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处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独处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独处的文章1:和自己独处

世界太吵,节奏太快,目标太远,过程太长……总有许多的不如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亲爱的,别急,让自己先静下来吧,试着和自己独处。

通常,我们害怕一个人独自呆着,害怕孤单!

孤单让我们手足无措,让我们伤感难过,让我们觉得自己可怜兮兮。

其实不然,独处,是倾听自己的最好时机。

独处,能够让我们放松,这一刻,我们是最真实的自己。

独处,也能够让我们放下,这一刻,停下来,看看走过的路;

独处,能够让我们放弃,这一刻,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才知道如何去追求。

人往往都是孤单的,我们能依靠的最终只有自己。再爱你的人,也只能陪你一程,而不能永远搀扶着你。所以,很多决定要由你自己来做,很多事情要由你自己来承担,很多时候我们注定孤单。

那么,找一个时刻独处,清空满满的负荷,确定自己的方向,这样,才能够轻松上阵,也才能够走得更远!

学会和自己独处吧,这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关于独处的文章2:独处的人生

独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和最美好的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也许有一个检验方法,那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呢?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和最美好的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独自沉思的时候,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自己与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神秘力量的对话。

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所以独处是一种精神境界。

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生活简直是一种灾难。

当然,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害怕寂寞,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也许去忍受太长久的独处和寂寞也不提倡,但是要能独处,并从独处中能品味喧哗后的人生,那才不是个空虚的,虚弱的灵魂!

关于独处的文章3:独处街头

文/翁翁

下班后,独自走在街上,经历下午地震惊魂,路上熙攘的行人显见减少,没有了平常周末热闹。

少有的独处,心有所想,身有所系的自己有种孤身、寂寞感觉。

瞬间我又觉得独处有益身心,有利于心灵的静思。当一个人获得渊博知识后,想得到对称收益很难,要得到放松更是一种奢望。正如生活在山间乡村的农夫,他们要喝上一杯清淡的绿茶,随时随地都能得到,端起茶杯,咕噜,咕噜一喝而干,爽快;而城里贵族之流,面对嫩绿的茶叶,总会浮想片翩翩,茶对身体有何功效?有害?有益?含有多少种维生素?附加的杂念,无毒亦有害。拥有越多,“添加剂”越丰富,就是在人群的纷繁声下,带给我们的乱象总是干扰正常的思索,真是一“静”难求。

对于珍爱自己工作的人来说,无论在政界、在服务界、在商界一周为辣手的事务奔波劳累,伤神、伤脑,周末再要为应酬而劳神,不单毫无意义,更是疲惫不堪。

独处的漫步,确是别有一番意义。我在思考着,人和人之间不会有什么大的差距,一样都是伟大与渺小,善良与邪恶,高尚与低俗的混合体。至于你显现的结果是哪一面,完全依赖于个人对潜能坚毅的发掘程度。当自己感觉很差时,想想自己比大多数却是很好;当自己头脑有发热倾向时,想想前面更有早行人。每个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奇怪念头,即使已经是天下最优秀、最令人尊敬的人,也没必要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自己更应用幽默的态度看待他人、宽容他人,这是对自己最有裨益的。

人要活得热烈而丰富,还是活得行尸走肉,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生活就是一种联系”,让自己扩充联系面,加强联系范围,增强联系力度,要生活就要活得精彩。

独处给我一个意外的收获,人要快乐并不难,但要做到持续快乐却是困难重重,如果做到保持快乐,那么就是一种成就。努力追寻快乐不算是自私,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应尽的责任。

人生有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这是一种绝佳的上天安排,就像一天有清晨、中午、日落和晚上一样,也似一年有春、夏、秋和冬四季之分,人生旅途并没好坏之分,各个阶段各有各自好,总有精彩处。人生,我们一路经历着,观察着,时时又要赋予激情、理想和雄心,使生活逐步迈向平和、宁静、安详、富足。

关于独处的文章4:河阳中秋月

文/风过无痕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在独处时,总爱回忆年少时的点点滴滴。春天粉红的紫云英、金黄的油菜花;初夏闪亮的水田、起伏的哇鸣;秋天清香阵阵的稻浪和红叶飞舞的小树林;而更让我时时忆起的,便是那一轮家乡的中秋月。

家乡凤凰古称河阳,因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风土人情中,融合了许多文化的元素。河阳桥畔的中秋月,在河阳文化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澈,那样圆润,那样光芒四射。

家乡中秋的那一天,一整天都要吃糖烧芋艿。母亲总是在前几天就把芋艿从地里挖出来,放在场院里晒上几天,然后在中秋的前一天,放进一个大口袋,用脚使劲地踩踏、揉搓。因为芋艿皮是不能碰的,一碰就手痒得难受,母亲就采用这种方法给芋艿剥皮。中秋,就在红糖芋艿的暖香中向我喜悦地走近,让我倍感中秋的温馨和融融的亲情。

家乡中秋的晚上,当一轮皎洁的圆月从河对面静静地升起,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一张小方桌上,放满了月饼、水果以及江南特有的菱角。在袅袅的清香中,一家人轮流着遥拜月亮,祈求家人的团团圆圆、和睦美满。然后,便在洒满银辉的院子里,一边品着自酿的菊花酒,一边吃着月饼和各种时令小吃。中秋月夜,小村沉浸在宁静和祥和中。此刻,我会久久地凝视着天上的月亮,在心底与月宫里的嫦娥、吴刚以及那棵银白色的桂花树说些悄悄话,我会想象着月宫的美妙和神奇,感叹着嫦娥的寂寞和忧愁。

