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最爱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最爱散文1:独轮车——我的最爱
文/张国庆
偶然一次机会,我听说了独轮车。也许是因为从未见过,心里的那一丝好奇心被“勾”得蠢蠢欲动,我鼓起勇气请求爸妈给我买一辆。但是,这骑独轮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老家的空地上,不知道被我摔了多少个坑了。
显然,学独轮车是需要“专业”人员辅导的,老师引我进车队,给我派了个“师傅”,是位大哥哥。经过这位“大师傅”的悉心调教,我小有成绩,虽然这学的过程中老掉“链子”,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能独立上阵了。
在学校的操场上,在家前屋后的空地上,经常会出现我和同学一起玩独轮车的身影。
那天,去苏州参加比赛。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赛场,一个个选手精神饱满。比赛很快开始了,第一个项目是穿越障碍,选手们集中注意力,时刻准备着,哨声一响,他们就跟上了战场一样,独轮车刹那成了“战马”,毫无畏惧地飞驰而去,当然,出发时是潇洒的,也有中途“落马”的。
正在忐忑不安中,下一个项目开始了,100米竞速,这是我比较擅长的。抬头看了看对手,好像都很厉害的样子,看来不拼尽全力是不行了,哨声才一响起,我就像离弦之箭“飞”了出去,由于冲出去的速度太快,车开始写“8”字,直画曲线,王老师在喊:“稳住,稳住!”我这才安下心来,放慢速度,稳住车身,最终安全驶向终点,保住了小组第一。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学校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心里非常高兴,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呀。
最爱散文2:我最爱那片黑土地
文/孙守仁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那里的一切,像刀刻在石板上一样,存储在记忆库里。我和所有的游子一样,爱我孩提时的摇篮,更爱生我养我的地方。
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儿不嫌母丑。我的故乡,并没有出彩的地方,满打满算6户人家。我在那里度过生命最美好的时光,那里有门前的小河,还有袅袅炊烟。那时故乡交通闭塞,出行不便,又没有电灯,后来家搬到了别处,但故乡的影子不会消逝。如今那里变成了良田,每逢回家,我都要朝着东南方向张望,搜寻我童年的影子。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省吃俭用供我读小学和初中。后来,我考入阜新煤矿学校,在那里读了四年书,毕业后分配到北票煤矿,我便有了第二故乡。我在那生活工作了二十几年,两个儿子都是在那里出生的,我入乡随俗,也算是北票人了。后来,我调到朝阳某大型企业,在那里安家落户直至退休。晚辈问我:“爷爷,你最爱哪个地方?”我深思半刻,笑笑说:“我最爱的是黑土地。”
我大孙女是在北票出生的,她在那里读完了小学。显然,她不同意我的说法。北票是地道的山沟沟,一年两季风,每季半年。过去矿工家烧的是煤泥,由于煤泥稀,通往矿工村的路上铺了一层煤粉,被风一吹,漫天飞舞,脸上身上都涂上黑粉,跟下煤窑一样。有人形容,这里的麻雀都是黑的。再到矿工村看看,那房子还是日伪时期的劳工房,破旧不堪。就是这样的环境,矿工没有抱怨,他们默默地在井下挖煤,为国家作贡献。
说句实在的,北票有什么值得爱的?我曾反问自己。着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在北票发现南天门断层,并写进《地质学》一书。日伪时期的劳工在北票掀起过革命风暴。还有高高的井塔,遥遥相对,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洗煤厂喷着白雾,满载黑色的“金子”,驶向远方。矿工们坐着罐笼,下到千米井下,开采优质煤炭。有谁能想到,这两对千米深的竖井是怎样建成的?只有北票矿工知道,勒紧裤腰带,省下劳保福利,自力更生建竖井。
台吉煤矿1974年竣工投产,这个风烛残年的老矿焕发了青春。后来又改造冠山竖井,1983年建成了一座超千米竖井,这座老矿年产达到150万吨。我不会忘记,1969年春天,我退伍后,又回到了北票煤矿,参加台吉竖井的井筒建设,那时我们将开凿过的井筒背板拆下,再浇注混凝土,一干就是小半年。我深感骄傲,台吉千米竖井也有我一份功劳。
在20世纪末,国企进行改制,北票煤矿也不例外。冠山煤矿和台吉煤矿的工人下岗分流。即使这样,北票煤矿仍旧生产大量煤炭,作出很大的贡献。然而,退休的我,仍不忘那片黑土地,差不离每年都要回“娘家”一趟,深入煤矿,访问矿工兄弟。时不时写写他们的事迹。
2015年年初,朋友告诉我,你别来了,台吉煤矿、冠山煤矿和三宝煤矿都停产了。工人下岗分流了,他们又一次面临再就业。我听一位离开矿区的工人说:“我们都是煤做的,在煤矿发光发热,到新的岗位,我们仍然是一块优质煤炭。”写到这里,我的家人还要问,你到底爱什么地方?我不假思索地说,我爱我的第二故乡——北票,爱那片黑土地。因为那里塑造我的性格,磨炼我的意志,我是那片黑土地上的一块油黑闪亮的煤!
