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少年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少年的散文1:少年心事当拿云
文/杨斯涵
雨又要来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忽觉有一丝凄凉。
雨这便下起来了,淅淅沥沥。向窗外望去,地面早已被点点滴滴浸湿,不多时,落在地上,已击出一圈圈的水纹。
走出教室,扔下身后将要分别的他们,背上书包,打开那把坚实而沉重的大伞,大步走回家——我开始怀念我的花伞。
心中有一丝烦闷。
晚上,摔向床铺的我在梦中几个冗杂的片段中清楚地分辨出了那把花伞路过的痕迹,而那似要被击透了的花伞也给了我眼泪落下的理由。
还记得当时,才上初中的我满心欢喜地捧着那把尚新的花伞,兴奋不已。还记得当时,清晨雨急风骤,那花伞不顾自己细小的躯干为我遮风蔽雨。也还记得,将初中毕业的我,百般无奈地舍下那把旧了的花伞,换上今日这把坚实的大伞,一如不远的某日,我将要抛下如今教室里的同窗,奔向一个新的天地。
我仿佛听到了细微的哭声,伴着我的泪水一起。
可我亦是无法的,我再也找不到那把舍己护我的花伞,就好像我再也找不回这三年的快乐时光。每个雨天,不论我怎样死盯着头顶那方墨色,也无法将它变为那片熟悉的花海,就好像那天下午,无论我如何紧扒着身前那方课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死不撒手,也无法将三年的时光倒回。
曾有人将学生时代比为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旅客,到站、下车,到站、下车,如此循环,没有人可以陪你到终点。可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抱怨,因为有那些“匆匆过客”。在有他们陪伴的日子里,这段旅程变得特别绚丽多彩。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确,我不应如此颓唐。窗外星空明亮,天已放晴。
我应如三年前那样,轻松快乐地面对未来的种种,而不是抱紧回忆逃避向前,同时,我也应感谢教室里——与我相处三年的同窗,感谢我旅途中的可爱同伴。
我好像以另一种方式找回了花伞,也找回了我将逝的时光。
少年的散文2:美德少年暖人心
文/孙宁
同学们你们喜欢书这位朋友吗?有时一本好书百看不厌:有时为了看一本好书常常废寝忘食。一本好书让我们留连忘返。今天,我被《肩挑一个家》这本书牢牢地吸引住了。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小公主”、“小皇帝”多的是,不愁吃不愁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有些人却仍然不知足。你们可曾想过,生你们的是谁?养你们的是谁?供你们的又是谁?又有多少人懂得报恩?我们不应该冷漠无情,漠然忽视!我们应该懂得感恩,争做美德好少年!
毛伟鹏就是一个好少年!***妈在他勉强记事时就离他而去,他的家是残缺的,他缺少了母爱。三间破旧房子,撑起了他的苦乐年华。他错过了多少快乐的童年,但是再残缺也是个家啊!何况这个家还有爸爸和奶奶,他们虽然没给毛伟鹏太多关爱,可他却仍然知足和感恩。他爸爸毛中秀体弱多病,他年迈的奶奶哮喘等老毛病常犯,一犯病就得在床上躺几个月。但是十几岁的毛伟鹏并不怨天尤人。爸爸奶奶挑不动这个家,他来挑!他自觉地用自己柔弱的身子,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毛伟鹏这么不幸都毫无怨言。我们呢?我们更应多付出爱!
爱是一粒种子,施以心灵滋养,就能绽放鲜艳的花,结出甜美的果。一本好书,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我赶紧用笔一一记下。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能感动我们青少年。美德少年的人生,在太阳下熠熠闪光。走近他们,我的内心也受到了照耀。让我们来争当感恩的美德少年。
《肩挑一个家》这本书给了我最真挚的教导。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捧起它来阅读。
少年的散文3:少年猎记
文/御翰
说起打猎,总是让我想起少年时酷爱打猎的自己。
七十年代梁山西北部的黄河滩区,土地沙化,由于干旱,黄河滩上不利庄稼生长,倒是野草疯长,因此辽阔的河滩很适合野兔的生长繁殖,给喜欢打猎的人创造了条件。秋后,小麦耕种完,农活也就差不多完了,只有棉花棵子,三亩一块,二亩一片的矗在地里,野兔由原来没收的玉米地、花生地、豆地,统统藏进棉花地里、荒草里,这时正是打野兔的好季节。七十年代土枪不在管制之内,也是唯一打野兔的先进工具。我家兄弟姐妹多,父亲为了让家里花销宽裕些,买了把老土枪,打些野兔拿到集上卖,毕竟卖个野兔也不算资本主义尾巴,那时候农村贫穷,一只野兔卖一两元多钱,就相当不错了,这对我们家里生活来说,是很大的收入。每次父亲出去打猎,总是带着我八九岁的我,让我背着猎兜子去“背兔子”,虽然每次都累得够呛,但是我每次都满心喜欢。那时候我端不动枪,父亲怕不安全,从未让我摸过土枪。到了八二年,我已经十二岁,个头有了,力气也有了,安全意识也有了,以前总跟着父亲,知道了拿枪扛枪的规矩(第一枪口不对人、枪口直朝天,第二看见猎物,首先要确定左右前方没有人),自己出去打野兔,父母亲也放心了。
我们家有把老土枪,村里都很羡慕,农村那时候要想吃上肉,那得等到过年过节,平时谁有那么多钱买肉吃?买兔肉的也是吃国粮的工人、农村干部。我父亲也不小气,今天送给东邻一只,明天送给西邻一只,为的是让街坊邻居大人小孩都解解馋,因此人缘很好,有个什么大小事,一呼百应,都来帮忙。同龄的孩子也一样,比较馋,我每次出去打野兔,总有三两个跟着,为的是末了弄几口野兔肉吃。我倒不乐意让他们跟着,吃野兔肉倒也罢了,安全要紧,万一伤到哪个,这不是大事么?