听老人们说,在他们小时候,家乡的中秋,还有着许多的习俗。比如说,斋月赏月后,女人们还要结伴同行,踏八步、走三桥,以求一生好运。在村头、桥畔,在慢慢滑动的小船上,人们欣赏着满目清辉,一河碎银,会动情地唱起河阳山歌,那婉转古朴的歌声经过月色的点缀,更显得细腻、动人。“一拜月华上天堂,天堂里面放宝光。二拜月华照四方,四方万物得其昌。”“八月中秋湖桥月,摇船出行桥下歇。丝弦锣钹山歌起,月穿湖桥成三绝。”歌声回荡在宁静的旷野,融和进无边的月色,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乡情,让人生出无限的期盼和遐想。

河阳中秋月,以其亘古不变的脉脉温情,照耀着家乡这片凤凰飞临的福地,也照耀着我长大成人。长大后的自己,不再象以往那样无忧无虑,世事的艰辛,生活的琐碎,让我对每年的中秋更多了一种感慨,也对月圆月缺有了几多关注。每每读到张爱玲的文章,让我留下最深形象的便是那种种的月色,所有的剧情,都在月色中展开,而读者的心,也在月色中起伏。读多了月色,也喜欢凭栏远眺那一轮玉盘,体味那如水的光华。人活在世上,荣华富贵、名利得失只是过眼烟云,而以平淡的心境静看花开花落,才是人追求的本真。而淡淡的月色,便能让人在孤独中享受宁静,在宁静中感受孤独。这份孤独,是远离了世事纷争的孤独,是放下了一切欲望的孤独,也是最真实最平和的孤独。这份孤独,有着月的淡然,有着莲的清香,这份孤独,是快乐的源泉,是追求的终极。

于是,也常常想,家乡人,为什么要在中秋这天以芋艿为主食呢。也许,中秋来临的时候,刚好是芋艿成熟的季节。而芋艿有着圆圆的外形,与中秋的月亮一样雪白圆润,因而,人们便把祈望和祝福融进芋艿中,要在品食芋艿中迎接中秋的到来。虽然,那些踏八步、走三桥的习俗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但芋艿却甜蜜着每一个不变的中秋,这也因着对生长这种美食的家乡土地的热爱吧。这块古老而丰饶的土地,是我们每一个家乡人生命的依托,精神的家园。

关于独处的文章5:独处是一种能力

文/杨晨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关于独处的文章6:有一种享受叫独处

文/九满

我喜欢独处。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着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不必刻意,不用伪装,无需穿戴整齐,不必去表演微笑和亲和,甚至不用去洗脸,不用去按时吃饭。总之,一切做给别人看的东西都不必去做,一切按时按点的东西都不必去想,一切不喜欢的东西也不必去说。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随心所欲的人。

一个人,信步走向大自然,畅游在青山碧水之中,没有目的,无须理由,跟随迷茫的脚步,任意东西。跑几步,跳几下,弯腰踢腿,扭脖子,无拘无束,尽情地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里,如同置身某个隐秘的世外。很奢侈地一个人独自路过一片田野,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同样很奢侈的拥有天空无边的广袤无垠,并惬意地享受着这一过程带给自己的舒适。

在融融洒洒的阳光的沐浴下,或端坐于石凳上,或卧躺在大树下,采个最舒适的姿势。一本书,一杯茶,一边享受阳光带给自己的温暖,一边在文字的洗涤下,让心灵的小舟在书海里天马行空般自由的游走;抑或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盯着一片落叶沉思,看一树白兰花绽放,看阳光一缕缕爬上白兰树,又慢慢地从枝叶的縫隙间一点点洒落,把我浑身上下照得暖洋洋的,照得我昏昏欲睡,那样子就像一只老花猫。

独处,是思想与情感漫无边际去遨游的一种感受,是远离喧嚣获得安静,是暂时离开朋友的谈笑,收起他们带给我的欢乐,是心灵自由地深呼吸不受任何干扰的一个过程。不避讳什么,也不受外部世界的打扰和影响,就像一只被放空的热气球,慢慢升空,越飘越高。可以放飞思想,尽情遐想,打开尘封的记忆,让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游戈,任由内心的洪流决堤,原本不被注意的素,抑或意外鲜明起来,可以发现更多生活之美、自然之趣和自我潜力尚未挖掘的空间。内心会沉淀一些东西,同时去掉一些琐碎的形式性的毫无实际意义的“废物”。一个个关键性的决策,一项项绝无仅有的创造,也许就在这短暂的空白里萌生。

独处,我可以吟首诗自己欣赏,可以哼支曲自己陶醉,也可以想想亲朋好友温馨的笑脸,任思绪或远或近慢慢地漾逸,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细细品味这其中的快乐与忧伤。也可以洗耳恭听音乐大师为我演奏的美妙旋律,微闭双目,让自己成为一节空灵的竹箫,用音乐来诠释对浪漫的渴求……

