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文章

请欣赏工作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工作的文章1:小张工作二三事

文/河豚

还没等小张来到我们班组就隐隐约约听到一些事,都说他这个人如何不好管制,又说他傻不懂人情,有一次还差点把人家砸坏了等等,一系列关于他的传说。还没有来到我们班组就有这么多的不是,谁还能要呢?但我把他接收了,而且干得很出色。

说起小张这个人,是一个很单纯的人,没有啥心眼子,说话直接,不会拐弯,做事不会耍心眼。有时就象个直筒子,让人很不理解。他说话也不那么的流利,有时外人听起来就象个傻子似的,可理解他的人就不这样了,知道他一点也不傻,只是做事不会拐弯。

他是从电器班组调入我们制动班组的。刚来时我就听说过他,也和他接触几次,也没有和他正经聊过,就是见个面打声招呼而已。这回他被真的分到我们班组,说实在的我心也在嘀咕,是他们都管不了他了才推到我这,听说他还是张处长的侄子,这让我好为难。主任找我谈话时,说把小张分给我,我也是心里不得劲。谁还能要这种人呢?但主任最后象求我说:

“就算你给我一个面子,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分给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带好。”主任说完,就走了出去。

而我呢?真是无法推脱,只有硬着头皮去接受了这个任务。

第二天,小张就到我班组报到来了,是主任亲自把他送来的,主任一到我们的班组,就给他介绍给我,并且叮嘱小张,让和我学好习,掌握好技术本领。然后就又到别的班组去忙了。

小张有些紧张,一直站在我的面前,我让他坐下来,和我说话。

我们俩谈着谈着,就好象特别投入似的,他话匣子也被我打开,顿时和我捞得很投机。

都说他傻,我真的没有感觉出来,我觉得这个人可教,没有什么教不了的。

从那时开始他就跟着我,一边干一边学,在干活过程中也不觉得他笨,他只是反映慢了点,但干起活来,真是不惜力。

他干活没有什么窍门,但干起活来也可说是生龙活虎,不怕累,你叫他干那,他就干那,也非常听我的话,也不象他们所说的,是那么的不懂事。

他对我毕恭毕敬,我对他也关爱有佳,我记得有一次,在拆卸空压机管路时,我一眼没有照顾到,就好悬没有把他从车上闪到车下去。我从那以后就特别小心照顾他,把他真的当成自己的兄弟照顾。

自此他对我也特别的好,但有时也有不愉快的事,但经过解释便也就化解了。

我记得在我们班组一次分红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车间给我们每人二十元钱,没有他的份。因为这钱是大家改中间连接给的劳务费。我那是心思再三,又和大家商量,这钱怎么分?我把我的那份拿出来给他十元钱,大家都按原来那样分配。在分的那天,我简单给大家说了一下,就给每人二十元,到小张跟前,给他十元钱,他接到钱时看了看我,也没有说什么?可后来,他出去后和别人说了,说我偏了象,我分他十元钱,怎么分别人二十元。那个人随后就告诉了我,我想这不是好的苗头,我一定要找到他和他说清楚。

我找到了小张,把他拉向一边,就详细的和他解释,这时的他才清楚自己为啥得那么点钱,就不好意思和我说:

“师傅我不能要你的钱,这不该我得的,我不要?”我和他撕扯了一会,终于我给他说服了,自此他以后工作也特别的卖力。

我从这几件事情上想,有时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他们不理解他,用鄙视的眼光排斥他,来轻视他。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从没有真正的去关心过他,而是摆出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去对待他,他能不去抗争吗?我想不是他错了,而是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错了。

我也不想评击什么?反正无论在做什么事,都要用平常心去对待,你对人家好,人家会记得,你对人家不好连那傻子都不卖你的帐。我想那些自是清高的人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做得对于错,事实会说话的。

工作的文章2:给家人和自己留点时间

文/湘之

“工作再忙,也要留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家人和自己,否则,你的生活一定会出问题,你的生活将会是一团糟。”这是单位组织的一次培训期间,外聘专业讲师给予的“忠告”,也是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常年在外奔波的老师定是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家人,但他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给留自己,培训一结束,便推辞了与我们一起进餐,独自到附近的影院观看最新的电影去了。

细细思考老师给予的忠言,回首自己近年来走过的人生历程,由于没有“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家人和自己”,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看似平静的生活,似乎已出现了问题,用“一团糟”来形容还真不为过。凭心而论,对这个家庭,我是“毫无二心”,是发自内心的深爱着,家庭一直都是我心灵的归宿。但是对于家庭的付出,作为一个女人,我却是极不称职的。长期以来,我没能把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没有做得一手好饭菜去照顾老公和孩子的胃——尽管儿子经常会说妈妈做的菜他都喜欢吃,但我知道,这不是儿子的内心话,因为他知道妈妈真做不出什么花样来,只是与学校的“大锅饭”比较而言要好些罢了。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工作这么狂热,长期以来,我把自己太多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当然,没有谁逼着我要去这样做,我也不图什么,这一切皆出于自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上班期间,我基本上不会按时下班,至少会推迟半个小时,还常常把一些工作带回家里做。因为老公曾经对我说过,下班后要早点回家,家里的人都在等着我吃饭,实在做不完的工作,可以带回家的就带回来。于是,我在自己的U盘上建立了一个回家处理的文件夹,我们家的电脑被安装了办公软件,只要没有什么急事,我都会选择先加班。这,似乎已成了我生活的常态。

近十年来,我没有坐下来陪老公看完过一部电视剧,更没有像多数女人一样,有看不完的连续剧、淘不完的宝、养不完的生、美不完的容,我基本上没有好好地去关注一下属于女人的生活。我在没完没了地上班、加班中度过,以至于几乎荒废了曾经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那个让我在事业道路上拾到的第一桶金——“文学梦”,以至于一向都非常支持我工作的老公也开始颇有微词。曾经多少次从单位回家,路过早已开始了广场舞的公园时,猛然间为自己的生存状态而黯然神伤,但很快又忘记得一干二净。

那天,儿子跟我说他们同学在一起时谈论各自父母的生活状态,我试探着问儿子,在他眼里,我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儿子不加思索地说:“妈妈太辛苦了。”我问为何,儿子说:“因为妈妈经常都在加班。”难怪儿子周末回家一次,都会为我揉揉肩,都会抢着去做事,并说:“妈妈你辛苦了,让我来,你去休息吧!”也许,这是儿子懂得孝顺和体贴父母的原由之一。

我要感谢那位老师,他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尽管我依然没有摆脱加班的状态,但我比之前懂得更多。如何去找寻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努力工作是为了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好好休息是为了有旺盛的精神去做工作。“留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家人和自己”,这句话给了我多么深刻的领悟:工作很重要,因为那是我懒以生存的根本,所以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去努力;家庭很重要,因为那里是我避风的港湾,要用心去经营;自己也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净土,也要辛勤地耕耘,才不会迷失自己。人的一生,要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要有工作的时间,更要有生活的时间。

