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静谧而美好。从市区金渭大桥北口,我进入了渭河公园。老人逗鸟怡趣,亲子漫步拍照,恋人甜蜜耳语,人们都在自在游憩。这是一条绵长的廊道,廊道的下面便是金渭河了。
放眼望去,金渭河清辉璀璨,水波暖暖缓缓,极自在地铺排开一片涟漪,清凌凌、透亮亮的。水影中,城市的天际线与两岸的楼宇相映成趣,一汪清波和这座城市浑然一体。
烟柳环绕着狭长且弯曲的水域,近水的地方,芦苇摇曳,诠释着北方独有的自然苍茫。金色的阳光洒下来,河面铺展开了一匹清透柔滑的锦缎。没有嘈杂的声音,城市里少有的清静;暗想若是在这水中小岛上盖几间简易的木屋,定然是画家最爱的风景,若是送一木筏入水,也定然能找到《诗经》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古朴意境。
水的中央,有一片沙洲。几株小树风姿绰约,倒映在水里,还有菖蒲等各种不知名的水草密集交错,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而温暖的色泽。
白鹭鸟身材颀长,雪白娴雅,让人眼前一亮。一只白鹭在水里照镜子梳洗羽毛,正想凑近些一睹芳容。可白鹭的警觉性很高,听到一点声响就展翅飞远了。翅膀悠然滑行,秀美的脖颈向前伸展,匀称的双腿并齐向后,轻盈矫捷,翩若惊鸿。这白鹭该是从《诗经》里飞出来的吧。
远远看见水面上浮着小小的黑点,走近才欣喜地发现那是成群结队的水鸭在游弋嬉戏。它们有的凌波滑翔,有的展翅起舞,有的俯首梳妆,有的呼朋引伴,在河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漾起朵朵水花。它们是那么安闲喜悦,浑然不觉寒冷。
冬天里,城市的天际线显得更低。铁甲虫一样的汽车来回穿梭,轻灵的雪花也稍纵即逝,难得有这样的自然生趣。沿着蜿蜒的廊道走向河滩,我想靠近些欣赏小水鸭的游戏。听到人声,小家伙们在水面上打着激灵,呼朋引伴跑远了。
水鸭们跑向了岸边的芦苇丛,窸窸窣窣,又引出一串咕咕嘎嘎的叫声,惊飞几只不知名的白色水鸟,在微波里滑翔。另外几只野鸭安详地卧在煦暖里,悠悠懒懒,轻轻游弋。看来不光水鸭在此栖息,还有许多迁徙候鸟把这里当成驿站。成片的芦苇和这些可爱的生灵们相伴相生。
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开车过百里画廊,沿途草翠花开、风光旖旎。路上曾遇见一伙儿毛茸茸的小鸭雏,它们队列整齐,正要从路边的绿化带过到对面河滩去,憨态可掬的样子能把人萌化。我赶紧停车给小鸭让行,目送它们过了路。它们娇憨可人的身姿,留在了我心里。
要说芦苇,渭河宝鸡段要数岐山县境的万顷芦荡最为丰盛。我也曾欣赏过这里苍茫壮阔的景象。河道边芦苇丛生,蔓延成片。虽已下过两场雪,芦苇依然青黄相间,好像身着迷彩衣,纤柔而刚韧。风儿轻轻吹过,芦花翻飞,好似战旗猎猎、沙场点兵。其实,不蔓不枝、中通外直这些词眼用在芦苇身上也正契合呢。芦苇虽身形纤细却并非弱柳扶风,冬天枯萎了也在冷风寒霜里傲然挺立,春天再披绿装。自身挺直,不怯懦、不攀附,这是芦苇的气节。
天边霞光昏黄,远处的村庄有炊烟升起,让我想起儿时村里也有一大片芦苇地。老家人把芦苇叫做"羽子".猜想大概是因芦花飞舞如羽毛象形得名吧。每年初冬,全村家家户户都参与割"羽子",割下来再分给各户。人们用"羽子"杆扎顶棚(天花板)。横平竖直的小方格,上面铺了白纸,房间就相当于精装了。"羽子"分篾则可以编炕席,大大小小,方方正正,人字形的花纹,细密精致。元宵节手制的灯笼骨架,也是"羽子"做的。孩子们还用"羽子"管里边的薄膜做笛膜呢……
西风萧瑟,荒草摇晃,芦苇穿过夕阳,独立苍茫;清澈的河水像一个清澈的梦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就是从渭水之畔生长出来的。所谓蒹葭苍苍,不正是眼前的情景么?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大秦帝国在她的怀抱里崛起。千百年来,渭水奔涌不息,成了秦人的母亲河。遥想千年前的岁月深处,巍巍秦岭该是位俊逸的君子,汤汤渭水则是位窈窕淑女。金戈铁马,风刀霜剑,秦岭有了父亲的沧桑厚重,窈窕淑女也终为母则刚。
冬天的渭河,在天地间流淌的声音,像清风拨弹一把古琴。这琴声渺幻苍茫,却又清晰、充满力量;似河水清瘦,有英雄气;似芦花轻盈,是女儿情。
沿河而行,便是走在历史的长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携着渭河的水气;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在沙地里埋藏……蜿蜒的渭水,携着蒹葭的挺拔清香,带着秦人的刚劲敦厚,不舍昼夜向前奔波,勇往直前,浩浩荡荡。即使浅滩上迂回流连,也是在积蓄勃发的力量。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也可比喻君子德行如水,少女柔情似水。水的品格,蕴含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对于美和德的理解与追求。迂回的堤岸,清劲的芦苇,悠悠往事亦如水。习水之善,行人之道。渭水跳滩越涧,千年不息,激荡心胸,开启智慧也温暖心灵。
秦岭隐隐,渭水奔流,芦花秋草簇拥,光阴的故事生生不息,我们从冬天出发,奔向一个崭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