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情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多情的散文(精选11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多情的散文1:多情的土地

文/朱金华

真正让家里脱掉缺粮户帽子,粮食装满瓦缸木柜,人前说得起硬气话,还是承包了门前那几亩土地之后的事。在那个饥馑岁月里,有一把粮食吃,哪怕打赤脚片子身上穿得稀巴烂,也会将饱足日子唱着过。

那时正念高中,退休赋闲在家的父亲与仰仗土地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小的母亲商量着承包下生产队十多亩耕地,除却后梁和对门山洼几亩薄壳壳土地外,要数门前那弯耕地整装,六个坝档子从公路边沟直延伸到院墙外自留地,土夯的地埂子,不见一块儿石头,是农业学大寨修梯田平整出来的样板田,肥沃,保墒。收获苞谷的季节,适逢周末,回家看到过道那间屋黄橙橙苞谷穗子自地面堆积得挨到木楼板,一家人笑呵呵充满欢乐。待到掌灯时节,满屋子苞谷背走所剩无几,光那个游手好闲满脸胡茬子的陈矬子背走足有十几背篓苞谷,我避开父母撵上去问个究竟,他理由十足说是与另外几家为生产队外出拉架子车跑运输烧砖砖瓦窑七古八杂搞副业挣收入按规定该得的粮食,我默然。

苞谷,小麦,黄豆,绿豆,红薯,洋芋,虽说留下的五谷杂粮没那些个搞副业闲杂人等背走的多,自这一年起,吃食上还是打了翻身儿仗,从此不再吃上顿熬煎下顿。劳力所限,超负荷劳作让父母力不从心,咬咬牙退还了承包的大部分土地,只留下两亩多责任田种植着,直到那年随着进城热托关系将户口迁移县城才彻底清退这块土地。

末后才打听清楚,给我饱足的这弯子土地称作“朱家湾”,不光因了居住着我们两家朱姓缘故。虽说祖上不是财主,但手头活到,那弯子地是爷爷手上花银子买的,这便是我家成分“下中农”的来由。

无论是我家耕种,还是退还集体别人承包,我始终关注着这弯土地。移民搬迁建盖房屋占去好大一溜子,屋下手那个石岩嘴子也消去一大截。地里边我家曾经风光着的四合院早已残垣断壁。每当回到故土,总要望一望这一弯子渐渐缩小的土地。以往观念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着,当父母去了另一个世界只能在梦境里重逢的时候,牵挂思绪的是一院子沧桑,还有院墙石坝下几亩土地。

前几年贵阳之行曾给我留下美好记忆,那美好不是响水声雷的瀑布,不是风情万种千家苗寨,而是城市里依山而建的屋宇,推窗伸一伸手就可抚摸竹叶树梢,决策者保护自然珍惜自然的理念令人敬仰,我是看到身边众多土地在消亡,随处听到隆隆机声开山填壑之后才有的悲叹。早拟好题目《别了,大山》,以行将消失的山体呼号呐喊,多次提笔放下,放下提起,在矛盾中煎熬悲情中折磨,至今未能成文……

又一次回到故乡。给我苞谷杆清甜记忆,让全家摆脱饥饿苦难那弯土地,杂草丛生着,有几棚竹竿搭架塑料盖顶的香菇长势正盛,却没能看到庄稼地原有的蓬勃生机。

我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愿天下每一寸土地永不消逝。无论身在何处,会留意门前那弯土地的变迁,哪怕屋下手那个石岩嘴儿因挖掘破坏了风水失却护手作用我也将振兴家园修复老屋,让子孙一代一代守护着这方土地。

关于多情的散文2:走着走着就散了

文/陌陌

多情总是伤别离,我们都是在一次次分离中渐渐成熟,生命中好多东西转瞬即逝,不是我们能抓得住的,就像曾经同寝的同学,相约着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甚至相约嫁到一个城市去。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聚的时候,我们总是不会想到散。

那日去参加同学儿子的婚礼,新郎新娘都远在大洋彼岸工作,婚礼设计成东西方结合的风格。这场婚礼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看起来非常煽情的环节:当主持人要新郎拥抱父母表达感恩之情的时候,父母竟然同时热泪滚滚,泣不成声。而新郎的父亲接下来的话却令在场的来宾也动容。他说自己为何会说出这样令人动容的话呢?就是因为心里有点悲伤。婚礼结束后儿子即将回到大洋彼岸,预示着再一次分别,再相见不知何年何日了。