工作的文章3:暖暖的一天

文/筑梦的小豆豆

今天是暑期工作的第六天,暖暖的一天。

早上起来自己煮了豆浆喝,又去餐厅吃了喜欢的包子,喝了一点儿不喜欢的粥,因为不确定今天外出之后会不会太饿,所以早餐吃得稍多一些,期望可以耐饿一些。番202离地铁北站最近,但是是每15分钟才换一次班,因为和小肖姐姐约好了9点10在北站集合,所以我一般会多预留一些机动时间以应付突发状况。但是今天紧赶慢赶,到达候车的地方时,一辆车刚刚出发,来了一场决绝的擦肩而过,只留下匆匆的背影让我望尘莫及。用手掌无奈地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坐了下来,想来想去就随遇而安,拿出赵星姐姐的《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来看,赵星姐姐的书很幽默,所以总是爱不释手。但此刻还一直在瞎担心害怕会迟到,让小肖姐姐多等我。15分钟的时间过得真慢,已记不清抬起了多少次头,然后默默地将视线收回到书本上。番202倒是很准时,在9点整的时候才开始出发,我一面上车一面在心里祈祷司机叔叔可以在9点10分之前到达北站。幸运的是,还不到五分钟,就听见车上的播音声传来:“综合商业北区到了……”,然后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熟悉而拥挤的人流踩着匆匆的步伐朝着地铁口的方向快速地移动着,有些庆幸也有些小激动。下车以后,环顾四周,不见小肖姐姐的身影,我知道她可能还在路上,于是就静下心来找个阴凉地安静地看了一会儿书,当手表显示快接近9点10分的时候,我拿出手机,看了一眼微信,上面弹出一条消息:“我今天要去门店拿货,不用等我哦~”。看不到小肖姐姐,突然有些小小的失落,但立刻转过身来朝着地铁口的方向快步前进了。

我想我应该是赶上了上班高峰期,地铁四号线里挤满了人,人与人之间都没有转身的余地,于是就乖乖地看着车门静静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就像个雕塑一样。大学城北过三站到了车陂南,这是转五号线的点,所以下的人比较多,我慢慢移动到门边,等到地铁门缓缓开启的时候,突然紧靠着门的小女孩吐了出来,她赶忙用右手捂住嘴,但是我还是被她嘴里吐出的食物溅到了,因为我离她最近,小女孩的妈妈显然没带手绢也没带纸巾之内的东西,只好推着小女孩赶紧走出车门,我赶紧从背包里拿出纸巾,穿过拥挤的人群递给了她,看见她满面笑容地向我道谢,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这快乐来自嘴角上扬的45度。这也是受到了小肖姐姐的影响,她是一个很像男孩子的好女孩儿。

一个人慢慢地行走,路过红绿灯的时候,一般都会多等一会儿,可是一想到今天是自己一个人上班,害怕迟到,所以还是看着那正在闪烁的绿灯时,加快了速度,可是等我走到一半的时候,绿灯不见了,差点儿与迎面而来的黑色车辆来个亲密拥抱!好险,我安全跑到了对面,过了红绿灯,我想了很久,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永远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否则你可能会输的很惨!这个道理适用于我们每一个正在路上的人,不要贪占小便宜,大部分情况下你可能都只会捡到了芝麻而不自觉地扔掉了西瓜,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好不容易来到了创新谷,却不记得金妃猫的办公室在哪里,于是一个人顶着大太阳在院子里穿来穿去,戴上近视眼镜,努力寻找着记忆中略有印象的坐标或者标志物,不过庆幸的是我看到的园子并不是太大,所以走遍大半个园子,我还是跟着羊城晚报过来参观的人群找到了目的地,他们和我的目的地是一样的,所以我就乖乖地跟在他们导游的屁股后面,夹杂混乱的人群里来到了办公室。当然,满头大汗是避免不了的了,去了卫生间洗了一下脸,听见导游拿着话筒在大厅里大声地介绍着创新谷。

小肖姐姐去店里拿新衣服,所以耀灵师兄就让我先帮忙写衣服的简介,为了做得更好,师兄让我到淘宝网上搜索别的店铺的衣服的简介,并做借鉴和参考,争取做到最优秀!没想到这一上淘宝就上了整整一天,看了一些店铺的衣服介绍,学习了不少关于服装的亮点知识,感觉收获满满的。虽然上淘宝是我今天的主要任务,但是偶尔中间还会协助小肖姐姐做一些事情,比如帮忙整理已经拍过照的衣服,然后记住数量,打包装好;比如帮助小梅姐姐遮挡光线,协助她们拍照。下午的太阳还是闷闷热热的,小肖姐姐是摄影师,小梅姐姐是模特儿,她们合作拍照展示衣服,我们在工作室做照片的后期整理工作,真正到达她们的拍摄现场才发现原来真的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美好,真的,你也试着顶着大太阳在室外拍一整天的照片,你就知道那该是怎样的一直感受和体会了!我想小肖姐姐和小梅姐姐体会最多的大概不是劳累而是炎热吧?!因为近距离站在她们身边,我不能无视那正在滴汗的熟悉面庞!她们在室外忍受炎热和酷暑,而我们则在室内一边吹着凉爽的空调一边欣赏着那些唯美的照片,看不见她们拍摄照片的大汗淋淋,小梅姐姐说室内室外来回跑,来回换衣服,她的脚趾都起了泡泡,很疼,但是她还是坚持着拍完了今天的任务。由此,我想,不管是谁,想做好一件出色的工作,她背后必定隐藏着千万滴我们所忽视的血汗和辛苦付出!通往梦想的大殿,从来就没有捷径。

下午6点半下班,临近下班的时候,小肖姐姐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豆豆,我们再来一次免费的车坐吧?!”我知道她指的是玩“滴答拼车”,于是点头答应。小肖姐姐原来的微信头像看起来像一个男摄影师在专注地拍照,久久没有人来下单,所以小肖姐姐用了淑女小云姐姐的微信来点车,果然应验,很快就有车主答应了拼车,尼玛,我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吗?!只好对着还在电脑前码字的自己呵呵一笑!关上电脑,依然像个小跟班一样紧紧跟在小肖姐姐身后,向前走去。我们站在创新谷大门的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匆匆赶往不同的方向,我想那应该是同一个方向——家的方向。我们等了不少于十分钟的时间,小肖姐姐打了两次电话给司机叔叔,我们所约好的车辆才慢慢地千呼万唤始出来,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吧,小肖姐姐拍了一天的照,很累,上车没多久就睡着了,睡得很沉,看来真的是太累了,直到司机叔叔问路的时候才叫醒了她。每一次和小肖姐姐一起拼车,她都当我是顺路,从来不让我出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唯有默默记住她的恩情,妈妈说要对别人好,但是对那些照顾你的人要比对自己好一点;妈妈说出门在外,人都有困难的时候,遇到困难时你可以求助于别人,但是当你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妈妈说,收人点滴恩惠,一定要想办法回报给人家。妈妈,我一直记着您的叮嘱,出门在外,我会照顾好自己,同样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晚上的时候,电脑里播放着汤潮的歌曲《妈妈,我想你》,单曲循环,循环的不止是眼泪和心情,还有今天所受到的那些暖暖的笑容和帮助。妈妈,我喜欢阳光,也同样相信生活的阳光!