十二岁的我,枪法还算不错,每次出去大小都有收获。那一年村里有几个当过民兵的,不知道在哪里借来几把土枪,邀我跟他们一起去村西的棉花地里打野兔,为的是让我给他们轰兔子。我个毕竟小,走在比较高的棉花里,棉花挡住视线,刚露出脑袋。于是我便从棉花地外侧,绕到前边,站在一个坟子上,看有没有后边人赶起来往前跑的野兔,果如我所料,野兔听到后边有人蹚的棉花的响声,快速往前跑,我把枪对着野兔,瞄准、慢慢勾动扳机,一霎那,野兔应声往前栽了个跟头,躺在地上。老练的我并没有急着去捡,我料定必定还有,而且根据野兔的习性,还会从这里经过。我原地装好弹药,继续等野兔经过,片刻,又一只疾奔经过,如前只野兔一样中弹。大概四十多分钟,六只野兔尽入囊中!这下可把同来的叔叔大爷们闹心的不轻,个个空手而归,看那表情,心里好别扭。我也不是小气人,给这个一只、给那个一只,可是就是没人好意思要我个小孩子的,我倒尴尬了。
打野兔也有讲究,春天不打,夏天不打,秋后也要看准,有没有母兔怀孕的,二斤半以下的不打,怀孕的不打,这是人道,谁不是母生父养的,一尸就是十多条命,少的也六七个兔仔。二斤半以下不打,是太小,像人六七岁,未成年,不懂事的年纪,也算是猎德吧。那个年代家里穷,野兔是唯一能换钱的猎物,能做到以上讲究,就算不错了。况且,野兔多的有时候成灾,本来种地基本靠天吃饭,等来一场及时雨不容易,种上的豆子刚出苗,就被啃吃的一片一片的,庄稼人有句俗话“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种子可以再买,可是庄稼苗过了时节,有钱也买不到。为此,庄稼人看到庄稼苗被野兔啃吃的稀稀拉拉,恨得牙根痛,记得有人多次找父亲帮忙,问:“有什么办法把它弄死,不让兔子在祸害豆苗么?”,父亲只是笑笑:“能有什么法,他什么时候啃,又搞不清。”其实不是这样,野兔啃吃豆苗,根据野兔的习性,父亲是一清二楚的,一般都是早晨太阳未出或刚出的时候,野兔吃一阵子,再就是傍晚日落前后,这两个时间,只要你蹲在野兔啃吃过的周围隐蔽的地方,就可以发现它,因为野兔啃吃豆苗烙死窝,不然怎么啃吃着就一大片呢?父亲之所以不讲,就是为了守自己的“讲究”。
村西小坝西侧的河套,绵绵延延的芦苇有三里长,秋后芦花开放,一阵风吹来芦絮满天飞,一不小心吸到鼻子孔里痒的难受。河套虽然叫河套,里边大多地方没有水,有的地方只有少量的水,也是野兔藏身的好场所,只要它一进芦苇河套,你就拿它没有办法,用猎犬进去赶?那才是等于白说,因为八十年代初,不富裕的农村谁家有多余的粮食养它?况且,乡政府主张打狗杀狗,理由就是和人争口粮,人都吃不饱,还要它?更重要的是怕闹狂犬,既然这样,那该怎么抓住野兔呢?我也有办法,每天傍晚,在河套里憋了一整天的野兔,就会按照它的习惯,从里边慢慢出来,在河套边上溜达,你只要看准它的必经之路,守株待兔就可以了。我手里握着土枪,蹲在草比较高密的地方,不敢咳嗽,不敢乱动,被野兔发现有人,它会停好一阵子才敢出来,或者会换地方出来。等了十几分钟,一只野兔从芦苇里慢悠悠的出来,竖起耳朵两条前腿翘起,由两条后腿支着身子看看四周没人,开始放心大胆起来,有时候看见你,只要你不动,它会竖着身子,和你对视,看它样子很可爱,总是心软手软,不忍开枪打它。有时候也会碰到个头大的老兔,五、六斤重的,很凶,发现我在那里蹲着,它会先直起身子看我,然后,后腿使劲踩踏地面,发出砰的一下响声,抿起耳朵,冲我发威,我一看就来气,甩手一枪,将它放倒,嘴里还嘟囔:“让你凶,还真成精了!”每次在河套边打猎,都不贪多,打一、二只就回家,为的是以后还有的打,留根留种。
打野兔一般有三种打法,打跑、打蹲、打窝都有讲究。打跑当然是飞奔的野兔,蹲就是野兔屁股坐着的,打窝就是趴在窝里的。野兔藏在出齐麦苗的田里,挖一个挡住多半个身体的窝,只露一少半个身子和半个脑袋,我刚开始不会打,总是瞄准露在土窝外的一部分兔身或脑袋,结果屡屡失败,受到枪声惊吓的野兔,一跃而起,飞奔而去。后来向父亲讨教一番,才知道,应该瞄准兔窝上口,这么一试果然奏效,一声枪响,野兔跳起一个高,栽在地上,有的连动不动直接毙命。
越是打的不准,就越发急,越起杀性,打得准了,心倒软起来,总是:想:“一枪一只,这么个打法,岂不让野兔没了活路?”于是反而恶极生善起来。
八十年代中期,农村生活渐渐好起来,家里生活宽裕了,便“解枪归善”了,不再为了几元钱去猎杀野兔,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野兔也是生命,在贫困的日子,曾经是养活我们的生活费来源,而现在我度过了困难时期,爱护野兔和其他野生动物,也算是对他们的回报吧……
少年的散文4:追逐海浪的少年
文/杨润泽
冬天的北国尚在严寒之中,厚厚的积雪一片茫茫。此时的南方却与北方截然不同,树依旧是绿,人们身上穿着单薄的衫衣,好不让北方的朋友羡慕不已。在一个阳光似夏的冬日,我们一行去了南国的岛屿。
沙滩,碧海蓝天,形形色色的人们。
很少见到这般的海滩,光着脚丫去感受冬日里清凉的海水。同行的胖大哥更是欢喜,穿着泳裤奔到海里,哗哗地划着水。我不会游泳,只挽起被管光着脚站在沙滩上轻轻碰触冲到岸上的海水。语晴也如我,光着脚丫,闭着眼唱着郑智华的那首《水手》:“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总是幻想,海洋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
幸运的,我们碰到了涨潮的时段。海水一波一波地向我们涌来。胖大哥被海浪冲击了两次灰溜溜地跑上岸,和我们一样披着外衣站在沙滩上。
“小心啊,阿耀——”一个女人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她的面前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冲进海水里,伸开双臂迎接着一个又一个的海浪。
胖大哥称赞那少年:“厉害,我这么强壮都受不了海浪的冲击,海浪两次就把我击倒了。你看那的少年,那么弱小的身体,却一次又一次去迎浪而上。”
语晴说:“人家那叫乘风破浪。”
一波巨浪袭来,把少年击了个趔趄。他身子左右摇晃了两下,又很快站直了。岸上的人们不断地为少年叫惊,招着手唤少年上岸。少年回头望着女人,女人依旧只有一句台词:“小心啊,阿耀——”
浪滔越大,少年越是高兴,当浪击打海岸,激起如雪的浪花涌回大海时,少年高兴地跳着,用脚丫踩踏即将离去的浪花。
我们为少年担心,少年的母亲却笑着,笑着眼角流出了泪水。
我们上前问少年的母亲:“为什么不把他拉上岸呢?你看海浪那么大。”
少年的母亲擦着泪,说:“只要他喜欢,他高兴就好。”
对于少年的母亲的言语我不解,当我还想再追问个究竟时胖大哥拉了我的衣角,轻声对我讲:“你真是眼拙,你看不出来那少年有点不正常么?”
