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感悟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感悟的散文1:星期天在家中的感悟
文/东山峰人
时间就这样慢慢地爬了过来,冬日被低温裹挟着,变得过犹不及。只有皮肤仍觉得冬日里的太阳似乎能拉近与人的距离,显得格外地清晰,格外地耀眼。但阳光的温度却好像被严冬肃杀过似的,怎么也难热乎起来。
午后,我搬起一把藤椅坐在家里17平米的凉台上小息片刻,阳光透过全封闭式玻璃把它的光芒射向了凉台的地面和墙面上,微风乍起,细碎的温暖跳跃在身上,搅起满心的思绪。我抬起疲劳和干涩的双眼看了看满凉台上种植的几十盆花卉,娇艳又带着盛情,饱目欣赏,那两盆火红怒放的三角梅开得‘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花盆周围许多花瓣被人不小心碰弄,肆意地铺落在凉台上,红、绿、黄依次重叠映忖,让人心里不仅涌动起一阵漪涟。在这严寒的冬天里,能让人蜗居在家而足不出户便可阅尽人间春色,心中恰似一湾浅笑,万千情深,那瞬间般的怡悦就浸遍全身竞将我的疲惫唤醒,生命真是一树花开。我被这静寂中散发出来的温馨撩拨得如花般的多情,我爱花的无私,更爱这花的通情。
思绪折腾一番,返回书房,蛰伏于电脑前,右手握紧鼠标,凝思许久,笔下仍想榨取自己点滴有价值的光芒来。不料,梳理人生,蓦然一惊,我早已走进甲子之年了,所有青春残缺的背影,那泪与恨的沧桑,都毫无例外的潜伏在我沧桑的经历中而凝成了过往。可是,谁又说得清这个世界,曾经平等于待我,受宠于我呢,那是多么奢侈的理由啊?
时至夜晚,搁笔叹息,悲哉!惜哉!谨以此,纪念我切肤般的感受,谨以此,记住我以前的梦想是如何渐渐的偏离了我的人生轨道,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回城又面临下岗、混到管理层又竞争激烈,坎坎坷坷几十年,好不容易等到退休,才感慨岁月如刀,做人不易,人生的砥砺,削平了我们的棱角。使我在茫茫人海中不卑不亢,小心翼翼的前行,再也不敢去平淡的扭曲自己的挫折态度了?穿插在青葱岁月到白发染鬓,人总是会在经历中成长,在经历中懂得,从而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修炼出一颗波澜不惊的心。
望着今晚的风,似乎吹得比昨天更猛烈些,它即将吹来2018年祭灶的小年;吹来了守岁的除夕;吹来了上元的灯节。就是这样一个季节,表面上冷酷,其实却孕育着希望。我家外孙女小布丁即将回来又即将离去,来来去去,匆匆忙忙。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趣味无穷的,有时还有点小烦躁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以血浓于水的惊人的速度开始奔流于全身。那是令人可盼的祖孙血缘亲情,在眼神间流露,在心底里沉淀。我的外孙女也许现在还感受不到这份浓浓的无私的爱,但亲情的伟大,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默默的守护,在平凡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岁月,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和记忆,想起我的童年,一落世就没有瞧见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祖上的‘生世’都只是我印象里的传说,听说他们都家世显赫,也曾经‘灿烂辉煌’过。当我的童年拉开了帷幕时,却是生活在讲究阶级出生的五十年代中期,在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政治仇恨之雾中,那种缺乏人性生气而又窒息的、充满凋零的景象,只能在母亲的关爱下还有一丝丝的安慰。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我的童年与少年就这样匆匆地划过。
过去,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顽皮、倔强与不乖巧都是长大后才发现,人生中自己最容易被肯定的阶段,其实都有小时候的因素。那会儿只要好好念书,多听父母的话,保持乖巧,不惹是生非,就会抢占到“优秀又好命”的先机,
然而,艰辛地走到‘而立’和‘不惑之年’后,在更残酷严苛的社会标准下,“优秀”的标准更高,也更难做到。尤其是我这样的男子,稳定的工作和稳妥的婚姻成为必选项,以至于多少优等生、才华横溢者、有能力和野心的人,即使在其他领域的成就已经有目共睹,仍然称不上“成功”。就这样,大家都疲惫又无奈地长成了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
子夜的微风,轻轻的吹动着窗帘,透过窗外,我看到天空并非纯黑色,倒是黑中透出一片无垠的深蓝,一直伸向远处。远处,我的视线很想穿透这层黑幕,很想刺探天之尽头是什么。此时,疲倦弯弯的月亮也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盯着城市的浓雾层层弥漫、漾开,熏染出一个平静祥和的夜。
处在这样一个夜晚,如果,我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让人舒服,才是一种顶级的智慧与软实力。
然而,现实的社会,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都是不同的。
当今,有些人在追求生活美,欣赏日出日落,享受丝丝凉风,品味月下美酒时,而有些人却一心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梦。六十多年过去了,总结归纳人生,现在,我终于明白,只想过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简单淡泊,渴望在灵魂深处走入更高的精神世界,努力提升自我,再也不抱怨这抱怨那,不沉沦不懈怠,充实起来快乐起来,一心寻思着生活中的爱与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居然在有生之年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积攒了一定的人品,具备了十分娴熟的生活技能,上厅堂下厨房之事都能揽入胸怀,甚至小有成就的垒起了近八十万字的散文和诗稿。这一切,可能是天道酬勤的盎然,决非是过去的懒惰偷闲之换取,现在我是真正‘站在云端里呐喊者们所能望其项背’了。
古人云;始于颜值,敬于智慧,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做人如此,交友亦如此。世间纷扰,乱相敝目,混沌蒙心。守得住这条正道,才能在万千人当中,交下最值得交的那个。我想,当下,理应如此。
抬首,今晚的夜空深邃依旧,它将辉煌的世界变得死一样的冷漠无声。只有静在我身边活动,只有暗在我身边荡漾。从书房的双重玻璃里映出的那幅射着白炽灯光,反晕出凉台上那满地落红的花瓣和绿意葱郁的花草,猛然感叹这世界在旋转着我的生命,一天一天的接近死亡。
一声叹息,“哎”,花儿还是凋谢了!
凉台上散落在花盆周围的数片花瓣,眼睛闪过的是迷茫、疑惑,最后是淡定。在那一刻,我彻底感受到了花开花落所包含的哲理。当初的花鲜艳娇贵,但它匆匆而去,如今只是一撮尘土罢了。正如我们生活中的富贵与名利,到头来仍化为空灵,化作一缕青烟,消逝于人间。
而如今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些道理呢?现在,许多聪慧之人被迷惑在名与利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这也许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悲哀。
此时,我的意识仿佛增强几倍。思想和心灵被一种异光所照亮,所有的激动、所有的怀疑和所有的不安顿时都告平息,化为最高级的安谧,充满明朗、和谐的欣悦和希望,充满理智和最终的答案。
这、就是我星期天在家中的感悟。
2018.1.14草于家
关于感悟的散文2:感悟王家大院
文/瑶台望月
沐着春阳,走进了王家大院。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只看了它一眼,我就被震撼了,知道了什么叫豪门巨宅!濡染了灵石的灵、灵石的妙、灵石的秀、灵石的美与灵石的韵,起伏于凤鸣塬之巅,亭台楼阁密密匝匝。那徐徐贯顶的天风,冉冉升腾的地气,犹如喜鹊送来的警世梵音,这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琅寰福地,不似江南胜似江南……
我像是坐井观天的山野村夫,走进了官宦人家的大宅院,满目惊奇,处处新鲜,不知是该迈左脚,还是应迈右脚?