工作的文章4:情绪稳了,工作就顺了

文/山月

很多时候,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情绪不稳。

有个词语叫“情绪成本”,意思是你每陷入情绪一分钟,就会损失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工作中,情绪不稳的人,一味沉溺于糟糕的心境,焦虑抱怨、裹足不前,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而情绪稳定的人,面对问题不犹豫、不拖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工作自然就顺了。

有这样一个选择题:一辆开动的汽车哪个零件坏了最让你惊恐?90%的人都选择了刹车。

刹车失灵的汽车容易出现严重事故,工作中失控的情绪也是如此。

一位作家说:“世上一切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功败垂成的,往往就是过度的情绪。”

见过这样一句话:情绪如水,稳定时,情绪是静水流深,滋养万物;不稳时,情绪是波涛骇浪,可以瞬间淹没一切。

工作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过度的情绪不仅毫无益处,反而会在无形中把你拖垮。

修炼情绪,是每个职场人的基本功。

冷静工作,理智做事,学会在不动声色中强大自己。

最好的工作状态,是远离情绪内耗。

工作本身就有很多压力,难免会遇到很多误会,受很多的委屈。

一个人最好的工作状态,就是不玻璃心,远离情绪内耗。

一位作家说:“成功不要有无谓的情绪。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多,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心态。”

无论任何时候,情绪解决不了问题,行动起来才能把工作做到极致。

不得不说,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

尽力解决问题,才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工作中,从来没有简单的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有多聪明,而是情绪够稳。

看过一个有趣的比喻:

工作中的人,如同一辆在路上飞驰的汽车。

如果你的能量有80%用于情绪内耗中,只有20%的能量用于前进,自然跑不快。

可如果你的能量100%都转化成动能,就会远远甩开其他的车。

越成功的人,越是管理情绪的高手。

当一个人能遇事不慌,稳住情绪,有条不紊地面对一切,你会发现,工作中的大多数难题总能迎刃而解。

情绪心态之健全,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工作的文章5:那些年岁月如烟

文/如月之月

母亲在我忙工作时来了个电话,心里一阵狂喜,有些日子没联系了,正想着忙完手上的工作,给母亲去个电话的,想不到她赶早打了过来。我举着脏手小心翼翼地按接听键,电话里传来母亲爽朗的笑声,笑声罢了,母亲温情地说了一句“娟妮,妈想你了。”语塞片刻,心中莫名一阵酸楚。“嗯,我也是呢,想你了,正想给你电话的,想不到你先打过来了。母女连心哩。”此刻,双眼已湿润……

每每打去电话,母亲总问,是谁哩?老大,还是老三?母亲耳朵好使,却总是分辨不出我们姐妹四人的声音。也是,姐妹四人的语气、脾气秉性都有几分相似,如今各在不同的城市落脚,唯一牵挂的就是母亲的身体是否安康。

母亲总是絮叨不应该由我嫁得这么远,想见上一面都不容易,别人家的女儿逢年过节都托儿带女回娘家,热闹非凡,想想自个家儿女都在外,过节更显冷清,吃不香睡不着。我何尝不理解母亲的心情,人在异地,亲人远离,很多时候生活琐事导致心情不佳,总是徘徊在公园街头,无处倾诉,无处躲藏,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漫无目的、满腹忧伤。每每举起电话也想听听家人熟悉的声音,想寻求一种安慰,想道出苦恼烦忧,试图得到开解,想想却无从说起,我又怎能让远方的母亲为我牵肠挂肚?之后只有勉强微笑,报个平安,嘱咐其珍重身体,便草草挂了电话。

早些年,母亲因为肩负家里的重担,受了不少苦。

记得小时候,母亲没日没夜的忙农事、菜地。一个女人挑起全部的农活,铧田耕地,样样都不输男劳力。父亲那时在一家私营的小煤矿当矿工,早上天没亮就动身,踏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吱呀地出发,晚上很晚才披星戴月地回来。每每黄昏过后,我与妹妹们都立于漆黑的门前,焦急地等待父母亲回家。当别人家的屋顶炊烟升起,饭菜香气扑鼻时,我们却饥肠咕噜。老屋地势较高,坐在门前的石头上可以纵览村貌,屋舍都密麻且规律的布阵,也自然可以看见很多屋顶飘起的炊烟,袅袅婀婀。刚生火时的炊烟是浓黑色的,再慢慢的转变为白色,再淡白色,当丝丝缕缕逐渐熄散时,我就想像那屋子里的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共享晚餐的情形,或许没有什么丰盛的菜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却让人倾慕。

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双手托腮静静地看着炊烟。看它们飘飘袅袅,升上上空,攀爬上那些树木矮山,再逐渐踪迹了无。

当最小的妹妹饿得没有力气再哭了,迷糊地靠在墙根打盹时,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姐妹们就顿时雀跃欢欣起来。母亲心疼地捧起小妹,责怪说不该让她睡在地上,防着凉。那年我8岁,小妹2岁。我的职责就是照看三个妹妹,经常背着或半拖抱着小妹,哭时哄她,饿时给她喂些吃的,还有两个稍大些的妹妹尾随身后。那时上小学一年级,回家得做作业,还得照看年幼的妹妹,气急时老是向母亲大声抗议:生那么多做什么呢?人家都说我们是超生游击队,让我在伙伴们面前抬不起头来。母亲听而不答,只是淡淡地说:一定得生个弟弟,等你大了就懂了。那时我不理解母亲,也不知女娃到底就怎么比不上男娃。我只知道那时母亲生了小妹,奶奶恶狠狠地扔下一句:“又生了个赔钱的货!”然后扬长而去,再也不曾来看一眼。我心里极其讨厌奶奶。看见母亲的眼泪漱漱而下,不由得心疼。母亲做月子没休息一天,就下地干活,照顾孩子。同村的年龄相防的伙伴都不与我们一起玩耍,经常取笑说小游击队,我不会骂脏话,有时静得出奇,惹得急了我就随地抓起大块的泥巴疙瘩狠狠地砸向他们,然后他们便做鸟兽散。

大伯母时常劝母亲,这么多女娃为何不送走一两个,免得自己如此辛苦,那时村里生女孩多的人家都是送人。可母亲不答应,说就算拖累死也不送人,都是自个身上掉下的肉,哪舍得说割舍就割舍。记得一天母亲抱着小妹在大伯母家门后的那棵桃树下唠嗑,见我来了,母亲就取笑地说“娟妮子,反正你烦带小妹,不如把她送人,大伯母物色了一个人家。我听罢,赶紧从母亲手里一把夺过小妹,带着哭腔说:不许送人!我不烦带她,以后我天天带好她,然后就飞速抱着往家里跑,大伯母在我身后笑得前俯后仰,即便发现他们可能是故意愚弄我,我也不敢放松半点警惕。

再大些,母亲教我做饭。以前做的是柴火饭,生火是用一种黑色的塑油毡子点火,第一次生火时,点着的毡子滴下滚烫的油粘在手腕上,生疼了数日,以至于如今我的右手腕上还留有一块清晰可见的瘢痕。一口大锅添满水,待水开了下米,不停用锅铲搅拌,待米半熟捞沥,再上竹笼蒸制。时常火候掌握不了,米饭不是糊烂就是焦味。但至少我们不会挨饿,饿了时就取个饭团嚼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十岁那年,我就能做家里的全部家务,打猪草,做饭洗衣,俨然像个小大人。有时猪草不好打,便总在放学后匆匆完成作业,挑一对比自已身高还高出许多的簸箕去水塘里捞“水莲花”,菜园里搣黄菜叶。连拖带扛地挑回家,一路趔趄晃荡,肩头总是磨出不少水泡。