最爱散文3:最爱我的人
文/宴梦娟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正在家长会回来的路上,我低着头跟在妈妈的身后,现在的气氛冰冷到极点。妈妈打开了门,将钥匙扔在桌上,很响。这算是我们的第一句“交流”。她斜着身子靠在沙发上,仿佛等着我的解释。我深呼了一口气,开了口:“这次我没有发挥好,下次一定……”没等我说完,妈妈就拍了下桌子站了起来,激动地说:“没发挥好,你哪次发挥好了?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看看人家怎么学的啊!”“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好好学习的呀,我也很努力啊,不是人人都能考第一名的,不然你让别人当你女儿啊!”
我捂着脸,泪不成声的跑回了卧室,重重的摔上了门。我拿被子盖上了头开始嚎啕大哭,似乎要把整个身体的水分都哭干才罢休,我在卧室从中午呆到天黑,冷静下来后仔细想想,自己也有不对,可是却没勇气出去面对。突然,门缝下塞进一样东西,我仔细一看,是一封信,“丫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我看到你这样心里也很难过。妈妈是有不对,可是我是为你担心啊。担心你的未来,怕你成为不了你想成为的人。妈妈会一年一年老去,不能陪你到最后的……”读到这里,我的眼前突然模糊了,豆大的泪珠一颗颗的掉在信纸上,把字迹晕开了。我感觉我很对不起妈妈,她是那么的为我着想,我却任性的把气全部出在妈妈身上,没有考虑她的感受。
我慢慢地打开了门,眼神找寻着妈妈,转眼看到妈妈坐在餐桌上,笑着对我说:“你终于出来啦,菜都热了好几次了,快来吃吧。”我抱歉的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不会再让你伤心了……”“没事的,我们是一家人嘛。”我们的误会也就这样化解了。
母爱,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是这世上最爱我的人,我一定会努力给爸妈一个美好的未来,让他们一直幸福快乐,牵着他们的手一直到最后。
最爱散文4:最爱李清照
文/韩宇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忧伤,惨白的月钩钩住了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如烟往事,在指间打翻,惹尘埃四起。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九月的风,轻轻地从河畔吹过,荷塘中只剩下孤零零的叶子,它虽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娇艳,但却有红藕香稀的美丽,现在的清照是幸福的,她能跳出三界之外,畅享美好的生活,能够领略那些闺阁女子无法触及的景色,“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每个女孩心中很美的事情,就像宝玉也曾说过:“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那秋千上的时光总是很快,一荡就把我们带到了十九世纪的欧洲,清照带着“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踩着舞曲的旋转,轻轻诉说着爱情。
如歌岁月,在风中吟唱,激水面涟漪。
让她“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的人是谁?“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让她想念的那个人是谁呢?是赵明诚,是那个让李清照又喜又悲的人,天公作美,21岁的赵明诚与18岁的李清照结为伉俪,但天有不测风云,父亲李格非被指为元祜旧党而不得不带上妻儿离开汴京回到故乡,而赵明诚又在其他地方任职,李清照回到故乡之后,起名为易安居士,可这天下,何能易安,那“归来堂”的人,他又在哪里呢?他已留在了“武陵源”之中,只留下她一个人“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他收得到的是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念,那收不到的呢?是“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的无奈。已没有了凤凰台上吹萧的美好;留下的是“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的百无聊赖。
如梦人生,在掌心玩转,醉思醒红尘。
清照再也不会有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遐想,只剩下“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的感叹,我从来不敢去想像“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的景象,因为我无法体味“只恐双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幽怨,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女为悦已者容,当无人陪伴的时候,岁月已留下了痕迹,环顾四周,物是人非,怎能不泪先流,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寻寻又觅觅,冷冷且清清,凄凄惨惨更戚戚。我仿佛看到了晚风过后,写着窗儿的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已不记得是何时喜欢上了易安,只因为那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爱散文5:最爱端午三美味:粽子、盐蛋、艾叶粑粑
文/袁丽霞
湖南的端午要多热闹有多热闹,除了赛龙舟外,端午的美食也热闹得很——连三岁小孩都能数出七八样端午美食,比如粽子、盐蛋、皮蛋、大蒜子烧肉、水煮鳝鱼、红苋菜……众多端午美食,热腾腾香喷喷摆满端午每家的大餐桌,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子、盐蛋、艾叶粑粑这三样最具端午味道的食物。
