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清醒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清醒文章1:梦魇之后的清醒
迷茫的望着似乎一片空白的电脑。
企图能够安逸的得到催眠的效果。
渐渐的感受这一丝丝的困意袭来。
慢慢的发觉我似乎已经入睡状态。
脑海里一片混沌,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摸不到。
似乎一个人在深海中感受着这份难受的窒息感。
没有人,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强烈的无助感。
这。这到底是什么。
这难道是我潜意识里想要的生活方式么?
困惑的望着这周围漆黑的一片,海水的涩味。
种种感觉冲击,刺激着这早已麻木的神经。
我到底是怎么了,习惯了悲伤的生活。
到底让什么寄生物生存在了脑海里。
我的快乐,我的乐观去哪里了。
努力的游着,寻找着那份曾经的失去的东西。
渴望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发现它们。
一梦惊醒、梦魇之后的清醒。
原来一切都还是一样,依然悲伤的氛围。
不变的事物,无变的人文。
我,依然是那个悲伤角落里的孤独者。迷茫的望着似乎一片空白的电脑。
企图能够安逸的得到催眠的效果。
渐渐的感受这一丝丝的困意袭来。
慢慢的发觉我似乎已经入睡状态。
脑海里一片混沌,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摸不到。
似乎一个人在深海中感受着这份难受的窒息感。
没有人,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强烈的无助感。
这。这到底是什么。
这难道是我潜意识里想要的生活方式么?
困惑的望着这周围漆黑的一片,海水的涩味。
种种感觉冲击,刺激着这早已麻木的神经。
我到底是怎么了,习惯了悲伤的生活。
到底让什么寄生物生存在了脑海里。
我的快乐,我的乐观去哪里了。
努力的游着,寻找着那份曾经的失去的东西。
渴望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发现它们。
一梦惊醒、梦魇之后的清醒。
原来一切都还是一样,依然悲伤的氛围。
不变的事物,无变的人文。
我,依然是那个悲伤角落里的孤独者。
清醒文章2:身心待何寄
文/枫林主人
清醒是个极为有用的东西,它能让人按约定俗成的标准,理直气壮地活在众人面前。若同几个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朋友,随便找一个话题漫无边际地聊开去,你总能在这种状态下,面对对方的辩驳与质疑,立于不败之地。这些标准,经过几千年的过滤与检验,虽然不外乎仁义道德,经济学问一类,但当它齐唰唰的摆在桌面上,我敢保证,没有哪个敢胡乱非议。我们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所给予的叮嘱和教育,都是基于这种标准下的乖孩子思想,但长大后才发现,有很多我们羡慕的东西,倒被坏孩子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而所谓的乖孩子,却往往是打肿脸充门面的可怜角色,做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苦主儿。
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恐怕是太过唯心了,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完美臆想。我倒觉得,人的本心是极容易往坏里靠拢的,因为在坏的世界中,罗列着丰富多彩的个人功能,从彻底的利己主义到自由奔放的欲念,大都符合人的天性,因而也更吸引人。比如懒惰总比勤奋来得容易,自私总比无私来得实用,享受总比承受来得舒服,毁灭总比创建来得痛快,滥情总比专情来得刺激,贪欲总比灭欲来得鲜活。这些所谓的坏,与清醒之心所抱持的好,原本是一个整体,但自从被我们的先贤哲人贴上标签后,便将有机的人性撕裂开来,以黑白分明的方式呈现于世界,好让所有人来监督,以便于进行歌颂与批判。
在人性撕裂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痛苦,世上还没有一把刀,能够像杀死一个人那般容易的来齐根斩断形而上的精神。在好与坏的楚河汉界,便有数不清的灵魂挣扎其中,从而在抉择之间迷茫不定。即使有幸爬上岸的,也总会向对面的彼岸频频张望,因为连他自己也分不清,那里是否遗留了自己本不想舍弃,却又不得不舍弃的东西。那些经过挣扎而舍弃的部分,对他来说或许是极想留下而又不敢碰触的,心里欢喜却又不敢大声宣布的,私底下想来没有错,放在世人面前,却又处处都错的。他爱它们,却必须恨,他舍它们,然而又不甘心。它们就像一只钻到衣服里的虫子,在众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微笑,暗地里却不得不咬着牙,忍受它们带来的痛痒。
人要想活得轻松,或者说看起来轻松,人要想活得体面,或者说看起来体面,就必须越过这种痛苦进行一次抉择。我们与其在撕而不断,裂而不分的灰色地带,做迷茫的纠结,倒不如面对这种抉择,认真做一次抉择前的选择。我们有理由怀疑,不管是先秦的诸子百家,还是他们所推行的儒墨道法,乃至于西汉时期外来的佛法,大抵是没有考虑到人性的细微纷繁,或者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没什么闪失,而将这些所谓的真理,一股脑儿地放之四海而皆准。当初,他们是否认真考虑过这样的标准,有可能会有遗漏,有可能会有偏颇,过多的强调人性而忽略天性,过多的强调精神而忽略肉体。王昭君出塞远嫁,侍夫至死,本该回归大汉,又为何忍“妻其后母”之辱,何言其贞?关二爷逞一时之勇,怒杀恶霸,他的父母因爱子心切,双双投井以让他放心逃命,何言其孝?一生向往田园生活的陶令,却为何在临终之时,留下一篇激越豪放的《咏荆轲》,其淡泊又该从何说起?