我摇头。
胖大哥说:“这我么正常的壮汉都受不了海浪的冲击,你看那少年却一个劲地迎浪踏花,还乐得不可开支,他不如果不是脑子有病,我就把头割下来让你让球踢。”
少年的母亲似乎听到了胖大哥的话,她转向我们,眼神里充满了伤感。胖大哥像是犯了错,脸一下变得通红,低了头转身拉着语晴离去。
我站在岸上,看着海边嬉戏的少年,跟着他一起乐起来。
少年的母亲靠近我,她说:“别人都说这孩子精神上有点不正常。”
我说:“孩子的天性应是如此。”
她说:“这孩子真是精神上有问题,他总是嚷嚷着要去看海,看真实的海。他的小房间里都是海的图画。他说,海的对岸就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到海洋里去,捧一捧浪花,与它们做好朋友。”
我想那少年定时幼小时童话故事看得过多而“走火入魔”的原因吧。
少年的母亲又说:“前几日碰到一个儿童精神方面的专家,他建议我把孩子带到海边去看看,专家说孩子怎么玩就随了,高兴了或许就有了成效。”
我说:“你看他多高兴啊。”
她高兴地笑了,又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她说:“希望能如愿吧。”
退潮了,少年奔向大海,用脚丫轻触从他身边哗哗跳动着的浪花。少年不断地笑着,不时地回头望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边抹泪,嘴角向上翘着,咯咯咯。
我们离去了,远远地看着南方的冬日下,如火的黄昏,远远地两个人影立在海边,一位母亲站在沙滩,一个少年在海里不断到跳动。
回望这一幕,我也像那少年母亲的咯咯咯地笑了,在那个少年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的影子。在浑浑噩噩的生活里,我们都在追逐着自己想要的那朵浪花,不是么?
少年的散文5:听雨也是一种美
文/姜波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 《虞美人·听雨》)
——题记
滴答,滴答,滴答——睡梦中,秋夜里,一片寂静,我被这一阵一阵有节奏的声响喊醒。
我努力地睁开了惺忪的双眼,朦朦胧胧的,周围一片灰暗,看到的只是无尽的秋夜,窗外昏暗的夜空里,下起了秋雨,我是在梦中听雨吗?不知何时,她竟然从我的睡梦中飞出来,悄无声息地来到我的窗外,轻柔地敲打着墙外的水泥板,像是一位从远方来拜访的朋友,带着几分的热情和惬意,我怎能如此冷漠地拒绝这位朋友呢?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如今我的年岁也可以称得上是壮年了吧,不过幸运的是自己不用漂泊他乡,遭受羁旅思乡之苦,没有亦不需要“客舟”,却在每次回老家时看到“断雁”,却同样心生孤寂悲凉之情。每当我又一次躺在乡村老屋的床上,不变的总是漫漫黑夜,周围仍是死一般的寂静,秋风肃杀了一切生灵,淹没了生机与热情,秋雨同样是滴滴答答,却是点点滴滴沁入心灵的深处。我抚摸着秋雨,聆听着她的寂寞与悲凉,仰望着熟悉的黑夜,总是陪伴着她,直到黎明。而此时,又是一个不眠的秋夜,不同的是我躺在了自己家的床上,往事在睡梦中又一次次不间断地放映。
我依旧是躺着,轻轻地伸了伸腿,依然感受到了轻微的疼痛。这倒是提醒了我,这不是在睡梦中,而是真真切切的秋夜里,内心顿生出一份孤独与寂寞。前两天不幸把脚扭伤了,虽是国庆小假期,我无奈只能蜗居在家里,不能畅游秋天苍凉而悲壮的美景,心中甚是郁闷。对于这位不速之客,我有点心存芥蒂,她这不是再一次地来搅扰我郁闷的心吗?不过,虽是如此,我却是没有一点责备她的意思,既然她不请自来,我干嘛还要把她拒之于心门之外,想到这儿,我的心瘫软了下来,任凭这凄清而剔透的秋雨的叩打,在这缓慢而有节奏的抚慰之中,又一次沉沉地睡去。
滴答,滴答,滴答——睡梦中,不知道过了过长的时间,只是黑夜还是孤独的黑夜,我又一次被这秋夜的精灵喊醒。
我没有开灯,怕惊扰了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慢慢地又闭上了双眼,独自躺下来,静下心来聆听这位大自然的精灵带来的天籁之音,滴滴答答——天地之间,冥冥之中,只有她和我心灵相通,她用自己温柔而体贴的旋律,氤氲在秋夜的寂寞中。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需要心灵的纯净,忘却尘世的忧伤与烦忧,静静地躺着,不急不躁,不喜不忧,我把这秋雨的缠绵揉碎,撒在这孤独的夜空里,让她随意地飘浮,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有希望能有一片再飞入我的睡梦中。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在霓虹灯下,也是一个无尽的黑夜,淅淅沥沥,秋雨迷蒙,梧桐叶在夜色中被雨水敲打着,有的婆娑在枝头,飘摇在孤独的残夜里;有的经受不住秋的凄清,依然飘落,安静地躺在霓虹灯下的柏油马路上。没有“歌楼”,亦没有“红烛”,只有一位少年,孤独地撑着雨伞,在这个充满了现代气息的都市里,漫步在雨夜里,徘徊在城市的喧嚣里。这位像德国少年“维特”一样的年轻人,也有自己说不清的烦恼,却无法安心听一听秋雨的倾诉,只是沉浸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走近了,我终于看清楚了,这位少年竟然和二十年前的自己一样,浮躁而沧桑。
这应该是在睡梦中吧,不知道过了多长的时间,只是黑夜还是孤独的黑夜,我又一次被喊醒,原来那是一场梦,梦到了二十年前浮躁的自己。如今青春少年已不在,我亦没有了青春的激情与浮躁,竟与这秋夜的雨结为了异类知己,内心多了一份恬淡与安宁。而暮年未至,听着窗外的雨声,我的内心已有了一丝的平静,对于蒋老先生的“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只是有了字里行间的超脱,还不能体会到真正的大彻大悟,那就等到自己暮年时,再去秋夜听雨吧。
滴答,滴答,滴答——睡梦中,秋夜里,一片寂静,我在这一阵一阵有节奏的声响中再一次睡去。
少年的散文6:恰同学少年
文/马艺源
楼道里,20班门口依旧吵吵闹闹,你追我赶,教室里坐着的人所剩无几,20班好像“风景依旧”,但又好像少了点什么……