累了,站起来,顺着河堤慢慢地走,淡蓝色的河面上闪烁的浅浅波纹会让我无比放松,看着河边的芦苇随风飘摇,和青绿的草芽,萌动的花朵共一张一合的呼吸,感受生命脉搏律动的张力,心里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激情之水,让生命的枝丫绽放出新绿,任思绪如轻柔的蝶儿在天地间漫舞翩飞。

夜幕降临,星辰冉冉升起,我回到大路上,来到游人如织的地方。静静地站在那里,痴痴地望着远方的夜景,呆呆地看着路灯下的行人。经过身边的人,即使戴着光环的人,也同样被遮蔽在大自然的美妙里。想想,不出几十年,这些人,包括我,将无一例外地化作尘土,但是,河流还在,从河边上看到的星空还在。想到这里,我感到喜悦,一种永恒的感觉模模糊糊地爬遍全身。而我,受到过的委屈,或正在承受的虚无,也将化为尘土。我仿佛置身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宁的美好世界里,一个幸福可以绵延到地老天荒的童话里。

抬头看看天空,上弦月,噢,原来今天是初八。美丽的月牙挂在天边的感觉,更是让我内心平静。我喜欢十五的圆月,更喜欢它月初的样子。我喜欢上弦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希望,看到上弦月我总能感觉到一股新生的力量在努力地成长着、丰腴着,因为它骨子里盼望着自己成为圆月,成为满月。但是,它不急不躁,让时间发挥着作用,然后向满月进军。与此同时,有了光,它就发出来,有了缺陷它就露出来,丰满时不自骄,残缺时不懊恼。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全不在乎人们的褒贬评说,总是在茫茫夜空独来独往,并将它的皓皓清辉洒向人间大地,无私地献出它的光华、它的魂魄、它的博大的无边无际的柔和之光。

我想,那弯弯的柔柔的月儿咋就不学一学太阳,总是我行我素,高视阔步,横行天宇?又为何不像满天星斗,你亮了强了,我就暗了弱了,你落下,我就升起,趁机跳将出来,眨巴着诡秘的眼睛,显一显自家能耐?但我的月儿啊,偏就坚持自己的选择,为了这夜的光明,不仅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精魄,而且从不因艰难而绕道,运行在朗朗乾坤!

一阵阵晚风有节奏地吹来,又吹去,河边的树木发出舒适的声响,它们让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凉爽与清醒。这美妙的夜晚,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大自然的一切尤显得与我相宜。这个时候,我一个人享受着独处那微妙的轻松快意。

我喜欢这种难得的独处,留给自己一个广阔的世界。

关于独处的文章7:独处的时光

文/李洁

有时候,人是需要独来独往的,一个人,走在路上,呆在屋子里,总是随意、淡然,可以什么都去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此时此刻,轻松,愉悦,只属于那个形单影只、落寞而率真的自己!

在这样的日子里,小雨轻盈盈地舞着,灰暗的天空,看不见的边际,遥远、深沉,而略带忧伤。不去追忆那似水的年华,不去憧憬那未知的远方,只是亲近现在,这一刻,这一秒,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自己。

或许,这样的时刻,找不到任何词语形容它独特的意境。有味,却道不出是酸,是甜,抑或是其它。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欣赏吧,世间很多东西本来就是没有必要去弄那么清楚,那么明白,只要用心去经历,这就足够了!

现在,在一个单调而素雅的屋子里,请将所有沉重而繁琐的事情忘记,大胆地将灵魂放飞。让思绪轻盈地触及内心那片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感受这一秒的宁静,品味这一刻的静美。

现在,请打开双耳,屏气凝听,那纯净悠扬的旋律,如汩汩流水洗涤心灵。温暖明净的歌曲,返璞归真的童谣,细致优雅的爵士小调……每一曲都如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让你哭,让你笑,每一个音符都悄然无声地钻进你的耳朵,弄醒你的心扉,久久地望着你默然发呆、唏嘘感慨。

现在,你可以不切实际地想象,你有翅膀翱翔在蓝天之上,你会魔法能穿越时光,你是神仙没有欲望烦恼……没有人会阻拦,也没有人会嘲笑。这样,那个真实的自己,就会出来,那么清晰,那么美丽!

现在,你看,那些身影正在慢慢地飘来。童年的梦魇、青春的斑斓、步入尘世的辛酸。第一次失败、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经历生死离别……从懵懂不安到成熟练达,你走过了多少曲折、多少台阶,这一刻变得无比明了。亲爱的,请你顺便也称称灵魂的重量,量量心灵的尺度,你是不是感到越来越累而无法自拔?亲爱的,别急,低下头来,慢慢地走近你的内心,倾听它,辨别它,是不是通往幸福的路上,有些东西可以放下?亲爱的,即使你已在歧路上走得太远,也不要害怕,美好的未来,就在你的手心里,就在你的双脚下。

现在,请慢慢地闭上眼睛,细细聆听,心中是否有个角落在呼唤,你最纯真的心,最绚烂的梦,它们,还在吗?还好吗?

