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笔构网

2024-07-26文/刘波随笔

中秋佳节,忽然想起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一词。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年少时读此词理解并不深,随着岁月的磨砺,越发体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句的深切哲理。

这里的寓娘,是苏轼好友王巩(字定国)的红颜知己,不是其夫人,应该说是侍女小妾吧。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件被捕入狱,差点丢了性命。他的好友均受牵连,王巩便是其中之一,被贬谪到岭南荒僻之地,苏轼对此内疚不已。王定国落难时,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包括他的妻妾,没有一个人愿意随他同去受罪,只有其侍女寓娘不顾一切,毅然随他前往岭南不毛之地,陪伴他度过人生中最凄苦的时光。四年后“乌台诗”案件平反,苏轼出狱,被流放的王巩亦北归回京,官复原职。回途中转道黄州看望四年未见的苏轼,一众好友劫后余生,聚会庆祝。

席间,王巩请出伴他流放的红颜知己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愧疚地问道他们在岭南的流放生活及风土人情,谁都知道,一个弱女子陪伴四年的流放生活,当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可寓娘却莞尔一笑,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感意外,也大为钦佩,大受感动,当场不能自制,泪流满面,举座闻言已是泣不成声。

席散后,苏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挥毫写下了这首《定风波》。词的主词就是寓娘说的那八个字“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词的大意是常羡慕玉面郎君王巩有一个体贴入微、知情达理的红颜知己,她使岭南的炎热酷暑都变得像落了雪花一样清凉。流放的生活应该是凄凉苍老了许多,可他们却显得更年轻了,笑容满面还带着岭南的梅花香味。试着问寓娘岭南应该不好吧,可寓娘却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它不仅安慰了当年苏轼自己,千百年来,也安慰了后世的许许多多人,尤其那些远离家乡失意的人。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不含一丝幽怨之意,爱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寓娘以她的从容与坦然,诠释着这个朴素的道理,也诠释着岁月静好的爱情。对于寓娘来说,王巩便是她的心安之处。

放眼当下,人们外出创业、四海为家已是常态,迁移定居不在少数。人们常说的爱上那里,我想并不全是就爱那里的灯红酒绿环境优美,更多的肯定是那里有他心安的人。是亲人,是知己,甚或是好友?姑娘远嫁,媳妇外娶,虽然人生地不熟的,甚或是穷乡僻壤,可却都在其乐融融地过日子、忙光景,难道是爱上那里的地方?应该不会是这么简单,肯定是“此心安处是吾乡”,肯定是有他们的心安之人。可能口中没说出来,但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千年前的寓娘早已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一个女人,一个普通的侍女,用她的淡然豁达,在困境里坚韧不拔,从容面对生活的磨难,这种坦然应对生活的变故,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但深深感染并影响着王巩,也深深感染着后世学子。在她面前,背井离乡四个字显得那么凄楚和无助;在她面前,爱情的力量显得那么充实和伟大,什么金钱、地位、名分,都显得那么不值一提。

“此心安处是吾乡”,此话一出,让整个宋词添色,让大文豪苏轼低头,不仅安慰了王巩,安慰了苏轼,安慰了当世,更是安慰了千百年来的多少后人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