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智慧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智慧的散文1:恰当表达是一种智慧

文/若愚

常言道:和气生财,和谐则顺。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日夜提高,工作压力亚历山大,以致很多人往往在工作、生活中遇上急事、烦事等糟心事时,处理起来总显得有些烦躁、易怒。所以,在处理一些棘手事时,能冷静的处理和作恰当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让糟糕的事烦扰到自己,还能圆满的解决问题。

万事应变不离其中,处事皆有一定的规则。遇事不急不躁,冷静为先,这几乎成为了不争的定论。遇到急事,不慌不乱,冷静思考,理清思路,然后不急不躁地向听者陈述事情原委,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会给人留下沉稳、靠得住的印象,还能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遇到大事,不焦急不冲动,稳住情绪,仔细分析事情脉络,找出可行的应对之策,如需要向有关人员介绍事态,尽量用平缓的语速向对方表述事情概况,恰当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简明扼要,言简意骇;一般事情,采取轻松风趣的方式表达。工作、生活中总会时常碰到一些需要向家人、同事、朋友作善意的提醒,直接说恐伤和气,如果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讲出来,既不会让对方感觉生硬,还会很乐意地接受你的建议,并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对原则性的事,对自己没有把握,而涉及原则性的事,注意把握分寸,如别人主动问起,你却不言不语,会给人不合群的不好印象,如既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失分寸地陈述自己见解,这不失为一种智慧。

历来我对能当上领导的人,始终存有一种观念,他们至少具备一种或多种能力,或业务过硬、或能喝酒、或攻关能力强、或处事游刃有余等,不过也有特例。多年来,工作虽辛苦,但大多让我获益良多、受益匪浅,伴我成长。同事多年的王领导是单位的元老,为人谦和,熟悉业务,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很有影响力。新调来一位与她同级的张同事,性格比较急躁,霸道,喜欢管自己职权范围外的事,不懂业务,安排工作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大多数同事都不太喜欢她。一次,张领导私自安排王领导分管科室人员去做自己分管的事,导致王领导分管科室工作滞后,致使王领导被上级通报批评。王领导虽对张“手伸得太长”已不是初次这事本就有些许想法,通报一事让王领导深感憋屈,但她就此事的处理,让我对其充满了敬意。在单位通报表态会上,张领导始终用激动的语气分辨说,工作人员都是单位资源,她安排做事也是为了工作……而王领导表态时,语气诚恳、态度谦逊地明确表示,自己缺乏大局意识,没有考虑到局里工作的全盘性,没有主动兼顾到其他科室的工作,对自己分管科室的工作推进情况没有监控好,也没有统筹协调好科室人员的工作,导致人员稍有变动就影响了大局,造成了严重影响,将为自己失职的行为做严厉反省和检讨。同时,她也陈述,如果张领导在安排这次工作时,若能提前知会下,也许会好些……言下之语不言而喻,大家都心知肚明。王领导的冷静、沉着、谦逊、点到为止、游刃有余的处事方式,让大家对她充满了敬佩。而张领导的自私、狭隘,只会让人生厌。

人无完人,秤有长短,学无止境。为人谦逊是素养,遇事处事能恰然而止,并能选择适当的时候做恰当的表达不失为一种上策,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智慧。恰当的表达不仅可以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还可以将事件效应翻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于智慧的散文2:忘记是一种风度,舍得是一种智慧

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和幸福!学会忘记,让身心轻松;懂得舍得,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忘记是一种风度,舍得是一种智慧。更要懂得舍得的真谛,懂得忘记的心灵升华,让精神得到提升,懂得舍得会活得很精彩。学会忘记,懂得舍得。

记得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牢记是一种责任,淡忘是一种智慧。

忘记是一种记忆的洒脱,一种胸怀的和境界的开阔,一种绅士的风度和勇气的超脱,一种对过去和成功的淡然处之,一种对痛苦和忧愁的嘲讽和不屑,一种对人生轻轻松松处世之真谛。

其实,生活的本身就是在于不断地吸取、积累和淘汰。生命是一种过程,一种吐故纳新的过程。就是吸取有道理的,积累应该堆积的,淘汰那些个糟粕。正是因此,人生难免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学会忘记,也就不会记住;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也是生活本身的规律所在。我认为在很多时候,人们不仅要学会忘记,更要学会懂得舍得。

