吃了一口后,就会将小枕头一样大的年糕,分给我们小孩子。我们用手抓着,也不怕烫,又软又滑,在嘴里来回咂那绵绵的筋道。
蒸好的年糕,经过两三天晾干后,各家各户都会切成长条块,就像如今超市卖的年糕一样。然后,将切好的条状年糕浸泡在早就准备好的大水缸里。记得小时候,一般家里总会准备有两三大缸的年糕。
年糕有好多种吃法,有炒、有煎,花样翻新,与各种菜疏搭配,也是餐饮文化之一种。我们小孩子却直接将年糕拿到火里烧,在柴火灰里烧到半个小时,把它扒出来,四面烧得金灿灿的,吃得嘴里满口生津。不过,春节过后,乡亲开始准备春耕,没有时间做饭做菜,大都是从水缸摸到几块年糕,洗一把白菜叶子,和水一起煮。
年糕年糕,年年高。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自古至今,这都是普通百姓的美好愿景。渐渐形成风俗,形成文化,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各地年糕的原料和做法各具特色,风味各异,有什么红枣年糕、桂花糖年糕等,听听那名字就很诱人。不过,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已经成为普通食品的年糕原所赋于我们的奢侈和美好,却像烟雾一样悄悄飘散了。
童年的年糕,父母忙忙碌碌做成小枕头一样的年糕,已渐渐朦胧了,那些绵绵的滋味也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滋味的散文3:世间滋味尝遍无过菜根香
文/李金荣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离开工作岗位快30年了。静静地想一想过去,对名利、家庭和老年生活的些许感悟,是人生精神的渐进提炼和灵魂回归。
先说名利。今天,我们活着的人,已是够幸福的了。没有理由在名誉地位、物资待遇问题上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在为人处世方面应谦逊和蔼,应如秋天的风,淡淡地使人凉爽。对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更应执着于俭朴无华。你不时地想起“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书厨房门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虽然这是他日常素食生活的写照,但对现代人们的生活也是一个警悟。佛学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一首《宽心谣》中有这样耐人寻味的句子:“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这些纯朴亲切、至情至理的语言,可谓智者之言,贤者之言,深感受益。你常想到一粥一饱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再说家庭,它既是你生活的驿站,也是你肩上负荷的重担。为工作勤学苦读,摸爬滚打,回到家就要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从成家立业,到养儿育女,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你很知足,很幸福。在家这个宁静的港湾里,享受了人生最美好的天伦之乐,妻贤子孝。风雨几十年,累了、苦了、烦了、病了……回到家里就好了。
时间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摩挲老眼从头看,只有青山无古今。”只有那大自然的苍翠青山,无分古今,永不改变。人老感怀,不是年轻时那种强健体魄,早锻炼时不再急如追风登山越岭,而是“漫道赏花观山景,晨起山径吸晓风”。人到暮年时,离岗退休,看似人生进入了秋季,但是细想起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到来。诗人于谦在《观书》诗句中云:“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古人云:“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遍无过菜根香”。这时读书应该是和少时读书完全不同的体会了。
以乐观、豁达、进取的心态走进退休生活,宁静淡泊、知足常乐比什么都好。应倾心体味那“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豪迈,岂不应陶醉在那“满目青山夕照明”的金色晚霞里!
