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文章

请欣赏他乡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他乡的文章1:他乡的春天

文/彦妮

渐近济南,山色愈加空蒙、绿树愈加繁密。看惯故乡的黄土山梁,到了泉城,人真如北雁南归,满眼皆景。

我们宿于山下“六号公寓”,俨然贵宾。四合院内,两棵柿子树,寓事事如意。竹林沐风,金银木繁花如雪,挨挨挤挤,好优雅所在。一餐饭毕,同学便如失散多年兄妹,竟携手照起相来。原本素不相识,分秒已成一家。没有顾忌,没有避讳,完全是小溪汇入江河,自然、坦荡。有人说:“写字人都不设防,容易敞开心扉。”也是,若我还负行囊,修路、盖楼、捞盐,即便与同伙厮守数月,也难如此交心。

黄昏来临,树影婆娑。槐花樱花争相绽放,唯恐我们不嗅其香。还有黄栌、合欢、青桐,虽新植不久,但叶片上挂满欢喜。长长的葡萄架走廊,皆用竹竿搭就,不比钢筋铁骨,硬邦邦,有拒人千里之感。斜阳,春光,一见如故。我们走近一湾浅湖,望粼粼波光,不时有绰绰鱼影,圈圈涟漪。同学便矫情,拍着巴掌连说:“看!看!”像地下室锁了数日之人,忽然望见霞光。

夜幕被蛙声拉开,悠扬清澈,缠绵激荡。月亮未满,可银光四射,黯淡了星星与灯火。远山轮廓宛如泼墨。芦苇菖蒲间一叶小舟,载不动同学缘。湖边有亭,亭间有凳。但没人坐,都站着。说月夜不可辜负,要来雅趣。便有人诵诗,有人跳舞,有人手机拍照。花香犹在、诗意朦胧。我只在心底说:莫失莫忘!莫失莫忘!

闻说山东大旱两月余,可清晨揭帘视之,居然春雨潇潇。檐下密密竹林,牵手相拥。合着鸟鸣节奏,我踩石板出院。烟雨朦胧,万木静立。树叶上积满了晶莹雨珠。四野空旷,远处高楼与车马喧声,似被隔于世外,而我们,便是这桃源求学之人。

雨停,太阳出,蜃气绵延。道旁有蜗牛蠕动,叫人不敢轻慢。有松直冲天,皆被修剪得文弱精瘦,宛如九零后孩子,只长个头不长骨骼。偶见古树,可双手抱。也有龙爪槐、苦楝树,树冠虽被截过,但新发枝桠繁密,近前观之,有逼迫感,沧桑感。

门外是生活,门内是文学。听着老师们真诚独到的演讲,我似乎理解了先生的那句名言:“无边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李一鸣说:要有慈悲心和怜悯心。要有家国情怀。好作品是混沌一片的。

彭学明说:文学的魅力其实就是语言的魅力。

马小淘说:不能把自己当做道德楷模,不能写公共经验。你的东西不能讨好所有人。

王秀云说:不要把编辑当做神。神坛的神是我们供起来的。

石耿立说:要拒绝合唱。要向“专制”和“范式”开火。

葛一敏说:不要端着架子去写,要有好题目,要有趣味。

叔本华说: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七天时间,真的没听够。老师们的谆谆教导犹如密集的词语子弹,射穿了我日益僵化的惯性思维。我透过桃花源中的“小口”,隐隐发现了一处异样的天地。同时,那些易使我固步自封的久积病症也似乎得到了治疗。虽不是一针见血,但也戳痛了我的麻木和庸常。

七天时间,我们像一群放生的游鱼,在中国温暖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遨游。蒹霞苍苍白露为霜。万亩槐花林。万亩芦苇荡。都是我们的水系,都是我们的疗养所。我们无拘无束、憨态可掬,优雅地滑翔于辽阔的蓝空之下。盐碱地里星罗棋布的磕头机,让我惊异于地下资源的奇妙。它们昼夜不息转动着的车轮,似在讲述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的传奇。

暮春四月,虽然树梢枝头尚未绽出团团簇簇的槐花,但是,我们还是被一阵浓似一阵的花香所袭击。五十年前,这里尚是一片荒滩,到处是废弃水域遗留的盐碱痕迹。而此刻,这里却是蔚为壮观的绿色海洋。听说将来这里还会被打造成温泉度假区、婚纱摄影区、拓展活动区、乡居生活区、科普游乐区等……听着都叫人神往。

尽管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看,但是,内心还是被某些看不见的东西不时地蛰一下。那些充满着泥土气息的草编系列,做工精美、绿色环保,堪称自然一绝。看着白花花的菌类、惟妙惟肖的沙画和芦苇画,我像是在他乡听到了春天的又一种表达。

令人兴奋的是,我还第一次在此看到了大海!浩瀚、辽阔、博大的景象,一度碾碎了我藏在皮肤下的“小”。我张开双手,像一只笨雀伸展着翅膀,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练飞。浪花、贝壳、打渔船,这些大海的附属物,以前仅在报刊、影视中才能目睹它们的真容,此刻,却真真切切地进入了我的视野……

我呼唤着东营的名字,我在大海边感慨。我在鸟鸣和花香中颤栗。军垦文化、石油文化、槐林文化、黄河文化的熏染,致使我这个西北汉子也有了东部大汉的自信和力量。

我常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幸福?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不是村里的老会计?

他乡的文章2:母亲,我在他乡为您祈福

文/王芳

七十多岁的母亲,这几年,总被病魔纠缠,想到她每次犯病,我都不在她身边,就愧疚不安。总想能多请几天假,在她身边好好陪陪她,给她做饭、洗衣,给她洗澡、擦地,陪她说说话。

前年,孩子上了高中,走不开;今年,因单位工作忙,放不下,便一拖再拖。每每想到母亲躺在病床上,眼巴巴地盼着我回去,我就寝食难安,多想插上翅膀,飞到她的身边,给她端一杯茶,削个水果,尽我这个长女的孝道和责任,都因我远在他乡不能实现。

长夜无眠,听妹妹在电话里诉说着母亲在病中的情况,我眼泪止不住地流着。母亲,去年您手术,我守在您身边,看着您身上插满引流管子,恨不得那些管子,都插在我的身上,可是,我替不了您,只有眼睁睁看着您和病魔搏斗。那三天,我仿佛穿过生死隧道,一直等您。

母亲,也许您舍不得,我这个从小让您操心的女儿;也许您,牵挂我这个漂泊在外的女儿。两天后,您终于醒来,那一刻,我们姐妹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是您爱女的心,还是您一生的善良?上帝不忍心,毁了这份亲情。半月后,您又能下地,又能陪父亲散步,又能给我们包饺子了。“一亩地有块场,一百岁有个娘。”娘啊,有您在,我们多么幸福。

母亲,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刻,您都有一颗爱我们包容我们的心。小时候,您步行几十里卖粮食,换来花布,把我们姐妹装扮得个个像公主一样漂亮。再苦,您苦自己,从没有亏欠我们姐妹,父亲常年工作在外,都是您,拉扯我们姐妹风雨兼程。我们姐妹在您温馨的呵护下,长得亭亭玉立,读书、求学,走出了小乡村。

母亲,女儿何尝想离开您。可人生的变数很多,未来的岁月未必尽如我意,更无人能预知命运会有怎样的风刀霜剑。

我注定不是守在您身边的女儿,我是一个漂泊的人,天涯路,女儿心,从黄海到江南,母亲,哪一刻,女儿都不愿意离开您。

絮絮叨叨中,黎明来临,您抱紧我的棉袄,告诉我在路上,一定不要把棉袄忘记了,母亲,我怎知,您在棉袄的口袋里缝上了密密厚厚的爱,当我触到棉衣口袋里您积攒的养老钱时,泪水汹涌而下。母亲,你疼儿,儿知道哇!但我又怎么能要您的养老钱。