忘记是一种风度,舍得是一种智慧。

人要想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快乐和幸福,就必须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够改变的。这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忘记是一种心灵超脱的修养,舍得就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忘记是一种优秀的品德,舍得就是一种绝好的心态;忘记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舍得就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生若能如此,那么将会是多么的完美和幸福呀!靠得住,实为可贵,珍惜的事务切勿忘记;丢得下,实为应该,废弃的东西应早摒弃。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不敬,牢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和帮助,忘记自己过去的辉煌和成就,铭记今天的责任。

学会舍得,舍得身外的名利和虚荣,舍得一时的风光和潇洒,舍得诱人的利益和荣誉。只有懂得舍的人,才能获得卓越的成就。

做到能忘记处且忘记,能饶人处且饶人;能舍得之时,就一定要舍得,绝不回头。能牢记的一定要铭刻在心底,能施人处且施人。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和幸福!学会忘记,让身心轻松;懂得舍得,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不仅要学会忘记,更要懂得舍得的真谛。那样人生将会更加的真实与完美!因为无欲无求,活得淡然,活得舒坦,也会活得很精彩!

关于智慧的散文3:低头的人生智慧

文/邵火焰

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之间有多高?”苏格拉底毫不含糊地回答:“有三尺。”那人又问:“人有五尺,天地之间怎么只有三尺?如果这样那人岂不把天捅个窟窿?”苏格拉底回答:“所以人要立于天地之间,就必须懂得低头啊!”

有一个孩子,看见自家庭院前的向日葵低垂着头,便突发奇想,找来绳子和竹竿,将其中一棵向日葵固定起来,让它昂首挺立,直视太阳。孩子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向日葵省去转来转去的麻烦,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将来的颗粒也一定会更加饱满。可是到了秋天,其他向日葵成熟了,而被孩子固定起来的那棵向日葵却空空如也,里面没有一粒饱满的籽,还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烂味。孩子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昂着头的向日葵会颗粒无收呢?”父亲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傻孩子,向日葵头朝上,里面多余的雨露排不出去,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它会霉烂掉,你是好心帮了倒忙。其实,向日葵低头也是为了保护自己,虽然它们是不会说话的植物,但它们与生俱来就知道,要想在世上生存,就要懂得适度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可是一进门,他的头便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低矮很多的门框。这一幕恰被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见,前辈笑着说:“很疼吧?年轻人,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要知道,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要想登上成功的巅峰,就必须时时刻刻学会低头。”

历史上因懂得低头而赢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名垂青史;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屈身恭请孔明出山,鼎立三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吞了吴……

当今社会懂得低头的也大有人在: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孟非高考落榜后,当过搬运工,做过印刷小工、送水工,当过保安,开过超市,干过电视台临时接待员,但不管做什么,他都认认真真地做好。最后他渐渐提高了能力,积累了人脉,直至主持《非诚勿扰》,一举夺得第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主持人”奖;着名演员王宝强从群众演员做起,受尽白眼,吃尽苦头,报酬虽少,但他依然认真演戏,后来凭借《天下无贼》、《士兵突击》、《人在囧途》等影视剧一跃成为一线实力派影视明星。

由此可见,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低头,低头不是一种示弱,而是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智慧。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智慧的散文4:大智慧与小聪明

文/程应峰

一个孩子,机灵聪明,大人常常会给予真诚的夸奖称赞。但作为一个成年人,相对于智慧而言,聪明就不值一提了。

一个成年人所显现出的聪明,只能是小聪明,总跳不出投机取巧的框框。这样的投机取巧为:好表现,占小便宜,在乎一己得失。有小聪明的人,只看到眼前的利,而没有看到未来的害。小聪明的作为,与智者的处世姿态无疑是相去甚远的。

有小聪明的人,常常表现得聪明伶俐,能言善道,机灵敏捷,善于伪装,善于演戏,随机应变。但这样的人也容易让人看穿。若被看穿了,一不经心,就有可能落入悲凉或悲惨的境地。如三国时期的杨修,自恃才智不凡,好耍些小聪明,屡犯曹操之忌,最后被曹操所杀。

大智慧的人看问题比常人深远,拒绝急功近利,他的思想具有穿透力,常常教人心中豁然一亮。他的心胸宽广,对事物理解深透,遇事不怕吃亏,总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向使用。他虽是见多识广,阅历丰厚,却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坚守做人的底线,时刻不忘审视自己。他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更明白,深潭静水。