滋味的散文4:读书的滋味
文/满娜
读书的滋味很甜、很醇、很惬意。
深夜,手捧一卷书,泡一杯普洱,如饮美酒,如品佳肴,让人内心安宁,心情舒畅,涤荡尘杂,抛却欲念。
读古书犹如交益友,与之对话,警醒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己。读之生涩有味,品之如痴如醉。犹如一片绿叶,始终脱离不了与根的联系,生生相息,千头万绪,这种情意是爱好阅读的人割舍不断的情结。
一部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把我拉回到现实,这是一部更接近于当下农村农民问题的一部社科类读物,也是社会变革时期让我们真切并直观地了解中国农民生存现状问题的好书。梁鸿仅用了八章二十万的文字,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的角落,坚守土地的农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进城的农民工。“梁庄不为人所知,它只是中国无数个相似的村庄之一,但是,从梁庄出发,你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形象,他戳破了过去,但未必能指向未来”,这是对这部书的最好诠释。它也揭示了中国失地农民的苦闷、彷徨和焦虑的内心世界,忧虑时常萦绕着他们。
“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存在和个体情感,而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深深地印刻着这个时代的痕迹。”不是吗?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关注他们,我们吃什么呢?不关注他们,我们还有活下去的支柱吗?这正是这部书所要回答的。
“我把这张糖纸平平展展放在路边,每天都会经过几遍,每次都看到它仍鲜艳地平搁在那儿,既无等待,也无拒绝似的。时间从上面经过,他便开始变旧,于是我看到的两个世界就这样慢慢地,试探着开始相互进入”,这也是我小时候有过的生活场景,一种体验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曾在你的童真年月里增添过快乐。叠糖纸、攒糖纸,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月里,足以让我们做得挺知足、挺温馨的一件事情。《阿勒泰的角落》正是以这样的文字触摸人内心的温暖,闪烁人性的光芒,那是一种没有被遮蔽而敞亮在人面前的牧民生活的现状,博大而深沉,犹如在广阔的草原上驰骋一般。
阅读让我产生爱与思考,让我慎思明辨,让我心存感恩。读书的滋味更让我享用不尽,因为它教会了我怎样生活而使自己活得充实有品位、充实而富足,也为自己的生命找寻着有价值的线索。
滋味的散文5:别有一番滋味在月饼
文/江瀚
前段时间去外地旅游,当我们全家人兴尽而归时,看见防盗门的门把上挂着一个黑色方便袋。里面是什么呢?我打开一看,竟是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仔细查看包装,却未能发现可以证明赠送人身份的东西,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妻子连连示意让我丢掉,她说天上不会掉“月饼”,这里面肯定别有玄机,万不可图一时之利而追悔莫及。儿子也撇撇嘴,“爸,我们老师说来路不明的东西,千万不要招惹,这年头谁会如此好心,还当无名送礼人?”
这时,我想起了一则读过的段子,说的是一对夫妇在门口捡到两张当晚的电影票,并兴致勃勃地去看电影,当他们意犹未尽地回家后,才发现家里已被盗贼洗劫一空了。这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会不会也是不怀好意之徒设的圈套呢,莫非在里面下了毒药?我越想越诡异,赶紧拎起来扔进垃圾桶,又怕累及他人或流浪猫狗,便又掏出来,找了个更大的方便袋套紧系牢,然后狠狠踹上两脚,方才罢休。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岂料,两天后乡下姨父打来电话,问我月饼的滋味如何,我这才知道表弟最近和别人合开了一家食品厂,那两盒月饼就是他们厂生产的,特地带给我品尝。我埋怨道:“表弟也太粗心了,怎么就直接挂门把上了呢,也没留个名。”“谁还随身带纸笔呀,家里没人时,咱这不都是直接把东西挂大门上吗?”姨父反倒有点儿疑惑。
哎呀,在城里住久了,我竟把乡下的处事习惯忘记了,老家的农活较重,特别是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玉米的日子,十有九家都遇不见个闲人,有时候访亲碰到“铁将军”把门,带来的礼物往大门上一挂便拍拍屁股走人,这事儿真是再平常不过了。