在我的记忆里,从懂事开始,父母亲从没有给我一个拥抱,更没有给我一个亲吻,可能更多时候的疼爱隐藏得很深,而不是靠肢体语言去表达。还记得最快乐的一件事是我们全家在一个停电的夜晚坐在门前赏月,那晚,月亮圆圆,皎白的月色衬托的夜晚格外静谧无瑕,我和妹妹们围着父亲打闹嬉戏,母亲则在一边嗔责。时隔二十多年,那个难忘的夜晚总能给我的童年生活抹上重彩的一笔,虽然它在众人眼里微小平凡且不值一提。

当一个人总是喜欢回忆旧事,那说明这个人老了。母亲就是这样,总喜欢回忆过去的艰苦岁月,还有我们姐妹小时候的事,母亲絮叨着,我们姐妹都喜欢静静屈膝倾听,母亲说小时候我的话最灵验,我去了鸡窝便对母亲说我们家的鸡快死了,母亲将信将疑地跑去鸡窝看,一只只鸡生龙活虎的,回头骂道:这死妮子,嘴槽乱说,一只只好着呢。可没过两个时辰一只鸡果然一命呜呼不动弹。母亲疑惑不解地看着我,你这嘴是乌鸦嘴?那时妹妹们经常尿床,母亲总是在临睡前用竹篾做的火笼子放床上烘烤床单,我在厨房吃饭突然冒出一句:床单烧啦,母亲不信自顾埋头洗盆刷碗,没过一会儿果然妹妹火急火燎地跑来说床单着火了,所幸母亲跑得快没酿成大祸,床单被烧了个乌黑的大洞。诸如此类事情还很多,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原由。从那时母亲就说我有先觉先知的“特异功能”,再后来慢慢的这“功能”就失效了。说的有些玄乎,不过确有此事。

92年母亲生下了弟弟,终于可以在众村人面前挺起腰杆,可生活的重担压在父母的肩上,几个孩子的吃穿就是个大开支,那时母亲总是在秋末把菜叶研制成五六坛泡菜,到了冬天菜蔬接济不上时供食用,每次逢圩日日,也是我们姐妹最欢愉的时候,母亲会买些水果给我们姐弟解解馋,时常是一个苹果切成五份,一小截甘蔗劈成五份,弟妹们都哄抢一番。

忽然,觉得万般苦楚涌上心头,却疼的那般亲切。

父亲是位沉默寡言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点,我随了父亲。父亲又是有睿智远见的人,豁达的心胸、开阔的视野总能分析透彻很多虚幻的表象。父亲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有自己的做事做人的原则。

关于父亲最初的记忆是五岁那年,那时我还没桌子高,伸手打翻了父亲的酒杯,父亲用手中的筷子狠狠的敲我的头,我大哭起来,母亲在一旁责怪父亲说拿孩子出什么气。我那时也许不能理解一杯酒与亲生女儿,父亲是做怎样的权衡,但我知道那个艰苦岁月父亲心里的苦闷。立家不易,养家更难,何况还拖累着几个年幼的孩子。父母全凭自己的双手打拼,撑起这个家。父亲那时是惶恐苦闷乃至压抑的。不苟言笑,成天板着一副脸,小时候姐妹几人都惧怕父亲,他发火时会瞪目咆哮,吃饭时我们从不敢多言语,父亲是不允许我们吃饭说话的。稍不慎就会引来筷子敲头。可父亲是爱我们的,一种无声的爱,他会帮我们洗脚,脚踝与膝盖上的尘垢,他会一点点地细心用大拇指反复搓洗,总痒的我们笑瘫下去。

父亲为了赚更多的钱养家,除了料理几亩薄田,还做过矿工,倒腾过煤炭生意,开过三轮车,记得父亲开小三轮那会儿,帮邻里村民拉些竹枝做的扫帚到县城买,回来时搭些散客。那年的中秋节,人们都坐在院子或门前赏月时吃月饼时,父亲整个人躺在车盘底下捣鼓他那“罢工”的小三轮直至深夜。待修好时才举起一双未洗净沾满乌黑油渍的手切月饼,姐妹们在父亲草草的吆喊声中领了块月饼,便各自睡去。

父亲的文字功底深厚,从被举荐当生产队的小队长,到村主任,再到村委书记。这一路迁升并没有因为超生违反国家政策而受阻,父亲写得工作报告绘声绘色,经常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称其实属一难得的人才,可按父亲的话说他也只能混到这个位置上了。镇政府内编人员名额明争暗抢,再说不符合条件,做再大政绩也无济于事。父亲为“村官”十几年,为村民做了不少实事,哪家有家庭纠纷,都找到父亲。他晓之于理动之于情,从中调节周旋,不失公正。谁家上户口,办证件等等也是找父亲,他从来都是不厌其烦的接待照办,待办妥了又一一送上门。村里从原来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变成现在镇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里修了水泥路,村民们都盖上了洋楼。这都与父亲的努力与艰辛分不开。

现在父亲老了,岁月的痕迹不觉爬上了他的额头,他的脾气也比以前温和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以前从不敢近身靠近父亲,现在我每每回家会挽着父亲的手,故做得意的说:我比你高哩。父亲总会说:我15岁时成天扛木头压矮的,要不你怎有我高。你看你弟一米八零的个,就是自由伸展、营养供给充足的表现。说的也是呢,那时正值身体发育的时候,吃不饱还得拼死的扛一百多斤的木头从山头扛到山下,也只赚区区几毛钱。

至今我还保留着父亲二零零五年时寄给我的信,长达七页之多。当时结婚不久,我与爱人闹矛盾,险些走到离婚的边缘。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读之掩面而泣。也让我渡过了那段纠葛迷惘的低谷岁月,我恍然明白父亲就是一盏明灯,一直为我照耀人生的路,驱赶着阴霾。每当生活中有些嗑碰或面临选择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父亲,和他谈谈心,寻求他的指点迷津,为我解惑。我们有时候更像朋友之间的关系,少了父女之间的辈分隔膜,互袒心声互相鼓励。还记得有一次我回家呆了数日便返,我在车上收到了父亲的一条信息:女儿,很是不舍你的离开,你一走家里就顿时冷清下来了,我躺在床上突然有种想流泪的感觉……我看后百感交集,泪水巴达巴达地滴落在手机屏幕上。我抬头看着车窗外,后退的山峦和树木告诉我,家已远远甩在身后,我突然有种揪心的疼,从未看见父亲如此脆弱和感伤。那次我明白父亲一直是爱我的。

如今父母亲搬在镇上经营一家小饭馆,老屋闲置,孤零地伫在那里,门前的柳树不知何时已经伐倒,母亲栽种的几棵李树已枯槁不堪。后院,那曾经曼妙的葡萄藤架已不见踪影,总记得那时葡萄刚结了绿色的小果,我们都攀爬上去采摘,酸涩酸涩的。墙角边不知名的紫花盆栽也只剩下一只空的黑瓦盆。空空长长的后院,冬天铺着一层厚厚的雪毯,花白花白的。而如今空落落的,说句话都有极绕的回音。后山已经开垦,筑起了不少洋房。记得每到阳春三月,后山就是我们姐妹与少时伙伴的后花园,杜鹃花,白棘花,还有鲜嫩欲滴的枝叶都被我们折回家,放在瓶瓶罐罐里用清水养着,二楼木质的阳台呼啦一下全摆满了,甚是“壮观”。后山山脚下有一处泥塘,如今也已经填平建了洋房,夏天时母亲总会带我们姐妹顶着火辣的太阳,卷起裤腿到这方泥塘里摸泥鳅,每次收获颇丰,肥硕的泥鳅鲜美滑嫩,可我不甚喜欢鱼腥味,总是不曾下箸。