我们当然需要一个标准存身立世,也同样需要这一副血肉之躯,能像一棵草木那样,于百年之限,鲜活多姿。我们当然需要一份清醒,以供辨路行走,也有必要,不随便地将瑰丽斑斓的精神交给厚厚的故纸堆,让它们不分青红皂白的来奴役。至于,如何去分辨是非,如何去选择对错,那不是我份内的事。有人说,精神享受了,身体便跟着享受,我只能点头称然。若有人再问,身体若受到痛苦,会不会使精神跟着不愉快?那时,我将无从辩解。
清醒文章3:一盏茶的情怀
文/九格格十一
一盏茶的情怀,品出了清醒,品出了深切,品出了人生的滋味。
明前春茶纤细明丽的芬芳,秋茶厚重的浓香,纷至沓来,远涉而至,相伴而行,香气悠远,浓郁,幽香,甚至,连空气中都香气弥漫,令人不忍置杯于茶几,而捧于掌心细品。明眸吐光彩,清心沁芬芳。
一盏茶的情怀,可以读些心爱的书,新近心仪的书,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在一盏茶香里内心得到充分的释怀。可以随心所欲,哪怕置身车水马龙的闹市,一样可以心静如水,游离于万物之外,浸润于茶香之中,从而"大隐隐于市”、“深隐隐于茶”。
一盏茶的情怀,适合写些诗歌,小字。茶的深处,不就是心的深处么?茶的清香,不就是诗的神韵么?
一盏茶的情怀,时光温润,岁月轻柔。让生命的繁花,开满了岁月的轩窗,怀揣着一份期许,在时光的眼眸中,守着内心的安然与恬静,于云卷云舒中。别致温婉,抒尽人间缱绻。
守着一树似雪梨花,让尘世风霜不及眉眼,让幸福的姿势静水深流,任经年的辗转,波澜不惊的走过心头,在光阴中安恬,尽在一盏茶的情怀!
清醒文章4:成年人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文/yebo
生活这道题,无论怎么解都会有遗憾。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沉默,选择不说,不是因为无所谓、不在乎,而是随着年龄增长渐渐明白:如果凡事都要去争个高下,其实都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懂了三观不同,争辩就算了
有这样一则寓言。
森林里有一只燕子和一只蝙蝠。
在燕子眼里,日出代表早晨,日落则意味着傍晚。
蝙蝠则不以为然,它认为太阳落山后,美好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它们互不相让,总是认为对方错了。
有一次,它们又为此争论不休,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这时,路过的猫头鹰说了一句话:“你俩一个生活在白天,一个生活在晚上,见过的世界完全不一样,怎么可能得出一样的观点呢?”