大红灯笼,挂在高高的门楼上,竭力炫耀着过往的热闹和繁华,只是风吹日晒,有些褪色泛白。门前那两个傲然的石狮,忠实地履行着职责,守护着当年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游人并不多,也许大家都去游山玩水了。没有了喧嚣,大院似乎很安静,在暖暖的阳光里,像是刚刚睡着了。春日人往往容易犯困,大院或许也概莫例外,经历了岁月的负重,也该喘口气歇歇了,让那份红火稍事淡下来。
向往这座大院已经许久,说不清为什么?走近的那一瞬间,我甚至害怕突然的造访,打扰了它难得的安宁。
推开厚重的大门,依稀间,一驾木质的马车,吱吱忸忸地从大院深处驶来。赶马车的小伙子,不正是王家的始祖——卖豆腐的王实吗?“卖豆腐嘞,卖豆腐嘞……”吆喝声,马蹄声,由远及近,是那么朴实亲切,是那样童叟无欺,唤醒了尚在梦呓中的大街小巷,豆腐的醇香在晨风中弥漫开来……
古人训: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早年间的那个“豆腐发家”的故事,我是听祖辈们讲过的。王家从太原迁来,从小本生意起,慢慢弃农经商……铜板变成了银票,豆腐担变成了票号,窑洞变成了城堡,王家兴旺得如日中天。嘉庆年间,王家大院,在灵石静升村终成。层层叠叠的院落,让世世代代的王家人为其耗尽了终生。我喜欢这样的故事,诚信经营,勤俭致富,天道酬勤,即使住在这大宅子里,晚上睡觉也是踏实的。至少,王家的钱来得干净,是他们走南闯北,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
在跨进高高的门槛一刹那,我分明看见了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俩领着驼队从内蒙古回来了,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笑得自信,笑得智慧,笑得洒脱。他们的生意经就是在各地穿梭中走出来的,他们的创业史就是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完成的,王家大院就是在他们的谈笑风生中刻在了大地上。就是这哥俩,倾毕生心血,融大智大慧,雕琢了一座典意丰厚的大观园: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他们将才情尽情地挥洒,尽情地书写,把想象浓缩在了层楼叠院中,愿景挤压在了灰砖青瓦中。那飞扬高挑的屋檐,放飞的是晋商的志气、抱负和雄心!这气度,这胸怀,岂是“自一山川”就可了之?
站在王家大院北门的城楼上,任凭风儿吹过,放眼望去,只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那所谓的卧龙道,街是龙身,巷是龙爪,河漂石是龙鳞,老槐树是龙尾,井是龙眼。两眼水井中的水,一苦一甜,这似乎也应着人生哲理:苦中有甜或甜从苦中来。而那一条蟠龙里,却暗藏着王中套王的格局。一个大大的“王”字永远烙印在晋中大地!是有意?还是无意?王,这是家族的姓氏,这是家族的气度,这是家族的名片,这更是家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沉浸在王家的故事里,呼吸着豆腐的味道,眺望那些年代久远的亭台楼阁,抚摸那些精雕细刻的门窗家俱,还有那些饱经岁月风霜的字画,回想着当年的生活情景,虽然时空久远,但仍是这样的熟悉,仿佛这个大宅子里,这一家子的人,都还在,他们刚刚,还在这里走动、说笑、谈论呢;你也许还可以看得见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或者,有一个淡施脂粉的小妇人,正花窗下招呼着孩儿们玩耍、嬉戏,她的脸上,是亲和善意的微笑;而一位老奶奶,则颤巍巍地拄杖而立,眼望着一辈辈儿孙繁衍成长,沧桑里,满溢着甜蜜……
王家归来不看院。诚哉斯言!并非浪得虚名!
也许王家大院,不似江南园林轻巧灵秀,绿意盎然,建筑色彩单调了些,于是王家人就用心雕,用情描,以自然山水为画、以珍禽异兽为画,以历史掌故为画,以传说风物为画,让呆板的木头石头砖头热闹起来、灵动起来。且不说雕琢的手法,当看表现的内容已然令人眼花缭乱了:岁寒三友、四季花卉、琴棋书画、莲生贵子、二十四孝、吴牛喘月、麒麟送子、飞马流云、一路连科、佛家八宝……真可谓尺木皆画,片瓦有致,寸石生情。如一幅幅渐次展开的画卷,如一曲曲情韵绵长的民谣,一声声温和亲切的叮咛,靓丽在你的眼目,轻响在你的耳畔,烙印在你的记忆;而你,则会于那些有关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家和万事兴的完美和谐的氛围中品出些许责任的分量……难道这只是为了印证自身的富有?炫耀家族的智慧?标榜王氏的杰出吗?
走在这精致华美的大观园里,不知怎么,倒使我揣度起早在多少年前,生活在这方天地里的人们,特别是稚气未褪的孩童的生活。孩童必须是要读书的,尤其是这样的大户人家。也不知道他们读着那些之乎者也时,快乐与否?是不是挨过先生们的戒尺了?也许,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如兄弟姐妹一般,唱着歌,或吟着诗,或诵着文,一起玩耍,过家家,捉迷藏,天黑了,然后,道个别,各回各家……在这九曲连环的宅院,我有迷路的感觉,生怕找不到出口了!这里最宜的肯定是捉迷藏,一旦隐匿,要想寻着,必定是很费功夫的。孩子们一定玩过捉迷藏!我是愿意这样的,愿意所有的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成长着。
当我踏上通往绣楼的石阶时,心底是有些痛楚的,这十三个台阶,原来是有说法的:十三盘头十四嫁!那个时候的女儿,小小年纪就要为她们说媒提亲、打理嫁妆。如今十三岁的女孩们,正是天真活泼烂漫无邪的时候,哪里会烦恼着要嫁出去呢?我触摸着空中飘曳的一盏盏红灯笼,它们犹如一个个深闺小姐的长叹,在向人们婉转轻诉着什么。
庭院深深深几许?站在小姐绣楼上,疑惑地想:“三年不下楼,这些小姐会长得多胖?”这个滑稽的问题后面,有深深的同情。三年都呆在一个只有两间屋子的楼上,她们做什么?想什么?若是我,就奔逃下楼去,有多远跑多远,尽管梯柱上的十二生肖们正在轮流监视着她们的一举一动。
苦心去经营的东西,其实也只是瞬间偶得的喜悦。同任何名门望族一样,有鹏飞凤起的兴旺腾达,也有后辈人的退化矮化异化。高墙大院,封闭了梦想,却阻挡不住奢豪之欲。王家后人,苟且着,狭隘着,自我满足着,无暇谈论天下情怀。光绪十七年,王家的继承人王梦鹏染上毒瘾,于是,王家大院便呻吟在鸦片的云遮雾绕之中了!坐吃山空,这座宅子,最终以964两白银的价格转让他人,而当年王氏宗祠里的一座戏楼,就花费银两3200两。大院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留给世人几多浩叹?恢弘一时的王家大院,从此换了主人。曾经的辉煌,名噪一时,富甲一方的一个神话式的家园,一段文明破散了,流亡成为一个历史的注脚。不知道王家先辈们上天有灵,会不会因而气绝眩晕过去……
风云流散,数声叹息。我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一种无法超越的宿命性悲剧感……我把手轻轻放在那些纤细繁密的各种雕刻上,渴望读懂当年造屋人的良苦用心。
繁华不在,初衷与设想,统统交付给这土地载体之上的院落。他们的用心,终究有人懂得的,未必是王家的子孙,也未必是我,未必是你,而是更多的有灵性的来访者。因为穷,我们义无反顾地走西口,有了辉煌的大院;因为富,我们厮守于这片黄土地上,却重新走向贫穷……王家大院,何尝不是一种警示,一种教训。坐在大院里,我们除了喝着老陈醋,酸溜溜地回想着“那些曾经阔过的日子”外,是不是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关于感悟的散文3:感悟生死
文/鸽子
有人问,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我觉得,生是存在,死是消失,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结束,开始和结局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每个人人生的经历,还有存活时间的长短而已。
世间万物有阳阴,有生死,阴阳交替,生死循环,这就是万物运行存在的原理。活着就是为了等待死去,不管你生前再怎么厉害,多伟大,都将有死亡的一日。死去是为了让出空间和资源,如果每个人都能永生,那将无空间可用,无资源可供。平衡的循环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我们都生活在宇宙的框架中,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死去,只是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天而已。每个人都会留恋生,恐惧害怕死,这就是人之本能。当你害怕死亡,你将失去胆量,变得畏缩不前,失去誓死拼搏的勇气。我们可以感悟一下生死,当你看破想透,生死也就不那么可怕了。如悟透生死的奥秘,那么这世间也在没有什么能让你害怕的了。村上春树写的《挪威的森林》里有这样一句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令我感触良多。生于何欢,死又何悲。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一种对生死的感悟。当我们站在人生的选择路口时,面对死亡的威胁,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苟且偷生,卑微的活着,但如果能去拼死一搏,也许能拼个美好的未来。
