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立春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立春散文1:感受春天
文/冯春法
立春过去一个月了,天气乍暖还寒,但春天确确实实已来到我们的身边。
“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哦,姜夔的词《淡黄柳》告诉我,春在自得其碧的池塘。
一天下午,躲了几天的太阳终于露脸了,我欣欣然跨上电动车来到香山脚下的公园,停好车,径直走至池塘边,抬头一看,真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才几天没来,池边的垂柳竟一下子全变绿了,所有的枝条上,爆满了一粒粒米粒般大小的淡绿的嫩芽,在微风中婀娜地摇曳着,似乎在与春天一起舞蹈,又似乎在告诉游人:“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这时,贺知章的两句咏柳诗顿时从我脑海里冒了出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哦,春在池边的垂柳上。那么,春可在“自碧”的池水中?这样一想,我弯下腰,用双手掬起一把清澈的池水漱了一下口,感觉还挺温润的,一点也不冷。我直起身子,举目向池面远处望去,眼前好一片翠生生的嫩绿,在春风轻拂下,泛起了鱼鳞般的绿波,愈远愈细,愈远愈绿。我不禁由衷佩服古人“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把春天江水的色彩描写得如此真切,真是绝了!
初春的池塘边依然是清静、寂寥的。环顾四周,游人寥寥无几。近处池塘的斜坡上除垂柳外,还种着梅花、广玉兰及不知名的花草树木。粉红的梅花已开始凋谢,稚嫩的苞芽在瘦削的树枝上绽放着早春,枯黄的草丛已冒出点点新绿。朱自清在散文《春》里说,“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一点不错,东风就是那春姑娘的脚步声,她在人们不经意间亲吻着大地,唤醒那沉睡一冬的小草,抹绿那山那水那树,犁软那广袤肥沃的田野,给人们送来了贵如油的春雨,让麦苗绿得发亮,让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也许池塘离市镇太近,竟听不到池边树林里的鸟鸣声,于是,我沿着游步道向南走去,过坡仙亭折向西,走过九曲平板石桥,就开始拾级登山了。果然,才爬上几个石级,就听到路旁林间婉转悦耳的鸟鸣声。我心中一喜,宋人陈亮《南歌子》里面的一句词“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从我嘴里迸了出来。我缓步行走在青山秀水间,呼吸着早春山林特有的清新、温润,带有淡淡芳香的空气,倾听着鸟儿们的呢喃轻语,一种宁静恬淡的韵味在心底回旋。置身山水间,一颗沾染世间名利尘埃的心突然变得空灵纯净,啥都不想了。
在溢香堤长廊,我临风远眺,但见天蓝云淡,山明水秀,满目青翠,春光明媚。韩少功在《寻春》中说:“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这话在理。如果你长期为生计所迫,为工作所累,抑或事业受挫,生意不顺,不妨抽身去山水中走走,去观赏那“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的早春美景,保管你乐而忘归。冬去春回,季节的轮回启迪人们:时不我待,好好珍惜眼前的风景,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
立春散文2:时光的故事
文/李敬红
立春,康定的大雪抓住最后的机会快速亲吻大地,往四周望去都是白雪皑皑的山峦,未能觅得春的踪影,也许是闻着泥土的芳香在乡野间长大,从小对四季异常的敏感,看春天枯黄的树枝上抽出新芽,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万物苏醒,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想起小时候一到这个季节,村里的人便开始忙碌了,小孩们迎着春风,用白杨叶子做毽子,上山摘椿芽满地撒欢,农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下土豆、玉米、蔬菜,这一年都将围着这块土地转。小的时候长常听老一辈说“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自是明白农人这一生的艰难,长大后读到绿妖的《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讲到台湾的现代化农业是如何运转的,说道“那些坐在集市上卖菜的农民,那些在村头开会的农民,沉着、自信,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认命、沉默的气质,他们在大地上耐心耕种,同时,又认真讨论、争取自己的权利和生活”,回头看看我的邻里,每家每户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小孩离开村子有了城市户口有了更好的生活,可是哺育我们成长的土地却越来越荒废了,而我的精神世界里留下的是泥土的气味,我的远方就是从小长大的村庄,那绵延起伏的山峦,雾霭茫茫,山青水绿,向日葵盛开的村子,那里才是我的心灵归宿。
夏天,便是回忆的季节了,康定的春夏没有太过明显交替,关于夏天更多的是回忆。小时候,外婆坐在院子里,用烟杆抽着农村里特有的叶子烟,夏日的星空特别灿烂,银河闪烁,远处有萤火飞舞,我们围着外婆听她讲熊家婆的故事。长大后夏天的记忆就是,每天下午放学到校门口的夜市里捧两把栀子回宿舍,找来一只玻璃瓶插上,伴着栀子的清香翻阅几页书发发呆呆,和闺蜜一人抱一个西瓜去夏夜草坪里聊天,空气中混合着年轻的味道,而每一个过往的姑娘男孩都觉得未来可期,世间所有的烦恼在夏日的夜晚是不存在的。
秋日,落叶纷飞,这是一个读诗歌的季节“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是的,宁愿一个人读书、写长长的信祭奠生命中的美好,在落叶中徘徊,永远享受这样的孤独。
冬日,对于高原长大的孩子就是澄澈、绵延、无尽的蓝天和雪。对于爱幻想的姑娘,鹅毛般的大雪,像棉花糖软绵绵的落在身上仿佛置身童话世界,对于在世间苦于求生的人们,雪夜也许意味着更多的考验,行走在川藏线的大雪夜车坏在路上,一个人在寒风里苦苦修车;清晨四点起来扫地的清洁工人;在寒风里拉着行李赶路的旅人,一切的美好背后将存在着更多看不见的悲伤。
四季轮回,花开叶落,春芽到冬雪,时光不会因谁而改变,生活不一定会善待每一个人,明白生之不易,更要努力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学会与天地万物感应,去感受每一个节气,感受世间和生命的轮换寻转,“像诗人那样去欣赏时间的玫瑰,去收获时间的粮食”,愿在四季的轮回中,学会不慌张。
立春散文3:春雨
文/马业赞
自立春以来,小城已断断续续飘过了几场雪花,仿佛要将去年暖冬所欠下的“雪债”统统给补回来。在这样一个乍暖还寒时节,很难令人与万物复苏的春天联系在一起,莫非冬、春之季要颠倒过来?我不敢想象。
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昨晚的一场给出了答案:春天,这个时候来了。
清晨起床,刚走出门口,一阵清风迎面扑来,其间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如薄荷般清新宜人,我闭上眼睛轻轻嗅其香,生怕惊扰了这娇柔的凉风。不知我一人在这优雅的微风下陶醉了多久,一股略微湿润的细小水珠吻到了我的脸上,将我从陶醉的梦中吻醒了。
睁开眼睛,望向远处的天空,湛蓝湛蓝的没一丝杂质,像刚洗过一样,再看看地上飘着的薄薄一层“水布”,我恍然大悟,原来昨晚下雨了。不知是夜间睡得太沉还是春雨下得太静,我竟浑然不觉。这一刻,我突然读懂了杜少陵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吃罢早饭,上班路上的我故意放慢前行速度,只为能与贵如油的春雨多接触一会。望着周围的一景一物,仿佛都被春雨冲洗得焕然一新,我的内心也由此变得干净、透彻。我想,能够让这个世界在一夜之间变得柔静、清爽的大概只有春雨了吧!
