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孩子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孩子的散文1:当孩子犯错误时

文/葛晓敏

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是孩子的个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会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也会犯很多“错误”。

孩子的错误可分两种,一种是长辈必须给予立即纠正与引导的。如:打人、骂人、乱丢垃圾、欺侮他人。这种错误一旦放任,以后就难以“收拾”;另一种是应该允许孩子犯的错误,应让孩子在尝试和实践中自行纠正。如:五六岁的孩子还经常要成人喂饭,用尽各种办法均不见效时,我们可采取不喂饭,让其知道饿肚子的感受,孩子肚饿了,不用你喂,自然会找东西吃。又如,老师在上科学课《塑料制品和玻璃制品》时,孩子出于好奇,把玻璃杯、碗都打翻时,不能不给孩子机会就一味地提供帮助或严厉制止,这样非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方法的乐趣,也会使孩子们变得懒于动手,不敢尝试,习惯依赖成人。

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多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犯错误”中正常地成长。

关于孩子的散文2:云

文/陆昕蕾

云,是个调皮的孩子!

你瞧,那层层的白云,一会变成一只小白兔向前奔跑,好像有人在追她;一会又变成一匹奔驰的白马,撒开四条腿,尾巴高高地扬起;一会儿又像是一朵大大的棉花糖,那么甜美,那么可爱……

云,也是个爱美的孩子!

当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她总是喜欢把太阳光当成衬裙,朵朵白云的边上镶着一条条金边,你说漂亮不漂亮!当傍晚,太阳快下山的时候,霞光染红了半边天,这时,云朵是橘红的,是浅黄的,总之,和天空的颜色合为一体,就像是美术世界中的水彩画一样美丽!

云呀云,可爱的云,美丽的云,从天的这边飘到天的那边,抬头仰望天空,云在动,我的心情也随云一起飞舞……

关于孩子的散文3:让孩子不再金口难开

文/丁丽娟

幼儿具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并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句子,言语的积极性高,喜欢听别人给他们讲故事,乐于和成人交谈,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创设氛围——学习“说话”。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环境的变化,常常情绪不安,哭哭闹闹。为了使他们愿意接近教师,尽快和教师、小朋友熟悉起来,老师要以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接待他们,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参加他们的游戏,使他们感到老师可亲可信,逐渐消除胆怯感,产生说话的愿望。日常生活中,我注意为幼儿创造条件锻炼说话,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地增加对幼儿口语的刺激。我每天利用幼儿来园和离园的时间和幼儿谈话,教给他们相应的词汇,如“你早”“再见”“谢谢”“认真”“劳动”“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等。

强化训练——纠正语音。语音是发展语言的基础,教师必须注意用准确的语音去影响幼儿。我平时对幼儿说话时速度稍慢,说话时口型都稍有夸大,这样,使他们不仅能听清正确的发音,也能看清发音的口型。在唱歌、朗诵、游戏等活动时,我都示范正确的发音,使他们听到准确的语音。对于发音不清的幼儿,我总是以积极、爱护的态度耐心帮助,不歧视、讥笑、逗引他们,更不责备他们。

词汇是适时引导——丰富词汇。词汇掌握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进行言语交往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重视丰富幼儿词汇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运用词汇构成句子。我要求自己在说话时用词恰当、语言生动,起到示范作用。我首先培养幼儿专心听人讲话的习惯,为了引起幼儿听别人说话的兴趣,我经常为幼儿读有趣的故事、朗诵儿歌、演唱他们喜欢的歌曲。我还经常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做几个动作,让幼儿在观察形象的动作、神态、表演中学说短句,他们对教师的表演极感兴趣,争着来讲述。

总之,教师只要遵循科学规律,注重悉心指导,做到持之以恒,孩子就不会金口难开。

关于孩子的散文4:给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文/陶亚娟

“六一”的激情即将被点燃,我又想到我们的孩子。他们快乐吗?过得幸福吗?这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时下,大家都在谈中国梦,我的梦想是还孩子一个原生态环境,让他们有时间做梦。我们常说:“现在你努力吧,长大你就幸福了。”殊不知儿童的幸福和成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当下,应当让孩子充分享受自己的幸福,给他们足够的睡眠时间、玩耍空间和平台。如果一个孩子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他怎样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就像胡萝卜有营养,但是孩子们不爱吃;麦当劳孩子们爱吃,但是缺乏营养。我们的教育怎么能让它既有营养又好吃,让孩子们乐学、爱学?教师对学生们的尊重、理解和热爱很重要,特别是要读懂每一个学生,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看到希望。