人们对生与死的看法不一样,臧克家曾说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的很自私自利,他们就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活着,除了一具驱壳在动,其思想灵魂早已腐朽不堪,而有些人虽然死了,但其生前的思想行为还在影响着后来的人们,他们给社会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发展动力。生前带来的是非功过,并非随着死去而消散,后人会对其人生功绩给予评价,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遗臭万年。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什么荣华富贵,到死之时都不过烟,人生就那么一瞬间,什么恩爱情仇,死去之后都会一笔勾销,随之灰飞烟灭。从古至今,没有长生不死的生灵,没有青春不老的容颜,也没有永远不灭的传承,一切都有腐朽的一天,无论你生前多么的强大,多么的辉煌,死后也都要成骨作灰。人生的一切皆是虚无,拥有的再多,死后也都将会失去,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其实人生不管贫穷还是富贵,都是一场游戏,到死一切成空,拥有的一切也都将会结束
关于感悟的散文4:感悟
文/雨仁为善
浮云万里终是雨,流水三千皆入海。人生百年亦是空,在世数载应及乐,人生在世,或顶天,或立地,从无浮云半生,却卧土长眠。
悲欢有时,聚散无期,世间离苦,都是愿赌服输。也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是人约黄昏后;也不是所有的相思,都是人比黄花瘦。总有那么一段距离,阻隔你的千山万水;总有那么一片浮云,遮挡你的欲穿望眼。
学会失去,你才配拥有。这世界,没有一尘不变,也没有潇洒的明月白云间。
岁月蹉跎,现实的社会,虚假的生活,琐事太多,真正的快乐,又何曾享受过?
看清自己,总比看轻别人更有意义,我们都在岁月的河里流浪。接受现在,把忧伤掩埋,让欢声笑语盖过你的悲伤,让满面春风带走你的孤独。我们都在掩饰,又何苦强颜欢笑?
没有永远,也不会有不变容颜。牡丹虽好,却有凋零之时。珍惜眼前,才能走的更远。也许不再再见,但我们的生命已经紧紧相连。就算牵挂无处蔓延,也请让思念,再看你一眼。
日复一日中,厌倦了日落西山,厌倦了夜近黄昏,时常问自己,我还能用什么去迎接明天的清晨?
心有时恨,却不曾夜深为人冷。
人生本无疑惑,却因种种诱惑,致使生命繁重。我们从不曾看过四季花开,却奢望人生面朝大海。我们因爱而不恨,因恨而不真。虚假带来空无,而我们却渴望得到一切。一切之后,你真正拥有的,不是你得到的,而是那些你所失去的。
我们都无过错,也曾因现实而软弱,生命赋予我们的时间并不多,而我们却在闲日里苟延残喘。我们迷失,我们堕落,我们不再相信童话故事,我们都变得千篇一律。直到我们完全失去自己时,我们才能得到“成长”二字的加冕。
美好来的太迟,人生有时也会无知。脚踩一路坎坷,让白驹过不了人生的间隙。手捧一轮香月,让嫦娥飞不过寂寞的夜。
有时,我们执着于心,还不如多听听自己的声音。也许你正在呻吟,那是一种痛入灵魂的折磨。你绝望,但却希望。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听见,你站在那儿你的人生才开始了真正的落定。
人去楼空,人走茶凉,太多的悲欢,不付美谈。往事已去,又何必苦唱灯火阑珊?
没有永久的幸福,你所拥有的,总是比那些走过的路更长。一路上,你的摔倒,得不到怜悯,因为,我们都走在同一条路上。
仰望天空,人行风雨中
生活中的每一秒
人生苦短,月下无人眠
从开始哭着经历
到现在笑着懂得
人生给了你什么样的感悟
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再成功的人都有心酸
谁都一样
再累也不能倒下
有那些我们爱的人
需要我们一步步强大
去保护照顾他们
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关于感悟的散文5:四十岁的感悟
文/顾洁
四季的交换,春夏秋冬的短暂,那一刻的永恒,那精彩的瞬间,都已定格。自然的融洽,和谐的伸展,都是永不褪色的画面。啊!人生也如这大自然里的四季,步入了四十岁的门槛,便是步入了人生的秋天,是啊,“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四十岁的人生恰是自然界的金秋,凉爽宜人,深沉宁静,意蕴悠远。
仰望湛蓝、澄澈的夜空,你明白了什么是辽阔高远;眺望一望无际的秋野,你明白了什么是深沉静美,啊!这就是人生秋天的况味。
看着时光的飞逝,我已度过了四十个春夏秋冬,我四十岁了,心中不由生起一丝酸楚,面对自己的年龄,随之而带来的是恐惧、悲观与失望。我已走过了人生的大半旅程,四十年的风雨沧桑见证,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在这四十年里,我都做过什么?我承认,我并非成功,没有事业,没有成绩,更没有辉煌,唯一能带给我的只是踏实与满足。
我不奢求太多,只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也不会去想象,想象虽然美好,一旦真实的演绎相差甚远,只求顺其自然,任其发展,才能一路阳光。
我从不考虑年龄,年龄不是问题,但是并非无视它的存在,它在一飞一秒钟前行,它在花开花落中陪伴,它在时光飞逝中飘逸。
四十岁,当脑子里出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在反思自己,以前走过的路笔直吗?做过的事坦然吗?经历过的无悔吗?付出过的后悔吗?不,我无悔,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只是追随于心的安宁,心的平静,心的召唤。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该如何踏上我的行程,去走好我的那一步步。每踏出一步,都是一个踏实的脚印。每走完一步,都会留下深深地烙印。
四十岁,它已走过了儿时的懵懂;四十岁,它已走过了如花的季节;四十岁,它已经历了世间的洗礼;四十岁,它还要迎接新的挑战。
四十岁的人生,已深切的理解“言寡尤,行寡悔”的人生信条,多听、多看、多思、多想,谨言慎行,平和、镇定的走在人生路上。
四十岁的人生,正是秋天的枝头,那枚等待红透的果实,你只需要安然、耐心的静候,它一天天变得成熟,果香袭人,沁人肺腑……
关于感悟的散文6:对雪的感悟
文/韦东坡
不知从何处起,我爱上了雪,爱上了它独有的飘飘洒洒的美。多年前曾去过一次黑龙江,想去那里领略一下东北的雪景,但事与愿违,在黑龙江的几天中,天空中没有一点儿下雪的意思,既没有雪景可以欣赏,又害怕彻骨的寒冷,所以窝在屋子里都没有敢出门。直到最后一天,才在朋友的千般劝说下,到就近的公园里领略了几尊小型冰雕,也算没有白到黑龙江一次。
我一直认为,雪与冰的美是两个概念,冰是睡着了的水,是一种冷冻的美,凝固的美,冷艳的美,它可以让奔流不息的小河,溪流甚至于瀑布都在瞬间变成水晶般的世界,虽然晶莹剔透,但它改变了水的本质和形状,脱离了水原有的美。雪的美则不同,雪的美是原始的,是温柔的,又带有一点儿遗憾美。因为除了在极冷的气候中,很多时候的雪景都是瞬间来又瞬间消逝,几天时间甚至更短就无影无踪。
早几年每当有雪花落下的时候,我就会一个人爬上山顶,迎着清馨的凉风,坐在冰冷的岩石上,看雪花婆娑跳跃的舞步,让自己也安静在雪花掩盖的山野中,感受着雪景的唯美。当我静静地伫立在雪的怀抱中,感悟飞雪飘来的吟唱时,我再也没有了红尘的浮躁。当我用双手盈握起她的身躯时,我心深处唯有岁月的静好和寂静的欢喜。我生活在世俗里,虽然繁杂、浮华让我难得安宁,但是,独处寒山静赏雪花时,就能还给我一方心灵的净土!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与自然与雪,才能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并不需要语言。这一刻,我的世界一切会沉寂,唯有那朵朵与世无争的雪花,顺其自然的飘落着,那么的洒脱,那么的认真,来时纤尘不染,落时点尘不惊。
所有令人欢喜的事物,必是通灵的,必会有其独到之处,譬如一首歌,一个人,一段记忆,一瞥惊鸿,这些被喜爱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可能会消逝在匆匆流年里,不复相见。喜欢雪则是不同的,虽然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每当冬季来临,几乎都会如期而至。“一夜雪倾城,素白写空灵。”朵朵六角冰晶,瓣瓣剔透纯莹,从九天瑶池缤纷而落,袅娜而至,如白蝶翩跹,似琼花轻扬,和风曼舞,流剪云端,若一季美丽清澜的花语心事,自然盛放于无极的天地间。她是上天降落人间的精灵,纯洁无暇,纤尘不染,风姿绰约。她是冬天的思恋,也是冬天唯美的风景和色彩。当她凌空飞扬时,一袭素衣掩不住她的流彩,这个世界也会因她的莅临而变得分外纯净,分外妖娆。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有雪的世界,永远有着无穷的诗情和画意。置身在美轮美奂的雪花中,我常常如入幻境,不知人间天上。在雪花飘落的世界,我会带着诗意,带着眷恋,在静谧处,聆听着落雪的声音,轻轻飘落尘埃,无语嫣然,让雪花一样的情怀,绽放着短暂的精彩。