时间倒流,加到七年级,夏天带来的不仅仅是闷热,还有许多的虫子:飞蛾、金龟子、豆虫等。夏夜的教室俨然成为了男生的天地,当然也有个别的女生。最记得的就是坐在李XX旁边的时候,他经常会带一些无名的虫子到教室,其中的有一只是他的宝贝——一只长有六七厘米长的,头上有个大钳子的大黑虫,他每次拿虫都能吓住好多人,特别是女生,那段时间,20班女生的尖叫声不绝于耳,然后女生们就会习惯性地远离他们……七年级就这么打打闹闹地过去了。
白驹过隙,八年级上学期,大家都没有太多的紧张感,但自从地理老师变成了王老师后,班上又多了一道风景。“下节课是地理课!”不知谁大喊,班上一片轰然——胆小的赶快奔到位上,瞬间翻出课本;而胆大的呢,一堆窝在门口“把风”。大家坐着聊天,时不时瞄一眼门口几位“报信者”,忽一人大呼“来了!来了!”大家马上正坐,呜哩哇啦乱读一通,再看门口几位,哪里还有踪影,早以12倍光速冲回了坐位。转看门口只见王老师扛着教棍威风凛凛地走了进来,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不由地抖三抖。王老师也会突然地说:“XXX,给我站起来,你怕是噶!”然后眯起她冷冽的眼睛,举起棍子,霸气地大步走向那位吓得面色惨白的同学面前,并把手中的棍子抬得很高,之后轻轻地打一下,这时,全班同学都会很配合的“啊”一声,好像打的是自己,上学期就这么嘻嘻哈哈的过去了。
开学当日历历在目,但已经临近期末了,原有67人的大集体如今只有64人,大家也投入了期末考的备战中,但还是有那么几个依旧在20班闹闹嚷嚷,早读下课,大家又一齐趴在桌子上补觉。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似乎都在成长,但又像小孩子一般地玩闹,但那都是随风飘走的往事,我们不敢断言它究竟是好是坏,时间会向我们证明一切。
或许,毕业后你才会开始怀念某个人,某件事;又或者分别后你放下了这些事,又想起了那些事,所以,无论如何,请记住那个只有我们知道的地方。
初中生活是人生中一颗耀眼的流星,升起与陨落,虽然短暂,但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回想一下,它依然能照亮你的整个人生。
青春不老,我们不散。
少年的散文7:走吧!去外表
文/汤文俭
少年时代我们去趟外村,哪怕它近在眼前,也是一处远方。
霍童外表和我的村庄——咸村川中虽然分属两县,却只离着十来里地。因为大姐出嫁此地,我便常借“亲家舅”关系来往两地。它成为一个既亲情洋溢,又精彩无比的地方。
路途安静偏僻,每次前行总要邀约一两位同龄人前往,或是同走亲戚的,或是来村里走亲戚回去的。得到父母同意,几人就像结拜兄弟去完成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般,手中摩拳擦掌,眼里熠熠生辉。大家口中高喊“走吧,去外表”,脚下却蹦蹦跳跳地出发。
爬过两三里上坡路,我们到达“岭头亭”。过了此地,村庄不再望见。回首中,家中屋子掩藏难见,于是家人唠叨声消失无影。溪边偌大的小学空旷无人,于是课业抛置九霄云外。望向前方,山路向下穿行,曲折十八弯。路两旁是片片园地,有我向往的乡里中学的树园子。路底一条溪流,引领我们的好奇,流淌未知远方。它两岸高耸的峭壁,像是课本中的大江峡谷。
一路故事不断。亭子前方,山顶山脚两块遥相呼应的巨石,传说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所劈。往前,群山环抱的云门畲族村,每逢三月三举办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终点前的“街头亭村”,祖籍川中的国营合作社人员,更是叫人品头论足,津津乐道……
半途的“枫亭”是我们的歇息地。走到这里,正疲累口渴,我们奔向亭旁的一汪泉水,“咕咚”猛喝,“呼哧”喘气。接着步入亭中,在摆摊前买上零食。钱少的拿粒甜糖,钱多的取块八果糕。吃着颜色单调的食物,心中却泛起五颜六色。有人应答摊主老人的问候,眉飞色舞,兴奋难抑。有人走到亭子前门,瞧几眼深刻难懂的门匾题字,生出许多对学识的憧憬。如果老人探亲,亭子封闭,我们只能窥视里头,若有所失。
仿佛西天取经般,我们千回百转到达外表。沿途既有徒步的艰辛,更有欢声笑语。我别过伙伴疾步走入大姐老屋。迎面接连有人招呼“亲家舅,来啦”,顿感亲切非常,暖意遍布。见过大姐一家后,我和同龄亲戚游历四处。后山的那棵橄榄树是否丰茂依然,果实垂挂?举首一望,一路疾行似乎有了收获。树旁小路通往拥有神秘武术的“后山里”,转头一视,心中似乎找着圣地,砰砰狂跳。
行走一番后,我回到大姐前屋的杂货店里,当起小掌柜。站立其中,我似乎看到老家小伙伴投来的羡慕眼神。我高声叫卖,拿来送往。因为几许勤快和聪明,得到了亲家掌柜的奖赏。他口中说着“亲家舅,吃吧”,手上就塞过几粒冬瓜糖。站久店铺,我开始行走老街。它躲藏土墙黑瓦的老屋中,“酒香不怕巷子深”,静静坚守却不可或缺。日常货物一应俱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有我心动的扁肉等面食店。我仿佛看到以前眼馋自己望着它们的炽热目光。于是此时彼时混合起来,几致迷乱。
村里待久,我就到村子西口的溪边。这里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村口大道绿树成荫,一颗大榕树掩映菩萨小庙。庙前青石路通往渡口。渡口上以磐石为岸,长有虬须丛生的古老大榕树。农人们在其中静静候渡。有人轻吐的烟圈,就像缕缕青烟飘向空中。对岸一片沙洲,其中白沙柔柔细细,手难抓握。往里,土地上栽种橘子树,蓊郁葱茏。树林中,曲径通幽处有座宽阔庙堂。那里青灯古佛,陪伴着拥有不食人间烟火气质的僧人。相较山中寺庙,这座水边庙堂平添似水柔性。
渡口有我村庄没有的乌篷船,似乎离着不远便到达不同世界。船篷斑驳,满是岁月痕迹。船夫单身,沧桑一般,但不知是否深情爱过?船只是村庄建造,只向村人免费。我经人介绍“这是亲家舅”,便摇身而成厚待之人。等到多人聚集,船夫用竹篙撑住石壁,掉转船头,再插入水中左右平衡,缓慢前行。船尾的过路人摇动小橹,协助用劲。他们划出的不是阵阵涟漪,而是片片柔情。看着此景,我的心中难以按捺,也想撑船摇橹,当个摆渡人。溪中清水从上游老家流下,似乎让我望见村庄,滋生思念。其中几只鸭子红掌拨弄,呱呱叫鸣。倘若岸上还有人们高喊几声,这条小溪便奏响优美交响乐。此程时光是最享用时刻,不是终点的渡船却是我的游玩目的。溪面酿成我的水乡印象,多年后我才知道此即梦里江南的景色!