端午粽子飘香
粽子满溢湖南人追求的端午时节家的味道。
有人爱在粽子里放腊肉,有人则在粽子中把豆呀枣呀花生栗子呀,杂七杂八放上一大堆,我们全家人最爱的却是黄澄澄最简单的碱水粽。母亲、外婆、奶奶包的粽子,我觉得最好吃,因为粽香里渗出故乡的家的味道,只有远离故乡的人,才能吃出那独有的深情来。
我们家,端午节的准备工作就是从包粽子开始的。快到端午时节,母亲会约上三两邻居好友上家一起包粽子。翠绿色的粽叶一片或两片在大人们手里轻巧地转成漏斗状,插入一根筷子,放入浸泡好的糯米,塞紧,捆扎,好像很容易。我也学着拿起粽叶,一阵手忙脚乱,却裹了这里露出那里,而大人们在说说笑笑中,面前的粽子早已结成长长的一串。
煮粽子最让人等得心焦,一般要等到第二天清早起床,桌上才能摆好妈妈熬煮了一夜的粽子。迫不及待剥开粽叶,露出金黄金黄的粽子,蘸上白糖,送入嘴里,甜甜软软,满口清香。
近年来的端午节,母亲都会托人带来她包的碱水粽,儿时的场景此时会一一再现,随着自己年岁增长,那些与端午粽子的记忆会愈发清晰起来。
时光让一枚蛋变咸
端午吃盐蛋,是湖南人过端午的重要食俗之一。
端午的时光会让咸味的盐,透过青色鸭蛋壳渗入蛋白,让蛋黄冒出油光。一般来说,在湖南人的家里,在端午前一个月,不少人家便开始准备做盐蛋了。
今年端午前的两个月,我对来自乡下的一筐鸭蛋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朋友发来一段做盐蛋的视频。此前没有亲手做过盐蛋的我,发现要做出好盐蛋,需准备两样重要材料:白酒和盐,此外另加上卫生纸和保鲜膜。鸭蛋经清水洗净晾干,白酒里洗个澡,然后放进盐里滚几滚,粘满盐粒后,需用卫生纸包裹。再入白酒消毒杀菌,趁着酒液未干,再滚一道盐。经过这样层层酒洗盐覆,最后包保鲜膜,全部装入大塑料袋密封好,放置通风阴凉处。我分别在十天、三十天、四十天时试吃过这些盐蛋,发现时间越长,蛋黄越沙。
只不过盐蛋放置的时间长了,蛋白咸度会增加。
此时,我取出盐蛋黄和其他食材同炒。蛋黄和玉米、茄子、丝瓜、苦瓜都可搭配。我最初试验的是丝瓜炒蛋黄。盐蛋煮熟,取出蛋黄碾碎,丝瓜切条备用。油热时,翻炒蛋黄,炒香后,加少许水煮开,放丝瓜继续翻炒,直到蛋黄粒和丝瓜全都相融。出锅时,滴几滴生抽,加不加盐,试完味再定。丝瓜炒咸蛋黄,如在最好的年华里青年男女的相遇,蛋黄的沙、丝瓜的鲜滑都达到极致,特别下饭。蛋黄做了菜,蛋白也不能浪费。把蛋白切成碎末,最好拌白米稀饭。或者用蛋白来炒青椒,都能很好地稀释蛋白的盐分。
忘不了端午艾叶粑粑
端午前几天,菜市场摆满了艾草和菖蒲,主妇们买菜时带回两把,大门口插上一把,窗台上插一把,驱蚊辟邪。
艾叶除了香气好闻,药用价值也不可低估,散寒、止咳、抗过敏。嫩艾叶还能做艾叶粑粑。端午做艾叶粑粑,这是我们家乡在端午节保留的美食习惯,在我们家乡,端午时节的艾叶粑粑比粽子还受欢迎。
这个端午,我为家人正在做艾叶粑粑,我也希望未来我的女儿也会做艾叶粑粑,而女儿的女儿也能继续做艾叶粑粑——端午的饮食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相传。
最爱散文6:温暖的回眸
文/张敏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是最爱我的人。从我小时起,好像一直是妈妈牵着我的小手,伴我慢慢成长。而爸爸在家的时间不多,印象中的他总是板着脸孔,叫人不敢亲近。我们交谈不多。他问我问题,我总是三言两语应付了事。他见我答得漫不经心,便不再问。不知不觉中,本该亲密的两父女竟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去年的国庆节放假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买一些作文书以提高写作水平。我拿着妈妈给的钱刚要出门,一个粗粗的声音喊住了我:“等一下,你一个人去怎么行?路上人多,我不放心。一起去吧!”原来是爸爸。他一边放下手中的茶杯,一边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哼,他肯定是想监视我,怕我在路上贪玩吧。”但我也只能应下来。
为了避免和爸爸独处的“尴尬”,我执意不做爸爸的自行车,而要单独骑一辆自行车。他的那辆已经很旧了,还不时地发出“吱吱”的声响。他在前面骑着,而我则在后面心不在焉地跟着。不知什么时候路上的人多了起来,我不禁有些发怵,左躲右闪,手心慢慢渗出了汗。忽然,我发现在人群中时不时有一道目光注视着我。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爸爸。爸爸骑车时故意放慢了速度,骑一段就回过头来看我一眼。他那双因为辛劳充满血丝的眼睛格外的明亮,却透着一丝紧张。“爸爸是在担心我吗?”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不由地加快速度,在与爸爸擦肩而过时,我忍不住转过头看了爸爸。他也恰巧望着我,我们相视一笑。刹那间,心中的那座“冰山”被这笑容渐渐融化了。虽然我骑到了前头,但也会时不时地回头看看爸爸,看看他吃力骑车的样子,看看他日显沧桑的脸,看看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
这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回眸与爸爸目光相撞的瞬间,我感受到了那双眼睛诉说的无声关爱,我明白了世间最美好、最动人的情感莫过于血浓于水的亲情。因为亲情是人间最亲切的语言。
最爱散文7:最爱我的人
文/宴梦娟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我们落地时,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再也割舍不了。他们是最爱我们的人,没有之一。
记得那一次,我和妈妈在开过家长会回家的路上,我低着头跟在妈妈的身后,气氛冰冷到极点。妈妈打开了家门,将钥匙扔在桌上,很响。这算是我们的第一句“交流”。她斜着身子靠在沙发上,仿佛等着我的解释。我深呼了一口气,开了口:“这次我没有发挥好,下次一定……”没等我说完,妈妈就拍了下桌子站了起来,激动地说:“没发挥好,你哪次发挥好了?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看看人家怎么学的啊!”“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好好学习,我也很努力啊,不是人人都能考第一名的,你让别人当你女儿啊!”