雪花的世界是最干净的,它把大街覆盖,荒野覆盖,污浊覆盖。那些浓厚的尘埃被封冻,被净化,被掩埋,然后如棉被般给世界盖上一层希望,待醒来时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真的希望,明天醒来的时候,我又看见我的窗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关于感悟的散文7:感悟秋天
文/川雪
当西风带着凉意驱赶盛夏的暑热,当蝉声由清亮变得涩重时,我们便走进了秋天。
秋天有最浓郁的色彩,最丰硕的果实。秋天之后便是严冬,一切都将归于华美之后的寥落,秋天也有最伤感的况味。
在中国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说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从有到无,用一次彻底的陨落腾空季节,为下轮春风中的从无到有留出足够的生命空白。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娇嫩,柔弱,让人怜惜,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灿烂,磅礴,让人赞叹。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把叶子燃烧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铺天盖地,让人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在秋天,草木从早春的鲜嫩,经历了整个酷暑的蓬勃,一直历练到秋天的丰厚、鲜艳。这个时刻,它把最美的状态呈现在天地之间。
但是,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发。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悲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千古之前,落叶扑簌而下的那个寻常秋天,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的摇落一直摇到我们肺腑里。关于离别、相思、生命仓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慨从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于杜甫去寻访宋玉故宅的时候还续上那声叹息:“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每到秋风又起,草木摇落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宋玉的悲伤。
秋风从触觉上给人以萧瑟的感受,落叶则在视觉上给人以萧瑟的感受,激起人们的悲凉情绪。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遂写了一首《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客居它乡,见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
秋风里有哀伤,也有相思。李白的《子夜秋歌》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情思;秋风不息,寒冷不止,对边关亲人思念的深情愈加浓郁。读来让人怦然心动。此种思念,在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中表现得更为深切:“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是唐代诗人王驾的妻子。此诗写妻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关怀和想念,极为真切感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是三国政治家、诗人曹操《观沧海》中的着名诗句。迎着萧瑟秋风,诗人眼中的大海,波涛汹涌,气象恢宏,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壮美。
将秋风落叶写得有声有色、极为凄怆动人的,莫过于杜甫的名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描绘秋景,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展现了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落叶漫天纷飞,万里长江波涛汹涌。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面对秋景,唐代诗人刘禹锡豪情满怀地吟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却并不悲观消沉。在诗中,诗人通过一只孤鹤直冲云霄,博击长空的壮举,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仅有满园的累累硕果,更有霜染的遍野黄叶。刘禹锡对秋霜有独特的喜爱之情,他在《秋词》其二中写道:“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夜来风霜,对大多人来讲是不堪承受的,但在诗人看来,山明水净,有秋霜,又何妨?远远地看,那几棵不同的树上,深红浅黄的树叶夹杂在一起,跌宕起伏,参差铺展出一层层趣味,酿就一片次第老去的秋光。秋天多好,清风入怀,涤荡了喧嚣,他感到诗情离他更近了。从古至今,那么多人在清秋时节,不堪上楼,但是刘禹锡走上去,独爱清秋入骨,甚至觉得春色不敌秋风,这是因为他心中对清秋的寥落之美有一份真正的懂得。
对秋霜情有独钟的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先看他写的《华清宫》:“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经秋霜浸染,千树万树枫叶变红,在秋风中翻着红浪。再加上夕阳映照,整个骊山在夕阳中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杜牧的另一首诗《山行》中,更是对霜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描绘的是秋天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寒霜降临,百花凋零的秋天,有一种鲜花开得格外耀眼,那就是傲霜怒放的菊花。晋代诗人陶渊明特别喜爱菊,他在《和郭主簿》(其二)中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肃杀的秋气在诗人心中引起的感觉不是哀伤,而是振奋。在黯然失色的林中,诗人远远望见耀人眼目的色斑,便欣喜地猜到那是蓬勃怒放的菊花;而在突兀的山岩上,诗人又看到了排列整齐的青松傲然挺立。诗人目睹肃杀秋景中的奇峰、芳菊与青松,感发兴起对坚贞不移的德操的赞颂。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菊花赞美有加:“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在陶诗中菊花与青松意象并峙,成为高尚情操的化身,反映了诗人毕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在白诗中菊花是傲霜凌雪的斗士,在“芭蕉”与“败荷”的衬托下,强者形象卓然而出,是诗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儒家思想人格最好的观照。