到了晚上,我站在阳台上凝视月亮,凝视着城里的月亮,凝视着这轮二十年前的乡下的月亮,忽然感觉它受了委屈似地一颤一颤,像极了那两盒被我扔掉的“莫名奇妙”的月饼。
几天后,我买了几盒高档月饼去送给爷爷,顺便也给对门一位年逾八十的孤寡老人送了一盒,老人接过月饼,抚摸着精美的包装,眼眶不禁湿润起来。她拉着我的手哽咽道,月饼可是好东西呀,我又想起我娃他们小时候了——
那时候家里本来就穷,我刚刚病逝的丈夫更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中秋节时,别人家的孩子都美滋滋地啃着月饼,我可怜的6个娃呀只有咽口水的份儿。后来我帮村长老婆纳鞋底,她见我还没吃中饭,就给我一块月饼。我哪里舍得吃呀,揣在怀里就兴奋地拿回家了。
当天晚上就是中秋夜,月亮升起来后,我叫孩子们围坐在一块儿,用刀把月饼切成6份,递给他们说:“每人一份,一共是6份,六六大顺,也祝咱家今后能一帆风顺!”他们6个都馋得直咽口水,却没有一个人伸手接,他们都说:“娘,我们一点儿也不喜欢吃月饼,您吃吧。”小孩子哪有不喜欢吃月饼的,几番推让之后,我发起了火,喝道:“不行!一人一份都必须吃,就算是吃药也要给我吃下去!”他们这才接了过去,只是每个人都把月饼掰成两半,一半放到我跟前,那晚数我吃的月饼最多,他们知道心疼娘啊!老人已是泣不成声。
我安慰完老人,见她情绪激动也不敢细问,回去对爷爷讲:“对门的那位老人好可怜呀,她的6个儿女怎么都不在了呀?”爷爷叹了口气说:“她的儿女都挺好,只是全部在国外,每次过节都会寄来很多钱,但这人老了,有些东西可是用钱买不到的啊!节日想起来了,寓意却忘了。”
滋味的散文6:幸福的滋味
文/王继宏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拥出教室,来到洗手间洗手。你可能会问,这是干什么?为什么不上课而洗手?嘿嘿,这节课我们要举行包饺子大赛呢!同学们兴奋至极,欢呼雀跃。
王老师走上台宣布比赛规则,第一轮是饺子接力赛,每人包两个后与下一个人击掌,以此循环包。比赛一开始,同学们很激动,性急的同学拥向前方,不耐烦地催促着,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正式比赛在王老师的口令下开始了,教室里充满了紧张的气氛。第8组的于灜凯迅速包好了两个饺子,与申思远击掌,申思远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包好了两个。我们组的彭焕宇、袁扬欣同学也不甘落后。看着其他组马上要赶上我们组了,我为正在包饺子的散恒跃鼓劲儿:“加油!加油!”我们重新夺回了第一。该我上了,我上前击掌后,把饺子皮摊在手心,舀了一勺馅儿放在饺子皮上,一对折,再一扭,包好了一个,紧接着第二个也包好了。
比赛结束后,我们组虽然只得了第二,但我们为赢家喝彩,也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足,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第二轮比赛是创新饺子大赛,比谁的饺子漂亮、新颖。同学们各自组成小组,包出了各种各样的饺子。我把馅儿舀入正方形的皮内,然后对折成三角形,再在边上各折一个角,添上些褶皱,细细端详了一阵,觉得太过于粗糙了,便用筷子沾了些红油,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围观的同学连连叫好。我想,大家如此认可我的饺子,我的饺子肯定会评为“优秀创新饺”。可是,我看了其他同学的杰作后感到我的跟他们的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虽然如此,我依然觉得很幸福。“咦?什么味道!好香啊!”嗅觉敏感的我闻到了饺子的香味,走近一看,王老师开始煮饺子了!热气腾腾,连邻班的同学都跑过来张望。大家不愿一口吞掉饺子,细嚼慢咽起来,连汤水也不放过。
滋味的散文7:一件傻事
文/王祥禾
童年是什么?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是轻舞飞扬的歌曲,让人无法释怀。每个孩子的童年里,都有许多趣事、囧事吧。在我8岁那一年,就做过一件至今我仍不好意思提起的“丑事”。
每个女孩都爱美,连衣裙、高跟鞋、耳环……都是必不可少的“美丽必需品”。其中我对高跟鞋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平时,看着妈妈穿着高跟鞋在我面前“哒哒哒”地走过,我就一心想要试一试。
终于,机会来了,妈妈要出去买菜,在我小脑袋里憧憬多时的“终极作战计划”要开始执行了!在确定妈妈已离开家后,我偷偷摸摸地冲向鞋柜,脱下拖鞋,拿出妈妈的高跟鞋,喜滋滋地穿上。妈妈的鞋子怎么这么大,害我站都站不稳,我只能像滑冰一样,一点一点地拖着高跟鞋走。从镜子里看,我真像个滑稽的企鹅!