那一刻,全场安静如水。我忽然想到一句话:!在如今这个时代,聚少离多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小时候我总是很努力地学习,考上大学给父母挣足了面子。直到有一天我知道我将永远地离开故乡了,才发觉隔着光阴的旧时光,悠悠唱着阿婆歌谣的,和故乡的花花草草、绿水峰峦一起的,不再是随意便可得触手可及,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缱绻着。

所有我们认可的感情,我们都愿意选择不离不弃,可现实是,有些人会被现实中的距离生生地分割,有些人会被时间生硬地带走,有些人和有些人的感情和热情会自然而然的死亡。

天涯思故人,离散的种子在异乡开出了花。忆起旧日时光,总感觉自己的生命被一段一段地保存起来了,思念中,深感此生之丰足。没有他们在我的生命中来来往往,该是多么苍白无趣啊!

记得看过《谁从远方赶来,赴我一面之约》一文,文中对友情的珍惜,读来令人落泪。每个游子都在乡情与乡愁的牵引下,心,永远不离故土。

奶奶八十二岁的时候,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回了一趟山东,是我和父亲陪着回去的。奶奶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回老家了,我永远忘不了奶奶拉着八十五岁的大姐,一边说话一边抹眼泪的样子:“老姐啊,我今年八十二,你八十五,这辈子咱俩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在无法预知的重逢里,再看彼此一眼吧,连今晚这美丽的月光一起,牢记!总有一些人我们不舍得离开,或者他们也依然眷恋,那么,就让我们在彼此的心里长成一颗藤吧,无限蔓延!

关于多情的散文3:书卷多情似故人

文/孙守名

忽然特想读书,出门看天,云淡淡的,有些凉意刺骨,脚下的土地还没有从冬寒中全部苏醒过来。

一炷幽香,一盏清茶,一卷古书,凝神静气,一读就是三两个小时,黄昏的余光透过窗子落在书桌前。出门看云,也还是淡淡的,一如几天来的心境。

需要心境,这种淡然、看花非花的心绪是不宜的。带一卷残页,揣一帘幽梦,不如去水边或山上。走出胡同口,只有一丝清风吹过,夹杂着冬末春初的苦涩和希望。路上少有人走,往日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嚣被流年的影子压住,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离水并不太远,半小时光景便能走近一条南北流淌的小河。河水清幽得很,被淡妆浓抹过的桥梁耸立入云,铺砌得条理分明的青石砖静卧大地。两岸说不上名称的各种树木开始有些萌动,河堤上偶尔露出黄土的地方似乎有些绿意,要找荠菜也许只有到溪头了。

找个荒僻所在,把俗世的头颅低下,清除纷披如潮的杂念,心无旁鹜地读书。让文字从心头流过,冲淡狂热和浮躁,洗净无绪和铅华。世间已无知心者,书卷多情似故人。读就读到海枯石烂,读就读到天荒地老,一心只读无字书,哪管潮起云落时。

山上也是读书的好去处。捧一册古书,布衣芒鞋,竹杖随身,还有一颗虔诚的心。心苦了不行,读出来的书全是凄冷;心闲了不行,读出来的书大多轻浮;心甜了也不行,读出来的书有失轻闲。登山时可读,下山时可读,最好找一块青石板,和衣而卧,看云看天,看书看字,将天下的情趣读到灵魂深处,那才是一种大境界。

读书强求不得。头悬屋梁读出的是精神的窒闷,凿壁偷光读出的是心灵的桎梏。只有随性随意,把书放在膝头,等月上柳梢,心静如水,不需刻意造作,更不需红袖添香,让心沉入寂静的安然的夜空之中,用心读,那一行行流动的文字,顺风飘过灵魂,你说,多好!

嘈杂的市井读不得好书,那就去僻远的山林。饮一杯残酒,沐浴清风明月,独自行走在幽静的树林间,脚下是软软的落叶,如心一样柔婉,书就拿在手中,忘我,忘你,忘物,只有泪流满面的文字,只有心魂悸动的伤痛,只有前世的相约与今世的别离,只有江南的游子和北国的思妇,不,只有行云和流水……散文随笔

还是去找一椽破屋,点一支残烛,在夜深人静时入读。只读,不要想,一有杂念,心便如尘,文字是有情的,要想读好,必须斩断这情缘,让水墨画般的文字从你的面前赤裸裸来,赤裸裸走,不留下任何情愫。书读到精深处,便是无书。

少时读书,老师总是教导着默诵,一篇篇情感炽热的文章让你燃烧得死去活来。待到中年,再读那些文字,就会觉得沉甸甸的背后全埋藏着苦涩和责任。到了晚年,那些曾经美好的文字变得清淡、索然,满目沧桑和荒凉,忽然对书产生了一种敬畏。