让每个孩子自由、快乐、平安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好学校,有好老师……这是中国的教育梦。教育要遵循一个人心智成长的基本规律,让生命自然地呼吸、生长。当孩子过早地奔忙在学数学、外语、画画、钢琴等各种“学习”中的时候,与孩子成长相应的教育正在产生异化,孩子的天性和人生轨迹正在被扭曲。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很多进步都是在玩中获得的。我们都希望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孩子有梦,国家才有梦;孩子有未来,国家才有未来。教育的梦决定着孩子的未来,请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有时间做梦!

关于孩子的散文5:书包的故事

文/邓子瑶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是一件和幸福唱歌跳舞的事情。每天漫步在闻一多大道上,望着宽阔平坦又似乎不见边际的刷黑路面,感觉像驾着一叶小舟,游弋在浩淼的蓝色海洋里。五年前,这条大道还没有刷黑,也没有这么大气的名字,那时路面狭窄又坑凹不平,泥泞会随着交通工具和鞋子随时带回家,出行极为不便,市民叫苦不迭。

某天,我骑车接孩子放学。雨刚过,天气阴霾,路上行人不多,只有少数麻拖还苦候在路边的树脚下,等候载客。孩子正是如猴的年龄,背着书包,跟着我,蹦蹦跳跳地往前走。突然,孩子停下,专注地看着一个人。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个佝偻着的身影,近乎扑下整个身子,在坑坑凹凹的泥泞路面上拉着板车,板车里装的是满满的一车蜂窝煤。可能是因为超出了体力极限,老汉拉得很吃力,一步一滑。孩子看见这一幕,像小鸟一样飞过去,蹶起屁股帮老汉推车。孩子见自己推不动,就用寻求援助的眼光看着我。我被这份稚嫩的爱心打动了,也加入了推车行列,板车于是变得轻快起来,一会儿就爬上了坡顶,余下的路,老汉不会再那么吃力了。回家后,孩子发现书包没了,急得直嚷。原来,刚才鼓劲推车时,孩子取下了钳制他释放能量的障碍物,把书包放在老汉的车上了。

第二天下午,我依然接孩子,经过之前那个路段,在一棵大树脚下,老汉见我们走来,忙从板车上站起来,老汉是来送书包的。老汉说,昨天他把煤球送到买家后,才发现板车上的书包,老汉联系不上我们,怕影响孩子上学,急坏了,这才守株待兔,在孩子上学的路上蹲了一天。

我的鼻子酸酸的,老人拼尽力气养家糊口,我们仅仅是帮了他一把,却让老人耽误了一天的工作时间,白白损失了一天的生活来源。孩子听到后,一言不发,眼睛似乎有些潮润,把我拉到旁边,悄悄地说:“爸,你帮我给爷爷赔点受伤费,好吗?”孩子当时太小,还不知道这种情况叫损失费。我为孩子的善良感染,照他说的做了,但老汉说“世上钱赚未尽,仁义值千金”,始终不肯收受。

黑色往往代表一个城市文明化的程度。现在,一多故乡,我们浠水县不只这条路变宽了,变亮了,市区也全部“黑化”。像老汉那样负重前行和泥泞不堪的年代已经过去,蜂窝煤也快要走出了人们的生活视线,孩子的书包变新了,亦变轻了,一切都在变化。每当我走到那个路段时,总能想起老汉那佝偻的身子,奋力前行的身影,总能想起孩子的书包和那潮湿的眼睛,还有老汉那句朴素的话语,如画在目,如鲫在耳。此时,苦涩、凝重和幸福的感觉同时包裹着我,心中别有一番情愫。

关于孩子的散文6:雪白的信纸

文/古保祥

孩子3岁那年,为完成自己承诺给她的旦旦誓言,他毅然告别了美妻娇子,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途。