有句名言:“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每个人所站的位置角度不同,想法观点自然也不尽相同。
若一味争辩,试图强行说服别人,只是浪费口舌。
智慧成熟的人,会清醒地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不会与人争辩。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沉浸在自己固有的观念里,很难被他人打破、扭转。
三观不同,就不必强求对方的认可。
若一味争下去,不仅争不出个所以然,更是对自己无意义的消耗。
懂了世事变化,执念就算了
有句话说:“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对于生命中那些反复无常的人与事,死死揪住,只能越活越累。
人生中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尽量简化你的生活,你会发现那些被挡住的风景,才是最适宜的人生。千万不要过于执着,而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正所谓:一念放下,天地皆宽。
放下执念,剪去心中多余的枝叶,才能种下清凉,收获内心的恬淡舒适。
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守候成美丽的风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掏心掏肺地互诉心声。路过的,都是景;擦肩的,都是客;驻留心中的,才是情。
懂了事过境迁,纠缠就算了
有人说:“人生不能忘记许多,生活便无法继续。”
以前的事情,不必再追问;过往的伤害,要学会释怀。
那些令我们不甘的事,终究已成过去;那些曾经怨恨的人,终究只是生命里的路人。
日子总是要往前走的,不能老是回头看。
世事犹如书籍,一页一页翻过去了,才能接着书写新的篇章。
看过一句话说:“不爱计较,不是没心没肺的表现,而是经历了极坏的考验,见过极好的繁华,学会了顺其自然,不勉强自己,也不为难别人,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就行。”
生活本来就充满不易,我们没有必要为难自己。
成年人的清醒,不过就是一边慢慢懂得,一边学会算了。
清醒文章5:爱一直清醒
文/疏影美钰
近日来,我常常做噩梦,也常常心神不灵,母亲回到老家已一月有余,我预测得到她的状况不可能变好,可是我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是一家人,面对父亲的妥协,我又怎能寸步不让。最重要的是母亲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那个小村庄,她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她思念着那个给以她一生磨难的地方,她无法改变,我也无能为力。
我夜里总是梦到母亲,或是梦到她一个人突然来到繁华的城市找我,我从梦里惊醒过来,她从没有单独出过门,也不具有独自出远门的行为能力,又怎能在辗转颠簸之后找到我,庆幸她没有走丢,我被一阵后怕惊醒,醒来庆幸只是一个梦。或者梦到母亲形容憔悴,傻傻地站在家门口等我,望眼欲穿,失魂落魄。
我多么希望她能习惯呆在屋里看电视的清闲生活,这样她就可以心无杂念地呆在我的身边,不去担心家里的庄稼是否有人管理,不去操心家禽是否有人精心喂养。可是母亲的心放不下那个村庄,在她的意识里,那个小村庄才是她的归属,呆在其它任何一个地方都只是客人。我认为母亲不能离开我,而她却更离不开那个村庄。我是一棵被移栽进城市的树,青年时就已被连根拔起,滋养我的是城市的土壤,历练我的是城市的风雨,那个村庄离我越来越遥远了,遥远到让我连回忆都想避开。
母亲智力低下,但她的母爱是高大的,回想起她的爱,让人忍不住流泪。我的小学在离家好几公里的地方,临近期末的时候学校要求加上一节早课,八点就开始上课,冬天的八点天刚蒙蒙亮,那时候我才读一年级,去学校的路上有许多坟,天不亮我不敢一个人走。而几公里路对于那时候的我需要一个小时,我们的村子很小,上学的小孩子很少,能同路的就一两个,我必须在小伙伴出发前把一切事情准备就绪。我害怕迟到,也害怕在黑夜里穿过坟区,上早课的日子是一种煎熬,煎熬着我,也煎熬着我的母亲。
我幻想得到一个小闹钟很多年了,可是吝啬的父亲连三元钱一只的电子表都舍不得给我买,更加不可能给我买八元钱的小闹钟。我还是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有能力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判断时间,况且要从熟睡的深夜醒来。凭借母亲的智力,她的判断能力并不比我高明。为了不让我迟到,不让我哭着跑着来不及吃饭就去学校,母亲经常只睡一小会儿就起来烧起一堆火,在那寒冷的夜孤零零地等待天际发白,然后给我做饭。可是母亲经常判断失误,她以为天就快亮了,赶忙给我做饭,等把我送到小伙伴家门口,在冰霜冻硬路面的死寂之夜将沉睡中的他们叫醒,被告知才一点钟,这样的情节重蹈了好多次。我不知道那些日子经常骂母亲和我是笨蛋的聪明父亲到哪里去了,我使劲回想还是捕捉不到一点信息,或许我真的发育迟缓,上一年级了仍然对身边之事没有完全的记忆。
提到这些,我不得不批评一下中国的教育制度太没人性。我不明白这样的教育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摧残天才,或者可以说它是在毁灭未来一代。在加上早课的日子,我们离学校远的同学早上天不亮就吃饭,直到下午太阳快落的时候才能到家吃第二顿饭,被饿得连走路的速度都放慢了。近年来,很多同学被检查出胃病,有的还相当严重,人们不理解这么年轻的人怎么会得胃病,我认为一种现象非常普遍的时候,那必定是有社会原因的。我很庆幸没有在那段黑暗的岁月落下病根,也没有因为上学的艰难而终断了学业。支撑我念完小学六年的支柱,是母亲的无数个无眠之夜,是母亲傻傻的守候,是母亲用尽全部心血的托举。
母亲现在神志不清,但她始终记得有个女儿在远方,她记得把好吃的东西留着等女儿回来。母亲犯病以来就有了许多空穴来风的意识,这种意识根深蒂固,任何人都动摇不了,她认为我要回老家工作,她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帮我调动工作的人。她还会半夜三更跑到路边等待从那里经过的小商贩,要买一些吃食等待我回家。
我理解母爱的伟大已经太迟,我无法原谅自己小时候对母亲的责怪和嫌弃,她给以我最无私、最高尚的爱与呵护,我却把这爱当成了愚蠢。我当然知道母亲从来没有责怪过我,她现在精神错乱到不会按时回家吃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但她还会说我从小就很乖,没有让她操心过。母亲对待事物已经不清醒了,但她的爱一直都是清醒的,谁对她好她必然以更多的爱回敬,谁对她不好,她依然是有恨的。作为女儿,作为母亲最大的希望与牵挂,我无论付出多少都微不足道。
清醒文章6:工作中:不拖延,少抱怨,常清醒,多提升
文/洞见ciyu
不拖延
拖延症是许多人精进路上的绊脚石,也是工作晋升通道的拦路虎。
很多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提前完成,为什么要提前呢?