村里溪边玩遍之后,我开始想念那个天天要离开的老家。于是我又走趟来时路。在道路尽头——老家,不久后,将有少年郎再度高喊“走吧!去外表”——那永远温暖着少年时代的外表!
少年的散文8: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文/奶瓶
背上行囊,我出发了。
怀着信心和希望,我行走在青春的路上。我笑看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经历着太多太多的事,多可喜,亦多可悲。然而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悲喜交加的事,才拼成了多彩的青春
青春无法用金钱衡量,她是无价的:青春却可以逝去,她可以在时光老人的怀中一去不复返。所以,趁现在,我还拥有青春,我应当拼搏,奋斗,去追逐我的梦想,享受青春过程的精彩。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是那过河的人。青春正处在河的中央, 这位置,就像激流中的帆船,必定会有奋斗。青春因奋斗而精彩,有了奋斗,才会有飞扬的青春 。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种下奋斗的种子, 同困难做斗争,同苦难搏击,同自己拼意志,不害怕,不气馁,收获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青春。
我什么都没有,唯一的本钱就是青春,而奋斗让我变的与众不同。青春在奋斗中展现美丽,青春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奋斗拼搏之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也应该用我的方式书写奋斗的青春。
事实上,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而且还是一名文科生,学业重,压力大,但必须坚持,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享受过程的点点滴滴,待到高考成功的那一刻,也许我会怀念为了高考而拼搏的日日夜夜。那每一步的辛酸与喜悦,或许会成为我人生中最充实,最精彩的一段。
漫漫人生路,青春虽只是一小段,却是记忆中最光彩动人的一段。青春无悔该是我的追求,我只有把握好我的每一天,在激流中拼搏,然后我可以骄傲的说“我的青春是无悔的!”
青春,就是在追逐中伴随着各种乐趣,但同时布满荆棘,需要越过风波的侵袭。我们应该不懈的奋斗,任风雨冰雪来袭,任岁月蹉跎,因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来时,我翘首远望,路的尽头若隐若现。而现在我转身回顾过往的路程时,她已经在不经意之间书写下了一条弯曲而又靓丽的轨迹。
少年的散文9:老宅听雨
文/路来森
整个少年时期的生活,我都是在那所老房子里度过的。
那座老房子,可真是老,百年老宅,满目沧桑。房屋,呈现着典型的北方房屋特点:坚实、厚重、朴拙,一切都是为了“实用”而存在。
墙壁,是泥坯垒成的,厚度,足有一米半;房顶,覆盖的不是砖瓦,而是厚厚的麦草。这一切的“厚度”,使得房屋能够冬暖夏凉。房屋三间,中间一间是堂屋,西间为仓库,东间则是全家人的卧室。东西两间,各有一个窗口,窗,是木格窗,终年用洁白的道林纸糊上,照进室内的光,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柔和感。堂屋,也留一后窗,但后窗极小,只用几根木程撑住,最初的作用,也许就只是“透透气”而已。木程的间隙,不是用纸糊住,而是随意地塞上一些干草,多年下来,塞住的干草已变成了黑黄色,苍苍然,如风吹雨打后的日子,堆满了无奈和落寞。
我对老宅有记忆的时候,老宅已是老得难堪。泥坯的墙壁,大多斑驳脱落,沙粒裸露在外面,强风吹拂,就会簌簌落砂;细小的墙缝,经年烟熏火燎之下,已然变黑,散溢着微细的辛辣味。房顶覆盖的麦草,换了一茬又一茬,几年不换,就会腐败变黑,甚至,于麦草间,生长出莠草,萧索地摇曳在房顶上,惹出一份份孤寂和忧伤。窗棂,都已变黑,有的地方也已腐烂。一切,都是那样的陈旧,陈旧出一种岁月衰老的气味。
可十几年的居住,老房子,还是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比如,庭院中刮过的风;窗口筛落在室内的斑驳的月光;老房子那种特有的陈旧气味。然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落雨的天气,老屋宅听雨,风情极佳。
雨,若是下得不大,人在室内,充耳的,便是一片“唰唰”声,那是覆盖房顶的干枯的麦草所致。那种“唰唰”声,像是春蚕咀嚼,像是雨落在大片的庄稼上。这个时候,你会禁不住产生悠远的联想,想到那一望无际的麦田,或者,想到大片的高粱地。风吹庄稼的声音,亦是如此的;这个时候,你的心会异常宁静,有一种被轻轻抚慰的感觉,滋润极了,熨帖极了。
有些时候,雨,还没有落下,风,却先已刮起了,特别是猛烈的北风。此时,堂屋的后窗,便发出尖利、刺耳的鸣声。那每一根塞住的枯草,都成为了一根根发音的弦,任自然的手,肆意弹拨着。那么放纵,那么恣肆,有一种无可阻挡之势。
多年之后,读书,读到“天籁”二字,我就会想到当年老宅刮过的风。
夜间听雨,最是幽眇。门窗都关上了,人,躺在床上。远处的闷雷,一阵阵传来,人在室内,就觉得格外地沉郁,仿佛,身心都陷入了一种不可知中,只好,无奈地等待着某种命运的安排。如果大雨落了一整天,把房顶的麦草都浸透了,纵是夜间雨停了,房檐的雨滴,却依旧落个不止。吧嗒,吧嗒……真正是“一声声,点滴到天明”。那个时候,心,仿佛也被雨滴穿透了,满是落寞,满是惆怅,满是怀想。觉得,人生,仿佛即如一滴滴雨,不断地穿透着生命的硬度,然后,盛放为璀璨的花。
多年以来,我一直认为:只要不至于成涝成灾,落一场雨,总是美好的;而,老宅听雨,则成一雅事。