古龙认为,世上有大智慧的人少,笨笨的老实人也少,大多数是些有小聪明的人。而要想成就大事业,要不就要有大智慧,能彻底看透;要不就做个老实人,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如果自认为有些小聪明,遇到困难就避开,总想走捷径,是难成大事业的,生而为人,只有经历过一些苦难才能成长。

大智慧有大境界,小聪明有小局限。大智慧仰观满天星斗,俯瞰人间烟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小聪明抬眼是屏障,俯首是荆棘,处处设防,处处疑云,难免心累身累。

小聪明只是一时机灵,成就不了大事业;大智慧是聪明的极至,自有光明灿烂的前景。小聪明的获取如过眼云烟,大智慧的造就影响深远。

小聪明可以以金钱为尺度,大智慧却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可以说,小聪明只是有益于自身的小手段,大智慧却是有益于大众、有益于天下的真聪明。拥有大智慧的人,知进退,知取舍,知道有价和无价、有限和无限的真涵义。

关于智慧的散文5:不留余地的智慧

文/黄志浩

着名作家韩静霆其实也是一位画家,他自幼习画,曾受业于齐白石弟子许麟庐。

一天,有位美院学生找到韩静霆怯怯地问:“韩老师,您贵为大师级的画家,在您的绘画生涯中有过败笔之作吗?”

他看看窗外,笑着说:“败笔之作偶尔会有,其实自己不满意的画作有许多。”

“哦,那对于这些作品您是如何处置的呢?”年轻人有些好奇地追问。

“很简单,一幅幅撕碎。”韩静霆坦诚地说。

“撕碎?哪一幅画不是您的心血之作,再说为啥不给自己的画作留有余地呢,依您的名望,给这些画找个好归宿不难啊?”年轻人面带不解。

“对于自己不满意的画,就要坚决地撕毁,不留一丁点余地。撕得越碎,心里越痛快。”

“对人要懂点留有余地的智慧,可作画上就不能给自己留有半点余地,否则,你就将原地踏步,毫无进步,更别谈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韩静霆继续补充。

韩静霆“撕”画,不给自己留情面、留余地,就是为了逼迫自己告别过去,从而超越自我,以至于让自己的画作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智慧的散文6:智慧树

文/沈琦智

学校操场里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梧桐树,已经有60多岁了。

从上一年级开始,它就陪着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做游戏。它的身体又大又粗,我们三个人一起都抱不住它。它的树干长得高耸入云,茂密的树叶向四周伸展,仿佛撑起一把绿色的巨伞。每次我打篮球的时候,它都好像在对我说:“加油!加油!”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在树下做游戏,这时,它对我们说:“我们一起玩吧!”上课的时候,它静静地立在那里,陪着我们一起学习,陪着我们一起成长。

这棵梧桐树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想给这棵大大的梧桐树起一个名字——智慧树。

关于智慧的散文7:只做一件事的智慧

文/陈亦权

1863年,一个名叫阿道夫的德国年轻化学家在勒沃库森成立了一家小小的化工厂,所有人都觉得由这个年轻化学家创办的化工厂一定会马上发展壮大起来,可没想到公司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都是乱糟糟的,连生存都成问题,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

除了阿道夫这个老板之外,工厂里没有经理和主任,甚至连一个组长也没有,30多个员工全部由他一个人负责调配。但他只是化学家,而不是管理学家,所以他的工作部署经常错误百出。也正因如此,员工们的情绪很不稳,工作也心不在焉,他们都觉得这家工厂随时会倒闭,有的人甚至一边上班还一边往别处投简历。在这种情况下,工厂的效益有多糟糕也就可想而知了。

太多的事情压在了阿道夫肩上,有时候他刚与应聘者洽谈,车间里又有事需要他了,他刚去到车间里,业务员又有事要征询他的意见了,所以虽然阿道夫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每天都毫无进展甚至毫无头绪,他经常因此而烦得焦头烂额。

有一天,阿道夫正在接待一个应聘者,可车间里要用到一些特别的工具,他只能提前结束面试,跑到杂货店里去采购。那家杂货店不大,顾客却特别多,只见老板有条不紊地做着生意,一点也不忙乱。等顾客们逐渐散去以后,阿道夫好奇地问那个老板说:“这么多人买东西,为什么你一点都没显得忙乱呢?”