百密也有一疏,正当我穿着高跟鞋在屋里办起“滑行走秀”时,突然传来了敲门声,是妈妈忘记拿钥匙了!我飞快地脱下妈妈的高跟鞋,塞入了鞋柜中。打开门,妈妈诧异地问我:“你的拖鞋呢?”糟糕,忘记穿上拖鞋啦!为了不让妈妈发现端倪,在她的“逼问”下,我装了好一阵子的傻。
幸好,直至今日,妈妈也没有发现我这个小丫头因为爱美之心做过的傻事。
滋味的散文8:回忆的滋味
文/茨园
闲坐,或者睡不着时,我会想一些事情。也就是把已经过去的时间和事情翻弄着,在自己心里权衡一下得失或者归纳总结一下记忆的留存,或伤感或喜悦,总之,那些不能被忘怀的,或波涛汹涌,或细无声语,浮现在情景里,一如昨夕。
我知道回忆其实就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总觉得它们有滋有味的,却又真的说不清楚它们到底是个怎样的滋味儿。
我常想我的小时候。那时候所有事情,好像总是一种甜甜的滋味,尽管我知道自己没少委屈没少哭泣,却从不把任何一件事情认真地放在心上,傻乎乎地承受,傻乎乎地生活与学习,然后天天盼着自己早一些长大。因为长大了,不用再去学习,而且兜里随时都可以装几毛钱,天天都能买糖豆儿吃。不过奇怪的是,当我真的长大了,而且鬓有白发时,其实最想的,还是回到童年去,哪怕天天因学习不好被老爸摁着打屁股,哪怕兜里没有一毛钱。我要的,只是那些无忧无虑。
我常想一些人,比如我逝去的爷奶和母亲。每每想到他们,总有点点滴滴的细节如荧屏上定格的镜头,浮现在眼前,却又总是在一闪之间模模糊糊,让人惆怅不已。由是,我还常天真地想,如果时间真的能够定格,我宁愿那样的场景不停地反复轮回或者干脆停留,因为依偎在他们怀里的那种温暖、纯净,没有任何附加或取舍。
其实我也知道,回忆的滋味不过就是酸酸甜甜;其实我也知道,无论怎样,我回不到那时那刻,也回不到那些人的怀里,所以,我总在回忆,也总在回忆的滋味中,找寻着自己旧年的影子和旧年的记忆,铭记着,让心里阳光明媚,一如今晨。
滋味的散文9:夏天的滋味
文/刘付山
1
遥遥说想吃油焗手撕鸡。我带遥遥一起,冒着下午炎炎的烈日去买鸡。她非要和我一起去。多热啊,一出到外面,就觉得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整个人像被浮在蒸笼里一样,动作都小心翼翼,连气都提不上来。遥遥挥汗如雨,汗水顺着她圆鼓鼓的小脸蛋滑下来,嘴唇的柔软的小绒毛也沾满了晶莹的小汗珠。偏偏我又忘记带小毛巾了,只能抄起她衣服的前襟帮她擦汗。
她倒是安之若素,泰然处之,小脸蛋一副平静的表情,似乎这是个宜人的春天一样。每次看到她平静的表情,我总是深深的迷恋,自己作为母亲,却常常浮躁急躁,怨天尤人,真是自叹不如啊。孩子,你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的灵魂的天使。
我忍不住轻轻地拥抱了她一下。
以前,我蹲下来拥抱她时,她的小脑袋刚好可以搁在我的肩膀上。现在,我的脑袋居然只抵到她的胸口,我要撅起腰,才够得着她的小脸蛋啦。
不知不觉,我的宝贝就慢慢地长大啦。宝贝爸爸这短时间常常强行抱她,说:“再不抱,长大了,就抱不起啦。”以前,她要求我抱,我总说:“自己走,好孩子要自己走的。”现在我也常常忍不住抱起她来,嗯,很沉啦。她却挣扎着要下来。
宝贝去跳舞时,穿上跳舞裙,小屁股翘翘的,站在那里,婷婷玉立,我不禁也有一点惆怅。以前总希望她长快一点,现在却希望她能慢一点,慢一点,还是那个依恋妈妈的小宝贝。被人依恋总是很幸福的。孩子长大了,就有了自己的世界。有时看着她和她的死党们叽叽喳喳地讲着话,我只能微笑地远远地望着她,觉得离她的世界远远的。可是,父母总不能霸占她一辈子。呵呵,想开一点吧。
2
等待杀鸡的时候,我们去嘉豪轩买面包。
门口总有个衣衫褴褛的女人坐在地上。
去年冬天,我就发现她了。她目光痴呆,有时闭着眼睛打瞌睡。风大时,就裹一件旧塑料布。每次,我去买面包,总给她几个。她总是迅速地接过去,但从不吭声,偶尔抬起浑浊的眼睛看我一眼,有时点一点头。她的脸上布满尘土,看不出年纪,但,显而易见的,这个女人正在枯萎。她从来不向任何人伸手,她只是在默默地等待着。或许,是连等待都没有。第一次将面包递给她时,我还不能确定她是不是个乞丐,我疑心她是旁边水果摊的小贩,我担心她会拒绝。我无法推测她的人生,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悲剧人生。我不忍推测。她能活多久,我也不忍预测。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心理的落差。我想是的。当你对外界的事物抱着同情态度的同时,你就会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深深地感恩。
我买馒头。另外包了四个最大的给她。
离开后,遥遥问:“妈妈,你为什么要给馒头那个阿姨?”