宋代诗人苏轼也十分欣赏菊花的坚贞,他在给好友刘景文的赠诗中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前两句抓住“荷尽”、“菊残”的特定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雪的坚贞形象。后两句议景,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进取,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在秋天展示芳姿的还有桂花。桂花被誉为天上仙品:“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白居易《东城桂三首之三》)诗人极力称赞桂花是嫦娥在月宫中栽种的仙树。南宋诗人杨万里热情赞美桂花是天上的仙树:“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来的,因为它的香气发自天上,所以满山遍野飘香。诗人用神话传说的典故,盛赞桂花之香浓是来自天上的品种。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对桂花赞赏有加,称其为“天上人间物”:“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木犀》)诗中写迎立在西风之中的桂花让其他的花都黯然失色,所有的秋光似乎都在为她忙碌。有一枝桂花淡然的伫立在书房的窗前,室内的佳人与窗外的桂花都香气袭人。月圆的时候恰好花开得正好,花开始败落时月亮也开始变亏。要知道这本是天上才有的花,何必在意她只在清秋时分开放呢?诗人借桂花自喻,表明自己超然脱俗的心志。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对桂花十分推崇,她的《鹧鸪天》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咏花之词如咏梅、咏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诗中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词人对桂花评价之高。词中的桂花,也恰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秋天有着最浪漫、最温馨的节日。七夕、中秋、重阳,每一个节日,都是中国人心灵安顿的契机,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平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林杰《乞巧》),多少少女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无数少男少女在这个夜晚期望爱情如愿以偿!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宋·秦观《鹊桥仙》)的美好赞颂,则显示出牛郎织女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对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怀念,都在同一个时刻抒发、寄托。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诗人以一种忐忑的憧憬,从暮云沉沉的时候就在企盼,云彩渐渐消歇下去,清寒之光流溢出来,终于,皎皎的月轮,仿佛洁白玉盘,在静谧的天空缓缓转动。面对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居然有一丝隐隐的疼痛,隐隐的不甘。这美丽的夜晚终将会过去,相比起颠簸的人生,这种美丽是何等短暂,多么希望人生像今夜一样“长好”啊!而在明年,再见明月的时候,我已不知身在何方。为什么人人都说中秋月好?就是因为它太难得,太美丽,太短暂,而为了这一刻皎洁圆满,人心又要经过多少不同形态的残缺?但诗人毕竟是乐观的,面对美好的圆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的美好祝愿,愿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真切感人。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对身处异地的游子来说,是十分自然真切的人生体验。“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值此重阳佳节、好友聚会登临之际,尽管诗人此时思绪万千,无法平静,但也只能用庄子和陶渊明的典故来宽慰朋友和自己:在这“难逢开口笑”的茫茫“尘世”,还是效仿先贤,顺应节俗,插着满头的菊花尽兴而归吧!
走进秋天,在古诗词中徜徉,我们深切感受到秋天蕴含的审美情味,感悟到秋天在季节轮回中给予人们的人生体验。让我们的心灵在秋霜的素洁中得到净化,让我们的思绪在秋月的映照下归于平静。
关于感悟的散文8:感悟滑雪
文/王贵宏
周末,将一身的疲惫卸掉,去滑雪。
天然滑雪场分高、中、初级三个档次,高级滑雪场陡而长,从一座大山的脚下一直延伸到山脊,乘缆车至顶也需十几分钟,初学者大多对高级雪场望而生畏。与之相比,中级与初级的雪场上光顾的人就较多,滑雪者摔倒后的叫声和笑声此起彼伏。初次滑雪,少有不摔跤的。套在滑雪鞋上那两条长长的漂亮滑雪板,像有股魔力,令人难以驾驭。它不仅考验人的悟性,还能映照人勇于尝试的胆魄。
最初的动力来源于对技术高超者轻松娴熟的羡慕和钦佩,看到那些在洁白的滑道上疾如飞燕的灵巧身姿,脑海中自然会联想冲浪者飘逸潇洒的表演。心内有种急不可耐的冲动,一遍遍地鼓励自己后,果敢终于战胜了胆怯,于是攀上滑场的高坡,套上滑板,身体微曲,刷地冲了出去。那一瞬间,腿脚恍惚有些僵硬,身体有种悬空的感觉,心跳加速,耳旁风声猎猎,欲停止已无可能,终于在中途一个失衡,身下飞溅起一片细碎的雪尘,像一艘触礁的船,搁浅在光滑的雪场上……
这时心里有种窘迫滋生,可起身向四周一望,很快释怀了,因为失去重心的摔跤者接二连三。于是便坚信滑雪运动是种练习的过程,用信心支撑着爬起,再次向上攀去。数不清摔了多少跤,脚下渐渐有了感觉,人在滑雪板上亦不再前仰后合左摇右摆,胆气也异常地壮了起来,摔跤时的紧张与沮丧被飞驰而下的惬意刺激的快感所取代,一次次潇洒地从雪场上飘了下来……
哦,原来是这样,只要你不怕摔跤,勇于尝试,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关于感悟的散文9:四季感悟
文/于智勇
北方的四季是鲜明的。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都极具个性,你是你,我是我,从不搭讪,从不暧昧,界限分明。
春的暖,夏的热,秋的凉,冬的冷——这是四季所呈现出来的最原始的状态。若以夏秋交际作为分水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春夏和秋冬在温度上是互为对立的,不过,这并不能将春和夏,秋与冬混为一谈,因为暖和热,凉与冷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这就形成了四季之间的不同。
在四季不断轮回和交替之中,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在反反复复地上演。岁月是个过程,人生也是个过程,过程与过程的重叠便能产生同化,所以我们人生的种种体验便被包容在了四季的时空里,而四季也承载了我们的人生,这有点像太极图的阴阳鱼,相负相抱,混而为一……
我喜欢春天的萌动。破土的野草,绽叶的杨柳,融化的冰雪,带着新鲜味道的清风……这些都是最直接的感官萌动,而存于我们内心的那些滋生的喜悦,对未来的憧憬,蓬勃而出的希望等等,也着实令人感动,有谁不喜欢这样的感受呢?记得年少时,我爱在春天的原野疯跑,仿佛每一片绿叶都在向我招手呼唤,好像在说:快来吧,我在春风里等你呢!有时候,我会将田地里新滋出的小柳树苗挖出了带回家,然后种在院外的墙边,母亲说:树苗啥时候才能长大成材呦?可是在我的心里我的梦里,一棵小小的树苗却承载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不论时间多久,不管结果如何,这是母亲如何能够理解了的呢?时隔多年,我依然为那一份带着新鲜感的萌动而感怀且唏嘘,那是多么美好多么健康多么向上地人生感受啊,而恰恰春天给了我这种感受,我很庆幸!
还记得盛夏午后一觉醒来的那种“懵懂”吗?青春年少爱睡觉也爱做梦。在梦中,我们会爱上学校心仪的或者从未谋面的人儿;也会走向很遥远的未来,去找寻一个陌生的地方;还会不知不觉把自己搞丢,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在这个世界……梦醒来,周遭无比的安静,没有人声的嘈杂,知了的鸣叫,空灵地近似虚无。而此时,或许还在迷恋那一个梦,或许内心有些许怅然,或许仍在自由地畅想……不管怎样,这种“懵懂”都是美妙的,因为在青春年少的季节不应该没有多姿多彩的想法,不应该没有绚丽夺目的梦!到了我这个年纪,我仍想重温一下当初的那种感受,可是不会始终再难找到,毕竟已时过境迁、人过境迁,这就像反季节的水果,是吃不出时令味道来的,只是应景而已。过去的事情好像泼出去的水,多少个人生最美妙的夏季,已悄悄地流走,只留下一片干涸的印痕,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回忆和回味。
自古人生多悲秋,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笔触。秋风萧瑟,落叶缤纷,当然会令文人们有感而发,不管联系到什么都无可厚非。可是,秋天是我最爱的季节,我又如何能言悲呢?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这样的季节,若是骑上自行车漫游在乡间田野会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置身在这样天大地大的世界,谁又会说世界太小呢?而这时候,我常有飞起来的冲动,我想震动臂膀飞上九天,去领略那更高的云天,更美的风景,我要做一只神鸟,飞翔在另一个世界。天地广阔会让人心野。有时候,我甚至想骑着自行车一直向前,看看自己到底能去向哪里,身到何方,看一看陌生的世界有多么精彩!这样的念头没有消亡在远去的秋天,上一次出远门,我在车上又勾起了曾经的记忆:我幻想自己买车后,沿着一条公路一直杆儿开下去,不计时间,不管路程,到哪里都可以,只要是我没去过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当然,我的这种想法在别人看来也许幼稚,甚至笑话神经质,可是我却不能割舍秋天为我打成的一个心结,我认为这个心结尽显了秋天的唯美!