听雨之雅,就在于,你不仅仅是听到了唰唰的雨落声,静享落雨的美好,享受其中的情景和氛围;更在于,从雨中,你能听出一份心情,一怀思绪,乃至于一种思想或某些人生感悟。
老宅听雨,时光已过,而美好,却依然留存。
少年的散文10:我身边的美德好少年
文/周芷言
她,高挑的个儿,总爱穿一身简单的运动装,长长的马尾辫,走起路来左右晃动,可精神了。她乐于读书,以勤奋为乐;她乐于锻炼,以健体为乐;她乐于助人,以奉献为乐……她,就是我的姐姐——我心中永远的榜样。
姐姐十分能干。当大人不在家时,她会自己用微波炉热饭菜、自己洗衣服;大人在家时她也会帮忙择菜、收碗。
姐姐的学习从来都不用大人操心,她博览群书,懂得的知识特别多,对别人的提问总能对答如流;当她说到喜欢的话题时,就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当她静下心来写文章时,总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别以为喜欢看书的姐姐是个书呆子,其实她也很喜欢运动,喜欢挑战。姐姐跑步很快,跳绳厉害,连健身操都做得特别漂亮。
姐姐还非常有爱心,是个热心肠。当她出门在外,看见有小朋友摔跤了,她会上前扶一把;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和带孩子的阿姨,她会给他们让座;听到灾区小朋友生活困难,她会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记得去年寒假,姐姐的一个同学家中遭遇火灾,情况十分严重,得知这个消息后,姐姐非常着急,连夜借了一套书本和学习资料,第二天一早就将这些东西连同一些日用品一起送到了那个同学家。
这就是我的姐姐,一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聪明善良的女生,一个永远值得我学习的美德好少年。
少年的散文11:蓝月亮
文/驿外微尘
很庆幸,有钱难买的少年之时,我就有一位诤友。他的经历让我早早的体验到人世的离合,悲欢,以至于成年后遭遇些人生变故,我能够处变不惊。
很庆幸,虽生于僻壤的非常年代,蒙学之初,我就有条件在文学瑰宝唐诗宋词里徜徉,使我日后能够将我的人生感悟行诸于文字。
我的那位诤友小名叫三毛儿,学名叫郑传河,我俩同岁,我比他小月份。我常喊他三毛儿,他嘴乖,总是喊我二兄弟。我俩同住一个湾子,从小在一起屙尿和泥,又一起报名读书分在同一个班级,关系好得只嫌多出一个脑袋。
有一回大概是星期天,我俩儿在稻场上玩抓石子儿,忽然一阵清风吹来一张发黄的旧纸,我抓住一看是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唐诗,现在连幼儿园的小朋友早已是耳闻目详,可那时上小学二年级的三毛和我还是第一次读到。也不完全理解诗的意思,只是读着顺口,感觉怪好。我和三毛儿一边玩耍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读着。因声音太大,被湾后的小柯听见了(多年后才知道,那张发黄的诗纸是小柯故意让风吹给我们的)。小柯跑过来问我俩,懂得这首诗的意思吗?我俩先点头后摇头。三毛儿扔掉手里的石子讨好卖乖地说,小柯,你要是懂得,当我俩的老师,给我俩个说道说道!小柯高兴地答应了。小柯是昵称,全湾的男女老少都这样叫。他是老三届高中生,学问很大,光砖头厚的书就有满满一大木柜。本来大队小学和公社中学争着请他去当老师,可不早不晚他父亲参加一个啥组织被错误的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自然影响到小柯的前程,他只好猫在屋里给生产队当记工员。满肚子的学问有人愿意传承,小柯自然高兴呀。他一字一句的给我俩讲解唐诗,讲得生动有趣。什么托物言志,望月怀远,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溶溶月光下,小柯为我俩打开一扇扇古诗的大门。
我们在唐诗宋词的美妙意境中从2年级进入4年级,从8岁进入10岁,已经能够悟出唐诗宋词中最动人处莫过写别离、旅怀的诗。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人生第一次真真切切品尝唐诗宋词里的别离的滋味竟是好友三毛儿的离家。
按照事先的约定,三毛儿年满10岁就要过继给舅舅当儿子。他的舅舅姓孙,家住三河口,属湖北麻城,离我们湾子最少有30里山路,最麻烦的是要搭船过江才能到。说是江,也就是大型三河口水库。
自从知道离家的日子,三毛儿天天哭啼。
好友即将离去,我心里非常难过,还要违心的按照大人的意思劝说三毛儿。
离家的那一天,三毛儿新衣裳新鞋也不穿,死死地抱着走廊上的木柱子,哭得院子里的梨花在枝头乱颤。故土难离呀!娘把我拉到一边替我擦着泪,她自己却抽泣地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细伢儿离不开娘!终究胳膊终别不过大腿。满湾子男女老少含着泪轮番上去连哄带劝,三毛儿才一步三回头的上路。三毛儿平日嘴甜,腿脚勤快,湾里、学校人缘都好,邻里、老师、同学自发地送他。小柯还组织了一盘锣鼓,长锤扯的是《思贤》。悠扬的锣鼓,绵长的小号更增添别离的伤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最伤心的莫过三毛的父亲郑大爷。
郑大爷本是朱洪武的老乡,自小和父母姐姐一起逃荒要饭相沫濡相依为命。老天还不怜见,一次遭遇土匪冲散全家,郑大爷自个儿流浪,8岁流落到大别山区被湾里的胡家收留,帮胡家放牛。胡家是财主不但没有剥削他,反而处处善待他,给他田地房屋,还张罗着给他娶媳妇儿。像他这种无根无袢单门独户仰人鼻息的主儿,找媳妇儿是千难万难。胡家不忍心让他当寡汉条子,硬是当家把一拐弯亲戚孙家的老女子说给他。孙家抹不开胡家的面子,勉强答应,但附加一个条件:眼看独生儿子结婚5年没有怀孕,磕头烧香也不见祖坟冒青烟,估计抱孙子的希望不大,要求将来捡了外孙过继一个舅家承继香火。也是郑大爷饥不择食,心想无非多生一个就是了,于是满口应承,签字画押。如今父子别离难免勾起童年那场生死别离之情,咋不叫他伤心!
