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一道光。
一人静坐窗前,望向远处天空,月牙弯弯,稀疏的星星不断地眨着眼睛。夜光里仿佛出现了母亲的身影,她那慈祥的面容越来越清晰了,我激动地喊起来,“娘,你怎么来了?”瞬间泪迷双眼,泣不成声。猛然间醒来,才知道这又是一个与母亲相见的梦。
泪水早已打湿了枕头,脑海里萦绕着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顿时思绪万千。
母亲是家族中的唯一一位百岁长寿老人。至今,离开我们已经13年了。她嫁入冯家之后,照顾有病的父亲,拉扯我们姐弟三个长大,生活中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但母亲为人善良,生性刚强,行事干练,凭着朴实和勤俭担当起贤妻良母的角色。
从我记事起,全家五口人挤在七八平方米的小黑屋里,两张破木床和一张两腿长两腿短的小板桌就是全部家当了。被子是一堆在墙角的破棉絮,没有床垫、褥子。冬天也是睡在大苇席上。夏天早晨一觉醒来,人人后背上都是大苇席的印痕。二姐有时调侃我,“你把咱家的大苇席都背到身上了。”
家里日常生活实在维持不下去,母亲得舍下脸面来去亲友家借债。记得那一年临近年关,七岁的我跟着母亲去亲戚家借粮空手而归,最终全家人断了粮。年三十晚上,临近子夜时分,母亲竟然像变戏法一样包出了20多个小饺子,几番推让后,最终我是一家五口人中吃得最多的。后来知道,那是母亲晚上到好心的邻居大娘那里“借”来了半碗饺子馅、一瓢白面。“再穷,也得让孩子吃上过年饺子。”母亲那句话,我至今都难以忘记。那年的饺子,也是我一生之中吃过的最香的饺子。
1964年7月,我从洪山技校毕业,分配到安徽省宿县。临走前老母亲千叮咛万嘱咐“男子汉要打拼起一片天地”,然后转过脸去,扯起衣角抹眼泪。我心里更是空落落的,毕竟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身边。到1970年7月,我在宿县工作了6年,期间遇到了诸多生活挫折。对于年轻的我来说,实在扛不住了。从二姐那里得知这些信息后,母亲来到我工作的地方,见到我就安慰说,“人这一辈子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娘来了,你什么都不要怕,天塌了娘顶着。你还年轻,要走的路很长。老话说咱不蒸馒头争口气。要挺直腰板,做个真正的男子汉……”母亲朴实无华的语言,给了我精神上的安抚,加上生活上温暖的照顾,让我身心逐渐安定下来。
之后,我调回淄博,成家立业,母亲又担负起帮着照看两个孩子和操持家务的重任,直到1998年住进老年公寓。母亲在老年公寓一住就是十年,之后因病医治无效离世。
想想她这一辈子,能记住的事情越来越少。但是,那些割舍不断的感情,却愈加浓烈。
又是一年清明节,眼前不时浮现老母亲在世时的暖暖景象——娘俩相对而坐,绵软细语,你一句我一句。现在,母子情深的时光已经走远,但是,母亲的爱像一块永远不融化的蜜糖,长久存在心底,只要轻轻碰碰它,就会散发香甜。
时过境迁,许多人和事都慢慢淡忘、消逝,唯有母爱不会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