母亲,绿树临风舞动,那是女儿在远方为您祈福,在这个温馨的日子,我是一棵守望的绿树,把思念的枝桠伸向海边,心如青莲,盛开在母亲的心湖,在明月清风中,在群星灿烂时,在花开的日子,寄一段心语,送给我亲爱的母亲,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他乡的文章3:流人的大地,他乡的故乡

文/温珏瑞

水一样的年华流走,犹如白驹过隙。折来折去的道路多么简单又无限崎岖。翻越不了的不是千山万水,而是我们的心。

秋风冷冽,我一边跑一边感觉到自己的颤抖,仰起头看见天空茫无际涯地保持着纯蓝色,听见风在耳边呼啸的声音,树叶碎裂的声音,心脏跳动的声音,我想只有在这奔跑的过程中我才是自由的。

1

九月的草儿不再颤动了,风儿正缓慢的吹,河水正缓慢地流淌。我徒步不停地走在田野的一隅,走在某座山上,远远的眺望着这个世界,这些白云。我攀登一座又一座山丘,对我来说,那些路途中的风景、那些走在路上的心情是无穷宝贵而会一直铭记于心中的,那些金灿灿的光亮与温暖让我不再有黑夜,那些金黄色的白桦树仿佛神话里的树木一般,那些不停变幻的朝晚霞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的心性和容颜。

一直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期待着有一天可以仗剑走天涯,做个云游四海的大侠,并且声称流浪是值得终生奋斗的梦想。我知道惟有行走,让我的脚重新与大地衔接,这让我觉得安妥,让我觉得一切的事物都如昨日一般,流逝的年月不过是海市蜃楼,一无岁月的间隔。

小时候去外婆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独自攀登心中向往的那座山,那是我心愿不及的故乡。站在山腰,身后是满天火红的落霞,前面是映衬在变幻的天空中的山谷,在温暖的夕阳下,空中摇荡着一种巨大的幸福。对还是孩子的我来说,山在我看来是无穷遥远和原始的,山是多么美丽,多么神秘,多么宁静而遥远,山顶上弥漫着烟雾的松林,那里藏着我的灵魂,我要如何,如何才能找回她?

那个时候,一切都让我觉得神秘又美好,心能到的地方似乎很辽阔。

那是小时候的梦境,碧蓝而高远的天空,洁净而清澈,甚至看不见一丝云彩。我听见风带着无人知晓的故事,漫过蓝色的海面,漫过连绵的群岚,漫过村庄,漫过屋顶,漫过童年的砂石路…

然后漫过了我的记忆,掩盖了疼痛。

风漫过来,瓦蓝的天空变得更加瓦蓝,收割过的大地变得更加空旷,一切都在离去,我试着平静下来,哪怕守住或躲开此刻的忧伤。

风终于停了,一切都寂静下来,思绪却跟着风飘走了。

毫无来由的,心中突然涌动了许多的思绪,我站在旷野里,不知去向。或许,也不需要方向了,就让心自由的飞吧。

我想那片旷野存在于我的心中了,我看着太阳在西边沉落了,红艳艳的晚霞布满了天空。风吹起了浪花,路两边的树叶纷纷地飘了下来,我听见了沙沙的响声,我记起了五月。

我想戴上草帽,和阳光一起在门槛上流连,再慢慢老去。可是,我必须离开,趁着暖阳还未落去,依旧温暖。我希望在春天的旷野里虔诚的走一回,让心里从此就绿茵缤纷,春风浩荡。

他乡的文章4:在他乡

文/伍继权

其实,生活才刚刚开始。当我背着小包提着大包不怀揣半点梦想踏上北上的火车的时候,微笑着回头却没有跟任何人道一声再见。就这样毅然决然的,不带走半点留恋不留下半点思念。剧情并没有跟随剧本的脚步,不知道是剧情走的太快还是剧本走得更快。风在他乡刮得毫不留情,当我昂首望向远方的时候,肆无忌惮的拂起我的发。漫天飞舞的发的下面,是一张全然陌生的脸,这脸上波澜不惊。岁月如歌,上面写满了我一直读不懂的五线谱。歌如人生,里面穿插着我绞尽脑汁也解不开的绳结。人生如梦,梦里梦见我曾梦见我做了一个冗长的梦。

其实,很多东西我们都明白,只是非得山穷水尽无疑路。车到山前必有路,走的人少了也就没了路。可偏偏在我眼前的是一条长河,我要去向河的彼岸。我是该勤勤恳恳的推着车经桥而过,还是弃车入水扬长而去。亦或者,走来时的山路黯然归去。我们各自走在人生的路上,或停或走。当我们迎面而去的时候,我的左却是你的右,到最后谁都没有留下。我们就这样,一直后知后觉。使得我们总是在错过了才知道,或好或坏或去或留。 我的灵魂,是你让我忧伤,让我迷失方向。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还在寻找,我已经无所谓。

转眼已是数月有余,我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每天下了班,床靠到我身上就能睡着,到最后床粘着我一直到天明。回过头来细数这一个月,差不每天就是我给6s作伴,TPM时刻提醒着我不要偷懒。终于,这两个家伙辜负了我的双手。这三点一线的生活谁都不会喜欢的,我一直坚信着苦尽甘来。约摸着以后的日子又多了个小伙伴,他叫西门子。还有个不得不提到的家伙,他绝对是我们之中最欢快的。他们都叫他RGV,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索性我也跟着这么叫。所有不好的事物,当你换个角度去看时候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我很庆幸在一开始我没有选择放弃,于是我有了这样一个每天与挑战面对面的机会。这是我人生新的开始,也会是人生里最不堪入目的东西,却又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所有的一切不美好让我明白,在不美好的背面都是完美。

我不知道这样的心态是不是过于乐观,我不知道这样的心态我能维持多久,我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最终会不会有我想要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日复一日之后我会厌倦这一切,我不知道是不是经历一番摸爬滚打之后石沉大海再无半点动静,我不知道我都知道些什么。当我感到疲倦的时候,我开始沉浸在能让我大脑短暂空白的尼古丁中。眼下年纪轻轻的我们,每个人都期盼着能有一番作为。当我们开始奋斗在社会的最底层,昂首望去只有没有尽头的高楼林立。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但愿我能一直做好我自己,不忘初心待老去之时能不缅怀。我在我心里,我自己旅行。挥挥手我跟自己说了再见,于是再也见不到昔日稻田里奔跑的长发少年,再也不会有时光无所事事随意挥霍。

在他乡我过得很好,勿念。

他乡的文章5:他乡夜,故乡年

文/国斌

蛇年,在我们打工者的眼里,真的就象一条卷伏在草丛里的小白蛇,在我们行色匆匆的脚步中不经意就给踩了出来。你看,转眼就是腊月二十三年了,也就是小年了。华夏各地,大江南北,都在这一天进入了浓浓香香的幸福年。可是,对于象我这样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回家的流浪者来说,就只能在这异域他乡感受着打工者的寂寞年,回忆家乡的幸福年了。

其实,如今的过年也没什么好回忆的,不过就是在临近过年的这几天里一家大小都挑上担子,背上背筐到集市上去采购一些过年食品而已。比如称点肉呀,瓜子呀,水果呀,糖果呀,凡是好吃的食品,不管哪样,只要有钱,只要想吃,一天就全部运回家了,然后就只安心的享受幸福年。真正能让我回忆的,愿为过年写篇文章的,觉得很有年味气氛的过年,那还得到回一二十年,想起那时的过年那才叫真正的过年。