因为处理任何事情时,如果都能提前去做,这样既能克服拖延症,也有充足时间面对突发情况。
我们常常在执行学习计划时,找了无数个借口,硬生生地把计划一拖再拖,那些学习计划成为永远完不成的清单。
在撰写一个项目策划书时,总是眼看截止期限临近,才火急火燎地匆匆赶完,工作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始终被生活拖拽着前进,就难以真正掌控人生。
有一期演讲,讨论过拖延症的问题,演讲者用一个简单又很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人为什么会拖延。
他说,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理性决策的小人”,还有一只“及时享乐的猴子”。
人终其一生,就是要努力让“小人”战胜“猴子”,走出舒适区,严于律己。
拒绝拖延,注重点滴时间的累积,就会产生惊人的复利效应。
拖延浪费的是时间,压垮的是斗志,唯有马上行动才能触摸到我们想要的生活。
少抱怨
工作中,难免会有人满腹牢骚,因为觉得付出没有回报,就一味地抱怨。
可一直消极地怨天尤人,容易困于负能量磁场中,难以自拔。一旦习惯抱怨,就会画地为牢,不会积极地处理问题。
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对缺陷带来的麻烦,并且不为此而抱怨。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我们所要做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凡事多反省自己。
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在于,不再抱怨自己的苦劳,而是专注于贡献功劳。
常清醒
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一个人要学会永远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要被一时的利益蒙蔽心眼,不要贪图于人性中的享乐。
我一个朋友是一位剪辑师,入职一家初创公司。
公司一开始的业务都是一些简单视频剪辑和渲染,对技术要求不高,所以很多员工整天浑水摸鱼,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但朋友忙完手头的工作,会去技术论坛交流经验,请教大咖,会搜罗一些优质视频来观摩学习,技术日益精湛。
后来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展,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人因为不能胜任,被老板辞退,只有朋友被高薪挽留。
像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人生和工作也有许多诱惑和挑战。
只有保持内心的清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你想要的一切也会随之而来。
多提升
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人生的花就开在哪里。
如果你是编辑,那就好好钻研文字和文章风格,你厚积薄发之时,公司可能就缺少不了你这一根笔杆子。
如果你是销售,那就努力打磨销售技巧,你成为业内王牌销售时,自然会成为大家争相抢夺的人才。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强大时,机会无处不在。当你弱小时,机会来临,你也可能抓不住。
想要伯乐识人,先要把自己练成一匹千里马。
投资自己,永远保持竞争力,当你无可替代时,你的价值才会最大。
清醒文章7:清醒过年
文/汪金友
在北京的一辆公交车上,听到三个农民工聊天,一个说:“一说过年,我就害怕。回一趟家,攒了一年的钱就全没了。”另一个说:“可不是吗,七大姑八大姨,哪个不得去看,而且礼物要多拿,孩子们的压岁钱也得多给,因为在亲戚朋友们眼里,我们是在外边挣大钱的人,出手如果不大方,人家就会笑话咱。”还有一个说:“你们还没算路费呢,一去一来,一个月的工资就搭进去了。”
害怕过年的人很多,比如大龄单身男女、债台高筑的老板等,但最值得关注和同情的,还是农民工。他们漂泊在外,辛辛苦苦,只盼着过年回家,与亲人团圆。只是这回家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其一是交通费。绝大多数的火车,都变成了高铁,票价也跟着翻了几番。要回家,就得坐,能买到票,就算不错了。倒来倒去的汽车,也不省钱。如果着急了打个出租,几十大块转眼就没了。
其二是礼品费。过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就是拜年,拜年就不能空手,何况你是从城里归来,拿的礼物不贵重,人家就不会高兴,所以给每个人买礼物,都得精挑细选。为了让对方喜欢,就要舍得花钱。
其三是孝敬费。孝敬父母,天经地义。父母把子女抚养成人,就盼着子女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自己也便老而有靠。而且很多的父母,都帮儿女在家里照看孩子,既操心,又费力。过年多给他们一些钱,也是儿女的一点心意。