异乡的天空照常有日出日落,但有太多的艰辛和磨难,他每天执着地奔走于工棚和工地间,以风为餐,以露为宿,他憧憬着他们美好的未来。

偶尔一个闲暇的时机,他便窝在工棚的地板上随便捡一张破烂不堪的纸给妻子写信,在信中,他告诉她一切安好,让她不要牵挂,等挣够了钱,他就回家,他还告诉她不需要回信,他知道她一个人守家不易,看孩子不易,他不想自己的信成为她的负担。

身后一个瘦弱的身躯,回过头来,正是工地的工友老郭,他出来打工已有十几年了,他刚来,老郭很关心他,用老郭的话来说,他送走了一拨又一拨打工仔,人出门在外不容易,所以需要互相照顾。

他问他,给妻子写信呢?他点点头,老郭继续说,你用这么一张破纸写信,你妻子能放心吗?他猛地一怔,老郭继续说,我年轻时候出来打工,老婆在家里总是对我放心不下,有一次她给我回信,说我骗了她,她说信纸上都是些污泥,你怎么可能在机关工作呢?还有一次我回家,虽然我换了原来沾满油腻的脏衣服,但她还是发现了我的破绽,我的指甲里都是些残存的污垢,那一夜,她搂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不要再外出了,我的心里痛苦不堪,但后来,我答应她会换一家好的单位工作,其实我回的还是原来的单位,只是我改变了一些生活习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没事时,总喜欢用指甲剪磨自己的指甲玩,另外,我还喜欢帮别人洗衣服,有些人说我的爱好很特别,其实他们不知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将残存在身上令她担心的证据毁灭掉。

老郭的眼里满是泪水,他继续说:在外面工作,最牵挂你的人在家里,所以,你的信物都会成为她眼里的最爱,女人都是细心的,她们可以通过一件简单的信物来判断你在哪个地方,做什么工作,然后再考虑你的安全、困难……

说着,老郭从抽屉里拿出一本雪白的信纸给他,他接过来,眼里有大片大片的泪花涌出,他在信纸上加了这样几句话:请不要牵挂,我的工作简单、安全,这里山好水好,人也好。

其实,有时候爱就是一点一滴地简单表达,包括你穿的洁净的衣服、指甲里的那些污垢,还有那些如月光般纯净的雪白的信纸。

关于孩子的散文7:雪塘

文/丑乙

趁着放假的空,带着孩子回了趟老家——雪塘。

几十年前,我和许多来自农村的孩子一样,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走向了城市,开始了另一种生活。虽然记忆中一些儿时的情景已经模糊,但雪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着我无法割舍的牵挂。离开雪塘几十年。尽管也偶尔回去走走,如祭祖扫墓,串亲访友,但那并不是游子回故里的真挚情怀,很大程度上,只是向老家应付着“我是老家人”的表面形式。

儿时住的老屋依然还在,土墙青瓦,深深庭院,只是早已经无人居住罢了。听父亲说,生我的那时,屋子还是土砖垒墙,稻草为盖,顶上的青瓦是父亲后来当兵探家时才换上的。父亲还说,当时茅屋很是简陋,常为秋风所破,为防止屋倒,常常要修整加固。为此,爷爷还特意在屋后移栽了几棵樟数,随着树冠如盖,防风挡雨,茅屋才不为风破。前些年爷爷健在时,父亲是常回老家的,爷爷去世后,父亲便很少回去了,老屋便再也没人住过。那几棵爷爷栽下的樟树,如今却依然葱葱郁郁,青翠含香。

我就出生在这老屋里。听母亲讲,生我时父亲虽已入伍,有些收入,只是还要照顾爷爷奶奶和几个尚未成家的弟妹,所以那时的家境贫寒不堪,家中唯有四壁。为了给我取暖,母亲只好从屋顶抽些稻草下来铺在床上,又向四邻要了些破布铺在稻草上,我才得以躲避寒冷。而我每每向儿子说起此事时,儿子总笑侃着说我是“草民”,并说草民之词,大概便是这样得来的……

几千年来,老家的人们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无法摆脱落后贫穷的命运。后来,改革的春风吹到了这里,老家人抛开老皇历,凭着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搞科学种田,科学种果,科学养牛,科学养鸡……现在,家家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在村庄里慢慢行走,已经找不到村庄昔日的影子了。其实,我更喜欢现在的村庄,更喜欢看它由沉寂走向沸腾的过程。我知道,我的家乡此刻正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并以它沉淀千年的丰厚,迅速地发展着。