在我们家乡,过年是没有人说要以吃饺子来表示过年的。饺子在我们家乡算不了什么好食品,所以也就没人想到它了。但是,我们家乡的过年决对算得上是最丰盛的年。

一进入腊月,第一件大事就是杀年猪。在一二十年前,我们那里还没有多少人出来打工的,所以每家每户都是在家以种田为主,因此家家户户年年都会自己喂上一两头年猪,每头至少都要杀两百斤以上,什么几十斤,一百多斤的肥猪在我们家乡根本算不上年猪。把年猪杀了后就用盐腌上一个晚上,然后就挂在专门的抗架子上用香树枝和山茶树枝烧了火用来薰,这两种树枝薰的腊肉可畏皮黄肉香。大概薰过四五天,待肉薰干了水分就可以了,这样薰出来的腊肉可以存放好几年都不会坏。

另外告诉读者一个秘密,刚刚薰出来的腊肉用来炒菜吃那真是唇齿留香,香而不腻,即有香树的香味,又有山茶树的香味,会让你口舌生津,食欲大增。记得哟,这可是比现在大都市里挂牌卖的散养猪还要正宗的散养猪哟。从小猪仔就在山林田野地里啃吃草木树根,一点都没有吃过饲料的山野散养猪哟。所以我们恩施的火腿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

年猪杀了后,过年的主菜就算齐备了。接下来就是磨豆腐,推绿豆粉,做米粑(我们家乡叫花儿粑粑),杂油粑粑,打糍粑,煮豆豉,煮甜酒。这几样食品是几乎每家都要准备的过年食品,一进入小年后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如果是家族大院的话,一进入小年后的这几天可就热闹非凡了,整天不是东家的石磨推得轰轰响,就是西家的灶屋飘着香。不管走到哪一家,都是为了办过年的而一家大小幸福又愉快的忙碌着。家家户户就象在办筵席一样。

首先就从这磨豆腐说起吧。先将豆子筛选干净,然后用一种专门打豆瓣的工具石碾将豆子碾成豆瓣,再将这豆瓣用热水泡十一二个小时,再用石磨磨成豆浆。这就完成了第一道工序。然后呢,就用滤布滤去豆渣取出豆浆,再把豆浆到入一口大锅里用火烧开,再用石膏水按比例的到入其中绞拌,最后就制成豆腐了。我们家乡还要把豆腐制成白豆腐,油煎豆腐和霉豆腐几种,以备过年和来了拜年的客人时炒菜用。

豆腐做好了就做绿豆粉。这绿豆粉在我们那里可是一种很广泛的食品了,可以和面条一样当主食用,而且大人小孩都喜欢吃,是一种用绿豆和米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一种休闲食品。就是把绿豆与米按一定比例配好,再磨成浆,然后在锅里烙成一张一张的米皮,再切成约一到二厘米宽的粉条晾起来备用。刚起锅的绿豆粉就一张卷成米卷粘点调料水就可以当饭吃,又香又裹腹。晾干后的绿豆粉先要用温水泡软,然后煮热就可以吃了,也很方便的。

要论工序的麻烦,这做米粑是最麻烦的一种食品了。主料是用米磨成米浆,然后在锅里一边煮,一边用锅铲在锅底铲漫漫变成饼的米浆,将成块的米浆一铲一铲的铲到一个大盆里发酵,冬天要发酵六七天后才能用一种竹条编织的模具蒸成米粑,再在米粑上印上花就成了。由于米粑很漂亮又好吃,所以经常用来扫待客人和送礼之类,犹其惹小孩子的喜爱。当把上面这几种食品做的差不多的时候,真正的新年也就到了。

那样自己辛苦劳作加工出来的过年食品是绝对的绿色健康食品了,不象现在花了钱大挑小担的买回家的过年货吃着都是提心掉胆的了。比如豆腐里面加淀粉,米粉里面还听说加塑料,糍粑里面混粘米等等,没有一样是纯的了。不纯还好一点,现在很多食品却是加有工业源料之类的了。你看,方是方便了,可是没一样让人放心的食品了,就算这样,人们还得明知是毒偏要吃毒呀。唉,如今的食品呀,不知是该担心人做的食品呢,还是该骂那些做食品的人,人的这颗心呀,真深!

过年除了办些吃的外,也还要买一些鞭炮之类的东西,以增加新年的喜庆气氛。现在过年特别鞭炮成了一种最花钱的浪费品了,除了大人要买上几百上千元的外,连小孩子一个春节都要玩掉几百块钱的烟花炮竹钱了,各种各样的烟花炮竹让小孩子们整个春节都活跃在炫灿的烟花世界里,真是和平年代小孩子的福呀。我们小时候可就没有这么幸福了。

记得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我爸爸买了一卷鞭炮,可能是买得太早或者是那时候买得太少,又还没到过年,爸爸怕鞭炮回潮吧,所以就把那鞭炮用一个竹筛挂起来烘在煤火上。那天爸爸也许是在地里干活去了,我放学回家看到了烘在煤火上的鞭炮,就很想取几个来玩。可是那时候我还小,没有那么高,但是伸手可以免强拿到,于是我就垫起脚尖伸着小手去拿烘在火上的鞭炮。谁知我由于还是不够高,小手在取鞭炮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那竹筛给推翻了。这下可就惹麻烦了,那鞭炮一下子就掉进下面的煤火里了。只听砰砰轰轰的一连串爆炸声在屋里象电影里面的机关枪,哒哒哒的响过不停。我一时给吓懵了,也不知道害怕,同时也可能是因为太害怕的原故吧,我就用手在火里去抢,也不知道抢没抢出来,但是庆幸的是我没有受伤,好象也没挨骂。

那时候,过年的头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把过年的腊肉在煤火上烧好,然后放在锅里用水泡上,第二天洗干净就可以了。那晚烧肉可不是烧一点哟,至少都会烧上三四十斤腊肉,是要把从年三十吃到元宵节的肉全部烧好。而且烧肉是有规矩的,要烧一个猪头和一条猪尾巴,喻示作一年完了要有头有尾。除这两样是必须的外,其它的就随主妇的意思了。我和我哥哥都是很喜欢烧肉的男孩,从我们懂事后,每年的过年肉都是我两兄弟烧肉,妈妈就在一旁指点一下。至此,整个过年的一切东西都算是准备好了,只等春节那天一家大小办一桌丰盛的过年宴席幸福愉快的吃过年饭了。

春节这天,全家人都会早早的起来,一是为了忙着准备过年的饭菜,二是为了给春节增喜气。主妇们都早早的煮了早饭吃后,就开始办过年的菜了。男人们就主要负责打扫卫生和贴春联等杂事。我们那里过年这餐饭可要讲究的哟。一是这桌菜一定得做十二碗;二是这餐饭全家成员大小都得喝酒,不论多少都要喝一点,就连婴儿也要用筷子粘上一点意思意思,所以我们那里人多数都会喝酒,可能就与这年饭的规矩有很大的关系了。这三呢,就是要漫漫吃,吃得越久越好,而且不管你菜和酒吃得多饱喝得多醉,这饭多多少少也要吃一点才行。我们那里要是哪个人平时吃饭吃得慢,人家就会笑说:你是不是在吃年饭呀!可以看出这吃年饭就是讲究一个慢字。还有就是吃年饭时不能泡汤一起吃,喝汤只能用勺子舀来喝。据说如果过年泡汤吃饭了的话,来年你家请工做活那天就要下雨,碰不到好天气。主要规矩大慨就这么几条,一些小规矩现在一般没人记了。

吃年饭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中午正十二点。当饭菜都做好后,就把一挂长长的鞭炮挂在院子里点燃,随着那砰砰轰轰的鞭炮声,就向村邻们告诉,我家团年了。然后把各种菜端上桌子摆好,再用几个碗盛上饭,放好筷子,在大门外烧点纸钱,点上几柱香,请那些逝去的亲人们回家过年。这时候全家成员都默默的站在饭桌四周,不能乱说话,表示对先人的尊敬。这样过了几分钟的时间,我们这些凡间人才能开始过年,也就是吃年饭了。每当这时候,全村四里八乡的鞭炮都会轰轰隆隆的燃放起来,真是过年的气氛振得地动山摇啊。