冬天是冰冷而残酷的,老人常说:腊七腊八,冻死鸡鸭。我心中的冬天不是现在,现在的冬天算什么啊?一个冬天下不了三场雪,平均温度只有零下几度,太没意思了!小时候的冬天才叫冬天。越靠年根儿雪下的越大,我印象中有好几次鹅毛大雪下了一天一宿,雪停了门都推不开了,那气势、那场面,别提多够劲了!生活艰苦的那些年月,在简易房里温度始终是个问题,屋里面比外面也暖和不了多少,早晨不爱起床着呢,钻在被窝里就盘算着两件事:一件事是什么时候过年,可以吃炖肉穿新衣;另一件是什么时候天气能暖和起来啊,脱掉这一身臭气哄哄的棉衣。正如人的思想越简单越容易得到快乐一样,在冬天我们有这些最简单的盼望,便得到了最简单的快乐,所以一个个本来平淡无奇的冬天被过的那么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不能不说是心境的造化。而现在的冬天之所以索然无味,我想,就是我们越发无所念、无所想、无所求的缘故了!
一年四季,说了一圈儿。说来说去,基本都是个人的感受,至于别人对四季的认知和感想,也都在他们心中,就像我一样。
关于感悟的散文10:雨中感悟
文/赵彦彬
或多或少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深处的港湾,同时也拥有内心的寄托。不管你是喜欢笑喜欢哭;也不管你是外向内向的;更不管你快乐悲伤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有独处伤感的情绪。除非你是个真正无脑的傻子。
窗外的雨下个不停,我撑着伞在雨中漫步,园区中无一个人。思索着……
心态是那么宁静,此时,什么也没想。微风吹在我的脸上无尽舒适感,感悟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悟着心里那一片净土。
心态正常和开心的人不理解那些多愁善感的人;多愁善感的人鄙视着无奢望和浪荡一生无作为的人。
人啊,就是拥有着、霸占着想拥有的东西。有人说无奢求就没有进步,无欲望皆没有历史和明天的延续。但勾心斗角的结局是使得你自己的心态变了形状,变得不再是你自己,其实你这只是躯壳,没有了灵魂。
我不喜欢和心态不稳定和情绪化的人为伍,因为觉得TA心里有问题,其实无非就是怕被其感染。情绪这个东西的确可以感染一个群体和个人,最难得的是如何释放你的亚情绪和消极心态,让你自己忙起来,让自己别去无辜的烦恼,人生不如意才是常态,有得有失,是轮回致硬之道,不求看破,但求心安理得。
关于感悟的散文11:青春的感悟
文/领方
近日来,雨似乎喜欢上了长春这座北国春城。雨非磅礴大雨,也非朦朦细雨,而是在长春这个此刻虽是夏天但春意刚至的一种地方特有的小雨。
雨下一场就少一场,不是吗?这让我想到了人这白驹过迹的人生。李大钊曾说过,人生最美在少年,一年最美在青春。他话中的青春指的是春天,其实青春还可以指的是少年、青年的年龄。不得不说,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时期,她浑身散发出有如深谷幽兰处子般的幽香,怎么能不让我们多想呢!
我不想用水平如镜、无波无澜、安静、平淡或是平庸这些词来修饰青春。我觉得这对青春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就像你拿双三十七码的鞋子去配你那要穿四十码鞋子才合适的脚一样,是那么的不切合实际。青春像朝阳,更像一团火,因为她充满了活力,充满朝气,充满激情。晨曦朝阳起,暖大地,化晨露,这在昭示着青春来了,真所谓一朝朝阳一朝春。我经常在史海中寻青春的足迹,就拿霍去病与李太白来说,霍去病的春春在金戈铁马中绽放光彩,而李白的青春在倚剑游天涯中实现了自己的诗梦。总而言之,活力、朝气、激情是青春的代言。
青春又是充满朦胧和神秘感的。一个人从孩提时代到成熟,而青春恰恰是夹在两者中重要的部分。青春的朦胧,这还真有点模模糊糊的意思。对待很多新鲜的事务,朦胧一点都不足为怪。青春如诗似画,她的意境唯美而朦胧。诗中写景非是景,是抒情;画中有景亦非景,也是情。这如诗似画青春的朦胧感伴随着我们成长。朦胧生神秘,还是神秘催朦胧,这是一个哲理性问题。谁都有青春时期春心微启的时刻,那种莫名对异性的爱慕,你不能都把它归结于荷尔蒙在作怪。
青春虽谈不上放荡不羁,但也说得上是叛逆。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喜欢郑伊健古惑仔系列电影,对电影中的浩男哥甚至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这除了他们心中那好奇、喜欢模仿、爱攀比、慕虚荣外,我想更多的则是叛逆吧。父亲如山的感觉在心中早已不存,因为觉得自己已经攀越;母亲的唠叨也早已厌烦,因为早就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不管是在身体或是心理上都已经长成了个实实在在的大人,.因为青春,或也可以这么说因为叛逆,所以我们敢质疑,也因为青春我们狂妄,我们‘唯我独尊'.俗话说得也正确,青春不狂,何时再狂。叛逆的青春是美丽的,叛逆中受伤,受伤后依旧叛逆,周而复始叛逆已经慢慢沉淀,化作一份淡定与成熟。
面对即将逝去的青春,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有因为长大了成熟了,没有人再叫你小屁孩了,而感到莫名的高兴,可是心中又有万般的青春不舍情。其实我们不应该走入一个所谓的大众误区,那就是你长大了,不再青春了。这句话不完全是正确的,因为青春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佛曾有云:“我心中有佛,佛便无处不在。”.这便是一个最好的诠释。但是我们得注意一点那就是,青春虽多,但拼搏得趁早。杜秋娘曾有一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代歌妓尚如此,何况我们呢?