春雨,春天的先行使者。一场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的盛景也开始拉开帷幕,在这场春雨的滋润下,路边的柳条开始长出嫩嫩的芽,郊外的野草有了返青的迹象,一些按捺不住的野花也长出了极小的花骨朵,树枝上的麻雀像撒了欢似的东窜西跳……难道这关于春天的一切都是在昨晚的春雨过后发生的?原来我身边的初春竟然这么美。
骑车继续前行,近视眼的我为了看清路况不得不望向远方。不知是近视度数升高了还是春雨织成的水幕未曾散去,远方的视线竟然迷糊了起来。在我模糊的视野里,仿佛有种穿越到江南的感觉。江南的雨是朦胧而令人无限遐想的,每当春季来临之时,江南的青石板街上总会有一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手拈杏花,漫步徜徉。此情此景,如一幅动静结合的泼墨山水画。虽然现实中的我处在北方的小城里,但“这幅画”却真的从南方飘到了我的眼前,是来自天际的春雨将它带了过来。
于是,我将车彻底停在了路边,冒着上班迟到的危险,自顾自地于春雨过后所营造的氛围里独舞了起来。旋转、跳跃,顷刻间有种表演于春天大舞台上的感觉,而我的观众就是周围被雨水滋润过的一切一切。
一曲舞毕,内心积攒已久的悲恸、委屈、迷茫等负面情绪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开心地大笑了起来。伴着我的笑声,周围的一景一物也随着吹过的春风时而摇曳、时而发出声响,仿佛要与我共同拥抱感谢这迟来的春雨。
春雨,太美了,真是一场春雨一场梦啊!
一场春雨浇醒了沉睡的万物,万物复苏;一场春雨洗净了烦恼的内心,内心清净;一场春雨带来了憧憬的希望,希望萌芽……
立春散文4:立春之美
文/蔺丽燕
立春一到,春天的气息也就渐渐浓厚起来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立春的节气,像一双有力的大手,缓缓拉开春天的大幕。熟睡了一个冬天的树木,在春深情的呼唤下,用鹅黄的嫩芽,点亮春天的眼睛。南飞的大雁,遵循着季节的规律,于春天,飞越万水千山,回到北国的苍穹。雁鸣声声,引逗出薄冰之下活蹦乱跳的一尾尾鱼儿,激起涟漪层层,像一朵朵盛开在水上的花儿。
立春到,寂寥的天宇渐渐热闹了,单调的旷野渐渐缤纷了,僵硬的土地渐渐酥软了,刺骨的薄冰渐渐温热了……立春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术师,用魔幻般的手指轻轻一点,山河顷刻间容光焕发,大地转瞬间神采奕奕。一幅幅崭新的图景,流光溢彩般在人们的眼前铺展开来,绵延到很远很远。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首领,在他的身后,整整齐齐地站着雨水、惊蛰、春分、清明……一个个节气井然有序地隆重登场,在四季的舞台上,或衣袂飘飘,或泪水涟涟,演绎出自然的阴晴圆缺、风霜雨雪。立春一年端,种地好盘算。行走在轮回四季的农民,在立春时节,已经做好了耕耘的准备、播种的准备。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春天的规划,让土地更加肥沃,庄稼更加茂盛,果实更加饱满,粮仓更加丰腴。
立春,有时赶在春节前夕。因为与那一个年终的盛大节日成为一墙之隔的邻居,立春的日子,是忙碌的日子,是纷繁的日子,是喜悦的日子,是满怀希望和憧憬的日子。立春带来了春回大地的欢快消息,淤积在胸中的严寒,像河里的薄冰,正一点点化开。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善解人意的立春,会带走曾经的惆怅与无奈,把从头到脚的喜悦和姹紫嫣红的期盼留在你我身边。
立春,是春天精短隽永的卷首,用平平仄仄诗一样的语言,给了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立春来了,也许还会有倒春寒,令人猝不及防。可立春来了,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春天还会远吗?