我捂着脸跑回卧室,重重地摔上了门。我拿被子捂着头嚎啕大哭,从中午呆到天黑。冷静下来后我仔细想想,自己也有不对,可是却没勇气出去面对。突然,门缝下塞进一样东西,我仔细一看,是一封信:“丫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我看到你这样心里也很难过。妈妈是有不对,可是我是为你担心啊。担心你的未来,怕你成为不了你想成为的人。妈妈会一年一年老去,不能陪你到最后的……”读到这里,我的眼前突然模糊了,豆大的泪珠一颗颗的掉在信纸上,把字迹晕开了。我感觉我很对不起妈妈,她是那么地为我着想,我却任性把气撒在妈妈身上,没有考虑她的感受。
我慢慢地打开了门,眼光找寻着妈妈。我看到妈妈坐在餐桌上,笑着对我说:“你终于出来啦,菜都热了好几次了,快来吃吧。”我抱歉地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不会再让你伤心了……”“没事的,我们是一家人嘛。”我们的误会也就这样化解了。
母爱,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是这世上最爱我的人,我一定会努力给爸妈一个美好的未来,让他们一直幸福快乐,牵着他们的手一直到最后。
最爱散文8:一折“惊蛰”
文/王亚
节气里,最爱惊蛰,是生命初初的萌动,渐次便将鼓噪着撩起嫣红无数,比之清明的凄雨、夏至的愚暖、白露的秋思、冬至的苦寒,都要令人欣悦。昨儿见着柳条也活泼泼地绿了,才惊觉,竟惊蛰了。惊蛰如一折《游园惊梦》,一梦过后,以为仍旧是那断井颓垣,却原来早已莺啼婉转,姹紫嫣红开遍,她自立在那里嫣然百媚。只分不清是杜丽娘唤醒了春,抑或春唤了丽娘。我晃一晃满脑子的糊涂,倒知道是惊蛰惊了我,才见得了春的模样。我的神经里似乎藏着一个懵懂小子,一旦惊醒,全不是杜丽娘式颤巍巍娇滴滴脆生生软绵绵的摇漾春情,是平地一声滚雷,惊天动地地将糊涂也惊成了清风,绵延在血管里浑身上下一个激灵,醒了。那些越冬的小虫子们也是这样醒来的吧?
零星的桃花一下子就粉了一片,简直就是丽春院涌出来一堆小娘们,个个俏生生扭着腰肢唧唧喳喳冲你笑。那眉眼就足够勾人的了,再一启朱唇回眸一笑,就是韦小宝也呆愣成了木鸡,只盼着她们多笑一笑,多掏几百万两银子也使得。
胡兰成《今生今世》说,桃花难画,因为要画得它静。可不是,她们这样花枝乱颤难收难管的,如何简静?
迎春花更放肆,披拂一冬的老藤葛好不容易覆了一身浓浓绿绿的衫子,总得缀些花花朵朵。她又偏生不懂留白不懂节制,竟开得满院墙都是,浑然一个绿袄的婆娘镶了满口大金牙,血红的嘴一咧开,唾沫在大金牙上灿灿的刺眼。若来一阵风,一墙黄花瀼瀼地晃荡,也是那绿袄大金牙妇人行动间大屁股摇摆的模样,俗是俗了些,倒有风韵。
梨花偏不爱露个俗样子。她自傲娇在枝头,或依着新叶催发一朵,或独在梢尖浅浅一笑,即使开满了,也是一袭素白。香也隐约,不是桃花的轻薄,亦非杏花的甜腻,一股子清气,简直连蜂蝶也不敢造次。
总是惊蛰了,一切都红俗绿骇的,铺张得惊天动地,连春阳也潋滟得几乎呻吟了。
可是,别忘了还有倒春寒哪。不知哪天,太阳就收敛起面容,春寒就来了。雨成了日日见的长住客,淋淋漓漓、淅淅沥沥、丝丝缕缕,阴着脸与你肃然相对。
小虫子们这回也隐了形迹,最多凄凄切切地躲在哪个角落弱弱地唤两下,又悄没声了。农人可不会闲着,闲了一冬的田里正好积了水,将那沃地渥出了油,披了蓑戴了笠牵了牛扛了犁,长鞭子在半空里骤响,将雨也抽得断了两截。经冬的水田得翻一翻,尖头的犁翻得松软了,田耙整得更细腻,更勤快的还把堆了一冬的牛马粪挑了去一齐耙进油润润的泥里。菜地里也得追些肥了,碾细了土候着,到了春分拿锄头掏一个窝撒些种子就能见青菜蹭蹭地蹿出来。
惊蛰后,凄风苦雨也按捺不住生的欢喜。这会儿若在粉墙黛瓦的檐下或老厅屋的天井下,看雨从瓦缝间沥下,聚集成细流,在天井里激出的水花也是笑的。参差瓦缝上却浮着一层烟,亦是一层喜气。
都是惊喜。
最爱散文9:拾捡光阴
文/耿艳菊
读书时老师们最爱教诲的莫过于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年少时的心似一个透明的水珠,映照的都是新奇好玩的事物,一味地往前看,从不曾停下来。而这经典的教诲带给学生时期的最大收益便是考试前头悬梁锥刺骨地复习学过的知识。新不新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考试混过关。