时光匆匆,恍若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童年的如烟岁月已随风轻逝。诸多记忆总是在某个寂静落寞的黄昏或夜晚波涛汹涌般占领我的脑海,那些记忆的片段经过一次次梳理回放在眼前,久久沉湎不能自拔。如昔过往的丝丝触触从不曾脱离我们的身体,我们一直都是背负着家乡的壳,步履沉重的艰难前行。年少时总想走出的故乡,而现如今却是自己多年来魂牵梦绕的地方。

工作的文章6:空中菜园

文/李星涛

前几年在乡下中学工作,闲时垦了一片空地,一年四季蔬菜不断。如今,住进了城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每天都要往菜市上跑。更让我担心的是,菜市上卖的小青菜都喷洒过农药。因为,七八月份正是虫儿肆虐的季节,可这些小青菜身上却一个虫眼儿也没有,这让喜吃青菜的我怎敢下咽呢。

苦思几日,我决定自己动手搞一片空中青菜园。我剪开一只旧麻袋,重新将其缝制成一个中型的沙袋模样,先虚虚地装上自己配置好的土杂肥,中间埋植了一根钻了许多孔眼且底部堵实了的青竹竿,然后把沙袋吊在阳台上焊好的三角形钢筋架子上。地侍弄好了,该播种了。我拿来一把锥子,在排着在麻袋上扎眼。每扎一眼,我便按进三四粒青菜种。一大包青菜种种完了,我的空中青菜园也便开始孕绿儿了。

每天早晚,我都要向沙袋中的青竹管中慢慢加一些水。水经过竹竿上的孔眼,一滴滴渗透到麻袋中的土中,正好可以满足小青菜的需求。至于竹竿中加入水量的多少,全靠自己掌握,只要麻袋的表皮始终保持湿润就可以了。

一周过去了,小青菜从锥眼里纷纷探出脑袋,舒展出叶片。那叶儿黄中透绿,嫩极,似乎一碰,马上就会断了去。锥眼中,先长出的小青菜茎儿长,后长出的茎儿短。整个菜园,自下而上,黄绿相衬,参差不齐,将原先灰黄的麻袋片儿点缀得一片盎然。十五天过后,小青菜严严遮住了麻袋表面。由于菜园底部水分充足,所以小青菜的茂盛程度常常是自下而上,逐步减弱。那些舒展开来的叶片于熹微的晨光中酥酥颤动,恰似一大群绿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妻高兴得合不拢嘴,每天拔青掐绿,不是青菜蛋汤,就是青菜下面。

菜园底部的青菜吃完了,我马上重新补种。等到上部的青菜吃完了,底下的青菜已泛出碧青。就这样,一茬又一茬,我的空中青菜园真正成了一块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绿色宝地。刚开始吊起我的空中菜园时,邻居以为我是拳击教练,每天要练沙袋。等到妻每天从沙袋上采摘下一把把小青菜时,他们才如梦方醒,马上纷纷效仿。于是乎,我所居住的单元,家家阳台上都有吊起的形如沙袋的空中青菜园,即便是到了冬天,依然可以看见沙袋上小青菜那碧绿的身影。

我大部分的休闲时间全都变成了一片片碧绿的小青菜。那一年四季容颜不变的绿色,不仅给了我们全家人怡悦快乐的心情,而且更让我们的生活增添出一种别样的情趣。

工作的文章7:风吹无尽 岁月生香

忙于工作,忙于养小,忙于奉老,忽略了身边许许多多。正点退休后,被一家公司聘请,混几个小钱,岁月悠悠,光阴如梭。

有天,大妹夫打来电话“姐,来陪陪你妹吧”。去后才知情,教了一辈子历史的中学老师,刚刚办完退休手续,正值学校开学,望着身边熟悉的学生一个个兴高彩烈地去报到,执着敬业地她,不能接受从讲台上走下这个事实。默然失神地她不愿出门,焦躁不安地在家里转来转去,望着举了30余年的课本发呆。我暗自发笑,一个胸怀历史风云,看贯历史变迁的曹二小姐,为何变得如此浅薄不能自控。

我无言安慰。当年我也在退休后,像个脱离了轴心的陀螺,六神无主,55岁后漫长的日子如何度过,也曾痛苦不堪。

我提议,“咱俩都没有去过武当山,我想去,你能陪我吗?”有呼有应,正中下怀。

隔日,买好了车票起程。

车厢里满眼都是各大院校报到的新老学生。过道里坐满了人,我俩搀扶着勉强站立,没有引起任何莘莘学子的注意。“失落吧,一个人民教师没有得到起码的尊敬。”我打趣说。“哼,不然,他们又不知道我是老师。”我继续逗她,“想当年,孔老夫子36岁杏林设坛讲学,他半卧于榻,学生们双膝跪地洗耳恭听。而今呢,学生高桌低凳地坐着,老师站着,陪着笑脸哄他们学习;稍有严厉,会有家长告状。我想啊,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半卧于榻,老师双膝跪地,含着眼泪劝学生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哈哈……”愁云锁面的妹妹开怀大笑,“有可能,我宁愿不当教师,重当一回学生,半卧于榻,让老师跪着给我讲课,哈哈……”

心不顺路不顺,下了太子坡,去南岩宫的路被水冲断,要沿山间小道才能到达。妹妹腿有风湿,我俩互相鼓励,你拉我推,参观完了所有景点。

看看道士们淡定安然的神态,慨叹世事如浮云。一阵轻风,吹得我俩身轻气静,过事回往,涌上心头。

“姐,咱姐妹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能同甘苦共患难。”

“小孩最难忍受是什么?”“饥饿!”

这是我俩的心在深沉的碰撞,往事风吹无尽,岁月日久生香。

回想我俩的中学时代,我们在不同的中学上学,而家中的两个小妹却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走读生每三天回家背一次馍,每每回家,两个小妹会从柜子里、挂在空中的小篮子里、红薯窖里、冬天还会从棉花包里拿出大小不等、有黑有白的馍块,聚在一起。她俩把母亲分给她们的那份饭,背过母亲,吃稀的,留下馒头藏起来,等我和大妹回家。

大妹说:“姐,你先拿,我学校离家近,不够吃,我回家拿方便。”

当然,我会挑最黑的,最小的。

过往的日子啊,装满太多难忘的美好回忆。

一块蒸红薯会留几天,等我们回家;邻里送的腌萝卜也会有一块等着我俩;一块布料,从老大推到老四,没有一个说要,而事实上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怎么会有人没有暖饱的需求呢。

参加工作后,我把姐妹间的事情说给同事,竟有人不信“不会吧,那个年代,人都吃不饱,哪有小的饿着肚子,让给大的吃?”另外一个接着说:“我家姐妹哪能和你家姐妹比,我要有那样懂事的妹妹,我给她献血……”

我和大妹同年毕业,优秀的学习成绩,都分配到满意的工作。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商量给家里的两个妹妹添置新衣。经精心的选择,她俩穿着当时最时尚、最漂亮、鲜艳而合体的衣服时,引来全村人羡慕的目光。我在自己省吃俭用的同时,更多地在计划如何让留守在黄土地上的妹妹各方面强过别人。值得安慰的是,我和大妹用自己的努力,让妹妹看上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从兰州长风厂运回了全村第一台洗衣机;打了全村第一口甜水井,不用去渠边担回混浊的渭河水。当同龄人还指不清西安的方向时,她们已经在西安转了几个来回。全村第一个用青砖砌花墙把父母的坟修葺一新,让二老宁静的休息,成为当时许多人参照的样板。