“她很穷,没钱买东西吃呀。”
“她家里的人呢?”她仰起小脸蛋,奇怪地问。
“我也不知道呀,可能不在她身边了吧。”
“那,她的孩子呢?”也许,在遥遥的心目中,孩子,总应该在妈妈身边吧,就像她一样,可以每天让妈妈亲着,疼着,每天,有亲爱的妈妈问,宝贝,今天想吃什么菜?她觉得她正在享受的一切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理所当然。她是个备受宠爱的孩子,不仅是父母,连两边的老人姑妈舅舅,都视她为珍宝。因为她的美丽,她的乖巧。有人说,受宠的孩子心地善良。她认为全天下的孩子都会像她一样,被爱滋润着。可是,我的孩子,还有多少的孩子,是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啊,还有多少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甚至,连父母在那里都不知道啊。
所以,我的孩子,你要学会感恩啊。
可是,现在对她说这些,她会明白吗?她会相信吗?
我告诉她:“也许,她没有孩子吧。”
“噢!”她顿时释然。
我用力握了握她肉乎乎的小手。
我想起她第一年读中班时,有一天晚上我帮她洗澡。她坐在椭圆形的澡盆里,一边玩她的玩具,一边自顾自地唱了起来:“路边开满野菊花,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不游戏也不玩耍,她的妈妈年纪大,躺在窝里飞不动,小乌鸦衔来虫,一口一口喂妈妈。多么乖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呆住了。多美的旋律,多美的意境,多乖的小乌鸦。这首歌从遥遥的小嘴里悠悠然的唱出来,用她那清脆的嗓音,美好的嗓音,我几乎流出泪来。我心中一片感怀。我眼前出现一幅温馨的画面。小乌鸦拍动着稚嫩的翅膀,专心致志的一心一意地往家里飞,因为家里有年老的妈妈在等待。
鸟尤如此,人何以堪?
宝贝,你长大后,会像小乌鸦一样关爱你的妈妈吗?我相信你会的,你一定会的,就像***妈对大大和麻麻一样。
你一定不是白眼狼。
感谢这首歌的作者。感谢善良的幼儿园的老师。
3
宝贝爱吃我做的油焗鸡。
配料和做法都很简单。香葱、芫茜整条,沙姜、蒜头捣碎,适量的盐、油、老抽、生抽,再放适量的糖和一两滴米酒,将这些配料放在洗干净的脸盆里,搓揉,将葱和芫茜揉软。整只鸡,先将配料抹在鸡的外面,使其上色,然后,将所有的配料全部放进鸡肚子里。腌上半个小时。在沙锅底抹上一层清油,将鸡放进去,小火慢慢地加热。
很快,你就可以闻到令你垂涎欲滴的香味啦,那是葱姜米酒和鸡肉进行化学反应后散发出来的高密度的香味。我自以为是地评价是本市着名品牌海马鸡的香味的二十倍。还有化州香油鸡,更是难以望其项背。哈哈。
二十分钟后,将鸡翻过来,再二十分钟,就有香喷喷的自制油焗鸡吃啦。
遥遥将其称为手撕鸡的原因是,我们一般情况下是整只鸡一起端上桌的,然后一家人五爪金龙地抢吃。
遥遥霸占了两只鸡爪,两只鸡尖翅,还有我硬塞给她的一只鸡腿。一般情况下,鸡腿是剩下来嘀,最后被宝贝爸爸裹进其啤酒肚里。遥遥还爱吃鸡胸肉。这真令人惊讶,因为我总觉得鸡胸肉不嫩,一点都不好吃。她抓起来,用她细细的糯米牙撕成一丝丝的,细嚼慢咽地吃,吃得有滋有味。
她吃东西很顽固,像极了她舅舅。只要认定这样东西好吃,就会一直吃,每天吃有不会厌烦。像她舅舅吃鸡蛋粥做早餐,一吃就吃了三年高中,给他点做其他的花样,他坚决拒绝。遥遥也一样,专吃鸡肾,青菜呢,冬天只吃菜心,夏天只吃通菜。其他青菜一律不吃。肉类也只爱吃鸡,以前是盐焗鸡,现在是油焗手撕鸡。五年不变。
浪费了我的一手好厨艺。唉……
她像我一样,不爱吃青菜,我只能给她煮红枣糖水,逼她吃各种各样的水果来补充一下,还要准备成长快乐。这个她爱吃,说是朱古力味道的,好吃。
哦,无穷无尽的快乐滋味、烦恼的滋味啊……
滋味的散文10:读书的滋味
文/王景瑞
小时候,我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读书。虽然长辈们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女多学点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上了小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让我对读书有了浓厚的兴趣。那时,每次放学回家,我总会扑在书桌上看书,不停地写写画画。初中,我迷上了写作,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别人常常说我快成“书呆子”了。