立春散文5:一曲夯歌飘春天
文/张春波
立春后,乡下的亲戚叫我去“喝春酒”,说是要夯地建房,相当于“奠基”的庆典仪式。在家乡,无论是修新农村建设的集中定居点,还是建散落在阡陌桑田上的农家小院,只有当石夯砸下、夯歌响起的那一刻,才算正式开工了。夯歌声声,曲调高亢,婉转动听,爆发出一种憾人心魂的力量,于是我固执地认为:春天,是被夯歌吼醒的,一曲夯歌飘春天。
记忆中,家乡盖房,一般都选在开春之际。此时,打工的农民还未大批外出,要建房的村民们请人比较方便,而且天气亦好,晴朗、雨少,修筑的速度快,不耽误春耕。夯歌唱响,万物复苏唤春醒,乡村沃野上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石夯那沉重的落地声为一首首夯歌伴奏,砸出的每一个音符都谱写着吉祥与憧憬。
一块重约二百多斤的长方条石被四根扁木绑夹着,这个看起来有点笨重的东西就叫夯。其中有一根扁木的顶端做了个圆形手柄,由领夯的人掌控,四根木杠共拴着八根粗麻绳,分别由八个青壮年抓着。“夯”,从字形上就给人一种力量,上“大”下“力”,当石夯大力砸下,地便夯实。石夯是默默的器具,但夯歌却是高亢的号子,犹如打夯的汉子,外表憨厚敦实,内心豪情万丈;犹如家乡的民风,朴实无华中蕴含着让人惊羡的美丽。
农家建房是有讲究的,一般都要在需平整地基的夯场摆酒席,这样才吉利。筵席散了,撤掉桌子板凳,在盖房的主人家招呼下,石夯被抬了出来。打夯时,只见领夯人一扶圆形手柄,一道无声命令便下达了,八个打夯的汉子同时弯腰,抄好各自的一头儿。只听领夯人清了一声嗓子,不紧不慢地喊出:“大家抬起来呀——”此句仿佛从胸中迸发,声似洪钟,音若金吕,就像惊蛰的那声春雷,唤醒乡间的春天。号子一起,众人齐唱夯歌,一起一落一节拍,在希望的田野上四处荡漾,粗犷而雄浑:“举起来哟举得高哟,砸下去哟砸得实哟……”一夯下去,就有山摇地动的震撼力。
打夯是个体力活,领夯则是个技术活。大家用劲均不均,地基夯得实不实,场面火不火爆,就全靠领夯人的夯歌来引导。打夯的路线偏了,就唱:“向西压半夯啊——”,随着“哎—嗨—呀”的应声,大家就主动向西拉夯;石夯要调转方向,就唱:“大家向东拐啊我说——”,“吆—啦—吆—啊”,大家就转向拉绳,自动拐弯;谁使劲小了,石夯受力不均,落地便有点颠簸,就唱:“左边的加把劲啊——”。夯歌的曲调固定,歌词现编现唱,雅俗之中不乏幽默。
夯起夯落,歌声激越,土地被夯实夯平了。在围观村民的欢呼声中,打夯的汉子们把石夯高高举过头顶,算是完美谢幕,可那淳朴、粗犷的夯歌却久久地在天地之间回荡。
平整地基,有电夯、汽夯以及碾压机,但在家乡,依旧一曲夯歌飘春天。虽然打夯如今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可是石头做的“夯”与村民们朴质的“实”融合在一起,便有了夯实的基础,这个春天就能迈着稳健的步伐,抒写幸福的故事。
立春散文6:等待“打春”
文/俞东升
立春,人们也把它叫做“打春”。记得小时候,身体瘦弱的外婆,怕冷如同怕蛇,到了漫长难熬的三九寒冬,总是用双手抄着身上的破棉絮,唇齿之间哆哆嗦嗦的,口中不停地念叨:太冷了,伢啊,离“打春”还有多少天啊?
那时,我不知道外婆为什么把“立春”叫做“打春”,便向外婆请教。外婆幽默地说,春天像个小孩子,喊他,哄他,等他,他总是忸怩,姗姗来迟——迟到了,就要挨打嘛!说完便笑了。我知道外婆是在逗我玩,后来我读书识字了,我从书中得知“打春”的来由,发现外婆所解释的“打春”含义与书上相差不多呢,这时还真有些佩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外婆,她老人家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的!
据《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远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仪式,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指挥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乘青色车辆,擎青色旗帜,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仗,跳着云翘舞,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宋代晁冲之《立春》诗云:“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从诗中可以看出宋代立春时“打春”的场景,煞是热闹。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农耕为本,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收成如何,春天是最关键的“牛鼻子”。揪住这个关键“部位”,做好春天的“功课”,一年的丰收就有了指望。所以古人对“打春”那么在意,那么重视,不仅把它看成一个节气,更是视它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描述的就是打春牛的“节日盛况”。
打春,是一个多么富有动感、富有活力的节气。在我的心目中,这个“打”字,是敲锣打鼓的“打”,是“打情骂俏”的打,是乔装打扮的“打”。到了打春之日,便意味着严寒的冬季将渐行渐远,美丽的春天将再一次把大地万物拥入自己温情的怀抱。
立春散文7:春雨梦归
文/清心晓雨
立春刚到,春寒掠过大地,雨便扑扑簌簌从天而落。这一天,正是 正月初二。
我一直都喜欢雨,喜欢看雨,听雨,思雨,念雨,喜欢一个人在雨中倚窗眺望远方,似乎在雨天,远方某个地方我思念的人或物就更真切,这种感受是如此地深刻和清晰,以至于我常常在真实和梦幻之间穿行着。
看着窗外景致,思绪在雨中跌宕,隐约听到从远处传来爸妈唤我回家吃饭的声音,我心里痴迷着,感受着,悸动着;闭目凝神,家乡三月的桃花雨,带着久违的思念,汹涌澎湃地渗透进我的每一寸肌肤,每一处骨髓,每一滴血液。那片桃林啊,还是那么娇艳,陪伴它们的那一排排柳树,萌发出翠绿的嫩芽,在微风的攒动下,翩翩起舞。桃林,桃花,乱人眼的桃花!
仿佛,一双手轻轻地掠过我的发梢,弹去落在发间的花瓣。依然是那样轻柔细腻,依然是轻声的叹息,可我已看不清你的脸,我已经累了,倦了。闭目仰天,漫天的桃花雨向我飘落,飘落……我努力想看清你,可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热泪让家乡的所有的景物和亲人都微微地颤抖变形了。
漫步在那飘洒着桃花雨的幽静长廊,我徘徊着,再深深吸一口家乡清心的空气吧!再赞叹一声故乡的幽静与美艳吧!树影婆娑,摇落了一地的叹息。落叶归根,落叶归根啊……就让我成为那落英的下一个吧!