庄前有条小河,与我的家默默为邻。蜿蜒着陌生而熟悉的曲线。河中水草芃芃,两岸青草葳蕤。夏日里,小河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好的嬉戏之处。摸鱼捞虾,抓蟹寻蚌,欢笑陪伴了我整个的童年盛夏。大人们是要到晚上才能去河里洗澡的,男人在河的东头,女人则在西头。我们这些孩子是管不着那些的,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总是脱得赤条条的,在河里扎猛子打水仗,好不快活。也有一两个调皮的,跑到女人洗澡的那头,用脚大力地打着水花,引来一声声尖叫。如今,小河的水依然清清,坐在河边的旧石板上,拘一捧清水,嚼着儿时水里的嬉戏,思绪便会像涟漪一般慢慢地荡散开去。

小河啊,你已被我深深地藏在心灵的最深处。

暮色溟蒙,织起的阴翳堙没了村庄的轮廓,眼前熟悉而静穆的村庄,让我有了“老家”这个概念。在老家呆了一整天,竟将幼时的记忆全部晾晒了一遍。儿时的顽皮,亲切的面孔,以及在这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沧桑,都强烈地迸了出来。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增长,老家的人和事会在我的记忆中渐渐被过滤掉,但我想,老家这个词,会越来越赫然地印在我灵魂的底片上,伴随到老。

关于孩子的散文8:入学准备进行时

文/吴一红

孩子的成长似乎只是弹指一挥间,刚上幼儿园时的哭闹声还隐隐回响在耳边,一转眼,大班孩子却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步入学习的转折点——小学。在这一关键时刻,家长可参考以下步骤,有条理地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制定作息时间,调整身心状态。小学作息时间与幼儿园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幼儿园游戏时间很多,小学却以上课为主;幼儿园中午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小学午休时间却很短。为了避免孩子身心不适应,家长要充分利用暑假调整好孩子的生活作息。暑假初期,家长可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作息时间表,上午和下午都要安排一些阅读、绘画等较安静的活动,不能让孩子整天处于“动”的状态,中午可以不午睡或少睡一会,以便与小学作息接轨。

寻找同龄玩伴,构建社交部落。家长可在社区内、亲友群中寻找几个即将就读同一小学的小朋友,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一起游戏。首先,共同玩耍能让孩子和未来的同校同学甚至同班同学建立友情,当孩子进入陌生的小学环境后不会感到孤单。其次,经常和同龄人一起玩,能实实在在帮助孩子掌握分享、协商、轮流等交往技能,利于孩子入学后顺利融入集体。

拜访小学生,丰富入学经验。八月是升小学的倒计时阶段了,适宜引导孩子进一步加深对小学的了解。家长可在亲友中寻找一位小学生,事先联系后带孩子登门拜访。家长可以先指导孩子观察哥哥姐姐的物品,如书、作业本、文具、课程表等等,让孩子初步了解小学学习内容、文具使用方法等信息。然后,家长鼓励孩子向哥哥姐姐发问,如问问小学的课堂规则是怎样的,少先队活动有哪些……

购买学习用品,做好物质准备。家长千万不要过早准备学习用品,一般来说,小学会在开学前把要求告知新生家长,到时再准备既省钱又符合要求。

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家长如给予孩子正确的、有条理的引领,入学准备会事半功倍的。

关于孩子的散文9:愿孩子像小树一样慢慢成长

文/周锦荣

昨天一天心都是暖暖的,因为孩子的拥抱和握手。好久没去给他们上课了,他们见到我欢呼雀跃,见到我时灿烂的笑容,让我的心快乐了许久。可爱的小男孩忘记师生间的隔阂,忘记了世俗中的高低,用那小小的手拉着我大大的手,我的手因此暖了,其实我的心也暖了。乖巧的小女孩扑到我怀里,拥抱着我,那清澈的眸子里写着想念和喜爱,我的怀中因她而变得宽广,变得温馨。

“老师,你那天怎么探了一下头就走了?”

“老师,我想你来给我们上课。”

“老师,我想和你聊聊!”