在文学的天空中,有我如云如烟如雾的情愫;在书籍的海洋里,有我似梦似痴似狂的迷醉。到了高中,我交了好多“书虫”好友,更让我高兴的是,我的文章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后来上了大学,我仍酷爱读书写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超凡脱俗的隐居生活,让我向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种浩然澎湃的坦荡胸怀,让我膜拜;“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那种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让我扼腕。读杜少陵、白居易,我明白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陆放翁、辛弃疾,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参加工作后,我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人生。
后来,我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南窗外栽了几棵樟树,从窗口望出去,郁郁葱葱。在孤寂的光阴里,每一个早晨,每一个黄昏,每一个夜晚,我总是默默地趴在书桌上,读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徐志摩的《落叶》、狄更斯的《孤星血泪》,德莱塞的《珍妮姑娘……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孔子说:“仁者寿。”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书寿长于人寿。”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首几十年的读书生活,好像是“恋书”三部曲:孩童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少年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青年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滋味的散文11:野韭花 滋味长
文/马维霞
我从未见过生长在坡地上的野韭花,却对它的特殊香味儿情有独钟。
记得十岁那年,全家人到位于沙河的小山村去做客,那里常年干旱,土壤贫瘠,热情好客的主人搓着双手不知拿什么招待我们才好。
午饭时分,随着炊烟的袅袅升起,一股我从未闻过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和妹妹跑进简陋的厨房里,透过烟气腾腾却看不清楚柴火灶上煮着什么。
不一会,主人招呼我们吃饭,只见每人面前的粗瓷大碗里,盛着热腾腾、油汪汪的野韭花炝锅面,两只洁白的荷包蛋静卧其中。吃一口手擀的面条筋道爽口,油炸的野韭花星星点点,喷香诱人,令人胃口大开。
从此,我记住了野韭花这股独特的香味儿,它似弥漫着的风,透着阳光的热烈,裹挟着那么一股子呼啦啦的山野气息直钻进你的鼻孔里,熨贴着你的五脏六腑。
可是在城市里是很难见到野韭花的。尽管每年到了腌韭花咸菜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飘着诱人的香辛味道,但那绝非野韭花的气息,仿佛少了一份返璞归真的天然神韵,我如同害了相思一般,无比怀念起那香气荡漾的野韭花来。
再吃野韭花,是高中那年的秋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邢台峡谷群一带写生,住在一个叫杨庄的小村子里。住下后的第三天,由于天气寒冷,房东大娘决定为我们煮了一锅热汤面。她用盛饭的铁勺在炉火上耗一点儿花生油,将野韭花放进滚烫的油里,然后连油带花一块倒进饭锅。热乎乎的汤面上飘着一层星星点点的野韭花,那股特有的香气顿时弥漫在小院上空,大家吃得畅快淋漓,而我更是缠着大娘非要买些带回家去。
物以稀为贵,渐渐地城市里刮起了一阵“乡土风”,山间野生、原汁原味的笨鸡蛋、山野菜等等各种农家特色菜纷纷登上了大雅之堂,点上一盆地道的野韭花炝锅面也不再是什么难事。