人真是奇怪的高级动物,渐渐,越长大,新奇的心却越来越淡。喜欢往回看,喜欢老事物。怀旧是一抹绚烂的云霞,灿绽在黄昏的天边,无限美好,无比温暖。
记得姥姥活着的时候,常常喜欢静静地坐在黄昏的院落里,夕阳在西边的房檐下,若隐若现。姥姥的手里有时做着活,剥一棵蒜,拣一把黄豆,或揺着把蒲扇,或把顶头的蓝粗布头巾取下来放在腿上,摩挲着轻轻展平。而伴随这些的,总少不了喃喃的自语。我有时坐在她旁边,她就会自然地讲起已经过去了很久的往事,哪怕是她小时候的事,也讲得清清楚楚。都说老人健忘,健忘的只是眼前,那些旧时光都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我的祖母也是这样,快九十岁了,看到我们回去看她,高兴得像孩子一般,拉着我们不舍得放手,说个不停。说的什么呢?前三皇后五帝听得我们晕晕乎乎的,也都是些过往的老岁月,也是她长长的一生留下的印迹。最遗憾的就是祖父去世得早,若是听祖父说说我们波澜壮阔的家族史,是不是也可以为时光留下一些见证?
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只能把一生的故事说给自己听或者子孙后代听。而那些有名望的人多半喜欢写回忆录,留给更多的人观看,甚至给人以启示。这算是很完满的了,给一生挽了一个漂亮的结。
虽然我们还没有年老到用回忆填满寂寥的生活,可是不得不承认,自然或不自然的流露,已经表达着我们开始念旧了。
也许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你已经在有意无意间,追寻着当年的味道。总爱穿过长长的街道,过两个路口也不嫌麻烦,只为吃到一份香滑的土豆粉。你也许会觉得很累的时候请假散心,散心的地点却是回到多年前生活的小镇,走走曾经走过的路,看看曾经陪伴过自己的风景。
写字的人最开始都爱写童年无忧虑的时光,即使童年里的一个小玩具,一个玩过的小游戏,也能让我们感喟良久。尤其是青春里那些浩荡无畏的时光和辗转百折的故事被写成了一部又部书,被拍成了一部又一部电影或偶像剧,我们不厌其烦,追了一部又一部,只因那里多少有一两个熟悉的影子和情景,在心底有了共鸣。
时间知觉,我们丰满着记忆,自觉不自觉地也在寻找着记忆的光芒。活在当下,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姿态,也是播撒时光珠玉的过程。然后我们在一个适当的时刻,一一把它捡拾起来,串成我们或平铺直叙或光润璀璨的一生。
法国画家米勒有一幅着名的油画叫《拾穗者》,那是三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农妇弯下腰,拾起遗落的麦穗。她们躬下身的姿势是那么的谦卑和忠诚,朴实的画面却让人感到不同寻常的庄严。那大概是对粮食的虔诚和敬重,她们把麦穗碾出麦子,把麦子磨成面粉,再做成营养生命的面包。这泥土一样的质朴值得庄严以对。
我们的一生也像这幅油画一样,农妇拾起的是麦穗,我们拾起的是一段段老光阴,然后把它们打磨加工,成为生命的另一种养料。
最爱散文10:最爱和最恨
文/谈建国
女儿因为贪玩,暑假将半时,才做了一点点暑假作业,母亲较为严厉地批评了她,她便对母亲生了气,拒绝和母亲说话。舅舅在旁边见此情景,没有跟着责备妹妹的女儿,而是亲切地向她提问:“在炎热的天气里,你最恨什么?”
她想了想答道:“毒日头。”
舅舅又问:“那你最爱的是什么?”
她笑着说:“甜甜的西瓜和幽幽的绿荫。”
舅舅说:“没有充足的阳光,西瓜不会变得很甜;如果太阳不存在了,绿荫也便失去了用武之地。你看,你最爱的东西,恰恰得益于你最恨的东西上。有时候,折磨你的人,恰恰是最爱你的人。”
最爱散文11:我的“快点”老妈
文/李瑷安
我老妈每天最爱说,且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快点。每当我听到这个词,我都要崩溃。下面就让我给你说说这个“痛”吧!