节日的爆竹声把梦戛然拉断。不知不觉中,泪已冰冷了脸面。雨依旧,人非昨。往事如烟,都散落消失在凡尘间!
立春散文8:立春-王琪
文/王琪
有一缕柔风,叫春风,有一个节气,叫。,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名字,携带着时光温润的气息,流泻着岁月古木的馨香,每年的2月4日前后款款来到人间。她告别了一个秋收冬藏的故事,又开启了一段春花秋实的情节。在此之前,大地冰封,万木凋零;在此之后,东风解冻,百草回芽。那些蛰伏了一冬的虫蚁,期待破土而出,那些跃跃欲试的小草,期待春风吹又生。诗人们酝酿春天的诗句,农民们唤醒播种的耕牛。
岁月在成长,年华在老去。只有二十四节气,像长生不老的星辰,像历久弥新的童话,永远年轻在华夏民族的历史册页中。这个叫“立春”的节气,她穿过秦时明月汉时关,趟过隋唐烟云宋时雨,飞越明清的篱笆,一直碾转到今朝的驿站。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自秦代以来,就一直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到了汉代,曾将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并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民国政府下了一纸公文,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便仅作为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厚重的民族文化雕刻在历史文化的皱纹里,许多的记忆在山水里留存,许多的风俗在时光中沉默,于万境的苍茫中遥看古老的人文风景,重温那些渐行渐远的民风民俗,那些精致细腻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在明亮的光阴里逐渐地丰盈。“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水,春官鞭春牛。”流传在华夏大地的这首民间歌谣,记载了远古立春时节,鞭打春牛的盛况。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立春举行迎春仪式的盛况,天子要在这一天,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源》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此后历代统治者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鞭打春牛之礼,这就是立春又叫“打春”的来历了。打春习俗到了明清时期,因受到当朝统治者的赞许而上升为国家行为。《燕京岁时记》云,“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可见在古代立春已超越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意义,而上升成为一个节日了,也就有了民间“立春大于年”的说法。而今那些“春娃”“春鞭”“打春”的习俗,那些称做“春卷”“春酒”的民间美食,依然在秦州大地依稀可见,依然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触动你的情怀,感动你的心灵。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声问候,是新年的第一次律动。她引领春天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子,踏过24节气的明月,踏过春华秋实的丰盈。长在土里的立春,开启年轮的转盘,把最真诚的祝福,呈献给农民;写在诗里的
立春,浸染翰墨的书香,把最优雅的诗句,奉献给大地。只有农民与节气休戚相关,与节气血脉相通。因此,节气是农民最忠实的朋友,最可靠的知己,只有农民对节气理解最透,解读最深,年年岁岁他们挥舞着锄头,循着节气的脉络,播种、耕耘、收获,他们沿着季节的起伏,走过昨天、今天、明天。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做飞花。”立春时节,北国大地依然寒风习习,冰雪处处,但在农民心目中,这个时节意味着生长,象征着温暖,心中是鸟语花香,是耕耘播种。“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是他们休息的最后一天,从此,他们将鞭打春牛,唤醒农具,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走在四季的琴弦上,播种梦想,耕耘希望,收获理想。
万紫千红,总是在立春醒转后的节气里将生命唤醒。“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从远古到今朝,从塞北到江南,一拨又一拨的人,都要在这个让让万物苏醒的节气里,越过立春的栅栏,匆匆赶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并种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许一个山高水长的诺言,然后,让他们依附着季节的枝头,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立春散文9:已觉春心动
文/邱宝瑜
今年立春来得早,巧逢壬寅大年初四。
犹记得除夕那天开始,连续二三日受冷雨影响,岭南一带气温骤降,大地被笼罩在一片湿冷之中。立春当天终于不再见雨,冬到深处春自来,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虽然天没有很蓝,云也没有很白,但午后薄薄的晴阳穿过云层,带着点点碎金,照拂千山万里,让这座多日来未见阳光的小城,瞬间明朗起来,我的心也随之豁然灿亮。
那是新春的第一道阳光,它初来拜访,是天地万物的贵客。不见它大摇大摆莽莽撞撞,而是如同君子一样,款款走来,落座之处,自然而然如玉般温润和熙。
隔窗瞧见远处连绵的群山,因前几日冷雨的洗礼后,此刻在阳光下,青黛含翠,山形朗润,充满秀丽与灵动的气息,映衬着灰蓝的天色,仿佛是一幅泼在宣纸上的水墨画,朦胧诗意。不禁念起王维的“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这是入春的绝色,令人久久出神。
立春虽至,但暖意尚浅,春风仍有几分料峭。想起正月初四那天去亲友家拜年,路经一座大桥时,凛冽的寒风从江面上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是真冷呢。严冬时残留的余寒,时不时还来串门。
望一眼江面,只见涟漪层层,这是春风独有的手笔,它一来,便解锁万顷碧波,原本平静的江河不淡定了。水汽开始欢腾,被春风悉数揽入怀中,吹得更高,更远,更辽阔。
因此,春风里又多了水的柔情和妩媚,它是李峤的“能开二月花”,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袁牧的“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只要是春风来访的佳期,万物便能感受到它的召唤,处处生机缭绕。
很快的,田埂上、野地里,都将一派春意:农夫早早候着,卷起裤腿开垦犁地,一手扶犁把,一手握长鞭,赶着一头老黄牛,时不时甩出几声春的哨音;紧接着油菜花要冒头了,在辽阔的天空下,恣意生长;韭菜一茬茬,欢快地向上直窜,细细长长,青翠欲滴。“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正是吃韭好时节,无论是剁碎了包饺子,抑或是切断了炒鸡蛋,都是早春的至味。
很快的,迎春花也开,再接下来,桃、杏、李花、望春、海棠,不甘示弱都要粉墨登场了……总之是草木曼发,春色片片。
我也要忙了,忙着去路边拜访一茎新草,去乡间寻一株野菜。不知山中光景,又是哪般模样?深山、树木、枝丫上,有叶片舒展腰肢;地里春虫挣脱梦的桎梏,开始蠕动柔软的身躯;草芽尖尖,昂起泥染的脑袋……春素来撩人,而早春尤甚,仅凭一窗之隔,就让人浮想联翩。越想,一颗心越是迫不及待,欲往山中去。诗人李清照说得妙:“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想到春,心也就随之乱了。这是其它季节都不曾有的呀!