一路期期艾艾,磨磨蹭蹭,好不容易走到江边码头,天已放黑,迎接的木船早已候在那里。三毛哭倒在地,不肯上船。一路伤心,郑大爷只是不停的落泪,此时再也矜持不住嚎啕地哭着冲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三毛儿。我的心也一痛一痛的。“人生自古伤离别”,此情此景,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肝肠寸断,什么叫撕心裂肺。如果说以前背唐诗宋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10岁的我便有沧桑之感。
主事儿的人赶紧将父子俩掰开,一番劝说,三毛同意上船,但要我和小柯同行。
小船经竹篙一点,倏的离岸,此时天已完完全全的黑了下来。一轮明月自东山尖蹦到天上,飘逸俊朗,洒满江清辉。江水清清,江水平平,此此情此景是“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还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小船欸乃欸乃地在江中游着,又是第一次夜游大江,若不是伤别,这景致倒是不错的。
三毛儿已停止哭泣,恢复平静。他拉住我的手低低地说,二兄弟,我不在家你要经常到我家去孝敬你郑大爷;小柯教你的新诗你要细心地记下来,寄给我……我不停地点头回答,好,好,好……他又对小柯说,你结媳妇的时候一定要对我说,我好去拜见师娘。小柯说,一定一定……惜别的话语装满小船,又流到江里,于是满江都是离情。
三毛儿有些高兴,提议说,我给你们背一首《明月夜留别》吧,大家齐声叫好。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三毛情真意切地朗读不免又勾起大家的伤感。我,三毛儿,小柯并排趴在船帮上,无语,各想各的心思。
“看,蓝月亮!”三毛低叫一声。
我一惊。这三毛儿莫不是伤心过度脑子出了毛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连李白都说月亮是白色的,咋会是蓝色的呢。
我们顺着三毛儿手指的方向看下去,真真切切,水中的月亮确确实实是蓝色的。我和小柯啧啧称奇,是“春来江水碧如蓝”,还是“碧空如洗”的倒影将月亮染成蓝色的呢?小柯称赞三毛儿的细心和观察能力。三毛儿高兴地说,我都想通了,舅家就在岸上住,想家,想我爸,想你们的时候,我就到江边看蓝月亮。小柯宽慰地说,很好的精神寄托,就像我教你俩学唐诗。我兴奋地说,我以后也天天看月亮,你有啥心思就对蓝月亮说,我能听得到。于是,宽阔的江面上弥漫着欢声笑语。
月亮走,船也走。小船靠岸,月亮留在了岸边。
少年的散文12:小小少年,美好心灵
文/陈诗意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当我们牙牙学语时,就知道捡了失物要归还的道理。千百年来,我们把拾金不昧作为一项传统美德,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传承着。
1月5日晚,整个世界白雪皑皑的一片,马路上人来车往,大家都急急忙忙往家赶,一个个缩着头,用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锦丰初级中学初二(6)班的徐航与他的奶奶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离家不远的小区门口,徐航忽然看见地上左拐角躺着一个棕色的钱包,不仔细看还不一定能发现,徐航连忙把钱包捡了起来。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现金800余元、身份证和几张银行卡。他心想:包内有这么贵重的物品,失主一定非常着急,我要在这等,把钱包归还给他。于是他对奶奶说:“奶奶,你先回去,我在这儿等等失主。”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也不见失主的身影,寒风无情地刮着,把徐航的脸吹得通红。徐航一边搓着冰冷的手,一边四处张望。奶奶不放心,从家里拿了手套和围巾,来和他一起等。
老天不负有心人,徐航看到路上来了一个四处张望的阿姨,她好像在寻找东西,看上去心急如焚的样子,徐航就走上前问:“阿姨,您是不是掉了东西?”阿姨一听,一双无助的眼睛顿时有了神采:“你是否捡到一个棕色的钱包?”徐航警惕地说:“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吗?”这位阿姨一一如数说来,徐航确定她就是失主,高兴地说:“阿姨,我终于等到您了!”说着,他把钱包交给了这位阿姨。
阿姨喜出望外,连忙从钱包里取出一些钱,塞给徐航,说:“谢谢你,好孩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但徐航坚决不要,说:“这是我应该做的。”阿姨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没等她话音落下,徐航已经和奶奶手拉着手笑着往回走了。
几番周折,那位阿姨终于打听到了徐航的名字,写了一封表扬信送到锦丰初中,她感慨地说:“感谢贵校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生,我这个初到港城的人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亲切。”
徐航年龄虽小,却展现了美好的心灵。他弯腰捡起的是钱物,送还失主的是美德。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个二十一世纪优秀少年的风采。
少年的散文13:2013做个阳光向暖的少年
文/安沫辰
2013,做个阳光向暖的少年
前言:
安之若素的生活着,搭一叶小船,载上斑斓的梦,远离忧伤。相信暴风雨和寒冷过后,破晓的彼岸,等待我的是一方碧蓝透彻的晴天和一片春暖花开的灿烂。
着一身如雪的白衣,拈一只清瘦的素笔,行走于过去与未来,在浣花笺里搁浅一段曼妙的时光,惜与流年为舞,垂首轻叹。浮华如斯,哪个少年不寂寞?
我是寂寞的少年,亦是多情的少年。我喜欢婉约细腻的文字,喜欢清新自然的烂漫,喜欢白色巧克力的味道,喜欢那温软轻柔的微风,喜欢荷塘边那飘散十里的莲香,喜欢任日光洒满额头,掬一捧水,拈花微笑。
风月里,时光褪下的诗意,为心着上素白的颜色。在木槿一般的岁月里,颔首一笑,暖意滋生,过往如云烟,忧伤都隐而无踪。
人生几何,须臾如歌,至此最断肠的不过四个字:何必当时。当时可不可以不忧伤,自己是否太过沉溺于忧伤,以至于忽略身旁的无数美丽星光。三千流水暮朝朝,又何须烦恼,明媚的忧伤不属于这纯白的年代,这个年代,蒙昧的青春染上些许栀子花的味道,青春应该更热烈,更飘逸,更飞扬。
"那些念念不忘的回忆,总是遗忘在我们的念念不忘里",记不得是谁苦涩的道出了这样一句话。每当与同学说起这句话时,复杂的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掩不住的哀伤,记不清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感怀,仿佛一种朦胧的安慰,又像是早已注定的结局。
经历总是在所难免,那轻歌如梦的岁月早已在现实的铁蹄下支离破碎,再次拾起,不过曲终人散的结局,物是而昨非。曾今是否像如今一样寄情于文字,我早已不记得了。对于过去,只是一场烟花的冷淡,我只能说抱歉,对一切关心我的人,爱我的人说。在她们眼里,我始终是一个忧郁的孩子。也许告别过去,正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后会更加的绚烂。
文字,便是我的红颜,我的一颦一笑,一忧一喜都与她有关。在我忧伤的时候,陪我一起掉琥珀般的泪水,在我快乐的时候,对我展露她最明丽的笑颜。遇见了文字,便遇见了知己。于是,生活开始殷实,变得有诗意,内心开始活跃,开始跳动,于是由文字牵连的种种随之而来。因为有了文字,我的世界才不会被现实的苍白吞噬。
青春岁月,喜欢浸淫于古典,游离在古色古香的韵味中,任古人的情感如玛瑙般在心里沉淀一千年又一千年。可曾记否?那江南古镇里的尺水玲珑,幻变的青石巷口,错落的亭台楼阁里的莞尔沧桑,极尽风致的前景,如丝绸般旖旎的感情,在我心里如流水轻淌。
端坐在白色的阳台,写静好的如水的文字,安静的品读着文学的荟萃,不觉时光的流逝。把寂寞托付给文字,任它成长,而我的成熟,便是文字的成熟。在字里行间里不断成长,我已经由一个懵懂的孩童变成白衣飘飘的少年。
白衣飘飘的年代,季节的善变,眼眸的轻颤,如文字一般的忧伤,只是为了怀念。怀念那年的冬天,你笑若如冰雪的容颜,信手低眉间,明眸善昧,暖了一整个冬天,然而却在我为你深深沉醉时,转眼消失不见。
就让一切随风吧……
为了你,本想做一个如紫荆花开满忧伤的少年,为下一世奈何桥的遇见,不再望江楼的等待,只是轮回的刀风一转,便能再次相见。