每天早晨,当我还在睡梦中时,就被一阵急促的声音叫醒:“玥玥,起床了!快点快点,来不及了!”当我刚睁开朦胧的眼睛,老妈的“快点”就又在我耳边响起:“快点穿衣服、穿袜子、洗脸、刷牙……再不快点就要迟到了!”结果,我快快忙活完这些规定动作后看表还不到7点半。于是,我往沙发上一倒又闭上了眼睛。谁知,老妈的“快点”又紧紧地追了过来;“快点,快点来吃饭了!你真想迟到!”
下午放学,老妈一接到我,她的“快点”就又立刻在我的耳边回荡:“快点写作业,8点以前写完可玩半小时。”“喔,知道了,我休息5分钟再写嘛!”我答应着。可5分钟刚刚一到,“唐僧”的声音又响起来:“5分钟到了!快点写!别浪费时间。”等爸爸下班回家,妈妈也没放过他:“快点,洗手吃饭了!别再看电脑了!”我和爸爸都被妈妈的“快点”说得无语。
当我写完作业下楼玩耍时,又远远地听见妈妈的呼唤:“天黑了!时间到了,快点回家睡觉了。”我扫兴地回了家。
好不容易能舒舒服服地上床看书了,可一会儿,老妈的唠叨又来了:“别看了,快点睡觉了!明天早上又叫不起来!”“我起得来,这几天我不是都没迟到么!”我反驳道。“迟到了,可别哭鼻子!”她做着抹眼泪的动作说道。我再次无语。
哎呀!我急性子的老妈,什么时候你才能不把“快点”挂嘴边呢?
最爱散文12:最爱浮生欢几何
文/最爱浮生欢几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脍炙人口的《关雎》出自诗经的首篇,相信今天的大家都不感到陌生,大街小巷,妇儒老幼,耳熟能详。自古以来,写关于婚姻之前的爱情诗文不少,但写关于结婚后的爱情却少之又少。正是这首堪称传世经典的《关雎》,被人吟颂了近千年。它是婚礼上唱给新人的诗。沐浴在婚姻爱河里的男女是值得歌颂的,美好的婚姻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它为什么放在诗经的开篇?还是问问《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去。
大清乾隆年间,太平盛世,沧浪亭畔,锦衾香,玉枕双,昨夜深深小洞房。十七岁的沈复娶了青梅竹马的表姐芸娘为妻。一个女人最美丽动人的时候,就是她成为新娘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沈复这样写道:她通体素淡,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那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着无限缠绵之态,朦胧了人间的春花秋月,黯淡了秦淮河边的桃红柳绿,她犹似江南小桥的流水潺潺,灵动婀娜,清凌而又淳朴。
芸娘才情俱佳,见解独到,她说,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她宗杜心浅,爱李心深。可见心中有明媚阳光的女子,散发出的智慧之光,恐怕连沈复都逊色几分。她聪慧伶俐,刺锈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有妙句随意联吟“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
她有着江南细雨般的温润,有着大家闺秀的端庄,又有着小家碧玉的婉转,她既是沈复志趣相投的红颜知己、共享闲情的浪漫情人,又是心性相通的合欢伴侣、宜家宜室的贤妻良母。她就是这样一个被林语堂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弱水三千,他独取一瓢饮,人世间有这样的爱妻朝夕相伴,此生足矣。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这对情投意合的良缘佳偶,该是前世修了多少年才得来今生的陪伴与守候,从此,年少夫妻赏花插瓶,品茶论诗,调香美食,举案齐眉,默不静好。
芸娘自置梅花盒,一盒六色,用灰漆就,形如梅花,底盖均起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架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她没有闭月羞花之容,也无沉鱼落雁之貌,她只是芸娘,能把简单的生活过得兰心惠质,别有一番雅致。
夫妻移居萧爽楼时,沈复好洁,地无纤尘,且无拘束,不嫌放纵。芸善不费之烹疱,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别有一番意外味。沈复好客,芸备酒茶相供,诸君子如梁上之燕,自去自来。芸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她心灵手巧,沈复之小帽领袜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色取暗淡,以免垢迹,既可出客,又可家常。人间烟火味,生活点滴间,我们只羡鸳鸯不羡仙。
沧浪小住,芸娘对沈复说,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这是芸娘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也是他们所希望安宁和乐的世外桃园。沈复也曾说,当泊舟万年桥下,与卿待月乘凉,以续沧浪韵事。七夕夜,沈复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朱白各执一方,此时此情,有章为证,天地可鉴。
这一生,爱到怎样才好?江南,留下了那么多才子佳人、英雄红颜的传说。有人千里送寒衣,哭倒万里长城;有人苦守寒窑十八载,盼君早归来;有人不爱江山爱美人,与青灯古佛为伴,不理俗世;有人为伊消得人憔悴,成了千古词人;有人为博妃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有人冲冠一怒为红颜,不管不顾发动战争;有人……三生三石的桃花那么艳,而它们也只是一个季节的绽放。再惊天动地的爱情都会成为过去,成为历史里的一缕轻盈的烟,一粒微弱的尘,缥缈在天地间,风起花落,都逐水流去。
爱是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牵肠挂肚;爱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相濡以沫;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长相思;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爱是琼瑶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你侬我侬;爱是三毛与荷西一起走过的万水千山……