记得王梓坤曾说,只读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或沦为书本的奴隶。其实,他那里知道,大多数书是不需想的。人离不开书,但不能靠书生活,沦为书本奴隶的人正是把书看得过重,书,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或佐料。

我喜爱书,爱书,胜于我的生命。每天读上几页书,喝上两杯茶,想想过往和将来,心便充实起来。生活如流水,时光从手头轻轻滑过,看周遭的人来了走走了来,总有些伤怀在心头萦绕。好在,身边有书,顺手抽出一本,管它内容是什么,读读就是了。学问的增长与否,不在书,而在人,在心。

书比人好。生活中,什么人都有,看看你我身边,狡黠者,邪恶者,告密者,贪婪者,欺人者,自欺者,卖己求荣者,灵魂出壳者。在书中,我们大可不看,或一撕了之。书中之美,美在真善,美在爱人和自爱。读书,就是要读出人间真情。

又到黄昏暮云起,将心情折叠起来,别管身处哪里,信步往回走。走过无数个忧伤的日子,让身后的云止风凝,告诉自己,往昔已不再,何必恋恋于那些酸甜苦辣,还原生活本真,让岁月成为一首淡淡的幽怨的歌不好吗?

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一卷古书相伴,生活不正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吗?春意生于大地,浮在枝头,藏在心扉,漾在行色匆匆的人们的脸上。走,我的朋友,携书出门看春去!

关于多情的散文4:无情何醉,多情自扰

文/水慕岚

春夏之交的夜晚,月亮一时有一时又无,漫天的浅红,仿佛纸巾上瞒着自己的情人写的别人的爱情,很有兴趣,而无半点羞涩。夜色撩人,也就再没有人去端详那些惺忪的渴睡人的眼。

院子里最美的,是晕黄路灯下的三角梅,绽得那样好,一枝一枝从铁栅栏里伸出手、探着头,那模样说她像一枝横斜水清浅,倒更像女儿窗下怎低眉。花之性,生在孤壁上也是要开放的,因此摆在路边为行人准备的长椅,无人坐时花自开,有人坐时花亦开。人迹所至,都已被花之性情陶冶得可有可无,甚至有人的时候反而没了境地,等到座空无人,那境地倒催发地落叶比花更妩媚。

总有些东西,不以贵贱论之,却是人一生都难以丢弃的。就俗常之理,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或情缘或饰物,无非曾经拥有。从前爱喝浓茶,如今因胃肠不适亦忍不住遥挂那丝弥足。茶味偏淡似乎并不那么惹人嫌,人情乏味才让人无法俱受。情义或可有或可无,是有是无,都不可以乏味。茶自出味,不是因为此茶能有多好,无论欣赏还是品味,都意味着尊重,尊其所尊,重其所重。

院子里的路灯尽管也发着光燃着热,目光所触却能生出心底里的宁静。我爱那与之相触的淡淡的滋味。曾经的友人,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注视夜幕下的路灯,他只看到我眼中的闪亮却感受不到更触碰不到我心底里的宁静。而我眼睛里的闪亮,是因为薄雾之间棉柔的灯光,以及不知多少人曾经拥有,被岁月摩挲过的青春火焰。

夜色或者绵雨都能轻易赋我以醉。在它们面前,人能与原身相拥,可以卸下所有防备。能卸下防备之所,方有归家之乐。颓世之人,总难免从一堆谎言滑入另一堆谎言,处处设下机关和防备,连居家之所也未能幸免。佛理茶,仙驭酒,酒能醉人,而茶不醉人人自醉。醉酒然后能醒,醉茶方后能悟。

浑然天成那些田园诗一派,最爱当属王维。父亲喜爱陶渊明,爱其心远地自偏。渊明既采菊,则不脱俗尘,能抱朴而含真,所以有五柳先生之称谓。王维走得更远,人还在月下徘徊,心已入重重深林。菊已不采,有感则长啸而已矣。诗才过人,质朴无华,这些可爱的生命,总惹得人疼惜之念方过,伤感之意复来。

情义至此,孰解我无情、多情?

关于多情的散文5:落雨流水几多情

文/金陵雨儿

悠悠的远山,仿佛在眼前,又似在梦里,那一声声的呼唤,是谁在耳边呢喃?多情的远山,与云朵戏耍,又与流水缠绵。这是梦里的水乡?这是相思的江南?