吃过年饭后,还得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祭祖。这一天,同姓同宗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会约好一起去祭祀他们共同的祖先,烧一点纸,点一支烛,放一挂鞭炮,以示对先人的愐怀。把共同的先祖祭祀完后,才各家去祭各家逝去的亲人。虽然人们都时常说:烧钱化纸以免阳人,生前孝顺才是真情。但是这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宗教信仰,民俗习惯,还是在被人们一代一代的承接下去,流传至今也算是成了一种中华民族的宗教文化,也应该算是一种美德。如果一个人到了连先祖都不怀念的时候,那我想这个的思想品德也就到了不可取信的地步了。

每年我在家时,祭祀逝去的亲人们时,我都会买上一点纸和一些小鞭炮,连同我的爷爷奶奶以及同姓的爷爷奶奶,逝去的叔叔伯伯们都给烧点纸,点支烛,上柱香,放一挂鞭炮,默默的告诉他们,你的小辈来看你们来了!而同样的话题我妈妈都会对我说:他们(指我们同族的兄弟姐妹)都没给你爸爸和爷爷奶奶烧过纸,你们也不要到处都去了吧。可是我总是没有那样去做,在我的内心,这是对逝去的亲人的一种尊重和爱戴,更多的是一种怀念。在现今人们为了金钱,为了某些私下利益关系,为了寻求各种刺激和不为人齿的快乐而随意一挥就是几百上千元,却为了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就六亲不认,兄弟成仇的现实面前;如果我们能在那些逝去的亲人们的坟前烧几张纸,点一柱香,默默的怀念他们时,也许我们那一颗已经变得金钱化物质化,世俗化,变得冷莫,变得没有亲情的那一颗虚伪的心就会不经意的回归本原,回到那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字意识里。所以愐怀也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美德。

祭祀完先人们后,就没什么事了,这时候大人小孩就可以各自去找玩伴欢度春节了。在这个晚上,大人和长辈除了给小辈们发放压岁钱之外,就可以打牌下棋玩过通宵了。等到午夜十二点整,就是大年初一了,是迎接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刻,所以四邻八乡的人会在这一刻同时燃放礼花欢送过去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辞旧迎新,送走过往的愉快,迎来新的幸福。这一刻,所有的山山沟沟,村村落落,高山狭谷,平原河岸,都会轰轰隆隆的炸响新年的礼花。就象一朵朵五彩缤纷的大花伞从地面突然撑开,装点着幽深静美的小山村;更象一朵朵弦丽的大磨菇,在那宁静的天冪上次第开放;还象是天上的仙女们因为羡慕人间的美好生活而撒下的幸福糖果。也许就是七仙女吧,对她那个董永的思念和祝福。不管这烟花有多美,也不管是不是仙女们撒下的思念和祝福,这一刻,我们都知道,在那一朵朵弦丽的烟花下面,都有一户户住在祖国大地上的幸福人家,那烟花就是这一家家幸福的人家所开放出来的一朵朵幸福之花。

祖国强盛了,人民幸福了!

过了黎晨十二点,就是大年初一,这在我们家乡有一个古老的传承,那就是要在这个时候去挑一担水回来,喻示作挑银水,表达着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当然挑大年初一的第一担银水也得有点规矩,你去挑水时还得带上香,纸钱和红烛,要给那口水井敬一敬了才能向神仙要银水哟。挑完银水后夜就很深了,如果还要继续玩,这时主人就要乘天还没亮时打扫完卫生,然后再接着玩或者做夜宵吃。因为初一早上是不能扫地的,扫地了说是就把这一年的财富给扫走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谁都不能叫人家起床,每个人都只能睡到自然醒,自己起床。初一早上也不会煮饭吃,就吃那些粑粑和米粉之类的食品了。这一天大人也不会到处叫出门玩的孩子回家吃饭之类的事,因为这一天不论你走到哪家去玩,人家都会很高兴的,因为这喻示着人丁兴旺。而且这一天不管在哪一家玩,主人都会好酒好菜的款待你,你也不能装客气说不吃人家的饭菜,那样主人会不高兴的,也是不礼貌的,说明你瞧不上人家。就算你们平日里关系不好,甚至吵过架,更或者打过架,这天人家到你家来玩或者你到人家去玩,主人都会把你当贵客一样招待。这一天不论在哪家吃饭,喝酒的都一定要尽力而喝,不醉不归,不醉就不算乡邻,不醉就不算朋友。所以,在我们家乡,大年初一这天是一个没有拘束的喜日子,是一个只有感情,没有恩怨的日子。

过了大年初一后,拜年客就开始背上礼物去亲人朋友家拜年了,各乡各村也开始组织那经久不衰的土家节目闹花灯和狮子灯来庆祝新春佳节。这些花灯队和狮子灯队会走乡串户,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队伍举着灯笼,敲锣打鼓的到乡邻家里拜年。当然主人会封一个红包和几条香烟作为新年礼物,多少没人说,由主人心愿。

闹花灯这个节目主要是以唱为主,唱一些歌颂祖国和祝福主人的民间自编歌词。一般是一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在一艘用细竹杆和彩纸制成的鱼形船内,支撑着鱼船跳着一些民间舞蹈。跟随的人们在一个主唱人的领唱下,一起喝着那些民间自编歌词,同时主人会燃放一些烟花以示热闹,庆贺新春。

狮子灯可算是祖国的民间精品绝技了。而在我们家乡的狮子灯就更加精彩,主人一般都会用七八张大八仙桌搭成很高很险的塔,狮子灯队表演时会用几十人一层一层的将这七八张桌子高的表演塔稳固好,然后由一个大头和尚和两个小猴子的表演者慢慢地爬上最高层表演一些节目,表演完一个节目就撤掉一层,只到全部撤完最后才来表演舞狮子。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民间节目,曾经有一些表演者因为在表演的时候不注意摔下来摔死的故事。

我们那里有句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意思是年三十晚上火要烧得很旺,这样就喻示着来年兴旺发达。而十五的灯就是说十五这晚全镇各村的灯会组织这晚上都要汇聚一起表演节目,镇上还要评出名次,发放奖品。因为在我们家乡,正月十五是新年的最后一天,所以要各外热闹的庆贺一次,表示送年。送了年人们就开始新的一年的农耕忙碌了,为作下一个新年而奋斗。

在家里,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大人会叫小孩用一根绳子套在桌子的横条上,表示把年留在家里不让年走,希望天天象过年一样的生活。我小时候每年妈妈都会叫我用这种习俗去挽留那美好的年。

当然,这些习俗现在都没有人记了,因为人们的生活哪一天都比过去的年要丰盛美好的多了。

感谢祖国!祝福祖国!

他乡的文章6:修补爱情

游浪他乡五六年,一无所获。

想当年,中学的大门总是关不住如破蛹而出的心。坐在教室里,梦着怎样去闯荡江湖,翅膀是硬的,羽毛是多彩的。而现在呢,羽毛凋落如落花无情。没有羽毛的翅膀是一双为生活而生活的手。梦没有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却弄得浑身是伤。

我真的很后悔,当初不好好学习,现在要知识没有知识,要技术没有技术。在这繁华的都市里,哪有我立足之地?我做过建筑工,装运工,看过门,守过仓库……这都不长久。我就像一辆不停地转站的公共汽车,不停地为生活而奔波劳累。

我忽然觉得累了,烦了。再看一看脚下的旅行鞋,我的青春便是这双越来越破旧的旅行鞋,觅一处栖身之地,随意而安吧。

有一天,我停下了四处奔波的生活,坐在一个十字路口,人生的十字路口,为自己修补旅行鞋。补好后,珍藏好,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此后,我就专门与破鞋烂鞋打交道,这是我的固定工作。