“无论有多少顾客在我面前,我都只为最近的那一个顾客服务。他离开后,接着又会出现另一个离我最近的顾客,于是我接着又只为这一个顾客服务,也就是说,我的面前始终只有一个顾客而已,你说我还会忙乱吗?”老板笑着说。

“只为最近的那一个顾客服务?”阿道夫若有所思,他心想自己的事情这么多,为什么不学学这个老板呢?无论自己有多少事情要做,只需要做好最紧迫的那件事就行了!回到办公室里后,阿道夫把自己正面临着的所有事情都罗列了出来,他觉得当务之急就是先把工厂的中层管理者安排到位,只有中层管理者到位了,公司的人事安排以及各项运行才能逐渐规范起来。想到这里,阿道夫撇下了所有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物色中层管理者的工作中,没几天时间,他就把各部门的经理和主任甚至是组长都安排到位了,这样一来,阿道夫马上就空闲下来了。他接着又从所有事情中找出最紧要的那一件去完成,先是规范操作程序,再是制定营销策略,接着又是去各地设立办事处……

就在这种“只做一件事”的智慧下,阿道夫的工厂一天天地走上了正轨,业绩也开始增长起来。如今,这家小工厂已经成为了世界最为知名的500强之一:德国拜耳公司!作为创始人的阿道夫,就是后来在190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阿道夫·冯·贝耶尔。晚年时的阿道夫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无论你多忙,你真正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件事就是‘最要紧的事’,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再多的事情也不会干扰到你!”

关于智慧的散文8:与书为伴

文/静水

与书为伴,与思想为伍;与书为友,与智慧同行。

——题记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生进步离不开书,人生成长不能离开书。高尔基说:“书箱是人类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箱又何尝不是人生成长的阶梯?

在这个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不读书,必将落伍,跟不上时代潮流。

有人总结人生为“读好书,交高人生,做善事。”此可谓精辟,如此人生,充实,丰富,美丽。三者排列,书为第一,绝非随意。

人生趋利也好,然后趋名再趋静也罢,大多离不开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当然,这知识是广义的,自然、文化、科学、做人、做事,等等。

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想起来还是缘于二哥、老舅和三姨家表哥们的影响。看来,小时候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是重要。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择邻三迁,其道理亦如此。

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漂亮。有人说,人的相貌四十岁之前是父母给的,四十岁之后则是自己修来的。这“修”大多与读书有关,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明。接受圣贤、专家学者的思想和智慧,启蒙和丰富自己的头脑,更加聪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读书可以让人变得善良。大凡书,几乎都是正能量,否则,一定会遭到摒弃。长期接受正思维的熏染,你的心灵世界就会变得美好。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可以帮助你有效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随请随到,从不厌倦。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益友,可以与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沟通,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而且,随时随地与你相会,绝不失约。

一本好书就是剂良药,可以医治心灵的创伤,可以排遣孤独寂寞和无聊。

读书要多读经典之书。若为经典之作,当记诵才是,而且要刻骨铭心。否则,就是在糟蹋。

读书受益无穷,一生读书会一生受益。前提是积极的思考,积极的构建,以及为我所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让读书成为习惯,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关于智慧的散文9:智慧成都

文/郑明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对成都的赞美: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美食之都、娱乐之都!而在我由衷的感慨里,冠之以“智慧成都”。

四川是我的故乡,阔别40年来,不知有多少次到过成都。尽管每一次到成都都是过客,但每一次都有一番新的感受。

成都名小吃,最是令人难以忘怀:担担面、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圆、川北凉粉、夫妻肺片、棒棒鸡、红油兔丁、水煮肉片、回锅肉……到成都时间再短,公务再忙,亲朋好友都要邀约去吃一餐才安逸、过瘾,甚至来了就不想离开成都。

当然,成都平原海拔低,四周群山环抱,江河川流不息,蓝天白云少有。自古已有“蜀犬吠日”之说,近些年来,城市规模膨胀,人口快速发展,汽车数十倍增加,工业制造也数十倍增加,水雾加人雾,使成都的阳光更显珍贵,冬天不见太阳是常事。如果哪一天阳光灿烂、天空湛蓝,成都人不说振臂高呼,起码都会从内心发出一声感叹:今天真爽!老人们、孩子们都会走出家门,沐浴阳光。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正因为成都的阳光珍贵,很少紫外线的强烈辐射,养育了成都妹子美的皮肤、美的容颜!美人、美食、美景的美轮美奂,让世人慕名而来成都;而李冰父子、李白、杜甫、苏东坡、巴金、郭沫若等古今名人大家,更是让世人崇敬。

今年中秋,是我工作40年来第一次休假半月,携夫人回成都,以陪伴90多岁高龄的慈母。我们居住在清水河畔,相邻于杜甫草堂、四川博物院、文化公园、浣花溪公园,还去游览了天府新区、黄龙溪古镇、宽窄巷子、清源际艺术中心、巴金和郭沫若纪念馆、四川美术馆、金沙遗址、浓园国际艺术村,以及众多的美食街……白天惠风和畅,夜晚熙熙攘攘,谈天说地,悠然自得,悠哉乐哉!