我深以为,早春的黄绿不匀,远胜于繁花似锦。万物生灵最初萌动的样子,更显生命的感知和悸动。早春像极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期,无忧无虑,思想纯粹无杂念,一心只向暖而生。然而生命渐行渐深,我们总是在匆匆赶路,何不趁人间好时节,带着闲心轻装上阵,四处走走,走进早春的画卷里。拥抱大自然,兴许能在其间邂逅一颗童心,多好!
立春了,万物随春醒,美好自此生。人与岁月,都迎新。
立春散文10:花开九龙峡
文/王惠莉
立春是春天的起始曲,预示着寒冬已经逝去,烂漫多彩的春天即将来临。春天的大幕就要从此拉开。
这时候春风荡漾,天空也一展明丽的笑容。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从南方来到了北方,只消一个筋斗就翻到了太行山深处的九龙峡。
正在太行山深处沉睡着的九龙峡,随着春风的律动,她的山体圆润了起来,正沉睡的小草儿们也从九龙峡的怀抱里苏醒了。不论是山的深处还是低缓的阳坡,春风不倦地用柔美的触角轻轻抚摸着大大小小的山梁。她们看到阳光是如此的纯美,就一传十,十传百的呼朋唤友开始热闹了起来。数不清的小草像春天里快活小天使似的,手拉着手,牵牵连连的绿成了一片。
春天的九龙峡,小草绿了,周围那些不知名儿的树木如同赶赴盛大节日快乐使者似的披上了一身青翠的绿装。九龙峡万物都在季节的深处舞蹈,九龙峡的山山水水都变得灵动了起来,水流似明目善睐的少女似的自在地歌唱着春天的美丽,山梁也随着春风这架大提琴伴奏而轻轻曼舞着。
九龙峡的天空一扫冬日的阴霾,抖掉冬日的阴郁,所有九龙峡的山山水水都笑了,是大地上无限美妙的春天让九龙峡披上了一袭无边的春色,九龙峡深情期待的就是这一天,一年四季的开首之季——春天!
九龙峡的春天什么最为烂漫?是山岭的茵茵绿草吗?是春天破冻的朗朗溪水吗?是大山深处九条龙脊似的蜿蜒奔腾而去的山岭吗?是从天而降的“老龙潭”吗?这些只是组成九龙峡丰富人文资源的分子。春天的九龙峡最浪漫的就是九龙峡的桃花了,桃花是九龙峡最令人心醉的独特风景。
春到太行山之后,九龙峡的桃花仿佛不几天就听到了春姑娘轻声的呼唤。那些遍布九龙峡山梁的桃树们被春风吹醒了,在春风的召唤下渐渐舒缓了一冬僵硬的腰肢儿,随着春风一漾一漾地吹过大大小小的山梁。春姑娘像乐队大合唱的指挥似的,不停地让这坡崖的桃树们随着春风的节律舞蹈,随着越来越强劲春风的荡漾,那些走过冬日严寒的桃树们愉快地在春风里舒展着腰肢,随之,桃树枝儿变成了淡红的色泽,慢慢地就绽出了春风染就的碧绿,那些万千的枝条儿上都吐露出了嫩芽儿来了。不久桃树的枝条儿上就绽出了花蕾。经过一夜春风吹过,那漫山遍野的花蕾就盛装开始了春天的大合唱,只消一夜春风沉醉,桃花像清晨的朝霞似的漫山遍野地开放了。远远看上去又像天上飘过来的云霞落满了九龙峡大大小小的山岭上。这时候,就连春风吹过山岭的风儿里也透着一股浓郁的香味儿。
这太行山深处的九龙峡的桃花是在作诗呢,还是在春风中更加强劲的吹拂中自在地舞蹈着呢?这漫山遍野的桃花沉醉了人们的心情,一时间,大家纷纷走出家门,尽情地徜徉在桃花所营造的烂漫与诗情画意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总恨春日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咏桃花诗道尽了大地上春潮退去,桃花盛开的极致景色。古人也是极为喜爱桃花,与今天的人们一样,对于美的追求永远是生生不息的。
立春散文11:塬下有一株胡杨
文/成诺
已过立春,风儿很慵懒但依然料峭刺骨,靠近渭河的塬畔上已有迎春花儿在悄然绽放!
老人有点累,斜斜地靠在轮椅上,浑浊浮肿的眼睛里有淡淡的笑意,深深镂刻的皱纹这个时候仿佛沉沉睡去……我常常习惯用身边的东西来形容一个人。比如精致如瓷,比如温婉如玉,比如蕴藉如茶……
而看到眼前的老人,我就在思索该用一个怎样贴切的比喻。胡杨!对,就是胡杨。但塬下是没有胡杨的,如果有,我想也只有这一株了!
景三是他的别称,因为他排行老三。景三今年91岁了,他正静静地安度着晚年,和所有的老人一样幸福安谧,恬淡闲适,思虑着往事!
明朝初年关中大地震后,景三的先祖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一路跋涉安顿在塬下。先祖在扶风、武功一带经营的小食品作坊,由于诚信经营,竟也生意兴隆,远近闻名!民国十八年年馑,祖上拆房卖地,甚至于高价收购粮食来救济周边的乡邻。自此上辈人的宽厚仁慈,诚信质朴就成为后人的传统!