今年春天去爬山,山下有几个卖山货的农妇,热情地向我们推销核桃和板栗,我却盯着筐里几包很不起眼的塑料袋,直觉感到那会是我想要的东西。
拎起一只袋子,极轻极轻,还未打开,一股奇香萦绕扑鼻,果然正是我念念难忘的野韭花!一朵朵被晒干的野韭花拥拥簇簇,含苞未放,用手轻捏,会发出细细碎碎的响声,刹那间好像漫山遍野的花儿竞相在眼前绽放。这野韭花该是农妇筐中最便宜的山货了,一大包才卖两元钱,我买下一包,宝贝似地捧回了家。
试尝人间美味,能够留存心间的少之又少,令人这般回味的恐怕也唯有异香一缕吧!这毫不起眼的小小山野韭花曾在山间汲取了多少阳光与露水,究竟蕴含了几多温暖与怀想,无人能解。
野韭花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因为有了它,平淡的日子里多了一份新鲜与天然。这包野韭花吃了很久还有许多,它静静地躺在我家厨房里,随时准备去演绎一场生香活色的传奇。
滋味的散文12:生活的滋味
文/王镞清
一位哲人说:生活就像剥洋葱,你必须一层一层地剥下去,尽管有时候你还得流泪。
生活是一杯米酒,飘溢着浓浓的亲情香。世界上最柔软的是母亲的心,永远不会拒绝你的是母亲的怀抱,从不要求回报的是母亲的付出,系住你生命线的是母亲温柔的爱。粗茶淡饭弥漫着母亲浓浓的爱;密密细缝的衣衫裹进了母亲深深的情;絮絮叮嘱的话语充满了母亲不舍的牵挂。
生活是折折叠叠的小星星,每一颗都是朋友的真诚。“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郊。”友谊是我们不舍的情怀。成功时,友人一起分享欢乐的同时,不忘告诉你莫骄傲;失意时,一个拥抱,一句鼓励,一个坚定的眼神,便是对你最大的慰藉与支持;失恋时,默默无语地陪你一遍遍走校园的小道;在你流泪时,慷慨地借给你肩膀。这是心碎时的唯一依靠,这是时光抹不灭的情愫,这是最真诚的心,最真挚的关怀。
生活是夹在日记本中的一张泛黄的信笺,展现着往昔甜蜜与忧伤的恋情。爱情是一首亘古不老的歌,是一种美好的情愫,是一段难以割舍的记忆。一刹间的对视注定了一生执着的等待。等待在风的喧哗里,等待在雨的喧闹里,等待在阳光的闪动里,等待在星光的梦幻里,等待只为与你重逢。相遇是无言的缘,一路千山万水,依旧改变不了那份悸动的心怀。若有你想念,这旅途艰辛,这孤单便不算什么。
生活是一次次的破碎,是周而复始的蜕变。“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生活中,那些破碎满目皆是,破碎后的美丽更是永恒。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风花雪月、悲欢离合,那不变的情怀,破碎了也美丽着。成功者的脚下踏过多少荆棘,那坚硬的栅栏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那破碎给予了他更坚强的信念。酸甜苦辣的生活,给予了一份破碎,更给予了一份执着,一份永不言弃的勇敢。
想起一首歌“生活像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寒风苦雨洒;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悲喜交加,苦乐年华……” 用心品味,生活有滋有味。(王镞清)
滋味的散文13:读书消夏滋味长
文/卫宣利
夏天是这样的季节,不宜走朋访友扰人清凉,也不愿游山玩水被太阳暴晒。这样的时候,唯有躲在家里看书才是最好的消夏方式。
早上起来,先撒几把大米绿豆在火上炖着,跑到外面锻炼一圈回来,正好汤香粥浓。音响打开,放上班得瑞的曲子,山涧流水,日光海岸,早晨就在啾啾的鸟鸣中醒过来。拿一本书坐在窗台上,玻璃隔了暑气,内心清凉如许。这个时节,适宜读张晓风的散文,清风静朗,月凉天心。或者是《诗经》,嘴上念着“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心,早已越过数千年的时光:是清晨,郊外,薄蔼如纱,碧草露浓,她和他偶遇,女子清华婉仪,男子如遇天人……
午后酷热,便由着自己一味懒着,赖在床上。凉席才用滴了花露水的清水抹过,清爽宜人。阳台上的茉莉将幽幽的香味送进来,倚在枕上,书一页页翻过,是沈从文写给三三的信。他说:“三三,你只看我信写得如何乱,你就会明白我的心如何乱了……这长长的日子,真不好对付!”那样的情意绵绵,会牵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而迟子建在散文里写:“自从爱人出车祸永远离开了我,我将自己关在哈尔滨整整四个月……当提笔为自己的新书写跋时,想起这支笔是爱人送给自己的结婚礼物,才感到了什么是凄凉……”这样的句子,让我的心如被利器刺了一下,疼得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而窗外的蝉鸣如鼓,热浪逼人,于我似乎遥隔千里,早已忘却今夕何夕。