……

多可爱的孩子,多可爱的学生,此时的我心里充满着幸福。

做老师,做这样的老师,一直是我所追求的。没有了分数的压力,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每一个都那么懂事。

我知道孩子们这一段时间辛苦了,因为快要考试了,很少见到你们玩耍的身影。我知道你想念的是老师,更想念的是快乐的玩耍,自由的交谈……

孩子,我不能给你,不是我不愿,而是我无能为力呀!

老师能给你们的只能是一个好心情,一个小愿望,一节课的愉悦。但我会在心里祈祷你们都拥有快乐童年,放飞你们自由的心。

童年就像童话,童话里有一株小树。小树需要成长,就像我们的孩子们都渴望快乐长大一样。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小树在成长!等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孩子的散文10:喜欢孩子

五组丁克家庭。问其一:“你们为什么不要孩子?”答曰:“生活拮据,生了孩子,给不了他们幸福,不如不生。”理解。

再问一家,答曰:“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受苦受难,自己迫不得已生于此世,不想再带别人来了。”好像是受了叔本华、尼采的影响,哲学意味,理解。

问第三户人家。答曰:“做地下活动,脑袋拴在裤腰上,自家生命都保证不了安全无恙,哪敢再连累孩子。”理解。

第四户人家的回答是:“人生苦短,孩子是牵绊。自己玩痛快了才好。”也理解。

第五家说:“我们不喜欢孩子……历来就讨厌孩子。”这两口子就让人费解了。

对于自己的父母,谁也不敢直言说,“不爱”。而我却觉得不爱父母者确有人在。不敢说,是因为被强大的社会舆论管制着。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通常我们也总是听到这样的说辞,“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么会对别人有爱心?”这个说法很有杀伤力,也很值得商榷。父母有好坏之分,有的父母品质恶劣、虐待儿女、抛弃儿女、不尽责任,抑或,毁坏社会、无恶不作,这样的父母也要让儿女真心相爱,恐怕是勉为其难,不爱,也并非心冷肠硬。

而孩子呢?孩子在没有茁壮之前,不会有什么罪过,而且,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睛、稚气的笑脸、天真的言语、笨拙的举动、活脱脱的小天使,怎么就有人不喜欢呢?

喜欢孩子是善良人的天性,不光是喜欢自己的孩子,连别人家聪明伶俐的孩子一并喜欢,这样的成年人心肠是温暖的,品行一定也是端庄的。

确实也有不少不喜欢孩子的成年人,街坊邻居、亲友同事的孩子,不管是多么机灵可爱,在他眼里视若无物,甚至烦嫌厌恶。这种人,情感淡漠,精神麻木,甚至可能心术歪邪。和这种人过往要留个心眼儿,反正我和这类人做不了知心朋友。

关于孩子的散文11:要知道孩子痒在哪里

文/董学锋

暑期还未到来时,我的一位同事就提前为他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报了绘画班、跆拳道班及书法班。后来,听一位有“经验”家长点拨后又为儿子报了英语班,说是要为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学习英语夯实基础。尽管同事为儿子错开了各个培训班的上课时间,但路上的奔波却异常辛苦。孩子常常是上完一个培训班,就被同事带着匆匆地赶往下一个培训班。有时,孩子的晚餐只能在车上用快餐来解决。

每次看见同事儿子那苍白的小脸、疲惫的双眼,我就会想起曾听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课间,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称身上痒,老师碰巧遇见,就把孩子搂在怀里帮他抓痒,抓完后问孩子还痒不痒,结果孩子回答:还痒。原来,孩子是胳膊痒,而这位老师抓的却是孩子的腿。

毋庸置疑,故事中的老师是积极热情、充满爱心的。可是她施爱的方式却不是高明的,如果她先搞清楚孩子到底痒在哪里,就不会闹出最后抓错地方的笑话。这不由得让我想到:这个暑假有多少家长与我的同事一样还在继续以“爱”的名义让孩子参加他们并不喜欢的各种培训班,让孩子刚下学堂,又进“战场”,用他们所谓的爱来牺牲孩子的童年。难怪教育专家说,现在的孩子赢得了头上的天空,却失去了脚下的大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作为一名父亲,我想对天下所有的老师和父母说:不要以为我们大人喜欢的孩子就喜欢,不要以为我们盲目付出孩子就能感受到我们的爱,不要把我们年轻时未完成的理想强加在孩子稚嫩的双肩上。最后,请各位老师和家长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孩子吗?你会爱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了吗?