感受很深的是,成都人在变。我陪同母亲去医院看病,医院有为老人免费提供的轮椅;为了减少看病排队,有便民服务中心,还为病人提供开水。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体现人文关怀,展示城市的风貌。由此我体会到,成都人更文明、更有追求了。此外,成都数以千计的时尚高楼、无数宽敞的大道,让人感受到成都的经济繁荣。据了解,世界500强企业已有两百多家落户成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处处显示。

我在思索,我在发问:成都之变源自何处?

我在网上看到一份报告,报告以就业收入增长、经济产出、外资以及高附加值产业等情况为指标,将中国城市分为三档:34个大城市被列为第一第二档,232个中小城市进入第三档。成都名列前茅。报告指出,成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理由是成都是理想的科研教育基地,善于培养吸纳人才,航空、航天以及电子工业发展突出。除此之外,成都还在利用低税收吸引外资等方面享受中央政策的支持。我是川人,看到这一消息,为成都的发展而高兴。

“智慧成都”,是客居他乡的川人对成都最诚挚最深情的赞美:“人杰地灵老天府,耍都食都誉五洲。千楼万苑似锦绣,智慧创造新成都。”

关于智慧的散文10:示愚的智慧

文/唐宝民

明代有一个叫张释的书生,早年在县衙里做小吏,和他一同在县衙里做小吏的,还有一个叫朱震的书生,朱震很有才华,因此恃才傲物,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张释说话的嗓音很细,有点类似娘娘腔,有一回,大家在一起聊天,张释讲完一件事,朱震嘲笑地问他:“你刚才听到一个女子说话了吗?”大家偷偷地哄笑,张释知道朱震是在讽刺自己,但为了不伤及对方的颜面,他便装作没听懂的样子说:“我没有听到女子说话啊,只有我一个人在说话啊!”朱震听罢,深感愧疚,以后就不再取笑张释了,反而和张释成了好朋友。几年以后,朱震受到重用,提拔到朝廷里做官,有一回,吏部打算从地方选一名官员到吏部任职,朱震就向朝廷推荐了张释,张释因此得以入朝为官,以后做到了很高的位置。

在交际过程中,常会遇到遭人讽刺的情形,这个时候,如果针锋相对,就有可能导致冲突,使矛盾升级。交际中的示愚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大智慧。

关于智慧的散文11:观察是智慧的源泉

文/张米粒

我喜欢的东西很多,我喜欢可爱的小狗,我喜欢美丽的天鹅,我喜欢画画,喜欢跳舞,但我最喜欢的作品就得数《昆虫记》了。

《昆虫记》是法国着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的“昆虫学”巨着,一部科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法布尔从小迷恋昆虫,但却遭到了父母的责骂和拒绝,但这都阻止不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正是法布尔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使他写出了《昆虫记》这本经典的作品。

《昆虫记》详细地记录下了这些昆虫的体貌、体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等生活习性和生命过程。向读者展观了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昆虫记》是一本讲述昆虫的书,在法布尔的笔下,有狡猾的圣甲虫,热爱唱歌的蝉,美丽的萤火虫,辛勤的蜜峰……

看了《昆虫记》,我知道了蝉是一种自食其力的昆虫,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蝉脱壳的过程非常有趣,每当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爬出来,悄悄地爬到树干上,脱下旧衣服,换上华丽的新装。蜜蜂每天辛勤劳动,酿出美味的蜂蜜让我们品尝。圣甲虫为了自己的大餐,不顾一切对同类滥使武力。

萤火虫那微弱的光,就像是黑夜里燃起的点点星火。萤火虫捕食的时候非常有趣,它正是用它那不起眼的颚反复地叮刺蜗牛的外膜,它漫不经心地靠近蜗牛,那叮刺的动作仿佛只是轻轻地触摸一般,然后再悠闲地飞走。之后,它又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蜗牛不省人事。看到一动不动的蜗牛,萤火虫还不放心,在开始用餐之前,它又连续地在猎物身上刺了几下。看来这个叮刺的动作便是萤火虫捕食的关键。