睡个长长的午觉,傍晚时分,带一本书出门,到超市,买一把翠生生的茼蒿,再挑几个水灵灵的番茄。逛到僻静的角落,便坐下来看书。超市里凉气开得很足,在此闲闲地读上一会书,十分安逸。人来人往的超市,适合读情节曲折的小说。心被人物的命运牵引着,便会忽略环境的嘈杂。《小姨多鹤》里沉静坚韧的多鹤让人心疼,《金陵十三钗》里那十三个风尘女子从容赴死的悲壮,她们仿佛从纸上跳出来,就鲜活地在我面前,挣扎,反抗,出击……我的心在她们的故事里穿行,悲悯或者喜悦。
若是从前在老家,夏天会更舒服一些。我少年时,老宅的窖洞还在。那些夏天的午后,大人们都在午睡,树上蝉鸣阵阵,伙伴们不知在哪一处粘知了,我却抱几本书,悄悄跑到窖洞里去读。外面热浪滚滚,窖洞里却别有洞天,是沁人心脾的凉。我就在那里,读完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夏天是浮躁酷热的季节,可是沉浸在书里的心,却安然如瓷,清凉如玉。
滋味的散文14:回味以前滋味
文/淡香残留
那是梦中的半旗花篆同,在雾笼间飘乎蒙浊,若隐若现般的虚幻,却犹借着西逝的烈风,染湿了半壁的胭脂色,碎了其中两人的心弦,尽是散乱一地的忧伤,廉廉一场,暮谢似然彷徨,似然惆怅,徒留沉默,废败了所有的青春。
早已习惯一个人漫步在夜落的边缘,体会着单眠独月的寂寞,静数指缝间滑过的星陨流火,而又失之交臂的似水流年,悄悄的掩饰着相拥的悲哀,因为彼此看不见对方的脸,所以又陌生的像路人一样遥远,对谁微笑都只是习惯。
秋风凄凉,一如过往的腐蚀渗透了肌肤,渐渐的就注满了表皮以下所有的空虚。仅剩这颗被落寞包裹着却仍然悸动的心,享受着黄昏前的宁静,在这寞然的城市孤独的跳动,寻觅一个可以驻足的地方,放下瑾持,却恋上梦魇。
其实有些事,我们早已猜到了故事的最终结局,却还是依旧假装彼此都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其实有些人,我们明知道迟早要彻底忘记,却仍然败在夜里房间的夹角,一个人孤独的醉成歇嘶底里,其实在最后,责怪的只有自己。
那或许是早秋的散寞,繁琐的街角也流露出狼狈的“凌乱”与憔悴的“稀疏”,气氛中侵入了少许冷清,这样谢暮的残阳也随着时节驱使,逼迫迷失的人们聚集一起,前扑后继的沦落到夜的尽头,朦胧的淹没在碾错成灰的梦。
那些遥在朝花西逝旁许下的诺言,在还没有遇到海枯石烂与地老天荒就被时间腐蚀的破旧残缺,但我始终不懂,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我们就忘记了曾经的信誓旦旦,随后再强颜欢笑,叹默离去,留下怀念的一人独自暗然神伤。
我们说好决不放开彼此的手,即使当爱进行在簇拥的离别时,即使当痛残存在吻痕的落寞时,即使当泪沉坠在心碎的绝望时,我依旧会紧握着那个许下的承诺。不在乎指缝太宽,只害怕流年太快,早早留下天使替我来爱你。
我们把那些关乎缠眠凋零情场失意的岁月铭刻在与青春有关的日记里,而如今风华老去,残缺的记忆就犹如成了树的年轮。一幕幕,一圈圈,刻的越深,却使感觉痛的越真,包裹在内心的周围,划出无数条永远无法修复的伤。
用穷其一生的时间来思考如何让梦做的更加完美持久,但终究没有想过,醒来后我们已然风华流逝,垂垂老已,摊开左手是空旷的一无所有,错开右手是落满的坠发银丝,而唯独见证过程的尾戒,也随者消瘦的青春堪比黄花。
那些经不起流年的感情我们称呼它为山盟海誓,而又熬不过岁月的眷恋我们赋予它为厮手终生,其实并不是我们假装让一切都向往的过分美好,只是当把回忆中都注满伤痛的时候,才发现,仅存的温柔也不过是在对彼此的敷衍。
既然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也无法演绎成一个默契的转身,那么,只有用我们最后的画面来祭奠彼此间被安排错综复杂的凝结,武断了挥慧剑,斩尽了化情丝,饮空了醉生梦死,苍绫了白首鬓头,一个无言的结果,却图了世世的愁。
我们把爱置待在草长莺飞的年华,放纵的释放它所有纠结起来的情愫,却往往忽视了它会同我们一起衰老,逐渐丧失那些曾经认为不可缺少的美好,只剩留在脑海中的眷恋,还缠绵在心头上的泛起阵阵猝痛,提醒我们逝去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