一缕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梦,那清晰而又模糊的容颜浮现于眼帘。回想起梦里,那青山绿水间的相遇,一个人是诗,两个人是画,从此,你成了心灵里永恒的风景。

一个梦,激起了心的涟漪,燃起了爱的相思。所有的时光里,欢愉与忧伤交织,缠绕。无数次地问,那梦是心之向往?还是缘的指引?

踏着梦的足迹,一程山水,一程歌,怀想着,与你会有怎样的相逢?或许因心中的念,就在走走停停,寻寻觅觅中,山林深处传来空灵的曲子,那是梦里你的声音,所有的缘都得到了诠释,仿佛相知多年。梦里梦外,静美的时光将彼此载入云水深处。

行驶一叶小舟,与你静坐在流水的中央,喧嚣散去,浮华遗忘,彼此深情的凝视,无需言语,忘掉所有错过的哀怨,紧握微薄的光阴,让微风轻轻拂过,让细腻的抒情深入两颗心的渴望,愿时光就此静止流淌,彼此,就这样相依相伴地老天荒。

两岸的树,默默无言,他们不忍打扰这样的相遇,只用温暖的眼神,相伴相随。

忽然,岸上一曲《游园惊梦》传入耳际,视线就此游离。宁静被惊扰,于是,一个转身,一个停留。一阵风吹过,花瓣片片落在流水上,嗟叹斯人已去,温馨的梦里,点点落红,瞬间,柔波里再也没有你的身影。就这样,你无声地离去……

她想,或许,你只是暂时远离,因为这空灵的幽静是你心灵的归宿,你又怎会舍得离去?彼此的誓言还在碧水轻烟里缭绕,你又怎会让我独自孤单?

想着,想着,她眼中便有了泪,唯独这眼帘的风景,依依相随……不知道,你何时再会出现,她依旧痴痴期盼,守着月光,静坐在时光深处,日复一日。她相信,彼此并不是陌路天涯,而是,你正在归来的路上。

关于多情的散文6:多情最是春风来

文/云水

风是春天的使者,当天地间还是一片枯黄时,春风就由冷冽忽而变得柔和起来。

晚饭后去散步,刚走下楼梯,还没有来得及裹紧衣衫,春风就亲亲热热地扑过来,撞你个满怀。春风宛如调皮的小狗,蹭着你的脖颈,伸出温软的舌头,一下一下吻着你的脸庞,心中顿时满满都是痒痒的、酥酥的暖意,情不自禁地想舒展一下蜷缩了一冬的躯体,慨叹道:“春天真的来了呀!”

忽如一夜春风来,她掠过丛林,树木的秃枝就萌发了嫩绿;她掠过村庄,捎回了呢喃的春燕;她掠过晴空,忙坏了放纸鸢的孩童;她掠过河流,溪水哗哗地在清涧间欢唱;她掠过田野,将一片晴光播种下去,收获了满眼的碧绿。春风仿佛阅尽了山川的秀色,畅饮了清香的美酒,她醉了,在天地间翩跹起舞。那醉意,感染了每一位行人,他们竟也隐隐地有些醉了,沉醉在和煦的春风里,沉醉在明媚的春光里,乐而忘返。

二月春风似剪刀,她精心地裁出了春的新装,那垂下的万千绿丝绦是新装的流苏,一摇一摆之间尽显春的风情。我爱柳的鹅黄嫩绿,爱它的如醉如舞,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甚至爱它蕴含的无限离别意、依依惜别情,可谓是春风成就了柳树的无尽风流。春风更宠爱初春的花花草草,她长袖一拂,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绿色便涌动不已;她嘴巴一鼓,红,粉红、梅红、樱桃红、胭脂红、芙蓉红,姹紫嫣红都开遍,令人目不暇接。这色泽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红到山脚,真可谓“春深似海”。“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假如没有春风,春天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

春意浓,诗情动,一首首、一串串春风春雨春花的诗词也跳跃而来,凝聚成挥之不去的思春惜春情结。那些古代的诗人,也和着春风从不同的朝代翩翩而来。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武元衡“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白居易的“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袁枚“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杨万里“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蒋锡震“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等,可见春风是多么受文人骚客们的喜爱。诗人妙笔生花下的春风,可信马由缰,可驰骋田猎,可夜宴琼林,可醉卧兰台,可放纵,可疏狂,可相逢意气,可把酒吟唱,多情最是春风来呀!待春风至,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关于多情的散文7:多情自是阳江水

文/蒋忠民

看起来,这条江太普通了。

这条江叫桃花江,一直以来名字叫做阳江。称作桃花江,据前些年桂林市媒体考察组考察,还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之后的事。据说当时沿江附近不少村落桃树不少,春日里粉红的桃花格外妖娆。