每天,人来人往。我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脸皮是越来越厚了,我敢正视从我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虽然收入很低,但还饿不死我,倒也自由自在。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不管是谁都不应对我有所微辞,因为我跟他们除了有那么几块钱的关系外,什么关系都没有了。如果他要说我是低微或者下贱的人,那么他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我不会在乎一个傻子或疯子的话。我不是大款,不用担心被偷被抢,我不是大权在握的人,不用担扰被谋被杀。我有的只是一双实实在在的手,这双手为我创造了无比珍贵的财富,这就足够了。

有一天,我突然凌空飞起,俯瞰十字路口,你看,它多么像医院的十字架。我应该算是一个医生吧。我医的是什么呢?每天从我面前经过的上班族之中,有许多人的鞋子都有我修补过的痕迹,那是我对他们的祝福:一切平安!又有多少像我一样在闯荡世界,却还不肯停下的流浪者,他们的鞋子也有我修补过的痕迹,那是我对他们的祝愿:一帆风顺!他们穿着我修补过的旅行鞋,踏遍天下。我有医生治好病人的喜悦和幸福,心里还有一种不为人知的自豪感。我比医生少了一份责任感,不必站在生与死的边缘受罪,却多了一份悠闲。有时,我也在想自己是不是一点也不思进取呀。

一天,一位少妇光顾了我的鞋摊。她带来一双男皮鞋。皮鞋的裂口是新的。她的脸色和神情告诉我,她遇到的非常伤心的事情,好像天要塌下来的样子。

我有点为难了。这鞋子的裂口太大了,补起来要花很多时间,即使补好了,也是很难看的。要是我早丢了,何况看她的穿着是蛮有钱的嘛。于是就说,这样鞋子还补呀?

她露出一丝惨笑,说,要是能丢就好了,你知道吗?这是我跟他结婚时,我买给他的,可今天却烂了。

我的心里在想,如果鞋子都不会烂,那我靠什么吃饭呢。

她继续说,他迷上了赌博,前几天赢了许多钱。男人有了钱就变坏了,他在外面找狐狸精乱搞,经常晚上不回家。不管我怎么劝他,他都不听……对不起,我本不该对你说这些的,可我没有别的亲人和朋友。我怎么办?

她的眼泪在眼里打转,想哭。我最怕别人哭了,我的心就像一个见水就融的东西,很软。我非常感谢她对我的信任。我能理解她的无助与无奈,可我对这种事情可是一点也不懂。但她非常需要我的帮助呀。

我说,你只能忍。忍字,是我在漂泊中,经历了无数次无助、无奈、失望和懊悔后获得的,如果我不能忍,我不被别人打死,也早饿死了。

一周后,她又来了。她的眼神依然那么的忧伤。她已把我当成她的朋友了。她说,我照你的话做了,不跟他吵也不跟他闹,可他在外面赌输光了钱,就向我要钱,还说见了我就倒赌霉。我不给,他就打我……我无法忍受了。

我说,如果你还爱他的话,那就再最后忍一回吧。他要钱,你就给他。如果他你真的一点也不在乎的话,又如何还值得你去爱呢。

我不知道这样做得对不对,心里有点担心。因此,这周很难过。

她还是来了,带着她的丈夫。显然已是雨过天晴,破镜重圆,他们的亲密程度胜过新婚。

她的丈夫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你!是你挽救了我们满是伤痕的爱情,还原我们的幸福。那天晚上,我赌输回到家,肚子饿得很,却找不到任何吃的东西,进了房间就看到了已饿得脸色发青的她,我的心头猛地一痛,她是多么爱我的啊!我怎能那样对她……

他们原来是幸福的,经过这次波折以后,他们会更幸福,因为他们已懂得珍惜彼此间的感情。爱情就像一把刀,你越磨它就越光亮越锋利,而不动它的话就会生锈。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也是幸福的,我引以自豪的是我不仅会修补鞋子,还会修补爱情。鞋子补好后会留下缝补过的痕迹,而爱情呢,却是没有一丝痕迹,而且比原来更牢固。

而想到自己时,不由得叹息了,一片烟雾扑向心头,我连爱情都没有,又怎么样去修补呢?

他乡的文章7:他乡乐土

文/侯坤

远离故土,身居他乡,总让人心生惆怅。我也常常怀念远方的故乡,但我同样要向脚下身处的他乡之地致敬——感谢它博大包容的接纳,和塑造新我的切削磨练。

在故乡时,我们的心境舒缓安定,有时难免缺少突破的意愿和崛起的斗志。那时,我说的最多的话,恐怕莫过于“爸,帮我看看怎么回事”。或者给朋友们打电话,说“遇到一点问题,你来帮帮忙”。身处故乡的热土,我们有太多依靠,太多安逸的理由。来到他乡,父母不在身边,朋友也远在千里,失去依靠与助力的我们,才会被逼出真正的潜能。

从第一次自己修水管、第一次自己做饭,到第一次独立承担工作、第一次包揽整个项目,回首在他乡的日子,我取得的进步令自己惊讶。不敢相信,我曾经是那个事事问父母、处处靠朋友的无为青年。

这一切,必须归功于他乡的严苛锤炼。苏格拉底说,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身居他乡虽称不上逆境,但也至少没有了顺境的种种助推,需要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来争取胜利。

在他乡,我们见识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和有别故乡的生存环境,眼界陡然开阔;在他乡,我们经历了从未遇到的情形,战胜了更多风雨的考验,信心渐渐提升;在他乡,我们在人生旅途中迎来送往,结识了一批又一批朋友,人生愈发丰富。在他乡,磨练不断,在他乡,收获不完。

“年深外境犹吾景,日久他乡即故乡”,尤其当我们在他乡经历了磨练后的成长,真的很难再抛却这份与他乡的深厚情谊,一如我们当初难以割舍的乡情。当我们在他乡的土地上恣意狂欢,总有了然于胸的自信和收获自我的畅快。

他乡的文章8:已把他乡作故乡

文/汪秀玲

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黄湖新村安阳村刘连高一家吃团年饭。这一天,家家户户烙面饼供“灶爷”,喝黄酒迎新春。

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搬迁至团风县黄湖社区的郧县安阳镇龙门堂、余嘴、青龙三村的3721户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传统小年。

一大早,刘连高就吆喝老伴儿起来和面做面饼,晚上吃团年饭前放挂鞭炮用它送“灶爷”,这是打小就有的传统。

面发酵后,将其捏成一个圆圆的饼子,锅里浇上一点油,然后放在大灶上烙得焦黄,一般烙12个,如果那年闰月,就得烙13个。

刘连高的家收拾得十分干净,虽然不常用,他还是在厨房门口做了一口老家常用的大灶。老伴儿拿出电饼铛,开始烙面饼。顿时,伴随着“滋滋”的响声,油香四溢。

太阳慢慢西沉,老伴儿下厨做了8个荤菜,蔬菜、羊腿都是从外面买来的,厨房里,砂罐肉汤的香味也溢开了。

刘连高的女儿女婿依旧在郧县工作,但在团风县城买了房,生活倒也安逸。每年女儿女婿都回到黄湖新村陪父母过年。一进门,刘连高的外孙女孙亚文提着刚从街上买来的一摞大红色“福”字,欢快地跳进刘连高怀中。随后,女婿进来了,手里提着一壶超市买来的桶装油。

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什么都靠买,与以前自给自足的生活完全不同。生活改善的喜悦与压力同在,适应环境后的安心与挣扎杂糅。

晚上6点多,菜差不多上齐了,刘连高去大门口放鞭炮,小孙女跑前跑后,十分开心。此时,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三世同堂的一家八口人围坐一桌,喝着自酿的黄酒,其乐融融。

这种黄酒是用捣碎的“女红根”与小麦粉搅拌直至黏稠小块状作“大曲”,自家种的糯米做原材料,发酵后制成的黄酒,颜色黄澄透亮,初入口清冽略带苦味,细细回味却觉香甜异常。