长春下了几天的雨后,天开始放晴了。一年至少一半时间白雪作衣的大地已悄悄换上了她的新装,一件朝气,艳丽的绿色轻纱。她就像个十八岁的少女,更像个舞动的精灵,正在舞动着她那迷人的躯段,向世人展示着她的婀娜多姿,她的朝气蓬勃。
青春其实不是用来感叹的,而是用来拼搏的。很多朋友和我说,我们五一去看赵薇主导的《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吧,以这样的方式纪念一下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当时我没有说话,若真的要说拿什么去纪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只想说两个字,那就是,拼搏。
阳光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以前写的 拿来晒晒 哈哈)
关于感悟的散文12:感悟北京之行
文/王晓梅
凌晨四点,一行十几个山里的孩子乘车与北京渐行渐远。带着惺忪的睡眼,头靠在玻璃窗上,看着窗上的雾气随着呼吸有节奏的一明一暗。正在前往的地方,是那个城市余光照不到的地方。
回想这三天的北京之旅,心里感慨万千。这几天接触到了花甲之年才开始创业且现今事业有成的老人,负责了一场大型庆典的导演和地铁里行色匆匆的人们。这里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奔走,有着成千上万个涌动在人群里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我们将来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只是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把生活过得更灿烂、更幸福。
现在就要离开,有些高兴,有些遗憾。遗憾只是匆匆路过清华北大的一角,还没来得及抚摸北大的汉白玉门蹲,没来得及看看清华的日晷指向了几点,没来得及感受海淀区的书香四溢,没来得及憧憬,没来得及体味!遗憾自己没有准备鼻炎药让自己的鼻子好受些,遗憾自己的普通话平日里没有多加练习……这次北京之旅让人那么的措手不及,稚气未脱、懵懵懂懂的我们在人群中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终究,我们只是个过客,没能在这里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人知道我们来过,没有人知道此时的我心里感慨万千。高兴的是我们还是回到了那个地方,继续我们自己的生活。因为,那里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还没换洗的被单,还没整理的书籍,还没完成的考试,以及那个还没完成的飞跃梦。我要回到那里,接受更多生活的考验,用自己的力量,助我的梦起航。
北京,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你的繁华,看见了我的梦想,也更清晰地知道了我与梦想的距离。我要怎样才能再次从容的站在这里?怎样才能够在这里写下属于自己的骄傲?想着,思绪纷飞,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那些曾经让我烦躁的数学题,那些让我们头疼的起床铃……一切,我不再畏惧!生活中那些费力伤神的琐事,又能算得了什么?我知道,我还需要做更多,比别人多得多,需要承受更多磨难。
只有经历过悬崖初飞的雄鹰才能享受蓝天的宽广,只有经历过千沟万壑的溪流才能谱写出一曲跌宕起伏的乐章。我所憧憬的一切,等着我,我会用接下来的时间历练我尚未丰满的羽翼,从大山里起航!
关于感悟的散文13:对雪的感悟
文/韦东坡
不知从何处起,我爱上了雪,爱上了它独有的飘飘洒洒的美。多年前曾去过一次黑龙江,想去那里领略一下东北的雪景,但事与愿违,在黑龙江的几天中,天空中没有一点儿下雪的意思,既没有雪景可以欣赏,又害怕彻骨的寒冷,所以窝在屋子里都没有敢出门。直到最后一天,才在朋友的千般劝说下,到就近的公园里领略了几尊小型冰雕,也算没有白到黑龙江一次。
我一直认为,雪与冰的美是两个概念,冰是睡着了的水,是一种冷冻的美,凝固的美,冷艳的美,它可以让奔流不息的小河,溪流甚至于瀑布都在瞬间变成水晶般的世界,虽然晶莹剔透,但它改变了水的本质和形状,脱离了水原有的美。雪的美则不同,雪的美是原始的,是温柔的,又带有一点儿遗憾美。因为除了在极冷的气候中,很多时候的雪景都是瞬间来又瞬间消逝,几天时间甚至更短就无影无踪。
早几年每当有雪花落下的时候,我就会一个人爬上山顶,迎着清馨的凉风,坐在冰冷的岩石上,看雪花婆娑跳跃的舞步,让自己也安静在雪花掩盖的山野中,感受着雪景的唯美。当我静静地伫立在雪的怀抱中,感悟飞雪飘来的吟唱时,我再也没有了红尘的浮躁。当我用双手盈握起她的身躯时,我心深处唯有岁月的静好和寂静的欢喜。我生活在世俗里,虽然繁杂、浮华让我难得安宁,但是,独处寒山静赏雪花时,就能还给我一方心灵的净土!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与自然与雪,才能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并不需要语言。这一刻,我的世界一切会沉寂,唯有那朵朵与世无争的雪花,顺其自然的飘落着,那么的洒脱,那么的认真,来时纤尘不染,落时点尘不惊。
所有令人欢喜的事物,必是通灵的,必会有其独到之处,譬如一首歌,一个人,一段记忆,一瞥惊鸿,这些被喜爱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可能会消逝在匆匆流年里,不复相见。喜欢雪则是不同的,虽然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每当冬季来临,几乎都会如期而至。“一夜雪倾城,素白写空灵。”朵朵六角冰晶,瓣瓣剔透纯莹,从九天瑶池缤纷而落,袅娜而至,如白蝶翩跹,似琼花轻扬,和风曼舞,流剪云端,若一季美丽清澜的花语心事,自然盛放于无极的天地间。她是上天降落人间的精灵,纯洁无暇,纤尘不染,风姿绰约。她是冬天的思恋,也是冬天唯美的风景和色彩。当她凌空飞扬时,一袭素衣掩不住她的流彩,这个世界也会因她的莅临而变得分外纯净,分外妖娆。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有雪的世界,永远有着无穷的诗情和画意。置身在美轮美奂的雪花中,我常常如入幻境,不知人间天上。在雪花飘落的世界,我会带着诗意,带着眷恋,在静谧处,聆听着落雪的声音,轻轻飘落尘埃,无语嫣然,让雪花一样的情怀,绽放着短暂的精彩。
雪花的世界是最干净的,它把大街覆盖,荒野覆盖,污浊覆盖。那些浓厚的尘埃被封冻,被净化,被掩埋,然后如棉被般给世界盖上一层希望,待醒来时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真的希望,明天醒来的时候,我又看见我的窗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关于感悟的散文14:我的感悟
文/潘欣
春天来了,我脱去了不适宜春天穿的冬装,棉袄和鞋帽。沥沥春雨过后,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景色诱人的春天来到了。一天,我正在家中玩耍时,突然有一只白色蝴蝶从我头上翩翩飞过,我竭尽全力跳起来想要抓住这只蝴蝶。第一次,由于它小而灵巧的双翅未抓住它;第二次,我又跳起来才好不容易抓住了它,抓住后我用彩色画笔在它身上画了一个心形的圆圈,然后我才静下心坐了下来。然后我又放它回归自然,直到看它展翅高飞离我而远去。就在它离我远去的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了什么,我将它美丽的翅膀撕下了一边,我以为它再也飞不起来,可是当我放它飞时,它却扑闪扑闪的带着伤痛飞到天空。我当时大吃一惊,被它的举动震撼了,我怀着无比羞愧的心情继续望着它慢慢的飞上天空离我而去,它还不时的抬过头,抖抖触角,似乎在像我招手示意想对我说什么似的,它飞上天空后我才回到家中。