相见不如不见,不见不如怀念,如此,就当做怀念。浅笑如澜,微笑着怀念,怀念梦幻般的你,和琉璃般的前尘。
今生,只愿做个微笑向暖的少年,笑得像你一般的好看。嘴角轻扬,微眯的眼成一弯弦月,一朵微笑在唇边绽放。微笑,微微的笑,向着阳光,展颜一笑,美好而恬静,无声亦脉脉。
漫卷珠帘,北风吹干了眷恋,笔尖蘸上了无边的夜色,窗外雨落倾城,折收好半张笺纸,微微一笑,心中暖暖。
青春是一场烟花冷,烟消而花落,是冷定的结局。回忆透过蓝色玻璃,股指如冰水般澄净。如斯岁月里,微笑着对自己说:笑着面对明天,期待着一场永恒的花开的盛宴。
2012,这个冬天不太冷。
2013,做个微笑向暖的少年,笑着等待春天。
QQ:656984220
少年的散文14:希望的田野
少年时候,我经常听一首歌曲,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她不仅旋律优美,融入心灵,而且词句俱佳,朗朗上口,所以至今被奉为经典,传唱四方。对我来说,更是记忆深刻,身心受益匪浅。
时光如流水,三十年恍然如梦。如今在网上看到这首歌曲,联想到祖国大地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我的母亲多少年的辛辛苦苦,以及我的爱人和家庭,心里真是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希望,时刻在前方微笑;希望,总是在心头升腾。希望,是暗夜里迷惘时的明月;希望,是清晨驱散迷雾的朝阳。希望,可以抚平昨日的伤痛;希望,可以扬起未来的风帆。希望,可以为彷徨者指明方向;希望,可以给懦弱畏怯者带来信心和力量。
无论是丝雨的江南,还是沃野的北国,无论是东方的河流,还是西方的群山,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母亲的血肉之躯,它们都饱含着勃勃的生机、青春的活力和无限的能量。它们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它们承载着过去,发展着现在并且播种着未来。它们忍受着孤独和寂寞,战胜了困难和苦难,支撑着信念和理想,开拓着视野和胸怀,澎湃着激情和热忱,散发着快乐和醇香,收获着丰收和喜悦。
希望的田野是四季如春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青翠碧绿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播种梦想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青春四射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魅力无穷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开拓进取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瓜果飘香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五彩缤纷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万紫千红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光辉灿烂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是自由飞翔的田野。
梦里,母亲在慈祥地微笑,大地一望无际的碧绿,希望女神戴着百花编织的花环,身着洁白如羽、粉嫩如蕊的仙裙,踏着轻柔吉祥的彩云,在平静如水的月光下的花园里和芸芸众生轻歌曼舞。春风从花枝间轻轻地吹过,鸟儿、蜂儿、蝶儿悄悄地飞来,清清的小溪缓缓地流淌,每个人的脸上和心里都显耀着童年的天真、少年的纯真、青春的美丽和甜蜜的幸福。
希望女神永远在前方,她的光辉永远在征途,她的美丽永远在心里,她的魅力永远在未来。对于希望的田野,我有诉说不尽的眷眷深情、表达不尽的无限感恩和炙热无比的脉脉情思。一想到希望的田野,我便想到了我的祖国、我的母亲、我的爱人、我的儿女和梦中的女神。
希望的田野是清纯的,她有着无比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精神;希望的田野是神圣的,她有着无比深沉的热爱和无比宽广的胸怀。
少年的散文15:我们的少年时代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最近湖南卫视晚上在播电视剧《我们的少年时代》真的挺好看的。古灵精怪的薛之谦,温柔可爱的李小路,还有酷酷帅帅的王俊凯,成熟稳重的易烊千玺,乐观向上的 王源。还有女生中的能人张子枫。看起来是关于孩子的电视剧,打棒球是主线,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有教师的工作内容融合一起,因为是香港导演的杰作,多一些小幽默,是一部好看的电视剧。
电视剧中是学生,在一个具有特色教育的学校中上学生活,学校不仅有甜点社,更有一支棒球队。从解散到重组,三个学生花了不少的精力。而看似屌丝的老师陶西,其实是个富二代,他的教学和其他的教师不同,看起来对学生像朋友一样的,其实他对学生都是因材施教,把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成绩并不是重点。该学习的时候,该玩的时候玩。对学生负责,不只对他们的成长,起了积极向上的作用。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才能使学生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金子会发光的,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是人才。
在暑假放这样的电视剧,成了孩子晚上最好的课本。因为电视剧只是电视剧,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这样。在当今的社会,成绩才是学习的关键,只有成绩上去了,对老师也有奖励。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并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的社会,刚出生就早教了,到了幼儿园就学不同的兴趣班,到了初中和高中,就是没有极限的补习班。现在不只是家长的压力大,而且孩子的压力也大。回想我们,还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只是在手机和电脑中度过他们的童年。
如果真的可以像电视剧一样,学校把特色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部素质的学生,才是关键。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无拘无束,没有压力的。像《小别离》的朵朵一样,因为他的写说,赢得不少的小读者,而《我们的少年时代》的邬童和尹柯,除了会打棒球,还会画画,做甜点。让孩子的兴趣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成绩固然重要,可是也要培养多能的人才,就要因人而异的教学。压力虽然可以产生动力,可是也要适当的减压。
我们的时代,不只是儿童还是少年,我们应该快快乐乐的。
关于教学方面,有关机构是不是要重视起来了,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才可以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我们应该关心孩子过的开心不开心,而不是如同虚设的摆摆样子,直到出了事情才去关注,这样会不会太晚了。
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培养孩子,而如何培养才是重中之重。成绩不是重点,完善的人格和性格,让他们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才是重心。所以我们是不是要关注这样的话题了。不要让孩子们 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让他们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学会一些人情是故,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只是在学校,还要从生活中学习。
我们想要我们的少年时代,如果能像电视剧一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