以前没看《昆虫记》的时候,我不了解昆虫,认为它们非常可恶,但现在看了《昆虫记》,我开始不再讨厌昆虫了,因为《昆虫记》让我知道昆虫有凶恶的一面,也有可爱的一面。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自然界中的昆虫也是有它们的生活习惯的,我们不应该讨厌它们,而要试着接触它们,你便会不由自主也喜欢上它们,法布尔的精神也很给我受启发,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勤于探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

关于智慧的散文12:智慧的活着

文/常伟

在非洲广袤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尖毛草。

在刚刚生长的半年时间里,它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因为干旱,使得它们只敢长出来小指头一般长,半年过后,当雨季来临,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半米的速度可着劲儿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就会长到两米的高度,成为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草地之王”。

原来,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尖毛草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向下努力生长,长在根部,它发达的根系最长能长到二十八米,它用六个月的时间生长自己的根茎,为将来的“爆发”在默默低调地积蓄养分和能量。

一个人的活着何尝不是如此,在你生活工作心情理想处于低谷的时候,你不要违背自然和规律做事,单枪匹马自不量力在那盲目死抗,单凭一腔热血而没有基础实力能力储备和智力支持,你会败得肝脑涂地,甚至从此消亡。

尖毛草的生存会面临烈日的暴晒、极度的干旱、羚羊的啃噬、象群的践踏,还有野火的烧灼。面对困境和自己的弱小,它能低首隐忍能屈能伸卧心修行储备潜能,一旦雨水充沛机遇到来便厚积薄发而傲视群雄,这是一种多么富有哲意的人生智慧呀!

关于智慧的散文13:生活的智慧

文/王世虎

闲来无事,读书看报,无意间看见这样一则充满哲理的笑话:说一个年轻人搭出租车到一个生疏的地方,一路上非常不顺,连遇几个红灯,眼看就要到目的地了,却又是红灯。年轻人不免唉声叹气地嘟哝道:“唉,真倒霉,一路红灯,老是最后一名差一步!”这时,一旁的老出租车司机淡然笑道:“小伙子,我觉得一点也不倒霉。上帝很公平,因为,绿灯亮起时我们总是第一个走啊!”听完老司机的话,让人心中不由猛的明亮宽敞了起来,想必小伙子心里的怨气也会削减不少。而脱口而出如此睿智深邃的回答,如果不是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和豁达,又岂能顿悟?

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同样,我想坐过火车的人也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明明说八点到达的车却总会因为各种原因晚点个二三十分钟。如果距离近也就罢了,要是远的话,就免不了要发泄一番——责骂列车,责骂铁路部门,进而责骂中国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仿佛骂完了自己就舒坦了,列车就会因此而不迟到了似的。可下次有事外出,还是要坐火车,还是会晚点。

一个朋友,“十一”放假来我所在的城市游玩。电话里,他信誓旦旦地告诉我说火车下午六点到,于是,我五点半就赶往火车站接车。可是紧等慢等,都六点半了火车也没来,我焦急得直跺脚,心里烦躁极了。最后,火车竟然晚点了整整一个小时。看见朋友风尘仆仆地从出站口走出来,我正准备先说几句牢骚话替他解气呢,哪知,朋友却开心地寒暄道:“呵呵,这次又赚铁道部便宜了,掏了8个小时的钱却坐了9个小时的火车。”我一愣,半晌,才平静下来。

说实话,我很佩服这个朋友,羡慕他有如此乐观的心态,不仅使自己一路的困顿消失无遗,也使我这个接车人心中的怨愤减轻不少。

翌日,陪这位朋友去市里最繁华的钟鼓楼广场转悠。由于是节假日,游人很多,各商家卖场也是乘机大肆做宣传,走了不到100米,手中便塞满了五花八门的促销广告单。正寻思着找个垃圾桶把废纸扔了,冷不防发现前面路旁正放着两个敞口的大麻袋,里面装满了杂物,遂把手中的广告单页丢了进去。本以为这是广场环卫部门临时准备的应急垃圾桶,猛然发现旁边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男人对我点头致谢——原来,这是一个拾荒人的“智慧创举”。