阳江几十里流程,一条玉带缠绵蜿蜒,不宽大也不深邃,更缺乏湍急奔流的雄浑,婉约温顺内敛,颇有几分南国佳丽气质。

或许,惟其婉约,惟其温顺,惟其内敛,才会让人初识之后有进一步走近深一步感受的情怀,走近之后就会感觉到,这是一条多情的江。

阳江自古多情。“阳江秋月”是古代桂林八景之一。

据记载,桂林经过唐宋诸先贤的开发、赞誉、推许,到了明代已经成为岭南地区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山水风景游览胜地。明清时期,江上画舫彩舟来往穿梭,极一时之盛。明代诗人俞安期《阳江诗》:“放舸遵阳水,牵江上石梁。气冲微雨白,影入众山苍。雁急弦移柱,龙闲笛卧床。还歌彩菱曲,月出下回塘。”生动地描述了放棹观景的感受。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一位叫朱树德的桂林画家发现了阳江秋夜里皓月当空与江景宜人的夜色:“秋夜,月明江流,照澈大桥,闲步一望,秋光如昼,月色皎洁,波影澄清,兼之漓山特起水滨,若瞻蓬岛。极目风景,爽气扑人眉宇之间。”朱树德还写下了《阳江秋月》来描绘这一独特的山水与人文交辉的美景:“阳江城南绕,涟漪空翠浮。扁舟隔林浦,把钓当清流。蟾影一江澈,波光射危楼。澜回水月洞,澄涵古今秋。”

当然,阳江的多情不仅仅是清新宁静的田园风范和清流倒影画舫逍遥的山水丽影,更有生活在这片流域的人们祖祖辈辈形成和留下来的文化传承。在与临桂、灵川两地相接的演波村采访,村里人自称是庐陵欧阳修的后代,一直保存着男孩生下来取名成人娶亲时取字号的古风。村里人称这种风俗为取大号,刚生下来的男孩取得名字上户口办身份证,成人娶亲时所取字号可以上香火进族谱刻墓碑。可别小看这样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历经风雨和各种劫难而顽强地传承下来,需要怎样一种文化毅力?

于是,连同独特的地形地貌,连同尚存的古城墙,连同藏宝岩洞迄今寻找不到的传说,连同村前矮山上的娘娘庙遗迹,让桃花江畔的演波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彰显了阳江水的多情。

甲山村委的阳四宝可以称得上是甲山通,对于阳江流域甲山一带的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探寻。他曾经撰文叙写了当年的拦河石坝、太平军在巫山下的一场伏击战、巫山脚村名的演变和几个村子的米粉加工等。透过他的笔触,我们可以构想出当年阳江沿岸一道道拦河石坝形成的独特景观:清澈的阳江水顺着两岸沟渠灌溉良田滋润稻蔬,阳光下波光水影;有小桥搭在拦河坝上方便捕鱼竹排通过的小口,时不时可见挑着萝卜白菜或者米粉豆腐的农人从小桥走过,担子颤悠,脚步稳健;阳江一路落差不大,回环蜿蜒,而拦河石坝上方水势更柔,群鸭戏水,村姑洗衣;古老的竹筒水车慢慢悠悠地在河边转动,吱吱呀呀的声音仿若一首古老的山歌。

这样的画面,那是可以直接透入人心底的。用当下的话来说,那就是一种乡愁。而乡愁就是一种情愫,一种生长在我们遗传基因里的情愫。

五月端午龙舟赛,诞生了与漓江流域风格不同的小河龙船调,十月还大愿接令公,传承了自宋以来兴盛桂林的傩舞。近年来,随着新村改造而声名远播的鲁家村,将几百年传承的豆腐制作工艺发扬得炉火纯青。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鲁家村流连忘返,不仅为了这里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也为了那最能唤醒乡愁的豆腐脑、煎豆腐和豆腐鱼等美味佳肴。

曾经听过一首据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的《桃江》,其中有一句“桃花江是美人窝”印象尤其深刻。以为那首歌唱的就是眼前这条阳江。多年前去湖南益阳,才知道那里也有一条桃花江,那首歌唱的就是那条桃花江,心里不免有几分遗憾。随着对桂林这条桃花江的接触和逐渐了解,心里的遗憾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自豪与热爱。阳江虽然不是美人窝,但是在这条普普通通的小河两岸,坐落着几十个普普通通的村落,生活着一群普普通通的人。这里有着所谓的美人不可比拟的自然淳朴的山水田园和民风民俗,有着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有着旺盛的与时代同步的发展生机,足矣。

阳江的多情从来不刻意做作展示,从来都是自然而然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或许是一棵古树、或许是一段历史、或许是一件小事、或许是一种民俗,甚至就是一缕拂面的清风,一朵野花,在我们漫步江畔、垂钓江畔的时候,就会进入我们的视野沁入我们心中。

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热爱这条看似普通其实多情的江,就像一句非常有名的歌词那样:“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关于多情的散文8:莫多情

文/吴小杰

做妈妈已大半年,时间零零碎碎都给了怀中的小怪物。伺她温饱,止她啼哭,免她惊扰,保她喜乐。眼见她一日日长大,又怅然:时间都去哪儿了?