景三也受了影响,但他不止这些。少年时,景三来到西安借住在舅舅温良儒家求学。他学习很刻苦,不久就积极应征参了军。他想离开舅舅的庇护,自己闯荡闯荡!景三很聪明。在部队里很快就鼓捣熟汽车,成了一个汽车兵,这应该是个好差事。1942年初,在军队动员入缅印作战时,十六七岁的他随远征军去了印度。在印度,生活很艰苦,缺吃少穿的,卫生条件还差。景三在煎熬中等待,他总觉得自己年轻还应有一番作为的。我想,那时的一群年轻人远离故土,含笑赴沙场的场景一定和戈壁上的胡杨林有一样的意境吧。现在回想起来,景三只有淡淡的笑,说很苦的,能回来就很幸运了。随后就默默的不说话!沉默的久了,就有人岔开话题讲别的。
景三后来回国了,听从组织的安排到四川的一家银行工作。不久娶了妻。据说当时小两口骑着高头大马,红绸缠身,众小厮簇拥着,煞是威风。
1959年景三回老家。回到家的景三并没有闲着。起初帮着村里的孩子教字。后来就在生产队的食堂里管灶。他很执拗,绝不偏袒。他做人是有原则的。景三打了一手的好算盘,常常双手打。远近的生产队逢年底月末就请他来盘账。景三还时不时写写对联,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就有村民来求他写。他也不含糊。村民就笑着说他不像个地主的样儿。
景三还是很幸福的。后来,他也恢复了在四川的工作,但恰好到了退休的年纪,就让大儿子接了班。“景三”心里也就愈加舒坦了。
他常常告诉儿子要本本分分,不能偷奸取巧。几个儿子也不敢违逆。现在,景三又把同样的话讲给孙子辈。几个孙子就笑着说,爷,您操心太多了!老人就乐,有时笑得合不拢嘴。如今,景三身体已经很差,走路颤颤巍巍,说话也不利索,只好坐上了轮椅。但他的头脑依然清醒,瘫在床上多年的老伴去世的时候,他也是老泪纵横,咿咿呀呀地说着让人听不清的话……
人们对他往事的追忆也是支离破碎的,很多故事都是塬下的人们在传。有人偷偷地告诉我,“景三”的官名叫景浩,他住的那条巷叫景家巷。这条巷,在绛帐没有人不知道!
其实,在我看来,不管叫景三,还是叫景浩,我觉得他就是一棵树,历经沧桑,笑对风沙!这棵树就叫胡杨!那是戈壁上,荒漠里的一种树,生命力顽强,充满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充满生命的张力和温度!
早春的天依然料峭,但塬下却多了缕缕春意……
立春散文12:雨打春 鞭牛耕
文/刘干
立春节气伴着绵绵细雨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年,正月十二,正逢雨水节气,又下了场春雨,这就是农家说的“雨打春,鞭牛耕”,即雨下在“立春、雨水”这两个节气当天,预示着今年农业有好收成。
想到好兆头,就难以入眠,我起来与喜鹊道个早。硕大的喜鹊窝,建在离我家阳台四五米外一棵高耸的梧桐树上,我每天都在半开的窗后,悄悄地注视它们匆匆忙忙进出巢穴的样子,很有恋家的情结。今天它们起得比我早,从窗外沙沙细雨中,一只已在巢外的树枝上欢快地蹿跳,喳喳地叫着,有些风暖声碎,似是招呼巢里的情侣早些出来,共同迎接春雨洗礼。
园中腊梅盛开着,鹅黄的花朵上铺满了洁白的雪片;那几棵老香椿如同喝了佳酿,整个树头染了一层红晕。树下的青石小径,着了雨,泛起幽兰的光,在空旷的清晨,岁月仿佛停滞在了旧时的某个岁月里,让人遐想清远。
小径牵着我,走向春雨,走向始生发万物的大地。传说李时珍说过,春天里的头场雨,是味具有神效的中药。听说过去有对夫妻长期患一种怪病,就按神医的“药方”,接了头场春雨,储在坛里,喝了月余,果然病愈。后来再也没有听说谁惦记接一碗头场春雨喝好病的例子。但是,万物还是在春雨里,开始萌发,实现了春生的愿望,去醉美大地。
湖水被轻纱覆盖,不远处一直在浮岛上缩了脖子晒太阳御冬的几只野鸭,与我保持安全距离,划着涟漪,悠然自得地向湖心游去。有时会兴奋地立起,使劲地振动双翅,好似要飞向春天。
田边的垂柳已是绿丝满头,有些枝条的苞芽已绽出两三片嫩叶。这细雨新绿,清晨微露,把大地朦胧混沌得春意盎然,让我的世界似乎装不下这满目喜悦。
按旧俗,正月十二这天,是出嫁的闺女牵老公带子女回娘家,拜望岳父母大人的时日。我陪妻儿回娘家看望八十高龄的岳母。老人家正带着先期回家的小女儿、女婿在菜园里挑荠菜。岳母说,淋春雨,打春牛,吃春菜,有了这“三春”,今年定是风调雨顺。
淋了一身春雨,中午吃了香美荠菜,只是没有春牛可打。岳母让我们别急,她用废旧报纸叠剪了一头牛,用笔在牛背上写了“春牛”二字,让我们在牛屁股上象征性轻拍两下,算是打过春牛了。
打春牛的习俗古已有之,民间有牛人家把习俗学了去,而无牛户,只能剪纸牛、或木牛、或泥捏牛打打,图个吉利,盼个好年景。
其实“雨打春,鞭牛耕”意味着严寒的冬季将渐行渐远,美丽的春天将再一次把大地万物拥入自己温情的怀抱,慢慢滋润。
立春散文13:立春后,寒冷依旧
文/李兆庆
立春过后好几天了,论时序应该暖和一点了,气温不但没有回升,反而有连续降低的趋势。这和寒冬腊月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啊,看来,草长莺飞的春天离我们依然遥远。