父母离世较早,令他们放心的四个女儿,一直坚强地努力,让二老更加放心。

侄儿结婚,三妹第一个向我敬酒,动情地说:“姐,有你,就一直觉得母亲没有离去……”。“这个家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人嫁心未嫁,我应该把对父母的思念和回报留给这个家。”我当着丈夫的面毫不掩饰地说。轮到敬大妹时,她红着眼圈,挤出笑脸说:“佛教徒相信人生轮回,上辈子,我们来自不同的方向成为父母的孩子,下辈子,也许分别是昆仑山上一根草,黄河岸边一粒砂,南沙群岛一条鱼,乌苏里江一只虾,永不相见。珍惜缘份,珍惜今生,过好每一天吧。”

我们共同感谢阳光的无私,感谢大地的包容,感谢父母让我们在他们身边相聚,在他们还种长大,在他们的故事中变老。

工作的文章8:年味

文/高坚

快过年了,繁忙的工作之余办公室的同事们自然而然就谈到年货的置办事宜。本身我们家都在农村,家家都有年猪,年猪一杀,基本就不缺啥了,别的物品平时市场应有尽有,总觉得没有以前那种浓浓的年味了。

二十年多年前,那时正是生产队的时候。能过日子的人家每年都会喂一口猪,大人小孩盼过年都是从杀年猪开始。杀年猪也有讲究,杀早了不行,杀晚了也不行,为什么呢?杀早了,别人家大多到这个时候都没油水了,就得来借肉,到时还的时候,一般都会还的不随人意。还有一点,一般在北方不到数九天,河套的冰还没冻的太厚,当时没有冰箱冰柜,猪肉冻不住就会坏。还有一点当时焅油也得进入数九天焅,能放一年不变质。杀年猪最关键的是灌血肠,灌血肠是一门技术活,首先接猪血时得放碎盐,然后再往里兑荞麦面。杀猪师傅给猪开膛后扯一些猪膛油,放到铝锅里焅好后放猪血里,再往猪血里放葱花大料等调料,这边杀猪师傅把猪肠翻洗好,帮工的人就开始灌血肠了。那边杀猪师傅还得割一块猪脖肉,还有猪肝等猪下货,放到酸菜里炖上,另一个锅开始烧煮肠子的水。除了留两三断猪血肠冻上过年再化开做过年菜,剩下的血肠都会煮熟请客用。这时大人就安排孩子们去村里请客了,等请的客人到齐以后,满桌子的杀猪菜也已经摆放好,一咬就流油的血肠,微苦但可口的猪肝,酸溜油腻的酸菜,肥而不腻的红烧肉,爽滑微辣的煮肠汤烩萝卜……,外面雪舞冰封,寒气逼人,屋里热气腾腾,肉菜的香味弥漫在那一年的腊月里。

年猪杀完后,接着就是蒸粘豆包,蒸粘豆包的用料是黍子磨成的面,用温开水活好后,放火炕的炕头发几天,等面酸了,再把挑好的花豆糊烂了,做豆馅。包豆包之前,还要泡夏秋天晾晒好的干苏子叶,裹在包好的豆包上,然后用旺火蒸半小时后起锅,起锅时热气带着豆包的香气和苏子叶特有的清香味,恨不得一口气吃它个十个八个的。等豆包半凉不凉时母亲会吩咐我给左邻右舍赠送点,左邻右舍也会在她们蒸豆包时给我家也赠送,所以我最怀念那时蒸豆包的腊月时光,余下的豆包父亲会放到陶缸里冻上,等过年慢慢热着吃,一直吃到出正月。

过年做衣服也是费心的事,孩子们过年大都盼大人给做新衣服,那时一般人家连新布料都没有,整个村子也没有几台缝纫机,有缝纫机的人家还得会做针线活,大家活就得求人家,一般这样人家得忙活到年三十。年三十母亲才会像变戏法似的,打开榆木箱子的铜锁,翻出准备好的新衣服和夏秋天就纳好的棉布鞋,等到给村里长辈拜年时显摆显摆,一般情况下洗过两三回,也出了正月,新鲜感过了,就盼来年的新衣服了。大人一般在旧衣服上找新布或者半新半旧的布料,挂一下里面或者外面,就算讨个好彩头了。

买年画是当时过年的一项大事,当时商店叫供销社,离我们生产队三里地,进年画大多都在二十三过小年后,当时信息特别闭塞,去早了年画没进,去晚了好的年画都被正好赶上的村民买走了。有一次年,我随母亲买年画,母亲先是挑了一幅一个带红肚兜的小男孩抱红鲤鱼的年画,然后又挑了一幅她说叫《女驸马》的年画,我转来转去,喜欢上了问妈妈才知道就是听过的评书里讲的《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的年画,硬是央求妈妈买了下来,如今我的梦里还时常浮现当年年画里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的精彩画面。年画买好了,家家户户还得糊棚,糊棚的活是我最愿意帮忙干的活,前提是糊棚的人家用的是报纸,我边帮忙刷浆糊,边挑出带有文学副刊的报纸,拿回家学习,我文学写作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都得贴春联,那时没有卖春联的,整个村子里会写春联的人只有村西解放前念过国高的徐大爷,听奶奶说徐大爷当年就是因为和徐大奶谈恋爱结婚,没有到几千里地以外的分配的工作单位上班,而是留在了本村,和徐大奶放羊种地生儿育女,过着平常人家的日子。奶奶还说如果村子里没有徐大爷,家家户户都贴不上春联,那时我的想法是努力做一个像徐大爷那样的人,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给村子里各家各户写春联。各家各户把叠好的红纸送到他家,顺带拎点烟酒糖茶等小礼物,反正徐老爷子那年三十上午都不会闲着,。后来我大一点后,真的和徐大爷学习毛笔字,直到我和他学会了毛笔字,他老人家才清闲点。

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得包饺子,大人们把新衣服从箱子里拿出来,给我们这些小孩换上,我们穿着新衣服,一边看着屋里一道道丰盛的肉菜端上桌,一边等着十二点时各家各户鞭炮齐鸣的时刻,各种各样的礼花装饰着夜空。那时浓浓的年味弥漫整个村庄,以后越来越淡,我一直在回味一直在寻觅,也一直在问,如今的年味在那里。

工作的文章9:栗水的欢笑和泪花

文/蒋家红

参加工作后,每年除了清明和封岁,就很少回老家。但一回到老家,就想留下来住几天,想到村子里转转,到河边散散步,再见一见儿时的伙伴!在老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空气非常清新,有在县城吃不到的野菜和江鱼,因假日有限,最后还是不得不离开这里。

在全州文桥镇,风景最秀美的,是栗水,栗水有一条河流把村庄分隔,河的对岸就是我的老家达山口了。远远望去,村舍静谧地散落在田野上,再走一两里路,就来到山脚下。清明时节,春雨淅沥,缕缕炊烟与山间雾霭连成一片,梦幻般的水乡景色,诗一般的世界。最美的是栗水的河流,河水清澈,水流平缓,像一古典美女披着透明的丝绸。上游的拦河坝把河水赶到两岸的水渠里,灌溉了锦碧街和下宅村几千亩农田。没涨大水的时候,坝上的河水像一匹匹绿绸从织布机上平缓流出,而到了雨季,河水从坝上倾泻而下,发出惊人的咆哮,一改秋冬季让人心醉的静美。河岸浓密的柳树青绿耀眼,即使在大热天,人在树下也有一种闻了薄荷般的清凉。夏天里,河里成了村民的乐园,在这里洗个澡,回家吃什么都觉得香甜。

