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后街有一曹家琴铺。
铺主姓曹,街坊叫他平头曹。他头顶平平的,好像削了脑盖。平头曹称,后脑没从娘肚子里带出来,只能干点手艺活。
曹家做古琴的能耐,还是祖传。
平头曹喜欢把自家的手艺,跟叫伯牙的人扯上关系。
他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授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操《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他接着说道:“伯牙摔琴时,刚好被邻居家的书童看到了。待伯牙离去,书童将破琴拾起,颇感痛惜。于是,书童耗时十年,访师无数,终于将这把古琴修复如初。他也学到一门制琴手艺。书童想将琴还给伯牙,却找不到他的影子。后因主人家变故,书童携这把古琴一路南下,最终落脚裕后街。第二年秋,曹家琴铺便开张了。”
这时,平头曹一定会吊高嗓门嚷道:
“这书童,我曹家老祖宗!”
平头曹除了制琴,还能弹一手好琴。他说,裕后街旁的河水以及两岸鸟声让其触动极多。街坊即说,伯牙附体于你了。
平头曹一笑。
他喜欢在清晨拨弦。
琴音被一个中年男子听到。男子姓刘,昨晚住进曹家琴铺对面的郴州旅舍。本来,刘某已让仆人退房,准备趁早赶路。结果,他一出客栈,就听到琴声。
琴声当即把他迷住了。
平头曹如往常一样,陆陆续续弹了五首。琴声落下后,刘某却觉得很不过瘾,便跟仆人说道:
“续房一宿!”
结果,这房被刘某一连续了七日。
每日早晨,刘某早早起床,早早打理一番,换上干净衣服,再早早站在客栈门口,静候琴声响起。
这日,天下着雨。刘某仍站在客栈门口。
客栈老板见了,说:“这琴是平头曹弹的。”
“平头曹——”
“制琴匠人。平时,我们听惯了他的琴声,也没见哪个街坊说好听。先生不妨进他铺子,一来用不了站在外头淋雨,二来让平头曹也开心一回。”
刘某愣了愣地:“我的冒失,会扰了琴师雅兴。”
客栈老板把这事跟平头曹嘀咕了。平头曹颇感意外,欢喜地把刘某请到琴铺内。跟刘某泡了一碗狗脑贡茶后,他便开始拨弦。
刘某盘腿倾听。
听罢,他不由一吁,匠人无俗韵,便生大巧若拙;琴家无俗骨,方为大音希声。眼前这位制琴师傅,既是手艺精湛的匠人,又是一代琴家,世上奇事。在这座老街上,一不小心也让自己结了百世难遇之缘。他在老街住了二十几日,才依依不舍登上客船离去。
平头曹则立于码头相送。哪怕早已不见客船,他仍是眺望远方……
数月后,刘某修来一封书信。
平头曹才知,刘某是一位南下赴任的命官,却因留置裕后街过久,未能按时到任,被连降两级。但他没点情绪,仍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甚得好评。平头曹却颇感内疚,赶紧回信道歉。很快,刘某又来信称:“刘某能得缘听到天籁之声,已是三生有幸。刘某另有奢望,盼哪日又能听到先生琴声。”
平头曹再去信:“曹某愿意等候先生再返老街。”
刘某大喜。
平头曹却没想到,这一约定,等了二十三年才偿愿。这日傍晚,刘某走进了曹家琴铺。他不知道,平头曹染病卧床已过四个年头。但平头曹一见刘某,赶紧撑起身子,催促儿子将琴搬到跟前。他披起青色布褂,就在床榻上拨响了琴弦。
刘某仍是盘腿倾听。他把眼缓缓闭上,似乎被这琴声逮住了神魂。
平头曹一连弹了七八首曲子。
刘某的仆人见平头曹这般劳神费力,便说:“曹师傅,不妨歇上一会。”
“我跟先生约定,这次见面要让先生听个痛快,曹某还得弹出最好听的曲子。”
“曹师傅的琴声,已将毕生积蓄的精髓倾注而出。我的主人也该明白,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既然如此,曹某应该再弹几曲。”
仆人一噎,作揖说道:“我的主人已听不见声音。哪怕雷炸,主人也听不见半声。”
“曹某知道。”
“师傅知、知道这事?”
“七八年前,先生来信中提及,他双耳失聪,称再也听不见曹某的琴声,算是人生最大憾事。当日,曹某便急急回信给先生,跟先生约了,曹某一定会在先生耳边拨响天下最好听的弦声。”平头曹大笑一番,跟着喘出好几口粗气,接着叫道:“今日拨琴,没让先生见憾,真好。”
早上,刘某登上客船。
他挺脖望着码头上,几乎要从送行的街坊中寻找一个熟悉的身影。昨晚歇息前,平头曹跟他又有约定,早上一定要来送他登船。但此刻,刘某仍未见平头曹身影。
客船徐徐离开码头。
刘某露出一脸忧愁。
就在这时,他眼睛一亮。淡淡的晨雾中,那件让他昨晚熟悉了的青色布褂终于出现在码头上。而且,穿着青色布褂的人朝他挥手。
他两眼湿了。
但他没猜到,那穿着青色布褂的人不是平头曹,而是平头曹的儿子。
昨晚,平头曹一番拨琴,精疲力尽。半夜,他跟儿子交代:“怕是父亲明晨没法去送先生登船,这事你得替父亲办了,但不能让他看见是你来送他,免得他无限牵挂。”
如此,客船离开码头时,平头曹的儿子才穿着父亲的衣服现身,远远挥别。
这时,平头曹咽气刚好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