忍不住怀念起青春。青春无非是些关键词:校园、篮球场、暗恋,以及马尾辫、连衣裙、白球鞋。但青春必然代表缺憾。不是你说爱我我说爱你于是我们在一起的虚妄承诺,也不是贴在墙上发黄的百年好合。

古词人张泌写道:“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江城子》)”——一个多情的小伙子,和邻家姑娘在溪水边坐着,看着阳光洒落在湖面上,也许还会流进他们的心里。小伙说,我真心想和你约会,可以么?姑娘笑着说,不要太多情。青春,就是这样:无过往可念,无未来可畏;嬉笑怒骂,通通形于色。至真,至纯。

然而青春很短,眨眼便过;生活很长,又无比颠簸。时光奔涌,小伙终于长大,姑娘却别嫁他人。悲剧吗?才不!因为过了青春的他们都明了,没有牵手行走,只是因为切切实实的缘分。而彼时的阳光与溪水,则是日后绵长生活的添加剂。某一刻恍惚记起,会怀念那样真挚的年华,会记得有个姑娘笑说“莫多情”。

生活,比青春粗糙的多。陪你柴米油盐的,一定不是那个明眸皓齿的姑娘。生活,是要经时间百般打磨的。与你生活的,一定是经得起时间打磨的姑娘。

而生活的美,则源于打磨之后的宁静平和。“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这是我想过最好的生活。静静地,互相守望,围着火炉,他看着我,缝缝补补。

再追问“时间去哪儿了”,已全无意义。缝缝补补,再多的日子也会了无痕迹。所以,我学会了写字。即使笨拙,也坚持断断续续记下生活的碎片。不是怕忘记,只是怕突然想起时,没有凭证。

若有一天,街头人流中辨出“小伙子”的脸,即使与我无关,我能翻出旧文字给他看;若有一天,日子琐碎乏味,我们互相猜疑、指责,我们忘记彼此怎样相爱,我能翻出旧文字给他看;若有一天,父母老去,缠绵病榻,怀疑生之意义,我能翻出旧文字给他看;若有一天,孩子长大成人,离乡背井,深尝人生艰难,我能翻出旧文字给他看……

生活平淡,本无故事可言。时间仓促,也许一眨眼,我们就老了。不如与心爱的人一起,默默无闻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赡四老、育子女,亲友邻,爱苍生。不必有人记得这世界我们来过。只要我们记得每一天洒在身上的阳光。

我觉得,错过,真是十分美好的东西。青春那么让人惦念,是因为里面有一种无法复制的怅惘。生活,之所以平淡,只是因为它太过悠长。成功与否,关键是找到心里的自己。到最后,我们都那么欢乐地做着自己微不足道的职业。

人生不是一个回合的赛跑,而是有梦有醒的旅行。我们要懂得见到悲凉之事,停住脚步,学会祈祷;见到欢喜之事,放慢脚步,表现优雅。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关于多情的散文9:生命是如此的多情

任何人都可能只是天上漂浮不定的一朵云彩,人生的轨迹有时候就像是射线和平行线的关系。相识也只因偶然的相遇,有时候是相遇了,可是还是要各自错过。有时候又是无论彼此身在何方,会遇到的人还是会遇到的。

在与心仪的人相遇之前,上天也许会安排我们先邂逅其他人,所以你娶的未必是你最爱的,最爱的也未必会嫁给你。多少的有情人走不进彼此的今生,只能苦苦相约于来世。但当我们遇到心上人时,仍应心存感激,还不应该抱怨相遇太晚,别抱怨说没有缘份。

人们常常说:欣赏一个人只需要一分钟,喜欢上一个人需要一小时,爱上一个人只需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却要耗尽一生。人生的路上有太多的无奈,每个人都曾试图努力的改变。但往往最后更多的结果仍然是无奈,我们也许会抱怨这种相见恨晚的无奈。但在我们抱怨的同时是否想过从这一秒开始也会不同,只是看你有没有勇气有理智地去改变这一切,而不是只抱怨和世俗地等待。