我再也不想看到它带着伤痛的翅膀远走高飞离我而去的场景,那一时刻,我想到了很多,比如人生的道路是坎坎坷坷的,不是平坦而宽阔的阳光大道,就像蝴蝶一样,有时会遍体鳞伤,直到最后粉身碎骨。就让夕阳涂抹小路,披荆带刺,让它变成杜鹃,这一切都是蝴蝶带着伤痛能继续展翅高飞而告诉我的。
关于感悟的散文15:对一个心灵书写者的几点感悟
文/陈德胜
穆晓禾把诗歌作为心灵的试验场,这些年也成就了他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把自己的诗集叫做《获救之舍》,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他的诗歌我认为少了点神秘以及再生之感,而多了些对事物的心灵感应。他似乎不太注意诗歌的技巧,或者说是技术层面,而更多的是一种揭示。他的叙述风格更趋近一些南方诗人的那种语言的畅快和透明,而少了北方的块垒和坚硬。
说实话,一个诗歌写作者对另一个诗人的解读,总是有偏差的,因为我信奉诗歌总是先写给自己看的,有时候是差之千里。好在我对穆晓禾所居住的城市以及这里的人充满感激和友谊,我也就尽量完成这次历险,幸好邢台离石家庄很近。
诗歌,我想是穆晓禾生活中的一扇窗户,作为心灵的印照,他的诗歌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土地和自然事物的迷恋。
穆晓禾一定是受天气、风、节令、冷暖所左右的人,这一点和古典诗人合拍。在这部诗集里,关于农事和乡村的元素,随处可见。我不太了解他的经历,但我想说,那些很容易成为诗歌的材料,他都用去了,并且非常熟练。他的心灵总会很容易地吸纳这些自然的元素,使之成为诗歌所要抵达的方向。穆晓禾接近成熟,因为他所接触的大地上的那些事物总在生长。很多东西都是已知的,而他接纳了那些成型的东西,放在自己的语言系统里。他非常迷恋它们,成了他心灵的符号。这种与其身体和心灵所对应的事物一旦成为他诗歌的素常之物,他的风格也逐渐形成了。
二是对细碎的东西进行整理。
穆晓禾可以说对诗歌的操作很熟练,把很多东西,他都能利索地重新进行梳理和整合。我认为,我们现存的东西以及手头的东西是不完备的,当一些美好的东西放在穆晓禾心灵的框架里的时候,他具备一种心理审视和抚摸的能力。他的很多诗歌作品,都能看到他心灵的轨迹。他不隐藏什么,而是见证。他的体验也是擦拭或者是放大的过程,使一些事物既遥远而又亲近。有些东西在整理过程中是带有启示性的,从而泄露了某种真实。
三是有着记事般的宽广度。
穆晓禾的诗歌处处都表达着一种愿望,这体现在他诗歌中的种种方向上。记事也好,叙事也好,他都表达和潜藏着宽广和期待。他的诗歌中的宽广是同时代人的宽广,也许是周边人的宽广。他喜欢公开自己,也同时把自己架设在别人的目光前方,他来充当望远的效果。在别人旁听过程中,发现他的心灵曲线是平行的,这样他想尽快到达目的地。
四是他诗歌中的时间之痕。
如果说非要为他的诗歌找个时间的话,他对一种事物的连续性的解读,进入了一种时间序列。他的“节令”和“十二属性”以及“兵”、“马”、“俑”。他在提醒我们,时间的顺序无法被打破,并成了他独特的表达。如果什么东西是飘忽不定的,那肯定不是时间,只有我们的方式。我总认为,诗歌是关于时间痕迹的知识,而时间,是多么难以把握呀。我想,穆晓禾还有机会。
五是叙述速度的缓慢。
他的这部诗集里的作品大都很短,但在语言间,他运行得比较缓慢。这种“慢”也成就了他对语言的操作,也释缓了他的激情。当心灵紧迫和行文缓慢成了各自向外的力的时候,诗歌也具有了某种奇妙。这个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有声音的,丰繁的声音,是事物和器官的声音。诗歌也会更好地与人亲近和被人看见。
六是他窥见了某种秘密。
很早的时候,我曾说,写诗是世上几种神秘的事情之一。在穆晓禾的诗歌中有那么一点是在印证着。比如他诗歌中所说的一个煤矿哥们儿“在呼吸的空间里,是离地狱近些还是离上帝近些”。虽然他的诗歌少了智性的东西,多的是感觉,但他所洞见的秘密也不算少。
而发现本身也是材料和媒质。
七是词语的柔软。
穆晓禾一定有一片心灵的田园的,读过他的诗歌的人也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他的语言已经有了自己的标牌,这是多年形成的。他的口气是柔弱和宽容的,在现实中,他一定是一个好人,一个在众人深处呼吸的人。他语言的歌性很重,语言的轻灵常常飘渺于物外。写诗久了,他也有一种限定,陈述和释义和心灵的反映一致。
当想象力在诗歌内部成为一个核心的时候,也许更多的读诗人会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也是诗人想要的结果。诗歌,是我们共同的词根,也是我们共同的信仰。
穆晓禾是靠着诗歌来支撑自己的人,这也是他人生的主题。有时候,写诗歌就是写自己,写自己的前世或今生。我认为今天诗歌的沉默是未来的喊叫。穆晓禾一定还有更多的诗歌,我没看到。他和我是不是也一样认为,有那么多诗人,构成了诗歌的长队。让生活覆盖我们,就像诗歌隐藏了我们积年累月的疼痛。属于诗歌的我们拿走,太沉重的和太轻飘的事物我们不拿。
写诗歌,有时候是仰望星辰,一颗颗星辰把人们照亮。
带着线条和图案的诗歌,会成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里的生存。
关于感悟的散文16:感悟大山的美丽
文/河豚
随一种想象遁入山中,那密密麻麻,缠缠绵绵的马尾松在你的眼前相伴,那绿色的朦胧就象雾一样,把我飘入山境,就象有一种温柔之蝶轻飘而至,在那树影错列间,伴我入内。
我象进入那美丽的仙境一般,那清新美丽的气息,邀我躺下,我象被那软绵绵的云雾轻轻放倒,躺在那舒软的柔嫩的小草上,我望着绿荫下透出的那方美丽的天,心里产生无穷的遐想,那闲云在我的头上飘来荡去,是那么的自由自在在那空间里徘徊着,飘荡着,真象有一种神奇的美,将临到我的头颠,我在那美丽的空间里想象,那美丽的梦,仿佛让我在此时又想到美丽的你,也在我的身边,和我感悟山的美丽和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我象此时真的被那美丽的幻想给神化了,踮一下脚尖,就一下触摸到最顶端的树梢,仿佛那云被我用手抓到,一下一扯,就象白色的纱挂在了那美丽的树梢上。如果有山峰助我,我会一下爬到云端上去,去到那美丽的天河里转一转,看一下天河的美丽,也去感受一下,贞女们圣洁的美。或许架着云,飘到那美丽的鹊桥上,与美丽的你在鹊桥上相会,那又是多么美丽的事情,我此时真的遁入美丽的仙境里,是那么的飘逸和惬意。
我无法想象自己的想象,就象那所有的美丽都在伴我而行。我又好象和你在美丽的山体下的小溪里嬉戏,我们共同沐浴在那美丽清澈的溪水中,你美丽的倒影在水中是那么的窈窕美丽,就象一幅天然的油画画在那溪水中。我简直被你的美貌折服,那种自然的美与这美丽的天然景色,合二为一,构成一幅最美丽的天然油画。
然后,我又牵着你,跑到对面的山底下,我和你双双躺在那青青的绿草中,体尝阳光下的沐浴,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简直再次被那天然的美丽打动。
我又好象与你畅游遍整个山川,在那美丽的想象里,我几乎自己也挑不出什么样的瑕疵,我在想象那美丽的邂逅,我又好象带你到最美丽的山中美丽的小屋里去住,那美丽的天然小屋,是天然搭建而成的,它在那两山之间,最向阳的地方,由自然的藤条维合而成的一个最美丽的小屋,小屋的周围都是那藤条绿蔓,上面还星星点点盛开着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花,在那美丽的绿叶映衬下,是那么的美丽漂亮。当你要置入其中,仿佛就走进美丽的仙境一般,是那么的欢心和惬意。我和你就就偎依在那美丽的小屋中,我们在一起徜徉,共同体尝爱的温馨。
在这美丽的山中,有许多美丽的遐想,我就象被你驾驭在美丽的山中一样,是那么美轮美奂地想,在我美丽的想象中,你比以前更漂亮。
我的想象,就如同我的爱,是那么的长久不衰,就象扎在我的心里,是那么一逸永牢,刻在心间。
我此时又象回到当初,躺在美丽的黄花间,不愿让什么打扰,我只是在想着美丽的你,就象你那朵朵小黄花,在轻轻地柔吻着我的脸颊,我象在品尝那柔柔的抚摸,和那美丽的吻别。
我也在独享那种美丽的浓重,再睁开眼睛,默默独享那种爱的幸福,你这天籁美丽的精灵,携着我的爱,。象更高的美丽天空上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