“女人喝了养颜,男人喝了健身。”刘连高说。在黄湖新村,虽然气温、水质不一样,大多数村民依旧保留了做黄酒、喝黄酒的习惯。

守着传统习俗,他乡春节亦是春。一桥之隔的安阳村村民王磊家,院子里晾晒着刚刚腌好的腊鱼腊肉,年货已备齐,就等过大年了。吃完团年饭,他像往常一样到村部所在的广场散步。村部旁边,安阳村一村民开的“黄商农家乐”超市里,灯火通明,生意格外好。

晚上7点刚过,许多村民聚集在一起跳广场舞。小孩子们追逐奔跑,放着爆竹,烟花在夜空里划过一道道灿烂的微笑弧线。

郧阳村妇联主任李小琴说,这在老家村里是从没有过的。最初,几个村民学着团风县城里的居民跳广场舞,大家都不接受,如今跳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在李小琴看来,4年多时间过去了,自己的思想也慢慢变为“团风人”。也许她的上一辈乡土情结还在,但是她的下一代——12岁的儿子回家时不时和她飙几句“团风话”,在学校和本地孩子们也相处得十分愉快。

老家,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记忆。这里,已然成为自己的家。

他乡的文章9:就这样平凡相爱

文/雪地飞狐

女儿在遥远他乡的第一个(农历)生日恰巧赶在了清明节这一天。头天晚上,女儿就发来微信说她过生日要我在家多吃点好的。虽然是她请客我买单,可是心里还是暖到泪水涌动。陡然间又生出牵扯身心的疼痛,永夜难眠,总是被丝丝缕缕的挂牵紧紧缠绕。

近几日,夜夜雨骤风狂,我们夫妻俩在这个清明节假期便没了出门去溜达的心思,预备着和家里的老人守在一起,安静地度过这三天。

晚饭后正枯坐,突然接到师范老友的邀约,她说她在朋友晒照中看到安庆郊区种植的郁金香正在盛开,特别美,问我如果天不下雨可愿意相伴去看花,我直说好的好的。我现在算是有闲人了,可总是不敢轻易打扰家有考生的朋友。现在朋友主动相邀,怎会不欣然接受?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天气仍然不见好转,好在白天的风雨已不像夜里那样让人心惊,大概也是不忍辜负人们探访春天的心意吧?

几位老友,携上家眷,一起出发。车窗外细雨微风,新绿初绽,满目春之潮涌。临近中午,抵达宜城。再邀出一位小妹。老远的,我们就断定那个举着伞朝我们走来的人一定是她,因为我们都太熟悉她从前走路的样子。

中午,离情别意和宜城美味挤满一桌。虽然平日里我们各自走在自己的风景线上,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对彼此的惦念从未消减半分,心头默想的都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下午,我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才走不远,大雨如注,车窗外的刮雨器一刻不停地挥动手臂。好在我们懂得春天的脾性就如爱哭的娃娃,不愿放弃前行。车行在最前面的朋友一路锲而不舍地问询路在何方。果然,在一大片灿如云霞般的郁金香花映入眼帘之时,已经是细雨如丝。孩子们没待车子停稳,就迫不及待地先溜了下来,飞奔前去。在我们农村,春天里惯常能见到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和四处散落的桃花、杏花、梨花,人们熟悉她们就像熟悉邻家女孩。可是郁金香尤其是如此分类成片的郁金香花海在平时是看不到的,我们望见她们就如同纯朴的乡下人突然见到了高贵优雅的摩登女郎一样还是充满惊悸的。虽然我们也想望着若是晴日里与她们相遇那该有多好,但是蒙蒙细雨中,每一朵郁金香却也似一个个刚刚出浴的美人显出别样的妖娆,引得所有的爱花人久久不忍离去。

当我们一行返回安庆城里时,已是华灯初上。妹和她先生执意留我们吃了晚饭再走,只得从命了。席间,所有的大人和孩子尽情逗笑,宛若一家。我想起孔子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概就是如此这般的简单幸福吧?不过我的心里在满溢幸福的时候还是有点小失落的,看着好友家人齐聚的欢欣,我还是不由得想起在外的女儿。女儿可是今天过生日呢,而且是十八岁生日,而我只能是发了个简讯送了一句祝福而已。

深夜街头,我们不得不道再见珍重!

回到家里,我顾不得旅途劳顿,忙打开微信。看到两个弟弟已发过来好多图片还有视频,我们看到女儿今日幸福嗨皮的庆生场面很是安慰。我说“谢谢大舅大舅妈小舅为燕儿举行了这么隆重的成人礼!” 老公发过去好多今天拍摄的图片,还调皮地赠言给女儿:“今天,为了送鲜花给你,祝你十八岁生日快乐,我和***跑了一百多里路,找了个花园才拍下这些的。”她大舅说她“感动的眼泪都快把蛋糕打成块了”。

当了一天司机的老公早先睡下,因为他远在新疆工作的弟弟也说要回家看看,明天我们得去机场接他。

夜阑人静,我还是习惯用文字记下流水账,记下今天这个温暖的日子。朋友,亲人,一世平凡相爱,这样便好。

他乡的文章10:清香米果寄乡情

文/娄丽萍

久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惦念绵绵不绝,那些围绕着亲情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饭一食总会在不经意间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今年春节,我跟先生回到他的家乡,喝过了家乡的米酒,吃过了家乡的豆腐笋干馅儿汤圆,祭过了祖,串过了亲戚,在一个晴和的午后,先生兴致勃勃地带我和女儿去田野里。

南方的乡村,在冬季仍是满目春景。我们一路行来,远山如黛,绿水绕宅,大红、粉红的山茶花点缀着宅院,青竹翠柏环绕着村庄,行行茶树碧绿齐整。走在田埂上,女儿仔细地辨认着田间的各种果蔬草木,先生津津乐道于此情此景所勾起的儿时记忆,我则沉浸在乡野的清新空气、林梢的悠悠白云和这水村山郭的清丽景致中。

忽然,我发现了一种草,似曾相识,却说不出名字。先生说:“这是一种野菜,我们当地方言叫慈恩(音译),普通话不知叫什么,每到清明时节,我们这里有用它做米果的习俗。”一句话提醒了我,难道它是周作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黄花麦果,学名鼠曲草?

“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女儿用手机拍照,上网一查,发现它果然就是让周作人念念不忘的黄花麦果。如此一来,我和女儿就想尝尝清明米果了。回家跟婆婆一说,婆婆很高兴地答应做给我们吃。

离开家乡的前一天,二姐也来为我们送行。我们一行五人来到离家最近的一块地里,阳光和煦,大家一边说笑,一边摘野菜,如同游戏一般趣味盎然,欢快的氛围冲淡了离别的感伤,很快我们就摘了满满一篮子慈恩。

回到家里,大伙儿一齐动手,洗菜和粉,制馅儿做糕,然后把包好的米果放在模具中,印上一朵兰花,就可以上锅蒸了。经过如此一番忙碌,米果摆上了餐桌,绿色的米果带着野菜的芳香,趁热咬上一口:“嗯,清香软糯,好吃!”那一刻,亲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我和女儿乐滋滋地拍照、发朋友圈,把这温馨和乐的一刻定格在记忆中。

清香米果寄乡情,某段时光、某个场景、某种味道会熔铸进生命里,在似水流年中时时提醒你故乡的方向。时空隔不断游子的眷念、亲人的牵挂。

他乡的文章11:我想对她说

文/相思雨

她,一个远在他乡的重庆姑娘;

她,一个内心简单却又执着的女孩;

她,一个对生活充满着激情和希望的她;

她就是她,一个无人能代替的她。

她内心的伤感,却一直藏在心里,

不是她很坚强,其实她也很脆弱,

也需要人来安慰,更需要人去懂她。

有时候你会说自己不够成熟,甚至会恨自己,

心里总是烦恼着一些事情,

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就是青春,这就是生活。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耐心。