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并不保证你一定会被爱!不能指望爱必须得到回报,这时但愿偶然的相识带来永久情谊,希望可以成为好朋友,仅仅是好朋友也不错。如果有缘,静静地等待它在自己所爱的人的心里慢慢成长,能共圆那神圣的梦当然更好。即使是它没有在自己所爱的人心里成长,那么至少自己也应该满足它成长在自己心中。

生命中肯定有太多的缺憾和脆弱,始终设身处地为她人着想,即使觉得自己受伤了,那么很可能别人也会感同身受。如果不能在一起,默默的走开,依然不会失掉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激。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时刻:当想念某个人到疯狂时,你只想把她直接从梦里寻觅出来,真正地拥抱一下。当一扇快乐之门锁上时,另一扇就打开了,我们常常过于眷恋那扇已经锁上的门,却对将打开的那扇熟视无睹。但生命只有一次,也只有一次机会可以去完成所有自己所想的事:做自己想做的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人!

知道为什么情侣都将戒指套在对方的中指上吗?那是因为在古希腊传说中,他们相信那儿有一根血管直通心脏,所以戒指的意思就是用心承诺!承诺--其实爱过就会懂,爱到极致,有伤也会有痛。

生命里除了自己,还有很多的牵绊,有些东西终会离去。的确,直到失去时我们才会明白自己曾得到过什么,同样,直到它来临时我们才会明白我们已失去了一些什么,自己又将得到什么。那些努力过,摔倒过,受伤过,尝试过的人才会懂得:在伤痛之中,总会给我们的生命沉淀出一些美丽的东西…

关于多情的散文10:一场春雨几多愁

又是一个多情的春,又是一场淅沥的雨。曾几何时,呆呆地望着窗外的春雨,想提起笔写些什么,但终又放下笔久久伫立,是雨打乱了我的思绪,还是我已经被这场春雨所吸引。

对春雨总是有着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寂寞忧郁的人吧。在春雨清婉的“滴答”声中,能够听出我心灵的呼唤,那是想冲破无边寂寞的呐喊,也只有春雨能让我暂时忘却悲伤的过往。不知道春雨这位老朋友是否还记得我,可能已经忘记,毕竟我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但我讨厌被遗忘的感觉,我渴望得到春雨的关怀,因为关怀中有的不仅是温暖,还有满心的感动。这种朋友间熟悉的感觉让我提笔时的生疏渐渐淡了。我可以重新静下来,不被无章的思绪所羁绊,书写出美好而温暖的文字,书写出我的人生。只是在提笔时,不知不觉又流露出了淡淡的闲愁,但这丝毫改变不了我对春雨的向往,因为只有在春雨中才能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思念,什么是柔情;只有在春雨中才能让我懂得珍惜美好的光阴。

也许,春雨中偶尔会出现一个人的身影,那是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的婀娜。我大声呼唤:“是你吗,我的爱人?”却得不到半点回音。不,那不是你,那是我的思念在春雨中汇聚成的影,似有若无,似梦似幻,但终和我没有交集。也许,我会偶尔想起你我的相遇,还是这个小巷,还是这场春雨,你的回眸一笑融化了我的心,你的背影有着古典美人的轻盈。春雨如酥,美人如水,你用水一般的柔情,化作春雨酥软了思念人的心。

相逢之所以那么匆匆,是让两颗心久久守候;故事之所以那么迷人,是有两颗心彼此逗留。你和我,只是尘世间的凡人,还有一颗不曾经历风雨的童心,所以,注定逃不过人生的宿命。怕只怕,一个转身,缓缓擦肩,慢慢远去,从此天各一方,永不再见。暗自庆幸你我的缘,没有变成天各一方的痛。那个春天,相伴一场潇潇细雨,一抹微寒来袭,那原本属于春天浮动的心情随之收敛。我在小巷里迷失了方向,茫茫然不知所措。几许快乐,几处闲愁,让我停留在了路口,进不得,退不可。路渐行渐远,等待自己的是落寞还是会有所收获,只能凭上天的安排。默念着戴望舒的《雨巷》,体验着内心的一阵阵痛,作者的感受与自己的心境早已契合,而自己寻找的人却不知在何处,心中的苦涩又有谁能懂?不知不觉已误入小巷深处,没有花香,没有鸟鸣,有的只是你的身影。这,是梦幻中的情境,伴着丝丝细雨,是幸运,还是我的多情。这,是想象中的美丽,定格在了这个多愁的春季,是你装饰了这个童话般的故事,是你点缀了我眼前的风景。我是一个幸运儿,可以去倾听你的心。我们什么也不说,只是这样默默相望,这是一个及美妙的时刻,我想把它辗转成诗行,写你入诗,心存温柔,用诗记下我与你的相逢,借此诗句,寂静地思念你。