惊叹之余,不免赞赏起他来:同样是捡垃圾,在别的拾荒者四处祈求甚至掏垃圾桶的时候,他却能转被动为主动,收获亦比别人多得多。

说实话,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小事,可是由于事情的主人公稍微转变了一下思维,加入了一些智慧,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也使我们这些局外人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悟。

我们常常感叹压力太大,生活很累;喟叹命运对自己不济,社会对自己不公,殊不知,有时候,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稍微加入一点智慧,让思维转个弯,便能柳暗花明,获得另一番蔚蓝的天空。

我至今都很喜欢这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它很好地诠释了思维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思维和理念来决定自己的生活状态,并诠释将来的成功、失败或者命运。

一直以来,我以为美丽的东西当如花之玫瑰,马之赤兔,人之西施,却不曾想到,原来,生活中的智慧也能如此美丽动人!

关于智慧的散文14:智慧痣

文/何百源

读初二时,美术老师说要买宣纸用来画画。听同学说,广州文德路一条横街有宣纸卖,于是星期天我去了。

进入街口不久,我慢慢走寻找那间纸行。突然背后传来一声呼唤:这位小兄弟留步!我回头看时,只见坐在路边条桌边上的一位老先生向我招手示意我过去,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于是走了过去。

原来他是一位算命先生,说要赠我几句。我立即说,我是穷学生,没钱的。他很和蔼地笑着,说出门人旨在为人指点迷津,不收钱的,并要我坐下。他指着我下巴一颗显眼的黑痣说,这是智慧痣,将来必成大器的,一定要保护好。问题是……我明白了,他卖个关子,是要我给钱才说出来的。我歉意地站起来说,对不起,我还要赶路。走了。

孩提时代,我家隔壁铁匠铺的财伯曾告诉我:脚踩一粒星,能领一千兵。即是说脚底有痣是为将才。我经常搬着自己的脚底看,可是什么“星”都没有。

后来,我从报上看到,脸上如有痣,最好除掉,原因是每天几次洗脸,不断摩擦痣,会发生恶变,于是我将痣脱了。有一次母亲发现了,怪我不该这样做。她说按老一辈人说法,将与生俱来的痣脱掉会导致命运的改变,最怕是将原先命里有的好运丢掉了。我笑笑说,不会的。

话虽这么说,我心中仍不免忐忑,担心丢掉了智慧。人生第一次闯关是高考。我成功了,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对自己说,放心吧,智慧没丢。

智者说:人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不怀疑这一说法。记忆中,几十年人生,我也遭逢过许多次大的沟坎,甚至是生死攸关的节点,而命运都给了我一条生路,才走到了今天。

我不像算命先生说的“成大器”,而是了无成就;但是逢凶化吉,于我这已足够。

关于智慧的散文15:微笑还是一种智慧

文/老兵

看了《郴州日报》“清吧”版《微笑是一种能力》的文章后,觉得其所述事理给人启发、引人思考。笔者更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即微笑也可说是种为人处世的智慧。我们通常讲智慧,即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笑就具有这种“润物无声”的作用。

自古以来,有“笑容可掬”、“笑逐颜开”及“和为贵”、“和气生财”等之类的许多典故和说法。在日常生活中,微笑可说是一种“润滑剂”、“催化剂”、“粘合剂”,它对年长者是尊重、对同辈是友善、对晚辈是关爱、对陌生人也是种亲和。公职人员如能面带笑容,来办事的百姓就不会有“面难看”之感。以笑脸对待有求者,即便事情不能办到,人家也感觉到心里舒服些。

前段时间,看到在CBA总决赛中一则“一笑泯恩仇”的报道。说的是四川队哈达迪与辽宁队李晓旭在激烈的比赛中发生了冲撞。之后,哈达迪面带笑容通过翻译向李晓旭道歉,而此时李晓旭也承认自己有不对之处,两人握手言和,这一“微笑”立刻化干戈为玉帛。由此可见,微笑还是一种“灭火剂”。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微笑”还能“保护”自己。再说发出的“微笑”多,则收回的“微笑”也多,能从中得到某种“享受”,这就是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之说,何乐而不为?

常言道,“出门看天色,进屋看眼色”。对于一个老板起脸孔的人,谁都会有想法。其实给人难受,自己也不好过。当然,微笑的“常态”,只有心地善良、淡泊名利者才会有。那心术不正者“皮笑肉不笑”,明白人自然是惟恐避之不及。

任何人都应笑脸常开,在善待他人、快乐自己中,过着平和开心的生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