生活更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你一遍一遍地去品读,

去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抱怨生活,更不要去恨自己,

只有乐观去面对生活,才能让生活多姿多彩。

也许这些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只有从困难中站起来的人,他的内心才会变得更强大。

所以,我想对你说,

坦然面对生活,珍惜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好好的去努力和奋斗,

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青春光芒。

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文学家那样才华横溢,

只有言简意赅的句子,简短的话语,

来鼓励和安慰远在异乡的你。

值此七夕佳节,谨以此文送给你,

虽然不是什么珍贵的礼物,我想带给你一份青春最美好的回忆。

本文写于2013年8月13日(七夕情人节)早上9:11

他乡的文章12:一片菜畦入梦来

文/钟瑞华

旅居他乡的日子,那一片菜畦常常走进我的梦中来。

儿时,祖屋背后有一块遍地荆棘、杂草丛生的荒坡,在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奶奶带领我们开垦了出来。在奶奶长期的精心照料下,山坡渐渐“脱胎换骨”,变成了瓜果飘香的菜园。

春暖花开,菠菜、白菜、韭菜,争相炫耀着各自的“新衣”。夏日炎炎,黄瓜、茄子、豆角、辣椒、向日葵,把菜园装扮成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蜻蜓、蝴蝶和蜜蜂,在翠绿的菜叶上翩翩起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自然少不了秋茄子、秋黄瓜和西红柿。到了冬天,菜园里仍然种着芹菜、萝卜、包菜。吃不完的瓜果蔬菜,奶奶便用大缸腌制酸菜、酸萝卜和酸黄瓜。还把眉豆、黄豆、刀豆、老虎豆等晒成干豆,用瓦罐装好储藏在阁楼里,等到来年“三荒五月”时慢慢享用。

晨曦初露,奶奶便叫醒我一起去摘菜。清晨的阳光在碧绿的菜叶上跳舞,透过缝隙洒落在含着露珠的花朵上,一闪一闪亮晶晶。蜜蜂在菜花周围盘旋,“嗡嗡嗡”地唱着欢快的歌。我伸手摘了一朵黄色喇叭状的花,凑到鼻前深深一吸,一股淡淡的清香瞬间钻入鼻孔。“奶奶,这是什么花?”奶奶直起身子,捶了捶后背:“这是南瓜花呀,中午奶奶做米粉蒸南瓜花给你吃,再过一段时间呀,咱们家的小馋猫就可以吃到清清脆脆的嫩南瓜了。”“噢耶,太好了!我很快就可以吃到嫩南瓜了!”我高兴地把南瓜花举到头顶,一边奔跑一边唱着儿歌:“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辣椒长成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

日上竿头时,大姐在晒谷坪上扯开嗓子喊我们回家吃饭,奶奶便提着满满一菜篮的蔬菜,牵着我的小手,蹦蹦跳跳打道回府。

傍晚时分,肆虐了一天的太阳终于渐渐消停了,我也背着书包一路小跑回到了家。刚放下书包,奶奶便挑着水桶,拉上我一道去给蔬菜浇水和除草。奶奶说常浇水勤施肥,蔬菜才会越长越水灵。她教我把水浇在蔬菜的根部,我却经常在她转身的时候,偷偷给蔬菜来一场彻底的“淋浴”。待奶奶听到响声转过头来,我早已偷笑着跑到了菜园的那一头,并趁奶奶没留意,偷偷摘了一根全身还长满刺的嫩黄瓜。奶奶一看,心疼宝贝似的说:“哎呀,我的小祖宗,黄瓜还没成熟就被你摘了,多可惜呀!”说完,奶奶假装要打我,颠着小脚跑来追我,菜园上空顿时飘荡着祖孙俩欢快的笑声。田坎上一丛丛绿油油的狗尾巴草仿佛在向我招手,笑话我调皮和胆小呢!

岁月葱茏,而今,我离开家乡十多年了。往昔奶奶亲切的笑脸,已成为一段温馨而遥远的记忆。但祖屋背后那片瓜果飘香的菜畦,却如淡淡的花香,常在梦里沁入我的心脾。

他乡的文章13:在他乡,“掂过碌蔗”

文/孙博

“送鼠迎牛”之际,友人冒寒送来一根甘蔗,有两米多高,也较粗壮。我漂洋过海三十年,还是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见到甘蔗。有几次回国,在街上看到卖甘蔗的人,也无时间排队买。友人说,他也是第一回在多伦多的华人超市看到甘蔗——还是中国进口的,便兴冲冲地买了几根,与亲朋好友分享。

友人前脚走,我后脚撸起袖子,挥起菜刀,刨甘蔗皮。在加拿大长大的两个儿子见状傻了眼,好像看到原始人突然闯进文明社会一般,边议论边拍照。以往,他们只是在电影里见到过甘蔗,现在亲眼目睹,感到十分好奇。

剥去紫色的外衣,甘蔗茎变成赤条条的,呈黄绿色,新鲜欲滴。我斩了两节,分别给两个儿子,他俩目瞪口呆,问我需要全部吞咽下去吗?弄得我哭笑不得。看来,在城市长大的孩子,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啊。我又斩了一节,做示范。咬了一口,果然脆甜汁多,再嚼了几口,吐出蔗渣。俩儿子依样画葫芦,像模像样地啃起甘蔗来。已工作几年的老大说甘蔗太硬,再说自己刚补了牙,马上放弃了享用。正在读大四的老二夸奖甘蔗味道好极了,但也觉得较硬。这时,一旁的太太说孩子没有啃甘蔗的习惯,建议剖成手指大的小块,我马上照办。

老二问甘蔗到底有什么好处,我说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含有钙、铁等物质,能够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他听后,马上嚼起小块的甘蔗,说感觉比刚才舒服多了。

提及甘蔗,马上让人联想起成语“渐入佳境”的出处。有一回,东晋画家顾恺之吃甘蔗是从末梢啃起,再到根部,即“噉甘蔗,先食尾”。朋友问他感觉,他说:“渐入佳境。”——意思是越吃越甜,逐渐进入美妙境界。之后,“噉蔗”用来形容初时乏味而后渐入佳境的状况,而“蔗尾”比喻先苦后乐,具有后福。其实,这里的“噉”与“啖”同音同义,意为吃或给人吃。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以《甘蔗》指代自己的际遇:“老境于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说的是人生渐渐进入老年的景况,就像甘蔗从根到梢一样,越来越不好,这甘蔗生长在深秋破败的石崖边,跟我一样,性子是那么的顽固。但他在《次韵前篇》中则把老年生活比作“啖蔗”,说道:“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意思是少年辛苦的滋味,就像吃苦辣的蓼草;而老年清闲的日子,就像吃甜香的甘蔗……

我和太太各捧两节甘蔗,面对面啃起来,大有摆龙门阵的架势。两个儿子见我们津津有味,异口同声说我们吃的是一种回忆。真是一语中的啊!我脑海中马上回忆起少年时代的情景:在那物质匮乏的年月,甘蔗并不贵,但家里还是没有闲钱买来吃,只有考试获得高分,或者是运动会拿了奖,母亲才会掏几毛钱给我,让我去买一根甘蔗解馋。有时甘蔗太长,只能央求商贩卖半根。

“掂过碌蔗”,太太啃着甘蔗,突然用广东话自言自语。我马上皱起了眉头,当了二十多年的“广州女婿”,怎么才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呢?她慢慢解释,这里的“掂”字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直,另一层是达成,而“碌”是广东话中的量词,也就是一根的意思。“掂过碌蔗”的字面意思是比甘蔗还要直,寓意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她还说,每逢过年前夕,广东的一些鲜花市集或街口花档,总会见到高高的甘蔗,市民把甘蔗买回家后,摆在大厅,祈求新年由头甜到尾,顺风顺水。我心里想,这与我们上海人所说“新年吃甘蔗,节节甜、节节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太太又举例,广东话中还有“有蕉一日,掂过碌蔗”的说法,“蕉”和“朝”的读音相近,“有蕉一日”即“有朝一日”。她记得,有一年的高考,广州一家中学门口,有家长带着助考“神器”来到现场,每根甘蔗上绑着三根香蕉,寄望“今朝高考,搞掂一切”。

由此看来,广东话确实传神。如果我要想精通粤语,还得花大功夫。

我和太太又啃了一节甘蔗,她说牙齿受不了了。其实,我的牙齿并没有她的厉害,但为了新年“掂过碌蔗”,不妨打肿脸充胖子,便拍着胸脯说:“掂过碌蔗——我把最后两节消灭了!”