寒风凛冽,空气干冷,脱落掉叶子的树木在风中抖擞着瘦硬的枝条,蹁跹着,颔首致意。由于春节刚过后,外省的人大都奔波在回京的路上,或者依然与自己的妻女团聚,就是街上有几个行人,也都是裹紧棉衣逆风疾行。临街的门面多数没有营业,铁门紧锁,冷清地透露出节后的清汤寡水。
今日的天是美好的天。阳光细微。从漫天的白云间洒下来,一丝丝,一缕缕,落在地上,落在高楼和村落间,落在行者的脸上,落在孤寂者的心里。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我的屋内,没有一丝丝的温暖,却是晴朗的。我抬头仰望,阳光在我的眼波里形成了影子,好像我的灵魂也被洗涤了一遍。白日里,它也是静悄悄,像黄河滩的黎明来临前的静寂。翻阅着苏童的河岸,走在阳光里的少年已不再年少,现在的他,眼里布着血丝,心里充满悲叹,就如困兽之斗,就如里尔克诗里面的在牢笼里的豹,就如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再疯狂的为谁写着情书,不再白天幻想着天上会掉馅饼,不再那么诗意的幻想着玫瑰般的爱情。
瑟缩着,躯体被冬天的大衣紧紧包裹着,舒展不开来。在屋里看了一天的书,接了几个无关痛痒的电话。从早晨八点到下午五点,倏忽而过。读了一百多页的书,那一页一页组合成少半册的书,就是时间从年轮上滑过的痕迹,中间倒了几杯水御寒和解渴。这种安静的日子属于我,性格使然,一时无法更改。骨子里喜欢孤独,孤独有如一场雨,里尔克如是言。孤独也如这恣意的阳光呀。只是照着,到了傍晚,就变成了晚霞,然后让位于月光。“所有背离了太阳的人,都是背离了神的人”,当是如此吧。
下午五点,才不得不出门,去旁边的菜市场买了应急的菜系。街上依然很冷清寂寥,路上的风凛冽硬朗,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一下子带走了我对立春的眷恋之情。路上看见很多被风吹的晕头转向的方便袋漫天飞舞,低的搁浅在树枝上,白的、黄的、绿的,随风飘摇,宛如梭摩人视为佛祖保佑的经幡在风中轻轻飘扬。还有一些飞的高的方便袋被风托到天上,在高楼的隔阻下,沿着笔直的楼体直线飞升,遇到凹进去的窗户时,与玻璃对视的片刻,做短暂的停留。立春,又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厉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春天就来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农历)节,立,建始也。一年之开始。
南方,距京一千余里,我并不遥远的黄河滩,现在也是索然一片,没有丝毫春天来临的迹象。今年没有冰封的大河继续蜿蜒东流,河面上没有浮冰。田野里的麦苗在沉睡,等待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来唤醒。不再年轻的父亲准备好了农资料,打算施肥和灌胶完毕,又要出一次远门。父亲有他的思想,我左右不了他,在相隔千里之内或千里之外的地方,唯有深深地祝福他老人家身体康健。
逝者的诗句一直在召唤着我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温润的色调莹润如酥,幽淡的芬芳清新秀丽,透出春天的神奇。在春寒料梢的季节,无论是挺拔的白桦树,还是柔弱的草;无论是辽阔的海,还是纤瘦的溪。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蕴涵着希冀。我不知道还需要多久,那些蜇伏了一冬的绿色将破土而出,那些冬眠的小生物将迎来新春的第一次呼吸,眼前满目枯黄的野草仿佛已经成了一片盎然生机。立春了,预示着大地也将渐渐丰盈,日子便也将开始生动起来了。
在春天并没有完全来临时,我的心暂且冬眠吧。在不由分说的寒冷里,蜷缩着,等待春天的来临。
立春散文14:故乡的云朵
文/九满
刚立春,云便奋力迅疾地聚集着,飘飘扬扬地吻过故乡的每一寸土地,不时勤勉地擦拭着蓝天。于是,天没有了一丝的污垢,变得异常的蓝,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溢出水来。
晴空万里的日子,我喜欢躺在门前的那棵酸枣树下,穿过绿叶遥望天空。阳光从肥大的树叶间筛下来,落在我的脸上,落在我的肩膀上;云轻柔地悬浮在万里碧空,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在奔跑,在追逐,一朵接着一朵,从天堂到人间,从宇宙到大地,它们是那么白,那么美,骄傲地展示在我的面前,把我的童心激荡。
有时候,云会领着我们这些湖区的孩子漫步于田埂,驰骋在防洪堤。大人神采奕奕地告诉我们,云上住着神仙,它们经常腾云驾雾日行千里。我非常好奇,为什么我看不到云上的神仙呢?大人倒是也会解释:"听话的孩子才能看到,云上的神仙要是见到听话的小孩,说不定还会带着他去腾云驾雾游玩呢!"