关于独处的文章8:聆听其中意

文/晖苔

喜欢一个人独处,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带着一丝薄凉的寂寞,夹杂点恬静的安然,伴着婉转飘渺的乐曲,心轻飘飘地,飞入了思维深处的无人之境。

此时分明没有过多的不安,却只想寻一僻静之处,无人打搅,做一点欢喜之事,恰如夜读,听书,写字。夏夜里,已是燥热难耐,城市的围城里,只要是心静的时候,夏天的燥热与喧嚣便一并消散了去。一间封闭的房间,一个人的思考……

雨天的时候,便觉的过分阴柔,无故的会生出忧伤的去填补内心的空洞。雨落打窗的声音是极其有节奏的,此时的独处是伤感多于安静,这声音来自自然,却不是源自心底。不喜欢了,一个人的雨下得太过沧桑,有时也会惶恐。

除去雨天,夏季里阳光灿烂的日子总归是不少,有阳光的日子总是太过明媚,艳眼里全是苍茫之色,满地粲然的金色,欢快活泼,却不适一个人的安静。无处不在的亮,亮的晶莹通透,眼里的一切变得清晰明了,太过清晰的事物,总是失去了观赏的价值,喜欢带着神秘气息,若隐若现的朦胧,这便是属于本质里的喜与不喜吧。

天气甚好,车流涌动,熙熙攘攘的人群,夹杂着城市的喧嚣,此时的时光,浮华多于安乐,心自然随着城市的节奏,踽踽而行,无论工作还是学习。这样的明媚,却难以宁静,这是外出游山玩水的好时机,看似多么美好简单的想法,但又有多少城市人能踏出这坚实的一步呢?

我们已经很难再让自己真实的放纵一次。想象着丢弃面具,卸下厚重的外衣,让心灵的放纵,去感受自然的宁静,这是抛开那些俗世杂念的勇气。

太多的人辗转在财富,权利,地位,学历这些与我们生命并无本质关联的身外之物上,而我们又不得不为这些奔波劳累。无时无刻不在行动,只是在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了积蓄更多的力量,去为明天生活中的琐事而奋斗。

下午把电影《肖恩克的救赎》重温了一遍,关于肖恩克监狱的墙,有一段独白: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当我们的本性逐渐被这个社会所吞并,开始习惯生活在其中,慢慢地放弃去尝试,去发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变得麻木,甚至放弃了希望,连梦想也变成可笑的大话。我们仿佛困在了城市这座密不透风的墙内,苦苦挣扎,渐渐的被体制化。如果是这样,又和被关在肖恩克监狱里被体制化的囚徒有何不同?

在读周国平的文字《论爱生命》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都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向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

也许会认为关于这样的问题太过厚重和宽泛,我们的经历微不足道,简单琐碎的语言更无法表达其深意,但只要是我们开始真正去为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奋斗,我们就该思考这个不简单问题,先有思考才会促使自己去行动,不是吗?

选择在某个寂静的夜里,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解读自己的秘密,去审视所作的一切是否是我们需要的。只是这样做了,心便更清明了。

关于独处的文章9:那些年,那些书

文/杨春花

在书房独处的时候,常常满心愧疚,感觉最对不起的不是身边的什么人,而是眼前的这些书——曾经激情满怀地买回来或是借回来,却没有好好读它们;如同千辛万苦把好姑娘娶回家,却没有好好待人家一样而心生不安。

遥想当年,家穷兄妹又多,女娃想读书有点妄想,就跟在哥哥屁股后边“瞎念”。他的好多书被我瞎翻瞎念得滚瓜烂熟,看我背诵得比哥哥还顺溜,父母终于在我十岁那年让我上了一年级。

因为没书可读,就读课本,要不要求背诵的我都会背。

五年级暑假,三大娘的小妹来,带了一本《第二次握手》。把我眼热得不行,我“小姨”“小姨”叫得甜着哩,上山摘野葡萄野山枣给小姨吃,尽管小姨说不适合小孩看,最后还是给我看了。那是我看的第一本“大书”,印象深刻,“丁洁琼”的形象永远烙在我的记忆深处;几年后,偶然在日报上看到“雷洁琼”的名字,我把能问的人都问个遍:“雷洁琼是不是丁洁琼?”没有人能够回答我的问题,那时候没有网络帮助搜索,没有资料可以查询,丁洁琼和雷洁琼困惑了我好多好多年。

第二次印象深刻的“阅读”,是上初二时报纸连载的粘贴本《啊,神童》。那时候的老师爱没收课外书,我们只好在就寝后,熄灯了点蜡烛看,到最后,蜡烛也没有了,穿衣服起来到女厕所看,看了一阵子,被值班老师发现后赶回寝室睡觉,我和寇改静头挨头,用火柴一根接一根,用完了一盒火柴看完了最后几页。

为了看书,我和石伟花还“劈”过一本叫《杨家将》的书。石伟花弄来一本《杨家将》,来我跟前显摆。我抢过来就跑,她在后边追,不小心摔了一跤。我也不跑了,赶紧回来扶她。最后是她下了决心,从二十七回处撕开。我一上来就看《枢密计倾无佞府,金吾拆毁天波楼》。这一回记得贼清,那个“佞”字我不认识,后来专门查了字典,记住了这个字后,也牢记了这个二十七回。没从二十六回处“劈”,一个是因为书是她弄来的,加上她摔了一跤“有理”,她多分一回,我少分一回,这样一来等于说是她比我多了几回,有点类似于现在大股东要持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权一样。(不过,只两天,我俩就交换过来了,都拥有了完整的五十回的阅读权。)