关于孩子的散文12:那年冬天

文/李晓

那年冬日里的一天,一个孩子睡了一晚上,腿还蜷缩着,尽管穿着棉裤,被窝里还是凉的,腿还是凉的。屋外寒风正刮,雪扑簌簌地下,一团滚动的云里面,不知道埋着多少雪。

早晨起来,木窗咿呀一声打开。起床时,他才发现自己尿了裤子,难怪在夜晚的梦里到处找厕所,迷迷糊糊感觉是一个土坑,哗哗哗尿出来,恍惚看见腾起一股白烟。

推开门,好大的雪。冬日里水瘦山寒的大地,盖上了厚厚棉被,显得浮肿。青瓦房上,压着雪,有鸟雀无声停在上面,面对大雪,哑了一样。母亲好像听见房梁也在响动了,嘀咕着,该不会把房子压垮了哟。

少年夹着湿透了的棉裤,蹑手蹑脚地走。母亲在柴灶前的炊烟里咳嗽,偶尔抬起头,看一眼一口大铁锅里煮着的猪食,那些年,猪们一般都吃草、菜叶,一口小锅里,煮着红薯稀饭,两眼灶是连通的,中间开了一个孔。少年坐上了桌,埋头呼噜噜喝稀饭。母亲抽了抽鼻子,闻见一股尿臊味:“哎,娃娃,你又尿床了。”那些年冬天尿床,是肚子里的油水太少了,膀胱里的尿总尿不净,像而今一个肾不好的中年男人老孙,半夜起来几次小解,坐在黑暗里叹气。

母亲生好一个火炉,里面是一个盆子,盆子里有木炭。蹲坐在有木格子的火炉上面,让火把棉裤烤干,冒出一丝丝细微的白烟,一股尿臊味又腾起来。爷爷来了,吧嗒着旱烟,一双手冻得有了裂口,那是冬天里的冻疮,乡下人几乎都有的。少年把火炉让开,让爷爷把手放在上面烤。有一次,他看见爷爷双手在炉子上烤着火,冻疮裂开,流出了血,爷爷说,他血多,没事儿。

记得还有一次,他坐在木火炉上遐想,直到把棉裤烤热,冒起了烟。那一次,是他在炉子上遐想,炉子里炖着一只鸡,咕嘟咕嘟响。卢老大家,冬天炖了一只腊猪脚,一个院子都香透了,他跑到卢老大门外吮着手指头,卢老大说,孩子你给我喊爹,留你在家吃肉。他果真怯生生喊:“爹!”卢老大哈哈哈发出狂笑。

冬天的早晨,水田里结了冰,在晨光中明晃晃的。少年划破了一块冰,捞起一片,侧下身子,扔出去,一块冰,一道白光,划过了整个水田。土路上,草上覆盖着霜,有一次哼着歌走夜路,看花了眼,以为是撒的盐。

有一个冬天的黄昏,少年不想回家了,他想起了城里一个亲戚家,在亲戚家吃的一种蒸肉,入口即烂,香透肺腑。少年坐在山坡石头上,天黑了,还是不想回家。站起身,冷去的石头,居然把裤子也粘上了。猛一扯,裤子破了一个窟窿。风呼呼地吹,灌进破了洞的裤管里,他打了一个寒噤,突然看见一团火移动而来,是母亲打着火把,来找他了。

那些乡下的冬天,草一样在记忆里发黄了,老成了灰。

关于孩子的散文13:外婆桥

文/叶蒙

南方的孩子大约都听过甚至会唱《外婆桥》这首歌。清新柔和的调子,带了江南的水汽。我的外婆也住在河的那一边,但是因为地方偏,不必花大力气造桥,要过河,去渡口搭船。能用的船不多,两只。一只渡人,一只在浅滩泊着。不远处的沙滩上,也常能见到一两只废弃的破船。

船是杉木做的,不过三五米长,没有篷,碰巧下了雨,艄公戴斗笠,乘客各自拿出伞来。乡下人的伞大而厚实,直柄的多为青色,一旦撑开,可以遮住好几个人。艄公在船头摆篙子,碰着有人向他打听事,就大声应几句。兴致好时,也扯开嗓子唱楚剧,中气很足。

