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除了农活干得好,其他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技能,唯一值得他自豪的便是会修架子车和自行车。
父亲说,这个手艺是逼出来的。那时家里穷,架子车、自行车就是家里的顶梁柱,都立过汗马功劳。家里8亩地的粮食都靠架子车一车一车拉回家的,母亲生我时,也是父亲用架子车把母亲拉到了乡里的卫生所。自行车就别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父母省吃俭用,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出门办事就骑着。为了省车票,就连去市区的伯父家,父亲也骑着自行车,往返快90公里。
一次,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县城配眼镜,突然“嘣”的一声,自行车不动了,父亲下车一看,原来车链子断了。父亲推着车子,我跟在后面,我们走了好久才找到一个修理自行车的铺子,可要价并不便宜,给我配完眼镜,父亲兜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时已中午,我和父亲都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但离家还有很远的路程,父亲忍着饥带着我,又卖力蹬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家。
从那以后,本就会修车子的父亲,对修车更上心了。他从批发市场买回自行车和架子车的配件,急用时拿出就能用上。遇到不会修的地方,他还去修车匠那里偷偷学手艺。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父亲把架子车和自行车翻个个儿,轱辘朝上,一个人在那儿慢慢地研究。慢慢地,父亲就成了村里闻名的“修车通”。因此,我家也省下了不少修车钱。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建设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运粮食早已不用架子车,而是采用电动三轮车或者是烧油的大型四轮车,既快又省力。在出行方面,早在十多年前,村里几乎家家都有电动车。如今,小汽车在农村也司空见惯。之前的顶梁柱架子车已销声匿迹,自行车也少见,尽管父亲修车技术高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前几天,父亲的外甥开着汽车回老家,车子恰巧出了点儿问题,父亲得知后,围着车子前看后看,就是不知哪儿有毛病,一时急得团团转。表哥见状笑着对父亲说:“舅,不会修了吧?你那手艺派不上用场喽!”
父亲听后,笑着说:“那是,那是,只要日子好,手艺用不上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