其四是压岁钱。过去是三十五十,现在动辄一百二百,甚至几百上千。表面看,你给我家孩子,我给你家孩子,大家平等交换,但没孩子的和孩子大的,就会“支出”远远大于“收入”。有很多人,仅这一项,就花去三五千元。
其五是装备费。过年回家,总得买套新衣服,买双新皮鞋,东西装不下,还得买个拉杆箱或者大提包。还有老婆和孩子的衣服,更得买好,因为在老婆的眼里,你心里有她没她,这可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其六是吃喝费。过年的主要节目,就是吃吃喝喝,大吃大喝,今天吃你,明天吃我,但所有的鸡鸭鱼肉和酒水饮料,都是花钱买来的,不是你买,就是他买。吃的喝的,都是白花花的钞票。
有人曾经在网络上提问,过一个年,你花了多少钱?结果有的说花了几千元,有的说花了几万元。当然,这些钱都不是白花的。正如高尔基所说:“给,永远比拿愉快。”自己虽然花了钱,但给亲人、朋友和乡亲们带来了快乐,也是非常值得的。只是,每一个农民工和打工者,收入都非常有限,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平常过日子,也总是精打细算,而一到了过年,就很容易无奈地被卷入过度消费和过度支出的漩涡。
有什么办法呢?首先,是不要欠薪,敬请有关企业,在年前把农民工的工资奖金足额开齐。其次,有关部门和企业能不能组织开通一些农民工的专车和专列,通过集中接送,让他们减少一些出行成本。更重要的,应该倡导一种时尚而节俭的过年清风,比如旅游过年、团拜过年等,既增进亲情、友情和乡情,又可以减少一些个人开支。
作为农民工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则需要保持清醒和冷静,千万不要因为过年,就被冲昏了头脑,在花钱上不要攀比,在吃喝上不要逞能。无论在什么场合,展示自己的见识和智慧,都比展示个人的财富和酒量,更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清醒文章8:生之苦痛,清醒自知
文/寻景梵音
最近情绪波动很大,貌似一瞬间,颠覆了心里很多的想法。和这天气一般,心里感到冷。不是任何人,也不是任何事让我这般,只是自己无端沉坠。
此时的状态是耐心不足,容易厌倦。心底很是厌恶自己这样,和自己生气并不起到作用。无可奈何,只能和自己的心挣扎。
夏季开始,便因为天气炎热,不再跳健身操。昨日打开本本,找到下载好的视频,强迫自己锻炼,半小时的健身操,出了一身的汗,今日身体的某些关节开始出现酸痛,这是久不锻炼的结果,过几日便会好。有的时候我发现我总是会为自己找一些借口,因此放弃一些原本坚持很好的事情。这是内心隐藏的惰性。
周末。八点才起床。便看见已经起来的孩子在看电视。要他学习,他反倒嫌弃我磨叽,剑拔弩张的争执,我颓然无味。没有做早餐,牛奶,面包,自行解决。穿好衣服,出门。我需要清静,反省。很庆幸三年前为自己购置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这是我自己的独立财产,产权归我所有,也是这些年唯一自私的为自己做的一件事情。这也是在我烦躁不安的时候得以栖息,放松的地方。
房间久不居住,地板上灰尘可见。洗衣机里还有很久之前换下的床单没洗。清洗打扫,为自己泡一杯荷叶茶,秋天身体有发胖的迹象,这个茶刚好能解腻,刮油。心里想着很多之前的习惯要一一恢复。比如喝茶,比如读书。午后的阳光透过阳台的窗纱射进房间,DVD里的音乐是老歌,哼哼呀呀的自顾自的唱着,我蜷缩在软软的沙发上,盖着薄毛毯,翻看安妮的《且以永日》。此时,才觉得稳妥。
先生晚上夜班。我还是要回家去。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回去一进门,先生在玩手机,孩子在看电视,那边电脑也开着。桌子上一片狼藉,厨房更是惨不忍睹。刚刚调整好的心情,再次爆发。孩子说,一点多才吃饭,爸爸在永和豆浆买的卤肉饭。无语,彻底的不想说话。
洗碗,擦地板。剁馅,包饺子。晚饭之后已是五点半。这一日,很累。一日一日重复着这些琐碎。我不知道内心的那点理想还能坚持多久。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宁可一个人孤独终老。我知道,这并成立,大多时候不过清醒的犯着错误。
生之苦痛,清醒自知。
清醒文章9:人生,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文/念念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着走着,就发现,一切都已变了模样。于是,在某些瞬间,你总是忍不住会想,如果一切能回到最初,如果自己当时能更成熟一点,也许今天就不会面临这样的结局。
可惜的是,人生没有如果,命运没有假设。
无论如何频频回首,也无法改写昨天。只会更加衬托出内心的黯淡与无奈。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
所有的“如果”和“也许”,都是落进心里的砂。
是在以自我否定的方式,不断暗示我们,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觉得生活无望只因太执着,转过身,人生远比你想象得宽阔。
曾看过一个提问:“心有遗憾,该如何面对?”