还是平凡生活里的爱最好,在每个散步的晨昏,牵着彼此的手,感受到手心的暖;看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吃桌子上的粗茶淡饭,品味人间清欢;爱是你耕田我浇水,夫妻双双把家还,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是春夏秋冬的嘘寒问暖;爱在芸娘“今世不能,期以来世”,沈复“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的绵绵情话里。
江南那么大,故事那么多。人世间,有几人能拥有那样的情怀?即便有,又有几人能将平凡的生活过得那么诗情画意?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如沈复那样对芸娘那般痴情,那般深情,不纳妾,只爱芸娘一人。也并不是每个女人都像芸娘那般集万千女性所有的优点于一身,他们两情相悦,倾注一生的爱来经营婚姻生活里所有的美好,平凡而又不平凡。芸娘带给沈复的记忆,每一处都是温暖的。忘不了那鬓角飘着茉莉的清香,倾倒在沈复怀里的可人;忘不了出游时女扮男装的脱帽翘足,“我亦女子耳”的欢笑;忘不了那苏城南园的野炊之乐,烹茗暖酒佳肴时的不饮自醉。忘不了那臭腐乳和虾卤瓜的滋味 ,沈复说“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娘答?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阴晴圆缺天上月,悲欢离合总无情,二十八年的夫妻情份终于走到尽头,芸娘的离世,带给沈复的是一道永远都难以抚平的伤痕,天与地那么漫长的时光里,他用文字一字一句串起他们曾经一路走过的日子,把所有的爱都浸透在字里行间,写下《浮生六记》,为他们之间那么深刻的爱终于找到了一个归宿,来陪伴他余下的生命,纵然有千万个舍不得,尘世里少了这样一个秀绝的女子,也就减了一些韵致,多了许多叹息,她来了又走了,带走了与沈复一起所有欢乐的时光,那个灵秀纤弱的女子,最终成了他一生中最温热的曾经。萧萧沧浪亭还在,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却如梦一般逝去,带给他的只有记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没有你,山水园林再美,再多闲情逸致,也只能是欲说还休,分享艰难,从此不敢去触碰记忆的弦,不敢轻易言欢。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在梦与醒之间,匆匆年华似云烟,究竟谁是你浮生里的最爱?
最爱散文13:最爱木兰香
文/木文和
桃花纷飞,青梅煮酒,空气中氤氲着淡雅的幽香,又是一年木兰花开的季节。再见佳人倩影,犹记得去年我曾这样吟咏你“玉肌凝露好娇颜,清容半掩香万千。枝头浅笑亭亭立,只爱木兰不爱莲。”
低调的你总是习惯悄悄的绽放于枝头,像一只和平鸽。乳白色的花瓣包绕着淡黄色的花蕊,宛如一位着着面纱的绝美女子,高高的站在遥远的仙境,椭圆形的翠绿的叶子,如同佛家的白莲,静静地臣服于这绝美的娇颜下。
也许没有人告诉你的美丽是那般独特,我却要告诉你。因为你虽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杜鹃的妖娆美丽,也没有白莲的孤傲独立,但你却有着独一无二的美。你简单大方,从来不扭扭捏捏。因为你的花开的是那么的大气,纯白的一朵忽的绽放在翠绿的枝头,你用你的行动告诉我女孩子有时候缺乏的就是你这种勇气。尤其是在交往和处理事务的过程,大方的姿态能使你看起来更加的从容。也能使你变的美丽而高贵。你令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很多杰出女性的照片,想起那位美丽的女子——宋庆龄啦。她给我的感觉就像木兰花一样,大气、和蔼不失高贵与端庄。所以,这便是木兰花独特之处。
你的美不但美在大方,更美在圣洁与随和的统一。你总是高高的站在枝头,白色的倩影是你看起来是那么的圣洁不可侵犯,只能对你顶礼膜拜。因为,你骨子渗出的是一种神圣不可亲的感觉,不得不使人联想到类似于宗教的神圣。然而,其实这不过是你的表象。其实你十分的平易近人,淡雅的花香氤氲着美丽的校园,放松了人们那紧绷着的神经,使那些忙碌的人们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享受这片刻的温馨。偶尔,你也调皮地披着雪白的薄沙跳着霓裳羽衣舞,缓缓的以绝美的姿态飞入人们的手中,你就是这样,虽然喜欢宁静、纯粹的世界,但却不忘围着纷繁的世界带来温馨与祥和。你就是这般的神秘呵!能把隐士的圣洁与超凡脱俗同志士的心忧天下完美的统一。在你的身上就可以看见陶渊明,听到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可以看见范仲淹,听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够让我感到一个文人的良心与责任。也许这就是做人的坐高境界吧。
其实你亦是爱笑的。十分爱笑。然而人们总是看见你的那一身白衣变不肯轻易的亲近。一个人的路总是难走的,因为你必须是你自己的元芳,一切的一切都要你自己做决定。更为难耐的是假若你现在所做着的事,所经历的一切事都是别人未曾做过的,未曾经历过的。身边的朋友根本不知道如何给你建议。这时候的你绝对不会欣喜于自己是所谓的勇士,你内心深处溢满的更多的是不安,是迷茫,是彷徨。压力太大的时候,我总是强迫自己放慢脚步,静静地踏着青石小路,感受你那温馨的淡雅的幽香,你总是在枝头微微的浅笑,不断的安慰我。告诉我梦想的路途本就孤独,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梦想,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一切是那么的美好。每每这时我总会觉得你是那般的和蔼可亲,如同最真挚的朋友,愿意聆听我的各种诉说。于是,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你的感激。
淡淡的木兰香,沁人心脾,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也不愿忘,不愿忘记那最爱的木兰香。
最爱散文14:粉糊糊
文/薛晓燕
粉糊糊是神木的特色吃食。粉糊糊是神木人的最爱。粉糊糊在神木县有很多故事。
粉糊糊是用磨粉面的豆浆发酵之后,加入小米、扁豆,或者豇豆、麦子等物熬煮,最后佐以用热油呛炒过的酸菜或者沙盖,以及其他各类随自己喜好的菜食。一锅子粉糊糊便可新鲜鲜、热乎乎登场了!