艄公大约总是单身的老汉,也不甚老,五十多岁的年纪。太老了也不成,没力气,撑不了船。听说婶娘的叔父原先也做过艄公,后来太老了,就收拾了行头,傍着婶娘的两个兄弟过日子。

平日里艄公总是在河上的,只“双抢”时停几天。一来是大家都忙田里的,搭船的人少;二来他自己也要为子侄分担一些活计。当然,这时候若有人要渡河,也只要提前跟艄公说一声就成。其他或是时候不对,半夜里赶着要过河的,到艄公家窗口喊一声,也没有不答应的。

当然,摆渡也要收钱,大人一块,小孩五毛。碰上没零钱,回来给也行,下次给也行,欠着欠着就忘了的,也常有,艄公也不争。

家乡有送节的习俗,碰上了节日,出了嫁的女儿要割两斤肉回去孝敬父母,或是把父母接来住一阵子的。这时河上最热闹,老人、孩子、汉子、婆娘,一船一船地渡过去,载过来。搭船的人都熟络,上了船就闲谈起来。孩子们趁大人不注意,把手伸进水里,捧出水来,浇得同行的人一身都是,大伙儿也不恼,只笑笑把衣裳抖抖,倒是奶孩子的少妇张皇,连忙转过身子,背对那洒水的孩子。

说着笑着,也就到了岸。上岸走一段路,再翻过一座小山丘,外婆家也就到了。

小时候,我常担心,要是艄公爹爹老得撑不动船可怎么办呢,村里再没了单身汉子。然而我的担心毕竟是多余的。

——大前年春节,河上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桥。

关于孩子的散文14:所有美好都值得等待

文/陆勇强

孩子十岁那年,我带着他去了一趟庐山。孩子最想看的,还是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到了庐山瀑布前,孩子就笑了:“没有三千尺啊,太夸张了吧,飞流直下一百米最多了!”此时还是早晨,太阳没有高高升起。我说,也许等一下,诗里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意境就会产生了,再来读这首千古名诗说不定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坐在瀑布前的石椅上等,看着远处的阳光在山峦上慢慢移动,看清冽的山风一阵一阵地拂动着杂树林,看天空中的浮云在舒舒展展,看游人在瀑布前的小广场上嬉嬉闹闹……不知过了多久,金色的阳光移送过来了,它像舞台上的聚光灯一样照射到瀑布飞流直下激荡而起的水雾中,变幻出一段一段的绚丽多姿的彩虹,时有时无,若隐若现。它是飘逸的,又是升腾的,真的像极了香炉点燃时升腾而起的烟。在那个初秋的庐山瀑布前,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首诗最美好的地方。

那天晚上,我对孩子说,我还想带你看一场庐山日出。孩子欣然应允,第二天凌晨四点,我把睡梦中的孩子叫醒,开着车到了含鄱口。含鄱口还在夜色笼罩之下,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山顶。鄱阳湖上空出现淡淡的白,但云层很厚。有人说,也许今天看不到日出了,还有人说,好不容易来到这里,还是再等等吧。

与我们一起的年轻人,有的架起了三脚架拍摄,但也有的开始撤离。时间又过了半小时,似乎已经过了最佳的观赏日出时间了。

我觉得今天可能看不到日出了。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太阳出来了!”果然,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乌云之中挣扎而出,满身通红,像是沾满了血一样,它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把所有身体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几乎所有人都站在山顶惊叫、呼喊……

这样的日出美景,太震撼人心了。多年之后,我总是想起庐山之行,想总结一些意义和哲理,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记得有一次听杭州一位摄影家的讲座,他给我们看了一张获得大奖的照片,那张照片摄于贵州顺义山区,照片反映的是清晨中的深沉大山,远处有一道光。摄影家说,那道光第一次发现时,他来不及拍摄。于是他在那里露营,等待第二天再拍,但一直等到第三天,那道光才再次出现,终于被他拍摄下来。

后来他才知道,那道光是一位老师打的手电光,当时那位老师正领着村里的孩子在去学校上课的路上。

当我看到那张照片中唯一的光亮,听摄影家讲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真的被感动到了。

当下的世界已是一个喧嚣浮躁的世界,所有的事,都在期待最后的结果,有的连几分钟也等不起了。但我还是相信,这世上所有美好,都是值得等待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