那些年,我的书少,真是如饥似渴阅读,对得起书们;这些年,我的书多了,看书却不那么上心了,很对不起我的书们。那些年,每每看到一本没看过的书,不赶紧弄来读读,就好像吃了很大的亏似的;这些年,看到没看过的书,也是一阵欣喜,却没有那种初恋般的热情啦。

那些年,那样读书,值得点赞。

关于独处的文章10:独处千桦,描尽醉月繁华

文/幽兰静雅

孤零一朵寂然开,且把柔情寄远怀。

独坐兰轩痴几许,一腔心事不须猜。

--题记。

墨,要远行,能否将我的梦幻一同盛装?因为你,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空,婉转心中柔情,绽放一抹清幽,沁香我的梦境。

清月如水,静静地侵泻,把眼前的世界妆扮成似仙似幻的意境。我好像从婉约的唐诗宋词中走来,倚窗对月,心随月影游走。有千种风情,却羞涩紧闭。只有,静静地置身于这轻柔的月中,挥洒墨汁,笑着,醉着,梦着。

共此花朝与月知,红尘有梦绪千丝。

翩然呓语清词赋,泼墨融情别样姿。

溶溶月色照溪池,碧水涟漪动远思。

漫检海天长短句,横琴把酒共裁诗。

溪水,晶莹透明,丰盈地流淌,此刻,聚所有的想念,似那水中的青莲,期待,一缕风的柔情,自由伸展、舞动自己的温柔。闭着眼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情绪万千。这样的景致,在心底已有多年,朦朦胧胧总是轻轻叩击灵魂。风,吹皱了一池宁静的湖水。杨柳堤岸,柳丝随风飞舞,淡淡的莲香,轻轻地飘散。此刻,碧水、柳枝、风、花香,揉润着宁静的心湖。

只属于心梦,只属于淡彩的美丽,只属于柔和图画,更属于距离。守望着浪漫,守望着一种莫名,守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月色默默地笼罩着这个世界,飘若灵性,包裹幽思。一番白描,如那北方飘零的雪花,又像那一朵朵被风干了的江南桃花,更若飘叶一样孤独、宁静。

桃红柳绿影徘徊,水色天光明镜开。

一点诗心何处寄,清风携我上莲台。

几时香露抹花枝,转眼飘零一地痴。

休遣精魂流散去,梦中邀我共裁诗。

画出的一痕幽径,描尽醉月繁华。月色润开梦的回廊,那里有小桥流水、清风古道。多想乘一叶扁舟,过江南的水,忆十二巫山烟雨,浅唱轻吟着前世今生。

岚烟,翠霭、啼鸟,流水,静谧的夜空摇曳隐秘的言语。我,卷袖煮茶,醉于一杯清茗,于书香、月色、柳絮、淡风中,梦呓纷纷扬扬……

携梦睡去,亦是一种惬意。

一轮银辉自墨染的幽谷缓缓升起,我闻到了熟悉的兰香。淡淡的清香在我心间流淌,我在月下踯躅,我该怎样去描层峦叠嶂,云腾雨落,还有紫烟幽谷那盈盈的溪水,青青的柳色?闭目,静谧清幽汇聚于体内,隐醉娇颜,自然纯情。

我深深地吸气,立于厚重,沉静。月光下,独对一池墨水,从此洒一路寂寥的兰香,从此演绎一幅幅迷茫风景,从此相思溶于墨,隔世缱绻不断。我的梦,于天于地,还在延续。

关于独处的文章11:自由地独处

文/潘姝苗

每天行色匆匆,步履沉重,在尘世里忙碌,挤公交、开会、加班、赶材料,“慢”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我几乎无暇停住脚步去看一朵开得心动的花,无法对一本心仪的书投入专心致志的阅读。

苏东坡《赏心十六事》曰:行舟夜话濯足看山,闲行微笑闻钟吹箫,晨兴茗香午倦藤枕,汲泉烹茶抚琴知音……等等乐事恍如世外,令人身未动心已远。可能正是因为他的精神自足、出类拔萃,才使其宁愿引退归隐。而今,人们所处的时代正由慢变快,网络寸步天涯,光影穿越时空,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为衡量自己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看《出彩中国人》青春励志,精彩又无奈,颇觉得一个人的运气就在三位达人手心攥着,大有几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世故可玩味。识人用材,真的是在几米舞台,花十几分钟,用两次评判就可以搞得定吗?还是朱清时教授不玩假,他说成功的最大因素是机遇。没有机遇,再怎样都不行。

莫言说,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往独来。“只有独往独来,才有可能冷眼旁观。只有冷眼旁观,才有可能洞察世态人情。只有洞察世态人情,才有可能创造出好的小说或者别的艺术作品。”虽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探求真理之路,必要一步一步历经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的艰难疑虑,才得偿“又一村”所愿的明亮豁达。“说他人不如说自己,写人事不如写心情。”沈从文后期不再写作而去研究文物,是为了少些是非,是无可奈何的孤独。

“与尚未写成的书单独相处,就是仍然处在人类的最初睡眠中。就是这样。也是与仍然荒芜的写作单独相处。”是杜拉斯描述的《写作》。孤独好比写作一样,永远没有参照,它仿佛刚出世,独特得让人不可思议。