小时候,母亲好不容易省下钱为我买了一双凉鞋,我总喜欢穿着凉鞋和小伙伴到河里洗澡,由于太高兴了,洗澡后,总忘记穿凉鞋,丢了两次凉鞋后,母亲只好把旧的解放鞋除去布面,在鞋底上钻几个洞,再安上拖鞋的带子给我当凉鞋穿,尽管这样,我还是改不了喜欢去河里洗澡的习惯。栗水每年有二月初一和五月十五两个闹子,非常热闹。在圩日里,能吃到麻圆粑粑和米粉,能买到连环画,这大概是小时候最快乐的记忆了。

老家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也带给我很多愁苦!那时候,栗水的大河上没有拱桥。平时到对岸的商店购物,只能从木桥上过去。而河里涨了大水,木桥就被大水冲走。这个时候,下宅村的老船工就要撑船,一天里,船要往返很多次。在栗水的大河里用桨摆渡是行不通的,下了大雨,河水很急,只能撑船。因为用船桨摆渡,木船不知要被大水冲到好远好远!只有用竹篙撑船,才能保证把船撑到既定地点。那时,老家的交通不是很方便,也因交通不便,造成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秋季,因下宅村水渠里的水太少,达山口的碾米厂碾不了米,村子里的荣大爷只好挑着谷子到锦碧街去碾米。我和好友祖华正好要过桥,祖华热心,就帮荣大爷挑谷子。到了桥中央,祖华大概是眼睛看了水流,脑袋有点发晕,一头栽进河中,箩筐里的谷子全部喂鱼了!我想都没想,扑通下河,把祖华拉了上来。荣大爷没有怪祖华。多年后,我回乡见到荣奶奶,她就和我打招呼:“你就是红仔吧?谢谢你和祖华当年帮我们挑谷子!”我知道,她说这话是真诚的,但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那时,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要进行选拔考试,录取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这种考试的考点一般设在集镇的初中。考试的前两天栗水河里涨了大水,木桥被大水冲走了!怎么办?学校的领导、班主任通知所有家长来开会,最后决定,班主任带领学生翻山越岭,取道庙头镇的宜湘河大桥,再到文桥初中参加考试。考试的头一天,班主任汪国太老师带领大家翻过学校后面的越城岭。爬山时,很多同学撇下了避雨的尼龙薄膜,不知摔了多少跤,从凌晨6点多走到傍晚7点多,才来到文桥初中。全天估计走了30多里的路程,这次跋山涉水把我们都累趴下了,那一晚睡得特别香,这大概是童年里路程最长的一次远行。

1992年,栗水大桥动工建设,那时我在家务农,大桥桥墩要挖基础,我去挖了一天,干得腰酸手麻,但心里无怨无悔!老家上面的两个村子来了好多人,他们也来参加建桥,个个都干得很起劲!要知道,由于交通不便,这两个村子有不少年轻人还在打着光棍。应该感谢栗水村的党支书和达山口的林场场长,他们一合计,把集体林场的杉树卖了一批,加上村民都筹了点钱,建桥的款有了。

1993年,我考上师范,栗水的石拱桥还没修通。1994年暑假,好几个师范的同学想来我家看我,经过木桥时,很多女同学是爬着过来的。吃饭时,有人说:“蒋家红,你们家我再也不来了,我怕过那座木桥!”听了这话,我心里很是酸楚。还好,大桥于当年年底修通,桥面能过重车,运啥东西都方便。

工作的文章10:做个小主人

文/周秦

妈妈出国了,爸爸工作又很忙,我俨然成了家里的小主人。

要做好小主人,首先得来个角色转换,虽然一时不适应,但我已经长大了,不能自己当家吗?一个计划在我脑海里诞生。

心动不如手动,在爸爸的默许下,我立刻做出了行动。

第一天,在闹铃声中,我兴奋地起床了。洗漱完毕,我就自己盛粥吃早饭,结果呀,粥太烫了,为了等它变凉,我上学都差点迟到。看来计划是计划,还得规划好呢!爸爸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勿以事小而不为,只有你亲自去做了,才会有体会,有心得。”我点了点头。

放学回家,我赶紧按照爸爸的叮嘱,学淘米,在电饭煲里配水,虽有些手忙脚乱,但我感觉很高兴,因为有种长大了的感觉。晚上,当我换好睡衣准备睡觉的时候,爸爸朝我眨了眨眼,我猛然想起自己是小主人,就惭愧地收拾起换下的衣服、袜子,当我洗完衣袜上床睡觉的时候,心里特别舒坦。

一天晚上,爸爸突然对我说了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话,我环顾四周,才发现要对屋子进行一次打扫了。当我和爸爸忙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做家务活虽然繁琐,但同样是对我的一种锻炼。不能照顾好自己,以后怎么能照顾好别人,为人民服务呢?我下定决心,要坚持把小主人做下去,因为“长大的感觉真好!”

工作的文章11:相识

文/大风

即使在一个办公室,我们的工作刚开始也没有太多的交集。我没有认识你的机会。偶尔因为周边环境的关系。我们会在同一地方吃饭。总是会不经意的偷偷看着你。偷看你的毛病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吧。后来我偷偷打听到了你的名字,我用很笨拙的方式开始想要认识你。还跟你要了电话。当你愿意给我电话的时候,我很开心。或许你可能是出于礼貌性。你也一直都很有礼貌。但是我还是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

不过第一次给你发消息,我居然也就表示了我喜欢你。因为按照我的计划,不应该是这样。表白至少也需要更浪漫的环境和气氛。但是爱情又怎么能计划。我仿佛等这一刻,等了很久。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你:”我喜欢你”。我的每个细胞都在告诉我,这种冲动应该无所畏惧。最直接,最快的表白或许更能说明我有多喜欢你。

——我只是想在经过你时偷偷的望一眼你的样子

工作的文章12:风筝是春天的翅膀

文/谢祺相

工作之余,一家老小来到空旷处放放风筝,既是非常有益的户外活动,也是放飞心灵的真情表达。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机。

我第一次放风筝时还没有上学,那时看到邻居小哥哥在放风筝,是一个漂亮的金鱼风筝,我在一旁羡慕不已,跟他一起跑着跳着。我想让他把风筝借给我放一会,可是他很小气,就是不让我碰他的宝贝风筝,气得我眼泪都下来了。回家后我缠着父亲,让他也给我买一个风筝,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亲既心疼我又很为难。后来父亲决定自己动手做风筝,先是找来竹子劈成竹篾,然后扎好框架,又用旧报纸糊在上面。那次父亲做了两个最简单的风筝,一个是三角形,一个是五角星,风筝做好后,我很是失望,因为跟邻居漂亮的风筝根本没发比。父亲见我不高兴,用毛笔在风筝上写上我的名字,告诉我,风筝飞上天去,就是我在飞,比那个金鱼有意义得多。听了父亲的话,我才破涕为笑,和父亲拿着风筝去放,看着自己的名字在天空高高飞翔,我真的感觉好像自己在飞,这成了我童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前年曾有幸去山东潍坊旅游,正值国际风筝节期间,不仅见识到了风筝世界的炫丽繁杂,也体验了“世界风筝之都”的魅力。满眼都是五颜六色的风筝,满耳都是人们看到美丽风筝的惊呼。游览期间,参加了规模宏大的开幕式和放飞仪式,参观了风筝博物馆,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和文化。但最精彩的还是来自世界各地风筝高手的比赛,那哪里是在放风筝,那些风筝的美丽、庞大、以及选手精湛的放飞技巧,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那完全是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让我们在风筝面前忘记了自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这首诗,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放风筝情景,这才是最惬意的生活。风筝本是民间的艺术,也是百姓所喜爱的活动,趁着这和煦的春风,让我们都参与到放风筝的行列,让春天飞动起来,同时放飞我们的梦想,放飞快乐的心情。