有人回答:“要接纳容错率,别让遗憾扩大。”
人到了一定年龄,比起害怕错过,更重要的,是学会带着遗憾往前走。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过往。而遗憾本身,亦是故事的一部分。
有些事,真的不必太认真。
我们迟早会明白,有些拥有从一开始就是有限的,和尽力与否没有关系。
就像有句话讲得那样:“我们暂时拥有,随后失去,从每一段失去中,我越来越懂得,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得失参半,聚散无常。
面对无法避免的遗憾,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接受它,然后放下它。
都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开始时是最美好的。相处越久,对彼此的了解越深入,就越容易变味。
不仅是感情,世间一切莫不如此。
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告诉我们:真正珍贵的东西,需要时间来验证。
很喜欢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该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看似偶然而潦草的境遇里,命运的安排自有深意。”
世事循环往复,因果相连。
很多事我们无法提前预知缘由,但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
不如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做个拿得起也放得下的人。
就挥挥手,告别从前吧。
无论你愿不愿意,时间都会让一切过去。
你若就此沉沦,时间会将你无情淘汰;你若从容面对,时间就是一名良师益友。
从今往后,把时间都用来把握当下,努力做好眼前事、珍惜身边人。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清醒文章10:做事要清醒,看人要糊涂
文/梨落
什么是真正的聪明人?有个高赞回答是:做事要清醒,看人要糊涂,方能自在坦然。
人生在世,不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也不能永远糊里糊涂。睁开双眼做事是一种修养,闭一只眼看人是一种智慧。
《礼记》有言:“欲不可纵。”人,如果不能保有一颗清醒的心,就会被纷繁的物欲遮蔽了双眼。
一家超市为方便顾客结账,设立了无人监管的个人结账通道,顾客可以自助扫码购物。没想到此举却被有心之人利用,几个月下来,超市内发生了多起物品被偷事件。
经过调查,发现偷盗者是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俩人结账时将购买的物品假装扫码以瞒天过海。令人不解的是,这对夫妻明明不差钱,可是却被贪婪蒙蔽了双眼,选择走了弯路。最终两人被抓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若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最终会看不清利害,辨不清是非。相反,睁开双眼做事的人,能不被诱惑控制,不被欲望裹挟,人生之路也能越走越宽。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也许投机取巧的人走得快,但做事清醒的人会走得更远。
有一颗清醒的头脑,才会懂得人生的取舍,才会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
久处于世,要时时警醒自己,睁开双眼做事,才能少走弯路。
表姐和朋友小于合开了一家网店,两个人善于经营,没多久小店就经营得有模有样了。
表姐经常在家人面前夸赞小于有商业头脑,两个人特别合拍。但有一次,表姐约我和小于一起吃饭,一顿饭下来,我发现小于有些好为人师,喜欢摆出一副为人指点迷津的姿态。我说毕业后想去大城市闯荡一番,小于非要用过来人的经验劝我说,一个女孩子,还是留在父母身边是最好的。
后来,我偷偷问表姐,是怎么跟小于愉快相处的。表姐淡淡一笑说:“小于啊,我就当她过于热情了,观念不同时,她喜欢说,我就简单听,不放在心上就过去了。”
面对小于的缺点,表姐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也让自己少了许多烦恼。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其拿着放大镜观察,不如带着望远镜去欣赏。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少不了磕磕绊绊,面对别人的不完美,不要过分苛责,既能顾及他人体面,也能给自己留几分余地。
看人糊涂,是处世之道,也是一种智慧。
有人说:“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说的是,自己做事,要清醒严正,看待旁人,要和气宽容。
清醒做事,是为了严于律己,保持清醒,才能不走弯路。糊涂看人,是为了宽以待人,不计较太多,方能收获情谊。
清醒文章11:清醒在行走间
文/飘落的思绪
回想起上周六在超市晕倒,总觉得有些诡异,但是真的就那么晕晕乎乎地倒下了。当时着实是很害怕,非常非常地担心发生不好的结果,但是老天照应——平安无事。
?这几天忙工作的同时,不停地忙着跑医院,做各种检查,昨天就诊医院得出诊断——双侧放射冠区腔隙梗塞。防止出现偏差,今天又到医大找专家进行了会诊,结论无二,这我才死心塌地接受了这个结论。我是相信科学的,但是从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我的身体基础,怎么也想不通会是这样的结果。可事实摆在这里,必须面对!