有多远的路呢?相见不得见,山一程水一程。有多久的思念?时间不依不饶,无始无终,不给我们答案。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生活是什么?是七天一周的轮回,还是四季更迭的流转;是衣食住行的循环,还是生老病死的牵绊。我们能够独坐寂寂一隅,看春花秋月,万物会逢,也可以行走千山万水,任凭静动相宜,天涯转眼咫尺。

叔本华认为:幸福莫过于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他说:“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有的孤独像高不可攀的艺术品,遥不可及,不能碰触。正如古代帝王称自己为“寡人”、“孤”、“朕”,既是显示尊严高贵,也在突现“只有一个”的差别。撇开阶级制度、等级命运不说,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是让心寻觅到原初的、与自己本性相符的平和宁静。

不可否认,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关于独处的文章12:独处时光

文/蒋波

阡陌红尘,喧嚣繁华。周而复始的一天天忙碌而枯燥的时光,难免倦怠与乏味,终日里怀着一颗小心翼翼的心,匆匆而来,疲惫而去,带着职业的面孔,全心全力应付一日日的光阴。于是,渴望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可以释放情绪的宁静时光,用来独处,用来缓压。

离开噪杂的环境,离开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必刻意,不用伪装,回归不必掩饰的真实自我。所有烦恼、忧伤、苦恼、纠结都不再去想,忘我的投入属于你的安然时光吧!不再避讳什么,也不再受谁的打扰和影响,在这段属于你的时光里,让思想驰骋,让心灵放松,想你愿意想的,做你喜欢做的,惬意而美好。这样的时光,大都在温馨而寂静的夜晚,一切静悄悄的,透着朦胧和安逸。独居一室,端一杯清茶,听一首悠扬动听的音乐,心随着乐曲起伏,思维也会飘出很远……

茶香盈室,曲声流淌。侧目窗外,一片静寂。或一轮温柔恬静的月正静静望着你,恰如母亲慈祥的面容;或群星璀璨闪烁,眨着眼睛和你说着悄悄话。夜幕低垂,你会在此刻想起某个人或某件事,回忆过去,抑或浮想联翩。你也可以什么也不想,静心听歌,随意哼唱,此刻是你的天地,是属于你的时光,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目光。

独处的时光,你可以尽情释放自己,可以放肆地大笑,也可以痛快地哭泣,可以慵懒地躺坐于沙发中,也可以以任意舒适的方式躺在床上,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喜欢就好。不必在意,不需在乎,更不用顾忌。摘掉带了一天的面具,还原本真的你。这样的时光,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可以给你短暂的休憩,让你得到适当的调整,走好下一步的路。

独处时光,也可以在假期或周末,一个人静一静,想一想。这样的时光,不需太长,只一段就够好,只一会儿就够用。可以随意舒展身心,用来疗伤,回忆过去,想想现在,展望未来。松弛的心灵,格外轻松。得到恢复与挥洒后,你感觉良好,世界一下子变得焕然一新。

紧张的你,像一个不停被鞭打旋转的陀螺,难免压抑狂躁,神经紧绷,身心俱疲。那就找一段安静的时光独处,缓解释放压力,听歌或看书,就是静静地坐一会也好。这样,会使蒙尘的心重新纯洁如初,看惯喜怒哀乐的你能够笑看风云,坦然处之。

找一段独处时光吧,享受一份安闲与怡然,怀着虔诚的心、感恩的心、纯粹的心,淡泊名利,消褪物欲和贪欲,珍惜所拥有的,不奢求、不空想、不抱怨、不斤斤计较,抱着知足常乐的心态,你的心灵经过涤荡洗礼后,会变得清澈纯粹不染尘埃,灿烂仿若花开。滚滚红尘,恋恋风景,享受一段独处时光,走出一个不一样的你,走进一片斑斓花开缤纷多彩的世界!

关于独处的文章13:宁静独处,享受思考

文/芯茹芷

提到静,也许很多人都会说,我就喜欢静,不喜欢喧嚣与热闹。这也似乎成为品格高雅的标志,仿佛只有喜欢宁静,就显得高洁傲岸,雅量高致,生活中,真正喜欢安静的人很少,会享受宁静的人就更少。为什么?在宁静中要和思考相伴,只是一昧地说喜欢静,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当我们在阅读近代史时,就会发现很多真正会享受宁静的人,比如严重,知识渊博,人品一流,在黄埔军校时就是一位杰出的教官,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对其十分赞赏,而此公抛弃荣华富贵,遁入深山老林,躬耕陇亩,义务教授农家子弟,留下了一段佳话。正因为其为真正的大隐大贤,所以至今有许多人对其十分陌生。当然严重的宁静并不是躲避现实,消极沉沦,而是在宁静中超越自我,在宁静中思想绽放出最光辉的花朵。严重曾说过,凡不耕而食,不劳而获者,皆为国家之蛀虫,社会之蟊贼,此言甚善。近代还有一位会真正享受宁静的人,那就是弘一法师,历朝历代,大师者,沽名钓誉者多,而弘一法师,是一位真正的大贤,抛弃了丰厚的待遇,面对美丽温柔的东瀛女友的苦苦哀求,也无动于衷,依然舍弃红尘,他的内心,已荡不起一丝涟漪。

如今的世道,要想真正做到心中宁静,享受宁静,何其难哉!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多少应该属于宁静的书香之地已无法安放一张做学问的桌子。一个个专家学者如海鲜般生猛,跳将出来,成了有意无意的骗子,在这种浮躁喧嚣之气的推动下,有多少人的内心充满了悲凉无奈?北京一所大学的一名教授对学生说:出校门后,你们没有四百万就不要来见我。云南大学一名教授对学生说:我的手机号码八个8,你们那破手机快快扔了吧!那个被掌掴的满清余孽阎崇年,他的遭遇我看就应该,谁让你不能安于书斋的清净好好做学问呢?拼命为清朝统治喝彩,有的历史事实对听众就是一种误导。倘若安于研究,潜心学问,会有此下场吗?