他乡的文章14:你在他乡还好吗?

文/零度枯木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屏前,遥想远方的你,仿佛看见你寂寞的身影伴着那昏黄的孤灯,无助的等待着那来自天边的问候。隔着这冷冷的荧屏,我只能以文字将祝福打包,遥寄心之牵念的你——滴墨成伤。

——枯木

归于一个缘字,于网海与你相遇相知,相怜相惜。纵是南北异地、山阻水隔,只要彼此心意相通,也不过就是一米的距离。因缘在冥冥之中的牵引,于太多的不可能之后与你相遇,因对文字有着一样的寄托,在大多的偶然里与你相知,于是我知道,在你寒冷的季节里,我唯有用这遥远的祝福为你平添一缕暖意。

初识你是因为你的文字太像我的一个故人,一个我曾深伤的朋友。看着你字字凄凉,想着你滴墨成伤,好想挽一缕春日的阳光,温暖你阴郁的脸庞,好像掬一捧天河的弱水,洗尽你幽怨的眸光。还记得我的第一句话:“我用我的第六空间感应着,你是我以为的故人,是吗?”自此以后,不知道是因为曾有过共同的经历,还是彼此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影子,你我以真挚在荧屏敲出熟悉的文字,开始了心与心的交流。

也曾有听闻“隔着屏,便隔着心”之类的话,我却总以为,无论是生活还是网络,真心终究可以换来实意。相信阳光才会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哪怕是来得晚一些,但终究会来。揣着诚挚的问候,踩着细碎阳光走进你文字的家园,在你的心情日记后留下我的祝福。从此,你我在文字的天空下,演绎一场心灵的邂逅。

还记得那个阳光的午后,听你诉说一个人旅程的寂寞,沿途的风景竟是那般相似。也许是曾经伤得很深,也许是初识的拘谨,又或许是对彼此的珍惜,言语之间总是那么的谨慎,既怕撕裂了自己的伤口,又怕影响了对方的心情。接下来的日子,因彼此的挚诚而变得美丽,仿佛你就是那个一生寻求的朋友,没有甜言也没有蜜语,只有自己生活的领悟和对你那仿佛是由来已久的关爱,尽管只是文字的交谈,却感觉你就切切实实的坐在对面,不过一米的距离。静静地感受着这一种云水相依的情绪和云卷云舒的宁静、和谐。

人在旅途,总会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平添几多遗憾与惋惜,我只想能以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你未来的景致,只想能以挚诚的文字解开你心中徘徊的纠结。错过的,就错过吧!曾经的种种不过是镜花水月,尽管美丽,却不过是红尘一场烟花梦。此刻的我,只想紧紧地握着你的掌心,但愿能传给你一缕实实在在的温暖,让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未来的旅程不会再是你一个人寂寞风景,哪怕只是平平静静地陪你走着,我也要让沿途的景致里录下你朗朗的笑声。

如果说初见是源于文字的缘分,那么相知则是指尖流淌的情谊,没有生硬的客套,也没有飘渺的祝福。哪怕只是看着这点亮的头像,心底也会感到一缕温暖,一丝欣慰。虽然远隔千里,却灵犀在心,平素很少聊天的你我,终于在茫茫网海里找到了这一片流连之地。谈文友,论文风,然更多的却是倾诉深藏在灵魂深处的心语,我们在彼此的文字找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不知不觉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你不是我此生的红颜,因为红颜都没有好的结局,我也做不了你今世的知己,因为我没办法时时伴你左右。我们只是朋友,一种隔着银屏看着头像以心交流的朋友,一种感知着你快乐我就快乐,你忧愁我就难过的朋友。当你的心灵屈服于尘世的寒冷,我就会觉查到步入了严冬,于是在冷冷的夜里,努力的划亮一支火柴,燃烧手指的牵挂,敲出键盘的温暖,你感觉到了吗?我想以暖暖的文字为你敲出一片晴空,尽可能的把风雪屏蔽在你的世界之外。

我虽不相信前世的轮回,却也相信我今生的缘分,既然在茫茫人海里邂逅,就不会再放开你冰冷的手。或许没有什么溢美之词夸赞之句,但我依旧深信那无言的祝福里,总会有一丝温暖在你心间荡漾。我多想,看见你在风雪远去的春天里,静静地享着阳光,把曾经遗忘……

他乡的文章15:妈妈,你在他乡还好吗

文/李红雨

母亲离开我已整整十三个春秋了,现在的我也已为人母,母亲来不及享受人生的天伦之乐就离我而去。

我常常努力地回忆与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把它们拼凑起来印入记忆相册中;我常常期待着梦中能与她相遇,重温我们未完的母女情;我常常幻想着能穿越时空,扑进她的怀里,向她倾诉我对她的思念之苦!我多希望有来世,我们还能做母女,让我好好补偿她对我全部的爱!

为了她的父母,为了她的兄弟姐妹,为了她的几个女儿,母亲耗尽熬干了她一生的心血。

1999年,我高考落榜了,瞬间,七月那浓重的黑色一下子就把我拖进了可怕的深渊,郁闷、迷茫、失落、痛苦、沮丧、悔恨,将我撕扯得四分五裂。而那个一直对我寄予厚望,遭受的打击远比我沉重得多的母亲却坚强而乐观的迅速帮我做了决定,并把我落榜的原因归结于学校的学习环境不好,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她坚持让我转学去一中复读,为了凑齐高昂的借读费,她登遍了每一个亲戚家的门槛;为了能让我安心读书,每个月末都是她颇费周折的来城里看我却从不让我浪费时间回家。而那个时候的母亲已经因为脑溢血后遗症而变得有些健忘有些迟钝了,我真的难以想像母亲是如何完成并做好这一切的,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母亲病弱的身躯如此的义无反顾。

一年以后我以超出分数线整整六十分的成绩填报了河北师范大学,只为了替母亲完成她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离家的那一天,母亲到村口送我,隔着车窗,我看到母亲在风中翻飞的杂乱的白发,深刻在额头上的沧桑的皱纹,慢慢靠近车窗时那迟缓而蹒跚的步伐,还有那不受控制而流到嘴角的口水,我禁不住泪如泉涌。病痛使母亲迅速的衰老了,当时的我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让母亲有一个幸福舒适的晚年。可是天不遂人愿,我永远都想不到这竟是母亲最后一次送我,这竟是我和母亲的生离死别,这竟是我和母亲的天人永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怨恨命运竟是如此残忍,竟然不能给我一点可以孝敬回报母亲的机会,哪怕是一天、一个小时、一分钟。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母亲去世十周年纪念日,我却只能以这些苍白的文字来回忆我的母亲,那个瘦小多病却用羸弱的身躯支撑着整个家庭的母亲,那个一辈子都想当老师却始终未能如愿的母亲,那个在我生命中最灰暗的时刻紧抓住我的手不放的母亲,那个为子女耗尽毕生心血却等不及享受子女一丝回报的母亲,那个辛苦操劳一生却没享过一天福的母亲。

妈妈,我挚爱的妈妈,你在那个不用操心受累没有烦恼忧愁的他乡还好吗?女儿一直在沿着你所期望的道路前进,你能感到欣慰和自豪吗?妈妈,天凉了,要注意添加衣服啊,妈妈,家里的老房子一直没有动,门也一直为你开着,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啊。妈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