晚上如常出去行走锻炼,尽管天空飘着雪,冷风裹挟着雪花打在脸上很疼,但是?一点也动摇不了我的意志,坚定地迈开脚步,向前。北方人对冬天有着天然的适应能力,风雪交加的夜晚,人们各种活动依旧,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有下班回家匆匆赶路的,有情侣携手雪中浪漫的,有代驾者一路小跑奔往工作地点的,有背着书包刚走出课堂的……形形色色。他们为了什么这么晚还在风雪中?我忽然好像明白了什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上苍给予我们一次生命的机会,假如真的有灵魂存在,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冥冥中在另一个空间观察自己的曾经时,该怎样评价?实在想不出来。干嘛想这些,有意义吗?如果从哲学的观点——存在即合理——来推断,每个人来这个世界有来的理由,每个人的各种经历也有它的理由,与别人何干。这时忽然意识到,我此时头脑里是那么清醒,一点也没有晕的感觉,是行走使然吧。
不知不觉又快半夜了,活在当下也许是此时最值得遵循的法则,洗洗睡吧,一觉醒来也许迎来的是阳光明媚的一天。
清醒文章12:清醒记
文/郭华丽
歌德在《色彩论》中说色彩的和谐时提到:“当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便会立即行动起来,它的本性就是必然地和无意识地立即产生另一种色彩,这种色彩同原来看到的那种色彩一起完成色彩的总和”。我在《带珍珠耳环的少女》里看见了爱情的色彩:是珍珠耳环反射到嘴唇微启的葛丽叶唇角的那一点白光。那一点白光,就像葛丽叶看见的天空云朵的色彩,白色的,不,不仅是白色,还有灰色、还有蓝色……那是必然的无意识的色彩的总和。
我在我头顶之上的天空里看见了我的情绪赐给我的色彩的圈套。写与画、文字与色彩,哪个更能直抵生命的本质?
坐在桌前读毕飞宇的《<杂感>——为<雨花>60年而作》。作为一个编辑了8年文学刊物的人,对于毕飞宇作为编辑的感受我有着切实的理解,更触动我的是他对别人不停地问询:你为什么不去创作组做一个专业作家,而要待在《雨花》做一个编辑的回答。
“我喜欢做一个业余作者,直到今天,我还是一个业余作者。业余作者的身份更符合我写作的初衷和体验。
我不想靠文学来养我。事实上是我的文学养活不了我。在我可以养活自己的前提下,我想写、能写,我就写;不想写、不能写,我就不写。在心理层面上,我首先给自己争取到最大的自由。我只想做一个保持热度的创作者。”
作为一个文学作者,我更欣赏毕飞宇对待写作的态度,只有这样不为名利的写作,才能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对于苦行僧一样的写作,或者是以写作的名义把自己弄成苦行僧一样的人,是对创作的嘲笑。只有保持心理、精神上的自由,才能真正用自己的文字鼓歌而舞。
我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我的朋友圈,并配上了上面两段文字,有朋友在圈里留言: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业余作者,少些束缚,多些自己;还是归结到财务自由和灵魂自由的问题;保持本我,保持初心;见过以文学的大旗作虎皮的人;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在文字里相互关注的人,虽没有生活里的往来,但都是知意、神会的,无论我们身在哪儿,我们都愿意看见生活的真,建构在真实生活之上的文字的真。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里的葛丽叶看起来静寂,但如一个野猫,那种无限繁盛的起伏是一种暗流,落在维梅尔眼里就是一种声色,是寂静无声的声色。
其实,《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黄金时代画坛巨匠维梅尔的代表作。而《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这部小说是美国女作家崔西.雪佛兰被这幅画打动后,根据这部神秘的画作,杜撰了少女葛丽叶与画家维梅尔之间似有若无的爱情故事。导演彼得·韦伯看过这本根据名画改编的书后,又立刻将其改编为让人内心惊动的爱情电影,并大获好评。
很难理清在这样一个大雨初停的夏日我纠缠在写作和一部电影之中难以自拔。《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嘴角下的那一点光,那一丝情爱的光与写作无甚关系,似乎与毕飞宇对写作的定位,与我对写作的自我认知风牛马不相及的。但是总有什么把它们于今天牵连到一起,不是冥冥中的未知,是文字,是说尽了一切、什么都没说的寂静无声的声色。
清醒文章13:夜最清醒
文/我们怎么了?