安于安静很难,真正沉浸进去殊为不易。但是,有得就有失,安于安静并非就是失去。孤独与安静是蚌病成珠,忍耐宁静痛苦的结果就是那颗晶莹美丽的珍珠。安于宁静。

忍受孤独并不意味着思维的停止。相反,乐于安静的人会把独处看成一种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思想的发挥,独对自然,心境像天空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同样会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思绪会像冰山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沉稳坚实。

生活中,要想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独处的快乐,忘掉烦恼和心头的忧郁,就要舍弃许多,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真的能舍下,远离觥筹交错的迷离,灯红酒绿的热烈,名利场上的纠葛。有得就有失,要得必须失。既然选择了内心的宁静,就要有箪瓢屡空而不改其志的坚守,就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的污垢,让心智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与宁静又有何不好呢?世间有太多的才子佳人歌舞升平,但同时也有许多防不胜防的的尔虞我诈。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选择宁静。宁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风度。竹林七贤,魏晋风骨,尽管后人贬褒不一,但丝毫无法遮盖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那种潇洒俊逸。梅妻鹤子,留下了足以让人仰视的高洁傲岸节操。会享受人生宁静美好的人,夜阑人静之时,会慨叹宇宙之博大,人生之卑微,绝不会为鸡零狗碎,蝇头小利而耿耿于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这也是一种空灵澄澈的宁静内涵。

没有宁静,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没有思想的火花。学会享受宁静吧,只有乐于享受宁静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会拥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睿智的感悟,才会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间保持清纯的心而不会迷失自我。

关于独处的文章14:多年以后

文/duke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时会回首来路,一路走来,将有五十个春秋了。如若把人的一生做长势图,横坐标是岁月,纵坐标是长势和事业产出,我能想象出这些图像原本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应该一条线是聚分,一条是微分,聚分的那一条应该就是一副passion分布图。而年龄到了五十,我觉得如果按照纯粹的数理分析,那正好应该是事业的峰顶,尽管身体健康等方面会略显出沧桑和不如意。这却应该也是大众的一种生命状态。

我觉得我自己也如此,普普通通的一个人。

沿着岁月的横坐标外展,最终必将归零。这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多年以后,我们都会消失。

上个星期去一座小城,很突然的一种举动,去看看自己外祖父的原居地变成了什么样子。外祖父住在我们家乡县城的一偶,他曾经有才且富裕,青砖瓦房四合院的家当,占住了城东南一角,那时候叫“小南关”。那个县城原有城墙,但有五个城门,除了东西南北四门,还有一个东南门,我外祖父就独占了小南门一角。

外祖父哥三个,背景不一,有大青的举人进士,有的随了国军,也有的随了八路军…尽管如此,但子嗣不旺,我只知道哥仨只有我母亲一个女儿,而且由于外祖父的历史问题,他最终受了冷落,变成了一位鳏寡孤独之人。

说实话,我了解的外祖父很有才,我记得他能讲流利的英语,而且曾对当时很小的我讲过英语,也对我和我的一个弟弟说起过他的事情,由于太久了,原话不能复述,却只记住了他的一句感慨:墙倒众人推!

其实,现在看来,他这堵墙突然并没有突然地倒掉,只是他的事业被突然终止了。而且没见有人真的欺负过他,只是给他凉了台而已!因此,真的算不上“墙倒众人推”,反而应该是“世态炎凉”而已…

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了去看他故居的冲动,有了也就果真去了,因为我小的时候经常在那里住着,少爷一样地过了一个童年和少年光景…

因此印象真的十分深刻,尽管如此,再去看的时候,他的地盘已经面目全非,威严的四合院早就没有了踪迹,一改高高的红砖楼, 如果我不是从小就长住在那里,肯定是绝然找不出那地方的…

见此,也只是一声长叹,数十年已经匆匆而过,风一样地无了踪影,只留在我这样多情的脑海里,更觉恍如隔世,人生匆匆啊

人生真的太匆匆,记忆中牛嘻嘻的老父亲也出了险情,若不是我这个半吊子医生救了他一命,医院早就撒手任他西去了…

人生真的是太匆匆了…已经五十个春秋过去,走的早走了,没走的也濒临边缘,就连自己也已经老了…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造化弄人,去了外祖父那里看过之后,再回北京的公交车上,遭窃,让贼用刀片给划破了西服内衬对应口袋部位,索性并无财产损失,只是一个好好的衣服给毁掉,但由于是内衬,还是可以修的,车上的乘客安慰了好半天,有一位老兄的声音至今还在耳际回响,他说那是阿弥陀佛的护佑,我还以为是上帝的护佑,直到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莫不是外祖父的护佑呢?