在淡淡的春雨中漫步,看小巷蒙上一层薄薄的氤氲,看晚霞逝去最后一抹嫣红,和你一路走过,平淡相处,没有那么多顾及,这纯洁的画面就像清淡的茶香令人陶醉,让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关于多情的散文11:最是多情乃故乡

文/周昊

故乡,正如一涓河流,承着快乐,载着希望,不疾不徐地流淌进我的心房。她是三月的春水,沁着桃花缤纷而轻盈的清香,携着天穹映下的湛蓝色与河底的隐约新绿,她带给我充实的欢悦,带走了愤懑与不屑。

依稀梦中,两个孩子在南河边浅浅笑着,恰似南河水浅浅漾着。

彼时正值七月上旬,我与堂妹结伴至南河寻找写作素材。柳树深青浅绿,枝条伴着微风惬意地飘啊飘,就像是一位少女裙袂上缠绵的流苏。而这位少女正是小城新津的碧蓝衣带——南河。

请随我看她,袅娜多姿,清纯可人,一切都淡淡的:像被雪水漂洗过上万遍的天空;起伏有致,扶疏圆润的小山;稀疏得像阴天夜空里的星辰般的游人;淡泊如梦的河水……正午时分,河面升起一层水雾,宛如窗棂上薄如蝉翼的乳白色纱帘,烟波浩渺,是一种不可触及的朦胧,令人向往的远方……

带着夏日的一丝睡意和顽童的九分无厘头的兴奋,我们凭着桥栏远眺,一头是神秘莫测的青青萍水,一头是连接着大树与大堤的河流。

我匆匆忙忙地写下一段文字,一位老者踱步过来,端详我两眼,眯着眼看看我手上的纸,含笑道:“小伙子,让我看看你的作文如何,可以吗?”我本是不愿给他看的,因为我天性本就不太喜欢那种过度严肃、拘泥守旧的老人,但是我看他双眼笑得像天边挂着的又细又弯的月牙儿似的,颇可亲可爱,加之我对这篇文章还比较有自信,就递给了他,然后笑嘻嘻地蹦蹦跳跳地到浅水区和堂妹拈田螺去了。

我们伏在石板上,头和手都极力往前伸,既想伸得很远很远,又不想掉下水去。想必从远处看,我们就像两只大型的笨拙的爬行动物罢。我把手探进河水中,像是探进一个未知领域一般。河水凉凉的,爽爽的,我感觉到一股夏日独具的凉意从指尖穿梭到心头,像火车驶过隧道后的豁然明朗。这三月春城的温度,我们的嫩藕般的手都仿佛在被慢慢消融,可心里却有说不出的踏实。河水还算清澈,借着午后日光,我一半摸索一半谨慎地顺着石板寻田螺。下手要又准又稳,否则轻轻一触,田螺就不见了,俨然孙悟空打人参果时,果子遇土即入。起风了,河面上泛起涟漪,浮光跃金,当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我轻轻松松就捡了一把田螺,可堂妹还在费力地探着。这时,那位老者冲我招招手唤我过去,我便抓着田螺,两手湿漉漉,双颊汗淋淋地赶过去。他笑容可掬地点点头,眼神中带着几分赞许,又有几分捉摸不透地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文章还算写得不错嘛,”听他说话的口吻,我断定他曾是个老师,“不过,有的地方用词还不大准确。你看这里,咱们的南河怎么能说成是‘名不见经传’呢?应该还是有不少文人墨客写过南河的罢!”

也许这就是界定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罢,年少轻狂的人对于故乡是有些轻蔑的,而真正成熟的人是珍视而崇敬其故乡的,并且将她置于最高信仰。

夕阳无声地笼罩了南河,她此时此刻是幽幽的墨蓝,河中央又是一轮鹅蛋红,河两旁的柳林顿时安静下来,就像贪玩的小孩受到家长的责骂。风散去,喧嚣也归去,甚至时间也滞留了,这一瞬,静谧得让人失去记忆;下一瞬——新津披上华灯时,浮华得让人想要逃离。夕阳笼罩上了我们的发梢,我们的指尖,以及我们的心头……

无论是离家的游子,多愁的诗人,思蜀的浪徒,无论走遍千山万水,看遍奇山异水,他们心中永恒的答案,他们的心之所向心之所依永远都会是故乡,那个自己眷恋而又热爱的地方。

大家都在看