透过城市的光点,看向了云层深处。这关山之遥的羁绊,牵动着远望者的思绪。
这般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生活。疏离着所有一切可触的追求。自由在逃逸,安静在沸腾。唯寒冷还是寒冷,保持原有的刻度,在黑夜里慌张游荡。
独自去操场跑步,跑了五圈。
耳边风的呼啸,路边树影婆娑,远处音乐低声的陪唱,无一例外不加速着我的心跳。
每一圈都有擦肩而过的人影,不知是他们走的太快始终都在我前面?还是我太过木纳,永远都在后面?
因为差的太远,所以只剩下了追赶与超越。而每一次前进的步伐,好似都无法算清这种距离,大概是因为陌生。
世界还是嘈杂,寻不见我要的宁静之所。无处安身,灵魂疲累。
生活一直尾随着时间,即使已做过多次自我的检讨。还是不能去更改既已成文的归宿。
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反叛还会一如既往。在强权面前,挣扎只有无谓,但也是有所动作。
没有多么过份的取闹,我只是不喜欢这个城市,因为它太小,却又是那样的喧哗,封闭了我视线的搜索,斩断了可能的退路,压抑沉浸,再难扩展。
清醒文章14: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文/叶雷
“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陈果的新着《我愿朝着太阳生长》,用27个我们熟悉而又往往没有深思的“奇葩”励志故事,讲述了一个“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退而求其次”的人生哲理:人生斑斓,难尽己意,有人曰之“五彩”,有人曰之“悲催”;世界上最好的安慰,并不是告诉对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是苦着脸说“哭个屁,你看,我比你还惨”。
书的第一部分“还好,我一直都很努力”,开篇的故事就是《大家都有一颗女汉子的心》。故事由一个娇弱女子的“朕就是一个女汉子”的口头禅说起,描述了新时代女性“被逼”为“女汉子”种种情形,悄悄地告诉我们:对待同一种境遇,尽管多是不得不为之,但能否“朝着太阳生长”,就看有没有那一颗“女汉子的心”,善不善于用“朕”来自慰。
《小镇爱情》讲了作者婆婆的故事,就为了三百块的礼钱,她婆婆含泪嫁给了一个家境贫寒、脾气又坏的男人。婚后,和丈夫一起干着很重的体力活,忍受着双目失明婆婆的刁钻,供着在外念高中的小叔子……几十年过去了,生了三个孩子,都很有出息,都很孝顺,旁观者说他们恩爱极了,他们只是微笑:“人生已是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再拆穿”。
书第三部分“这个世界值得你优雅以待”中的《卖艺又卖身终究是吃亏》,作者以两个职场女子面对“潜规则”不同态度、不同结果的例子,道出“朝着太阳生长”,扮虎吃猪,终究不如扮猪吃虎,无论身在何处,不管周遭环境如何,只有潇洒地绽放自己的美丽,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因为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你就拥有什么样的内心。
《我们都是单纯小孩》是第四部分“爱是欣赏,亦是改造”里的一个故事,彤彤和于雷在深圳打工时相识、相爱,并未婚先孕。彤彤一心要嫁,彤彤的妈却强烈反对,并张口就要十万的彩礼,于雷的妈却无动于衷。彤彤和于雷私奔了,彤彤的妈不得不“倒贴”,生了孩子,租房打工,两人用爱抵御着贫穷和短视对她们感情的消磨。
第五部分中的《自找的和配好的》,讲了二婶这个强配婚姻的悲剧;《以吃观人》以职场男女“吃相”背后的人格与性格,诉说了“向下看只看得见脑袋,向上看只看得见屁股”的现实;《每个童话到最后都死了》讲了男女恋爱中“备胎”的故事;《我只是陪你们疯了一场》更是催人泪下。静心反思,我们除了“拿出最多的好给你的生活”之外,又还能期待什么?
书的最后一部分“我愿朝着太阳生长,做一个温暖的人”,以《那个年少时和我走得很近的胖子》与《只是你没那么重要罢了》两个故事,看清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贫穷生活》和《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闪亮出理性:当还可以修正过去,当还可以创造未来,做你想做的,趁阳光正好;不浪费时间,不挥霍时光;不沉迷过去,不恐惧将来;你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地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你!
千姿百态的世俗,生命自有轮回,27个故事中的他们,可能令人讨厌,也可能令人羡慕,但别忘了看看我们自己,其实我们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出淤泥而不染,留一半清醒;水至清则无鱼,留一半醉。何必非要和自己过不去呢?“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最好的自己不是遇见另外一个谁,而是最对的自己。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不管雨有多大,总有停止的时候,只要我们朝着太阳生长,就永远都不会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