关于独处的文章15:有一种享受叫独处

文/九满

我喜欢独处。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着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一个人,不必刻意,不用伪装,无需穿戴整齐,不必去表演微笑和亲和;不用去按时吃饭,甚至不用去洗脸。总之,一切按时按点的东西都不必去想,一切不喜欢的东西都不必去说,一切做给别人看的东西也不必去做,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由的人。

一个人,信步走向大自然,畅游在青山碧水之中,没有目的,无须理由,跟随迷茫的脚步,任意东西;跑几步,跳几下,弯腰踢腿,扭脖子,尽情地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里,无拘无束,如同置身某个隐秘的世外;很奢侈地一个人独自路过一片田野,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同样很奢侈的拥有天空无边的广袤无垠,并惬意地享受着这一过程带给自己的舒适。

在融融洒洒的阳光的沐浴下,或端坐于石凳上,或卧躺在大树下,采个最舒适的姿势。一本书,一瓶水,一边享受阳光带给自己的温暖,一边在文字的洗涤下,让心灵的小舟在书海里天马行空般自由地游走;抑或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盯着一片落叶沉思,看一树白兰花绽放,看阳光一缕缕爬上白兰树,又慢慢地从枝叶的缝隙间一点点洒落,把我浑身上下照得暖洋洋的,照得我昏昏欲睡,那样子就像一只老花猫。

兴之所至,可以吟首诗自己欣赏,可以哼支曲自己陶醉,也可以想想亲朋好友温馨的笑脸,任思绪或远或近慢慢地漾逸,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细细品味这其中的快乐与忧伤。也可以洗耳恭听音乐大师为我演奏的美妙旋律,微闭双目,让自己成为一节空灵的竹箫,用音乐来诠释我对浪漫的渴求……

倦了,站起来,顺着河堤慢慢地走,淡蓝色的河面上闪烁的浅浅波纹会让我无比放松,看着河边的芦苇随风飘摇,和着青绿的草芽、萌动的花朵共一张一合的呼吸,心里就像是注入了一股激情之水,让生命的枝丫绽放出新绿,任思绪如轻柔的蝶儿在天地间漫舞翩飞。

夜幕降临,星星在天空闪烁着、舞动着,我回到大路上,来到游人如织的地方。静静地站在那里,痴痴地望着远方的夜景,呆呆地看着路灯下的行人。这些经过身边的人,即使戴着光环的人,也同样被遮蔽在大自然的美妙里。想想,不出几十年,这些人,包括我,将无一例外地化作尘土,但是,河流还在,从河边上看到的星空还在。想到这些,我感到喜悦,一种永恒的感觉模模糊糊地爬遍全身。而我受到过的委屈,或正在承受的虚无,也将化为尘土。我仿佛置身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宁的美妙世界里,一个幸福可以绵延到地老天荒的童话里。

抬头看看天空,上弦月。美丽的月牙挂在天边的感觉,更是让我内心平静。我喜欢十五的圆月,更喜欢它月初的样子。我喜欢上弦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充满希望,看到上弦月我总能感觉到一股新生的力量在努力地成长着、丰腴着,因为它骨子里盼望着自己成为圆月,成为满月。但是,它不急不躁,让时间发挥着作用,然后向满月进军。与此同时,有了光,它就发出来,有了缺陷它就露出来,丰满时不自骄,残缺时不懊恼。悄悄的来,又悄悄的去,全不在乎人们的褒贬评说,总是在茫茫夜空独来独往,并将它的皓皓清辉洒向人间大地,无私地献出它的光华、它的魂魄、它的博大的无边无际的柔和之光。

我想,那弯弯的柔柔的月儿咋就不学一学太阳,总是我行我素,高视阔步,横行天宇?又为何不像满天星斗,你亮了强了,我就暗了弱了,你落下,我就趁机跳将出来,眨巴着诡秘的眼睛,显一显自家能耐?但我的月儿啊,偏就坚持自己的选择,为了这夜的光明,不仅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精魄,而且从不因艰难而绕道,坚定地运行在朗朗乾坤!

一阵阵晚风有节奏地吹来,又吹去,河边的树木发出舒适的声响,它们让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凉爽与清醒。这美妙的夜晚,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大自然的一切尤显得与我相宜。这个时候,我一个人享受着独处那微妙的轻松和快意。

我似乎懂了,独处,是思想与情感漫无边际去遨游的一种感受,是远离喧嚣获得安静,是暂时离开朋友的谈笑,收起他们带给我的欢乐,是心灵自由地深呼吸不受任何干扰的一个过程。不避讳什么,也不受外部世界的打扰和影响,就像一只被放空的热气球,慢慢升空,越飘越高。可以放飞思想,尽情遐想;可以打开尘封的记忆,让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游戈,任由内心的洪流决堤。原本不被自己注意的素,抑或意外鲜明起来,可以发现更多生活之美、自然之趣和自我潜力尚未挖掘的空间。慢慢的,内心会沉淀一些东西,同时也去掉一些琐碎的形式性的毫无实际意义的"废物".一个个关键性的决策,一项项绝无仅有的创造,也许就在这短暂的空白里萌生。

我喜欢这种难得的独处,留给自己一个广阔的世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