好的粉糊糊味道微酸可口,咸淡适中,稀稠适宜,米豆绵软。不仅如此,它还是一道穷富通行的美食。家乡神木,不论穷家、富家都可以热腾腾煮一锅子来享受。他们会吟唱:沙盖菜和进了粉糊糊饭,任旁人说白道黑咱也不要管!
如此受神木人热爱的粉糊糊,对许多外地人来说却偏偏是个异数。无论怎么努力都是那么难以接受。我一个外地朋友在我竭力推荐下,喝了一口之后,就直呼什么玩意呀,简直令人作呕。这辈子都不会再喝第二口。我想,粉糊糊与人的味蕾,也是有缘分的。无缘的话,不光对面不相逢,含在嘴里都会弄出伤别离的大动静来。
神木人却不管这些,他们死心塌地地爱着粉糊糊的这一口。粉糊糊在神木有很多的典故,最着名的便是那句:不要小看粉浆饭,吃倒塌财主沈十万。
说起吃粉糊糊的店铺,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到武二宝那里喝上一碗。是的,这已经是共识,二宝把粉糊糊和粉皮生意做成了品牌,的确不容易。不过后来,大概是钱赚得多了,随着经营品种的丰富,我觉得他家的粉糊糊无论味道、稠稀,都在逐渐起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情,创业容易守业难,品牌效应怎么让它持续发挥,还真不是那么简单。二宝该好好学学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千万别把神木人心中这块美味的牌匾给砸在地上。因为这里包含了太多人关于这座小城的温暖记忆。
母亲做的粉糊糊甚是好吃,只是这吃食看着简单,做起来费事,吃起来也就喝那么一碗了事,而且你打隔一段时间就想喝那么一碗,做得少了也不像个样子,总需满满一大锅热腾腾地煮了,许多人分而食之,才觉得血脉通畅,有滋有味。神木人隔三差五地总有喝一碗的愿望,所以一般人都会选择在店铺里随时喝上一碗。这玩意,你自己呆家里,悄没声息地喝着,那感觉就总不对路。很多人吱溜吱溜凑在一起喝得酣畅,才是喝粉糊糊的完美境界。我觉得,这也是二宝生意兴隆的一个原因。
外地人对粉糊糊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神木人却压根不理会别人的味觉是否能接纳,总将这一窝美味堂而皇之地端来招待四海宾朋。国家领导人,中央首长,亲戚朋友凡是来到神木的外地人,都会被神木本地人兴冲冲地推荐品尝一碗粉糊糊。不晓得他们初次品尝会是什么感觉,不晓得他们心里对这一碗怪异的粥饭有什么评价。神木人才不管这些呢,他就是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毫不犹豫地端在你面前。这就是我们神木人性格中可爱的一面。他们总是那么急切地愿意与人分享。
粉糊糊也是宽容度非常高的食物,与什么东西都可以搭配享受,山珍美味豆腐酸菜,凡此种种都可以与之一锅子煮了。它什么都不排斥,无论你放什么进去,都难改其本来味道。
这真是值得好好玩味的现象呀,如果做人也能做到粉糊糊的境界,来者不拒,一心接纳,却永不失固有本色。那必然会是一个有着坦荡荡的心和铮铮铁骨的伟丈夫吧。
最爱散文15:最爱玫瑰小镇
文/张雅琪
在云南省的西北部,有一个被称为“高原明珠”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丽江。
丽江是一个处处有美景的地方。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举世闻名。其实除了雪山和古城,丽江还有拉市海、三谷水、文海等地方,有山有水、湖光山色,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美不胜收。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玫瑰小镇了。那里的房子五颜六色的,墙上还画着各种各样逼真的图案。玫瑰花开的时候,小镇就成了花的海洋。走在里面仿佛进入了一个七彩的童话世界,令我舍不得离开。
丽江生活着许多的少数民族,其中最多的就是纳西族了。纳西族的人民热情淳朴、能歌善舞。走在古城里,到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老奶奶,向人们露出慈祥的微笑,还会请人们喝一碗三眼井里甘甜的水。丽江大大小小的节日有很多。每到节日,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手牵着手围成一圈快乐地打跳。虽然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闪亮的舞台,也没有绚丽的舞姿,但是每一个人都很开心,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生活在丽江是多么幸福啊!
叫我怎么能不爱你?我的家乡——美丽的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