夏天来了,空气热得发烫,云像一片片白色的火焰在空中燃烧,原野里没有一丝风。天地间一片白花花的亮,谁也不敢仰面寻找太阳。狗在断墙边伸着鲜红的舌头,哈达哈达地喘气;知了的叫声铺天盖地,持续不断;大人们坐在树下抑或屋子里,拚命地摇着手中的蒲叶扇;我们这帮小伙伴跑到藕池河边,扒光身上的衣服,扑通扑通跳进水里,可是,河水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清凉,毒辣的阳光起劲地晒着我们出水的肌肤,让我们苦不堪言。
乌云,像是一个羞涩的少女,轻易不肯露出她真实的面容,急得乡亲们一边咒骂,一边盯着天空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等。他们希望天上出现乌云,遮住那猛烈的阳光,让他们能在天空下快乐地生活。在乡亲们的千呼万唤中,白色的云才恋恋不舍地退出广袤的舞台,让位给乌云。乌云一来,雷声炸响,闪电便啪啪啪的一阵乱劈,把村庄里的热浪全给劈散了。"哗"的一声,像利箭般的雨直愣愣地冲下来,潇洒大方地泼洒,微凉的气息便迅速渗入人们的身体里,让人清爽得不要不要的。
秋天,朵朵白云一路高歌,在庄稼上头飘来舞去,不时带着风摇一下桔子树枝头的黄果,或是翻一波金黄的稻浪。庄稼一个个勾头垂腰,挂满了沉甸甸的心思,虽然它们的生命里早已浸透了云的魂,但它们再也无法跟着云去浪漫了,它们将踏上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此时,云感觉到了厚实,带着各种庄稼成熟的气味,果实发酵的气味,四处巡视,这种气味,让农家欢欣、愉悦,血液沸腾。
月色朦胧之夜,天上的星星像闪烁的明灯。我们遥望天空,希望能够数清璀璨银河里的群星,而飞过星空的云朵,时不时会遛过来挡住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不得不停止那紧盯星空的眼神。累了,我们回到大人身边,听他们讲嫦娥奔月;砍不倒的桂花树;吴刚酿制的桂花酒;还有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故事。父亲曾手指天空对我说:"人活着就要像这云朵,不要局限于眼前的狭窄视野,要看到外面那浩瀚无垠的世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父亲远望的目光,记住了云朵的方向,向往村庄外面那精彩纷呈的世界……
1970年的那个开学季,我带着追寻、探索的种子,跟着云走进了学堂。从此,云每天都跟着我上学放学,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要是看到体弱的我摔倒了,它会耐心地等我一阵,要是我摔疼了,它会心疼地看着我,让清风扶我起来。就这样,故乡的云陪着我走过了小学、读完了初中,与我在童年、少年的时光里相伴相随。
后来,我去县城上高中,第一次与故乡的云别离。我离开故乡那天,故乡的云忍不住哭了,哭得让我不知所措。在外求学的岁月,我与故乡聚少离多,每当我想家的时候,我就会抬头仰望天空,天边也总有一朵故乡的云在等着我的出现,我睁大眼睛看它,把我想说的话都告诉它,故乡的云是那样的懂我,含情脉脉地瞅着我,带着最纯真的爱,带着母亲的深情厚意,当然还有母亲那数不尽的牵挂!
冬天,故乡的原野上一片水瘦地寒,村庄尽在冰封雪飘之中,太阳从高空散发的热量被寒风吹得只剩下丁点的余温,像游丝般。袅袅娜娜的雪花却成群成堆地从不可企及的高处落下来,白了树木,白了田野,白了茅房……掩埋了人间所有的污秽和垃圾,给俗世的人们一个洁白素雅的世界,也给劳累了一年的农家无尽的浪漫和快乐。
那年高考,在神秘天宫的感召下,我圆了我的大学梦。随后,我将母亲的叮咛连同那枚叫乡愁的十字架,一同塞进清瘦的行囊,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土地,告别了牵肠挂肚的母亲,也告别了故乡的云,带着好奇与梦想,走出了那个闭塞的小乡村,走向了外面那一片片广阔的天地……
立春散文15:春雨
文/李吴昊
尾随着立春后的第一场雨,春天来了。没有一丝前奏,春雨哗哗哗地下了起来!起初,只是调皮地洒落几滴,后来,犹如一个任性的小孩,劈头盖脸地泼下倾盆大雨,最后,若有若无地喷下,像牛毛,像细丝。雨后,只见翠绿、嫩绿、浅绿……无比繁多,星罗棋布的小芽悄悄地探出了头。
立春散文16:春之讯
文/张蕾
从立春之日起,我便每天去河边堤坝上走一遭,探寻春的消息。
雪后的阳光现出了身影。淡淡的,清亮的阳光洒在柳的枯枝上,也轻洒在一树盛开的蜡梅身上。忍不住走近它,深嗅一朵梅的芬芳。冷艳、清幽,是梅独有的香,令人不愿松开呼吸。那么,松开,屏住,再松,再屏,在一朵梅前,一嗅,再嗅。
春风拂过了梅,把那团被雪冻住的冷香化开,一圈一圈绕树荡开,放散。经过的人,身处在香的辐射之中,似乎行走在一个香味荡漾的世界。素有“蜡梅王国”美称的小城,在春天最早的一缕柔风里,用梅香唤醒了沉睡在冬天里的人们。风与香缠绕,如水与乳交融,如人与季节相爱,不分彼此。
立春后,气温有逐日上升之势。中午及傍晚更是一片和暖,山、树、水朗朗然入目,叫人想到一个“春和景明”的词语。它来自中学语文课本,每到春天,走在渐渐润泽的天地间,都要从脑子里将它拿出来一遍遍默念,再贴切不过了。成行的柳映着淡淡青天,便是照人眼的明。柳枝轻舞飞扬,仿佛一棵刚刚经历了霜打雪冻的树木,体内已经汁液流转,热血微涌;仿佛人经过了寒冬,一颗抑郁的心忽然就被爱盈满,欲流淌出春水般的诗篇,要为远方的人写下行行思念。
便在这时驻足去看柳枝。是被柳枝上一粒粒突起的小疙瘩牵住了目光。一棵柳,又一棵柳,不相信似的,挨个儿去证实我的发现。确实,杨柳身上都缀满了小疙瘩。春日迟迟,这些小东西早前肯定是瘦瘦瘪瘪的,丝毫不引人注目的。现在,它们长胖了,像“见风长”的婴儿,一天天,远看近看都不容人忽视了。是呀,柳树因此别具了风情,像青涩的女孩子,忽有一日浑身缀上花朵,长成了青春的美少女;像年轻的母亲们,肩上臂上托着自己的珍珠般的稚子,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这是柳树的苞吗?我忍不住好奇,扯住柳枝,掰下一个苞来。打开,灰褐色,坚硬的壳;又打开,月白色,一层绒膜;再打开,里面,住着一颗嫩绿的芽!犹如月宫里,藏匿着穿绿衣的仙女,将在春天的某一个时分,挥一挥衣袖,打开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