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老宅双柏村

笔构网

2023-08-03文/李焕龙情感

一走进双柏村,我便因这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而张大鼻孔陶醉地呼吸着。

名列"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双柏村,隶属安康市汉滨区石转镇。但因五年前的"合并大镇",石转并入洪山,现为洪山镇。该村也因"合并大村"而纳入其他三个村,但村名仍为双柏。村干部十分自豪地说:因为"双柏"名气大,上了州志、府志、县志;更何况,双柏村因为古树多、老宅多,而成了国家级的传统古村落,所以,这个村名是不可能轻易更改的!

村名所指的"双柏",是两棵屹立于五堰河畔麻衣庙前的古柏。东边这棵,树围4.9米,高31米,不知何年被何人锯了两根分枝。西边这棵,树围5.4米,高约33米,内径2.1米。《安康县志》记载了西边这棵古柏的火灾情况:"新中国成立前和1957年,曾两次有人在树心处取暖,不慎起火,当地群众奋力将水吊至大树上的十多米处,将火扑灭".眼看干枯死了,但因根深,便深沉地活着。如今,这棵大树的树心虽空,但枝茂叶繁。

在村民眼中,无论你说老屋、花屋还是老宅院,凡谈古建工艺、留存年代及文化特色,他们都会夸赞李家新屋有气派。

湖南移民李氏兄弟二人,于清朝乾隆初年由岳阳迁出,来到巴山腹地的五堰河流域,见这里河床宽、水土好、田地肥、山林广,便扎根于此。他们经过租地、买地和以粮换地等大半生的努力,终于勤劳发家,在此置田数百亩,占地半条河,于河东修建了两进一体的大宅院,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

来此创业的两兄弟去世后,儿孙们在双柏树旁选择风水宝地,建了祠堂,以示纪念祖宗,力创长基伟业。由此,古树与老宅联为一体。到了第三代,因为人多事杂,时有不和,便分了家。老大一支以老大自居而留在老宅,老二这支只好屈尊搬到河流南岸建了李家新屋。

这新屋,正面一字排开,九间房子,中为大堂,有高大门楼,东西两侧无门,看似一户独有。但进入大院,却见四个天井,构成四大院落。他们兄弟四人各据一院,形成了生活分散、生产一体的家庭格局。

这座古建,完全是湘派建筑风格。作为砖瓦、土木结构的房子,它既为土坯墙体,又在外边砌砖,银灰的砖包裹了金黄的土,形成"银包金"的特别风格,寓示着财不外露与行事低调。风火墙高大厚重,房脊加盖着镂空花瓦,房檐和柱头、门窗有浮雕,组成福禄祷禧之类图案,处处显示着丰富而又内敛的建筑特色。而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百年和好之类的寓意性图案,无不显现出先祖的期望与淳厚的家风。

李家新屋追求建造精良,讲究布局规整。四个四合院,均由门厅、天井、正房和厢房组成。内天井有排水设施,内檐雨水流入天井里的水缸、水池、水道,再由地下排水通道排向屋外的房坎之下,流入池塘、田地,形成了循环利用的科学体系。仅从这居山近水、依山就势和利水隔火、循环用水的建构理念来看,主人尊重自然的生态观主导了道法自然的发展观,打下了人兴财旺的坚实基础。

东边的旧宅因兄弟不和而家败人散,宅院早已沦为田地。祠堂后来成了庙堂,庙堂后来成了学堂。这庙堂曾是远近闻名的麻衣庙,这学堂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因"破四旧"而清理了神像与相关设施,刷了白灰和时兴标语,由当时的石转区巍凤公社兴建的双柏小学。

学校老师坚守古庙培育新人,育出了满园桃李,谱写了动人诗篇。来自安康城的中专毕业生、回族女青年锁捍东,被山民的纯朴改变了城市姑娘的怯弱,让山风吹得刚劲有力。她冬天踏着上尺厚的大雪接送学生爬坡上山,夏天一遇山洪便背着学生涉水过河,春秋雨季因为房屋潮湿还要与蛇、鼠之类的害物打交道。由于吃苦耐劳、辛勤育苗,深受山民爱戴,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并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用她的精彩故事为古村落书写了崭新的赞歌。

如今,学校旧貌换新颜,事业有成的学子奔走于祖国各地,而那两棵古柏仍然坚守于故土,在春风的吹拂下更加苍翠。

南岸的李家新屋,以及他们后人于附近一河两岸分建的十几处宅院、书院和祠堂等房屋,仍以其古朴、厚重的风韵彰显着耕读传家的魅力,让这个闻名三秦的古村落,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因传统民宿、土特产品和青山绿水而打开了富路。

今天,当我们沿着李家新屋后边的混凝土公路,在油菜花海中穿行十分钟,来到半山腰的村界边,便见一座"慈安便民桥"飞架于河道坎上,两边的公路盘山而上,一条通往五堰河的上游,一条通往山外。村干部介绍说:通往沟垴的公路,是我们村的产业路,上边原有桑园、板栗园,现在规划了茶园、养殖场,通了高标准的公路,就能大干快上,产销两旺;出山的路,盘过山梁就兵分两路,一条连接本区的牛蹄镇朝天河村,一条沟通紫阳县双安镇的闹热村,有了内引外联,就能促使经济发展快马加鞭。

返回村部时,看到村民们自产的拐枣酒、甜柑酒和豆腐乳、豆瓣酱等土特产品正被游客抢购着,这古村新生便成了滋润人心的泥土清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