工作的文章13:你看你看,树的上面

文/任崇喜

在我工作10年的办公室,窗前有树,南面临窗的是栾树,北面稍远的是悬铃木。

我不知道它们是何时存在的,也说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它们的。这两种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展示着不同的风景:通常是向阳的栾树先展示春的生机,往往又是悬铃木的金黄提醒四季的轮回。眼睛疲惫或者—个人无聊的时候,我的目光总会锁定它们中的一棵,静静地注视。

我的办公室在三楼,对于高大的悬铃木需要上仰的视角;向阳的栾树则不然,是可以用平时或者下俯的眼光来看待的。或许这样的缘故,看得更多的是临窗的栾树。

站在窗口望树,感受竟变得有些不同了。站在树下,这个季节,我看到的通常是笼统的一片绿色,看不到的是分明的枝和叶;站在楼上,我看到的分明是叶们充满生机的一大片色彩。我知道它们走过的路。春天里,当树的下部色彩还未脱去冬日的装束时,这里已是大片大片的鹅黄、浅绿。东风劲吹,阳光普照,这些刚绽开不久的叶片便迅猛地向天空飞翔,在阳光里进取,使人领略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雨来过,雷滚过,这些叶片渐成碧绿,葳蕤成夏日的色彩,每一片叶子都幸福地微笑、呼吸。夏尽秋来,这片色彩里又加入了一些别样的风韵,由墨绿到辉煌的金黄色,慢慢由上而下铺展开来,点缀成了最美的一袭华服。直至在萧瑟的冬日里,简洁的枝桠一个个伸展出去,小心翼翼地接住了雪的躯体。

记得小时候,对树有一种敬畏。树的上面是什么?神仙,鬼怪,鸟的家?每到夜晚,幼时的我骇的是树的阴影,有月光的夜晚,甚至不敢多望一眼高大的树,生怕有什么样的怪鸟不期而至。站在窗口向下望去,方才发现树的上面,原来如此多变,如此丰富,如此充满律动!就说那些叶们,姿态各异,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叶和叶重叠织成的那种浑厚苍翠的飘逸,会让你既惊喜又羡慕。

有雨来临,我坐在窗前。可它们却毫无遮蔽地站在风雨中,所有的树叶都在迎风狂舞,左冲右突,—刻也不停歇,也无法停歇,但我却看到了有—股来自根部的力量正在无声地向上凝聚。就说那些枝们,枝和枝交叉形成的那种自由生长的奔放,让人感到有一股力量在向着阳光的地方行进,让人倾听它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成长的历程,不时伴随着难以名状的敬畏之感。就说那些鸟们,这些小精灵在枝叶间跳跃着,在上面随意地交谈、歌唱,或者仰望着天空,不张扬,不孤傲,不受风的制约,不存在种族歧视和方言优劣的问题,没有忙碌的生活节奏,没有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炎凉,那份自由令人艳羡。

树的上面还有什么?小鸟的巢,雷电划过天空的痕迹,温情的月光?肯定还有许多在地面上永远也无法读到的东西,以及由此而生的一个个惊喜。

一棵树的上面,让我看到了难以窥及的背面。长久地凝视—棵树,我感到那些叶们好像也在那里注视着我,要我过去,去跟它们说说话。

工作的文章14:匆匆

文/暗夜之烛

现在的人们都很急,上学很急,工作很急,结婚很急,生孩子很急,有孩子以后让孩子上学也很急。这是一个人口急剧膨胀的时代,以至于从某些方面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不太喜欢这样的生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还是对以前那样的生活方式比较喜欢。

在这个匆匆的时代,好多事情都会提前安排到日程。而我也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年纪当中,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不是提前的安排,但却是加急的诏书。

当学习、工作的任务结束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找对象结婚这样的大事。周围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你不顺眼了,怎么这么一个好小伙还是单身呢,这可不行,于是各种相亲接踵而来。不反对相亲,但是反对一直都这么急的节奏。相亲之后就一定非得多久就要定下吗,但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会有这种想法。

是我不正常吗,有时候不禁会问自己。其实也不是,遇到喜欢的总会去追得,追需要过程,谈也需要过程吧,为什么好多人都觉得不正常呢?喜欢一种顺其自然的过程,喜欢两个人之间的相溶以沫,喜欢可以没有人来过多的过问我的生活,让我可以没有拘束的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对于这个世界,我有自己的坚持!

匆匆忙忙之中,给自己的心灵某处留下一片净地,纵然这个世界有再多的纷争、有再多的昏暗,让心中永远有一道烛光长留。

做一个阳光的人,有自己的脚步,不去刻意迎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工作的文章15:严冬里的坚守

文/菊心

有几年冬天,工作之余,我都会在街头摆摊,卖手套袜子耳暖口罩之类的小商品。

那一年是个暖冬,每当看到太阳灿烂的笑脸,母亲都会愁眉不展。我知道,她是为我担心,两个上学的孩子,两位老人,我们租住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天气不冷,我们摊位上的商品就卖不动。

那一天,天突然就冷了下来,西北风刀子一样呼呼地刮着。母亲赶紧把货物拿出去摆在菜市场门口。没有几个人光顾我们的摊位,大家都忙着买菜割肉回家做午饭。她在寒风中冻了几个小时也只好收摊回家。

午饭后,我把货物摆在路口,那些吃完午饭的人们陆陆续续出来了,路过我的摊位,都会停下来挑一些需要的保暖用品。两点钟,我去上班,母亲接手我的摊位,这时候天上零零散散飘起了雪花。冬日的天,总是黑得特别快,我下班去替换守摊的母亲时,她特别开心,说:“快瞧瞧,我一下午卖了二百多块钱……”

风停了,雪却越下越大,由于气温低,落下来的雪不容易融化,很快就白茫茫一片了,晚上,我把摊位移到了超市门口,借着超市门口的灯光坚守着我的摊位。雪不隔行人,人们对雪的到来都是充满期待与欢喜的,人们走出家门,超市里也是熙熙攘攘,从超市里出来的人不断地光顾我的小摊,挑一副漂亮的耳暖、拿一双保暖的手套,口罩、袜子、绒线帽……厚厚的羽绒服上落满了雪花,一条旧床单搭在货物上,来了顾客我就从落满雪花的货物堆中扒出他们想要的东西,拍去上面的雪花。

没有顾客的时候,我就把手拢到袖子里,在雪地里来回走动跺脚,以驱散寒冷……

日子长长短短,酸酸甜甜,迎着困难坚持着、行走着……多年以后,回望岁月,我终于明白,正是那些苦难和坎坷,让我的内心成长起来,丰盈起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